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3051B - 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3051B
CN102563051B CN201110400408.4A CN201110400408A CN102563051B CN 102563051 B CN102563051 B CN 102563051B CN 201110400408 A CN201110400408 A CN 201110400408A CN 102563051 B CN102563051 B CN 102563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flow
hydraulic
control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0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3051A (zh
Inventor
S.P.莫尔曼
C.J.温加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563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3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0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61/2807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using electric control signals for shift actuators, e.g.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48/0206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in a system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6Control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e.g. of fluid pressure
    • F16D48/06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e.g. using an accumul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57Hydraulic circuit layouts, i.e. details of hydraulic circuit elements or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 F16D2048/0281Complex circuits with more than two valves in series or special arrangemen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in previous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57Hydraulic circuit layouts, i.e. details of hydraulic circuit elements or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 F16D2048/0287Hydraulic circuits combining clutch actuation and other hydraulic systems
    • F16D2048/0293Hydraulic circuits combining clutch and transmission act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2Signal inputs from the actuator
    • F16D2500/3026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8Signal inputs from the transmission
    • F16D2500/3082Signal inputs from the transmission from the output shaft
    • F16D2500/30825Speed of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4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arget parameters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70402Actuator parameters
    • F16D2500/70418Curr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4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arget parameters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70402Actuator parameters
    • F16D2500/7042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设备和方法。具体地,提供了对具有七个前进档速度比或传动比以及倒档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用的电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方法。控制系统包括输油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以及同步器控制子系统。全部三个子系统都由变速器控制模块控制。操作方法包括:从各个轴速度、离合器位置和换档致动器位置传感器收集数据,以及使用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和逻辑阀来预先准备和接合及脱开与所请求档位和当前档位相关联的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相继接合一对输入离合器中的一个。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12月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 61/420,161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将上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全文结合到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设备和方法,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具有七个前进档速度比或传动比以及倒档的干式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电动液压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该部分内容中的声明仅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构成或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汽车变速器领域中,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相对而言是新出现的。典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配置包括一对互斥地操作的输入离合器,其选择性地驱动一对输入轴。输入轴可以被设置在输出轴的相对侧,或者可以被同心地设置在间隔开的输出轴之间。提供了各种前进档和倒档传动比的多对持续啮合齿轮中的每一对中的一个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轴中的一个上,并且每对齿轮中的另一个被联接到其他轴中的一个。多个同步器离合器使可自由旋转的齿轮与相关联的轴选择性地同步并且连接,以实现前进档和倒档传动比。
双离合器变速器由于其运动性、性能取向的操作特征而公知,所述操作特征模拟常规机械(手动)变速器的操作特征。双离合器变速器由于其良好的齿轮啮合效率、传动比选择灵活性以及减少的离合而通常展现良好的燃料经济性。
然而,虽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基本机械配置被很好地构建,但是控制部件以及由此所使用的操作方法根本未被很好地构建,而所述控制部件以及由此所使用的操作方法对于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性能以及操作能力而言是关键的。涉及控制部件和操作方法的广泛且正进行的研究和工程努力持续被实施,以便实现对双离合器变速器性能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也致力于对双离合器变速器性能的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具有七个前进档速度比或传动比以及倒档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用的电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方法。控制系统包括输油子系统、离合器控制子系统以及同步器控制子系统。全部三个子系统都由变速器控制模块控制。操作方法包括:从各个轴速度、离合器位置和换档致动器位置传感器收集数据,以及使用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和逻辑阀来预先准备(pre-stage)和接合(以及脱开)与所请求档位和当前档位相关联的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相继接合一对输入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控制子系统包括一个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或一对压力控制螺线管阀、一对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以及相应的一对液压离合器致动器,它们每个都包括位置传感器。同步器控制子系统包括一个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三个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模式或逻辑阀、模式或逻辑阀的螺线管阀、以及四个三位置换挡拨叉致动器,它们每个都包括位置传感器。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电动液压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对用于具有七个前进档速度比或传动比以及倒档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电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对包括输油系统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用的电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对包括离合器控制系统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用的电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离合器控制系统包括一个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或一对压力控制螺线管阀、一对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以及相应的一对液压离合器致动器。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对包括同步器控制系统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用的电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同步器控制系统具有一个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三个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模式或逻辑阀、模式阀的螺线管阀、以及四个三位置换挡拨叉致动器。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方案:
方案1. 一种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组合的方式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加压液压流体流;
引导这种加压液压流体流的一部分依次通过第一压力控制装置和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并引导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以及感测这种第一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
引导这种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另一部分依次通过第二压力控制装置和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并引导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以及感测这种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以及
将这种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又一部分引导到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
将压力受控流的部分从所述刚刚描述的装置引导到逻辑阀和第三流量控制装置;
将液压流体流从所述刚刚描述的装置引导到所述逻辑阀;
选择性地引导流量和压力受控的液压流体从所述逻辑阀通过第四流量控制装置,从而引导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引导到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引导到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通过第五流量控制装置引导到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用相应的线性位置传感器来检测所述四个液压换档致动器的位置的步骤。
方案3. 根据方案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提供变速器控制模块的步骤。
方案4. 根据方案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实现同步时,减小被引导到所述液压换档致动器的流体的液压压力。
方案5. 根据方案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合器致动器的所述感测位置为相关离合器的磨损提供了补偿。
方案6. 根据方案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提供了前向流和反向流。
方案7. 根据方案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提供液压流体到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以及从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排出液压流体。
方案8. 一种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组合的方式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加压液压流体流;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一部分流的压力,控制液压流体的所述压力受控流的一部分的第一流量,以及将所述第一受控流提供给第一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液压流体的所述压力受控流的另一部分的第二流量,以及将所述第二受控流提供给第二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又一部分的压力,将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所述压力受控的又一部分提供给逻辑阀,以及通过流量控制装置提供给所述逻辑阀;
控制第一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二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三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控制第四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至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
方案9. 根据方案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实现同步时,减小被引导到所述液压换档致动器的流体的液压压力。
方案10. 根据方案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感测所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的步骤。
方案11. 根据方案10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合器致动器的所述感测位置控制对相关离合器的磨损的补偿。
方案12. 根据方案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受控流是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的。
方案13. 根据方案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提供液压流体到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以及从所述逻辑阀中的控制端口排出液压流体。
方案14. 一种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组合的方式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加压液压流体流;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一部分流的压力,控制液压流体的所述刚刚描述的压力受控流的流量,以及将所述受控流提供给第一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另一部分流的压力,控制液压流体的刚刚描述的压力受控流的流量,以及将所述受控流提供给第二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又一部分的压力,并且将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所述压力受控的又一部分提供给逻辑阀,以及通过流量控制装置提供给所述逻辑阀;
控制第一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二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三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控制第四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到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
方案15. 根据方案14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感测所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的步骤。
方案16. 根据方案15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合器致动器的所述感测位置控制对相关离合器的磨损的补偿。
方案17. 根据方案14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受控流是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的。
方案18. 根据方案14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提供液压流体到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以及从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排出液压流体。
其他方面、优势和应用领域将从本文所提供的描述显而易见。应当理解的是,该说明和具体示例仅旨在用于描述目的,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所述的附图仅用于描述目的,且决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可以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干式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示意图,所述干式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档传动比或速度比以及倒档;
图2A和图2B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的部件以及液压和电气互连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这样的图形,该图形示出了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中,蓄能器压力(在Y轴(竖直轴)上)相对于蓄能器油体积(在X轴(水平轴)上)的绘图;
图5是这样的图形,该图形示出了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中,在泵操作周期期间,蓄能器压力(在Y轴(竖直轴)上)相对于时间(在X轴(水平轴)上)的绘图;
图6是这样的图形,该图形示出了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中,通过离合器传递的扭矩(单位,牛米)(在Y轴(竖直轴)上)相对于离合器位置(单位,毫米)(在X轴(水平轴)上)的两个绘图;
图7是示出了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中的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的操作特征的绘图的图形,其中在竖直(Y)轴上是输出压力,并且在水平(X)轴上是施加的电流(单位,安培);
图8是示出了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中的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的操作特征的绘图的图形,其中在竖直(Y)轴上是输出体积(流量),并且在水平(X)轴上是施加的电流(单位,安培);
图9是示出了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中的输入离合器操作的绘图的图形,其中离合器压力(单位,巴)(在Y轴(竖直轴)上)相对于离合器位置(单位,毫米)(在X轴(水平轴)上);以及
图10是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中的同步器接合顺序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应用或使用。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双离合器变速器(DCT)被图示,并且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0表示。双离合器变速器10包括典型为铸件的金属壳体12,所述金属壳体12包围、安装并且保护变速器10的各个部件。壳体12包括有接收、定位以及支撑这些部件的各种孔、通路、台肩和凸缘。变速器10包括输入轴14、输出轴16、干式双离合器组件18、以及齿轮布置20。输入轴14被连接到原动机(未示出)并且由原动机驱动,所述原动机诸如内燃气体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或者混合动力或电动设备。输出轴16优选地连接到最终传动单元(未示出),所述最终传动单元可包括例如传动轴、差动组件和驱动车轴。输入轴14被联接到双离合器组件18并且驱动双离合器组件18。双离合器组件18优选包括一对同心设置的、可选择性且彼此互斥地接合的扭矩传递装置:向第一轴或驱动构件24提供扭矩的第一扭矩传递装置22;以及向第二轴或驱动构件28提供驱动扭矩的第二扭矩传递装置26。扭矩传递装置22和26优选是干式摩擦离合器。
齿轮布置20包括总体上用附图标记32表示的多个齿轮,所述齿轮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总体上用附图标记34表示的一对平行的中间轴或副轴上。所述多个齿轮32还包括附加齿轮36,所述附加齿轮36被连接到第一驱动轴或构件24,或者连接到第二驱动轴或构件28。附加齿轮36与所述多个齿轮32恒定地啮合并且驱动所述多个齿轮32,从而提供各种速度比;并且,所述附加齿轮36与空转齿轮(未示出)啮合,从而提供倒档。典型地,输出齿轮(未示出)被联接到中间轴或副轴34中的每个,并且都接合被联接到输出轴16的齿轮(同样未示出)。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变速器10内齿轮32的具体布置和数量以及轴24、28和34的具体布置和数量都可以变化。
齿轮布置20还包括第一同步器组件40A、第二同步器组件40B、第三同步器组件40C以及第四同步器组件40D。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可操作以将所述多个齿轮32中的单独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中间轴或副轴34中相关联的一个。每个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都被设置在相邻对的齿轮32之间,并且包括:换挡导轨和拨叉组件、包含套管和阻挡环(blocker ring)的同步器、以及诸如爪形离合器或端面离合器之类的嵌合式离合器(它们都未被示出)。每个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在被启动时将齿轮32的速度与相关联的中间轴或副轴34的速度同步,然后将齿轮32刚性地连接或联接到轴34。优选地,变速器10还包括多个轴速度传感器42,所述轴速度传感器42例如感测第一和第二驱动轴或构件24和28、中间轴或副轴34、以及输出轴16的速度。
变速器10还包括变速器控制模块(TCM)或类似电子控制器50。变速器控制模块50优选地是电子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装置具有预编程的数字计算机或处理器、控制逻辑、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以及至少一个I/O外围设备。控制逻辑包括用于监测、操纵和产生数据的多个逻辑例程。变速器控制模块50从诸如速度传感器42之类的各种传感器接收数据,并且通过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液压控制系统100来控制双离合器组件18以及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的致动。
转到图2A和图2B,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100可操作以通过将液压流体102从储油槽104选择性地传送到多个换档致动装置来选择性地接合双离合器组件18以及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储油槽104是优选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12的底部的罐或贮存器,液压流体102从变速器10的各个部件和区域返回或收集到该储油槽104中。液压流体102通过泵106从储油槽104抽取或抽吸。泵106优选地由电动马达106A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原动机驱动,并且例如可以是齿轮泵、叶轮泵、回转泵或任何其他正排量泵。泵106包括入口端口108和出口端口110。入口端口108通过抽吸管线112连通到储油槽104。出口端口110向供应管线114提供加压的液压流体102。供应管线114与弹簧偏置的排泄安全阀116、压力侧过滤器118以及弹簧偏置的止回阀120连通。弹簧偏置的排泄安全阀116与储油槽104连通。弹簧偏置的排泄安全阀116被设置在相对高的预定压力,并且如果供应管线114中液压流体102的压力超过该压力,那么安全阀116立刻开启,以通过允许流体102返回至储油槽104来减轻并减小液压流体102的压力。压力侧过滤器118与弹簧偏置的止回阀120并联设置。如果压力侧过滤器118被阻塞或被部分阻塞,那么供应管线114内的压力增加并且使弹簧偏置的止回阀120开启,以便允许液压流体102绕过压力侧过滤器118。该特征在压力侧过滤器118被阻塞或部分阻塞的情况下防止液压控制系统100的各个部件缺乏液压流体。
压力侧过滤器118和弹簧偏置的止回阀120每个均与出口管线122连通。出口管线122与第二止回阀124连通。第二止回阀124与主供应管线126连通,并且配置成保持主供应管线126内的液压压力。主供应管线126将加压的液压流体102供应到蓄能器130和主压力传感器132。蓄能器130是能量存储装置,其中不可压缩的液压流体102被外部源保持处在压力下。在所提供的示例中,蓄能器130是弹簧式或已填有气体式(gas-filled type)蓄能器,其具有在蓄能器130内的液压流体102上提供压缩力的弹簧或可压缩气体。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蓄能器130可以是其他类型,诸如充气型(gas-charged type),并且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蓄能器130可操作以将加压的液压流体102往回供应到主供应管线126。然而,在蓄能器130的排放时,第二止回阀124防止加压的液压流体102返回至泵106。蓄能器130在被充填后有效地替代泵106作为主供应管线126中的加压液压流体102的源,从而消除了泵106持续运行的需要。主压力传感器132实时读取主供应管线126内的液压流体102的压力并且将该数据提供给变速器控制模块50。
主供应管线126被导向通过用于冷却变速器控制模块50的散热器134,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散热器134可位于其他位置或者可以从液压控制系统100去除,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主供应管线126将加压的液压流体102供应到三个压力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和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
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PCS)136优选是具有内部闭环压力控制的电控变力螺线管。各种型号、类型和样式的螺线管都可用于本发明,只要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可操作以控制液压流体102的压力即可。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包括入口端口136A,当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被启动或赋能时,所述入口端口136A与出口端口136B连通;并且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还包括排出端口136C,当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136C与出口端口136B连通。当液压流体102从入口端口136A传送到出口端口136B时,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102的压力进行调节或控制。内部闭环压力控制则提供了螺线管内的压力反馈,以基于来自变速器控制模块50的特定电流指令来调整至出口端口136B的流量大小,从而控制压力。入口端口136A与主供应管线126连通。出口端口136B与中间液压管线142连通。排出端口136C与储油槽104连通。
中间液压管线142将液压流体102从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传送到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FCS)装置144,以及传送到第一和第二压力限制控制阀或止回球阀146和147。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优选地是电控变力螺线管,其可操作以控制来自于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的液压流体102的流量,以便致动第一扭矩传递装置22,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包括入口端口144A,当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被启动或赋能时,入口端口144A与出口端口144B连通;并且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还包括排出端口144C,当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144C与出口端口144B连通。当液压流体102从入口端口144A传送到出口端口144B时,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102的流量进行调节或控制。入口端口144A与中间液压管线142连通。出口端口144B与第一离合器供应管线148以及限流孔口150连通。排出端口144C与储油槽104连通。第一压力限制控制阀或止回球阀146被设置成与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螺线管144并联,并且与中间液压管线142和第一离合器供应管线148连通。如果第一离合器供应管线148内的压力超过预定值,那么第一压力限制控制阀或止回球阀146开启,以通过允许液压流体102流入到中间液压管线142中来减轻并降低压力。
第一离合器供应管线148与第一离合器活塞组件152的入口/出口端口152A流体连通。第一离合器活塞组件152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缸156内的单作用活塞154。活塞154在液压压力下在缸156内平移,以接合第一扭矩传递装置22,如图1所示。第一线性离合器位置传感器157向变速器控制模块50提供关于活塞154的即时位置的数据。当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被启动或赋能时,加压液压流体102的流被提供到第一离合器供应管线148。加压液压流体102的流从第一离合器供应管线148被传送到第一离合器活塞组件152,在第一离合器活塞组件152处,加压液压流体102使活塞154平移,从而接合第一扭矩传递装置22。当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螺线管144被去能时,入口端口144A关闭并且缸156中的液压流体102通过活塞154被压入到供应管线148中,并接着通过出口端口144B。第一离合器流量控制螺线管144将液压流体102从出口端口144B传送到排出端口144C,以及传送到储油槽104中,从而脱开第一扭矩传递装置22。
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优选地是具有内部闭环压力控制的电控变力螺线管。各种型号、类型和样式的螺线管都可用于本发明,只要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可操作以控制液压流体102的压力即可。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包括入口端口138A,当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被启动或赋能时,入口端口138A与出口端口138B连通;并且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还包括排出端口138C,当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138C与出口端口138B连通。当液压流体102从入口端口138A传送到出口端口138B时,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102的压力进行调节或控制。内部闭环压力控制则提供了螺线管内的压力反馈,以基于来自变速器控制模块50的特定电流指令来调整到出口端口138B的液压流体102的流量的大小,从而控制压力。入口端口138A与主供应管线126连通。出口端口138B与中间流体管线158连通。排出端口138C与储油槽104连通。
中间流体管线158将液压流体102从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传送到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传送到第三压力限制控制阀或止回球阀162,以及传送到限流孔口163。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优选地是电控变力螺线管,其可操作以控制来自于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的液压流体102的流量,以便致动第二扭矩传递装置26,如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那样。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包括入口端口160A,当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被启动或赋能时,入口端口160A与出口端口160B连通;并且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还包括排出端口160C,当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160C与出口端口160B连通。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102从入口端口160A至出口端口160B的流量进行调节或控制。入口端口160A与中间流体管线158连通。出口端口160B与第二离合器供应管线164和限流孔口166连通。排出端口160C与储油槽104连通。第三压力限制控制阀162被设置成与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螺线管160并联并且与第二离合器供应管线164连通。如果第二离合器供应管线164内的压力超过预定值,那么第三压力限制控制阀162开启以减轻并降低压力。
第二离合器供应管线164与第二离合器活塞组件168的入口/出口端口168A流体连通。第二离合器活塞组件168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缸172中的单作用活塞170。活塞170在液压压力下平移,以接合第二扭矩传递装置26,如图1所示。第二线性离合器位置传感器171向变速器控制模块50提供关于活塞170的即时位置的数据。当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60被启动或赋能时,加压液压流体102的流被提供给第二离合器供应管线164。加压液压流体102的流被从第二离合器供应管线164传送到第二离合器活塞组件168,在第二离合器活塞组件168处,加压液压流体102使活塞170平移,从而接合第二扭矩传递装置26。当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螺线管160被去能时,入口端口160A关闭并且缸172的液压流体被活塞170压入到供应管线164中,并接着通过出口端口160B达到排出端口160C,以及进入到储油槽104中。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螺线管160将所述流体从出口端口160B传送到排出端口160C并进入储油槽104中,从而脱开第二扭矩传递装置26。
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优选地是具有内部闭环压力控制的电控变力螺线管。各种型号、类型和样式的螺线管都可用于本发明,只要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可操作以控制液压流体102的压力即可。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包括入口端口140A,当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被启动或赋能时,入口端口140A与出口端口140B连通;并且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还包括排出端口140C,当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140C与出口端口140B连通。当液压流体102从入口端口140A被引导到出口端口140B时,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102的压力进行调节或控制。更具体地,内部闭环压力控制则提供了装置140内的压力反馈,以便基于来自控制器50的特定电流指令来调整至出口端口140B的流量的大小,从而控制压力。入口端口140A与主供应管线126连通。出口端口140B与阀供给管线180连通。排出端口140C与储油槽104连通。
阀供给管线180将加压的液压流体102从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传送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VFS)182和阀组件200。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优选地是电控变力螺线管。各种型号、类型和样式的螺线管都可用于本发明,只要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可操作以控制液压流体102的流量即可。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包括入口端口182A,当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被启动或赋能时,入口端口182A通过可调液压孔口或约束部与出口端口182B连通;并且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还包括排出端口182C,当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182C与出口端口182B连通。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的可调液压孔口或约束部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102从入口端口182A至出口端口182B的流量进行调节或控制。入口端口182A与阀供给管线180连通。出口端口182B与阀供给管线192连通。排出端口182C与储油槽104连通。
压力控制装置140和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将加压液压流体通过阀供给管线180和192传送到模式或逻辑阀组件200。模式或逻辑阀组件200可操作,以便将分别通过阀供给管线180和192接收的来自压力控制装置140和流量控制装置182的加压液压流体102的流引导到第二同步器致动器194B和第三同步器致动器194C,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那样。模式或逻辑阀组件200包括第一入口端口200A、第二入口端口200B、第一出口端口200C、第二出口端口200D、第三出口端口200E、第四出口端口200F、多个排出端口200G、以及控制端口200H。第一入口端口200A与阀供给管线180连通。第二入口端口200B与阀供给管线192连通。第一出口端口200C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0连通。第二出口端口200D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2连通。第三出口端口200E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4连通。第四出口端口200F与同步器供应管线216连通。排出端口200G最终与储油槽104连通。控制端口200H与第一控制管线220连通。控制管线220与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流体连通。
模式或逻辑阀组件200还包括阀芯224,阀芯224可滑动地设置在阀本体或孔226内。阀芯224由诸如弹簧228的偏置构件朝向两个位置中的第一位置偏置,以及由通过控制管线220从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引导的流体流朝向两个位置中的第二位置偏置。偏置构件228优选地是压缩弹簧,并且作用在阀芯224的一端上,以将阀芯224偏置到第一去去能或不动作(de-stroked)位置。当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被赋能或启动时,液压流体102的流通过控制管线220被传送到控制端口200H,以及进入到阀组件200的控制腔230中。液压流体102作用在阀芯224的一端,以使阀芯224运动并且压缩偏置构件228,从而使阀芯224平移到第二赋能或动作(stroked)位置。当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或第二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被赋能时,加压液压流体供应被提供到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
当阀芯224处于不动作位置(如图2B所示)时,第一入口端口200A与第二出口端口200D连通,第二入口端口200B与第四出口端口200F连通,并且第一和第三出口端口200C、200E都与排出端口200G连通。当阀芯224处于动作位置时,第一入口端口200A与第一出口端口200C连通,第二入口端口200B与第三出口端口200E连通,第二和第四出口端口200D、200F都与排出端口200G连通。
致动器供应管线210将液压流体102供给到位于模式或逻辑阀组件200下游的第四流量控制装置(VFS)240。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优选地是电控变力螺线管,其可操作以控制从模式或逻辑阀组件200到致动器194A的液压流体102的流量,如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那样。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包括入口端口240A,当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被启动或赋能时,入口端口240A与出口端口240B连通;并且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还包括排出端口240C,当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240C与出口端口240B连通。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102从入口端口240A至出口端口240B的流量进行调节或控制。入口端口240A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0连通。出口端口240B与致动器流体流供应管线242连通。排出端口240C与储油槽104连通。
致动器供应管线212将液压流体102供给到阀组件200下游的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优选地是电控变力螺线管,其可操作以控制从阀组件200至第四致动器194D的液压流体102的流量,如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那样。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包括入口端口244A,当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被启动或赋能时,入口端口244A与出口端口244B连通;并且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还包括排出端口244C,当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不工作或去能时,排出端口244C与出口端口244B连通。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的可变启动对液压流体从入口端口244A至出口端口244B的流量进行调节或控制。入口端口244A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2连通。出口端口244B与致动器流体流供应管线246连通。排出端口244C与储油槽104连通。
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优选地是两区域活塞组件,每一个均可操作以接合或致动同步器组件中的换挡导轨,但是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可以是三区域活塞组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第一同步器致动器194A可操作以致动第一同步器组件40A,第二同步器致动器194B可操作以致动第二同步器组件40B,第三同步器致动器194C可操作以致动第三同步器组件40C,以及第四同步器致动器194D可操作以致动第四同步器组件40D。
第一同步器致动器194A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活塞壳体或缸302A内的活塞300A。活塞300A具有用于供加压液压流体作用于其上的不同尺寸的两个分离的区域。活塞300A接合或接触第一同步器组件40A的指形杆、换挡拨叉、或其它换挡导轨部件304A。第一同步器致动器194A包括:流体端口306A,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A的第一端308A连通;以及流体端口310A,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A的相对的第二端312A连通。流体端口306A与致动器流体流供应管线242连通,流体端口310A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0连通。因此,由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供应的加压液压流体102通过流体端口306A进入到第一同步器致动器194A的活塞壳体或缸302A的第一端308A,来自于致动器供应管线210的液压流体102的流则通过流体端口310A进入到第一同步器致动器194A的活塞壳体或缸302A的第二端312A。在被输送到第一端308A的液压流体102与被输送到第二端312A的液压流体102之间的力的差使活塞300A在各个位置之间移动。每个位置继而又对应于第一同步器组件40A的换挡导轨的位置(即,接合到左侧、处于中位以及接合到右侧)。拨叉位置传感器314A被包括,以将换挡拨叉304A的位置传送给控制器50。第一棘爪弹簧316A可接合第一同步器致动器194A的第一活塞300A或其它移动部件,第一棘爪弹簧316A有助于将第一活塞300A和相关部件定位并保持在下述三个限定位置中的一个:左侧、中间和右侧。
第二同步器致动器194B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活塞壳体或缸302B内的活塞300B。活塞300B具有用于供加压液压流体作用于其上的不同尺寸的两个分离的区域。活塞300B接合或接触第二同步器组件40B的指形杆、换挡拨叉、或其它换挡导轨部件304B。第二同步器致动器194B包括:流体端口306B,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B的第一端308B连通;以及流体端口310B,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B的相对的第二端312B连通。流体端口306B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4连通,流体端口310B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0连通。因此,由致动器供应管线214供应的加压液压流体102通过流体端口306B进入到第二同步器致动器194B的活塞壳体或缸302B的第一端308B,来自于致动器供应管线210的液压流体102的流则通过流体端口310B进入到第二同步器致动器194B的活塞壳体或缸302B的第二端312B。在被输送到第一端308B的液压流体102与被输送到第二端312B的液压流体102之间的力的差使活塞300B在各个位置之间移动。每个位置继而又对应于第二同步器组件40B的换挡导轨的位置(即,接合到左侧、处于中位以及接合到右侧)。拨叉位置传感器314B被包括,以将换挡拨叉304B的位置传送给控制器50。第二棘爪弹簧316B可接合第二同步器致动器194B的第二活塞300B或其它移动部件,第二棘爪弹簧316B有助于将第二活塞300B和相关部件定位并保持在下述三个限定位置中的一个:左侧、中间和右侧。
第三同步器致动器194C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活塞壳体或缸302C内的活塞300C。活塞300C具有用于供加压液压流体作用于其上的不同尺寸的两个分离的区域。活塞300C接合或接触第三同步器组件40C的指形杆、换挡拨叉、或其它换挡导轨部件304C。第三同步器致动器194C包括:流体端口306C,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C的第一端308C连通;以及流体端口310C,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C的相对的第二端312C连通。流体端口306C与同步器供应管线216连通,流体端口310C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2连通。因此,由致动器供应管线216供应的加压液压流体102通过流体端口306C进入到第三同步器致动器194C的活塞壳体或缸302C的第一端308C,来自于致动器供应管线212的液压流体102的流则通过流体端口310C进入到第三同步器致动器194C的活塞壳体或缸302C的第二端312C。在被输送到第一端308C的液压流体102与被输送到第二端312C的液压流体102之间的力的差使活塞300C在各个位置之间移动。每个位置继而又对应于第三同步器组件40C的换挡导轨的位置(即,接合到左侧、处于中位以及接合到右侧)。拨叉位置传感器314C被包括,以将换挡拨叉304C的位置传送给控制器50。第三棘爪弹簧316C可接合第三同步器致动器194C的第三活塞300C或其它移动部件,第二棘爪弹簧316C有助于将第三活塞300C和相关部件定位并保持在下述三个限定位置中的一个:左侧、中间和右侧。
第四同步器致动器194D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活塞壳体或缸302D内的活塞300D。活塞300D具有用于供加压液压流体作用于其上的不同尺寸的两个分离的区域。活塞300D接合或接触第四同步器组件40D的指形杆、换挡拨叉、或其它换挡导轨部件304D。第四同步器致动器194D包括:流体端口306D,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D的第一端308D连通;以及流体端口310D,其与活塞壳体或缸302D的相对的第二端312D连通。流体端口306D与致动器流体流供应管线246连通,流体端口310D与致动器供应管线212连通。因此,由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供应的加压液压流体102通过流体端口306D进入到第四同步器致动器194D的活塞壳体或缸302D的第一端308D,来自于致动器供应管线212的液压流体102的流则通过流体端口310D进入到第四同步器致动器194D的活塞壳体或缸302D的第二端312D。在被输送到第一端308D的液压流体102与被输送到第二端312D的液压流体102之间的力的差使活塞300D在各个位置之间移动。每个位置继而又对应于第四同步器组件40D的换挡导轨的位置(即,接合到左侧、处于中位以及接合到右侧)。拨叉位置传感器314D被包括,以将换挡拨叉304D的位置传送给控制器50。第四棘爪弹簧316D可接合第四同步器致动器194D的第四活塞300D或其它移动部件,第四棘爪弹簧316D有助于将第四活塞300D和相关部件定位并保持在下述三个限定位置中的一个:左侧、中间和右侧。
参照图3,用于图1的双离合器变速器10的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被图示,并且用附图标记100’标记。控制系统100’大体类似于控制系统100并且具有与系统100基本上相同的部件,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压力控制装置138、止回阀147和限流孔口163。在去除了压力控制装置138、止回阀147和限流孔口163的情况下,压力控制装置136将加压液压流体102提供到流体管线158。因此,加压流体102被供应到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和160以及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应当理解的是,在图3中未被示出或者未关于图3加以讨论的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100’的全部其余部件都与如图2A和图2B所示意的第一实施例控制系统100中的部件相同。
现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控制系统100和100’的操作方法,从图4以及对控制系统100和100’的液压流体(油)输送子系统的描述开始。电驱动的正排量泵106提供了加压的液压流体102,该加压的液压流体102致动输入离合器22和26以及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以便在双离合器变速器10中实现换档。泵106提供了这样的加压液压流体102,而与原动机是否运行无关,从而使输入离合器22和26保持准备(staged),用于在发动机起动/停止操作期间的快速响应。泵106在压力传感器132指示蓄能器130需要再充填时接通(或启动),并且在蓄能器130实现完全充填时关掉。泵106还可以按照固定的较低的每分钟转数(rpm)运行,以在一些故障保险操作模式期间产生闭环压力控制,在所述故障保险操作模式中,离合器螺线管144和160中的一个的失效可能会导致对输入离合器22和26中的一个的过度加压。泵106能够在换档事件期间启动,在换档事件中,相对大量的液压流体被从蓄能器130移除。泵106还能够在车辆驾驶员起动发动机或原动机之前启动,以便在请求任何换挡或驾驶离开之前向系统100和蓄能器130进行充填。这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将门的打开、一扇或多扇门的解锁、或其它驾驶前的活动与泵106的启动联系起来。
在制造系统100和100’期间以及在系统100和100’最初充填之前,蓄能器130的油或流体侧被减压。蓄能器130的活塞由气体充量的压力推动并且降至最低点。这不会提供由变速器10用于换档所使用的储备体积的液压油或流体102。压力传感器132发送信号给变速器控制模块50,以启动电动马达106A,从而驱动泵106。泵106将加速到固定的预定每分钟转数(rpm),并且开始将液压流体102从储油槽104泵送通过压力侧过滤器118、第二止回阀124并进入到蓄能器130中。该液压流体102将建立压力,并且开始克服气体充量以使蓄能器130的活塞平移。压力和变化体积量(displaced volume)之间的关系在图4中被示出,并且由气体定律控制(查理定律和玻意耳定律)。当系统100达到由压力传感器132报告给变速器控制模块50的预定压力时,至电动泵马达106A的功率被切断,因而使得泵部件停止旋转。此时,液压流体(油)试图从蓄能器130返回至泵106,但是防止这种回流的第二止回阀124防止液压流体从蓄能器130返回至泵106。当第二止回阀124关闭时,液压流体流的唯一方向及消耗部位在控制系统100的其余部件内,即离合器活塞组件152和168以及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这些部件的泄漏以及用于使离合器活塞组件152和168以及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动作(stroke)的液压流体体积使得蓄能器130内的压力随着时间而降低。当压力传感器132将低于预定值的压力报告给变速器控制模块50时,泵106将被指令启动以重复充填循环。预定的再启动压力被计算为以下各项的函数,所述各项为:蓄能器130内的气体充量的压力、温度、泵106的输出流量能力、认识到或假定的泄漏和部件体积(操作)值。
如图5所示,泵106的再启动压力是通过计算蓄能器130的压力水平来确定的,蓄能器130的压力水平将保证蓄能器130内有足够的储备液压流体体积以完成大量的快速换档操纵。所需的储备体积是以下各项的函数,所述各项为:换档数量、作动作或启动的部件的体积、换档时间、系统100的泄漏速率、以及泵106的输出速率。一旦确定了储备体积,则泵106的再启动压力就能够根据气体定律来计算。两个典型的充填和排放循环在图5中被示出,其中上方虚线A代表泵106停止时蓄能器130内的最大充填压力,中间虚线B是泵106再启动时的再充填压力,下方虚线C是最小操作压力。竖直的虚线D之间的绘图表示了最坏的情形,其中泵106在最大的流体需求的同时再启动。这种流体需求由蓄能器130提供,且因此未穿越最小操作压力线C。
排泄安全阀116被设计成当泵106没有在正确时间关闭时脱离阀座、从而减小并限制系统100的压力,泵106没有在正确时间关闭是因为例如电动马达106A失效、主压力传感器132失效、或过于缓慢的响应。安全阀116的设计排泄压力稍微大于最大预期系统操作压力。例如,最大系统压力是60巴时,安全阀116被额定设计成在80巴时开启。
现参照图2A、图2B和图6,下面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控制系统100。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实施例控制系统100中,输入离合器22和26两者的液压回路(即,偶数液压回路和奇数液压回路)是相同但独立的。每个离合器回路的压力水平和流率能够基于每个单独的输入离合器22和26的具体换档或准备需求被独立地指令。来自于包括流体输送子系统或输油子系统的上述部件的加压液压流体(油)102被用于致动或接合所述两个扭矩传递装置,即输入离合器22和26。在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每个输入离合器22和26均具有独立的压力控制装置,即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136和138。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136和138中的每个都对流量控制装置(即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144和160)进行供给,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144和160继而又分别给离合器活塞组件或致动器152和168进行供给。如上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组件或致动器152和第二离合器活塞组件或致动器168每个均包括相应的线性位置传感器157和171,线性位置传感器157和171向变速器控制模块50提供关于离合器致动器活塞154和170位置的实时数据,以用于产生离合器扭矩相对于位置的关系,如图6所示。通过该过程,使用位置作为独立变量来对输入离合器22和26所传递的扭矩加以控制。图6示出了这样的绘图,其中新离合器22和26的典型扭矩相对于位置的特征位于该图形的左侧,并且磨损掉的离合器的典型扭矩相对于位置的特征位于该图形的右侧。关于两组绘图,在中间的粗线表示平均值,而相邻的虚线表示则额定极限,并且框表示磨损掉的离合器的接触点。
通过将离合器22或26在滑移时所报告的原动机扭矩与由相应离合器位置传感器157和171报告给变速器控制模块50的位置相关联,离合器扭矩相对于位置的关系在变速器10正在操作时被认识到。一旦认识到,该关系就被用于在换档期间提供前馈控制指令。闭环控制也用于增加离合器扭矩换档曲线(shift profile)的精确性。
返回到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和138(即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每个装置136和138的指令(输出)压力水平由三个压力需求中的最大值计算得到。第一压力需求是提供请求量的流体流所需的压力水平。第二压力需求是提供、传递和保持请求水平的离合器扭矩所需的压力水平。第三压力需求是使模式或逻辑阀200进行变换所需的压力水平。一旦确定并提供该最大压力水平,则该最大压力水平就建立起在相关联的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和160(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上的压力势的一侧。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和138具有如图7所示的性能特征,该性能特征将指令电流与经调节的输出压力相关联。一旦确定期望(指令)的输出压力,则适当量的电流能够被提供(指令)给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和138。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和160(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可以被认为是某种可变孔口装置。这些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160提供了电流与阀流动面积之间的关系。一旦在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160上供应压力势,则该关系变为:如图8所示的电流相对于流率。取决于所提供(指令)的电流值,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160能够提供正向(供给)流和负向(排出)流。如图8所示,线A代表随着电流增加而降低的排出流,而线B代表随着电流增加而增加的供给流。在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160上的压力势的下游侧是离合器压力。输入离合器22和26具有如图9所示的压力相对于位置的特征。通过获知输入离合器22和26的位置,能够估计离合器压力。从通过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和138(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输送(指令)的压力减去该值以建立起在相应离合器流量控制装置144和160(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上的压力势。然后,正确的电流能够被提供(指令)到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160,以产生控制流量的前馈分量。闭环控制也可被使用,并且基于离合器活塞组件152和168的单独活塞的实际以及指令速度和位置。
如果输入离合器22或26被接合,那么流是正向的,并且提供(指令)更大的电流。如果输入离合器22或26被脱开,那么流是负向的,并且提供(指令)更小的电流。在电流范围的中间处存在流动停止的(deadheaded)(也就是说,既不供给也不排出)电流区域(即,死区(deadband))。
第一弹簧加载的压力限制控制阀146和第二弹簧加载的压力限制控制阀162被设置成与相应第一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第二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60并联,以有利于快速释放相应的输入离合器22和26,或者有利于在相应的流量控制螺线管阀(FCS)144和160粘滞在流动停止的(死区)区域时释放相应的输入离合器22和26。通过将相应的压力控制螺线管阀(PCS)136和138的输出压力降低至低于相应的输入离合器22和26中的液压压力以及相应的压力限制控制阀146和162阈值,输入离合器22和26通过相应的压力限制控制阀146和162被释放。
现转到图3,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控制系统100’与第一实施例控制系统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去除了第二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138及其相关部件。控制系统100’提供了单个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其对第一和第二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160两者进行供给,第一和第二流量控制螺线管阀144和160对独立的输入离合器回路进行供给,如上所述。单个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的指令压力水平从三个压力需求的最大值计算得到。第一压力需求是将请求量的液压流体流提供到输入离合器22和26两者的离合器活塞组件152和168所需的两个压力水平中较大的一个。第二压力需求是保持输入离合器22和26两者上的请求量的扭矩所需的两个压力水平中较大的一个。第三压力需求是使得模式或逻辑阀200进行变换所需的压力水平。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由单个第一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8(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的输出直接供给。与输入离合器22和26的控制相关的全部其他功能和操作状态都与第一实施例控制系统100中的相同。
再次参照图2A和图2B以及现在还参照图10,将描述同步器控制子系统。在图10中,上部绘图表示了同步器的指令位置(1)相对于实际位置(2),且下部绘图表示了同步器压力。同步器子系统包括: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也是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也是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模式或逻辑阀200;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四个双作用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及其相应的线性位置传感器314A、314B、314C和314D。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通过模式或逻辑阀200被复用,以有助于控制全部四个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由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直接供给的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也通过模式或逻辑阀200被复用,以有助于控制同步器致动器中的两个。其余两个流量控制螺线管阀(FCS)(即,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和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有助于控制每一单个的致动器。当模式或逻辑阀200处于合适位置时,这两个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即,装置240和244)中的每一个由单个的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来进行供给。
如上所述,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中的每个是双作用装置,这意味着其具有到左侧的刚性完全接合位置、在中间的中位位置、以及至右侧的刚性完全接合位置。例如,第一同步器致动器194A在其平移到图2A中的左侧时同步并接合第三齿轮,并且在其平移到右侧时同步并接合第五齿轮,其中,中位位置处于中间。
利用由两个离合器压力控制装置136和138(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提供的两个压力中较大的一个来对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进行供给,其中所述两个压力较大的一个还作用于第二压力限制控制或止回阀147。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可以是两位置(即,开/关)类型的,或者可以是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如当前配置的那样,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是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以便在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的控制端口200H处实现在较低压力下的调节,用于减少泄漏。
在任何同步和换挡事件之前,模式或逻辑阀200必须定位成将压力和流量控制螺线管阀的输出连接到正确的同步器致动器。这通过变速器控制模块50发送合适的电流或指令到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来实现。如果电流指令为低或为零,那么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将关闭,并且在模式或逻辑阀200的控制端口200H处将不存在液压压力,或者将存在额定的液压压力。模式或逻辑阀200的阀芯224因此处于如图2B所述的位置。如果电流指令为高,那么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将开启并且提供液压压力到模式或逻辑阀200的控制端口200H。该压力足以使阀芯224克服偏置弹簧或构件228平移至左侧。
例如,如果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未被赋能,那么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的输出被引导到两个偶数同步器致动器194C和194D。这些致动器例如可以分别控制第二和第六齿轮以及第四齿轮和倒档齿轮。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还对第五流量控制装置244(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进行供给,其控制与第二和第六齿轮相关联的同步器致动器194D的另一侧。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的复用输出被引导到与第四和倒档齿轮相关联的同步器致动器194C的另一侧。由此,与偶数齿轮相关联的同步器致动器194C和194D的两侧都由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和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的控制来操纵。
继续该示例,如果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被赋能,那么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的输出被引导到两个奇数同步器致动器194A和194B。这些致动器例如可以分别控制第三和第五齿轮以及第一和第七齿轮。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还对第四流量控制装置240(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进行供给,其控制与第三和第五齿轮相关联的同步器致动器194A的另一侧。第三流量控制装置182(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的复用输出被引导到与第一和第七齿轮相关联的同步器致动器194B的另一侧。由此,与奇数齿轮相关联的同步器致动器194A和194B的两侧都由压力控制螺线管阀(PCS)和流量控制螺线管阀(FCS)的控制来操纵。模式或逻辑阀200的实际配对的状态、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的活塞位置、以及各同步器致动器的齿轮配对将根据变速器10的设计而变化。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其他这种配对和配置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现参照图10,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的操作模式或阶段包括两个稳定状态模式或阶段以及至少三个过渡模式或阶段。稳定状态模式包括完全接合或位于中间,即处于中位。过渡模式包括由区域A表示的同步前、由区域B表示的同步、以及由区域C表示的同步后。全部这三个模式都在图10中被示出并且将在下文被描述。
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的活塞300A、300B、300C和300D具有不同尺寸的两个相对的区域。较大的区域通过复用策略被连接并且暴露到诸如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182、240和244的流量控制装置的输出。
如果致动器的活塞期望移动到右侧,那么压力控制装置140(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被指令到一定压力水平,并且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流量控制螺线管(FCS)阀)被指令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将液压流体从压力控制装置140供给到同步器致动器的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较大区域。压力在较大面积上建立,并且最终达到均衡或力平衡。超过该点,活塞将开始克服棘爪弹簧的加载以及由压力控制装置140作用到活塞的较小的相对区域上的液压流体产生的力而移动到右侧。替代性地,如果期望将致动器的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移动到左侧,那么压力控制装置140被指令到一定压力水平,并且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被指令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将液压流体从致动器活塞的较大区域侧排出。随着较大区域上的压力降低,最终再次达到均衡或力平衡。超过该点,由于相应的棘爪弹簧316A、316B、316C或316D的加载以及由压力控制装置140供应到特定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较小的相对区域上的液压流体产生的液压力的缘故,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将开始移动到左侧。
压力控制装置140的输出压力的指令以及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的位置取决于操作模式。当变速器控制模块50的策略确定需要档位接合或换档时,变速器控制模块50发送电流或信号至模式或逻辑阀222,以便对阀进行预定位,从而将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和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的合适输出连接到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或194D的正确端口。
在短暂的间隔之后,变速器控制模块50指令同步前事件,如区域A所示。该事件包括使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或194D中一个的相关换档拨叉以及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相应地移动,直到同步器锥体彼此接触并且获得扭矩能力。变速器控制模块50通过使用来自于合适的线性位置传感器314A、314B、314C和314D的闭环位置和速度反馈来控制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的运动。然后,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被指令到这样的压力水平,所述压力水平足以提供克服棘爪弹簧以及特定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阻力所需的流率。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也被指令开启,以便取决于活塞行进的期望方向,供给液压流体到合适的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较大区域上,或者从这些活塞的较大区域排出液压流体。这些指令的定时、持续时间和幅值如闭环位置控制所命令的那样来进行调节。
当相应的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或194D的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接近将开始同步的学习位置(区域B)时,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速度减缓,以在实现同步器接触时避免碰撞或撞击。来自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的压力减小,以准备开始换档的同步阶段。一旦发送信号开始同步并使用来自线性位置传感器314A、314B、314C和314D以及速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则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开启,使得不再对液压回路进行显著的节流。这允许作用在相应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或194D的特定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上的控制力正好是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的函数。如果期望的同步力(以及平移)是向图2B中的右侧,则合适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开启以供给液压流体102。这使得活塞两侧上的压强相等,但是由于较大的面积区域比较小的面积区域提供了更大的力,因此净力是向右。如果期望的同步力(以及平移)是向图2B中的左侧,那么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开启以排出液压流体102。这使得作用在活塞的较大侧上的压力降低,但是由于较小的区域仍被加压,所以净力是向左。
由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通过同步模式或阶段提供的力被斜坡渐变或控制,以在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上提供平滑速度变化,而不存在任何碰撞或撞击。当同步模式或阶段接近其结束时,在对同步后模式或阶段的预期中,所述压力降低。在如区域C所示的同步后阶段中,合适的同步器组件40A、40B、40C或40D对准(indexes)并且允许套管移动通过,以便与相邻的被同步的齿轮完全接合。这通过闭环位置和速度控制来控制,所述闭环位置和速度控制利用了来自线性位置传感器314A、314B、314C和314D的数据。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的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速度被控制,以在套管接触齿轮并停止在齿轮上时避免碰撞或撞击。在同步后模式或阶段期间对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和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的控制类似于同步前模式或阶段,其中,利用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来设置压力水平,并且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开启,以便供给或排出液压流体,从而控制特定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速度。
一旦达到特定同步器组件40A、40B、40C或40D的完全接合,则在保持由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的主动控制时,将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的输出描绘成零压力。这确保了同步器组件40A、40B、40C或40D及其换档拨叉保持完全接合。一旦完成完全同步事件,则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的输出压力将减小为零,以便最小化在模式或逻辑阀200的控制端口200H处或控制端口200H附近的泄漏。在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的齿上的倒锥以及棘爪弹簧316A、316B、316C和316D的力将使得同步器保持完全接合。
由于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压力控制螺线管(PCS)阀)始终连接到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和194D中的两个,因此只要在一个同步器致动器上指令了致动或接合事件,就有必要控制所连接的两个同步器致动器及其相应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和244。这确保了当另一同步器致动器移动到新状态时非目标同步器致动器将保持在其指令状态中。
当将同步器组件40A、40B、40C和40D中的一个从完全接合脱开并且返回到中位时,仅存在一个位置和速度受控的模式或阶段。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被指令到合适状态,以将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以及流量控制装置182、240和244连接到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或194D中的合适的一个。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开启,以便取决于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中的合适一个的期望运动方向而供给或排出液压流体。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被指令到在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上产生需要流量所需的压力水平。在该点,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被指令,以便提供液压流体至合适的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具有较大面积区域的一侧,或者使液压流体从所述具有较大面积区域的一侧排出,从而使活塞移动。通过使用来自于合适的线性位置传感器314A、314B、314C或314D的反馈数据的闭环控制来控制致动器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的位置和速度。当特定的同步器组件40A、40B、40C或40D及其换档拨叉接近中间的中位位置时,指令的速度降低。一旦特定的同步器组件40A、40B、40C或40D及其换档拨叉已经到达所认识到的中间或中位位置附近的位置,则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140就设成关闭,同时仍主动地控制特定的流量控制装置182、240或244。一旦液压压力在特定的同步器致动器194A、194B、194C或194D中被排出,则相关联的棘爪弹簧316A、316B、316C或316D就将合适的活塞300A、300B、300C或300D保持在中间或中位位置中。然后,模式或逻辑螺线管阀222被指令到零压力,以最小化在模式或逻辑阀200的控制端口200H处或控制端口200H附近的泄漏。
本发明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偏离本发明实质的变型被认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这种变型应被认为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组合的方式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加压液压流体流;
引导这种加压液压流体流的一部分依次通过第一压力控制装置和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并引导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以及感测这种第一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
引导这种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另一部分依次通过第二压力控制装置和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并引导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以及感测这种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以及
将这种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又一部分引导到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
将压力受控流的部分从所述致动器压力控制装置引导到逻辑阀和第三流量控制装置;
将液压流体流从所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引导到所述逻辑阀;
选择性地引导流量和压力受控的液压流体从所述逻辑阀通过第四流量控制装置,从而引导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引导到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引导到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通过第五流量控制装置引导到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用相应的线性位置传感器来检测所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所述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所述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和所述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的位置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提供变速器控制模块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实现同步时,减小被引导到所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所述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所述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和所述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的流体的液压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感测位置为相关离合器的磨损提供了补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四流量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五流量控制装置提供了前向流和反向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提供液压流体到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以及从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排出液压流体。
8.一种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组合的方式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加压液压流体流;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一部分流的压力,控制液压流体的所述压力受控流的一部分的第一流量,以及将第一受控流提供给第一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液压流体的所述压力受控流的另一部分的第二流量,以及将第二受控流提供给第二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又一部分的压力,将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所述压力受控的又一部分提供给逻辑阀,以及通过流量控制装置提供给所述逻辑阀;
控制第一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二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三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控制第四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至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实现同步时,减小被引导到所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所述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所述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和所述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的流体的液压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感测所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感测位置控制对相关离合器的磨损的补偿。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受控流是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提供液压流体到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以及从所述逻辑阀中的控制端口排出液压流体。
14.一种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组合的方式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加压液压流体流;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一部分流的压力,控制液压流体的压力受控流的一部分的第一流量,以及将第一受控流提供给第一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另一部分流的压力,控制液压流体的压力受控流的另一部分的第二流量,以及将第二受控流提供给第二离合器致动器;
控制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又一部分的压力,并且将所述加压液压流体流的所述压力受控的又一部分提供给逻辑阀,以及通过流量控制装置提供给所述逻辑阀;
控制第一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到第一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二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二液压换档致动器,将第三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提供给第三液压换档致动器,以及控制第四液压流体流从所述逻辑阀到第四液压换档致动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感测所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位置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致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致动器的感测位置控制对相关离合器的磨损的补偿。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受控流是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提供液压流体到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以及从所述逻辑阀的控制端口排出液压流体。
CN201110400408.4A 2010-12-06 2011-12-06 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3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2016110P 2010-12-06 2010-12-06
US61/420161 2010-12-06
US13/228,765 US8733521B2 (en) 2010-12-06 2011-09-09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13/228765 2011-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3051A CN102563051A (zh) 2012-07-11
CN102563051B true CN102563051B (zh) 2015-08-05

Family

ID=46083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040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3051B (zh) 2010-12-06 2011-12-06 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33521B2 (zh)
CN (1) CN102563051B (zh)
DE (1) DE10201111970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4893B2 (en) * 2010-12-06 2014-12-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KR101326836B1 (ko) * 2011-12-09 2013-11-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클러치용 액추에이터 보정장치 및 방법
US8850916B2 (en) * 2012-07-03 2014-10-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ynchronizer actuator fork of a transmission
KR101490922B1 (ko) * 2013-06-18 2015-02-0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배터리 방전 파워 제한시 주행모드 변환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550600B1 (ko) * 2013-07-10 2015-09-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유압회로
KR101655642B1 (ko) * 2015-01-05 2016-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엔진클러치의 키스포인트 학습 방법
US10030765B2 (en) * 2016-03-22 2018-07-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e-remedial fault control in a transmission
CN105805186B (zh) * 2016-04-26 2018-07-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湿式离合器充油精确控制方法
US10323720B2 (en) 2016-06-20 2019-06-18 Deere & Company Hydraulic synchronizer
FR3057331B1 (fr) * 2016-10-11 2018-11-0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et dispositif d'apprentissage de positions de debut de crabotage d'actionneurs d'une boite de vitesses dct d'un vehicule
US10337573B2 (en) * 2016-10-28 2019-07-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wo-phase transmission clutch staging
FI128622B (fi) * 2017-10-09 2020-08-31 Norrhydro Oy Hydraulijärjestelmä ja sen ohjausjärjestelmä
CN109722813A (zh) * 2017-10-30 2019-05-07 天津科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毯植绒机换针装置
WO2020046369A1 (en) * 2018-08-31 2020-03-05 Borgwarner Inc. Gear actu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15388166A (zh) * 2021-05-24 2022-11-2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及其拨叉控制方法、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4618B2 (en) * 2004-09-02 2008-12-16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Hydraul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323245A (zh) * 2008-06-16 2008-12-17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混合动力车amt变速器执行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35688A (zh) * 2006-11-08 2009-09-16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1725705A (zh) * 2009-12-15 2010-06-09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集成控制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8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41564A1 (de) 1971-08-19 1973-02-22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Teilschaltkreis in einer hydraulischen motor- und kupplungssteuerung fuer kraftfahrzeugantriebe
IT939884B (it) 1971-09-25 1973-02-10 Fiat Spa Cambio a sincronizzazione elettroni ca particolarmente per autoveicoli
US3774475A (en) 1972-06-16 1973-11-27 Deere & Co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s therefor
JPS58102851A (ja) 1981-12-11 1983-06-18 Mazda Motor Corp 複合クラツチ式多段歯車変速機
US4589295A (en) 1984-01-30 1986-05-20 Champion Road Machinery Limited Eight speed drop box transmission
US4653352A (en) 1984-02-20 1987-03-3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s having hydraulic an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
DE3729626A1 (de) 1986-09-09 1988-03-17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Elektro-hydraulische steuerung fuer ein automatisch zu schaltendes kraftfahrzeuggetriebe
JPH04113075A (ja) 1990-08-31 1992-04-14 Isuzu Motors Ltd 電子制御式変速機
DE4117736C1 (zh) 1991-05-30 1992-05-21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DE4320353A1 (de) 1992-06-27 1994-01-05 Teves Gmbh Alfred Hydraulische Getriebeansteuerung
JP2748298B2 (ja) 1992-12-28 1998-05-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ES2166898T3 (es) 1995-07-26 2002-05-01 Luk Leamington Ltd Mecanismos selectores de relacion.
US5813940A (en) 1996-05-23 1998-09-29 Volkswagen Ag Transmission clutch control arrangement
DE19711820A1 (de) 1996-08-08 1998-09-24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m Schalt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und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29714652U1 (de) 1997-05-15 1997-10-09 Mannesmann Sachs Ag Stellantrieb mit Ventileinheiten zur Betätigung einer Reibungskupplung und eines automatisierten Schaltgetriebes
FR2769677B1 (fr) 1997-10-10 1999-12-03 Renault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l'alimentation des recepteurs hydrauliques d'une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GB9810793D0 (en) 1998-05-20 1998-07-15 Kongsberg Techmatic Uk Ltd Variable pressure hydraulic systems
DE19849488C2 (de) 1998-10-27 2000-11-30 Mannesmann Sachs Ag Hydraulische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r Reibungskupplung und eines automatisierten Schaltgetriebes
DE19931973A1 (de) 1999-07-09 2001-01-11 Wabco Gmbh & Co Ohg Ein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r 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DE19950696A1 (de) 1999-10-21 2001-04-26 Volkswag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utomatisierte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SE515747C2 (sv) * 1999-12-13 2001-10-01 Volvo Lastvagnar Ab Hydrauliskt reglersystem för en fordonstransmission
EP1262684A4 (en) 2000-03-10 2009-11-04 Hitachi Lt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CAR
JP3519339B2 (ja) 2000-03-29 2004-04-1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FR2808065B1 (fr) 2000-04-21 2002-07-26 Renault Transmission a commande hydrauliqu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GB2369656A (en) 2000-11-21 2002-06-05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ydraulic actuation system having an isolating valve which prevent leaks
GB2372080B (en) 2001-02-12 2004-09-29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Hydraulic actuation systems
DE10125172A1 (de) 2001-05-23 2002-11-28 Volkswagen Ag Hydraulische Schaltsteuerungsvorrichtung
DE10134115B4 (de) 2001-07-13 2014-05-28 Volkswag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einem Hydraulikkreis und Verfahren zur hydraulischen Steuer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DE10143833B4 (de) 2001-09-07 2013-06-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ssystem in einem Antriebsstrang zwischen einer Antriebseinheit und einem Getriebe
DE10151260A1 (de) 2001-10-17 2003-04-3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DE10153014A1 (de) 2001-10-26 2003-05-08 Volkswagen Ag Lagerung der Eingangswell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DE10163404B4 (de) 2001-12-21 2009-06-04 Zf Sachs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Kupplungssystem mit wenigstens einer Lamellen-Kupplungsanordnung
US6851328B2 (en) 2002-04-18 2005-02-08 Kubota Corpo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JP3839368B2 (ja) 2002-06-28 2006-11-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CN1177155C (zh) 2002-08-13 2004-11-24 王玉鸿 n级串联有2n档构造简化的变速器
DE10243282A1 (de) 2002-09-18 2004-04-01 Volkswagen Ag Hydraulische Steuerungsvorricht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US6883394B2 (en) 2002-10-15 2005-04-26 Borgwarner,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ynchronizers of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6715597B1 (en) 2002-10-25 2004-04-06 Borgwarner, In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lutch cooling control method
DE10261872A1 (de) 2002-12-20 2004-07-01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Schaltsteuerung eines automatisierte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FR2848924B1 (fr) 2002-12-23 2005-02-11 Renault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interne de boite de vitesses
DE10308517B4 (de) 2003-02-26 2015-02-05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Kupplungskennlinienadaption
EP1469235A1 (de) 2003-04-17 2004-10-20 BorgWarner, Inc. Hydraulisches Steuer- und Regel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von hydraulischen Druckniveaus
GB2415022B (en) 2003-04-28 2007-07-25 Volkswagen Ag Drive transmission
DE10320524A1 (de) 2003-04-30 2004-11-25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Hydraulikkreis zur Steuerung eines Antriebsstranges
DE50308178D1 (de) 2003-09-29 2007-10-25 Borgwarner Inc Ansteuereinrichtung für hydraulisch betätigbare Kupplungen sowie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von hydraulisch betätigbarer Kupplungen
EP1521003B1 (en) 2003-09-30 2007-01-10 BorgWarner Inc. Oil management system for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US6953417B2 (en) 2003-11-17 2005-10-11 Borgwarner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E102004006807A1 (de) 2004-02-11 2005-09-15 Volkswagen A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zur Realisierung der Schaltung des 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vorzugsweise der Schaltung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EP1589262B1 (de) 2004-04-22 2007-05-30 Borg Warner Inc. Hydraulische Steuereinrichtung für ei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hydraulischen Ansteuer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FR2871205B1 (fr) 2004-06-03 2007-10-0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lement de transmission a embrayages humides pour chaine de tract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 d'un tel element
ATE362063T1 (de) 2004-07-09 2007-06-15 Fiat Ricerche Hilfskraftbetätigte steuer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eines fahrzeugs
ATE505662T1 (de) * 2004-09-16 2011-04-15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einem hydraulisches system zur bereitstellung von drücken und volumenströmen
DE102004049050B4 (de) 2004-10-08 2018-11-29 Audi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ydraulischen Steuern eines Kupplungsgetriebes
DE102005004339B4 (de) 2005-01-25 2009-01-08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Verwendung eines Stufenwechselgetriebes sowie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solchen
DE102005006567A1 (de) 2005-02-11 2006-08-24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Realisierung der Schaltungen von einem Quellgang in einen Zielga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DE102005010210A1 (de) 2005-03-05 2006-09-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DE502005006690D1 (de) * 2005-04-07 2009-04-09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Schaltventilvorrichtung für ein Schaltsystem eines Schaltgetriebes
DE102005029963B4 (de) 2005-06-28 2018-10-11 Volkswagen Ag Hydraulikkreislauf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05029964B4 (de) 2005-06-28 2018-10-11 Volkswagen Ag Hydraulikkreislauf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05032001A1 (de) 2005-07-08 2007-02-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DE102005035885B4 (de) 2005-07-30 2019-05-23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von Schaltvorgängen bei Kraftfahrzeugen mit einem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502005011246D1 (de) 2005-09-22 2011-05-26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Hydraulische Steu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automatisiert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5050479B4 (de) 2005-10-21 2022-05-19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und/oder Regelung der Schaltungen eines automatischen 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vzw.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DE102006005858B4 (de) 2006-02-09 2017-08-17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Schaltung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06006639A1 (de) 2006-02-14 2007-08-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US7478572B2 (en) 2006-02-27 2009-01-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Transmission with torque sensor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JP2007232047A (ja) 2006-02-28 2007-09-13 Hitachi Ltd 自動車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1400925A (zh) 2006-03-08 2009-04-01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DE102006014753B4 (de) 2006-03-30 2011-09-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KR100897261B1 (ko) 2006-11-06 2009-05-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8속 파워트레인
KR100828687B1 (ko) 2006-11-08 2008-05-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8속 파워트레인
EP1956248B1 (de) 2007-02-12 2013-08-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nsteuern einer Vielzahl von hydraulischen Schaltzylinder
EP2339214B1 (en) * 2007-03-01 2013-05-29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motor-vehicle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WO2008106920A1 (de) 2007-03-07 2008-09-1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auliksystem zur steuerung eines mit nasskupplungen arbeitende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US7980987B2 (en) 2007-04-02 2011-07-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ight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7524259B2 (en) 2007-05-04 2009-04-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Wide ratio transmission with four planetary gear sets and four brakes
US7736264B2 (en) 2007-06-08 2010-06-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Eight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dual area clutch piston
US7749125B2 (en) 2007-07-09 2010-07-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8-speed transmission
US7691023B2 (en) 2007-08-17 2010-04-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8-speed transmission
DE102007044431A1 (de) 2007-09-18 2009-03-19 Zf Friedrichshafen Ag Elektrohydraulische Steuerungsvorrichtung
US8388488B2 (en) 2007-10-12 2013-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ight, nine and ten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DE102008058692A1 (de) 2007-12-06 2009-06-18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aulikanordnung mit einem Regelkreis zur Steuerung eines Fahrzeuggetriebes mit automatisierter Betätigung von Kupplungen
ATE462097T1 (de) * 2007-12-18 2010-04-15 Fiat Ricerche Elektrohydraulische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mit mindestens fünf vorwärtsgängen und einem rückwärtsgang
ATE458940T1 (de) * 2007-12-18 2010-03-15 Fiat Ricerche Elektrohydraulisches steuergerät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mit mindestens fünf vorwärtsgängen und einem rückwärtsgang
KR100907071B1 (ko) 2008-04-01 2009-07-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DE102008037235A1 (de) 2008-08-09 2010-02-11 Volkswagen Ag Hydraulikkreislauf
DE102008046350A1 (de) 2008-09-09 2010-03-11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und Hydraulikkreislauf zur hydraulischen Steuerung eines insbesondere automatischen oder automatisierten Kraftfahrzeuggetriebes
US8475336B2 (en) * 2009-07-30 2013-07-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443687B2 (en) * 2009-12-14 2013-05-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4618B2 (en) * 2004-09-02 2008-12-16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Hydraul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535688A (zh) * 2006-11-08 2009-09-16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1323245A (zh) * 2008-06-16 2008-12-17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混合动力车amt变速器执行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25705A (zh) * 2009-12-15 2010-06-09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集成控制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119704B4 (de) 2014-12-31
US20120138413A1 (en) 2012-06-07
DE102011119704A1 (de) 2012-06-06
US8733521B2 (en) 2014-05-27
CN102563051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3051B (zh) 用于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CN102537335B (zh) 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CN102168752B (zh)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电液控制系统
CN102563049B (zh) 用于控制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的方法
CN102537336B (zh) 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US8702564B2 (e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2278463B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电动液压和机电控制系统
CN102563052B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US8738257B2 (e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567580B2 (e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839928B2 (e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234946B2 (e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528711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2192319B (zh)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低容量控制系统
CN102121531B (zh)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控制系统
US8590684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JP5512336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18096453A (ja) 変速機用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