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2721B - 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2721B
CN102612721B CN201080051893.2A CN201080051893A CN102612721B CN 102612721 B CN102612721 B CN 102612721B CN 201080051893 A CN201080051893 A CN 201080051893A CN 102612721 B CN102612721 B CN 102612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ooling
reactor
refrigerant flow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1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2721A (zh
Inventor
木户尚宏
前田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12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2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2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27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01F27/18Liquid cooling by evaporat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2003/103Magnetic circuit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former Cool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该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包括具有铁芯部(61)和磁铁部(75)的带磁铁的电抗器(60),在铁芯部(61)上卷绕有绕组(70),磁铁部(75)配置为与铁芯部(61)接触。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还包括冷却部件(51),冷却部件(51)与带磁铁的电抗器(60)的磁铁部(75)接触而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

Description

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卷绕有绕组的铁芯部和与铁芯部接触的磁铁部的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有些情况下,会以改善变频器的功率因数为目的在制冷装置等的压缩机的供电电路中使用电抗器。具有永久磁铁以谋求铁芯结构的小型化的所谓带磁铁的电抗器作为这种电抗器已为众人所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带磁铁的电抗器包括T型铁芯和C型铁芯,在T型铁芯的腿部上卷绕有绕组。在T型铁芯的底部和C型铁芯的两腿之间隔着磁空隙配置有一对永久磁铁。因此,带磁铁的电抗器能够实现所希望的磁偏置,进而能够得到所希望的L-I(磁阻-电流)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3-3384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带磁铁的电抗器中,卷绕在铁芯部上的绕组会发热,与铁芯部接触的永久磁铁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若如上所述磁铁温度上升,磁铁的磁化力(magnetizing force)(所产生的磁力)就会下降,而不能实现所希望的磁偏置。这是一个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带磁铁的电抗器中,控制磁化力由于磁铁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以下述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为对象:该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包括具有铁芯部61和磁铁部75的带磁铁的电抗器60,在该铁芯部61上卷绕有绕组70,该磁铁部75配置为与该铁芯部61接触,所述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还包括冷却部件51,该冷却部件51与所述带磁铁的电抗器60的磁铁部75接触而对该磁铁部75进行冷却。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设置有与铁芯部61接触的磁铁部75。因此,若绕组70伴随绕组70的通电而发热,该热就会经铁芯部61传递给磁铁部75。于是,在本方面的发明中设置有冷却部件51,以对该磁铁部75进行冷却。也就是说,冷却部件51与磁铁部75热接触而吸收磁铁部75的热。其结果是,磁铁部75被冷却,因而该磁铁部75的温度下降。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部件51上形成有埋设所述磁铁部75的槽部55。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在冷却部件51上形成有槽部55。磁铁部75埋设在该槽部55的内部。因此,磁铁部75和冷却部件51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对磁铁部75的冷却效果得以提高。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51构成为该冷却部件51与所述磁铁部75和卷绕在所述铁芯部61上的绕组70都接触,对磁铁部75和绕组70都进行冷却。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冷却部件51对磁铁部75和绕组70都进行冷却。这样即能够控制绕组70发热,因此从绕组70传向磁铁部75的热量也减少。其结果是,磁铁部75的温度进一步下降。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51包括制冷剂流路58和传热部53、54、56,制冷剂在该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该传热部53、54、56配置为与所述磁铁部75接触,在该传热部53、54、56和制冷剂流路58中的制冷剂之间传热。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冷却部件51具有制冷剂流路58和传热部53、54、56。用来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的制冷剂在制冷剂流路58的内部流通。传热部53、54、56与磁铁部75热接触。由此,磁铁部75的热经传热部53、54、56移向在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其结果是,磁铁部75被冷却,该磁铁部75的温度下降。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比所述冷却部件51周围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低。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因为制冷剂流路58中的制冷剂温度比冷却部件51周围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低,所以冷却部件51对磁铁部75的冷却效果较高。另一方面,若如上所述使制冷剂流路58中的制冷剂温度较低,绕组70的卷绕始端或卷绕终端所连接的端子部的温度就会下降,有可能在该端子部附近产生结露而发生短路。然而,在本方面的发明中,因为绕组70的温度达到高温,所以即使让制冷剂流路58中的制冷剂温度较低,与绕组70连接的端子部的表面温度也不会降到过低的值。因此,能够一边避免在端子部产生结露,一边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或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路58形成在埋设于所述传热部53、54、56的制冷剂管52的内部。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在传热部53、54、56的内部埋设有制冷剂管52,制冷剂流路58形成在该制冷剂管52的内部。磁铁部75的热经传热部53、54、56和制冷剂管52移向在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或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在所述传热部53、54、56的内部形成有多条所述制冷剂流路58。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在传热部53、54、56的内部形成有多条制冷剂流路58,制冷剂在该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磁铁部75的热经传热部53、54、56移向在各条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用冷却部件51对带磁铁的电抗器60的磁铁部75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控制磁铁部75的温度上升,因而能够防止该磁铁部75的磁化力下降。其结果是,能够在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实现所希望的磁偏置,进而能够得到所希望的L-I特性。
通过如上所述控制磁铁部75的温度上升,则能够使用耐热性较低的磁铁部75。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的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不需要使用高耐热性磁铁,因而能够谋求将带磁铁的电抗器60低成本化。
特别是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因为将磁铁部75埋设在冷却部件51的槽部55内,所以冷却部件51和磁铁部75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能够提高传热效率。因此,能够有效地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因为用冷却部件51对磁铁部75和绕组70都进行冷却,所以还能够控制绕组70发热。其结果是,能够更为有效地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能够利用在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很容易地控制磁铁部75的温度,能够有效地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防止磁铁部75的磁化力下降,并且能够谋求将磁铁部75低成本化。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因为使在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比周围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低,所以对磁铁部75的冷却效果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即使如上所述使制冷剂温度较低,因为绕组70发热,所以与绕组70相连接的端子部的表面温度也不会降到过低的值。因此,能够防止在该端子部产生结露,进而能够防止在端子部发生短路。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在埋设于传热部53、54、56的制冷剂管52的内部形成有制冷剂流路58。若将制冷剂管52埋设在传热部53、54、56,就能够充分确保制冷剂管52的耐压性,能够将制冷剂管52形成为其壁厚较薄。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因为在传热部53、54、56的内部形成有多条制冷剂流路58,所以能够将已从磁铁部75传递给传热部53、54、56的热直接移向在多条制冷剂流路58中的各条制冷剂流路58内流动的制冷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磁铁部75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整体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是由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构成的空调机10。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10包括一台设置在屋外的室外机组11和一台设置在屋内的室内机组12。在室外机组11内收纳有室外回路21。在室内机组12内收纳有室内回路22。在该空调机10中,用一对连接管道23、24将室外回路21和室内回路22连接在一起,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20。
在室外回路21中设置有压缩机30、四通换向阀41、冷却单元50和膨胀阀43。应予说明,冷却部件51的详情后述。压缩机30的喷出一侧与四通换向阀41的第一阀口连接;压缩机30的吸入一侧经气液分离器34与四通换向阀41的第二阀口连接。四通换向阀41的第三阀口与室外热交换器42的一端连接;四通换向阀41的第四阀口与气侧常闭阀44连接。室外热交换器42的另一端经冷却单元50与膨胀阀43的一端连接。膨胀阀43的另一端与液侧常闭阀45连接。
在室内回路22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46。室内回路22的气侧端部经气侧连接管道23与气侧常闭阀44连接;室内回路22的液侧端部经液侧连接管道24与液侧常闭阀45连接。
压缩机30是所谓的全密闭式压缩机。也就是说,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32和用来驱动压缩机构32旋转的电动机33收纳在压缩机30的一个机壳31内。四通换向阀41在第一状态(在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状态)和第二状态(在该图中用虚线示出的状态)之间切换,该第一状态是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相连通且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相连通的状态,该第二状态是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相连通且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相连通的状态。膨胀阀43是阀体由脉冲电动机驱动、开度可变的电动膨胀阀。
室外热交换器42和室内热交换器46都是用来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管片型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42使室外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室外机组11中设置有用来将室外空气送向室外热交换器42的室外风扇13。室内热交换器46使室内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室内机组12中设置有用来将室内空气送向室内热交换器46的室内风扇14。
在室外机组11中设置有为电源的变频装置48。变频装置48构成为:将从商用电源供来的交流电的频率转换成来自控制器的指令值,将已转换频率的交流电供向压缩机30的电动机33。在变频装置48中设置有带磁铁的电抗器60。在变频装置48中还设置有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功率元件(省略图示)。
上述冷却单元50是通过将冷却部件51和带磁铁的电抗器60组装成一体而构成。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说明该冷却单元50(即,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的详细情况。
带磁铁的电抗器60具有铁芯部61、绕组70和磁铁部75,该绕组70卷绕在铁芯部61上,该磁铁部75由永久磁铁构成。铁芯部61,通过T型铁芯部62和C型铁芯部63连接为一体而构成。
T型铁芯部62形成为:在纵向剖视图中呈倒“T”字形。T型铁芯部62具有底部62a和腿部62b,该底部62a形成在下部且水平地延伸,该腿部62b从该底部62a的中间部位垂直地延伸。在T型铁芯部62的腿部62b上卷绕有绕组70。该绕组70中卷绕始端和卷绕终端位于腿部62b的上端侧附近,在该位置上设置有与绕组70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的端子部(省略图示)。也就是说,绕组70的端子部位于绕组70所卷绕的腿部62b在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离冷却部件51较远一侧的端部。由此,能够避免端子部附近被冷却部件51冷却,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端子部的表面上产生结露。应予说明,若要可靠地防止在端子部的表面上产生结露,则优选用绝缘部件覆盖端子部。
C型铁芯部63形成为:在纵向剖视图中呈下侧开放的C字形或日语片假名“コ”字形。C型铁芯部63包围着T型铁芯部62而设。C型铁芯部63具有上壁部63a和一对侧壁部63b、63c,该上壁部63a与T型铁芯部62的腿部62b上端相连接且水平地延伸,该一对侧壁部63b、63c从上壁部63a的两端朝下延伸。
在T型铁芯部62的底部62a的两侧端面和C型铁芯部63的各个侧壁部63b、63c下端部的内侧面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隙(磁空隙)65、65。在所述空隙65、65附近设置有一对磁铁部75、75,该一对磁铁部75、75从T型铁芯部62的底部62a两端设置到C型铁芯部63的各个侧壁部63b、63c。也就是说,磁铁部75、75配置为与T型铁芯部62和C型铁芯部63都接触。
冷却部件51具有多根制冷剂管52和下套部53,制冷剂在该多根制冷剂管52内流动,该下套部53设置在所述多根制冷剂管52的周围。各根制冷剂管52贯穿下套部53而埋设在该下套部53。多根制冷剂管52在室外回路21中室外热交换器42和膨胀阀43之间并联。也就是说,在各根制冷剂管52的内部形成有与制冷剂回路20连接且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58。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管52配置在各个磁铁部75、75附近的正下方。制冷剂管52由例如铜管构成。只要是传热性高的金属,制冷剂管52也可以由其它材料构成。
下套部53,由铝等热导率较高的金属形成,构成传热部。下套部53从下侧支承带磁铁的电抗器60。具体而言,下套部53形成为上下扁平且壁厚较厚的平板状。在下套部53的上表面上铺设有一对与该上表面接触的磁铁部75、75。T型铁芯部62的底部62a和C型铁芯部63的各个侧壁部63b、63c的下端部也与下套部53的上表面接触。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冷却单元50中,能够用冷却部件51对带磁铁的电抗器60的磁铁部75、75和铁芯部61进行冷却。
-运转动作-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10选择性地进行制冷动作和制热动作。
〈制冷动作〉
对制冷动作加以说明。在处于制冷动作状态的空调机10中,设定四通换向阀41为第一状态(在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状态),使室外风扇13和室内风扇14工作。在处于制冷动作状态的制冷剂回路2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42成为冷凝器且室内热交换器46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在处于制冷运转状态的制冷剂回路20中,冷却单元50位于冷凝器即室外热交换器42和膨胀阀43之间。也就是说,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管52内的制冷剂流路58与位于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42)和膨胀阀43之间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管道系统相连接。
在处于制冷动作状态的制冷剂回路20中,已从压缩机30中喷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41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2内,向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已在室外热交换器42内冷凝的制冷剂流入冷却单元50的冷却部件51的制冷剂管52中。
在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绕组70伴随绕组70的通电发热。绕组70的热经T型铁芯部62或C型铁芯部63传递给磁铁部75。在此,已在室外热交换器42内冷凝的制冷剂在冷却部件51的制冷剂管52中流动。因此,已传递给磁铁部75的热经下套部53和制冷剂管52由制冷剂吸收。其结果是,磁铁部75被冷却,能够控制磁铁部75的温度上升。因为下套部53也与T型铁芯部62和C型铁芯部63接触,所以这些铁芯部62、63也被冷却部件51冷却。
已从冷却单元50的制冷剂管52中流出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43时被减压,然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6内,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室内机组12向室内供给已在室内热交换器46内被冷却的空气。已在室内热交换器46内蒸发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四通换向阀41和气液分离器34,之后被吸入压缩机30中而被压缩。
〈制热动作〉
对制热动作加以说明。在处于制热动作状态的空调机10中,设定四通换向阀41为第二状态(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状态),使室外风扇13和室内风扇14工作。在处于制热动作状态的制冷剂回路20中进行室内热交换器46成为冷凝器且室外热交换器42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在处于制热动作状态的制冷剂回路20中,冷却单元50位于膨胀阀43和蒸发器即室外热交换器42之间。也就是说,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管52内的制冷剂流路58与位于膨胀阀43和蒸发器(室外热交换器42)之间的低压液态制冷剂管道系统相连接。在进行制热运转时,调节为:在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比冷却单元50周围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低。具体而言,该制冷剂的温度,是例如通过调节膨胀阀43的开度来维持为比露点温度低的温度。
在处于制热动作状态的制冷剂回路20中,已从压缩机30中喷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41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6内,向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室内机组12向室内供给已在室内热交换器46内加热的空气。已在室内热交换器46内冷凝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43时减压,然后流入冷却单元50的制冷剂管52中。
在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绕组70伴随绕组70的通电而发热。绕组70的热经T型铁芯部62或C型铁芯部63传递给磁铁部75。在此,已通过膨胀阀43的制冷剂在冷却部件51的制冷剂管52中流动。因此,已传递给磁铁部75的热经下套部53和制冷剂管52由制冷剂吸收。其结果是,磁铁部75被冷却,能够控制磁铁部75的温度上升。因为下套部53也与T型铁芯部62和C型铁芯部63接触,所以这些铁芯部62、63也被冷却部件51冷却。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用冷却部件51对带磁铁的电抗器60的各个磁铁部75、75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控制磁铁部75、75的温度上升,因而能够防止该磁铁部75、75的磁化力下降。其结果是,在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能够实现所希望的磁偏置,进而能够得到所希望的L-I特性。
通过如上所述控制磁铁部75、75的温度上升,则能够使用耐热性较低的磁铁部75、75。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不需要使用高耐热性磁铁,因而能够谋求将带磁铁的电抗器60低成本化。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冷却部件51的下套部53和铁芯部61接触,来在对磁铁部75、75进行冷却的同时还对铁芯部61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控制热从铁芯部61传递给磁铁部75、75,能够更为有效地对磁铁部75、75进行冷却。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管52埋设在下套部53的内部,在该制冷剂管52的内部形成有制冷剂流路58。因此,能够确保制冷剂管52的耐压性,因而能够将制冷剂管52形成为其壁厚较薄。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制热运转时,调节在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为比周围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低的温度。因此,冷却部件51对铁芯部61和磁铁部75、75的冷却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即使让制冷剂温度如上所述较低,与绕组70相连接的端子部的表面温度也不会降到过低的值,这是因为绕组70的发热量较大,并且端子部设置在离冷却部件51较远的位置上之故。因此,能够防止在绕组70的端子部表面上产生结露,进而能够防止在端子部发生短路。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以下各个变形例中的结构。
-第一变形例-
在图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的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T型铁芯部62的底部62a在长边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更长,另一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C型铁芯部63的各个侧壁部63b在上下方向上更短。在第一变形例中的带磁铁的电抗器60中,在T型铁芯部62的底部62a的两侧端部上表面和C型铁芯部63的各个侧壁部63b的下端面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隙65、65。第一变形例中的各个磁铁部75、75,竖设在铁芯部61的外侧,从C型铁芯部63的各个侧壁部63b的下端部延伸到T型铁芯部62的底部62a的两侧端部。在第一变形例中,T型铁芯部62的整个底部62a与下套部53接触。
在第一变形例中的冷却部件51中形成有一对与下套部53连接的侧套部54、54。侧套部54、54从下套部53的各个端部朝上弯曲延伸,覆盖各个磁铁部75、75的外侧。各个侧套部54、54,与下套部53一样由铝等热导率较高的金属形成,并构成传热部。
在第一变形例中,磁铁部75、75的热依次传递给侧套部54、54、下套部53和制冷剂管52,再由在制冷剂管52内流动的制冷剂吸收。其结果是,能够控制磁铁部75、75的温度上升,能够控制磁铁部75、75消磁。在第一变形例中,能够用下套部53对T型铁芯部62的整个底部62a进行冷却。
-第二变形例-
在图5和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在下套部53形成有一对槽部55、55。在第二变形例中,磁铁部75、75埋设并嵌合在该槽部55、55内。制冷剂管52、52配置在槽部55、55附近的正下方。
在第二变形例中,通过将磁铁部75、75设置在下套部53的槽部55、55内,则能够增大磁铁部75、75和下套部53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高传热效率。因此,能够更为有效地对磁铁部75、75进行冷却。
-第三变形例-
在图7和图8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51上追加设置有背面套部56。背面套部56与下套部53一样形成为板厚较厚的平板状。背面套部56竖设为从下套部53的后端部朝上延伸(参照图8)。背面套部56,配置为与卷绕在T型铁芯部62的腿部62b上的绕组70的外表面接触,并构成为对该绕组70进行冷却。背面套部56,与下套部53一样由铝等热导率较高的金属形成,并构成传热部。
在第三变形例中,由下套部53对磁铁部75、75进行冷却,同时还由背面套部56对绕组70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控制绕组70发热,也能够减少从绕组70传递给磁铁部75、75的热量。因此,能够更为有效地对磁铁部75、75进行冷却。
-第四变形例-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省略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套部53,另一方面,与上述第三变形例一样设置有背面套部56。在第四变形例中,各个从T型铁芯部62上延伸到C型铁芯部63上的磁铁部75、75设置在铁芯部61的背面一侧(参照图10)。在第四变形例中,这些磁铁部75、75与背面套部56接触。与第三变形例一样,在第四变形例中,绕组70的外表面和背面套部56相接触。应予说明,在背面套部56,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埋设有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省略图示)。
在第四变形例中,由背面套部56同时对磁铁部75、75和绕组70进行冷却。因此,在第四变形例中也能够控制绕组70发热。因此,能够减少从绕组70传递给磁铁部75、75的传热量,对磁铁部75的冷却效果得以提高。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冷却单元50的结构。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加以说明。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单元50中,在作为传热部的下套部53的内部形成有多条制冷剂流路58。也就是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是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制冷剂管52的内部形成有制冷剂流路58,而是在下套部53的内部贯穿该下套部53直接形成有制冷剂流路58。
多条制冷剂流路58形成为:与制冷剂流动方向正交的剖面呈上下较长的纵长矩形。各条制冷剂流路58在其厚度方向上留有等间隔地排列。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各条制冷剂流路58配置为在下套部53的长边方向(图11中的左右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排列。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并列分支而流入各条制冷剂流路58中。也就是说,各条制冷剂流路58构成互相并列的制冷剂流路。制冷剂流路58构成其流路剖面面积极小的所谓微通道。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在各条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由此,磁铁部75、75的热经下套部53移向各条制冷剂流路58中的制冷剂。其结果是,磁铁部75、75被冷却。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单元50的下套部53内部未设置制冷剂管52。因此,磁铁部75、75的热很容易传递给制冷剂,对磁铁部75、75的冷却效果得以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以下变形例中的结构。
如图13所示,制冷剂流路58也可以仅形成在下套部53中靠近各个磁铁部75、75的部位。在该例中的下套部53中,在各个位于磁铁部75、75的下侧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三条制冷剂流路58。在图13中的变形例中,能够减少制冷剂流路58的数量,并能够高效地对各个磁铁部75、75进行冷却。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以下结构。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作为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使用的是空调装置10。但是,也可以用例如热泵式冷却机组、热水供给装置、对冷藏库或冷冻库的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等作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用冷却部件51仅对带磁铁的电抗器60进行冷却。但是,也可以在对带磁铁的电抗器60进行冷却的同时,用该冷却部件51还对变频装置48的功率元件进行冷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部件51中,使冷却用制冷剂在制冷剂管52内流通。但是,也可以例如构成为使用冷却用空气或冷却用水流动的流路的结构。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冷却单元50连接在膨胀阀43和室外热交换器42之间。但是,该冷却单元50也可以连接在膨胀阀43和室内热交换器46之间。这么一来,在进行制冷运转时,能够使低压液态制冷剂在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从而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
也可以与制冷剂回路20的液主线并列地连接并列回路,使上述冷却单元50的制冷剂流路58与该并列回路连接。通过将两个减压机构设置在该并列回路中冷却单元50的两侧,则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和进行制热运转时都能够将已用两个减压机构中的一个减压机构减压的低压制冷剂流向制冷剂流路58。因此,根据该结构,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和进行制热运转时都能够可靠地对磁铁部75进行冷却。
可以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图13所示的变形例中的结构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变形例。
应予说明,以上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之例,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很有用。
-符号说明-
51-冷却部件;52-制冷剂管;53-下套部(传热部);54-侧套部(传热部);55-槽部;56-背面套部(传热部);58-制冷剂流路;60-带磁铁的电抗器;61-铁芯部;70-绕组;75-磁铁部。

Claims (5)

1.一种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其包括具有铁芯部(61)和磁铁部(75)的带磁铁的电抗器(60),在该铁芯部(61)上卷绕有绕组(70),该磁铁部(75)配置为与该铁芯部(61)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还包括冷却部件(51),该冷却部件(51)与所述带磁铁的电抗器(60)的磁铁部(75)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接触而对该磁铁部(75)进行冷却,
在该铁芯部(61)上,所述磁铁部(75)横跨地配置于夹着磁空隙(65)的对置部分上,
所述冷却部件(51)构成为与所述磁铁部(75)以及所述对置部分在同一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件(51)包括制冷剂流路(58)和传热部(53、54、56),制冷剂在该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该传热部(53、54、56)配置为与所述磁铁部(75)接触,在该传热部(53、54、56)和制冷剂流路(58)中的制冷剂之间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流路(5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比所述冷却部件(51)周围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流路(58)形成在埋设于所述传热部(53、54、56)的制冷剂管(5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部(53、54、56)的内部形成有多条所述制冷剂流路(58)。
CN201080051893.2A 2009-11-25 2010-11-25 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2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7994 2009-11-25
JP2009267994 2009-11-25
PCT/JP2010/006889 WO2011065001A1 (ja) 2009-11-25 2010-11-25 磁石付きリアクトルの冷却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2721A CN102612721A (zh) 2012-07-25
CN102612721B true CN102612721B (zh) 2014-04-09

Family

ID=4406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18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2721B (zh) 2009-11-25 2010-11-25 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28444B2 (zh)
EP (1) EP2506273A4 (zh)
JP (1) JP5041052B2 (zh)
CN (1) CN102612721B (zh)
WO (1) WO2011065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3521B2 (ja) * 2011-06-06 2013-11-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磁性コア
DE102011082046A1 (de) * 2011-09-02 2013-03-07 Schmidhauser Ag Transformator und zugehörig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5552661B2 (ja) * 2011-10-18 2014-07-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誘導機器
JP2013125843A (ja) * 2011-12-14 2013-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直流リアクトル
KR101343141B1 (ko) * 2012-05-22 2013-12-1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변압기 냉각장치
JP2016096314A (ja) * 2014-11-17 2016-05-2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子機器
KR101725621B1 (ko) * 2015-03-19 2017-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 배출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EP3147915A1 (de) * 2015-09-28 2017-03-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ung einer elektrischen drossel
FR3045922B1 (fr) 2015-12-17 2018-09-21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comportant au moins une inductance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gestion thermique passifs
JP6455450B2 (ja) * 2016-01-12 2019-01-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EP3604942B1 (en) * 2017-03-28 2021-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7355914B (zh) * 2017-06-15 2020-07-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散热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及空调散热结构
JP7320748B2 (ja) * 2019-06-21 2023-08-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ア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348A (zh) * 2006-11-06 2009-09-30 Abb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干式空芯电抗器的冷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15075A (en) * 1946-10-16 1952-10-21 Gen Electric Gas bubble elimination in liquid-cooled electrical apparatus
US3264589A (en) * 1963-09-03 1966-08-02 Gen Electric Transformer pockets for vaporized cooling
JPS5527236Y2 (zh) * 1977-10-20 1980-06-30
DE3411844A1 (de) * 1984-03-30 1985-10-10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Zuendspule fuer die mehrkerzige und verteilerlose zuendanlag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4006782B2 (ja) 1997-07-01 2007-11-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発熱機器の冷却器を有する空調装置
JPH1172256A (ja) * 1997-08-29 1999-03-16 Daikin Ind Ltd 蓄電式空気調和装置
US6519955B2 (en) * 2000-04-04 2003-02-18 Thermal Form & Function Pumped liquid cooling system using a phase change refrigerant
JP2002083724A (ja) * 2000-09-08 2002-03-22 Tokin Corp 磁芯及び磁気素子
JP2002083722A (ja) * 2000-09-08 2002-03-22 Tokin Corp インダクタ及びトランス
DE10212930A1 (de) * 2001-03-23 2002-11-21 Tokin Corp Induktorkomponente mit einem Permanentmagnet für magnetische Vorspann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rselben
JP2003297649A (ja) * 2002-04-05 2003-10-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アクトル
JP3910488B2 (ja) 2002-05-20 2007-04-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4192826B2 (ja) * 2004-04-15 2008-12-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器付きリアクトル
JP2005317623A (ja) * 2004-04-27 2005-11-10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直流リアクトル
JP4626389B2 (ja) * 2005-05-13 2011-02-09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複合リアクトル
US8284004B2 (en) * 2006-11-29 2012-10-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Heat pipe supplemented transformer cooling
JP4882804B2 (ja) * 2007-03-05 2012-0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空調機
JP2009224759A (ja) * 2008-02-18 2009-10-01 Daido Steel Co Ltd 直流リアクトル用ボンド磁石および直流リアクトル
EP2117020A1 (en) * 2008-05-05 2009-11-11 ABB Oy A reactor arrangement for alternating electrical curren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348A (zh) * 2006-11-06 2009-09-30 Abb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干式空芯电抗器的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28444B2 (en) 2015-01-06
JP2011135062A (ja) 2011-07-07
JP5041052B2 (ja) 2012-10-03
WO2011065001A1 (ja) 2011-06-03
US20120293290A1 (en) 2012-11-22
CN102612721A (zh) 2012-07-25
EP2506273A4 (en) 2017-01-25
EP2506273A1 (en)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2721B (zh) 带磁铁的电抗器的冷却结构
JP4753719B2 (ja) 冷凍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1256292B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JP2010139097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4786771U (zh) 空调器
CN101545690A (zh) 制冷剂循环装置
KR100610294B1 (ko) 냉동 장치
CN10504292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088684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157320A (zh) 冰箱
CN110094922B (zh) 制冷设备
JP2011133133A (ja) 冷凍装置
JP2014202385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072559B2 (ja) 冷凍装置
CN102338513B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JP597333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776187A (zh) 涡轮制冷机
CN210638330U (zh) 家电设备
CN112762589A (zh) 散热装置、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JP6029852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加熱装置
CN220624228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JP5176874B2 (ja) 冷凍装置
CN213019975U (zh) 交错分隔式换热器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1133132A (ja) 冷凍装置
CN218316137U (zh) 一种车辆热管理的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