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3410A - 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3410A CN102573410A CN2011103702873A CN201110370287A CN102573410A CN 102573410 A CN102573410 A CN 102573410A CN 2011103702873 A CN2011103702873 A CN 2011103702873A CN 201110370287 A CN201110370287 A CN 201110370287A CN 102573410 A CN102573410 A CN 1025734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al source
- source element
- heat conduction
- conduction member
- elastic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3—Assembling to base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e.g., capacitor,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吸收因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差,并容易且可靠地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固定结构,用于将安装在容置于框体(10)的基板(20)上的热源元件(21)和容置于框体(10)的散热器(40)在彼此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散热器(40)沿着与散热器(40)中的要抵接于热源元件(21)上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朝向热源元件(21)移动以与热源元件(21)相抵接,利用夹板(30)夹持所抵接的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来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汽车导航系统中使用的音响(audio)基板上安装有如放大器IC和电源稳压器等热源元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这些热源元件的高输出,该热源元件的发热量增大,因而要求采用适当的热措施。
例如,提出了使用支架将热源元件压接在散热用的散热器上的电子器件的散热结构。在该结构中,将设置在用于支撑热源元件的支架上的卡合片插入设置在散热器上的切缺部内,通过设置于该切缺部内的按压卡止部拉近支架的卡合片,而通过支架向散热器侧拉近热源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9522号公报。
但是,为了使用散热器等导热构件对来自如放大器IC和电源稳压器等的热源元件的热量进行散热,需要将热源元件可靠地固定在散热器等导热构件上。这种情况下,因为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而可能在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接触面的位置产生偏差,因而要求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能够吸收该偏差以可靠地固定热源元件和散热器,并且,要求固定操作容易。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结构,必须通过在安装于音频基板上的热源元件上固定支架,再将该支架固定在散热器上,来压接热源元件和散热器,使得固定操作花费工夫。另外,为了将支架的卡合片准确地插入在散热器上设置的切缺部内,必须将热源元件、支架及散热器分别设置在正确的位置,因而定位操作也费工夫。而且,在具有多个热源元件时,如上所述,需要考虑各热源元件的尺寸公差和组装公差,因而需要针对每个热源元件使用能够单独地调整位置的支架,以将各热源元件安装在散热器上,可能使得固定操作更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一边吸收因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差,一边容易且可靠地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用于将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在彼此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热源元件安装在容置于框体中的基板上,所述导热构件容置于该框体中,在该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导热构件沿着与该导热构件中的要抵接于所述热源元件上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朝向该热源元件移动,以与该热源元件相抵接,利用弹性构件夹持所抵接的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来固定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框体具有底面部和大致垂直地立设于该底面部上的侧面部,所述基板以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该框体上,所述热源元件以该热源元件的要抵接于所述导热构件的抵接面与所述框体的所述侧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弹性构件沿着大致垂直于所述底面部的方向朝向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移动,以配置在能够夹持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上。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导热构件具有散热片,该散热片与所述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所述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是指,在向能够夹持所述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配置所述弹性构件时,所述弹性构件移动的方向,沿着该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在该散热片上设置有宽度大于该弹性构件的宽度的切缺部。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导热构件具有多个所述散热片,在所述弹性构件向能够夹持所述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移动时,该弹性构件最先接近的所述散热片上的切缺部的宽度,比其他的所述散热片上的切缺部的宽度窄。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在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在所述弹性构件夹持了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的状态下,与该导热构件相抵接,所述导热构件在所述切缺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凸出部相嵌合的凹部。
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中,多个所述热源元件安装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热源元件与一个所述导热构件相抵接。
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弹性构件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移动,在该特定的范围中,不存在所述热源元件的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连接端子,并且不存在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的元件中的除了所述热源元件以外的元件。
另外,技术方案8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用于将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在彼此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热源元件安装在容置于框体中的基板上,所述导热构件容置于该框体中,该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包括:抵接工序,沿着与所述导热构件中的要抵接于所述热源元件上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使该导热构件朝向该热源元件移动,来使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相抵接,固定工序,利用弹性构件夹持借助所述抵接工序所抵接的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来固定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
另外,技术方案9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中,所述框体具有底面部和大致垂直地立设于该底面部上的侧面部,所述基板以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该框体上,所述热源元件以该热源元件中的要抵接于所述导热构件上的抵接面与所述框体的所述侧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上,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使所述弹性构件沿着大致垂直于所述底面部的方向朝向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移动,以将所述弹性构件配置在能够夹持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技术方案8所述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导热构件沿着与该导热构件中的要抵接于热源元件上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朝向热源元件移动,以与该热源元件相抵接,利用弹性构件夹持所抵接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来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因而,能够通过弹性构件的变形吸收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差,并且能够通过利用弹性构件进行夹持这样的容易的操作可靠地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技术方案9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热源元件以该热源元件的要抵接于导热构件的抵接面与框体的侧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基板上,弹性构件沿着大致垂直于底面部的方向朝向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移动,以配置在能够夹持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位置上,因而,在向夹持位置配置弹性构件时,只要沿着大致垂直于底面部的方向将弹性构件配置在框体内即可,不需要从大致垂直于底面部的方向以外的方向进行操作。因而,能够通过单纯且容易的操作顺序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导热构件具有散热片,该散热片与向能够夹持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位置配置弹性构件时的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沿着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在散热片上设置有宽度大于弹性构件的宽度的切缺部,因而能够借助散热片提高散热能力,并且能够利用弹性构件可靠地固定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多个散热片内的、在弹性构件向能够夹持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位置移动时弹性构件最先接近的散热片上的切缺部的宽度,比其他的散热片上的切缺部的宽度窄,因而,能够通过弹性构件最先接近的散热片上的切缺部的周缘部,限制除了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的弹性构件的运动,并且,能够避免弹性构件刮碰弹性构件最先接近的散热片以外的散热片,能够容易地将弹性构件配置在夹持位置。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弹性构件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在弹性构件夹持了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状态下,与导热构件相抵接,导热构件在切缺部具有用于与凸出部相嵌合的凹部,因而,能够将弹性构件容易且可靠地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多个热源元件安装于基板上,多个热源元件与一个导热构件相抵接,因而,不需要分别单独地使多个热源元件与多个导热构件对位等操作,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热源元件固定在导热元件上。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弹性构件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移动,在特定的范围中,不存在热源元件的连接在基板上的连接端子,并且不存在安装于基板上的元件中的除了热源元件以外的元件,因而,能够防止弹性构件接触除了热源元件以外的元件和热源元件的连接端子,并且能够通过弹性构件运动吸收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所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音响装置的立体图。
图2A~2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夹板(clip)的三面图,图2A是夹板的主视图,图2B是夹板的俯视图,图2C是夹板的侧视图。
图3A~3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三面图,图3A是散热器的主视图,图3B是散热器的俯视图,图3C是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4A、4B是例示使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相抵接的抵接工序的图,图4A是表示将散热器容置于框体内的工序的侧剖视图,图4B是表示使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相抵接的工序的侧剖放大图。
图5A、5B是例示固定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固定工序的图,图5A是表示使夹板朝向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移动的工序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使夹板朝向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移动的工序的侧视放大图。
图6是表示进行了固定工序后的状态的侧剖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被实施方式限定。此外,本发明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例如能够适用于汽车上所设置的导航装置和音响装置等任意的电子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适用于音响装置的例子说明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
(结构)
首先,说明音响装置的基本结构。图1是音响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音响装置1具有框体10、基板20、夹板30(弹性构件)、散热器40(导热构件)及风扇50。
(结构-框体)
框体10具有底面部11、大致垂直地立设于该底面部11上的侧面部12。该底面部11和侧面部12例如通过冲压加工一张钢板来形成。在底面部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述的散热器40的凸缘部的凸缘固定部11a,该凸缘固定部11a设置在与凸缘部对应的位置。在该凸缘固定部11a上设置有要插入设置在散热器40的凸缘部上的长孔中的突起部(省略图示)及拧入用于将散热器40固定在底面部11上的螺钉的螺纹孔(省略图示)。此外,在将各种部件容置在框体10的内部之后,安装覆盖框体10的开放部分的盖(省略图示),从而框体10的内部从外部被封闭。
(结构-基板)
基板20是与框体10的底面部11大致平行地固定在该框体10上的印刷布线基板,并容置于框体10中。在该基板20上安装有例如放大器IC、电源稳压器等通电产生热而成为热源的热源元件21、电容器、电阻、绕组、车辆用连接器22等各种部件。热源元件21以该热源元件21的要抵接于散热器40的抵接面与框体10的侧面部12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基板20上。在图1的例子中,在基板20的+X侧的端部排列配置有2个热源元件21,2个热源元件21以各热源元件21的要抵接于散热器40的抵接面(在图1中为+X侧的面)与框体10的+X侧的侧面部12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基板20上。另外,向车辆用连接器22插入用于使音响装置1和导航装置等其他车载装置相互连接的连接电缆的连接器(省略图示)。
(结构-夹板)
夹板30是用于通过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来使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相互固定的弹性构件。图2A~2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夹板30的三面图,图2A是夹板30的主视图,图2B是夹板30的俯视图,图2C是夹板30的侧视图。如图2A~2C所示,夹板30使用钢板等弹性材料形成,且截面形状为大致“コ”字状。在该夹板30的两端部之间夹着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借助夹板30的弹性力使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相互固定。另外,如图2A所示,夹板30具有凸出部31,在夹板30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状态下,凸出部31与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相抵接。
(结构-散热器)
返回图1,散热器40是用于将热源元件21产生的热从该热源元件21散热到其他的场所的导热构件,并容置于框体10中。该散热器40能够使用如铝、铜等导热率高的材料形成。另外,可以使用用于将热传递至设置在其他位置的散热部的传热板、热导管等来代替散热器4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导热构件以使用了具有多个散热片41的散热器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图3A~3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40的三面图,图3A是散热器40的主视图,图3B是散热器40的俯视图,图3C是散热器40的侧视图。如图3A~3C所示,散热器40具有多个散热片41、凹部42及凸缘部43。另外,散热器40形成为至少能够与安装在基板20上的2个热源元件21相抵接的长度。
散热片41形成为大致平板,且与夹板30的移动方向(图3A及图3C中的箭头的方向)大致垂直,该夹板30的移动方向是指在向能够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位置(下面,根据需要称为“夹持位置”)配置夹板30时,夹板30移动的方向。在各散热片41上沿着向夹持位置配置夹板30时的夹板30的移动方向设置有与所使用的夹板30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在图3中,在各散热片41上各为2个)的切缺部41a,该切缺部41a的宽度大于夹板30的宽度(在图3A中用虚线表示的宽度)。另外,各散热片41上设置的切缺部41a中的、在夹板30向夹持位置移动时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在图3A及图3C中,为最上层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x1,比其他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x2窄。更详细地说,在夹板30向夹持位置移动时,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x1形成为与夹板30的宽度的差尽可能小,具体地,形成为比夹板30的宽度的最大允许尺寸宽规定的宽度(例如1mm)。另一方面,其他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x2形成为远远宽于夹板30的宽度,具体地,形成为比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的切缺部41a还宽规定宽度(例如5mm)。由此,夹板30向夹持位置移动时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周缘部限制夹板30向除了夹板30的移动方向以外的方向(例如,图3A中的左右方向)运动,并且,避免夹板30刮碰其他的散热片41,因而能够提高通过夹板30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时的组装性。
凹部42用于嵌合夹板30的凸出部31,如图3A所示,凹部42设置在散热器40上的设置有散热片41的面上,并设置在与夹板30的凸出部31相对应的位置,凹部42的宽度宽于夹板30的凸出部31的宽度。
凸缘部43为在向框体10的底面部11上固定散热器40时的固定部分,设置在散热器40上的靠底面部11一侧的两端。如图3B所示,在该凸缘部43上设置有长孔43a。向框体10的底面部11设置散热器40时,凸缘固定部11a的突起部插入该长孔43a中,并且用于将散热器40固定在底面部11上的螺钉经由长孔43a拧入凸缘固定部11a的螺纹孔。
另外,散热器40中的设置有散热片41的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为用于与热源元件21相抵接的平面。
(结构-风扇)
返回图1,风扇50用于通过强制性地向散热片41的表面供给气流来促进散热片41的散热,并容置在框体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风扇50配置在散热器40的侧方且能够向框体10的外部排出内部气体的位置,以沿着与各散热片41大致平行的方向(在图1中为-Y方向)产生气流。
(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固定方法)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音响装置1中的、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固定方法。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框体10中已经容置有安装了热源元件21的基板20和风扇50。
(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固定方法-抵接工序)
图4A、4B是例示使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相抵接的抵接工序,图4A是表示将散热器40容置在框体10中的工序的侧剖视图,图4B是表示使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相抵接的工序的侧剖放大图。此外,在开始该抵接工序之前,在热源元件21中的要抵接于散热器40的抵接面或散热器40上的要抵接于热源元件21的抵接面上涂敷导热润滑油,或者粘贴导热片。
首先,如图4A所示,使散热器40沿着与底面部11大致垂直的方向朝底面部11移动,以使其容置被热源元件21和侧面部12夹着的空间中,从而容置在框体10(图4A中的虚线箭头(1))中。此时,如图4B所示,以使凸缘固定部11a的突起部11b插入凸缘部43的长孔43a中的方式配置散热器40。
接着,如图4B所示,使容置在框体10中的散热器40沿着与散热器40中的要抵接于热源元件21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朝向热源元件21移动,以使热源元件21与散热器40彼此抵接(图4B中的虚线箭头(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20上安装有两个热源元件21,使一个散热器40抵接在这两个热源元件21上。如上所述,因为凸缘固定部11a的突起部11b插入凸缘部43的长孔43a中,所以能够一边将散热器40中的要抵接于热源元件21的抵接面(在图4A中为-X侧的面)和热源元件21中的要抵接于散热器40的抵接面(在图4A中为+X侧的面)保持大致平行,一边使散热器40仅沿着长孔43a的长度方向(即,与散热器40中的要抵接于热源元件21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对散热器40进行定位。在使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彼此抵接之后,将螺钉(省略图示)经由凸缘部43的长孔43a拧入凸缘固定部11a的螺纹孔11c,由此将散热器40固定在底面部11上。
(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固定结构及热源元件和散热器的固定方法-固定工序)
图5A、5B是例示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固定工序的图,图5A是表示使夹板30朝向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移动的工序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使夹板30朝向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移动的工序的侧视放大图。另外,图6是表示进行了固定工序之后的状态的侧剖放大图。
如图5A、5B所示,使夹板30沿着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的方向(在图5A、5B中为Z方向)向借助抵接工序所抵接的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移动,从而配置在能够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抵接工序中使2个热源元件21和一个散热器40相抵接,所以如图5A所示,这2个热源元件21各自配置一个夹板30。在向夹持位置移动夹板30时,如图5B所示,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周缘部限制该夹板30向移动方向以外的方向(在图5B中例如Y方向)的运动,因而能够将夹板30配置在适当的位置。而且,因为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窄于其他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所以在使夹板30向夹持位置移动时不会发生刮碰该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以外的散热片41的情况等,能够容易地将夹板30配置在夹持位置。如图6所示,使夹板30移动直到夹板30的凸出部31与散热器40的凹部42相嵌合为止,而将夹板30配置在夹持位置。由此,借助夹板30的弹性力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
此外,通过夹板30发生变形来吸收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所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差。另外,即使有时因温度变化,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尺寸会发生变化,或者由于振动而对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作用外力的情况下,夹板30也总是施加弹性力,因而能够可靠地保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固定状态。此外,在夹板30向夹持位置移动期间或者移动完了之后,例如因夹板30的凸出部31与散热器40的凹部42之间的间隙等引起夹板30的位置发生变化,或者夹板30本身发生变形等,可能使夹板30的端部的位置发生变动,但如图6中用虚线表示的,夹板30能够在如下的特定的范围内移动,在该特定的范围中,不存在安装在基板20上的元件中的除了热源元件21以外的元件,且也不存在热源元件21的连接端子,因而,不会发生因夹板30的端部接触连接端子而导致短路等的问题。
另外,如上所述,在抵接工序要将散热器40容置在框体10中时和在固定工序中要将夹板30配置在夹持位置时,都是只要从框体10的开口部沿着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的方向将散热器40及夹板30配置在框体10内即可,不需要从除了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的方向以外的方向进行操作,因而能够通过简单且容易的操作顺序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地立设的侧面部12成为障碍,而从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的方向以外的方向进行操作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散热器40及夹板30容易地配置在框体10内,从而获得能够容易地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这一显著的效果。
(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散热器40沿着与散热器40中的要抵接于热源元件21上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向热源元件21移动,以与该热源元件21相抵接,并利用夹板30夹持所抵接的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来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因而能够通过夹板30的变形吸收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差,并且能够通过利用夹板30夹持这样的容易的操作可靠地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
另外,热源元件21以该热源元件21上的要抵接于散热器40的抵接面大致平行于框体10的侧面部12的方式安装在基板20上,夹板30沿着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的方向朝向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移动,从而配置在能够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位置,因而,在向夹持位置配置夹板30时,只要沿着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的方向将夹板30配置在框体10内即可,不需要从大致垂直于底面部11的方向以外的方向进行操作。因而,能够简单且容易的操作顺序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
另外,散热器40具有散热片41,该散热片41与向能够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位置配置夹板30时的夹板3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并且沿着夹板30的移动方向在散热片41上设置有切缺部41a,该切缺部41a的宽度宽于夹板30的宽度,因而能够借助散热片41提高散热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夹板30可靠地固定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
另外,因为多个散热片41中的、在夹板30向能够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位置移动时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窄于其他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所以能够利用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周缘部限制夹板30在除了夹板30的移动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的运动,并且能够避免夹板30刮碰除了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以外的散热片41,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夹板30配置在夹持位置。
另外,夹板30具有在夹持了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状态下与散热器40相抵接的凸出部31,散热器40在切缺部41a中具有与凸出部31相嵌合的凹部42,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夹板30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另外,在基板20上安装有多个热源元件21,并且多个热源元件21与一个散热器40相抵接,因而不需要分别单独地使多个热源元件21和多个散热器40对位等操作,而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热源元件21固定在导热元件上。
另外,因为夹板30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移动,在该特定的范围中,不存在热源元件21的连接在基板20上的连接端子,并且不存在安装于基板20上的元件中的除了热源元件21以外的元件,所以能够防止夹板30与除了热源元件21以外的元件和热源元件21的连接端子接触,并且能够通过夹板30运动来吸收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所引起的固定位置的偏差。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方法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各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改变及改进。下面,说明这样的变形例。
(要解决的问题和发明的效果)
首先,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和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可能因发明的实施环境和结构的细微部分的不同而不同,有时仅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者仅起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
(关于热源元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放大器IC和电源稳压器等为热源元件2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例如CPU等其他的部件是热源元件21的情况。
(关于散热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导热构件是具有多个散热片41的散热器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用于将热传递至设置在其他位置的散热部的传热板和热导管等。此时,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夹板30夹持彼此抵接的热源元件21和传热板、热导管,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固定该热源元件21和传热板、热导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散热片41形成为与向能够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位置配置夹板30时的夹板3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大致平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沿着其他的方向设置散热片41。例如,散热片41可以形成为与在向能够夹持热源元件21和散热器40的位置配置夹板30时的夹板3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大致平板。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各散热片41上所设的切缺部41a中的除了夹板30向夹持位置移动时夹板30最先接近的散热片41以外的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全都相等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各散热片41上的切缺部41a的宽度也可以不同。例如,切缺部41a的宽度可以按照在夹板30向夹持位置移动时夹板30所接近的顺序(图3A及图3C中从上向下的顺序)而变宽。
(关于夹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分别利用单独的夹板30将各热源元件21固定在散热器40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利用一个夹板30将多个热源元件21固定在散热器40上。另外,还可以使用多个夹板30将一个热源元件21固定在散热器40上。
(关于风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散热器40的侧方且在能够将内部气体排放到框体10的外部的位置配置风扇5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将风扇50配置在散热器40的侧方且能够将外部气体导入框体10的内部的位置。
Claims (9)
1.一种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用于将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在彼此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热源元件安装在容置于框体中的基板上,所述导热构件容置于该框体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构件沿着与该导热构件中的要抵接于所述热源元件上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朝向该热源元件移动,以与该热源元件相抵接,
利用弹性构件夹持所抵接的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来固定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底面部和大致垂直地立设于该底面部上的侧面部,
所述基板以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该框体上,
所述热源元件以该热源元件的要抵接于所述导热构件的抵接面与所述框体的所述侧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弹性构件沿着大致垂直于所述底面部的方向朝向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移动,以配置在能够夹持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构件具有散热片,该散热片与所述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所述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是指,在向能够夹持所述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配置所述弹性构件时,所述弹性构件移动的方向,
沿着该弹性构件的移动方向,在该散热片上设置有宽度大于该弹性构件的宽度的切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构件具有多个所述散热片,
在所述弹性构件向能够夹持所述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移动时,该弹性构件最先接近的所述散热片上的切缺部的宽度,比其他的所述散热片上的切缺部的宽度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在所述弹性构件夹持了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的状态下,与该导热构件相抵接,
所述导热构件在所述切缺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凸出部相嵌合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热源元件安装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所述热源元件与一个所述导热构件相抵接。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移动,在该特定的范围中,不存在所述热源元件的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连接端子,并且不存在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的元件中的除了所述热源元件以外的元件。
8.一种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用于将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在彼此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热源元件安装在容置于框体中的基板上,所述导热构件容置于该框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抵接工序,沿着与所述导热构件中的要抵接于所述热源元件上的抵接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使该导热构件朝向该热源元件移动,来使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相抵接,
固定工序,利用弹性构件夹持借助所述抵接工序所抵接的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来固定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底面部和大致垂直地立设于该底面部上的侧面部,
所述基板以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底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该框体上,
所述热源元件以该热源元件中的要抵接于所述导热构件上的抵接面与所述框体的所述侧面部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上,
在所述固定工序中,使所述弹性构件沿着大致垂直于所述底面部的方向朝向所述热源元件和所述导热构件移动,以将所述弹性构件配置在能够夹持该热源元件和该导热构件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68838A JP5609596B2 (ja) | 2010-12-01 | 2010-12-01 | 熱源素子と熱伝導性部材との固定構造、及び熱源素子と熱伝導性部材との固定方法 |
JP2010-268838 | 2010-12-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3410A true CN102573410A (zh) | 2012-07-11 |
CN102573410B CN102573410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509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7028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3410B (zh) | 2010-12-01 | 2011-11-14 | 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97743B2 (zh) |
EP (1) | EP2461660A3 (zh) |
JP (1) | JP5609596B2 (zh) |
CN (1) | CN10257341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02100A (zh) * | 2017-01-16 | 2017-06-06 | 刘康 | 一种均热板及其制造、使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94532B2 (ja) | 2013-02-28 | 2019-04-03 | ローレンス リバモア ナショナル セキュリティー,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ンパクトな高電流高効率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ドライバ |
US9357670B2 (en) * | 2014-02-18 | 2016-05-31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Efficient heat transfer from conduction-cooled circuit cards |
CN108336892B (zh) * | 2017-05-25 | 2021-11-16 | 泰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模块及其组装结构与组装方法 |
JP7176318B2 (ja) * | 2018-09-19 | 2022-11-22 | Tdk株式会社 | 電気機器及び放熱器 |
CN114911316A (zh) * | 2021-02-07 | 2022-08-16 | 北京图森智途科技有限公司 | 散热器的安装方法及相关的计算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09358A (en) * | 1997-11-26 | 1999-06-01 | Todd Engineering Sales, Inc. | Snap-lock heat sink clip |
JP2003229522A (ja) * | 2002-02-04 | 2003-08-15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電子機器の放熱構造 |
US7400506B2 (en) * | 2006-07-11 | 2008-07-15 | Dell Products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memor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87192U (ja) * | 1982-06-09 | 1983-12-12 | 赤井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部品の取付装置 |
US5130888A (en) * | 1984-05-31 | 1992-07-14 | Thermalloy Incorporated | Spring clip fastener for surface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mponents |
US4575038A (en) * | 1984-07-02 | 1986-03-11 | Thermalloy Incorporated | Spring clip fastener for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mponents |
FR2578710B1 (fr) * | 1985-03-07 | 1988-03-04 | Bendix Electronics Sa | Agrafe multiple de fixation et dispositif de montage collectif de composants electroniques de puissance |
JPH0359643U (zh) * | 1989-10-17 | 1991-06-12 | ||
JPH0381639U (zh) * | 1989-12-11 | 1991-08-21 | ||
US5225965A (en) * | 1992-04-24 | 1993-07-06 | Chrysler Corporation | Heat sink load spring assembly |
US5327324A (en) * | 1993-11-05 | 1994-07-05 | Ford Motor Company | Spring clip for a heat sink apparatus |
JP2598317Y2 (ja) * | 1993-11-12 | 1999-08-09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の取付構造 |
US5343362A (en) * | 1994-01-07 | 1994-08-30 | Zytec Corporation | Heat sink assembly |
JP2587057Y2 (ja) | 1996-04-26 | 1998-12-14 |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 熱交換器のヘッダ構造 |
US6081424A (en) * | 1998-05-19 | 2000-06-27 | Chrysler Corporation | Mechanism for removing heat from electronic components |
JP3055404U (ja) * | 1998-06-29 | 1999-01-12 | 奇▲宏▼股▲ふん▼有限公司 | ノーパッケージタイプcpuボード用放熱片取付け装置 |
US6585534B2 (en) * | 1998-08-20 | 2003-07-01 | Intel Corporation | Retention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al assembly |
US6201699B1 (en) * | 1999-03-01 | 2001-03-1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Transverse mountable heat sink for us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6183284B1 (en) * | 1999-06-25 | 2001-02-06 | 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 | Option card retainer and retaining method |
US6181556B1 (en) * | 1999-07-21 | 2001-01-30 | Richard K. Allman | Thermally-coupled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EP1128432B1 (de) * | 2000-02-24 | 2016-04-06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Befestigung von Halbleitermodulen an einem Kühlkörper |
TW534367U (en) * | 2000-04-05 | 2003-05-21 | Foxconn Prec Components Co Ltd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ssembly |
AT411125B (de) * | 2001-04-12 | 2003-09-25 | Siemens Ag Oesterreich | Halteelement für elektrische bauteile zur montage auf schaltungsträgern |
TW536121U (en) * | 2002-07-26 | 2003-06-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Retaining device |
US7151669B2 (en) * | 2003-07-18 | 2006-12-19 | Kechuan K Liu | Configurable heat sink with matrix clipping system |
JP4207755B2 (ja) * | 2003-11-07 | 2009-01-14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電子機器装置 |
US7221569B2 (en) * | 2004-09-15 | 2007-05-22 | Comptake Technology Co., Ltd. | Memory heat-dissipating device |
JP2006294952A (ja) * | 2005-04-13 | 2006-10-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部品のヒートシンク |
CN101043789B (zh) * | 2006-03-25 | 2010-05-12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DE102006018716A1 (de) * | 2006-04-20 | 2007-10-25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Anordnung zur Kontaktierung von Leistungshalbleitern an einer Kühlfläche |
US7391613B2 (en) * | 2006-05-12 | 2008-06-24 |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 Memor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clamp for mounting heat sinks thereon |
US7349220B2 (en) * | 2006-05-15 | 2008-03-25 |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 Memory module assembly |
US7532477B2 (en) * | 2007-01-22 | 2009-05-12 | June-On Co., Ltd. | Memory module and heat sink arrangement |
JP4824624B2 (ja) * | 2007-05-15 | 2011-11-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熱移動部材、熱移動機構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2009252810A (ja) * | 2008-04-02 | 2009-10-29 |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 発熱素子用ヒートシンク |
US7684197B2 (en) * | 2008-06-23 | 2010-03-23 |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 Memo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heat sinks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
-
2010
- 2010-12-01 JP JP2010268838A patent/JP56095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1-14 CN CN201110370287.3A patent/CN1025734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17 US US13/298,894 patent/US87977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17 EP EP11189496.0A patent/EP2461660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09358A (en) * | 1997-11-26 | 1999-06-01 | Todd Engineering Sales, Inc. | Snap-lock heat sink clip |
JP2003229522A (ja) * | 2002-02-04 | 2003-08-15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電子機器の放熱構造 |
US7400506B2 (en) * | 2006-07-11 | 2008-07-15 | Dell Products L.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memory device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02100A (zh) * | 2017-01-16 | 2017-06-06 | 刘康 | 一种均热板及其制造、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19542A (ja) | 2012-06-21 |
JP5609596B2 (ja) | 2014-10-22 |
US8797743B2 (en) | 2014-08-05 |
US20120140418A1 (en) | 2012-06-07 |
EP2461660A2 (en) | 2012-06-06 |
EP2461660A3 (en) | 2017-12-27 |
CN102573410B (zh) | 2015-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3410A (zh) | 热源元件和导热构件的固定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 |
US9968001B2 (en) |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JP5402200B2 (ja) | 熱移動機構及び情報機器 | |
JP5939102B2 (ja) | 電子機器 | |
US20060180926A1 (en) | Heat spreader clamping mechanism for semiconductor modules | |
US952177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946138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stening module thereof | |
US20170071076A1 (en) | Thermal conducting structure applied to network control automation system | |
CN105406219A (zh) | 芯片卡固持机构 | |
US20190273340A1 (en) | Connector system | |
CN101848622A (zh) | 散热器及电子装置 | |
US9537237B2 (en) | System to improve an in-line memory module | |
JPWO2013157117A1 (ja) | 冷却システムを備えた電子計算機 | |
US20160109670A1 (en) | Optical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Product | |
KR20140032874A (ko) | 전자 기기 유닛 및 전자 기기 | |
US8747160B2 (en) | Memory card module with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hield | |
CN105050363A (zh) | 可插拔结构的自适应导热装置 | |
US10524385B1 (en) | Fa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 |
US20190273339A1 (en) | A connector system | |
CN105988506A (zh) | 电子装置 | |
CN103762829A (zh) | 一种模块化的多路输出电源 | |
CN204423289U (zh) | 一种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4228759U (zh) | 一种散热组件 | |
US20220312638A1 (en) | System level structure for blind mating connections | |
CN203983591U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