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3500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93500B CN102593500B CN201110382122.8A CN201110382122A CN102593500B CN 102593500 B CN102593500 B CN 102593500B CN 201110382122 A CN201110382122 A CN 201110382122A CN 102593500 B CN102593500 B CN 1025935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lead
- plate
- lead plate
- lug
- lu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提供有第一接线片部分的第一电极板和提供有第二接线片部分的第二电极板以及介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在所述电极组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宽度在从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一半宽度的0.5倍到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一半宽度的范围,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被提供为具有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起始部分的分隔距离b。所述分隔距离在从大于0mm到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的一半(1/4)的范围。
Description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1月12日递交于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003109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全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大体上,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介于该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之间的隔板。二次电池通过将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容纳在外部壳体中而制造。
在大容量二次电池中,由于电极板的尺寸增大,因此在电极板中可存在电流不流过的区域。因此,使用大面积电极板的高容量电池中的容量效率可降低。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上述信息可包含不形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具有电流在每个电极板中流动的的减小的距离。
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够有效地使用电极板。
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具有通过冲压每个电极板的接线片部分而获得的平缓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可包括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可包括提供有第一接线片部分的第一电极板;提供有第二接线片部分的第二电极板;和介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和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相应一个的起始部分的距离满足如下表达式,
0.5x<a<x
0<b<0.5x
(a: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宽度,b: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相应一个的起始部分的距离,且x: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整个宽度的1/2)。
所述电极组件可为通过堆叠多个第一电极板和多个第二电极板形成的堆叠电极组件。
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可形成为由短边和长边组成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第二接线片部分可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短轴拐角竖直地伸出。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所述长边的长度可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短边的长度的两倍。
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可从所述电极组件中的相应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相同部分引出。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之间的间隔可在大于0mm到小于500mm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至少一个拐角可被斜切。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第二接线片部分可斜切成圆形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具有一种二次电池,其中电流在每个电极板中流动的距离减小,从而该二次电池的功率特性提高,并且有利地以高的充电率/放电率来使用该二次电池。
此外,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二次电池,其使用具有相同面积的电极板而具有较大的容量。
此外,可以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中通过对每个电极板的接线片部分冲压所获得的角度是平缓的,由此防止产生毛边或类似物。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更为全面的理解及其多个附随的优点将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其通过在结合附图考虑时参照所附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图2B例示出分别显示构成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隔板的剖视图。
图2C例示出分别显示在形成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A为显示相对于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距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的针对每个充电率的放电率的特性的图示。
图3B为显示在5C放电时的相对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起始部分的分隔距离的温度分布的图示。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简单地通过例示,已经显示和描述本发明的仅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意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不同方式修改。因此,附图和描述本质上将被视为例示性的且非限制性的。另外,当元件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间接在另一元件上且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介于该元件与另一元件之间。此外,当元件被提及为“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且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介于该元件与另一元件之间。下文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
意识到附图中所示的组成构件的尺寸和厚度任意给定,以更好地理解和便于描述,本发明不限于例示的尺寸和厚度。
为了阐明本发明,在本描述的细节中省略对本描述无关紧要的元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
在若干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构造的组成元件通过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代表性地描述,并且仅除了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以外的组成元件将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
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3B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电极组件100的二次电池10的分解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包括电极组件100,该电极组件包括提供有第一接线片部分111的第一电极板110、提供有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第二电极板120和介于电极板110与120之间的隔板130。在电极组件100中,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宽度a在大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一半宽度到小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范围内,并且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被提供为具有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起始部分的分隔距离b。分隔距离b在大于0mm到小于每个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0.5倍的范围内。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可包括电池壳体20以及容纳在电池壳体20中的电极组件100和电解液(未示出)。电极组件100可为通过堆叠多个第一电极板110和多个第二电极板120形成的堆叠电极组件。在该情况下,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可彼此具有不同的极性。因此,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可在将隔板130介于其间的同时被堆叠,从而电极板不会直接面对彼此。
图2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图2B例示出分别显示构成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隔板的剖视图。图2C例示出分别显示在形成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A至2C,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可分别包括其上涂覆电极活性物质的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112和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层122,以及其上没有涂覆电极活性物质的第一未涂覆部分113和第二未涂覆部分123(见图2C)。第一未涂覆部分113和第二未涂覆部分123可分别位于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一侧。
提供到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12可通过分别使用模具冲压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未涂覆部分113和123而形成。
图2C分别例示出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在其被冲压之前的状态。
参照图2C,第一电极板110可为正电极板。正电极板可通过将正电极活性物质涂覆在正电极集流体的单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正电极集流体一般为具有高导电率的材料,且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不会引起化学变化。构成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112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可包括分层的含锂化合物。
第二电极板120可为负电极板。负电极板可通过将负电极活性物质涂覆在负电极集流体的单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负电极集流体可为导电金属,并且负电极活性物质可包括石墨或类似物。
图2A的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可通过分别使用模具冲压如图2C中所示的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第一未涂覆部分113和第二未涂覆部分123而形成。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例示出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形成为分别从第一活性物质层112和第二活性物质层122的一侧突出的矩形形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可使用冲压方法或类似方法修改。
用于制造大容量二次电池的方法之一为在构成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中使用大面积电极板。在大面积电极板中,由于每个电极板的面积增大,因此流动在电极板中的电流量也增大。因此,提供到相应的电极板的接线片部分的面积也可增大。另一方面,如果每个接线片部分的面积增大到大于预定面积,则具有不同极性的接线片部分彼此接触,由此导致短路或类似情况的可能性。
因此,在构成本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的电极组件100中,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宽度a在大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一半宽度到小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范围内。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被提供为具有从第一电极板110或第二电极板120的中心部分到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起始部分的分隔距离b。分隔距离b在从大于0mm到小于每个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0.5倍的范围内。
如果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宽度a小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0.5倍,则可能难以适应流动在电极板中的电流量。进一步,由于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电阻增大而可产生热。因此,二次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特性可性能下降。如果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宽度a大于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则具有不同极性的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彼此接触,由此导致短路或类似情况。
如果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距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为0mm,则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彼此接触,由此导致短路。如果分隔距离b大于每个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0.5倍,则电流从每个电极板的内部流动到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距离相对增大。因此,在每个电极板内部电流不流动的区域可减小,并且因此二次电池10的功率可减小。
图3A为显示相对于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距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见图2B)的针对每个充电率(C-rate)的放电率的特性的图示。图3B为显示在5C放电时的相对于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到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见图2B)的温度分布的图示。
在图3A中,针对每个充电率的放电率的特性通过将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距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分别设定为10mm、30mm和50mm来观察。1C指对应于包括电极组件100的二次电池10的容量的电流量,2C、3C、4C和5C分别指为1C时的电流量的2倍、3倍、4倍和5倍的电流量。也就是,当1C增大到2C、3C、4C和5C时,放电时的电流量相应地增大。当放电在高充电率下产生时,二次电池10在短时间周期内放电,因此二次电池的效率可相当大。
参照图3A,可以看出,当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的每一个到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很短时,放电率在高充电率下增大。也就是,当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宽度,即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面积,增大时,流动在每个电极板中的电流速度在高充电率下增大,并且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的电阻同时减小。因此,当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距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缩短时,放电率的特性提高。
图3B例示出在5C放电时的相对于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到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的二次电池10的温度分布。在二次电池10在高充电率(例如5C)下放电的情况下,高电流流动在二次电池10的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因此,接线片部分的电阻增大,并因而产生的热量增大。
参照图3B,可以看出,当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的每一个到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增大到10mm、30mm和50mm时,二次电池10的温度增大。也就是,当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的每一个到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b缩短时,流动在每个电极板中的电流面积增大,并因此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的每一个的电阻减小。因此,产生的热量减小,并因此二次电池10的温度形成得很低。进一步,如果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的每一个的电阻减小,则二次电池的功率特性也提高。
也就是,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当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距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分隔距离缩短时,流动在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每一个中的电流速度以及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的每一个的电阻减小。因此,电极板的使用率可增大,并且针对每个充电率的特性和二次电池10的功率特性可提高。
返回参照图2A和图2B,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可通过堆叠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并将隔板130介于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之间形成。
第一电极板110或第二电极板120形成为由短边和长边组成的矩形形状,并且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可从第一电极板110或第二电极板120的短边竖直地伸出。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可从隔板130暴露出以彼此平行。
在该情况下,第一电极板110或第二电极板120的长边的长度s可小于每个电极板的短边的长度t的两倍。在长边的长度s相对于短边的长度t超过两倍的情况下,在电极板中可出现电流不流动的区域。
在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中,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用作电流沿其流动到二次电池的外部的通道。如果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中的每一个的面积增大,则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中的每一个距每个电极板更远。因此,通过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传递的电流流动不会向上传递到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边缘,并因此,二次电池10的容量减小。这可引起使用大面积电极板的高容量二次电池中的严重问题。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中,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从相应的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相同部分引出,以在电极组件100中彼此平行。在该情况下,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之间的间隔c可在大于0mm到小于500mm的范围内。
如果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之间的间隔c为0mm,则可由于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彼此具有不同的极性而发生短路或类似情况。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之间的间隔c为500mm或更长,则二次电池10的高充电/放电效率可降低。
当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之间的间隔c变宽时,在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之间出现短路的可能性可减小。另一方面,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之间的间隔c大,这意味着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被提供为远离相应的电极板的中心轴线。也就是,第一接线片部分1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可远离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边缘,并且在每个电极板中可出现电流不流动的区域。因此,通过减小在相应的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中电流不流动的区域,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可被提供为靠近相应的电极板110和120的中心部分,以提高二次电池10的效率。
如上所述,通过堆叠多个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提供的多个第一接线片部分1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121可分别与第一电极接线片30和第二电极接线片40融合(fusion-bonded)在一起,以形成融合部分31和41。在该情况下,融合可通过激光焊接和电阻焊接中的至少一个执行。第一电极接线片30和第二电极接线片40可例如为镍或铜。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进一步可包括电池壳体20和电解液(未示出),并可通过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容纳在电池壳体20中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具有10Ah或更大的容量。根据本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可使用大面积电极板以具有大容量。尽管大面积电极板使用在二次电池10中,但在电极板中不存在电流不流动的区域,并且接线片部分的电阻不大,从而电极板可被有效使用。电池壳体20可包括容纳电极组件100的主体以及覆盖主体的罩。密封部分21沿主体的边缘提供。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可通过将电极组件100和电解液容纳在主体中并在主体和罩紧密依附到彼此的状态下融合密封部分21而制造。
将参照图4至图6描述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在图4至图6中描述的内容除了如下描述以外与在图1至图3B中描述的内容相同,因此其将省略以避免冗余。
图4至图6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200可通过堆叠分别具有第一接线片部分2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221的电极板以及介于其间的隔板而形成。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每个可具有至少一个被斜切的拐角。在该情况下,第一接线片部分2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221的被斜切的拐角可被提供为靠近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
如果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被提供为靠近相应的电极板的中心部分,则从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距相应的电极板的边缘的距离可保持得短。如果该距离保持得短,则电流在电极板中流动的距离保持得短,并因此在电极板中电流不流动的区域相对减小。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彼此具有不同极性,因此存在短路或类似情况的风险。因此,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必须彼此分隔开预定间隔。
如上所述,在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个拐角(特别是靠近电极板的中心部分的拐角)被斜切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由于彼此接触而短路,但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之间的间隔c保持得短。
在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被冲压为矩形形状的情况下,由于电极板的基底材料很薄而易于产生电极板的划痕或毛边。特别是,在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中的每一个的拐角部处易于产生毛边。因此,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的垂直拐角部通过对第一接线片部分2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221斜切而使得可以防止产生电极板的划痕或毛边。
如图5中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300中,第一接线片部分3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321的两个拐角可被斜切。第一接线片部分3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321中的每一个的斜切角度可在大于0度到小于90度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优选该斜切角度增大。具体而言,尽管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之间的间隔c保持得短,但接线片部分沿长度方向逐渐彼此分隔开,从而可以防止在彼此具有不同极性的接线片部分之间的短路。在堆叠电极板的情况下,接线片部分之间不存在干涉,从而电极板可被更为有效地堆叠。
参照图6,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400中,提供到每个电极板的第一接线片部分411或第二接线片部分421可被斜切成圆形。在第一接线片部分411和第二接线片部分421中的每一个如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地斜切成圆形的情况下,通过冲压每个电极板获得的角度是平缓的,从而可更为减少毛边的产生。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每一个的被斜切的拐角可形成在第一接线片部分和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每一个的一侧或两侧,并且被斜切的拐角的形状可做各种修改。
尽管已结合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致力于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设置。
Claims (17)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提供有第一接线片部分的第一电极板;
提供有第二接线片部分的第二电极板;和
介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
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宽度以及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相应一个的起始部分的距离满足如下表达式,
0.5x<a<x,和
0<b<0.5x,
其中“a”为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宽度,“b”为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中相应一个的起始部分的距离,且“x”为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整个宽度的1/2;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形成为由短边和长边组成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短边垂直地伸出;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长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短边的长度的两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为通过堆叠多个第一电极板和多个第二电极板形成的堆叠电极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具有10Ah或更大的容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从所述电极组件中的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相同侧引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之间的间隔在大于0mm到小于500mm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包括涂覆有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没有涂覆电极活性物质的未涂覆部分,并且所述未涂覆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一个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通过分别冲压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所述未涂覆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未涂覆部分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从所述隔板暴露出以彼此平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至少一个拐角被斜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被斜切的拐角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中心部分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被斜切以形成圆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分别与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融合到一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电池壳体和电解液,
其中所述二次电池通过将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电解液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体中形成。
14.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
提供有第一接线片部分的第一电极板;
提供有第二接线片部分的第二电极板;和
介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
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宽度在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的一半到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一半宽度(x)的范围内,并且
其中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起始部分的分隔距离在大于0mm到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的宽度的1/4的范围内;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形成为由短边和长边组成的矩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短边垂直地伸出;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长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板或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所述短边的长度的两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和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从所述电极组件中的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一部分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至少一个拐角被斜切。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片部分或所述第二接线片部分的至少一个拐角呈圆形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10003109A KR101219248B1 (ko) | 2011-01-12 | 2011-01-12 | 이차 전지 |
KR10-2011-0003109 | 2011-01-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93500A CN102593500A (zh) | 2012-07-18 |
CN102593500B true CN102593500B (zh) | 2016-05-11 |
Family
ID=46455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82122.8A Active CN102593500B (zh) | 2011-01-12 | 2011-11-25 | 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23948B2 (zh) |
KR (1) | KR101219248B1 (zh) |
CN (1) | CN1025935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36579B1 (ko) * | 2011-04-18 | 2013-02-2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파우치형 리튬이차전지 |
US9401501B2 (en) | 2012-05-18 | 2016-07-26 | 24M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5861589B2 (ja) * | 2012-07-27 | 2016-02-1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蓄電装置 |
JP6173730B2 (ja) * | 2013-03-14 | 2017-08-02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池 |
KR102143624B1 (ko) * | 2014-01-08 | 2020-08-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674264B1 (ko) | 2014-01-28 | 2016-11-0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조립체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
JP6171980B2 (ja) * | 2014-03-04 | 2017-08-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池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2324345B1 (ko) * | 2015-01-28 | 2021-11-1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504791B1 (ko) | 2015-10-23 | 2023-02-2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 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
KR102065736B1 (ko) * | 2015-11-04 | 2020-01-1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이차전지용 크루드 셀의 제조방법 |
JP6779905B2 (ja) * | 2015-11-25 | 2020-11-04 |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 |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
KR102650963B1 (ko) | 2016-02-25 | 2024-03-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전지, 및 상기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작방법 |
KR102066909B1 (ko) * | 2016-10-04 | 2020-01-1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둥근 형태로 전극 리드를 가공할 수 있는 리드 가공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가공된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는 가공된 전지셀 |
US10431816B2 (en) | 2017-07-17 | 2019-10-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Battery cell with increased tab area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JP2019061878A (ja) * | 2017-09-27 | 2019-04-18 | Tdk株式会社 |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
KR102549528B1 (ko) * | 2019-05-09 | 2023-06-30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전극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JP2023502352A (ja) * | 2019-11-20 | 2023-01-24 | 24エム・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シングルパウチにおいて直列接続された電気化学セル及びそれを作製する方法 |
KR20230138833A (ko) * | 2022-03-24 | 2023-10-05 |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 전극판,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차전지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7273A (zh) * | 2002-02-05 | 2003-08-2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EP2169744A1 (en) * | 2008-09-29 | 2010-03-31 | Kabushi Kaisha Toshiba |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used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60951B2 (ja) * | 1994-02-23 | 2002-02-2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密閉形アルカリ蓄電池の単電池及び単位電池 |
JPH11162444A (ja) | 1997-09-26 | 1999-06-18 |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 非水電解液電池 |
KR100342045B1 (ko) * | 1999-04-16 | 2002-06-27 | 김순택 | 2차전지 |
KR100896134B1 (ko) * | 2005-06-23 | 2009-05-0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편향된 양방향 전극단자를 가지고 있는 전지 및 이를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
JP2007059249A (ja) | 2005-08-25 | 2007-03-08 | Nec Tokin Corp | 二次電池 |
JP4599314B2 (ja) * | 2006-02-22 | 2010-12-15 | 株式会社東芝 | 非水電解質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
KR100858790B1 (ko) | 2006-05-15 | 2008-09-1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고용량 및 우수한 안전성의 이차전지 |
ATE502407T1 (de) | 2006-08-21 | 2011-04-15 | Lg Chemical Ltd | Sekundärbatterie des beuteltyps mit verbesserter sicherheit und ausgezeichneter herstellungsprozesseigenschaft |
US20090197160A1 (en) * | 2008-01-31 | 2009-08-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Stack type battery |
JP5157500B2 (ja) * | 2008-02-06 | 2013-03-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11
- 2011-01-12 KR KR1020110003109A patent/KR10121924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9-21 US US13/238,554 patent/US91239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1-25 CN CN201110382122.8A patent/CN1025935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7273A (zh) * | 2002-02-05 | 2003-08-20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EP2169744A1 (en) * | 2008-09-29 | 2010-03-31 | Kabushi Kaisha Toshiba |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used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219248B1 (ko) | 2013-01-08 |
CN102593500A (zh) | 2012-07-18 |
KR20120081783A (ko) | 2012-07-20 |
US20120177981A1 (en) | 2012-07-12 |
US9123948B2 (en) | 2015-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3500B (zh) | 二次电池 | |
US9685679B2 (en) | Stepwise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variously-shaped corner an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JP4516588B2 (ja) | 全固体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全固体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
CN104641487B (zh) | 方形二次电池 | |
CN103227311B (zh) | 密闭型二次电池 | |
US20140087217A1 (en) | Battery cell having a click spring area integrated into the housing coer plate | |
CN105518904A (zh) | 电池组 | |
JP4532448B2 (ja) | 角形電池用電極ユニット、角形電池および角形電池用電極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CN105655531B (zh) | 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 |
CN102347512B (zh) |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 |
CN115986335A (zh) | 一种电极端子、集流组件及圆柱电池 | |
JP2015118773A (ja) |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2667986B (zh) | 蓄电设备 | |
JP3596866B2 (ja) |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2349949A (zh) | 无极耳焊接的电池及制备方法 | |
CN109891620A (zh) | 电池组 | |
CN103887479A (zh) | 电极板、层叠型电极组、电池及圆筒形电池 | |
CN212136590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
CN1307731C (zh) | 密封式电池 | |
CN103493248B (zh) | 二次电池 | |
CN203589161U (zh) | 一种卷绕型锂离子电池 | |
CN208078090U (zh) | 电极、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
JP5201757B1 (ja) |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 |
CN113300031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的焊接方法 | |
KR101577186B1 (ko) | 전극리드의 위치 조절이 가능한 전지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