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384A -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384A
CN102529384A CN2011104009482A CN201110400948A CN102529384A CN 102529384 A CN102529384 A CN 102529384A CN 2011104009482 A CN2011104009482 A CN 2011104009482A CN 201110400948 A CN201110400948 A CN 201110400948A CN 102529384 A CN102529384 A CN 102529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d space
pressure
stream
open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09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384B (zh
Inventor
松本大辅
山田阳一
小桥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51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243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51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411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94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67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打印机利用通过在使第一开闭阀成为关闭状态的状态下驱动泵而在排出流路内蓄积的负压(P1),使以包围记录头的喷嘴开口的方式使罩与记录头抵接而形成的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由此使墨水从喷嘴开口排出,之后,在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P0)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时,在使设置于连通闭合空间区域和大气空间的流入流路的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使大气流入闭合空间区域之后,在闭合空间区域残存负压(P3)的状态下停止大气经由流入流路朝闭合空间区域流入。

Description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本申请主张2010年11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No.2010-265182的优先权、2010年11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No.2010-265183的优先权以及2010年12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No.2010-269478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区域
本发明涉及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众所周知有喷墨式打印机。该打印机通过从形成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喷射墨水(液体),在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该打印机为了减少墨水的排出不良,在通过以包围喷射墨水的喷嘴开口的方式使有底箱状的罩与液体喷射头抵接来形成闭合空间区域的状态下,进行利用吸引单元吸引该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谓的清洗。
然而,在清洗的墨水吸引结束时,在将罩从液体喷射头卸下时,需要将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返回到大气压状态。然而,由于将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自然地返回到大气压状态在比较长的期间内、墨水因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而被持续吸引,因此存在在清洗中不必要地消耗墨水的忧虑。因此,提案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
在该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在罩设置有使大气流入的大气连通管、和能够对该大气连通管进行开闭的大气连通阀。并且,在清洗的墨水吸引结束时,通过打开大气连通阀而使大气积极地流入到闭合空间区域,使该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急剧地发生压力变化直到成为大气压状态为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2262号公报
但是,如果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急剧地发生压力变化直到成为大气压状态为止,则利用急剧地流入到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从喷嘴开口朝向液体喷射头内施加按压力。因此,担心在正常的喷嘴、除去了气泡的喷嘴内吸入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从而产生喷嘴内的墨水的弯液面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清洗中的液体的消耗量,并且抑制喷嘴内的弯液面的破坏的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清洗方法,进行利用吸引单元吸引闭合空间区域而使液体从喷嘴开口排出的清洗,上述闭合空间区域是通过以包围液体喷射头的喷射上述液体的上述喷嘴开口的方式使有底箱状的罩与上述液体喷射头抵接而在该液体喷射头与上述罩之间包围形成的,上述清洗方法具备:蓄压步骤,使在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连通且由上述吸引单元产生的吸引力所波及的第一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一流路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开闭阀成为关闭状态,并且驱动上述吸引单元而在上述第一流路的以上述第一开闭阀为边界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流路内蓄积负压;排出步骤,在该蓄压步骤之后,使上述第一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由此使上述液体从上述喷嘴开口排出;以及压力变化步骤,在该排出步骤之后,使在连通上述闭合空间区域与大气空间的第二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二流路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使大气流入上述闭合空间区域而使该闭合空间区域的上述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并且在该闭合空间区域残存上述负压的状态下停止上述大气经由上述第二流路朝上述闭合空间区域流入。
根据该结构,在压力变化步骤中,首先通过大气经由第二流路流入到负压状态的闭合空间区域,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急剧地压力变化。接下来,如上述那样在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的闭合空间区域残存负压的状态下,停止大气经由第二流路朝闭合空间区域流入。并且,之后,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通过经由第一流路的平缓的压力变化而返回至大气压状态。因此,能够抑制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急剧地成为大气压状态,能够抑制将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引入到喷嘴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液体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上述压力变化步骤具有:第一压力变化步骤,在该闭合空间区域的上述负压状态即将成为上述大气压状态之前停止上述大气经由上述第二流路朝上述闭合空间区域流入;以及第二压力变化步骤,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的上述负压状态比该第一压力变化步骤时更平缓地朝成为上述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
根据该结构,第一压力变化步骤的从负压状态向大气压状态的急剧的压力变化以在闭合空间区域残存负压的状态被停止。并且,在第二压力变化步骤中,由在闭合空间区域残存的负压而引起的负压状态比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时平缓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因而,能够平缓地成为大气压状态,能够有效地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在上述压力变化步骤中残存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的上述负压的绝对值的大小,与在上述液体喷射头中存在的经由上述喷嘴开口的上述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的大小相同。
通常,为了能够在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内存在的液体形成从喷嘴开口朝向喷嘴内的凹状的弯液面,经由从液体供给源侧向液体喷射头侧的喷嘴开口的液体的引入压力以微弱的负压状态存在。因此,由于通过大气经由第二流路朝闭合空间区域流入而引起的压力变化,在该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的绝对值变得比在液体喷射头中存在的经由喷嘴开口的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的情况下,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被引入到喷嘴内。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不会急剧地发生压力变化,直到该负压的绝对值因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流入而变得比液体喷射头的经由喷嘴开口的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为止。换言之,即使通过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流入而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也不会产生从闭合空间区域侧经由喷嘴开口朝液体喷射头内的按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将大气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引入到喷嘴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液体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当将上述排出步骤中从上述喷嘴开口吸引上述液体的时间设为t1、将上述压力变化步骤中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从上述负压状态压力变化至上述大气压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设为t2时,t1<t2的关系成立。
在压力变化步骤中,在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压力变化至大气压状态时,由于通过大气的流入而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急剧地发生压力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较短,故压力变化步骤的时间t2的绝大部分是在残存负压的状态下停止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流入的时间。并且,根据该结构,在压力变化步骤中,由于能够使用该时间t2的绝大部分,几乎不进行吸引而花费时间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平缓地压力变化直到自然地成为大气压状态为止,故能够准备好喷嘴内的弯液面。因而,能够进一步地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
在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依次反复实行多次上述蓄压步骤、上述排出步骤以及上述压力变化步骤。
根据该结构,由于进行多次从喷嘴恢复效果较高的大气压附近朝正压方向设置有压力差的吸引,故即便在喷嘴内存在导致在一次吸引中无法预见喷嘴的恢复的气泡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较少的墨水的消耗量有效地除去喷嘴的气泡。因而,能够进一步地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
在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当将上述压力变化步骤的开始后到开始下一次上述蓄压步骤为止的时间设为t3时,t2>t3的关系成立。
根据该结构,在反复进行多次蓄压步骤、排出步骤以及压力变化步骤的情况下,在压力变化步骤中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成为大气压之前,开始下一次的蓄压步骤且停止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的变化。因此,能够总是将闭合空间区域维持为负压状态。因而,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上述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使上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上述第二压力变化步骤在上述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之后,停止经由上述第二流路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上述大气。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通过经由第二流路对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并且,在接下来的第二压力变化步骤中,由于停止经由第二流路对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故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通过经由第一流路的平缓的压力变化而返回至大气压状态。因此,能够抑制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急剧地成为大气压状态,能够抑制将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引入到喷嘴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液体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另外,利用对闭合空间区域赋予的大气,能够在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形成面与罩的内底面之间切断从喷嘴开口朝罩的内底面流动的液体的流动。因而,能够抑制因清洗而导致液体附着于喷嘴形成面。
在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上述清洗方法在上述排出步骤之前具备加压步骤,该加压步骤使上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
根据该结构,利用加压步骤对闭合空间进行加压,能够相应地产生比使大气压状态的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的情况大的压力差,并能够加快在喷嘴内流动的液体的流速。因而,能够抑制从大气压状态过度地作用较大的负压的情况所产生的气泡的排出效率的降低,并高效地排出气泡。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清洗装置具备:有底箱状的罩,该罩通过以包围液体喷射头的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方式与上述液体喷射头抵接,在与该液体喷射头之间包围形成闭合空间区域;第一开闭阀,该第一开闭阀在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连通的第一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一流路的方式设置;第二开闭阀,该第二开闭阀在连通上述闭合空间区域与大气空间的第二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二流路的方式设置;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配置在上述第二流路的以上述第二开闭阀为边界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以及吸引单元,在使上述第一开闭阀开阀并且使上述第二开闭阀闭阀的状态下,该吸引单元通过经由上述第一流路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作用吸引力而使该闭合空间区域产生负压,在利用基于上述吸引单元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之后,在使上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的上述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在进行该压力变化而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上述压力调整阀闭阀。
根据该结构,使大气流入利用基于吸引单元的驱动产生的负压而成为负压状态的闭合空间区域,由此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急剧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但通过在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压力调整阀闭阀,在闭合空间区域残存负压的状态下急剧的向大气压状态的压力变化停止。因此,能够抑制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到成为大气压为止急剧地压力变化,能够抑制将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引入到喷嘴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液体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以及上述结构的清洗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清洗装置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清洗装置具备:有底箱状的罩,该罩通过以包围液体喷射头的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方式与上述液体喷射头抵接,在与该液体喷射头之间包围形成闭合空间区域;第一开闭阀,该第一开闭阀在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连通的第一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一流路的方式设置;第二开闭阀,该第二开闭阀在连通上述闭合空间区域与大气空间的第二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二流路的方式设置;压力调整单元,该压力调整单元配置在上述第二流路的以上述第二开闭阀为边界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以及吸引单元,在使上述第一开闭阀开阀并且使上述第二开闭阀闭阀的状态下,该吸引单元通过经由上述第一流路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作用吸引力而使该闭合空间区域产生负压,在利用基于上述吸引单元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之后,在使上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在通过经由上述第二流路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而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的上述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并且进行该压力变化而使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上述压力调整单元停止经由上述第二流路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
根据该结构,对利用基于吸引单元的驱动产生的负压而成为负压状态的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由此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急剧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但通过在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压力调整单元停止大气的加压供给,在闭合空间区域残存负压的状态下急剧的向大气压状态的压力变化停止。因此,能够抑制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到成为大气压状态为止急剧地压力变化,能够抑制将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引入到喷嘴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液体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本发明的清洗装置中,上述压力调整单元是泵,该泵在上述第二流路的以上述第二开闭阀为边界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流路内压缩上述大气而蓄积正压,并且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赋予上述正压,上述正压以压力绝对值比利用吸引单元的驱动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赋予的上述负压的压力绝对值小的方式被预先确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泵将规定压力绝对值的大小的正压一气地赋予形成于罩内的闭合空间区域。并且,利用该泵驱动,能够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迅速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并且,能够在闭合空间区域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容易地停止上述那样的压力变化。另外,能够利用由泵压缩并且一气地向闭合空间区域赋予的大气,在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形成面与罩的内底面之间切断从喷嘴开口朝罩的内底面流动的液体的流动。因而,能够抑制因清洗而导致液体附着于喷嘴形成面。
在本发明的清洗装置中,在上述压力调整单元停止经由上述第二流路对上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的情况下残存于上述闭合空间区域的上述负压的压力绝对值的大小,与在上述液体喷射头中存在的经由上述喷嘴开口的上述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的大小相同。
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在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内存在的液体形成从喷嘴开口朝向喷嘴内的凹状的弯液面,使经由从液体供给源侧向液体喷射头侧的喷嘴开口的液体的引入压力以微弱的负压状态存在。因此,由于通过大气经由第二流路朝闭合空间区域流入而引起的压力变化,在该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的绝对值变得比在液体喷射头中存在的经由喷嘴开口的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的情况下,闭合空间区域的大气被引入到喷嘴内。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不会急剧地发生压力变化,直到该负压的绝对值因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流入而变得比液体喷射头的经由喷嘴开口的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为止。换言之,即使通过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流入而使闭合空间区域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也不会产生从闭合空间区域侧经由喷嘴开口朝液体喷射头内的按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将大气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开口引入到喷嘴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液体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本发明的清洗装置中,上述吸引单元和上述压力调整单元是同一个软管泵,并且,与该软管泵连接的上述第一流路和上述第二流路都是由设置于上述软管泵的相同的按压部件按压的软管,且上述第二流路的软管的直径比上述第一流路的软管的直径小。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各流路截面积变化,能够利用一个软管泵对闭合空间区域赋予压力绝对值的大小相互不同的负压和正压。因而,能够简单地构成清洗装置,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抑制正常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本发明的清洗装置中,上述吸引单元和上述压力调整单元是同一个软管泵,并且,与该软管泵连接的上述第一流路和上述第二流路是由分别设置于上述软管泵的不同的按压部件按压的软管,且按压上述第二流路的软管的上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比按压上述第一流路的软管的上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小。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使软管泵对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效率变化,利用一个软管泵对闭合空间区域赋予压力绝对值的大小相互不同的负压和正压。因而,能够简单地构成清洗装置,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开口;以及上述结构的清洗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清洗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供给路径、记录头以及清洗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内容的图表,图3(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时的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的变化的图表。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续清洗时的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的变化的图表。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供给路径、记录头以及清洗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内容的图表,图6(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时的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的变化的图表。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供给路径、记录头以及清洗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内容的图表,图8(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时的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的变化的图表。
图9(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清洗内容的图表,图9(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清洗时的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的变化的图表。
符号说明:
11…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9…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例的记录头;23…喷嘴开口;25…清洗装置;41…罩;48…作为第一流路的一例的排出流路;51…作为吸引单元的一例的泵;55…第一开闭阀;58…作为压力调整阀的一例的大气开放阀;59…作为第二流路的一例的流入流路;67…第二开闭阀;71…作为压力调整单元的一例的第二泵;74…按压辊;81…泵;84…作为按压部件的一例的按压辊;P…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用纸;P1~P3…负压;P4、P5…正压;R…闭合空间区域;t0~t4…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也称为“打印机”。)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言及“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指在各图中由箭头表示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另外,该情况下的“前后方向”的从其后侧朝前侧的方向相当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并且“上下方向”相当于铅垂方向、“左右方向”相当于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
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11的形成为壳体状的主体壳体12内的下部,用于在记录时支承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用纸P的支承部件13沿着主扫描方向X(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在该支承部件13上,利用送纸机构(省略图示)沿着与主扫描方向X交叉的副扫描方向Y(在图1中为从后侧朝前侧的方向)供给输送记录用纸P。
另外,在主体壳体12内的支承部件13的上方架设有与该支承部件13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平行的棒状的引导轴14。在引导轴14以能够沿该引导轴14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即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的状态支承有滑架15。
另外,驱动带轮16a以及从动带轮16b以自由旋转的状态被支承于主体壳体12的后壁内表面中的与引导轴14的两端部对应的各位置。驱动带轮16a与在使滑架15往复移动时的作为驱动源的滑架马达17的输出轴连结,并且在这一对带轮16a、16b之间悬挂安装有一部分与滑架15连结的环状的同步带18。因而,滑架15一边被引导轴14引导,一边能够利用滑架马达17的驱动力经由环状的同步带18沿主扫描方向X(左右方向)移动。
在滑架15的下表面侧设置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例的记录头19。另一方面,在滑架15上可装卸地搭载有用于收纳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墨盒20。并且,收纳于墨盒20的墨水经由墨水供给路径21向成为记录头19侧的下游侧供给。
另外,记录头19的下表面形成为水平的喷嘴形成面24,在该喷嘴形成面24形成有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嘴22的喷嘴开口23。在喷嘴形成面24,多个喷嘴开口23沿着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亦即副扫描方向Y(前后方向)以等间隔地离开的状态连续配置而成的多个喷嘴列配置成,沿记录头19的主扫描方向X(左右方向)隔开一定间隔进行排列。并且,记录头19与供给输送到支承部件13上的记录用纸P通过记录头19的下方对应地喷射墨水,从而对记录用纸P的表面进行记录。
另外,主体壳体12内的输送记录用纸P的记录区域的右侧形成为,在打印机11的电源切断时、维护记录头19的情况下成为滑架15的待机位置的初始位置HP。另外,在成为滑架15被配置于初始位置HP时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进行记录头19的清洗的清洗装置25。
接下来,对记录头19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中的利用椭圆形的引出包围框表示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2所示,贮存器26以沿着喷嘴列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记录头19。另外,在记录头19形成有:腔室27,其从贮存器26的延伸设置方向的多个位置分别独立地与各喷嘴22连通;以及连通流路28,其连通该腔室27与贮存器26。
另外,如图1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与腔室27邻接的位置,经由形成腔室27的一个壁面的振动板29配设有压电元件30。即,通过压电元件30收缩以及伸长而使振动板29振动,来改变腔室27的容积从而使墨水从喷嘴22喷射,当腔室27内的墨水伴随着该喷射减少时,墨水从墨盒20侧经由连通流路28、贮存器26以及墨水供给路径21被供给。
另外,如图1中的上述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2所示,当喷嘴22从成为腔室27侧的上游侧填充墨水时,在喷嘴22内且在喷嘴形成面24开口的喷嘴开口23的附近形成弯液面Sf。此外,弯液面Sf是指,由于毛细管现象,喷嘴22内的墨水的中央部能够以从喷嘴开口23观察时形成朝喷嘴22内的凹面形状的方式凸起的曲面。这样,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在存在于记录头19的喷嘴22内的墨水形成弯液面Sf,而使经由从墨盒20侧朝记录头19侧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以微弱的负压状态存在。
另外,如图2所示,在墨水供给路径21的记录头19与墨盒2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作为阀的一种的压差阀31,该压差阀31伴随着记录头19侧(下游侧)的减压而允许墨水从墨盒20侧(上游侧)向记录头19侧通过,并可调整墨水供给路径21内的压力。
压差阀31具有:存积室32,其暂时存积从经由墨水供给路径21连接的上游侧的墨盒20供给的墨水;以及压力室33,其位于比该存积室32更靠墨水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且向记录头19侧供给墨水。存积室32与压力室33利用贯通形成于隔开两室的隔壁部34的贯通孔34a而连通。在贯通孔34a游隙插入有阀芯36的轴部36a。阀芯36被配置于存积室32内的弹簧35施力,通过与隔壁部34抵接来闭塞贯通孔34a,从而遮断墨水向记录头19侧供给。并且,该阀芯36通过克服弹簧35的作用力向从隔壁部34分离的开阀方向移动,贯通孔34a开放而使存积室32与压力室33成为连通状态,从而允许墨水向记录头19侧供给。
此外,压力室33的壁面的一部分(在图2中为后侧壁)由薄膜37构成,该薄膜37由可挠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橡胶等)形成。并且,在该薄膜37的形成压力室33侧的面中的、与阀芯36的轴部36a抵接的部位,安装有例如可与薄膜37一起位移的未图示的悬臂的金属片(例如梳齿状金属片的一片)。在这样构成的压差阀31中,伴随着从记录头19的喷嘴22喷射墨水而使压力室33内的墨水量减少,压力室33内形成为负压状态。并且,利用压力室33内的负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薄膜37想要朝使压力室33的内容积减少的方向(在图2中为前方向)挠曲。
并且,当此时的薄膜37的挠曲力变得比弹簧35的作用力大时,薄膜37进行位移,由此阀芯36朝开阀方向亦即前方向进行移动。阀芯36开阀,由此存积室32内的墨水流入到压力室33。如果墨水流入到压力室33,则压力室33内的负压状态被减弱。当压力室33内的负压降低时,使薄膜37挠曲的力变弱,阀芯36由于弹簧35的作用力而朝闭阀方向进行移动。这样,压差阀31通过反复阀芯36朝开阀方向以及闭阀方向的位移动作,从存积室32向压力室33供给墨水。另外,通过压差阀31的动作来调整压力,以使从压力室33至喷嘴22总是形成为负压。
接下来,对清洗装置25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清洗装置25具备:罩41,其形成为上侧开口的有底箱状;以及升降机构42(仅在图1中图示),其用于使罩41沿上下方向升降移动。在罩41的周壁41a的上表面整体配置有由可挠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橡胶等)构成的四边框状的密封部件43。罩41基于升降机构42的驱动而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由此该罩41能够在相对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24接近离开的方向位移。并且,罩41通过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24抵接,来包围喷嘴形成面24的喷嘴开口23,并且在记录头19与罩41之间包围形成闭合空间区域R。
另外,如图2所示,在罩41的底壁41b的比中央更靠近前侧的位置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用于使墨水从罩41内排出的排出管44。排出管44与具有可挠性的排出软管45的基端侧连接。另外,排出软管45的前端侧插入到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废墨罐46内,该废墨罐46用于在主体壳体12内的下部回收排出墨水。在废墨罐46内收纳有由吸收并保持废墨水的多孔质材料构成的墨水吸收材料4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排出管44以及排出软管45构成作为与闭合空间区域R连通的第一流路的一例的排出流路48。
在构成该排出流路48的一部分的排出软管45中的罩41与废墨罐46之间的位置配置有泵51。该泵51是具有形成近似圆筒状的泵壳体52的软管泵,在该泵壳体52内排出软管4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以沿着泵壳体52的内周壁的方式被收纳。另外,在泵壳体52内收纳有:可旋转的旋转体53,其设置于该泵壳体52的轴心;以及一对按压辊54,这一对按压辊54能够在该旋转体53的旋转时一边沿着泵壳体52的内周面移动一边按压排出软管45。
并且,在该泵51中,在使旋转体53朝在图2中利用实线箭头A表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按压辊54一边将排出软管45的中间部从罩41侧(上游侧)朝废墨罐46侧(下游侧)依次挤压一边旋转。然后,利用该旋转将排出软管45内的空气赶出到废墨罐46侧(下游侧),比泵51更靠罩41侧(上游侧)的排出软管45的内部被减压。
另外,在排出软管45的罩41与泵5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可开闭排出流路48的第一开闭阀55。此外,第一开闭阀55是能够任意地进行开闭操作的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磁控制阀构成。
另外,如图2所示,在罩内的底壁41b的比中央更靠近后侧的位置,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用于使大气(空气)流入到罩41内的流入管56。流入管56与具有可挠性的流入软管57的基端侧连接。另一方面,流入软管57的前端侧与作为压力调整阀的一例的大气开放阀58连接,该大气开放阀58伴随着罩41侧(下游侧)的负压状态而允许大气从大气侧(上游侧)朝罩41侧(下游侧)通过,并调整罩41侧(下游侧)的压力。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流入管56、流入软管57以及大气开放阀58构成作为与闭合空间区域连通的第二流路的一例的流入流路59。
大气开放阀58是将上述压差阀31上下颠倒的结构。大气开放阀58具有:连通室61,其与大气空间连通;以及压力室62,其位于比该连通室61更靠来自大气空间的大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罩41侧)。连通室61与压力室62利用贯通形成于隔开两室的隔壁部63的贯通孔63a而连通。在贯通孔63a游隙插入有阀芯65的轴部65a。阀芯65被配置于连通室61内的弹簧64施力,通过与隔壁部63抵接来闭塞贯通孔63a。并且,该阀芯65克服弹簧64的作用力而朝从隔壁部63分离的开阀方向进行移动,由此贯通孔63a被开放而使连通室61与压力室62成为连通状态,从而允许大气(空气)向罩41侧供给。
大气开放阀58的压力室62的壁面的一部分(在图2中为后侧壁)由薄膜66构成,该薄膜66由可挠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橡胶等)形成。并且,在该薄膜66的形成压力室62侧的面中的、与阀芯65的轴部65a抵接的部位,安装有例如可与薄膜66一起位移的未图示的悬臂的金属片(例如梳齿状金属片的一片)。在这样构成的大气开放阀58中,当伴随着流入流路59的罩41侧(下游侧)形成为负压状态而将压力室62内的大气向形成闭合空间区域R的罩41侧供给、压力室62内形成为负压状态时,利用压力室62内的压力(负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薄膜66朝使压力室62的内容积减少的方向(在图2中为前方向)挠曲位移。
然后,如果此时的薄膜66的挠曲力变得比弹簧64的作用力大,则阀芯65朝开阀方向移动而使连通室61内的大气流入到压力室62,另一方面,如果因大气向该压力室62流入而消除压力室62的负压状态,则阀芯65利用弹簧64的作用力而再次朝闭阀方向移动。这样,大气开放阀58形成为,通过反复进行阀芯65朝开阀方向以及闭阀方向的位移动作,来调整比大气开放阀58更靠下游侧的流入流路59内的压力。另外,在形成闭合空间区域R的罩41侧的负压状态伴随着来自压力室62侧的大气的流入而发生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其负压的绝对值比经由用于在记录头19的喷嘴22形成弯液面Sf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的情况下,大气开放阀58使打开状态的阀芯65成为关闭状态。即,对弹簧64的作用力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如上述那样使阀芯65朝闭阀方向以及开阀方向移动。
另外,在流入软管57中的罩41与大气开放阀58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可开闭流入流路59的第二开闭阀67。此外,第二开闭阀67也与第一开闭阀55同样,是能够任意地进行开闭操作的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磁控制阀构成。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特别是着眼于在清洗装置25进行清洗时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变化进行说明。
另外,在打印机11中,由于在墨盒20的更换时气泡混入到喷嘴22内,或者气泡从喷嘴开口23混入到喷嘴22内而产生漏点(missing dots)。为了抑制因这样的漏点而引起的记录品质的下降,在打印机11中使用清洗装置25实行清洗。此外,如图3(a)所示,在实行清洗之前,压差阀31、第一开闭阀55、第二开闭阀67以及大气开放阀58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泵51停止驱动。
首先,当开始清洗时,打印机11使滑架15移动至清洗装置25的上方区域的初始位置HP,并在罩41的正上方位置停止。接下来,通过升降机构42使罩41上升,使罩41的密封部件43的前端与喷嘴形成面24抵接。于是,在喷嘴形成面24与罩41之间形成闭合空间区域R。此外,如图3(a)、(b)所示,此时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为大气压P0。
接下来,如图3(a)所示,作为蓄压步骤,在第一开闭阀55以及第二开闭阀67闭阀的状态下驱动泵51。于是,比泵51更靠上游侧(罩41侧)的排出软管45的内部被减压,在排出流路48的以第一开闭阀55为边界而与闭合空间区域R相反侧的泵51与第一开闭阀55之间的区域蓄积负压。此外,在图3(b)中利用点划线表示此时蓄积于排出流路48内的负压的变化状态。
在开始蓄压步骤后经过蓄压时间t0之后,作为排出步骤,打印机11停止泵51的驱动并且使第一开闭阀55成为打开状态。于是,闭合空间区域R与排出流路48连通,并且利用在第一开闭阀55与泵51之间的区域的排出流路48蓄积的负压,闭合空间区域R被一气地减压,如图3(b)中利用实线表示的那样,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大气压P0成为负压P1。并且,借助该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压差阀31成为打开状态而从墨盒20侧向记录头19侧供给墨水,并且气泡、增稠的墨水等与来自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一起排出到罩41内。另外,如图3(b)所示,通过墨水从喷嘴开口23排出到闭合空间区域R内,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1向负压P2与向大气压P0的方向稍微发生变化。
在经过开始排出步骤而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排出墨水的排出时间t1并且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1变化为负压P2之后,打印机11,作为压力变化步骤中的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使第二开闭阀67成为打开状态。于是,闭合空间区域R与流入流路59连通,并且借助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经由流入流路59使大气开放阀58成为打开状态。并且,通过闭合空间区域R与大气空间连通,大气通过流入流路59一气地流入到闭合空间区域R,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2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急剧地变化。
在此,为了能够在存在于记录头19的喷嘴22内的墨水形成从喷嘴开口23朝向喷嘴22内的凹状的弯液面,经由从墨盒20侧向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存在有引入压力。因此,在因大气向经由流入流路59的闭合空间区域R流入而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的绝对值变得比经由向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的情况下,闭合空间区域R的大气被引入到喷嘴22内。然而,处于打开状态的大气开放阀58,当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的绝对值与经由向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相等时、即在变得比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之前进行闭阀。因此,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大气开放阀58以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压力绝对值与记录头19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相等大小的负压P3的状态,停止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流入。其结果是,如图3(b)所示,第一压力变化步骤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变化,在从负压P2急剧地变化为负压P3之后,在即将成为大气压P0之前停止。此时,在大气开放阀58成为关闭状态的同时,压差阀31也成为关闭状态。因此,墨水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排出也停止。此外,关于使大气开放阀58闭阀时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内的负压P3的大小,当成为与经由向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相等的时刻是指,成为上述负压P2的1/10~上述引入压力的1/2的压力范围的压力值的时刻。
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在闭合空间区域R的急剧的压力变化停止之后,打印机11,作为压力变化步骤中的第二压力变化步骤,以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流入停止的状态,使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变化。其结果是,如图3(b)所示,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微小的负压P3,经由排出流路48自然地平缓地向大气压P0变化。此时,由于在记录头19的喷嘴22中墨水稍微被吸引,故形成喷嘴开口23附近的墨水的弯液面Sf。另外,在压力变化步骤中,在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2压力变化至大气压P0时,第一压力变化步骤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因此,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2变化至大气压P0的压力变化时间t2的绝大部分成为第二压力变化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该压力变化时间t2比排出时间t1长(t1<t2)。
在开始压力变化步骤而经过压力变化时间t2之后,通过升降机构42使罩41下降至原来的位置,并且驱动泵51而对罩41内进行空吸引,将残存于罩41内的墨水排出到废墨罐46内。并且,结束利用清洗装置25进行的清洗。
另外,在打印机11中,在一次清洗中喷嘴22未复原的情况下,进行按照蓄压步骤、排出步骤以及压力变化步骤的顺序依次反复实行多次(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三次)的连续清洗。此时,如图4所示,在开始第一次的压力变化步骤之后,在经过压力变化时间t2之前开始第二次的蓄压步骤。即,在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从负压P2向大气压P0压力变化之前,使第一开闭阀55处于闭状态并且驱动泵51。然后,在开始第二次的压力变化步骤之后,在经过压力变化时间t2之前开始第三次的蓄压步骤。换言之,将在压力变化步骤的开始后到下一次的蓄压步骤开始为止的时间设为开始时间t3,开始时间t3形成为比压力变化时间t2短(t2>t3)。并且,在第三次的压力变化步骤中,在第二压力变化步骤中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压力变化直至成为大气压P0之后,结束连续清洗。因此,虽然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的压力变化步骤中变化至大气压附近,但在连续清洗期间总是处于负压状态。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1)在压力变化步骤中,首先,大气经由流入流路59流入到负压状态的闭合空间区域R,由此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急剧地发生压力变化。接下来,以在如以上那样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发生压力变化的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负压的状态,停止大气经由流入流路59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流入。并且,之后,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通过经由排出流路48的平缓的压力变化而返回至大气压状态。因此,能够抑制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急剧地成为大气压状态,能够抑制将闭合空间区域R的大气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引入到喷嘴22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nozzleomission)等。
(2)从第一压力变化步骤的负压状态向大气压状态的急剧的压力变化以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负压的状态被停止。然后,在第二压力变化步骤中,由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的负压引起的负压状态,比第一压力变化步骤时更平缓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因而,能够平缓地成为大气压状态,能够有效地抑制正常的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3)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到其负压的绝对值通过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流入而变得比经由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小为止不发生急剧地压力变化。换言之,即使通过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流入而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发生压力变化,也不会产生从闭合空间区域R侧经由喷嘴开口23朝向记录头19内的按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将大气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引入到喷嘴22内。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能够进一步地抑制正常的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4)在压力变化步骤中,由于能够使用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发生压力变化的时间t2的绝大部分,几乎不进行吸引而花费时间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平缓地发生压力变化直到自然地成为大气压状态为止,因此能够准备好喷嘴22内的弯液面Sf。由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正常的喷嘴22的弯液面的破坏。
(5)在连续清洗中,由于进行多次从喷嘴恢复效果较高的大气压附近朝正压方向设置有压力差的吸引,故即便在喷嘴内存在导致在一次吸引中无法预见喷嘴22的恢复的气泡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较少的墨水的消耗量有效地除去喷嘴22的气泡。因而,能够进一步地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
(6)在连续清洗中,在反复进行多次蓄压步骤、排出步骤以及压力变化步骤的情况下,在压力变化步骤中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成为大气压P0之前,开始下一次的蓄压步骤且停止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的变化。因此,能够总是将闭合空间区域R维持为负压状态。因而,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7)通过利用基于泵51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来使大气流入到成为负压状态的闭合空间区域R,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急剧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发生变化,但在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通过大气开放阀58闭阀,以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负压的状态停止急剧的朝大气压状态的压力变化。因此,能够抑制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到成为大气压状态为止急剧地发生压力变化,能够抑制将闭合空间区域R的大气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引入到喷嘴22内。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5以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当将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对比时,清洗装置25的结构存在一部分的不同,其它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重复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25中,构成流入流路59的一部分的流入软管57的前端侧被大气开放。另外,在流入软管57中,在该流入软管57的前端侧与第二开闭阀67之间替代大气开放阀58而配置有泵71。该泵71是具有与配置于排出软管45中的罩41与废墨罐46之间的泵51大致相同的结构的软管泵。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将配置于排出软管45的泵51称为第一泵51,将配置于流入软管57的泵71称为第二泵71。
第二泵71具有形成近似圆筒状的泵壳体72,并且在该泵壳体72内,流入软管57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以沿着泵壳体72的内圆周壁的方式被收纳。另外,在泵壳体72内收纳有:可旋转的旋转体73,其被设置于该泵壳体72的轴心;一对按压辊74,其能够在该旋转体73的旋转时一边沿着泵壳体72的内周面移动一边按压流入软管57。并且,在第二泵71中,当使旋转体73朝在图5中利用实线箭头B表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按压辊74一边将流入软管57的中间部从流入软管57的前端侧(上游侧)朝罩41侧(下游侧)依次挤压一边旋转,流入软管57内的空气被输送到罩41侧(下游侧)。另外,第二泵71可使旋转体73的转速变化。
接下来,基于图6(a)、(b)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如图6(a)所示,在实行清洗之前,压差阀31、第一开闭阀55以及第二开闭阀67处于关闭状态,并且第一泵51以及第二泵71停止驱动。
另外,当开始清洗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打印机11使滑架15移动至清洗装置25的上方区域的初始位置HP,在罩41的正上方位置停止。接下来,通过升降机构42使罩41上升,来使罩41的密封部件43的前端与喷嘴形成面24抵接。此外,如图6(a)、(b)所示,此时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成为大气压P0。
接下来,如图6(a)所示,作为蓄压步骤,在第一开闭阀55以及第二开闭阀67闭阀的状态下,驱动第一泵51以及第二泵71。于是,比第一泵51更靠上游侧的排出软管45的内部被减压,在排出流路48的以第一开闭阀55为边界与闭合空间区域R相反侧的第一泵51和第一开闭阀55之间的区域蓄积负压。另外,在比第二泵71更靠下游侧的流入软管57的内部压缩大气,在流入流路59的以第二开闭阀67为边界与闭合空间区域R相反侧的第二泵71和第二开闭阀67之间的区域蓄积正压。此外,在图6(b)中,用点划线表示蓄积于排出流路48内的负压,用双点划线表示蓄积于流入流路59内的正压。
在开始蓄压步骤后经过蓄压时间t0之后,作为排出步骤,打印机11停止第一泵51以及第二泵71的驱动,并且使第一开闭阀55处于打开状态。于是,闭合空间区域R与排出流路48连通,并且利用在第一开闭阀55和第一泵51之间的区域的排出流路48蓄积的负压,闭合空间区域R被一气地减压,如在图6(b)中利用实线表示的那样,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大气压P0成为负压P1。并且,利用该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压差阀31成为打开状态,从墨盒20侧向记录头19侧供给墨水,并且气泡、增稠的墨水等与墨水一起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排出到罩41内。
在开始排出步骤后经过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排出墨水的排出时间t1、并且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1变化为负压P2之后,打印机11,作为压力变化步骤中的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使第二开闭阀67处于打开状态。于是,闭合空间区域R与流入流路59连通,并且,蓄积于流入流路59内的正压P4被一气地加压供给至闭合空间区域R,由此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2急剧地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变化。
另外,由第二泵71压缩并且一气地供给至闭合空间区域R的大气,在闭合空间区域R以较快的速度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24平行地从流入管56朝向排出管44移动。即,从流入管56被加压供给至闭合空间区域R内的大气,在朝与从喷嘴开口23向成为罩41的内底面的底壁41b排出的墨水的流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之后,从排出管44向排出软管45排出。并且,利用该大气的流动,在喷嘴形成面24与罩41的底壁41b之间的区域切断从喷嘴开口23排出的墨水的流动。
另外,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正压P4的大小预先设定成小于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负压P1的大小,利用下述的式子来进行计算。
P1V1+P4V2=P3(V1+V2-Vi)
在此,P1是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负压,V1是闭合空间区域R的容积,P4是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正压,V2是蓄积被压缩的大气的第二泵71与第二开闭阀67之间的区域的流入流路59的容积,P3是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Vi是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排出的墨水量。并且,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压力绝对值的大小与经由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相等的负压P3的状态下,停止对闭合空间区域R加压供给大气。其结果是,如图6(b)所示,第一压力变化步骤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变化,在从负压P2急剧地变化至负压P3之后停止。在这一点上,第二泵71作为压力调整单元发挥功能。另外,此时压差阀31处于关闭状态。
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在闭合空间区域R的急剧的压力变化停止之后,作为第二压力变化步骤,在停止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流入的状态下,使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变化。其结果是,如在图6(b)中利用实线表示的那样,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经由排出流路48自然地平缓地向大气压P0变化。此时,由于在记录头19的喷嘴22稍微地吸引墨水,故准备好喷嘴开口23附近的墨水的弯液面Sf。
在开始压力变化步骤后经过压力变化时间t2之后,升降机构42使罩41下降至原来的位置,并且通过对罩41内进行空吸引,将残存于罩41内的墨水排出到废墨罐46内。然后,结束利用清洗装置25进行的清洗。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在一次清洗中喷嘴22未复原的情况下,进行按照清洗中的蓄压步骤、排出步骤以及压力变化步骤的顺序依次反复实行多次的连续清洗。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1)~(6)的效果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8)对通过第一泵51的驱动以及第一开闭阀55从闭阀状态向开阀状态的转移而成为负压状态的闭合空间区域R,加压供给伴随着第二泵71的驱动以及第二开闭阀67从闭阀状态向开阀状态的转移而蓄压为正压的大气,由此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急剧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并且,此时的急剧的压力变化,通过在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第二泵71停止驱动,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负压的状态下停止。因此,能够抑制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急剧地压力变化到大气压状态,能够抑制将闭合空间区域R的大气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引入到喷嘴22内。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抑制正常的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9)能够将利用第二泵71规定压力绝对值的大小的正压一气地赋予形成于罩41内的闭合空间区域R。并且,能够利用该第二泵71的驱动,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迅速地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发生压力变化,并且,在闭合空间区域R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容易地停止这样的压力变化。另外,能够通过由第二泵71压缩并且一气地赋予闭合空间区域R的大气,在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24与罩41的底壁41b之间切断从喷嘴开口23朝罩41的底壁41b流动的墨水的流动。因而,能够抑制清洗所导致的墨水在喷嘴形成面24的附着。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7以及图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比,清洗装置25的结构存在一部分的不同,其它是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对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反复说明。
如图7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25中,在排出流路48以及流入流路59的中途配置有作为同一个软管泵的泵81。
即,泵81具有形成近似圆筒状的泵壳体82,并且在该泵壳体内,排出软管4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沿着泵壳体82的内壁面而被收纳。收纳于泵壳体82内的排出软管45被配置成,从罩41侧朝废墨罐46侧沿图7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另外,在泵壳体82内,流入软管57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以沿着泵壳体82的内壁面而与排出软管45在左右方向重合的方式被收纳。收纳于该泵壳体82内的流入软管57被配置成,从罩41侧朝成为大气空间侧的前端侧沿图7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
另外,在泵壳体82内收纳有:可旋转的旋转体83,其被设置于该泵壳体82的轴心;以及一对作为按压部件的按压辊84,其能够在该旋转体83的旋转时一边沿着泵壳体82的内周面移动一边同时按压排出软管45以及流入软管57。并且,当使旋转体83朝在图7中利用实线箭头C表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按压辊84一边依次挤压排出软管45以及流入软管57的中间部一边进行旋转,比泵81更靠罩侧的排出软管45的内部被减压,并且比泵81更靠罩侧的流入软管57的内部被加压。另外,流入软管57的直径比排出软管45的直径小。
接下来,基于图8(a)、(b)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如图8(a)所示,在实行清洗之前,压差阀31、第一开闭阀55以及第二开闭阀67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泵81停止驱动。
另外,当开始清洗时,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打印机11使滑架15移动至清洗装置25的上方区域的初始位置HP,在罩41的正上方位置停止。接下来,通过升降机构42使罩41上升,使罩41的密封部件43的前端与喷嘴形成面24抵接。此外,如图8(a)、(b)所示,此时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成为大气压P0。
接下来,如图8(a)所示,作为蓄压步骤,在第一开闭阀55以及第二开闭阀67闭阀的状态下驱动泵81。于是,在排出流路48的泵81与第一开闭阀55之间的区域的排出流路48内蓄积负压,并且在流入流路59的泵81与第二开闭阀67之间的区域的流入流路59内蓄积正压。此外,在图8(b)中,用点划线表示蓄积于排出流路48内的负压,用用双点划线表示蓄积于流入流路59内的正压。在此,由于流入软管57的直径比排出软管45的直径小,故蓄积于流入流路59内的正压的大小比蓄积于排出流路48内的负压的大小小。
在开始蓄压步骤后经过蓄压时间t0之后,作为排出步骤,打印机11停止泵81的驱动,并且使第一开闭阀55处于打开状态。于是,如图8(b)所示,闭合空间区域R一气地被减压,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大气压P0成为负压P1。并且,利用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压差阀31成为打开状态,并且气泡、增稠的墨水等与墨水一起从记录头的喷嘴开口23排出到罩41内。
在开始排出步骤后经过排出时间t1并且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1变化为负压P2之后,打印机11,作为压力变化步骤中的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使第二开闭阀67处于打开状态。于是,通过将蓄积于流入流路59内的正压P4一气地加压供给至闭合空间区域R,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2急剧地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变化。另外,一气地赋予闭合空间区域R的大气,在闭合空间区域R以较快的速度从流入管56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24平行地朝排出管44移动,由此在喷嘴形成面24与罩41的底壁41b之间的区域切断从喷嘴开口23排出的墨水的流动。
另外,由于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正压P4的大小比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负压P1的大小的压力绝对值小,故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以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负压的状态,停止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加压供给。使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式子预先确定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正压的大小,使得此时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成为压力绝对值的大小与经由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相等的负压P3。其结果是,如图8(b)所示,第一压力变化步骤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变化在从负压P2急剧地变化至负压P3之后停止。此时,压差阀31成为关闭状态。
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闭合空间区域R的急剧的压力变化停止之后,作为第二压力变化步骤,在停止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的流入的状态下,使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变化。其结果是,如图8(b)所示,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经由排出流路48自然地平缓地向大气压P0变化。此时,由于在记录头19的喷嘴22稍微地吸引墨水,故准备好喷嘴开口23附近的墨水的弯液面Sf。
在开始压力变化步骤后经过压力变化时间t2之后,升降机构42使罩41下降至原来的位置,并且通过对罩41内进行空吸引而将残存于罩41内的墨水排出到废墨罐46内。并且,结束利用清洗装置25进行的清洗。
另外,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在一次清洗中喷嘴22未复原的情况下,进行按照清洗中的蓄压步骤、排出步骤以及压力变化步骤的顺序依次反复实行多次的连续清洗。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上述(1)~(6)、(8)以及(9)的效果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0)通过使排出流路48和流入流路59的各流路截面积变化,能够利用一个泵81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压力的绝对值的大小相互不同的负压与正压。因而,能够简单地构成清洗装置25,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抑制正常的弯液面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9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比,清洗装置25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基于图9(a)、(b)对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如图9(a)所示,在实行清洗之前,压差阀31、第一开闭阀55以及第二开闭阀67处于关闭状态,并且第一泵51以及第二泵71停止驱动。
另外,当开始清洗时,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打印机11使滑架15移动至清洗装置25的上方区域的初始位置HP,在罩41的正上方位置停止。接下来,通过升降机构42使罩41上升,使罩41的密封部件43的前端与喷嘴形成面24抵接。此外,如图9(a)、(b)所示,此时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成为大气压P0。
接下来,如图9(a)所示,打印机11,作为加压步骤,使第二开闭阀67处于打开状态并且驱动第二泵71。于是,如图9(b)所示,通过利用第二泵71的驱动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大气,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大气压P0缓缓地在正压方向进行升压。在此,在闭合空间区域R的正压的大小大于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边界对于喷嘴开口23的夹紧压力的情况下,弯液面Sf被破坏而导致墨水被引入到喷嘴22内。其中,“夹紧压力”是指弯液面Sf的边界挂喷嘴开口23上而成为弯液面Sf的位置不会移动的状态的力。因此,在加压步骤中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正压P5为弯液面Sf的夹紧压力以下。
在开始加压步骤后经过加压时间t4并且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大气压P0朝正压P5变化之后,作为蓄压步骤,使第二开闭阀67处于关闭状态并且驱动第一泵51以及第二泵71。于是,比第一泵51更靠上游侧的排出软管45的内部被减压,在第一泵51与第一开闭阀55之间的区域的排出流路48内蓄积负压。另外,在比第二泵71更靠下游侧的流入软管57的内部压缩大气,在第二泵71与第二开闭阀67之间的区域的流入流路59内蓄积正压。此外,在图9(b)中,用点划线表示蓄积于排出流路48内的负压,用双点划线表示蓄积于流入流路59内的正压。
在开始蓄压步骤后经过蓄压时间t0之后,作为排出步骤,打印机11停止第一泵51以及第二泵71的驱动,并且使第一开闭阀55处于打开状态。于是,如图9(b)所示,闭合空间区域R被一气地减压,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正压P5成为负压P1。然后,利用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状态使压差阀31成为打开状态,并且气泡、增稠的墨水等与墨水一起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排出到罩41内。
在此,比较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大气压P0向负压P1变化的情况与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压力在正压方向上比大气压P0大的正压P5向负压P1变化的情况,从正压P5向负压P1变化的情况的变化的压力差比从大气压P0向负压P1变化的情况大。因此,从喷嘴开口23排出的墨水的流速比从大气压P0向负压P1变化的情况的墨水的流速快,易于排出存在于喷嘴22内的气泡、增稠的墨水等。
在开始排出步骤后经过排出时间t1并且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1向负压P2变化之后,作为第一压力变化步骤,打印机11使第二开闭阀67处于打开状态。于是,通过将蓄积于流入流路59内的正压一气地加压供给至闭合空间区域R,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从负压P2急剧地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变化。另外,一气地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大气,在闭合空间区域R以较快的速度从流入管56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24平行地朝排出管44移动,由此在喷嘴形成面24与罩41的底壁41b之间的区域切断从喷嘴开口23排出的墨水的流动。
另外,使用与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式子预先确定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正压P4的大小,以使其压力绝对值小于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负压P1的大小的压力绝对值。并且,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在闭合空间区域R残存压力绝对值的大小与经由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相等的负压P3的状态下,停止对闭合空间区域R加压供给大气。其结果是,如图9(b)所示,第一压力变化步骤的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变化,在从负压P2急剧地变化至负压P3之后停止。此时,压差阀31成为关闭状态。
在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在闭合空间区域R的急剧的压力变化停止之后,作为第二压力变化步骤,在停止大气向闭合空间区域R流入的状态下,使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朝成为大气压P0的方向变化。其结果是,如图9(b)所示,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经由排出流路48自然地平缓地向大气压P0变化。此时,由于在记录头19的喷嘴22稍微地吸引墨水,故准备好喷嘴开口23附近的墨水的弯液面Sf。
在开始压力变化步骤后经过压力变化时间t2之后,升降机构42使罩41下降至原来的位置,并且通过对罩41内进行空吸引而将残存于罩41内的墨水排出到废墨罐46内。然后,结束利用清洗装置25进行的清洗。
以上,根据详细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上述(1)~(6)、(8)以及(9)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1)在使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成为负压状态之前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正压而使该闭合空间区域R成为压力比大气压P0大的正压状态,由此,与不赋予正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增大向负压状态的压力变化时的压力差。因此,能够加快从喷嘴开口23排出的墨水的流速,能够容易排出存在于喷嘴22内的气泡、增稠的墨水。因而,能够提高喷嘴22的复原率。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压力调整阀并不局限于大气开放阀58,例如也可以是电磁阀等。但是,优选在该情况下,具备检测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的压力计,以根据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进行开闭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在具备压力计并且将第二开闭阀67设为电磁阀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二开闭阀67兼用作压力调整阀。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压力调整单元并不局限于作为软管泵的第二泵71,例如也可以是活塞泵、利用电磁离合器的泵等。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流入软管57的直径并不局限于比排出软管45的直径小,也可以在排出软管45的直径以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排出软管45与流入软管57是分别由设置于泵81的不同按压辊按压的软管,且按压流入软管57的按压辊的按压力比按压排出软管45的按压辊的按压力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使泵81对排出流路48和流入流路59的效率变化,利用一个泵81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压力绝对值的大小相互不同的负压和正压。因而,能够简单地构成清洗装置25,能够抑制伴随着清洗的墨水的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正常的弯液面Sf的破坏、新的排出不良等。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加压步骤中的对闭合空间区域R赋予的正压P5并不局限于在喷嘴22的弯液面Sf的夹紧压力的压力绝对值以下的情况,也可以比弯液面Sf的夹紧压力的压力绝对值大。在该情况下,虽然因向喷嘴22内引入大气而导致弯液面Sf被暂时损坏,但之后在经过排出步骤的墨水排出后在压力变化步骤中最后稍微地吸引墨水,故能够准备好喷嘴开口23附近的墨水的弯液面Sf。
·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预先确定由第二泵71或者泵81赋予的正压P4。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将第二开闭阀67设为电磁阀,并且具备检测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的压力计,以根据闭合空间区域R的压力状态对第二开闭阀67进行开闭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实行连续清洗的情况下,在压力变化步骤之后到开始下一次蓄压步骤的开始时间t3并不局限于比压力变化时间t2短的情况,也可以是在压力变化时间t2以上。另外,也可以不进行连续清洗。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压力变化时间t2并不局限于比排出时间t1长的情况,也可以在排出时间t1以下。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中的残存于闭合空间区域R的负压P3的大小并不局限于与经由记录头19的喷嘴开口23的墨水的引入压力的压力绝对值的大小相等的情况,也可以比墨水的引入压力的压力绝对值大。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吸引单元并不局限于作为软管泵的第一泵51,例如也可以是活塞泵、利用电磁离合器的泵等。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并不局限于记录用纸P,例如也可以是连续薄膜、长条状的布等。
·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也可以作为具备长条状的液体喷射头的整行类型的行式头打印机、横向式打印机而实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转用于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以及线状地拉长尾巴的形状。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在液相时的状态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态,而且,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了颜料或金属颗粒等由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此处,墨水是指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胶化墨水、热熔墨水等包括各种液体组成物的墨水。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亦可为喷射以扩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波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被用作精密吸管而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量配合器等。进而,亦可为对钟表、相机等精密机械用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将用于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性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而,能够在上述任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Claims (16)

1.一种清洗方法,该清洗方法进行利用吸引单元吸引闭合空间区域而使液体从喷嘴开口排出的清洗,所述闭合空间区域是通过以包围液体喷射头的喷射所述液体的所述喷嘴开口的方式使有底箱状的罩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抵接而在该液体喷射头与所述罩之间包围形成的,
所述清洗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蓄压步骤,使在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连通且由所述吸引单元产生的吸引力所波及的第一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一流路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开闭阀成为关闭状态,并且驱动所述吸引单元而在所述第一流路的以所述第一开闭阀为边界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流路内蓄积负压;
排出步骤,在该蓄压步骤之后,使所述第一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由此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开口排出;以及
压力变化步骤,在该排出步骤之后,使在连通所述闭合空间区域与大气空间的第二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二流路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使大气流入所述闭合空间区域而使该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述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并且在该闭合空间区域残存所述负压的状态下停止所述大气经由所述第二流路朝所述闭合空间区域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变化步骤具有:
第一压力变化步骤,在该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述负压状态即将成为所述大气压状态之前停止所述大气经由所述第二流路朝所述闭合空间区域流入;以及
第二压力变化步骤,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述负压状态比该第一压力变化步骤时更平缓地朝成为所述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变化步骤中残存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述负压的绝对值的大小,与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存在的经由所述喷嘴开口的所述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的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排出步骤中从所述喷嘴开口吸引所述液体的时间设为t1、将所述压力变化步骤中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的压力状态从所述负压状态压力变化至所述大气压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设为t2时,t1<t2的关系成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依次反复实行多次所述蓄压步骤、所述排出步骤以及所述压力变化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压力变化步骤的开始后到开始下一次所述蓄压步骤为止的时间设为t3时,t2>t3的关系成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使所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所述第二压力变化步骤在所述第一压力变化步骤之后,停止经由所述第二流路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所述大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方法在所述排出步骤之前具备加压步骤,该加压步骤使所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
9.一种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装置具备:
有底箱状的罩,该罩通过以包围液体喷射头的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抵接,在与该液体喷射头之间包围形成闭合空间区域;
第一开闭阀,该第一开闭阀在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连通的第一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一流路的方式设置;
第二开闭阀,该第二开闭阀在连通所述闭合空间区域与大气空间的第二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二流路的方式设置;
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的以所述第二开闭阀为边界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以及
吸引单元,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阀并且使所述第二开闭阀闭阀的状态下,该吸引单元通过经由所述第一流路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作用吸引力而使该闭合空间区域产生负压,
在利用基于所述吸引单元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之后,在使所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而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述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在进行该压力变化而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所述压力调整阀闭阀。
1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以及
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洗装置。
11.一种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装置具备:
有底箱状的罩,该罩通过以包围液体喷射头的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方式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抵接,在与该液体喷射头之间包围形成闭合空间区域;
第一开闭阀,该第一开闭阀在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连通的第一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一流路的方式设置;
第二开闭阀,该第二开闭阀在连通所述闭合空间区域与大气空间的第二流路的中途以能够开闭该第二流路的方式设置;
压力调整单元,该压力调整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的以所述第二开闭阀为边界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以及
吸引单元,在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阀并且使所述第二开闭阀闭阀的状态下,该吸引单元通过经由所述第一流路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作用吸引力而使该闭合空间区域产生负压,
在利用基于所述吸引单元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成为负压状态之后,在使所述第二开闭阀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在通过经由所述第二流路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而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述负压状态朝成为大气压状态的方向压力变化,并且进行该压力变化而使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即将成为大气压状态之前,所述压力调整单元停止经由所述第二流路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单元是泵,该泵在所述第二流路的以所述第二开闭阀为边界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相反侧的流路内压缩所述大气而蓄积正压,并且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赋予所述正压,所述正压以压力绝对值比利用吸引单元的驱动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赋予的所述负压的压力绝对值小的方式被预先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调整单元停止经由所述第二流路对所述闭合空间区域加压供给大气的情况下残存于所述闭合空间区域的所述负压的压力绝对值的大小,与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存在的经由所述喷嘴开口的所述液体的引入压力的绝对值的大小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单元和所述压力调整单元是同一个软管泵,并且,与该软管泵连接的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都是由设置于所述软管泵的相同的按压部件按压的软管,且所述第二流路的软管的直径比所述第一流路的软管的直径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单元和所述压力调整单元是同一个软管泵,并且,与该软管泵连接的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是由分别设置于所述软管泵的不同的按压部件按压的软管,且按压所述第二流路的软管的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比按压所述第一流路的软管的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小。
1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以及
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装置。
CN201110400948.2A 2010-11-29 2011-11-25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529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5183 2010-11-29
JP2010265183A JP5724327B2 (ja) 2010-11-29 2010-11-29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0265182A JP5541120B2 (ja) 2010-11-29 2010-11-29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65182 2010-11-29
JP2010-269478 2010-12-02
JP2010269478A JP5736750B2 (ja) 2010-12-02 2010-12-02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384A true CN102529384A (zh) 2012-07-04
CN102529384B CN102529384B (zh) 2016-04-06

Family

ID=4612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0948.2A Active CN102529384B (zh) 2010-11-29 2011-11-25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023154B2 (zh)
CN (1) CN1025293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9871A (zh) * 2013-07-30 2015-02-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流路开关装置以及具备该流路开关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4914597A (zh) * 2014-03-12 2015-09-16 Ap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分配器中的液体凝聚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7020820A (zh) * 2015-09-25 2017-08-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36674A (en) * 2010-04-21 2011-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Dust elimination device
JP6098054B2 (ja) * 2012-07-10 2017-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9828A (ja) 2016-05-24 2017-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969418B2 (ja) * 2018-02-07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ヘッドの交換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1992A (ja) * 2000-06-19 2002-01-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サブタンクに貯留されたインクの攪拌方法
CN1607098A (zh) * 2003-10-14 2005-04-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具有维护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JP2005225163A (ja) * 2004-02-16 2005-08-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20060082621A1 (en) * 2004-10-15 2006-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lling method of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070126779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36829A (ja) * 2005-11-17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1049761A (zh) * 2007-05-10 2007-10-10 复旦大学 一种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清洗方法及装置
JP2008201094A (ja) * 2007-02-22 2008-09-04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クリーニング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9226619A (ja) * 2008-03-19 2009-10-08 Seiko Epson Corp ノズル検査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並びにノズル検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2262A (ja) 2005-05-09 2006-11-16 Canon Inc 液滴吐出ヘッド用回復装置及び回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1992A (ja) * 2000-06-19 2002-01-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サブタンクに貯留されたインクの攪拌方法
CN1607098A (zh) * 2003-10-14 2005-04-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具有维护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JP2005225163A (ja) * 2004-02-16 2005-08-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20060082621A1 (en) * 2004-10-15 2006-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lling method of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2007136829A (ja) * 2005-11-17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070126779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01094A (ja) * 2007-02-22 2008-09-04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クリーニング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01049761A (zh) * 2007-05-10 2007-10-10 复旦大学 一种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清洗方法及装置
JP2009226619A (ja) * 2008-03-19 2009-10-08 Seiko Epson Corp ノズル検査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並びにノズル検査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9871A (zh) * 2013-07-30 2015-02-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流路开关装置以及具备该流路开关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4339871B (zh) * 2013-07-30 2017-01-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流路开关装置以及具备该流路开关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4914597A (zh) * 2014-03-12 2015-09-16 Ap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分配器中的液体凝聚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4914597B (zh) * 2014-03-12 2019-06-04 Ap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分配器中的液体凝聚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7020820A (zh) * 2015-09-25 2017-08-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CN107020820B (zh) * 2015-09-25 2019-1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32231A1 (en) 2012-05-31
CN102529384B (zh) 2016-04-06
US9023154B2 (en) 2015-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384A (zh)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52638B (zh) 流体喷射装置及擦拭方法
CN102555476B (zh) 液体供给阀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US8534808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i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267285B (zh)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维护方法
US8708453B2 (en) Cleaning method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65164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nozzle recovery method used i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358703A (zh) 液体除去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456291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66108A (zh) 液体循环系统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416200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442069A (zh)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8215504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清洁装置
CN102673158A (zh)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5724327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8991987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JP2011245682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541120B2 (ja)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61829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ワイピング方法
JP2011161686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56074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2126043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166472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251473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