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8821B -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8821B
CN102588821B CN201110162645.1A CN201110162645A CN102588821B CN 102588821 B CN102588821 B CN 102588821B CN 201110162645 A CN201110162645 A CN 201110162645A CN 102588821 B CN102588821 B CN 102588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berator
light source
distance
inclined surfa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26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8821A (zh
Inventor
朴成用
高世辰
金成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eki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042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1064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042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3172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042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1064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425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8208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88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8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8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8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14Arrangements of reflectors therei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14Arrangements of reflectors therein
    • G09F2013/142Arrangements of reflectors therein multiple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14Arrangements of reflectors therein
    • G09F2013/145Arrangements of reflectors therein curved reflec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该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和至少一个光源,该至少一个光源布置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该第二反射器包括关于至少一个拐点而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倾斜表面,该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

Description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月1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P2011-0004270、2011年1月14日提交的专利申请No.P2011-0004271、2011年1月14日提交的专利申请No.P2011-0004272以及2011年5月4日提交的专利申请No.P2011-0042562的优先权,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的那样,上述专利申请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代表性的大尺寸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等。
不象自发射型PDP那样,由于不存在自发光器件,LCD大致需要独立的背光单元。
根据光源的位置,用于在LCD中使用的背光单元被分类成侧光式背光单元和直下式背光单元。在侧光式背光单元中,光源布置在LCD面板的左右边缘或者上下边缘处并且设置了光导板以均匀地遍布LCD面板的表面的方式分配光,这保证了均匀的亮度并且使得能够生产极薄的显示面板。
直下式背光单元通常应用于20英寸或更大的显示器。直下式背光单元由于在面板下面布置多个光源而有利地具有比侧光式背光单元更大的光效率,因此主要用在要求高亮度的大尺寸显示器中。
传统的侧光式或直下式背光单元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光源。
然而,使用CCFL的背光单元具有几个缺点,例如因为电力应该总是施加到CCFL而引起电力的大量消耗、大约阴极射线管(CRT)的颜色再现效率的70%的低颜色再现效率、以及由于汞的使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当前,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在研究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
在使用LED的背光单元的情形中,打开或者关闭LED阵列的一部分是可能的,这能够实现显著的功耗降低。特别地,RGBLED呈现超过由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the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提出的颜色再现范围的100%的颜色再现,并且能够向消费者提供更生动的图像。
此外,通过半导体工艺制造的LED是环保的。
虽然已经引入了使用具有上述优点的LED的LCD产品,但是这些LCD产品需要昂贵的驱动器、PCB等,因为LED的驱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CCFL。
因此,LED背光单元目前仅应用于高价的LCD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和一种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该背光单元包括气导部(airguide)以实现轻重量的设计,所述轻重量的设计适于使用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倾斜表面的反射器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意图,如在这里实施和广泛描述的,一种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以及布置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源,其中该第二反射器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倾斜表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拐点,并且,关于该拐点而彼此相邻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布置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源、以及支撑该光源并与第一反射器及第二反射器形成接触的盖板,其中,该盖板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该第一区段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反射器附接到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该第二区段从第一区段延伸并具有第二凸起和联接凹部,该第二凸起邻近于所述光源,该联接凹部形成在第二凸起的相反侧,该第三区段从第二区段延伸并固定到第二反射器的一侧,该第三区段具有第三凸起。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用于将光投射到所述显示面板,其中该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以及布置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源,其中该第二反射器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倾斜表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拐点,并且,关于该拐点而彼此相邻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附图说明
可以参考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布置结构和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
图1A到图1D是说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2-边缘型背光单元的视图;
图2A和图2B是分别图示了第二反射器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差异的视图;
图3A和图3B是详细图示了盖板和面板支撑构件的视图;
图4是详细图示了图3B的第一区段的视图;
图5A到图5D是图示了图4的第一凸起的上表面的视图;
图6A到图6C是图示了盖板和面板支撑构件的联接构造的视图;
图7A到图7C是图示了吸热件的不同位置的视图;
图8是图示了吸热件凸条的截面视图;
图9A和图9B是图示了吸热件凸条的形状的视图;
图10是图示了在吸热件凸条区域中形成的凹部的视图;
图11是图示了设置在2-边缘型背光单元中的吸热件的位置的视图;
图12A到图12D是图示了包括第二反射器的底盖的视图;
图13A到图13C是图示了包括第一反射器和吸热件凸条的盖板的视图;
图14A到图14C是图示了包括面板支撑构件的面板引导件的视图;
图15A到图15C是图示了其中底盖、盖板和面板引导件相互联接的背光单元的视图;
图16是图示了在底盖下方布置的电路装置的视图;
图17是图示了包括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视图;并且
图18和图19是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图示了这些实施例的示例。
在描述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当每个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或者在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介于其间的情况下间接地形成。
当强调单一元件时,术语“之上”或“之下”可以示意向下方向或向上方向。
图1A到图1D是说明根据实施例的2-边缘型背光单元的视图。图1A是顶部透视图,图1B是底部透视图,而图1C是截面视图。
如图1A到图1D所示,该背光单元可以包括光源模块100、第一反射器200以及第二反射器300,该光源模块100具有至少一个光源。
光源模块100可以位于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之间,并且可以靠近第一反射器200或第二反射器300布置。
根据情况需要,光源模块100可以在与第二反射器30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同时与第一反射器200形成接触,或者可以在与第一反射器20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同时与与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
可替代地,光源模块100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及第二反射器300这两者间隔开预定距离,或者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及第二反射器300这两者形成接触。
光源模块100可以包括具有电极图案的电路板和用于产生光的发光器件。
在此情形中,可以在电路板上安装至少一个发光器件并且在电路板上形成的电极图案可以将发光器件连接到电源适配器。
例如,可以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上形成碳纳米管电极图案从而将发光器件和适配器相互连接。
电路板可以是在其上安装多个发光器件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璃、聚碳酸酯(PC)、硅(Si)等制成的印刷电路板(PCB),或者可以采取膜的形式。
可以在单层PCB、多层PCB、陶瓷板、金属芯PCB等中选择电路板。
发光器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芯片。LED芯片可以是蓝色LED芯片或者紫外LED芯片,或者可以是组合了在红色LED芯片、绿色LED芯片、蓝色LED芯片、黄绿色LED芯片和白色LED芯片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芯片的封装。
通过将黄色磷光剂结合到蓝色LED,将红色磷光剂和绿色磷光剂这两者结合到蓝色LED,或者将黄色、红色和绿色磷光剂结合到蓝色LED,可以实现白色LED。
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而彼此面对,从而在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之间的间隙中限定气导部。
这里,第一反射器200可以具有开放区域,并且可以与光源模块100的一侧接触或者与光源模块100间隔开预定距离。
具体地,第一反射器200可以具有中央开放区域,并且光源模块100可以包括第一光源模块和第二光源模块,该第一光源模块和第二光源模块布置在第一反射器200的两个相反边缘区域处而彼此面对。
第一反射器200可以由反射涂覆膜和反射涂覆材料层中的任何一种制成并且可以用于朝向第二反射器300反射从光源模块100发射的光。
可以在第一反射器200的面向光源模块100的表面上形成锯齿反射图案。该反射图案可以具有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
第一反射器200的表面设置有反射图案,以朝向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反射从光源模块100发射的光,由此提高该背光单元的中央区域的亮度。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与光源模块100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可以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相对于与第一反射器200的表面平行的水平面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
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可以用于朝向第一反射器200的开放区域反射从光源模块100发射的光或者从第一反射器200反射的光。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倾斜表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拐点。
图2A和图2B是分别图示了第二反射器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差异的视图。
如图2A和2B所示,关于拐点P而彼此相邻的第一倾斜表面301和第二倾斜表面303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R1和R2。
第一倾斜表面301和第二倾斜表面303之间的拐点P可以位于第二反射器300的靠近光源模块100的区域处,也可以位于远离光源模块100的区域处。
如果靠近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曲率半径R1小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曲率半径R2,则拐点P位于第二反射器300的靠近光源模块100的区域处。另一方面,如果靠近光源模块100的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曲率半径R1大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曲率半径R2,则拐点P位于第二反射器300的远离光源模块100的区域处。
在图2A的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曲率半径R1可以小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曲率半径R2,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最大高度H1可以等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最大高度H2,并且,拐点P与第一倾斜表面301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1可以小于该拐点P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2。
在图2B的实施例中,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曲率半径R1可以小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曲率半径R2,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最大高度H1可以大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最大高度H2,并且,拐点P与第一倾斜表面301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1可以小于拐点P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2。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光源模块100与第一反射器200、第二反射器300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1C和图1D所示,第一倾斜表面301可以靠近光源模块100定位,并且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曲率半径R1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曲率半径R2。
根据情况需要,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曲率半径R1可以等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曲率半径R2。
这里,第一倾斜表面30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曲率半径R2之比可以在1∶0.1到1∶10的范围内。
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一倾斜表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D1可以等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距离D2。
根据情况需要,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一倾斜表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D1可以大于或小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D2。
这里,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之比可以在1∶0.01到1∶5的范围内。
而且,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一倾斜表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竖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D3可以大于或小于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竖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D4。
根据情况需要,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一倾斜表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竖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D3可以等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竖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D4。
这里,第三距离D3与第四距离D4之比可以在1∶0.05到1∶20的范围内。
而且,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光源模块100的点延伸的第四水平线之间的第五距离D5可以等于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D2。
然而,根据情况需要,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光源模块100的点延伸的第四水平线之间的第五距离D5可以大于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倾斜表面303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D2。
第一反射器200包括靠近光源模块100的第一远端以及面向该第一远端的第二远端。该第一远端和第二远端之间的距离D7可以为大约3~30mm。
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一反射器200的第二远端延伸的第四竖直线之间的第六距离D6可以大于在第一反射器200的第一远端和第二远端之间的距离D7。
如图1D所示,第二反射器300的第二倾斜表面303具有关于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对称的形状。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可以具有呈凸形地弯曲的形状。
根据情况需要,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可以具有平面形状或者呈凹形地弯曲的形状。
即,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可以具有平面形状、呈凸形地弯曲的形状、以及呈凹形地弯曲的形状及其组合中的任何一种形状。
光源模块100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及第二反射器30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接触。
然而,根据情况需要,光源模块100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间隔开第一距离,并且可以与第二反射器300间隔开第二距离。
这里,该第二距离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一距离。
这用于允许从光源模块100发射的光集中在第二反射器300的中央区域上,从而提高该背光单元的中央区域处的亮度。
光学构件400可以支撑在第一反射器200上并布置成面对第二反射器300。
光学构件400可以包括在漫射片、棱镜片、增亮片等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片。
漫射片用于漫射从光源发射的光,棱镜片用于向光发射区域引导漫射光,并且增亮片用于增加亮度。
光学构件4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用于均匀地漫射光的粗糙化图案。
盖板500可以设置成与第一反射器200、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从而将这两个反射器彼此固定。
而且,面板支撑构件600可以固定到盖板500,从而覆盖该盖板500的一部分。
图3A和图3B是详细图示了盖板和面板支撑构件的视图。
如在图3A和图3B中所图示的,盖板500可以包括第一区段510、第二区段530和第三区段550。
第一区段51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反射器200附接到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511。
第二区段530从第一区段510延伸,并且可以包括第二凸起531和联接凹部533,该第二凸起531邻近于光源模块100,该联接凹部533位于第二凸起531的相反侧。
第三区段550从第二区段530延伸并固定到第二反射器300的一侧。第三区段550可以包括第三凸起551。
光学构件400可以由第一区段510的多个第一凸起511中的任一个支撑,从而布置成面对第二反射器300。
面板支撑构件600可以被固定到盖板500从而覆盖盖板500的一部分。
面板支撑构件600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凸起610和至少一个第五凸起630。可以在第一区段510的第一凸起511之间插入第四凸起610,并且第五凸起630可以插入到第二区段530的联接凹部533中。
这里,在第一区段510的第一凸起511之间插入的该至少一个第四凸起610可以包括多个第四凸起610。
第一区段510的第一凸起511的数目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
图4是详细图示了图3B的第一区段的视图。
如在图4中所图示的,第一区段510可以包括第一凸条511a和第二凸条511b。
至少一个第一凸条511a可以设置在第一区段510的边缘区域处。
至少两个第二凸条511b可以与第一凸条511a间隔开。
第一凸条511a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凸条511b的高度。
这是因为第一凸条511a用于支撑光学构件400并且相邻的第二凸条511b用于稳定地固定光学构件400。
第一区段510的第一凸起511可以具有平坦的或者弯曲的上表面。
图5A到图5D是图示了图4的第一凸起的上表面的视图。
第一凸起511可以具有如图5A所示的平坦的上表面,或者可以具有如图5B所示的弯曲的上表面。
为了减小在光学构件400与用于支撑该光学构件400的第一凸起511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凸起511可以具有弯曲的上表面。
根据情况需要,为了进一步减小在第一凸起511和光学构件400之间的接触面积,如在图5C中所图示的,第一凸起511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冲击吸收凹部520。
虽然如在图5C中所图示的可以在第一凸起511的上表面中形成多个冲击吸收凹部520,但是可以如在图5D中所图示的仅形成一个冲击吸收凹部。
盖板500的第二区段530包括第二凸起531,第二凸起531布置在光源模块100外围以支撑或固定光源模块100。
热垫110可以布置在第二区段530和光源模块100之间和/或在第二凸起531和光源模块100之间。
热垫110可以有助于第二区段530支撑光源模块100并将光源模块10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二区段530。
盖板500的第三区段550可以包括第三凸起551。
第三凸起551可以包括凸出部分551a和连接部分551b,并且第三凸起551固定到第二反射器300的固定件310。
第三凸起551的凸出部分551a沿着第一方向凸出,并且连接部分551b从凸出部分551a弯曲,从而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连接部分551b可以固定到第二反射器300的固定件310。
第三区段550可以包括多个吸热件凸条553。
如在图3A和图3B中所图示的,多个吸热件凸条553可以与第三凸起551间隔开,并且用于散发由光源模块100产生的热量。
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包括固定件310以固定盖板500的第三区段550。
第二反射器300的固定件310可以从第二反射器300的下表面凸出,并且包括凸出体310a和固定体310b。
固定件310的凸出体310a沿着第一方向凸出,并且固定体310b从凸出体310a弯曲从而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固定体310b可以固定盖板500的第三区段550的第三凸起551。
固定件310的固定体310b可以进一步延伸以覆盖第三区段550的整个第三凸起551。
图6A到图6C是图示了盖板和面板支撑构件的联接构造的视图。
图6A是图示了盖板和面板支撑构件的联接构造的截面视图,图6B图示了位于布置有光源模块的区域处的面板支撑构件和盖板的联接构造,而图6C图示了位于未布置有光源模块的区域处的面板支撑构件和盖板的联接构造。
如在图6A到图6C中所图示的,面板支撑构件600可以布置成覆盖盖板500的第二区段530的一部分和第一区段510。
面板支撑构件600包括第四凸起610和第五凸起630。第四凸起610插入在第一区段510的第一凸起511之间,并且第五凸起630可以插入到第二区段530的联接凹部533中。
盖板500可以构造成在与第一反射器200、第二反射器300接触的同时支撑光源模块100,因此用作吸热件以散发由光源模块100产生的热量。
该吸热件可以包括多个吸热件凸条553,并且这些吸热件凸条553可以布置在如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上:即,与第一反射器200接触的区域、与第二反射器300接触的区域、以及与光源模块接触的区域。
每一个吸热件凸条553均可以包括彼此相反地定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可以具有梯形形状从而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具有不同的面积。
吸热件凸条553的第二表面可以比吸热件凸条553的第一表面更靠近光源模块100。
这种构造可以增大吸热件凸条553和光源模块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使得从光源模块100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尽可能快速地散发。
图7A到图7C是图示了吸热件的不同位置的视图。
如在图7A中所图示的,吸热件凸条553可以位于盖板500的与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的局部区域处。
可替代地,吸热件凸条553可以如在图7B中所图示的位于盖板500的与光源模块100形成接触的局部区域处,或者可以如在图7C中所图示的位于盖板500的与第一反射器200形成接触的局部区域处。
图8是吸热件凸条的截面视图。
如在图8中所图示的,每一个吸热件凸条553均可以构造成使得其与盖板500形成接触的第一表面的面积S1和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的面积S2可以彼此相等或彼此不等,并且吸热件凸条553的第一表面的面积S1可以大于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的面积S2。
这种构造用于保证从光源模块100产生的热量被尽可能快速地散发。
根据情况需要,多个吸热件凸条55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高度等。
图9A和图9B是图示了吸热件凸条的形状的视图。
如在图9A中所图示的,在多个吸热件凸条553a、553b、553c和553d中,最靠近光源模块100定位的吸热件凸条553a可以比远离光源模块100定位的其它吸热件凸条具有更大厚度。
如在图9B中所图示的,在多个吸热件凸条553a、553b、553c和553d中,最靠近光源模块100定位的吸热件凸条553a可以比远离光源模块100定位的其它吸热件凸条具有更大的高度。
如上所述地布置吸热件凸条553的原因在于:温度会随着距光源模块100的距离减小而增加,因此,增加位于高温区域处的吸热件凸条553的表面面积保证了有效率的吸热件。
为了增强从光源模块100产生的热量的散发效果,盖板500的与光源模块100形成接触的局部区域的厚度可以大于盖板500的、与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的局部区域的厚度。
另外,可以在盖板500和光源模块100之间布置有热垫。
与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的盖板500可以具有与第二反射器300的下表面的弯曲表面相同的弯曲表面。
如在图10中所图示的,盖板500具有在其与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的区域中形成的多个凹部555。各个凹部555可以对应于各个吸热件凸条553。
各凹部555可以构造为收容第二反射器300的凸部。
具体地,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在其下表面处设有多个凸部。各个凸部插入到盖板500的凹部555中,并且吸热件凸条553可以定位成对应于各个凹部555。
将凹部555形成为对应于吸热件凸条553的原因在于:增大了与第二反射器300的联接力并且增大了吸热件凸条553的吸热件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多个区域处设有多个吸热件。在包括多个光源模块的2-边缘型背光单元的情形中,吸热件可以位于对称的位置。当然,吸热件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条件而改变。
图11是图示了设置在2-边缘型背光单元中的吸热件的位置的视图。
如在图11中所图示的,两个第一反射器200a和200b彼此沿着第一方向间隔开而彼此面对,并且第二反射器300可以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这两个第一反射器200a和200b间隔开。
第一光源模块100a可以布置在第一反射器200a和第二反射器300之间,而第二光源模块100b可以布置在第一反射器200b和第二反射器300之间。
用作第一吸热件的第一盖板500a可以支撑第一光源模块100a,并且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a和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
多个第一吸热件凸条553a可以设置在如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上:即,第一盖板500a的与第一反射器200a接触的区域、第一盖板500a的与第二反射器300接触的区域、以及第一盖板500a的与第一光源模块100a接触的区域,由此用于散发从第一光源模块100a产生的热量。
用作第二吸热件的第二盖板500b可以支撑第二光源模块100b并且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00b和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
多个第二吸热件凸条553b可以设置在如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上:即,第二盖板500b的与第一反射器200b接触的区域、第二盖板500b的与第二反射器300接触的区域、以及第二盖板500b的与第二光源模块100b接触的区域,由此用于散发从第二光源模块100b产生的热量。
如在图11中所图示的,第一吸热件凸条553a和第二吸热件凸条553b可以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处,从而不相互对称。
然而,考虑到成本,第一吸热件凸条553a和第二吸热件凸条553b可以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从而相互对称。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具有如此构造:其中包括第二反射器的底盖、包括吸热件凸条和第一反射器的盖板、以及包括面板支撑构件的面板引导件彼此联接。
图12A到图12D是图示了包括第二反射器的底盖的视图,图13A到图13C是图示了包括第一反射器和吸热件凸条的盖板的视图,图14A到图14C是图示了包括面板支撑构件的面板引导件的视图,并且图15A到图15C是图示了其中底盖、盖板和面板引导件彼此联接的背光单元的视图。
如在图12A到图12D中所图示的,包括第二反射器300的底盖可以由聚合树脂例如注塑成形塑料等制成。
底盖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倾斜表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拐点,并且,关于该拐点而彼此相邻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
底盖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下表面处包括多个增强肋350。
因为第二反射器300可能由于其弯曲的反射表面而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容易变形,所以可以安设增强肋350来防止第二反射器300的变形。
增强肋350可以布置在底盖的面向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的后表面处,并且也布置在底盖的面向第二反射器300的横向表面的后表面处。
底盖还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上表面处包括多个支撑销360以支撑光学构件。
这是因为:光学构件与第二反射器300间隔开而它们之间限定气导部,因此,光学构件的中央区域可以下垂。
支撑销360可以稳定地构造成使得其与第二反射器300形成接触的下表面的面积大于其上表面的面积。
如在图13A到图13C中所图示的,盖板500可以包括与第一反射器接触的第一区段、与光源模块接触的第二区段、以及与第二反射器接触的第三区段。
第三区段可以设置有吸热件凸条553以散发光源模块的热量。
盖板500可以使用在第一区段处形成的凸起来支撑光学构件,可以使用该凸起和第二区段的联接凹部而联接到面板引导件、即面板支撑构件,并且可以使用第三区段的凸起而联接到第二反射器的固定件。
这里,盖板500和包括第二反射器的底盖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
例如,盖板500可以由金属制成,而包括第二反射器的底盖可以由聚合树脂制成。
如在图14A到图14C中所图示的,包括面板支撑构件600的面板引导件可以包括与盖板的第一区段联接的凸起以及与盖板的第二区段联接的凸起。
这里,每一个钩形的第五凸起630均可以位于面板引导件的与第二区段的联接凹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如在图15A到图15C中所图示的,包括第二反射器的成型底盖、包括吸热件凸条和第一反射器的盖板、以及包括面板支撑构件的面板引导件全部得以制造并且彼此联接,然后,光学构件400联接到盖板,从而实现该背光单元。
然后,当显示面板联接到背光单元的面板引导件时,可以实现该显示设备。
图16是图示在成型底盖下方布置的电路装置的视图。
如在图16中所图示的,可以在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下面布置有用于驱动光源模块的电路装置370。
在第二反射器300的倾斜表面之间,在第二反射器300下面限定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在相应的空间中布置该电路装置,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空间。
该背光单元的上述构造仅作为示例给出,应当理解,该背光单元的各种变型构造都是可能的。
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局部具有平面型表面或者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可以是平坦表面或者弯曲表面。
而且,弯曲的倾斜表面可以是呈凹形或者呈凸形地倾斜的表面。
因此,第二反射器300不需要平行于第一反射器200并且可以具有平面型表面、平坦的倾斜表面、呈凹形地倾斜的表面以及呈凸形地倾斜的表面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通过将反射膜附接到具有倾斜表面的成型体或者通过将具有倾斜表面的反射膜附接到具有平面表面的成型体来构造第二反射器300,或者第二反射器300可以是具有倾斜反射表面的成型体。
反射薄膜可以包含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反射层可以包含具有高反射性的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例如Al、Ag、Au或者TiO2
第一反射器200和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具有不同的反射图案。
具体地,第一反射器200可以具有镜面反射表面以反射光,而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具有漫反射表面以漫射和反射光。
可替代地,第一反射器200可以具有漫反射表面以漫射和反射光,而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具有镜面反射表面以反射光。
根据情况需要,第二反射器300可以具有靠近光源模块100的镜面反射表面和远离光源模块100的漫反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的光发射表面可以沿着多个方向定向。
具体地,光源模块100可以是直接发射型的,其中光发射表面被朝着光学构件400与第二反射器300之间的气导部定向,或者可以是间接发射型的,其中光发射表面被朝着第一反射器200、第二反射器300和盖板500中的任何一个定向。
从间接发射型光源模块100发射的光可以由第一反射器200、第二反射器300和盖板500反射,并且所反射的光可以朝向背光单元的气导部引导。
间接发射型光源模块100用于减轻热斑现象。
图17是图示了包括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视图。
如在图17中所图示的,显示模块2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800和背光单元700。
显示面板800可以包括滤色片基板810和薄膜晶体管(TFT)基板820,这两个基板在它们之间带有均匀的液晶单元间隙的情况下结合而彼此面对。液晶层(未示出)可以介于这两个基板810和820之间。
可以分别在显示面板800上方和下方布置有上偏振板830和下偏振板840。更具体地,上偏振板830可以布置在滤色片基板810的上表面处,而下偏振板840可以布置在TFT基板820的下表面处。
虽然未图示,但是门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800的横向表面处,以产生驱动面板800所需的驱动信号。
图18和图19是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视图。
参考图18,显示设备1可以包括显示模块20、用于覆盖该显示模块20的前盖80及后盖35、设置在后盖35处的驱动单元55、以及用于封闭该驱动单元55的驱动单元盖40。
前盖30可以包括透明的前面板(未示出)以保证光的透射。前面板用于保护与其间隔开预定距离的显示模块20并透射从显示模块20发射的光,从而允许从外部看到在显示模块20上显示的图像。
后盖35可以联接到前盖30从而使显示模块20凸出。
驱动单元55可以布置在后盖35的表面上。
驱动单元55可以包括驱动控制器55a、主板55b和电源55c。
驱动控制器55a可以是定时控制器。驱动控制器55a用于调节显示模块20的每一个驱动器IC的操作定时。主板55b可以用于向定时控制器传输V-sync、H-sync以及R、G和B解析信号。电源55c向显示模块20供应电力。
驱动单元55可以布置在后盖35上并且被驱动单元盖40封闭。
后盖35具有多个孔,通过所述多个孔,显示模块20可以被连接到驱动单元55。而且,可以设置用于支撑显示设备1的支架60。
在可替代实施例中,如在图19中所图示的,驱动单元55的驱动控制器55a可以设置在盖35处,而主板55b和电源55c可以设置在支架60中。
驱动单元盖40可以构造为仅把设置在后盖35处的驱动单元55封闭。
虽然该实施例将主板55b和电源55c图示为被分开设置,但其不限于此,它们也可以形成一体。
如根据以上描述明显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为反射器提供具有不同曲率的倾斜表面,适合于气导部的反射器能够被制造为具有简化的构造,这保证了适于大规模生产的、轻重量的设计和包括反射器的背光单元的均匀亮度。
因此,该背光单元能够实现提高的经济效率和可靠性。
虽然已经参照其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将落入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个其它修改和实施例。更具体地,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主题组合布置结构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结构方面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除了组成部件和/或布置结构方面的变化和修改之外,替代用途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3)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第一反射器;
第二反射器;
至少一个光源,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之间,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支撑所述光源并与所述第一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反射器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器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表面,所述至少两个倾斜表面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拐点,并且,关于所述拐点而彼此相邻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并且
其中,所述盖板包括:
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反射器附接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
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从所述第一区段延伸并具有第二凸起和联接凹部,所述第二凸起邻近于所述光源,所述联接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凸起的相反侧;以及
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从所述第二区段延伸并固定到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一侧,所述第三区段具有第三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表面邻近于所述光源,并且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源接触所述第一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反射器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支撑在所述第一反射器上并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二反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吸热件,所述吸热件支撑所述光源并与所述光源、所述第一反射器及所述第二反射器中的至少一个接触,以便散发由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吸热件包括多个吸热件凸条,所述吸热件凸条布置在如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吸热件的与所述第一反射器接触的区域;所述吸热件的与所述第二反射器接触的区域;以及所述吸热件的与所述光源接触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包括第一远端点和第二远端点,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离所述第一远端点比离所述第二远端点更近,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包括第三远端点和第四远端点,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离所述第三远端点比离所述第四远端点更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之比在1:1.1至1:1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所述第一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从所述拐点延伸的所述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所述第四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比在1:1.1到1: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所述第一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等于或大于从所述拐点延伸的所述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所述第四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比在1:0.01到1:1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所述第一远端点延伸的第二竖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小于或等于从所述拐点延伸的所述第一竖直线与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所述第四远端点延伸的第三竖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距离与所述第四距离之比在1:1到1:20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光源的点延伸的第四水平线之间的第五距离大于从所述拐点延伸的所述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所述第四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器包括靠近所述光源的第一远端以及面向该第一远端的第二远端,并且,所述第一远端和所述第二远端之间的距离在3mm到30mm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器包括第一远端和第二远端,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离所述第一远端比离所述第二远端更近,并且
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所述第一反射器的所述第二远端延伸的第四竖直线之间的第六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一反射器的所述第一远端和第二远端之间的第七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反射器间隔开第一距离,并且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二反射器间隔开第二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器的上表面处布置有多个支撑销。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支撑在所述第一区段的多个第一凸起中的任一个上并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二反射器;以及
面板支撑构件,所述面板支撑构件被构造成覆盖所述盖板的一部分并固定到所述盖板。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区段的第二凸起布置在所述光源的外围以支撑所述光源。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器和所述盖板由不同材料制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5、7、17-18及20-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光源将光投射到所述显示面板。
CN201110162645.1A 2011-01-14 2011-06-10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Active CN102588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04272A KR101210649B1 (ko) 2011-01-14 2011-01-14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1-0004271 2011-01-14
KR1020110004270A KR101231728B1 (ko) 2011-01-14 2011-01-14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1-0004270 2011-01-14
KR1020110004271A KR101210648B1 (ko) 2011-01-14 2011-01-14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1-0004272 2011-01-14
KR1020110042562A KR101782082B1 (ko) 2011-05-04 2011-05-04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1-0042562 2011-05-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8821A CN102588821A (zh) 2012-07-18
CN102588821B true CN102588821B (zh) 2016-01-27

Family

ID=4451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2645.1A Active CN102588821B (zh) 2011-01-14 2011-06-10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35540B2 (zh)
EP (1) EP2476950B1 (zh)
JP (1) JP5989305B2 (zh)
CN (1) CN102588821B (zh)
TW (1) TWI5108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5808B (zh) 2010-11-25 2014-12-2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單元及其顯示設備
JP5406225B2 (ja) * 2010-12-06 2014-02-05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8408751B2 (en) * 2011-02-23 2013-04-02 Edison Opto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concave reflector surfaces
KR20120131360A (ko) * 2011-05-25 2012-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면조명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97599B1 (ko) 2011-06-30 2017-11-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24039B1 (ko) * 2011-07-29 2018-01-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52389B1 (ko) * 2011-10-25 2018-04-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68536B1 (ko) * 2011-10-28 2018-06-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시스템
KR101867044B1 (ko) * 2011-11-02 2018-07-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JP2013101203A (ja) * 2011-11-08 2013-05-23 Funai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KR20130051133A (ko) 2011-11-09 2013-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패널조립체 및 그를 구비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41031B1 (ko) * 2011-11-16 2019-04-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KR101850436B1 (ko) 2011-11-25 2018-04-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868538B1 (ko) * 2011-11-30 2018-06-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KR20130063931A (ko) * 2011-12-07 2013-06-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KR101880136B1 (ko) * 2011-12-12 2018-08-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02394B1 (ko) * 2011-12-12 2018-09-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67045B1 (ko) * 2011-12-13 2018-06-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시스템
KR101902395B1 (ko) * 2012-02-15 2018-10-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유닛
KR102024288B1 (ko) * 2012-02-15 2019-09-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시스템
KR101943447B1 (ko) 2012-02-23 2019-01-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48141B1 (ko) * 2012-02-23 2019-0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948142B1 (ko) * 2012-03-12 2019-0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948143B1 (ko) * 2012-03-12 2019-0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975488B1 (ko) * 2012-03-14 2019-05-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9752753B2 (en) * 2012-03-14 2017-09-0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948144B1 (ko) * 2012-03-21 2019-0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933998B1 (ko) * 2012-03-21 2018-12-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928357B1 (ko) 2012-03-23 2018-12-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33999B1 (ko) * 2012-03-30 2018-12-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시스템
KR101957815B1 (ko) * 2012-04-13 2019-03-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416954B2 (en) * 2012-05-07 2016-08-16 Abl Ip Holding Llc Light fixture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properties
TWI522571B (zh) * 2012-08-27 2016-02-21 南臺科技大學 照明裝置
DE102012109145A1 (de) 2012-09-27 2014-03-2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Ringlichtmodul
KR101993183B1 (ko) * 2012-11-27 2019-10-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3867961B (zh) * 2012-12-07 2016-06-1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单元
US9454920B2 (en) * 2012-12-12 2016-09-27 Larry A. Elmore Apparatus for backlighting billboards using indirect light
CN103032836B (zh) * 2012-12-14 2015-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背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KR101472752B1 (ko) * 2012-12-24 2014-1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TWI494660B (zh) * 2013-01-08 2015-08-01 Unity Opto Technology Co Ltd Side light type backlight module
US10295124B2 (en) * 2013-02-27 2019-05-21 Cree, Inc. Light emitter packages and methods
CN103196078B (zh) * 2013-03-25 2015-06-1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Led背光模组
CN111174183A (zh) * 2013-08-13 2020-05-19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防爆灯具
CN104676354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US9690041B2 (en) * 2013-12-17 2017-06-27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Air cavity LED backlight unit
KR102136203B1 (ko) 2014-02-03 2020-08-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900637B2 (en) 2015-09-25 2021-01-26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device
EP3185071B1 (en) * 2015-12-23 2019-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895330A (zh) * 2018-03-30 2018-11-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KR101963223B1 (ko) * 2018-05-30 2019-03-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US10663799B2 (en) * 2018-06-15 2020-05-26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AU2022339597A1 (en) * 2021-08-31 2024-04-18 Bretschneider, Eric C. Cathode-ray tube ultraviolet light sour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6826A (en) * 1987-09-19 1991-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or and display panel employing the illuminator
US5453855A (en) * 1992-12-15 1995-09-26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acklit by LED's coupled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401936A (zh) * 2001-08-03 2003-03-1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照明屏及搭载了该照明屏的显示装置
CN101004515A (zh) * 2006-01-21 2007-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4003A (ja) 1985-05-17 1986-12-15 シ−メンス、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間接的な反射照明器具
FR2642209B1 (fr) 1989-01-24 1994-07-01 Loire Electronique Dispositif d'eclairage pour ecran a cristaux liquides
DE3929955A1 (de) * 1989-09-08 1991-03-14 Inotec Gmbh Ges Fuer Innovativ Lichtstrahler
JP2723481B2 (ja) * 1995-04-07 1998-03-09 株式会社光エネルギ応用研究所 平面状照明装置
JP3173453B2 (ja) * 1998-03-13 2001-06-0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信号灯具
JP2000011724A (ja) 1998-06-26 2000-01-14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960928B1 (ja) * 1998-07-24 1999-10-1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信号灯具
JP3026967B1 (ja) * 1998-12-18 2000-03-2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KR20010026307A (ko) 1999-09-04 2001-04-06 이수삼 Cpu 냉각구조의 방열판
JP2002008425A (ja) 2000-06-21 2002-01-11 Fujitsu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6626562B2 (en) * 2001-10-08 2003-09-30 Randall D. Blanchard Low profile backlight optimize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4190268B2 (ja) 2002-12-04 2008-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88498A (ja) 2003-03-24 2004-10-14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4437024B2 (ja) 2003-10-01 2010-03-24 日本ライツ株式会社 平面照明装置
JP2005129409A (ja) 2003-10-24 2005-05-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4746301B2 (ja) * 2004-10-01 2011-08-10 ライツ・アドバンスト・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560650B2 (ja) 2004-11-22 2010-10-13 ライツ・アドバンスト・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1107694B1 (ko) 2004-12-30 2012-0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KR101122001B1 (ko) 2004-12-31 2012-03-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4492486B2 (ja) * 2005-08-24 2010-06-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Led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US7255459B2 (en) * 2005-12-16 2007-08-14 United Microdisplay Op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WO2008013304A1 (fr) * 2006-07-28 2008-01-31 Fujifilm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éclairage de surface
JP5153152B2 (ja) * 2007-01-31 2013-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2008251230A (ja) * 2007-03-29 2008-10-16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中空式面照明装置
JP4945325B2 (ja) * 2007-06-01 2012-06-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79772B1 (ko) 2007-09-06 2009-01-21 한성엘컴텍 주식회사 복수의 발광소자를 포함하는 면 발광장치
JP4856037B2 (ja) * 2007-09-28 2012-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5225015B2 (ja) * 2007-10-19 2013-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光板
CN101971060A (zh) * 2008-03-18 2011-02-09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构件及使用该构件的背光装置
EP2297607B1 (en) 2008-06-04 2014-04-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ollow backlight with tilted light source
JP2010080401A (ja) * 2008-09-29 2010-04-08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KR101529556B1 (ko) 2008-12-26 2015-06-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방열이 용이한 액정표시소자
TWI382247B (zh) * 2008-12-31 2013-01-1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背光模組
KR100960662B1 (ko) 2009-05-18 2010-06-08 김용철 평판형 led 조명장치
TWI402573B (zh) * 2009-06-01 2013-07-2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KR20100135990A (ko) 2009-06-18 2010-12-28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6826A (en) * 1987-09-19 1991-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or and display panel employing the illuminator
US5453855A (en) * 1992-12-15 1995-09-26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acklit by LED's coupled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401936A (zh) * 2001-08-03 2003-03-12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照明屏及搭载了该照明屏的显示装置
CN101004515A (zh) * 2006-01-21 2007-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0839B (zh) 2015-12-01
JP2012151086A (ja) 2012-08-09
CN102588821A (zh) 2012-07-18
US20110222267A1 (en) 2011-09-15
JP5989305B2 (ja) 2016-09-07
EP2476950A1 (en) 2012-07-18
TW201229632A (en) 2012-07-16
EP2476950B1 (en) 2020-09-02
US8235540B2 (en) 2012-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8821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US9541792B2 (en) Display device
US8511845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TWI444678B (zh) 導光板,包含導光板的背光組件,及包含導光板的液晶顯示裝置
CN103256524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
CN102853329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TWI569072B (zh) 照明單元及使用該照明單元的照明系統
CN102478188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901000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KR102461530B1 (ko) 이형 액정표시장치
CN103115283B (zh) 背光单元、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包括其的照明系统
CN101806413A (zh) 发光模块以及具有该发光模块的显示设备
KR10183231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91775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3574401B (zh) 背光装置及包括该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89508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KR20070084946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94813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94814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868536B1 (ko) 조명 시스템
KR101782082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3399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933999B1 (ko) 조명 시스템
KR10194814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KR10183072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7

Address after: 168 Changsheng North Road,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Leyu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INNOTE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