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349A -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349A
CN102529349A CN2011103594281A CN201110359428A CN102529349A CN 102529349 A CN102529349 A CN 102529349A CN 2011103594281 A CN2011103594281 A CN 2011103594281A CN 201110359428 A CN201110359428 A CN 201110359428A CN 102529349 A CN102529349 A CN 102529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rows
nozzle
row
liquid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94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349B (zh
Inventor
千叶拓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al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89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ink level as input for printer mode selection or for prediction of remaining printing capacity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在该记录装置中,当墨水被用尽时(S11中判断为肯定),变为低速打印模式(S24),生成喷嘴1列数量的印字数据(S25)。如果第1墨盒的墨水被用尽,则将印字数据设置于喷嘴列(D),从与墨水未被用尽侧的第2墨盒连接的喷嘴列(D)喷射墨水来进行打印(S27、S29)。另一方面,如果第2墨盒的墨水被用尽,则将印字数据设置于喷嘴列(C),从与墨水未被用尽侧的第1墨盒连接的喷嘴列(D)喷射墨水来进行打印(S28、S29)。从而,即使在液体被用尽时也能够使用与液体剩余侧的液体收纳体连接的喷嘴列进行记录,能够高效地对记录进行所需的处理。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收纳同一种类的液体的多个液体收纳体中的至少一个液体收纳体中的液体被用尽时,使用从液体剩余一侧的液体收纳体中供给液体的喷嘴列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打印装置,公知有一种从记录头的喷嘴喷射出自墨盒供给的墨水,对纸等打印介质打印文字或图像等的喷墨式打印机。
以往,公开了一种下述构成的打印装置,即:根据收纳相同颜色的墨水的多个墨水罐的各自的墨水剩余量,来选择形成墨点所使用的墨水罐(例如专利文献1、2等)。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装置,能够喷射黑色墨水的追加喷嘴列和黑色墨水喷嘴列分别与追加墨水罐和黑色墨水罐连接。追加喷嘴列相对黑色墨水喷嘴列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2个墨点。因此,在黑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追加墨水罐与黑色墨水罐这两方被决定为能够使用的墨水罐的情况下,利用追加喷嘴列与黑色墨水喷嘴列这两方进行高速打印。该情况下,通过相同的主扫描,追加喷嘴列和黑色墨水喷嘴列K形成不同的栅格线。
另外,在一方的墨水罐的墨水剩余量不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若多个墨水罐中的任意一个墨水罐剩有墨水,则使用从剩余一侧的墨水罐接收墨水供给的喷嘴列形成墨点。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打印装置通过用于供给同一颜色的墨水的至少一对墨盒经由墨水供给阀择一地将墨水供给到喷墨式记录头。在该打印装置中若通过墨水用尽检测单元检测到墨盒中任意一个墨盒达到墨水用尽状态,则由阀开闭控制单元切换阀,能够继续打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83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装置中,若多个墨水罐中的任意一个墨水罐剩有墨水,则使用从有剩余一侧的墨水罐接收墨水的供给的喷嘴列形成墨点。该情况下,追加喷嘴列和黑色墨水喷嘴列在副扫描方向上错开2墨点,由于通过一次的主扫描打印的墨点在追加喷嘴列与黑色墨水喷嘴列不同,所以需要生成与使用喷嘴列对应的不同的印字数据。
该情况下,在墨水用尽检测时,确认墨水被用尽的墨水罐(墨盒确认处理),将与墨水有剩余的另一方的墨水罐连接的喷嘴列选择为使用喷嘴列(喷嘴选择处理)。然后,生成与选择出的使用喷嘴列对应的印字数据(印字数据生成处理)。另外,确认印字数据的接收目的地是否是与使用印字数据的喷嘴列相对应的正确的喷嘴列(数据确认处理)。而且,当能够确认为是与使用印字数据的喷嘴列相对应的正确的喷嘴列时,通过将该印字数据输入到对应的喷嘴列的驱动系统中,使墨滴从记录头的使用喷嘴列喷出,对纸进行打印。
由于需要像这样对与墨水有剩余侧的墨盒连接的喷嘴列进行识别,生成与该识别出的喷嘴列对应的印字数据,所以如上述那样,需要进行墨盒确认处理、喷嘴选择处理、印字数据生成处理、数据确认处理等多个处理。因此,在墨水罐的墨水被用尽时应该进行的处理变得复杂化。其结果,由于处理的复杂化导致CPU的处理负担增加,存在不能在打印装置的喷嘴排列图案不同的机种间共享该处理用的程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液体被用尽时,也能够使用与剩余有液体侧的液体收纳体连接的喷嘴列来进行记录,并且不需要根据液体被用尽时的使用喷嘴列来改变记录数据的、能够高效地进行记录所需的处理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记录装置,其具有: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由分别收纳了同一种类的液体的M(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液体收纳体的每一个液体收纳体中供给液体;和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在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在所述记录单元中,在主扫描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有M列喷嘴列,该M列喷嘴列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全部相同,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流路,该流路将来自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供给到所述M列喷嘴列;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判断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中的一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是否被用尽;数据生成单元,该数据生成单元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能够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1记录数据,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在所述M列喷嘴列中能够共同使用的能够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2记录数据;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用尽的情况下,向所述M列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1记录数据,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向与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所对应的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2记录数据,使用该喷嘴列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在被判断为M个液体收纳体液体均被用尽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生成单元,生成能够使用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1记录数据。并且,通过控制单元,向M列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该第1记录数据,使用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另外,在判断为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生成单元,生成在M列喷嘴列中能够共同使用的能够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2记录数据。并且,通过控制单元,将第2记录数据发送到与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所对应的喷嘴列的驱动系统,使用该喷嘴列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由此,即使液体收纳体的液体被用尽,也能够通过从液体剩余侧的液体收纳体供给的液体来进行记录,并且由于在液体被用尽时的记录中不需要根据使用喷嘴列改变应该生成的记录数据,所以能够高效地进行所需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记录装置中,优选在所述记录单元中具有J列第2喷嘴列,该J列第2喷嘴列是在将所述M列喷嘴列设为第1喷嘴列的情况下,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该第1喷嘴列中的1列公用喷嘴列,喷嘴的位置被逐一错开喷嘴间距ΔP的1/J(其中,J为M以上的自然数)而设置的包括该公用喷嘴列的J列的第2喷嘴列,所述流路被设置成将所述J列第2喷嘴列分为M组后的各组第2喷嘴列与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分别连接,所述数据生成单元生成能够使用除了所述公用喷嘴列以外的(J-1)列第2喷嘴列的全部喷嘴进行记录的所述第1记录数据,另一方面,生成在记录中不使用所述(J-1)列的第2喷嘴列的所述第2记录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二,在判断为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生成单元,生成能够使用除了公用喷嘴列以外的(J-1)列第2喷嘴列的全部喷嘴来进行记录,并且能够使用M列第1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1记录数据。由此,当控制单元将第1记录数据向驱动系统发送时,进行J列的记录,该J列的记录包括使用(J-1)列第2喷嘴列的全部喷嘴进行(J-1)列的数量记录和使用全部M列第1喷嘴列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由此,能够以喷嘴间距ΔP的1/J的小像素间距的高记录分辨率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在被判断为液体收纳体的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生成单元,生成在记录中不使用(J-1)列第2喷嘴列且能够在M列喷嘴列中能够共同使用的能够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2记录数据。由此,当控制单元将第2记录数据向驱动系发送时,使用与M列喷嘴列的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连接的一列喷嘴列进行记录。因此,在液体未被用尽时,通过1次主扫描能够以喷嘴间距ΔP的1/J的小像素间距的高分辨率进行记录,并能够在液体被用尽时,使用与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连接的第1喷嘴列,在过1次主扫描中能够以与喷嘴间距ΔP相等的像素间距的分辨率进行记录。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记录装置中,优选在判断为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记录单元的一次主扫描中,使用所述M列第1喷嘴列的全部进行合计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在判断为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M个液体收纳体全剩余有液体的情况下,在记录单元的一次的主扫描中,将M列第1喷嘴列全部使用,进行合计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记录装置中,优选在判断为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以1/M列为单位使用所述M列第1喷嘴列来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四,在判断为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以每1/M列为单位使用M列第1喷嘴列来进行记录。因此,能够将从M个液体收纳体向对应的喷嘴列供给的液体供给量的偏差抑制得很小。
本发明实施方式五的记录装置中,优选在判断为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M列第1喷嘴列之间,每隔规定间隔切换所使用的喷嘴。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五,在判断为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在M列第1喷嘴列之间,合计为一列喷嘴的数量的各第1喷嘴列中的使用喷嘴按规定间隔进行切换。其结果,在进行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的记录时,M列第1喷嘴列的全部喷嘴被使用于记录,易于降低由于喷嘴内的例如墨水等的液体增稠或者硬化而引起的喷嘴的堵塞的产生频度。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六的记录装置中,优选所述规定间隔为记录了1页的间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在M列第1喷嘴列之间,将使用喷嘴按每记录1页进行切换。由此,能够抑制在1页的记录途中由于使用喷嘴被变更而引起的记录画质(记录质量)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的记录装置中,优选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且使用与所述M列第1喷嘴列中的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连接的第1喷嘴列来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按照以喷嘴间距ΔP的1/J间距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输送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在使用与M列第1喷嘴列中的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连接的第1喷嘴列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单元,按照以喷嘴间距ΔP的1/J间距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式控制输送单元,以进行喷嘴间距ΔP的1/J像素间距的记录分辨率的记录。由此,即使是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与液体被用尽时相同的记录分辨率进行记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八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由分别收纳了同一种类的液体的M(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液体收纳体的每一个液体收纳体供给液体;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在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及流路,该流路将来自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供给到所述M列喷嘴列;在所述记录单元中,在主扫描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有M列喷嘴列,该M列喷嘴列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全部相同,所述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具有:判断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中的一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是否被用尽的判断步骤;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能够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1记录数据,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能够在所述M列喷嘴列中共同使用的能够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2记录数据的数据生成步骤;和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向所述M列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1记录数据,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向与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所对应的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2记录数据,使用该喷嘴列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控制步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八,能够取得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发明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向记录头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喷嘴排列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构成以及一部分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打印机中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a)、(b)是表示将喷嘴列分割后的各喷嘴组的示意图。
图7(a)、(b)是表示通常打印模式中所使用的喷嘴的示意图。
图8(a)、(b)是表示基于与图7不同例子的通常打印模式中所使用的喷嘴的示意图。
图9(a)、(b)是表示通常打印模式中的印字数据的分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10(a)是表示印字数据,图10(b)、(c)是表示低速打印模式中的印字数据的分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打印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附图文字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4...托架;18...托架电动机;19...作为记录单元的一个例子的记录头;21...作为液体收纳体(第1液体收纳体)的一个例子的第1墨盒;22...作为液体收纳体(第2液体收纳体)的一个例子的第2墨盒;25...构成输送单元的送纸电动机;35...构成流路的一个例子的第1流路;35a、35c...流路;36...构成流路的一个例子的第2流路;36b、36d...流路;38...喷射驱动元件;39...作为驱动系的一个例子的打印头驱动电路;40...作为控制单元的一个例子的控制器;42...控制部;43...RAM;44...非易失性存储器;45...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7...转送电路;51...电动机驱动电路;52...电动机驱动电路;61...作为数据生成单元的一个例子的主控制部;62...构成控制单元的一个例子的任务控制部;63...构成控制单元的一个例子的打印引擎控制部;71...移位寄存器;72...锁存电路;73...电平移位器;74...开关元件;100...主机装置;A、B...构成第2喷嘴列的喷嘴列;C...作为构成第1喷嘴列以及第2喷嘴列的共用喷嘴列的一个例子的喷嘴列;D...构成第1喷嘴列的喷嘴列;Nz...喷嘴;ΔP...喷嘴间距;NC1、ND1...第1喷嘴组;NC2、ND2...第2喷嘴组;NC3、ND3...第3喷嘴组;NC4、ND4...第4喷嘴组;SI、SIa~SId...印字数据;SIm...作为记录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印字数据;P...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纸;X...主扫描方向;Y...副扫描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11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喷墨式的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仅称为“打印机11”)与例如主机装置100可通信地连接被使用。主机装置100在其主体101内具有打印机驱动器104。用户在执行文字、图像等打印对象的打印时,通过操作包括键盘102A以及鼠标102B的输入装置102来对使显示器103显示该文字、图像的应用程序发出指示等,启动打印机驱动器104。
打印机驱动器104基于操作输入装置102而输入设定的打印条件,对显示在显示器103上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顺次实施分辨率转换处理、色转换处理、半色调(halftone)处理等各种处理,来生成CMYK色系的印字数据(图像数据)。并且,打印机驱动器104将打印控制指令作为标题赋予印字数据后,把该打印数据发送到打印机11。打印机11基于从主机装置100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进行图像等的打印。
图1所示的打印机11为串行打印机,在该图中其处于卸下外部壳体后的状态。托架14以在主扫描方向(图1中的X方向)引导且可往复运动的状态被设置于导轴13上,该导轴13被架设在上侧开口的近似方体箱状的主体壳12内。固定在托架14的后面的封闭的同步带15被缠绕在一对带轮16、17上,该一对带轮16、17被配置在主体壳12的后板内表面上的左右两侧。驱动轴与一方的带轮16连结的托架电动机18可正反转地被驱动,由此构成托架14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运动。
在托架14的下部设置有作为记录单元的一个例子的记录头19,该记录头19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另外,在主体壳12内与记录头19对置的下方位置,以在X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有支承台20,该支承台20用于决定记录头19与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纸P之间的间隔。另外,在托架14的上部可装卸地安装有第1墨盒21和第2墨盒22。本实施方式的各墨盒21、22为黑色(K)用的墨盒,收纳有黑色墨水。记录头19从被形成在与支承台20对置的对置面上的喷嘴喷射出(排出)自各墨盒21、22供给来的黑色墨水。其中,墨盒的安装方式不局限于安装在托架14上的所谓的托架安装型,还可以是安装在被设置于打印机主体一侧的墨盒支架(未图示)上的所谓的非托架安装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墨盒21构成第1液体收纳体的一个例子,由第2墨盒22构成第2液体收纳体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打印机11的后面侧设置有给纸盘23和仅将叠放在给纸盘23上的多张纸P(其中在图1中省略了给纸盘23上的纸)中最上面的1张分离后向副扫描方向Y的下游侧供给的自动给纸装置(Auto Sheet Feeder)24。
此外,通过驱动在主体壳12的图1中的右侧下部配置的送纸电动机25,驱动送纸辊以及排纸辊(均省略图示)旋转,纸P被向副扫描方向Y的下游侧输送。并且,通过几乎交替地重复进行边使托架14在主扫描方向X往复运动边从记录头19的喷嘴朝向纸P喷射墨水的印字动作和将纸P向副扫描方向Y的下游侧以规定的输送量进行输送的送纸动作,对纸P实施文字、图像等的打印。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送纸电动机25、送纸辊以及排纸辊等构成输送单元。
另外,在打印机11中,按照沿着导轴13延伸地架设有线性编码器26,该线性编码器26输出与托架14的移动距离成正比例的脉冲数目的脉冲。在打印机11中,基于使用线性编码器26的输出脉冲求得的托架14的移动位置、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进行托架14的速度控制以及位置控制。另外,在打印机11中托架14的移动路径上的一端侧的位置(图1中的右端位置)为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在位于初始位置时的托架14的正下方配置有维护装置28,该维护装置28进行用于预防及消除记录头19的喷嘴堵塞等的清洗等。
图1所示的维护装置28通过使可升降设置的盖子(cap)29上升到与记录头19的喷嘴形成面(例如下表面)抵接,并在该抵接状态下驱动吸引泵30来对盖子29内施加负压,从记录头19的喷嘴强制地吸走墨水。通过该墨水的吸走来进行清洗,将喷嘴内的增稠墨水或墨水流路内的气泡等与墨水一起排出到盖子29内而被除去。被吸引排出到盖子29内的废墨水通过驱动吸引泵30被排出到在支承台20的下侧所配置的废液罐31中。其中,记录头19经由挠性的扁平线缆(Flexible Flat Cable)(以下称为“FFC32”)与打印机主体侧的控制器电连接。
接下来,使用图2对记录头19中的喷嘴列的排列图案以及向记录头19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记录头19的底面为被开口有多个喷嘴的喷嘴形成面19A。在喷嘴形成面19A形成有四列的喷嘴列A~D,该四列的喷嘴列A~D由在副扫描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以恒定的喷嘴间距排列成一列的共计180个喷嘴分别构成。
第1墨盒21经由在记录头19内的流路以及托架14内的流路所构成的第1流路35与喷嘴列A、C连接。另外,第2墨盒22经由在记录头19内的流路以及托架14内的流路所构成的第2流路36与喷嘴列B、D连接。来自第1墨盒21的墨水通过流路35a被供给到喷嘴列A,并且通过流路35c被供给到喷嘴列C。另外,来自第2墨盒22的墨水通过流路36b被供给到喷嘴列B,并且通过流路36d被供给到喷嘴列D。
如图3所示,构成各喷嘴列A~D的喷嘴Nz以恒定的喷嘴间距ΔP的间隔沿着副扫描方向Y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喷嘴间距设为ΔP,一列喷嘴能够实现120dpi的打印分辨率的打印。
构成喷嘴列B的喷嘴Nz相对于构成喷嘴列A的喷嘴Nz,以喷嘴间距的1/3间距向副扫描方向Y的上游侧(图2中的上侧)偏移。并且,构成喷嘴列C的喷嘴Nz相对于构成喷嘴列B的喷嘴Nz,以喷嘴间距的1/3间距向副扫描方向Y的上游侧偏移。而且,通过进行使用了三列喷嘴列A~C的打印,能够实现360dpi的打印。即,通过使N(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列的喷嘴列在副扫描方向Y逐一偏移喷嘴间距ΔP的1/N来配置,能够实现每一列喷嘴列的打印分辨率(本例中为120dpi)的N倍的打印分辨率(本例中为360dpi)的打印。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墨盒21、22对每一个都具有以喷嘴列换算则为1.5列的墨水供给能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能够实现360dpi的打印而排列的三列喷嘴列A、B、C另外追加了一列喷嘴列D,共计四列。该喷嘴列D的喷嘴位置与三列喷嘴列A、B、C中的一列喷嘴列C在副扫描方向Y上全部相同。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墨盒21供给相当于喷嘴列A的1列与喷嘴列C的0.5列之和的1.5列的墨水。即,将喷嘴列A的1列的喷嘴Nz与喷嘴列C的0.5列的喷嘴Nz作为使用喷嘴,以用于打印。另外,第2墨盒22供给相当于喷嘴列B的1列与喷嘴列D的0.5列之和的1.5列的墨水。即,将喷嘴列B的1列的喷嘴Nz和喷嘴列D的0.5列的喷嘴Nz作为使用喷嘴。这里,使用喷嘴是指用于打印的喷嘴。但是,是否从实际使用的喷嘴中喷射墨滴取决于图像数据。
这里,若一般化为墨盒为M个的情况,则设置J列喷嘴列,该J列喷嘴列用于得到喷嘴间距ΔP的像素间距的J倍的规定打印分辨率。将J列喷嘴列的不同列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Y上各偏移ΔP/J位置来设置。在将J列喷嘴列中的1列作为第1喷嘴列的情况下,将第2喷嘴列设置在主扫描方向X上与J列喷嘴列不同的位置上,该第2喷嘴列的喷嘴位置与该第1喷嘴列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Y上完全相同。
将J列喷嘴列中的除第1喷嘴列以外的剩余(J-1)列喷嘴列分为与墨盒的个数相同数目的M组喷嘴列组。属于各组的喷嘴列的列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将M组喷嘴列组按照1组对应于一个不同的墨盒的方式与M个的墨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用于取得规定打印分辨率(360dpi)的3列喷嘴列A~C中的除喷嘴列C(第1喷嘴列)以外的2列(M列)喷嘴列A、B分别与不同的墨盒21、22连接。还可以在例如J=4的情况下,将其中的除了第1喷嘴列以外的3列与三个墨盒连接,在J=5的情况下,将其中的除了第1喷嘴列以外的四列分成每2列一组后的2组喷嘴列组与两个墨盒连接。
进一步,追加(M-1)个喷嘴列(例如第2喷嘴列、...、第M喷嘴列),这些喷嘴列在副扫描方向的喷嘴的位置与第1喷嘴列完全相同。由此,使喷嘴位置在副扫描方向完全相同的喷嘴列(第1喷嘴列、第2喷嘴列、...、第M喷嘴列)成为与墨盒的个数相同数目的M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M=2的例子,所以M列喷嘴列为第1喷嘴列(喷嘴列C)和第2喷嘴列(喷嘴列D)的2列。由于以墨盒具有多个(M≥2)为前提,所以M列喷嘴列至少包括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2列。
在全部M个墨盒中均有墨水的通常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当使用(J+M-1)列的喷嘴列中的J列喷嘴列来进行规定打印分辨率的打印时,不使用与作为其中的1列的第1喷嘴列在副扫描方向上喷嘴的位置完全相同的(M-1)列喷嘴列。通过喷嘴内的墨水被喷射后顺次被替换新墨水来极力避免其增稠以及干燥,有助于防止喷嘴的堵塞。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仅使用第1喷嘴列,而是使用第1喷嘴列~第M喷嘴列(其中M≥2)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打印。例如,将第1喷嘴列~第M喷嘴列按每一1/M列地使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打印。另外,使第1喷嘴列~第M喷嘴列中的1列作为使用喷嘴列,一边顺次切换该使用喷嘴列一边进行打印。当然,在每一1/M列地使用的情况下,也将使用的1/M列的喷嘴位置在第1喷嘴列~第M喷嘴列间顺次切换,以使得不产生未被使用的喷嘴。此外,与1列1列地切换使用相比,每1/M列地使用的构成的墨盒的墨水供给能力低即可,能够实现更稳定的墨水供给。
另外,在M列喷嘴列在3列以上的情况下,在墨盒的墨水未被用尽的墨盒存在两个以上时,一边切换一边使用与这两个以上的墨盒对应的2列以上的第1喷嘴列~第F喷嘴列(其中F为“M-1”以下的自然数),来进行喷嘴1列的打印。
另一方面,在M个的墨盒中的Q个(其中Q为(M-1)以下的自然数)判断为墨水被用尽的情况下,由于J列喷嘴列中的1列不能使用,就不可能通过托架14(换言之记录头19)的一次扫描(1次往复)进行规定打印分辨率(本例中为360dpi)的打印。该情况下,在使用缺少Q列的(J-Q)列的喷嘴列与仅使用1列喷嘴列相比,在能够高效地实现规定打印分辨率的打印的期间中进行使用(J-Q)列的喷嘴列的打印。在即使使用(J-Q)列的喷嘴列也无法实现规定打印分辨率的打印的情况下或(J-Q)列成为1列的情况下,不使用在副扫描方向Y上喷嘴的位置不同的J列中的1列,而使用在副扫描方向Y上喷嘴的位置完全相同的第1~第M喷嘴列,来进行喷嘴列1列的打印。即,使用第1~第M喷嘴列,通过托架14的一次扫描(1次往复)进行一列喷嘴(本例中为120dpi)的打印。此时的送纸通过以通常打印模式时的送纸间距的1/M的送纸间距进行M次的送纸,来实现规定打印分辨率(360dpi)。而且,以M次中1次的比率以相当于喷嘴列长(本例中为相当于180个喷嘴的长度)的送纸量进行送纸。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打印模式称为“慢速(slow)打印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列的一列中的一部分作为使用喷嘴,在M列的喷嘴列之间按照规定的间隔切换各个的使用喷嘴的位置,并且该切换被进行规定次数,其结果,使得M列的喷嘴列的全部喷嘴都被作为一次使用喷嘴。通过这样切换使用喷嘴,能够避免仅使用特定的喷嘴的情况,并且还难以导致不使用喷嘴的堵塞。并且,被使用的喷射驱动元件38不会偏向特定的喷嘴,还能够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对M列喷嘴列分别将每1/M列设定为使用喷嘴。并且,每1/M列的使用喷嘴在M列的喷嘴列之间,按照在副扫描方向Y上彼此的位置不同的方式被选择。按每1/M列分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从M个墨盒向记录头19分别供给的各墨水量的偏差。即,墨盒的墨水提供能力有一定的上限,通过使作为墨水供给目的地担当的使用喷嘴数在M个墨盒之间几乎相同,将各墨盒的最大墨水供给量平均化。由此,可以以在墨水供给能力内,从M个墨盒稳定地供给墨水,使记录头19的墨水喷射稳定地进行。
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M=2的例的情况下,追加了与喷嘴列C在副扫描方向Y上喷嘴位置全部相同的喷嘴列D,并将二列喷嘴列C、D分别与两个墨盒21、22连接。并且,在各喷嘴列C、D中将各一半(0.5列)的喷嘴设定为使用喷嘴,以便能从两个墨盒分别供给若以喷嘴列换算则相当于0.5列的墨水。该情况下,设定使用喷嘴为在副扫描方向Y上相互位置不同的各一半(0.5列)。
图6表示在喷嘴列C、D之间,将使用喷嘴分为各0.5列的分法的一个例子。存在图6(a)、(b)所示的两种的分法。其中,在图6中,为了使说明易懂,将一列喷嘴的喷嘴数描绘成比实际的180个少的12个。
在图6(a)所示的例中,将喷嘴列C分为由副扫描方向Y上的上游侧一半数量的喷嘴构成的第1喷嘴组NC1、和由下游侧一半数量的喷嘴构成的第2喷嘴组NC2。另外,对于喷嘴列D也同样地分为由副扫描方向Y上的上游侧一半数量的喷嘴构成的第1喷嘴组ND1、和由下游侧一半数量的喷嘴构成的第2喷嘴组ND2。
并且,如图7(a)、(b)所示,使用第1喷嘴组NC1与第2喷嘴组ND2的组合(该图(a)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或者第2喷嘴组NC2与第1喷嘴组ND1的组合(该图(b)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来决定使用喷嘴。在喷嘴列C与喷嘴列D之间,使用在副扫描方向Y上喷嘴位置不同的各一半数量的喷嘴来作为使用喷嘴,使得喷嘴列C、D一起进行一列喷嘴量的打印。并且,在喷嘴列C、D之间,每隔规定的间隔交替切换使用喷嘴组。
当然,并不局限于图6(a)以及图7所示的构成,还可以是如图6(b)所示的例子那样,将喷嘴列C、D在副扫描方向Y上各分割成第1喷嘴组~第4喷嘴组NC1~NC4、ND1~ND4的4个区域的分法。该情况下,如图8(a)、(b)所示,将喷嘴列C、D分别分割后的4个喷嘴组中分为每两个一组的喷嘴组,将该分割成的2个一组的喷嘴组作为使用喷嘴。并且,通过如图8(a)、(b)所示,喷嘴组NC1、NC3与喷嘴组ND2、ND4的组合(该图(a)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或者喷嘴组NC2、NC4与喷嘴组ND1、ND3的组合(该图(a)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决定为使用喷嘴。并且,在喷嘴列C、D之间,将使用喷嘴组每隔规定的间隔交替切换。
这里,作为规定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定为每打印1页的间隔。当然,还可以采用托架14每完成G次(其中,G为自然数)的扫描(P往复)的每规定往复数的间隔、每打印多页的间隔、或者每一任务的间隔等。
接下来,对打印机11的电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构成的框图。如图4所示,打印机11具有控制器40。该控制器40在本例中由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CPU(中央处理装置)、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面向特定用途IC))、ROM以及RAM等构成。
控制器40具有:外部接口,其接收来自主机装置100(参照图1)的打印数据(以下称为“外部I/F41”);控制部42,其由CPU等构成;RAM43,其用于暂时存储各种控制用的数据或储存打印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器44。其中,向外部I/F41转送记录头19每打印1行(1次往复)的打印数据包。
RAM43作为输入缓存器43A、工作存储器43B以及输出缓存器43C(图像缓存器)使用。在输入缓存器43A中暂时存储有由外部I/F41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在打印数据中包含有指令信息和打印用图像数据。控制部42对指令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对打印用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等来生成印字数据,将该生成的印字数据在输出缓存器43C中展开。其中,工作存储器43B中暂时存储有打印用图像数据的处理途中的数据等。
另外,控制器40具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5(梯形波生成电路),其生成由来自控制部42的指令值规定的梯形波的驱动信号;振荡电路46,其产生时钟CK;转送电路47,其进行印字数据等的转送;以及接口(以下称为内部I/F48)。例如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5、振荡电路46以及转送电路47被设置在ASIC内。
另外,控制部42经由与内部I/F48连接的电动机驱动电路51、52对托架电动机18(图4中标记为“CR电动机”)以及送纸电动机25(图4中标记为“PF电动机”)分别进行驱动控制。并且,控制部42被输入来自与内部I/F48连接的线性编码器26以及编码器53的各编码器脉冲信号。
控制部42对转送电路47发出指示,以转送在输出缓存器43C中被展开的印字数据。转送电路47基于来自控制部42的指示,将来自振荡电路46的时钟CK以及来自输出缓存器43C的印字数据SI等以规定的定时,按每1列喷嘴经由内部I/F48以及FFC32转送到记录头19侧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9A~39D。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5基于来自控制部42的指示(触发信号),生成驱动信号COM以及锁存信号LAT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5生成的驱动信号COM以及锁存信号LAT等经由内部I/F48以及FFC32被传送到记录头19侧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9A~39D。这里,打印头驱动电路39A~39D分别对应于喷嘴列A~D,对分别构成喷嘴列A~D的每个喷嘴的喷射驱动元件38进行驱动控制。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头驱动电路39A~39D相当于作为记录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驱动系统的一个例子。另外,打印头驱动电路39C相当于第1喷嘴列(本例中为喷嘴列C)的驱动系统,打印头驱动电路39D相当于第2喷嘴列(本例中为喷嘴列D)的驱动系统。
这里,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5生成的驱动信号COM是在相当于1墨点的周期的打印周期内,至少包含1个具有规定振幅的波形的脉冲的脉冲信号。这里,打印周期TA是指相当于记录头19在主扫描方向上打印一个墨点时的周期。
印字数据SI由多级灰度(例如2级灰度、4级灰度等)的墨点数据构成。选择包含在驱动信号COM中的多个脉冲中的与印字数据SI的比特值对应的脉冲。通过对喷射驱动元件38施加与选择出的脉冲成正比例的驱动电压,从喷嘴喷射出墨滴。在印字数据SI为例如4级灰度的墨点数据的情况下,驱动信号COM中所包含的多个脉冲中的与印字数据SI的比特值对应的脉冲被选择。例如当比特值为“00”时,微振动用的脉冲被选择,对喷嘴内的墨水赋予微振动,当比特值为“01”时,小脉冲被选择,喷射出小墨点的墨滴,当比特值为“10”时,大脉冲被选择,喷射出中墨点的墨滴,进一步当比特值为“11”时,小脉冲与大脉冲的两方均被选择,喷射出大墨点的墨滴。另外,比特值为1比特可以采用2级灰度,比特值为3比特可以选择超过4级灰度的多灰度值的印字数据SI以及驱动信号COM。
图4所示,控制部42具有主控制部61、任务控制部62、打印引擎控制部63、CR计数器64以及PF计数器6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部61~63是由电路基板上的CPU执行在ROM内的程序而构建的软件形成的。当然,还可以由集成电路等的硬件构成这些各部61~63,或者由硬件与软件配合来构建这些各部61~63。
这里,使用图4以及图5对主控制部61、任务控制部62以及打印引擎控制部63的功能进行说明。
主控制部61在控制上位于任务控制部62以及打印引擎控制部63的上位,其执行下述处理,即:接收来自打印引擎控制部63的通知、基于接受到的通知进行各种处理或将处理结果的数据向任务控制部62发送。另外,主控制部61基于打印数据中的打印用图像数据生成印字数据,并将该生成的印字数据向任务控制部62发送。具体而言,主控制部61对存储在RAM43的输入缓存器43A中的打印数据中的打印用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等来生成印字数据,并将该生成的印字数据在输出缓存器43C中展开。并且,主控制部61对任务控制部62请求开始基于印字数据的打印控制。
任务控制部62将从主控制部61接收的印字数据在适当的时机向打印引擎控制部63发送。具体而言,任务控制部62若从主控制部61接收到打印控制的开始的请求,则基于被展开在输出缓存器43C中的印字数据,将用于使记录头19的印字驱动进行的打印驱动开始请求向打印引擎控制部63发送。
另外,打印引擎控制部63若从任务控制部62接收到打印驱动开始请求,则对转送电路47发送指示,以便向记录头19内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9转送印字数据。具体而言,打印引擎控制部63通过对转送电路47发送指示,以便将存储在输出缓存器43C中的1次往复的印字数据SI转送到打印头驱动电路39,将1次往复的印字数据SI设置在打印头驱动电路39内的移位寄存器71中。通过向各移位寄存器71设置印字数据,打印引擎控制部63执行记录头19的印字。
另外,打印引擎控制部63如图5所示那样,经由各端子(省略图示)与安装于墨盒21、22的存储元件21M、22M电连接,能够实现对各存储元件21M、22M的数据写入以及读出。另外,打印引擎控制部63具有获取各墨盒21、22的墨水剩余量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引擎控制部63基于印字数据对记录头19喷射的墨点数进行计数,并基于该计数出的墨点数来计算这次的墨水消耗量。并且,打印引擎控制部63通过将这次的墨水消耗量从前次的墨水剩余量中减去,依次计算当前(这次)的墨水剩余量。并且,通过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时将当前的墨水剩余量存储到存储元件21M、22M中,在下次的电源接通时从存储元件21M、22M取得上次电源断开时的墨水剩余量,并从该墨水剩余量依次减去基于墨点数的墨水消耗量,来取得当前的墨水剩余量。并且,若当前的墨水剩余量成为预先决定的墨水用尽值以下,则判断为该墨盒的墨水被用尽。当然,还可以构成为对墨盒21、22设置墨水用尽传感器(省略图示),基于墨水用尽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为各墨盒是否墨水被用尽。当判断为墨水被用尽时,打印引擎控制部63将表示该墨水被用尽的意思与能够确定成为墨水被用尽的墨盒的信息(例如墨盒编号)一起通知给主控制部61。
主控制部61还进行打印模式的管理,将全部的各墨盒21、22不是墨水被用尽的情况设为“通常打印模式”,当各墨盒21、22中的一方的墨水被用尽时,设定为“低速打印模式”。在”通常打印模式”中,通过从2个墨盒21、22向喷嘴列A~D供给墨水,来进行打印。此时,主控制部61生成喷嘴列A~D的四列的印字数据。
图9以及图10表示主控制部61在各打印模式中生成的印字数据。图9是在通常打印模式时生成的四列的印字数据,图10是在低速打印模式时生成的1列的印字数据。此外,在图9以及图10中,空心部分是印字(喷射)的数据部分,实线是不印字的数据部分。
在图9(a)、(b)所示的通常打印模式中,对喷嘴列A与喷嘴列B生成一列的印字数据。对喷嘴列C与喷嘴列D各生成0.5列的印字数据。对喷嘴列C与喷嘴列D的各0.5列的印字数据被生成为在喷嘴列C、D之间,使用喷嘴的位置成彼此互补的关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每打印1页交替地在喷嘴列C、D之间替换喷嘴列C、D的0.5列的数据的方式来生成印字数据。
在图9所示的通常打印模式时,通过主控制部61生成喷嘴列A用的一列的印字数据SIa、喷嘴列B用的一列的印字数据SIb、喷嘴列C用的0.5列的印字数据SIc和喷嘴列D用的0.5列分的印字数据SId。将喷嘴列C、D的各0.5列的印字数据SIc、SId两方加在一起则成为一列喷嘴的数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9(a)、(b)所示的印字数据SIa、SIb、SIc、SId相当于第1记录数据。
然后,如图9(a)所示,在切换标志=1的情况下,相当于第1喷嘴组NC1的上游侧0.5列的数据被设定为喷嘴列C用的印字数据SIc,相当于第2喷嘴组ND2的下游侧0.5列的数据被设定为喷嘴列D用的印字数据SId。另外,如图9(b)所示那样,在切换标志=0的情况下,相当于第2喷嘴组NC2的下游侧0.5列的数据被设定成喷嘴列C用的印字数据SIc,相当于第1喷嘴组ND1的上游侧0.5列的数据被设定为喷嘴列D用的印字数据SId。此外,数据SIc、SId被分为各0.5列,以使得两方合起来为一列喷嘴的数据,该分法(喷嘴列分割方法)不局限于上游侧一半和下游侧一半,只要是满足彼此互补关系,可以将各0.5列的分法适当地变更。
图6(b)是将喷嘴列C、D四分割为第1喷嘴组~第4喷嘴组NC1~NC4、ND1~ND4的例子。将使用喷嘴分为第1喷嘴组与第3喷嘴组的组合(奇数喷嘴组的组合)、以及第2喷嘴组与第4喷嘴组的组合(偶数喷嘴组的组合)。即,在第1~第4喷嘴组中相互不同地设定使用喷嘴组。并且,主控制部61每进行1页打印时,按照将印字所使用的使用喷嘴组在喷嘴列C、D之间进行替换的方式生成印字数据。
另一方面,在“低速打印模式”中,将与全部的墨盒21、22中的墨水未被用尽侧的墨盒连接的喷嘴列C或者喷嘴列D选择为使用喷嘴,仅使用喷嘴列C、D中的一方喷嘴列进行打印。此时,主控制部61如图10(a)所示那样,喷嘴列C与喷嘴列D中的任一个为使用喷嘴列无关,均生成喷嘴列一列的印字数据SIm。其原因在于由于喷嘴列C与喷嘴列D在副扫描方向Y的各喷嘴位置全部相同,所以能够使用喷嘴列一列的共用的印字数据。并且,如图10(a)所示,在第1墨盒21的墨水被用尽的情况下,印字数据SIm被设置在喷嘴列D的驱动系统中。另外,如图10(b)所示,在第2墨盒22的墨水被用尽的情况下,印字数据SIm被设置在喷嘴列C的驱动系统中。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0(a)所示的印字数据SIm相当于第2记录数据。
CR计数器64通过以托架14的初始位置为原点,在托架14从初始位置向离开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对来自线性编码器26的输入脉冲数进行加法计算,在托架14向接近初始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减去该输入脉冲数,来对主扫描方向X上的托架位置进行计数。控制部42通过将基于CR计数器64的计数值的此时的托架位置所对应的目标速度指令值(例如目标频率指令值)发送到电动机驱动电路51,来进行托架电动机18的速度控制以及停止控制。
在纸露出途中检测出其前端的传感器的检测位置或者从此处输送规定量后的基准位置,PF计数器65被复位后,通过对来自被设置于未图示的输送辊或者与其连动的旋转轴上的旋转编码器(未图示)的输入脉冲数进行计数,来对输送位置相对纸的基准位置进行计数。控制部42将基于PF计数器65的计数值的此时的输送位置所对应的目标速度指令值发送到电动机驱动电路52来对送纸电动机25进行驱动控制,以进行纸的输送控制。
此外,打印头驱动电路39根据印字数据进行驱动信号中的驱动脉冲的选择/非选择,通过驱动存在驱动脉冲的输入的喷射驱动元件38,从对应的各喷嘴喷中射出墨滴。
接下来,对经由控制器40与FFC32连接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9的构成进行说明。打印头驱动电路39按每个喷射驱动元件38具有移位寄存器71、锁存电路72、电平移位器73、开关元件74。
各移位寄存器71分别被输入与来自振荡电路46的时钟CK同步的1个喷嘴列的印字数据SI的各墨点数据。例如在1个墨点为2级灰度的情况下,印字数据SI被构成为包含墨点值为“0”和“1”的180个(1喷嘴列)的墨点数据列,另一方面,在1个墨点为4级灰度的情况下,其被构成为包含墨点值为“00”、“01”、“10”和“11”的180个的墨点数据列。此外,在4级灰度的情况下,移位寄存器71由与墨点数据的比特数为相同数(2个)的移位寄存器构成,向各移位寄存器输入高位比特和低位比特。
锁存电路72基于以规定的定时输入的锁存信号LAT,锁存被设置在移位寄存器71中的数据。
另外,在打印头驱动电路39中设置有未图示的逻辑控制器,该逻辑控制器按照将打印周期PA二分为第1周期和第2周期的每个定时,将与从锁存电路72输入的数据对应的值输出到电平移位器73。在1个墨点为2级灰度的情况下,逻辑控制器在锁存电路72输入数据“1”时,在第1周期输入”1”,在第2周期输出“0”,逻辑控制器在锁存电路72输入数据”0”时,在第1周期输入”0”,在输出第2周期“1”。另外,在印字数据SI为4级灰度的情况下,逻辑控制器以将打印周期TA三分的各周期的每个定时,输出由来自各锁存电路的数据的组合所决定的输出数据。如果来自逻辑控制器的数据为”1”,则电平移位器73使开关元件74成为连接状态,如果来自逻辑控制器的数据为“0”,则使开关元件74成为非连接状态。
如果来自逻辑控制器的数据为“1”,则电平移位器73使向开关元件74供给的供给电压升压到规定的电压值(例如数十伏),并使开关元件74成为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来自逻辑控制器的数据为“0”,则供给电压不升压,使开关元件74为非连接状态。
开关元件74按托架14为了打印而进行1次往复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打印周期输入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5生成的驱动信号COM。由此,在墨点数据的比特值为“00”时,驱动信号COM中的微振动用的脉冲被施加于喷射驱动元件38使喷嘴内的墨水微振动,在墨点数据的比特值为“01”时,小脉冲被施于喷射驱动元件38,喷射小墨点的墨滴。另外,墨点数据的比特值为”10”时,大脉冲被施加于喷射驱动元件38,喷射中墨点的墨滴,在墨点数据的比特值为“11”时,小脉冲与大脉冲的两方均被施加于喷射驱动元件38,喷射大墨点的墨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驱动元件38例如由压电振动元件或者静电驱动元件构成。当然,喷射驱动元件38还可以是对喷嘴通路内的墨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还可以采用热方式,该热方式利用在由加热器加热后的墨水内由于沸腾而产生的气泡的膨胀从喷嘴排出墨滴。
接下来,按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1中,判断墨水是否被用尽。如果墨水未被用尽,则设定成通常打印模式(步骤S12),如果墨水被用尽,则设定为低速打印模式(步骤S24)。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1的判断处理相当于判断液体是否被用尽的判断步骤。另外,由进行步骤S11的处理的打印引擎控制部63,构成判断单元的一个例子。
在通常打印模式设定时,通过执行步骤S13~S23的处理,来使用与全部墨盒21、22连接的全部喷嘴列A~D进行通常打印模式的打印。另一方面,在设定为低速打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步骤S25~S33的处理,使用与全部墨盒21、22中的墨水未被用尽的墨盒连接的喷嘴列C或者喷嘴列D,进行低速打印模式的打印。
首先,对通常打印模式的打印基于步骤S13~S21进行说明。在通常打印模式设定时,在下一步骤S13中,判断切换标志是否为1。如果切换标志=1,则进入步骤S14,生成与切换标志“1”对应的印字数据。即,生成图9(a)所示的印字数据SIa、SIb、SIc、SId。另一方面,如果切换标志=0,则进行步骤S16,生成与切换标志“0”对应的印字数据。即,生成图9(b)所示的印字数据SIa、SIb、SIc、SId。
在生成与切换标志=1对应的印字数据的情况下,在下一步骤S15中,将印字数据设置于切换标志“1”所对应的喷嘴列。即,将图9(a)所示的印字数据SIa、SIb分别设置于喷嘴列A、B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中,并且,将印字数据SIc、SId分别设置于喷嘴列C、D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中。
另一方面,在生成了与切换标志=0对应的印字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将印字数据设置于切换标志“0”所对应的喷嘴列。即,将图9(b)所示的印字数据SIa、SIb分别设置于喷嘴列A、B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并且,将印字数据SIc、SId分别设置于喷嘴列C、D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
然后,在下一步骤S18中执行打印。即,基于所设置的印字数据在主扫描方向X上进行1个墨点(1次)的喷射,并将该喷射进行与1次往复的墨点数相同的数目次,来进行1次往复的打印。此时,由于使用喷嘴列A~D进行打印,所以通过1次往复的动作对纸实施分辨率360dpi的打印。
当1次往复的打印结束时,在下一步骤S19中进行通常间距的送纸。即,由于实施分辨率360dpi的打印,所以进行例如与一列喷嘴(喷嘴180个量)的长度相当的距离的送纸。
在步骤S20中判断是否完成1页的打印。如果未完成1页的打印,则返回步骤S13。而且,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基于步骤S13~S15、S18的处理的1次往复的打印动作和基于步骤S19的以通常间距的送纸动作进行打印。
并且,如果在步骤S20中判断为1页的打印结束时,则进入步骤S21,将切换标志从“1”变更为“0”。
在下一步骤S22中判断打印是否结束,如果还有应该打印的页,则在步骤S23中进行下一页的给纸。当这样下一页的纸被供给时,开始下一页的打印。
在下一页(第2页)的打印时中的步骤S13中,由于判断为切换标志=0,所以进入步骤S16,生成与切换标志“0”对应的印字数据。即,生成图9(b)所示的印字数据SIa、SIb、SIc、SId。然后,在步骤S17中将印字数据设置于切换标志“0”所对应的喷嘴列。即,将图9(b)所示的印字数据SIa、SIb分别被设置于喷嘴列A、B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中,并且,将印字数据SIc、SId分别被设置于喷嘴列C、D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中。
在下一步骤S18中执行打印。即,通过基于所设定的印字数据在主扫描方向X上进行1个墨点(1次)的喷射,并将该喷射进行与1次往复的墨点数相同的数目次,来进行1次往复的打印。此时,由于使用喷嘴列A~D来进行打印,所以通过1次往复的动作对纸实施分辨率360dpi的打印。
当1次往复的打印结束时,在下一步骤S19中进行通常间距的送纸。若1页的打印未结束(S20中为否定判断),则返回步骤S13。
而且,交替反复进行基于步骤S13~S15、S18的处理的1次往复的打印动作和基于步骤S19的以通常间距的送纸动作来进行打印。在该第2页的打印中,替换在喷嘴列C、D中的使用喷嘴组。即,在第1页的打印时,将喷嘴列C的第1喷嘴组NC1作为使用喷嘴组、将喷嘴列D的第2喷嘴组ND2作为使用喷嘴组来进行打印(图7(a)),与此相反,在第2页的打印时,将喷嘴列C的第2喷嘴组NC2作为使用喷嘴组,将喷嘴列D的第1喷嘴组ND1作为使用喷嘴组来进行打印(图7(b))。因此,不会偏向地使用喷嘴列C、D中的特定的一部分(一半)的喷嘴,而使用全部喷嘴。其结果,有助于例如降低喷嘴列C、D的喷嘴堵塞的产生比例以及延长喷射驱动元件38的寿命。
并且,若第2页的打印结束,在步骤S20中判断为1页的打印结束时,则进入步骤S21,将切换标志从“0”变更为”1”。
然后,在下一步骤S22中,如果判断为还剩有应该打印的页,在步骤S23中进行下一页的给纸。当这样被供给了下一页的纸时,开始下一页的打印。
以下,同样地反复进行步骤S13~S23的各处理,对各页的纸实施打印。例如在奇数页的打印时,如图9(a)所示那样,将喷嘴列C的第1喷嘴组NC1作为使用喷嘴组,将喷嘴列D的第2喷嘴组ND2作为使用喷嘴组分别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在偶数页的打印时,如图9(b)所示那样,将喷嘴列C的第2喷嘴组NC2作为使用喷嘴组,将喷嘴列D的第1喷嘴组ND1作为使用喷嘴组分别进行打印。并且,当全部页的打印结束,并在步骤S22中被判断为打印结束时,结束该例程。
接下来,基于步骤S25~S33对墨盒21、22中的一方的墨水被用尽时所进行的低速打印模式的打印进行说明。
在低速打印模式设定时,在下一步骤S25中,生成1列的印字数据。即,生成图10(a)所示的印字数据SIm(记录数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5的处理相当于生成在M列(本例子中为2列)的第1喷嘴列(本例子中为喷嘴列C、D)中共用的记录数据(本例子中为印字数据SIm)的数据生成步骤。另外,由进行步骤S25的处理的主控制部61构成数据生成单元的一个例子。
在下一步骤S26中,判断墨水被用尽的墨盒是否是第1墨盒21。如果墨水被用尽的墨盒是第1墨盒21,则进入步骤S27,将印字数据设置于喷嘴列D。即,将图10(b)所示的印字数据SIm设置于喷嘴列D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中。
另一方面,如果墨水被用尽的墨盒不是第1墨盒21(换言之,如果是第2墨盒22),则进入步骤S28,将印字数据设置于喷嘴列C。即,将如图10(c)所示的印字数据SIm设置于喷嘴列C所对应的移位寄存器71中。
然后,在下一步骤S29中执行打印。即,通过基于所设置的印字数据在主扫描方向X上进行1个墨点(1次)的喷射,并将该喷射进行与1次往复的墨点数相同的数目次,来进行1次往复的打印。此时,由于仅使用喷嘴列C或者喷嘴列D的一列的喷嘴列来进行打印,所以通过1次往复的动作就对纸实施分辨率120dpi的打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步骤S27~S29的处理构成控制步骤。另外,由进行步骤S27~S29的处理的任务控制部62以及打印引擎控制部63构成控制单元。
当1次往复的打印结束时,在下一步骤S30中,进行1/3间距的送纸。即,由于实施了分辨率120dpi的打印,所以进行与喷嘴间距ΔP的1/3的间距相当的距离的送纸。这里,在使用J列的喷嘴列以喷嘴间距ΔP的1/J的像素间距的打印分辨率进行打印的构成的情况下,在该低速打印模式中,以喷嘴间距ΔP的1/J的间距进行送纸。
在步骤S31中判断是否结束1页的打印。如果未结束1页的打印,则返回步骤S25。并且,每当将基于步骤S25~S29的处理的1次往复的打印动作和基于步骤S30的以喷嘴间距ΔP的1/3间距的送纸动作交替地反复3次时,对纸实施了分辨率360dpi的打印。并且,每当对纸实施了分辨率360dpi的打印时(换言之每当3次的送纸结束时),进行1次的通常间距(一列喷嘴量的长度相当的间距)的送纸。这样,以与通常打印模式相比约1/3的打印速度进行打印。并且,当1页的打印结束,并在步骤S31中被判断为1页的打印结束时,进入步骤S32,判断打印是否结束,如果还剩有应该打印的页,则在步骤S33中进行下一页的给纸。这样若进行下一页的供纸,则返回步骤S25,反复S25~S32的处理来进行各页的打印。然后,当所有页的打印结束时(S32中判断为肯定),结束该例程。
根据这样本实施方式,在低速打印模式时,主控制部61不区别喷嘴列C还是喷嘴列D,生成一列喷嘴的印字数据SIm即可。另外,由于印字数据SIm在喷嘴列C、D间共用,所以从主控制部61接收到印字数据SIm的任务控制部62不需要检查印字数据SIm是否是与使用喷嘴列对应的数据的数据确认处理。并且,从任务控制部62接收到印字数据SIm的打印引擎控制部63由于把握了墨水未被用尽一方的墨盒,所以不特别地进行选择数据设置目的地的喷嘴列的特别处理,就可将印字数据SIm设置于喷嘴列C、D中的墨水未被用尽侧的墨盒所对应的一方的驱动系统(移位寄存器71)中。因此,可以简化主控制部61、任务控制部62以及打印引擎控制部63中的处理。若各部61~63的处理被简单化,则可以在不同机种间将程序共享化。
如以上详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除了规定的打印分辨率(本例中为360dpi)的形成所需要的J列(本例中为3列)的喷嘴列A~C以外,其中还附加了在副扫描方向Y的喷嘴位置相同的在墨水被用尽时使用的喷嘴列D。并且,构成了将多列(J+M-1列)(本例中为四列)的喷嘴列分别与墨盒21、22连接,在墨水被用尽时,使用M个的墨盒21、22中的墨水被用尽的墨盒以外的墨盒来进行打印。由此,在墨水被用尽时打印所使用的墨盒无论是M个墨盒21、22中的哪一个,由于使用喷嘴位置相同的喷嘴列,所以主控制部61都无需区别使用喷嘴列来生成印字数据SIm。即,在墨水被用尽时的低速打印模式中,只要生成在喷嘴列C、D中可以共同使用的喷嘴列的一列印字数据SIm即可。
(2)对以通常打印模式中的规定打印分辨率的打印时所需要的最低列数(3列)的喷嘴列追加与其中的一列喷嘴列(例如喷嘴列C)在副扫描方向的喷嘴位置全部相同的喷嘴列D。该情况下,如果在通常打印模式时不使用这一列喷嘴列,则会担心喷嘴堵塞。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二列喷嘴列C、D各使用一半来进行喷嘴列一列的打印,所以能够消除在通常打印模式时未被使用的不使用喷嘴列,由此能够降低喷嘴堵塞的产生频度。
(3)另外,在将喷嘴列C、D各使用一半的情况下,不是将应该使用的一半喷嘴(喷嘴组)的位置固定,而是每隔规定间隔,切换应该使用的喷嘴的位置,因此能够在通常打印模式时使用喷嘴列C、D的全部喷嘴来进行打印。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喷嘴堵塞的产生频度。
(4)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间隔,采用了打印1页的间隔,每结束1页的打印时,在喷嘴列C、D间替换使用喷嘴组,因此如果进行2页以上的打印,则喷嘴列C、D的全部的喷嘴都被使用一次。例如,若喷嘴未被使用而被长时间搁置,则在该不使用喷嘴的内部增稠的墨水最终将硬化,有可能即使使用维护装置也不能使喷嘴恢复到可使用状态的危险。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常打印模式下,由于喷嘴列C、D的全部喷嘴也按每1页间歇地被用于打印,所以能够避免上述那样的喷嘴的牢固的堵塞。其结果,即使在产生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堵塞。
(5)另外,由于在喷嘴列C、D之间,使用喷嘴按每个打印页进行切换,所以能够抑制由于在1页的打印途中变更使用喷嘴而引起的打印画质(打印质量)的降低。
(6)在低速打印模式中,由于以喷嘴间距ΔP的1/J的输送间距送纸(输送),所以即使仅使用喷嘴列C或者喷嘴列D的一列,也能够以规定的打印分辨率(例如360dpi)进行打印。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变更为以下那样的方式。
·在M列喷嘴列C、D之间的使用喷嘴的分法不局限于分为相同的比例的构成。例如还可以分为全喷嘴数的6成与4成的组合、7成与3成的组合、8成与2成的组合、9成与1成的组合。
·并且不局限于在M列喷嘴列C、D之间分开使用喷嘴的构成。例如,还可以将使用喷嘴设为一列喷嘴量,在M列喷嘴列C、D之间将使用喷嘴逐列地交替替换。
·将全部喷嘴与能够以规定打印分辨率(本例中为360dpi)进行打印的三列喷嘴列A~C中的喷嘴列C在副扫描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的喷嘴列D追加或者作为使用喷嘴列使用。与此相对,还可以追加例如喷嘴位置与喷嘴列B在副扫描方向上全部相同的喷嘴列,还可以追加喷嘴位置与喷嘴列A在副扫描方向全部相同的喷嘴列。该情况的喷嘴列的追加还包括对喷嘴列追加记录头的重新制作、将彩色打印用的记录头挪用于黑白打印用,将剩余的喷嘴列追加为使用喷嘴列。
·能够以规定打印分辨率进行打印的J列第2喷嘴列可以仅为共用喷嘴列(第1喷嘴列)。即,还可以是对记录头仅设置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的两列的构成。该情况下,规定打印分辨率是与喷嘴间距ΔP相等的像素间距的分辨率。当然,也可以使送纸间距成为喷嘴间距ΔP的1/U(其中,U为2以上的自然数)等,还可以用喷嘴间距的1/U的像素间距的打印分辨率进行打印。
·能够以规定打印分辨率进行打印的J列第2喷嘴列的列数可以是两列。还可以进一步为四列以上。无论是两列还是四列以上的情况,均与三列的情况同样地,追加全部喷嘴与其中一列的第2喷嘴列的各喷嘴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相同的位置的第1喷嘴列即可。
·作为收纳在液体收纳体的一个例子的墨盒中的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不局限于同色,还可以为近似色。例如可以是黑色与深灰色、黄色与亮黄色与暗黄色之中的组合,青色与亮青色与暗青色之中的组合,洋红色与亮洋红色与暗洋红色之中的组合。总之,在无论使用哪个墨水色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只要颜色相互近似没有问题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使用黑色墨水来进行黑白或者灰度打印的构成,还适用于能够进行彩色打印的打印装置。例如以图2所示的图案将排列的四列喷嘴列设为1个颜色的墨水,设置与彩色打印所需要的墨水颜色相同数目的这样的排列图案的四列的喷嘴列。根据该构成,即使分别设置多个的彩色用的墨盒中的一个墨盒的墨水被用尽,也能够在低速打印模式中继续打印。
·由执行程序的CPU主要通过软件实现了图4中的控制器内的控制部42的各个功能部,还可以通过硬件实现,或者通过软件与硬件的配合实现。
·记录装置不局限于串行打印机,还可以是并行式打印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装置,虽然采用了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还可以采用喷射、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还可以挪用于具有喷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该情况下,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被排出的液体的状态,还包括粒状、泪状、带尾部的线状。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是指能够使液体喷射装置喷射那样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可以为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粘性高或者低的液状体、溶胶、水凝胶、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融液)那样的流体、或者不仅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金属粒子等的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于溶媒,分散或者混合后物质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举出了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这里,墨水包括一般性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溶胶墨水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举出了喷射将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胶片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色彩材料等材料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态包含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且,还可以是喷射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器使用且喷射作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花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并且,还可以采用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仪器在精确测定的位置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者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且,对这些中的任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都能够适用本发明。
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掌握的技术思想记载如下。
(1)一种记录装置,其具有:记录单元,其由分别收纳同一种类的液体的第1液体收纳体(21)以及第2液体收纳体(22)接收液体供给,并且能够在主扫描方向可移动;和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在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单元在主扫描方向错开位置地配置第1喷嘴列(C)和第2喷嘴列(D),该第1喷嘴列(C)和第2喷嘴列(D)是将列不同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设置为全部相同,该记录装置还具备:第1流路(35),其向所述第1喷嘴列供给来自所述第1液体收纳体的液体;第2流路(36),其向所述第2喷嘴列供给来自所述第2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判断单元,其判断所述第1以及第2液体收纳体中的一方的液体是否被用尽;数据生成单元,其在判断为所述第1液体收纳体以及第2液体收纳体中的液体都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能够将所述第1喷嘴列与第2喷嘴列一起使用来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数据,在判断为所述第1液体收纳体以及第2液体收纳体中一方的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在所述第1喷嘴列以及第2喷嘴列中共用的相当于一列的数量的第2记录数据;及控制单元,其将所述第1记录数据向所使用的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将所述第1喷嘴列以及第2喷嘴列一起使用来进行记录,在所述第1液体收纳体中的液体为被用尽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记录数据向所述第2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使用所述第2喷嘴列进行记录,另一方面,在所述第2液体收纳体中的液体为被用尽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记录数据向所述第1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使用上述第1喷嘴列进行记录。
(2)根据技术的思想(1)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单元中具有为了实现所需要的记录分辨率将不同列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上相互位置错开设置的多个喷嘴列,所述第1喷嘴列为所述多个喷嘴列中的一列喷嘴列,所述第2喷嘴列是按照喷嘴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与所述第1喷嘴列全部相同的方式在所述多个喷嘴列另外设置的喷嘴列,所述第1流路被设置成将来自所述第1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向所述多个喷嘴列中的除了所述第1喷嘴列之外的一部分的喷嘴列和所述第1喷嘴列供给,上述第2流路被设置成将来自所述第2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向所述多个喷嘴列中的除了所述第1喷嘴列之外的另一部分的喷嘴列和所述第2喷嘴列供给,所述数据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所述第1记录数据是能够使用所述多个喷嘴列、所述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记录的数据内容,上述数据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所述第2记录数据是能够不使用所述多个喷嘴列来进行记录,并且是在所述第1喷嘴列以及第2喷嘴列中共用的、一列的记录数据。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由分别收纳了同一种类的液体的M个液体收纳体的每一个液体收纳体供给液体,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和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在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
在所述记录单元中,在主扫描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有M列喷嘴列,该M列喷嘴列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全部相同,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流路,该流路将来自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供给到所述M列喷嘴列;
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判断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中的一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是否被用尽;
数据生成单元,该数据生成单元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能够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1记录数据,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所述M列喷嘴列能够共同使用的能够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2记录数据;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用尽的情况下,向所述M列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1记录数据,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向与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所对应的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2记录数据,使用该喷嘴列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单元中具有J列第2喷嘴列,该J列第2喷嘴列是在将所述M列喷嘴列设为第1喷嘴列的情况下,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该第1喷嘴列中的1列公用喷嘴列,喷嘴的位置被逐一错开喷嘴间距ΔP的1/J而设置的包括该公用喷嘴列的J列的第2喷嘴列,其中,J为M以上的自然数,
所述流路被设置成将所述J列第2喷嘴列分为M组后的各组第2喷嘴列与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分别连接,
所述数据生成单元生成能够使用除了所述公用喷嘴列以外的(J-1)列第2喷嘴列的全部喷嘴进行记录的所述第1记录数据,另一方面,生成在记录中不使用所述(J-1)列的第2喷嘴列的所述第2记录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记录单元的一次主扫描中,使用所述M列第1喷嘴列的全部进行合计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以1/M列为单位使用所述M列第1喷嘴列来进行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M列第1喷嘴列之间,每隔规定间隔切换所使用的喷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间隔为记录了1页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且使用与所述M列第1喷嘴列中的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连接的第1喷嘴列来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按照以喷嘴间距ΔP的1/J间距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输送单元。
8.一种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由分别收纳了同一种类的液体的M个液体收纳体的每一个液体收纳体供给液体,其中,M为2以上的自然数;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在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及流路,该流路将来自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供给到所述M列喷嘴列;
在所述记录单元中,在主扫描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有M列喷嘴列,该M列喷嘴列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全部相同,
所述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具有:
判断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中的一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是否被用尽的判断步骤;
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能够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1记录数据,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生成所述M列喷嘴列能够共同使用的能够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第2记录数据的数据生成步骤;和
在判断为所述M个液体收纳体的液体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向所述M列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1记录数据,使用所述M列喷嘴列的全部来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在判断为所述液体被用尽的情况下,向与所述液体未被用尽的液体收纳体所对应的喷嘴列的驱动系统发送所述第2记录数据,使用该喷嘴列进行一列喷嘴的数量的记录的控制步骤。
CN201110359428.1A 2010-11-16 2011-11-14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Active CN102529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6262A JP5732821B2 (ja) 2010-11-16 2010-11-16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方法
JP2010-256262 2010-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349A true CN102529349A (zh) 2012-07-04
CN102529349B CN102529349B (zh) 2015-07-22

Family

ID=46047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9428.1A Active CN102529349B (zh) 2010-11-16 2011-11-14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91082B2 (zh)
JP (1) JP5732821B2 (zh)
CN (1) CN102529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1111B2 (ja) * 2013-03-26 2017-04-05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用紙の製造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US11927883B2 (en) * 2018-03-30 2024-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variation of physical attribute of droplets us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of dispensers
US10882315B2 (en) * 2018-04-27 2021-01-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WO2020117217A1 (en) * 2018-12-04 2020-06-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device functionalities
WO2020117218A1 (en) 2018-12-04 2020-06-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device functionaliti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8771A (ja) * 1992-05-25 1993-12-0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338374A (zh) * 2000-08-16 2002-03-06 惠普公司 具有多种操作方式的高性能高密度喷墨打印头
JP3606356B2 (ja) * 1998-07-01 2005-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制御方法
US20060164458A1 (en) * 2005-01-25 2006-07-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06240209A (ja) * 2005-03-07 2006-09-14 Seiko Epson Corp モード設定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CN101081567A (zh) * 2006-05-31 2007-12-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和液体消耗量管理方法
JP4186435B2 (ja) * 2001-06-20 2008-1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内のインク残量に応じて使用するインクタンクを変更する印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3097A (ja) * 2007-09-21 2009-04-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データ書込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8771A (ja) * 1992-05-25 1993-12-0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606356B2 (ja) * 1998-07-01 2005-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制御方法
CN1338374A (zh) * 2000-08-16 2002-03-06 惠普公司 具有多种操作方式的高性能高密度喷墨打印头
JP4186435B2 (ja) * 2001-06-20 2008-1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内のインク残量に応じて使用するインクタンクを変更する印刷
US20060164458A1 (en) * 2005-01-25 2006-07-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06240209A (ja) * 2005-03-07 2006-09-14 Seiko Epson Corp モード設定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CN101081567A (zh) * 2006-05-31 2007-12-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和液体消耗量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06388A (ja) 2012-06-07
CN102529349B (zh) 2015-07-22
US8491082B2 (en) 2013-07-23
JP5732821B2 (ja) 2015-06-10
US20120120139A1 (en) 201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0663B (zh) 成像装置和打印物质
JP579393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529349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CN102248786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喷出检查方法
CN102019760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1183795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10864722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N102126344A (zh) 喷液装置及喷液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8062548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069202A (ja) 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01242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8004714B2 (en) System for replacing a portion of an image data stream in an ink jet printer
JP2009226587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CN107206785B (zh) 打印头控制系统和喷墨打印机系统
JP2011178012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制御方法
JP573667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076263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963473A (zh) 液体排出装置、检查方法以及方法
JP2011126220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371330B2 (ja)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ための印刷ヘッドユニット
JP2007001251A (ja) 印刷装置
JP2012101499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液滴速度測定方法
JP2003136704A (ja)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ための印刷ヘッドユニット
JP2010228118A (ja) 流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CN118024743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