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8816B -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8816B
CN102558816B CN201110427116.XA CN201110427116A CN102558816B CN 102558816 B CN102558816 B CN 102558816B CN 201110427116 A CN201110427116 A CN 201110427116A CN 102558816 B CN102558816 B CN 102558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mixture
polycarbonate composite
polycarbonat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71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8816A (zh
Inventor
徐东
徐永
谢建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mer Science Shenzhe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er Science Shenzhe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er Science Shenzhen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er Science Shenzhe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271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8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8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8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8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88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4Particle-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8/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xtrusion moulding
    • B29C29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8/92504Controlled parameter
    • B29C2948/92704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8/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xtrusion moulding
    • B29C29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8/92819Location or phase of control
    • B29C2948/92857Extrusion unit
    • B29C2948/92876Feeding, melting, plasticising or pumping zones, e.g. the melt itself
    • B29C2948/92895Barrel or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聚碳酸酯59~70份、氧化锆1~25份、二氧化钛10~27份、相容增韧剂2~8份。本发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适当含量范围的各组分在熔融挤出过程中互相作用,使得本发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白度高,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侧进料的方式将各组分熔融挤出,可在常规的熔融挤出机上即可实施,不必借助特殊设备,操作过程简便易行,工艺简单,效益高,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通用工程塑料,自问世以来迅速在发达国家形成产业化生产,且技术持续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聚碳酸酯抗冲击强度高,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蠕变性、抗寒性、电绝缘性和阻燃性等特点,使之在电子电器、汽车工业、家电日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高白度聚碳酸酯材料在LED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现有的二氧化钛填充改性的聚碳酸酯材料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不足,这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开发既具有高白度又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的聚碳酸酯材料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是目前继续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白度高,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强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益高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
Figure BDA0000122051640000011
Figure BDA0000122051640000021
以及,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将称取的所述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料;
将称取的所述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料;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同时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的侧喂料口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适当含量范围的各组分在熔融挤出过程中互相作用,使得本发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白度高,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强。其中,氧化锆和二氧化钛复配,使得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高白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相容增韧剂在挤出过程中与其他组分作用,有效提高了体系组分间的相容性,并提高了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韧性。
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侧进料的方式将各组分熔融挤出,使得各组分在高速剪切作用下,降低了粘度,增强了各组分的分散性,从而使得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白度均匀、白度高、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强。而且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可在常规的熔融挤出机上即可实施,不必借助特殊设备,操作过程简便易行,工艺简单,效益高,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白度高、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强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
Figure BDA0000122051640000031
具体地,上述聚碳酸酯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市购获得。
上述相容增韧剂优选为多元接枝相容增韧剂,该优选的多元接枝相容增韧剂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更能有效的提高体系组分间的相容性,并同时赋予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优良的韧性。该多元接枝相容增韧剂制备方法为:将87~94份(重量份数)乙烯-辛烯共聚物、1~3份(重量份数)马来酸酐、1~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3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5份苯乙烯、0.1~0.4份过氧化二异丙苯混匀30分钟,混合物经双螺杆挤出机于150~180℃熔融反应5分钟、挤出造粒得到。
上述氧化锆优选为单斜、四方、立方晶相形态的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经3moL%氧化钇稳定处理的四方晶相形态的氧化锆,该稳定处理采用本领域现有方法处理即可。上述二氧化钛为锐钛型和/或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更优选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该优选的氧化锆和二氧化钛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稳定,能够更好的与其他组分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发生协同作用,赋予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高白度,高热稳定性、机械性能。
这样,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适当含量范围的各组分在熔融挤出过程中互相作用,使得本发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白度高,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强。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白度、热稳定性和相关机械性能参见下文表1中的实验数据。其中,氧化锆和二氧化钛复配,使得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高白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相容增韧剂在挤出过程中与其他组分作用,有效提高了体系组分间的相容性,并提高了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韧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制备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称取配方组分: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02.配制第一混合物料:将称取的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料;
S03.配制第二混合物料:将称取的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料;
S04.熔融挤出:将该第一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同时将第二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的侧喂料口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具体地,上述步骤S01中,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以及配方中的各组分优选含量和种类如上所述,为了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S02中,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的混合可以采用如混合器进行混合,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其它设备进行混合。其中,该两组分的混合优选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15~45分钟,更优选混合30分钟。
上述步骤S03中,氧化锆、二氧化钛的混合也可以采用如混合器进行混合,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其它设备进行混合。其中,该两组分的混合优选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25~35分钟。
上述步骤S04中,采用侧加料的方式,使得第一混合物料与该第二混合物料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实现均匀混合。其中,该挤出优选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第一混合物料和第二混合物料在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的温度分别优选为:一区温度250~290℃,二区温度270~300℃,三区温度270~300℃,四区温度260~290℃,五区温度260~290℃;所述第一混合物料和第二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2~5分钟,压力为12~20MPa。该优选的挤出工艺能更好的使得各组分混合均匀,并相互间发生作用,赋予本发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高白度、较强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先分组互配,再侧进料的方式将各组分熔融挤出,使得各组分在高速剪切作用下,降低了粘度,增强了各组分的分散性,并互相之间发生作用,从而使得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白度均匀、白度高、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强。而且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可在常规的熔融挤出机上即可实施,不必借助特殊设备,操作过程简便易行,工艺简单,效益高,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现以具体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如下:
聚碳酸酯70份、相容增韧剂2份、氧化锆1份、二氧化钛27份。其中,该聚碳酸酯为帝人公司的PC 1250Y,相容增韧剂为采用上述方法自行制备,氧化锆为3mol%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S11: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12:将称取的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15分钟,获得第一混合物料;
S13:将称取的氧化锆、二氧化钛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30分钟,获得第二混合物料;
S14:将第一混合物料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喂入,同时采用失重计量称将第二混合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料口中喂入,并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一区250℃,二区260℃,三区270℃,四区270℃,五区270℃,该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3min,压力为16MPa。
实施例2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如下:
聚碳酸酯65份、相容增韧剂5份、氧化锆5份、二氧化钛25份。其中,聚碳酸酯为陶氏公司的PC 302-10,相容增韧剂为采用上述方法自行制备,氧化锆为3mol%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S21: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22:将称取的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15分钟,获得第一混合物料;
S23:将称取的氧化锆、二氧化钛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35分钟,获得第二混合物料;
S24:将第一混合物料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喂入,同时采用失重计量称将第二混合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料口中喂入,并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一区260℃,二区270℃,三区280℃,四区290℃,五区290℃,该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2min,压力为20MPa。
实施例3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如下:
聚碳酸酯64份、相容增韧剂6份、氧化锆10份、二氧化钛20份。其中,该聚碳酸酯为帝人公司的PC 1250Y,相容增韧剂为采用上述方法自行制备,氧化锆为3mol%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S31: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32:将称取的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15分钟,获得第一混合物料;
S33:将称取的氧化锆、二氧化钛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35分钟,获得第二混合物料;
S34:将第一混合物料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喂入,同时采用失重计量称将第二混合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料口中喂入,并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一区275℃,二区285℃,三区300℃,四区290℃,五区280℃,该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3min,压力为15MPa。
实施例4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如下:
聚碳酸酯62份、相容增韧剂8份、氧化锆15份、二氧化钛15份。其中,该聚碳酸酯为帝人公司的PC 1250Y,相容增韧剂为采用上述方法自行制备,氧化锆为3mol%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S41: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42:将称取的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15分钟,获得第一混合物料;
S43:将称取的氧化锆、二氧化钛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25分钟,获得第二混合物料;
S44:将第一混合物料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喂入,同时采用失重计量称将第二混合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料口中喂入,并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一区265℃,二区275℃,三区285℃,四区290℃,五区280℃,该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3min,压力为14MPa。
实施例5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如下:
聚碳酸酯59份、相容增韧剂6份、氧化锆25份、二氧化钛10份。其中,聚碳酸酯为陶氏公司的PC 302-10,相容增韧剂为采用上述方法自行制备,氧化锆为3mol%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S51: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52:将称取的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45分钟,获得第一混合物料;
S53:将称取的氧化锆、二氧化钛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28分钟,获得第二混合物料;
S54:将第一混合物料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喂入,同时采用失重计量称将第二混合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料口中喂入,并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一区270℃,二区285℃,三区300℃,四区290℃,五区285℃,该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5min,压力为12MPa。
对比实例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如下:
聚碳酸酯65份、相容增韧剂5份、氧化锆5份、二氧化钛25份。其中,聚碳酸酯为陶氏公司的PC 302-10,相容增韧剂为罗门哈斯的PC相容增韧剂MBS 2602,氧化锆为3mol%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S11:按照上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12:将称取的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15分钟,获得第一混合物料;
S13:将称取的氧化锆、二氧化钛组分置于混合机中,并在中速的条件下混合35分钟,获得第二混合物料;
S14:将第一混合物料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喂入,同时采用失重计量称将第二混合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料口中喂入,并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工艺条件为:一区260℃,二区270℃,三区280℃,四区290℃,五区290℃,该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2min,压力为20MPa。
性能评价标准及性能指标:
将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实例所制备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按如下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相关机械性能评价:
将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实例所制备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粒子分别在120℃的鼓风烘箱中干燥4小时,再将干燥的粒子在80T注塑机上注塑制样,制样过程中保持模温在70~100℃之间。
拉伸强度测定:按GB/T 1040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I型,样条尺寸(mm):170(长)×(20±0.2)(端部宽度)×(4±0.2)(厚度),拉伸速度为50mm/min。
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测定:按GB/T 9341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试样尺寸(mm):(80±2)×(10±0.2)×(4±0.2),弯曲速度为20mm/min。
上述实施例1~5所制备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相关性能测试结果分别如表1:
表1:实施例1~5制备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0122051640000091
从上表1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5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白度可高达近97%,且在经过100℃老化168h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白度变化率不超过2.1%。这是由于实施例1~5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的各组分在熔融挤出高速剪切作用下得以均匀分散性,从而使得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白度均匀、白度高、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强。将实施例1~5与对比实例相比,实施例1~5制备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更强,同时经测得热稳定性也比对比实例要高。其中,随着二氧化钛含量和PC的增加,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白度相应的增加;而随着氧化锆和增韧相容剂含量的增加,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等相关机械性能性能随之增强。另外,自制增韧相容剂由于具有酸酐基团、环氧基团及丙烯酸酯基团等,其与PC及氧化锆与二氧化钛具有优异的相容性,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强度等机械性能。由此可见,氧化锆与二氧化钛复配,使得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高白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氧化锆和增韧相容剂复配,在挤出过程中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氧化锆、二氧化钛之间发生作用,提高了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通过上述实施例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以及其制备方法,使得本发明实施例制备出了既具有高白度又具有良好热稳定性能和机械性能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克服了现有聚碳酸酯材料只具有良好白度、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差的不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高白度、耐热稳定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配方组分:
Figure FDA0000428061400000011
其中,所述氧化锆为经3mol%氧化钇稳定处理的四方晶相形态的氧化锆;所述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所述相容增韧剂为多元接枝相容增韧剂,所述多元接枝相容增韧剂接枝方法为:
将87~94重量份的乙烯-辛烯共聚物、1~3重量份的马来酸酐、1~2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3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5重量份苯乙烯、0.1~0.4重量份过氧化二异丙苯混匀,并在150~180℃下熔融挤出、造粒,获得多元接枝相容增韧剂。
2.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将称取的所述聚碳酸酯、相容增韧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料;
将称取的所述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料;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的进料口中,同时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料加入挤出机的侧喂料口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是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所述第一混合物料和第二混合物料在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的温度分别为:一区温度250~290℃,二区温度270~300℃,三区温度270~300℃,四区温度260~290℃,五区温度260~290℃;所述第一混合物料和第二混合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中输送时间为2~5分钟,压力为12~20MPa。
CN201110427116.XA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8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7116.XA CN102558816B (zh)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7116.XA CN102558816B (zh)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8816A CN102558816A (zh) 2012-07-11
CN102558816B true CN102558816B (zh) 2014-04-30

Family

ID=46405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71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8816B (zh) 2011-12-19 2011-12-19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8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3865A (zh) * 2012-12-25 2013-05-01 安徽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pc与共聚酯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2882A (zh) * 2015-03-05 2015-06-03 安徽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增强无卤阻燃pc/pei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6119531B4 (de) * 2016-10-13 2021-01-28 Lisa Dräxlmaier GmbH Formmasse umfassend Übergangsmetalloxid stabilisiertes Zirkoniumdioxid sowie Formkörper,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im Automobilbereic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7176A (zh) * 2008-06-30 2008-11-19 杭州威利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碳酸脂pc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1503A (zh) * 2005-12-30 2009-01-2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光反射性和良好阻燃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880432A (zh) * 2010-07-02 2010-11-10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5907A (zh) * 2010-07-09 2010-11-17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遮光板用聚碳酸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503A (zh) * 2005-12-30 2009-01-2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光反射性和良好阻燃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1307176A (zh) * 2008-06-30 2008-11-19 杭州威利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碳酸脂pc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432A (zh) * 2010-07-02 2010-11-10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5907A (zh) * 2010-07-09 2010-11-17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遮光板用聚碳酸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8816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3412B (zh) 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型品
TWI640575B (zh) 聚苯硫醚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型品和其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CN110452502B (zh) 一种低翘曲良外观高耐热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8420727B2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787190B (zh) 一种阻燃环保高强度pc-a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412A (zh) 聚乳酸/聚苯乙烯增容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8816B (zh)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3402A (zh) 低收缩高抗冲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9681B (zh) 一种高韧性、高耐热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9454B (zh) 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20200088910A (ko) 충전제 분산을 위한 가공 보조제 및 이의 용도
CN102942736A (zh) 一种高玻纤含量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9131A (zh) 超韧耐热导电的聚乳酸/弹性体/碳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或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8510A (zh) 一种磷酸锆/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22567B (zh) 一种不翘曲变形的增强导热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9326A (zh) 一种高抗冲改性p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4339B (zh) 一种增韧pc/pbt/ae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2886B (zh) 一种聚邻苯二甲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7297A (zh) 高含量短玻纤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8943A (zh) 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78225B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抗冲聚丙烯的助剂体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980436A (zh) 一种改性聚酯透明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345B (zh) 一种类铝线性膨胀系数的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098A (zh) 一种低翘曲增强pb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8136B (zh)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