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5801B - 软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软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5801B
CN102575801B CN201080039029.0A CN201080039029A CN102575801B CN 102575801 B CN102575801 B CN 102575801B CN 201080039029 A CN201080039029 A CN 201080039029A CN 102575801 B CN102575801 B CN 102575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ipe
face
outer circumferential
telescopic tube
in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9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5801A (zh
Inventor
泷本伸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5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5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 F16L33/223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the sealing surfaces being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33/22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the sealing surfaces being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a clamping ring be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threaded member and the connecting memb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管连接器,其稳定化软管前端的压入位置来提高螺纹接管的外周面与软管的密封性及脱落强度。在插入软管(H)时,将伸缩套管(3)的与缩径面(1a2)对置的入口部(3a)的内径设定成大于沿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由此使软管(H)的前端部不会与伸缩套管(3)的入口部(3a)碰撞就可顺利地进入伸缩套管(3)与缩径面(1a2)之间并插入至固定位置。之后,在随着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2b)按压时,将伸缩套管(3)的入口部(3a)的内径设定成小于沿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由此软管(H)被夹入伸缩套管(3)的入口部(3a)与螺纹接管(1)的缩径面(1a2)之间。

Description

软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配管连接例如硅酮橡胶等柔软且易变形的软管而使用的软管连接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如下软管连接器,即软管沿螺纹接管的外周面被插入,软管的内周面通过被设置于其外侧的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压紧于螺纹接管的外周面。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软管连接器有如下连接器,其包括与被构成为螺纹接管的第2接头连接的螺母、被配置于该螺母的阴螺纹后方内周面而介装于与软管前端的外周面之间的前圈、从该前圈远离预定间隔并介装于螺母的后端内周面与软管的外周面之间的后圈、及在与第2接头连接的状态下被嵌入软管端部侧的内周面且与前圈及后圈一同挟持该软管端部侧的内外周面的嵌入式套管(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其连接时,首先,在螺母上卡合后圈的状态下,将该后圈与螺母一同插入软管的外周来设定于后方,接着,在将嵌入式套管嵌入软管的终端之后,将该嵌入式套管嵌合于第2接头,并且将嵌合于软管终端的外周的前圈嵌合于第2接头。并且,对第2接头螺合螺母,由此后圈被靠近前圈侧,嵌入式套管的环状凸部以及被外嵌于其两个弯曲斜面的软管的外周被前圈以及后圈向径向被牢固地挟持,同时因环状凸部而向径向膨出变形的部位通过前圈以及后圈向轴向被挟持。
专利文献1:日本登录实用新型第3088531号公报
然而,这种以往的软管连接器中存在如下问题,即需将软管端部嵌入于嵌入式套管之后嵌合前圈,之后将该嵌入式套管嵌合于第2接头,否则由于无法进行螺母的螺合,导致连接工作费工夫而工作性低劣,无法在短时间内连接。
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嵌入式套管与第2接头的嵌合,导致在被形成于嵌入式套管内周的连通孔与第2接头的连通孔之间产生空隙,流体渗入该空隙而产生液体贮留,因此容易变得不卫生,而且由于嵌入式套管的嵌合筒体外周通过O型圈液密地嵌合于第2接头的带大径段的嵌合孔,渗入嵌入式套管的连通孔与第2接头的连通孔之间的空隙的流体还与该O型圈接触(液体接触),因此容易变得不卫生,且用途有限。
因此,考虑到如下内容,即预先一体化嵌入式套管和第2接头,沿该嵌入式套管的环状凸部插入软管,将该软管的端部嵌入于在固定位置等待的前圈,由此缩短螺合螺母之前的工序,或者不受连通路中途的液体贮留或与O型圈的液体接触问题的影响地选择流体的种类或用途。
但是,此时由于前圈的内径以与软管的外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形成,因此仅通过软管的压入操作很难将该软管端部嵌入前圈内,存在在软管未可靠地被压入至固定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螺母的螺合之虞。若这样在软管端部未被嵌入前圈内的状态下螺合螺母,则存在无法进行可靠的连接,结果嵌入式套管的外周面与软管的密封性及脱落强度下降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解决这种问题作为课题,其目的在于:使软管前端的压入位置稳定化来提高螺纹接管的外周面与软管的密封性及脱落强度;进一步提高螺纹接管的外周面与软管的密封性及脱落强度;在轴向及径向上可靠地挟持软管;及将软管可靠地插入至固定位置等。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管连接器,软管沿螺纹接管的外周面被插入,所述软管的内周面通过被设置于其外侧的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压紧于所述螺纹接管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膨出部,被形成于所述螺纹接管的外周面,并具有向软管插入方向逐渐扩径的扩径面及从其最大径部分逐渐缩径的缩径面;伸缩套管,与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及位于比该缩径面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的里侧外周面对置设置,且可向径向弹性变形;及按压面部,在所述紧固件的内侧与所述伸缩套管的外周面对置形成,以所述伸缩套管随着该紧固件相对于所述螺纹接管的轴向移动而缩径的方式进行按压,所述螺纹接管具有:里侧外周面,被形成于比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环状段部,被突出形成于比所述里侧外周面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及筒状部,在所述环状段部的外侧与所述里侧外周面对置形成,所述伸缩套管具有:入口部,被形成为与所述缩径面对置;筒状伸缩部,具有在比该入口部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被形成为插入所述软管时朝向软管插入方向的反方向逐渐扩径的内周面;槽,在所述入口部及所述筒状伸缩部被缺口形成为向轴向延伸,使所述入口部及所述筒状伸缩部可向径向弹性变形;环状凸缘部,从所述筒状伸缩部的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端朝向所述里侧外周面沿所述环状段部被形成;及制动器,被突出形成为在所述筒状伸缩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前端边对置并抵接,就所述入口部及所述筒状伸缩部的内径而言,在插入所述软管时,设定成大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另外,在所述伸缩套管随着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所述按压面部按压时,设定成小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设定成从所述制动器至所述环状凸缘部的轴向尺寸与从所述筒状部的前端边至所述环状段部的轴向尺寸一致。
除前述特征以外,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伸缩套管的入口部形成与所述软管的外周面对置的环状凸部,就该环状凸部的内径而言,在插入所述软管时,设定成大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另外,在所述伸缩套管随着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所述按压面部按压时,设定成小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
除前述特征以外,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紧固件的内周面分体或一体地设置被形成为随着该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与所述膨出部的扩径面对置的按压筒部,在基于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的紧固状态下,以与被形成于该按压筒部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与所述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之间的环状空间对置的方式形成卡合凹部。
除前述特征以外,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方向的端部,朝向所述螺纹接管的里侧外周面形成与所述软管的前端面对置的环状凸缘部。
具有前述特征的本发明,在插入软管时,将伸缩套管的与缩径面对置的入口部的内径设定成大于沿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软管的外径,由此使软管的前端部不会与伸缩套管的入口部碰撞就可顺利地进入伸缩套管与缩径面之间并插入至固定位置。之后,在随着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按压时,将伸缩套管的入口部的内径设定成小于沿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软管的外径,由此软管被夹入伸缩套管的入口部与螺纹接管的缩径面之间,因此能够使软管前端的压入位置稳定化来提高螺纹接管的外周面与软管的密封性及脱落强度。
其结果,软管连接的工作性提高,任何人都能够简单地在短时间内且可靠地进行软管连接工作。
并且,与在连通路的中途产生空隙的以往的连接器相比,在沿螺纹接管的内周面被形成的连通路的中途不会产生液体贮留或与O型圈的液体接触等,因此比较卫生,不受限于流体的种类或用途,自由度提高,使用方便。
而且,在所述伸缩套管的入口部形成与所述软管的外周面对置的环状凸部,就该环状凸部的内径而言,在插入所述软管时,设定成大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另外,在所述伸缩套管随着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所述按压面部按压时,设定成小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这种情况下,在插入软管时,软管的前端部不会碰撞成为伸缩套管的入口部的环状凸部就顺利地被插入伸缩套管的内周面与缩径面及里侧外周面之间,之后,在随着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按压时,伸缩套管缩径变形而软管向径向被夹入内周面与螺纹接管的里侧外周面之间,同时环状凸部陷入软管的外周面而进一步紧固地被夹入与螺纹接管的缩径面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螺纹接管的外周面与软管的密封性及脱落强度。
并且,在所述紧固件的内周面分体或一体地设置被形成为随着该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与所述膨出部的扩径面对置的按压筒部,在基于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的紧固状态下,以与被形成于该按压筒部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与所述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之间的环状空间对置的方式形成卡合凹部,这种情况下,软管通过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向径向被夹入膨出部的扩径面与按压筒部之间,同时随着此现象,软管的外周面通过被形成于按压筒部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与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之间的环状空间朝向卡合凹部膨出变形,由此膨出变形的软管外周面沿卡合凹部压紧并压接,因此能够向轴向及径向可靠地挟持软管。
其结果,尤其在软管例如像硅酮软管那样柔软且易变形时,软管的变形被利用于密封性或脱落强度的提高,因此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软管脱落。
并且,在所述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方向的端部,朝向所述螺纹接管的里侧外周面形成与所述软管的前端面对置的环状凸缘部时,通过对螺纹接管的里侧外周面配设伸缩套管,在这些里侧外周面与伸缩套管的内周面之间被形成软管的插入空间,随着软管的插入,其前端面与伸缩套管的环状凸缘部碰撞,而软管H无法再进一步插入,因此能够将软管可靠地插入至固定位置。
其结果能够进行可靠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管连接器的纵截面主视图,(a)表示软管插入前的状态,(b)表示软管插入后的状态,(c)表示紧固件的移动开始时的状态,(d)表示紧固件的移动结束后的状态。
图2是该立体图,(a)表示软管插入前的状态,(b)表示软管插入后的状态,(c)表示紧固件的移动开始时的状态,(d)表示紧固件的移动结束后的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软管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的纵截面主视图。
图4是该立体图,(a)表示整体的分解状态,(b)表示从反方向仅观察伸缩套管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软管连接器A的实施方式具备可挠性软管H的连接端部被插入的螺纹接管1、相对于该螺纹接管1被设置成向轴向往复移动自如的紧固件2及通过软管H的连接端部被配置于螺纹接管1的外周面的伸缩套管3,在软管H的连接端部被插入螺纹接管1的外周面之后,向轴向例如向软管H的插入方向(以下称为软管插入方向)移动紧固件2来使伸缩套管3缩径,由此该软管H的连接端部的内周面H1被压紧于螺纹接管1的外周面而不可脱落地连接该软管H。
螺纹接管1例如以黄铜等金属或硬质合成树脂等硬质材料形成为具有与软管H的内径大致相同或稍大于软管内径的外径的圆筒状,或者通过对例如由不锈钢等可变形刚性材料构成的板材进行压制加工或其他的成型加工来形成为厚度尺寸较薄的圆筒状,在其外周面被形成有环状膨出部1a,所述环状膨出部被形成为向软管插入方向逐渐扩径并从其最大径部分逐渐缩径。
环状膨出部1a中以连续状配置有从螺纹接管1的软管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以下称为反插入方向)的前端边1b向软管插入方向逐渐扩径的扩径面1a1和从扩径面1a1的最大径部分向软管插入方向逐渐缩径的缩径面1a2,图1~图4所示的例子中,设为以直线状倾斜的锥面,但作为其他例子可以以曲面状倾斜。
在比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与缩径面1a的最小径部分相同直径的里侧外周面1c在软管插入方向上被形成预定长度。
在螺纹接管1的前端内周面形成朝向其前端逐渐扩径的反锥面1d,图1(d)所示的例子中优选配置成如下,即在基于后述的紧固件2的紧固状态下使后述的按压筒部4比螺纹接管1的前端边1b更突出,由此软管H被按压筒部4压向内方,而其内端部分与螺纹接管1的反锥面1d连续。
另外,在比螺纹接管1的里侧外周面1c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从该里侧外周面1c大致垂直地突出的环状段部1e被一体形成,在该环状段部1e的外侧被形成有用于向软管插入方向及软管插入方向的反插入方向往复移动自如地支撑后述的紧固件2的滑动构件1f。
而且,作为旋转操作用防滑构件1g,例如像图2及图4所示的例子,优选在螺纹接管1的外周面向周向按每一适当间隔形成工具等卡合的多个平面部或除此之外形成滚花等凹凸部。
紧固件2以与螺纹接管1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材料被形成为具有大于软管H的外径的内径的大致圆筒状,在其内周面被形成用于与螺纹接管1的滑动构件1f卡合并向软管插入方向及反插入方向往复移动自如地支撑的滑动构件2a。
作为这些螺纹接管1的滑动构件1f及紧固件2的滑动构件2a,优选形成通过对螺纹接管1相对旋转操作紧固件2来使其向软管插入方向及反插入方向相对往复移动的螺纹。
另外,作为其他例子,可使螺纹接管1和紧固件2面接触而向软管插入方向移动,由此凹凸嵌合来使两者被不能移动地卡止。
而且,在紧固件2的内侧被设置随着紧固件2相对于螺纹接管1的轴向移动而向径向加压后述的伸缩套管3的筒状伸缩部3e来使其缩径的构件。
作为该套管缩径构件,优选在紧固件2的内周面直接形成以内径朝向反插入方向逐渐成为小径的锥状倾斜的按压面部2b。
并且,作为其他例子,可在紧固件2的内侧(内周)旋转自如地设置按压套管,使该按压套管的内周面与后述的伸缩套管3的筒状伸缩部3e的外周面对置,从而设为以内径朝向反插入方向逐渐成为小径的锥状倾斜的按压面部。
优选紧固件2的内周面中在反插入方向的一端侧分体或一体地设置被形成为随着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与膨出部1a的扩径面1a1对置的按压筒部4,在基于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的紧固状态下,以与被形成于按压筒部4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即里侧端面4a与后述的伸缩套管3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即入口侧端面3b之间的环状空间S对置的方式形成卡合凹部2c。
另外,作为旋转操作用防滑构件2d,例如像图2及图4所示的例子,优选在紧固件2的外周面向周向按每一适当间隔形成工具等卡合的多个平面部或除此之外形成滚花等凹凸部。
伸缩套管3例如由聚甲醛树脂或表面光滑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其他合成树脂等可弹性变形的材料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通过插装于螺纹接管1的环状段部1e而被配置成与螺纹接管1的缩径面1a2及里侧外周面1c对置,尤其将与缩径面1a2对置的软管插入方向的相反侧部分作为入口部3a。
而且,如图1(a)~(c)所示,伸缩套管3在软管H插入前的时刻及插入时扩径变形,将其至少入口部3a的内径设定成大于沿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另外,如图1(d)所示,在随着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2b按压时缩径变形,将入口部3a的内径设定成小于沿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
根据这种软管连接器A,如图1(a)、(b)所示,在插入软管H时,软管H的前端部不会与伸缩套管3的入口部3a碰撞就可顺利地进入伸缩套管3与缩径面1a2之间并插入至固定位置。
之后,如图1(d)所示,在随着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2b按压时,伸缩套管3缩径变形而软管H向径向被夹入其入口部3a与螺纹接管1的缩径面1a2之间。
此时,在按压筒部4被分体或一体地设置于紧固件2的内周面的情况下,软管H通过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向径向被夹入膨出部1a的扩径面1a1与按压筒部4之间,同时随着此现象,软管H的外周面H2通过被形成于按压筒部4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里侧端面)4a与伸缩套管3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入口侧端面)3b之间的环状空间S朝向卡合凹部2c膨出变形,由此膨出变形的软管H的外周面H2沿卡合凹部2c压紧并压接。
若更详细说明,则伸缩套管3被形成为朝向反插入方向逐渐扩径,切开形成向其轴向延伸的槽3c,从而可向径向弹性变形,并且在其入口部3a形成与软管H的外周面H2对置的环状凸部,在软管H插入前及插入时,使该环状凸部的内径大于沿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另外,在伸缩套管3随着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2b按压时,将环状凸部的内径设定成小于沿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
即,将伸缩套管3的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的内径设定成与沿膨出部1b的缩径面1b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大致相同,在伸缩套管3随着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2b按压时,成为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陷入软管H的外周面H2,使其他内周面3d压接于软管H的外周面H2。
根据这种软管连接器A,在插入软管H时,如图1(a)、(b)所示,软管H的前端部不会与成为伸缩套管3的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碰撞就可顺利地被插入伸缩套管3的内周面3d与缩径面1a2及螺纹接管1的里侧外周面1c之间。
之后,在随着紧固件2的轴向移动而被按压面部2b按压时,如图1(d)所示,伸缩套管3缩径变形,软管H被夹入内周面3d与螺纹接管1的里侧外周面1c之间,同时成为其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陷入软管H的外周面H2而在与螺纹接管1的缩径面1a2之间被进一步牢固地夹入。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a)~(d)、图2(a)~(d)、图3及图4(a)、(b)所示,该实施例1中,作为螺纹接管1的滑动构件1f刻设外螺纹部,作为与此对置的紧固件2的滑动构件2a刻设内螺纹部,使这些外螺纹部1f及内螺纹部2a螺合,并相对螺纹接管1旋转操作紧固件2来使其向软管插入方向移动,由此使一体形成于紧固件2的内周面的按压面部2b按压伸缩套管3的入口部3a来使其缩径变形。
如图4(a)、(b)所示,该伸缩套管3由成为其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具有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入口侧端面)3b及内周面3d的筒状伸缩部3e及从该筒状伸缩部3e的软管插入方向的另一端朝向螺纹接管1的里侧外周面1c被一体形成的环状凸缘部3f构成,将该环状凸缘部3f用作软管H的前端面(切断面)H3的碰撞面,并且槽3c向周向被切开形成多个。
使这些槽3c中的一条槽3c1横跨筒状伸缩部3e及环状凸缘部3f连续,但其他槽3c2局部形成于筒状伸缩部3e或环状凸缘部3f。
而且,在伸缩套管3的筒状伸缩部3e的外周面被一体地突出形成有与成为螺纹接管1的滑动构件1f的外螺纹部的前端边1h对置的制动器3g。
在此,若预先设定成从该制动器3g至环状凸缘部3f的轴向尺寸与从螺纹接管1的外螺纹部1f的前端边1h至环状段部1e的轴向尺寸一致,则通过使制动器3g抵接于外螺纹部1f的前端边1h,以伸缩套管3的环状凸缘部3f相对于螺纹接管1的环状段部1e抵接的方式被定位,并且在配设伸缩套管3时,仅通过观察制动器3g与外螺纹部1f的前端边1h的位置关系例如两者的松动情况就能够判断环状凸缘部3f是否被准确地安装成与螺纹接管1的环状段部1e抵接。
另外,将软管H的前端面H3与伸缩套管3的环状凸缘部3f碰撞的同时插入,由此通过制动器3g与外螺纹部1f的前端边1h的松动情况能够轻松地感知软管H被可靠地插入至目标位置,并且能够防止伸缩套管3随着软管H的插入而变形并被破损。
而且,该实施例1中,由于紧固件2相对于螺纹接管1相对旋转,因此作为前述的按压筒部4利用与紧固件2独立的圈。
图4(a)所示的例子时,该成为按压筒部4的独立的圈中切开形成向其轴向总长延伸的槽4b,从而可向径向弹性变形,在该圈的外周面4c及与其对置的紧固件2的内周面双方或任意一方形成以独立的圈4缩径的方式进行按压的锥面4d、2e,将该被缩径状态下的内径设定成小于沿膨出部1a的扩径面1a1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
另外,作为其他例子,可将按压筒部4成型为无槽的圈状,无需缩径变形地将软管H按压于膨出部1a的扩径面1a1。
另外,在比作为螺纹接管1的滑动构件1f而被形成的外螺纹部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连设用于连接于其他设备的管连接口(未图示)的连接部1i。
该连接部1i中,在连接于这种软管连接器A的其他设备中的管连接口的内周面中被刻设内螺纹时,刻设与此对应的外螺纹,另外,在该管连接口的外周面中被刻设外螺纹时,刻设与此对应的内螺纹。
在图示的例子中,螺纹接管1为例如通过切削加工等切削出圆筒材料的切削品,作为连接部1i被刻设有外螺纹。
另一方面,优选软管H例如由硅酮橡胶或氯乙烯等软质合成树脂等软质材料构成,且其内周面H1和外周面H2平坦。
作为其具体例子利用如下软管,即在其透明或不透明的外层与内层之间,以螺旋状被埋设多片或单片合成树脂制叶片(加强类)作为中间层的层叠软管;或以螺旋状缠绕来一体化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截面为矩形等的带状加强材料和截面为圆形等的线形加强材料作为中间层的螺旋加强软管;或例如在软管外周面编织玻璃纤维或耐燃性纤维等丝状加强材料的编织加强软管;或以螺旋状埋设金属制线材或硬质合成树脂制线材的螺旋加强软管;或单层结构的软质合成树脂制软管等。
接着,按照工序顺序说明基于这种软管连接器A的软管H的连接方法,对通过该软管连接器得到的作用效果也进行说明。
从图3及图4(a)、(b)所示的软管连接器A的分解状态看,如图1(a)及图2(a)所示,首先,若伸缩套管3相对于螺纹接管1的环状段部1e及里侧外周面1c越过螺纹接管1的膨出部1a的同时被配设,则在这些里侧外周面1c与伸缩套管3的内周面3b之间被形成软管H的插入空间。
另外,将软管H插通于紧固件2及成为按压筒部4的独立的圈,之后开始朝向软管H的插入空间并沿螺纹接管1的膨出部1a插入该软管H的前端部。
在该时刻,成为伸缩套管3的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扩径变形为大于沿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径,因此软管H的前端部不会与该环状凸部碰撞就顺利地被插入伸缩套管3的内周面3d与缩径面1a2及螺纹接管1的里侧外周面1c之间,如图1(b)及图2(b)所示,软管H的前端面H3通过伸缩套管3的环状凸缘部3f与螺纹接管1的环状段部1e碰撞,而软管H无法进一步插入。
接着,向软管插入方向移动紧固件2,并且如图1(c)及图2(c)所示,将其内螺纹部2a螺合于螺纹接管1的外螺纹部1f,即使旋转操作紧固件2,也与成为按压筒部4的独立的圈滑移,其旋转力不会通过该圈传递至软管H,可防止软管H的扭曲。
伴随于此,圈的内周面4e与沿膨出部1a的扩径面1a1被插入的软管H的外周面H2牢固地接触,因此在这些紧固件2的内周面与圈的外周面4c之间产生偏离,圈由于锥面4d、2e而缩径变形。
由此,之后圈的内周面4e通过紧固件2的移动而进一步牢固地压接于软管H的外周面H2来产生向软管插入方向靠近的力,并且与伸缩套管3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入口侧端面)3b的间隔逐渐变窄。
而且,按压面部2b通过紧固件2的软管插入方向的移动而与伸缩套管3的筒状伸缩部3e抵接而向径向加压,因此如图1(d)及图2(d)所示,伸缩套管3的筒状伸缩部3e缩径变形而软管H被夹入成为其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与膨出部1a的缩径面1a2之间,成为该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陷入软管H的外周面H2,其他内周面3d压接于软管H的外周面H2。
而且,与此同时,成为按压筒部4的独立的圈的内周面4e陷入软管H的外周面H2,软管H向径向被夹入膨出部1a的扩径面1a1与按压筒部4之间。
由此,软管H的外周面H2通过被形成于成为按压筒部4的独立的圈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里侧端面)4a与伸缩套管3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入口侧端面)3b之间的环状空间S朝向卡合凹部2c膨出变形,该膨出变形的软管H的外周面H2沿卡合凹部2c压紧并压接。
尤其当软管H例如像硅酮软管那样柔软且易变形时,通过这种成为入口部3a的环状凸部或成为按压筒部4的独立的圈的内周面4e的陷入及伸缩套管3的内周面3d的压接,软管H的外周面H2仅膨出其压缩量而被牢固地夹入圈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里侧端面)4a与伸缩套管3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入口侧端面)3b之间,因此软管H向轴向及径向被可靠地挟持,能够稳定化软管前端的压入位置的同时提高螺纹接管1的外周面与软管H的密封性及脱落强度。
另外,在以上示出的实施例中,作为相对于螺纹接管1轴向移动紧固件2的滑动构件1f、2a,形成了相互螺合的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但不限于此,只要至少能够相对于伸缩套管3轴向移动紧固件2,则可以是螺纹以外的结构。
符号说明:
1-螺纹接管,1a-膨出部,1a1-扩径面,1a2-缩径面,1c-里侧外周面,2-紧固件,2b-按压面部,2c-卡合凹部,3-伸缩套管,3a-入口部,3b-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入口侧端面),3c-槽,3d-内周面,3f-环状凸缘部,4-按压筒部,4a-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里侧端面),H-软管,H1-内周面,H2-外周面,H3-前端面。

Claims (5)

1.一种软管连接器,具备螺纹接管、紧固件和软管,所述软管沿所述螺纹接管的外周面被插入,所述软管的内周面通过被设置于其外侧的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压紧于所述螺纹接管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接管在外周面形成环状膨出部,该环状膨出部具有向软管插入方向逐渐扩径的扩径面及从其最大径部分逐渐缩径的缩径面;
还具备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与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及位于比该缩径面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的里侧外周面对置设置,且可向径向弹性变形;
所述紧固件在内侧形成按压面部,该按压面部与所述伸缩套管的外周面对置设置,以使所述伸缩套管随着相对于所述螺纹接管的轴向移动而缩径的方式进行按压,
所述螺纹接管具有:里侧外周面,被形成于比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环状段部,被突出形成于比所述里侧外周面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及筒状部,在所述环状段部的外侧与所述里侧外周面对置形成,
所述伸缩套管具有:入口部,被形成为与所述缩径面对置;筒状伸缩部,在比该入口部更靠软管插入方向里侧被形成为与所述里侧外周面对置;环状凸缘部,被形成为从所述筒状伸缩部的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端朝向所述里侧外周面沿所述环状段部与所述软管的前端面对置;及制动器,被突出形成为在所述筒状伸缩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部的前端边对置并抵接,
就所述入口部及所述筒状伸缩部的内径而言,在插入所述软管时,设定成大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另外,在所述伸缩套管随着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所述按压面部按压时,设定成小于沿所述膨出部的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
设定成从所述制动器的软管插入方向里侧突出面至所述环状凸缘部的插入方向里侧端的轴向尺寸与从所述筒状部的前端边至所述环状段部的轴向尺寸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伸缩套管的所述入口部及所述筒状伸缩部,切开形成向其轴向延伸的槽,使所述入口部及所述筒状伸缩部可向径向弹性变形,并且在所述伸缩套管的所述入口部形成与所述软管的外周面对置的环状凸部,就该环状凸部的内径而言,在插入所述软管时,设定成大于沿所述膨出部的所述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另外,在所述伸缩套管随着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被所述按压面部按压时,设定成小于沿所述膨出部的所述缩径面被插入的所述软管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固件的内周面分体或一体地设置被形成为随着该紧固件的轴向移动而与所述膨出部的所述扩径面对置的按压筒部,在基于所述紧固件的轴向移动的紧固状态下,以与被形成于该按压筒部的软管插入方向侧端面与所述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反方向侧端面之间的环状空间对置的方式形成卡合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方向的端部,朝向所述螺纹接管的里侧外周面形成与所述软管的前端面对置的环状凸缘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伸缩套管的软管插入方向的端部,朝向所述螺纹接管的里侧外周面形成与所述软管的前端面对置的环状凸缘部。
CN201080039029.0A 2009-09-02 2010-09-01 软管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5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2862A JP4868371B2 (ja) 2009-09-02 2009-09-02 ホース継手
JP2009-202862 2009-09-02
PCT/JP2010/064887 WO2011027766A1 (ja) 2009-09-02 2010-09-01 ホース継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5801A CN102575801A (zh) 2012-07-11
CN102575801B true CN102575801B (zh) 2014-07-23

Family

ID=43649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90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5801B (zh) 2009-09-02 2010-09-01 软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68371B2 (zh)
CN (1) CN102575801B (zh)
MY (1) MY162527A (zh)
WO (1) WO20110277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9380A1 (de) * 2010-10-26 2012-04-26 Michael Meier Schlauchkupplung
JP5747207B2 (ja) * 2013-07-05 2015-07-08 株式会社潤工社 管継手
CN105593592B (zh) * 2013-08-30 2017-07-04 东洋克斯株式会社 管接头
JP5799326B2 (ja) * 2013-08-30 2015-10-21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管継手
JP5849261B2 (ja) * 2013-08-30 2016-01-27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管継手
JP2015052344A (ja) * 2013-09-06 2015-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ホース取付構造
US9657656B2 (en) * 2014-08-27 2017-05-2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Idle air control valve for use in a small engine and having a protective shroud with valve seat
JP6078857B2 (ja) * 2015-08-27 2017-02-15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管継手
CN106820530A (zh) * 2016-12-30 2017-06-13 重庆鹏旭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器一体式洗头盆
JP2019002462A (ja) * 2017-06-14 2019-01-10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チューブ用継手
CN107504304A (zh) * 2017-09-01 2017-12-22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换流阀模块用fep软管接头组件
EP3706598B1 (de) * 2017-11-09 2022-01-05 Oelschläger Metalltechnik GmbH Teleskopierbare säule, insbesondere für möbel, wie tische, und tisch mit einer derartigen säule
WO2020211961A1 (en) * 2019-04-18 2020-10-22 Husqvarna Ab Hose connec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9A (zh) * 1988-12-19 1990-07-11 海科模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可挠性非金属导管及可挠性非金属管的水密性接头
WO1998001695A1 (en) * 1996-07-10 1998-01-15 Kang Hoon Park Synthetic resin hose connecting means
JP2001041380A (ja) * 1999-07-28 2001-02-13 Nitta Moore Co 管継手
JP3088531U (ja) * 2002-03-12 2002-09-20 株式会社リガルジョイント ホースジョイントの接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1066Y2 (zh) * 1989-12-28 1992-07-27
JP3325086B2 (ja) * 1993-06-28 2002-09-17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ホース継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9A (zh) * 1988-12-19 1990-07-11 海科模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可挠性非金属导管及可挠性非金属管的水密性接头
WO1998001695A1 (en) * 1996-07-10 1998-01-15 Kang Hoon Park Synthetic resin hose connecting means
JP2001041380A (ja) * 1999-07-28 2001-02-13 Nitta Moore Co 管継手
JP3088531U (ja) * 2002-03-12 2002-09-20 株式会社リガルジョイント ホースジョイントの接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52772A (ja) 2011-03-17
WO2011027766A1 (ja) 2011-03-10
MY162527A (en) 2017-06-15
JP4868371B2 (ja) 2012-02-01
CN102575801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801B (zh) 软管连接器
CN102597593B (zh) 软管连接器
CN106764146B (zh) 接头、套管以及套管制造方法
JP5871855B2 (ja) インナーリング
EP3521675B1 (en) Pipe fitting connecting method
TW201100684A (en) Fluid fitting
CN104136824B (zh) 用于将连接接头连接到隔热导管上的方法及连接接头和隔热导管装置
EP1992860A3 (en) Non-serviceable fluid coupling
CN109661532A (zh) 管接头及卡定构件
CN104344127A (zh) 易于部件组装的触发插入式导管连接装置
CN204387533U (zh) 一种新型管件连接装置
CN209977496U (zh) 管道连接结构
JP5778736B2 (ja) モータ冷却用の冷却管継手、および冷却管継手を備えるモータ冷却装置
JP2008138694A (ja) 管継手
JP4789999B2 (ja) 樹脂管継手
JP2011069484A (ja) ホース継手
CN102159865B (zh) 两件式连接配件
JP4789998B2 (ja) 樹脂管継手
CN213712229U (zh) 软管连接装置和手术器械
JPH1068487A (ja) 管継手
JP4231728B2 (ja) 流体配管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JP3198006U (ja) ホースカプラ
CN216344554U (zh) 一种超高压整体式扣压接头
CN207316307U (zh) 挤压式接头
CN210890454U (zh) 承插压合式连接接头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4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4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