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2724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2724A
CN102632724A CN2012100304173A CN201210030417A CN102632724A CN 102632724 A CN102632724 A CN 102632724A CN 2012100304173 A CN2012100304173 A CN 2012100304173A CN 201210030417 A CN201210030417 A CN 201210030417A CN 102632724 A CN102632724 A CN 102632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ecording medium
roller
maintaining part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04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2724B (zh
Inventor
竹下三四郎
齐藤武彦
铃木日出直
依田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68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6636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68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66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32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2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具有:以立起姿态保持由介质排出机构所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保持部;介质推压机构,其与保持部对置,相对于成为介质排出机构的咬送辊送出记录介质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向保持部侧突出,将由介质排出机构所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向保持部侧推压。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立起姿态保持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记录装置已知如下装置:具有: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对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排出侧输送机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对通过排出侧输送机构而被输送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进行收置的排出侧收置部;和将通过排出侧输送机构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向排出侧收置部压入的压入体(参照专利文献1)。排出侧输送机构具有驱动辊及对置辊,由此,向排出侧收置部送出记录介质。另一方面,压入体包括能够可动地接近排出侧收置部的移动体或转动体,并将记录介质的后端部(下端部)向排出侧收置部的右侧板(保持面)压入。由此,防止因记录介质的后端部停止在驱动辊及对置辊的附近而导致的卡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2507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构成中,因为压入体包括可动式的移动体或转动体,所以,需要用于使这些部件可动的驱动源。因此,存在记录装置变得复杂的问题。另外,在通过可动式的移动体或转动体将记录介质的后端部压入的情况下,需要在记录介质从驱动辊以及对置辊偏离后,使压入体可动。即,存在需要复杂的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且不需要复杂的控制,就能够将记录介质的下端部从介质排出机构的附近向保持面侧送入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介质排出单元,其具有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的咬送辊,将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向上方送出;以立起姿态保持通过所述介质排出机构所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保持部;介质推压机构,其与所述保持部对置,相对于成为所述介质排出机构的所述咬送辊送出记录介质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向所述保持部侧突出,将由所述介质排出机构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向所述保持部侧推压。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介质推压机构从成为记录介质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向保持面侧突出,所以,送出进行过程中的记录介质总是被向保持面侧推压。而且,若记录介质从介质排出机构被完全送出,则成为介质推压机构推压记录介质的下部的状态,并且记录介质的下端部成为自由状态,所以,记录介质的下端部向保持面侧移动。这样,能够将记录介质的下端部从介质排出机构的附近向保持面侧送入。另一方面,介质推压机构因为具有在突出状态下容许记录介质的送出的结构,所以,不使介质推压机构成为可动式也能够重叠地保持,能够提供构成简单且无需复杂的控制的记录装置。
另外,通过配置在介质排出机构的上方(下游侧)的介质推压机构,将记录介质向驱动辊侧推压,由此,能够使记录介质和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抑制打滑以提高驱动辊的输送力。因为不通过从动辊直接地提高驱动辊的输送力,所以,驱动辊和从动辊的夹压力为原状态仍能够得到能够将记录介质稳定地送出的输送力。
该情况下,优选,介质排出机构的咬送辊将驱动辊配置于保持部侧。
根据该构成,驱动辊从下侧与刚刚被送出的记录介质的下端部转动接触。其结果,以在驱动辊的外周面支承记录介质的下端部的形式,对记录介质赋予向保持部侧的送入力。
该情况下,优选,通过驱动辊使由介质排出机构所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下端部向保持部侧移动。
根据该构成,因为驱动辊不直接与记录介质的打印面接触,所以,也会减少污染和/或损伤打印面的情况。
该情况下,优选,保持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将通过驱动辊而移动到保持部侧的记录介质的下端部向斜下方引导。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倾斜部将记录介质的下部向保持位置顺畅地引导。
该情况下,优选,保持部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与倾斜部相连并从下侧支承记录介质。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支承部将记录介质适当地保持在保持位置。另外,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持后的记录介质与介质排出机构的接触。
另一方面,优选,介质推压机构具有与记录介质接触而旋转的自由旋转辊。
根据该构成,能够降低介质推压机构抵抗送出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边与先行的记录介质重叠,边将记录介质稳定地送出。
该情况下,优选,介质推压机构沿与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有多个。
根据该构成,因为能够在宽度方向的多处推压记录介质,所以,能够在整个宽度区域上推压记录介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得将记录介质的下端部送入保持面侧。
另外,优选,具有导向辊,其与介质排出机构相比配置在上游侧,并与记录介质的保持部侧的面相反侧的面接触,导向辊相对于假想面向保持部侧突出,将记录介质向保持部侧推压。
根据该构成,成为如下结构:在介质排出机构的下方换言之在上游侧,在从动辊侧设置介质导向机构,由此,介质导向机构将记录介质相对地向驱动辊侧推压。即,因为成为与介质推压机构协同作用地在上下两侧(上下游两侧)来推压的结构,所以,能够更加提高驱动辊的输送力。
另外,优选,还具有以立起姿态收置未记录的记录介质且构成得装拆自如的介质盒,保持部形成在介质盒的外表面。
在以立起姿态保持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中,一般具有如下结构:以使记录介质的上部在装置外部露出的状态进行保持,通过该露出部分将记录介质从装置主体拉出。但是,在保持明信片这样的尺寸小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记录介质的上部不会在装置外部露出,不能取出。
相对于此,根据上述构成,因为能够将保持部与介质盒作为一体地拆下,所以,在保持尺寸小的记录介质时,也能够容易地取出。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将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以立起姿态且重叠地保持于保持面的保持部;将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从下方沿保持面送出的介质排出机构;和介质推压机构,其配置于成为刚刚被送出的记录介质的下部的位置,并且相对于成为介质排出机构送出记录介质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向保持面侧突出,并将记录介质向保持面侧推压。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介质推压机构从成为记录介质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向保持面侧突出,所以,送出进行过程中的记录介质总是被向保持面侧推压。而且,若记录介质从介质排出机构被完全送出,则成为介质推压机构推压记录介质的下部的状态,并且,记录介质的下端部成为自由状态,所以,记录介质的下端部向保持面侧移动。这样,能够将记录介质的下端部从介质排出机构的附近向保持面侧送入。另一方面,介质推压机构因为具有在突出状态下容许记录介质的送出的结构,所以,不使介质推压机构成为可动式也能够重叠地保持,能够提供构成简单且无需复杂的控制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介质排出机构,其具有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的咬送辊,将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向上方送出;介质推压机构,其配置在介质排出机构的上方,以相对于成为介质排出机构送出记录介质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向驱动辊侧突出的状态、配置在从动辊侧,将记录介质向驱动辊推压。
根据该构成,通过配置在介质排出机构的上方(下游侧)的介质推压机构而将记录介质向驱动辊侧推压,由此,能够使记录介质和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抑制打滑以提高驱动辊的输送力。因为不通过从动辊直接地提高驱动辊的输送力,所以,驱动辊和从动辊的夹压力为原状态,仍能够得到能够将记录介质稳定地送出的输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里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用纸盒的里面立体图。
图5是表示排纸保持部以及用纸推压机构周围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用纸推压机构周围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用纸推压机构进行的送入工作的迁移图。
图8是表示用纸下端部的送入精度、推压辊的位置以及用纸的挺括性的强度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将用纸向驱动排纸辊推压的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装置,3:打印部,43:导向辊,44:排纸辊,44a:排纸驱动辊,44b:排纸从动辊,51:盒主体,52:排纸保持部,61:保持面,62a:支承部,62b:用纸导入部,81:推压辊,P:用纸,S:假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边对以起立姿态保持的用纸(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边进行所希望的记录,并以起立状态重叠地保持(堆积、蓄积)排纸后的打印完毕的用纸。此外,如各图所示,规定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以及Z轴(上下)方向,以后将说明。另外,本记录装置1构成为能够纵置配置以及横置配置(在水平的状态下对用纸进行打印并以水平的状态进行排纸的配置),但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纵置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即使是仅以纵置配置为目的而制作的记录装置也可以。
图1是表示记录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由呈薄型的箱状体的壳体2构成外观,该薄型的箱状体的Z轴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X轴以及Y轴方向的尺寸大。在壳体2的上面设有:配置有操作按钮等的操作面板21;连接有用于与PC等连接的线缆的线缆端子22;和对使多个墨盒(省略图示)能够装拆地安装的盒安装部(省略图示)进行开闭的盒盖23。另外,在壳体2的上面设有用纸排出口盖25,该用纸排出口盖25对用于排出进行了记录的用纸P的用纸排出口24(参照图2)进行开闭。此外,用纸排出口盖25通过用户进行开闭,但假设在关闭的状态下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通过图外的开闭机构自动地打开。进而,在壳体2的前面宽大地设有盒安装部26,该盒安装部26用于装拆自如地安装后述的用纸盒5。
这里,参照图2,关于记录装置1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记录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如图2所示,记录装置1具有:相对于盒安装部26装拆自如地安装、且以起立状态收置单张的用纸P的用纸盒5;沿在记录装置1的下部使用纸P反转而向上方输送的输送路R将所收置的用纸P进行输送的输送部4;面向输送路R且配置在记录装置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且以喷墨方式对用纸P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部(图像记录部)3;和支承输送部4以及打印部3的装置框架(省略图示)。此外,对用纸P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部3为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的一例,对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不限于喷墨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的方式。
打印部3具有:被支承在装置框架上、并且沿X轴方向在整个宽度上延伸的滑架导向轴34以及滑架导向板36;自由往复运动地支承在滑架导向轴34以及滑架导向板36上的滑架单元30;和使滑架单元30沿滑架导向轴34以及滑架导向板36往复运动的滑架移动机构37(参照图3)。滑架导向轴34支承滑架单元30的下端,滑架导向板36抵抗要以滑架导向轴34为中心转动的力并支承滑架单元30的上端。即,滑架单元30通过滑架导向轴34以及滑架导向板36被保持成倾斜姿态。
图3是表示记录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里面立体图。此外,图3中,省略了一部分的部件进行图示。如图3所示,滑架单元30具有:自由往复运动地支承在滑架导向轴34以及滑架导向板36上的箱状的滑架31;搭载在滑架31上的喷墨头32(参照图2);和从上侧连接于喷墨头32并且经由墨液管(省略图示)连接于墨盒的连接适配器38。喷墨头32具有排出多个颜色的墨滴的多个喷嘴列(省略图示),相对于用纸P隔着预定间隙面对。
滑架移动机构37具有:沿滑架导向轴34延伸的正时带71;架设正时带71的主动带轮72以及从动带轮(省略图示);连结正时带71和滑架单元30(滑架31)的连结固定部(省略图示);和驱动主动带轮72的滑架马达73。若滑架马达73正反旋转,则经由正时带71滑架单元30沿X轴方向(左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伴随该往复运动,滑架单元30的喷墨头32进行喷出驱动,由此进行所谓主扫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是墨盒相对于滑架31独立地设置的所谓脱离滑架型,但还可以是墨盒搭载在滑架31上的所谓依附滑架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滑架31边沿X轴方向移动边进行记录的所谓串行打印机,但还可以使用覆盖用纸P宽度的固定式的喷墨头32。进而,不限于喷墨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的记录方式。
图4是表示用纸盒5的里面立体图。如图2以及图4所示,用纸盒5具有:以起立姿态收置未打印(未记录)的用纸P的盒主体(介质盒)51;和设在盒主体51的外表面(装置内部侧)、将打印完毕(记录后)的用纸P以起立姿态且重叠地保持于保持面61的排纸保持部(保持部)52。即,从盒主体51供给未打印的用纸P,向排纸保持部52排出打印完毕的用纸P。而且,通过将用纸盒5从装置主体上拆下,能够与盒主体51一起取出保持的打印后的用纸P。另外,通过拆下用纸盒5,能够使记录装置1的内部露出,能够容易地消除在输送路R中用纸P卡纸等的不良情况。此外,虽省略图示,但用纸盒5构成为相对于壳体2沿Z轴方向自如滑动,其装拆操作通过使用纸盒5滑动来进行。
盒主体51具有:安装时与壳体2的前表面齐平(参照图1),形成记录装置1的概略外观的盒壳体部53;将盒壳体部53侧作为收置面,作为整体形成为托盘状的主体托盘54;与主体托盘54的上部面对,对收置用纸P的用纸收置空间进行开闭的上部盖55;和位于主体托盘54的下部,使用纸收置空间中所收置的用纸P的顶端摆动的可动托盘59。
另外,上部盖55的外表面,即,安装在壳体2上时朝向装置内部侧的面作为用于保持(存储)打印完毕的用纸P的保持面61发挥作用(详细后述)。
可动托盘59,设于在安装有用纸盒5的状态下成为用纸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主体托盘54的下侧,发挥作为所谓漏斗的作用。可动托盘59能够以设在主体托盘54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的左右一对摆动支点59a为中心转动,通过图外的驱动机构进行摆动。由此,能够设为使所收置的用纸P的顶端与后述的给送辊41压接的状态(参照图2)和使其离开的状态(省略图示)。
如图2所示,输送部4具有:形状较大的给送辊41,其与可动托盘59的顶端部对置,与所收置的用纸P转动接触并将其拉出,并且使用纸P弯曲反转并向上方输送;与给送辊41对置并对反转输送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45以及辅助从动辊46;将来自于给送辊41的用纸P向打印部3输送的输送辊42;与打印部3面对的导向部件33;配置在导向部件33的下游侧、矫正用纸P的向上反翘的马刺状的导向辊43;配设在导向辊43的下游侧、将用纸P向排纸保持部52排纸的排纸辊(介质排出机构)44;和配置在排纸辊44的下游侧、将用纸P向排纸保持部52侧推压的用纸推压机构47。此外,用纸推压机构47承担着将刚刚被送出去的用纸P的下端部从排纸辊44附近向排纸保持部52的保持面61侧送入的任务。
给送辊41包括驱动辊,将从盒主体51被拉出的用纸P沿外周面以圆弧状输送。导向部件45面对给送辊41的外周面而形成为弯曲形状,从外侧对用纸P进行导向。辅助从动辊46包括自由旋转辊,夹持着用纸P与给送辊41转动接触,对反转输送进行辅助。输送辊42包括具有前方侧的输送驱动辊42a和后方侧的输送从动辊42b的咬送辊,作为控制用纸P的输送(副扫描)的主辊发挥作用。此外,给送辊41、输送辊42分别包括以适当间隔配置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多个分割辊。
导向部件33构成输送路R的一部分,并且,规定用纸P的记录面和喷墨头32之间的间隙(工件间隙)(作为所谓压板发挥作用)。另外,在导向部件33上在与喷墨头32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凹部,在进行无边缘打印时,该凹部接受向从用纸P端偏离的区域排出的墨液。在该凹部中,设有吸收墨液的墨液吸收材料(省略图示)。而且进而,在导向部件33的下方配置有贮留被舍弃的墨液的废液箱(省略图示)。
排纸辊44包括具有前方侧(保持面61侧)的排纸驱动辊(驱动辊)44a和后方侧的排纸从动辊44b的咬送辊,作为对位于导向部件33的上侧的用纸P赋予张力(tension)的张紧辊发挥作用。另外,排纸辊44配置在排纸保持部52的下部附近,将用纸P沿排纸保持部52的保持面61进行输送。具体而言,排纸辊44输送用纸P的输送方向,以朝向用纸盒5的方式被设定为斜上方(参照图5)。因此,所排出的用纸P边与排纸保持部52的保持面61(后述。)滑动接触边向上方移动,被保持于排纸保持部52的保持面61。
排纸驱动辊44a包括橡胶辊,排纸从动辊44b包括星形轮(马刺状的辊)。进而,排纸驱动辊44a以及排纸从动辊44b分别包括以适当的间隔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配置的多个分割辊(参照图3)。此外,详细后述,排纸驱动辊44a从下侧与刚刚被输送的用纸P的下端部转动接触。其结果,以下端部被支撑于排纸驱动辊44a的外周面的形式,对用纸P赋予向保持面61侧的送入力。由此,对用纸推压机构47进行的送入工作进行辅助。另外,根据该构成,因为排纸驱动辊44a不与用纸P的打印面侧直接接触,所以,会减少污染和/或损伤打印面的情况。
通过给送辊41向下方被拉出的用纸P通过给送辊41、导向部件45以及辅助从动辊46而向上反转,并向输送辊42被输送。进而,用纸P在输送辊42之间被夹压输送,送往打印部3。在打印部3进行了记录的用纸P经由导向辊43以及排纸辊44向用纸盒5的排纸保持部52被排纸。
在打印处理中,通过输送部4将用纸P沿大致Z轴方向间歇地输送(副扫描),并且,边驱动喷墨头32,边通过滑架移动机构37使滑架单元30沿X轴方向往复(主扫描),对用纸P打印图像数据。
下面,参照图4、图5以及图6,关于排纸保持部52以及用纸推压机构47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表示排纸保持部52周围的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排纸保持部52具有:包括上部盖55的外表面(装置内部侧)的保持面61;接受所排纸的用纸P的下端部的接受部62;和设在保持面61、将用纸P以起立姿态进行保持的保持件63。
保持面61是在将用纸盒5安装在壳体2上时位于从一对排纸辊44的附近到用纸排出口24之间的大致平坦的面,且是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面。通过排纸辊44被排出的用纸P边沿保持面61滑动接触边向用纸排出口24移动。进而,被重叠保持于保持面61。另外,根据用纸P的尺寸,从用纸排出口24向上方突出地进行排纸。因此,为了承受该排纸,上部盖55优选能够沿上下方向自由伸缩地运动。
接受部62具有:从保持面61向排纸辊44侧突出、支承用纸P的下端部的支承部62a;和与支承部62a的顶端相连,向排纸驱动辊44a侧升高地倾斜的多个用纸导入部(倾斜部)62b。多个用纸导入部62b进入到分割辊即排纸驱动辊44a之间,沿X轴方向以适当的间隔配置。也就是说,接受部62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梳齿形状。另外,用纸导入部62b,将通过用纸推压机构47越过排纸驱动辊44a的顶部而向保持面61侧送入的用纸P的下端部进一步向保持位置适当且顺畅地引导。另一方面,支承部62a对移动到保持位置的用纸P进行支承。这样,从一对排纸辊44所送出的用纸P通过保持面61以及接受部62作为整体以起立姿态被重叠地接受(保持)。
图6是表示用纸推压机构47周围的里面图。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用纸推压机构47具有:将通过排纸辊44被送出的用纸P向保持面61侧推压的左右一对推压辊(介质推压机构)81;和被支承于装置框架,且自由旋转地支承一对推压辊81的一对辊框架82。此外,一对推压辊81配设于如下位置:一方的推压辊81在中央推压假想的最小宽度的用纸P,一对推压辊81左右平衡性良好地对假想的最大宽度的用纸P进行推压。
各推压辊81为与用纸P接触并旋转的自由旋转辊,并且包括星形轮(马刺状的辊)。另外,各推压辊81被配置在与刚刚被送出的用纸P的下部面对的位置,且被配置成相对于成为排纸辊44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S,从排纸从动辊44b侧向排纸驱动辊44a侧突出。即,推压辊81成为边容许用纸P的送出,边将刚刚被送出的用纸P的下部向保持面61侧推压的构成。通过该推压力,用纸P成为弯曲状态,产生要使该弯曲变得平坦的反力。该反力成为用于将用纸P下端部向保持面61侧送入的送入力。此外,假想面S为与连结排纸驱动辊44a的轴心和排纸从动辊44b的轴心的连结面正交、且通过排纸驱动辊44a和排纸从动辊44b的咬送点的面。
图7是表示用纸推压机构47进行的用纸P下端部的送入工作的迁移图。如图7所示,在用纸P的送出进行过程中,推压辊81的表面(打印面)与用纸P转动接触,边容许排纸辊44进行送出,边将用纸P向保持面侧推压(参照图7(a))。接着,在用纸P刚刚送出后,推压辊81与用纸P的下部接触,并将其向保持面61侧推压。另外,与此同时地,继续驱动排纸驱动辊44a,其从下侧与用纸P的下端部转动接触(参照图7(b))。通过推压辊81的推压,对用纸P下端部赋予送入力,另一方面,排纸驱动辊44a边通过其外周面支承用纸P下端部边进行旋转,对用纸P下端部赋予送入力。通过这些推压辊81和排纸驱动辊44a的协同作用,用纸P下端部从排纸辊44附近被送入保持面61侧。越过了排纸驱动辊44a的顶部的用纸P下端部被用纸导入部62b引导而到达支承部62a,用纸P沿保持面61被保持(参照图7(c))。通过这样的送入工作,多张用纸P被适当地重叠保持。
图8是表示送入精度和推压辊81的位置以及用纸P的挺括强度的关系的图。如图8所示,对于用纸P的送入精度来说,推压辊81相对于假想面S的突出量、送出方向上的推压辊81距排纸辊44(严密地说,是其咬送点)的距离、用纸P的挺括性(刚性)的强度与其有很大关系。具体地,基本上来说,突出量越大,距排纸辊44的距离越短,用纸P的挺括性越强,送入精度就变得越高,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推进到超过伴随用纸P的刚性的弹性临界点,则送入精度变得低。因此,考虑到这些因素,优选,根据假想的用纸P的刚性,设定突出量以及距排纸辊44的距离,配设推压辊81。此外,为了不使用纸P的上端部进入到推压辊81的后方侧,推压辊81的突出量需要为推压辊81的轴心不超过假想面S的量。
图5的导向辊43是与用纸P接触并进行旋转的自由旋转辊,并且包括星形轮(马刺状的辊)。另外,导向辊43包括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以适当的间隔配设的多个分割辊。进而,导向辊43配设在排纸辊44的上游侧(下方),且从排纸从动辊44b侧面对输送路R地配设,配设为相对于上述假想面S突出。而且,导向辊43边矫正从导向部件33送来的用纸P的向上反翘,边将用纸P向排纸辊44引导。另外,对推压辊81所进行的将用纸P向排纸驱动辊44a的推压进行辅助。
图9是表示将用纸P向排纸驱动辊44a推压的推压结构的结构图。此外,图9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推压辊81等相对于假想面S的位置与图5稍有不同。如图9所示,推压辊81在排纸驱动辊44a的下游侧(上方)将用纸P向排纸驱动辊44a侧推压。通过该推压力,用纸P成为弯曲状态,产生要使该弯曲变得平坦的反力。另一方面,导向辊43在排纸驱动辊44a的上游侧(下方)与用纸P接触。用纸P通过伴随推压辊81的推压力的上述反力,以排纸驱动辊44a为支点,相反侧欲向排纸从动辊44b侧抬起,但导向辊43对其进行推压。因此,成为导向辊43将用纸P向排纸驱动辊44a侧相对地推压的结构。这样,通过推压辊81和导向辊43进行协同作用,从而在上下两侧(上下游两侧)进行推压。
其结果,通过欲使其变得平坦的反力(挺括性),用纸P被强力地推压向排纸驱动辊44a。即,通过3点弯曲,产生将用纸P向排纸驱动辊44a推压的推压力。
根据以上这样的构成,能够通过推压辊81将用纸P的下端部可靠地从排纸辊44的附近向保持面61侧送入。另一方面,用纸推压机构47因为具有容许以突出状态送出用纸P的结构,所以,不将用纸推压机构47设为可动式也能够重叠地保持用纸P,能够提供构成简单且无需复杂的控制的记录装置1。尤其是,如果为像记录装置1这样纵置配置的装置,则在减少设置面积方面,优选,尽可能缩短Y轴方向的长度。为了尽可能缩短Y轴方向的长度,需要预先使排纸辊44送出用纸P的送出方向即假想面S倾斜以使用纸P稳定地朝向用纸盒5,但最好使其尽可能地与Z轴方向平行。但是,越为了减少记录装置1的设置面积而使假想面S接近Z轴方向,用纸P的下端部的送入越难、用纸P的下端部越容易在排纸辊44停滞。这是因为:若将假想面S接近Z轴方向、也就是说将用纸P以接近铅垂的角度送出,则排纸辊44的咬送点从排纸驱动辊44a的顶部极端地降低,所以,排纸驱动辊44a相对于从咬送点偏离的用纸P的下端部打滑(摩擦不足),不能越过排纸驱动辊44a的顶部,而是在该位置停止。但是,如果是本发明,则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可靠地实现将用纸P向保持面61侧的送入。
另外,因为排纸驱动辊44a是与刚刚被送出的用纸P的下端部转动接触以对用纸P下端部的送入进行辅助的构成,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将用纸P向保持面61侧送入。
另外,通过配置在排纸辊44的上方(下游侧)的推压辊81,将用纸P向排纸驱动辊44a侧推压,由此能够使用纸P和排纸驱动辊44a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抑制打滑以提高排纸驱动辊44a的输送力。因为不是通过排纸从动辊44b直接地提高排纸驱动辊44a的输送力的结构,所以,排纸驱动辊44a和排纸从动辊44b的夹压力为原状态仍能够得到能够将用纸P稳定地送出的输送力。
另外,因为成为在排纸辊44的下方(上游侧)在排纸从动辊44b侧设置导向辊43,由此与推压辊81协同作用地在上下两侧(上下游两侧)进行推压的结构,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排纸驱动辊44a的输送力。
进而,通过推压辊81,用纸P总是被向排纸驱动辊44a侧推压,所以,所送出的用纸P的下端部从排纸辊44的附近向保持面61侧被送入。即,因为用纸P的下端部不会停止在排纸辊44附近,所以,能够防止基于该原因的卡纸。
进而,在用纸推压机构47中,推压用纸P的部件(推压辊81)包括自由旋转辊,由此,能够降低用纸推压机构47抵抗送出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边重叠于先行的用纸P,边稳定地送出用纸P。
另外进而,推压辊81包括星形轮,由此能够减小对用纸P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边抑制墨液向推压辊81的附着,边进一步降低送出中的摩擦阻力。
另外,通过将推压辊81设置成左右一对,能够在宽度方向的两处推压用纸P,所以,能够在整个宽度区域推压用纸P。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用纸P的下端部送入保持面61侧。
进而,在排纸保持部52中,通过设置支承部62a以及用纸导入部62b,能够通过支承部62a将用纸P在保持位置适当地保持,并且,能够通过用纸导入部62b将用纸P的下部向保持位置顺畅地引导。另外,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持后的用纸P和排纸辊44接触。
另外,通过将排纸保持部52形成在盒主体51的外表面,能够将排纸保持部52与盒主体51作为一体地拆下,所以在保持尺寸小的用纸P(明信片等)时也能够容易地取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用纸P的部件(推压辊81)包括自由旋转辊,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边容许排纸辊44的送出,边将用纸P向保持面61侧推压的部件即可,不限于上述部件。例如,还可以是圆柱形的固定部件、半圆柱形的固定部件、以保持面61侧为顶端的三棱柱形的固定部件。即,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的固定部件:以相对于假想面S向保持面61侧升高地倾斜的倾斜面或弯曲面为抵接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将推压辊81沿用纸P的宽度方向(与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地设置两个的构成,但还可以是仅设置一个推压辊81的构成,还可以是沿宽度方向并列地设置三个以上的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各推压辊81可以为向从各辊框架82突出方向直线运动地被施力或转动地被施力的构成。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
介质排出机构,其具有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的咬送辊,将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向上方送出;
以立起姿态保持通过所述介质排出机构所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保持部;和
介质推压机构,其与所述保持部对置,相对于成为所述介质排出机构的所述咬送辊送出记录介质的送出方向的假想面向所述保持部侧突出,将由所述介质排出机构所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向所述保持部侧推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排出机构的所述咬送辊中的所述驱动辊配置于所述保持部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驱动辊使由所述介质排出机构所送出的记录完毕的记录介质的下端部向所述保持部侧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将通过所述驱动辊而移动到所述保持部侧的记录介质的下端部向斜下方引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与所述倾斜部相连,从下侧支承记录介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推压机构具有与记录介质接触并旋转的自由旋转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推压机构沿与所述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有多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导向辊,其与所述介质排出机构相比配置在上游侧,并与记录介质的所述保持部侧的面相反侧的面接触,
所述导向辊相对于所述假想面向所述保持部侧突出,将记录介质向所述保持部侧推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以立起姿态收置未记录的记录介质且构成得装拆自如的介质盒,
所述保持部形成在所述介质盒的外表面。
CN201210030417.3A 2011-02-10 2012-02-10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2632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6867/2011 2011-02-10
JP2011026868A JP2012166360A (ja) 2011-02-10 2011-02-10 記録装置
JP026868/2011 2011-02-10
JP2011026867A JP5876655B2 (ja) 2011-02-10 2011-02-10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2724A true CN102632724A (zh) 2012-08-15
CN102632724B CN102632724B (zh) 2016-01-06

Family

ID=46617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0417.3A Active CN102632724B (zh) 2011-02-10 2012-02-10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28897B2 (zh)
CN (1) CN102632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4221B2 (ja) * 2012-12-19 2015-10-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51262A (ja) * 1987-04-07 1988-10-1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7112853A (ja) * 1993-10-19 1995-05-0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給紙・排紙装置
JPH08169616A (ja) * 1994-12-15 1996-07-02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排出記録用紙収納装置
JPH11147642A (ja) * 1997-11-18 1999-06-02 Canon Inc シート材支持具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91803A (zh) * 2001-10-24 2004-04-28 ���µ�����ҵ��ʽ���� 记录装置
JP2010235317A (ja) * 2010-06-10 2010-10-21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5368Y2 (ja) * 1978-10-31 1983-12-19 コニカ株式会社 反転式コピ−受装置
US4858909A (en) * 1988-03-31 1989-08-22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transporting apparatus
US5211385A (en) * 1991-11-22 1993-05-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pparatus for storing film sheets
US5419545A (en) * 1994-03-10 1995-05-30 Unisys Corporation High speed document stacking assembly
JP2003127484A (ja) 2001-10-24 2003-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装置
JP3888913B2 (ja) 2002-03-05 2007-03-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6644654B1 (en) * 2002-07-03 2003-11-11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order gate
JP2006305901A (ja) * 2005-04-28 2006-11-09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78438B2 (ja) * 2011-03-23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51262A (ja) * 1987-04-07 1988-10-1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7112853A (ja) * 1993-10-19 1995-05-0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給紙・排紙装置
JPH08169616A (ja) * 1994-12-15 1996-07-02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排出記録用紙収納装置
JPH11147642A (ja) * 1997-11-18 1999-06-02 Canon Inc シート材支持具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91803A (zh) * 2001-10-24 2004-04-28 ���µ�����ҵ��ʽ���� 记录装置
JP2010235317A (ja) * 2010-06-10 2010-10-21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2724B (zh) 2016-01-06
US8528897B2 (en) 2013-09-10
US20120205858A1 (en)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0197B (zh) 被记录介质盒、被记录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
CN103077564B (zh) 介质处理装置
JP2011136827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205097721U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7125007B2 (ja) 記録装置
CN102583071B (zh) 纸幅校正器、被记录介质盒、被记录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
JP28963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34026B (zh) 墨带盒及记录装置
CN102632724A (zh) 记录装置
WO2018061631A1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
CN103818126A (zh) 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EP0875390B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11872807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1130286A (ja) 印刷装置
JP201322506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016585B2 (ja) プリンタ
US10513405B2 (en) Conveyor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38209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3663735B2 (ja) 用紙収容装置
JP644694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3032210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S58151282A (ja) 印字ヘツドの揺動機構
JP5876655B2 (ja) 記録装置
JP2021017340A (ja) メディア積載装置
JP20221047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