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216B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6216B CN102566216B CN201110412281.8A CN201110412281A CN102566216B CN 102566216 B CN102566216 B CN 102566216B CN 201110412281 A CN201110412281 A CN 201110412281A CN 102566216 B CN102566216 B CN 1025662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lamp
- control
- during
- electrode
- drive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53—Intensity control of illuminating ligh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34—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26—Gas discharge type light sources, e.g. arc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16—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equential view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s, high-pressure mercury or sodium lamps or low-pressure sodium lamps
- H05B41/2885—Static converters e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 H05B41/2887—Static converters e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controllable bridge in the final stag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55—Coordinated control of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该投影仪切换第1影像与第2影像而交替地输出,控制部进行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在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而在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并且,在第1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第2期间中向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比在第2期间中向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大的驱动电流供给到放电灯,在第2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第2期间中向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比在第2期间中向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大的驱动电流供给到放电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使用了高压水银灯或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的投影仪已经被实用化。作为这样的投影仪,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如下单元的投影仪,该单元与影像信号同步地通过色分离单元等使光源的强度发生变化。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果仅仅使光源的强度变化,则存在放电灯的电极的消耗显著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使用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输出立体影像的投影仪正被实用化。
输出立体影像的方式之一,存在一种切换右眼用影像与左眼用影像而交替地输出的方式(例如,“XPAND beyond cinema(X6D Limited公司的商标)”方式等主动式快门眼镜方式)。在该方式中,通过使用与影像信号同步的主动式快门眼镜等,来使右眼看右眼用影像,使左眼看左眼用影像,从而利用左右眼的视差而立体地看到影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2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37302号公报。
使用将右眼用影像与左眼用影像交替地输出的方式来投影立体影像的情况与投影以往的平面影像(二维影像)的情况相比,进入右眼和左眼的光量为一半以下。另外,若产生右眼用影像进入左眼或左眼用影像进入右眼的干扰,则无法立体地感觉到影像,因此需要设置主动式快门两方都关闭的期间。因此,在使用将右眼用影像与左眼用影像交替地输出的方式来投影立体影像的情况与以往的投影平面影像的情况相比,存在看到的影像暗的问题。为了使影像看起来明亮,仅仅考虑了提高驱动电力,则存在如下的问题:投影仪的消耗功率的升高或伴随驱动电力的升高而导致周边元件的劣化加速等。
另外,为了明亮地看到影像,在主动式快门两方都关闭的期间降低放电灯的亮度,在主动式快门的任意一方打开的期间提高放电灯的亮度,在进行上述控制时,在将放电灯的亮度降低的期间,放电灯的电极的温度降低,电极前端的熔融性变得不充分,因此存在电极变形的可能性。若电极发生变形,则有可能导致产生闪烁等。由此,为了抑制电极的变形,需要特别地予以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根据本发明如下的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电极的变形,并且可使影像看起来明亮地进行投影的投影仪。
本发明涉及的投影仪,以给定的切换定时切换第1影像与第2影像并交替地输出,其包括:放电灯,其包含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放电灯驱动部,其将驱动所述放电灯的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及控制部,其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被在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以第2期间结束,所述控制部在第1控制期间中进行第1控制,在第2控制期间中进行第2控制,所述第1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控制期间,所述第2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且与所述第1控制期间不同的控制期间,在所述第1控制以及所述第2控制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所述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在所述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并且,在所述第1控制中,在所述第1期间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期间中,进行用于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的第1控制处理,以使得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比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大的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控制中,在所述第1期间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期间中,进行用于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的第2控制处理,以使得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比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大的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1控制处理中向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大,在第2控制处理中向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大,所以提高了电极的熔融性。因此,能够抑制电极的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部对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相对地较小,在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因此可以实现使影像看起来明亮地进行投影的投影仪。
该投影仪的所述控制部可以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第1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进行所述第2控制。
由此,能够保持放电灯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热负荷平衡。因此,能够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偏向一方地消耗。
该投影仪的所述控制部在第3控制期间中进行第3控制,该第3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且与所述第1控制期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期间不同的控制期间,在所述第3控制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所述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在所述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并且,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与向所述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之差比在所述第1控制以及所述第2控制的情况下小的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第3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中,进行所述第1控制和所述第2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由此,通过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能够抑制因电极的熔融性过高而引起的黑化等负面效果。
该投影仪包括检测所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可以随着所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所述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
状态检测部可以检测表示劣化状态的程度的值,例如检测放电灯的驱动电压、放电灯的驱动电压的时间变化、放电灯的光量、放电灯的光量的时间变化、放电灯的累计点亮时间等。
若劣化状态发展则电极的熔融性降低。因此,通过随着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可以提高电极的熔融性,抑制电极的变形。
该投影仪包括检测所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可以随着所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所述第1控制期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
若劣化状态发展,则电极的熔融性降低。由此,通过伴随着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可以提高电极的熔融性,抑制电极的变形。
该投影仪的所述控制部可以在所述第1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控制来实现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
该投影仪的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占1个周期的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时间比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时间长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占1个周期的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时间比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时间长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控制实现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
该投影仪的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包括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和将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在所述第2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包括将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和将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控制实现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光源装置200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放电灯点亮装置1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部40的其它构成例的图。
图6(A)至图6(D)是表示向放电灯90供给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与电极的温度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期间、第2期间以及切换定时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切换定时与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A)是表示第1控制中的波形例的时序图,图9(B)是表示第2控制中的波形例的时序图。
图10(A)是表示第1控制中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图10(B)是表示第2控制中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
图11(A)是表示第1控制中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图11(B)是表示第2控制中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切换定时与第1控制期间、第2控制期间以及第3控制期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第3控制中的波形例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控制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驱动条件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驱动条件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放电灯点亮装置,20...电力控制电路,21...开关元件,22...二极管,23...线圈,24...电容器,30...极性反转电路,31...第1开关元件,32...第2开关元件,33...第3开关元件,34...第4开关元件,40...控制部,41...系统控制器,42...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3...极性反转电路控制器,44...存储部,50...副反射镜,60...电压检测部,61...第1电阻,62...第2电阻,63...第3电阻,70...启动电路,80...直流电源装置,90...放电灯,90e1...第1端部,90e2...第2端部,91...放电空间,92...第1电极,93...第2电极,112...主反射镜,114...固定部件,200...光源装置,210...光源单元,230...放电灯驱动部,305...平行化透镜,310...照明光学系统,320...色分离光学系统,330R、330G、330B...液晶光阀,340...正交二向色棱镜,350...投射光学系统,400...投影仪系统,410...主动式快门眼镜,412...右快门,414...左快门,500...投影仪,502...图像信号,510...图像信号转换部,512R、512G、512B...图像信号,514...同步信号,522...固定部件,534...导电性部件,536...第1端子,544...导电性部件,546...第2端子,552p...突起,560R、560G、560B...液晶面板,562p...突起,570...图像处理装置,572R、572G、572B...驱动信号,582...通信信号,584...通信信号,600...交流电源,700...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地限定。另外,不限于以下说明的构成的全部为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件。
1.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
1-1.投影仪的光学系统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投影仪500具有:光源装置200、平行化透镜305、照明光学系统310、色分离光学系统320、三个液晶光阀330R、330G、330B、正交二向色棱镜340和投射光学系统350。
光源装置200具有光源单元210和放电灯点亮装置10。光源单元210具有主反射镜112、副反射镜50(将在后面说明)和放电灯90。放电灯点亮装置10向放电灯90供给电力来使放电灯90点亮。主反射镜112将从放电灯90发出的光向照射方向D反射。照射方向D与光轴AX平行。来自光源单元210的光通过平行化透镜305入射到照明光学系统310。该平行化透镜305使来自光源单元210的光平行化。
照明光学系统310使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的照度在液晶光阀330R、330G、330B中均匀化。另外,照明光学系统310使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为一个方向。这是为了使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在液晶光阀330R、330G、330B中有效地利用。被进行了照度分布和偏振方向调整后的光入射到色分离光学系统320。色分离光学系统320将入射光分离成红(R)、绿(G)、蓝(B)的三种色光。3种色光通过与各个色建立了对应的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分别调制。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具有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将在后面说明)和配置在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各自的光入射侧以及出射侧的偏光片(未图示)。被调制后的3种色光被正交二向色棱镜340合成。合成光入射到投射光学系统350。投射光学系统350将入射光投射到未图示的屏幕上。由此,图像被显示在屏幕上。
其中,平行化透镜305、照明光学系统310、色分离光学系统320、正交二向色棱镜340、投射光学系统350各自的构成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构成。
图2是表示光源装置200的构成的说明图。光源装置200具有光源单元210和放电灯点亮装置10。图中示出了光源单元210的剖视图。光源单元210具有主反射镜112、放电灯90和副反射镜50。
放电灯90的形状是从第1端部90e1到第2端部90e2,沿着照射方向D延伸的棒形状。放电灯90的材料例如为石英玻璃等的透光性材料。放电灯90的中央部鼓起成球状,其内形成有放电空间91。在放电空间91内密封有包含水银、稀有气体、金属卤化物等作为放电介质的气体。
放电灯90包括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被设置成向放电空间91内凸出。第1电极92被配置在放电空间91的第1端部90e1侧,第2电极93被配置在放电空间91的第2端部90e2侧。这些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形状是沿着光轴AX延伸的棒形状。在放电空间91内,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的电极前端部(也称为“放电端”)离开规定距离相面对。其中,这些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材料例如为钨等金属。
在放电灯90的第1端部90e1设置有第1端子536。第1端子536与第1电极92借助在放电灯90的内部通过的导电性部件534电连接。同样,在放电灯90的第2端部90e2设置有第2端子546。第2端子546与第2电极93借助在放电灯90的内部通过的导电性部件544电连接。第1端子536以及第2端子546的材料例如为钨等金属。另外,作为各导电性部件534、544,例如可使用钼箔。
第1端子536以及第2端子546与放电灯点亮装置10连接。放电灯点亮装置10向第1端子536以及第2端子546供给用于驱动放电灯90的驱动电流。其结果,在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之间发生电弧放电。通过电弧放电产生的光(放电光)如虚线的箭头所示,从放电位置向全方向放射。
在放电灯90的第1端部90e1通过固定部件114固定有主反射镜112。主反射镜112的反射面(放电灯90侧的面)的形状为旋转椭圆形状。主反射镜112将放电光向照射方向D反射。其中,作为主反射镜112的反射面的形状不局限于旋转椭圆形状,可以采用能将放电光向照射方向D反射的各种的形状。例如,可以采用旋转抛物线形状。该情况下,主反射镜112能够将放电光转换成与光轴AX几乎平行的光。因此,可以省略平行化透镜305。
在放电灯90的第2端部90e2侧通过固定部件522固定有副反射镜50。副反射镜50的反射面(放电灯90侧的面)的形状是将放电空间91的第2端部90e2侧包围的球面形状。副反射镜50将放电光向主反射镜112反射。由此,能够提高从放电空间91放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其中,作为固定部件114、522的材料,可采用耐放电灯90的发热的任意耐热材料(例如,无机粘接剂)。另外,作为将主反射镜112以及副反射镜50与放电灯90的配置固定的方法,不局限于将主反射镜112以及副反射镜50固定在放电灯90的方法,可以采用任意方法。例如,还可以将放电灯90和主反射镜112独立地固定在投影仪的壳体(未图示)。副反射镜50也同样。
1-2.投影仪的电路构成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投影仪500除了之前说明的光学系统以外,还可以包含图像信号转换部510、直流电源装置80、放电灯点亮装置10、放电灯90、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图像处理装置570、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80。另外,还可以构成为包括投影仪500与主动式快门眼镜410的投影仪系统400。
图像信号转换部510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502(亮度-色差信号或模拟RGB信号等)转换为规定字长的数字RGB信号后生成图像信号512R、512G、512B,并向图像处理装置570供给。另外,图像信号转换部510在作为图像信号502输入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基于第1影像与第2影像的切换定时,将同步信号514供给到CPU580,该影像信号为以给定的切换定时将第1影像与第2影像相互切换地输入的影像信号。
图像处理装置570对三个图像信号512R、512G、512B分别进行图像处理,并将用于分别驱动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供给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
直流电源装置80将从外部的交流电源600供给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恒定的直流电压,然后向位于变压器(虽然未图示,但包含在直流电源装置80中)的次级侧的图像信号转换部510、图像处理装置570、以及位于变压器的初级侧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供给直流电压。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在起动时在放电灯90的电极之间产生高电压,使绝缘破坏并形成放电路,并供给之后放电灯90用于维持放电的驱动电流I。
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分别基于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并通过之前说明过的光学系统对入射到各液晶面板的色光的亮度进行调制。
CPU580对从投影仪的点亮开始到熄灭为止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通信信号582向放电灯点亮装置10输出点亮命令、熄灭命令。另外,CPU580可以通过通信信号584从放电灯点亮装置10接收放电灯90的点亮信息。并且,CPU580可以基于同步信号514,与图像信号502同步地将用于对主动式快门眼镜410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586,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手段输出到主动式快门眼镜410。
主动式快门眼镜410可以包括右快门412和左快门414。右快门412以及左快门414基于控制信号586进行开闭控制。在用户佩带主动式快门眼镜410的情况下,通过右快门412被关闭可将右眼侧的视野遮住。另外,在用户佩带主动式快门眼镜410情况下,通过左快门414被关闭,可将左眼侧的视野遮住。右快门412以及左快门414例如可以由液晶快门构成。
1-3.放电灯点亮装置的构成
图4是表示放电灯点亮装置1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包括电力控制电路20。电力控制电路20生成向放电灯90供给的驱动电力。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力控制电路20由降压斩波电路构成,所述降压斩波电路将直流电源80作为输入,将该输入电压降压并输出直流电流Id。
电力控制电路20可以被构成为包含开关元件21、二极管22、线圈23以及电容器24。开关元件21例如可以由晶体管构成。在第1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2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80的正电压侧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22的阴极端子以及线圈23的一端连接。另外,线圈23的另一端与电容器24的一端连接,电容器2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22的阳极端子以及直流电源80的负电压侧连接。对开关元件21的控制端子从控制部40(后述)输入电流控制信号,来控制开关元件21的导通/截止。对于电流控制信号,可以使用例如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信号。
这里,若开关元件21导通,则电流流过线圈23,能量被蓄积在线圈23中。然后若开关元件21截止,则蓄积在线圈23中的能量在通过电容器24与二极管22的路径被释放。其结果,产生与开关元件21导通时间的比例对应的直流电流Id。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包括极性反转电路30。极性反转电路30输入从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的直流电流Id,以给定的定时进行极性反转,从而生成并输出持续控制时间的直流的驱动电流I或者具有任意频率的交流的驱动电流I。在第1实施方式中,极性反转电路30由逆变桥式电路(全桥电路)构成。
极性反转电路30例如包括由晶体管等构成的第1开关元件31、第2开关元件32、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并由串联连接的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2开关元件32、与串联连接的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相互并联连接而成。从控制部40分别对第1开关元件31、第2开关元件32、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的控制端子输入极性反转控制信号,基于极性反转控制信号来控制第1开关元件31、第2开关元件32、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的导通/截止。
极性反转电路30通过反复地使第1开关元件31和第4开关元件34、以及第2开关元件32和第3开关元件33交替地导通/截止,将从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极性交替地反转,从第1开关元件31与第2开关元件32的公共接点以及第3开关元件33与第4开关元件34的公共接点,生成并输出持续控制时间的直流的驱动电流I或具有所控制的频率的交流的驱动电流I。
即,按照下面方式进行控制:当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4开关元件34导通时,使第2开关元件32以及第3开关元件33截止,当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4开关元件34截止时,使第2开关元件32以及第3开关元件33导通。因此,在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4开关元件34导通时,产生从电容器24的一端起依次流过第1开关元件31、放电灯90、第4开关元件34的驱动电流I。另外,在第2开关元件32以及第3开关元件33导通时,产生从电容器24的一端起依次流过第3开关元件33、放电灯90、第2开关元件32的驱动电流I。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力控制电路20与极性反转电路30一起与放电灯驱动部230对应。即,放电灯驱动部230将驱动放电灯90的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包括控制部40。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如图4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通过对电力控制电路20以及极性反转电路30进行控制,来控制驱动电流I以相同极性持续的保持时间、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和频率等。控制部40对极性反转电路30进行极性反转控制,以便根据驱动电流I的极性反转定时控制驱动电流I持续相同极性的保持时间和驱动电流I的频率等。另外,控制部40对电力控制电路20进行电流控制,以便对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电流值进行控制。
控制部40的构成没有特殊限定,但在第1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被构成为包括系统控制器41、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以及极性反转电路控制器43。其中,控制部4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由半导体集成电路构成。
系统控制器41通过对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以及极性反转电路控制器43进行控制,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以及极性反转电路30。系统控制器41可以基于由后述的被设置在放电灯点亮装置10内部的电压检测部60所检测出的驱动电压Vla以及驱动电流I,对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以及极性反转电路控制器43进行控制。
在第1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器41被构成为包括存储部44。其中,存储部44还可与系统控制器41独立地设置。
系统控制器41可以根据存储在存储部44中的信息,对电力控制电路20以及极性反转电路30进行控制。在存储部44中,可存储有例如驱动电流I被以相同极性持续保持的保持时间、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频率、波形、调制图案等与驱动参数相关的信息。
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信号,向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电流控制信号,从而对电力控制电路20进行控制。
极性反转电路控制器43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信号,向极性反转电路30输出极性反转控制信号,从而对极性反转电路30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部40还可以通过专用电路得以实现,以进行上述控制和后述处理的各种控制,例如还可以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执行存储在存储部44等中的控制程序来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以进行这些的处理的各种控制。图5是用于对控制部40的其它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如图5所示,控制部40还可以构成为:通过控制程序,作为对电力控制电路20进行控制的电流控制单元40-1、和对极性反转电路30进行控制的极性反转控制单元40-2发挥功能。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构成为放电灯点亮装置10的一部分,还可以构成为由CPU580分担控制部40的功能的一部分。
放电灯点亮装置10还可以包括动作检测部。动作检测部可以包括例如对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进行检测,输出驱动电压信息的电压检测部60、和对驱动电流I进行检测,输出驱动电流信息的电流检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部60被构成为包括第1及第2电阻61及62。
电压检测部60与本发明中的状态检测部对应。即,状态检测部(电压检测部60)检测驱动电压Vla,作为表示电极的劣化状态的程度的值。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部60根据与放电灯90并联连接的且相互串联连接的第1电阻61以及第2电阻62所分压的电压来检测驱动电压Vla。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部根据在与放电灯90串联连接的第3电阻63所产生的电压来检测驱动电流I。
放电灯点亮装置10还可以包括启动(igniter)电路70。启动电路70仅在放电灯90的点亮开始时动作,其在放电灯90的点亮开始时向放电灯90的电极间(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之间)供给高电压(与放电灯90的通常点亮时相比,高的电压),该高电压用于破坏放电灯90的电极之间(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之间)的绝缘,形成放电路。在第1实施方式中,启动电路70与放电灯90并联连接。
1-4.驱动电流的极性与电极的温度之间关系
图6(A)至图6(D)是表示向放电灯90供给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与电极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6(A)以及图6(B)示出了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动作状态。图中,示出了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前端部分。在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突起552p、562p。在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之间产生的放电主要在突起552p与突起562p之间产生。在本实施例中,与无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中的放电位置(电弧位置)的移动。不过,可以省略这样的突起。
图6(A)示出第1电极92作为阳极动作,第2电极93作为阴极动作的第1极性状态P1。在第1极性状态P1中,通过放电,电子从第2电极93(阴极)向第1电极92(阳极)移动。从阴极(第2电极93)释放出电子。从阴极(第2电极93)释放出的电子与阳极(第1电极92)的前端碰撞。通过该碰撞产生热,使阳极(第1电极92)的前端(突起552p)的温度上升。
图6(B)示出了第1电极92作为阴极动作,第2电极93作为阳极动作的第2极性状态P2。在第2极性状态P2中,与第1极性状态P1相反,电子从第1电极92向第2电极93移动。其结果,使第2电极93的前端(突起562p)的温度上升。
这样,阳极的温度容易变得比阴极高。这里,一个电极的温度比另一个电极高的状态的持续时,会导致发生各种不良状况。例如,在高温电极的前端过度熔化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希望的电极变形。其结果,会导致电弧长度偏离适当值的状况。另外,在低温电极的前端的熔融不充分的情况下,前端产生的微小凹凸会不熔化而剩余。其结果,会导致产生所谓的电弧跳(arc jump)的(电弧位置不稳定而发生移动)状况。
作为抑制这样的不良状况的技术,可以利用使各电极的极性的交替反复的交流驱动。图6(C)是表示向放电灯90(图2)供给的驱动电流I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驱动电流I表示流过放电灯90的电流。正值表示第1极性状态P1,负值表示第2极性状态P2。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作为驱动电流I,使用了矩形波交流电流。而且,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第1极性状态P1与第2极性状态P2被交替反复。这里,第1极性区间Tp表示第1极性状态P1持续的时间,第2极性区间Tn表示第2极性状态P2持续的时间。另外,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第1极性区间Tp的平均电流值为Im1,第2极性区间Tn的平均电流值为-Im2。其中,使适用于放电灯90的驱动的驱动电流I的频率匹配放电灯90的特性,通过实验来决定。(例如,可采用30Hz~1kHz的范围的值)。其它的值Im1、-Im2、Tp、Tn也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来决定。
图6(D)是表示第1电极92的温度变化的时序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H。在第1极性状态P1中第1电极92的温度H上升,在第2极性状态P2中第1电极92的温度H下降。另外,由于第1极性状态P1与第2极性状态P2反复,所以温度H在最小值Hmin与最大值Hmax之间周期性地变化。其中,虽省略了图示,但第2电极93的温度与第1电极92的温度H以反相位变化。即,在第1极性状态P1中第2电极93的温度下降,在第2极性状态P2中第2电极93的温度上升。
在第1极性状态P1中,由于第1电极92(突起552p)的前端熔融,所以第1电极92(突起552p)的前端变得光滑。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电极92的放电位置的移动。另外,由于第2电极93(突起562p)的前端的温度下降,所以抑制了第2电极93(突起562p)的过度熔融。由此,能够抑制不希望的电极变形。在第2极性状态P2中,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的情况调换。因此,通过反复两个状态P1、P2,能够分别抑制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中的不良状况。
这里,当驱动电流I的波形对称时,即驱动电流I的波形满足“|Im1|=|-Im2|,Tp=Tn”这一条件时,在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之间供给的功率的条件相同。因此,如果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热的条件(温度的上升容易度、下降容易度)相同,则可推断为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之间的温度差变小。
另外,若电极被大范围过度加热(电弧点(arc spot)(伴随电弧放电的电极表面上的热点(hot spot))变大,则由于过度的熔融而导致电极的形状变形。相反,若电极被过度冷却(电弧点变小),则电极的前端不能充分熔融,无法使前端恢复光滑,即电极的前端容易变形。因此,若对电极持续同样的能量供给状态,则电极的前端(突起552p以及突起562p)容易变形成不希望的形状。
1-5.驱动电流的控制例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对第1期间、第2期间以及切换定时进行说明的图。在图7中,从上开始依次示出驱动信号572R、572G、572B的内容、右快门412的开闭状态、左快门414的开闭状态、第1期间与第2期间、切换定时的时间的关系。图7的横轴为时间。下面,对将第1影像以及第2影像分别作为右眼用影像以及左眼用影像,来使观察者立体地观察显示影像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在从时刻t1到时刻t3之间是对应于作为第1影像的右眼用影像的驱动信号,在从时刻t3到时刻t5之间是对应于作为第2影像的左眼用影像的驱动信号,在从时刻t5到时刻t7之间是对应于作为第1影像的右眼用影像的驱动信号,在从时刻t7到时刻t9之间是对应于作为第2影像的左眼用影像的驱动信号。由此,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投影仪500将时刻t1、时刻t3、时刻t5、时刻t7、时刻t9作为切换定时,切换作为第1影像的右眼用影像和作为第2影像的左眼用影像而交替地输出。
被在时间上相邻的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并以第2期间结束。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例如,被所夹持在作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与时刻t3之间的期间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1期间开始,并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2期间结束。对于被所夹持在作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3与时刻t5之间的期间、被所夹持在作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5与时刻t7之间的期间、被所夹持在作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7与时刻t9之间的期间均同样。其中,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虽然将第1期间的长度与第2期间的长度表示为同一长度,但是第1期间的长度与第2期间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适当地设定。另外,还可以在第1期间与第2期间之间存在第3期间。也可以在第3期间中进行与后述的第1期间以及第2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不同的控制。
在与作为第1影像的右眼用影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被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右快门412为打开状态。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右快门412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为关闭状态,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为打开状态。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2影像的左眼用影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被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右快门412从时刻t3开始关闭,在时刻t3与时刻t4之间完成关闭,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为关闭状态。从时刻t5到时刻t9之间的右快门412的开闭状态的变化与从时刻t1到时刻t5之间的开闭状态的变化相同。
在与作为第2影像的左眼用影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被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左快门414为打开状态。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左快门414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为关闭状态,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为打开状态。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1影像的右眼用影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被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左快门414从时刻t1开始关闭,在时刻t1与时刻t2之间关闭完成,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为关闭状态。在从时刻t5到时刻t9之间的左快门414的开闭状态的变化与从时刻t1到时刻t5之间的开闭状态的变化相同。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1影像的右眼用影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被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内,右快门412关闭的期间对应于第1期间,右快门412打开的期间对应于第2期间。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2影像的左眼用影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被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左快门414关闭的期间对应于第1期间,左快门414打开的期间对应于第2期间。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期间中,存在右快门412以及左快门414中的任意一方快门关闭的期间。
图8是用于对切换定时与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8的横轴表示时间。并且,时刻t11~t27为切换定时。第1控制期间为控制部40进行第1控制的期间,第2控制期为控制部40进行第2控制的期间。
在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1控制期间中进行第1控制,在第2控制期间中进行第2控制,该第1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控制期间,该第2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且与第1控制期间不同的控制期间。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在被时间上相邻的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的4倍的长度的期间中持续。例如,在图8中,最初的第1控制期间在从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1开始到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5为止的期间中持续。另外,在图8中,最初的第2控制期间在从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5开始到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9为止的期间中持续。其中,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持续的时间的长度可以根据放电灯90的规格适当地设定。
图9(A)是表示第1控制中的波形例的时序图,图9(B)是表示第2控制中的波形例的时序图。图9(A)以及图9(B)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另外,在图9(A)以及图9(B)中,将第1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将第2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第1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表现为第1极性,将第2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表现为第2极性。
在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与第2期间比较相对地较小,在第2期间中与第1期间比较相对地较大。
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为I1、在第2期间中为I2。另外,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I1<I2。因此,在第1控制中,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在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
同样地,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为I1,在第2期间中为I2。另外,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I1<I2。因此,在第2控制中,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相对地较小,在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
其中,虽然在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例子中,第1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以及第2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各自的期间内恒定,但并非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1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以及第2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各自的期间内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各个的期间内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在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而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此外,例如,第1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以及第2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各自的期间内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第1期间取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最小值,在第2期间取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最大值。
在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1控制中,在第1期间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交流电流是使第1极性与第2极性交替重复的电流。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1期间内将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维持为恒定的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从而生成与1周期相当的交流电流,并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给放电灯90。另外,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在1次的第1期间中,将4个周期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交流电流的频率可以根据放电灯90的特性通过实验来决定。例如,可以在30Hz~1kHz的范围内选择交流电流的频率。
在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1控制中,在第2期间中进行用于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1控制处理,以使得在第2期间中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比在第2期间中向第2电极93供给的能量大的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
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在第1控制处理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第1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第1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是在第1极性开始且由第1极性的电流构成的电流。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将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维持为恒定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控制来实现第1控制处理。
在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2控制中,在第1期间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1期间内将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维持为恒定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从而生成相当于1周期的交流电流,并将该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另外,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在1次的第1期间,将4个周期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交流电流的频率可以根据放电灯90的特性通过试验来决定。例如,可以在30Hz~1kHz的范围内选择交流电流的频率。
在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2期间中进行用于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2控制处理,以使得在第2期间中向第2电极93供给的能量比在第2期间中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大的驱动电流I供给到放电灯90。
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在第2控制处理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第2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第2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是在第2极性开始由第2极性的电流构成的电流。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中将使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维持为恒定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控制来实现第2控制处理。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在第1控制处理中,由于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大,所以第1电极92的熔融性高。由此,能够抑制第1电极92的变形。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在第2控制处理中,由于向第2电极93供给的能量大,所以第2电极93的熔融性高。由此,能够抑制第2电极93的变形。因此,通过进行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能够抑制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变形。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由于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最小,在第2期间最大,而使通过第1期间以及第2期间的平均驱动电力恒定地进行驱动,则可以在第1期间中投影比使用平均驱动电力进行驱动的情况下暗的影像,而第2期间中投影比使用平均驱动电力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亮的影像。第1期间中,由于右快门412以及左快门414的两方都存在关闭的期间,所以即使投影的影像暗,也很难对影像质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在第2期间中,右快门412以及左快门414中的任意一方为打开状态,与使用平均驱动电力驱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向用户投影的影像显示得明亮。因此,可以实现能够按照使影像看起来明亮的方式进行投影的投影仪。另外,通过在第1期间中将影像较暗地投影,能够抑制干扰的产生。另外,由于抑制了为较亮地显示影像而将平均驱动电力提高的必要性,所以能够抑制投影仪的消耗功率。由此,能够抑制伴随平均驱动电力上升而引起的周边部件的劣化。
在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还可以在被时间上相邻的第1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进行第2控制。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从时刻t11到时刻t15的第1控制期间与从时刻t19到时刻t23的第1控制期间在时间上相邻。被这两个第1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从时刻t15到时刻t19的期间为第2控制期间。即,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被在时间上相邻的第1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全部为第2控制期间。由此,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1控制期间与第2控制期间交替地重复。
通过在被时间上相邻的第1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进行第2控制,可以保持放电灯90的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的热负荷平衡。因此,能够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偏向一方地消耗。
1-6.变形例1
图10(A)是表示第1控制中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图10(B)是表示第2控制中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图10(A)以及图10(B)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另外,将在图10(A)以及图10(B)中第1电极92为阳极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第2电极93为阳极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
在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波形例、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波形例中,第2期间中的波形不同。即,在第1实施方式与变形例1中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的内容不同,其它构成相同。因此,下面仅对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
在图10(A)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在第1控制处理(第2期间中的第1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占1个周期的第1电极92为阳极的时间比第2电极93为阳极的时间长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在图10(A)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通过将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在恒定的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从而生成相当于1周期的交流电流,并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另外,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按第1极性的持续时间比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长的定时使驱动电流I的极性反转。由此,能够以简单控制来实现第1控制处理。
另外,在图10(B)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在第2控制处理(第2期间中的第2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占1个周期的第2电极93为阴极的时间比第1电极92为阳极的时间长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在图10(B)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通过将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维持为恒定的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生成相当于1周期的交流电流,并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另外,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按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比第1极性的持续时间长的定时将驱动电流I的极性反转。由此,能够以简单控制来实现第2控制处理。
根据变形例1,由于在第1控制处理中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大,所以第1电极92的熔融性高。由此,能够抑制第1电极92的变形。另外,根据变形例1,由于在第2控制处理中向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大,所以第2电极93的熔融性高。由此,能够抑制第2电极93的变形。因此,通过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能够抑制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变形。
1-7.变形例2
图11(A)是表示第1控制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图11(B)是表示第2控制的其它波形例的时序图。图11(A)以及图11(B)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另外,在图11(A)以及图11(B)中,将第1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将第2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
在图9(A)以及图9(B)所示波形例与图11(A)以及图11(B)所示波形例中,第2期间中的波形不同。即,在第1实施方式与变形例2中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的内容不同,其它构成相同。因此,下面仅对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
在图11(A)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在第1控制处理(第2期间中的第1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包括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期间、和将第1电极92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期间。在图11(A)所示例子中,在使交流电流供给的期间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使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为恒定的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从而生成相当于1周期的交流电流来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另外,在图11(A)所示例子中,在供给直流电流的期间,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使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为恒定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由此,能够以简单控制来实现第1控制处理。
在图11(B)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在第2控制处理(第2期间中的第1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包括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供给的期间、和将第2电极93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期间。在图11(B)所示例子中,在使交流电流供给的期间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将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成为恒定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从而生成相当于1个周期的交流电流来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另外,在图11(B)所示例子中,在使直流电流供给的期间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将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为恒定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由此,能够以简单控制来实现第2控制处理。
其中,在图11(A)以及图11(B)所示例子中,在第2期间的开始进行了供给交流电流的控制,在第2期间的最后进行了供给直流电流的控制,但供给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的顺序是任意的。
根据变形例2,由于在第1控制处理中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大,所以第1电极92的熔融性高。由此,能够抑制第1电极92的变形。另外,根据变形例2,由于在第2控制处理中向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大,所以第2电极93的熔融性高。由此,能够抑制第2电极93的变形。由此,通过进行第1控制处理以及第2控制处理,能够抑制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变形。
2.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的光学系统和电路等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相同。因此,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其中,关于驱动信号572R、572G、572B的内容、右快门412的开闭状态、左快门414的开闭状态、第1期间与第2期间、切换定时的时间关系,如使用图7所说明过的那样。
图12是用于对切换定时与第1控制期间、第2控制期间以及第3控制期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12的横轴表示时间。另外,时刻t11~t27为切换定时。第1控制期间是控制部40进行第1控制的期间,第2控制期间是控制部40进行第2控制的期间,第3控制期间是控制部40进行第3控制的期间。其中,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的内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3控制期间中进行第3控制,该第3控制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且与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不同的控制期间。在图12所示例子中,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在被时间上相邻的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的2倍的长度的期间中持续。例如,在图12中最初的第1控制期间在从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3开始到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5的期间中持续。另外,在图12中最初的第2控制期间在从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7开始到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9的期间中持续。并且,在图12中最初的第3控制期间在从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1开始到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3的期间中持续。其中,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持续的时间的长度可以根据放电灯90的规格适当地设定。
图13是表示第3控制的波形例的时序图。图13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另外,在图13中,将第1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正值,第2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
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3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与第2期间相比相对地较小,而在第2期间中与第1期间相比相对地较大。
在图13所示例子中,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为I1,在第2期间中为I2。另外,在图13所示例子中I1<I2。因此,在第3控制中,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而在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
其中,在图13所示例子中,第1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以及第2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各自的期间内恒定,但并非局限于此。例如,在第1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以及第2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其各自的期间内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40还可以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各个的期间内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在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而在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另外,例如在第1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以及第2期间中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其各自的期间内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40还可以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第1期间采取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最小值,在第2期间内采取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最大值。
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还可以在第3控制中,在第1期间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在图13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1期间内使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为恒定的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从而生成相当于1周期的交流电流,并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另外,在图13所示例子中,在1次的第1期间中,4个周期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被向放电灯90供给。交流电流的频率可以根据放电灯90的特性来通过实验来决定。例如,可以在30Hz~1kHz的范围内选择交流电流的频率。
其中,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3控制中,在第1期间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被向放电灯90供给。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时间上夹着一个第2期间的两个第1期间中相互为反极性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由此,可以保持放电灯的电极的热负荷平衡。因此,能够抑制放电灯的电极偏向一方消耗。
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3控制中,在第2期间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使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与向第2电极93供给的能量之差比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的情况下小的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即,第3控制中的第2期间中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与向第2电极93供给的能量之差比第1控制中的第2期间中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与向第2电极93供给的能量之差小,比第2控制中的第2期间中向第1电极92供给的能量与向第2电极93供给的能量之差小。
在图13所示例子中,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第3控制中,在第2期间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在图13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2期间内中使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成为恒定状态并使其极性反转,从而生成相当于1个周期的交流电流,并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另外,在图13所示例子中,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按持续第1极性的时间与持续第2极性时间为相同的长度的定时使驱动电流I的极性反转。在图13所示例子中,在1次的第2期间中,两个周期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
其中,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可以在第3控制的第2期间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按持续第1极性的时间与持续第2极性的时间不同的定时使驱动电流I的极性反转。该情况下,控制部40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驱动电流I的极性反转,并成为比在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中的持续第1极性的时间与在第3控制的第2期间中持续第1极性的时间与持续第2极性的时间之差更小的差。
这样,在第3控制中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以使得与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相比,整体上保持放电灯90的电极的热负荷平衡的(热负荷平衡的偏差小)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
在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控制部40在被时间上相邻的第3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中进行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在图12所示例子中,从时刻t11到时刻t13的第3控制期间与从时刻t15到时刻t17的第3控制期间在时间上相邻。被这两个第3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从时刻t13到时刻t15的期间为第1控制期间。另外,在图12所示例子中,从时刻t15到时刻t17的第3控制期间与从时刻t19到时刻t21的第3控制期间在时间上相邻。被这两个第3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从时刻t17到时刻t19的期间为第2控制期间。
这样,控制部40在被时间上相邻第3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中进行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中的至少一方,从而能够通过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抑制因电极的熔融性过高而引起的黑化等的负面效果。
另外,如图12所示,即使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第1控制期间进行第1控制,在被时间上相邻的第1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第2控制期间中进行第2控制。由此,能够保持放电灯90的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的热负荷平衡。因此,能够抑制放电灯的电极偏向一方消耗。
3.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的光学系统和电路等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相同。因此,下面对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内容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详细说明。
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包括检测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电压检测部60),伴随劣化状态的发展,控制部40使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
状态检测部检测作为表示劣化状态的程度的值,例如,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的时间变化、放电灯90的光量、放电灯90的光量的时间变化、放电灯90的累计点亮时间等。在第3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部60(状态检测部)检测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来作为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在图14所示的流程图中,示出了从放电灯90稳定地点亮后到熄灭为止的控制。
首先,电压检测部60对驱动电压Vla进行检测(步骤S100)。接下来,控制部40根据存储在存储部44中的对应关系,选择与在步骤S100检测出的驱动电压Vla对应的驱动条件(步骤S102)。
图15是表示驱动条件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5所示例子中,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恒定为被在时间上相邻的两个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的3倍的长度。另外,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为:驱动电压Vla越大(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越发展)则越短。在图15所示例子中,以被时间上相邻的两个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的长度为基准的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在驱动电压Vla小于80V的情况下为3倍的长度,在驱动电压Vla在80V以上且小于95V的情况为2倍的长度,在驱动电压Vla在95V以上的情况下,为1倍的长度。
在图14的步骤S102中,在选择了驱动条件后,控制部40判断是否有变更驱动条件的必要(步骤S104)。在控制部40判断为有必要变更驱动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为“是”的情况下),变更为在步骤S102中选择的驱动条件并驱动放电灯90(步骤S106)。在控制部40判断为不需要变更驱动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为“否”的情况下),以之前的驱动条件继续驱动放电灯90。
在步骤S104中为否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106的后,控制部40判断是否有放电灯90的熄灭命令(步骤S108)。在控制部40判断为有熄灭命令的情况下(在步骤S108中为“是”的情况下),结束(熄灭)放电灯90的点亮。在控制部40判断为没有熄灭命令的情况下(在步骤S108中为“否”的情况下)反复步骤S100~步骤S108的控制,直到有熄灭命令为止。
若放电灯90的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劣化状态发展,在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的距离(电极间的距离)变大。若电极间的距离变大,则驱动电压Vla上升。即,伴随着劣化状态的发展,驱动电压Vla上升。
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伴随着驱动电压Vla的上升(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电极的熔融性降低。因此,通过随着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并提高第1控制以及第2控制的频度,可以提高电极的熔融性并抑制电极的变形。另外,在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未发展的情况下,电极的熔融性不提高到需要程度以上,从而能够抑制因电极的熔融性过高而引起的黑化等负面效果。
4.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
接下来,对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进行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的光学系统和电路等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相同。因此,下面对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内容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详细说明。
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包括检测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电压检测部60),伴随着劣化状态的发展,控制部40使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
状态检测部,对作为表示劣化状态的程度的值,例如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的时间变化、放电灯90的光量、放电灯90的光量的时间变化、放电灯90的累计点亮时间等进行检测。在第4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部60(状态检测部)对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进行检测来作为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
第4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流程与使用图14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流程相同,仅有在步骤S102中选择的驱动条件的对应关系不同。
图16是表示驱动条件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6所示例子中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恒定为被在时间上相邻两个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的3倍的长度。另外,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为:若驱动电压Vla越大(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越发展)则越长。在图16所示例子中,以被在时间上相邻的两个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的长度为基准的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在驱动电压Vla小于80V的情况下为1倍的长度,在驱动电压Vla在80V以上且小于95V的情况下为2倍的长度,在驱动电压Vla在95V以上的情况下为3倍的长度。
若放电灯90的第1电极92以及第2电极93的劣化状态发展,则第1电极92与第2电极93的距离(电极间的距离)变大。如电极间距离变大,则驱动电压Vla上升。即,伴随着劣化状态的发展,驱动电压Vla上升。
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500中,伴随着驱动电压Vla的上升(劣化状态发展),使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电极的熔融性降低。因此,通过伴随着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可以提高电极的熔融性并能够抑制电极的变形。另外,在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未发展的情况下,电极的熔融性不提高到需要程度以上,能够抑制因电极的熔融性过高引起的黑化等负面效果。
其中,虽然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越发展则越使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越发展则越将第1控制期间以及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还可以将它们组合。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投影仪500的构成为将第1影像以及第2影像分别作为右眼用影像以及左眼用影像,从而使观察者立体地观察显示影像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投影仪,例如还可以采用下面构成:将第1影像以及第2影像作为内容不同的影像,分别使不同的观察者视觉确认两个显示影像(第1影像以及第2影像)的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作为主动式快门眼镜,设有下面两种即可:将与前述的右快门412起相同作用的快门左右设置的眼镜;以及将与前述的左快门414起相同作用的快门左右设置的眼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三个液晶面板的投影仪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与此,还可以适用于使用了1个、2个或者4个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仪。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透射型的投影仪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适用于反射型投影仪。这里,“透射型”是指,如透射型液晶面板等那样的,作为光调制单元的电光学调制装置为光透射的类型,“反射型”是指,如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微镜型光调制装置等那样的,作为光调制单元的电光学调制装置为光反射的类型。作为微镜型光调制装置例如可以使用DMD(数字微镜器件;Texas Instruments(德州仪器)公司的商标)。将本发明适用于反射型的投影仪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与透射式的投影仪相同的效果。
将本发明可应用于从观察投影图像一侧投影的前投影型投影仪情况,还可适用于从与观察投影图像的一侧的相反侧投影的背投射型投影仪情况。
其中,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的变形。
本发明包含与使用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在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以及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将使用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置换后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与使用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起相同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的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对使用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附加公知技术的构成。
Claims (11)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以给定的切换定时切换第1影像与第2影像而交替地输出,包括:
放电灯,其包含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
放电灯驱动部,其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用于驱动所述放电灯的驱动电流;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
被在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以第2期间结束,
所述控制部在第1控制期间中进行第1控制,在第2控制期间中进行第2控制,所述第1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控制期间,所述第2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且与所述第1控制期间不同的控制期间,
在所述第1控制以及所述第2控制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所述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在所述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并且,
在所述第1控制中,在所述第1期间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期间中,进行用于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的第1控制处理,以使得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比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大的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在所述第2控制中,在所述第1期间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期间中,进行用于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的第2控制处理,以使得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比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大的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第1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中进行所述第2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第3控制期间中进行第3控制,所述第3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且与所述第1控制期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期间不同的控制期间,
在所述第3控制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所述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在所述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并且,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与向所述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之差比在所述第1控制以及所述第2控制的情况下小的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第3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中,进行所述第1控制和所述第2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第3控制期间中进行第3控制,所述第3控制期间是至少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切换定时所夹持的期间中持续的且与所述第1控制期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期间不同的控制期间,
在所述第3控制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所述第1期间中相对地较小,在所述第2期间中相对地较大,并且,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第2期间中向所述第1电极供给的能量与向所述第2电极供给的能量之差比在所述第1控制以及所述第2控制的情况下小的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在被时间上相邻的所述第3控制期间所夹持的期间中,进行所述第1控制和所述第2控制中的至少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所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劣化状态的发展而使所述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所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劣化状态的发展而使所述第3控制期间的长度缩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所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劣化状态的发展而使所述第1控制期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所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状态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随着所述劣化状态的发展而使所述第1控制期间以及所述第2控制期间的长度加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占1个周期的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时间比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时间长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在所述第2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占1个周期的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时间比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时间长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包括将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和将所述第1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在所述第2控制处理中对所述放电灯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包括将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和将所述第2电极为阳极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放电灯的期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84190.1A CN104793456B (zh) | 2010-12-15 | 2011-11-30 | 投影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78936A JP5565584B2 (ja) | 2010-12-15 | 2010-12-15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2010-278936 | 2010-12-15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84190.1A Division CN104793456B (zh) | 2010-12-15 | 2011-11-30 | 投影仪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6216A CN102566216A (zh) | 2012-07-11 |
CN102566216B true CN102566216B (zh) | 2015-04-22 |
Family
ID=4623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12281.8A Active CN102566216B (zh) | 2010-12-15 | 2011-11-30 | 投影仪 |
CN201510184190.1A Active CN104793456B (zh) | 2010-12-15 | 2011-11-30 | 投影仪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84190.1A Active CN104793456B (zh) | 2010-12-15 | 2011-11-30 | 投影仪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773036B2 (zh) |
JP (1) | JP5565584B2 (zh) |
CN (2) | CN1025662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65584B2 (ja) * | 2010-12-15 | 2014-08-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516893B2 (ja) * | 2010-12-20 | 2014-06-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541147B2 (ja) * | 2010-12-24 | 2014-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6155619B2 (ja) | 2012-12-17 | 2017-07-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
JP6291728B2 (ja) * | 2013-06-10 | 2018-03-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
JP6424444B2 (ja) * | 2014-03-27 | 2018-1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
JP5930230B2 (ja) * | 2014-07-29 | 2016-06-08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光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DE102014216889A1 (de) * | 2014-08-26 | 2016-03-03 | Tridonic Gmbh & Co Kg | LED-Betriebsgerät mit Gleichrichter |
JP2016051628A (ja) * | 2014-09-01 | 2016-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放電灯駆動装置、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放電灯駆動方法 |
CN105916280A (zh) * | 2015-02-24 | 2016-08-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放电灯驱动装置、光源装置、投影机及放电灯驱动方法 |
US9699423B2 (en) * | 2015-03-04 | 2017-07-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ojecto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rojector |
JP6503867B2 (ja) * | 2015-05-01 | 2019-04-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放電灯駆動装置、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放電灯駆動方法 |
CN111642038B (zh) * | 2020-06-04 | 2022-09-20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Led驱动电路及投影仪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4116A (zh) * | 2006-07-27 | 2008-0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CN100576418C (zh) * | 2004-08-02 | 2009-12-30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高压放电灯照明装置 |
CN101790900A (zh) * | 2007-09-27 | 2010-07-28 | 岩崎电气株式会社 | 高压放电灯镇流器、高压放电灯驱动方法及投影仪 |
CN101828430A (zh) * | 2008-09-29 | 2010-09-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的高压放电灯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装置的投影仪、以及高压放电灯的点亮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02030A (ja) | 2001-09-19 | 2003-04-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色順次表示装置とこれに用いる光源駆動制御装置 |
JP4857683B2 (ja) * | 2005-09-20 | 2012-01-18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 |
JP2008300308A (ja) * | 2007-06-04 | 2008-12-11 | Seiko Epson Corp | 放電ランプの製造方法、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の製造方法 |
JP5309488B2 (ja) * | 2007-07-18 | 2013-10-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4530062B2 (ja) * | 2008-02-21 | 2010-08-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放電灯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駆動装置、光源装置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
JP4462450B2 (ja) * | 2008-03-14 | 2010-05-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ジェクタ |
JP4518283B2 (ja) | 2008-03-19 | 2010-08-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9237302A (ja) | 2008-03-27 | 2009-10-15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画像投影装置、プロジェクタ用の光源点灯装置 |
JP5158646B2 (ja) * | 2008-12-18 | 2013-03-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放電灯の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 |
JP5360683B2 (ja) * | 2009-04-01 | 2013-12-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287454B2 (ja) | 2009-04-14 | 2013-09-11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プロジェクタ及び高圧放電灯の点灯方法 |
JP4983877B2 (ja) * | 2009-09-11 | 2012-07-25 |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5459505B2 (ja) * | 2010-07-29 | 2014-04-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585293B2 (ja) * | 2010-08-19 | 2014-09-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
JP5565584B2 (ja) * | 2010-12-15 | 2014-08-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516893B2 (ja) * | 2010-12-20 | 2014-06-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541147B2 (ja) * | 2010-12-24 | 2014-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776881B2 (ja) * | 2011-04-08 | 2015-09-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放電灯点灯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放電灯点灯方法 |
JP5849588B2 (ja) * | 2011-10-06 | 2016-01-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
-
2010
- 2010-12-15 JP JP2010278936A patent/JP55655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1-29 US US13/306,218 patent/US87730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1-30 CN CN201110412281.8A patent/CN102566216B/zh active Active
- 2011-11-30 CN CN201510184190.1A patent/CN104793456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28 US US14/263,363 patent/US940517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76418C (zh) * | 2004-08-02 | 2009-12-30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高压放电灯照明装置 |
CN101114116A (zh) * | 2006-07-27 | 2008-0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CN101790900A (zh) * | 2007-09-27 | 2010-07-28 | 岩崎电气株式会社 | 高压放电灯镇流器、高压放电灯驱动方法及投影仪 |
CN101828430A (zh) * | 2008-09-29 | 2010-09-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的高压放电灯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装置的投影仪、以及高压放电灯的点亮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29049A (ja) | 2012-07-05 |
CN104793456A (zh) | 2015-07-22 |
US20120154757A1 (en) | 2012-06-21 |
CN104793456B (zh) | 2016-08-31 |
US20140232990A1 (en) | 2014-08-21 |
JP5565584B2 (ja) | 2014-08-06 |
CN102566216A (zh) | 2012-07-11 |
US8773036B2 (en) | 2014-07-08 |
US9405179B2 (en) | 2016-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6216B (zh) | 投影仪 | |
CN102540666B (zh) | 投影仪 | |
CN102346364B (zh) | 投影机 | |
CN102566223B (zh) | 投影仪 | |
CN103076713B (zh) | 投影机 | |
CN101959355A (zh) | 放电灯点亮装置、投影机和放电灯的驱动方法 | |
CN103034028B (zh) | 投影机 | |
CN103037605B (zh) |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投影机 | |
JP5574104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
CN104918395B (zh) | 放电灯驱动装置、光源装置、投影仪以及放电灯驱动方法 | |
CN102636942B (zh) | 投影仪 | |
JP5668930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
JP5733545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 |
JP5720911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 |
JP6044803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 |
JP2015165310A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 |
JP2014178699A (ja)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