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352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352A
CN102529352A CN2011103906461A CN201110390646A CN102529352A CN 102529352 A CN102529352 A CN 102529352A CN 2011103906461 A CN2011103906461 A CN 2011103906461A CN 201110390646 A CN201110390646 A CN 201110390646A CN 102529352 A CN102529352 A CN 102529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shing
recording medium
paper
discharge
spaci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0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352B (zh
Inventor
矢吹智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2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printing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记录装置,其包括记录头、具有用于调整记录头的上游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的调整机构的传输机构、控制记录头从而当排出口面对记录介质时排出液体并且控制记录头从而当排出口位于两张记录介质之间时执行排出冲洗和非排出冲洗中的至少一个的排出控制单元、以及位于记录头的上游并且测量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的测量机构。调整机构根据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来调整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67511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05-147219描述了一种记录装置,其包括:记录头;传输控制单元,其控制传输机构使得多个记录介质在彼此分隔预定间隔距离的同时连续地进行传输;以及排出控制单元,其在预定时序将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排出信号输出到记录头。排出控制单元在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中将维护信号输出到记录头以通过从排出口排出液体来执行用于排出口的维护。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当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在传输期间不规则地变化或者分散时,例如,当间隔距离短于执行维护所需的间隔距离时,不能执行维护,并且恐怕可能导致排出故障。另一方面,当间隔距离长于执行维护所需的间隔距离时,恐怕可能拉长或延长用于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段。根据发明人的知识,考虑下述事实作为记录介质之间的间距距离的分散的因素。例如,当通过稍后所述的进纸辊从进纸托盘进给放在最上位置的记录纸时,在一些情况下,位于其下的另一记录纸被随之一起进给。在这种情况下,缩短了记录纸间的间隔距离。此外,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进纸辊在纸上滑动,以及进纸辊需要任何额外的时间段来进给位于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在这种情况下,延长了记录纸间的间隔距离。还预计的是,例如由于进纸辊随时间的劣化,可能非常频繁地导致如上所述的记录纸间隔距离的分散。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能抑制由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的分散引起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将液体排出到多个记录介质上以执行记录,包括:
记录头,其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并且其中形成排出液体的多个排出口;
传输机构,其具有记录介质的传输路径和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被构造成调整记录头的上游的记录介质中的两张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该传输机构被构造成传输记录介质从而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通过面对记录头的位置,并且被构造成沿着传输路径连续地传输记录介质;
排出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控制记录头从而在由传输机构传输记录介质的时段期间,在排出口面对传输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排出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并且在排出口位于连续传输的两张记录介质之间并且排出口不面对这两张记录介质之一的情况下,执行至少一个冲洗,该冲洗包括从排出口排出液体的排出冲洗以及在排出口中振动液体而不从排出口排出液体的非排出冲洗;以及
测量机构,其被构造成沿着传输路径布置在记录头的上游,并且测量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
其中,调整机构基于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调整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
因此,当连续地传输三张或更多记录介质时,根据记录介质间的测量的间隔距离(记录介质间的在先或在前的间隔距离),能将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适合于缩短执行冲洗和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段的间隔距离。
在本发明中,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基于由调整机构调整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的大小,调整排出冲洗和非排出冲洗中的至少一个的冲洗次数。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适当调整的间隔距离调整排出冲洗和/或非排出冲洗的次数。因此,能在将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段抑制到很短的同时执行冲洗。
在本发明中,记录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单元,其被构造成判断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是否短于预定间隔距离,
其中,在判断单元被构造成判断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短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调整机构可以将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长于预定间隔距离。因此,即使当记录介质间的前一间隔距离短时,也能够在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补充冲洗的任何不充分的执行时间。
在本发明中,在判断单元被构造成判断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短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将在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中执行的冲洗的执行时间缩短为短于预定时间,从而该时间对应于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并且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执行时间拉长为长于预定时间,从而该时间对应于由调整机构调整的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因此,即使在记录介质间的前一间隔距离中执行冲洗的时间短时,也能够通过拉长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执行时间来在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补充任何不充分的执行时间。
在本发明中,调整机构可以被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比预定间隔距离长通过从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获得的差;以及
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根据通过从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获得的差来拉长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执行时间。因此,在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能有效地补充任何不充分的执行时间。
在本发明中,记录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器,其被构造成累计和存储通过从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获得的差,
其中,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累计值不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控制记录头从而在冲洗中执行非排出冲洗,并且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累计值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控制记录头从而在冲洗中执行排出冲洗。因此,当不充分执行时间的累计值或合计值超过预定值时,可以执行具有高恢复效果的排出冲洗。
在本发明中,记录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器,其被构造成累计和存储通过从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获得的差;以及
压力施加机构,其被构造成将压力施加到容纳在记录头中的液体从而将液体从排出口强制地排出,
其中,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累计值不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控制记录头从而在冲洗中执行排出冲洗,并且在存储器中存储的累计值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控制记录头从而中断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的液体的排出;以及
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累计值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压力施加机构可以被构造成将压力施加到容纳在记录头中的液体,从而强制从排出口排出液体。因此,当不充分执行时间的累计值或合计值超过预定值时,能够通过具有高恢复效果的强制排出来从排出口强制地排出更大量的液体。
在本发明中,记录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单元,其被构造成判断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是否长于预定间隔距离,
其中,在判断单元判断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长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调整机构可以被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短于预定间隔距离。因此,当记录介质间的前一间隔距离长时,能够通过缩短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来抑制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段被拉长。
在本发明中,在判断单元判断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长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中执行排出冲洗,并且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的下一间隔距离中执行非排出冲洗。因此,通过在记录介质间的前一间隔距离中执行具有高恢复效果的排出冲洗,即使在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非排出冲洗的执行时间短时,也能够抑制排出口中的液体变干。
在本发明中,在判断单元判断由测量机构测量的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长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排出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将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冲洗的执行时间缩短为短于预定时间,从而该时间对应于由调整机构调整的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因此,能够通过缩短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执行时间来抑制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段被拉长。
在本发明中,传输机构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收纳记录介质的收纳部;并且调整机构可以包括被构造成从收纳部进给记录介质的进纸辊和被构造成控制进纸辊的驱动的进纸辊控制单元。因此,能够通过调整从收纳部进给记录介质的时序来调整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
在本发明中,传输机构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收纳记录介质的收纳部;并且调整机构可以包括被构造成在传输路径中设置在收纳部和记录头之间以校正记录介质的倾斜行进的对准辊(resist roller)以及被构造成控制对准辊的驱动的对准辊控制单元。因此,能够通过调整对准辊的驱动时序来调整记录介质间的间隔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当连续地传输三张或更多记录介质时,能够根据记录介质间的测量的间隔距离(记录介质间的前一间隔距离)将记录介质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适合于缩短执行冲洗和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段的间隔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布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电气布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由打印机的控制器执行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图4A、4B、4C和4D是图3中所示的打印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排出冲洗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6A、6B、6C、6D和6E是示出由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控制器执行的打印执行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教导的优选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将说明作为根据本教导的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整体布置。
打印机1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外壳1a。在外壳1a的顶板的上部提供排纸部31。在由外壳1a限定的空间中形成记录纸传输通道,其中,记录纸P沿图1中所示的粗箭头从进纸单元1c传输到排纸部31。
外壳1a收纳例如排出黑墨的头10、传输记录纸P从而使记录纸P通过与头10的排出表面10a面对的位置的传输机构11、对应于头10的支撑/保持单元60、存储将供给头10的黑墨的墨盒(未示出)以及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的操作的控制器(控制单元)100。
头10是行式类型,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长,并且头10具有基本上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外形。在框架3的帮助下,由外壳1a支撑头10。在头10的上表面提供附接有柔性管的接头(未示出)。多个排出口在位于下表面上的排出表面10a上开口。在内部形成流路,从墨盒提供的墨水沿该流路经由管和接头到达排出口。在打印期间,通过施加在头10的侧面上的负压自动地吸取容纳在墨盒中的墨水。此外,当强制从头10排出(清除)墨水时,通过泵9(见图2)将容纳在墨盒中的墨水提供给头10。换句话说,当驱动泵(压力施加装置)9时,将容纳在墨盒中的墨水强制地馈送到头10的内部流路,并且将压力施加到容纳在流路中的墨水。因此,从头10的排出口清除墨水。
传输机构11具有进纸单元1c、导轨29、进纸辊对22、26至28以及对准辊对23,并且传输机构11构成从进纸单元1c到排纸部31的记录纸传输路径。通过控制器100控制进纸单元1c、进纸辊对22、26至28以及对准辊对23。
进纸单元1c具有进纸托盘(收纳部)20和进纸辊21。特别地,可在相对于外壳1a的副扫描方向上拆卸(可安装/可移除)送纸托盘20。送纸托盘20是向上开口的盒,并且送纸托盘20能够收纳记录纸P。进纸辊21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旋转。进纸辊21进给位于送纸托盘20上的最上位置处的记录纸P。
通过进纸辊21进给的记录纸P被进给到对准辊对23,同时由导轨29引导并被置于进纸辊对22之间。对准辊对23在预置对准时间(在本实施例中,通常将采用的对准时间Tr和长于时间Tr的最大对准时间Trmax中的任何一个)期间在非旋转状态中将通过进纸辊对22传输的记录纸P的前端置于其间。因此,在记录纸P的前端置于对准辊对23之间的状态中校正倾斜(校正记录纸P的倾斜行进)。在对准时间流逝之后旋转对准辊对23。已经被校正了倾斜行进的记录纸P被进给到头10和支撑/保持单元60之间的空间中。
在相对于对应的头10的排出表面10a的垂直方向上面对地布置支撑/保持单元60。支撑/保持单元60包括旋转体63,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轴并且可根据控制器100的控制绕该轴的中心旋转;固定到旋转体63的周面的压板61;面对构件62和废液托盘65。压板61和面对构件62具有关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大于排出表面10a的大小的尺寸。压板61和面对构件62被布置为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面对。
压板61的表面是支撑记录纸P同时与排出表面10a面对的支撑表面61a,以及注意材料和工艺使得能够保持记录纸P。例如,弱粘着性硅层形成在支撑表面61a上,或在副扫描方向上形成大量肋。因此,例如防止了位于支撑表面61a上的记录纸P的浮动。压板61由树脂组成。
面对构件62由不吸水或几乎不吸水的诸如玻璃、金属(例如SUS)等等的材料组成。面对构件62的表面是光滑的,该表面是与排出表面10a面对的面对表面62a。或者,面对构件62可以由易于吸水的材料(例如海绵状吸水构件)形成。
旋转体63根据控制器100的控制旋转,从而状态改变或切换到支撑表面61a与排出表面10a面对并且面对表面62a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的第一状态(参见图1),以及支撑表面61a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并且面对表面62a与排出表面10a面对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何一个,第二状态是通过从第一状态旋转180°得到的状态。
废液托盘65布置在例如旋转体63下或下面,并且废液托盘65与废液箱(未示出)连通。废液托盘容纳从排出口向面对表面62a排出的废液,并且废液被排出到废液箱。
由框架3支撑头10,使得排出表面10a与支撑表面61a面对,并且在排出表面10a和支撑表面61a之间形成适合于记录的预定间隙。记录纸在由支撑表面61a支撑并布置在旋转对准辊对23和进给辊对26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同时被从进纸单元1c进给到如上所述的支撑/保持单元60。当记录纸P通过头10正下方的位置时,根据控制器100的控制驱动头10,并且从排出表面10a的排出口向记录纸P的表面排出墨水。因此,在记录纸P上形成图像。基于从传感器33提供的检测信号,根据控制器100执行的控制,执行从排出口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操作。在此之后,记录纸P在由导轨29引导并且位于进给辊对26至28之间的同时,由传输机构11向上传输。记录纸P从在外壳1a的上部形成的开口30排出到排纸部31。
在外壳1a中提供连接到控制器100的三个传感器32至34。传感器32布置在进给辊对22和对准辊对23之间。传感器32检测允许通过辊对之间的记录纸传输路径的记录纸P,并且将获得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00。传感器33布置在对准辊对23和头10之间。传感器33检测允许通过其间的记录纸传输路径的记录纸P,并且将获得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00。传感器34布置在进给辊对27、28之间。传感器34检测允许通过辊对之间的记录纸传输路径的记录纸P,并且将获得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00。
接着,将参考图2,说明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可重写地存储将由CPU执行的程序以及将用于程序的数据的只读存储器(ROM)以及在程序执行期间临时存储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由CPU执行控制程序,由此实现构成如图2中所示的控制器100的各功能单元。例如,控制器100经由I/F相对于外部装置(例如连接到打印机1的个人计算机(PC)发送/接收数据。
如图2中所示,控制器100控制整个打印机1,其包括传输控制单元120、旋转体控制单元125、打印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器)130、头控制单元131、泵控制单元132、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判断单元134、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卡纸判断单元137和存储单元(存储器)140。
传输控制单元120具有进纸辊控制单元121、对准辊控制单元122和进给辊控制单元123。各控制单元121至123基于包括在存储在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中的打印数据中的传输数据控制相应的驱动部(进纸辊21、进给辊对22、26至28、对准辊对23)的驱动。传输机构由传输控制单元120和传输机构11构成。
进给辊控制单元123控制进给辊对22、26至28的驱动,使得将从进纸托盘20进给的记录纸P传输到排纸部31。对准辊控制单元22控制对准辊对23的驱动,使得对于由进给辊对22传输的记录纸P,将记录纸P的前端停止由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26设置的对准时间,然后传输该记录纸P。
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1使得从进纸托盘21进给记录纸P。在该过程中,当关于一个打印数据进给第二张记录纸P以及后续纸时,进纸辊控制单元121控制进纸辊21的驱动,从而在从进纸托盘20进给前一张记录纸P的后端后等待传输等待时间Td1后,进给下一张记录纸P。当之前进给的记录纸P和接下来将要进给的记录纸P之间的间隔距离是预定间隔距离时,传输等待时间Td1和对准时间Tr的总时间是对应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时间Td。在该实施例中,Td对应于将在正常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1所需的时间。在该布置中,进纸辊控制单元121控制进纸辊21的驱动使得当关于一个打印数据进给第三张记录纸P和后续纸张时,判断单元134判断之前传输的两张记录纸P(在传输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记录纸P)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短于预定间隔距离时,在等待同时将执行由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的冲洗计数Fc(稍后描述)的时间与传输等待时间Td1相加之后,进给下一记录纸P。此外,进纸辊控制单元121控制进纸辊21的驱动,从而在关于一个打印数据进给第三张记录纸P和后续纸张时,当就在之前执行排出冲洗F2时,在完成排出冲洗F2之后使旋转体63从第二状态返回到第一状态中之后进给下一记录纸P。
旋转体控制单元125控制旋转体63,从而仅当执行其中从头10的排出口排出墨水的排出冲洗F2和清洗(purge)时,状态才从第一状态改变成第二状态。
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存储包括如从外部装置发送的有关将记录在记录纸P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从头10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打印数据。
头控制单元131控制从头10的墨水排出,从而基于在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排出数据将墨水排出到记录纸P。在该过程中,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在传感器33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后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对于记录纸P开始墨水的排出。在此所指的预定时间是通过将关于头10的范围为从当传感器33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获得记录纸P的前端到沿着传输路径布置在最上游位置的排出口(未示出)的距离除以记录纸P的传输速度获得的时间。
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基于由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的冲洗数据来执行从头10排出墨水的排出冲洗F2和振动位于排出口附近的墨水而不排出墨水的非排出冲洗中的任一个。在该过程中,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在传输的两张相邻的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中执行排出冲洗或非排出冲洗。
泵控制单元132控制泵9从而每次经过了预定时间段,当没有执行打印时,从头10向面对表面62a清除墨水。在此提及的预定时间段被设置为例如20至30天。
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通过将对准时间Tr与时间T3相加来计算对应于记录纸间隔距离的时间T4,所述时间T3是通过从传感器32检测到之后传输的记录纸P的前端时的时间T1减去检测到就在该记录纸之前传输的记录纸P的后端时的时间T2获得的。通过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和传感器32构成测量传输方向上的两张相邻的记录纸P之间的间隔距离的测量机构。
判断单元134判断之前传输的记录纸P和之后传输的记录纸P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是否短于预定间隔距离。具体地,判断单元134判断由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计算的时间T4是否短于对应于两张相邻记录纸P之间的预定间隔距离的时间Td。换句话说,当时间T4短于时间Td时,判断单元134判断之前传输的记录纸P和之后传输的记录纸P之间的间隔距离短于预定间隔距离。当时间T4短于时间Td时,判断单元134判断通过将最大对准时间Trmax与时间T3相加获得的时间T5是否短于时间Td。
此外,判断单元134判断存储单元140是否存储冲洗计数Fc。在该过程中,当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冲洗计数Fc时,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是否短于通过将时间Td与对应于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的时间相加获得的时间T6。在该过程中,当判断时间T4短于时间T6时,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5是否短于时间T6。此外,判断单元134判断由存储单元140存储的累计冲洗计数Fc(累计值)是否大于预定计数F1。
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并且存储冲洗数据,其中,当判断时间T4不小于时间Td,并且通过判断单元134判断存储单元140未存储冲洗计数Fc时,在通常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1中振动容纳在各排出口中的墨水预定次数。另一方面,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并且存储冲洗数据,其中,当判断时间T4短于时间Td并且通过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5短于时间Td时,关于非排出冲洗Fe,容纳在各排出口中的墨水的振动次数小于非排出冲洗F1中的情况。在该过程中,在非排出冲洗Fe的冲洗数据中,非排出冲洗Fe所需的时间短于非排出冲洗F1所需的时间,并且该时间大致与时间T5相同。此外,当判断时间T4短于时间Td并且通过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5不小于时间Td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并且存储非排出冲洗F1的冲洗数据。
此外,当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不小于时间T6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并且存储非排出冲洗F1和满足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也称为“累计冲洗计数Fc”)的冲洗数据。此外,当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5不小于时间T6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并且存储非排出冲洗F1和满足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的冲洗数据。此外,当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5短于时间T6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并且存储非排出冲洗F1和满足冲洗计数Ff的冲洗数据。冲洗计数Ff对应于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中的可在通过从时间T5减去时间Td获得的时间中执行的冲洗计数。此外,当判断单元134判断冲洗计数Fc大于预定值Fi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并且存储用于从各排出口排出预定数目的墨滴的排出冲洗F2的冲洗数据。在该实施例中,头控制单元131和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构成排出控制单元。在该实施例中,排出冲洗F2存在于用于从各排出口排出10滴墨滴的冲洗数据中。非排出冲洗F1存在于用于使各排出口中的墨水振动50次的冲洗数据中。排出冲洗中的1滴墨水的墨水排出具有近似等效于在非排出冲洗中使排出口中的墨水振动10次获得的效果的效果。
当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短于时间Td或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短于时间T6时,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最大对准时间Trmax。另一方面,当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不小于时间Td并且判断单元134进行存储单元140不存储冲洗计数Fc的判断和时间T4不小于时间T6的判断中的任何一个时,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通常对准时间Tr。
卡纸判断单元137仅当从将记录纸P从进纸托盘20进给到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间隔距离以及传感器32至34检测的记录纸的检测间隔超过预定时间(例如该时间为时间Td的几倍)时,判断记录纸P出现卡纸。在此所指的预定时间是通过将进纸托盘20和各传感器32至34之间沿着传输路径的间隔距离除以记录纸P的传输速度获得的时间。此外,卡纸判断单元137控制蜂鸣器8使得当如上所述地判断出现卡纸时发出声音。因此,能告知用户在记录纸传输路径中关于记录纸P出现卡纸的事实。
存储单元140存储通过从非排出冲洗F1减去非排出冲洗Fe获得的冲洗计数Fc。在此所指的冲洗计数Fc是对应于通过从在如在非排出冲洗F1中执行的各排出口中的振动的次数减去在非排出冲洗Fe中执行的振动次数获得的量的振动次数。换句话说,冲洗计数Fc等于对应于通过从非排出冲洗F1所需的时间减去非排出冲洗Fe所需的时间获得的时间的振动次数。每次当如上所述地生成冲洗计数Fc时,在存储单元140中累计冲洗计数Fc。此外,存储单元140存储通过从冲洗计数Fc减去冲洗计数Ff的数量获得的值作为新的冲洗计数Fc。
当通过头控制单元131执行了由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的冲洗数据时,控制器100擦除该冲洗数据。在该过程中,在存储单元140存储的冲洗计数Fc被重写为其中减去对应于执行数量的计数的新冲洗计数Fc。在该过程中,当执行了排出冲洗F2时,擦除所有冲洗计数Fc。即,将冲洗计数Fc复位为零。
接着,将参考图3至5,说明当通过打印机1在三张或更多记录纸P上执行连续打印时执行的打印操作。如图3中所示,打印机1的控制器100首先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数据(S1)。在该过程中,通过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存储包含在打印数据中的图像数据作为用于从头10排出墨水的排出数据。此外,传输数据也由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存储。
接着,在步骤S2,执行打印执行处理。在此之后,在步骤S3中,基于当前打印数据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纸张数,即,三张或更多纸张的打印。当打印没有完成时,重复执行步骤S2。当打印完成时,完成打印操作。
如图4A至4D中所示,打印执行处理是在当前打印操作中对应于预定数量的纸张重复执行的处理。在步骤S4中,判断记录纸P是否是当前打印操作中的第一张。由于下述原因,根据控制器100是否存储时间T1来进行判断。即,当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时,控制器100已经存储了时间T1。当记录纸P是第一张时,例程进入步骤S5。当记录纸P是第二张或后续纸张时,例程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5,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1从而将记录纸P从进纸托盘20向进给辊对22进给。在该过程中,进给辊控制单元123驱动进给辊对22从而朝对准辊对23传输由进纸辊21传输的记录纸P。接着,在步骤S6,判断传感器32是否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在该过程中,当甚至在从进纸托盘20进给记录纸P后过去了预定时间时传感器32没有检测到记录纸P时,卡纸判断单元137判断在直到传感器32的传输路径中出现了卡纸,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7。在步骤S7,卡纸判断单元137控制蜂鸣器8以将出现卡纸的事实(错误信息)告知用户。另一方面,在步骤S6,当在从进纸托盘20进给记录纸P后过去预定时间之前,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控制器100存储在该过程中记录纸P的前端的检测时间T1,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8。每次当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将检测时间T 1重写成新时间。
在步骤S8,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是否不小于时间Td。然而,对于第一张记录纸P,不计算对应于记录纸间隔距离的时间。因此,跳过步骤S9至步骤S15的处理,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16。对准辊控制单元122控制对准辊对23从而基于预置的对准时间的设置对相关记录纸P执行倾斜行进校正。在此之后,对准辊对23将记录纸P传输到头10侧。对第一张记录纸P设置是初始预置值的通常对准时间Tr。然而,当通过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对准时间时,基于该对准时间执行倾斜行进校正。在此之后,在步骤S17,基于预置冲洗数据,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执行冲洗(非排出冲洗F1)直到相关记录纸P与头10面对为止。对于第一张记录纸P,设置是初始预置值的非排出冲洗F1。然而,当通过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冲洗数据时,基于该冲洗数据执行冲洗。
接着,在步骤S18,判断传感器33是否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在该过程中,当甚至在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后过去了预定时间时传感器33仍然未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卡纸判断单元137判断在传感器32、33之间的传输路径中出现了卡纸,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19。在步骤S19,卡纸判断单元137控制蜂鸣器8将卡纸出现的事实(错误信息)告知用户。另一方面,在步骤S 18,当在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后预定时间过去之前,传感器33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例程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S20,基于在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排出数据,头控制单元131驱动头10,并且因此在所需时序从排出口排出墨水。用这种方式,在从对准辊对23进给的记录纸上的想要的位置处记录图像,并且完成记录纸P上的打印。在该过程中,进给辊控制单元123驱动进给辊对26至28使得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记录纸P排出到排纸部31。接着,在步骤S21,判断传感器32是否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在该过程中,当甚至在传感器33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后过去了预定时间时,传感器32仍然未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时,卡纸判断单元137判断在传感器32、33之间的传输路径中出现了卡纸,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22。在步骤S22,卡纸判断单元137控制蜂鸣器8以将出现卡纸的事实(错误信息)告知用户。另一方面,在步骤S21,当在传感器33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后预定时间过去之前,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时,那么控制器100存储在该过程中记录纸P的后端的检测时间T2,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23。每次当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时,将检测时间T2重写成新时间。
在步骤S23,判断传感器34是否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在该过程中,当甚至在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后过去了预定时间时,传感器34仍然未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时,卡纸判断单元137判断在传感器32、34之间的传输路径中出现了卡纸,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24。在步骤S24,卡纸判断单元137控制蜂鸣器8从而将出现卡纸的事实(错误信息)告知用户。另一方面,在步骤S23,当在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后预定时间过去之前,传感器34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时,那么识别出相关记录纸P被排出到排纸部31,并且完成用于相关记录纸P的打印执行处理。
当如上所述,在步骤S3中没有完成预定数目的纸张的打印时,继续执行步骤S2。即,当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时,控制器100存储时间T1。因此,例程从步骤S4转向步骤S25。在步骤S25,控制器100判断存储单元140是否存储了冲洗计数Fc。当存储单元140未存储冲洗计数Fc时,例程进入步骤S26。当存储单元140存储了冲洗计数Fc时,例程进入步骤S27。当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时,存储单元140没有存储冲洗计数Fc,因此,例程进入步骤S26。在步骤S26,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从而在从进纸托盘20进给前一记录纸P的后端后等待传输等待时间Td1之后,进给记录纸P,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5。以与第一张记录纸P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5至步骤S7的处理,然后例程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8,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是否不小于时间Td。在该过程中,通过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计算时间T4。当时间T4不小于时间Td时,例程进入步骤S9。当时间T4小于时间Td时,例程进入步骤S30。
在步骤S9,判断单元134判断存储单元140是否存储冲洗计数Fc。在该过程中,对于第二张记录纸P,没有存储冲洗计数Fc。因此,例程进入步骤S28。在步骤S28,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非排出冲洗F1。接着,在步骤S29,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通常对准时间Tr。执行步骤S16至步骤S24的处理。
在步骤S30,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5是否不小于时间Td。当时间T5不小于时间Td时,例程进入步骤S31。当时间T5小于时间Td时,例程进入步骤S33。在步骤S31,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非排出冲洗F1。时间T5不小于时间Td,因此,能够在记录纸张之间执行非排出冲洗F1。设置通常非排出冲洗F1的冲洗数据。接着,由于下述原因,在步骤S32,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最大对准时间Trmax。即,在步骤S30,判断包括最大对准时间Trmax的时间T5是否不小于时间Td。执行步骤S16至步骤S24的处理。
在步骤S33,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非排出冲洗Fe的冲洗数据。在该过程中,关于非排出冲洗Fe的冲洗数据,非排出冲洗Fe所需的时间大致与预置时间T5相同。接着,在步骤S34,由于下述原因,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最大对准时间Trmax。即,在步骤S30判断包括最大对准时间Trmax的时间T5是否不小于时间Td。接着,在步骤S35,存储单元140存储通过从非排出冲洗F1减去非排出冲洗Fe获得的冲洗计数Fc。换句话说,即使当关于最大对准时间来执行倾斜行进校正时,当前时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短于预定间隔距离。由存储单元140存储对应于在当前时间不能设置的数量的非排出冲洗的振动次数。执行步骤S16至步骤S24的处理。
接着,当以如上所述,以与第二张记录纸P的传输相同的方式传输第三张记录纸P时,控制器100存储时间T1。因此,例程从步骤S4进入到步骤S25。关于第二张记录纸P和后续记录纸的全部纸张,例程从步骤S4前进至步骤S25。在步骤S25,当存储单元140未存储冲洗计数Fc时,以与当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时相同的方式执行该处理。另一方面,当存储单元140存储冲洗计数Fc时,例程进入步骤S27。在步骤S27,判断单元134判断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是否超出预定值Fi。当冲洗计数Fc未超出预定值Fi时,例程进入步骤S36。当冲洗计数Fc超出预定值Fi时,例程进入步骤S40。
在步骤S36,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1使得在等待对应于从进纸托盘20进给记录纸P的后端之后的传输等待时间Td1与对应于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的时间的总和的时间后进给记录纸P,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5。换句话说,当之前传输的两张记录纸P(在传输方向中彼此相邻的两张记录纸)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短于预定间隔距离时,即使当使记录纸间隔距离进一步加宽最大对准时间Trmax的量时,相关记录纸间隔距离仍然短于预定间隔距离,并且冲洗计数Fc存储在存储单元140中(当执行步骤S35的处理时),然后,在步骤S36,延迟接下来将传输的记录纸P的进纸时序。因此,能够允许前一记录纸P和下一记录纸P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具有对应于不能在前一时间中执行的冲洗计数Fc的时间量(即,(F1-Fe)的量),并且关于相关记录纸间隔距离,能够在将对应于之前量的冲洗计数Fc与当前执行的通常非排出冲洗F1相加的同时进行该执行。在此之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例程进入步骤S9。在步骤S9,判断单元134判断存储单元140存储了冲洗计数Fc,并且例程进入步骤S10。
在步骤S10,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4是否不小于时间T6。当时间T4不小于时间T6时,例程进入步骤S11。当时间T4小于时间T6时,例程进入步骤S12。在步骤S11,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通常对准时间Tr。另一方面,在步骤S12,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5是否不小于时间T6。当时间T5不小于时间T6时,例程进入步骤S 13。当时间T5小于时间T6时,例程进入步骤S37。尽管在步骤S36中延迟了记录纸P的进纸时序,但是仍然执行步骤S12和步骤S37的处理的原因在于,例如在进纸期间,以重叠方式进给前一记录纸P和下一记录纸P并且下一记录纸P的前端在传输方向上突出到某种程度的状态下,传输下一记录纸P,并且由于突出到某种程度的记录纸P的状态的消除导致延迟的进纸时序。
在步骤S13,由于下述原因,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最大对准时间Trmax。即,在步骤S12中判断包括最大对准时间Trmax的时间T5是否不小于时间T6。接着,在步骤S14,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非排出冲洗F1+累计冲洗计数Fc的冲洗数据。接着,在步骤S15,控制器100擦除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累计冲洗计数Fc。执行步骤S16至步骤S24的处理。
在步骤S37,以与步骤S13相同的方式执行该处理。接着,在步骤S38,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对应于在当前时间能够执行并且包括在冲洗计数Fc中的冲洗计数Ff与非排出冲洗F1的总和的冲洗数据。接着,在步骤S39,控制器100将冲洗计数重写成通过从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减去冲洗计数Ff的量获得的冲洗计数Fc。执行步骤S16至步骤S24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40,执行排出冲洗执行处理。即,如图5中所示,在步骤S41,控制器100将刚才传输的记录纸P传输到排纸部31。在该过程中,控制器100通过记录纸传感器34检测记录纸P的后端认识到相关记录纸P被排出到排纸部31的事实。接着,在步骤S42,冲洗数据存储单元135准备和存储排出冲洗F2的冲洗数据。
接着,在步骤S43,控制器100判断面对表面62a是否与排出表面10a面对。当面对表面62a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S44。当面对表面62a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S45。在步骤S44,旋转体控制单元125控制旋转体63使得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成第二状态。在步骤S45,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基于预置冲洗数据执行冲洗(排出冲洗F2)以将墨水朝向面对表面62a排出。
接着,在步骤S46,控制器100擦除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数据Fc,并且将该值重置为零。接着,在步骤S47,旋转体控制单元125控制旋转体63使得状态从第二状态改变成第一状态。以与用于第一张记录纸P的处理相同的方式,连续地执行步骤S5和后续步骤的处理。
对预定数量的记录纸P,执行上述处理,并且因此完成当前时间打印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当连续地传输三张或更多记录纸P时,根据记录纸之间的测量的前一间隔距离(例如第一和第二张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将记录纸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例如第二和第三张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成适当的或适合于执行冲洗的间隔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头的排出故障。
具体地,当执行步骤S33的处理时,延迟下一记录纸P的进纸时序使得关于下一记录纸,在步骤S36中,将对应于通过从预定间隔距离减去前一记录纸间隔距离获得的间隔距离的时间(对应于冲洗计数Fc的时间)与对应于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的时间相加。当如上所述地延迟进纸时序时,在通常非排出冲洗F1之外,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还能够执行对应于在前一记录纸间隔距离没有成功执行的量的非排出冲洗(冲洗计数Fc)。换句话说,即使当在前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冲洗执行时间短时,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拉长或延长冲洗执行时间,并且因此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能够补偿不充分的或不满意的冲洗执行时间。此外,将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调整为比预定间隔距离长通过从预定间隔距离减去前一记录纸间隔距离获得的量,并且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将冲洗执行时间拉长对应于减去的量的时间。因此,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能有效地补充不充分的执行时间。
当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超出预定值Fi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排出冲洗F2。因此,头控制单元131能执行具有高恢复效果的排出冲洗F2。
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非排出冲洗作为通常冲洗,并且仅当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Fc超出预定值Fi时,才执行排出冲洗。然而,通常冲洗可以是排出冲洗,并且仅当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累计冲洗计数Fc超出预定值Fi时,才可以执行清洗。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非排出冲洗作为通常冲洗,并且仅当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累计冲洗计数Fc超出预定值Fi时,才执行排出冲洗。然而,可以仅当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累计冲洗计数Fc超出预定值Fi时,执行清洗。在这种情况下(在Fc<Fi的情况下),在步骤S41中,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对于刚传输的记录纸P中断打印。在步骤S42,相关记录纸P被排出到排纸部31。执行步骤S43、S44。在步骤S45,泵控制单元132控制泵9从而与排出冲洗相比,执行清洗以从排出口排出大量墨水。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的处理。而且,在该情况下,当存储单元140的累计冲洗计数Fc超出预定值Fi时,通过泵控制单元132的具有高恢复效果的强制排出能够从排出口强制排出大量墨水。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在相邻记录纸P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的情况下,即,仅当排出表面10a位于连续传输的两张记录纸P之间并且排出表面10a不与两张记录纸P中的任何一张面对时,才执行非排出冲洗。然而,不限于此。当排出表面10a与记录纸P的空白或余裕区面对时,也可以执行非排出冲洗。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允许的是,Td不对应于非排出冲洗所需的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由进纸辊21及控制它的进纸辊控制单元121构成用于调整记录纸间隔距离的调整机构。因此,通过调整用于从进纸托盘20进给记录纸P的时序,能够调整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
在修改实施例中,对准辊对23和对准辊控制单元122可以构成调整机构。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存储单元140存储冲洗计数Fc时,将进纸时序延迟对应于冲洗计数Fc的时间。作为代替,可以通过对准辊对23来调整记录纸间隔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对准辊控制单元122可以控制对准辊对23使得在通过从最大对准时间Trmax减去通常对准时间Tr获得的时间内加宽记录纸间隔距离。因此,能够通过调整对准辊对23的驱动时序来调整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或等效的效果。
接着,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本实施例中构造的打印机的控制在几点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除这几点或特征之外,以几乎相同的方式进行构造。
本实施例的控制器(控制单元)100也包括传输控制单元120、旋转体控制单元125、打印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器)130、头控制单元131、泵控制单元132、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判断单元134、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卡纸判断单元137和存储单元(存储器)140。在下文中,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控制构造。
本实施例的传输控制单元120也具有进纸辊控制单元121、对准辊控制单元122和进给辊控制单元123。各控制单元121至123基于传输数据控制相应的驱动部(进纸辊21、进给辊对22、26至28、对准辊对23)的驱动。
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1使得从进纸托盘21进给记录纸P。在该过程中,进纸辊控制单元121控制进纸辊21的驱动,从而当关于一个打印数据进给第二张记录纸P和后续记录纸时,在从进纸托盘20进给前一记录纸P的后端后等待传输等待时间Td1后进给下一记录纸P。此外,进纸辊控制单元121控制进纸辊21的驱动使得当关于一个打印数据进给第三张记录纸P和后续记录纸时,当判断单元134判断之前传输的两张记录纸P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长于预定间隔距离时,在等待对应于由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的非排出冲洗Fs(稍后所述)的时间而不是传输等待时间Td1后进给下一记录纸P。
头控制单元131控制从头10的墨水排出,从而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基于在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排出数据,将墨水排出到记录纸P。此外,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基于由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的冲洗数据来执行非排出冲洗和用于从头10排出墨水的排出冲洗F2中的任何一个。在该过程中,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从而当记录纸P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执行排出冲洗或非排出冲洗。
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通过将对准时间Tr与时间T7相加来计算对应于记录纸间隔距离的时间T8,所述时间T7是通过从开始第一张记录纸P的传输以来的经过时间T减去检测到记录纸P的后端的时间T2获得的。通过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和传感器32构成测量在传输方向上相邻布置的两张记录纸P之间的间隔距离的测量机构。
判断单元134判断通过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计算的时间T8是否长于时间Td。换句话说,当甚至在传感器32检测到之前传输的记录纸P的后端后过去了对应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时间Td时,传感器32未检测到下一记录纸P的前端时,判断单元134判断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长。在此之后,判断单元134判断是否执行排出冲洗。此外,在该过程中,当执行排出冲洗时,判断单元134判断是否完全执行了排出冲洗。当时间T8长于时间Td时,判断单元134判断前一记录纸P是否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此外,判断单元134判断面对表面62a和排出表面10a彼此是否面对。
当判断时间T8长于时间Td,判断前一记录纸P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并且判断单元134判断面对表面62a和排出表面10a彼此不面对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排出冲洗F2的冲洗数据。当判断单元134判断不执行排出冲洗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满足直到当前记录纸P与排出表面10a面对之前将要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1和在当前记录纸P和下一记录纸P之间(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将要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1的冲洗数据。
此外,当判断单元134判断执行排出冲洗F2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将在当前记录纸P和下一记录纸P之间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s的冲洗数据。另一方面,当判断单元134判断执行排出冲洗F2的一部分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满足在当前记录纸P与排出表面10a面对之前将要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3和将在当前记录纸P和下一记录纸P之间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s的冲洗数据。
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排出冲洗F2和非排出冲洗F1位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等效的冲洗数据中。在非排出冲洗Fs中,提供冲洗数据从而使容纳在各排出口中的墨水振动40次。
在本实施例中,非排出冲洗F3是根据在存储单元140中存储的冲洗计数改变振动次数(0至50次)的排出冲洗。具体地,例如,当在排出冲洗F2中,仅用数滴或不少于1滴和不多于5滴的墨滴执行排出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非排出冲洗F3的冲洗数据,其中,对于各排出口中的墨水以对应于通过从对应于剩余墨滴(5至9滴)的排出的振动次数的量减去非排出冲洗Fs的振动次数(40次)获得的振动次数(10至50次)的量执行振动。此外,例如,当在排出冲洗F2中,排出不少于6滴和不多于10滴的墨水时,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非排出冲洗F3的冲洗数据,其中,对于各排出口中的墨水执行0次振动,因为通过非排出冲洗Fs补充了对应于剩余墨滴(1至4滴)的排出的振动次数(10至40次)的量。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在非排出冲洗F3中,不产生墨水的振动。
对准时间设置单元136设置通常对准时间Tr。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仅当用于检测记录纸P的传感器32至34的检测间隔超出预定时间(例如时间Td的几倍的时间)时,卡纸判断单元137才判断关于相关记录纸P发生卡纸。此外,卡纸判断单元137控制蜂鸣器8从而当如上所述地判断出现卡纸时发出声音。
存储单元140存储通过从排出冲洗F2减去执行过的排出冲洗获得的冲洗计数。与各排出口相关地,在此所指的冲洗计数位于通过从在排出冲洗F2中执行的墨水排出的次数减去在执行过的排出冲洗中的墨水排出的次数获得的次数中。换句话说,冲洗计数等于通过从排出冲洗F2所需的时间减去执行过的排出冲洗所需的时间获得的时间。
当通过头控制单元131执行由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的冲洗数据时,控制器100擦除相关冲洗数据。此外,当执行排出冲洗时,控制器100擦除由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的冲洗数据。此外,当头控制单元131执行非排出冲洗F3时,控制器100擦除存储单元140的冲洗计数。
接着,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A至6B,说明当在打印机1中在三张或更多记录纸P上执行连续打印时的打印操作。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打印机的控制器100首先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数据(S1)。在该过程中,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存储包括在打印数据中的图像数据作为用于将从头10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据,并且打印数据存储单元130还存储传输数据。
接着,在步骤S2,执行打印执行处理。在此之后,在步骤S3,基于当前打印数据,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数目,即三张或更多纸张的打印。当打印未完成时,重复地执行步骤S2。当打印完成时,完成打印操作。
如图6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打印执行处理是在当前打印操作中对应于纸张的预定数目的量重复地执行的处理。在步骤J1,以与步骤S4相同的方式,执行处理。当记录纸P为第一张时,例程进入步骤J2。当记录纸P为第二张或后续纸张时,例程进入步骤J18。
在步骤J2,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1使得将记录纸从进纸托盘20进给到进给辊对22。在该过程中,进给辊控制单元123驱动进给辊对22,从而朝对准辊对23传输由进纸辊21支撑的记录纸P。接着,在步骤J3,判断传感器32是否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在该过程中,当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控制器100存储在该情况下记录纸P的前端的检测时间T1,并且例程进入步骤J4。每次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将检测时间T1重写成新时间。另一方面,当传感器32未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端时,例程进入步骤J21。在步骤J21,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8是否长于时间Td。然而,对于第一张记录纸P,没有计算对应于记录纸间隔距离的时间。因此,例程返回到步骤J3。换句话说,在第一张记录纸的情况下,例程需要从步骤J3前进到步骤J4。
在步骤J4,判断支撑表面61a和排出表面10a是否彼此面对。当支撑表面61a和排出表面10a彼此不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J27。当支撑表面61a和排出表面10a彼此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J5。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传输第一张记录纸期间不执行排出冲洗,并且支撑表面61a和排出表面10a彼此面对。因此,例程需要从步骤J4前进到步骤J5。
在步骤J5,判断单元134判断是否执行排出冲洗。在该过程中,当执行排出冲洗时,例程进入步骤J31。当不执行排出冲洗时,例程进入步骤J6。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传输第一张记录纸P期间,例程需要从步骤J5前进到步骤J6。
在步骤J6,判断是否设置当前时间冲洗。在该过程中,当设置冲洗时,例程进入步骤J8。当未设置冲洗时,例程进入步骤J7。对于第一张记录纸P,不设置冲洗。因此,例程需要从步骤J7前进到步骤J8。
在步骤J7,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直到当前记录纸P与排出表面10a面对为止将要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1。在步骤J8中,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在当前记录纸P和下一记录纸P之间的间隔距离中(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将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1。
接着,在步骤J9,对准辊控制单元122控制对准辊对23从而基于对准时间Tr的当前设置,对相关记录纸P执行倾斜行进校正。在此之后,对准辊对23朝头10传输记录纸P。在步骤J10,头控制单元131基于预先设置的冲洗数据控制头10从而执行冲洗(非排出冲洗F1)直到相关记录纸P与头10面对为止。
接着,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8至S24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J11至步骤J17的处理。对于相关的记录纸P,完成打印执行处理。
当对于预定数目的纸张没有完成打印时,继续执行步骤J1。即,当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时,控制器100存储时间T1。因此,例程从步骤J1前进到步骤J18。在步骤J18,判断当前冲洗是否设置为非排出冲洗F1。在该过程中,在当前冲洗未设置成非排出冲洗F1时,例程进入步骤J19。在当前冲洗设置成非排出冲洗F1时,例程进入步骤J20。当传输第三张记录纸P以及后续纸张时,例程可以进入步骤J19。当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时,例程仅从步骤J18前进到步骤J20。在步骤J20,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1,从而在从进纸托盘20进给前一记录纸P的后端后等待传输等待时间Td1之后进给记录纸P,并且例程进入步骤J2。此外,例程从步骤J2经步骤J3前进到步骤J21。在步骤J21,判断单元134判断时间T8是否长于时间Td。在该过程中,由记录纸间隔距离计算单元133计算时间T8。当时间T8不大于时间Td时,例程返回到步骤J3。以与传输第一张记录纸相同的方式,执行直到步骤J6的处理。例程从步骤J6前进到步骤J8,然后,执行直到步骤J17的处理。另一方面,当由于一些原因而延迟记录纸P的传输,并且时间T8长于时间Td时,例程进入步骤J22。
在步骤J22,判断单元134判断前一记录纸P是否与排出表面10a面对。在该过程中,当前一记录纸P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例程返回到步骤J3,并且重复步骤J3、步骤J21和步骤J22,直到相关记录纸P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为止。当在重复步骤J3、J21、J22的时段期间,传感器32检测到记录纸P时,例程从步骤J3前进到步骤J4,并且最终执行直到步骤J17的处理。当记录纸P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J23。
在步骤J23,判断单元134判断面对表面62a是否与排出表面10a面对。在该过程中,当面对表面62a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J24。在步骤J24,旋转体控制单元125控制旋转体63从而使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成第二状态。在该过程中,重复地执行步骤J3、J21、J22、J23、J24直到面对表面62a与排出表面10a面对为止。当传感器32在该时段期间检测到记录纸P时,例程从步骤J3前进到步骤J4。在步骤J4,当支撑表面61a不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J27。
在步骤J27,判断是否执行排出冲洗。当如在该过程中那样在执行排出冲洗前执行步骤J27的处理时,例程进入步骤J30。在步骤J30,旋转体控制单元125控制旋转体63从而状态从第二状态改变成第一状态,并且例程进入步骤J5。在此之后,执行直到步骤J1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J23,当面对表面62a与排出表面10a面对时,例程进入步骤J25。在步骤J25,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准备和存储排出冲洗F2的冲洗数据。在步骤J26,头控制单元131基于预定冲洗数据控制头10从而执行冲洗(排出冲洗F2)以朝着面对表面62排出墨水,并且例程返回到步骤J3。
在此之后,例程从步骤J3前进到步骤J4。在执行排出冲洗期间以及在执行排出冲洗后,支撑表面61a和排出表面10a彼此不面对。因此,例程进入步骤J27。在步骤J27,当完成排出冲洗时(当完成排出冲洗F2时),例程进入步骤J30。在该过程中,例程从步骤J30经步骤J5进入步骤J31。在步骤J31,判断单元134判断是否完成执行排出冲洗F2。完成执行排出冲洗F2,并且因此,例程进入步骤J32。在步骤J32,控制器100擦除冲洗数据的预置值。接着,在步骤J33,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将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s,并且例程进入步骤J9。在此之后,执行直到步骤J17的处理。在该过程中,在步骤J10,不执行冲洗,因为由于下述原因,在步骤J32中擦除当前冲洗的设置值。即,完成执行排出冲洗F2。即使当将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执行的非排出冲洗为短于F1的Fs时,对排出口中的墨水的变干(粘性增加)几乎没有影响。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J27中正在执行排出冲洗时,例程进入步骤J28。在步骤J28,头控制单元131控制头10,使得停止正在执行的排出冲洗。接着,在步骤J29,存储单元140存储通过从排出冲洗F2减去执行过的排出冲洗获得的冲洗计数,并且例程进入步骤J30。在该过程中,例程从步骤J30经步骤J5进入步骤J31。在步骤J31,没有完成执行排出冲洗F2,因此,例程进入步骤J34。在步骤J34,控制器100擦除冲洗数据的预置值。接着,在步骤J35,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直到当前记录纸P与排出表面10a面对之前将要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3。接着,在步骤J36,冲洗数据设置单元135设置将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s,并且例程进入步骤J9。在此之后,执行直到步骤J17的处理。在该过程中,在步骤J10中,执行在步骤J35中设置的非排出冲洗F3。然而,先前执行了排出冲洗F2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当将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执行的非排出冲洗为短于F1的Fs时,对排出口中的墨水的变干(粘性增加)几乎没有影响。
接着,当以与当如上所述地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时相同的方式传输第三张记录纸P和后续记录纸时,控制器100存储时间T1。因此,例程从步骤J1前进到步骤J18。当例程从步骤J18前进到步骤J20时,以与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相同的方式执行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步骤J18中,未对非排出冲洗F1进行设置时,例程前进到步骤J19。在步骤J19,进纸辊控制单元121驱动进纸辊21从而在从进纸托盘20进给前一记录纸P的后端后等待对应于非排出冲洗Fs的时间后,进给记录纸P,并且例程进入步骤J2。以与传输第二张记录纸P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J2和后续步骤的处理。对预定数目的记录纸P,执行如上所述的处理,并且因此完成当前打印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当连续地传输三张或更多记录纸P时,根据记录纸之间的测量的前一间隔距离(例如,第一张和第二张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能够将记录纸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例如第二张和第三张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距离)调整为适合于或适于缩短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的间隔距离。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的延长。
具体地,当执行步骤J33、J36的处理时(即,当记录纸间隔距离长于预定间隔距离时),关于下一记录纸P,在步骤J19设置Fs,其中,非排出冲洗所需的时间短于F1的时间,并且相应地延迟进纸时序。换句话说,与当前记录纸间隔距离不大于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形相比,缩短了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的拉长。在当前记录纸间隔距离长于预定间隔距离时,进行设置使得执行排出冲洗F2(步骤J26),并且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执行非排出冲洗Fs(步骤J33,J36)。用这种方式,在前一(当前记录纸间隔距离中执行具有高恢复效果的排出冲洗。因此,即使当在下一记录纸间隔距离中,非排出冲洗的执行时间短于F1时,也能够抑制排出口中的墨水的变干。此外,在当前记录纸间隔距离长于预定间隔距离时,提供非排出冲洗Fs,其中,执行时间短于当提供预定间隔距离时将执行的非排出冲洗F1的时间。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操作所需的整个时间的拉长或延长。
在修改实施例中,对准辊对23和对准辊控制单元122可以构成调整装置。换句话说,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当在步骤S18中,没有对非排出冲洗F1进行设置时,将进纸时序延迟对应于非排出冲洗Fs的时间。然而,作为代替,也允许通过对准辊对23调整记录纸间隔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对准辊控制单元122可以控制对准辊对23从而在通过从通常对准时间Tr减去对应于非排出冲洗Fs的时间获得的时间中,缩短记录纸间隔距离。因此,通过调整对准辊对23的驱动时序,能够调整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能够获得与上述获得的效果相同或等效的效果。
上文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各实施例示例了基于例如进给辊对22、26至28和对准辊对23的传输机构。然而,也允许采用基于例如传输带和带辊的传输机构。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面对构件62和压板61集成在一个单元中。然而,不限于面对构件与压板61集成。例如,可以采用下述布置。即,省略旋转体63,使面对构件与支撑部(压板)分离,并且彼此独立地移动面对构件和支撑部。
本发明不限于单色或黑白打印机,也适用于彩色打印机。此外,本发明适用于行式打印机和串行打印机。本发明不限于打印机,也适用于例如传真机和复印机。头可以排出除墨水以外的任意液体。包括在记录装置中的头的数量不小于1也是适合的。记录介质不限于记录纸P,其可以是其上能够执行记录的任意介质。

Claims (12)

1.一种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将液体排出到多个记录介质上以执行记录,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并且在所述记录头中形成有多个排出口,其中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液体;
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具有所述记录介质的传输路径和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被构造成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上游的所述记录介质当中的两张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传输机构被构造成传输记录介质使得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通过面对所述记录头的位置,并且被构造成沿着所述传输路径连续地传输所述记录介质;
排出控制单元,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头,使得在由所述传输机构传输所述记录介质的时段期间,在所述排出口面对传输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排出液体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并且在所述排出口位于连续传输的所述两张记录介质之间并且所述排出口不面对所述两张记录介质之一的情况下,执行至少一个冲洗,所述冲洗包括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液体的排出冲洗以及在所述排出口中振动液体而不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液体的非排出冲洗;以及
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被构造成沿着所述传输路径布置在所述记录头的上游,并且测量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
其中,所述调整机构基于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来调整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所述调整机构调整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大小来调整排出冲洗和非排出冲洗中的至少一个的冲洗次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被构造成判断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短于预定间隔距离,
其中,在所述判断单元被构造成判断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短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调整机构将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长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短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将在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中执行的冲洗的执行时间缩短为短于预定时间,使得在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中执行的冲洗的执行时间对应于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将在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所述执行时间拉长为长于所述预定时间,使得在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所述执行时间对应于由所述调整机构调整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调整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比所述预定间隔距离长下述差,所述差是通过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而获得的;以及
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根据通过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而获得的所述差,来拉长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所述执行时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构造成累计和存储通过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而获得的差,
其中,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累计值不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头使得在冲洗中执行非排出冲洗,并且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累计值超过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头使得在冲洗中执行排出冲洗。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构造成累计和存储通过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减去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而获得的差;以及
压力施加机构,所述压力施加机构被构造成将压力施加到容纳在所述记录头中的液体使得强制地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液体,
其中,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累计值不大于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头使得在冲洗中执行排出冲洗,并且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累计值超过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头使得中断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的液体的排出;并且
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累计值超出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压力施加机构被构造成将压力施加到容纳在所述记录头中的液体使得强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液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被构造成判断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长于预定间隔距离,
其中,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长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调整机构被构造成将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调整为短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长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中执行排出冲洗,并且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执行非排出冲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由所述测量机构测量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距离长于所述预定间隔距离的情况下,所述排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将在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冲洗的执行时间缩短为短于预定时间,使得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中的冲洗的执行时间对应于由所述调整机构调整的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下一间隔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被构造成收纳所述记录介质的收纳部;并且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被构造成从所述收纳部进给所述记录介质的进纸辊和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进纸辊的驱动的进纸辊控制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被构造成收纳所述记录介质的收纳部;并且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被构造成在所述传输路径中设置在所述收纳部和所述记录头之间以校正所述记录介质的倾斜行进的对准辊以及被构造成控制所述对准辊的驱动的对准辊控制单元。
CN201110390646.1A 2010-11-30 2011-11-30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2529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7511 2010-11-30
JP2010267511A JP5299412B2 (ja) 2010-11-30 2010-11-30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352A true CN102529352A (zh) 2012-07-04
CN102529352B CN102529352B (zh) 2014-08-20

Family

ID=45093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0646.1A Active CN102529352B (zh) 2010-11-30 2011-11-30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98361B2 (zh)
EP (1) EP2457731B1 (zh)
JP (1) JP5299412B2 (zh)
CN (1) CN1025293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204A (zh) * 2014-07-18 2017-03-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2061B2 (ja) * 2014-05-02 2017-04-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7219A (ja) * 1991-11-29 1993-06-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JP2002113851A (ja) * 2000-10-06 2002-04-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の回復処理制御方法
JP2002205390A (ja) * 2000-11-07 2002-07-2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予備吐出制御方法
JP2003127429A (ja) * 2001-10-23 2003-05-08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2006069162A (ja) * 2004-09-06 2006-03-16 Tohoku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59790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09154375A (ja) * 2007-12-26 2009-07-16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90309912A1 (en) * 2008-06-16 2009-12-17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decurling function
US20100129094A1 (en) * 2007-07-23 2010-05-27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Duplex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5359A (ja) 1986-01-29 1987-08-01 Ricoh Co Ltd 記録紙搬送装置
US5574538A (en) * 1994-09-26 1996-11-12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mage forming substance from image holding member forming processing situation mark
JPH10315489A (ja) * 1997-05-20 1998-12-02 Canon Aptecs Kk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と該装置を含む印刷システム
US6311039B1 (en) 1998-10-26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0128386A (ja) 1998-10-26 2000-05-09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ATE347491T1 (de) * 1999-10-13 2006-12-15 Seiko Epson Corp Flüssigkeitsausstossapparat
US6761430B2 (en) * 2000-11-07 2004-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eliminary discharge control method
JP4747701B2 (ja) * 2005-07-06 2011-08-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フルライン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201061A (ja) * 2007-02-22 2008-09-04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5249711B2 (ja) * 2008-10-28 2013-07-3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79234A (ja) * 2009-10-07 2011-04-21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7219A (ja) * 1991-11-29 1993-06-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JP2002113851A (ja) * 2000-10-06 2002-04-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の回復処理制御方法
JP2002205390A (ja) * 2000-11-07 2002-07-2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予備吐出制御方法
JP2003127429A (ja) * 2001-10-23 2003-05-08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2006069162A (ja) * 2004-09-06 2006-03-16 Tohoku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59790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US20100129094A1 (en) * 2007-07-23 2010-05-27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Duplex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9154375A (ja) * 2007-12-26 2009-07-16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90309912A1 (en) * 2008-06-16 2009-12-17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decurling func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204A (zh) * 2014-07-18 2017-03-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06536204B (zh) * 2014-07-18 2018-10-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8361B2 (en) 2015-04-07
US20120133697A1 (en) 2012-05-31
EP2457731A1 (en) 2012-05-30
JP2012116076A (ja) 2012-06-21
CN102529352B (zh) 2014-08-20
JP5299412B2 (ja) 2013-09-25
EP2457731B1 (en)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887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8684488B2 (en) Liquid ejecting device
US877087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conveying belt and sensor detecting position of conveying belt
JP20200066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128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779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60290735A1 (en) Inkjet printhead,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aintenance operations i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29352B (zh) 记录装置
JP624309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8888222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that recovers ejection performance suitably based on a time interval between one image formation and another image formation
KR20190005909A (ko) 잉크젯 인쇄 장치
US8989648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media aligning method executed by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readable by the same
JP533883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61233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0105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5122778B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7256726B2 (ja) 印刷装置
JP20101794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10057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480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07944A (ja) インク充填方法及びインク充填機構
JP564850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120269A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202115457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743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