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271A -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271A
CN102529271A CN2011104396339A CN201110439633A CN102529271A CN 102529271 A CN102529271 A CN 102529271A CN 2011104396339 A CN2011104396339 A CN 2011104396339A CN 201110439633 A CN201110439633 A CN 201110439633A CN 102529271 A CN102529271 A CN 102529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imide resin
thermoplastic polyimide
resin particulate
kapton
thick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96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271B (zh
Inventor
李成章
刘佩珍
江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ntianhua hanen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Co Ltd
Yunnan Yuntianhu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Yuntianh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Yuntianh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Yuntianhu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396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9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9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本发明采用在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固化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增加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粗糙度,同时调整涂覆表面中微粒所占的比例,会使导电线路与聚酰亚胺薄膜之间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可大大延长柔性印刷电路版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和昂贵表面处理仪器,符合环保要求降低了表面处理工艺的复杂程度,采用成本较低的涂覆-热处理方式,即可获得满足需求的表面性能,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基材的薄膜,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FPC)又称软性电路,是以聚脂薄膜或聚酰亚胺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曲挠性的印刷电路。通过在可弯曲的轻薄塑料片上,嵌入电路设计,使在窄小和有限空间中堆嵌大量精密元件,从而形成可弯曲的挠性电路。由于此种电路可随意弯曲、折迭且重量轻,体积小,散热性好,安装方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音像、汽车等领域。传统技术中,挠性覆铜板(FCCL)是FPC的重要原材料。FPC通过FCCL经过微蚀、贴干膜、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线路化学清洗等一系列湿法工艺步骤在基材表面形成导电线路的制作方法。该工艺制程复杂,在制程中不仅产生大量化学废液,造成环境污染的困扰,而且造成了铜资源的较大浪费。
在环保以及节约资源的要求下,印刷电路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直接印刷电路就是在柔性绝缘基材表面直接印刷导电浆料形成导电线路的方法。相对于FPC湿法制程,直接印刷电路工艺制程更简单,不但废水排放量极少,更绿色环保,而且不会产生铜资源的浪费。但是,相对于传统FPC湿法工艺,该印刷方法对聚酰亚胺承印膜的多项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影响产品寿命的承印膜与导电金属浆之间的粘结性,更是要求较高。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导电线路与承印膜之间的粘结性,通常是对承印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增加亲和性。普遍采用的方法包括:酸碱处理法、电晕处理法、等离子处理法、电子束处理法等。上述处理方式虽然能够进行印刷电路的工艺,但是普遍存在工艺过程复杂,处理设备成本较高的问题;或者仅仅达到能够使导电线路附着于其表面,并不普遍具有增加附着力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废液影响环保,有的会造成聚酰亚胺基材的分解,比如激光或电子处理方式。
因此,需要对作为柔性印刷电路基材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同时会增加表面的亲和性,因而会使导电线路与聚酰亚胺薄膜之间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可大大延长柔性印刷电路版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和昂贵表面处理仪器,符合环保要求降低了表面处理工艺的复杂程度,降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增加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粗糙度,同时会增加表面的亲和性,因而会使导电线路与聚酰亚胺薄膜之间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可大大延长柔性印刷电路版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和昂贵表面处理仪器,符合环保要求降低了表面处理工艺的复杂程度,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
进一步,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各自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10%-60%;
进一步,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覆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
进一步,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2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45%;
进一步,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360℃≥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420℃≥熔点≥38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
b.将混合液I或/和混合液I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
进一步,步骤b中,混合液I和混合液II均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
首先将混合液I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然后将混合液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
进一步,混合液I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2-6℃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30秒;混合液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2-6℃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15秒;
进一步,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
进一步,所述增稠剂为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或甘油;溶剂为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丙酮、乙二醇或丙二醇,并与增稠剂选择配对使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在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固化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增加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粗糙度,通过调整涂覆表面中微粒所占的比例,并且合理调整微粒的熔点,增加薄膜表面的亲和性,因而会使导电线路与聚酰亚胺薄膜之间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可大大延长柔性印刷电路版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和昂贵表面处理仪器,符合环保要求降低了表面处理工艺的复杂程度,采用成本较低的涂覆-热处理方式,即可获得满足需求的表面性能,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固化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为326℃;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为385℃;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8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15%;
本实施例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
b.将混合液I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80℃,退火时间60秒;然后将混合液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混合液I至少覆盖混合液II涂布区域,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20℃,退火时间50秒,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退火具有使溶剂和增稠剂挥发或分解的作用,同时使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固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本实施例增稠剂为甘油,溶剂为乙醇;增稠剂用于使微粒能够分散于溶剂内,便于均匀涂布;增稠剂和溶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之间的配比比例使最终的产品达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基膜层可选用表面改性聚酰亚胺基膜层或者没有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基膜层,但是相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可采用任何熔点指标符合要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增稠剂由聚乙二醇替换为聚丙烯酰胺或甘油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增稠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同样,将溶剂由乙醇替换为甲醇、乙二醇或丙二醇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使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溶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实施例二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固化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为358℃;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为415℃;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6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25%;
本实施例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
b.将混合液I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410℃,退火时间45秒;然后将混合液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混合液I至少覆盖混合液II涂布区域,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55℃,退火时间40秒,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退火具有使溶剂和增稠剂挥发或分解的作用,同时使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固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本实施例增稠剂为甘油,溶剂为乙醇;增稠剂用于使微粒能够分散于溶剂内,便于均匀涂布;增稠剂和溶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之间的配比比例使最终的产品达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基膜层可选用表面改性聚酰亚胺基膜层或者没有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基膜层,但是相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可采用任何熔点指标符合要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增稠剂由聚丙烯酰胺替换为聚乙二醇或甘油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增稠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同样,将溶剂由乙醇替换为甲醇、乙二醇或丙二醇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使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溶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实施例三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固化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为326℃;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为385℃;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2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45%;
本实施例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
b.将混合液I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80℃,退火时间30秒;然后将混合液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混合液I至少覆盖混合液II涂布区域,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20℃,退火时间15秒,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退火具有使溶剂和增稠剂挥发或分解的作用,同时使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固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本实施例增稠剂为甘油,溶剂为乙二醇;增稠剂用于使微粒能够分散于溶剂内,便于均匀涂布;增稠剂和溶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之间的配比比例使最终的产品达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基膜层可选用表面改性聚酰亚胺基膜层或者没有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基膜层,但是相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可采用任何熔点指标符合要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增稠剂由甘油替换为聚乙二醇或聚丙烯酰胺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增稠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同样,将溶剂由乙二醇替换为乙醇、甲醇或丙二醇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使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溶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实施例四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固化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为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为380℃;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35%,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40%;
本实施例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
b.将混合液I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74℃,退火时间50秒;然后将混合液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混合液I至少覆盖混合液II涂布区域,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16℃,退火时间25秒,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退火具有使溶剂和增稠剂挥发或分解的作用,同时使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固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本实施例增稠剂为聚乙二醇,溶剂为甲醇;增稠剂用于使微粒能够分散于溶剂内,便于均匀涂布;增稠剂和溶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之间的配比比例使最终的产品达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基膜层可选用表面改性聚酰亚胺基膜层或者没有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基膜层,但是相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可采用任何熔点指标符合要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增稠剂由聚乙二醇替换为甘油或聚丙烯酰胺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增稠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同样,将溶剂由甲醇替换为乙醇、醋酸乙酯、丙酮或乙二醇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使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溶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实施例五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固化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为35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为404℃;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1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60%;
本实施例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
b.将混合液I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400℃,退火时间35秒;然后将混合液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混合液I至少覆盖混合液II涂布区域,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45℃,退火时间15秒,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退火具有使溶剂和增稠剂挥发或分解的作用,同时使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固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本实施例增稠剂为聚乙二醇,溶剂为甲醇;增稠剂用于使微粒能够分散于溶剂内,便于均匀涂布;增稠剂和溶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之间的配比比例使最终的产品达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基膜层可选用表面改性聚酰亚胺基膜层或者没有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基膜层,但是相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可采用任何熔点指标符合要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增稠剂由聚乙二醇替换为甘油或聚丙烯酰胺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增稠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同样,将溶剂由甲醇替换为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或乙二醇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溶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实施例六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固化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为326℃;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为390℃;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6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10%;
本实施例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
b.将混合液I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85℃,退火时间25秒;然后将混合液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混合液I至少覆盖混合液II涂布区域,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26℃,退火时间35秒,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退火具有使溶剂和增稠剂挥发或分解的作用,同时使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固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本实施例增稠剂为聚乙二醇,溶剂为甲醇;增稠剂用于使微粒能够分散于溶剂内,便于均匀涂布;增稠剂和溶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之间的配比比例使最终的产品达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基膜层可选用表面改性聚酰亚胺基膜层或者没有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基膜层,但是相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可采用任何熔点指标符合要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增稠剂由聚乙二醇替换为甘油或聚丙烯酰胺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增稠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同样,将溶剂由甲醇替换为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或乙二醇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溶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实施例七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固化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为338℃;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为385℃;
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6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60%;
本实施例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
b.将混合液I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80℃,退火时间50秒;然后将混合液I均匀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混合液I至少覆盖混合液II涂布区域,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的退火温度为335℃,退火时间35秒,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退火具有使溶剂和增稠剂挥发或分解的作用,同时使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固化,使其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本实施例增稠剂为聚乙二醇,溶剂为甲醇;增稠剂用于使微粒能够分散于溶剂内,便于均匀涂布;增稠剂和溶剂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之间的配比比例使最终的产品达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百分比;
本实施例中,聚酰亚胺基膜层可选用表面改性聚酰亚胺基膜层或者没有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亚胺基膜层,但是相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可采用任何熔点指标符合要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施例中,将增稠剂由聚乙二醇替换为甘油或聚丙烯酰胺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增稠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同样,将溶剂由甲醇替换为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或乙二醇等物理性质相近似的物质,所得到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均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能,经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别;溶剂只要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挥发的性质,并且不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相溶,均能实现发明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单体选自二酐为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3,3’,4,4’-二苯甲醚四酸二酐(ODPA)、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和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6FAPB)的至少一种;二胺选自3,3’-二氨基二苯酮(3,3’-DABP)、对苯二胺(p-PDA)、间苯二胺(m-PDA)、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4,4’-磺酰基二苯胺(4,4’-DADPS)和二氨基二苯砜(3,3’-DDS)的至少一种。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七个实施例的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经网印将导电金属浆均匀印制,经过相同的后续热处理工艺后,依据IPC-TM-650测试标准进行附着力测试,得到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与导电线路之间的剥离强度,见下表:
Figure BDA0000124410170000151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七个实施例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实施例三与其它实施例对比,表现出最优异的粘结性能,也就是实施例二薄膜结构更适合于电路板基材。并且,由上表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得出,薄膜最终产品的性能除了本身结构(微粒占有涂布区域的比例)影响以外,工艺过程(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也具有较大的影响,较佳的退火温度是低于熔点温度2-6℃,退火时间不易太长也不易太短,根据微粒占有涂布区域的比例,采用合理的退火时间,比如,实施例三的退火时间和退火温度结合微粒占有涂布区域的比例即为最佳。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使用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中的一种,即能实现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粘结性、环保和降成本的目的,但不具有两种混合涂布固化后的效果;也就是根据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的物理性能,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表现出与聚酰亚胺基膜层相结合的倾向,另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更倾向于与印刷电路相亲和,根据微粒粒径分布以及表现出的双向亲和性,达到较好的粘结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亚胺基膜层,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分布涂覆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为粒径0.05-0.3um,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为粒径0.5-3um,熔点≥3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各自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1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覆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20%,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占涂覆的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的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360℃≥熔点≥320℃;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420℃≥熔点≥380℃。
6.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或/和将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与增稠剂以及溶剂混合形成混合液II,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不溶于增稠剂及溶剂,所述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
b.将混合液I或/和混合液I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或/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混合液I和混合液II均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
首先将混合液I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然后将混合液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涂布完成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得高粘结性表面聚酰亚胺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液I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2-6℃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30秒;混合液I涂布于聚酰亚胺基膜层表面后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熔点温度2-6℃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15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增稠剂和溶剂均具有在低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和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微粒II熔点温度下分解或挥发的性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或甘油;溶剂为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丙酮、乙二醇或丙二醇,并与增稠剂选择配对使溶剂为增稠剂的良性溶剂。
CN201110439633.9A 2011-12-23 2011-12-23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529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9633.9A CN102529271B (zh) 2011-12-23 2011-12-23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9633.9A CN102529271B (zh) 2011-12-23 2011-12-23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271A true CN102529271A (zh) 2012-07-04
CN102529271B CN102529271B (zh) 2014-12-24

Family

ID=4633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9633.9A Active CN102529271B (zh) 2011-12-23 2011-12-23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92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425A (zh) * 2012-11-22 2013-03-20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过渡结合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0261A (zh) * 2017-06-05 2018-12-11 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金属基板及制备方法及含该基板的线路板的制备方法
CN109438702A (zh) * 2018-09-29 2019-03-08 苏州市新广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fpc行业的tpi薄膜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664A (zh) * 1999-08-26 2005-08-17 索尼化学株式会社 超声波发生装置、多层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933967A (zh) * 2004-03-23 2007-03-21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粘合性增强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层合体
JP4162659B2 (ja) * 2005-01-11 2008-10-08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多層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前記多層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を用いた携帯電話端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5664A (zh) * 1999-08-26 2005-08-17 索尼化学株式会社 超声波发生装置、多层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933967A (zh) * 2004-03-23 2007-03-21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粘合性增强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层合体
JP4162659B2 (ja) * 2005-01-11 2008-10-08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多層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前記多層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を用いた携帯電話端末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425A (zh) * 2012-11-22 2013-03-20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过渡结合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5425B (zh) * 2012-11-22 2015-04-15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过渡结合层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0261A (zh) * 2017-06-05 2018-12-11 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金属基板及制备方法及含该基板的线路板的制备方法
CN109438702A (zh) * 2018-09-29 2019-03-08 苏州市新广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fpc行业的tpi薄膜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271B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6187B (zh) 含氟聚合物之可撓性金屬層板
JP7163582B2 (ja) 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溶液、成形体、及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TWI298334B (en) Polyam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modified with laminate nanometer silica sheet and polyimide prepared therefrom
TWI510529B (zh) 聚醯亞胺膜、其製造方法及包含其之聚醯亞胺膜積層板
CN109942815B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复合树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1503332B1 (ko)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535766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ve polyimide film
TWI466924B (zh) 聚醯亞胺膜及其聚醯亞胺積層板
TW201934642A (zh) 分散液、金屬積層板及印刷基板之製造方法
JP7024225B2 (ja) ポリイミド積層膜、及びポリイミド積層膜の製造方法
JPWO2011111684A1 (ja) 熱伝導性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伝導性積層体
TW201000306A (en) Laminate for flexible board and heat conductive polyimide film
CN103374224A (zh) 聚酰亚胺膜、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聚酰亚胺膜积层板
CN102529271B (zh)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7856B (zh) 高剥离强度柔性电路板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及其电路板
WO2022153931A1 (ja) 液状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組成物
WO2013179943A1 (ja) バンプ電極付き半導体装置製造用接着剤シート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189092A (zh) 一种高导热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JP2012227406A (ja) ペースト組成物、磁性体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ダクタ
JP5331004B2 (ja) インク組成物
TWI709614B (zh) 包括氟類樹脂的黑色聚醯亞胺薄膜及其製備方法、包含此聚醯亞胺膜的覆蓋膜以及包含此覆蓋膜的電子裝置
CN116135915A (zh) 高导热聚亚酰胺膜的制作方法
TW202130763A (zh) 接著片及電子零件
CN102371739A (zh) 胶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21070726A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フィルム及び金属張積層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24

Address after: 401220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nited Road No. 22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Yuntianhua hanen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Yutianhua Co., Ltd., Yunnan

Address before: 657800 Zhaotong City, Yunnan province Shuifu county to jingjiaba

Patentee before: Yutianhua Co., Ltd., 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