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7195B -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47195B CN102547195B CN201110432483.9A CN201110432483A CN102547195B CN 102547195 B CN102547195 B CN 102547195B CN 201110432483 A CN201110432483 A CN 201110432483A CN 102547195 B CN102547195 B CN 1025471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gital signal
- transmission
- data
- transmission path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GJWAPAVRQYYSTK-UHFFFAOYSA-N [(dimethyl-$l^{3}-silanyl)amino]-dimethyl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C[Si](C)N[Si](C)C GJWAPAVRQYYS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09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 H04N21/4305—Synchronising client clock from received content stream, e.g. locking decoder clock with encoder clock, extraction of the PCR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15—Interfacing a Home Network, e.g. for connecting the client to a plurality of peripher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04N21/43635—HDM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控制方法和电子装置系统。该电子装置包括: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处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配置为通过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处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来执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而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处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的信息,来控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系统,并且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可以与另一电子装置有效地发送诸如视频之类的数字信号的电子装置等。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HDMI(高清晰多媒体接口)广泛用作用于连接CE(消费电子产品)的数字接口,并且实际上用作工业标准。例如,在20009年6月5日的1.4版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技术规范中,包括关于HDMI标准的描述。利用HDMI标准,实现3数据差分线对(TMDS通道0)。
图37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用于执行室间(inter-room)基带视频信号传输的AV系统90的示例。配置该AV系统90,其中布置在起居室内用作信宿装置的电视接收机91和布置在卧室内用作信宿装置的电视接收机92由用作传输路径的线缆93连接。例如,电视接收机91通过HDMI数字接口与诸如机顶盒(STB:机顶盒)94a、DVD(数字多功能盘)播放器94b、手持相机94c等的信源装置相连接。
对于这种AV系统90,来自与电视接收机91相连接的信源装置的数字视频信号发送到电视接收机91,并且能够进一步通过线缆93发送到电视接收机92。因此,根据来自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91相连接的信源装置的数字视频信号,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92也可以执行图像的显示。
发明内容
对于现有基带视频信号的室间传输,与图37所示的AV系统相同,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向仅是从其中存在信源装置的房间开始的一个方向。也就是说,难以从两个房间自由地双向发送视频信号。此外,对于该室间传输,通过其接口流动的数据数量是1,或者即使该数量大于1,也与像素时钟同步将视频数据分组化,这使得机器设计的难度和观看者方便的两个方面不方便。
发现希望能够在两个方向上与另一电子装置有效地传送诸如视频之类的数字信号。
本公开的实施例是电子装置,包括: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配置为通过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执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来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配置为用于根据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的信息,控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根据本公开,由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例如,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可以配置为将互相独立的载波时钟用作利用多个差分信号通道发送的数字信号的载波时钟。因此,可以对于每个差分信号通道执行采用可选位速率的传输。
此外,例如,在利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发送数字信号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通过将载波时钟重叠在数字信号上来发送该数字信号。因此,数字信号的接收端可以根据从该数字信号提取的载波时钟来执行接收处理。
此外,例如,该数字信号用作数字视频信号,而该载波时钟用作与该数字视频信号的像素时钟同步的载波时钟。因此,接收端可以根据从该数字信号提取的载波时钟容易地执行数字视频信号的接收处理。
此外,例如,在利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发送数字信号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可以配置为在发送该数字信号之前,通过双向通信线将重叠在该数字信号上的载波时钟的频率信息通知外部装置。因此,接收端可以执行重叠在数字信号上的载波时钟的快速提取。
此外,例如,在利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发送数字信号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可以配置为在发送该数字信号之前,将与重叠在该数字信号上的载波时钟同步的基准时钟发送到外部装置。因此,在接收端转入与该基准时钟同步的状态后,可以发送实际传输数字信号,并且在该接收端可以执行精确的数字信号接收。
此外,例如,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可以配置为将基准时钟发送到外部装置,并且在通过双向通信线从外部装置接收到对外部装置与传输时钟同步的效果的通知后,开始数字信号到外部装置的传输。因此,在接收端转入与该基准时钟完全同步的状态后,可以发送实际数字信号,并且在该接收端可以执行更精确的数字信号接收。
此外,例如,在利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发送数字信号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可以配置为在该数字信号的无效数据分段或者控制数据传输分段期间插入用于提取载波时钟的固定图形。因此,可以从接收端接收到的固定图形中精确并容易地提取载波时钟,可以通过始终保持同步状态来执行接收,以及可以在接收端执行精确的数字信号接收。
此外,例如,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可以配置为根据所使用的差分信号通道的数量使传输数字信号经历封装处理,以产生要在每个通道发送的数字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该传输数字信号用作从另一外部装置利用预定数量的差分信号通道发送的数字信号。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可以配置为执行传输,从而将载波时钟重叠在要在每个通道发送的每个数字信号上。因此,执行根据使用差分信号通道的数量的封装处理,从而可以执行利用使用差分信号通道的有效传输。
由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执行通信来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此时,当该外部装置未激活时,激活该外部装置,并且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注意到,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要在使用通道中发送的数字信号的载波时钟频率。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由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根据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信息控制。
这样,根据本公开,在多个差分信号通道中,可以仅利用用于传输的差分信号线执行双向传输,并且可以在两个方向与另一电子装置有效发送诸如视频之类的数字信号。
请注意,根据本公开,例如,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装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通过传输路径获取连接信源装置信息;以及用户接口单元,用于显示电子装置本身的连接信源装置和外部装置的连接信源装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同样的基础处理外部装置的连接信源装置和该装置本身的连接信源装置。
此外,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是电子装置,包括:数字信号接收单元,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其中利用差分信号通过传输路径从第一外部装置接收数字信号,并且该差分信号的信道数量用作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差分信号的信道数量用作比第一数量大的第二数量;信息接收单元,配置为从第一外部装置接收指示应当选择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中的哪个的操作模式信息;操作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在信息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信息来控制数字信号接收单元的操作;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对与第二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配置为通过利用在与第二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来执行与第二外部装置的通信,而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以及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信息,来控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根据本公开,数字信号接收单元利用差分信号通过传输路径从第一外部装置(传输装置)接收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接收单元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可以选择性使用它们二者之一。差分信号通道的数量用作第一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数量,且用作比第一数量大的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操作模式是第一数量取为3的当前HDMI的操作模式,而第二操作模式是第二数量取为比3大的6的新HDMI的操作模式。
信息接收单元从第一外部装置接收指示应当选择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中的哪个的操作模式信息。然后,操作控制单元根据在信息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信息来控制数字信号接收单元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数字信号接收单元的操作模式可以容易地与第一外部装置的数字信号传输单元的操作模式匹配,并且可以从第一外部装置适当地接收数字信号。
此外,根据本公开,由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利用在与第二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由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利用在与第二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执行通信来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然后,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由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根据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信息来控制。在多个差分信号通道中,可以仅利用用于传输的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双向传输,并且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与另一电子装置有效发送诸如视频之类的数字信号。
此外,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是由连接到通过传输路径连接的预定数量的信源装置的多个信宿装置配置的电子装置系统,其中信宿装置包括: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对与另一信宿装置的传输路径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配置为用于通过利用在与所述另一信宿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执行与另一信宿装置的通信,来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配置为用于根据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信息,来控制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根据本公开,该电子装置系统由连接到通过传输路径连接的预定数量的信源装置的多个信宿装置配置。该信宿装置由传输路径连接,并且利用在该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与信宿装置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
向该信宿装置提供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以及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由数字信号传输/接收单元利用在与另一信宿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由利用在与另一信宿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进行通信的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由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根据在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信息来确定。
这样,信宿装置可以仅利用用于多个差分信号通道的传输的差分信号通道来与另一信宿装置执行双向传输。因此,可以在信宿装置之间有效发送诸如视频之类的数字信号。
根据本公开,在多个差分信号通道中,可以仅利用用于传输的差分信号通道进行双向传输,并且可以在两个方向与另一电子装置有效发送诸如视频之类的数字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AV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信宿装置与连接到其的信源装置之间的数字接口的框图;
图3是示出信源装置、HDMI线缆和信宿装置的组合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信源装置的数据发送单元以及信宿装置的数据接收单元的配置示例(在当前HDMI操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信源装置的数据发送单元以及信宿装置的数据接收单元的配置示例(在新HDMI操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TMDS传输数据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比较地示出当前HDMI(类型A)和新HDMI的插脚分配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当前HDMI和新HDMI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的插脚布局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当前HDMI线缆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新HDMI线缆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新HDMI线缆的另一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信源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操作模式控制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A至图13C是示出通过信源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控制而显示在显示单元(显示器)上的UI屏幕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信源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操作模式控制处理过程的另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EDID上新定义的标志信息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描述关于控制单元处的线缆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LSI装在新HDMI线缆的插头内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描述关于控制单元处的线缆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在新HDMI线缆内的LSI的EDID数据重写电路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描述关于控制单元处的线缆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RF标签芯片(LSI)装载新HDMI线缆的插头内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描述关于控制单元处的线缆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并且是用于描述通过执行线缆的电特性的测量来对线缆是否与新HDMI兼容进行确定的示意图;
图20A和图20B是用于描述通过执行线缆的电特性的测量来对线缆是否与新HDMI兼容进行确定的示意图;
图21A至图21D是用于描述新HDMK线缆插头和插孔的形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22A和图22B是当前HDMI线缆和新HDMI线缆的插头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信宿装置之间的数字接口的框图;
图24是示出在从信宿装置之一到另一信宿装置发送诸如视频信号等的数字信号时控制单元的控制序列示例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构成信宿装置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6是示出构成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7是示出构成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数据发送电路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8是示出构成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数据接收电路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9是示出当前HDMI使用的视频传输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再封装的视频传输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再封装的视频传输格式的示例(相当于两个流的传输)的示意图;
图32是用于描述在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的观看者希望观看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相连的信源装置的视频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序列图;
图33是示出用于显示连接到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的信源装置本身和连接到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的信源装置的列表的UI显示器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4是示出多室间连接模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5是示出多室间连接模式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36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切换装置作为室间连接的中介的情况下与直到开始传输为止的控制相关的序列的图;以及
图37是示出执行基带视频信号的室间传输的AV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实现本公开的方式(下面称为“实施例”)。请注意,根据下面的顺序进行描述。
1.实施例
2.修改例
1.实施例
AV系统的配置示例
图1是示出作为实施例的AV(音频与视频)系统10的配置示例。该AV系统10配置了用作布置在起居室内的信宿装置的电视接收机11和用作布置在卧室内由用作传输路径的线缆13连接的信宿装置的电视接收机12。
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例如通过HDMI数字接口与诸如机顶盒(STB:机顶盒)14a、DVD(数字多功能盘)播放器14b、记录器14c、游戏控制台14d、手持相机14e等的信源装置相连。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接收机11和信源装置通过用作传输路径的HDMI线缆15相连。
此外,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例如通过HDMI数字接口与诸如个人计算机(PC:个人计算机)16a、DVD(数字多功能盘)播放器16b、记录器16c等的信源装置相连。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接收机12与信源装置通过用作传输路径的HDMI线缆17相连。
对于当前的AV系统10,在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的线缆13中准备多个不同信号通道(lane)(视频信号线),并且利用不同的信号通道在这些电视接收机之间执行诸如视频信号之类的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在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执行利用在线缆13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的通信,并且如果适当,即,如果另一方还未激活,则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等的传输路径设置。电视接收机11和12具有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并执行诸如视频信号之类的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
信源装置与信宿装置之间的数字接口
首先,描述电视接收机11与连接到其的信源装置之间或者电视接收机12与连接到其的信源装置之间的数字接口。图2示出数字接口20的配置示例。
信源装置110和信宿装置120通过线缆200相连。对信源装置110提供数据发送单元112连接到其的构成连接器的插孔111。对信宿装置120提供数据接收单元122连接到其的构成连接器的插孔121。此外,构成连接器的插头201提供给线缆200的一端,而构成连接器的插头202提供给其另一端。线缆200的一端的201插头连接到信源装置110的插孔111,而该线缆200的另一端的插头202连接到信宿装置120的插孔121。
信源装置110包括控制单元113。该控制单元113控制整个信源装置110。对于本实施例,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与当前HDMI和新HDMI都兼容。在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并且信宿装置120也与新HDMI兼容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3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另一方面,在至少确定信宿装置120仅与当前HDMI兼容,或者如果确定线缆200与当前HDMI兼容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3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当前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
信宿装置120包括控制单元123。该控制单元123控制整个信宿装置120。利用本实施例,信宿装置120的数据接收单元122仅与当前HDMI兼容,或者与当前HDMI和新HDMI都兼容。在数据接收单元122与当前HDMI和新HDMI都兼容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23控制该数据接收单元122,以与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在相同的操作模式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23根据从信源装置110通过诸如CEC之类的线发送的操作模式的确定结果来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22的操作模式。线缆200与当前HDMI或者新HDMI兼容。
对于图2所示的数字接口20,如图3中的(a)所示,当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并且信宿装置120与当前HDMI和新HDMI都兼容时,执行符合新HDMI的数据传输。此时,控制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和信宿装置120的数据接收单元122,以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
此外,对于图2所示的数字接口20,如图3中的(b)至(d)所示,至少当线缆200与当前HDMI兼容时,或者当信宿装置120仅与当前HDMI兼容时,执行符合当前HDMI的数据传输。此时,控制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当前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此外,控制与当前HDMI和新HDMI都兼容的信宿装置120的数据接收单元122,以在当前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注意,在图3中的(b)的情况下,当线缆200可以通过降低数据传送速率等执行符合新HDMI的数据传输时,可以执行新HDMI模式下的数据传输。
数据发送单元和数据接收单元的配置示例
图4和图5示出在具有图2所示的数字接口20的情况下,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和信宿装置120的数据接收单元122的配置示例。数据发送单元112在有效图像分段期间(也被称为“活动视频分段”),利用多个信道将与相当于一个未压缩屏幕的视频数据对应的差分信号发送到数据接收单元122。
在此,有效图像分段是通过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与下一垂直同步信号之间的分段中去除水平回扫线分段和垂直回扫线分段获得的分段。此外,数据发送单元112在水平扫线分段或者垂直扫线分段期间,利用多个信道在一个方向上至少将与伴随有视频数据、控制数据、其他辅助数据等的音频数据的差分信号发送到数据接收单元122。
数据接收单元122在活动视频分段期间,利用多个信道在一个方向上接收与从数据发送单元112发送的视频数据对应的差分信号。此外,数据接收单元122在水平扫线分段或者垂直扫线分段期间,利用多个信道在一个方向上接收与从数据发送单元112发送的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对应的差分信号。
由数据发送单元112和数据接收单元122构成的HDMI系统的传输信道包括如下。第一,存在差分信号信道(TMDS信道、TMDS时钟信道)作为传输通道。用于发送诸如视频数据等的数字信号的差分信号信道的数量在当前HDMI中是3个,而在新HDMI中是6个。
将根据当前HDMI描述差分信号信道。如图4所示,作为传输信道,存在3个TMDS信道#0至#2,用于与像素时钟同步地在一个方向上将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从数据发送单元112串行发送到数据接收单元122。此外,存在TMDS时钟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用于发送TMDS时钟。
数据发送单元112的HDMI发射机81将未压缩视频数据转换为相应的差分信号,并且利用3个TMDS信道#0、#1和#2在一个方向上将它们串行发送到通过线缆200连接到其的数据接收单元122。此外,HDMI发射机81将伴随有未压缩视频数据、要使用的控制数据以及其它辅助数据等的音频数据转换为相应的差分信号,并且利用3个TMDS信道#0、#1和#2在一个方向上将它们串行发送到数据接收单元122。
此外,HDMI发射机81利用TMDS时钟信道将与要由TMDS信道#0、#1和#2发送的视频数据同步的TMDS时钟发送到数据发送单元122。在此,对于一个TMDS信道#i(i=0,1,2),在TMDS时钟的一个时钟期间发送10位视频数据。
数据接收单元122的HDMI接收机82利用TMDS信道#0、#1和#2在一个方向上接收从数据发送单元112发送的对应于视频数据的差分信号以及对应于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差分信号。在这种情况下,HDMI接收机82利用TMDS时钟信道接收与从数据发送单元112发送的像素时钟(TMDS时钟)同步的差分信号。
接着,描述根据新HDMI的差分信号信道。如图5所示,存在6个TMDS信道#0至#5作为传输信道,用于与像素时钟同步地在一个方向上将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从数据发送单元112串行发送到数据接收单元122。注意,对于新HDMI,省略了TMDS时钟的传输,并在接收端采用用于从接收到的数据再现时钟的自时钟方法(self clock method)。
数据发送单元112的HDMI发射机81将未压缩视频数据转换为相应的差分信号,并且利用6个TMDS信道#0至#5在一个方向上将它们串行发送到通过线缆200与其相连的数据接收单元122。此外,HDMI发射机81将伴随有未压缩视频数据、要使用的控制数据以及其它辅助数据等的音频数据转换为相应的差分信号,并且利用6个TMDS信道#0至#5在一个方向上将它们串行发送到数据接收单元122。
数据接收单元122的HDMI接收机82利用TMDS信道#0至#5在一个方向上接收从数据发送单元112发送的对应于视频数据的差分信号和对应于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差分信号。在这种情况下,HDMI接收机82由接收到的数据再现像素时钟,并且与其像素时钟(TMDS时钟)同步地接收差分信号。
除了上述TMDS信道和TMDS时钟信道,HDMI系统的传输信道还包括被称为DDC(显示数据信道)和CEC线的传输信道。DDC由该图中未示出的包括在线缆200内的两条信号线路构成。DDC用于数据发送单元112从数据接收单元122读出E-EDID(增强型扩展显示标识数据)。
具体地说,除了HDMI接收机82,数据接收单元122还包括其中存储作为与数据发送单元112自身的性能(配置/性能)相关的性能信息的E-EDID的EDID ROM(EEPROM)。例如,数据发送单元112响应于来自控制单元113的请求,通过DDC从通过线缆200与其相连的数据接收单元122读出E-EDID。
数据发送单元112将读取的E-EDID发送到控制单元113。控制单元113将该E-EDID存储在该图未示出的闪速ROM或者DRAM内。控制单元113可以根据E-EDID识别与数据接收单元122的性能相关的配置。例如,除了当前HDMI,控制单元113还识别包括数据接收单元122的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CEC线由未示出的包括在线缆200内的一个信号线路构成,并且用于在数据发送单元112与数据接收单元122之间执行控制数据的双向通信。
此外,连接到被称为HPD(热插拔检测)的线(HPD线)包括在线缆200内。信源装置可以利用该HPD线检测信宿装置的连接。注意,该HPD线还用作构成双向通信路径的HEAC线。此外,用于从电源对信宿装置供电的电源线(+5V电源线)包括在线缆200内。此外,公用线包括在线缆200内。该公用线还用作构成双向通信路径的HEAC+线。
图6示出TMDS传输数据的结构示例。该图6示出在利用TMDS信道#0至#2或者TMDS信道#0至#5发送宽度×长度=B像素×A行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的各种类型的传输数据分段。对于采用HDMI TMDS信道发送传输数据的视频场(Video Field),根据传输数据的类型存在三种类型的分段。这三种类型的分段是视频数据分段(视频数据时段)、数据岛分段(数据岛时段)和控制分段(控制时段)。
在此,视频场分段(video field section)是从特定垂直同步信号的前沿(活动沿)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前沿的分段。该视频场分段被分割为水平消隐时段(水平消隐)、垂直消隐时段(垂直消隐)以及活动视频分段(活动视频)。作为从视频场分段去除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获得的分段的视频数据分段被分配给活动视频分段。对于该视频数据分段,发送相当于B像素×A线的构成相当于一个未压缩屏幕的图像数据的有效像素(活动像素)的数据。
数据岛分段和控制分段被分配给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在该数据岛分段和控制分段期间发送辅助数据。
具体地说,数据岛分段被分配给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的一部分。在该数据岛分段期间,发送辅助数据中与控制无关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分组等。控制分段被分配给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的其它部分。在该控制分段期间,发送辅助数据中与控制有关的数据,例如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控制分组等。
现在,描述插孔111的插脚分配。首先,描述当前HDMI的插脚分配(类型A)。当前HDMI的插脚分配构成第一插脚分配。图7中的(a)示出了当前HDMI的插脚分配。由作为差分线的两条线发送作为TMDS信道#i(i=0至2)的差分信号的TMDS Data#i+和TMDS Data#i-。多个插脚(插脚号为7、4和1的插脚)被分配给TMDS Data#i+。多个插脚(插脚号为9、6和3的插脚)被分配给TMDS Data#i-。注意,插脚号为8、5和2的插脚被分配给TMDS Data#i Shield(TSMD数据#i屏蔽)(i=0至2)。
由作为差分线的两条线发送作为TMDS时钟信道的差分信号的TMDS Clock+和TMDSClock-。插脚号为12的插脚被分配给TMDS Clock-。注意,插脚号为11的插脚被分配给TMDSClock Shield(TMDS时钟屏蔽)。
此外,由CEC线发送作为控制数据的CEC信号。插脚号为13的插脚被分配给CEC信号。此外,诸如E-EDID等的SDA(串行数据)信号由SDA线发送。插脚号为16的插脚被分配给SDA信号。此外,由SCL线发送作为在发送/接收SDA信号时用于同步的时钟信号的SCL(串行时钟)信号。插脚号为15的插脚被分配给SCL。注意,上述DDC线由SDA线和SCL线构成。
此外,插脚号为19的插脚被分配给HPD/HEAC。此外,插脚号为14的插脚被分配给公用/HEAC+。此外,插脚号为17的插脚被分配给DDC/CEC地/HEAC屏蔽。此外,插脚号为18的插脚被分配给电源(+5V电源)。
接着,描述新HDMI的插脚分配。新HDMI的插脚分配构成第二插脚分配。图7中的(b)示出新HDMI的插脚分配。由作为差分线的两条线发送作为TMDS信道#i(i=1至5)的差分信号的TMDS Data#i+和TMDS Data#i-。多个插脚(插脚号为1、4、7、10、2和8的插脚)被分配给TMDS Data#i+。多个插脚(插脚号为3、6、9、12、5和11的插脚)被分配给TMDS Data#i-。
此外,由CEC线发送作为控制数据的CEC信号。插脚号为13的插脚被分配给CEC信号。此外,由SDA线发送诸如E-EDID等的SDA(串行数据)信号。插脚号为16的插脚被分配给SDA信号。此外,由SCL线发送作为在发送/接收SDA信号时用于同步的时钟信号的SCL(串行时钟)信号。插脚号为15的插脚被分配给SCL。注意,上述DDC线由SDA线和SCL线构成。
此外,插脚号为19的插脚被分配给HPD/HEAC-。此外,插脚号为14的插脚被分配给公用/HEAC+。此外,插脚号为17的插脚被分配给DDC/CEC地/HEAC屏蔽。此外,插脚号为18的插脚被分配给电源(+5V电源)。
如上所述,对于新HDMI插脚分配(请参见图7中的(b)),在当前HDMI插脚分配(请参见图7中的(a))中用作屏蔽端子(插脚号为2、5、8和11的插脚)的端子用作数据端子。此外,对于新HDMI插脚分配,用作时钟信号的差分信号的信号端子(插脚号为10和12的插脚)用作数据端子。
当在当前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时,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选择图7的(a)中所示的当前HDMI插脚分配,而当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时,选择图7的(b)中所示的新HDMI插脚分配。注意,上面描述了信源装置110的插孔111的插脚分配。虽然省略全面详细描述,但是信宿装置120的数据接收单元122与当前HDMI和新HDMI都兼容的情况下的信宿装置120的插孔121的插脚分配也相同。
图8示出信源装置110的插孔111的插脚布局。图8中的(a)示出当前HDMI的插脚布局,而图8中的(b)示出新HDMI的插脚布局。注意,当选择当前HDMI插脚分配作为插孔111的插脚分配时,插脚号为2、5、8和11的插脚配置为在信源装置110和信宿装置120处的接地状态,也可以被配置为信宿装置120处的接地状态和信源装置110处的高阻抗状态,也可以被配置为信宿装置120处的高阻抗状态和信源装置110处的接地状态。注意,虽然省略全面详细描述,但是信宿装置120的数据接收单元122与当前HDMI和新HDMI都兼容的情况下信宿装置120的插孔121的插脚布局相同。
图9中的(a)示出用作线缆200的当前HDMI线缆的配置示例。该当前HDMI线缆配置为用于3个数据线对中的每个获得特性的屏蔽双绞线(shield twist pair)部分。此外,时钟线对、用于HEAC功能的公用和HPD线对配置为屏蔽双绞线部分。
图9中的(b)示出屏蔽双绞线部分的配置示例。该屏蔽双绞线部分具有其中两条电线3和排流线(drain wire)4由屏蔽部件5覆盖的配置。请注意,电线3由以覆盖部分2覆盖的芯线路配置。
对于当前HDMI线缆,构成数据和时钟的每个屏蔽双绞线部分的排流线连接到附加到该线缆的端部的插头的插脚。在这种情况下,每条排流线都连接到与上述插孔(当前HDMK的插脚布局)的每个屏蔽端子(插脚号为2、5、8和11的屏蔽插脚)对应的插脚(端子)。这些屏蔽端子在信源装置110和信宿装置120处接地。因此,构成数据和时钟的每个屏蔽双绞线部分的排流线在插脚连接到插孔(当前HDMI的插脚布局)的状态下转入接接地状态。
图10示出用作线缆200的新HDMI的配置示例。该新HDMI线缆配置为用于获得特性的6个数据线对中的每个的屏蔽双绞线部分。此外,用于HEAC功能的公用与HDP线对也配置为屏蔽双绞线部分。
对于新HDMI线缆,与当前HDMI线缆相比,要连接的铜线的数量增多(请参见图9中的(a))。对于该新HDMI线缆,构成每个屏蔽双绞线部分由线缆两端的插头的专用插脚连接的排流线连接到插头的金属壳体。因此,屏蔽插脚是空闲的,抑制了插头的插脚数量的增加,并且新HDMI线缆的插头与当前HDMI线缆的插头相同。这样,在构成每个屏蔽双绞线部分的排流线连接到插头的金属壳体的情况下,插头插入其内的插孔的壳体连接到地电平,因此可以保证差分对线的屏蔽。
图11示出用作线缆200的新HDMI线缆的另一配置示例。对于该新HDMI线缆,除了将截面形状平坦化之外,基本配置与上面的图10所示的新HDMI线缆相同。这样根据现有技术使截面形状平坦化可以减小截面面积,并且容易实现阻抗匹配。
当前HDMI和新HDMI的操作模式控制
接着,将进一步描述信源装置110的控制单元113的操作模式控制。如上所述,在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并且信宿装置120也与新HDMI兼容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3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此外,在其它情况下,控制单元113在当前HDMI操作模式下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
图12所示的流程图示出控制单元113的操作模式控制处理过程。在步骤ST1,控制单元113开始该处理,然后,进行到步骤ST2的处理。在该步骤ST2,控制单元113确定信源装置110,即数据发送单元112是否与新HDMI兼容。在存在自己的单元(own unit)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3事先具有信源装置110(数据发送单元112)的性能信息,因此,可以轻而易举地执行该确定。注意,对于本实施例,显然信源装置110与新HDMI兼容,且因此,控制单元113可以省略该步骤ST2的确定处理。
当确定信源装置110与新HDMI兼容时,在步骤ST3中,控制单元113确定信宿装置120即数据接收单元113是否与新HDMI兼容。下面将描述该确定的细节。当确定信宿装置120与新HDMI兼容时,控制单元113进行到步骤ST4的处理。在该步骤ST4,控制单元113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下面描述该确定的细节。
当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时,控制单元113进行到步骤ST5的处理。在该步骤ST5,控制单元113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此外,在步骤ST2、ST3和ST4确定信源装置110、信宿装置120和线缆200分别与新HDMI不兼容时,控制单元113进行到步骤ST6的处理。在该步骤ST6,控制单元113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当前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
注意,例如,当在步骤ST3确定信宿装置120与新HDMI兼容时,控制单元113通过线缆200将最终操作模式的确定结果发送到信宿装置120。从信源装置110发送该确定结果作为数据传输之前的诸如InfoFrame等的控制信息。对于信宿装置120,根据来自信源装置110的操作模式确定结果,数据接收单元122由控制单元123控制,从而以与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相同的操作模式操作。
此外,当在步骤ST5中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时,控制单元113可以执行控制,从而在显示单元(显示器)上显示其意图的UI屏幕,例如,如图13A所示。根据该UI屏幕,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识别信源装置110和信宿装置120由新HDMI连接在一起。注意,其上显示UI屏幕的显示单元(显示器)是向信源装置110提供的未示出的显示单元(显示器),或者向信宿装置120提供的未示出的显示单元(显示器)。这也适用于下面每个UI显示器。
此外,当在步骤ST4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不兼容,并且进行到步骤ST6的处理时,控制单元113可以进行控制,从而在显示单元(显示器)上显示其意图的UI屏幕,例如,如图13C所示。根据该UI屏幕,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识别信源装置110和信宿装置120与新HDMI兼容,但是仅线缆200与新HDMI不兼容,并且采取措施,以利用新HDMI线缆代替线缆200。
此外,对于图12所示流程图的处理过程,当在步骤ST4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时,控制单元113立即进行到步骤ST5,并且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然而,当通过在数据传输之前事先经过诸如CEC之类的线交换命令,而在步骤ST4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时,控制单元113可以允许用户选择新HDMI或者当前HDMI(现有HDMI)。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13执行控制,以因此在显示单元(显示器)上显示UI屏幕,例如,如图13B所示。根据该UI屏幕,用户可以选择新HDMI或者当前HDMI。图13B示出选择“新HDMI”的状态。控制单元113根据用户的选择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新HDMI或者当前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
图14的流程图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13的操作模式控制处理过程。在该图14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签表示对应于图12的部分,并且省略详细描述它们。当在步骤ST4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时,控制单元113进行到步骤ST7的处理。在该步骤ST7,控制单元113执行控制,以在显示单元(显示器)上显示用于选择新HDMI或者当前HDMI的UI屏幕。信源装置110可以通过传输路径200发送该UI的显示作为视频信号,或者控制单元113指令信宿装置120本身显示该UI。
然后,控制单元113进行到步骤ST8的处理。在该步骤ST8,控制单元123根据用户的遥控器等通过诸如CEC之类的线来通知操作,因此,控制单元113确定用户选择新HDMI还是当前HDMI。当用户选择新HDMI时,在步骤ST5,控制单元113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新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另一方面,当用户选择当前HDMI时,在步骤ST6,控制单元113控制数据发送单元112,以在当前HDMI(现有HDMI)操作模式下操作。
信宿装置的新HDMI兼容确定
将描述在控制单元113处确定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方法。该确定方法的示例包括下面的第一确定方法和第二确定方法。
第一确定方法
根据利用线缆200的DDC线(SDA线和SCL线)从信宿装置120读出的EDID,控制单元113确定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EDID本身具有格式规定的数据结构。比如,在该EDID的预定位置中新定义指示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新传输)兼容的标志信息。
图15示出EDID上新定义的标志信息的示例。最初,EDID是指示各种信宿装置120的性能的数据结构。为了将描述的简化精简到最少,图15仅示出与本公开有关的EDID的字节。在第二位中描述用于指示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1位标志信息“New Rx Sink”(新接收信宿)。此外,在第一位中新定义指示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1位标志信息“New Cable”(新线缆)。
当从信宿装置122读出的EDID包括上述1位标志信息“New Rx Sink”时,控制单元113确定信宿装置120与新HDMI兼容。也就是说,在信宿装置120仅与当前HDMI兼容的情况下,从信宿装置122读出的EDID不包括上述1位标志信息“New Rx Sink”。
第二确定方法
控制单元113通过线缆200在信宿装置120之间执行通信,从而确定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根据命令,例如,控制单元113利用CEC线来确认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
此外,例如,控制单元113利用由公用线和HPD线构成的双向通信路径(HEAC功能)与信宿装置120通信,从而确认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此外,例如,控制单元113利用未使用的线例如公用线等执行某种信号的交换,直到激活传输为止,以确认信宿装置120是否与新HDMI兼容。
线缆的新HDMI兼容确定
描述在控制单元113处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方法。该确定方法的示例包括下面的第一至第四确定方法。第一至第三确定方法是当线缆200是新HDMI线缆时利用该线缆200具有的信息提供功能执行的确定方法。
第一确定方法
对于该第一确定方法,如图16所示,对于新HDMI线缆,例如在插头内装有LSI(大规模集成电路)。例如,在从信源装置110供给+5V的状态下,在HPD降低到L时,信宿装置120利用CEC协议向该LSI请求输出。注意,这种状态下的信宿装置120是与新HDMI兼容的信宿装置。响应于来自信宿装置120的输出请求,LSI利用CEC协议向信宿装置120报告在该LSI内实现的寄存值(针对该线缆与新HDMI兼容的效果,并且诸如可以发送的数据频带之类的线缆特性数据)。
信宿装置120在该装置自己的EDID中附加描述从LSI报告的信息。信宿装置120在该附加描述之后,通过将HPD变更为H来指令信源装置110读出EDID。控制单元113根据从信宿装置120读出的EDID来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也就是说,当包括诸如针对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的效果的信息时,控制单元113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
注意,在迄今所做的描述中,信宿装置120利用CEC协议请求LSI输出。然而,可以设想,信源装置110自身利用CEC协议请求LSI输出,并且从LSI直接接收寄存值的报告(针对线缆与新HDMI兼容的效果,并且诸如可以发送的数据频带之类的线缆特性数据)。
第二确定方法
此外,对于该第二确定方法,如图16所示,对于新HDMI线缆,例如,LSI装在插头内。信源装置110从信宿装置120读出指示其性能的EDID,以例如在HPD从L变更为H时获得该EDID。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SDA/SCL线串行发送写入信宿装置120的EEPROM内的数据将该EDID通知给信源端。
在EDID的传输期间,LSI监视其中发送EDID信息,即,SDA/SCL信号的线。当标志信息指示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图15中预定字节的第一位)时,LSI将其位值变更为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的状态,即,标志是开(on)的状态。具体地说,尽管信宿装置120的EDIDROM(EEPROM)上的数据是“00000100”,但是在传输期间,线缆内的LSI仍重写该数据,而当信宿装置110接收该数据时,该数据是“00000110”。
控制单元113根据从信宿装置120读出的EDID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具体地说,当指示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的标志信息(图15中预定字节的第一位)处于与新HDMI兼容的状态时,控制单元113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
图17示出线缆内的LSI的EDID数据重写电路的示例。该LSI包括:计数器,用于对SLC线上的时钟计数;以及驱动器,用于根据该计数器的计数值重写SDA线上的数据。
第三确定方法
对于该第三确定方法,如图18所示,对于新HDMI线缆,FR标志芯片(LSI)装在插头内,其中例如存储了诸如针对与新HDMI兼容的信息的效果和可以发送的数据频带。此外,RF标签读出芯片(LSI)装在信源装置110的插孔111内。在这种情况下,在插孔111的RF标签读出芯片与插头的RF标签芯片之间执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并且由RF标签读出芯片读出存储在RF标签芯片内的信息。
控制单元113根据由RF标签读出芯片读出的信息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具体地说,当由RF标签读出芯片读出针对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的效果的信息等时,控制单元113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
注意,在迄今所做的描述中,在信源装置110的插孔111的RF标签读出芯片与插头的RF标签芯片之间执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并且在信源装置110端读出存储在RF标签芯片内的信息。然而,例如,还可以设想一种布置,其中在信宿装置120的插孔121的RF标签读出芯片与插头的RF标签芯片之间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并且在信宿装置120端上读出存储在RF标签芯片内的信息,此后,将该信息提供到信源装置110端。
第四确定方法
对于第四确定方法,控制单元113通过执行线缆200的电特性的测量来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如图19所示,信源装置110的控制单元113将用于测量/检测(数字信号)的测试信号发送到插脚2和5,而信宿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3接收其信号。注意,对于当前HDMI线缆,连接到插脚2和5的一对信号线不构成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但是对于新HDMI线缆,连接到插脚2和5的一对信号线构成差分信号传输路径(请参见图7中的(a)和(b))。
信宿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3通过另一路由(例如,SCL/SDA指示的HDMI DDC线或者CEC线或者公用线等)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通知信源装置110端。信源装置110的控制单元113确认从信宿装置120通知的数字信号与该装置自身发送的数字信号匹配,从而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兼容。也就是说,当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与发送的数字信号匹配时,控制单元113才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
如图20A所示,在线缆200是当前HDMI线缆的情况下,连接到插脚2和5的一对信号线不构成屏蔽双绞线导线。因此,利用是否未传送高速测试信号来确定线缆200是否与当前HDMI兼容。此时,与插脚2无关的信号施加到与插脚2相关的插脚1或者插脚3,因此还可以利用其干扰。根据该干扰,可以进一步防止传送高速测试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20B所示,在线缆200是新HDMI线缆的情况下,连接到插脚2和5的一对信号线构成屏蔽双绞线导线。因此,利用是否可以传送高速测试信号来确定线缆200是否与新HDMI线缆兼容。此时,即使与插脚2无关的信号施加到与插脚2相关的插脚1或者插脚3,这些插脚仍独立经历屏蔽处理,因此,在施加的信号与插脚2之间不存在干扰,并且对测试信号的传输没有影响。
在此,测试信号是例如信源装置110可以输出的最快数据,也是对于使得HDMI保证作为要估计的10-9的误码率足够长的随机数据。注意,用于视频重放的帧缓冲存储器通常装在信宿装置120内,因此,可以不需要用于该传输测试的专用存储器。
注意,在迄今所做的描述中,仅当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与发送的数字信号匹配时,控制单元113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控制单元113通过延迟数据的传送速度来执行类似的测试,并且重复上述确定处理直到两个信号匹配为止,从而确定线缆的性能,并且确定线缆200与新HDMI兼容,但是可以执行在其传输速度内可执行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确定当前HDMI线缆与新HDMI兼容。
此外,对于上面的描述,已经使用了插脚2和5。然而,代替这些插脚,可以使用与当前HDMI线缆和新HDMI线缆之间的插脚具有相同关系的插脚8和11。具体地说,对于当前HDMI线缆,连接到插脚8和11的一对信号线不构成差分信号传输路径,但是对于新HDMI线缆,连接到插脚8和11的一对信号线构成差分信号传输路径(请参见图7中的(a)和(b))。
此外,上面的描述说明了一种情况,其中对于信源装置110发送到信宿装置120的数字信号(测试信号),接收该数字信号的信宿装置120将该数字信号通知信源装置110,并且在信源装置110端确定其正确还是错误。然而,信宿装置120可以通过发送作为数字信号(测试信号)的预定图形(pattern),来确定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是正确还是错误,并且通过诸如CEC的线,仅将该结果通知给信源装置110,信宿装置120也可以在其自己的E-EDID中附加描述该信息。
如上所述,对于图2所示的数字接口2,除了当前HDMI操作模式,信源装置110的数据发送单元112还具有新HDMI操作模式。在此,对于当前HDMI,存在3个差分信号信道用于发送诸如视频数据等的数字信号,但是对于新HDMI,存在6个差分信号信道。因此,采用新HDMI,因此,可以执行具有高数据速率的信号传输。此外,当信宿装置120和线缆200都与新HDMI不兼容时,采用当前HDMI(现有HDMI),因此,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
注意,上面的描述示出一种情况,其中新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与当前HDMI线缆(现有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相同。然而,当新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与当前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不同,并且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之一与新HDMI不兼容时,可以防止它们由新HDMI线缆连接在一起。
图21A示出当前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而图21B示出仅与当前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形状。另一方面,图21C示出新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而图21D示出与新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形状的示例。注意,图22A是当前HDMI线缆的插头的透视图,而图22B示出新HDMI线缆的插头的透视图。
凸出部分(箭头P所指的)提供给新HDMI线缆的插头。与插头的凸出部分对应的凹槽部分(箭头Q所指的)提供给与新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在这种情况下,与新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形状与新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匹配,并且包括当前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
如上设置新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和与新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形状,由此新HDMI线缆可以连接到与新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然而,新HDMI线缆不可连接到仅与当前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因此,当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之一与新HDMI不兼容时,它们不通过新HDMI线缆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仅当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都与新HDMI兼容时,它们才可以通过新HDMI线缆连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也与新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形状与新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匹配,并且包括当前HDMI线缆的插头形状。因此,当前HDMI线缆不仅可以连接到仅与当前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而且可以连接到与新HDMI兼容的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的插孔。
此外,上面的描述说明了一种情况,其中对于当前HDMI,用于发送诸如视频数据等的数字信号的差分信号信道的数量是3个信道,另一方面,对于新HDMI,其差分信号信道的数量是6个信道。然而,用于发送诸如视频数据等的数字信号的差分信号信道的数量并不局限于6个信道、4个信道、5个信道,还可以设想7个信道等。例如,如果我们说用于发送诸如视频数据等的数字信号的差分信号信道的数量是5个信道,并且时钟频率加速1.2倍左右,则可以实现与6个信道的情况相同的数据传送速率。
信宿装置与信宿装置之间的数字接口
接着,描述用作信宿装置的电视接收机11与用作信宿装置的电视接收机12之间的数字接口30。图23示出数字接口30的配置示例。
信宿装置130和信宿装置140通过线缆300连接在一起。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32连接到其的构成连接器的插孔131提供给信宿装置130。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42连接到其的构成连接器的插孔141提供给信宿装置140。此外,构成连接器的插头301提供到线缆300的一端,而构成连接器的插头302提供到其另一端。线缆300的一端的插头301连接到信宿装置130的插孔131,而线缆300的另一端的插头302连接到信宿装置140的插孔141。
对于线缆300,准备Data#0至Data#5的多个,对于本实施例是6个差分信号通道(视频传输通道),并且可以在信宿装置130与信宿装置140之间执行诸如视频信号等的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在信宿装置130与信宿装置140之间发送具有例如图6所示的结构的传输数据。以与对应于新HDMI的上述6个TMDS信道#0至#5的差分信号线相同的方式,配置6个差分信号通道,TMDS信道#0至#5中的每个都被配置为屏蔽双绞线部分(请参见图10)。
比如,每个差分信号通道都是具有例如诸如3.4Gbps等的最高传输速率的传输路径,并且如果要求比该速率快的速率传输,则进行布置,以使用多个差分信号通道,从而执行最高3.4×6=20.4Gbps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要处理的信号局限于基带视频信号,因此,在传输端和接收端都可以取消诸如压缩/解压缩之类的处理。
此外,比如,对于每个差分信号通道,在自身上叠加与在接收端播放的视频的像素时钟同步的传输时钟,从而可以在每个差分信号通道处在接收端独立播放视频信号。然而,比如,为了产生可以迅速执行精确的数据接收的时钟,将其载波时钟的频率作为基准事先由发送端通知接收端。
在线缆300内准备双向通信线,从而使得可以在信宿装置130与信宿装置140之间执行双向通信。双向通信线配置为与HDMI的CEC线等效的双向控制线,也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双向差分通信线。
信宿装置130包括控制单元133。该控制单元133控制整个信宿装置130。此外,信宿装置140包括控制单元143。该控制单元143控制整个信宿装置140。在信宿装置130与140之间发送诸如视频信号等的数字信号时,利用控制单元133与143之间的双向通信线进行通信,适当时激活另一个,手动确认和确定诸如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传输方向、载波时钟频率等的传输路径设置。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32和142的设置分别由控制单元133和143控制。
对于图23所示的数字接口30,如上所述,信宿装置130和140具有发送并接收视频的两种功能,并且差分信号通道(视频传输通道)中的每个都与双向传输兼容。利用事先在信宿装置130与140确认和确定的使用通道、传输方向、载波时钟频率等配置在信宿装置130与140之间的传输路径。
例如,适当时,请求发送的发射机通过上述双向通信线激活另一个,并且将诸如使用通道、载波时钟频率等的信息通知接收机。例如,在查看连接当前二者的传输路径的情况后,例如,当发送4.4Gbps的视频信号时,发射机将利用差分数据通道Data#0和#1以载波时钟2.2GHz发送视频通知接收机。接收到命令的接收机将其自己的传输路径的设置转换为发射机希望的设置,并且将载波时钟的基准时钟设置为发射机规定的基准时钟。
然后,接收机将通过上述两条双向通信线完成其自身设置通知发射机。识别接收机的传输路径的设置完成的发射机开始传输视频信号。此时,在例如视频的消隐周期期间,发射机同时将自己通过第一发送InfoFrame等发送的视频格式的格式通知接收机,从而允许接收机正确地播放发送的视频。
图24所示的序列图示出在从信宿装置130和140之一向另一个发送诸如视频信号等的数字信号时控制单元133和143的控制序列示例。现在,比如,发送数字信号的一侧作为发射机,而接收数字信号的一侧作为接收机。
发射机的控制单元确认传输路径的状态,并且根据视频速率(序列(1)),确定诸如使用通道(通道数量、通道编号)和载波时钟频率等的传输路径设置。注意,该传输路径设置还包括传输方向,但是在此,该传输方向确定为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此外,载波时钟频率在其固定时不必确定。
接着,适当时,发射机的控制单元通过双向通信线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接收机的控制单元,以激活接收机(序列(2))。然后,发射机的控制单元通过双向通信线将使用通道和载波时钟频率通知接收机的控制单元,并且请求传输(序列(3))。
接着,接收机的控制单元控制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以根据该请求配置传输路径,并且还设置用于提取载波时钟的基准时钟频率(序列(4))。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基准时钟频率与通知的载波时钟频率匹配。下面将做彻底描述,载波时钟重叠在从发射机发送到接收机的数字信号上,接收机端从该数字信号中提取载波时钟,并且利用提取的载波时钟执行接收处理。这样,假定基准时钟频率事先与载波时钟频率匹配,则可以迅速执行从数字信号提取载波时钟。
接着,接收机的控制单元通过双向通信线将已经完成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的变更报告发射机的控制单元(序列(5))。然而,如果未执行设置变更,则接收机的控制单元报告该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发射机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来自接收机的控制单元的报告,确定诸如使用通道、载波时钟频率等的传输路径设置,并且可以重复上述序列。
在接收到意思为已经完成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的变更的报告后,发射机的控制单元类似地改变发射机本身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然后,利用使用通道开始数字信号的传输(序列(6))。
注意,例如,可以进行以下配置,其中当发射机将数字信号发送到接收机时,在开始传输该数字信号之前,利用其使用通道,将与重叠在该数字信号上的载波时钟同步的基准时钟发送到接收机。因此,一旦接收端与该基准时钟同步,就可以发送实际传输数字信号,并且可以在接收端执行精确的数字信号接收。
此外,例如,可以进行以下配置,其中如上所述,发射机将基准时钟发送到接收机,并且在通过双向通信线接收到针对接收机与传输时钟同步的效果的通知后,发射机开始传输数字信号。因此,一旦接收端完成与该基准时钟同步,就可以发送实际传输数字信号,并且可以在接收端执行更精确的数字信号接收。
此外,例如,可以进行以下配置,其中当发射机将数字信号发送到接收机时,在适当时将有助于提取载波时钟的固定图形插入该数字信号的无效数据分段,或者控制数据传输分段等。因此,接收端可以在适当时从接收到的固定图形中精确提取载波时钟,并且在持续保持同步状态的同时接收数字信号,且因此,可以在接收端执行更精确的数字信号接收。
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配置示例
图25示出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50的配置示例(信宿装置130和140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32和142)。数据发送/接收单元150包括:数据发送电路151、数据接收电路152、以及对应于6个差分信号通道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0至153-5。
作为诸如视频信号等的数字信号的传输数据以及像素时钟施加到数据发送电路151。该数据发送电路151根据使用通道数量对传输数据执行封装处理,以产生要在每个通道处发送的数字信号,并且提供到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0至153-5。
在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中选择性地控制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0至153-5。在传输模式时,在对从数据发送电路151供给的要发送的数字信号执行预定数据编码,例如,8B10B转换之后,将该载波信号重叠在数字信号上,并且将该数字信号发送到相应差分信号通道。此外,在接收模式时,从通过相应差分信号通道供给的数字信号中提取载波时钟,根据其载波时钟获取数据,并且对该数据执行解码处理以产生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将它提供到数据接收电路152。
数据接收单元152对从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0至153-5供给的数字信号执行解封装处理,以产生并且输出接收到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接收电路152还根据从数字信号提取的载波时钟,产生并且输出与接收到的数据同步的像素时钟。
数据发送/接收电路150的数据发送电路151和数据接收电路152可以通过处于用于发送的差分信号通道和用于接收的差分信号通道不同的状态,来执行并行操作。也就是说,可以并行执行诸如视频信号等的数字信号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
图26示出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153-0至153-5)的配置示例。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包括:PLL(锁相环)电路161、编码器162、D闩锁电路(D触发电路)163以及驱动器164。此外,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还包括:输入放大器171、D闩锁电路(D触发电路)172、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PLL电路174以及解码器175。
编码器162对数据流(视频流)执行预定数据编码,以使得在接收侧执行时钟提取,诸如8B10B等。PLL电路161将与数据流(传输数据流)同步的像素时钟倍增,以产生载波时钟(数据载波时钟)。从数据发送电路151通知倍增信息。
D闩锁电路163以在PLL电路161处产生的载波时钟来闩锁编码器162的输出数据流的每位,并且获得其上重叠载波时钟的数据流,应该由相应差分信号通道发送该数据流。驱动器164将在D闩锁电路163处获得的数据流发送到相应差分信号通道。
输入放大器171将由相应差分信号通道发送的数据流均衡化并且放大。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从在输入放大器171处放大的数据流提取载波时钟。在从发送端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根据从发送端通知的载波时钟频率的信息,从控制单元将基准时钟信息通知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利用该基准时钟信息配置用于提取载波时钟的基准时钟频率。
D闩锁电路172与在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处提取的载波时钟同步地,从在输入放大器171处均衡化并且放大的数据流中提取数据。解码器175对在D闩锁电路172处提取的与载波时钟同步的数据流执行与在编码器162处执行的上述数据编码相反的处理,以获得数据流(视频流)。PLL电路174对在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处提取的载波时钟执行分频,以产生像素时钟。从控制单元通知分频信息。
驱动器164由来自数据发送电路151的发送请求激活。此外,输入放大器171由来自数据接收电路172的接收请求激活。也就是说,发送请求和接收请求确定传输方向。对于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在未在相应差分信号通道处执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驱动器164和输入放大器171都不激活,并且完全处于低功耗模式。
对于图26所示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将描述传输时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器164由发送请求激活。像素时钟从前级上的数据发送电路151提供到PLL电路161。在PLL电路161处,像素时钟倍增,并且产生载波时钟(数据载波时钟)。此外,数据流(视频流)从前级上的数据发送电路151提供到编码器162。在该编码器162处,对数据流执行预定数据编码。
编码器162的输出数据流提供到D闩锁电路163。此外,在PLL电路161处产生的载波时钟提供到D闩锁电路163,作为闩锁时钟。在D闩锁电路163处,以载波时钟闩锁编码器162的输出数据流的每位,并且获得其上重叠了载波时钟的数据流,应该在相应差分信号通道处发送该数据流。通过驱动器164将该数据流发送到相应差分信号通道。
对于图26所示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将描述接收时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输入放大器171由接收请求激活。在输入放大器171处将由相应差分信号通道发送的数据流均衡化并放大,然后,将该数据流提供到D闩锁电路172和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在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从数据流提取载波时钟。
在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提取的载波时钟提供到D闩锁电路172,作为闩锁时钟。在D闩锁电路172处,与载波时钟同步地执行从由输入放大器171供给的数据流的每位的数据提取。D闩锁电路172的输出数据流提供到解码器175。在该解码器175,对与载波时钟同步的数据流执行解码处理,并且产生数据流(接收到的数据流)。
此外,在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173处提取的载波时钟提供到PLL电路174。在PLL电路174处,对载波时钟执行分频,并且产生像素时钟。在解码器175处获得的数据流(视频流)和在PLL电路174处获得的像素时钟被发送到后级上的数据接收电路152。
图27示出数据发送电路151的配置示例。该数据发送电路151包括:数据封装方法确定电路181和对应于每个差分信号通道的数据封装电路182。数据封装方法确定电路181利用从控制单元通知的视频格式信息和从控制单元通知的传输路径的状态(空闲通道信息等)以确定使用通道的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封装格式、载波时钟频率等。此外,数据封装方法确定电路181激活所用通道的数据封装电路182,并且还将激活的传输请求通知给与其通道对应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的驱动器164(请参见图26)。
数据封装电路182根据来自数据封装方法确定电路181的指令对输入数据流(视频流)的数据执行再封装,然后,将其格式变更为以在数据封装方法确定电路181处确定的预定数量的使用通道发送的格式。将数据流和倍增信息从该数据封装电路182发送到使用通道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注意,对应数据发送电路151,从输入数据流(视频流)提取像素时钟,并且将该像素时钟发送到使用通道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
图28示出数据接收电路152的配置示例。该数据接收电路152包括对应于每个差分信号通道的数据解封装电路183。对于该数据接收电路152,根据从控制单元通知的使用通道信息,激活相关通道的数据解封装电路183。激活的数据解封装电路183根据从控制单元通知的视频封装信息对从前级上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接收到的数据流执行解封装,以产生数据流(视频流)。该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后级可以解释的格式。
注意,数据封装电路183还将在解封装处理时可以获得的视频格式信息通知后级。此外,对于该数据接收电路152,在前级上的数据信道接口单元153处已经产生了像素时钟,因此在不做变更的情况下通知后级。
视频传输封装示例
接着,将解释视频传输封装示例。图29示出当前HDMI使用的视频传输格式的示例。对于当前HDMI,提供了3种数据信道,并且RGB信号被分配给它们中的每个,并发送。每个像素的边界(垂直虚线所示的)成为像素时钟。
图30示出以更有效方式用于本公开执行传输的再封装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两个数据通道。比如,总数据速率为3.55Gbps,其超过了1个数据通道的最高传输速率。还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像素数据的边界(垂直虚线所示的)成为像素时钟。
图31是其中发送具有与图30中采用的格式相同格式的相当于两个流的视频信号的示例。在此,第一视频传输由Data#0和Data#3构成,而第二视频传输由Data#2和Data#3构成。此外,它们中的每个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如图所示,两个视频传输的方向可以不同。此外,在此,两个视频传输具有相同的数据速率,但是可以不同。此外,Data#4和Data#5未激活,这样实现低功耗模式,并且抑制额外功耗。
室间连接的操作示例
接着,将描述图1所示AV系统10处的操作示例。现在,来研究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观看者希望观看和收听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相连的信源装置的视频的情况。
比如,位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具有通过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的数字接口将与其相连的信源装置的视频信号发送到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性能。此外,位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通过利用与例如HDMI的DDC线等效的分立系统的数据线获得位于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EDID等,识别作为其连接目的地的位于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显示性能等。
例如,如图1所示,当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的连接建立时,利用视频传输路径之外的路由,例如,诸如HDMI技术领域内使用的DDC线之类的系统,均交换其中描述二者的性能的EDID。注意,在连接建立时,代替两个电视接收机都交换其中描述二者的性能的EDID并且存储该EDID,可以每次在必须执行室间传输的情况时,发送端的电视计算机可以执行接收端上的电视接收机的EDID的读出。
将参考图32所示的序列图描述操作示例。注意,在该图32中,仅示出机顶盒14a和DVD播放器14b作为连接到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的信源装置。
例如,卧室内的用户(观看者)在用于显示起居室内存在的信源装置的列表的应用上选择一个信源装置(例如,DVD播放器14b)以及其内容等。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将连接装置列表显示请求从遥控器等发送到电视接收机12。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在适当时在激活了电视接收机11后,通过双向通信线等将连接装置列表请求发送到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
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将用于访问选择的状态传输请求发送到与其电视接收机11相连的信源装置。作为对此的响应,信源装置将用于访问选择的状态数据发送到电视接收机11。电视接收机11根据来自信源装置的用于访问选择的状态数据来创建连接装置列表数据,并且通过双向通信线等将该连接装置列表数据发送到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
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以UI显示连接到电视接收机12本身的信源装置,还有连接到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的信源装置的列表及其状态。图33示出其UI显示的示例。对于该示例,尽管仅列出装置的名称,但是可以包括诸如回放的内容和信源装置选择的信道之类的信息,以允许较高水平的选择。卧室内的用户根据该UI显示来选择一个信源装置。现在,比如,已经选择了起居室内的DVD播放器14b。
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指令起居室内的DVD播放器14b进行回放。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接收机12将起居室内的DVD播放器的回放请求通过双向通信线发送到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在DVD播放器14b连接到本身作为信源装置的电视接收机11的情况下,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将回放请求发送到该DVD播放器14b。DVD播放器14b向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请求EDID。
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将事先获得的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EDID发送到DVD播放器14b,而代替发送电视接收机11本身的EDID。DVD播放器14b将自己的概率与从获得的EDID识别的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概率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最佳传输方法。然后,DVD播放器14b将其传输格式存储在InfoFrame内,并且根据HDMI与数字视频数据一起发送到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
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由从连接到电视接收机11本身的DVD播放器14b获得的传输视频格式等中确定要用于与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传输的通道(通道数量、通道编号)、以及传输时钟频率等,将其信息通知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以及在这二者之间建立传输接口。在适当时,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通过格式转换来变更从DVD播放器14b接收到的数字视频数据的格式,并且通过线缆13执行到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流传输。在此,如上所述,变更数字视频数据的格式的示例包括对该数字视频数据进行再封装,以及3个传输通道变更为2个传输通道。
根据上面描述的处理,在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处,可以执行从连接到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的信源装置的视频信号的接收。根据使用双向通信线的两个装置之间的命令来执行如上所述的这些控制。
注意,对于图32所示的序列,用于选择信源装置的显示器是当可以执行室间连接时要实现的用户界面应用的示例,并且可以实现室间连接专用的其它应用,诸如关于另一连接装置的解码请求、编辑记录保留的数据库等。
此外,例如,对于图32所示的序列,比如,采用6个差分信号通道(视频传输通道)、其中2个是Data#0和Data#1。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可以同时从与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相连的信源装置接收视频数据。
对于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的信源装置到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连接(第一连接),如下配置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的连接接口。也就是说,配置该接口,例如,以利用差分信号通道0和1以从电视接收机11到电视接收机12的方向发送视频。
随后,如果存在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到与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相连的信源装置的传输请求,则连接在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的接口被进一步附加下面的设置。具体地说,接口附加有其中例如利用差分信号通道2和3以从电视接收机12到电视接收机11的方向发送视频的设置。直到实际视频回放的处理与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从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相连的信源装置接收视频回放的情况完全相同。
注意,上面的操作示例是其中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的观看者观看与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相连的信源装置的视频的示例。此时,以与此相同的方式,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的观看者可以观看相同的视频。同样,例如,通过与卧室相连,则另一房间内的电视接收机也可以请求传输由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观看的视频。这样,通过应用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可以实现在家里的多个点观看相同内容,即,将一个发射机与多个接收机相连接的方法。
如上所述,对于图1所示的AV系统10,线缆13连接在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与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之间,并且在该线缆13上准备多个,例如,6个差分信号通道。可以利用差分信号信道在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执行诸如视频等的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在线缆13上准备的双向通信线进行通信,而在电视接收机11与电视接收机12之间确认并且确定使用通道(通道数量、通道编号)、载波时钟频率等。因此,在多个差分信号通道中,可以仅利用用于传输的差分信号通道执行双向传输,并且可以与另一电子装置在两个方向上有效发送诸如视频等的数字信号。
2.修改例
注意,对于上述实施例,已经示出了其中起居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1和卧室内的电视接收机12通过线缆13连接的示例,但是还可以设想在3个或者3个以上的房间之中进行连接的设置。图34和图35示出多室间连接模式的示例。
在图34所示的模式的情况下,即,存在在线路内采用在单独室间连接上的装置的情况下,至少仅激活接口部分,并且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其他接口。在图35所示的模式的情况下,位于中心的切换装置仲裁在连接每个室间连接装置等时执行的数据通道的分配。
图36所示的序列图简要示出图35所示的模式,并且具体地说,在切换装置在室间连接中仲裁的情况下与直到开始传输的控制相关的序列。对于该图,发送端的电视接收机(信宿装置)用作发射机,而接收端的电视接收机(信宿装置)用作接收机。
在切换装置在室间连接中仲裁的情况下,切换装置始终包括在室间连接中。由于在发射机端只能看到切换装置,所以切换装置必须总是执行所有接收机的所有行为,从而在室间可以连接发射机。此外,切换装置必须重发从发射机发送到作为目标的接收机的所有指令,这也适用于从接收机报告的情况。
具体地说,当发射机请求切换装置确认与接收机的传输路径状态时,切换装置确认发射机和接收机二者的传输路径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切换装置可以在适当时通过转换接收机端的传输路径来保证最大开启。然后,切换装置向发射机报告与接收机的传输路径状态确认。
发射机确认传输路径状态,并且根据视频速率,确定诸如使用通道(通道数量、通道编号)、载波时钟频率等的传输路径设置。注意,传输方向也包括在该传输路径设置中,但是在此确定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此外,关于载波时钟频率,在采用固定载波时钟频率的情况下,不必确定载波时钟频率。
接着,发射机将使用通道和载波时钟频率通知切换装置,并且请求传输。作为对此的响应,切换装置适当时转换传输路径。例如,我们研究在发射机不使用Data#4和Data#5,而在接收机不使用Data#0和Data#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切换装置将Data#0和Data#1是在接收机未使用的通道通知给发射机,并且在切换装置内转换两个通道,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连接。
接着,切换装置将使用通道和载波时钟频率通知接收机,请求传输,并且还变更两个装置之间的连接开关的设置。接收机控制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以根据该请求配置传输路径,并且还设置用于提取载波时钟的基准时钟的频率。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基准时钟的频率与所通知的载波时钟频率匹配。通过事先认为与载波时钟频率匹配的基准时钟的频率,可以迅速执行从数字信号中提取载波时钟。
接着,接收机向切换装置报告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的变更已经完成。然而,如果设置变更未被批准,则接收机进行该情况的报告。切换装置进一步向发射机报告来自接收机的报告。注意,如果来自接收机的报告是配置变更未被批准,则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发射机可以根据来自切换装置的报告再一次确定诸如使用通道、载波时钟频率等的传输路径设置,并且可以重复上述序列。
在接收到意思为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的变更已经完成的报告后,发射机同样变更其自己的数据发送/接收单元的传输路径设置,然后,开始利用使用通道的数字信号的传输。
此外,对于上述实施例,例如,直到配置新连接为止,使用Data#0至#1时的Data#2至#5不必是活动的。通过设置这些信道为低功耗模式,或者断开功率供应,用作接口的系统消耗的功率可以被抑制到必需的最小功率。此外,可以利用等同于另一系统的HDMI的CEC线的双向通信线,从另一接口激活该接口,且因此,该系统的线之外的总功率可以被关闭直到激活为止。
此外,对于上述实施例,每个房间内的电视接收机和信源装置由当前HDMI等相连。然而,以与房间内的电视接收机的连接相同的方式在它们之间由数字接口30(请参见图23)连接。
本公开含有与于2010年12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JP2010-292480号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披露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包括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设想各种修改、组合、部分组合和变型,然而,它们均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
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配置为通过利用在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所述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来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
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在所述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的信息,控制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包括数据发送电路和数据接收电路,所述数据发送电路和所述数据接收电路可操作以并行地执行使用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一视频信号的传输以及使用不同的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二视频信号的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视频信号是独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所述外部装置未激活时,所述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利用在所述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通信以激活所述外部装置,并且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处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设置进一步包括由使用通道发送的数字信号的载波时钟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被允许将互相独立的载波时钟用作利用所述多个差分信号通道发送的数字信号的载波时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在利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发送所述数字信号时,通过将载波时钟重叠在该数字信号上来发送该数字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是数字视频信号;
并且其中,所述载波时钟是与所述数字视频信号的像素时钟同步的载波时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在利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发送所述数字信号时,在发送该数字信号之前通过所述双向通信线向所述外部装置通知重叠在该数字信号上的载波时钟的频率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在利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发送所述数字信号时,在发送该数字信号之前将与重叠在该数字信号上的载波时钟同步的基准时钟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将所述基准时钟发送到所述外部装置,并且在通过所述双向通信线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针对所述基准时钟与传输时钟同步的效果的通知后,开始所述数字信号到所述外部装置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在所述数字信号的无效数据分段或者控制数据分段期间插入用于提取载波时钟的固定图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对传输数字信号进行根据使用差分信号通道的数量的封装处理,以产生要在每个通道中发送的数字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通过将载波时钟重叠在每个数字信号上来发送要在每个通道中发送的所述数字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传输数字信号是利用预定数量的差分信号通道从另一外部装置发送的数字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从在预定差分信号通道中发送的数字信号提取载波时钟,并且利用该提取的载波时钟执行所述数字信号的接收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
连接装置信息获取单元,配置为通过所述传输路径从所述外部装置获取连接信源装置信息;以及
用户接口单元,配置为显示所述电子装置本身的连接信源装置和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信源装置的信息。
16.一种包括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在与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利用在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所述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来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
根据在所述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的信息,控制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包括数据发送电路和数据接收电路,所述数据发送电路和所述数据接收电路可操作以并行地执行使用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一视频信号的传输以及使用不同的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二视频信号的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视频信号是独立的。
1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数字信号接收单元,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其中利用差分信号通过传输路径从第一外部装置接收数字信号,且所述差分信号的信道数量用作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所述差分信号的信道数量用作比所述第一数量大的第二数量;
信息接收单元,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外部装置接收指示应该选择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的哪个的操作模式信息;
操作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信息,来控制所述数字信号接收单元的操作;
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对与第二外部装置的传输路径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
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配置为通过利用在与所述第二外部装置的所述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来执行与所述第二外部装置的通信,而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以及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
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在所述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传输路径设置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包括数据发送电路和数据接收电路,所述数据发送电路和所述数据接收电路可操作以并行地执行使用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一视频信号的传输以及使用不同的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二视频信号的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视频信号是独立的。
18.一种由连接到通过传输路径连接的预定数量的信源装置的多个信宿装置配置的电子装置系统,其中所述信宿装置包括:
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配置为利用在对与另一信宿装置的传输路径准备的多个差分信号通道来执行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
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配置为通过利用在与所述另一信宿装置的所述传输路径中准备的双向通信线来执行与所述另一信宿装置的通信,而确定包括使用通道数量、使用通道编号和传输方向的传输路径设置;以及
传输路径设置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在所述传输路径设置确定单元中确定的所述传输路径设置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的设置,
其中,所述数字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包括数据发送电路和数据接收电路,所述数据发送电路和所述数据接收电路可操作以并行地执行使用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一视频信号的传输以及使用不同的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第二视频信号的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视频信号是独立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92480A JP5771986B2 (ja) | 2010-12-28 | 2010-12-28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
JP2010-292480 | 2010-12-28 | ||
JPJP2010-292480 | 2010-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47195A CN102547195A (zh) | 2012-07-04 |
CN102547195B true CN102547195B (zh) | 2017-03-01 |
Family
ID=45464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32483.9A Active CN102547195B (zh) | 2010-12-28 | 2011-12-21 |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707374B2 (zh) |
EP (1) | EP2472896B1 (zh) |
JP (1) | JP5771986B2 (zh) |
KR (1) | KR101925638B1 (zh) |
CN (1) | CN1025471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15919B2 (ja) | 2010-02-12 | 2014-06-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接続外部機器のデジタルインタフェース判別方法 |
US20170078739A1 (en) * | 2014-03-12 | 2017-03-16 | Lg Electronic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hdmi |
EP3119100A4 (en) * | 2014-03-13 | 2018-0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hdmi |
JP6182097B2 (ja) | 2014-03-27 | 2017-08-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伝送装置 |
US9549015B2 (en) * | 2014-04-15 | 2017-01-17 |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of multimedia data streams ove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lanes |
JP6231954B2 (ja) | 2014-07-23 | 2017-11-15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画像送受信システム、アクティブケーブルの監視方法、アクティブケーブルの制御方法、画像送信装置、画像受信装置、及びアクティブケーブル |
JP6645435B2 (ja) * | 2014-10-17 | 2020-02-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
WO2016068791A1 (en) * | 2014-10-31 | 2016-05-06 | Citrine Wireless Pte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to a mobile device |
CN104618677A (zh) * | 2015-02-09 | 2015-05-13 | 李鑫建 | 一种信号的tmds双向传输系统 |
US9554179B2 (en) * | 2015-05-19 | 2017-01-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HDMI |
JP6549954B2 (ja) * | 2015-09-24 | 2019-07-24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画像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クティブケーブル |
TWI547867B (zh) * | 2015-10-28 | 2016-09-0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設備的資料傳輸裝置及資訊傳輸方法 |
JP6832361B2 (ja) | 2016-09-29 | 2021-02-24 | 株式会社ディーアンドエ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音響映像機器 |
JP6993990B2 (ja) * | 2017-01-10 | 2022-01-14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送信制御装置、受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制御システム |
CN106803914A (zh) * | 2017-03-15 | 2017-06-06 | 苏州瑞特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平面显示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KR20200058391A (ko) * | 2017-09-25 | 2020-05-27 | 소니 주식회사 | 케이블, 케이블의 제어 방법, 접속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
US11436060B2 (en) * | 2019-08-27 | 2022-09-06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 Proactive management of inter-GPU network links |
CN111339015B (zh) * | 2019-12-04 | 2022-05-24 |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指令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WO2023182251A1 (ja) * | 2022-03-22 | 2023-09-28 | ヌヴォトンテクノロジ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リピータ、ケーブル、および、制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90967A (en) * | 1995-01-09 | 1999-11-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
CN101369997A (zh) * | 2007-08-16 | 2009-02-18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数字接口收发机与高速数字接口装置的双向通信方法 |
WO2010057122A2 (en) * | 2008-11-16 | 2010-05-20 |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 Self-configurable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 lin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04076B2 (en) * | 2003-05-01 | 2012-06-19 | Genesis Microchip Inc. | Compact packet based multimedia interface |
US7487273B2 (en) * | 2003-09-18 | 2009-02-03 | Genesis Microchip Inc. | Data packet based stream transport scheduler wherein transport data link does not include a clock line |
KR100766496B1 (ko) * | 2005-07-08 | 2007-10-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에이치디엠아이 전송 시스템 |
JP4844230B2 (ja) * | 2006-05-16 | 2011-12-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5162845B2 (ja) * | 2006-05-16 | 2013-03-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伝送方法、伝送システム、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
JP2008079135A (ja) * | 2006-09-22 | 2008-04-03 | Toshiba Corp | 電源制御装置、電源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
WO2008111395A1 (ja) * | 2007-03-09 | 2008-09-18 | Nec Corporation | クロックレス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クロックレス伝送方法 |
JP4388968B2 (ja) * | 2007-03-28 | 2009-12-24 |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 画像再生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信号処理装置 |
JP5240491B2 (ja) * | 2007-06-26 | 2013-07-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JP5240492B2 (ja) | 2007-06-26 | 2013-07-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7836223B2 (en) * | 2007-07-02 | 2010-11-16 | Silicon Image, Inc. | Operation of media interface to provide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
JP4835568B2 (ja) * | 2007-09-28 | 2011-12-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送信装置、送信装置におけるデータ受信方法 |
US8090030B2 (en) * | 2008-01-04 | 2012-01-03 | Silicon Image, Inc.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nd facilitating mobile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
US8098690B2 (en) * | 2008-03-18 | 2012-01-17 | Transwitch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signals over four twisted-pairs |
US8112572B2 (en) * | 2008-10-29 | 2012-02-07 | Transwitch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swapping high-speed multimedia signals |
US8176214B2 (en) * | 2008-10-31 | 2012-05-08 | Silicon Image, Inc. | Transmission of alternative content over standard device connectors |
KR101837085B1 (ko) * | 2010-08-20 | 2018-03-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Av 인터페이스에 기초해 성립된 네트워크에서 경로 대역폭을 확보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20018274A (ko) * | 2010-08-20 | 2012-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Av 인터페이스를 통해 송수신되는 데이터를 다중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5598220B2 (ja) * | 2010-09-30 | 2014-10-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
US9124853B2 (en) * | 2010-11-30 | 2015-09-01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HDMI device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JP5655562B2 (ja) * | 2010-12-28 | 2015-01-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
2010
- 2010-12-28 JP JP2010292480A patent/JP577198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2-15 EP EP11193708.2A patent/EP247289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12-15 KR KR1020110135286A patent/KR10192563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12-19 US US13/329,795 patent/US8707374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21 CN CN201110432483.9A patent/CN102547195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27 US US14/191,924 patent/US92771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90967A (en) * | 1995-01-09 | 1999-11-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
CN101369997A (zh) * | 2007-08-16 | 2009-02-18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数字接口收发机与高速数字接口装置的双向通信方法 |
WO2010057122A2 (en) * | 2008-11-16 | 2010-05-20 |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 Self-configurable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 lin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47195A (zh) | 2012-07-04 |
KR101925638B1 (ko) | 2018-12-05 |
US9277171B2 (en) | 2016-03-01 |
EP2472896B1 (en) | 2015-09-02 |
EP2472896A3 (en) | 2013-06-05 |
KR20120075366A (ko) | 2012-07-06 |
EP2472896A2 (en) | 2012-07-04 |
JP5771986B2 (ja) | 2015-09-02 |
US20120167149A1 (en) | 2012-06-28 |
JP2012142692A (ja) | 2012-07-26 |
US20140176804A1 (en) | 2014-06-26 |
US8707374B2 (en) | 2014-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47195B (zh) |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系统 | |
JP5655562B2 (ja)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
CN103313019B (zh) |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 |
CN103533269B (zh) | 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 | |
RU2568674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а,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и кабель | |
CN103858436B (zh) | 传送装置、传送方法和接收装置 | |
CN101601291B (zh) | 传输装置、图像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图像显示方法 | |
CN101910999B (zh) | 用以产生及实现移动式高清晰多媒体接口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763499B (zh) | 显示设备、发送设备和视频信号的发送方法 | |
RU2502209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а,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и программы для них | |
CN101809549B (zh) | 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取消电子设备的防火墙的方法 | |
JP5987955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 |
CN207266172U (zh) | 一种新型的高清无缝混合矩阵设备 | |
JP6187651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 |
JP5900552B2 (ja) | ケーブル | |
CN103957439B (zh) | 一种高清多媒体控制器及其主板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