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548B - 印刷系统及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系统及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5548B
CN102555548B CN201110356954.2A CN201110356954A CN102555548B CN 102555548 B CN102555548 B CN 102555548B CN 201110356954 A CN201110356954 A CN 201110356954A CN 102555548 B CN102555548 B CN 102555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order
printer
pattern image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69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5548A (zh
Inventor
上岛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35Transforming generic data
    • G06K15/1842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 e.g. on raster data
    • G06K15/1843Changing size or raster resol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48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 G06K15/1856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characterized by its workflow
    • G06K15/186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characterized by its workflow taking account of feedback from an output condition, e.g. available inks, time constra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系统及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其要解决的课题为,被绘图在图纸内的线的外观宽度,根据印刷图纸的打印机的不同而发生偏差。所述印刷系统具有:第一单元,其取得至少对线的宽度与颜色的组合进行指定的绘图指令;绘图指令变换单元,其通过变换由所述绘图指令所指定的所述组合,而使所述绘图指令变换为变换完成绘图指令,由此使对所述线进行印刷的结果的平均浓度成为在目标打印机中对所述线进行印刷的结果的目标平均浓度;第二单元,其生成包含根据所述变换完成绘图指令而绘制的所述线在内的图像数据;第三单元,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来执行印刷。

Description

印刷系统及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由绘图指令所指定的图像进行印刷的印刷系统,以及用于对绘图指令进行变换的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如下的系统,其从CAD用的应用软件取得绘图指令,并生成包含根据绘图指令而绘制的线在内的位图数据,且根据该位图数据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
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内容,即,当使用低分辨率的打印机来对彩色图像进行单色印刷时,通过根据图像内的线状部的特性(粗细与浓度)而分别使用网点处理和误差扩散处理,从而防止图像中的细线部分消失等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关于条形码的印刷记载了如下的方法,即,通过对由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和时间经过等的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动的黑线宽度进行补正,从而印刷出能够通过条形码阅读器而稳定地读取的条形码。为了设定线宽的补正的基准,对包含了同一宽度的多根黑线在内的基准图案进行印刷,并利用传感器检测该基准图案的浓度,且根据浓度信号来决定条形码的黑线宽度的基准。而且,还记载了如下的内容,即,根据被决定了基准的黑线宽度,对印刷对象的条形码中所包含的黑线的宽度进行补正。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利用不同的打印机印刷了由CAD用应用软件制作的图时,被绘制在图纸内的线的外观的宽度根据打印机而存在偏差,从而会诱发图纸信息的读取错误。由于打印机的分辨率与印刷进程固有的规定(洇散、粗细)等,不一定能够严密地再现由绘图指令所指定的线宽。并且,有时会出现如下情况,即,即使在绘图指令中指定了相同浓度的颜色,印刷结果的浓度也会根据打印机而有所不同。因此,在用不同的打印机印刷相同的图时,会产生上述这种误差。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改变构成黑线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的点的大小、或者改变黑线的宽度方向上的点数,从而对黑线宽度进行补正。但是,在不同的打印机之间,使微观性的线宽一致比较困难(其原因为,点的位置无法调整为与印刷分辨率相比更精密的程度,并且点的大小充其量也只有大中小三个等级的种类。此外还因为,根据打印机的种类从而点的大小也有可能不同)。此外,由于即使能够使微观性的线宽一致,但根据打印机中所使用的记录剂的种类从而记录剂本身的浓度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即使微观性的线宽一致,通过人的眼睛而被识别的线的外观的宽度也有可能不同。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70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915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系统,该印刷系统能够使由成为基准的打印机印刷的图像中所包含的线的视觉特征相吻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印刷系统中,在取得用于绘制线的绘图指令且生成包含由该绘图指令所指定的线在内的图像数据,从而由第三单元进行印刷之前,对由绘图指令所指定的宽度与颜色的组合进行变换,以使利用该第三单元而对线进行了印刷的结果的平均浓度,与在目标打印机中对所述线进行了印刷的结果的目标平均浓度一致。而且,生成包含由变换完成绘图指令所指定的线在内的图像数据,并由第三单元来执行印刷。由于人的视觉所能够识别的空间频率存在限度,因此精细到超过该限度的程度上的线的线宽的差会被识别为浓度的差。因此,即使不在微观上使线宽一致,也能够通过使平均浓度一致,从而使外观的线的宽度与目标打印机的印刷结果相一致。此外,通过不仅对线的宽度进行调节,还对线的宽度与颜色的组合进行变换,从而能够以仅通过线的宽度的变换而无法调节的分辨率来对平均浓度进行调节,进而能够使外观的线的宽度与目标打印机的印刷结果高精度地一致。即,根据对宽度和颜色的组合进行变换的本发明的结构,由于不仅对线的宽度方向上的点的个数进行调节以及对构成宽度方向的边缘的点的大小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线的延伸方向上的点的密度进行调整,因此能够使调节平均浓度的分辨率增加。另外,本发明中的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第一单元只需能够取得用于将线绘制为光栅图像数据的绘图指令即可。例如,第一单元取得由CAD应用程序制作的图纸文件,并从该图纸文件内取得绘图指令。在用于绘制线的绘图指令中包含有,对线的宽度进行指定的参数、与对线的颜色进行指定的参数等。
在绘图指令变换单元中,只需能够实现如下内容即可,即,能够通过变换由所述绘图指令所指定的宽度与颜色的组合,从而使所述绘图指令变换为变换完成绘图指令,并由此使利用第三单元对所述线进行印刷的结果的平均浓度与在目标打印机中对所述线进行印刷的结果的目标平均浓度一致。在此,平均浓度是指,包括被形成在印刷介质上的线在内的预定范围内的、被平均化了的浓度。对宽度或者颜色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换的方法可以是如下的方法,例如,使变换公式被规定,并且通过根据该变换公式而进行计算,从而使变换后的线的宽度与颜色被导出,进而对绘图指令进行变换。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变换前的绘图指令与变换后的绘图指令(变换完成绘图指令)事先被相互对应起来,并且使用表示该对应关系的信息来对绘图指令进行变换。此外,还可以使用事先制作的表示对应关系的信息,来进行插补运算,从而导出变换后的绘图指令的宽度与颜色。
第二单元只需能够生成包括根据变换完成绘图指令而绘制的线在内的图像数据即可。即,只需能够根据用于绘制线的变换完成绘图指令而对线进行绘制,且生成包括该线在内的图像数据(光栅图像数据)即可。第三单元只需能够根据由第二单元生成的图像数据来执行印刷即可,而对于印刷方式不进行特别限定。第三单元根据所使用的第三单元的方式与印刷条件而对上述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并且对印刷机构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印刷。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绘图指令变换单元使用表示第一组合与第二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将所述第一组合被指定的所述绘图指令变换为,对所述第二组合进行指定的所述变换完成绘图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组合与所述第二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读取由所述目标打印机对包含第一组合被指定为所述组合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的结果、而得到的所述目标平均浓度,与读取由所述第三单元对包含第二组合被指定为所述组合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的结果、而得到的所述平均浓度一致。
此外,所述图案图像可以为,多条线以彼此间存在空白的方式而排列的图像。此时,平均浓度及目标平均浓度可以为,包含了多条线与空白在内的区域内的被平均化了的浓度。此外,所述图案图像也可以为,由一条线和空白组成的图像。此时,平均浓度及目标平均浓度可以为,根据由比线的宽度更微小的分辨率所表示的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浓度分布而被导出的浓度。
而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对应关系按通过所述目标打印机及所述第三单元而印刷了所述图案图像的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而被规定。并且,此时,绘图指令变换单元也可以使用表示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而规定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而将绘图指令变换为变换完成绘图指令。根据印刷介质的种类,记录剂的易扩散性、显影和印刷介质自身的颜色等将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也会对形成在印刷介质上的线的外观造成影响。因此,当能够根据印刷介质的种类来变换绘图指令时,能够使线的视觉特征更高精度地吻合。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图案图像按每个所述线的斜度或者曲率而被印刷,并且所述对应关系按每个被所述图案图像所包含的线的斜度或者曲率而被规定。并且,此时,绘图指令变换单元也可以将绘图指令变换为变换完成绘图指令。根据印刷结构的不同,有时即使是相同大小的点,作为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的点的宽度也会根据方向而不同。例如,在喷墨串行打印机中,有时会有点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长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的情况。因此,即使线的宽度方向上的点数相同,线的宽度也可能根据线的斜度(例如,在印刷介质的平面中,以主扫描方向为基准的斜度)而不同。因此,当如该结构这样,能够根据直线的斜度与曲线的曲率而对绘图指令进行变换时,能够使线的视觉特征更高精度地吻合。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三单元由串行打印机构成,并且在搭载了印刷头且于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滑架上,具备对目标平均浓度及平均浓度进行测定的浓度传感器。在该结构中,印刷头能够在与滑架一起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形成图像,并且浓度传感器能够使用于,Bi-D印刷时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偏差检测。还能够使用该浓度传感器而对所述平均浓度进行测定,此时,与新设置用于测定平均浓度的浓度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本发明的印刷系统并不限定于,作为单独的装置而实现的系统,本发明的印刷系统所具备的各个部分也可以被包含在多个装置中。例如,本发明的印刷系统也可以通过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的电脑和打印机而被实现。而且,本发明也可以以如下形式而成立,即,为了变换绘图指令,而制作表示输入的绘图指令与变换完成绘图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发明。此外,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各个单元的功能,可通过由结构本身而确定了功能的硬件资源、由程序而确定了功能的硬件资源、或者这些资源的组合而实现。并且,这些各个单元的功能并不限定于,利用彼此物理性相互独立的硬件资源而实现的功能。而且,本发明也可以以印刷程序的记录介质的形式而成立。当然,该电脑程序的记录介质既可以为磁性记录介质,也可以为磁光记录介质,还可以为今后被开发的任何一种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印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为表示对应关系的规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表示图案图像的模式图。
图4为用于说明对应关系的模式图。
图5为用于对线的宽度、颜色(浓度)、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6为表示印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中的(7A)至(7D)为表示图案图像的改变例的模式图。
图8中的(8A)至(8C)为用于对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浓度分布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1…印刷系统;
10…PC;
11…HDD;
12…RAM;
13…CPU;
14…ROM;
15…外部接口部;
16…内部接口部;
20…打印机;
21…控制器;
22…滑架单元;
23…输送单元;
24…UI部;
25…外部接口部;
26…内部接口部;
30…目标打印机;
40…网络;
221…印刷头;
222…墨迹传感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按照以下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对应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1)印刷系统的结构;
(2)对应关系的规定步骤;
(3)印刷控制处理;
(4)改变例;
(1)印刷系统的结构: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由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10与打印机20构成。PC10具备:硬盘装置(HDD)11,其存储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CAD应用程序、光栅图像生成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等的各种计算机程序;RAM12,所述RAM12中存入有这些计算机程序;CPU13,其执行这些电脑程序;ROM14,其存储有启动程序等;外部接口(I/F)部15,其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内部接口部16,其用于连接上述这些构件。外部接口部15经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的网络40而与打印机20以及目标打印机30连接。
打印机20为喷墨串行打印机,其具备控制器21、滑架单元22、输送单元23、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部24、外部接口部25、用于连接这些构件的内部接口部26。控制器21具备未图示的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CPU、ROM、RAM。ASIC与执行记录在ROM中的程序的CPU,执行用于后述的印刷控制处理的各种运算处理。印刷控制处理是指,用于对滑架单元22和输送单元23等进行控制,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印刷图像的处理。
滑架单元22具备印刷头221、墨迹传感器单元222、未图示的滑架电机、滑架电机驱动器、油墨盒等。滑架电机产生用于将印刷头221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驱动的动力。滑架电机驱动器根据来自控制器21的控制信号,而生成滑架电机的驱动所需的驱动信号。油墨盒贮存用于向印刷头221供给的C(蓝绿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等的各种油墨。印刷头221具备对应于各种油墨颜色的喷嘴,且根据控制器21的控制信号而将从油墨盒供给的油墨向印刷介质喷出。
墨迹传感器单元222具备未图示的LED和浓度传感器,并且被搭载于滑架上。从LED向印刷介质的表面照射可见光,并且浓度传感器对来自该印刷介质的反射光进行信号感觉。信号感觉对象区域为,例如边长为几mm的四方区域。由于墨迹传感器单元222与滑架一起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因此,配合滑架的位置,信号感觉对象区域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且,浓度传感器向控制器21输出表示该信号感觉对象区域内的被平均化了的浓度的信号。
墨迹传感器单元222为,为了在滑架进行前进移动与返回移动的两个动作中进行印刷的Bi-D印刷时对油墨的喷落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偏差进行检测,而设置的传感器。本实施方式中,以后述的图案图像的浓度检测为目的而使用该墨迹传感器单元222。通过与现有的墨迹传感器单元222并用,从而与新设置浓度传感器的情况相比更有助于降低成本。
输送单元23具备未图示的输送电机、输送辊、电机驱动器等,并且根据来自控制器21的控制信号,而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由此,能够使印刷头221与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并且能够通过使油墨滴喷落在印刷介质上的各个位置上,从而形成二维的印刷图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墨迹传感器单元222与印刷介质能够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因此能够将印刷介质上的各个位置设定为所述的信号感觉对象区域。
UI部24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和接受操作的操作部。UI部24根据来自控制器21的控制信号,而使用于接受各种各样的印刷条件的设定的印刷设定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并且,UI部24通过操作部而接受印刷介质等的印刷条件的设定,并向控制器21输出表示设定内容的操作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目标打印机30及打印机20,对包含线的绘图指令在内的相同文件进行印刷。目标打印机30被定位为,对作为与打印机20所打印的线的视觉特征吻合的对象的线进行打印的打印机。目标打印机30只需能够根据由CAD应用程序而制作的图纸文件、和配置有后述的对应关系规定用的图案图像的图案图像文件,而对图像进行印刷即可。目标打印机30不需要为与打印机20相同方式的打印机,其可以是喷墨打印机,也可以是激光打印机,还可以是其它任意形式的打印机。
(2)对应关系的规定步骤:
当使目标打印机30及打印机20印刷相同的图纸文件时,如前文所述,为了使打印机20对线的印刷结果的视觉特征与目标打印机30对线的印刷结果相吻合,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打印机20印刷图纸文件之前,对用于绘制该图纸文件中所包含的线的绘图指令进行变换。在此,对在变换绘图指令时所参照的对应关系的规定步骤进行说明。对应关系的规定先于图纸文件的印刷((3)印刷控制处理)而被预先实施。
图2为表示对应关系的规定步骤的流程图。首先,PC10使打印机20对包含用于绘制多个图案图像的绘图指令在内的图案图像文件进行印刷(步骤S100)。PC10通过执行光栅图像生成程序,从而根据图案图像文件中所包含的绘图指令与其它的指令,来生成光栅图像数据。接下来,PC10通过执行打印机2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从而实施分辨率变换处理、颜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重新排列処理,从而生成印刷数据,并传送至打印机20。打印机20的控制器21根据被传送来的印刷数据而控制各个部分,从而执行印刷。打印机20的控制器21以与滑架的往复运动同步的方式,通过墨迹传感器单元222而对各个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进行测定(步骤S105)。
图3为对配置有多个图案图像的图案图像表进行例示的模式图。一个图案图像被构成为,相互平行的多条线彼此间存在空白且以等间隔而配置。一个图案图像的区域只需至少宽于信号感觉对象区域即可。并且,只需在信号感觉对象区域内,以包含至少2条以上的线的这种间隔而排列即可。在信号感觉对象区域内包含有多条线的情况与仅包含有一条线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读取误差的影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图案图像中所包含的多条线为,在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一个图案图像中所包含的线的宽度与颜色是相同的。线的宽度在各个图案图像中以每差距例如0.1pt的方式而不同。而且,将线的宽度不同的p个图案图像设为一组,并对每种颜色准备了q组,共计p×q个图案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绘图指令所指定的线的颜色设定为仅用K油墨表现的颜色而进行说明。因此,在图案图像表中,在C=M=Y=0的条件下,对K油墨的每个浓度准备了q组的图案图像。
接下来,PC10使目标打印机30印刷与步骤S100中所使用的图案图像文件相同的图案图像文件(步骤S110)。PC10通过执行光栅图像生成程序,从而根据图案图像文件来生成光栅图像数据,并且,通过执行目标打印机3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从而将光栅图像数据变换为适合于目标打印机30中的印刷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并传送至目标打印机30。目标打印机30根据被传送的印刷数据而执行印刷。然后,当使用者将通过目标打印机30而形成有多个图案图像的印刷介质,配置在打印机20的供纸部并开始读取时,打印机20对输送单元23、滑架单元22、墨迹传感器单元222进行控制,并对由目标打印机30印刷的各个图案图像的浓度进行测定(步骤S115)。
如前文所述,墨迹传感器单元222对边长为几mm的四方区域的浓度进行测定。因此,在步骤S105和步骤S115中所测定的是,包含线与空白在内的整个区域内的被平均化了的浓度(称为平均浓度)。由目标打印机30印刷的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相当于“目标平均浓度”。
而且,步骤S100~S105与步骤S110~S115,先执行哪个都可以。
而且,PC10将形成平均浓度与由目标打印机30印刷的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目标平均浓度)一致的、线的宽度和颜色的组合相互对应起来并进行存储(步骤S120)。具体而言,例如,在步骤S105和S115中,将平均浓度的测定结果向PC10传送,并且PC10使用被传送来的测定结果而进行相互对应。
图4为用于说明“线宽”和“K的浓度值”、与包含通过“线宽”、“K的浓度值”而绘制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图4中,左侧为与由目标打印机30印刷的图案图像相关的图表,右侧为与由打印机20印刷的图案图像相关的图表。打印机20将图4的两个图表中所示的信息传送至PC10。
图5为用于说明线宽(w轴)、K的浓度值(K轴)、平均浓度(Vk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图5的图表中,w轴表示距离原点越远则宽度越宽,K轴表示距离原点越远则K的浓度越浓,Vk轴表示距离原点越远则平均浓度越浓。例如,在图4及图5中的示例中表示了以下内容,即,当由目标打印机30对(w,K)=(0.1pt,k1)的线彼此间存在空白且以等间隔而配置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时,其平均浓度Vk为Vk1,而当由打印机20对相同的图案图像、即(w,K)=(0.1pt,k1)的线彼此间存在空白且以等间隔而配置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时,其平均浓度Vk成为与Vk1相比K的浓度较淡的Vk0。即,如果进行印刷的打印机不同,则由被指定了相同宽度与颜色的绘图指令所表示的线也会有其外观的浓度不同的情况。
在步骤S120中,PC10从由打印机20印刷的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的图表中检索出,平均浓度与由目标打印机30印刷的、包含某一宽度与K的浓度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一致的、宽度与K的浓度的组合,并使一致的组合彼此相对应。例如,在图4的右侧的图表(列举了每个由打印机20印刷的图案图像的平均浓度的图表)中可知,平均浓度为Vk1的是(w,K)=(0.2pt,k0)的组合。即,为了用打印机20来印刷如下的线,即与利用打印机30印刷了通过被指定为(w,k)=(0.1pt,k1)的绘图指令而绘制的线时的外观的浓度一致的线,只需对绘图指令的宽度与颜色的参数进行变换以使(w,K)=(0.2pt,k0)即可,。因此,在步骤S120中,使作为变换前的绘图指令的宽度与K的浓度的组合的(0.1pt,k1)、和作为变换后的绘图指令的宽度与K的浓度的组合的(0.2pt,k0)被相互对应的绘图指令变换用的图表,被存储在PC10中。同样地,其它的平均浓度相一致的宽度与颜色的组合彼此间的对应关系,也作为绘图指令变换用的图表而被存储在HDD11中。
(3)印刷控制处理: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处理为,在由打印机20对通过CAD应用程序而制作的图纸文件进行印刷时所执行的处理。并且以线的视觉特征与利用了目标打印机30的图纸文件的印刷结果吻合的方式而被印刷。
首先,PC10取得绘图指令(步骤S200)。具体而言,取得印刷对象的图纸文件,并对该图纸文件所包含的各种印刷指令进行分析,且取得用于绘制线的绘图指令。接下来,PC10通过对由在步骤S200中取得的、用于绘制线的绘图指令所指定的宽度和颜色进行变换,从而将绘图指令向变换完成指令进行变换(步骤S205)。即,PC10为了使外观的宽度与由目标打印机30印刷的相同图纸文件中所包含的线吻合,而对用于绘制图纸文件中所包含的线的绘图指令进行变换。具体而言,参照所述的绘图指令变换用的图表,来对绘图指令进行变换。例如,在图纸文件内,以宽度0.1pt变换成CMYK表色系时成为(0,0,0,k1)颜色的线的绘图指令被包含在图纸文件中的情况下,在该绘图指令中,宽度被变换为0.2pt,颜色被变换为,用CMYK表色系进行表示时的颜色成为(0,0,0,k0)(参照图4及图5)。例如在直线的绘图指令中,虽然除宽度与颜色之外还能够指定线的始点坐标与终点坐标等其它的参数,但是,其它的参数不会被变换,而是被保持原值。
接下来,PC10通过执行光栅图像生成程序,从而根据包含变换完成的绘图指令在内的图纸文件,来生成图像数据(光栅图像数据)(步骤S210)。接着,PC10及打印机20根据图像数据来执行印刷。具体而言,PC10通过执行打印机20的打印驱动程序,而按照印刷条件来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颜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重新排列处理,从而将在步骤S210中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而且,PC10将印刷数据向打印机20依次传送。打印机20根据从PC10传送来的印刷数据而执行印刷(步骤S215)。其结果为,在由目标打印机30印刷的图纸与由打印机20印刷的图纸中,能够使图纸中所包含的线的外观宽度吻合,从而能够防止图纸的读取错误。
(4)改变例: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显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增加各种各样的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线以等间隔而配置的图案图像来测定平均浓度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在喷墨串行打印机中存在如下倾向,即,喷落在印刷介质上的油墨滴的形状在滑架进行往复运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长于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即使由绘图指令所指定的直线的宽度相同,根据直线的延伸方向从而外观的线的宽度也可能不同。为此,如果根据由绘图指令所指定的线的延伸方向,而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事先制作表示对应关系的信息,则在由打印机20印刷图纸文件时,能够根据线的延伸方向(斜度)而使目标打印机30与印刷结果的外观的线的宽度更高精度地吻合。
图7图示了图案图像的其它实施例。如图7A及图7B所示,可以按每个直线的斜度而设置图案图像,并实施如图4所示的对应。并且,如图7C及图7D所示,也可以根据曲线的曲率来设置图案图像,并以同样的方式实施如图4所示的对应。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图案图像按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而被印刷,并且按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而实施如图4所示的对应。而且,也可以根据表示按照在印刷图纸文件时所使用的印刷介质种类而规定的对应关系的信息,来对绘图指令进行变换。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设置于滑架上的浓度传感器而读取边长几mm的四方区域内的、被平均化了的浓度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使用更高分辨率的二维扫描仪来读取浓度,并从该扫描仪中取得浓度值。并且,此时,在图2的步骤S105及S115中所取得的平均浓度也可以是,基于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浓度分布的、线的浓度的累计值(或者是累计值除以固定的宽度W而得到的值)。而且,在步骤S120中,也可以使该平均浓度一致的宽度与浓度的组合彼此相对应。具体而言,例如,对于在印刷介质上所形成的一条直线,如图8A所示,当于线的延伸方向上在多个部位取得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浓度,并将线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像素的浓度进行平均,且对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每个位置的浓度分布进行图示时,如图8B~图8C所示,在线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浓度最浓,而越趋向端部浓度变得越淡。其原因为,在端部处形成有与中央部相比较小的点、或形成点的概率下降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变换由绘图指令所指定的宽度与颜色,以使构成线的宽度方向的每个位置的浓度的累计值(相当于图中的面积S)一致,从而使线的外观宽度吻合。
而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对仅由K油墨表现的颜色的线变换绘图指令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由其它的各个油墨颜色单独表现的颜色也为同样状况。并且,对于通过多种油墨颜色而被表现的颜色的线,也能够通过使用对应于该颜色的图案图像,而同样地对绘图指令进行变换。虽然在图4中所说明的图表中,使平均浓度与宽度和K的浓度进行对应,但是,为了使包含指定为通过多种油墨颜色而表现的颜色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的颜色高精度地一致,可以制作如下的图表,即,将读取包含指定了这些宽度以及CMYK的值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的印刷结果、而得到的“亮度”、“色度”、“色调”,与“线宽”、“C的浓度值”、“M的浓度值”、“Y的浓度值”、“K的浓度值”进行对应的图表。而且,可以使“亮度”、“色度”、“色调”分别一致的线宽与CMYK的值之间的组合彼此相对应并进行存储。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结构进行了说明,即,PC10通过执行光栅图像生成程序,而对绘图指令进行分析并生成光栅图像数据,且变换为印刷数据,并向打印机20进行传送,但是,打印机20也可以具备光栅图像生成程序或光栅图像生成电路,打印机20还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取得图纸文件并对绘图指令进行分析,从而执行光栅图像数据的生成以后的处理。
另外,目标打印机30只需能够印刷与打印机20共通的图纸文件即可,并且,其并不必须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与PC10相连接。因此,例如,目标打印机30也可以为,被不同于PC10的PC控制的打印机。

Claims (6)

1.一种印刷系统,具有:
第一单元,其取得至少对线的宽度与颜色的组合进行指定的绘图指令;
绘图指令变换单元,其通过变换由所述绘图指令所指定的所述组合,从而使所述绘图指令变换为变换完成绘图指令,由此使对所述线进行印刷的结果的平均浓度成为,在目标打印机中对所述线进行印刷的结果的目标平均浓度;
第二单元,其生成包括根据所述变换完成绘图指令而绘制的所述线在内的图像数据;
第三单元,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来执行印刷,
所述绘图指令变换单元使用表示第一组合与第二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将所述第一组合被指定的所述绘图指令变换为,对所述第二组合进行指定的所述变换完成绘图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组合与所述第二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读取由所述目标打印机对包含第一组合被指定为所述组合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的结果、而得到的所述目标平均浓度成为,读取由所述第三单元对包含第二组合被指定为所述组合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的结果、而得到的所述平均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图案图像为,多条线以彼此间存在空白的方式而排列的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对应关系按通过所述目标打印机及所述第三单元而印刷了所述图案图像的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而被规定;
所述绘图指令变换单元使用表示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而规定的所述对应关系的信息,而将所述绘图指令变换为所述变换完成绘图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图案图像按每个所述线的斜度或者曲率而被印刷;
所述对应关系按每个包含于所述图案图像中的所述线的斜度或者曲率而被规定;
所述绘图指令变换单元使用表示根据由所述绘图指令所指定的所述线的斜度或者曲率而规定的所述对应关系的信息,而将所述绘图指令变换为所述变换完成绘图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单元由串行打印机构成,并且在搭载了印刷头且于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的滑架上,具备对所述目标平均浓度及所述平均浓度进行测定的浓度传感器。
6.一种绘图指令变换用的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包括:
目标打印机对包含宽度与颜色的组合为第一组合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的工序;
打印机所具备的读取单元对由所述目标打印机所印刷的所述图案图像进行读取的工序;
所述打印机对包含所述组合为第二组合的线在内的图案图像进行印刷的工序;
所述读取单元对由所述打印机印刷的所述图案图像进行读取的工序;
生成表示所述第一组合与所述第二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工序,其中,所述第一组合与所述第二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读取由所述目标打印机印刷的所述图案图像而得到的目标平均浓度成为,读取由所述打印机印刷的所述图案图像而得到的平均浓度。
CN201110356954.2A 2010-11-15 2011-11-11 印刷系统及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4593A JP5482626B2 (ja) 2010-11-15 2010-11-15 印刷システム、対応関係情報作成方法
JP2010-254593 2010-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5548A CN102555548A (zh) 2012-07-11
CN102555548B true CN102555548B (zh) 2015-01-14

Family

ID=45557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695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548B (zh) 2010-11-15 2011-11-11 印刷系统及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17327B2 (zh)
EP (1) EP2453390A3 (zh)
JP (1) JP5482626B2 (zh)
CN (1) CN102555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1327B2 (ja) * 2014-03-10 2017-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834283B2 (en) 2018-01-05 2020-11-10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printing defects and contaminated components of a printer
US10795618B2 (en) * 2018-01-05 2020-10-06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verifying printed image and improving print quality
US10803264B2 (en) 2018-01-05 2020-10-13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an optical system
US10546160B2 (en) 2018-01-05 2020-01-28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print quality feedback and controlling print quality of machine-readable indicia
JP7427386B2 (ja) * 2018-09-27 202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46885B2 (ja) * 2018-09-27 2023-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41646B2 (ja) * 2018-09-27 202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34812B2 (ja) 2018-09-27 202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記録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71345B2 (ja) 2018-09-27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記録システム、記録装置、記録画像の検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2601A (zh) * 2007-11-20 2009-05-27 夏普株式会社 进行颜色变换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20648A1 (en) * 1992-04-02 1993-10-1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lor correction with a four-dimensional look-up table
US6717700B1 (en) * 1999-07-01 2004-04-0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binary images
US6704123B1 (en) * 1999-12-17 2004-03-09 Creo Inc. Method for applying tonal correction to a binary halftone image
US6717770B1 (en) * 2000-03-24 2004-04-0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Recording head for applying a magnetic field perpendicular to the magnetizations within magnetic storage media
JP3770581B2 (ja) 2000-08-30 2006-04-2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US6967747B2 (en) * 2001-02-22 2005-11-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tching marking device outputs
US7032989B2 (en) * 2002-07-31 2006-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661787B2 (en) * 2004-02-13 2010-0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correction pattern
JP2006224419A (ja) * 2005-02-17 2006-08-3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6305963A (ja) * 2005-04-28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補正値取得方法、印刷装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方法
JP4356718B2 (ja) * 2006-08-25 2009-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9229768A (ja) * 2008-03-21 2009-10-08 Noritsu Koki Co Ltd テストプリント、このテストプリントを出力するカラー画像プリンタ、このテストプリント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プリンタの調整方法
JP5251400B2 (ja) 2008-09-10 2013-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印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2601A (zh) * 2007-11-20 2009-05-27 夏普株式会社 进行颜色变换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82626B2 (ja) 2014-05-07
EP2453390A3 (en) 2014-07-09
US20120120425A1 (en) 2012-05-17
CN102555548A (zh) 2012-07-11
EP2453390A2 (en) 2012-05-16
US8817327B2 (en) 2014-08-26
JP2012108569A (ja)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548B (zh) 印刷系统及对应关系信息制作方法
EP1168822A1 (en) Color printer calibration
CN106067932B (zh) 印刷数据生成装置、印刷装置及印刷数据生成方法
JP200814956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モード選択方法
US11632487B1 (en) Secondary color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mechanism
US11630975B1 (en) Secondary color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mechanism
US10315436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first image and second image
US11790201B2 (en) Print data editing device editing print data such that partial image corresponding to column is shifted in sub-scanning direction and number of on-dots in image represented by print data is reduced
US8861019B2 (en) Image evaluating apparatus, image evalua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for reading and quantifying an evaluation chart
US8550588B2 (en) Printing using plurality of color ink including white ink
JP5367016B2 (ja) データ作成装置、データ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33518A (ja) 情報プリント方法
US9473675B2 (en) Color convers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lor conver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JP6493654B2 (ja) 色変動監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40090481A1 (en)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rinting quality
US20110279457A1 (en) Plate check supporting method, plate check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8941883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 copy image and reproduction system
JP2000209450A5 (zh)
US8727529B2 (en) Barcode printing control device
JP2005212246A (ja) 環境条件に応じた色変換処理の実行
JP20112303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587921B2 (ja) 画像評価装置、画像評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72521B2 (ja) インク量決定方法およびインク量決定システム
JP2012192601A (ja) 画像形成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処理方法
JP7388025B2 (ja) 補正値設定方法、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