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7725B -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7725B
CN102627725B CN201210097234.3A CN201210097234A CN102627725B CN 102627725 B CN102627725 B CN 102627725B CN 201210097234 A CN201210097234 A CN 201210097234A CN 102627725 B CN102627725 B CN 102627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tic method
trimethyl
acrylamide
emulsion
deioniz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72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7725A (zh
Inventor
张哲�
王同俊
李鸿洲
姚进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xin coun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972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7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7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7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7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77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以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以聚乙二醇与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稳定剂,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30℃~50℃下进行分散聚合,反应时间为8小时~12小时,得到流动性较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该方法能合成流动性较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0~350万,单体转化率达到99.4%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一种线性水溶性高分子,有很广泛的用途,包括用作处理污水的絮凝剂、污泥脱水剂、纸张增强剂,还用于开采石油及矿冶等领域。CPAM的合成方法国内主要采用凝胶聚合法,但是这种方法有着很明显的缺点,即使用时溶解速度慢,制造颗粒状产品时干燥费用高及胶液黏度大。而反向悬浮聚合及反向微乳液聚合的产品,其体系内含有有机溶剂,使用时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用分散聚合法可以合成无污染、性价比低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但聚合过程中粘度大、难搅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高产率、流动性及稳定性较好的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以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以聚乙二醇与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稳定剂,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30℃~50℃下进行分散聚合,反应时间为8小时~12小时,得到流动性较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得水分散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乳液阳离子度和乳液固含量较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对环境污染小,是一种环保型高分子絮凝剂。
附图说明
图1为聚丙烯酰胺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是以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以聚乙二醇(20000)与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剂,在氮气保护、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进行分散聚合,反应时间为8~12小时,得到流动性较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
单体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质量比为10:1:1~5:1:1。
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9%~18%。
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甲基并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9%~18%。
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体系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22%~30%。
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体系中,叔丁醇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8.0~1.0:5.0。
引发剂的用量为丙烯酰胺单体质量的0.2%~0.5%。
引发剂中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1~1:1.5。
分散剂聚乙二醇(20000)与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在体系中的总的质量分数为1%~3.5%。
本发明采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聚合物(PDMC)和聚乙二醇(20000)为分散剂,能使聚合物更稳定的存在于分散体系中,大大提高了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下面通过实验对本发明合成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乳液的性能进行分析。
1、乳液稳定性测试
测试方法:取一定量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乳液装入烧杯中,然后密封烧杯口,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观察其稳定性。
结果:放置两个月乳液较稳定,两个月后乳液出现分层现象,有凝胶出现。
2、单体转化率测定
测定方法:由于丙烯酰胺单体能溶于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溶剂,而聚丙烯酰胺(PAM)不溶于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溶剂,故用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溶剂对聚丙烯酰胺洗涤数次,从而可以分离出聚丙烯酰胺(PAM),烘干后称重,根据下式,就可以算出丙烯酰胺单体的转化率。
转化率=m2 /(m0×m1 /m) ×100%
式中:m为聚合物的总质量;m0为聚合物单体的质量;m1为用于提取的聚合物的产品的总质量;m2为从质量为m1的产品中提取出来的聚丙烯酰胺(PAM)的质量。
测定结果:反应过程中丙烯酰胺单体的转化率大于99.4%。
3、平均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先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水配成的混合物洗涤聚丙烯酰胺乳液数次,然后在40℃下真空干燥,得到的聚丙烯酰胺(PAM)为白色固体。研成粉末,按照GB12005.1-89,用一点法在30±0.05℃,1mol·L-1的NaNO3水溶液条件下,用乌氏粘度计测定其特性粘度,根据下式计算分子量。
η=3.73×10-4Mη 0.66
式中:η表示特性粘度(dL/g),Mη表示聚合物的相对粘均分子量。
测定结果:聚丙烯酰胺(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270~350万。
4、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测定方法:将一定量的试样装入坩埚中,放入烘箱里在60℃下烘干,直到其质量不再减小为止,冷却后进行称重,通过下式就可以算出乳液的固含量。
S=(m2-m0)/m1 ×100%
式中:m0表示坩埚的质量,m1表示试样的质量,m2表示干燥后坩埚和干燥后聚合物的总质量。
测定结果:聚丙烯酰胺(PAM)乳液的固含量为9~18%。
5、聚丙烯酰胺(PAM)乳液阳离子度的测定
测定方法:准确称取适量干燥后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溶解于250mL锥形瓶中,然后加入5滴铬酸钾(质量分数为5%)指示剂,用硝酸银(0.05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砖红色,即为终点。
阳离子度=CV/{CV+(m-CVM1) /M2}×100%
式中:C为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V为式样中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为式样质量(g),M1和M2分别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量。
测定结果: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乳液的阳离子度为9~18%。
下面就本发明各工艺参数对反应过程及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各项性能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1、单体浓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丙烯酰胺(AM)的含量对PAM分子量的影响,随着反应体系中AM含量的增加PAM分子量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反应初期,由于单体浓度高,形成的粒子数量多,单体在所有粒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这种情况有利于聚合物链的增长,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当单体含量过高时,聚合过程中链的增长过快,而聚合物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附到足够的分散剂,从而形成胶体从体系中析出;并且这些不稳定的低聚物自由基很容易发生单基或者双基终止反应,形成分子质量较低的聚合物。丙烯酰胺含量对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丙烯酰胺含量对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影响
Figure 116903DEST_PATH_IMAGE002
条件:引发剂0.2%,m(叔丁醇):m(水)=0.14:1,硫酸铵25%,反应时间8~12h。
2、分散介质对AM分散聚合的影响
通过实验不难发现,当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小于22%时,在聚合过程中体系黏度会很大,硫酸胺也起不到降低体系黏度的作用,体系最终成胶状物从而使反应终止;当硫酸铵质量分数高于30%时,盐析效应增强,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分层现象。因此,硫酸铵的浓度控制在22%~30%为宜。
叔丁醇(TBA)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当m(TBA)/m(H2O)小于0.12时,均得不到降粘的作用,或大于0.20时,分散不均匀;故其最佳用量范围为m(TBA)/m(H2O)=0.12~0.20。
3、分散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分散剂对反应的影响表现在于,随着分散剂添加量的增加,PAM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加而后减小。这是由于分散剂的浓度越高,形成的核就会越多,比表面积就会越大,吸附能力增强,在固相中的反应比例越大,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聚合物。而当分散剂用量过多时,使得体系的黏度增大,阻碍了单体向固相的扩散,使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分散剂用量对聚合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分散剂的最佳用量为单体质量的9~11%左右。
4、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引发剂对反应的影响表现在于:当引发剂用量较少时,反应难以引发或反应太慢,因而在一定的时间内很难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而当引发剂的加入量太多时,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的浓度变得过大,聚合反应过快,体系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会使体系温度剧升,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本实验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具有引发温度低,引发速率快,诱导期较短的特点。
5、聚合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如图1所示:3137.08cm-1,为伯酰胺的N-H伸缩振动峰。1631.80cm-1为C=O的对称伸缩振动;1400.65cm-1出的尖吸收峰为阳离子单体中—CH2—N+亚甲基的弯曲吸收峰;1114.56cm-1为DMC中酯基上的C—O单键特征吸收峰。在1660-1670cm-1(C=C)处没有出现波峰,表明丙烯酰胺聚合较完全。
上述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分散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该方法以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以PEG (20000)与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剂,进行分散聚合,得到流动性较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0~350万,单体转化率达到99.4%以上。
分散剂的制备:在带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器的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DMC和去离子水,通氮气约30min后升温至反应温度,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在该温度下反应6h,即可得到分散剂PDMC。
实施例1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1.5g AM、2.5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1.5g 99%的NVP溶液、34.0g硫酸铵、1.0g PEG (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9.8g叔丁醇、75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两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5%。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1.5%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00万。
实施例2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1.3g AM、2.6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2.0g 99%的NVP溶液、33.6g硫酸铵、2.0g PEG (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9.5g叔丁醇、73.8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两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7%。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2%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30万。
实施例3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g AM、2.6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1.5g 99%的NVP溶液、33.0g硫酸铵、1.5g PEG (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9.0g叔丁醇、73.5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半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8%。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4%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45万。
实施例4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1.0g AM、2.5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1.6g 99%的NVP溶液、35.0g硫酸铵、1.5g PEG(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10.0g叔丁醇、76.5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两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8%。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2%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20万。
实施例5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2.0g AM、2.6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2.2g 99%的NVP溶液、35.0g硫酸铵、1.5g PEG(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11.0g叔丁醇、78.0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两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9%。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1%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280万。
实施例6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3.0g AM、2.6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2.4g 99%的NVP溶液、35.0g硫酸铵、1.1g PEG(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12.0g叔丁醇、80.0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两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8%。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2%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20万。
实施例7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3.0g AM、2.9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2.5g 99%的NVP溶液、35.0g硫酸铵、1.0g PEG(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14.0g叔丁醇、80.0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半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7%。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2%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50万。
实施例8
在安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2.0g AM、3.0g质量分数为72%的DMC水溶液、1.7g 99%的NVP溶液、35.0g硫酸铵、1.0g PEG(20000)、一定量的PDMC分散剂、14.0g叔丁醇、80.0g去离子水及各种助剂,通氮气除氧0.5h, 调解搅拌速率,温度调为30℃,加入一定量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当有白色乳状物开始生成时,将温度逐步调到50℃为止,反应时间为8~12 h,得到聚丙烯酰胺乳液。
PAM水分散体的性能指标如下:
稳定性的测试:放置一个月乳液稳定,不分层。
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为99.6%。
阳离子度:阳离子度为13.5%
相对分子质量:PAM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00万。

Claims (9)

1.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以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以聚乙二醇20000与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稳定剂,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30℃~50℃下进行分散聚合,反应时间为8小时~12小时,得到流动性较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0:1:1~5: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9%~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9%~1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体系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22%~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叔丁醇、硫酸铵及去离子水的混合体系中,叔丁醇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8.0~1.0: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的总用量为丙烯酰胺单体质量的0.2%~0.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中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1~1:1.5。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聚乙二醇20000与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体系中的总的质量分数为1%~3.5%。
CN201210097234.3A 2012-04-05 2012-04-05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7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7234.3A CN102627725B (zh) 2012-04-05 2012-04-05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7234.3A CN102627725B (zh) 2012-04-05 2012-04-05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7725A CN102627725A (zh) 2012-08-08
CN102627725B true CN102627725B (zh) 2014-03-19

Family

ID=4658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723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7725B (zh) 2012-04-05 2012-04-05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7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3131A (zh) * 2015-11-13 2016-01-27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8219064A (zh) * 2018-01-15 2018-06-29 安徽龙谷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水分散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方法
CN109880005B (zh) * 2019-01-25 2021-06-08 南京理工大学 系列化阳离子度和高特征黏度p(dac-am)的制备方法
CN109897146A (zh) * 2019-02-18 2019-06-18 湖北康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酰胺共聚乳液及其在污泥脱水与造纸工业上的应用
CN114409844A (zh) * 2021-12-17 2022-04-29 湖北康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酰胺共聚乳液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907518B (zh) * 2022-05-31 2024-03-05 扬州绿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反相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及其应用
CN117023750B (zh) * 2023-10-09 2024-01-23 杭州尚善若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3714A (zh) * 2010-12-29 2011-08-17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阳离子型超支化乙烯或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方法
CN102206301A (zh) * 2010-03-29 2011-10-05 苏州瑞普工业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溶解的油包水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6705A (ja) * 1986-08-08 1988-04-18 エクソン リサ−チ アンド エンヂニアリング コムパニ− 疎水性基を有するアクリルアミド−n−ビニルピロリドンポリマ−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301A (zh) * 2010-03-29 2011-10-05 苏州瑞普工业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溶解的油包水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制备方法
CN102153714A (zh) * 2010-12-29 2011-08-17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阳离子型超支化乙烯或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分散聚合法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沈忠;《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01130;B016-38 *
沈忠.水分散聚合法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7725A (zh)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7725B (zh)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CN104327213B (zh) 一种高蜡稠油纳米复合材料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Gou et al. A novel water-soluble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acrylamide based on oleic imidazoline and sulfonate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01735388A (zh) 一种水包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3421137B (zh) 耐高温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2050917B (zh) 一种含脂肪叔胺基团的大分子及其制法和在驱油剂中应用
CN105949386A (zh) 一种抗温抗盐的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169A (zh) 一种双尾型丙烯酰胺类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0284B (zh) 水包水型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合成方法
CN101643527B (zh) 两性型或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
CN105085838A (zh) 改性纳米SiO2-AA-AM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1899129B (zh) 疏水阴离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03319654B (zh) 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CN103059216A (zh) 一种分散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CN108546316A (zh) 一种接枝改性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Wan et al. Rheological behaviors and structure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AM–SMA copolymers synthesized by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N108130065B (zh) 一种用于提高高温驱油聚合物长期稳定性的纳米复合物
CN103059218A (zh) 紫外光引发模板共聚合法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方法
CN103923259B (zh) 一种聚乙烯胺类两性聚合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4672A (zh) 阳离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05085837A (zh) 改性纳米SiO2-AA-AM共聚物
Wan et al. Synthesis and solution properties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ve polyacrylamides by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N105017452A (zh) 高相对分子质量pdmc的制备方法
CN102604134B (zh) 一种纤维素基吸水吸油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1865A (zh) 一种树形聚丙烯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增稠剂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e

Inventor after: Wang Tongjun

Inventor after: Li Hongzhou

Inventor after: Yao Jinru

Inventor before: Wang Tongjun

Inventor before: Li Hongzhou

Inventor before: Yao Jinr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TONGJUN LI HONGZHOU YAO JINRU TO: ZHANG ZHE WANG TONGJUN LI HONGZHOU YAO JINRU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2

Address after: 744200 No. 2 Chengxi South Road, Chongx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ongxin coun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Address before: 730070 Anning Road, Anning District, Gansu, Lanzhou, China, No. 967

Patentee befo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