CN102636977B -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6977B
CN102636977B CN201210054028.4A CN201210054028A CN102636977B CN 102636977 B CN102636977 B CN 102636977B CN 201210054028 A CN201210054028 A CN 201210054028A CN 102636977 B CN102636977 B CN 102636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turning axle
spiral component
angle
low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40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6977A (zh
Inventor
市川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06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181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162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13965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36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6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6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6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5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显影剂容器包括:具有容纳显影剂的容器空间的容器室;具有螺旋构件、在筒形的容器空间内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传送构件,螺旋构件成螺旋形延伸、包括沿旋转轴交替设置的多个高、低角度部分,多个高角度部分保持相对旋转轴成第一角度,每个低角度部分保持相对轴向成较小的角度,在螺旋构件的一转的各个单元节段中设置低角度部分,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足以在旋转轴在容器空间内保持水平时恒定地将围绕旋转轴约180度设置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中的一个埋入显影剂中,当传送构件在容器空间中时,螺旋构件的外周装配在容器空间的内周内,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足以占据容器空间总容积的一半以上。

Description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号为200810099607.4、申请日为2008年5月19日、发明名称为“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容器以及用显影剂填充该显影剂容器的填充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显影剂使图像显影的成像装置得以应用。可利用可附接/可拆卸的显影剂容器与这样的显影装置一起使用,从而为显影剂容器填充显影剂。显影剂容器通常称为调色剂盒,各个调色剂盒由筒形容器和包含在该容器中的传送构件构成(例如,参见JP-A-10(1998)-237009,JP-A-2000-305344,JP-A-2006-53446以及JP-A-2002-268344)。例如通过将线材螺旋卷绕以装配在筒形容器的内周中而制造传送构件。当传送构件沿恒定方向旋转时,容纳在筒形容器中的显影剂被搅动并传送到设置于筒形容器一端的输出口。显影剂从输出口排出并进入显影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疏松和馈送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以及一种用显影剂填充该显影剂容器的填充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剂容器,该显影剂容器包括:容器室,该容器室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器空间;以及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具有旋转轴和螺旋构件,并且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螺旋构件成螺旋形延伸,并且所述螺旋构件包括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多个高角度部分和多个低角度部分,所述多个高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成第一角度,每个所述低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轴向成比所述第一角度小的角度,其中在与所述螺旋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的一转等同的各个单元节段中设置至少一个所述低角度部分,并且容纳在所述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足以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保持水平的条件下恒定地将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中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中的一个低角度部分埋入显影剂中,,其中所述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是围绕所述旋转轴彼此成大约180度设置的低角度部分。
根据该显影剂容器,在初始驱动阶段期间通过所述低角度部分容易地疏松被压实的显影剂。疏松的显影剂还通过所述传送构件整体疏松和传送。因此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更加有效地疏松和传送显影剂。
优选的是,传送构件还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每个第一连接部将所述旋转轴连接到所述螺旋构件,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各端处,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中的其余第一连接部都设置在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中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之间。
根据该显影剂容器,所述第一连接部牢固地支撑所述螺旋构件,从而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更加有效地减少运动构件的整体变形和破裂。
优选的是,在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方向看去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到所述螺旋构件的方向与从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的中心延伸到所述旋转轴的垂直线之间保持大约90度角。
根据该显影剂容器,所述运动构件能够有力地承受施加到高角度部分的载荷,从而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进一步减少运动构件的变形和破裂。
优选的是,所述显影剂容器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部,这些第二连接部分别将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连接到所述旋转轴。
根据该显影剂容器,所述低角度部分连接到所述旋转轴。因此,所述运动构件能够更有力地承受施加到所述低角度部分的载荷,从而可更有效地减少运动构件的变形和破裂。
优选的是,所述容器空间为筒形,当所述传送构件容纳在该容器空间中时,所述螺旋构件的外周设置成装配在所述容器空间的内周内,在分别从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中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的中心延伸到所述旋转轴的垂直线之间保持大约180度角,并且容纳在所述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足以占据所述容器空间的总容积的一半以上。
根据该显影剂容器,不存在显影剂未被所述螺旋构件搅动的空间,或者换言之,在该显影剂容器中不存在死区。因此,该显影剂容器非常适于疏松和馈送显影剂。
优选的是,容纳在所述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足以当螺旋构件23保持在其中连接每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的中心的线为水平的状态时将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中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都埋入显影剂中。
根据该显影剂容器,显影剂的量恒定地保持在其中所述螺旋构件更加频繁地接触显影剂的状态下。因此,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该显影剂容器能够在初始驱动阶段期间更加有效地疏松和传送被压实的显影剂。
优选的是,容纳在所述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不足以将整个所述传送构件埋入显影剂中。
根据该显影剂容器,显影剂的量没有大到阻碍运动构件操作的程度。因此,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该显影剂容器能够在初始驱动阶段期间更加稳定地疏松和传送被压实的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显影剂容器中填充显影剂的方法,该显影剂容器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器空间;以及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具有旋转轴和螺旋构件,使该传送构件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螺旋构件成螺旋形延伸,并且所述螺旋构件包括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多个高角度部分和多个低角度部分,所述多个高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成第一角度,每个所述低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轴向成比所述第一角度小的角度,在与所述螺旋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的一转等同的各个单元节段中设置至少一个所述低角度部分,所述方法包括:用这样量的显影剂填充所述容器空间,只要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保持水平,该量就足以恒定地将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中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中的一个低角度部分埋入显影剂中,其中所述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是围绕所述旋转轴彼此成大约180度设置的低角度部分。
根据该填充方法,在初始驱动阶段期间通过所述低角度部分容易疏松被压实的显影剂。疏松的显影剂还通过运动构件整体疏松和传送。因此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更加容易地疏松和传送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显影剂容器中填充显影剂的方法,该显影剂容器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器空间;以及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具有旋转轴和螺旋构件,使该传送构件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螺旋构件成螺旋形延伸,并且所述螺旋构件包括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多个高角度部分和多个低角度部分,所述多个高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成第一角度,每个低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轴向成比所述第一角度小的角度,在与所述螺旋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的一转等同的各个单元节段中设置至少一个所述低角度部分,所述方法包括: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足以恒定地将所有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埋入显影剂中但不足以将整个传送构件埋入显影剂中的显影剂的量填充所述容器空间。
根据该填充方法,在初始驱动阶段期间通过所述低角度部分容易疏松被压实的显影剂。疏松的显影剂还通过运动构件整体疏松和传送。因此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更加容易地疏松和传送显影剂。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用于说明调色剂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显影剂容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特定节段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从馈送方向上游侧看去的图2所示的特定节段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
图5A、5B和图5C是侧视图,均表示传送构件在显影剂容器内旋转的状态;
图6是变型例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7表示当低角度部分位于容器室底部时的螺旋构件;
图8是用于说明作为显影剂容器实施例的调色剂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调色剂盒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特定节段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从馈送方向上游侧看去的图9所示的特定节段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未设有第二部分的螺旋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螺旋构件的非常小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用于说明保持螺旋形状的金属模的条件;
图15A和图15B用于说明螺旋构件;
图16A、16B和16C表示螺旋构件的第二和第一部分光滑连续地彼此连接的构造的实施例;
图17A、17B和17C表示螺旋构件的第二和第一部分不光滑连续地彼此连接的构造的实施例;
图18A和18B表示第二和第一部分光滑连续地彼此连接的构造的实施例;
图19A和19B说明用于使旋转轴和支撑板成型的金属模;
图20是表示金属模的向下延伸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21表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分割金属模的平面与螺旋构件的第二部分之间的关系;
图22用于说明各个第二部分与旋转轴的轴向之间的角度的影响;
图23是变型例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并且
图24是用于说明变型例的第二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调色剂盒10的整体结构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显影剂容器实施例的调色剂盒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调色剂盒10包括容器11、盖17、作为传送构件实施例的传送构件20以及接头30。调色剂盒10构成为可附接到未示出的成像装置/从成像装置拆下。容器11是具有底部的筒形构件,并且由纸或塑料制成。由容器11的内壁限定的容器空间(下面称为容器室)容纳显影剂粉末。在容器11的底部12中形成孔13。在孔13中插入接头30的一部分。在容器11的靠近底部12的一端的周边处,形成显影剂输出口15以将显影剂馈送到存储槽(未示出)。在显影剂输出口15的附近设置活门16,活门16可沿着容器11的周向往返运动。活门16在调色剂盒10从成像装置拆下时关闭。活门16在调色剂盒10附接至成像装置时打开。当盖17插入或接合在容器11的开口14中时,开口14被关闭使得调色剂盒10中的容器室被密闭。
容器11容纳传送构件20,传送构件20在容器室的纵向上基本与容器室一样长,并且其外径略微小于容器室的内径。传送构件20通过对树脂材料(例如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进行一体成型(例如注射成型)而制成。传送构件20的旋转轴21的一端连接到插入孔13中的接头30。设置在成像装置(未示出)中的诸如电机的驱动装置(也未示出)驱动接头30使其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因此,连接到接头30的传送构件20也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
A-2.传送构件20的结构
图2是调色剂盒10的侧视图。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详细描述传送构件20的结构。
传送构件20包括旋转轴21、螺旋构件23和作为第一连接部件实施例的搅动板24。旋转轴21具有十字形截面。螺旋构件23设置成围绕和沿着旋转轴21的轴向成螺旋形延伸。搅动板24均将旋转轴21连接到螺旋构件23,并且搅动显影剂。螺旋构件23的外径略小于容器11的内径。因此,当传送构件20容纳在容器室中时,螺旋构件23的外周定位成装配在容器室的内周中。在旋转轴21的一端设置附接有接头30的附接部件22。显影剂从未设置附接部件22的一端沿着旋转轴21的轴向朝着设置有附接部件22的相反端馈送。旋转轴21的未设置附接部件22的前一端定位在沿显影剂馈送方向的上游侧,从而称为“上游端”。另一方面,旋转轴21的设置有附接部件22的相反端定位在沿显影剂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从而称为“下游端”。
图3表示图2中从截面A-A到截面B-B的节段的放大侧视图。螺旋构件23设置成围绕和沿着旋转轴21成螺旋形延伸。如图3所示,螺旋构件23包括沿着旋转轴21的轴向交替设置的高角度部分231和低角度部分232。在螺旋构件23的与该螺旋构件围绕旋转轴21的一转对应的各个节段中设置至少一个低角度部分232。低角度部分232所占的螺旋构件23的总体积的百分比比高角度部分231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低角度部分232占据螺旋构件的总体积的1%至30%。高角度部分231和低角度部分232的功能彼此略有不同。也就是说,高角度部分231被赋予的主要功能是在将显影剂供应到成像装置时沿着旋转轴21的轴向馈送显影剂。另一方面,低角度部分232被赋予的主要功能是沿螺旋构件23的旋转方向馈送并疏松被压实的调色剂。
A-3.螺旋构件23的结构
图4是表示从截面A-A到截面B-B的节段的剖视图,并且表示从显影剂馈送方向上游侧看去时的螺旋构件23的结构。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从截面A-A到截面B-B的节段。
如图4所示,螺旋构件23沿旋转轴21的轴向成螺旋形延伸,绘出围绕旋转轴21的螺旋弧线。在上述节段中,螺旋构件23由高角度部分231A、231B以及夹在高角度部分231A、231B之间的低角度部分232构成。为了便于说明,假设高角度部分231A和231B的体积相同,该体积通过将一个高角度部分231的总体积二等分而定义。高角度部分231A和231B的螺旋延伸方向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c的角度均为α1(第一角度的实施例),其中螺旋延伸方向是在各个高角度部分231与对应的低角度部分232之间的接合处形成各个高角度部分231的外侧形状的边缘(脊)的切线方向。低角度部分23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c的角度为α2,其中该延伸方向是在各个高角度部分231与对应的低角度部分232之间的接合处形成低角度部分232的外侧形状的边缘的切线方向。如图3所示,角度α2小于角度α1。
螺旋构件23通过经由搅动板24A和24B与旋转轴21连接而被支撑。旋转轴21、螺旋构件23和搅动板24A和24B是均具有特定厚度的杆状构件。在这些构件之间存在间隙。搅动板24A是设置在上述节段内沿馈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基本线性的构件,并且沿垂直于旋转轴21的方向延伸。搅动板24B是设置在上述节段内沿馈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基本线性的构件,并且沿垂直于旋转轴21的方向延伸。在沿平行于旋转轴21的轴向的方向看去时,在沿旋转轴21的轴向彼此相邻的搅动板24A与24B之间保持180度角,如图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高角度部分231的螺旋延伸方向和低角度部分232的延伸方向是在沿着轴向c的一侧中与这些部分的内周或外周的边缘平行的方向。
搅动板24A的顶端部支撑高角度部分231A的一端。高角度部分231的另一端连接到低角度部分232的一端。另外,低角度部分232的另一端连接到高角度部分231B的一端。高角度部分231B的另一端由搅动板24B的顶端部支撑。如前所述,高角度部分231A和231B是具有相同体积的构件。因此低角度部分232定位在高角度部分231A连接到搅动板24A的端部与高角度部分231B连接到搅动板24B的端部之间的中心。两端分别连接到高角度部分231A和231B的低角度部分232的中心位于一位置,在该位置低角度部分232的中心在沿旋转轴21的轴向看去时围绕旋转轴线与搅动板24A和24B的各个中心成90度定位。也就是说,搅动板24A和24B从旋转轴21到螺旋构件23的延伸方向与从低角度部分232的中心到旋转轴21延伸的垂直线成90度。
构造均与上述节段相同的多个(例如在图2的实施例中为十一个)节段沿旋转轴21的轴向彼此连接,围绕旋转轴21彼此偏移180度的相位差。因此,在从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的中心分别延伸的两条垂直线之间保持180度角。
由于重力作用在填充于容器室中的显影剂上,所以显影剂朝向容器室中的最下部位置越来越被压实。如图4所示,当螺旋构件23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时,螺旋构件23在图中右下区域由于显影剂的惯性力而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Fu。同时,螺旋构件23在图中的左下区域受到向下的反作用力Fd。具体地说,低角度部分232用于在沿螺旋构件23的旋转方向传送显影剂的同时疏松显影剂。低角度部分232容易受到来自显影剂的反作用力Fu和Fd的影响。因此,当螺旋构件23处于其中连接每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的线为水平(其中上述每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是围绕旋转轴21彼此成180度设置的那些低角度部分)的状态下时,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通过每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传递到夹在每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之间的高角度部分231。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很可能发生变形或破裂。搅动板24A和24B用于将传递到高角度部分231(包括231A和231B)的上述反作用力进一步散开分布到旋转轴21,从而防止变形或破裂。
A-4.显影剂填充方法
下面将描述用适当量的显影剂填充调色剂盒10的方法。
在用显影剂填充调色剂盒10时,低角度部分232用作得知待填充的显影剂量的准线。更具体地说,使容器11的姿势保持在其中传送构件20的旋转轴21的轴向水平的状态下。用一定量的显影剂填充调色剂盒10,使得即使在传送构件20的旋转期间螺旋构件23的任何低角度部分232都被埋在显影剂中。换言之,旋转轴21的轴向水平的上述状态就是其中显影剂容器设置为使得旋转轴21平行于与重力方向垂直的平面的状态。低角度部分232围绕旋转轴以180度间隔设置。因此,使任何低角度部分232埋在显影剂中的显影剂量等于调色剂盒10的容器室的总容积的一半以上。因此,用占据调色剂盒10的容器室的总容积的一半以上的显影剂量填充调色剂盒10。
或者,可填充显影剂使得当螺旋构件23保持在其中连接每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的中心的线为水平的状态时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都埋在显影剂中。由于低角度部分232均具有恒定宽度以及沿螺旋构件23的旋转方向的特定长度,所以可以使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232(包括宽度)都埋在显影剂中的显影剂的量大于调色剂盒10的容器室的总容积的一半。这样,低角度部分232可更加频繁地接触显影剂,因此可更加有效地疏松显影剂。
然而,理想的是螺旋构件23没有整个埋在显影剂中。在容器室中没有填充显影剂的剩下的自由空间中,不会由于螺旋构件23的运动而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可容易在初始驱动状态下疏松显影剂。在该构造中,螺旋构件23将显影剂上推至自由空间中,在自由空间中显影剂被诸如空气的气体环绕,这样使显影剂沿各个方向扩散。因此容易疏松显影剂。另外,未产生反作用力的自由空间的存在有助于减小施加给螺旋构件23的载荷。
A-5.传送构件的操作
如上所述,一旦调色剂盒10填充有足量的显影剂,螺旋构件23的任何低角度部分232就埋在显影剂中。图5是表示传送构件20的旋转运动状态的侧视图。图5A表示在传送构件20开始旋转之前的预驱动状态。图5B表示紧接着传送构件20从图5A所示的显影剂静止状态开始旋转之后的初始驱动状态。图5C表示传送构件20保持旋转特定时间的正常驱动状态。图5A至5C中的打点区域均指代显影剂。
在图5A所示的预驱动状态下,填充在调色剂盒10中的显影剂保持静止。当传送构件20从该状态旋转时,螺旋构件23的低角度部分232沿着容器室的内壁旋转,从而任何低角度部分232都总是接触显影剂。通过螺旋构件23的所有部件,使显影剂沿着两个方向(旋转方向和轴向c)运动。然而,各个低角度部分232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c的角度α2小于各个高角度部分231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c的角度α1。因此,与高角度部分231相比,低角度部分232沿旋转方向比沿轴向c更加有力地传送显影剂。
接着,在图5B所示的初始驱动状态下,显影剂还没有被充分疏松,而是仍然在容器室的下部被密集地压实。因此在该状态下,抵抗为使显影剂运动而作用的力而产生比其它状态更大的反作用力。另一方面,在初始驱动状态下在容器室的上部仍然存在未填充有显影剂的自由空间。在该自由空间中,仅存在诸如空气的气体。因此,在螺旋构件23从填充有显影剂的区域运动到未填充显影剂的自由空间时,例如当螺旋构件23从下侧沿旋转方向向上运动超过显影剂的表面时,螺旋构件23受到相对较小的反作用力。因而,当在初始驱动状态下各个低角度部分232从界面出来时,显影剂特别容易疏松。另外,将旋转轴21连接到螺旋构件23的搅动板24搅动显影剂,使得显影剂被更加有效地疏松。从而,在紧接着传送构件20开始旋转之后的初始驱动状态下,低角度部分232疏松被压实的显影剂。根据传送构件20的旋转运动,少量的疏松显影剂在调色剂盒10中的显影剂与显影剂上方的自由空间之间的界面区域中上下运动。
传送构件20进一步继续旋转,使得大多数显影剂疏松并进入正常驱动状态。在正常驱动状态下,被疏松的显影剂根据传送构件20的旋转运动而穿过上述界面上下运动,如图5C所示。如前所述,各个高角度部分231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c的角度大于各个低角度部分232的角度。因此,高角度部分231易于将显影剂更加有力地沿旋转轴21的轴向c传送。因此,在正常驱动状态下,在初始驱动状态已经有些疏松的显影剂被高角度部分231传送至容器室中沿着馈送方向的下游侧。此时,反作用力作用在正沿轴向c传送显影剂的高角度部分231上,作用在各个高角度部分231的中心部分上的反作用力最强。因此,搅动板24分别连接到高角度部分231的在沿旋转轴21的轴向看去时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低角度部分232成90度的那些位置。这是因为在这些位置,螺旋构件23可被有效地支撑而抵抗最强作用的反作用力。
B.第二实施方式
B-1.调色剂盒1010的整体结构
图8是用于说明作为显影剂容器实施例的调色剂盒10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调色剂盒1010包括容器1011、盖1017、作为传送构件实施例的传送构件1020以及接头1030。调色剂盒1010构成为可附接到未示出的成像装置/从成像装置拆下。容器1011是具有底部的筒形构件,并且由纸或塑料成型。由容器1011的内壁限定的容器空间(下面称为容器室)容纳显影剂粉末。在容器1011的底部1012中形成孔1013。接头1030局部插入在孔1013中。在容器1011的靠近底部1012的一端的周边处,形成显影剂输出口1015以将显影剂馈送到显影装置的存储槽(未示出)。在显影剂输出口1015的附近设置活门1016,活门1016可沿着容器1011的周向往返运动。活门1016在调色剂盒1010从成像装置拆下时关闭。活门1016在调色剂盒1010附接至成像装置时打开。当盖1017插入或接合在容器1011的开口1014中时,开口1014被关闭使得调色剂盒1010中的容器室被密闭。
容器1011容纳传送构件1020,传送构件1020在容器室的纵向上基本与容器室一样长,并且其外径略微小于容器室的内径。传送构件1020通过对树脂材料(例如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进行一体成型(例如注射成型)而制成。传送构件1020的旋转轴1021的一端连接到插入孔1013中的接头1030。设置在成像装置(未示出)中的诸如电机的驱动装置(也未示出)驱动接头1030使其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因此,连接到接头1030的传送构件1020也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
B-2.传送构件1020的结构
图9是调色剂盒1010的侧视图。下面将参照图8和图9详细描述传送构件1020的结构。
传送构件1020包括旋转轴1021、螺旋构件1023和支撑板1024。旋转轴1021具有十字形截面。螺旋构件1023设置成围绕和沿着旋转轴1021的轴向成螺旋形延伸。支撑板1024均将旋转轴1021连接到螺旋构件1023。螺旋构件1023的外径略小于容器1011的内径。因此,当传送构件1020容纳在容器室中时,螺旋构件1023的外周定位成装配在容器室的内壁中。在旋转轴1021的一端设置附接有接头1030的附接部件1022。显影剂从未设置附接部件1022的一端沿着旋转轴1021的轴向朝着设置有附接部件1022的相反端馈送。
图10表示图9中从截面A-A到截面B-B的节段的放大侧视图。螺旋构件1023设置成围绕和沿着旋转轴1021成螺旋形延伸。如图10所示,螺旋构件1023包括沿着旋转轴1021的轴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部分1231(高角度部分的实施例)和第二部分1232(低角度部分的实施例)。虽然第二部分1232相对于螺旋构件1023的总体积所占的百分比未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232占据螺旋构件1023的总体积的大约1%至30%。
B-3.螺旋构件的结构
图11是表示图9中从截面A-A到截面B-B的节段的剖视图,并且表示从沿馈送方向上游侧看去时的螺旋构件1023的结构。下面将参照图10和11描述图9中从截面A-A到截面B-B的节段。
如图11所示,螺旋构件1023沿旋转轴1021的轴向成螺旋形延伸,绘出围绕旋转轴1021的螺旋弧线。螺旋构件1023通过经由支撑板1024A和1024B与旋转轴1021连接而被支撑。旋转轴1021、螺旋构件1023和支撑板1024A和1024B是均具有特定厚度的杆状构件。在这些构件之间存在间隙。在上述节段中,螺旋构件1023由第一部分1231A、1231B以及夹在第一部分1231A、1231B之间的第二部分1232构成。为了便于说明,假设第一部分1231A和1231B的体积相同,该体积由将一个第一部分1231的总体积二等分而定义。第一部分1231A和1231B的螺旋延伸方向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c的角度均为α1。第二部分123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c的角度为α2。如图10所示,角度α2小于角度α1。
支撑板1024A是设置在上述节段内沿馈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基本线性的构件,并且沿垂直于旋转轴1021的方向延伸。支撑板1024B是设置在上述节段内沿馈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基本线性的构件,并且也沿垂直于旋转轴1021的方向延伸。在沿平行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方向看去时,在沿旋转轴1021轴向彼此相邻的搅动板1024A与1024B之间保持180度角,如图11所示。
支撑板1024A的顶端部支撑第一部分1231A的一端。第一部分1231A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部分1232的一端。另外,第二部分123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部分1231B的一端。第一部分1231B的另一端由支撑板1024B的顶端部支撑。如前所述,第一部分1231A和1231B是具有相同体积的构件。因此第二部分1232定位在第一部分1231A连接到支撑板1024A的端部与第一部分1231B连接到支撑板1024B的端部之间的中心。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部分1231A和1231B的第二部分1232的中心在沿旋转轴1021的轴向看去时围绕旋转轴线与各个支撑板1024A和1024B成90度定位。
构造均与上述节段相同的多个(例如在图中的实施例中为十一个)节段沿旋转轴1021的轴向彼此连接,围绕旋转轴1021彼此偏移180度的相位差。这样,形成了螺旋构件1023。
B-4.设置第二部分1232的原因
下面将描述设置第二部分1232的原因。传送构件1020具有将以旋转轴1021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沿旋转轴1021轴向的线性运动的功能。为了执行该功能,传送构件1020设有螺旋构件1023。下面将利用xyz坐标系说明设有第二部分1232的螺旋构件1023和未设置第二部分1232的另一螺旋构件1230,并且还将描述这些螺旋构件之间的差别。
图12是在xyz坐标系上表示未设置第二部分1232的螺旋构件1230的立体图。在图12中,假设螺旋构件1023和螺旋构件1230沿xyz坐标系的z轴方向成螺旋形延伸。为了简化说明,假设在以下描述中螺旋构件1230在垂直于z轴的方向上没有厚度。基于该假设,螺旋构件1230表述为限定在曲线f1和f2之间的螺旋带。螺旋构件1230的边缘表述为曲线f1和f2。曲线f1是靠近原点的一条边,曲线f2是另一条边。在z轴方向上曲线f1与f2之间保持距离Δz。符号Δz指代螺旋构件1230沿z轴方向的厚度。θ指代在沿平行于z轴方向的方向看去时x轴与从螺旋构件1230上的任意点延伸到x轴的垂直线之间的角度。另外,r指代螺旋构件1230与z轴之间的距离。即,r表示螺旋构件1230的螺旋直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是任意常数。α指代在沿与从任意点延伸到z轴的垂直线平行的方向看去时z轴与在螺旋构件1230的曲线f1上的任意点处曲线f1的切线之间的角度。即,α指代螺旋构件1230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并且是任意常数。
图13是曲线f1的非常小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如图所示,如果上述角度θ偏移dθ,那么曲线f1上的任意点Q0偏移到点Q1。平面S包含点Q0并且垂直于z轴。通过将点Q1正交投影到平面S上而获得点Q2。从而,从点Q0到点Q1的轨迹(下文称为弧线Q0Q1)正交投影为从点Q0到点Q2的轨迹(下文称为弧线Q0Q2)。此时,获得弧线Q0Q2的长度作为具有半径r和内角dθ的弧线的长度,即r·dθ。在弧线Q0Q1沿z轴方向的偏移量(即,连接点Q2和Q1的线段长度)为dz时,角度α、dz和dθ满足下面的方程(1)的关系。
r·dθ/dz=tanα         …(1)
假定曲线f1在θ=0时赋予z=0,对方程(1)积分。那么,曲线f1在xyz坐标系上由以下方程(2)表示。
x=rcosθ
y=rsinθ
z=(r/tanα)·θ      …(2)
同时曲线f2在xyz坐标系上由以下方程(3)表示。
x=rcosθ
y=rsinθ
z=(r/tanα)·θ+Δz  …(3)
树脂材料的成型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注射成型,其中通过将加热液化的热塑性树脂在高温高压下注射到金属模中而进行成型。另一种方法是铸造成型,其中将硬化剂混合到在常温下液化的树脂中,并将混合有该硬化剂的树脂在常温常压下浇入金属模中。从而混合有硬化剂的树脂引起聚合反应,因此完成成型。在这些方法的任一种中,需要通过金属模使液体材料在固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形状,并且需要将成型产品与金属模分离。如上所述,螺旋构件1230与z轴之间的距离r恒定。因此,用于从内侧保持螺旋构件1230的金属模具有以z轴作为中心的圆柱V0的形状。图14A表示沿xy平面切割的圆柱V0的截面。图14B是在沿平行于z轴方向的方向看去时围绕圆柱V0形成的螺旋构件1230的侧视图。在图14中,假设平面S0、S1、S2、S3和S4垂直于z轴。螺旋构件1230的曲线f1在θ=0处与垂直于z轴的平面S0相交,在θ=π处与垂直于z轴的平面S2相交,并且在θ=2π处与垂直于z轴的平面S4相交。螺旋构件1230的曲线f2在θ=0处与垂直于z轴的平面S1相交,在θ=π处与垂直于z轴的平面S3相交。
下面将考虑圆柱V0是否被平面S0、S1、S2、S3和S4分成分割部,各个分割部于是可沿正y轴方向和负y轴方向延伸。在限定于平面S1与S2之间的空间中,螺旋构件1230未存在于y分量为负的区域内。因此,圆柱V0在平面S1和S2之间的分割部可向下(即,沿负y轴方向)延伸。同样,在限定于平面S3与S4之间的空间中,螺旋构件1230未存在于y分量为正的区域内,因此,圆柱V0在平面S3和S4之间的分割部可向上(即,沿正y轴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在限定于平面S0与S1之间的空间中,螺旋构件1230存在于y分量为正的区域以及y分量为负的区域内。因此,圆柱V0在这些平面之间的分割部不能沿正负y轴方向延伸。这是因为螺旋构件1230存在于分割部的这两个延伸方向上。
如上所述,如果整个螺旋构件1230形成在螺旋形状内,那么作为设置在待形成的螺旋构件1230内的金属模的圆柱的一部分不能沿任何y轴方向延伸。因此,将螺旋构件1023改进为包括两个不同部分。具体地说,这两个不同的部分为由如螺旋构件1230中的螺旋曲面形成的第一部分1231以及由平面形成的第二部分1232,原因如下。
图15A表示用于使螺旋构件1023成型的金属模的一部分沿着xy平面剖切的剖面。
图15A所示的金属模是固体V1,其形状通过用两个垂直于x轴的平面S5和S6将上述圆柱V0分为固体V1、V2和V3并从V0进一步移除固体V2和V3而限定。平面S5的x分量为“r1”,平面S6的x分量为“-r1”。“r1”小于圆柱V0的半径r。由于固体V2和V3关于原点彼此对称,所以以下仅描述固体V2,省去对固体V3的描述。平面S5和S6都垂直于x轴因此彼此平行。固体V1沿着平面S5和S6切割的面彼此平行。因此,在沿平行于z轴方向的方向看去时,螺旋构件1023的通过固体V1的面而成型的部分为线性并沿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
图15B是在沿平行于x轴方向的方向看去时围绕固体V1形成的螺旋构件1023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15B所示的点P11、P12、P13和P14位于曲线f1上。点P21、P22、P23和P24位于曲线f2上。图15B表示在从螺旋构件的螺旋形内侧看去时由这些点包围的区域。在夹在平行于z轴的线L2与L3之间的部分中,固体V1和V2通过平面S5彼此分割。线L2的y分量为-(r2-r12)1/2,线L3的y分量为(r2-r12)1/2
螺旋构件1023在点P12与P22处与线L2接触。点P12的z分量小于点P22。螺旋构件1023在点P13与P23处与线L3接触。点P13的z分量小于点P23。由点P12、P13、P23和P22围绕的区域(第二部分1232)是通过由线L2和L3分段的平面而成型的部分。连接点P12和P13的线段以及连接点P22和P23的线段分别对应于第二部分1232的边缘。这些边缘均相对于z轴成角度α2。
另一方面,由点P11、P12、P22和P21围绕的区域以及由点P13、P23、P24和P14围绕的区域成型保持在固体V1的曲面上,这些区域是第一部分1231。连接点P11和P12的线段、连接点P13和P14的线段、连接点P21和P22的线段以及连接点P23和P24的线段对应于第一部分1231的边缘。这些边缘均相对于z轴成角度α1。
由于第二部分1232平行于y轴,所以与第二部分1232接触的固体V1可沿正负y轴方向延伸。另一方面,第一部分1231的在负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1232下方的部分存在于y分量为负的区域中。因此,与第一部分1231的所述部分接触的固体V1不能沿负y轴方向延伸。同样,第一部分1231的在正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1232上方的部分存在于y分量为正的区域中。因此,与所述部分接触的固体V1不能沿正y轴方向延伸。因此,固体V1与第二部分1232的P12与P22之间的线段接触的部分需要沿正y轴方向延伸。固体V1与第二部分1232的P13与P23之间的线段接触的部分需要沿负y轴方向延伸。从而,固体V1包括需要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固体V1需要构造成使得固体V1被延伸穿过作为第二部分1232的对角线的线段P13-P22的平面S10分割。
B-5.Δz与第二部分1232的角度α2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设置了在沿与旋转轴102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看去时沿基本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线性第二部分1232。另外,采用金属模,通过该金属模利用在沿与旋转轴102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看去时位于第二部分1232上的平面S10分割螺旋构件1023。因此,金属模可从螺旋构件1023的内侧延伸。
然而存在一种情况,即,延伸穿过线段P13-P22的平面S10相对于z轴成90度以上的角度,这取决于上述角度与指示螺旋构件1230的z轴方向厚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金属模被平面S10分割,金属模也不能从螺旋构件1023的内侧延伸,原因如下。
图16A是表示在各个第一部分1231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α1等于各个第二部分1232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α2的情况下,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看去的螺旋构件1023的内侧的侧视图。图16B是表示其中图16A所示的螺旋构件1023与用于使螺旋构件1023成型的金属模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C是沿着包含螺旋构件1023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切割的剖视图,表示与图16B所示相同的状态,其中螺旋构件1023与金属模相结合。
如果螺旋构件1023的各个第一部分1231相对于z轴的角度α1较大,那么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图15B所示的点P13的z分量小于点P22的z分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固体V1被延伸穿过线段P13-P22的平面分为两个固体,那么这两个分割的固体沿着这两个固体分别延伸的方向彼此咬合,从而防止分割的固体延伸。因此,分割的固体不能沿正负y轴方向中的任何方向延伸。
图17A是表示在各个第一部分1231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α1小于各个第二部分1232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α2的情况下,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看去的螺旋构件1023的内侧的侧视图。图17B是表示其中图17A所示的螺旋构件1023与用于使螺旋构件1023成型的金属模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C是沿着包含螺旋构件1023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切割的剖视图,表示与图17B所示相同的状态,其中螺旋构件1023与金属模相结合。在图17中,Δz与角度α2之间的关系设计成使得点P13的z分量总是大于点P22的z分量。结果,如果固体V1被延伸穿过线段P13-P22的平面分割,那么这两个分割的固体不会沿着这两个固体分别延伸的方向彼此咬合。从而,这两个分割的固体均可从螺旋构件1023适当延伸。
为了使作为金属模的固体V1如上所述从螺旋构件1023延伸,角度α2和Δz需要满足如下表达式4:
Δz≤2·(r2-r12)1/2/tanα2     …(4)
图18A是表示在角度α1等于角度α2并且点P13的z分量大于点P22的z分量的情况下,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看去的螺旋构件1023的内侧的侧视图。图18B是沿着包含螺旋构件1023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切割的剖视图,表示其中图18A所示的螺旋构件1023与用于使螺旋构件1023成型的金属模相结合的状态。如果角度α1(=角度α2)相对于Δz足够小,那么被延伸穿过线段P13-P22的平面分割的两个固体不会沿着所述分割固体分别延伸的方向彼此咬合。从而,这两个分割的固体均可沿正负y轴方向之一适当延伸。换言之,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设置在螺旋构件1023中的各个第二部分1232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c的角度不需要总是小于各个第一部分1231相对于轴向c的角度α1。在沿与旋转轴102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看去时,第二部分1232只需要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线性延伸。
B-6.金属模的结构
在仅成型螺旋构件1023的情况下,由具有上述形状的固体V1构成的金属模仅需要从螺旋构件1023的内侧延伸。然而,如果螺旋构件1020通过支撑板1024连接到旋转轴1021,那么旋转轴1021和支撑板1024需要在固体V1内成型。
图19表示如上所述用于成型旋转轴1021和支撑板1024的模具。如图19A所示,平面S7延伸穿过第二部分1232的点P13和P22,并且平行于x轴。固体V1被平面S7分为固体V1L(图中的左侧)和V1R(图中的右侧)。固体V1L和V1R彼此对称,因此下面仅描述固体V1R。固体V1R是金属模的要向下延伸到y轴负侧的一部分。然而,图中由斜线绘出阴影的直到支撑板1024的区域不能向下延伸,因为旋转轴1021存在于下侧。
图19B是沿着垂直于z轴的与上述区域(由斜线绘出阴影)相交的平面S8切割的固体V1R的剖视图。图中所示的固体V5是固体V1R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从固体V1R切除一区域而获得。该待切除区域的宽度等于旋转轴1021沿x轴方向的宽度,并且该区域的y分量为正。另外,固体V4通过从固体V1R移除固体V5而获得。在固体V4向下延伸后,固体V5可沿远离支撑板1024R运动的方向向上延伸。
从而,固体V1R进一步分为固体V4和V5。这样,金属模可与由与旋转轴1021一体形成的螺旋构件1023和支撑板1024构成的传送构件分离。
如上所述,固体V1R分为固体V4和V5,因而它们可分别向下和向上延伸。同样,固体V1L分为可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固体。从而,各个固体V1L和V1R的分割固体可以是根据延伸方向分离的金属模。
图20是表示如上所述从作为固体的金属模向下延伸的部件的立体图。如图所示,金属模整体上具有锯齿状。这些模具和待向上延伸的模具分别从下侧和上侧彼此接合,以形成用于传送构件1020的一个模具。
B-7.支撑板的操作和功能
下面将回头参照图11描述支撑板1024的操作和功能。如前所述,螺旋构件1023包括第一部分1231和第二部分1232。螺旋构件1023成型为使得各个第二部分1232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α2小于各个第一部分1231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α1。
由于重力作用在填充于容器室中的显影剂上,所以显影剂朝向容器室中的最下部位置越来越被压实。如图11所示,当螺旋构件1023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时,螺旋构件1023由于显影剂的惯性力而受到沿与箭头D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向上反作用力。例如,在图中的右区域,螺旋构件1023受到完全向上作用的反作用力Fu。在图中的左区域,螺旋构件1023受到完全向下作用的反作用力Fd。
第二部分1232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比第一部分1231小。因此,当螺旋构件1023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各个第二部分1232的推动显影剂的面的法向矢量比各个第一部分1231挤压显影剂的面更加接近箭头D所示的方向。从而,第二部分1232易于受到来自显影剂的反作用力Fu和Fd的影响。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当螺旋构件1023处于其中连接每两个相邻第二部分1232的中心的线为水平(其中每两个相邻第二部分1232围绕旋转轴线彼此成180度定位)的状态下时,沿相反方向作用于彼此的反作用力传递到夹在每两个相邻第二部分1232之间的第一部分1231。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很可能发生变形或破裂。由于支撑板1024A和1024B沿与反作用力Fu和Fd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所以支撑板1024用于接收和承受传递到第一部分1231(包括1231A和1231B)的反作用力,从而防止变形或破裂。
C.第三实施方式
随后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和操作与第二实施方式有很多共同特征。因此,下面仅描述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别,省略对共同特征的描述。
首先,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别在于,圆柱V0正好是作为从内侧保持螺旋构件1023的金属模的固体V1。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231和第二部分1232都是螺旋形状。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别还在于,将固体V1分为固体V1L和V1R的平面S10没有延伸穿过各个第二部分1232的对角线P13-P22。
图21表示将固体V1分为固体V1L和V1R的平面S10与螺旋构件1023的第二部分1232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第二部分1232包含作为连接点P12和P13的线上的点的点P15,以及作为连接点P22和P23的线上的点的点P25。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分割固体V1的平面S10延伸穿过连接点P15和P25的线。此时,固体V1被作为边界的平面S10分为固体V1L和V1R。如图所示,z轴与连接点P15和P25的线之间的角度Y是锐角(90>Y>0)或90度。因此,固体V1L可向上(朝向y轴正侧)延伸并且固体V1R可向下(朝向y轴负侧)延伸。
下面将关于可如何容易延伸固体V1L和V1R来描述各个第二部分1232与旋转轴1021的轴向之间的角度。图22表示作为两个实施例的第二部分1232-2和1232-3,并且参照这些实施例说明了在各个第二部分1232与旋转轴1021的轴向之间的角度的影响。第二部分1232-2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为α2。第二部分1232-3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为α3。在角度α2与α3之间,存在角度大小关系:90°≥γ>α2>α3>0。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分1232-2与平面S10之间的角度φ2、以及第二部分1232-3与平面S10之间的角度φ3由以下表达式表示。
φ2=γ-α2,φ3=γ-α3     …(4)
第二部分1232-2和1232-3具有相同的厚度W。另外,如图22所示,第二部分1232-2与作为固体V1的切割面的平面S10的外边缘接触的接触长度为T2。第二部分1232-3与外边缘接触的另一接触长度为T3。通过使用厚度W以及角度φ2和φ3将长度T2和T3表示如下。
T2=W/sinφ2,T3=W/sinφ3    …(5)
从γ、α2与α3之间的上述角度大小关系可知,α2和α3满足90°>α2>α3>0。因此,获得sinφ3>sinφ2。从而,T2与T3之间的长度大小关系为T2>T3。因此,当第二部分1232与旋转轴1021的轴向之间的角度减小时,第二部分1232与金属模(固体V1)的外边缘接触的接触长度缩短。接触长度越长,在将金属模从第二部分1232周围拉出时需要移动金属模的距离越长。即,当接触长度增加时,金属模更加难以延伸。换言之,金属模在接触长度减小时更容易延伸。可通过设定较小的角作为各个第二部分1232与旋转轴1021的轴向之间的角度来使金属模更容易延伸。具体地说,螺旋构件1023通常由树脂制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塑性。从而,可通过在各个该低角度部分(例如,第二部分1232)处进一步缩短螺旋构件1023与金属模的切割面的外边缘接触的部分来使金属模容易地略微延伸。因而,如果仅仅具有塑性的螺旋构件1023充分变形或翘曲,那么金属模可令人满意地延伸。
在前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当沿平行于旋转轴1021轴向的方向看去时,设置在螺旋构件1023中的第二部分1232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线性延伸。然而,如果分割作为从内侧保持螺旋构件1023的金属模的固体V1的平面S10不需要延伸穿过各个第二部分1232的对角线P13-P22,那么第二部分1232不需要成形为当沿平行于旋转轴1021轴向的方向看去时沿基本彼此平行的方向线性延伸。即,即使各个第二部分1232是当沿平行于旋转轴1021轴向的方向看去时类似于第一部分1231的弧形,各个第二部分1232相对于旋转轴1021轴向的角度小于各个第一部分1231相对于旋转轴1021轴向的角度也足够了。
D.变型例
以上实施方式可进行如下变型。两个以上的上述实施方式和下述变型可彼此组合使用。
D-1.用于将旋转轴21连接到螺旋构件23的方法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轴21和螺旋构件23通过搅动板24在高角度部分231处连接。然而,根据一变型例,旋转轴21和螺旋构件23可在低角度部分232处连接。图6是该变型例中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当螺旋构件23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时,螺旋构件23在图中右下区域由于显影剂的惯性力而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Fu。同时,螺旋构件23在图中的左下区域受到向下的反作用力Fd。图7表示当低角度部分232位于容器室底部时的螺旋构件23。此时,在图中的右下区域中,低角度部分232与高角度部分231之间的边界部E1受到来自显影剂的向上的反作用力Fu。在图中的左下区域中,低角度部分232与另一高角度部分231之间的边界部E2受到来自显影剂的向下的反作用力Fd。从而,低角度部分232有时同时受到沿不同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从而很可能引起变形或破裂。
在该实施方式中,低角度部分232通过作为第二连接部件的实施例的连接板25连接到旋转轴21。当沿平行于旋转轴21轴向的方向看去时,连接板25和搅动板24彼此以90度交叉。该结构能够承受沿不同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或者在低角度部分232与容器室内壁之间产生的剪切力,即使所述反作用力或剪切力作用在低角度部分232上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低角度部分232通过上述连接板25牢固地连接到旋转轴21上。即,被连接板25支撑的低角度部分232提高了螺旋构件23的强度并且防止变形和/或破裂。结果,螺旋构件23可容易地疏松被压实的显影剂。可仅设置连接板25作为将旋转轴21连接到螺旋构件23的构件,来代替设置搅动板24。
D-2.在螺旋构件23中设置各个低角度部分232的位置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位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沿着平行于轴向的方向看去时,在旋转轴21的轴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相邻搅动板24A与24B之间测量180度角。对于夹在每两个相邻搅动板24A与24B的顶端之间的每一个节段设置一个低角度部分232。即,在从沿旋转轴21的轴向彼此相邻的每两个低角度部分232延伸到旋转轴21的垂直线之间保持180度角。然而,低角度部分232可选地设置成使得所述垂直线相对彼此成120度延伸。在该结构中,螺旋构件23的每单位长度设置的低角度部分232的数量比例增加。当该比例增加时,在初始驱动状态从被压实的显影剂施加的载荷被分散地分布,使得传送构件20的强度提高。此外,要填充的显影剂的量可减小至调色剂盒10的容器室的总容积的一半以下。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当沿着平行于旋转轴21的轴向的方向看去时,各个低角度部分232围绕旋转轴21的轴向相对于搅动板24A和24B成90度角定位。然而,该角度不限于90度。简而言之,搅动板24均只需要连接到夹在每两个低角度部分232之间的高角度部分231上的任意位置。
D-3.构成螺旋构件23的部分的类型数量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螺旋构件23由两类部分构成,即,高角度部分231和低角度部分232。然而,螺旋构件23可包括第三类部分,其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的角度与高角度部分231和低角度部分232不同。在这些类型不同的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区域处,自然形成脊作为相连接的不同类型的部分之间的边界。然而,这些类型不同的部分可以光滑连续地彼此连接。简而言之,螺旋构件23仅需要包括不同类型的部分,它们相对于旋转轴21的轴向的角度分别根据这些部分的类型而不同。
D-4.旋转轴1021连接到螺旋构件1023的位置不限于第一部分1231。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旋转轴1021和螺旋构件1023在第一部分1231处通过支撑板1024彼此连接。然而,根据一变型例,旋转轴1021和螺旋构件1023在第二部分1232处彼此连接。图23是该变型例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图24是描述根据该变型例的第二部分1232的侧视图。如图23和24所示,第二部分1232通过连接板1025连接到旋转轴1021。当沿着平行于旋转轴1021轴向的方向看去时,在连接板1025与支撑板1024之间保持90度角。各个第二部分1232均与固体V1(作为金属模)在具有顶点P13、P14、P22和P24的平面中接触。点P14和P24包含在该平面中。各个连接板1025均与第二部分1232在具有顶点P13、P14、P22和P24的平面中接触。这些点布置成使得点P14的y分量大于点P22,并且P24的y分量大于点P13。在前述情况下,固体V1被包含点P13和P22的平面分割。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成型连接板1025。因此,固体V1与第二部分1232接触的一部分被包含点P22和P14并平行于x轴的平面以及包含点P14和P13并平行于x轴的平面分割。此外,固体V1还被包含点P22和P24并平行于x轴的平面以及包含点P24和P13并平行于x轴的平面分割。这样,形成连接板25,并且固体V1被分成部分固体,每个部分固体可沿着正负y轴方向延伸而不彼此咬合。另外,第二部分1232通过连接板1025牢固地支撑在旋转轴1021上。从而,螺旋构件1023具有改进的强度,并且可防止变形和破裂。可仅设置连接板1025作为将旋转轴1021连接到螺旋构件1023的构件,来代替设置支撑板1024。
D-5.构成螺旋构件1023的部分的类型数量不限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螺旋构件1023由两类部分构成,即,第一部分1231和第二部分1232。然而,螺旋构件1023可包括第三类部分,其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与第一部分1231和第二部分1232不同。在这些类型不同的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区域处,自然形成脊作为相连接的不同类型的部分之间的边界。然而,这些类型不同的部分可以连接成光滑地彼此连续。简而言之,螺旋构件1023仅需要包括不同类型的部分,它们相对于旋转轴1021的轴向的角度分别根据这些部分的类型而不同。

Claims (2)

1.一种显影剂容器,该显影剂容器包括:
容器室,该容器室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器空间;以及
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具有旋转轴和螺旋构件,并且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螺旋构件成螺旋形延伸,并且所述螺旋构件包括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多个高角度部分和多个低角度部分,所述多个高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成第一角度,每个所述低角度部分保持相对于所述轴向成比所述第一角度小的角度,其中
在与所述螺旋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的一转等同的各个单元节段中设置至少一个所述低角度部分,
容纳在所述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足以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在所述容器空间内保持水平的条件下恒定地将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中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中的一个低角度部分埋入显影剂中,其中所述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是围绕所述旋转轴彼此成大约180度设置的低角度部分,
所述容器空间为筒形,
当所述传送构件容纳在该容器空间中时,所述螺旋构件的外周设置成装配在所述容器空间的内周内,并且
容纳在所述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足以占据所述容器空间的总容积的一半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其中,容纳在所述容器空间中的显影剂的量足以当螺旋构件保持在其中连接每两个相邻低角度部分的中心的线为水平的状态时将所述多个低角度部分中的相邻两个低角度部分都埋入显影剂中。
CN201210054028.4A 2007-11-27 2008-05-19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Active CN102636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6096 2007-11-27
JP2007306096A JP4518137B2 (ja) 2007-11-27 2007-11-27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充填方法
JP2007316215A JP2009139656A (ja) 2007-12-06 2007-12-06 搬送部材及び現像剤収容器
JP2007-316215 2007-12-0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96074A Division CN101446790B (zh) 2007-11-27 2008-05-19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6977A CN102636977A (zh) 2012-08-15
CN102636977B true CN102636977B (zh) 2014-04-16

Family

ID=40669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4028.4A Active CN102636977B (zh) 2007-11-27 2008-05-19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69747B2 (zh)
KR (1) KR101041012B1 (zh)
CN (1) CN102636977B (zh)
AU (1) AU2008202180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7098B2 (ja) * 2009-07-02 2012-06-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具、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8438B2 (ja) * 2012-07-19 2015-06-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351B2 (ja) 2014-03-17 2018-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305332B (zh) * 2016-04-20 2021-01-2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粉盒及打印机
TWI666530B (zh) * 2017-09-01 2019-07-2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oner cartridge
CN111458997B (zh) * 2019-01-21 2023-02-14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7322627B2 (ja) * 2019-09-20 2023-08-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0830A1 (en) * 1984-04-06 1985-11-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 New Jersey corporation) Electrographic development apparatus having a mixing device with a ribbon blender
US5758238A (en) * 1996-11-25 1998-05-26 Xerox Corporation Auger configuration for eliminating auger mark print defect
JP2002268344A (ja) * 2001-03-06 2002-09-1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04264539A (ja) * 2003-02-28 2004-09-24 Toshiba Tec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0531A (ja) 1992-12-15 1994-06-28 Fujitsu Ltd 現像装置
JPH10247009A (ja) 1997-03-04 1998-09-14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供給装置
US5918095A (en) * 1998-07-29 1999-06-29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er dispensing container
JP2000305344A (ja) 1999-04-20 2000-11-02 Canon Inc 現像剤収容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048738B2 (ja) 2001-06-25 2008-02-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6053446A (ja) 2004-08-16 2006-02-23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26361B2 (en) * 2005-09-01 2008-09-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veloper mixing apparatus having four ribbon blenders
JP4853963B2 (ja) * 2006-05-15 2012-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0830A1 (en) * 1984-04-06 1985-11-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 New Jersey corporation) Electrographic development apparatus having a mixing device with a ribbon blender
US5758238A (en) * 1996-11-25 1998-05-26 Xerox Corporation Auger configuration for eliminating auger mark print defect
JP2002268344A (ja) * 2001-03-06 2002-09-1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04264539A (ja) * 2003-02-28 2004-09-24 Toshiba Tec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36266A1 (en) 2009-05-28
US7869747B2 (en) 2011-01-11
KR20090054886A (ko) 2009-06-01
KR101041012B1 (ko) 2011-06-16
AU2008202180B2 (en) 2010-12-02
CN102636977A (zh) 2012-08-15
AU2008202180A1 (en) 200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6977B (zh)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CN101446790B (zh) 显影剂容器及其填充方法
EP1158370B1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toner agitator
CN105319906B (zh)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DE60312426T2 (de) Entwicklerzufuhrbehälter
US200802263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ment device
US7532843B2 (en) Image forming substance engaging device
JP2005305436A (ja) 硬化性混合製品の静止撹拌器
CN105301933B (zh)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39A (zh) 调色剂补给机构以及调色剂容器
US20170052482A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US8369751B2 (en) Conveyor,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filling method
CN102455634A (zh) 显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107062B2 (ja) 磁界発生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磁性粒子担持体、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902600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veloper conveying members
JP2008242189A (ja) 粉体搬送用回転体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3392394B2 (ja) トナー撹拌・搬送スクリュー
JP5274301B2 (ja) 現像剤充填方法
JP2009139656A (ja) 搬送部材及び現像剤収容器
JP5462116B2 (ja) 粉体用スクリュー,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用金型,トナーカ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5533980B2 (ja) 搬送部材及び現像剤収容器
JP2003316154A (ja) 軸受部材及び該軸受部材を用いた現像装置並びに該現像装置を用いた静電作像装置
JP4498837B2 (ja) 固液混合物の分配供給装置
JP3164330B2 (ja) 現像装置
JP2007010817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