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5091B - 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5091B
CN102565091B CN201110242040.3A CN201110242040A CN102565091B CN 102565091 B CN102565091 B CN 102565091B CN 201110242040 A CN201110242040 A CN 201110242040A CN 102565091 B CN102565091 B CN 102565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thing
check object
mentioned
light source
observation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20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5091A (zh
Inventor
田边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65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5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5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5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021/9513Liquid crystal pan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55Specular reflec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422Investigating thin films, e.g. matrix isolation metho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检查装置包括:第1单色体,相对于从包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的检查对象物的法线方向偏离的观察位置,配置于检查对象物的后方;光源,照明检查对象物,并且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自身的像没有映写到在观察位置观察的检查对象物上的位置;以及第2单色体,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自身的像映写到在观察位置观察的检查对象物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0年7月26日提交的NO.2010-167385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参考包含于此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节省空间、节省电力等环保的观点考虑,作为显示设备,典型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便携电话、智能手机、电子书、笔记本等,采用液晶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商品正在增多。具体的,在智能手机、电子书、便携电话等各种电子设备中,多采用相对构成液晶面板或接触面板的基板、便携电话的盖部件等为透明的部件或者半透明部件。
如果这些透明部件或者半透明部件之上附着伤痕、污痕、异物等,则会使电子设备本身的品质降低。另外,对于透明部件或者半透明部件而言,在构图薄膜(例如包括设计上的外观涂覆、标识语等)时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如果在电子设备组装前未能检测到这样的薄膜的不良状况,除了使电子设备本身的品质降低之外,更是在维修的时候无法采用其他替代部件,从而造成材料的大量损失。
因此,存在能够对适用这种电子设备中的部件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的各种提案。
发明内容
通常,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检查装置,包括:第1单色体,相对于从包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的检查对象物的法线方向偏离的观察位置,配置于检查对象物的后方;光源,照明检查对象物,并且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自身的像没有映写到在观察位置观察的检查对象物上的位置;以及第2单色体,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自身的像映写到在观察位置观察的检查对象物上的位置。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检查装置,包括,第1单色体,配置于包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的检查对象物的后方;光源,照明检查对象物,并且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以及第2单色体,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观察检查对象物的观察位置,为检查对象物前方的、从检查对象物的法线方向偏离的位置,偏离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上述光源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且形成在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上述第2单色体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上。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检查方法,在第1单色体的前方配置包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的检查对象物,通过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光源来照明检查对象物,遮挡朝向下述观察位置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该观察位置为从检查对象物的法线方向偏离的观察位置,即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第2单色体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且上述光源的像没有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观察位置,在上述观察位置检查检查对象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示出具有本实施形态中说明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的检查对象物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检查装置的第1结构例的图。
图3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检查装置观察位置上观察的检查对象物的主视图。
图4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检查装置的第2结构例的图。
图5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检查装置的第3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在各图中,发挥同一或者类似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为示意性示出具有本实施形态中说明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的检查对象物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俯视图。
即,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由第1基板11、与第1基板11相对向配置的第2基板12、以及保持于该第1基板11和第2基板12之间的未图示的液晶层。在第1基板11的外面,配置有含偏光板等的第1光学元件13。在第2基板12的外面,配置有含偏光板等的第2光学元件14。另外,在第1基板11上,安装有驱动IC芯片15及柔性配线基板16等。另外,电子设备1所包含的显示面板10还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面板。
另外,电子设备1还具有配置于成为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或者观察面的前面的盖部件20。盖部件20配置于第2基板12的上方。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显示面板10和盖部件20之间形成空间,但是,也可以是透明部件介于显示面板10和盖部件20之间,还可以是显示面板10和盖部件20相接触。
该盖部件20含背面基板21、前面基板22、于背面基板21和前面基板22之间配置的触摸面板元件23、形成于前面基板22的内面(即与显示面板10相对向的背面侧的面)的薄膜24等。另外,与盖部件20分开配置的触摸面板元件23,也有附加到盖部件20上的情况,也有附加到显示面板10上的情况。
在该电子设备1中,第1基板11、第2基板12、背面基板21以及前面基板22采用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等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形成。另外,触摸面板元件23采用透明电极等透明部件形成。薄膜24含作为装饰等而外观涂覆的薄膜、作为标识语等印刷形成的薄膜等。
在本实施形态中,所谓检查对象物,相当于透明部件或者半透明部件本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上形成触摸面板元件23或薄膜24等各种构成要素的部件(不论完成品、半成品)。该检查对象物包含透过部T、非透过部NT。例如,检查对象物为上述盖部件20时,形成了不透明薄膜24的部分相当于光基本不透过的非透过部NT,未形成薄膜24的部分相当于透过光的透过部T。这些透过部T和非透过部NT在其表面或者各种构成要件间的界面等反射外光的至少一部分。
图2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检查装置30的第1结构例的图。
即,检查装置30具有第1单色体31、光源部32、第2单色体33等而构成。另外,检查装置30还可以具有用于保持检查对象物40的保持机构34A。另外,还可以让操作者来保持检查对象物40,以替代该保持机构34A。另外,检查装置30还可以具有通过保持机构34A能够调整检查对象物保持角度的调整机构34B。还可以让操作者来调整检查对象物40的保持角度,以替代该调整机构34B。另外,检查装置30还可以在观察检查对象物40的观察位置P设置摄像装置35。另外,还可以在观察位置P通过操作者目测来检查检查对象物40,以替代该摄像装置35。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单色体31、光源部32、第2单色体33、保持机构34A、以及调整机构34B收容于诸如暗箱等容器36的内部。在容器36中,对应观察位置P形成开口AP。操作者从容器36的外部通过开口AP观察检查对象物40,以进行检查。另外,在设置摄像装置35以替代操作者的情况下,摄像装置35可以从收容于容器36内部的观察位置P拍摄检查对象物40,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容器36外部的开口AP拍摄检查对象物40。
第1单色体31相对于观察位置P配置于检查对象物40的后方。该第1单色体31例如形成为片状部件,但是,也可以为涂覆在容器36的内面的膜等。该第1单色体31在从观察位置P观察检查对象物40的时候,可以通过检查对象物40的透过部T观察到,并且,也可以在检查对象物40的周围观察到。即,第1单色体31形成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
该第1单色体31的尺寸、第1单色体31和检查对象物40之间的距离、从观察位置P到第1单色体31的距离等,在从观察位置P观察了检查对象物40的时候,优选第1单色体31设定成形成检查对象物40的整个的背景。
另外,第1单色体31优选实施防眩(AG)处理和防反射(AR)处理中的至少一个。另外,该第1单色体31优选为着色于灰色或青色这样的比较暗的颜色的着色体,更优选为黑色体。
光源部32配置于检查对象物40的近身侧(前方)。该光源部32优选配置于观察位置P的附近。光源部32包含光源32A、和将光源32A的周围的一部分围住的光源盖32B。
光源32A不做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是白色荧光灯等。该光源32A照明检查对象物40。该光源32A配置于光源32A自身的像不直接映写(映り込む)到从观察位置P观察的检查对象物40上的位置。即,光源32A配置在其像被检查对象物40正反射时,在不同于观察位置P的位置能观察到的位置上。这样,光源32A在观察位置P是观察不到的。
换言之,观察位置P形成在检查对象物40的前方偏离检查对象物40的法线方向的位置。该观察位置P形成在从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光源32A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偏离的位置上。
光源盖32B可以配置成遮盖从光源32A射向观察位置P的光。这样,由光源32A照射的光不射向观察位置P的与操作者或者摄像装置35直接面向的位置。这样,间接面对检查环境(例如容器36的内面等)或者检查对象物40的光中,仅仅部分衰减的反射成分照射到观察位置P上。因此,能够防止观察位置P处观察到的操作者(尤其从观察位置P观察的脸)或者设置于观察位置P的摄像装置35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另外,还能够防止光源32A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
另外,该光源盖32B配置于在观察位置P处观察到的检查对象物40上光源盖32B自身的像不能成像的位置。即,光源盖32B配置在其像被检查对象物40正反射时,在不同于观察位置P的位置观察到的位置。这样,光源盖32B在观察位置P不能被观察到。换言之,观察位置P形成于从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光源盖32B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偏离的位置。
光源盖32B其表面为单色,通过着色于比较暗色的着色体(优选为黑色体)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在检查对象物40处成像的位置。
第2单色体33配置在检查对象物40的近身侧,即,配置在从观察位置P观察检查对象物40时,第2单色体33自身直接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位置。该第2单色体33例如为片状部件。更具体地,第2单色体33配置在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第2单色体33的像在观察位置被正反射的位置。这样,第2单色体33在观察位置P可观察到。换言之,观察位置P形成在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第2单色体33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
例如,第2单色体33配置在光源部32的光源盖32B附近。该第2单色体33在从观察位置P观察检查对象物40的时候,被检查对象物40的透过部T和非透过部NT反射,可观察到。
该第2单色体33的尺寸、第2单色体33和检查对象物40之间的距离、观察位置P到第2单色体33的距离等,优选设定为,在从观察位置P观察检测目标体40的时候,第2单色体33映写到大致整个检查对象物40上。
另外,第2单色体33和第1单色体31一样,优选实施防眩(AG)处理和防反射(AR)处理中的至少一个。另外,该第2单色体33和第1单色体31一样,优选为着色于灰色或青色这样比较暗的颜色的着色体,更优选为黑色体。
保持机构34A保持检查对象物40的周边部分,或者非透过部NT,并不介于透过部T和第1单色体31之间。调整机构34B对通过保持机构34A保持的检查对象物40的保持角度θ1进行调整。具体而言,调整机构34B调整保持角度θ1,使得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第2单色体33的像在观察位置P处被正反射,并且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光源32A的像在不同于观察位置P的位置处被正反射(即光源32A的像在观察位置P处不被正反射)。保持角度θ1设定成检查对象物40的法线方向D从观察位置P偏离。
摄像装置35在观察位置P处拍摄检查对象物40。该摄像装置35由CCD摄像机、以及包含基于CCD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来检查检查对象物40有无不良状况的软件的计算机等构成。这里检查对象物40的不良状况指的是透明部件或者半透明部件的瑕疵、污痕或异物的附着、薄膜24的瑕疵、污痕、异物的附着或构图不良状况等。
下面,对上述检查装置30的检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第1单色体31的近身侧设置检查对象物40。此时,检查对象物40可以由操作者保持,也可以通过保持机构34A保持。另外,由配置在检查对象物40的近身侧的光源32A照明检查对象物40。此时,朝向从检查对象物40的法线方向D偏离的观察位置P的来自光源32A的光,通过光源盖32B和第2单色体33遮盖。而且,在配置在检查对象物40前方的第2单色体33的像直接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且光源32A的像不直接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状态下,从观察位置P观察检查对象物40,检查检查对象物40中有无不良状况。
在观察位置P观察检查对象物40的情况下,第1单色体31形成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另外,第2单色体33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但是光源32A或观察位置P的操作者或者摄像装置35各自的像不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通过操作者目视该状态的检查对象物40来检查检查对象物40有无不良状况也可以,通过摄像装置35对该状态的检查对象物40摄像,基于拍摄的图像检查检查对象物40中有无不良状况也可以。
在这样对检查对象物40进行检查的时候,优选第2单色体33映写到大致整个检查对象物4上。
另外,优选的,在检查对象物40保持于保持机构34A的情况下,在对检查对象物40进行检查时,调整机构34B对检查对象物40的保持角度θ1进行调整,以防止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第2单色体的像在观察位置P被正反射且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光源32A的像在观察位置P被正反射。此时,保持角度θ1设定成检查对象物40的法线方向D偏离观察位置P。这样,观察位置P的操作者或者摄像装置35不正对着检查对象物40,各自的像也不直接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另外,光源32A的像也不直接映写到观察位置P观察的检查对象物40上。
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上述的检查装置30和检查方法,将第1单色体31作为背景,经由检查对象物40中的透过部T透过观察,检查检查对象物40的外观,并且,使第2单色体33的像有意图地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并进行反射观察,从而检查检查对象物40的外观。
此时,在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中包含局部过亮的亮区,并且诸如光源32A的像直接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而导致检查对象物40的映写中包含局部过亮的亮区的情况下,在观察位置P观察的操作者的意识趋向该亮区。或者,在观察位置P设置的摄像装置35对检查对象物40进行摄像的情况下,拍摄的图像将产生噪音,导致检查效率降低。
另外,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的模样直接被透过观察到,或者在检查对象物40上检查环境等导致的不期望的映写被反射观察到,或者操作者的面部或者摄像装置35本身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而被反射观察到,从而导致检查效率的降低。
图3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中的检查装置30的观察位置P上观察的检查对象物40的主视图。
根据本实施形态,在从观察位置P观察检查对象物40时,第1单色体31形成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第2单色体33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第2单色体33形成暗区DA,光源32A形成亮区BA。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单色体33的像映写到大致整个检查对象物40上,形成暗区DA。亮区BA偏离检查对象物40。
这样,便可以抑制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中的局部亮区的产生,或者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像带来的局部亮区域的产生。另外,通过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第2单色体33的像,能够在大致整个检查对象物40上形成暗区。进一步,还可以抑制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的模样的透过或者向检查对象物40的不期望的映写(映り込み)。另外,观察位置P由于从检查对象物40的法线方向D偏离,所以,观察位置P中的操作者或者摄像装置35自身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这样的不良状况就可以得到消除。另外,光源32A的像直接映写到观察位置P观察到的检测目标体40上的不良状况也可以得到消除。进一步,还可以通过光源盖32B遮盖从光源32A直接向观察位置P的光。
因此,在操作者进行检查对象物40的检查中,操作者的视觉辨认性可以得到提高,并且,还可以减轻检查负担,能够高精度且高效率地实施检查作业。另外,摄像装置35进行的检查对象物40的检查中,也可以降低噪音的影响,可以进行高精度且高效率的检查。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第1单色体31,在作出防眩处理和防反射处理的至少一个处理的情况下,还可以抑制在检查环境中的第1单色体31的表面上的光的反射和散射,由于该反射光或散射光的影响而向检查对象物40的不期望的映写、检查对象物40的背景中局部亮区的产生也可以得到抑制。
除此之外,该第1单色体31为着色于黑色体等较暗色的着色体的情况下,在检查环境中的第1单色体31的表面的光的反射和散射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抑制。另外,还可以将检查对象物40的透过部T的背景均一化(即,背景样式为无的状态)。
因此,在观察位置P,还可以提高操作者透过观察了检查对象物40时的视觉辨认性。或者,在观察位置P,可以降低摄像装置35对检查对象物40进行摄像时的噪音。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第2单色体33,在作出防眩处理和防反射处理的至少一个处理的情况下,还可以抑制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第2单色体33像带来的不期望的光的反射及散射,可以抑制向检查对象物40的映写的局部的亮区的产生。
除此之外,在该第2单色体33为着色于黑色体等较暗色的着色体的情况下,不但能够确保容易进行检查的暗区,而且还可以使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亮度均匀化。
因此,在观察位置P,操作者反射观察了检查对象物40时的视觉辨认性得到提高。或者在观察位置P,可以降低摄像装置35对检查对象物40进行摄像时的噪音。另外,在第1单色体31和第2单色体33为同一色的膜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觉辨认性或者降低噪音。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在第2单色体33的像映写到大致整个检查对象物40上的情况下,在检查对象物40的大致整体成为容易检查的暗区,在观察位置P,能够以不变更检查对象物40的保持角度θ1的方式检查对象物40。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查效率。
另外,第2单色体33的像比检查对象物40小,第2单色体33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检查对象物40的一部分形成暗区。此时,渐渐改变检查对象物40的保持角度θ1,还可以一边移动检查对象物40上形成的暗区的位置一边进行检查。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检查装置30中,通过适用保持机构34A,调整机构34B、以及摄像装置35,可以实现检查的自动化。
对于上述的检查装置30以及采用该检查装置30的检查方法,由于在容器36的内部进行,所以能够抑制检查环境内进入光源32A以外的光,或者,能够抑制来自光源32A的光的反射和散射。另外,本发明不仅仅限于采用容器36的手法,还可以构建一个防止来自光源32A的光的反射和散射用的暗室环境,在该暗室环境内进行检查。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其他结构例进行说明。和上述的第1结构例同样的附图标记标注同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4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检查装置30的第2结构例的图。
该第2结构例的检查装置30和图2所示的第1结构例的检查装置相比,第2单色体33用于遮挡从光源32A向观察位置的光的光源盖32B不一样。即,在第1结构例中,除光源盖32B之外,配置了第2单色体33,在第2结构例中,它们由1个部件来兼用。
在该第2结构例中,优选第2单色体33为着色于例如灰色或青色这样的比较暗的颜色的着色体,更优选为黑色体。第2单色体33可以是在向光源盖32B的光源32A的内面贴附的单色膜。该第2单色体33配置在映写到检查对象物40上的第2单色体33的像在观察位置P被正反射的位置上。
该第2结构例可以达到和上述第1结构例相同的效果。并且,还可以减少检查装置中适用的部件的个数。
图5为示意性示出本实施形态检查装置30的第3结构例的图。
和图2所示的第1结构例的检查装置相比,该第3结构例的检查装置30,来自光源32A的光尽可能不到达第1单色体31的表面31A这一点不一样。即,第1单色体31配置成接近该光源32A的上端31X向光源32A倾斜的状态。该第1单色体31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第1单色体31和水平面H所成的角度θ2使来自光源32A的光难以直接照射表面31A,并且,设定成从观察位置P观察了检查对象物40的时候第1单色体31形成背景。
例如,从光源32A射出的光的指向性高的情况下,角度θ2设定成使光的射出方向EM和第1单色体31的表面31A大致平行。另外,从光源32A射出的光的扩散性高的情况下,角度θ2设定成,从光源盖32B和第2单色体33包围的光源32A向第1单色体31的光的射出方向EM、和第1单色体31的表面31A大致平行。
这样,能够抑制光源32A等向第1单色体31的表面31A的映写,能够进一步高精度且高效率地实施检查作业。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能够提供一种进行高精度且高效率的检查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然而,虽然上面就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仅限于其中。事实上,描述的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具体变化成各种其他的形式,进一步,各种省略、增加或者改变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形式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覆盖这样的改变及修改的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中。

Claims (17)

1.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单色体,相对于从包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的检查对象物的法线方向偏离的观察位置,配置于检查对象物的后方;
光源,照明检查对象物,并且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自身的像没有映写到在观察位置观察的检查对象物上的位置;
第2单色体,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自身的像映写到在观察位置观察的检查对象物上的位置;
保持机构,保持检查对象物;以及
调整机构,能够调整上述保持机构保持检查对象物的保持角度,
上述第1单色体配置成接近上述光源的上端向上述光源倾斜的状态,从观察位置观察了检查对象物时,上述第1单色体形成背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单色体为遮挡从上述光源向观察位置的光的光源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从上述光源向观察位置的光的光源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盖配置于自身的像没有映写到在观察位置观察的检查对象物上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观察位置偏离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上述光源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观察位置为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上述第2单色体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单色体和上述第2单色体实施了防眩处理和防反射处理的至少一种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单色体和上述第2单色体为黑色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单色体映写到大致整个检查对象物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于观察位置的、用于对检查对象物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
11.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单色体,配置于包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的检查对象物的后方;
光源,照明检查对象物,并且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
第2单色体,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
保持机构,保持检查对象物;以及
调整机构,能够调整上述保持机构保持检查对象物的保持角度,
上述第1单色体配置成接近上述光源的上端向上述光源倾斜的状态,从观察位置观察了检查对象物时,上述第1单色体形成背景,
观察检查对象物的观察位置,为检查对象物前方的、从检查对象物的法线方向偏离的位置,偏离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上述光源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且形成在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上述第2单色体的像被正反射的位置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单色体为遮挡从上述光源向观察位置的光的光源盖。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从上述光源向观察位置的光的光源盖。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于观察位置的、用于对检查对象物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
15.一种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1单色体的前方配置包含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的检查对象物,
通过配置于检查对象物前方的光源来照明检查对象物,
保持机构保持检查对象物,
调整机构调整上述保持机构保持检查对象物的保持角度,以便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上述光源的像在与观察位置不同的位置被正反射,并且,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第2单色体的像在上述观察位置被正反射,
将上述第1单色体配置成接近上述光源的上端向上述光源倾斜的状态,从上述观察位置观察了检查对象物时,上述第1单色体形成背景,
遮挡朝向上述观察位置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上述观察位置为从检查对象物的法线方向偏离的观察位置,即配置于检查对象物的前方的上述第2单色体的像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且上述光源的像没有映写到检查对象物上的观察位置,
在上述观察位置检查检查对象物。
16.如权利要求15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单色体映写到大致整个检查对象物上。
17.如权利要求15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检查中,通过设置于上述观察位置的摄像装置对检查对象物进行摄像。
CN201110242040.3A 2010-07-26 2011-07-26 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Active CN102565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7385 2010-07-26
JP167385/2010 2010-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5091A CN102565091A (zh) 2012-07-11
CN102565091B true CN102565091B (zh) 2015-05-20

Family

ID=4549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2040.3A Active CN102565091B (zh) 2010-07-26 2011-07-26 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54615B2 (zh)
JP (1) JP5530984B2 (zh)
CN (1) CN1025650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6222A (ja) * 2012-09-14 2014-03-27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及びカバー部材
JP5923417B2 (ja) * 2012-09-14 2016-05-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カバー部材
US10474569B2 (en) * 2014-12-29 2019-11-12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cluding nonvolatile cache memory and processor
JP7051287B2 (ja) * 2016-12-05 2022-04-11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システム、治具、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EP3543681A1 (de) * 2018-03-23 2019-09-25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Detektionssystem zur detektion von spezifischen kleinen organischen teilchen auf unbeschichtetem oder beschichtetem glas mit hohem durchsatz
US20200364442A1 (en) * 2019-05-15 2020-11-19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etecting surface pattern of object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ased method for detecting surface pattern of objec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0821Y (zh) * 2000-09-05 2002-01-09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基片检验装置
EP1424551A1 (en) * 2001-07-27 2004-06-0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Method for evaluating contamination of object surface and imaging box used for this method
JP2005181070A (ja) * 2003-12-18 2005-07-07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透明板状体の欠点検出方法及び欠点検出装置
JP2009150772A (ja) * 2007-12-20 2009-07-09 Nikon Corp 基板検査装置、およびマスク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8162A (ja) 1996-02-08 1997-08-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表面欠陥検査装置
JPH1164970A (ja) * 1997-08-22 1999-03-05 Gokou Internatl Corp:Kk 高倍率撮影専用カメラ
JPH11153515A (ja) * 1997-11-20 1999-06-08 Canon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0097867A (ja) * 1998-09-25 2000-04-07 Hoya Optics Kk 透光性基板の欠陥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GB2415776B (en) * 2004-06-28 2009-01-28 Carglass Luxembourg Sarl Zug Investigation of vehicle glazing panels
JP2007198953A (ja) * 2006-01-27 2007-08-09 Nippon System Group:Kk フィルムの目視検査装置
JP4719284B2 (ja) * 2008-10-10 2011-07-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表面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0821Y (zh) * 2000-09-05 2002-01-09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基片检验装置
EP1424551A1 (en) * 2001-07-27 2004-06-0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Method for evaluating contamination of object surface and imaging box used for this method
JP2005181070A (ja) * 2003-12-18 2005-07-07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透明板状体の欠点検出方法及び欠点検出装置
JP2009150772A (ja) * 2007-12-20 2009-07-09 Nikon Corp 基板検査装置、およびマスク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5091A (zh) 2012-07-11
US8854615B2 (en) 2014-10-07
JP5530984B2 (ja) 2014-06-25
JP2012047729A (ja) 2012-03-08
US20120019817A1 (en) 201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5091B (zh) 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EP2940680B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00543535C (zh) 电光装置、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US1057172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5119453A1 (en) Dual-mode display
US20070194702A1 (en) Hybrid display
CN104885002A (zh) 透明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2429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1319685A (zh) 邊框隱藏式顯示器殼蓋及顯示器裝置
US20070279548A1 (en) Backlight uni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40138858A (ko) 지향성 백라이팅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50279020A1 (en) Display Panel Characterization System With Flatness and Light Leakage Measurement Capabilities
CN106886099A (zh) 显示装置
CN105706157A (zh) 显示系统及生产显示系统的方法
CN10812111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JP2017520081A (ja) 導光板、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端末装置
US20070146861A1 (en) Flexible display
CN111176038A (zh) 一种可识别外光的显示面板
US7751116B2 (en) Flexible display
CN101344683B (zh) 显示器装置
WO2012056951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1086220A (ja) 位置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1196613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211236501U (zh) 背光模组自动检查机
JP2011013094A (ja) 外観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East Inc.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TO: JAPAN DISPLAY MIDDLE INC.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Effective date: 201404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