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2768B -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2768B
CN102612768B CN200980162457.XA CN200980162457A CN102612768B CN 102612768 B CN102612768 B CN 102612768B CN 200980162457 A CN200980162457 A CN 200980162457A CN 102612768 B CN102612768 B CN 102612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or body
paste
intermixture layer
current potenti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4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2768A (zh
Inventor
中野隆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12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2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2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27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by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7Electrodes based on electro-active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electro-active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 Y10T29/49115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including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用电极具有在集电体10上保持含有活性物质22和聚合物材料24的混合剂层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将在溶剂26中含有活性物质22和聚合物材料24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涂布到集电体10上的工序,以及,通过使该涂布上的糊28干燥,从而在所述集电体10上形成混合剂层的工序。其中,作为所述聚合物材料24的至少一种,使用在所述糊28中显示阳离子性或阴离子性的离子性聚合物,并且,在将所述糊28涂布到集电体10上后,对所述集电体10赋予与所述离子性聚合物24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位。

Description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电池用电极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具有在集电体上保持含有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混合剂层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其他的二次电池作为车辆搭载用电源、或个人电脑和便携终端的电源重要性不断提高。特别是重量轻且得到高能量密度的锂二次电池作为优选用作车辆搭载用高输出电源的电池备受期待。这种二次电池的一种典型构造中,具备可以可逆性地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材料(电极活性物质)被保持在导电性部件(电极集电体)上的电极。例如,作为被用于负极的电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的代表例,可以例示石墨碳、无定形碳等的碳系材料。另外,作为被用于负极的电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的代表例,可以列举出以铜或铜合金为主体的片状或箔状的部件。
作为制造具有该构造的负极时在负极集电体上保持负极活性物质的代表性方法之一,可以列举出在负极集电体(铜箔等)上涂布使负极活性物质的粉末与粘合剂(粘结剂)分散在适当的介质中而成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并使其从热风干燥机等中通过而进行干燥,由此形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层(负极混合剂层)的方法。负极混合剂层中的粘合剂发挥将负极活性物质彼此、和负极活性物质和集电体粘结在一起的作用。作为涉及这种粘合剂等的技术文献,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1~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1715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110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888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20482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313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如图7所示,在制造上述负极时,在将含有负极活性物质222和粘合剂224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28涂布到集电体210上,对其吹热风使其干燥时,糊中发生对流,集电体210附近的粘合剂224向糊的表层部上浮。由于干燥时先从糊的表层部开始干燥,所以表层部的粘度变得比下层部(集电体附近)大。因此从下层部(集电体附近)移到表层部的粘合剂224被固定(不均分布)在粘度高的表层部。结果、集电体210附近的粘合剂量变少,混合剂层220和集电体210的附着性降低。这种附着性的降低会成为电池性能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上述粘合剂的分布不均、提高集电体和混合剂层的附着性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用电极具有在集电体上保持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混合剂层的构造。该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将在溶剂中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涂布到集电体上的工序,以及,通过使该涂布上的糊干燥,从而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混合剂层的工序。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聚合物材料的至少一种,使用在所述糊中显示阳离子性或阴离子性的离子性聚合物,并且在将所述糊涂布到集电体上后,对所述集电体赋予与所述离子性聚合物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位。
本发明的电极制造方法,由于借助静电引力(静电吸引)使糊中的离子性聚合物汇集在集电体附近,所以可以制造混合剂层和集电体的附着性良 好的电极。例如,在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上述离子性聚合物在上述混合剂层中作为粘合剂起作用。在此情形,由于借助静电引力(静电吸引)使糊中的粘合剂汇集在集电体附近,所以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量增多。此外,即使在糊的干燥中发生对流,由于粘合剂被静电引力拉向集电体侧,所以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难以向糊的表层部上浮。这样一来,可以切实确保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量,提高干燥后得到的混合剂层和集电体的附着性。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上述聚合物材料含有在上述混合剂层中作为粘合剂起作用的第一聚合物和作为上述糊的增稠剂起作用的第二聚合物,至少作为上述第二聚合物使用上述离子性聚合物。该情形中由于借助静电引力使糊中的增稠剂(第二聚合物)向集电体附近汇集,所以集电体附近的糊的粘度增大。由此使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第一聚合物)的易动性降低,所以即使在糊的干燥中发生对流,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也变得难以向糊的表层部上浮。由此可以切实确保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量,提高干燥后得到的混合剂层和集电体的附着性。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上述离子性聚合物是具有阴离子性官能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作为阴离子性官能基,可以列举出羧基、磺酸基等。上述阴离子性聚合物既可以具有这些阴离子性官能基中的仅一种,也可以以适当的组合和比率具有二种以上的阴离子性官能基。在一优选方式中,作为上述离子性聚合物使用至少具有羧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上述离子性聚合物是具有阳离子性官能基的阳离子性聚合物。作为阳离子性官能基可以列举出氨基等。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既可以具有这些阳离子性官能基中的仅一种,也可以以适当的组合和比率具有二种以上的阳离子性官能基。在一优选方式中,作为上述离子性聚合物使用至少具有氨基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使上述糊中的溶剂以每平米液面面积1毫升/秒以上(即1ml/s·m2以上)的速度挥发。使用本发明,在设定糊的干燥速度时可以不考虑迁移造成的粘合剂的分布不均,所以可以使糊中的溶剂快速干燥,飞跃提高生产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能够妥当地实现上述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电极制造装置。即、是具有在集电体上保持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混合剂层的构造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装置。该装置具有以下部分:将在溶剂中含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涂布到集电体上的涂布单元,使涂布到上述集电体上的上述糊干燥的干燥单元,运送上述集电体使其从上述涂布单元和干燥单元通过的运送单元,和赋予上述集电体电位的电位赋予单元。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作为上述聚合物材料的至少一种,使用在上述糊中显示阳离子性或阴离子性的离子性聚合物,并且上述电位赋予单元以能够对上述集电体赋予与上述离子性聚合物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位的方式构建。本发明的电极制造装置借助静电引力使糊中的离子性聚合物汇集在集电体附近,所以可以制造混合剂层和集电体的附着性良好的电极。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上述电位赋予单元是被施加了电压的带电辊。通过使用带电辊,能够有效地赋予集电体电位。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上述集电体是长片状的集电体。而且上述电位赋予单元是将上述片状的集电体沿着长手方向运送的运送辊。通过采取该构造,能够利用运送辊作为电位赋予单元,所以能够简化装置构造。
本文公开的一优选方式中,上述电位赋予单元相对于上述集电体的运送方向设置在上述糊赋予单元的下游侧且上述干燥单元的上游侧的位置。通过采用该构造,可以在糊的干燥结束前,切实赋予集电体电位。
根据本发明,另外提供使用以在此公开的任一种方法得到的电极构建出的电池(例如锂二次电池)。该电池将上述那样的、混合剂层和集电体附着性良好的电极用作至少一方的电极而构建,所以显示优异的电池性能。例如,通过使用上述电极构建电池,可以提供满足输出特性优异、耐久性高、生产性良好中的至少一者的电池。
这样的电池适合作为例如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中的电池。从而,根据本发明,提供具备本文公开的任一种电池(可以为多个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组的形式)的车辆。特别是由于重量轻且得到高输出,因而,优选上述电池为 锂二次电池(典型的是锂离子电池)且具备该锂二次电池作为动力源(典型的是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的示意截面图。
图2A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制造工序的工序截面图。
图2B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制造工序的工序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制造工序的工序截面图。
图4B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制造工序的工序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搭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7是以往的电极制造工序和电极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对发挥相同作用的部件和部位标注相同标号进行说明。再者,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并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另外,作为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到的事项以外的其它事项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必要的事项(例如,具备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的构造和制法、隔膜和/或电解质的构造和制法、电池或其他电池的构建涉及的一般技术等),可以基于该领域中的现有技术,作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掌握。
<第1的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的电极制造方法,是如图1所示的、具有在集电体10上保持含有活性物质22和聚合物材料24的混合剂层20的构造的电极30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图2A所示的将在溶剂26中含有活性物质22和聚合物材料24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涂布到集电体10上的工序和图 2B所示的使该涂布上的糊28干燥从而在集电体10上形成混合剂层20的工序。
这里作为上述聚合物材料的至少一种,使用在上述糊中显示阳离子性或阴离子性的离子性聚合物24,并将上述糊涂布到集电体10上,然后对上述集电体赋予极性与离子性聚合物24的极性相反的电位。在该实施方式中,离子性聚合物是具有羧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例如是羧基化丁苯橡胶(XSBR)。羧基(-COOH)在糊的溶剂中离解出H而带负极性的电。将上述糊涂布到集电体10上后对集电体赋予极性与阴离子性聚合物24的极性相反的正电位。
本实施方式的电极制造方法,借助静电引力(electrical attraction)使糊28中的离子性聚合物24汇集在集电体10附近,所以可以制造混合剂层20和集电体10的附着性良好的电极30。例如,上述阴离子性聚合物(XSBR等)在混合剂层20中作为粘合剂起作用。该情形中,由于借助静电引力使糊28中的粘合剂24汇集在集电体10附近,所以集电体10附近的粘合剂量增多。此外,即使在糊的干燥中发生对流,由于借助静电引力将粘合剂24拉向集电体侧,所以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24难以向糊的表层部上浮。由此可以切实地确保集电体10附近的粘合剂量,提高干燥后得到的混合剂层20和集电体10的附着性。
虽然不是要特别限定,但在下文中主要以制造锂二次电池(典型的是锂离子电池)用的负极的情形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作为负极集电体10,优选使用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铝、镍、铜、不锈钢等金属或以该金属为主成分的合金)制成的集电体。例如,在制造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情况,优选使用铜制(指由铜或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铜合金)构成)的集电体。
作为对上述集电体赋予电位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例如,使被施予了电压的带电部件与集电体接触的接触带电方式。本文公开的技术中作为对集电体赋予电位的方法,优选采用例如,使被施予了电压的带电辊与集电体的表面抵接并转动的方法。通过这样使带电辊在与集电体的 表面抵接的情况下转动,可以有效地赋予集电体电位。对集电体赋予的电位的强度根据聚合物材料的选择、以及糊组成、干燥条件等而异,但通常大致0.1V~3V是合适的,优选例如大致0.5V~1V。
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可以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典型的是粉末状)22和粘合剂(离子性聚合物)24在适当的溶剂26中混合而配制。
作为上述糊中使用的溶剂的优选例,可以列举出水系介质。作为水系介质,可以列举出水或以水为主体的混合溶剂。作为构成该混合溶剂的水以外的溶剂成分,可以适宜地选择使用可与水均相混合的有机溶剂(低级醇、低级酮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例如,优选使用该水系溶剂的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0质量%以上)为水的水系溶剂。作为特别优选例,可以列举出实质上由水构成的水系溶剂。水系介质,由于聚合物的官能基的电离性好,所以优选作为适合本发明目的的溶剂使用。另外,溶剂不限于水系溶剂,也可以是非水系溶剂(活性物质的分散介质主要为有机溶剂)。作为非水系溶剂,可以使用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
作为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只要与典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所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相同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负极中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22的代表例,例示石墨碳、无定形碳等的碳系材料、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锂钛复合氧化物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氮化物等。
作为上述粘合剂(离子性聚合物),优选使用具有阴离子性官能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作为阴离子性官能基,可以列举出羧基、磺酸基等。上述阴离子性聚合物既可以具有这些阴离子性官能基中的仅一种,也可以以适当的组合和比例具有二种以上的阴离子性官能基。在一优选方式中,作为上述离子性聚合物,使用至少具有羧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例如,在使用水系糊(作为活性物质的分散介质使用水或以水为主成分的混合溶剂而成的糊)形成上述混合剂层的情形,作为上述粘合剂,优选采用可分散在水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作为可分散在水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羧基化丁苯橡胶(XSBR)、丙烯酸改性SBR树脂(SBR系乳胶)等。或 在使用溶剂系糊(活性物质的分散介质主要是有机溶剂的糊)形成混合剂层的情形,可以使用可分散在溶剂系糊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另外,上述例示出的聚合物,除了作为粘合剂起作用以外,还可以作为上述糊的增稠剂、以及其它添加剂起作用。
对离子性聚合物的单位重量中含有的离子性官能基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例如0.5×10-3mol/g~2×10-3mol/g程度,通常优选为1×10-3mol/g~1.5×10-3mol/g程度。
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负极混合剂层形成用糊的固体成分比率优选为约30%以上(典型的是30%~90%),优选为约40%~60%。此外,糊固体成分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比例优选为约50质量%以上(典型的是50质量%~99.5质量%),优选为约70质量%~99质量%。此外,糊固体成分中的聚合物的比例可以为例如10质量%以下,优选为约0.5质量%~6质量%(例如4质量%~6质量%)。
将这种负极混合剂层形成糊涂布到负极集电体10上的操作,可以以与以往的一般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作同样的方式进行。例如,使用适当的涂布装置(模涂机(die coater)等),在上述集电体10涂布均匀厚度的规定量的上述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从而形成。
作为上述负极混合剂层形成用糊的干燥方法,可以以与以往的一般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作同样的方式进行。例如,通过使用适当的干燥炉,对上述负极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吹规定温度的热风,从而干燥。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在使用水系溶剂(活性物质的分散介质主要是水系溶剂)的情形,上述热风温度为约70℃~160℃程度,优选大致在80℃~120℃的范围。此外,本文公开的技术,优选使上述糊中的溶剂以大致1ml/s·m2以上(例如1ml/s·m2~3ml/s·m2)的速度挥发。使用本实施方式,在设定糊的干燥速度时可以不考虑迁移导致的粘合剂分布不均,所以可以高速干燥糊中的溶剂,飞跃性提高生产性。
在负极混合剂层形成用糊的干燥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挤压处理(可以采用例如,滚压法、平板压法等以往公知的各种挤压方法。),由此可以调节负极混合剂层20的厚度、密度。
接下来,参照图3对能够实现上述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电极制造装置40予以说明。该制造装置40是具有以下构造的电极30的制造装置:在集电体10上保持含有活性物质22和离子性聚合物(粘合剂)24的混合剂层20,该制造装置40具有涂布单元44、干燥单元48、运送单元42、46和电位赋予单元45。
涂布单元44,在本例中是模涂机,以可以将在溶剂中含有活性物质22和离子性聚合物24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涂布到集电体10上的方式构建。干燥单元48,在本例中是热风干燥炉,相对于集电体的运送方向90设置在涂布单元44的下游侧的位置,以可以使涂布在集电体的糊28干燥的方式而构建。运送单元42、46以能够运送集电体10通过涂布单元44和干燥单元48的方式构建。在本例中,集电体10是长片状的集电体,运送单元42、46是将上述片状的集电体沿着长度方向运送的运送辊。
电位赋予单元45以可以对集电体10赋予电位的方式构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离子性聚合物(粘合剂)24使用阴离子性聚合物,电位赋予单元45以可以对集电体赋予与上述阴离子性聚合物的极性相反极性的正电位的方式构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位赋予单元45是带电辊。带电辊45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其相对于集电体的运送方向90设置在模涂机44的下游侧且在干燥炉48的上游侧的位置。此外,带电辊45与图中未示出的电压源连接,从而能够将来自该电压源的电压施加给带电辊45
对上述装置40的动作予以说明,首先,一边借助运送辊42、46的转动来运送长片状的集电体10,一边使其从运送辊46和模涂机44的间隙穿过,从而在集电体10上涂布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接下来,使被施加了电压的带电辊45在与集电体的表面抵接的情况下转动,从而使集电体10带电成正电位。借助该带电所产生的静电引力使糊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粘 合剂)24汇集在集电体10附近。然后从热风干燥炉48中通过使糊28干燥,从而在集电体上形成混合剂层20。
本实施方式的电极制造装置40,由于借助静电引力使糊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粘合剂)24汇集在集电体10附近,所以可以制造混合剂层20和集电体10的附着性好的电极30。此外,通过作为电位赋予单元使用带电辊45,从而能够有效地对集电体10赋予电位。此外,带电辊45相对于集电体的运送方向90配置在模涂机44的下游侧并且干燥炉48的上游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在糊的干燥结束前切实地对集电体赋予电位。
<第2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离子性聚合物在混合剂层中作为粘合剂起作用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离子性聚合物可以除了作为粘合剂起作用以外/或代替该作用,能够作为糊的增稠剂起作用。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聚合物材料含有在混合剂层120中作为粘合剂起作用的第一聚合物124和作为糊的增稠剂起作用的第二聚合物125,至少作为第二聚合物(增稠剂)125使用离子性聚合物。并且在将糊涂布到集电体110上后,对集电体赋予与第二聚合物(增稠剂)125的极性相反极性的正电位。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聚合物(增稠剂)125是具有羧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可以使用例如羧甲基纤维素(CMC)。此外,第一聚合物(粘合剂)124是非离子性的聚合物材料料,可以使用例如丁苯橡胶(SBR)。将上述糊涂布到集电体110上后,对集电体赋予与阴离子性聚合物125的极性相反极性的正电位。
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借助静电引力使糊128中的增稠剂(第二聚合物)125汇集在集电体110附近,所以集电体附近的糊的粘度增大。由此使得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第一聚合物)124的易动性降低,所以即使在糊的干燥中发生对流,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125也难以向糊的表层部上浮。由此可以更切实地确保集电体附近的粘合剂量,提高干燥后得到的混合剂层120和集电体110的附着性。
作为上述增稠剂(第二聚合物),优选使用具有阴离子性官能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例如,在使用水系糊(作为活性物质的分散介质使用水或以水作为主成分的混合溶剂而得到的糊)形成上述混合剂层的情形,作为上述增稠剂,优选采用可溶解在水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作为可溶解在水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可例举出例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或在使用溶剂系糊(活性物质的分散介质主要是有机溶剂的糊)形成混合剂层的情形,使用可溶解在溶剂系糊中的阴离子性聚合物。另外,上述例示的聚合物,除了作为糊的增稠剂起作用以外,还可以作为粘合剂起作用。
作为上述粘合剂(第一聚合物),优选采用在一般的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混合剂层中配合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聚合物。可以例示出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的氟系树脂;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丁苯橡胶(SBR)、阿拉伯树胶等的橡胶类。另外,作为粘合剂(第一聚合物)124,还可以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构造,可以分别单独或适宜地组合使用。
下面基于实施例1、2来更具体地说明。
(实施例1)
本例中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122的石墨粉末和作为离子性聚合物(粘合剂)的羧基化丁苯橡胶(XSBR)按照这些材料的质量比为99:1的方式分散在水中,调制出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将该混合剂层形成用糊28涂布到长片状的铜箔(集电体22)的一面上使其厚度为100μm,使用带电辊对集电体赋予约2.4V的正电位,然后对其吹约120℃的热风使其干燥,由此就得到了在集电体10上形成负极混合剂层20的负极片30。另外,混合剂层形成用糊的固体成分比率调整到约50%。此外,作为XSBR,使用平均1g具有约2×10-3mol程度的羧基的XSBR。
此外,作为比较例1,不对集电体赋予电位就制作负极片。除了不对集电体赋予电位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来制作负极片。
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180度剥离试验来评价得到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负极片的附着性。作为拉伸试验机使用アイコ一エンジニアリング公司制的小型台式负荷测定器(MODEL 1307)。结果对集电体赋予电位的实施例1,剥离强度为2.5kgf,而没对集电体赋予电位的比较例1,剥离强度为1.5kgf。由该结果可以确认,通过对集电体赋予电位,使糊中的粘合剂汇集在集电体附近,混合剂层和集电体的附着性提高。
(实施例2)
本例中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天然石墨粉末和作为离子性聚合物(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作为粘合剂的丁苯橡胶(SBR)按照这些材料的质量比为98:1:1的方式分散在水中,配制混合剂层形成用糊。将该混合剂层形成用糊涂布到长片状的铜箔(集电体)的一面上,使其厚度为100μm,使用带电辊对集电体赋予约2.4V的正电位,然后对其吹约120℃的热风20秒钟,使其干燥,就得到了在集电体上形成负极混合剂层的负极片。另外,混合剂层形成用糊的固体成分比率调节到约50%。此外,作为CMC使用平均1g具有约2×10-3mol羧基的CMC。
此外,作为比较例2,不对集电体赋予电位就制作负极片。除了不对集电体赋予电位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来制作负极片。
将得到的实施例2和比较例2的负极混合剂层中含有的粘合剂(SBR)用Br染色,通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观察Br的截面分布来测定负极混合剂层中含有的粘合剂量,评价将负极混合剂层沿着上下方向(厚度方向)的中央分成2份时的粘合剂偏袒度(上层侧的粘合剂量/下层侧的粘合剂量)。这里的上层侧和下层侧的粘合剂量的比根据上述EPMA中的Br的检测强度比求出。结果、没对集电体赋予电位的比较例2,粘合剂偏袒度为约2.4,7成以上的粘合剂分布在上层侧,而对集电体赋予了电位的实施例2,粘合剂偏袒度为约1.3,与比较例2相比,大幅抑制了粘合剂的分布不均。结果确认,通过对集电体赋予电位,使糊中的增稠剂汇集在集电体附近,可以抑制粘合剂向上层侧偏袒分布。
另外,上述实施例2的负极片中负极混合剂层的粘合剂偏袒度为约1.3,但本文公开的技术可以通过聚合物材料的选择、以及糊组成、赋予给集电体的电位的强度、干燥条件等来任意调节上述粘合剂偏袒度。例如,可以使粘合剂偏袒度小于1(即,下层侧的粘合剂量比上层侧的粘合剂量多的状态)。对粘合剂偏袒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粘合剂没有偏袒的1左右是适当的。
如此得到的电极(例如负极),如上所述,混合剂层和集电体的附着性优异,所以适合用作各种形态的电池的构成要素或内置在该电池中的电极体的构成要素(例如负极)。例如,适合用作具有通过本文公开的任一方法制造出的负极、正极(可以是采用本发明而制造出的正极。)、配置在该正负极间的电解质、以及典型的是将正负极间隔离的隔膜(对于使用固体状或凝胶状的电解质的电池,可以省略。)的锂二次电池的构成要素。对构成该电池的外容器的构造(例如金属制的壳体、层合膜的构造)、尺寸、或以正负极集电体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电极体的构造(例如卷绕构造、叠层构造)等没有特殊限定。
下面,参照图5所示的模式图来说明采用使用上述方法制造的负极(负极片)30而构建出的锂二次电池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锂二次电池100具备金属制(树脂制或层压薄膜制也合适)的壳体50。该壳体(外容器)50具备:上端敞开的扁平长方体状的壳体主体52;和用于塞住其开口部的盖体54。壳体50的上面(即盖体54)上设有与卷绕电极体80的正极60电连接的正极端子70和与该电极体的负极30电连接的负极端子72。在壳体50的内部装入了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80,其是通过例如将长片状的正极(正极片)60和长片状的负极(负极片)30与共计两片的长片状隔膜(隔片)62一起叠层卷绕,接下来从侧面方向压扁而得到的卷绕体,由此制作出的。
负极片30,如上所述,具有在长片状的负极集电体10的两面上设有以负极活性物质22作为主成分的负极混合剂层20的构造(参照图1)。另外,正极片60也与负极片同样,具有在长片状的正极集电体的两面设有以正极活性物质作为主成分的正极混合剂层的构造。在这些电极片30、6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在任意一面都未设置上述电极混合剂层的电极混合剂层未形成部分。
在上述叠层时,正极片60与负极片30在宽度方向稍微错开叠放,以使得正极片60的正极混合剂层未形成部分与负极片30的负极混合剂层未形成部分分别从隔片6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结果,在卷绕电极体80的卷绕方向的横向上,正极片60和负极片30的电极混合剂层未形成部分分别从卷绕芯部分(即正极片60的正极混合剂层形成部分与负极片30的负极混合剂层形成部分与两片隔片62紧密卷绕的部分)伸到外部。该正极侧伸出部分(即正极混合剂层的未形成部分)60A和负极侧伸出部分(即负极混合剂层的未形成部分)30A上分别增设了正极引出端子74和负极引出端子76,它们分别与上述正极端子70和负极端子72电连接。
再者,构成卷绕电极体80的正极片60的构造要素与现有的锂二次电池的电极体同样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正极片60可以通过在长片状的正极集电体上方赋予以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作为主成分的正极混合剂层而形成。正极集电体适合使用铝箔或其他的适于正极的金属箔。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以往在锂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物质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优选例,列举出含有锂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元素作为构成金属元素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例如LiMn2O4、LiCoO2、LiNiO2等)。
另外,作为在正负极片60、30间使用的隔片62的优选例,列举出由多孔质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隔片。再者,在作为电解质使用固体电解质或凝胶状电解质的情况下,有不需要隔膜的情况(即该情况下电解质本身可以发挥隔膜功能)。
而且,从壳体主体52的上端开口部将卷绕电极体80收纳到该主体50内,同时在壳体主体52内配置(注入)含有适当电解质的电解液。电解质为例如LiPF6等的锂盐。例如,可以将适当量(例如浓度1M)的LiPF6等的锂 盐溶解于碳酸二乙酯与碳酸亚乙酯的混合溶剂(例如质量比1:1)那样的非水电解液中,作为电解液使用。
其后,通过与盖体54焊接等方式将上述开口部密封,从而完成本实施方式的锂二次电池100的组装。壳体50的密封过程和电解质的配置(注入)过程与以往的锂二次电池的制造中进行的手法相同即可,并未对本发明赋予特性。这样就完成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锂二次电池100的构建。
如此构建出的锂二次电池100,作为至少一方的电极使用上述那样的混合剂层和集电体的附着性良好的电极而构建,所以显示出优异的电池性能。例如,通过使用上述电极而构建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可以提供满足输出特性优异、耐久性高、生产性良好中的至少1者的电池。
本发明涉及的电池(例如锂二次电池)如上所述,电池性能优异,所以特别适合作为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中的发动机(电动机)用电源使用。从而,本发明提供图6所示那样的具备该电池100(可为电池组的形式)作为电源的车辆1(典型的是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之类的具备电动机的汽车)。
以上通过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记载并不是限定事项,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例如,上述例中示出了离子性聚合物是具有阴离子性官能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使用在糊中显示阳离子性的离子性聚合物。该情形中,在将糊涂布到集电体上后,对集电体赋予与阳离子性聚合物的极性相反极性的负电位即可。作为上述阳离子性官能基,可以列举出氨基等。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既可以具有阳离子性官能基中的仅一种,也可以以合适的组合和比例具有二种以上的阳离子性官能基。在一优选方式中,作为上述离子性聚合物使用至少具有氨基的阳离子性聚合物。
此外,本说明书公开的事项中,包含具有以下特征的、具有在集电体上保持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的混合剂层的构造的电池用电极:在将上述混合剂层沿着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一分为二(即,使厚度分为二等份)时,在配置在该混合剂层的集电体侧的划分部分(下层侧)中含有的粘合剂量比配置在集电体相反侧的划分部分(上层侧)中的粘合剂量多。该构造的电极可以通过例如,使用本文公开的任一种方法或装置得以妥当地实现。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用电极具有在集电体上保持有混合剂层的构造,所述混合剂层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将在溶剂中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涂布到集电体上的工序,以及,
通过使该涂布上的糊干燥,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混合剂层的工序,
其中,作为所述聚合物材料的至少一种,使用在所述糊中显示阳离子性或阴离子性的离子性聚合物,并且,
在将所述糊涂布到集电体上之后,对所述集电体赋予与所述离子性聚合物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离子性聚合物在所述混合剂层中作为粘合剂起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聚合物材料含有在所述混合剂层中作为粘合剂起作用的第一聚合物和作为所述糊的增稠剂起作用的第二聚合物,
至少作为所述第二聚合物使用所述离子性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作为所述离子性聚合物使用至少具有羧基的阴离子性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使所述糊中的溶剂以1ml/s·m2以上的速度挥发。
6.一种电池用电极的制造装置,所述电池用电极具有在集电体上保持有混合剂层的构造,所述混合剂层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所述制造装置包含:
涂布单元,将在溶剂中含有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混合剂层形成用糊涂布到集电体上,
干燥单元,将已涂布到所述集电体上的所述糊干燥,
运送单元,运送所述集电体使其通过所述涂布单元和干燥单元,以及,
电位赋予单元,对所述集电体赋予电位,
作为所述聚合物材料的至少一种,使用在所述糊中显示阳离子性或阴离子性的离子性聚合物,并且,
所述电位赋予单元,构成为能够对所述集电体赋予与所述离子性聚合物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装置,所述电位赋予单元是被施加了电压的带电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造装置,所述集电体是长片状的集电体,所述电位赋予单元是将所述片状的集电体沿着长度方向运送的运送辊。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造装置,相对于所述集电体的运送方向,所述电位赋予单元设置在所述涂布单元的下游侧并且在所述干燥单元的上游侧的位置。
10.一种电池,具有通过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电池用电极。
11.一种车辆,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
CN200980162457.XA 2009-11-18 2009-11-18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2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9539 WO2011061818A1 (ja) 2009-11-18 2009-11-18 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2768A CN102612768A (zh) 2012-07-25
CN102612768B true CN102612768B (zh) 2014-08-06

Family

ID=44059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45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2768B (zh) 2009-11-18 2009-11-18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12078B2 (zh)
JP (1) JP5418860B2 (zh)
CN (1) CN102612768B (zh)
WO (1) WO2011061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3092B2 (ja) * 2011-06-14 2016-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3137955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oyota Motor Corp 非水系二次電池
US10014518B2 (en) 2012-12-28 2018-07-0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Cathode formed using aqueous slurry
WO2014157417A1 (ja) * 2013-03-26 2014-10-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4220074A (ja) * 2013-05-07 2014-11-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
JP6070537B2 (ja) * 2013-12-27 2017-0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の製造方法
JP6424616B2 (ja) * 2014-10-24 2018-11-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極の製造装置
DE102018218583A1 (de) * 2018-10-30 2020-04-30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elektrochemischen Bearbeitung von Komponenten für Batteriezellen,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US10431811B1 (en) * 2018-12-31 2019-10-01 Sf Motors, Inc.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ell having water-based Li-ion anode slurry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same
WO2020182327A1 (en) * 2019-03-14 2020-09-17 Evonik Operations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shaped organic charge storage unit
JP7322796B2 (ja) * 2020-04-24 2023-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圧縮済み帯状電極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4289A (zh) * 2004-06-07 2005-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的正极用电极板及该电极板的制造方法
JP2007193987A (ja) * 2006-01-17 2007-08-02 Toyota Motor Corp 電極体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CN101091229A (zh) * 2005-01-11 2007-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8341A (en) * 1995-08-18 1997-12-16 Petoca, Ltd. Carbon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280891B2 (ja) 2000-07-26 2009-06-1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およびその利用
US6727019B2 (en) * 2001-03-22 2004-04-27 Ilion Technology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an ionomer binder of Li-AMPS and associated fabrication
JP2002313323A (ja) 2001-04-13 2002-10-25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264209B2 (ja) * 2001-11-22 2009-05-13 三洋ジーエスソフト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715125B2 (ja) 2004-08-11 2011-07-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7188871A (ja) 2005-12-13 2007-07-2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029017B2 (ja) * 2007-01-09 2012-09-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負極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8204829A (ja) 2007-02-21 2008-09-04 Mitsui Chemicals Inc 電気化学セル電極用バインダ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4289A (zh) * 2004-06-07 2005-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的正极用电极板及该电极板的制造方法
CN101091229A (zh) * 2005-01-11 2007-1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193987A (ja) * 2006-01-17 2007-08-02 Toyota Motor Corp 電極体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1818A1 (ja) 2011-05-26
US20120237825A1 (en) 2012-09-20
JP5418860B2 (ja) 2014-02-19
CN102612768A (zh) 2012-07-25
US9012078B2 (en) 2015-04-21
JPWO2011061818A1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2768B (zh)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03081185B (zh)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12420986B (zh) 一种干法制备锂电池正负极片方法
CN102272982B (zh)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02656723B (zh)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0343036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9929398B2 (en)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789459B1 (ko) 비수전해질 이차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CN102292850B (zh)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WO2009122933A1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正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18078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9980290B (zh) 一种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
JP201602506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5531865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装置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KR20200030518A (ko)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CN103348527B (zh) 二次电池
JP5682793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82903B (zh)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04716377B (zh) 可交流充电和/或放电的电池
US2022015824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ll-solid-state battery
CN115050919A (zh) 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10211975A (ja) 二次電池用の電極の製造方法
JP5572489B2 (ja) 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電極の製造方法
CN111106313A (zh) 一种批量连续预处理电极装置及其电化学预处理电极的方法
US2022027830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electr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