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494A - 成像装置、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494A
CN102572494A CN2011104341533A CN201110434153A CN102572494A CN 102572494 A CN102572494 A CN 102572494A CN 2011104341533 A CN2011104341533 A CN 2011104341533A CN 201110434153 A CN201110434153 A CN 201110434153A CN 102572494 A CN102572494 A CN 1025724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dapter
photograph
generating uni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41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2494B (zh
Inventor
桶川秀治
中弥浩和
德田贵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72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2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5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ther than in their location or field of view, e.g. having different resolutions or colour pickup characteristics; using image signals from one sensor to contro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ther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生成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其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成像单元上;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用户的操作,在适配器装载在成像单元上的状态下,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或设置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控制单元,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生成立体图像的成像装置、控制所述成像装置的方法以及使计算机执行所述方法的程序。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经建议了诸如数字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集成摄像头的记录器)的成像装置,其将多个图像(图像数据)相互关联地记录,以通过使用右眼和左眼之间的视差而显示用于获取视觉的立体感觉的立体图像。
例如,已经建议了两个镜头的成像装置,其包括两个光学系统并使用所述两个光学系统生成两个图像作为立体图像(例如,见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261829)。
发明内容
在根据相关领域的上述技术中,可以使用两个光学系统来生成两个图像(立体图像)。相应地,用户可以通过将图像记录为立体图像内容条目,观看在选择的时间内记录的立体图像内容条目。
近些年,已经存在通过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而生成全方位图像的成像装置。可以认为,在成像装置上装载了生成全方位图像的可拆卸的适配器(包括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以记录所述全方位图像。
此外,例如,可以认为,在包括两个生成立体图像的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上装载了适配器以记录全方位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在两个成像单元之一上装载适配器并设置记录全方位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而执行成像处理。
然而,可以考虑用户仅仅装载了适配器而忘记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并开始成像处理的情况。另外,可以考虑这样的情况:在用户装载了所述适配器、接着执行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后,所述用户忘记拆卸适配器,并设置除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外的另一个图像拍摄模式以开始成像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担心不能记录适当拍摄的图像。
期望提供一种技术,其在装载包括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时适当地设置图像拍摄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生成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其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成像单元上;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用户的操作,在适配器装载在成像单元上的状态下,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或设置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控制单元,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另外,还提供了控制所述成像装置的方法以及使计算机执行所述方法的程序。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在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的状态下,当作为用户操作而执行了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使该设置操作无效。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的状态下,当执行设置操作以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使该设置操作无效。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当执行该设置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给出使该设置操作无效的通知。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的状态下,当执行设置操作以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给出使该设置操作无效的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所述成像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成像单元,其生成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成像单元,其生成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第二图像。当适配器仅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上并设置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时,第一成像单元可以生成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当设置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时,通过第一成像单元生成全方位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所述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可以基于用户操作,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记录包括在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平面图像拍摄模式之一。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所述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可以是圆形图像或环形图像。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当设置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时,生成包括所有方向的所述被摄体的圆形图像或环形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生成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其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成像单元上;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用户的操作,在适配器装载在成像单元上的状态下,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或设置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控制单元,在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的状态下,当作为用户操作而执行了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该设置操作无效。另外,还提供了控制所述成像装置的方法以及使计算机执行所述方法的程序。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在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的状态下,当执行设置操作以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使该设置操作无效。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第一图像;第二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第二图像;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其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上;以及控制单元,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其允许第一成像单元生成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并允许第二成像单元生成包括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并执行控制以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以及包括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特定图像拍摄模式。另外,还提供了控制所述成像装置的方法以及使计算机执行所述方法的程序。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设置特定图像拍摄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所述成像装置还可以包括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用户操作,设置特定图像拍摄模式、记录包括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平面图像拍摄模式、以及记录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作为用于立体地查看被摄体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之一。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通过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所述特定图像拍摄模式,根据与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中的记录方式相同的记录方式,记录由第一成像单元生成的平面图像以及由第二成像单元生成的平面图像。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特定的图像拍摄模式,根据与在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中的记录方式相同的记录方式,记录由第一成像单元生成的平面图像以及由第二成像单元生成的平面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可以获得这样的优点:当装载了包括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时,适当地设置图像拍摄模式。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外观的示例的图;
图2A和2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外观的示例的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适配器的外观的示例的图;
图4A和4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适配器的外观的示例的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装备有适配器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8A和8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作为成像装置的成像目标的成像范围与由所述成像装置生成的拍摄图像之间的简化关系的图;
图9A和9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由成像装置执行的成像处理与通过所述成像处理生成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由成像装置执行的成像处理与通过所述成像处理生成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A和11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由成像装置执行的成像处理与通过所述成像处理生成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当适配器装载在成像装置上时的通知示例的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当适配器装载在成像装置上时的通知示例的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控制处理的处理序列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输入/输出面板上的显示屏的示例的图;
图16A和16B是由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单元生成的拍摄图像的示例的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输入/输出面板上的拍摄图像的显示示例的图;以及
图18A和18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记录在存储介质中的拍摄图像的记录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模式(下文称为实施例)。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控制:当装载适配器时的适当的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示例)
2.第二实施例(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控制:当装载适配器时的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的记录示例)
1.第一实施例
成像装置的外观的示例
图1A至2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外观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A是成像装置100的前表面(即,安装面对被摄体的镜头的表面)的外观的正视图。图1B是成像装置100的后表面(即,面对拍摄者的输入/输出面板151的表面)的外观的后视图。图2A是成像装置100的侧表面的外观的侧视图。图2B是成像装置100的前表面侧的外观的透视图。例如,所述成像装置100包括两个拍摄立体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装置100是对被摄体成像、生成两个图像(图像数据)并相关联地记录所述图像(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成像装置。成像装置的示例包括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例如,集成摄像头的记录器)。
所述成像装置100包括第一成像单元110、第二成像单元120、电源开关141、快门按钮142、操作按钮组143,右、左、上和下按钮144、记录按钮145以及输入/输出面板151。如图3A至4B所示的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与适配器200接触(磁铁安装在与上端部分101接触的表面)的表面(上端部分101的上端表面)具有磁体,从而固定装载在上端部分101上的适配器200。
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左眼图像。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右眼图像。例如,当执行成像处理以拍摄立体图像时,所述成像装置100旋转90度使得成像装置100在水平方向较长,如图1A所示的箭头102(图1B所示的箭头103)的方向指示。当装载适配器200时,使用第一成像单元110执行成像处理。将参考图6和7详细说明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
所述电源开关141是用于开启/关闭成像装置100的电源的操作组件。
快门按钮142是当由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的至少一个生成的图像(图像数据)记录为内容条目(静态图像内容条目)时由用户按下的操作组件。例如,在设置了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3D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当快门按钮142被按下一半时,执行焦点控制以执行自动对焦。另外,当快门按钮142被完全按下时,执行焦点控制以将由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的图像(图像数据)记录为内容条目(静态图像(立体图像)内容条目)。例如,将图像记录在图6所示的存储卡180中。
所述操作按钮组143是用于执行各种操作的操作按钮。
所述右、左、上和下按钮144是用于执行各种右、左、上和下操作的操作按钮。
记录按钮145是当由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的至少一个生成的图像(图像数据)记录为内容条目(运动图像内容条目)时由用户按下的操作组件。例如,当设置了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按下记录按钮145时,开始记录由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的图像(图像数据)的处理。当再次按下记录按钮145时,记录所述图像(图像数据)的处理结束。内容条目(运动图像(立体图像)内容条目)通过记录处理而记录在例如图6所示的存储卡180中。
所述输入/输出面板151显示各种图像,并基于与显示表面接近或接触的物体的检测状态而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所述输入/输出面板151还称为触摸屏或触摸面板。所述输入/输出面板151包括操作接收单元和显示面板。例如,基于电容的变化检测与带导电性的物体(例如,人的手指)的接触或接近的静电型(电容型)触摸面板可以用作操作接收单元。例如,诸如LCD(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的显示面板可以用作显示面板。例如,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上叠加透明的触摸面板而形成所述输入/输出面板151。
成像装置和适配器的外观配置的示例
图3A至4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和适配器200的外观配置的示例的图。图3A至4B显示了当适配器200装载在图1A至2B所示的成像装置100上时的外观配置。
图3A是成像装置100和适配器200的前表面的外观的正视图。图3B是成像装置100和适配器200的后表面的外观的后视图。图4A是成像装置100和适配器200的侧表面的外观的侧视图。图4B是成像装置100和适配器200的前表面侧的外观的透视图。
适配器200是可拆卸地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的适配器,并且是全方位的(整个圆周)成像附件。所述适配器200包括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盖子220、装载单元230和反射镜240。反射镜240在图5中示出。
所述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是对成像装置100的所有方向(整个圆周)上的被摄体成像的光学系统。下面将参考图5详细说明所述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
所述盖子220是覆盖所述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圆柱形盖子。
所述装载单元230是将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并具有适合于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如图1A至2B所示)的形状的装载单元。磁体201(如图6所示)安装在装载单元230的凹部的下部(与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的上端表面接触的部分)。因此,当装载单元230装配在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中时,适配器200通过磁体201固定在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所述第一成像单元110由装载单元230覆盖。在这种情况下,由适配器200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聚集的全方位被摄体图像入射到第一成像单元110的成像光学系统111上(如图6所示),从而形成在成像元件112上(如图6所示)。
可以通过将包括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适配器200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使用没有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成像装置100执行所述全方位成像处理。所述全方位成像处理是对在成像装置100的所有方向(0度到360度)上存在的被摄体成像的处理。
当装载适配器200时,使用适配器200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和第一成像单元110的成像光学系统111这两者,对在成像装置100的所有方向上的被摄体成像。如图9A至10B等等所示,通过对成像装置100的所有方向上的被摄体成像形成的全方位图像420是通过使用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经由全方位成像处理生成的。所生成的全方位图像420作为直通图像(through image)显示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上。
如图1A至2B所示,假定适配器200没有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在这种情况下,当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2D图像拍摄模式)时,所述成像装置100仅使用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111执行平面图像拍摄处理。所述平面图像拍摄处理是在成像时间仅使用成像光学系统111、参考成像装置100的位置(成像位置)、对在特定的单一方向(面对成像光学系统111的光轴的成像方向)上出现的被摄体成像的处理。所述平面图像拍摄处理是生成平面图像(2D图像)的处理。在平面图像拍摄处理中,在单一方向上的被摄体图像经由成像光学系统111入射并形成在成像元件112上。
另外,假定当适配器200没有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时,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3D图像拍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成像装置100使用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111和其中包括的成像光学系统121(如图6所示)执行立体图像拍摄处理。所述立体图像拍摄处理是通过使用成像光学系统111和成像光学系统121、参考成像装置100的成像位置、对在特定的单一方向(光轴方向)上出现的被摄体成像的处理,也是生成立体图像(3D图像)的处理。在立体图像拍摄处理中,在单一方向上的被摄体图像经由成像光学系统111入射以形成在成像元件112上,并且经由成像光学系统121入射以形成在成像元件112上。
如图1A至4B所示,适配器200可拆卸地装载在成像装置100的第一成像单元110上。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将适配器200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用成像装置100容易地执行全方位图像拍摄处理。
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配置示例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装备有适配器200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截面图。图5显示了反射光两次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作为示例。
所述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是包括具有关于中轴211旋转对称的形状的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全方位成像镜头。另外,所述中轴211设置在一条线上,这条线与第一成像单元110的成像光学系统111的光轴108形成的角度为90度。也即,由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聚集的被摄体图像从反射镜240反射,它的光学路径改变了90度,且提供给成像光学系统111。
所述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包括第一反射面212、第二反射面213、光入射部分214以及光出射部分215。
第一反射面212是设置在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下部的环形反射面,并由镜面精加工的(mirror-finished)环形凹面镜形成。第二反射面213是面对第一反射面212的圆锥形反射面,并由镜面精加工的凸面镜形成。
光入射部分214是设置在第二反射面213的外圆周的环形光入射部分,并由透明玻璃板形成从而传递光。光出射部分215是设置在第一反射面212的内圆周的光出射部分,并由透明玻璃板形成从而光能够穿过。
由于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反射光两次,因此所述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学特性设计为使得离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任意距离远的被摄体的所有焦点218都位于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13之间。图5中,多个圆形示意性地指示了被摄体的焦点218。
在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中,当入射光216从光入射部分214入射时,所述入射光从第一反射面212反射,从第二反射面213反射,然后从光出射部分215离开。接着,从光出射部分215离开的光被反射镜240反射,使得所述光的光路被改变90度,并入射到第一成像单元110的成像光学系统111上,从而提供给成像元件112。在图5中,仅有从光出射部分215离开的光被图示到对应于成像光学系统111的椭圆109,以帮助说明。
用这种方式,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可以在关于中轴211的360°度的范围内获得被摄体图像。因此,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可以在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圆周的所有方向(360°)上聚集被摄体图像,并可以将所述被摄体图像提供给成像光学系统111。
在图5中,已经举例说明反射光两次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但也可以使用反射光一次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所述反射光一次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仅包括一个在所有方向上反射来自被摄体的光的反射面。在反射光一次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中,所述一个反射面是由具有关于中轴旋转对称的形状的凸面镜形成的,并被设置使得从反射面反射的光行进到成像装置100的成像光学系统111。
成像装置的内部配置的示例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内部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6显示了成像装置100和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的适配器200的内部配置。
所述成像装置100包括第一成像单元110、第二成像单元120、霍尔传感器130、操作接收单元140、显示单元150以及快闪ROM(只读存储器)161。成像装置100还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62、DSP(数字信号处理器)170和存储卡180。
配置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使得形成一对右侧光学系统和左侧光学系统以及成像元件,以生成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也即,第一成像单元110包括成像光学系统111、成像元件112、TG(定时生成器)113以及光学组件驱动单元114和115。另外,第二成像单元120包括成像光学系统121、成像元件122、TG 123以及光学组件驱动单元124和125。
所述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的配置(每个光学系统,每个成像元件,等等)彼此相同,除了所述单元设置的位置相互不同。因此,下面不会部分地说明右侧和左侧配置之一。
所述成像光学系统111是光学地设计为对单一方向上的被摄体成像的光学系统。所述成像光学系统111包括诸如对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各种镜头、以及诸如将不必要的波长移除的滤光镜和光圈的光学组件。从被摄体入射的光学图像(被摄体图像)经由成像光学系统111的各自的光学组件形成在成像元件112的曝光面上。在成像光学系统111中,驱动成像光学系统111的光学组件的光学组件驱动单元114和115相互机械连接。
成像元件112通过光电地转换从成像光学系统111提供的光学图像生成电子信号(模拟图像信号),并将所生成的电子信号输出到DSP 170。例如,诸如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固态成像元件(图像传感器)可以用作成像元件112。
TG 113是在DSP 170的控制下生成成像元件112必要的操作脉冲的定时生成器。TG 113生成诸如用于垂直传输的4相脉冲、场偏移脉冲、用于水平传输的2相脉冲和快门脉冲的各种类型的脉冲,并将所生成的脉冲提供给成像元件112。被摄体图像通过TG 113经由驱动成像元件112而拍摄。所述TG113调整成像元件112的快门速度以控制所拍摄的图像的曝光量或曝光周期(电子快门功能)。
光学组件驱动单元114和115在DSP 170的控制下驱动成像光学系统111的光学组件,并包括例如变焦电机和对焦电机。光学组件驱动单元114和115通过例如移动成像光学系统111的变焦镜头、对焦镜头等等调整光圈。
霍尔传感器130是安装在上端部分101的内部(当装载适配器200时与磁体201相邻的部分)的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130检测当装载适配器200时由磁体201生成的磁场的磁通量密度。如上所述,磁体201安装在适配器200的装载单元230的凹部中的下部(与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的上端表面接触的部分)。
例如,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上时,霍尔传感器130从磁体201检测到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的磁通量密度的磁通量密度的磁场,这是因为,磁体201布置在霍尔传感器130附近。另一方面,当适配器200没有装载在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上时,霍尔传感器130没有从磁体201检测到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的磁通量密度的磁通量密度的磁场。用这种方式,可以取决于霍尔传感器130检测到的磁场强度检测适配器200是否装载在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另外,霍尔传感器130将关于检测到的磁场强度的信息(磁场强度信息)输出到DSP 170。接着,基于所述磁场强度信息,DSP 170确定适配器200是否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是否装载适配器200)。DSP 170取决于是否装载适配器200来切换成像装置100的各种处理设置。
操作接收单元140是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并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输入操作向DSP 170输出操作信号的操作接收单元。操作接收单元140对应于例如图1A至4B所示的电源开关141、快门按钮142、操作按钮组143、右、左、上和下按钮144、记录按钮145和输入/输出面板151。
显示单元150通过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EL显示器配置。显示单元150在DSP 170的控制下显示各种类型的输入图像数据。例如,显示单元150显示正被拍摄和在成像处理期间从DSP 170实时输入的拍摄图像(直通图像)。因此,用户可以在成像处理期间查看显示单元150上的图像的同时操作成像装置100。当用户给出指令以重现存储在存储卡180中的内容条目时,显示单元150显示从DSP 170输入的内容条目。用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确认存储在存储卡180中的内容条目的细节。
快闪ROM 161是存储了执行DSP 170的各种控制处理的程序的存储器。所述DSP 170根据存储在快闪ROM 161中的程序操作,并使用DRAM 162执行为每次控制必需的算术控制处理。所述程序可以从诸如圆盘形记录介质或存储卡的可移除记录介质提供给DSP 170,或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下载到DSP 170。
DSP 170是控制拍摄图像的图像处理或成像装置100的处理的算术处理设备。DSP 17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未显示)、记录重现单元(未显示)和控制单元(未显示)。例如,信号处理单元关于从成像元件112和122输出的图像信号(模拟图像信号)执行预定的信号处理,并将受到所述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单元150或记录重现单元。例如,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单元、A/D(模拟/数字)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模拟信号处理单元是关于图像信号执行预处理的处理单元(所谓的模拟前端)。例如,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关于从成像元件112和122输出的图像信号执行CDS(相关双采样)处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的增益处理等等。A/D转换单元将从模拟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图像信号(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并将所述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关于从A/D转换单元输出的数字图像信号执行诸如噪声移除、白平衡调整、颜色校正、边缘增强或伽玛校正的数字信号处理,并将所处理的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单元150、记录重现单元等等。
DSP 170的控制单元通过诸如安装在DSP 170中的微控制器的算术处理设备配置,并控制成像装置100的整个处理。控制单元使用例如DRAM 162或快闪ROM 161执行控制功能。例如,DSP 170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TG 113、TG 123以及光学组件驱动单元114、115、124和125控制第一成像单元110的成像处理。例如,DSP 170的控制单元通过例如调整成像光学系统111和121的光圈、设置成像元件112和122的电子快门速度以及设置信号处理单元的AGC的增益(AE功能)执行自动曝光控制。DSP 170的控制单元通过移动成像光学系统111和121的对焦镜头(AF功能),执行自动对焦控制,以为特定的被摄体自动地调整成像光学系统111和121的焦点。DSP 170的控制单元通过移动成像光学系统111和121的变焦镜头,调整拍摄图像的图像角度。DSP 170的控制单元控制关于记录重现单元中的拍摄图像数据的记录重现处理。DSP 170的控制单元执行显示控制以在显示单元150上显示各种类型的显示数据。
存储卡180是可拆卸地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的记录介质。例如,诸如另一个半导体存储器的圆盘形的记录介质、光盘或硬盘可以用作记录介质。例如,蓝光盘、DVD(数字多功能盘)或CD(紧凑盘)可以用作光盘。所述记录介质可以内置在成像装置100中或者可以是可拆卸地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的可移除介质。
成像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与图6所示的元件功能相同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参考编号,且不会部分地重复其说明。
成像装置100包括成像单元105、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131、操作接收单元140、显示单元150、图像处理单元171、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控制单元173、记录控制单元174、显示控制单元175以及记录介质185。成像单元105包括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记录介质185对应于图6所示的存储卡180。图像处理单元171、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控制单元173、记录控制单元174以及显示控制单元175对应于图6所示的DSP170。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131对应于图6所示的霍尔传感器130。
成像单元105是这样的成像单元,其对特定方向(例如,光轴方向)的被摄体成像,并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并且其根据由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执行成像处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一设置为图像拍摄模式。所述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是记录包括特定方向(例如,光轴方向)的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图像拍摄模式。所述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是记录包括特定方向(例如,光轴方向)的被摄体的立体图像的图像拍摄模式。所述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是当适配器200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时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图像拍摄模式。这些图像拍摄模式可以设置用于记录静态图像的静态图像拍摄模式或记录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也即,当设置平面图像拍摄模式、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和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一时,可以基于用户操作执行静态图像记录处理或运动图像记录处理。
具体地,所述成像单元105包括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例如,当设置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时,第一成像单元110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平面图像。当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立体图像。也即,第一成像单元110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用于显示所述立体图像的第一图像(左眼图像),并且第二成像单元120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用于显示所述立体图像的第二图像(右眼图像)。当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时,第一成像单元110通过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环形的平面图像(全方位图像)。然后,成像单元105将所生成的图像输出到图像处理单元171。
所述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131检测适配器200是否装载在成像装置100的上端部分101,并将检测结果(适配器装载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73。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171在控制单元173的控制下关于从成像单元105输出的图像执行各种类型的成像处理,并将受到所述成像处理的图像输出到记录控制单元174和显示控制单元175。另外,所述图像处理单元171按照由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执行成像处理。所述图像处理单元171对应于DSP 170的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在控制单元173的控制下为成像单元105设置图像拍摄模式。具体地,所述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和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一设置为图像拍摄模式。当适配器200没有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时,基于由操作接收单元140接收到的用户操作(设置操作)设置图像拍摄模式。另一方面,当适配器200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110上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也即,当检测到适配器200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另外,在检测到适配器200的装载的状态下,当执行设置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操作作为用户操作时,使所述设置操作无效。
在成像装置100中,用于控制变焦、对焦、曝光等等的最优成像参数是按照事先装载的成像光学系统111和121的特性设置的。另外,成像装置100中显示处理的设置或操作控制的设置也是按照成像光学系统111和121的特性设计的。相应地,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必须按照装载在适配器200上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特性改变成像参数的设置或改变显示处理或操作控制的设置。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按照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210的特性自动地控制成像装置100的各种类型的设置。也即,在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处理中,例如,自动地执行关于由成像单元105执行的成像处理的设置(例如,关于成像处理的成像参数的设置)、关于由显示单元150执行的显示处理的设置以及使用操作接收单元140的用户操作的控制的设置。
控制单元173执行整个成像装置100的控制。例如,控制单元173响应于由操作接收单元140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操作执行控制。例如,当检测到适配器200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73执行控制以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73执行控制以给出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原因的通知。例如,如图12所示显示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原因。在检测到适配器200的装载的状态下,当执行设置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操作作为用户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173执行控制以使所述设置操作无效。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73执行控制以给出使所述设置操作无效的通知。例如,如图13所示显示使设置操作无效的原因。所述通知可以通过音频输出、振动等等给出。所述控制单元173对应于DSP 170的控制单元。
所述记录控制单元174在控制单元173的控制下,关于从图像处理单元171输出的图像执行压缩记录处理。例如,当设置图像拍摄模式且按下记录按钮145(如图1A和1B等所示)时,记录控制单元174按照预定的压缩编码方式压缩所拍摄的图像(帧)。所压缩的图像的信号作为运动图像内容条目记录在记录介质185中。当设置图像拍摄模式且按下快门按钮142(如图2A和2B等所示)时,所述记录控制单元174按照预定的压缩编码方式压缩所拍摄的图像(静态图像),并将所压缩的拍摄图像作为静态图像内容条目记录在记录介质185中。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175在控制单元173的控制下,在显示单元150上显示从图像处理单元171输出的图像或存储在存储介质185中的图像。例如,当设置图像拍摄模式时,显示控制单元175在显示单元150上将从图像处理单元171输出的图像显示为直通图像。当设置重现模式时,显示控制单元175从记录介质185获得与来自操作接收单元140的重现指令操作相关联的内容条目,解压缩所压缩的图像数据并将解压缩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150上。所述记录控制单元174和显示控制单元175对应于DSP 170的记录重现单元。
成像范围与拍摄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示例
图8A和8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作为成像装置100的成像目标的成像范围与由所述成像装置100生成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A示意性地显示了当使用装载了适配器200的成像装置100执行全方位成像处理时的成像范围400。图8B示意性地显示了当在图8A所示的状态下执行全方位成像处理时由成像装置100生成的全方位图像402(显示屏401中的环形图像)。为了显示成像范围400与全方位图像402中的对应关系,布置了星星、圆形、三角形等等。
如图8A和8B所示,当使用装载了适配器200的成像装置100执行全方位成像处理时,生成对应于成像范围400的环形全方位图像402。在这种情况下,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中,全方位图像402设置在背景图像(例如,黑色的图像)的中间,如图8B所示。
拍摄图像的处理的示例
图9A至11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成像装置100执行的成像处理与通过所述成像处理生成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A是在使用成像装置100生成全方位图像(环形图像)的情况下当从上侧查看作为成像目标时的地点410的顶视图。图9B显示了从侧面查看如图9A所示的状态下执行的成像处理的情况。地点410是房子、树等等出现的位置(图9B中未图示房子、树等等),在图9A和9B中简单地示出以帮助说明。图9A和9B显示了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的成像处理的示例。在图9A和9B中,用户操作成像装置100以执行全方位图像(环形图像)的成像处理(全方位成像处理),使得人415位于他或她的手上持有装载了适配器200的成像装置100的人(拍摄者)411的前面。
图10A显示了通过图9A和9B所示的全方位成像处理生成的全方位图像420。也即,全方位图像420是所述人415布置在上侧、而人411布置在下侧的环形图像。
图10B显示了通过沿着径向方向的虚线425剪切图10A所示的全方位图像420、并展开剪切的全方位图像420而形成的水平方向长的图像421。也即,水平方向长的图像421是所述人411和人415布置在对应于全方位图像420的位置上的全景图像。
图11A是在图9A和9B所示的状态下当从成像装置100拆卸适配器200时生成的平面图像430。也即,平面图像430是所述人415布置在中间的垂直方向长的图像。平面图像430是由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的。
图11B显示了通过当在图9A和9B所示的位置从成像装置100拆卸适配器200、且所述成像装置100旋转90度(图1A所示的箭头102的方向)使得成像装置100变为水平方向长的状态时执行的成像处理生成的立体图像440。也即,所述立体图像440是由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的左眼图像441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的右眼图像442形成的。所述左眼图像441和右眼图像442是一对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包括在成像范围中的被摄体(人415)在水平方向上偏离(箭头445所指示)。虚线椭圆416指示了包括在右眼图像442中的人415的脸的轮廓。
当使用成像装置100执行成像处理时,可以记录多种类型的拍摄图像。例如,考虑人411通过将人415设置为主要被摄体执行成像处理以记录多种类型的拍摄图像。例如,考虑执行成像处理以记录图11B所示的立体图像440,接着执行成像处理以记录图10A所示的全方位图像420。在这种情况下,人411最初通过在没有装载适配器200并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旋转成像装置100使得在水平方向上较长,执行成像处理(例如,运动图像拍摄处理)。接着,人411通过装载适配器200、旋转成像装置100使得在垂直方向较长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执行成像处理(例如,运动图像拍摄处理)。
然而,考虑人411完成了对立体图像成像的处理,恰好装载了适配器200,然后在人411忘记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状态下开始成像处理。另外,考虑在人411装载了适配器200并执行了全方位成像处理之后,人411忘记拆卸适配器200,设置另一个图像拍摄模式(例如,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开始成像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担心不能适当地记录拍摄的图像。相应地,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装载适配器200时,适当地设置图像拍摄模式。
当装载适配器时的通知的示例
图12和1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的通知示例的图。
图12显示了在设置除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外的图像拍摄模式(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状态下、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的通知示例。在设置除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外的图像拍摄模式的状态下,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控制单元173取消在装载适配器200时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且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73取消当装载适配器200时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给出通知以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例如,输入/输出面板151显示“由于装载了适配器,因此已经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消息,如图12所示。
图13显示了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在执行设置操作以设置除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外的图像拍摄模式(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状态下的通知示例。用这种方式,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在执行设置操作以设置除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之外的图像拍摄模式的状态下,控制单元173执行控制以使设置操作无效。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73给出通知以使设置操作无效。例如,考虑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执行设置操作以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输出面板151显示“由于装载了适配器,因此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无效”的消息,如图13所示。
用这种方式,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在装载适配器200的情况下,即使当不执行设置操作以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时,也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当用户装载适配器200并执行全方位成像处理,接着忘记拆卸适配器200并执行另一个图像拍摄模式(例如,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操作时,所述设置操作是无效的,且给出使所述设置操作无效的原因的通知。因此,当装载适配器200时,可以适当地设置图像拍摄模式。
成像装置的处理示例
接下来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参考附图说明成像装置100的处理。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执行的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控制处理的处理序列的示例的流程图。在这个示例中,当成像装置100的电源打开时,设置一种图像拍摄模式。
首先,确定是否执行了打开电源的操作(步骤S901)。当没有执行打开电源的操作时,继续监视。另一方面,当执行了打开电源的操作时(步骤S901),控制单元173允许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设置平面图像拍摄模式(2D图像拍摄模式)(步骤S902)。
接下来,控制单元173基于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131的检测结果确定适配器200是否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步骤S903)。当适配器200未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步骤S903),确定是否执行切换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设置操作)(步骤S904)。当未执行切换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时,处理返回步骤S903。另一方面,当执行了切换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时(步骤S904),图像拍摄模式通过切换操作而设置(步骤S905)且处理返回步骤S903。步骤S90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检测是否装载适配器的示例。另外,步骤S90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设置图像拍摄模式的示例。
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装置100上时(步骤S903),确定是否执行切换到立体图像拍摄模式(3D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步骤S906)。当未执行切换到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时(步骤S906),确定是否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步骤S907)。当未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处理返回步骤S903。另一方面,当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步骤S907),控制单元173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允许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控制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步骤S908),然后处理返回步骤S903。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12所示,通过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上显示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原因的消息而通知用户。步骤S907和步骤S90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控制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处理的示例。
当执行了切换到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时(步骤S906),控制单元173给出警告通知以使切换操作无效(步骤S909)。例如,如图13所示,通过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上显示使切换到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无效的原因的消息而通知用户。
接下来,确定是否执行关闭电源的操作(步骤S910)。当未执行关闭电源的操作时,处理转向步骤S903。另一方面,当执行了关闭电源的操作时(步骤S910),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控制处理结束。
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例示了包括两个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所谓的双镜头3D相机)。然而,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应用到包括一个生成立体图像的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所谓的单镜头3D相机)中。
2.第二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在装载适配器200的时候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以及当在装载了适配器200的时候执行切换到另一个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时使切换到另一个图像拍摄模式的操作(设置操作)无效的示例。这里,当通过包括两个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执行全方位成像处理时,可以使用一个成像单元执行除了全方位成像处理之外的成像处理。相应地,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当通过包括两个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执行全方位成像处理时,使用一个成像单元执行除了全方位成像处理之外的成像处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配置与图1A至7所示的配置大体上相同。因此,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相同的组件被赋予相同的参考编号,且不会部分地重复其说明。
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和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之一设置为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也即,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172基于用户操作设置平面图像拍摄模式、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和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之一。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是使用一个成像单元执行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图像拍摄模式。另外,由于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相同,将不进行详细说明。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是使用两个成像单元执行对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成像的成像处理的图像拍摄模式。也即,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是通过使用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全方位图像以及通过使用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平面图像来记录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的特定图像拍摄模式。另外,由于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大体上相同,除了平面图像是由除了生成全方位图像的成像单元之外的另一个成像单元生成的。图15显示了用于设置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和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的显示屏的示例。
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和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示例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上的显示屏的示例的图。图15所示的显示屏是用于设置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和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以及当装载适配器200时而显示的显示屏的示例。
图15所示的显示屏显示了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按钮651、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按钮652、确认按钮653和返回按钮654。
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按钮651是用于设置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作为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按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按钮652是用于设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作为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按钮。
确认按钮653是用于在执行按下单镜头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按钮651或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设置按钮652的操作之后确认此操作的按钮。
返回按钮654是用于使当前屏幕返回紧接在之前的显示屏的按钮。
在这个示例中,通过手动操作设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但也可以通过自动操作设置。也即,当检测到适配器200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的控制单元173可以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执行控制以设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73执行控制以根据与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时的记录方式相同的记录方式,记录由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的全方位图像以及由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的平面图像。下面将参考图18A和18B详细说明所述记录的示例。
设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中的拍摄图像的示例
图16A和16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由成像单元105生成的拍摄图像的示例的图。图16A和16B显示了当在如图9A和9B所示的位置、适配器200装载在垂直方向长的状态中的成像装置100上、且设置了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时的拍摄图像的示例。
图16A显示了由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的全方位图像600。所述全方位图像600与图10A所示的全方位图像420相同。
图16B显示了由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的平面图像610。所述平面图像610与图11A所示的平面图像430大体上相同,除了生成所述平面图像的成像单元(也即,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图11A中的平面图像)不同。也即,如上所述,因为拍摄图像在成像装置100的纵向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由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的拍摄图像与由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的拍摄图像不完全相同。然而,在图16B中,为了帮助说明,假定平面图像610与图11A所示的平面图像430大体上相同。
如图16A和16B所示,当适配器200装载在成像单元100上并设置了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时,可以同时地生成通过对包括在全方位图像600中的主要被摄体(人415)成像而拍摄的全方位图像600和平面图像610。
设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的显示示例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上的拍摄图像的显示示例的图。图17显示了图16A所示的全方位图像600(由第一成像单元110生成)和图16B所示的平面图像610(由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在成像时间同时地显示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上的示例。也即,图17显示了全方位图像600和平面图像610作为直通图像而显示在输入/输出面板151上的示例。
图17所示的显示形式只是示例。要显示的全方位图像600和平面图像610可以以不同的布置而显示。例如,全方位图像600和平面图像610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下颠倒地显示。另外,显示形式可以根据成像装置100的姿态的变化而改变。
设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的记录示例
图18A和18B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记录在记录介质185中的拍摄图像的记录示例的图。图18A和18B显示了图16A所示的全方位图像600和图16B所示的平面图像610相互关联地记录的示例。在这个示例中,将说明由第一成像单元110和第二成像单元120生成的两个图像记录为运动图像内容条目(两个运动图像内容条目)的情况。
例如,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可以根据与记录立体图像时的记录方式(记录格式)相同的记录方式而记录。例如,可以使用并排的方式,其中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安排在一帧的右侧和左侧。
图18A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并排的方式记录立体图像的记录示例。如图18A所示,当使用并排的方式时,左眼图像671和右眼图像672被安排并记录在一帧的左侧和右侧。另外,左眼图像671和右眼图像672分别对应于图11A中所示的左眼图像441和右眼图像442。
图18B示意性地显示了当根据并排的方式记录图16A和16B所示的全方位图像600和平面图像610时的记录示例。如图18B所示,例如,当使用并排的方式时,全方位图像681替代左眼图像而记录,且平面图像682替代右眼图像而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如在立体图像的记录中,图16A和16B所示的全方位图像600和平面图像610的垂直方向上的线被稀疏并记录。在以这种方式记录的运动图像内容条目中,记录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的原因可以包括在附带的信息里。
当重现以这种方式记录的运动图像内容条目时,可以基于附带的信息确定记录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与当显示立体图像时使用的重现方法不同的重现方法重现图像。例如,替代交替地显示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可以同时地显示在相同的屏幕上。例如,可以如图17所示的显示示例而显示图像。如上所述,在按照并排的方式记录的运动图像内容条目中,垂直方向上的线被稀疏并记录。因此,当重现按照并排的方式记录的运动图像内容条目时,图像可以在对稀疏的线执行插值处理等等之后而显示。
例如,可以按照与记录立体图像的记录方式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例如,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可以记录为不同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信息、同步信息(用于彼此同步显示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的信息)等等包括作为每个文件的附带信息,使得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可以同时地显示在相同的屏幕上,如上所述。
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装载适配器200时,可以设置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可以同时地记录为运动图像内容条目。因此,当重现运动图像内容条目时,用户可以同时地显示并查看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可以顺序切换并查看全方位图像和平面图像的显示状态。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当装载适配器200时,可以适当地设置图像拍摄模式。当以双镜头图像拍摄模式而重现所记录的内容条目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查看显示形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到诸如移动电话、导航系统或包括能够生成立体图像的成像单元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成像装置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生成环形图像并将其记录为全方位图像的示例。然而,当生成圆形图像并将其记录为全方位图像时,也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实施例。
本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实现本公开的示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阐明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单元或步骤对应于权利要求中说明的单元或步骤。类似地,与权利要求书中说明的那些单元和步骤相同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单元或步骤的名称具有对应的关系。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通过对实施例的各种修改而实现。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处理序列可以被认为是包括一系列命令的方法,也可以被认为是使计算机执行所述一系列命令的程序或使存储所述程序的记录介质。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CD(紧凑盘)、MD(迷你盘)、DVD(数字多功能盘)、存储卡和蓝光盘(注册商标)。
本公开包含与2010年12月22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0-286199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这里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取决于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只要其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生成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
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其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所述成像单元上;
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用户操作,在适配器装载在成像单元上的状态下设置记录包括所述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或设置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
控制单元,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的状态下,当作为用户操作而执行了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该设置操作无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执行该设置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给出使该设置操作无效的通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成像单元包括:
第一成像单元,其生成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第一图像;以及
第二成像单元,其生成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第二图像,以及
其中,当适配器仅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上并设置了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时,第一成像单元生成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基于用户操作,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记录包括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平面图像拍摄模式之一;以及
其中,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是圆形图像或环形图像。
7.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生成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
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其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所述成像单元上;
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用户的操作,在适配器装载在成像单元上的状态下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或设置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
控制单元,在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的状态下,当作为用户操作而执行了设置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该设置操作无效。
8.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第一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第一图像;
第二成像单元,其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第二图像;
适配器装载检测单元,其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第一成像单元上;以及
控制单元,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其允许第一成像单元生成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并允许第二成像单元生成包括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并执行控制,以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以及包括所述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特定图像拍摄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图像拍摄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用户操作,设置所述特定图像拍摄模式、记录包括特定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平面图像拍摄模式、以及记录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作为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之一;
其中,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平面图像拍摄模式或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通过取消所设置的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所述特定图像拍摄模式,根据与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设置中的记录方式相同的记录方式,记录由第一成像单元生成的平面图像以及由第二成像单元生成的平面图像。
10.一种控制成像装置的方法,包括:
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成像单元上,所述成像单元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生成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
当适配器装载在所述成像单元上时,基于用户操作,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或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
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处理。
11.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检测包括对所有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的全方位成像光学系统的适配器是否装载在成像单元上,所述成像单元通过对特定方向的被摄体成像,生成包括所述被摄体的平面图像,或生成用于立体地查看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
当适配器装载在所述成像单元上时,基于用户操作,设置记录包括所有方向的被摄体的平面图像的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或记录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拍摄模式;以及
当检测到适配器的装载时,在设置了立体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取消立体图像拍摄模式并设置全方位图像拍摄模式的处理。
CN201110434153.3A 2010-12-22 2011-12-22 成像装置、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24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6199 2010-12-22
JPJP2010-286199 2010-12-22
JP2010286199A JP5625887B2 (ja) 2010-12-22 2010-12-22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494A true CN102572494A (zh) 2012-07-11
CN102572494B CN102572494B (zh) 2016-08-10

Family

ID=46316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415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2494B (zh) 2010-12-22 2011-12-22 成像装置、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25966B2 (zh)
JP (1) JP5625887B2 (zh)
CN (1) CN1025724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7490A (zh) * 2016-03-30 2017-10-20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可重配置多模式相机
CN107509029A (zh) * 2013-01-07 2017-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48908B1 (ko) * 2010-03-24 2013-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초점 검출장치, 이를 적용한 카메라, 및 피사체 거리 산출방법
CN104429056B (zh) * 2012-08-10 2017-11-14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程序
JP6271917B2 (ja) * 2013-09-06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20150103146A1 (en) * 2013-10-16 2015-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version of at least one non-stereo camera into a stereo camera
US20150288880A1 (en) * 2014-04-07 2015-10-08 Wu-Hsiung Chen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9888228B1 (en) * 2014-07-15 2018-02-06 Robotic Research, Llc Omni-directional stereo system
JP2016025639A (ja) * 2014-07-24 2016-02-08 エイオーエフ イメージ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装置、画像信号転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97965B2 (ja) * 2015-02-23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303078B1 (ja) * 2017-06-19 2018-03-28 日清工業有限公司 ストロボ装置
JP7000050B2 (ja) * 2017-06-29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863135B2 (en) * 2017-07-12 2020-12-0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tegrated multi-angle camera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0450A (ja) * 2001-04-27 2002-11-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4254139A (ja) * 2003-02-20 2004-09-09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198163C (zh) * 2001-11-29 2005-04-20 株式会社立山研开 全景摄影透镜
EP0969307B1 (en) * 1998-06-29 2005-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eye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N2870324Y (zh) * 2005-09-14 2007-02-14 胡超 带双拍摄镜头的移动电话
US20080158346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Fujifilm Corporation Compound eye digital camera
JP2010154310A (ja) * 2008-12-25 2010-07-08 Fujifilm Corp 複眼カメラ及び撮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1829A (ja) 1999-03-12 2000-09-22 Sony Corp 二眼撮像装置
JP2002014405A (ja) 2000-06-30 2002-01-18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用レンズ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WO2002019009A2 (en) * 2000-08-31 2002-03-07 Lee Scott Friend Omnidirectional imaging attachment
US7301575B2 (en) * 2002-03-15 2007-1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3862603B2 (ja) * 2002-05-14 200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パラメータ処理方法及び全方位画像撮像装置及び全方位画像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4120527A (ja) * 2002-09-27 2004-04-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2眼式デジタルカメラ
US7791640B2 (en) * 2004-01-23 2010-09-07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and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generating stereo image
JP4931668B2 (ja) * 2007-03-29 2012-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複眼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9307B1 (en) * 1998-06-29 2005-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eye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JP2002330450A (ja) * 2001-04-27 2002-11-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CN1198163C (zh) * 2001-11-29 2005-04-20 株式会社立山研开 全景摄影透镜
JP2004254139A (ja) * 2003-02-20 2004-09-09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2870324Y (zh) * 2005-09-14 2007-02-14 胡超 带双拍摄镜头的移动电话
US20080158346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Fujifilm Corporation Compound eye digital camera
JP2010154310A (ja) * 2008-12-25 2010-07-08 Fujifilm Corp 複眼カメラ及び撮影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9029A (zh) * 2013-01-07 2017-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77490A (zh) * 2016-03-30 2017-10-20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可重配置多模式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62393A1 (en) 2012-06-28
JP5625887B2 (ja) 2014-11-19
US9225966B2 (en) 2015-12-29
JP2012134833A (ja) 2012-07-12
CN102572494B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2494A (zh) 成像装置、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572240B (zh)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783136B (zh) 用于拍摄自我肖像图像的成像装置
CN102111545B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2668538B (zh) 摄像设备、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US959639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594697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2511013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547110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JP2008092008A (ja) 撮影装置
WO2015180683A1 (zh) 移动终端及摄像参数的设置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791339A (zh) 成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05825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JP2007288353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29975B2 (ja) 電子機器、アイコン表示方法およびアイコン表示用プログラム
JP566846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82586A (ja) 撮影機器
JP4339370B2 (ja) カメラ、撮像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本体
JP2010141458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235659B2 (ja) 電子機器
JP2012134675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2005295056A (ja) カメラ、撮像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本体
JP2005102038A (ja) 撮影装置
JP2009171632A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