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3756A - 药剂发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药剂发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3756A
CN102573756A CN2010800458113A CN201080045811A CN102573756A CN 102573756 A CN102573756 A CN 102573756A CN 2010800458113 A CN2010800458113 A CN 2010800458113A CN 201080045811 A CN201080045811 A CN 201080045811A CN 102573756 A CN102573756 A CN 102573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ment
base plate
recoverer
dispensing apparatus
accep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8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3756B (zh
Inventor
辻秀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m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m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m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m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3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3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annular, disc-shaped, or spherical or like small articles, e.g. tablets or pills
    • B65D83/0445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annular, disc-shaped, or spherical or like small articles, e.g. tablets or pills all the articles being stored in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0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 G07F11/1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two or more magazines having a common delivery chu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3/00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 A61J3/007Marking tablet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00Packaging individual articles in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jars
    • B65B5/10Fill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progressively or in stages by introduc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layers of articles
    • B65B5/101Fill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progressively or in stages by introduc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layers of articles by gravity
    • B65B5/103Fill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progressively or in stages by introduc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layers of articles by gravity for packaging pills or table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4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in bul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6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in which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in compartments in fixed receptacl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9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assembling and dispensing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药剂发放装置,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从药剂收纳单元回收药剂、和向药剂回收单元发放药剂,而且,不会使其大型化,且分配并发放大量形态各异的药剂。在装置主体(1)中包括:配备多个药剂收纳容器的药剂收纳单元(2);具有接受发放的药剂的药剂接受部(9)的药剂接受单元(3);和药剂回收单元(4),从药剂接受部(9)接受药剂,且包括:具有使其储存的药剂储存部(19a、19b)的药剂储存部件(15)、以及回收从药剂储存部(19a)或(19b)排出的药剂的药剂回收部(31)。药剂回收单元(4)对于两个药剂回收部配备一个药剂储存部(19a)或(19b)。药剂储存部(19a)或(19b)的底板(22)能够以支轴(21)为中心,向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向药剂回收部(31)的一方供给的第一发放位置、和接着向能够将储存的药剂向药剂回收部(31)的余下一方供给的第二发放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药剂发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剂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药剂发放装置,众所周知,例如有将收纳了多个安瓶(ampule)的盒成矩阵状配置在装置主体中,利用设置于安瓶回收部中的四处的安瓶储存室,将四份处方统一回收后,向药剂回收容器发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前述现有的药剂发放装置中,在从盒回收安瓶的情况下,必须使安瓶收纳筒转动,将各个安瓶储存室向能够回收的位置移动,回收时间增加。另外,将在各个安瓶储存室中回收的安瓶依次向在托盘内被分隔的各个收纳室发放,无法减少发放时间。最近,日益要求加快药剂的发放业务,采用前述结构也有可能无法完全适应。而且,如果增大各个安瓶储存室的容积,则会导致大型化,因此,能够储存的安瓶的数量受到制约,无法收纳其它形态(箱装或者袋装)的药剂。
另外,作为其它的药剂发放装置,众所周知,例如有为了发放在上下方向层叠的箱装等特殊药剂,通过保持倒数第二个药剂,能够使最下部的药剂因自重落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但是,在该药剂发放装置中,虽然能够发放特殊药剂,但是,它并未采用与向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四个部分的托盘的发放相适应的结构(没有向托盘内的各个空间的分配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7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230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2598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药剂发放装置,它能够更加迅速地从药剂收纳单元回收药剂、和向药剂回收单元发放药剂,而且,不会使其大型化,能够一次分配并发放大量形态各异的药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作为解决前述课题的方法,本发明是一种药剂发放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药剂收纳单元,安装于前述装置主体,具有能够将所收纳的药剂通过药剂排出部发放的多个药剂收纳容器;药剂接受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前述装置主体,具有移动至药剂接受位置,接受从前述药剂收纳单元的药剂收纳容器的药剂排出部发放的药剂,移动至药剂交接位置交接所接受的药剂的药剂接受部;药剂储存部件,具有从移动至前述药剂交接位置的药剂接受单元的药剂接受部接受药剂并暂时储存的药剂储存部,和药剂回收单元,回收从前述药剂储存部排出的药剂、且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药剂回收部,前述药剂储存部件,对于前述邻接的两个药剂回收部配备一个药剂储存部,该药剂储存部的底板能够以支轴为中心在以下两个位置转动: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前述药剂回收部的一方的第一发放位置;和接下来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前述药剂回收部的余下另一方的第二发放位置。
另外,作为解决前述课题的方法,本发明是一种药剂发放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药剂收纳单元,安装于前述装置主体,具有能够将所收纳的药剂通过药剂排出部发放的多个药剂收纳容器;药剂接受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前述装置主体,具有移动至药剂接受位置,接受从前述药剂收纳单元的药剂收纳容器的药剂排出部发放的药剂,移动至药剂交接位置交接所接受的药剂的药剂接受部;和药剂回收单元,回收从前述药剂接受单元的药剂接受部排出的药剂、且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药剂回收部,前述药剂接受单元对于前述药剂回收单元的前述邻接的两个药剂回收部配备一个药剂接受部,该药剂接受部的底板能够以支轴为中心在以下两个位置转动: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前述药剂回收部的一方的第一发放位置;和接下来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前述药剂回收部的余下的另一方的第二发放位置。
根据这些结构,使一个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与两个药剂回收部对应,所以,能够增大能够储存的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的容量。因此,不拘泥于药剂的形态的不同,即使是安瓶等易碎的药剂,也不会损坏,能够切实地储存并向各个药剂回收部发放。另外,对于向药剂回收部发放药剂,只要改变底板的位置就能适应。因此,能够迅速地发放。而且,通过分别从一个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向两个药剂回收部切换底板的转动位置,能够相适应,所以,能够实现小型化。
前述底板优选采用具有向导部的结构,该向导部在水平位置中越向中央部去越向下方侧变深。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被供给至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的全部药剂集中在中央部分。当使底板转动向药剂回收部发放时,不拘泥于药剂储存部或药剂回收部的大小,能够总是从相同的位置发放。因此,与从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的一端发放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抑制落下的尺寸,并且,能够稳定向药剂回收部发放药剂的发放状态。特别是在安瓶等易碎的药剂的情况下有效。
优选采用当前述底板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或第二转动位置时,底板的一部分能够进入药剂回收单元的药剂回收部内,并且前述底板具有能够以轴部为中心仅在上方侧转动的转动部。
根据该结构,从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发放的药剂不会向侧方溢落,或者通过抑制落下尺寸不会产生过多的冲击力,能够使其顺利地向药剂回收部移动。另外,即使底板与被回收在药剂回收部中的药剂等发生干扰,通过转动部在上方侧转动,也能充分地减轻作用在药剂和底板上的负荷,防止发生损坏。
优选设置于前述药剂储存部或者前述接受部的两侧的引导件具有越向上方去越向内侧突出的倾斜面,药剂储存部的底板的转动中心位于不会由于转动而导致两侧部与所述两侧面发生干扰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如果底板位于水平位置,则两侧部平视呈被引导件覆盖的状态。因此,即使供给药剂储存部或者药剂接受部的药剂是袋装等,也不会进入形成于底板与引导件之间的缝隙。万一药剂的一部分被夹在缝隙间,如果底板转动,药剂就被向药剂回收部一侧排出,或者利用底板的侧部返回内侧,不会发生堵塞。因此,能够储存各种形态的药剂并向药剂回收部发放。
优选前述药剂储存部的两侧部具有沿着该两侧部按照规定间隔设置的凸部,药剂储存部的底板具有沿着该两侧部按照规定间隔设置的避免与前述凸部发生干扰的缺口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供给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的药剂是袋装等,因凸部的存在,能够细分可进入的范围。即,凸部位于按照规定间隔的位置,所以,在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的两侧部和底板的两侧边缘部之间形成的缝隙变成锯齿状。因此,收纳药剂的袋子的边缘部无法进入。因此,能够储存各种形态的药剂并向药剂回收部发放。
前述底板优选在两端部分别具有诱导部,当前述底板向着各个发放位置转动时,该诱导部能够定位于伸入前述药剂回收部内的向导位置。
根据该结构,利用诱导部能够将药剂引导至到达药剂收纳部的底面的附近。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当药剂向药剂收纳部发放时所承受的冲击力,防止损坏。
优选前述底板的两端侧采用分隔板构成,前述药剂发放装置具有动作部,其使前述诱导部能够移动至所述向导位置和在所述底板转动时避免与前述分隔板干扰的退避位置。此处,动作部是指,用来将诱导部定位在适当的位置(至少将诱导部定位于伸入药剂回收部内的向导位置)的机构。
根据该结构,根据底板的转动操作,能够利用动作部将诱导部自动地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前述各个诱导部优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前述底板的两端部连结,前述动作部包括:形成于前述分隔板的引导部;和设置于前述诱导部,当前述底板转动时被前述引导部引导的被引导部。
根据该结构,并非拘泥于利用引导部引导被引导部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使诱导部自动地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通过前述底板向着任一个发放位置转动从而载置于前述底板上的药剂向前述药剂回收部侧移动时,利用前述动作部使前述诱导部向前述向导位置侧转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所载置的药剂顺利地向发放方向移动。
前述底板具有止档件,其限制前述诱导部的转动范围,使该诱导部的转动范围不超过因前述底板的转动前述被引导部不被前述引导部引导的时刻的转动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引导部将被引导部保持在能够引导的位置,并且能够使底板从发放位置顺利地返回初始位置。
优选配备控制部,在前述底板的转动过程中,该控制部在药剂即将被发放至前述药剂回收部之前,暂时停止前述底板的转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随着底板的转动操作的药剂的移动暂时停止,所以,能够降低其后的向药剂回收部的发放药剂的发放速度,充分地缓解向药剂回收部发放时承受的冲击力。
前述底板的停止位置优选为:引导部对被引导部的引导被解除,由所述分隔板阻止所述药剂落下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来自底板的药剂的发放位置充分地接近药剂回收部一侧,所以,能够更进一步缓解发放的药剂所受到的冲击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采用能够从一个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向两个药剂回收部发放药剂的结构,所以,即使储存在药剂储存部或药剂接受部中的药剂的数量和形态存在差异,也能切实地储存药剂。当发放药剂时,仅改变底板的转动位置,就能向任何一个药剂回收部发放药剂。因此,能够迅速且稳定地进行药剂的发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药剂发放装置的概略侧面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药剂储存部件及药剂回收容器的概略的侧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及药剂回收容器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及药剂回收容器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6(a)是图2的药剂储存部件的俯视图,(b)~(d)是表示圆板的缺口部与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的概略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图1的控制单元中实施的药剂供给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图1的控制单元中实施的药剂发放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图1的药剂发放装置中向药剂回收容器发放药剂的一系列操作的说明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的俯视图。
图11(a)是从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药剂储存部件的斜前方观察到的图,(b)是其正面截面图。
图12(a)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药剂储存部件的概略说明图,(d)是图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的概略说明图,(e)是比较在这些各个实施方式中的药剂的落下尺寸的图。
图13是表示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药剂储存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从相反一侧观察到的图13的状态的局部切断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从下方一侧观察到的图14的底面部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的正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的药剂发放操作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的药剂发放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构成元素的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等,那么就不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限定于此。另外,根据需要适当地使用表示特定方向和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一端”、“另一端”、“前”、“后”等),但使用这些用语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参照附图的发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限于这些用语的意思。
(1.整体结构)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药剂发放装置的侧面图。该药剂发放装置采用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装置主体1内分别设置药剂收纳单元2、药剂接受单元3、药剂回收单元4以及控制单元5的结构。
(1-1.药剂收纳单元2)药剂收纳单元2包括:按照能够从装置主体1向前方拉出的方式安装的盒收纳部6;和在该盒收纳部6被装卸的多个盒7(药剂收纳部)。
盒收纳部6是在从装置主体1拉出的右侧面(图1中的正面)成格子状且按照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多个盒7的部件。各盒7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箱体形状,按照种类分别收纳多种药剂,其尺寸也各种各样。在各盒7的下端部形成有发放口8,通过该发放口8,能够将所收纳的药剂一个一个地依次发放。此处,作为被收纳在盒7内的药剂,玻璃制成或者合成树脂制成的呈大致圆筒状的安瓶在沿着其径向排列的状态下被收纳。此外,作为发放的药剂,除了安瓶外,还包括收纳于纸制的箱、合成树脂片材形成的袋等各种形态。此外,前述盒7并非限于在将药剂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来收纳,在图1中,也可以在沿着纵深方向排列的状态下收纳等。
(1-2.药剂接受单元3)药剂接受单元3如图2所示,包括配置于盒收纳部6的前面侧的药剂接受部9。药剂接受部9配置于框体形状的支承部10的内侧,利用未图示的电机、螺线管(solenoid)等驱动机构能够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支承部10将其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设置于装置主体一侧的在上下(垂直)方向延伸的带11a、11b。带11a与11b分别挂设在上下配置的滑轮100a、100b与101a、101b。利用未图示的电机使滑轮100a转动,支持部10经由带11a、11b升降。像这样,药剂接受部9将盒收纳部6的前面一侧在上下(垂直)及左右(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能够分别移动至位于各盒7的前方的各个药剂接受位置、与位于后述的药剂储存部件15的上方的药剂交接位置。
药剂接受部9如图2所示,包括相对于盒收纳部6的前面在前后(图2中的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收纳容器12与第二收纳容器13。在第一收纳容器12与第二收纳容器13分别形成有截面大致呈コ字形的引导板14a、14b,其从位于盒收纳部6一侧的侧壁上端向盒收纳部6一侧向斜上方延伸。各个引导板14a、14b能够将前端部分配置于盒7的发放口8的附近,将被发放的药剂引导向各个收纳容器12、13。另外,各个引导板14a、14b利用未图示的电机转动,防止药剂残留。而且,各个收纳容器12、13的底面能够敞开,药剂接受单元3向药剂回收单元4移动后,敞开并排出从盒7供给的药剂。
(1-3.药剂回收单元4)药剂回收单元4如图1所示,包括药剂储存部件15、与配置于其下方一侧且被搬送部件16搬送的药剂回收容器17。
如图3所示,药剂储存部件15平视为矩形形状,用四块分隔板20将构成两侧部的框体18一分为二,分别形成药剂储存部(第一药剂存储部19a及第二药剂储存部19b)。在药剂储存部件15的背面一侧,如图6(a)所示,在上下分别配置有滑轮110、111。下方一侧的滑轮111被固定在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底面的电机112的转动轴,另外,带113的一端部与其连结。带113挂设在上方一侧的滑轮110,将另一端部固定在药剂储存部件15的背面。另外,在药剂储存部件15的背面设置有作为被检测部的突片114。该突片114在药剂储存部件15的上升位置被设置于背面一侧的传感器115检测出来。另外,在下方一侧的滑轮111的端面也设置有作为被检测部的突片116。该突片116与滑轮111一同转动,在药剂储存部件15的下降位置被传感器117检测出来。由此,通过驱动电机113,能够将药剂储存部件15分别定位于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
当上述药剂接受单元3的药剂接受部9移动至药剂交接位置时,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分别位于各个收纳容器12、13的下方(参照图9(d)、(e))。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的底面如图3所示,分别由以支轴21为中心按照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的底板22构成。
在分隔板20的上部内表面,如图3所示,形成将合成树脂材料做成棒状的引导件23。引导件23包括向着内侧逐渐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23a,如后所述,将与底板22之间的间隙保持在固定尺寸。因此,初始水平位置的底板22与分隔板20的间隙为平视被向内侧突出的引导件23覆盖的状态。各个分隔板20的下端边缘部由引导片24形成。引导片24的前端部分向各个药剂储存部件19a、19b的内侧倾斜。引导片24在药剂储存部件15位于下降位置时进入药剂回收容器17内,当使底板22转动排出药剂时,防止药剂向侧方溢落。
底板22形成在中央部最凹陷的截面呈大致圆弧状的形状(也称作圆弧状)。形成该呈大致圆弧状的部分发挥作为引导部的作用,将从各个收纳容器12、13分别供给的药剂向中央部收集。即,不拘泥于从各个收纳容器12、13的药剂的发放位置的不同,只要底板22位于初始水平位置,药剂的位置就总是被调整向中央部。因此,如后所述,当使底板22转动至各个发放位置并向各个药剂回收部31a~31d发放时,能够使药剂总是从固定的位置(中央部)移动,并且能够使向各个药剂回收部31a~31d的药剂的发放条件相同,稳定发放状态。
底板22的两侧部采用以轴部25a为中心仅能够在上方一侧转动的转动部25的结构。由此,即使底板22转动进入药剂回收容器17内,干扰收纳于其中的药剂等,通过转动部25的转动,也能够防止损坏药剂,以及在底板22施加过多的负荷。
在底板22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和粘接剂的粘固等方式安装有弹性片材26。弹性片材26缓解对从药剂接受容器供给的药剂的冲击,防止药剂损坏。
底板22的支轴21在初始水平位置,配置在相对于连结两侧边缘部的水平面的下方一侧的规定位置(此处,底板22的最深位置的附近)。由此,如果使底板22从初始水平位置转动,那么,其两端边缘部就会画出向着药剂储存部19a、19b的内侧上方的圆弧状的轨迹A。分隔板20的引导件23由向着内侧逐渐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且按照与底板22的两端边缘部的轨迹A(即,为了形成引导件23从轨迹A的移动始点延伸的切线)不干扰的方式设计。因此,如果底板22位于初始水平位置的状态,那么,形成于底板22的两端边缘部与分隔板20的引导件23之间的缝隙部分被向引导件23的药剂储存部19a、19b的内侧突出的部分覆盖,平视看不见。因此,从药剂接受单元3向药剂储存部19a、19b供给的药剂例如即使是收纳于袋中的状态,其边缘部也不会进入所述缝隙中发生堵塞。万一药剂被夹在缝隙中的情况下,只要底板22转动,其侧边缘部就会沿着引导件23的倾斜面向内侧移动,所以,能够使药剂顺利地向内侧移动。因此,能够很容易解除药剂的堵塞状态。
底板22如图6(a)所示,通过电机120的正反转动驱动,借助驱动齿轮121及从动齿轮122转动,从图3所示的初始水平位置,以支轴21为中心,分别转动至逆时针方向转动大约90度的第一发放位置、和顺时针方向转动大约90度的第二发放位置。
如图6所示,在支轴21安装有作为被检测部的三块圆板(第一~第三圆板27a~27c)。在各个圆板27a~27c,沿着圆周方向有间距地分别形成缺口部28a~28c。各个圆板27a~27c的缺口部28a~28c分别被传感器(第一~第三传感器29a~29c)检测出来。在底板22位于初始水平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圆板27a的缺口部28a被第一传感器29a检测出来。如果逆时针方向转动底板22至第一发放位置,则第二圆板27b的缺口部28b被第二传感器29b检测出来。在此期间,第一传感器29a及第三传感器29c的光路一直被第一圆板27a及第三圆板27c遮挡。另外,如果顺时针方向转动底板22至第二发放位置,第三圆板27c的缺口部28c被第三传感器29c检测出来。在此期间,第一传感器29a及第二传感器29b的光路一直被第一圆板27a及第二圆板27b遮挡。
搬送部件16如图2所示,包括被未图示的电机驱动的搬送带30,将药剂回收容器17搬入装置主体1内,在回收位置使其暂时停止后,向外部搬出。
药剂回收容器17的内部被分隔板分隔成四部分,由此,分别形成第一~第四药剂回收部31a~31d。这是为了与一名患者一天的最大处方数(早、中、傍晚、晚)一致。各个药剂回收部31a~31d的大小按照两个与前述药剂储存部件15的一个药剂储存部19a或者19b对应的方式形成。即,在利用搬送部件16搬送药剂回收容器17,在定位于药剂储存部件15的下方的状态下,第一药剂储存部19a位于药剂回收容器17的第一及第二药剂回收部31a及31b的上方,第二药剂储存部19b位于第三及第四药剂回收部31c及31d的上方。
(1-4.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根据从未图示的主计算机等输入的处方数据,参照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盒7的发放口8的坐标数据等,运行各种程序。即,通过驱动控制各种电机等,使药剂接受单元3移动。从药剂收纳单元2的盒7发放相关的药剂并回收,通过药剂储存部件15向药剂回收容器17发放药剂。然后,使药剂回收容器17移动搬出所发放的药剂。
(2.操作)下面,根据图7及图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由前述结构形成的药剂发放装置的操作(药剂供给处理及药剂发放处理)。
(2-1.药剂供给处理)如图7所示,首先,根据处方数据,判断是否有药剂的发放命令(步骤S1)。如果有发放命令,则决定是否向药剂接受部9的任意一个收纳容器12、13供给药剂(步骤S2)。此处,将首先供给的一方确定为第一容纳容器12,然后变更为第二收纳容器13。
从图9(a)所示的状态移动药剂接受部9。接着,如图9(b)所示,向第一收纳容器12供给向药剂回收容器17的第一药剂回收部31a(或第二药剂回收部31b)发放的药剂(步骤S3)。在向第一药剂回收部31a供给药剂的情况下,使药剂接受单元3移动,将第一收纳容器12的引导板14a定位于收纳了向第一药剂回收部31a(或第二药剂回收部31b)的药剂的盒7的发放口8。接着,根据处方数据供给规定数量的药剂。
如果向第一收纳容器12的药剂供给结束,则如图9(c)所示,供给向药剂回收容器17的第三药剂回收部31c(或第四药剂回收部31d)发放的药剂(步骤S4)。即,使药剂接受单元3移动,将第二收纳容器13的引导板14b定位于收纳了向第三药剂回收部31c(或第四药剂回收部31d)发放的药剂的盒7的排出口。与前述同样,根据处方数据供给规定数量的药剂。此时,利用未图示的电机使引导板14b转动,药剂不会残留在引导板14b上而是将其全部供给第二收纳容器13。如果向第二收纳容器13的药剂供给结束,则如图9(d)所示,使药剂接受单元3向药剂回收单元4移动(步骤S5)。
在药剂回收单元4中,对药剂接受单元3进行定位,使第一药剂储存部19a位于第一收纳容器12的下方,第二药剂储存部19b位于第二收纳容器13的下方。使药剂接受单元3下降,如图9(e)所示,敞开各个收纳容器12、13的底面,将发放的药剂向药剂储存部件15的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供给(步骤S6)。在此情况下,使药剂接受单元3下降,使其充分地接近药剂回收单元4,所以,药剂不会向侧方溢落。另外,由于能够缩短落下距离,所以,能够抑制药剂受到的冲击力。而且,在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中,底面采用截面呈大致圆弧状的底板22形成。因此,所储存的药剂集中在中央部分。
如果药剂被储存在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中,则如图9(f)所示,使药剂接受单元3移动(步骤S7),进行接下来的药剂的回收。即,使药剂接受单元3移动,将第一收纳容器12的引导板14a定位于收纳了向第二药剂回收部31b(或第一药剂回收部31a)发放的药剂的盒7的发放口8。接着,根据处方数据供给规定数量的药剂(步骤S8)。如果向第一收纳容器12的药剂供给结束,则使药剂接受单元3移动,在将第二收纳容器13的引导板14b定位于收纳了向第四药剂回收部31d(或第三药剂回收部31c)发放的药剂的盒7的排出口。与前述同样,根据处方数据供给规定数量的药剂(步骤S9)。如果向第二收纳容器13的药剂供给结束,则使药剂接受单元3向药剂回收单元4移动(步骤S10)。接着,与前述同样,敞开各个收纳容器12、13的底面,将所发放的药剂供给药剂储存部件15的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步骤S11)。
(2-2.药剂发放处理)在药剂储存部件15中,如图8所示,保持待机直至药剂回收容器17被定位于其下方的排出位置。如果药剂回收容器17被定位于排出位置(步骤S21),如图4(a)及图9(g)所示,使药剂储存部件15下降(步骤S22),使其接近排出位置的药剂回收容器17。另外,判断所储存的药剂是否是应该向任意一个药剂回收部31a~31d发放的药剂(步骤S23)。
药剂的发放如图9(h)所示,通过使各个底板22转动大致90度来进行(步骤S24)。
在将储存于第一药剂储存部19a中的药剂向第一药剂回收部31a发放的情况下,如图4(b)、(c)所示,从图4(a)所示的状态使底板22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6(c)所示,通过在第二传感器29b中检测出第二圆板27b的缺口部28b使其停止。由此,底板22如图5(a)所示,在从初始水平位置转动大约90度的时刻停止,所储存的药剂向第一药剂回收部31a发放。底板22如前所述形成截面呈大致圆弧状的形状,所以,所储存的药剂集中于中央部。药剂随着底板22的转动操作,顺利地向第一药剂回收部31a移动。在此情况下,即便药剂的一部分进入底板22的侧面边缘部与引导件23之间的缝隙(袋装),底板22的侧边缘部的转动轨迹A按照与引导件23之间的间隔逐渐扩大的方式变化。即,从图4(a)至图4(b)所示,底板22的右侧的侧边缘部向左斜上方一侧移动,向着引导件23的倾斜面,逐渐扩大与引导件23的倾斜面的缝隙,因此,不会使过多的负荷作用在药剂上使其损坏。而且,相对于药剂,引导件23的倾斜面位于上方一侧,所以,药剂随着底板22的转动操作被一边向该倾斜面引导一边向内侧移动。因此,不会发生药剂的堵塞,药剂顺利地向底板22的中央部一侧移动。另外,如图12(d)所示,底板22的一端边缘部一侧进入第一药剂回收部31a内,因此,药剂几乎不会自由落下,而且,即使自由落下,其距离也很小,所以,也不会受到冲击发生损坏。万一药剂借着余势从第一药剂回收部31a飞出,由于此处设有引导片24,所以,也不会向侧方流出。
图12表示药剂的落下尺寸的比较例。图12(a)、(b)表示底板22为平板状的情况。图12(c)表示底板22为圆弧状的情况。图12(d)表示底板22采用圆弧状使其一部分进入第一药剂回收部31a内的情况。图12(e)表示比较图12(a)~(d)中的落下尺寸,由该图可知,前述实施方式的方法,即图12(d)的方法最能抑制药剂的落下尺寸。
另一方面,在将储存在第一药剂储存部19a中的药剂向第二药剂回收部31b发放的情况下,将底板22从图4(a)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方式向转动,如图6(d)所示,在第三传感器29c中检测出第三圆板27c的缺口部28c,使其停止即可。由此,药剂被向第二药剂回收部31b发放。此时的药剂的发放操作与前述第一药剂回收部31a的发放操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另外,将储存在第二药剂储存部19b中的药剂向第三药剂回收部31c或第四药剂回收部31d发放。对于该发放操作,与前述第一药剂储存部19a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但是,如果使第一药剂储存部19a与第二药剂储存部19b的底板22(利用带和链等)联动,只要一个动力源即可。在此情况下,如果将储存在第一药剂储存部19a中的药剂向第一药剂回收部31a发放,则需要将储存于第二药剂储存部19b中的药剂向第三药剂回收部31c发放,而且,如果将储存于第一药剂储存部19a的药剂向第二药剂回收部31b发放,则需要将储存于第二药剂回收部19b的药剂向第四药剂回收部31d发放。
在为了进行接下来的药剂的回收而使其移动的药剂接受单元3中,如图9(i)及(j)所示,与前述同样,使其向药剂回收单元4移动,将药剂储存在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中。在各个药剂储存部19a、19b中,使底板22向与前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则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药剂被分别向剩余的药剂回收部31a、31c(31b、31d)发放。
像这样,为了分别向第一药剂回收部31a及第二药剂回收部31b、或者第三药剂回收部31c及第四药剂回收部31d发放药剂,在第一收纳容器12与第二收纳容器13邻接的状态下,只要使其在上下及左右移动即可,所以,能够简化结构,低成本地制造。另外,能够在配置于药剂回收容器17附近的药剂储存部件15中暂时储存药剂,同时将所储存的药剂向药剂回收容器17排出,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发放操作。而且,分别从第一药剂储存部19a向各个药剂回收部31a或31b,从第二药剂19b向各个药剂回收部31c或31d发放药剂,所以,能够扩大储存区域。因此,即使是数量、箱装、或者袋装的药剂等形态各异的药剂,也能够顺利地发放。特别是将底板22形成大致圆弧状,所以,不拘泥于药剂的数量和形态的不同,能够集中于中央部分。因此,能够使向各个药剂回收部31a~31d的发放条件总是固定,实现稳定的发放操作。另外,使底板22的两侧部进入药剂回收部31a~31d的内部,所以,发放时冲击力难以作用在药剂上,能够防止其损坏。而且,由转动部25形成底板22的两侧部,且仅能够向上方一侧转动,所以,即使药剂等抵接转动部25,过多的负荷也不会作用在药剂和底板22或者驱动源上,能够防止其损坏。
此外,在将多种药剂向第一收纳容器12与第二收纳容器13发放的情况下,其发放顺序能够自由地设定。例如,在向第一收纳容器12发放一瓶A药剂,向第二收纳容器13发放一瓶A药剂,一瓶B药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向第一收纳容器12发放A药剂后,在第二收纳容器13中先发放一瓶B药剂,而不是A药剂。另外,在向第一收纳容器12发放一瓶A药剂,一瓶B药剂,向第二收纳容器13发放一瓶A药剂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向第一收纳容器12发放一瓶A药剂后,向第二收纳容器13发放一瓶A药剂之前,先向第一收纳容器12发放一瓶B药剂,也可以比第一收纳容器12更先向第二收纳容器13发放一瓶A药剂。
(3.其它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事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等。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片剂储存部件的各个储存部的底板22形成截面呈大致圆弧状的形状,但并非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截面大致呈V字的形状。总之,只要是供给位于水平基准位置的底板22的药剂因其自重向中心一侧集中的形状的底板22即可。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由设置于支轴21的三块圆板27a~27c与三个传感器29a~29c检测出底板22的转动位置,但是也可以如图10所示,由两块圆板32a、32b与两个传感器33a、33b检测出来。即,圆板32a、32b均形成半圆形,以支轴21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错开地固定。当底板22位于水平基准位置时,传感器33a、33b均检测出圆板32a、32b,当转动至第一发放位置时,传感器33a、33b均不检测出圆板32a、32b,当转动至第二发放位置时,仅传感器33b不检测出圆板32b,按照这种方式来设定。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低成本地检测出底板22的转动方向。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按照平视被引导件23覆盖的方式,来构成形成于位于水平基准位置的底板22的两侧部与分隔板20之间的缝隙,但是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构成。
即,如图11所示,在分隔板20形成沿着底板22的两侧部的转动轨迹A的圆弧面34。在该圆弧面34(也可以是圆弧面34的上边缘部分)沿着底板22的两侧部按照规定间隔形成多个凸部35。此外,凸部35的沿着两侧部的方向的厚度能够自由地设定。另一方面,在底板22的两侧部,形成用来避免与前述凸部35干扰的缺口部36。由此,不会在沿着底板22的两侧部的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缝隙。即,药剂的一部分(例如袋装药剂的边缘部)能够进入的连续的缝隙消除,发挥与前述引导件23相同的功能。因此,底板22从水平位置转动时,即使其侧边缘部的转动轨迹A相对于圆弧面34逐渐接近,也不存在药剂的一部分堵塞的危险。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底板22形成截面大致呈圆弧状的形状,使其以配置于中央部的支轴21为中心转动,但是,例如支轴21也能够设在底板22的一端侧。在此情况下,只要使药剂回收容器17移动,使发放药剂的药剂回收部的位置偏移即可。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从药剂接受单元3供给的药剂暂时储存在药剂储存部件15中,但是,该药剂储存部件15并非是必需部件。例如,也可以没有药剂储存部件15,药剂接受单元3的各个药剂接受部9(在此情况下,各个药剂接受部9用作药剂储存部)的底面采用与前述药储存部件15的底板22同样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如果不从药剂接受单元3向药剂回收容器17发放药剂,那么就无法回收药剂,但是,由于不要药剂储存部件15,能够相应地形成紧凑结构。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药剂回收单元4的药剂储存部件51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图13至图18所示的结构。
即,图13及图14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51与前述图3所示的药剂储存部件15同样,平视呈矩形形状。另外,构成两侧部的框体板52被四块分隔板53一分为二,分别形成药剂储存部54(第一药剂储存部54a及第二药剂储存部54b)。
各个分隔板53包括从框体板52的下端向斜下方一侧突出的倾斜部55。另外,各个分隔板53如图16所示,在其两侧边缘部形成在大致直角方向延伸的引导部56。引导部56位于框体板52的内表面,由从上端向下方与分隔板53的内表面平行地延伸的铅直部56a、从该铅直部56a向着斜下方延伸的第一倾斜部56b、从该第一倾斜部56b以更大倾斜角度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二倾斜部56c形成。后述的转动部63的突起64在引导部56滑动(或者转动)。此处,引导部56与突起64构成本发明的动作部。
各个药剂储存部54a、54b的底面分别采用按照以支轴57a为中心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设置的底板57构成。支轴57a的位置是框体板52的上下及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底板57与前述图3同样,通过电机58的驱动转动,其转动位置与前述图6同样,通过用光传感器59a、59b分别检测出设置于支轴57a的半圆板57b、57c来指定位置。即,根据光传感器59a、59b中的检测信号来驱动控制电机58,由此,能够将底板57从初始水平位置(底板57的第一底面部60位于水平面上)分别定位在顺时针方向转动大约90度的第一发放位置、和逆时针方向转动大约90度的第二发放位置。
底板57如图13及图14所示,中央部的最下凹部位是第一底面部60,从该第一底面部60的两个端部斜着延伸的部位是第二底面部61。整体形成纵截面呈大致圆弧状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弧状)。该形成呈大致圆弧状的部分用作向导部,将从各个收纳容器12、13分别供给的药剂M向中央部收集。即,不拘泥于来自各个收纳容器12、13的药剂M的发放位置的不同,只要底板57位于初始水平位置,药剂M的位置就总是被调整向中央部。
如图15所示,制动片62还从各个第二底面部61的前端分别突出。另外,在各个第二底面部61的前端部分,转动部63按照利用合页结合以支轴63a为中心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引导壁60a、61a、63b分别从第一底面部60、第二底面部61及转动部63的两侧边缘部立起,横截面呈大致U字的形状。
各个转动部63被前述制动片62阻止超过第二底面部61向下方一侧转动。在转动部63抵接制动片62的状态下,转动部63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如后述的图18(c)所示,当使药剂储存部件51上升时,根据药剂M与其重心位置的关系,采用沿着纵长方向不立起侧倒的数值即可。
在各个转动部63的两侧外面(也可以是单侧)分别形成突起64。此处,各个突起64采用由具有自由转动的外轮的轴承构成,与前述框体板52的引导部56滑动接触(或者转动)。此外,突起64的位置是,相对于作为转动部63的转动中心的支轴63a,比前述第二底面部61所处的平面更在上方一侧。
如图13所示,片材65粘贴在前述底板57和前述转动部63的上表面。该片材65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等形成,缓和所供给的药剂M(特别是安瓶)所承受的冲击力。
根据前述转动部63,如果底板57从图17(a)所示的初始水平位置转动,那么,随着该转动动作向上方一侧移动的转动部63(图17(a)中,位于右侧)如图17(b)所示,失去被分隔板53的内表面的支承。因此,转动部63因其自重转动直至底面抵接制动片62。但是,在转动部63的上表面粘贴有片材65,所以,如后所述,即使底板57转动至图18(a)所示的第一发放位置(在第二发放位置也同样),转动部63也不会转动。即,防止转动部63的摇晃。
另一方面,随着底板57的转动动作向下方一侧移动的转动部63,突起64滑动(或者转动)的引导部56的位置逐渐远离转动部63的支轴63a,因此,如图17(b)所示,按照与第二底面部61之间形成的角度逐渐增大的方式转动。如图17(c)所示,在底板57从初始位置转动大约60度的时刻,转动部63的突起64失去引导部56的支承。另外,在此刻,转动部63转动至抵接制动片62的位置,位于与第二底面部61大致同一的面上。
此外,药剂储存部件51与前述图3同样,根据未图示的电机、滑轮以及带的作用,能够在上下及左右方向移动。
此处,对采用前述结构构成的药剂储存部件51的动作进行说明。即,与前述图7及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至S24同样,根据处方数据,将从药剂收纳单元2的盒7供给药剂接受部9的任意一个收纳容器12、13的药剂M向药剂储存部件51的各个药剂储存部54供给。将供给各个药剂储存部54的药剂M向被定位于排出位置的药剂回收容器17的任意一个药剂回收部31a~31d发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向药剂回收部31a发放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药剂储存部54中,使底板57向第一发放位置转动。此时,转动部63按照突起64在分隔板53的引导部56中滑动(或者转动),与第二底面部61之间形成的角度逐渐增大的方式转动。如图17(c)所示,在底板57从初始水平位置转动大约60度的时刻,转动部63转动至大致抵接制动片62的位置。
随着底板57的转动操作,储存于药剂储存部54中的药剂M因其自重在底板57的上表面滑动并逐渐向转动部一侧移动。随着转动部63的转动操作,继续向转动部63的前端一侧移动。如果底板57超过图17(c)所示的位置到达中间位置,则暂时停止底板57的转动(例如,未满一秒,此处为0.2~0.3秒)。中间位置是突起64失去引导部56的支承,防止药剂M抵接分隔板53而落下的位置,停止药剂M的移动。
然后,如果重新开始底板57的转动,到达图18(a)所示的第一发放位置,那么,药剂M失去分隔板53的引导被向药剂回收部31a发放。在此情况下,转动部63转动延伸至药剂回收部31a的内部,所以,药剂M顺利地向药剂回收部31a内移动。如果是通常尺寸的药剂M,则原封不动地向斜下方滑落,所以,在碰到药剂回收部31a的底面后,必定变成侧倒状态。在此情况下,如前所述,使药剂的移动在中间位置暂时停止,所以,能够降低滑落的药剂M的移动速度。因此,不必担心药剂M借势从药剂回收部31a中飞出。另外,药剂M碰到回收部31a的底面时,不会受到大的冲击力,因此,也不会发生损坏。
另外,在沿着纵长方向以立起状态收纳于药剂回收部31a中时,如果是向上方突出的大尺寸的药剂M,则在转动部63滑落,使其一部分抵接药剂回收部31a的底面。因此,药剂M在转动部63滑落,完全不会自由落下。因此,与前述同样,使药剂的移动在中间位置暂时停止,使滑落的药剂M的移动速度降低,而且,药剂M碰到药剂回收部31a的底面时,不会受到大的冲击力,因此,不会发生损坏,也不会立起。如果底板57转动至第一发放位置(此时,也可以按照大尺寸的药剂M的一部分切实地抵接药剂回收部31a的底面的方式,使其暂时停止),如图18(b)所示,使药剂储存部件51向上方移动。由此,药剂M保持一部分抵接药剂回收部31a的底面的状态,同时其相反一侧的被转动部63的支承面积逐渐减少。如图18(c)所示,在转动部63的支承完全丧失的时刻,药剂M以侧倒状态被载置于药剂回收部31a的底面。
只要药剂M例如是箱装的长方体形状,在通过自由落下将药剂M向药剂回收部31a发放的情况下,能够变成沿着其纵长方向立起的状态。特别是在从前述盒7发放药剂M的情况下,药剂的纵长方向变成图15所示的左右方向,因此,容易变成沿着纵长方向立起的状态。但是,如前所述,通过设置转动部63,能够在使药剂M倾斜的状态下向药剂回收部31a发放,因此,药剂M不会沿着纵长方向立起。
前述转动部63也可以采用弹性片形成其一部分(例如基部)或者全部。即,在突起64丧失引导部56的支承的时刻,因药剂M的自重弹性片发生弹性变形,使转动部63或弹性片位于药剂回收部31a内即可。另外,也可以底板57转动,解除药剂M向分隔板53的内面的抵接状态的时刻,因药剂M的自重弹性片发生弹性变形,转动部63或者弹性片位于药剂回收部31a内。由此,能够获得与前述转动部63同样的效果。
另外,为了限制转动部63的转动动作,也可以利用永久磁铁和弹簧等施力部件。例如,在转动部63的一部分(例如,引导壁61a的外面)与第二底面部的一部分分别设置磁性材料和永久磁铁,卡止线圈弹簧即可。
像这样,在利用弹性片、永久磁铁、弹簧等的情况下,因药剂M的自重,使弹性片或者转动部63操作,然后,如果向药剂M的药剂回收部31a的发放结束,那么,能够使其自动返回原来的位置。
另外,不设置转动部63和弹性片,而是通过仅使底板57下降也能够适应。即,除了图3所示的结构,设置用来仅使底板57升降的机构。从图4(c)所示的状态使底板57下降,由此,使底板57的一部分向药剂回收部31a内移动。此时,在使底板57充分下降的状态下,打开药剂M向分隔板20抵接的抵接状态。由此,能够在充分接近药剂回收部31a的底面的位置发放药剂M。
另外,在前述图13至图16中,对在药剂储存部件51中所采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此处所说明的结构,也能够在省略药剂储存部件51的情况下的药剂接受单元3中采用。
符号说明
1...装置主体
2...药剂收纳单元
3...药剂接受单元
4...药剂回收单元
5...控制单元
6...盒收纳部
7...盒
8...发放口
9...药剂接受部
10...支承部
11...轨道
12...第一收纳容器
13...第二收纳容器
14a、14b...引导板
15...药剂储存部件
16...搬送部件
17...药剂回收容器
18...框体
19a...第一药剂储存部
19b...第二药剂储存部
20...分隔板
21...支轴
22...底板
23...引导件
23a...倾斜面
24...引导片
25...转动部
26...弹性片材
27a...第一圆板
27b...第二圆板
27c...第三圆板
28...缺口部
29a...第一传感器
29b...第二传感器
29c...第三传感器
30...搬送带
31a...第一药剂回收部
31b...第二药剂回收部
32a、32b...圆板
33a、33b...传感器
34...圆弧面
35...凸部
36...缺口部
51...药剂储存部件
52...框体板
53...分隔板
54...药剂储存部
54a...第一药剂储存部
54b...第二药剂储存部
55...倾斜部
56...引导部(动作部)
56a...铅直部
56b...第一倾斜部
56c...第二倾斜部
57...底板
57a...支轴
58...电机
59...光传感器
60...第一底面部
60a...引导壁
61...第二底面部
61a...引导壁
62...制动片
63...转动部(诱导部)
63a 支轴
63b...引导壁
64...突起(被引导部(动作部))
65...片材
100a、100b、101a、101b、110、111...滑轮
112...电机
113...带
114、116...突片
115、117...传感器
120...电机
121...驱动齿轮
122...从动齿轮

Claims (15)

1.一种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药剂收纳单元,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能够将所收纳的药剂通过药剂排出部发放的多个药剂收纳容器;
药剂接受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移动至药剂接受位置,接受从所述药剂收纳单元的药剂收纳容器的药剂排出部发放的药剂,移动至药剂交接位置交接所接受的药剂的药剂接受部;
药剂储存部件,具有从移动至所述药剂交接位置的药剂接受单元的药剂接受部接受药剂并暂时储存的药剂储存部;和
药剂回收单元,回收从所述药剂储存部排出的药剂、且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药剂回收部,其中,
所述药剂储存部件对于所述邻接的两个药剂回收部配备一个药剂储存部,该药剂储存部的底板能够以支轴为中心在以下两个位置转动: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所述药剂回收部的一方的第一发放位置;和接下来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所述药剂回收部的余下另一方的第二发放位置。
2.一种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药剂收纳单元,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能够将所收纳的药剂通过药剂排出部发放的多个药剂收纳容器;
药剂接受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移动至药剂接受位置,接受从所述药剂收纳单元的药剂收纳容器的药剂排出部发放的药剂,移动至药剂交接位置交接所接受的药剂的药剂接受部;和
药剂回收单元,回收从所述药剂接受单元的药剂接受部排出的药剂、且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药剂回收部,其中,
所述药剂接受单元对于所述药剂回收单元的邻接的两个药剂回收部配备一个药剂接受部,该药剂接受部的底板能够以支轴为中心在以下两个位置转动: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所述药剂回收部的一方的第一发放位置;和接下来能够将所储存的药剂供给至所述药剂回收部的余下的另一方的第二发放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采用具有向导部的结构,该向导部在水平位置中越向中央部去越向下方侧变深。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当所述底板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或第二转动位置时,底板的一部分能够进入药剂回收单元的药剂回收部内,并且,所述底板具有能够以轴部为中心仅在上方侧转动的转动部。
5.如权利要求1、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药剂储存部的两侧的引导件具有越向上方去越向内侧突出的倾斜面,药剂储存部的底板的转动中心位于不会由于转动而导致两侧部与所述两侧面发生干扰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从属于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药剂接受部的两侧的引导件具有越向上方去越向内侧突出的倾斜面,药剂接受部的底板的转动中心位于不会由于转动而导致两侧部与所述两侧面发生干扰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剂储存部的两侧部具有沿着该两侧部按照规定间隔设置的凸部,药剂储存部的底板具有沿着该两侧部按照规定间隔设置的避免与所述凸部发生干扰的缺口部。
8.如权利要求2、从属于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剂接受部的两侧部具有沿着该两侧部按照规定间隔设置的凸部,药剂接受部的底板具有沿着该两侧部按照规定间隔设置的避免与所述凸部发生干扰的缺口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在两端部分别具有诱导部,当所述底板向着各个发放位置转动时,该诱导部能够定位于伸入所述药剂回收部内的向导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两端侧由分隔板构成,
所述药剂发放装置具有动作部,其使所述诱导部能够移动至所述向导位置和在所述底板转动时避免与所述分隔板干扰的退避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诱导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底板的两端部连结,
所述动作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分隔板的引导部;和设置于所述诱导部,当所述底板转动时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被引导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底板向着任一个发放位置转动从而载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药剂向所述药剂回收部侧移动时,利用所述动作部使所述诱导部向所述向导位置侧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具有止档件,其限制所述诱导部的转动范围,使该诱导部的转动范围不超过因所述底板的转动而导致所述被引导部不被所述引导部引导时的转动位置。
14.如权利要求9~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部,在所述底板的转动过程中,该控制部在药剂即将被发放至所述药剂回收部之前,暂时停止所述底板的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剂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停止位置为:引导部对被引导部的引导被解除,由所述分隔板阻止所述药剂落下的位置。
CN201080045811.3A 2009-08-12 2010-08-06 药剂发放装置 Active CN102573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7203 2009-08-12
JP2009187203 2009-08-12
JP2010-170710 2010-07-29
JP2010170710 2010-07-29
PCT/JP2010/063374 WO2011018998A1 (ja) 2009-08-12 2010-08-06 薬剤払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3756A true CN102573756A (zh) 2012-07-11
CN102573756B CN102573756B (zh) 2014-08-27

Family

ID=4358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811.3A Active CN102573756B (zh) 2009-08-12 2010-08-06 药剂发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5668685B2 (zh)
KR (1) KR101776347B1 (zh)
CN (1) CN102573756B (zh)
WO (1) WO201101899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929A (zh) * 2016-01-27 2016-05-04 青岛三维海容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摆药盘
CN104684529B (zh) * 2012-11-01 2018-09-11 普和希控股公司 药剂收纳盒及装配该药剂收纳盒的药剂分配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9487B2 (ja) 2011-03-10 2015-01-07 株式会社トーショー 薬剤手撒き代行装置
JP6015125B2 (ja) * 2012-05-18 2016-10-26 株式会社湯山製作所 薬剤払出装置
US9150119B2 (en) 2013-03-15 2015-10-06 Aesynt Incorporated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ticipating and delivering medications from a central pharmacy to a patient using a track based transport system
US20140102859A1 (en) 2012-10-12 2014-04-17 Mckesson Automation In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ensing medications from a central pharmacy to a patient in a healthcare facility
JP6096149B2 (ja) * 2014-05-01 2017-03-15 義広 平山 払出装置
JP6785033B2 (ja) * 2015-07-02 2020-11-18 株式会社タカゾノテクノロジー 薬剤包装装置および薬剤供給装置
KR101721571B1 (ko) * 2016-11-15 2017-03-30 김재우 이중 밑면을 포함하는 저장 용기
JP6860636B2 (ja) * 2019-11-01 2021-04-21 株式会社タカゾノテクノロジー 薬剤包装装置および薬剤供給装置
KR102406371B1 (ko) * 2020-03-04 2022-06-08 (주)제이브이엠 의약품 전달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약품 전달 모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1563A1 (ja) * 2003-07-31 2005-02-10 Yuyama Mfg. Co., Ltd. 薬剤払出し装置及び薬剤充填装置
CN1655751A (zh) * 2002-08-05 2005-08-17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剂支出装置
CN1856289A (zh) * 2003-09-26 2006-11-01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品发放装置
JP2007007443A (ja) * 2006-09-12 2007-01-18 Yuyama Manufacturing Co Ltd 薬剤払出し装置
CN101262838A (zh) * 2005-09-30 2008-09-10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品分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1679B1 (fr) * 1987-02-27 1991-07-12 Cga Hbs Installation pour la confection de lots d'articles
JPH03201183A (ja) * 1989-12-28 1991-09-03 Kubota Corp 自動販売機
JPH09194023A (ja) * 1996-01-12 1997-07-29 Ishii Ind Co Ltd 揺動式搬送装置
JP3971544B2 (ja) * 2000-02-17 2007-09-05 グローリー機器株式会社 メダル洗浄装置
JP4432716B2 (ja) * 2004-10-12 2010-03-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注射薬管理システム
JP5027926B2 (ja) * 2007-09-21 2012-09-19 クレテム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自由形状錠剤の自動排出器の数量調節モジュール及び錠剤供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751A (zh) * 2002-08-05 2005-08-17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剂支出装置
WO2005011563A1 (ja) * 2003-07-31 2005-02-10 Yuyama Mfg. Co., Ltd. 薬剤払出し装置及び薬剤充填装置
CN1856289A (zh) * 2003-09-26 2006-11-01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品发放装置
CN101262838A (zh) * 2005-09-30 2008-09-10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品分配装置
JP2007007443A (ja) * 2006-09-12 2007-01-18 Yuyama Manufacturing Co Ltd 薬剤払出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4529B (zh) * 2012-11-01 2018-09-11 普和希控股公司 药剂收纳盒及装配该药剂收纳盒的药剂分配装置
CN105539929A (zh) * 2016-01-27 2016-05-04 青岛三维海容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摆药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76347B1 (ko) 2017-09-07
JP5668685B2 (ja) 2015-02-12
JP2015051367A (ja) 2015-03-19
JP5924397B2 (ja) 2016-05-25
WO2011018998A1 (ja) 2011-02-17
JPWO2011018998A1 (ja) 2013-01-17
CN102573756B (zh) 2014-08-27
KR20120049257A (ko)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3756B (zh) 药剂发放装置
JP5346023B2 (ja) 薬剤包装装置の自由形状錠剤の自動排出器及び錠剤供給方法
CA2683523C (en) Device for offloading capped vials useful 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prescriptions
CN101102947B (zh) 药品分配装置及方法
CN101686897B (zh) 药片填充装置
CN104144857A (zh) 药剂盒
CN102076309A (zh) 药剂容纳容器及药剂分配装置
JP4259811B2 (ja) 薬剤供給装置
JP5349362B2 (ja) 薬品類カセット
KR20090114188A (ko) 약제포장장치의 자유형상정제 자동배출기 및 정제공급방법
US20090254214A1 (en) Vial dispensing mechanism
JP2006288573A (ja) 薬品類カセット及び払出装置
JP5383640B2 (ja) 薬品払出装置
CN105776109A (zh) 旋转跟踪分装机
CN103387063A (zh) 医疗针剂的调配包装装置
US8056760B2 (en) Cap dispensing devices useful 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prescriptions
KR20120082547A (ko) 약제 자동 포장기의 약제 배출장치 및 상기 약제 배출장치를 이용한 약제 배출방법
US20100163373A1 (en) Medicament bottle dispenser
JP3860272B2 (ja) 調剤用薬剤払出装置
CN107108056A (zh) 用于药品包装的箱体
JPH10201824A (ja) 調剤用薬剤払出方法
CN103247108A (zh) 硬币状商品售货机的储货出货机构
KR20150042398A (ko) 의약품 불출 장치
JP2007209599A (ja) 薬品払出装置
JPH10192369A (ja) 薬剤収容払出カセ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