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0196B -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0196B
CN102610196B CN201210018833.1A CN201210018833A CN102610196B CN 102610196 B CN102610196 B CN 102610196B CN 201210018833 A CN201210018833 A CN 201210018833A CN 102610196 B CN102610196 B CN 102610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light
capacitive element
luminous
con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88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0196A (zh
Inventor
古川德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10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0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0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0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82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8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using boost topolog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40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 H05B45/44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with an active control inside an LED matrix
    • H05B45/48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with an active control inside an LED matrix having LEDs organised in strings and incorporating parallel shun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6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ED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e.g. for opera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Scrolling of light from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over the displa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canning of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5Reduction of instantaneous peaks of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电容性元件;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通过电流限制部分,利用来自前级的电源电路的电力充电电容性元件。此外,对于放电时间段,以给点放电电流的形式放电电容性元件中的电荷,并且发光元件根据给定的放电电流发光。在该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使得其电流值变小。

Description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每个包括这样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的发光设备和显示设备、以及在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和显示设备中使用的发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元件通常用于电子装置中。例如,在液晶显示设备中,背光用于透射型液晶设备,并且前光用于反射型液晶显示设备。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设备中,通过使用从各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来观察液晶显示部分上显示的图像。此外,在相机中,频繁使用闪光灯来在暗的地方拍摄。
这样的发光元件通常要求相对大的电流用于发光。已经做出了一些提议作为用于驱动要求这样的大电流的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10-4692(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闪光的电源单元,其中发光二极管(LED)用作发光元件,通过使用升压电路(电源电路)利用电力充电电容器,并且电容器中累积的电荷以预定电流值放电,从而使得发光元件闪光。
发明内容
在用于提供电流给要求这样的大电流的发光元件的电源电路中,负载电流变大。换句话说,这样的电源电路需要具有高的提供电流能力。
现在,在最近的电子装置中,设计是重要因素。因此,期望紧凑地构造电子装置。因此,期望这样的电子装置中使用的发光设备也紧凑。
然而,通常具有高的提供电流能力的电源电路在许多情况下变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发光设备的尺寸增加,所以电子装置的尺寸增加,或者设计的自由度减少。
已经考虑上述问题做出本公开,并且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制方法,其可以使设备小型化。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电容性元件;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设备,包括:发光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以及发光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发光部分。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电容性元件;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发光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并且提供光给所述显示部分;以及发光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发光部分。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电容性元件;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每个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控制方法,包括:限制和充电用于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以及对于放电时间段,以给定放电电流的形式将所述电容性元件中累积的电荷放电,并且根据所述放电电流使得发光元件发光。
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制方法中,通过电流限制部分,利用来自电容性元件前级的电源电路的电力充电电容性元件。此外,对于放电时间段,以给定放电电流的形式放电电容性元件中累积的电荷,并且使得发光元件根据给定的放电电流发光。在该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使得其电流值变小。
在发光元件驱动电路中,例如,电流限制部分可以使用第二恒流源,用于稳定地提供恒定的充电电流到电容性元件。结果,因为用于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变为直流电力,所以其电流值可以减少。
通过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制方法,因为充电电流通过电流限制部分限制以便减少,所以可能小型化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驱动部分和显示部分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部分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图1所示的发光控制块的操作的时序波形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发光驱动块和发光部分的配置的电路图;
图6A到6E是说明图1所示的发光驱动块的操作的时序波形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的发光驱动块的配置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的发光驱动块和发光部分的配置的电路图;
图9A和9B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的发光控制块的操作的时序波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的发光驱动块的配置的电路图;
图11A到11E是说明图10所示的发光驱动块的操作的时序波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的背光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修改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升压电路(boostingcircuit)、发光驱动块和发光部分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电路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的发光驱动块和发光部分的配置的电路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8是部分以方块示出图17所示的发光驱动块和发光部分的配置的电路图;以及
图19是示出图18所示的恒流源的配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注意,下面将根据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第一实施例
2.第二实施例;以及
3.第三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配置]
(整体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的方框图。显示设备是具有背光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注意,因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和发光控制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体现,所以下面它们将结合该显示设备描述。显示设备1包括控制部分10、显示驱动部分20、显示部分30、背光驱动部分40和背光50。
控制部分10是这样的电路,用于根据从外部对其提供的视频信号Sdisp,分别提供控制信号给显示驱动部分20和背光驱动部分40,并且以使得显示驱动部分20和背光驱动部分40相互同步操作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地,控制部分10将基于视频信号Sdisp的视频信号S提供给显示驱动部分20,并且将背光控制信号CBL提供给背光驱动部分40。
显示驱动部分20根据从控制部分10对其提供的视频信号S驱动显示部分30。显示部分30在该情况下是液晶显示部分,并且通过驱动液晶显示元件调制从背光50发射的光,从而执行显示。
图2是示出显示驱动部分20和显示部分30的配置的方框图。显示部分20包括定时控制器21、栅极驱动器21和数据驱动器23。定时控制器21控制用于栅极驱动器22和数据驱动器23的驱动定时,并且将从控制部分10对其提供的视频信号S作为视频信号S1提供给数据驱动器23。栅极驱动器22根据定时控制器21进行的定时控制,关于每行连续地选择显示部分30内布置的像素Pix,从而执行线序扫描。数据驱动器23将基于视频信号S1的像素信号提供给显示部分30中的像素Pix。
图3是示出像素Pix的配置的电路图。像素Pix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元件Tr、液晶元件LC和保持电容性元件C。例如,TFT元件Tr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构成。TFT元件Tr的栅极端连接到栅极线G、其源极端连接到数据线D,并且其漏极端连接到液晶元件LC的一端和保持电容性元件C的一端的每个。液晶元件LC的一端连接到TFT元件Tr的漏极端,并且其另一端接地。保持电容性元件C的一端连接到TFT元件Tr的漏极端,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保持电容线Cs。此外,栅极线G连接到栅极驱动器22,并且数据线D连接到数据驱动器23。
利用该配置,根据通过数据线D提供的像素信号,在每个像素Pix中在其强度上调制从背光50发出的光。此外,在显示部分30的显示表面上执行强度调制,从而在显示部分30上显示图像。
背光驱动部分40根据从控制部分10对其提供的背光控制信号CBL驱动背光50。背光50具有发射光到显示部分30的功能。背光50具有发射表面发射光到显示部分30的功能,并且由能够相互独立地、分别地发光的多个发光部分BL(在该情况下为10个发光部分BL(1)到BL(10))构成。如稍后描述的,背光驱动部分40以这样的方式扫描并驱动发光部分BL,使得背光50的发光部分BL与显示部分30中的显示扫描同步地、分别地连续发光。结果,显示设备1可以减少所谓的运动图像模糊,因此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如图1所示,背光驱动部分40包括发光控制块41、升压电路42和分别对应于发光部分BL的多个发光驱动块60(发光驱动块60(1)到60(10))。
发光控制块41根据背光控制信号CBL,生成用于控制每个发光驱动块60的放电控制信号CTL(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
图4示出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的时序波形图。如图4所示,发光控制块41以这样的方式生成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使得脉冲连续地出现在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中。具体地,例如发光控制块41输出脉冲作为放电控制信号CTL(1),并且在脉冲结束的时刻,生成下一个脉冲作为放电控制信号CTL(2)。此外,在作为放电控制信号CTL(2)的脉冲的结束的时刻,发光控制块41生成下一个脉冲作为放电控制信号CTL(3)。这些脉冲的生成定时与显示部分30中的线序扫描同步。此外,发光控制块41在显示部分30的线序扫描的每一个扫描时段T中重复地执行该操作。
升压电路42升压显示设备1内部的电源电压VDD,从而生成升压后电压VDD1。例如,可以在升压电路42中使用DC-DC转换器。
发光驱动块60(发光驱动块60(1)到60(10))分别根据放电控制信号CTL(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驱动对应的发光部分BL(发光部分BL(1)到BL(10))。
图5示出发光驱动块60和发光部分BL的配置。
发光部分BL通过串联连接N个LED65(1)到65(N)配置。尽管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使用了32个LED(N=32),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因此也可以使用31个或更少或33个或更多的LED。尽管在该情况下,每个发光部分BL由LED组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替代采用该配置,每个发光部分BL也可以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构成。
发光驱动部分块60包括恒流源61和62、电容性元件63和晶体管64。恒流源61插入在用于生成和输出升压后电压VDD1的升压电路42的输出端、以及电容性元件63的一端之间。此外,恒流源61从升压电路42提供预定电流J1到电容性元件63。该预定电流J1例如设为100mA。恒流源62插入在电容性元件63的一端和发光部分BL的LED65(1)的阳极端之间。此外,恒流源62从电容性元件63提供预定电流J2到发光部分BL。该预定电流J2例如设为1A。电容性元件63在其中累积使得发光部分BL发光的电荷。电容性元件63的一端连接到恒流源61和62,并且其另一端接地。结果,电容性元件63适于利用通过恒流源61的电力充电,并且电容性元件63中累积的电荷适于通过恒流源62放电。在电容性元件63的一端的电压Vc例如保持在大约120V。具有预定电流J2或更多(在该情况下为1A或更多)的纹波电流耐受的电容性元件优选地用作电容性元件63。此外,例如1000μF可以用作电容性元件63的电容值。晶体管64导通或截止,从而控制发光元件BL的发光。晶体管64例如由N沟道MOS-FET构成。在该情况下,晶体管64的漏极端连接到发光部分BL的LED65(N)的阴极电极,放电控制信号CTL提供到晶体管64的栅极端,并且其源极端接地。
利用该配置,在背光驱动部分40中,首先,发光控制块41以这样的方式生成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使得对应于一行像素Pix的发光部分BL(1)到BL(10)分别发光,其中利用该像素Pix,根据显示部分30中的线序扫描重写显示器上的图像数据。此外,在发光驱动块60(1)到60(10)的每个中,电容性元件63利用基于从恒流源61提供的预定电流J1的电力稳定地充电。此外,电容性元件63中累积的电荷以恒流源62的预定电流J2的形式放电一时间段(放电时间段P),对于该时间段,晶体管64根据放电控制信号CTL导通。结果,对于放电时间段P,发光部分BL的LED65(1)到65(N)发光。如图4所示,在该情况下将放电时间段P(发光部分BL中发光的时间段)的时间与显示扫描的扫描时间段T的比率设为10%。注意,从用于处理上述运动图像模糊的措施的观点来看,发光占空比优选设为25%或更少。以此方式,背光50的多个发光部分BL(1)到BL(10)分别根据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连续发光。
这里,恒流源61对应于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流限制部分”的具体示例。LED65(1)到65(N)对应于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的具体示例。恒流源62对应于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恒流源”的具体示例。晶体管62对应于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的“开关”的具体示例。此外,升压电路42对应于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源”的具体示例。
[操作和动作]
随后,将关于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操作和动作给出描述。
(整体操作的概况)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显示设备1的整体操作的概况。控制部分10根据从外部对其提供的视频信号Sdisp,提供视频信号S给显示驱动部分20,并且还将背光控制信号CBL提供给背光驱动部分40。因此,控制部分10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显示驱动部分20和背光驱动部分40相互同步地操作。显示驱动部分20根据视频信号S驱动显示部分30。显示部分30调制从背光50对其发射的光,从而在其上显示图像。在背光驱动部分40中,发光控制块41根据背光控制信号CBL,生成放电控制信号CTL(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升压电路42升压显示设备1内部的电源电压VDD,从而生成升压后电压VDD1。发光驱动块60(发光驱动块60(1)到60(10))根据放电控制信号CTL和升压后电压VDD1,分别驱动背光的发光部分BL(发光部分BL(1)到BL(10))。背光50的发光部分BL通过背光驱动部分40驱动,从而相互独立地、分别地发光。
(详细操作)
接着,将描述发光驱动块60的详细操作。
图6A到6E说明发光驱动块60的操作:图6A示出放电控制信号CTL的波形;图6B示出用于电容性元件63的充电电流I1的波形;图6C示出来自电容性元件63的放电电流I2的波形;图6D示出充电电流I1减去放电电流I2的波形;图6E示出在电容性元件63的一端的电压Vc、LED65(1)的阳极电压Vla和LED65(N)的阴极电压Vlc的波形。
如图6A到6E所示,发光驱动块60根据放电控制信号CTL,在每一个扫描时段T驱动发光部分BL。扫描时段T例如可以设为大约8.33毫秒(=1/120Hz)。以下将描述其详细操作。
恒流源61稳定地从升压电路42提供预定电流J1作为充电电流I1给电容性元件63(图6B)。晶体管64对于放电控制信号CTL(图6A)保持在低电平的时间段保持为截止状态,并且对于放电控制信号CTL保持在高电平的时间段保持为导通状态。结果,对于晶体管64保持为导通状态的时间段(放电时间段),恒流源62从电容性元件63提供预定电流J2作为放电电流I2给发光部分BL(图6C)。
结果,对于放电控制信号CTL保持在低电平的时间段,使得预定电流J1流入电容性元件63(图6D),以便利用电力充电电容性元件63,因此电压Vc上升(图6E)。此时,在该情况下,尽管因为放电控制信号CTL保持在低电平,所以晶体管64保持为截止状态,但是使得微弱的漏电流从晶体管64流出。结果,LED65(1)的阳极电压Vla由于漏电流而从电压Vc下降恒流源62中的电压降(图6E)。类似地,LED65(N)的阴极电压Vlc由于漏电流而从阳极电压Vla下降LED65(1)到65(N)中的电压降(图6E)。
另一方面,对于放电控制信号CTL保持在高电平的时间段(放电时间段P),从电容性元件63放电电流(J2-J1)(图6D),以便放电电容性元件63中累积的电荷,因此电压Vc减少(图6E)。此时,LED65(1)的阳极电压Vla由于预定电流J2从电压Vc减少恒流源62中的电压降。因此,LED65(N)的阴极电压Vlc变为0V,因为晶体管64保持为导通状态。此外,对于放电时间段P,使得预定电流J2流过发光部分BL,从而发光部分BL发光。
以此方式,在发光驱动块60中,直流电力通过恒流源61(预定电流J1)稳定地提供给电容性元件63,以便利用电力充电电容性元件63。结果,如稍后将描述的,与例如电容性元件63通过升压电路42而不使用恒流源61直接利用电力充电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充电电流I1的最大值。换句话说,因为可以减少作为发光驱动块60的前级中的电路的升压电路42的负载电流,可能小型化升压电路42,如稍后描述的。此外,因为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减少充电电流I1的最大值,所以可能延长电容性元件63的寿命。
接着,将描述预定电流J1和J2之间的关系。优选地,设置预定电流J1和J2以便满足表达式(1)所示的关系。
T×J1≥TP×J2......(1)
表达式(1)中的TP是放电时间段P的时间。表达式(1)的左手部分(T×J1)表示电容性元件63以充电电流I1的形式充电时间T(扫描时段T)的电荷量。另一方面,右手部分(TP×J2)表示以放电电流I2的形式对于一个扫描时段T从电容性元件63放电的电荷量。也就是说,表达式(1)表示对于一个时段的扫描时间段T,以充电电流I1的形式充电电容性元件63的电荷量等于或大于以放电电流I2的形式从电容性元件63放电的电荷量。
设置预定电流J1和J2以便满足表达式(1)的关系,从而电压Vc可以维持在大约升压后电压VDD1。具体地,例如,当在表达式(1)中以充电电流I1的形式充电电容性元件63的电荷量等于以放电电流I2的形式从电容性元件63放电的电荷量时,即使对于电容性元件63重复执行充电和放电,也可以维持电压Vc的电压电平。因此,如果首先将电压Vc设为大约升压后电压VDD1,则可以维持电压VDD1。当以充电电流I1的形式充电电容性元件63的电荷量大于以放电电流I2的形式从电容性元件63放电的电荷量时,例如,在一接通电源后就可能使得电压Vc上升。当电压Vc上升到大约升压电压VDD1时,恒流源6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电容性元件63的充电操作,使得电压Vc不超过升压后电压VDD1。因此,电压Vc维持在大约升压后电压VDD1。
接着,将讨论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用于闪光的电源单元,然后将与用于闪光的电源单元进行对比,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动作。
专利文献1中没有描述当利用电力充电电容器时使用恒流源。因此,认为用于用电力充电电容器的升压电路用作恒流源以便用电力充电电容器。在该情况下,当通过放电减少电容器的电压(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1中的电压Vc)时,升压电路提供更大的电流给电容器以利用电力充电电容器。当该方法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时,升压电路与发光部分BL的发光操作同步地提供如纹波(ripple)的充电电流给电容器。此时,如纹波的充电电流的最大值变为大于当相同量的电荷通过恒流源稳定地提供给电容器时的充电电流。也就是说,当不使用恒流源时,需要配置升压电路以便能够提供更大电流。在该情况下,例如担心升压电路的尺寸增加,因此整个显示设备尺寸增加。此外,当使用具有高电流提供能力的升压电路时,还担心升压电路的组件成本增加。此外,当使用如纹波的电流作为电流负载的升压电路由使用变压器的DC-DC转换器构成时,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根据条件,因为由于负载波动而产生磁致伸缩,所以升压电路生成异常噪声。当从产品的商业化观点来看不期望产生异常噪声时,例如,变得必须采取用于禁止异常噪声产生的机械加固措施。结果,存在升压电路的尺寸增加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中,电容性元件63通过使用恒流源稳定地利用电力充电。结果,因为可以使得充电电流小,所以可以减少前级中的升压电路42的电流提供能力,并且可以减少对升压电路42要求的性能。此外,连同这点,可以减少升压电路42的尺寸和电路规模,或者可以减少消耗的电流。此外,因为可以以此方式使用具有低性能的升压电路,所以可以减少升压电路的部件或组件的成本。此外,因为升压电路42的负载电流变为恒流源61的电流(直流电力),所以可以减少产生异常噪声的可能性。
[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电容性元件通过使用恒流源而利用电力稳定地充电,所以可能减少升压电路的负载电流。因此,可能减少升压电路的尺寸并使设备小型化。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电容性元件通过使用恒流源而利用电力充电,所以可能减少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的最大值,并且可能延长电容性元件的寿命。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电容性元件通过使用从恒流源提供的直流电力而利用电力充电,所以升压电路的负载电流变为直流电力,并且可能减少升压电路生成异常噪声的可能性。
[修改示例1-1]
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中,恒流源62插入在电容性元件63和发光部分BL之间,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该配置,例如,恒流源62还可以插入在发光部分BL和晶体管64之间,如图7所示。
[修改示例1-2]
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中,晶体管64插入在发光部分BL和地之间,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该配置,例如,晶体管64B可以插入在恒流源62和发光部分BLB之间,如图8所示。在该情况下,例如P沟道MOS-FET可应用于晶体管64B。
[修改示例1-3]
在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中,背光驱动部分40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发光部分BL(1)到BL(10),使得发光部分BL(1)到BL(10)不同时发光,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该配置,还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使得发光部分BL(1)到BL(10)的一些同时发光。此后,将描述其细节。
图9A和9B分别说明发光控制块41的操作:图9A示出这样的情况,其中发光控制块4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两个发光部分BL同时发光;并且图9B示出这样的情况,其中发光控制块41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三个发光部分BL同时发光
在图9A中,发光控制块41首先在定时t0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1)的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接着,发光控制块41在定时t1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2)的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外,发光控制块41在定时t2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1)的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且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3)的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发光控制块41以此方式生成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在图9A所示的方法中,两个放电控制信号CTL同时变为高电平。结果,背光驱动部分40以这样的方式驱动背光50,使得两个发光部分BL同时发光。
在图9B中,发光控制块41首先在定时t10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1)的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接着,发光控制块41在定时t11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2)的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接着,发光控制块41在定时t12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3)的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接着,发光控制块41在定时t13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1)的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且使得放电控制信号CTL(4)的电压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发光控制块41以此方式生成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在图9B所示的方法中,三个放电控制信号CTL同时变为高电平。结果,背光驱动部分40以这样的方式驱动背光50,使得三个发光部分BL同时发光。
在根据修改示例1-3的显示设备中,背光驱动部分40以这样的方式驱动背光50,使得每个发光部分BL的发光时间延长,从而多个发光部分BL同时发光。结果,升压电路42需要提供更多电流,以便用电力充电每个发光驱动部分60的电容性元件63。同样在该情况下,在每个发光驱动部分60中,因为如上所述电容性元件63通过使用恒流源61利用电力充电,所以升压电路42的负载电流变得小于不提供恒流源61的情况。以此方式,在根据修改示例1-3的显示设备中,即使使得多个发光部分BL同时发光时,也可以使得升压电路的负载电流小。因此,可能减少升压电路的尺寸,并且可能使设备小型化。
[修改示例1-4]
根据第一实施例,电容性元件63通过使用恒流源61利用电力充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例如电容性元件63还可以通过使用另一恒流源利用电力充电。以下将描述其细节。
图10与发光部分BL一起示出根据修改示例1-4的发光驱动块60C的配置。发光驱动块60C包括恒流源66、开关67和电压检测器68。恒流源66从升压电路42提供预定电流J1P给电容性元件63。开关67与恒流源66串联连接,并且控制通过恒流源66提供电流给电容性元件63的导通和关断。电压检测器68具有检测电压Vc、当电压Vc低于预定阈值Vth时导通开关67、以及当电压Vc高于预定阈值电压Vth时关断开关67的功能。
图11A到11E说明紧接在接通电源后根据修改示例1-4的发光驱动块60C的操作:图11A示出放电控制信号CTL的波形;图11B示出充电电流I1的波形;图11C示出放电电流I2的波形;图11D示出充电电流I1减去放电电流I2的波形;以及图11E示出电压Vc的波形。
在定时t20,紧接在接通电源后,因为电容性元件63没有充分地利用电力充电,因此电压Vc低于阈值电压Vth,所以电压检测器68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开关67接通。结果,充电电流I1变为等于通过将从恒流源66提供的预定电流J1P加到从恒流源61提供的预定电流J1获得的电流(电流J1+电流J1P)(图11B),因此电压Vc快速上升(图11E)。此外,在定时t21,当电压Vc变为高于阈值电压Vth时,电压检测器68以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使得开关67关断。结果,充电电流I1变为等于从恒流源61提供的预定电流J1。此后,电压Vc根据预定电流J1上升(图11E)。此外,在定时t22,当晶体管64根据放电控制信号CTL导通时,恒流源62期望使得预定电流J2流动。然而,在该情况下,因为电压Vc不是足够高,所以恒流源62不能使得预定电流J2流动,因此放电电流I2变为稍小于预定电流J2(图11C)。此外,在定时t23及之后,发光驱动块60C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执行操作(图6A到6E)。
[修改示例1-5]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部分30中,在线序扫描方向上多个发光部分BL相互平行地布置,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该配置,例如多个发光部分BL还可以以如图12所示的矩阵布置。在该情况下,例如还可以根据在显示部分30上显示的图像的数据控制每个发光部分BL的发光。具体地,例如对应于显示黑色的区域的发光部分BL全部关闭,从而使得可能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度。此外,该操作还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结合,因此还可以根据图像数据控制每个发光部分BL的发光,同时扫描和驱动每个发光部分BL,以便与显示部分30中的线序扫描同步地连续发光。
在该情况下,发光驱动块60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多个发光部分BL,使得多个发光部分BL同时发光。因此,发光驱动块60的前级中的升压电路42需要提供大量电流,以便用电力充电每个发光驱动块60的电容性元件63。同样在该情况下,在每个发光驱动块60中,电容性元件63通过使用恒流源61利用电力充电,从而使得可能减少升压电路42的负载电流。因此,可能减少升压电路42的尺寸,并且可能使设备小型化。
[修改示例1-6]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了多个发光部分BL,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替代采用该配置,可以仅提供一个具有对应于显示部分30的显示屏幕的尺寸的发光部分BL。
图1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1-6的显示设备1D的配置。显示设备1D包括背光50D和背光驱动部分40D。背光50D包括具有对应于显示部分30的显示屏幕的尺寸的发光部分BL。背光驱动部分40D包括发光驱动块60D和发光控制块41D。发光驱动块60D驱动背光50D的大发光部分BL。发光驱动块60D的电路配置使得从恒流源61提供的预定电流J1、从恒流源62提供的预定电流J2和电容性元件63的电容值例如每个为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驱动块60(图5)中的10倍。发光控制块41D生成与显示部分30中的线序扫描同步的脉冲,并且输出该脉冲作为放电控制信号CTL。注意,尽管在该情况下只使用仅包括一个具有对应于显示部分30的显示屏幕的尺寸的发光部分BL的背光50D,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该配置,例如,还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使得使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背光50(图1),并且背光驱动部分40D同时驱动作为集群的10个发光部分BL(1)到BL(10)。
利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1-6的显示设备1D,例如,在显示部分30中执行线序扫描,并且在重写整个显示表面上的显示数据的定时,使得发光部分BL发光短的发光时间,从而可能减少运动图像模糊,并且可能提高图像质量。在该情况下,因为发光驱动块60D驱动大发光部分BL,所以发光驱动块60D的前级中的升压电路42需要提供大量电流,以便利用电力充电发光驱动块60D的电容性元件63。同样在该情况下,在每个发光驱动部分60D中,通过使用恒流源61利用电力充电电容性元件63,从而使得可能减少升压电路42的负载电流。因此,可能减少升压电路42的尺寸,并且可能使设备小型化。
2.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配置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使得偏置电压施加到发光驱动块的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注意,与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那些构成元件基本相同的构成元件分别用相同参考标号指定,并且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的配置。显示设备2包括背光驱动部分70。背光驱动部分70包括升压电路72和分别对应于发光部分BL的多个发光驱动块80(发光驱动块80(1)到80(10))。升压电路72不仅生成升压后电压VDD1,而且还生成与升压后电压VDD1相关联的电压Vmid,并且将升压后电压VDD1和电压Vmid两者提供给每个发光驱动块80。
图15示出升压电路72、发光驱动块80和发光部分BL的主要部分的配置。配置发光驱动块80,以便能够提供偏置电压给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在该情况下,升压电路72由使用变压器的DC-DC转换器构成。升压电路72包括变压器73,其具有初级线圈731和次级线圈732A和732B、二极管74和76、以及电容性元件75和77。二极管74的阳极端连接到次级线圈732A的一端,并且其阴极端连接到发光驱动块80的恒流源61。电容性元件75插入在二极管74的阴极端和地之间。二极管76的阳极端连接到次级线圈732A的另一端和次级线圈732B的一端的每个,并且其阴极端连接到发光驱动块80的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电容性元件77插入在二极管76的阴极端和地之间。次级线圈732B的另一端接地。
利用该配置,在升压电路72中,当跨越初级线圈731的相对端施加交流电压时,在次级线圈732A的一端以及次级线圈732B的一端形成对应于初级线圈731与次级线圈732A和732B的线圈比的交流电压。在从次级线圈732A的一端输出的交流电压通过二极管74整流后,得到的电压通过电容性元件75平滑,然后作为升压后电压VDD1提供给发光驱动块80的恒流源61。此外,在从次级线圈732B的一端输出的交流电压通过二极管76整流后,得到的电压通过电容性元件77平滑,然后作为电压Vmid提供给发光驱动块80的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
接着,将描述电容性元件63的耐受电压。关于电容性元件,通常,调节电容性元件的相对端之间可以施加的电势差的最大值作为耐受电压。因为显示高耐受电压的电容性元件具有用于耐受这样的大电势差的机制,所以通常该电容性元件的尺寸变大。因此,在显示设备2中,将偏置电压(电压Vmid)施加到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从而防止跨越电容性元件63的相对端施加大电压。结果,在显示设备2中,可能减少电容性元件63的尺寸。此后,将描述其细节。注意,在下面描述中,为了描述方便,将二极管74、76和恒流源61每个中的电压降量设为0V。
通过升压电路72生成的电压Vmid与升压后电压VDD1成比例。具体地,电压Vmid由表达式(2)所示,其中N2A是次级线圈732A的线圈数量,并且N2B是次级线圈732B的线圈数量。
Vmid=N2B/(N2A+N2B)×VDD1......(2)
升压电路72施加升压后电压VDD1和电压Vmid给发光驱动块80。尽管跨越电容性元件63的相对端形成的电压根据充电电流I1和放电电流I2两者轻微地改变,但是它不超过电压(VDD1-Vmid)。因此,例如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次级线圈732A的线圈数量N2A和次级线圈732B的线圈数量N2B,使得电压(VDD1-Vmid)变为等于或小于电容性元件63的耐受电压。结果,防止跨越电容性元件63的相对端施加超过耐受电压的电压。
适当地设置次级线圈732A的线圈数量N2A和次级线圈732B的线圈数量N2B,从而具有小尺寸的电容性元件可以用作电容性元件63。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偏置电压提供到电容性元件,所以可能减少跨越电容性元件的相对端施加的电压,因此可能减少电容性元件的尺寸。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从升压电路的变压器的中间抽头生成用于电容性元件的偏置电压,所以可能利用简单配置生成偏置电压。
第二实施例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的那些相同。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中,升压电路72生成偏置电压(电压Vmid),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该配置,例如,还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使得分开地提供用于生成偏置电压的偏置电路81,如图16所示。偏置电路81基于升压后电压VDD1生成电压Vmid,并且将这样生成的电压Vmid提供给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偏置电路81包括齐纳二极管82、电阻性元件83、84和87、二极管85和86、NPN晶体管88和PNP晶体管89。升压后电压VDD1提供给齐纳二极管82的阴极端,并且其阳极端连接到电阻性元件83的一端。电阻性元件83的一端连接到齐纳二极管82的阳极端,并且其另一端接地。升压后电压VDD1提供给电阻性元件84的一端,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85的阳极端。二极管85的阳极端连接到电阻性元件84的另一端,并且其阴极端连接到二极管86的阳极端,并且还连接到齐纳二极管82的阳极端。二极管86的阳极端连接到齐纳二极管82的阳极端,并且还连接到二极管85的阴极端。此外,二极管86的阴极端连接到电阻性元件87的一端。电阻性元件87的一端连接到二极管86的阴极端,并且其另一端接地。升压后电压VDD1提供到NPN晶体管88的集电极端,并且其基极端连接到二极管85的阳极端。此外,NPN晶体管88的发射极端连接到PNP晶体管89的发射极端,并且还连接到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PNP晶体管89的发射极端连接到NPN晶体管88的发射极端,并且还连接到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此外,PNP晶体管89的基极端连接到二极管86的阴极端,并且其集电极端接地。注意,尽管图16中未示出,例如在电容性元件63的另一端和地之间还可以插入用于稳定电压Vmid的电容性元件。
3.第三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3。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3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得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驱动块60的恒流源62提供的预定电流J2可以改变。注意,与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那些构成元件基本相同的构成元件分别用相同参考标号指定,并且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图17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3的配置。显示设备3包括背光110和背光驱动部分90。
背光110包括10个发光部分BLS(发光部分BLS(1)到BLS(10))。每个发光部分BLS不仅具有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发光部分BL的功能,还具有检测发射的光并将检测结果提供给稍后描述的背光驱动部分90的功能。
背光驱动部分90包括发光控制块91和分别对应于发光部分BLS的多个发光驱动块100(发光驱动块100(1)到100(10))。发光控制块91部件不仅具有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发光驱动块41的功能,还具有根据这样的功能,即根据背光控制信号CBL生成用于指示发光部分BLS的亮度的放电电流控制信号CTLI,并且将放电电流控制信号CTLI提供给每个发光驱动块100。发光驱动块100(发光驱动块100(1)到100(10))根据放电控制信号CTL(放电控制信号CTL(1)到CTL(10))和放电电流控制信号CTLI,分别驱动发光部分BLS(发光部分BLS(1)到BLS(10))。
图18示出发光部分BLS和发光驱动块100的配置。
发光部分BLS包括光检测器106。光检测器106检测从发光部分BLS的LED65(1)到65(N)发射的光,并且将检测结果提供给发光驱动块100。
发光驱动块100包括恒流源102和电流控制器105。恒流源102将预定电流J2从电容性元件63提供到发光部分BLS。配置恒流源102,以便能够根据k个控制信号CI(控制信号CI(1)到CI(k))设置预定电流J2。此外,电流控制器105根据放电电流控制信号CTLI和光检测器106中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信号CI(1)到CI(k),并且设置恒流源102的预定电流J2。
图19示出恒流源102的配置。恒流源102包括k个恒流源103(恒流源103(1)到103(k))和k个开关(开关(1)到开关(k))。恒流源103的各预定电流值分别加权。具体地,例如恒流源103(1)提供电流J0,并且恒流源103(2)提供是恒流源103(1)中的电流J0两倍的电流(2×J0)。恒流源103(3)提供是恒流源103(1)中的电流J0四倍的电流(4×J0),并且恒流源103(k)提供是恒流源103(1)中的电流J0的2k-1倍的电流(2k-1×J0)。根据各控制信号CI分别控制各开关104导通和关断。具体地,例如,根据控制信号CI(1)控制开关104(1)导通和关断,并且根据控制信号CI(2)控制开关104(2)导通和关断。
各恒流源103分别与各开关104串联连接。具体地,例如恒流源103(1)与开关104(1)串联连接,并且恒流源103(2)与开关104(2)串联连接。此外,其中各恒流源103和各开关104分别串联连接的各电路相互并联连接。
结果,恒流源102用作电流输出型数字/模拟(D/A)转换器,其可以根据控制信号CI(1)到CI(k)改变电流量。
在显示设备3中,根据从发光控制块91提供的放电电流控制信号CTLI,控制对于放电时间段P提供给每个发光部分BLS(LED65(1)到65(N))的电流量,从而使得各发光部分BLS分别以通过使用放电电流控制信号CTLI指示的亮度发光。在该情况下,可以根据来自光检测器106的检测结果,分别控制提供给发光部分BLS的电流。因此,例如即使电流相对于LED65(1)到65(N)的每个的特性具有非线性属性,也可能用高精度设置每个发光部分BLS中的亮度。
接着,将关于通过经由调整电流量的发光部分BLS的亮度调整获得的优点给出描述。
通常,为了调整发光部分BLS的亮度,除了控制提供给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光部分BLS的电流外,例如还希望控制放电时间段P的长度的方法。然而,例如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放电时间段P大约为扫描时段T的1/10。因此,当扫描时段T为大约8.33毫秒(=1/120Hz)时,放电时间段P短至833微秒。因此,当通过调整放电时间段P的时间来调整发光部分BLS的亮度时,发光控制块91需要在时间轴上以高精度调整每个放电控制信号CTL的脉冲宽度。在该情况下,例如由于电路的频率特性的限制等,存在发光控制块91不能以足够高精度调整每个放电控制信号CTL的脉冲宽度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3中,因为通过调整提供到发光部分BLS的电流来调整发光部分BLS的亮度,所以可能以高精度调整亮度。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可以调整当放电电容性元件中累积的电荷时的电流,所以可能调整发光部分的亮度。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通过调整提供到发光部分的电流来调整发光部分的亮度,所以可能以高精度调整亮度。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因为提供用于检测从发光部分发射的光的光检测器,并且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发光部分的亮度,所以可能以高精度设置发光部分的亮度。
第三实施例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
尽管目前已经通过给出一些实施例及其修改示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实施例及其修改示例,因此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修改。
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每个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7),恒流源62可以插入在发光部分BL和晶体管64之间。
此外,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每个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8),晶体管64B可以插入在恒流源62和发光部分之间。
此外,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每个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9A和9B),发光部分BL(第二实施例)或发光部分BLS(第三实施例)可以同时发光。
此外,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每个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10和11),电容性元件63可以通过使用除了恒流源61外的另一恒流源,利用电力充电。
此外,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每个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12),发光部分BL可以以矩阵布置。
此外,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每个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图13),可以只提供一个具有对应于显示部分30的显示屏幕的尺寸的发光部分BL。
此外,例如在第三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图15和16),可以施加偏置电压到电容性元件63。
此外,例如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及其修改变化的每个中,背光包括10个发光部分BL(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或发光部分BLS(第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这样的配置,背光可以包括9个或更少、或者11个或更多的发光部分。
此外,例如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及其修改变化的每个中,电容性元件63通过使用恒流源61利用电力充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采用这样的配置,例如,可以使用电阻性元件。同样在该情况下,因为可能减少前级中的升压电路的负载电流,所以可能减少升压电路的尺寸,因此可能减少组件的成本。
此外,例如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及其修改变化的每个中,已经通过以显示设备为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例如本公开还可以应用于相机的闪光设备等。
应当注意,本公开的各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所述配置。
(1)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
电容性元件;
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
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
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2)如段落(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电流限制部分是第二恒流源,用于稳定地和恒定地提供所述充电电流到所述电容性元件。
(3)如段落(1)或(2)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其中,所述开关间歇地变为导通状态。
(4)如段落(1)到(3)的任一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其中,当所述开关变为导通状态时,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放电电流。
(5)如段落(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其中,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流限制部分从电源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以及
具有对应于所述电源的电压的幅值的偏置电压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
(6)如段落(5)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生成所述偏置电压的偏置电路。
(7)如段落(1)到(4)的任一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其中,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流限制部分从电源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以及
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接地。
(8)如段落(1)到(7)的任一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其中,配置所述第一恒流源,以便适于改变所述放电电流的幅值。
(9)如段落(8)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
放电电流控制部分,根据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设置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所述放电电流的幅值。
(10)如段落(1)到(9)的任一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其中,所述发光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11)一种发光设备,包括:
发光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以及
发光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发光部分,
其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
电容性元件;
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
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
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12)如段落(1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提供光给显示部分。
(13)如段落(12)所述的发光设备,包括所述多个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提供光给所述显示部分的显示表面的相互不同的部分,以及
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以这样的方式驱动,使得所述发光元件相互独立地、分别地发光。
(14)如段落(13)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执行线序扫描,在其上显示图像,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部分中线序扫描的扫描方向上,以相互平行关系布置,以及
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以这样的方式驱动所述发光元件,使得所述发光元件以所述显示部分中线序扫描的扫描时段发光。
(15)如段落(14)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表示所述扫描时段中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的比率的发光占空比等于或小于25%。
(16)如段落(14)或(15)所述的发光设备,
其中,在所述扫描时段中,通过所述电流限制部分的所述电容性元件中的充电量等于或大于通过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放电量。
(17)如段落(13)所述的发光设备,
其中,基于显示的图像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
(18)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
发光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并且提供光给所述显示部分;以及
发光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发光部分,
其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
电容性元件;
电流限制部分,限制用于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
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
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19)一种发光控制方法,包括:
限制和充电用于电容性元件的充电电流;以及
对于放电时间段,以给定放电电流的形式将所述电容性元件中累积的电荷放电,并且根据所述放电电流使得发光元件发光。
本公开包含涉及于2011年1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1-010449中公开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更改,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
电容性元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
电流限制部分,限制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的充电电流;
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
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其中,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流限制部分从电源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以及
具有对应于所述电源的电压的幅值的偏置电压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电流限制部分是第二恒流源,用于稳定地和恒定地提供所述充电电流到所述电容性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开关间歇地变为导通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其中,当所述开关变为导通状态时,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放电电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
生成所述偏置电压的偏置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接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其中,配置所述第一恒流源,以便适于改变所述放电电流的幅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括:
放电电流控制部分,根据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设置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所述放电电流的幅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10.一种发光设备,包括:
发光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以及
发光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发光部分,
其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
电容性元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
电流限制部分,限制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的充电电流;
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
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其中,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流限制部分从电源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以及
具有对应于所述电源的电压的幅值的偏置电压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设备,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提供光给显示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设备,包括: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提供光给所述显示部分的显示表面的相互不同的部分,以及
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在这样的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相互独立地、分别地发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执行线序扫描,在其上显示图像,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部分中线序扫描的扫描方向上,以相互平行关系布置,以及
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以这样的方式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在这样的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部分中的显示扫描时段中发光。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设备,
其中,表示所述扫描时段中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的比率的发光占空比等于或小于25%。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设备,
其中,在所述扫描时段中,通过所述电流限制部分的所述电容性元件中的充电量等于或大于通过所述第一恒流源的放电量。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设备,
其中,基于显示的图像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
17.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
发光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并且提供光给所述显示部分;以及
发光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发光部分,
其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
电容性元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
电流限制部分,限制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的充电电流;
第一恒流源,稳定从所述电容性元件提供到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的放电电流;以及
开关,控制提供所述放电电流到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的导通和关断,
其中,所述充电电流通过所述电流限制部分从电源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以及
具有对应于所述电源的电压的幅值的偏置电压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
18.一种发光控制方法,包括:
限制提供到具有一端和另一端的电容性元件的一端的充电电流;以及
对于放电时间段,以给定放电电流的形式将所述电容性元件中累积的电荷放电,并且根据所述放电电流使得发光元件发光,
其中,所述充电电流通过电流限制部分从电源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一端,以及
具有对应于所述电源的电压的幅值的偏置电压提供到所述电容性元件的另一端。
CN201210018833.1A 2011-01-21 2012-01-20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方法 Active CN102610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0449 2011-01-21
JP2011010449A JP5720266B2 (ja) 2011-01-21 2011-01-21 発光素子駆動回路、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0196A CN102610196A (zh) 2012-07-25
CN102610196B true CN102610196B (zh) 2016-06-01

Family

ID=4652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8833.1A Active CN102610196B (zh) 2011-01-21 2012-01-20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172194B2 (zh)
JP (1) JP5720266B2 (zh)
KR (1) KR101991514B1 (zh)
CN (1) CN102610196B (zh)
TW (1) TWI5771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8975B (zh) * 2011-12-29 2018-09-21 英特尔公司 显示器背光调制
US9585211B2 (en) * 2013-09-17 2017-02-2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lash-LED driver discharge control
IL231562A (en) * 2014-03-18 2015-01-29 Firefly Smart Engineering Ltd Lighting system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operation
KR102635868B1 (ko) * 2016-01-26 2024-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US10834795B2 (en) 2018-05-16 2020-11-10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drive circuit, backlight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086074A (zh) * 2018-05-16 2020-12-1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分区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9003585B (zh) * 2018-07-27 2020-11-20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抗拖影电路和一种液晶屏
CN110264960B (zh) * 2019-04-04 2021-01-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JP2021082699A (ja) * 2019-11-19 2021-05-27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駆動回路および発光装置
KR20220011368A (ko) 2020-07-21 2022-01-28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엘이디 구동장치 및 엘이디 구동방법
CN112331150A (zh) * 2020-11-05 2021-02-0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发光面板
US11670224B1 (en) * 2022-01-06 2023-06-06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riving circuit for LED panel and LED panel thereof
CN114627805B (zh) * 2022-05-12 2022-08-16 镭昱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led单元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1943A (zh) * 2004-07-12 2006-01-18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单元与背光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0836A (en) * 1976-11-15 1980-02-26 Hitachi, Ltd. Dynamic drive circuit for light-emitting diodes
DE3244056A1 (de) * 1982-11-27 1984-05-30 Philips Kommunikations Industrie AG, 8500 Nürnberg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ansteuerung eines stromgesteuerten bauelements
KR930006891B1 (ko) * 1991-05-27 1993-07-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순간 전원 공급회로
JP4576647B2 (ja) * 1999-10-12 2010-11-10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ドット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4376385B2 (ja) * 1999-11-15 2009-1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駆動回路
JP2002208495A (ja) * 2001-01-12 2002-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JP3850241B2 (ja) * 2001-07-19 2006-11-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163079B2 (ja) * 2003-09-12 2008-10-08 ローム株式会社 発光制御回路
FR2863758B1 (fr) * 2003-12-11 2006-07-14 Centre Nat Rech Scient Cellule de commande electronique pour diode electroluminescente organique d'afficheur a matrice active, procedes de fonctionnement et afficheur
TWI236165B (en) * 2004-07-30 2005-07-11 Au Optronics Corp Driving device for light emitted diode string
KR101245121B1 (ko) * 2005-06-10 2013-03-25 에이저 시스템즈 엘엘시 저항 부하를 통한 전류 조정
JP4807492B2 (ja) * 2005-09-27 2011-11-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チャージポンプ式ledドライバおよびチャージポンプ回路の制御方法
US7400310B2 (en) * 2005-11-28 2008-07-15 Draeger Medical Systems, Inc. Pulse signal drive circuit
US7884558B2 (en) * 2006-07-14 2011-02-08 Wolfson Microelectronics Plc Dr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PL2119320T3 (pl) * 2006-12-28 2013-01-31 Nokia Corp Sposób oraz urządzenie do sterowania elementem obwodu elektrycznego
US7579786B2 (en) * 2007-06-04 2009-08-25 Applied Concept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riving LED's
KR100963138B1 (ko) * 2008-01-30 2010-06-15 한국과학기술원 엘이디 구동장치
JP5483389B2 (ja) * 2008-01-31 2014-05-07 Idec株式会社 電気回路
KR101473366B1 (ko) * 2008-03-05 2014-12-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원구동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광원 장치 및 이 광원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I397349B (zh) * 2008-03-21 2013-05-2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Led控制電路與方法,以及抗蟲led燈
JP4379829B1 (ja) * 2008-05-08 2009-12-09 株式会社光洋電子工業 光源駆動方法及び光源駆動装置
JP2010004692A (ja) * 2008-06-23 2010-01-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フラッシュ用電源装置
JP2010097799A (ja) * 2008-10-16 2010-04-30 Kanazawa Inst Of Technology 突入電流防止回路および発光装置、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KR101517207B1 (ko) 2008-11-06 2015-05-04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제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led 발광 장치
JP5600456B2 (ja) * 2009-05-19 2014-10-01 ローム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駆動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駆動回路の保護方法
US20110068700A1 (en) * 2009-09-21 2011-03-24 Suntec Enterpris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multiple LED devices
TWM388192U (en) * 2009-12-10 2010-09-01 Yocom Corp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ing circuit
US8305008B2 (en) * 2010-05-19 2012-11-06 Chen-Sheng Yang Constant-current controller for LED light string
KR101775162B1 (ko) * 2010-06-28 2017-09-05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부하 구동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951177B (zh) * 2010-09-06 2014-05-07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系统及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1943A (zh) * 2004-07-12 2006-01-18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单元与背光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88293A1 (en) 2012-07-26
CN102610196A (zh) 2012-07-25
US20150257220A1 (en) 2015-09-10
JP2012151057A (ja) 2012-08-09
KR20120085185A (ko) 2012-07-31
US10172194B2 (en) 2019-01-01
TW201240307A (en) 2012-10-01
TWI577121B (zh) 2017-04-01
JP5720266B2 (ja) 2015-05-20
US10165633B2 (en) 2018-12-25
KR101991514B1 (ko) 2019-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0196B (zh)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设备、显示设备和发光控方法
KR101965892B1 (ko) 전원 생성부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0524418C (zh) 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
US86050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a display apparatus
JP5561820B2 (ja) 発光素子を制御する回路、およびその回路を制御する方法
US833067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101836536B1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EP1486943A2 (en) Drive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fo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US767958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GB2522966A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9537852A5 (zh)
KR2010005334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20060261744A1 (en) Drive apparatus and drive method fo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KR20140142110A (ko) 전원공급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480193B (zh) 显示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其的方法
CN113364290A (zh) 电力提供器
US9241376B2 (en) Driver for LED backlight and LE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230614B2 (en) Circuit for driving display
TWI404040B (zh) 畫素電路與其驅動方法以及所應用之顯示面板與顯示器
JP2009237004A (ja) 表示装置
KR20130135487A (ko) 광원 구동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광원 장치 및 이 광원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4639347A (zh)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0845185B1 (ko) 수동형 유기이엘 디스플레이의 장수명 구동방법
CN218547961U (zh) 可稳定控制电流的tft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KR101174237B1 (ko) Led 구동전압 조절회로 및 led 구동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