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906B -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906B
CN105319906B CN201510455703.8A CN201510455703A CN105319906B CN 105319906 B CN105319906 B CN 105319906B CN 201510455703 A CN201510455703 A CN 201510455703A CN 105319906 B CN105319906 B CN 105319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toner
container
moving end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57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906A (zh
Inventor
江藤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5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容器具备容器主体、调色剂排出口、移动壁和搅拌部件。容器主体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为筒形的内周部以及内部空间。调色剂排出口开口在容器主体上。移动壁具备配置成紧贴着容器主体的内周部的外周部以及输送面。移动壁将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输送,并沿第一方向移动。搅拌部件对调色剂排出口周边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将驱动力传递到移动壁和搅拌部件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集中配置在容器主体的外侧。

Description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内部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调色剂容器可作为在内部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容器具备调色剂排出口和可旋转的搅拌部件。通过搅拌部件的旋转,使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被排出。
还有,已知有在内部收纳显影剂的废调色剂容器。有些废调色剂容器具备圆筒状的容器主体和形成在容器主体的外周部的螺旋槽。容器主体进行旋转时,所回收的调色剂就沿着螺旋槽被输送到容器主体的一端侧。
发明内容
有些调色剂容器中,调色剂残留在输送部件的旋转力不能到达的区域,因此难以彻底耗尽内部所收纳的调色剂。还有,即使将有些废调色剂容器的技术应用于调色剂容器,也存在如下课题:附着在槽中的调色剂随着容器主体继续旋转,导致调色剂残留在容器主体内。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减少使用结束时残留在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显影剂的量。
本发明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具有:容器主体、盖部、显影剂排出口、移动壁、轴部、轴承部、搅拌部件、第一驱动传递部和第二驱动传递部。所述容器主体具备内周部、内部空间和壁部。所述内周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为筒形。所述内部空间由所述内周部进行界定。所述壁部对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面进行界定。所述盖部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中位于所述壁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所述盖部对所述内部空间进行封闭。所述显影剂排出口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盖部或者所述壁部相邻,且以与所述内周部连通的方式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面部开口。显影剂在所述显影剂排出口被排出。所述移动壁具备外周部和输送面。所述外周部配置成紧贴着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部。所述输送面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部一起,对收纳所述显影剂的收纳空间进行界定。所述移动壁将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显影剂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输送,并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轴部在外周面上具备公螺旋部。所述轴部以在所述内部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被所述壁部和所述盖部支撑为可旋转。所述轴承部对所述移动壁进行保持,在内周面上具备与所述公螺旋部卡合的母螺旋部。所述轴部插入贯通所述轴承部。所述搅拌部件在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的上方绕所述轴部相对于所述轴部进行旋转。所述搅拌部件对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所述第一驱动传递部将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搅拌部件。所述第二驱动传递部将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轴部。所述第一驱动传递部和所述第二驱动传递部配置为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集中在与所述壁部或者所述盖部相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减少使用结束时残留在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显影剂的量。还有,第一驱动传递部和第二驱动传递部配置为在容器主体的外侧集中在与壁部或者盖部相对的位置,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整个显影剂收纳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处于开放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表示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补充显影剂的样子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和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和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中的(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俯视图。
图8中的(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前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移动壁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内部样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内部样子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轴部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中的(A)和图15中的(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盖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16中的(A)和图16中的(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中的(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前视图。
图17中的(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18中的(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18中的(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截面立体图。
图19中的(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19中的(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放大剖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21中的(A)和图21中的(B)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作比较的其它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22中的(A)和图22中的(B)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作比较的其它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23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作比较的其它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24中的(A)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作比较的其它显影剂收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24中的(B)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收纳容器作比较的其它显影剂收纳容器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作为图1~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单色打印机,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或者具备以上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还可以是用于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其它装置。另外,以下说明中所用的“上”、“下”、“前”、“后”、“左”和“右”之类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为了清楚地进行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打印机100具备壳体101。在壳体101中,收纳有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壳体101含有上壁102、底壁103(图3)、主体后壁105(图3)和主体前壁104。上壁102对壳体101的顶面进行限定。底壁103对壳体101的底面进行限定。主体后壁105位于上壁102和底壁103之间。主体前壁104位于主体后壁105的前方。壳体101具备主体内部空间107。在壳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中,配置有各种装置。在壳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中,延设有片材输送路PP。片材S沿规定的输送方向在片材输送路PP上进行输送。还有,打印机100具备开合盖100C。开合盖100C安装成相对于壳体101自由开合。
开合盖100C具有前壁上方部104B和上壁前方部102B。前壁上方部104B是主体前壁104的上方部分。上壁前方部102B是上壁102的前方部分。还有,开合盖100C以未图示的铰链轴作为支点,在上下方向可开闭(图2)。铰链轴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所配置的一对臂部108上。在开合盖100C处于开状态时,主体内部空间107的上方朝向外部开放。另一方面,在开合盖200C处于闭状态时,主体内部空间107的上方是关闭的。
在上壁102的中央部,配置有排纸部102A。排纸部102A由从上壁102的前方部分朝向后方部分朝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后面叙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了图像的片材S,被排出到排纸部102A。还有,在主体前壁10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手动进纸托盘104A。手动进纸托盘104A以手动进纸托盘104A的下端作为支点,相对于主体前壁104可上下转动(图3的箭头DT)。
如图3所示,打印机100具备:匣盒110、拾取辊112、第一供纸辊对113、第二供纸辊114、输送辊115、配准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和定影装置130。
在匣盒110的内部,对片材S进行收纳。匣盒110具备升降板111。升降板111倾斜成推升片材S的顶部边缘的样子。匣盒110相对于壳体101,可从前方被拉出。
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像承载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20、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收纳容器)、转印辊126(转印部)和清洗装置127。
在输送方向上相对于图像形成部120,定影装置130配置在下游侧。定影装置130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定影装置130具备加热辊131和压力辊132。加热辊131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进行熔融。压力辊132使片材S与加热辊131紧密接触。
打印机100还具备输送辊对133和排出辊对134。输送辊对133设置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排出辊对134设置在输送辊对133的下游。片材S由输送辊对133向上方输送。最终,片材S被排出辊对134从壳体101中排出。从壳体101排出的片材S被堆叠在排纸部102A上。
<显影装置>
图4是表示显影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显影装置20具备显影壳体210。显影壳体210具有在一个方向(显影辊21的轴方向,左右方向)上呈长尺寸的箱形形状。显影壳体210具有存储空间220。在存储空间220中,设置有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和第二搅拌螺杆24以及调色剂补充口25。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20中,使用单组分显影方式。在存储空间220中,调色剂作为显影剂而被填充。另一方面,在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情况下,在存储空间220中,调色剂和由磁性体构成的载体进行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作为显影剂而被填充。调色剂在存储空间220内被搅拌并被输送。为了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调色剂逐次从显影辊21被供给到感光鼓121上。
显影辊21具有在显影壳体210的长尺寸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显影辊21具有套筒部分,套筒部分在外周面被驱动而进行旋转。
显影壳体210的存储空间220由未图示的顶板覆盖。存储空间220被延伸在左右方向的隔离板22划分为左右方向上长尺寸的第一输送路221和第二输送路222。隔离板22短于显影壳体2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在隔离板22的左端和右端,具备第一连通通道223和第二连通通道224。第一连通通道223和第二连通通道224都使第一输送路221和第二输送路222连通。由此,在存储空间220中,形成通向第一输送路221、第二连通通道224、第二输送路222和第一连通通道223的循环路径。调色剂在循环路径内沿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被输送。
调色剂补充口25(显影剂补充口)是在显影壳体210的顶板上开口的开口部。调色剂补充口25配置在第一输送路221的左端附近的上方。调色剂补充口25配置成与循环路径相对。调色剂补充口25具备将补充用调色剂(补充用显影剂)接收到存储空间220中的功能,补充用调色剂(补充用显影剂)是通过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77进行补充的。
第一搅拌螺杆23设置在第一输送路221中。第一搅拌螺杆23包含第一旋转轴23a和第一螺旋叶片23b(螺旋浆叶)。第一螺旋叶片23b以螺旋状的方式突出设置在第一旋转轴23a的周面上。第一搅拌螺杆23被驱动成绕第一旋转轴23a(箭头R2)进行旋转,从而沿图4的箭头D1方向对调色剂进行输送。第一搅拌螺杆23以通过第一输送路221中与调色剂补充口25相对的位置的方式,对调色剂进行输送。由此,第一搅拌螺杆23具有对从调色剂补充口25流入的新调色剂和从第二输送路222侧被送入第一输送路221的调色剂一边进行混合一边进行输送的功能。在第一搅拌螺杆23的调色剂输送方向(D1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第一桨状扁板23c。第一桨状扁板23c是设置在第一旋转轴23a上的板状部件。第一桨状扁板23c与第一旋转轴23a一起旋转。第一桨状扁板23c将调色剂沿图4的箭头D4方向从第一输送路221交接到第二输送路222中。
第二搅拌螺杆24设置在第二输送路222中。第二搅拌螺杆24包含第二旋转轴24a和第二螺旋叶片24b。第二螺旋叶片24b以螺旋状的方式突出设置在第二旋转轴24a的周面上。第二搅拌螺杆24被驱动成绕第二旋转轴24a(箭头R1)进行旋转,从而沿图4的箭头D2方向对调色剂进行输送,并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21上。在第二搅拌螺杆24的调色剂输送方向(D2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第二桨状扁板24c。第二桨状扁板24c与第二旋转轴24a一起旋转。第二桨状扁板24c将调色剂沿图4的箭头D3方向从第二输送路222交接到第一输送路221中。
调色剂容器30(图3)配置在显影壳体210的调色剂补充口25的上方。调色剂容器30具备调色剂排出口377(图4)。调色剂排出口377对应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5,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0的底部371(图8中的(B))。从调色剂排出口377落下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补充口25补充到显影装置20中。
<调色剂补充>
接下来,参照图5,对通过调色剂补充口25新补充的调色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图5是显影装置20中设置的调色剂补充口25和调色剂容器30中设置的调色剂排出口377附近的剖面图。
补充用调色剂T2通过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77供给。补充用调色剂T2落下到第一输送路221并与已有调色剂T1进行混合,并由第一搅拌螺杆23将其沿箭头D1方向进行输送。此时,调色剂T1和调色剂T2被搅拌而带电。
在调色剂输送方向上相对于调色剂补充口25,第一搅拌螺杆23在下游侧具备抑制桨状扁板28(输送能力抑制部)。抑制桨状扁板28(输送能力抑制部)对调色剂的输送性能进行部分抑制。本实施方式中,抑制桨状扁板28是配置在第一搅拌螺杆23的相邻第一螺旋叶片23b之间的板状部件。通过抑制桨状扁板28绕第一旋转轴23a进行旋转,从相对于抑制桨状扁板28的上游侧输送来的调色剂开始滞留。于是,这些调色剂的滞留发生在紧挨抑制桨状扁板28的上游侧,一直累积到调色剂补充口25与第一输送路221相对的位置。其结果,在调色剂补充口25的入口附近,形成调色剂的滞留部29(显影剂滞留部)。
补充用调色剂T2通过调色剂补充口25进行补充,存储空间220内的调色剂量增加,从而在该滞留部29滞留的调色剂堵塞(密封)调色剂补充口25,对补充更多的调色剂进行抑制。然后,存储空间220内的调色剂被显影辊21消耗,在滞留部29滞留的调色剂减少,从而堵塞调色剂补充口25的调色剂减少,在滞留部29和调色剂补充口25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补充用调色剂T2再次通过调色剂补充口25流入存储空间220。如此,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体积补充型的调色剂补充形式,随着在滞留部29滞留的调色剂的减少而调整补充用调色剂量的接受量。
<调色剂容器相对于显影装置的安装>
图6和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和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壳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可拆卸。如图2所示,壳体101的开合盖100C向上打开后,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所具备的容器收纳部109就暴露于壳体101的外部。如图6和图7所示,显影壳体210具备外壳左壁210L和外壳右壁210R这一对左右壁。容器收纳部109形成在外壳左壁210L和外壳右壁210R之间。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容器收纳部109从大致上方进行安装(参照图6和图7的箭头DC)。此时,调色剂容器30的盖子39配置在外壳右壁210R侧,调色剂容器30的盖部31配置在外壳左壁210L侧,其中的盖子39和盖部31将在后面描述。显影壳体210具备一对引导槽109A(图7)。引导槽109A是形成在外壳左壁210L和外壳右壁210R上的槽部。
还有,如图7所示,显影装置20具备第一传递齿轮211、第二传递齿轮212和第三传递齿轮213。还有,打印机100具备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第一马达M1、第二马达M2和控制部50。第一传递齿轮211、第二传递齿轮212和第三传递齿轮213是由外壳右壁210R支撑为可旋转的齿轮。第一传递齿轮211与第二传递齿轮212连接。还有,第一传递齿轮211通过未图示的齿轮组,与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和第二搅拌螺杆24连接。显影装置20安装到壳体101中后,第一马达M1与第三传递齿轮213连接,而且第二马达M2与第一传递齿轮211连接。
第一马达M1通过第三传递齿轮213使调色剂容器30的轴33进行旋转,从而使调色剂容器30的移动壁32进行移动,其中的轴33和移动壁32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第二马达M2通过第一传递齿轮211,使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和第二搅拌螺杆24进行旋转。而且,第二马达M2通过第一传递齿轮211和第二传递齿轮212,使调色剂容器30的搅拌部件35进行旋转,其中的搅拌部件35将在后面进行描述。控制部50在打印机100的打印动作等动作中,分别控制第一马达M1和第二马达M2,从而驱动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的各部件。
<调色剂容器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8中的(A)、图8中的(B)和图9~1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收纳容器)进行说明。图8中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俯视图。图8中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前视图。图9是调色剂容器30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图8中的(A)的A-A位置的调色剂容器30的剖面图。图11和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样子的立体图。另外,图11和图12是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7部分缺失的立体图,其中的容器主体37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图13是调色剂容器30内的轴33的立体图。图14是调色剂容器30的分解立体图。还有,图15中的(A)和图15中的(B)是调色剂容器30的盖子39的立体图。而且,图16中的(A)和图16中的(B)是调色剂容器30的分解立体图。
调色剂容器30呈现出延伸在左右方向(第一方向、图10的箭头DA方向)上的筒形状。调色剂容器30在内部对补充用调色剂(显影剂)进行收纳。如图9所示,调色剂容器30具备:盖部31、移动壁32、轴33(轴部)、第一密封件34、搅拌部件35、第二密封件36、容器主体37(容器主体)、填充口盖子30K(图14)、调色剂传感器TS(图16中的(A)和图16中的(B))、第一齿轮381(图9)、第二齿轮382(第二驱动传递部、第二齿轮部)和盖子39。
盖部31(图9、图10)固定在容器主体37上。盖部31对容器主体37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盖部31具备:盖轴孔部31J(轴颈部)、抵接部311(限制面)和第一引导部312。盖轴孔部31J设置在盖部31的中央部。盖轴孔部31J将轴33支撑为可旋转。盖轴孔部31J是从盖部31的右侧的侧面(内面部)开始向左方向延伸规定的长度而形成的孔部。抵接部311相当于盖轴孔部31J的底面部。轴33的端面抵接于抵接部311。抵接部311具备限制轴33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的功能。第一引导部312(图11)是在盖部31的左侧的侧面(外面部)形成为上下方向延伸的突起部。第一引导部312具备引导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显影装置20的功能。
容器主体37是筒形状的调色剂容器30的主体部分。容器主体37具备内周部37K和内部空间37H(图10、图11)。内周部37K是容器主体37的内周面。内周部37K沿调色剂容器30的长边方向(第一方向、图10和图11的箭头DA方向)延伸为筒形。
还有,如图8中的(A)和图8中的(B)所示,容器主体37具备:底部371、顶板372、前壁373、后壁374、右壁375(壁部)(图10)、主体凸缘部37F(图9)和突出壁376(图9、图10)。底部371是容器主体37的底部部分。底部371呈现出向下方突出的半圆筒形状。换句话说,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截面视图中,底部371呈现出圆弧形状。前壁373和后壁374是从底部371的侧端开始向上方竖直设置的一对侧壁。顶板372配置在底部371的上方,覆盖内部空间37H的上方。右壁375设置成与底部371、前壁373、后壁374和顶板372的第一方向的一端侧(右端侧)连接,是封闭容器主体37的壁部。另外,内部空间37H是由内周部37K、右壁375和盖部31界定的空间,其中,由底部371、顶板372、前壁373、后壁374形成内周部37K。此时,右壁375对内部空间37H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面进行界定。还有,在内部空间37H中,右壁375和移动壁32之间的区域为收纳空间37S。收纳空间37S是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对调色剂进行收纳的空间。
如图10所示,第一方向上容器主体37中的右壁375的相反侧是开口的。主体凸缘部37F形成开口部。主体凸缘部37F是容器主体37的左端部的外径被略微放大的区域。盖部31固定到主体凸缘部37F之后,盖部31就封闭容器主体37的内部空间37H。另外,作为盖部31的外周缘的盖熔接部31F(图16中的(A))超声波熔接(熔接)于主体凸缘部37F。
如图9和图10所示,突出壁376是容器主体37的外周部中比右壁375更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相对于突出壁376,安装有盖子39。
还有,如图8中的(A)和图8中的(B)所示,容器主体37具备:调色剂排出口377(显影剂排出口)、挡板30S、抓握部37L、前缺口部37M、下缺口部37N、填充口37G和主体轴承部37J(轴孔部)(图10)。
调色剂排出口377是连通于内周部37K且开口在容器主体37的底面部的开口。如图10和图11所示,调色剂排出口377开口在容器主体37的右端部(第一方向的一端部)。换句话说,调色剂排出口377配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与右壁375相邻。
还有,调色剂排出口377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且沿着底部371的圆弧形状具有规定的宽度,开口成矩形形状。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排出口377开口在相对于底部371的下端部沿着周向偏向后侧的位置。
收纳空间37S所收纳的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77向显影装置20排出。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底部371、前壁373、后壁374和顶板372形成容器主体37的内部空间37H。因此,由于调色剂的自重,收纳空间37S内的调色剂聚集到圆弧形状的底部371,所以,能够使移动壁32所输送的调色剂有效地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其中的移动壁32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挡板30S(图6)配置在容器主体37的右端部,并且配置成可滑动。挡板30S可从容器主体37的外侧对调色剂排出口377进行封闭(密封),也可使调色剂排出口377暴露于外部。挡板30S的滑动与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安装动作联动。
抓握部37L(图9)是在容器主体37的顶板372的后侧部分中沿左右方向突出设置的突起。抓握部37L被使用者抓握。前缺口部37M是将突出壁376的前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左方切掉后形成的缺口区域。前缺口部37M使填充口37G暴露。还有,下缺口部37N是突出壁376的下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陷区域。盖子39的第四突片395(图15中的(B))被卡合在下缺口部37N上,其中的盖子39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填充口37G呈现出从右壁375开始向右侧突出设置的圆筒形状。填充口37G的圆筒内部形成为沿第一方向贯通右壁375。因此,填充口37G使容器主体37的外侧与收纳空间37S连通。在调色剂容器30的制造阶段,从填充口37G将调色剂填充到收纳空间37S中。
主体轴承部37J是在右壁375上形成的轴承。主体轴承部37J呈现出从右壁375的中央部向右方突出的圆筒形状。如图10所示,主体轴承部37J具备大径部37J1和小径部37J2。大径部37J1是从右壁375开始向右方突出设置的圆筒部。小径部37J2连接于大径部37J1的右端部。小径部37J2是直径比大径部37J1小的圆筒部。在主体轴承部37J中,插入轴33。此时,轴33的右端侧向容器主体37的外侧突出。而且,在主体轴承部37J的圆筒内部中,主体轴承部37J和轴33之间插入有搅拌部件35的一部分(搅拌轴承部351)。
填充口盖子30K(图14)安装在容器主体37的填充口37G,对填充口37G进行密封。调色剂从填充口37G被填充到收纳空间37S之后,将填充口盖子30K安装并熔接于填充口37G。其结果,防止调色剂从填充口37G漏出。
移动壁32是在容器主体37的内部(内部空间37H)朝向第一方向配置的壁部。移动壁32对收纳空间37S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面(左端面)进行界定。另外,收纳空间37S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右端面)由右壁375进行界定。还有,移动壁32具备如下功能:在调色剂容器30的使用开始时到使用结束时之间,一边将收纳空间37S的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77输送,一边在内部空间37H内沿第一方向从第一方向的一端侧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另一端侧的最终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壁32的初始位置配置在盖部31的右侧(第一方向下游侧),最终位置配置在紧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左侧(第一方向上游侧)。还有,移动壁32根据第一马达M1产生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移动。另外,盖部31相对于移动壁32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游侧。还有,右壁375相对于移动壁32配置在第一方向下游侧。
如图10~12所示,移动壁32具备:输送壁部320、外周壁部321、引导肋320A(图12)、内部肋320B(图11)、圆筒部320C、内壁密封件322(密封部件)、轴用密封件323(清洁部件)、轴承部32J(图10)和外周部32K。
输送壁部320是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一起对收纳空间37S进行界定的壁部。需要强调的是,输送壁部320具备与轴33垂直的输送面320S。输送面320S随着移动壁32的移动,对收纳空间37S内的调色剂一边按压一边输送。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面320S具备锥形面320T(图10、图12)。锥形面320T形成为围绕在轴33的周围。输送面320S的一部分向第一方向下游侧倾斜。
轴承部32J是在输送壁部32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的轴承部。轴承部32J一边保持移动壁32一边沿第一方向移动。轴33插入贯通该轴承部32J,轴33在后面进行叙述。
圆筒部320C是输送壁部320中从输送面320S的相反侧的面开始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突出设置的圆筒部分。圆筒部320C形成轴承部32J的一部分。圆筒部320C具备母螺旋部320D。母螺旋部320D是在圆筒部320C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螺旋形的螺纹部。母螺旋部320D具备通过其与轴33的公螺旋部333的卡合而使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功能,其中的公螺旋部333将在后面进行描述。此时,利用圆筒部320C的内壁与轴33的外周部的接触,维持移动壁32的姿态。因此,阻止移动壁32的输送壁部320相对于轴33发生倾斜。
外周壁部321是从输送壁部320的外周缘整体开始,朝向收纳空间37S的相反侧,也就是朝向移动壁32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第一方向上游侧)突出设置的壁部。外周壁部321配置成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相对。引导肋320A是外周壁部321中沿第一方向延设的肋部件。引导肋320A在外周壁部321的周面上沿轴33的旋转的周向隔着间隔配置有若干个。引导肋320A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略有接触,并具备在容器主体37的内部阻止移动壁32相对于轴33发生倾斜的功能。
如图11所示,内部肋320B是对圆筒部320C的外周面与外周壁部321的内周面进行连接的肋。内部肋320B沿周向配置有若干个。另外,图10的剖面图是通过轴33的轴心的上下方向的剖面图,因此是以一部分的内部肋320B与输送壁部320连接的状态进行的图示。
内壁密封件322是以在外周壁部321的输送壁部320侧覆盖输送壁部32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密封部件。内壁密封件322是由聚氨酯海绵构成的弹性部件。在带状的内壁密封件322的一端被固定在输送壁部320的顶部后,内壁密封件322绕输送壁部320缠绕而被固定。于是,以内壁密封件322的另一端重叠于内壁密封件322的一端的方式被固定。内壁密封件322在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和移动壁32之间发生受压变形。还有,内壁密封件322沿着移动壁32的外周部32K而形成。外周部32K配置成紧贴着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利用内壁密封件322,防止收纳空间37S的调色剂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与移动壁32之间流出到相对于移动壁32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另外,上述的引导肋320A相对于内壁密封件322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游侧。
轴用密封件323在轴承部32J中相对于母螺旋部320D被固定在移动壁32的移动方向前端侧(图11)。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轴用密封件323配置在输送面320S的锥形面320T的顶端部。轴用密封件323是由聚氨酯海绵构成的弹性部件。轴用密封件323随着移动壁32的移动,与轴33的公螺旋部333接触。此时,轴用密封件323先于母螺旋部320D与公螺旋部333接触,对附着在公螺旋部333上的调色剂进行清理。因此,在调色剂几乎都从公螺旋部333上被去除的状态下,公螺旋部333卡合于母螺旋部320D。因此,阻止了调色剂在公螺旋部333和母螺旋部320D之间凝集,实现移动壁32的稳定移动。还有,轴用密封件323由于具有环形形状,因此在轴33的整个周向上与轴33紧密接触。因此,防止收纳空间37S的调色剂通过轴承部32J流出到相对于移动壁32的移动方向上游侧。
轴33以在内部空间37H中延伸在第一方向的方式,被容器主体37的右壁375和盖部31支撑为可旋转。轴33具备:第一轴端部331、第二轴端部332、公螺旋部333、移动壁停止部334、移动壁支承部335和轴凸缘336。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轴端部331是轴33的右端部(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第一轴端部331是贯通主体轴承部37J并向右侧突出的轴33的顶端部。如图9所示,在第一轴端部331的周面上,形成有一对D面。在中央部具备D孔形状的第二齿轮382被卡合在第一轴端部331上。其结果,轴33和第二齿轮382可一体地旋转。还有,贯通第二齿轮382的第一轴端部331的顶端部配置成进入盖子39的第二引导部391的内部,其中的第二引导部391在后面进行叙述。第二轴端部332是轴33的左端部(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第二轴端部332由形成在盖部31的盖轴孔部31J进行轴支撑。
公螺旋部333是内部空间37H中在轴3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螺旋形的螺纹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那样,公螺旋部333配置成:从轴33中与盖部31相邻的区域开始,一直到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图10的箭头DA)上游侧的区域。
移动壁停止部334配置成紧接着公螺旋部333的第一方向下游侧。移动壁停止部334只是由内部空间37H内的轴33中公螺旋部333一部分缺失的轴部分构成的区域。移动壁停止部334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且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77在第一方向上游侧。
移动壁支承部335相对于移动壁停止部334配置在第一方向下游侧。换句话说,公螺旋部333和移动壁支承部335在第一方向是不连续的。移动壁支承部335是从轴33的周面开始沿径向突出设置的突起部。如图10所示,移动壁支承部335配置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的上方。图13中,表示轴33和轴33Z的立体图和放大立体图。其中,轴33Z将在后面的变形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其与本实施方式的轴33比较,区别是不具备移动壁支承部335。
移动壁支承部335具备如下功能:在移动壁32到达最终位置时,抑制移动壁32的输送面320S相对于第一方向发生倾斜(相对于轴33的倾斜)。移动壁支承部335的突起部是在轴33的周面上沿周向配置的环形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壁支承部335沿第一方向配置有若干个(两个)。具体来说,移动壁支承部335具备第一支承部335A和第二支承部335B(图13)。第一支承部335A是在第一方向上游侧配置的环状的突起。第二支承部335B是在第一方向下游侧配置的环状的突起。如图13的放大视图所示,第一支承部335A以配置在第一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棱线为中心,具备朝向第一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另一方面,第二支承部335B具备朝向第一方向下游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以及与倾斜面连接的侧端面335C。侧端面335C配置成面向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
另外,设定第一支承部335A和第二支承部335B从轴33的周面突出的高度与公螺旋部333的螺峰的高度相同,或者略高于公螺旋部333的螺峰的高度。
轴凸缘336相对于移动壁支承部335隔有间隔地配置在第一方向下游侧。轴凸缘336是从轴33的周面开始沿径向突出设置的圆板状的凸缘。另外,如图9、图10和图13所示,轴凸缘336在第一方向上相邻地配置有两枚。第一方向下游侧的轴凸缘336的直径比第一方向上游侧的轴凸缘336小。该下游侧的轴凸缘336与搅拌部件35的搅拌圆筒部354(图11)一起而具备对第一密封件34(图10)进行压缩的功能,其中的搅拌圆筒部354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另一方面,上游侧的轴凸缘336具备阻止调色剂进入搅拌圆筒部354的内部的功能。
如上所述,第一密封件34是压缩配置在轴33的轴凸缘336与搅拌部件35的搅拌圆筒部354的侧面之间的环状的密封部件。第一密封件34由海绵材料构成。第一密封件34防止调色剂通过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图10)的内周面与轴33的周面之间并漏出到容器主体37的外侧。
搅拌部件35(图9、图10)配置成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沿着右壁375。搅拌部件35对收纳空间37S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本实施方式中,搅拌部件35绕轴33且相对于轴33进行旋转。图11中,搅拌部件35沿箭头DB方向旋转。搅拌部件35具备:搅拌轴承部351(第一圆筒部)、搅拌支承部352(旋转部)、搅拌叶片353(叶片部)和搅拌圆筒部354(图10、图11)。
搅拌轴承部351是外嵌于轴33的圆筒形状。搅拌轴承部351从容器主体37的收纳空间37S侧插入主体轴承部37J。其结果,搅拌轴承部351的右端侧贯通主体轴承部37J,比右壁375(主体轴承部37J)更向容器主体37的外侧露出(参照图14)。另一方面,搅拌轴承部351的左端侧配置在收纳空间37S内。在搅拌轴承部351的右端部,形成有第一卡合部35K(图9)。第一卡合部35K与在第一齿轮381的内周面上形成的第二卡合部381K进行卡合。其结果,搅拌部件35与第一齿轮381一体地旋转。
搅拌支承部352是从圆筒状的搅拌轴承部351的左端侧开始沿轴33的旋转的径向突出设置的突片。搅拌支承部352配置成沿着右壁375面向第一方向。搅拌支承部352在收纳空间37S内绕轴33进行旋转。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一对搅拌支承部352。也就是说,一个搅拌支承部352配置为沿着右壁375向轴33的径向外侧延伸。还有,另一个搅拌支承部352配置为从周向上不同于上述的一个搅拌支承部352的位置开始向径向外侧延伸。换句话说,一对搅拌支承部352配置成在径向上相互向相反侧延伸。一对搅拌支承部352具备设定为周向的宽度向径向外侧增加的螺旋桨形状。因此,与搅拌支承部352是圆板形状的情况作比较,进入搅拌支承部352与右壁375中的间隙的调色剂容易移动,防止调色剂的凝集。
搅拌叶片353是从一对搅拌支承部352开始向左侧(第一方向上游侧)突出设置的叶片部件。如图11和图12所示,搅拌叶片353从各搅拌支承部352开始各突出设置有两个。搅拌叶片353在正交于轴33的轴方向的截面视图中,具备L型形状(参照图17中的(B))。搅拌叶片353一边环绕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进行旋转,一边对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周边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并将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
搅拌圆筒部354是在搅拌轴承部351中搅拌支承部352的左侧的区域。搅拌圆筒部354的外径设定为大于搅拌支承部352的右侧的搅拌轴承部351的外径。如图10所示,在搅拌圆筒部354的内部,压缩配置有第一密封件34。
第二密封件36是配置在主体轴承部37J的大径部37J1的内部的环状密封部件。第二密封件36压缩配置在主体轴承部37J的大径部37J1和小径部37J2的断坡部与形成在搅拌部件35的搅拌支承部352的右侧面的环状突起之间。第二密封件36由海绵材料构成。第二密封件36防止调色剂通过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的外周面与主体轴承部37J的内周面之间并漏出到容器主体37的外侧。
第一齿轮381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搅拌部件35。第一齿轮381通过第一传递齿轮211和第二传递齿轮212与第二马达M2连接(图7)。第一齿轮381连接于贯通主体轴承部37J的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第一齿轮381具备圆筒状的齿轮圆筒部381A(第二圆筒部)和第一齿轮部381B(图10)。
齿轮圆筒部381A是外嵌于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的圆筒部。还有,如上所述,通过搅拌部件35的第一卡合部35K(图9)与第一齿轮381的第二卡合部381K连接,将齿轮圆筒部381A连接于搅拌轴承部351。其结果,第一齿轮381与搅拌部件35一体地旋转。
第一齿轮部381B是在齿轮圆筒部381A的右端部配置的齿轮。第一齿轮部381B的外径大于齿轮圆筒部381A的外径。在第一齿轮部381B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轮齿。
第二齿轮382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轴33。在第二齿轮382的周面上,也设置有若干个轮齿。第二齿轮382通过第三传递齿轮213与第一马达M1连接(图7)。如图10所示,轴33的右端部配置成贯通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因此,第二齿轮382连接(固定)于贯通搅拌轴承部351的轴33的顶端部(第一轴端部331)。另外,如图10所示,第二齿轮382的侧面与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的顶端相对。还有,第二齿轮382配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齿轮部381B相邻。另外,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配置在移动壁32的移动方向(第一方向)下游侧。
换句话说,如图10所示,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配置在容器主体37的外侧,并集中在与容器主体37的右壁375相对的位置。因此,对于调色剂容器30的整体,尤其是在第一方向上,能够紧凑地进行构成。还有,降低了在盖部31和右壁375这两部件上都设置贯通轴孔的需求。因此,阻止调色剂(显影剂)的渗漏以及盖部31和右壁375的刚性下降。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备齿轮圆筒部381A的第一齿轮381的形状,将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相邻配置。因此,对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输入驱动力的驱动部(第一传递齿轮211、第二传递齿轮212和第三传递齿轮213)能够集中配置在显影装置20的内部。
盖子39安装在容器主体37的突出壁376上。盖子39具备如下功能:使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在周向上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并覆盖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在周向上的其它部分。如图15中的(A)和图15中的(B)所示,盖子39具备:第二引导部391、第一突片392、第二突片393、第三突片394、第四突片395、第一孔部396、第二孔部397和齿轮用开口部39K。
第二引导部391是在盖子39的右侧的侧面沿上下方向向右侧突出设置的突起部。第二引导部391连同盖部31的第一引导部312,具备引导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显影装置20中的功能。另外,如图10所示,在第二引导部391的内部,收纳有贯通第二齿轮382的第一轴端部331的顶端部。
第一突片392、第二突片393、第三突片394和第四突片395是从盖子39的外周缘开始向左方突出设置的突片。这些突片在将盖子39安装到容器主体37时作为所谓的卡扣使用。第一孔部396和第二孔部397是在盖子39的左侧的侧面的外周缘附近开口的孔部。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容器主体37还具备向右侧呈针脚状突出设置的第一销钉37P和第二销钉37Q。在将盖子39安装到容器主体37时,通过将第一销钉37P和第二销钉37Q分别插入第一孔部396和第二孔部397中,来限定盖子39的周向位置。
如图15中的(A)所示,齿轮用开口部39K是在盖子39的底面部呈半圆弧形状开口的开口部。在将盖子39安装到容器主体37上后,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的轮齿的一部分通过齿轮用开口部39K暴露于调色剂容器30的外侧。其结果,在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中时,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分别与第二传递齿轮212和第三传递齿轮213(图7)卡合。如此,通过具备齿轮用开口部39K,能够保护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也能够将旋转驱动力输入到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齿轮382。
调色剂传感器TS(图8中的(B)、图16中的(A)和图16中的(B))是配置在容器主体37的底部371的传感器。调色剂传感器TS配置成在周向上与调色剂排出口377相邻。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传感器TS固定在底部371的最下面的部分。调色剂传感器TS是由磁导率传感器或压电元件构成的传感器。在调色剂传感器TS由压电元件构成的情况下,调色剂传感器TS的传感器部分暴露于收纳空间37S。调色剂传感器TS由于被收纳空间37S的调色剂按压,而输出HIGH信号(+5V)。还有,在调色剂传感器TS的上方几乎不存在调色剂的情况下,调色剂传感器TS输出LOW信号(0V)。调色剂传感器TS的输出信号供控制部50(图7)参考。另外,在调色剂传感器TS是磁导率传感器的情况下,传感器不需要直接接触调色剂。因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调色剂传感器TS也可以以与容器主体37的外壁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10侧。而且,调色剂传感器TS的配置不限于底部37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调色剂传感器TS也可以配置在容器主体37的顶板372、前壁373和后壁374等部件上。
<调色剂容器的组装>
接下来,对调色剂容器30的组装步骤进行简单说明。如图9所示,轴33的第一轴端部331侧插入贯通第一密封件34。第一密封件34抵接于轴凸缘336。另一方面,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侧插入贯通第二密封件36。第二密封件36抵接于配置在搅拌支承部352的基端部的环状突起部。而且,轴33的第一轴端部331侧插入贯通搅拌部件35的搅拌轴承部351。然后,轴33的第二轴端部332侧插入贯通移动壁32。为了使移动壁32的母螺旋部320D与轴33的公螺旋部333卡合,移动壁32一边旋转若干圈一边安装到轴33上。在移动壁32、轴33、第一密封件34、搅拌部件35和第二密封件36成一体的状态下,轴33的第一轴端部331侧从容器主体37的主体凸缘部37F侧插入内部空间37H。如图14所示,第一轴端部331贯通主体轴承部37J,突出于容器主体37的右端侧。然后,如图16中的(A)和图16中的(B)所示,盖部31的盖熔接部31F超声波熔接于容器主体37的主体凸缘部37F。其结果,在容器主体37的内部形成内部空间37H、收纳空间37S。在容器主体37的填充口37G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将调色剂填充到收纳空间37S中。
<显影剂的填充>
图17中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前视图。图17中的(B)是图17中的(A)的D-D位置的剖面图。图18中的(A)是调色剂容器30的立体图。图18中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截面立体图。图18中的(B)的截面立体图包含图18中的(A)的C-C位置的截面。
如图17中的(A)、图17中的(B)、图18中的(A)和图18中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一方向上游侧(左侧、图17中的(B)的纸面正面侧)观察右壁375的情况下,在搅拌部件35绕轴33的规定旋转位置,搅拌部件35具备使填充37G露出的形状。具体来说,如图17中的(B)所示,搅拌部件35配置在绕轴33的规定旋转位置时,在周向上一个搅拌支承部352和另一个搅拌支承部352之间,填充37G露出。因此,即使是搅拌部件35在沿着右壁375的位置为可旋转的情况,也可以如图17中的(B)和图18中的(B)所示那样,通过配合搅拌部件35的旋转位置,实现将调色剂通过填充口37G顺畅地填充到收纳空间37S中。
还有,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调色剂填充到收纳空间37S中的填充口37G开口在右壁375。图21中的(A)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作比较的其它调色剂容器30D的剖面图。图21中的(B)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作比较的其它调色剂容器30D的剖面图。还有,图22中的(A)也是调色剂容器30D的剖面图。图22中的(B)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作比较的其它调色剂容器30E的剖面图。
在图21中的(A)、图21中的(B)和图22中的(A)所示的调色剂容器30D中,用于填充调色剂的填充口32D1开口在移动壁32D上。这种情况下,在盖部31D被熔接于容器主体37D之前进行调色剂的填充。
用于被轴33D插入贯通的轴承部32JD开口在移动壁32D上。于是,如上所述,在填充口32D1也开口在移动壁32D上的情况下,移动壁32D的刚性易下降。在移动壁32D的刚性低的情况下,在移动壁32D沿轴33D向调色剂排出口377D移动时,移动壁32D相对于轴33D易倾斜。另一方面,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那样,填充口37G开口在右壁375侧(图18中的(A)和图18中的(B)),移动壁32上就只有轴承部32J的开口,移动壁32的刚性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且,在打印机100中,有时填充到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填充量被设定为若干个。作为一个例子来说,在各调色剂容器30的可打印张数被设定为若干个的情况下,预先填充到调色剂容器30中的调色剂量根据可打印张数而设定。对于在调色剂容器30D内填充大量的调色剂的情况,在移动壁32D处于图21中的(A)所示那样配置在左端部的状态下,填充调色剂。另一方面,对于填充到调色剂容器30D内的调色剂量少的情况,填充后的调色剂如图21中的(B)所示那样分布在调色剂容器30D的底部附近。在打印机100中安装了这样的调色剂容器30D的情况下,在使用打印机100之前,需要将移动壁32D移动到图22中的(A)所示的位置。如此,对于调色剂容器30D,在打印机100的制造工序中或者在使用者的使用场所,需要最初使移动壁32D移动的时间,带来打印机100的制造工时的增加或者使用场所中的准备时间的增加。
如图22中的(B)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E中,公螺旋部333E配置在轴33E的第一方向的中央部的一部分上。因此,在轴33E的左端侧,只在未配置公螺旋部333E的轴部设定有区域33E1。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移动壁32E的轴承部32JE通过区域33E1,并将移动壁32E预先配置在图22中的(B)所示的位置。然而,这种情况下,在图22中的(B)所示的状态中,通过填充口32E1填充调色剂,因此填充设备(喷嘴)需要进入调色剂容器30E的内部。其结果,填充设备的形状变得复杂化。需要强调的是,在如到达填充口32E1那样配置细长的填充用喷嘴时,调色剂易堵塞在喷嘴内。还有,在填充时移动壁32E容易活动,填充效率下降。还有,由于移动壁32E的位置不稳定,因此在填充口32E1熔接填充口盖子32E2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那样,填充口37G开口在右壁375侧时,无论调色剂填充量如何,都可以从位置固定的右壁375侧对调色剂进行填充。还有,调色剂容器30的组装过程中,可以预先在移动壁32配置在轴33上的第一方向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将轴33安装到容器主体37的内部。因此,在初始的收纳空间37S的大小被预先设定后,调色剂通过填充口37G进行填充。如此,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填充到收纳空间37S中的调色剂的填充量被设定为若干个、移动壁32的初始位置被设定为若干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填充设备的通用化以及稳定地进行填充作业。
<移动壁的移动>
盖部31的第一引导部312和盖子39的第二引导部391由显影装置20的一对引导槽109A进行引导,从而调色剂容器30由使用者安装到容器收纳部109(图6、图7)。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容器收纳部109时,挡板30S被移动,调色剂排出口377被打开。其结果,调色剂排出口377配置成与调色剂补充口25的上方相对(图4、图5)。
图19中的(A)是表示调色剂容器30中移动壁32配置在最终位置的样子的剖面图。图19中的(B)是表示调色剂容器30中移动壁32配置在最终位置的样子的放大剖面图。另外,上述的图10是表示移动壁32从初始位置开始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途中的状态的剖面图。还有,移动壁32的初始位置设定为沿着盖部31的位置,也就是说,是图10所示的移动壁32的位置的左侧。
新的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打印机100后,控制部50(图7)使第一马达M1进行驱动,通过卡合于第三传递齿轮213的第二齿轮382,驱动轴33进行旋转。其结果,由于轴33的公螺旋部333与移动壁32的母螺旋部320D的卡合,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图10的箭头DA)向调色剂排出口377移动。不久之后,移动壁32从初始位置开始向右方移动规定的距离后,收纳空间37S被调色剂充满,调色剂传感器TS输出对应于充满状态的HIGH信号。控制部50接收由调色剂传感器TS输出的HIGH信号,使移动壁32停止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截面视图中,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和移动壁32的外周部32K为非正圆形状。需要强调的是,如图17中的(A)所示,由容器主体37的底部371、顶板372、前壁373和后壁374形成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而且,在后壁374的上端部分,配置有倾斜部37TP。倾斜部37TP向容器主体37的内部凹陷。其结果,以通过轴33的铅垂面为中心,容器主体37具备左右不对称的形状。另外,在倾斜部37TP的上端部配置有抓握部37L。因此,使用者抓住抓握部37L和前壁373,就能够握持调色剂容器30。
另一方面,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紧密接触的移动壁32的外周部32K也具备与内周部37K相似的形状。因此,通过公螺旋部333和母螺旋部320D的卡合,即使在付与移动壁32绕轴33的旋转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移动壁32绕轴33旋转(拖带着转动)。其结果,通过第一马达M1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使移动壁32稳定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还有,如上所述,在通过公螺旋部333和母螺旋部320D的卡合使移动壁32的外周部32K配置成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紧密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稳定地移动。
另外,在如此通过公螺旋部333和母螺旋部320D的卡合使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图10的箭头DA)移动的情况下,轴33被付与沿图10的箭头DJ方向的反作用力(轴向推力)。因此,在移动壁32移动的期间,轴33的第二轴端部332的端面抵接于盖部31的抵接部311。其结果,抵接部311具备限制轴33的第一方向的位置的功能。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盖部31被轴33向左方强力按压的情况下,盖部31也被超声波熔接于容器主体37的主体凸缘部37F(图9)。因此,防止盖部31从容器主体37脱离。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轴33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抵接部311配置为相对于移动壁32的第一方向上游侧。因此,防止调色剂被夹在轴33和抵接部311的抵接部分。所以,防止随着调色剂固定在抵接部311而产生的轴33的旋转故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那样采用体积补充型的调色剂补充形式。因此,在显影装置20侧的滞留部29(图5)从下方对调色剂补充口25进行密封的情况下,补充用调色剂不会从调色剂容器30上落下。另一方面,调色剂从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被供给到感光鼓121上,滞留部29的调色剂减少,调色剂就从调色剂排出口377开始并经过调色剂补充口25流入显影装置20。其结果,在调色剂容器30的收纳空间37S中,调色剂传感器TS的周边的调色剂消失,因此调色剂传感器TS输出LOW信号。控制部50接收信号,使第一马达M1进行驱动,使移动壁32继续向调色剂排出口377移动,直到调色剂传感器TS输出HIGH信号为止。
另外,控制部50根据显影装置20的显影动作,驱动第二马达M2,从而驱动显影辊21等进行旋转。搅拌部件35通过与第二传递齿轮212卡合的第一齿轮381,以与上述旋转动作联动的方式进行旋转。其结果,配置在收纳空间37S的右端侧的搅拌部件35绕轴33进行旋转,因此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的调色剂被稳定地搅拌。因此,增加了调色剂的流动性,调色剂稳定地从调色剂排出口377落下。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搅拌叶片353设置为突出于搅拌部件35的搅拌支承部352。因此,通过搅拌叶片353的圆周运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周边的调色剂被很好地搅拌。
调色剂容器30的收纳空间37S的调色剂持续被使用,移动壁32不久就到达图19中的(A)和图19中的(B)所示的最终位置。如此,通过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逐渐移动,使收纳空间37S内的调色剂被移动壁32按压并被输送到调色剂排出口377。此时,在移动壁32到达最终位置之前,收纳空间37S逐渐被缩小。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0内部,调色剂残留的空间本身也逐渐消失。其结果,与收纳空间的容积不变化的普通调色剂容器相比较,在使用结束时,容器主体37的收纳空间37S中残留的调色剂量相对减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中的(A)所示,在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移动壁32停止在第一方向上略微比调色剂排出口377靠上游侧的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9中的(B)所示,随着移动壁32的移动,移动壁32的轴承部32J到达移动壁停止部334后,公螺旋部333与母螺旋部320D的卡合就被解除。其结果,从轴33到移动壁32的移动力的传递丧失,移动壁32停止在最终位置。另外,此时,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有剩余空间,因此若干调色剂残存在该剩余空间中。然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搅拌部件35进行旋转,能够稳定地将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直到最后。另外,调色剂排出口377开口在相对于容器主体37的下端部略微向上方偏移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残留在容器主体37的最下端部的调色剂也会在被搅拌叶片353(图17中的(A)、图17中的(B)、图18中的(A)和图18中的(B))向上方铲起后,稳定地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
在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移动壁32的外周部32K(图10)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的第一方向上游侧。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内壁密封件322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的第一方向上游侧。图23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作比较的调色剂容器30B中的移动壁32配置在最终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对于调色剂容器30B,在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移动壁32的内壁密封件322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的第一方向的下游侧。因此,如图23的箭头DT所示,调色剂一旦从调色剂排出口377排出,就可能误流入比移动壁32更靠上游侧的内部空间37H。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设定移动壁32和调色剂排出口377在最终位置的位置关系,从而稳定地防止这样的调色剂流出。另外,如本实施方式,在采用体积补充型的调色剂补充形式的情况下,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变没时,补充用调色剂从调色剂容器30侧向显影装置20侧对滞留部29进行按压的按压力消失。这种情况下,由于显影装置20内的各种条件,显影装置20内的调色剂可能会从调色剂补充口25倒流到调色剂排出口377侧。如此,即使在调色剂很容易倒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配置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防止调色剂误流入比移动壁32更靠上游侧的内部空间37H。
而且,如图19所示,在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移动壁32的输送面320S相对于搅拌部件35的搅拌叶片353隔着间隔地配置在第一方向上游侧。因此,防止到达最终位置的移动壁32的输送面320S与搅拌部件35互相干扰。因此,即使在为了排出残留在容器主体37内的调色剂而使搅拌部件35继续旋转的情况下,搅拌部件35与移动壁32也不会摩擦,从而防止形成调色剂的凝集物。还有,在调色剂容器30变空了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期间,即使在继续使用显影装置20并使搅拌部件35继续与显影辊21同步旋转的情况下,也会防止移动壁32和搅拌部件35互相干扰。还有,如上所述,通过在轴33上设置的移动壁停止部334,使移动壁32的移动在最终位置可靠地停止。因此,进一步防止移动壁32与搅拌部件35互相干扰。还有,在图19中的(A)所示的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移动壁32的内壁密封件322从内侧对调色剂容器30的内周部37K施加使其偏向径向的弹力。因此,移动壁32稳定地被锁定在最终位置,防止移动壁32接近搅拌部件35侧。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中的(A)所示,搅拌部件35的搅拌叶片353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的端部配置为比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略微更靠第一方向下游侧。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搅拌部件35的搅拌叶片353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也可以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与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在同样的位置。如此,通过设定搅拌叶片353和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位置,实现稳定地搅拌和排出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周边的调色剂。而且,由于搅拌叶片353不比调色剂排出口377更向第一方向上游侧突出,因此能够将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尽量接近调色剂排出口377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壁32的输送面320S具备锥形面320T(图19中的(A))。还有,轴用密封件323配置在锥形面320T的顶端部。还有,在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轴用密封件323的第一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为比调色剂排出口377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更靠第一方向下游侧。如此,以锥形面320T和轴用密封件323进入搅拌叶片353的径向内侧的方式,设定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从而能够将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进一步接近调色剂排出口377侧。还有,可以将轴33的移动壁停止部334和移动壁支承部335沿第一方向有余量地配置成与移动壁32的轴承部32J相对。换句话说,通过设置锥形面320T,使移动壁32的第一方向的厚度增加,因此能够确保配置移动壁停止部334和移动壁支承部335的区域在第一方向上比较长。而且,通过设置锥形面320T,能够将轴用密封件323相对于母螺旋部320D隔着间隔配置在更靠第一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因此,防止调色剂过度进入到母螺旋部320D。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公螺旋部333的第一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为比移动壁停止部334还靠第一方向下游侧的移动壁支承部335也对轴承部32J进行支撑。因此,抑制了到达最终位置的移动壁32相对于轴33发生倾斜。需要强调的是,阻止了移动壁32的输送面320S相对于第一方向发生倾斜。图24中的(A)和图24中的(B)是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作比较的调色剂容器30C的剖面图。调色剂容器30C与调色剂容器30的不同在于:不具备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壁支承部335。如图24中的(A)和图24中的(B)所示,调色剂容器30C的移动壁32到达最终位置时,母螺旋部320D脱离公螺旋部333。此时,由于轴承部32J的内周面与移动壁停止部334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较大,移动壁32就如图24中的(B)所示那样发生倾斜。此时,在轴承部32J的顶端配置的轴用密封件323的下方部分323A就离开移动壁停止部334,调色剂如箭头DS所示那样进入轴承部32J之后,容易流出到相对于移动壁32的第一方向上游侧。同样地,轴用密封件323的上方部分323B相对于移动壁停止部334被过度地按压,因此轴用密封件323变形较大。其结果,同样地,调色剂容易进入轴承部32J。而且,移动壁32相对于轴33发生倾斜后,在移动壁32的外周部32K上配置的内壁密封件322的压缩量也发生变化。其结果,调色剂容易从容器主体37与移动壁32之间流出到第一方向上游侧。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轴33上设置有移动壁支承部335。因此,抑制移动壁32的倾斜,也阻止内壁密封件322或轴用密封件323的不平衡变形。其结果,防止调色剂通过移动壁32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的间隙或者主体轴承部37J而流出到相对于移动壁32的上游侧。还有,通过防止移动壁32的倾斜,从而防止移动壁32的输送面320S和搅拌部件35在最终位置互相干扰。
另外,移动壁支承部335从轴33突出的高度优选与公螺旋部333的螺峰高度相同,或者略微高于公螺旋部333的螺峰高度。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移动壁支承部335可靠地对轴承部32J进行支承。还有,移动壁支承部335是在轴33的周面上沿周向配置的环形形状,因此轴承部32J在整个周向上稳定地被移动壁支承部335支承。
而且,如图13和图19中的(B)所示,移动壁支承部335沿第一方向配置有若干个,因此轴承部32J在沿第一方向的规定的范围被稳定地支承。还有,移动壁支承部335的第二支承部335B具备相对于第一方向垂直的侧端面335C(图13)。因此,移动壁支承部335能够在尽量靠第一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对轴承部32J进行支承。其结果,能够将移动壁32的最终位置进一步接近调色剂排出口37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移动壁32的外周部32K配置成紧贴着容器主体(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还有,通过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收纳空间37S的显影剂被输送到显影剂排出口(调色剂排出口377)。此时,在移动壁32到达显影剂排出口(调色剂排出口377)侧之前,收纳空间37S逐渐被缩小。其结果,在使用结束时,容器主体(容器主体37)的收纳空间37S中残留的显影剂的量减少。还有,利用轴部(轴33)的旋转实现移动壁32的移动,移动壁32的移动和搅拌部件35的旋转是利用不同的驱动来实现的。其结果,能够使移动壁32不过度地沿第一方向移动,并稳定地对显影剂排出口(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周边的显影剂进行搅拌。还有,第一驱动传递部(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驱动传递部(第二齿轮382)配置在容器主体(容器主体37)的外侧,集中在与壁部(右壁375)或者盖部31相对的位置,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整个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容器30)。还有,降低了在壁部(右壁375)和盖部31上都设置贯通用的轴孔的需要。因此,阻止显影剂的渗漏以及壁部(右壁375)和盖部31的刚性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利用搅拌部件35和轴部(轴33)的形状,集中配置第一驱动传递部(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驱动传递部(第二齿轮38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利用第一驱动传递部(第一齿轮381)的形状,使第一齿轮部(第一齿轮部381B)和第二齿轮部(第二齿轮382)相邻配置。因此,能够集中配置对第一齿轮部(第一齿轮部381B)和第二齿轮部(第二齿轮382)输入驱动力的驱动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利用盖子部件(盖子39)保护第一齿轮部(第一齿轮部381B)和第二齿轮部(第二齿轮382),并将旋转驱动力输入第一齿轮部(第一齿轮部381B)和第二齿轮部(第二齿轮38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轴部(轴33)的公螺旋部333与轴承部32J的母螺旋部320D卡合后,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并向壁部(右壁375)和盖部31的其中一个移动。此时,付与轴部(轴33)朝向壁部(右壁375)和盖部31中的另一个的移动力,轴部(轴33)的端面与限制面(抵接部311)抵接。对轴部(轴33)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面(抵接部311)配置为比移动壁32还靠第一方向上游侧,因此防止显影剂被夹在轴部(轴33)与限制面(抵接部311)之间的抵接部。因此,防止轴部(轴33)的旋转故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具备轴颈部(盖轴孔部31J)的盖部31熔接于容器主体(容器主体37)。因此,即使在盖部31被轴部(轴33)向第一方向上游侧按压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盖部31脱离容器主体(容器主体3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使用结束时,容器主体(容器主体37)的收纳空间37S中残留的显影剂的量相对减少。还有,能够使移动壁32不过度地沿第一方向移动,并稳定地对显影剂排出口(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周边的显影剂进行搅拌。还有,第一驱动传递部(第一齿轮381)和第二驱动传递部(第二齿轮382)配置在容器主体(容器主体37)的外侧,集中在与壁部(右壁375)或者盖部31相对的位置,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整个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容器30)。还有,降低了在壁部(右壁375)和盖部31上都设置贯通用的轴孔的需要。因此,阻止显影剂的渗漏以及壁部(右壁375)和盖部31的刚性下降。所以,显影剂被补充到显影装置中,并在片材上稳定地形成图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和具备调色剂容器30的打印机10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以下之类的变形实施方式。
(1)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单色打印机作为打印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需要强调的是,在打印机100是串联式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打印机100的开合盖100C(图2)被打开后,将分别与若干色的调色剂对应的调色剂容器30从上方相邻地安装到壳体101内。
(2)还有,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体积补充型的调色剂补充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显影装置20中配置未图示的调色剂传感器的方式。通过调色剂传感器检测到显影装置20内的调色剂的减少,由控制部50驱动第一马达M1,使移动壁32沿第一方向移动。其结果,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77落下并流入显影装置20。
(3)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轴承部32J配置在移动壁32的大致中央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轴承部32J也可以配置在移动壁32的其它区域。也可以是如下方式:轴承部32J配置在移动壁32的上端侧,相对应的轴33也在容器主体37内的上方部分延设为沿第一方向。这种情况下,调色剂付与轴用密封件323(图19)的压力变低,因此使轴用密封件323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
(4)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移动壁32从盖部31侧移动到右壁375侧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下方式:调色剂排出口377开口在盖部31侧,移动壁32从右壁375侧移动到盖部31侧。还有,在调色剂排出口377的上方进行旋转的搅拌部件35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搅拌部件35也可以具备对调色剂排出口377的周边的调色剂进行搅拌的其它形状。
(5)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轴33上设置的移动壁支承部335维持移动壁32的姿态,并作为抑制倾斜的倾斜抑制部件发挥作用。本发明不限于此。图20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A的剖面图。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不同之处在于,代替之前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壁支承部335,调色剂容器30A具备突出部件37X。突出部件37X是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开始向径向内侧突出设置的突起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移动壁32到达对应于移动壁停止部334的最终位置时,输送面320S与突出部件37X抵接,从而抑制移动壁32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
而且,如图20所示,突出部件37X设置为在轴33的上方从容器主体37的内周部37K开始向下方突出。因此,与突出部件配置在容器主体37的底部侧的情况作比较,不会发生突出部件37X阻碍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77的流动。
另外,在突出部件37X与容器主体37是一体成型的情况下,图20的突出部件37X也可以配置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到右壁375的肋状。这种情况下,在将容器主体37从模具中拔出时,形成沿第一方向的肋状突出部件。
而且,本变形实施方式中,轴33具备轴引导部33P(图20)。轴引导部33P是轴33的左端侧的规定的范围中缺失公螺旋部333的区域。调色剂容器30A中,移动壁32的初始位置被设定为图20所示的移动壁32的位置。于是,调色剂容器30A的调色剂填充量是之前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填充量的大致一半。在调色剂容器30A的组装阶段,移动壁32通过轴33的轴引导部33P,从而轴33不旋转,移动壁32讯速地被配置到初始位置。如此,在轴33上形成的公螺旋部333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和移动壁32的初始位置,根据收纳空间37S中收纳的调色剂的填充量而进行设定。于是,与如调色剂容器30A那样在收纳空间37S中填充第一重量的调色剂的情况相比,在如调色剂容器30那样在收纳空间37S中填充比所述第一重量重的第二重量的调色剂的情况下,以轴33的公螺旋部333的第一方向上游侧端部位于更靠第一方向上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公螺旋部333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色剂的填充量来设定收纳空间37S的体积。

Claims (6)

1.一种显影剂收纳容器,具有:
容器主体,其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为筒形的内周部、由所述内周部进行界定的内部空间、对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面进行界定的壁部;
盖部,其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中位于所述壁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并对所述内部空间进行封闭;
显影剂排出口,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盖部或者所述壁部相邻,且以与所述内周部连通的方式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面部开口,供显影剂排出;
移动壁,其具备配置成紧贴着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部的外周部、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部一起对收纳所述显影剂的收纳空间进行界定的输送面,将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显影剂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输送,并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轴部,其在外周面上具备公螺旋部,以在所述内部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被所述壁部和所述盖部支撑为可旋转;
轴承部,其保持所述移动壁,在内周面上具备与所述公螺旋部卡合的母螺旋部,被所述轴部插入贯通;
搅拌部件,其在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的上方,绕所述轴部并相对于所述轴部进行旋转,并对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进行搅拌;
第一驱动传递部,其将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搅拌部件;以及
第二驱动传递部,其将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轴部,
所述第一驱动传递部和所述第二驱动传递部配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集中在与所述壁部或者所述盖部相对的位置,
所述壁部或所述盖部具备轴孔部,所述轴孔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侧突出到所述容器主体的外侧,
所述搅拌部件具有:
第一圆筒部,其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侧贯通所述轴孔部并向外侧露出,且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侧配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轴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侧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插入贯通所述第一圆筒部;和
旋转部,其设置成从所述第一圆筒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端侧沿径向突出,并在所述收纳空间中绕所述轴部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驱动传递部与所述搅拌部件中贯通所述轴孔部的所述第一圆筒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传递部与贯通所述第一圆筒部的所述轴部的顶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传递部具备:
第二圆筒部,其外嵌于所述第一圆筒部,并与所述第一圆筒部连接;和
第一齿轮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二圆筒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侧,
所述第二驱动传递部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齿轮部相邻,且是与所述轴部的所述顶端部连接的第二齿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盖子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上,使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第二齿轮部的周向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并覆盖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第二齿轮部的周向的其它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传递部和所述第二驱动传递部配置成比所述移动壁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下游侧,
在所述壁部和所述盖部中,配置成比所述移动壁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上游侧的部件具备将所述轴部支承为可旋转的轴颈部,
所述轴颈部具有限制面,所述限制面与所述轴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游侧的端面抵接,并对所述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剂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配置为比所述移动壁更靠第一方向下游侧,所述盖部配置为比所述移动壁更靠第一方向上游侧,
所述轴颈部设置在所述盖部上,
所述盖部熔接于所述容器主体。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收纳容器;
像承载体,在所述像承载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而且所述像承载体对显影剂像进行承载;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收纳容器补充到所述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将所述显影剂供给到所述像承载体上;以及
转印部,其将所述显影剂像从所述像承载体转印到片材上。
CN201510455703.8A 2014-07-30 2015-07-29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319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4766A JP6159690B2 (ja) 2014-07-30 2014-07-30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4766 2014-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906A CN105319906A (zh) 2016-02-10
CN105319906B true CN105319906B (zh) 2019-10-29

Family

ID=5517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5703.8A Active CN105319906B (zh) 2014-07-30 2015-07-29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83680B2 (zh)
JP (1) JP6159690B2 (zh)
CN (1) CN1053199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8320A (en) 2014-08-01 2018-07-11 Canon Kk Toner cartridge, toner supply mechanism, and shutter
US9513579B2 (en) * 2015-01-28 2016-12-0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ainer having moving wall
US9465316B2 (en) * 2015-01-30 2016-10-1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210121B2 (ja) 2016-03-31 2017-10-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6926850B2 (ja) * 2016-03-31 2021-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07272362B (zh) * 2016-04-07 2021-0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08120B2 (ja) * 2016-05-09 2019-05-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およびトナー供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54025A (ko) 2016-11-14 2018-05-24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현상제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6583225B2 (ja) * 2016-11-24 2019-10-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99093B2 (ja) 2017-05-22 2021-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JP6693475B2 (ja) * 2017-06-07 2020-05-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48731B2 (ja) * 2017-07-07 2021-03-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23188B (zh) * 2017-07-07 2021-04-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63922B (zh) * 2018-05-11 2021-06-18 中山市远扬办公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碳粉盒
CN109634083A (zh) * 2019-01-29 2019-04-16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减少粉盒余粉的激光打印机及粉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4277A (en) * 1979-11-24 1981-06-19 Ricoh Co Ltd Toner supply device
JPH03273272A (ja) * 1990-03-22 1991-12-04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の現像剤収納容器
JP4001496B2 (ja) 2002-03-26 2007-10-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トナーコンテナ
JP5282375B2 (ja) * 2007-06-25 2013-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装置
JP5006249B2 (ja) 2008-04-25 2012-08-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容器、廃トナー貯留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88946B2 (ja) * 2011-09-21 2014-09-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18032B2 (en) * 2012-09-14 2014-12-2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Volumetri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toner agita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906A (zh) 2016-02-10
JP2016031496A (ja) 2016-03-07
US20160033903A1 (en) 2016-02-04
US9383680B2 (en) 2016-07-05
JP6159690B2 (ja)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906B (zh)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01933B (zh) 显影剂收纳容器及具备该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EP2980652B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233243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254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20140033229A (ko) 현상제 수납 용기, 현상제 수납 유닛,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6071762A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74581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161371A (ja)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その再生産方法、粉体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288276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87884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256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784224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998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1327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825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93939B2 (ja) 剤収納容器
JP6069231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86317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482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604A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15882A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15881A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