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3350A -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3350A
CN102593350A CN2011100207272A CN201110020727A CN102593350A CN 102593350 A CN102593350 A CN 102593350A CN 2011100207272 A CN2011100207272 A CN 2011100207272A CN 201110020727 A CN201110020727 A CN 201110020727A CN 102593350 A CN102593350 A CN 102593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highly resistant
memory cell
material layer
resistan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07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3350B (zh
Inventor
刘波
宋志棠
张挺
李莹
钟旻
封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0207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3350B/zh
Priority to US13/202,697 priority patent/US2013029262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6239 priority patent/WO20120975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3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3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3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3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20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 H10N70/231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based on solid-state phase change, e.g. between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phases, Ovshinsky effec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41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021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 H10N70/026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g.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061Shaping switching materials
    • H10N70/066Shaping switching materials by filling of openings, e.g. damascene metho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21Device geometry
    • H10N70/826Device geometry adapted for essentially vertical current flow, e.g. sandwich or pillar typ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81Switching materials
    • H10N70/882Compounds of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e.g. chalcogenides
    • H10N70/8828Tellurides, e.g. GeSb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0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 G11C13/000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comprising amorphous/crystalline phase transition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相变存储单元除半导体衬底、第一电极层、相变材料层、第二电极层和引出电极之外,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相变材料层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过度腐蚀的高阻材料层,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可以避免相变材料层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过度腐蚀的现象,提高相变存储单元的存储性能和成品率。

Description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存储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引入高阻材料的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相变存储器(PC-RAM)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非挥发半导体存储器,其是基于Ovshinsky在20世纪60年代末(Phys.Rev.Lett.,21,1450~1453,1968)70年代初(Appl.Phys.Lett.,18,254~257,1971)提出的相变薄膜可以应用于相变存储介质的构想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价格便宜、性能稳定的存储器件。相变存储器可以做在硅晶片衬底上,其关键材料是可记录的相变薄膜、加热电极材料、绝热材料和引出电极材料等。相变存储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器件单元上,使相变材料在非晶态与多晶态之间发生可逆相变,通过分辨非晶态时的高阻与多晶态时的低阻,可以实现信息的写入、擦除和读出操作。
与目前已有的多种半导体存储技术相比,相变存储器具有低功耗,高密度、抗辐照、非易失性、高速读取、循环寿命长(>1013次)、器件尺寸可缩性(纳米级),耐高低温(-55℃至125℃)、抗振动、抗电子干扰和制造工艺简单(能和现有的集成电路工艺相匹配)等优点,是目前被工业界广泛看好的下一代存储器中最有力的竞争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存储器的研究一直朝着高速、高密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从事相变存储器研发工作的机构大多数是半导体行业的大公司,他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如何尽快实现相变存储器的商业化上,在相变存储器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变材料加工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刻蚀方法,另一种是化学机械抛光方法。在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方法过程中,由于电化学腐蚀的存在,使得相变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被过度腐蚀去除(相变材料层变得很薄,如图1所示,圆圈中的即为相变材料层),甚至被完全腐蚀去除干净,如此,使得造成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变劣,造成相变存储器的性能(信息的写入、擦除和读出操作)下降,甚至是完全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器件形成的回路加剧了电化学腐蚀的程度,并且形成的回路电阻越低,电化学腐蚀程度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存储单元中的相变材料在化学机械抛光中被过度腐蚀而造成相变存储单元性能降低甚至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变存储单元,包括半导体衬底、依序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相变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引出电极、以及用于避免所述相变材料层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过度腐蚀的高阻材料层,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
可选地,所述高阻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引出电极之上。
可选地,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制作材料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至50纳米。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以及引出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相变材料层,在所述引出电极上形成高阻材料层,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减薄所述相变材料层,并去除所述引出电极上的高阻材料层;在所述相变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将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控制开关、驱动电路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
可选地,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制作材料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0纳米至50纳米。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以及引出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高阻材料层;在所述高阻材料层上形成相变材料层并作减薄处理;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在所述相变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将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控制开关、驱动电路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
可选地,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制作材料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至10纳米。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提供的相变存储单元,额外增加了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的高阻材料层,可以避免相变材料层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过度腐蚀的现象,提高相变存储单元的存储性能和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在现有技术中相变存储器因电化学腐蚀导致相变材料被过度减薄后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3至图7为根据图2流程制作相变存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本发明制作的相变存储单元经化学机械抛光后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10至图14为根据图9流程制作相变存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相变存储器件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方法过程中,因器件形成的回路加剧了电化学腐蚀的程度,并且形成的回路电阻越低,电化学腐蚀程度越大,如此使得其中的相变材料出现过度腐蚀并造成存储器件功能失效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相变存储单元,所述相变存储单元包括有用于避免所述相变材料层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过度腐蚀的高阻材料层。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可以克服相变材料在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被电化学腐蚀去除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相变存储单元的成品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但是本发明绝非仅限于实施例,也即所述的实施例绝非限制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其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以及引出电极;
S12,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相变材料层以及在所述引出电极上形成高阻材料层;
S14,减薄所述相变材料层,并去除所述引出电极上的高阻材料层;
S16,在所述相变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S18,将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控制开关、驱动电路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执行步骤S10,提供半导体衬底100,在半导体衬底100上形成第一电极层101以及引出电极105,形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
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100为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硅、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绝缘体上硅(SOI)、或者为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II-VI或者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
第一电极层101即作为下电极,其形成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的任一种。第一电极层101的制作材料为单金属材料,例如钨(W)、铂(Pt)、金(Au)、钛(Ti)、铝(Al)、银(Ag)、铜(Cu)或镍(Ni)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包含有上述单金属的合金、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作第一电极层101,其制作材料为金属钨(W),直径为10纳米(nm)至70纳米(nm),厚度为50nm至200nm。
另外,引出电极105形成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的任一种。引出电极105的制作材料为单金属材料,例如钨(W)、铂(Pt)、金(Au)、钛(Ti)、铝(Al)、银(Ag)、铜(Cu)或镍(Ni)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包含有上述单金属的合金、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磁控溅射法制作引出电极105,其制作材料为金属铝(Al),厚度为300nm至500nm。
步骤S12,在第一电极层101上形成相变材料层103以及在引出电极105上形成高阻材料层102,形成如图4所示。具体地,可以先在第一电极层101上形成相变材料层103后在引出电极105上形成高阻材料层102,也可以是先在引出电极105上形成高阻材料层102后在第一电极层101上形成相变材料层103,当然还可以同时在第一电极层101上形成相变材料层103以及在引出电极105上形成高阻材料层102(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其中,形成相变材料层103的方法为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任一种。相变材料为硫系化合物、锗-锑(GeSb)化合物、硅-锑(SiSb)化合物、锗-锑-碲(Ge-Sb-Te,GST)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相变材料层103为锗-锑-碲(Ge-Sb-Te,GST)化合物,例如为Ge2Sb2Te5。具体地,采用磁控溅射法、Ge2Sb2Te5合金靶制作Ge2Sb2Te5相变材料层,其中的工艺参数包括:本底气压为1×10-5Pa,溅射时Ar气气压为0.2Pa,溅射功率为200W,衬底温度为25℃相变材料层103的厚度为300nm至500nm。
形成高阻材料层102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和原子层沉积法(ALD)中任一种;高阻材料层102的阻值至少为相变材料层103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高阻材料层102的制作材料为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高阻材料层102的制作材料为二氧化硅(SiO2),其厚度为10nm至50nm,优选地,为10nm、15nm、20nm、25nm、30nm、35nm、40nm、45nm或50nm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高阻材料层102的制作材料也可以是例如碳化硅(SiN)或者多晶硅。
步骤S14,减薄相变材料层103,并去除引出电极105上的高阻材料层102,形成如图5所示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减薄相变材料层103采用的是化学机械抛光法,使得相变材料层103经减薄处理后只保留孔内的相变材料。去除引出电极105上的高阻材料层102采用的是刻蚀法。由于化学机械抛光法以及刻蚀法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步骤S16,在减薄后的相变材料层103上形成第二电极层104,形成如图6的结构。
其中,第二电极层104即作为上电极,其形成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的任一种。第二电极层104的制作材料为单金属材料,例如钨(W)、铂(Pt)、金(Au)、钛(Ti)、铝(Al)、银(Ag)、铜(Cu)或镍(Ni)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包含有上述单金属的合金、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04为氮化钛(TiN),采用磁控溅射法制作而成,制作工艺参数包括:本底气压为1×10-5Pa,溅射时气压为0.2Pa,Ar/N2的气体流量比例为1∶1,溅射功率为300W,衬底温度为25℃。第二电极层104的厚度为20nm至40nm。
S18,将第一、第二电极层101、104通过引出电极105与其他的控制开关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形成如图7所示的结构。
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相变存储单元可具体参阅图8。由于增加了阻值至少为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的高阻材料层,使得在后续进行相变材料层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可以避免相变材料出现过度腐蚀甚至完全被腐蚀去除的现象,相比于现有技术,确保相变存储器件中的相变材料保存完好(如图8中圆圈中的即为相变材料层),提高了相变存储单元的成品率。经实验测试结构显示,在合理的测量参数之内,成功实现将相变存储单元的电阻由低阻转变为高阻,且实现了循环擦写次数达到1010,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9,其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以及引出电极;
S22,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高阻材料层;
S24,在所述高阻材料层上形成相变材料层并作减薄处理;
S26,在所述相变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S28,将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控制开关、驱动电路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执行步骤S20,提供半导体衬底200,在半导体衬底200上形成第一电极层201以及引出电极205,形成如图10所示的结构。
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100为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硅、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绝缘体上硅(SOI)、或者为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II-VI或者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
第一电极层201即作为下电极,其形成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的任一种。第一电极层201的制作材料为单金属材料,例如钨(W)、铂(Pt)、金(Au)、钛(Ti)、铝(Al)、银(Ag)、铜(Cu)或镍(Ni)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包含有上述单金属的合金、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01为金属钨(W),直径为10nm至70nm,厚度为50nm至200nm。
另外,引出电极205形成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的任一种。引出电极205的制作材料为单金属材料,例如钨(W)、铂(Pt)、金(Au)、钛(Ti)、铝(Al)、银(Ag)、铜(Cu)或镍(Ni)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包含有上述单金属的合金、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引出电极205为金属铝(Al),厚度为300nm至500nm。
步骤S22,在第一电极层201上形成高阻材料层202,形成如图11所示的结构。
其中,形成高阻材料层202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和原子层沉积法(ALD)中任一种;高阻材料层202的制作材料为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高阻材料层202的制作材料为二氧化硅(SiO2),其厚度为1nm至10nm,优选地,为2nm、5nm、8nm或10nm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高阻材料层102的制作材料也可以是例如碳化硅(SiN)或者多晶硅。
步骤S24,在高阻材料层202上形成相变材料层203并作减薄处理,形成如图12所示的结构。
其中形成相变材料层203的方法为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任一种。相变材料为硫系化合物、锗-锑(GeSb)化合物、硅-锑(SiSb)化合物、锗-锑-碲(Ge-Sb-Te,GST)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相变材料层203为锗-锑-碲(Ge-Sb-Te,GST)化合物,例如为Ge2Sb2Te5。具体地,采用磁控溅射法、Ge2Sb2Te5合金靶制作Ge2Sb2Te5相变材料层,其中的工艺参数包括:本底气压为1×10-5Pa,溅射时Ar气气压为0.2Pa,溅射功率为200W,衬底温度为25℃。相变材料层203的厚度为300nm至500nm。
减薄处理采用的是化学机械抛光法,使得相变材料层203经减薄处理后只保留孔内的相变材料。
步骤S26,在相变材料层203上形成第二电极层204,形成如图13所示的结构。
其中,第二电极层204即作为上电极,其形成的方法可以是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金属化合物气相沉积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气相沉积法(AVD)或原子层沉积法(ALD)中的任一种。第二电极层204的制作材料为单金属材料,例如钨(W)、铂(Pt)、金(Au)、钛(Ti)、铝(Al)、银(Ag)、铜(Cu)或镍(Ni)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包含有上述单金属的合金、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04为氮化钛(TiN),采用磁控溅射法制作而成,制作工艺参数包括:本底气压为1×10-5Pa,溅射时气压为0.2Pa,Ar/N2的气体流量比例为1∶1,溅射功率为300W,衬底温度为25℃。第二电极层204的厚度为20nm至40nm。
步骤S28,将第一、第二电极层201、204通过引出电极205与其他的控制开关、驱动电路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形成如图14所示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仅列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相变存储单元,包括半导体衬底、依序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相变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引出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相变材料层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过度腐蚀的高阻材料层,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相变材料层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引出电极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制作材料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至50纳米。
5.一种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以及引出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相变材料层,在所述引出电极上形成高阻材料层,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
减薄所述相变材料层,并去除所述引出电极上的高阻材料层;
在所述相变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将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控制开关、驱动电路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制作材料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0纳米至50纳米。
8.一种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以及引出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高阻材料层;
在所述高阻材料层上形成相变材料层并作减薄处理;所述高阻材料层的阻值至少为所述相变材料层的阻值的十倍及以上;
在所述相变材料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将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控制开关、驱动电路及外围电路集成,制作出相变存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制作材料包含第四主族、第五主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的单质、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存储单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至10纳米。
CN201110020727.2A 2011-01-18 2011-01-18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2593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0727.2A CN102593350B (zh) 2011-01-18 2011-01-18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US13/202,697 US20130292629A1 (en) 2011-01-18 2011-06-23 Phase change memory cel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PCT/CN2011/076239 WO2012097565A1 (zh) 2011-01-18 2011-06-23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0727.2A CN102593350B (zh) 2011-01-18 2011-01-18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3350A true CN102593350A (zh) 2012-07-18
CN102593350B CN102593350B (zh) 2014-07-02

Family

ID=46481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0727.2A Active CN102593350B (zh) 2011-01-18 2011-01-18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92629A1 (zh)
CN (1) CN102593350B (zh)
WO (1) WO201209756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7688A (zh) * 2013-09-30 2014-01-08 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材料化学机械抛光方法
CN103904214A (zh) * 2014-03-03 2014-07-02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相变存储器单元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36866A (zh) * 2018-06-06 2021-01-15 美光科技公司 用于存储器单元的电极的制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64751B2 (en) 2019-01-17 2021-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plural dummy memory cells
CN110061131B (zh) * 2019-04-23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相变材料、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3263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Chang Heon Y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07530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Chang Heon Y Reduced current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
CN101523505A (zh) * 2006-08-30 2009-09-02 美光科技公司 具有双层底部电极的相变存储器
CN101582485A (zh) * 2009-06-15 2009-11-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掺杂改性的相变材料及含该材料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8268B2 (en) * 2004-09-10 2008-03-25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led breakdown phase change memory device
US20060097342A1 (en) * 2004-11-08 2006-05-11 Ward Parkinson Programmable matrix array with phase-change material
CN101572291B (zh) * 2009-06-12 2010-09-1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实现多级存储的存储器单元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3263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Chang Heon Y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07530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Chang Heon Y Reduced current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
CN101523505A (zh) * 2006-08-30 2009-09-02 美光科技公司 具有双层底部电极的相变存储器
CN101582485A (zh) * 2009-06-15 2009-11-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掺杂改性的相变材料及含该材料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7688A (zh) * 2013-09-30 2014-01-08 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材料化学机械抛光方法
CN103497688B (zh) * 2013-09-30 2015-03-11 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材料化学机械抛光方法
CN103904214A (zh) * 2014-03-03 2014-07-02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相变存储器单元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04214B (zh) * 2014-03-03 2017-06-16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相变存储器单元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36866A (zh) * 2018-06-06 2021-01-15 美光科技公司 用于存储器单元的电极的制造
CN112236866B (zh) * 2018-06-06 2024-05-07 美光科技公司 用于存储器单元的电极的制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3350B (zh) 2014-07-02
US20130292629A1 (en) 2013-11-07
WO2012097565A1 (zh)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2485B (zh) 掺杂改性的相变材料及含该材料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US7893420B2 (en) Phase change memory with various grain sizes
KR101541056B1 (ko) 합금 전극을 갖는 저항 스위칭 디바이스 및 그 형성 방법
CN111463346B (zh) 一种ots选通材料、ots选通单元及其制备方法和存储器
CN109860387A (zh) 具有选择器件的pcram结构
US9276202B2 (en) Phase-change storage unit containing TiSiN material layer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10061131B (zh) 一种相变材料、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93350B (zh)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WO2015007108A1 (zh)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2277A (zh) 一种类超晶格锡硒/锑纳米相变薄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US11968913B2 (en) Integration of selector on confined phase change memory
CN103427022B (zh) 包含三明治型电极的相变存储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5244437A (zh) 相变存储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1593809A (zh) 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制作方法
CN103794722A (zh) 新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5800B (zh) 一种GeTe/Ge类超晶格纳米相变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41215B (zh) 三明治型刀片状电极的相变存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55843A (zh) 一种三维相变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5708A (zh) 一种双层相变材料、相变存储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8030A (zh) 包含夹层的相变存储器及制作方法
CN105633279A (zh) 包含部分限定型相变材料结构的相变存储单元及制作方法
CN103325940B (zh) 相变存储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060034A1 (zh) 用于相变存储器的硅掺杂的铋碲基存储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2117822A (zh) 阻变存储器存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CN204118135U (zh) 一种新型相变存储单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