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5813A - 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5813A
CN102635813A CN2012100735371A CN201210073537A CN102635813A CN 102635813 A CN102635813 A CN 102635813A CN 2012100735371 A CN2012100735371 A CN 2012100735371A CN 201210073537 A CN201210073537 A CN 201210073537A CN 102635813 A CN102635813 A CN 102635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bit patterns
lgp
pair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35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5813B (zh
Inventor
蔡瑞鸿
林诗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35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5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8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该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框、一导光板与至少一发光组件。导光板设置于背框内,其中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与一入光面,且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互相连接。发光组件设置于背框内,且发光组件包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面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而电路板与导光板部分重叠,且电路板上具有一对位图案与一导电线路。对位图案与导光板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其中至少一者切齐,而导电线路与该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本发明提升背光模块的光源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尤指一种利用电路板上的对位图案与导光板进行对位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本身不具备发光的能力,需依靠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的光源,使液晶显示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由于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耗电量低、反应时间短及耐震性强等特性,因此现行的背光模块已广泛地使用发光二极管元件来提供光源。发光二极管元件所提供的光源为一点光源,因此导光板的入光面必须设置有微结构,且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位置必须与导光板的微结构准确对位,才可使得光源分布均匀。
然而,在现有的背光模块中,若设置有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电路板设置于导光板的上方,则在组装背光模块时由于发光二极管元件会被电路板所遮蔽,而无法以视觉确认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导光板的微结构的位置是否准确对位,若二者的位置未准确对位时,背光模块将无法提供均匀分布的光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一种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以提升背光模块的光源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框、一导光板与一发光组件。导光板设置于背框内,其中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与一入光面,且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互相连接。发光组件设置于背框内,发光组件包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并面对入光面,而电路板与导光板部分重叠,且电路板上具有一对位图案与一导电线路,其中对位图案与导光板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其中至少一者切齐,而导电线路与发光元件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框、一导光板与一发光组件。导光板设置于背框上,其中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与一第三侧边,第一侧边分别与第二侧边及第三侧边连接,且第一侧边上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发光组件设置于背框内,发光组件包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元件,其中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且面对入光面。电路板与导光板部分重叠,且电路板上具有一线路层,线路层包括一导电线路、一第一对位图案与一第二对位图案,其中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于发光元件,第一对位图案与导光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与第三侧边的其中一者切齐,且第二对位图案与导光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与第三侧边的其中一者切齐。
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基板。于基板上形成一线路层。图案化线路层以形成一导电线路与一对位图案。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绘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示意图;
图4至图7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8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9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0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1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2绘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3绘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4至图16绘示本发明的其它数种变化实施例的对位图案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第一区            2    第二区
10   基板            11   线路层
12   导电线路        15   发光组件
14   对位图案        16   电路板
18   发光元件        20   导光板
201  第一侧边        202  第二侧边
203  第三侧边        20S  入光面
20M  微结构          141  第一对位图案
30   背光模块        30’  背光模块
142  第二对位图案    30”  背光模块
40   背光模块        40’  背光模块
50   背光模块        60   背光模块
22   背框            X    方向
Y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请参考图1与图3。图1至图3绘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示意图,其中图1与图2以剖面型式绘示,而图3以俯视型式绘示。如图1所示,首先,提供基板10。接着,于基板10上形成线路层11。线路层11为具有导电性质的膜层,例如金属层,但不以此为限。接着,于线路层11定义出第一区1与第二区2,其中第一区1用以制作导电线路,而第二区2用以制作对位图案。如图2与图3所示,接着图案化线路层11,移除部分位于第一区1的线路层11以形成与其它线路层11电性分离的导电线路12,以及移除第二区2的线路层11以形成对位图案14,而形成电路板16。在本实施例中,对位图案14为不具有线路层11的中空部分,而导电线路12为线路层11的实体部分,但导电线路12与线路层11的其它部分电性分离。为了清楚说明电路板16的结构,在图3中,对位图案14以实线表示。导电线路12用以与发光元件(图未示)及驱动晶片(图未示)电性连接,藉此驱动晶片可经由导电线路12驱动发光元件,而对位图案14则可用以在将电路板16与导光板(图未示)的组装过程中,作为对位标记之用。对位图案14可为单一图案或多个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线路12与对位图案14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也就是说,导电线路12与对位图案14可利用同一道图案化制程,例如微影暨蚀刻制程同时加以形成,因此不会增加额外制程,且可具有较高的精度。导电线路12与对位图案14亦可利用网版印刷制程或喷墨制程等制程同时形成,且在此状况下,可不需先形成线路层11而直接形成导电线路12与对位图案14。电路板16的导电线路12可为单层导电线路或多层导电线路,当导电线路12为单层导电线路时,对位图案14与单层导电线路同时定义,而当导电线路12为多层导电线路时,对位图案14可与多层导电线路的其中至少一层同时定义,或与多层导电线路同时定义,亦即对位图案14亦可具有多层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对位图案14为由线路层11的中空部分构成的直线图案,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对位图案14亦可为由线路层11的实体部分构成,其对位图案14不限定为直线图案。此外,对位图案14较佳可延伸至电路板16的边缘而与之接触,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基板10可为可挠式基板,藉此电路板16为可挠式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中,基板10可不具备透光性,然而对位图案14必须在基板10的一面具有可视性(亦即对位图案14必须是视觉直接可见的)。进一步说明,若将基板10上用以设置发光元件(图未示)的表面定义为正面,而将基板10的另一相对表面定义为背面,则对位图案14可视后续进行背光模块的组装方式不同,而在基板10的正面具有可视性(例如以正组方式进行组装时),或是在基板10的背面具有可视性(例如以反组方式进行组装时)。另外,基板10、导电线路12与对位图案14上可进一步形成保护膜(图未示),或者基板10本身即可具有保护膜的作用,用以保护导电线路12与对位图案14。
请再参考图4至图7。图4至图7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其中图4绘示了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的示意图,图5绘示了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背光模块的俯视图,且图7绘示了背光模块沿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15包括有电路板16与至少一发光元件18。发光元件18设置于电路板16上,并与导电线路12电性连接。发光元件18可为例如发光二极管元件,但不以此为限。电路板16上具有第一对位图案141与导电线路12,且第一对位图案141与导电线路12可利用图1至图3所示的方法制作,在此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光板20具有第一侧边201、第二侧边202、第三侧边203与入光面20S,第一侧边201与第二侧边202互相连接,第三侧边203与第一侧边201互相连接并与第二侧边202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S位于第一侧边201上,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入光面20S设置有多个微结构20M,其中微结构20M为具有使光源发散的结构,例如凹陷结构或凸块结构。如图6与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0包括背框22、导光板20与发光组件15,且发光组件15与导光板20设置于背框22内。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6以反组方式与导光板20进行组装,换言之,可先将导光板20组装于背框22内,然后将设置有发光元件18的基板10的正面面对导光板20并使电路板16上的第一对位图案141与导光板20进行对位后以进行组装,因此于组装后电路板16会设置于导光板20之上,而发光元件18则会面对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S,如图7所示。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结构,被电路板16所遮蔽的发光元件18与部分导光板20等部分仍使用实线加以绘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6突出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且电路板16的第一对位图案141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切齐,且此处的“切齐”一词指第一对位图案141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形成一直线。由于第一对位图案141延伸至电路板16的边缘,因此于组装时可准确地确定电路板16与导光板20是否正确对位。通过第一对位图案141的设置,可确保于组装时电路板16与导光板20在X方向上准确对位,而使得设置于电路板16上的发光元件18可与导光板20的微结构20M位于预定的相对位置上。因此,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0可提供均匀的光源。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依序介绍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例或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且为了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的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针对各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组装方法与其它重复部分进行赘述。
请参考图8。图8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不同于图6的背光模块30,在本第一变化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0’的电路板16的对位图案包括第一对位图案141与第二对位图案142,其中于组装后电路板16分别突出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与第三侧边203,且第一对位图案141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切齐,而第二对位图案142则与导光板20的第三侧边203切齐。通过第一对位图案141与第二对位图案142的设置,可确保于组装时电路板16与导光板20在X方向上准确对位。
请参考图9。图9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不同于图6的背光模块30,在本第二变化实施例中,电路板16突出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并内缩于导光板20的第三侧边203,且背光模块30”的对位图案包括第一对位图案141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切齐之外,以及第二对位图案142与导光板20的第一侧边201切齐。第一对位图案141与第二对位图案142较佳延伸至电路板16的边缘,藉此可准确地确定电路板16与导光板20是否正确对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对位图案141与第二对位图案142的设置,可进一步确保于组装时电路板16与导光板20在X方向与Y方向上均可准确对位。
请参考图10。图10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不同于图6的背光模块30,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6内缩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而背光模块40的对位图案包括第一对位图案141,且第一对位图案141较佳延伸至电路板16的边缘并与导光板20的第一侧边201切齐。通过第一对位图案141的设置,可确保于组装时电路板16与导光板20在Y方向上准确对位。
请参考图11。图11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变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不同于图10的背光模块40,在本变化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的电路板16分别内缩于导光板20的第二侧边202与第三侧边203,而对位图案包括第一对位图案141与第二对位图案142,且第一对位图案141与第二对位图案142均与导光板20的第一侧边201切齐。通过第一对位图案141与第二对位图案142的设置,可确保于组装时电路板16与导光板20在Y方向上准确对位。
请参考图12。图12绘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不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中,电路板16以正组方式与导光板20进行组装,换言之,先将设置有发光元件18的基板10的正面朝向上方后,将电路板16组装于背框22内,然后再将导光板20与电路板16上的对位图案进行对位后将导光板20组装于背框22内,因此于组装后,电路板16会位于导光板20之下,而发光元件18会面对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S。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6包括有用来与导光板20对位的对位图案(图未示),且对位图案的位置与数目可如图6与图8至图11的实施例所揭示的配置加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图13绘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不同于前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60的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S位于第一侧边201与第二侧边202交会处的斜面,以及位于第一侧边201与第三侧边203交会处的斜面,而发光元件18则设置于对应入光面20S的位置。另外,电路板16的对位图案,例如第一对位图案141及/或第二对位图案的位置与数目可如图6与图8至图11的实施例所揭示的配置加以实现,而达到在X方向上及/或在Y方向上准确对位,在此不再赘述。再者,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60可以反组方式组装(如图7所示),亦可以正组方式组装(如图12所示)。
请参考图14至图16。图14至图16绘示本发明的其它数种变化实施例的对位图案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本变化实施例中,对位图案14为由多个段的虚线图案构成的直线图案。如图15所示,在本变化实施例中,对位图案14为由多个点状图案构成的直线图案。如图16所示,在本变化实施例中,对位图案14为非直线图案,例如一L形图案。本发明的电路板16的对位图案14的形状、数目与位置并不以上述实施例所揭示者为限,而可依设计不同加以变更。此外,图14至图16所绘示的对位图案均可为线路层的中空部分所构成,或为线路层的实体部分所构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电路板上的对位图案与导光板的侧边进行对位,可有效确保发光元件的位置可与导光板的微结构的位置可准确对位,进而使得背光模块可提供分布均匀的光源。另外,对位图案与电路板本身需具备的导电线路由同一图案化制程所同时形成,因此不需增加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框;
一导光板,设置于该背框内,其中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与至少一入光面,且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互相连接;
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背框内,该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元件,该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并面对该至少一入光面,而该电路板与该导光板部分重叠,且该电路板上具有一对位图案与一导电线路,其中该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的其中至少一者切齐,而该导电线路与该发光元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位图案包括一第一对位图案,该电路板突出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一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切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第三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互相连接并与该第二侧边平行,该对位图案另包括一第二对位图案,该电路板突出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三侧边,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二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三侧边切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第三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互相连接并与该第二侧边平行,该对位图案另包括一第二对位图案,该电路板内缩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三侧边,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二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切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位图案包括一第一对位图案,该电路板内缩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一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切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第三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互相连接并与该第二侧边平行,该对位图案另包括一第二对位图案,该电路板内缩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三侧边,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二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切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位图案与该导电线路由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位图案包括一直线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之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位图案与该电路板的一边缘接触。
12.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框;
一导光板,设置于该背框上,该导光板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与一第三侧边,其中该第一侧边分别与该第二侧边及该第三侧边连接,且该第一侧边上具有至少一入光面;以及
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背框内,该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发光元件,该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面对该入光面,而该电路板与该导光板部分重叠,且该电路板上具有一线路层,该线路层包括一导电线路、一第一对位图案与一第二对位图案,其中该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于该至少一发光元件,该第一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三侧边的其中一者切齐,且该第二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三侧边的其中一者切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突出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与该第三侧边,该电路板的该第一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切齐,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二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三侧边切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突出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并内缩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三侧边,该电路板的该第一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切齐,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二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切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内缩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二侧边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三侧边,该电路板的该第一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切齐,且该电路板的该第二对位图案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边切齐。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位图案包括一直线图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之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之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位图案与该第二对位图案分别与该电路板的一边缘接触。
20.一种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
于该基板上形成一线路层;以及
图案化该线路层,以形成一导电线路与一对位图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线路与该对位图案利用同一图案化制程同时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图案化该线路层的步骤中包括:
于该线路层上定义出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以及
移除部分位于该第一区的该线路层以形成该导电线路,以及移除该第二区的该线路层以形成该对位图案。
CN201210073537.1A 2011-12-30 2012-03-15 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9954 2011-12-30
TW100149954A TWI452395B (zh) 2011-12-30 2011-12-30 背光模組及製作具有對位圖案之電路板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813A true CN102635813A (zh) 2012-08-15
CN102635813B CN102635813B (zh) 2014-03-12

Family

ID=46620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35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813B (zh) 2011-12-30 2012-03-15 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5813B (zh)
TW (1) TWI45239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1543A (zh) * 2004-11-30 2006-08-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便携式电话
CN101393354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0489620C (zh) * 2004-11-29 2009-05-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1509625A (zh) * 2009-04-07 2009-08-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光电装置
US20100165245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Tpo Displays Corp. Backlight module capable of increasing light output efficiency
CN101887890A (zh) * 2009-05-13 2010-11-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模块、背光单元和显示设备
CN102033340A (zh) * 2009-09-24 2011-04-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201853024U (zh) * 2010-06-11 2011-06-01 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cm的装配结构
WO2011122060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4105B (zh) * 2009-03-24 2014-04-1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及光電裝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9620C (zh) * 2004-11-29 2009-05-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811543A (zh) * 2004-11-30 2006-08-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便携式电话
CN101393354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US20100165245A1 (en) * 2008-12-30 2010-07-01 Tpo Displays Corp. Backlight module capable of increasing light output efficiency
CN101509625A (zh) * 2009-04-07 2009-08-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光电装置
CN101887890A (zh) * 2009-05-13 2010-11-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模块、背光单元和显示设备
CN102033340A (zh) * 2009-09-24 2011-04-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1122060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01853024U (zh) * 2010-06-11 2011-06-01 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cm的装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52395B (zh) 2014-09-11
CN102635813B (zh) 2014-03-12
TW201326985A (zh) 201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4606B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20527251A (ja) タイル張り状ディスプレイとその製造方法
US102220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hree-dimensional (3-D)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bar
CN110649059B (zh)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202017945U (zh) 组装式发光单元及组成的灯条与所应用的笔记本型计算机
CN107548523A (zh) 发光模块
TW201416952A (zh) 觸控感測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CN1101617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942485B2 (en) Substrate having dual edge connection l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6059296A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9104801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212810308U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US2018013584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2635813B (zh) 背光模块及制作具有对位图案的电路板的方法
CN116413956A (zh) 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70322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US2021034375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450795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surface-emitting light sour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wiring formations between two terminals
KR102304279B1 (ko) 슬림하면서도 생산성이 우수한 반사시트 일체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730393A (zh) 固定结构及应用这种结构的发光组件与显示装置
TWI719721B (zh) 拼接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KR10075970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867043B (zh)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9499674U (zh) 电子设备
CN108363240A (zh) 灯条和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