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5336A - 便携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5336A
CN102525336A CN2011103992081A CN201110399208A CN102525336A CN 102525336 A CN102525336 A CN 102525336A CN 2011103992081 A CN2011103992081 A CN 2011103992081A CN 201110399208 A CN201110399208 A CN 201110399208A CN 102525336 A CN102525336 A CN 102525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oustic resonator
housing
mentioned
dust collector
pus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92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25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53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吸尘器。在手持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中,不损害吸尘功能且与手持式的小型除尘机的尺寸对应而附加降低刺耳声音的音量的功能。壳体(20)通过使作为半割成形品的左侧半割壳体(21)与右侧半割壳体(22)合体而形成。此处,通过左侧半割壳体(21)与右侧半割壳体(22)的合体,在壳体(20)形成共鸣室(40),能够在与该壳体(20)形成的同时形成共鸣器(40)。由于该共鸣器(40)具有降低由送风机构(30)产生的声音的功能,因此不需在排气口(28)安装用于隔音的通气海绵而能够抑制吸尘功能的降低,能够对应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并且降低刺耳声音的音量。

Description

便携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也被称作手持式小型除尘器的手持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公知有也被称作手持式小型除尘器的能够手持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这样的便携式吸尘器主要由形成外装的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吸尘机构构成。该吸尘机构具有用于吸气的送风功能和过滤被吸进的风的过滤功能。此处为了实现送风功能而主要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和由于电动马达而旋转从而进行送风的风扇。另外,由于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吸引)风以从吸尘口向壳体内进气、在壳体内过滤之后从设于壳体的排气口向壳体外排气的方式作用。
一方面,若这样送风的风扇如上述那样旋转,则会产生刺耳的声音。另外,所谓该刺耳的声音是频率(例如2000~5000Hz)因风扇的叶片数以及旋转速度的不同而不同的声音。因此,现有技术中,在排气口安装有能够通气并隔音的通气海绵,以使该刺耳的声音不会传播到壳体外。然而,若像这样利用通气海绵对排气口进行隔音,则由于该通气海绵的存在,会对排气口的通气性有不少的损害。若如上述那样由吸尘机构送出的风的通气性受到损害,则送风流量变少,使便携式吸尘器的吸尘能力降低。
另一方面,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电动除尘器的消音装置。根据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除尘器的消音装置,不需在排气口安装用于隔音的通气海绵,就能够降低刺耳的声音。由此,能够维持排气口的通气性,也不会导致便携式吸尘器的吸尘能力的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71977号公报
可是对于上述的电动除尘器的消音装置而言,组入置于地板上使用的电动除尘器时能够没有任何问题地组装。然而,组入像便携式吸尘器那样地构成为手持式的小型的除尘器时,要求鉴于便携式吸尘器的能够内置的空间而实现省空间化地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做出的,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是在能够握在手中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中,不损害吸尘功能且与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对应地附加降低刺耳声音的音量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采用以下机构。
即,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是手持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该壳体通过将分割成对称结构的半割成形品合体而形成;以及送风机构,该送风机构安装于上述壳体内并产生用于吸尘的风,通过以上述壳体的上述半割成形品合体来形成共鸣室,从而在上述壳体配设降低由上述送风机构产生的声音的共鸣器。另外,该共鸣器可以是“亥姆霍兹型共鸣器”,也可以是“侧分支型共鸣器”。
根据该第一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由于通过使壳体的半割成形品合体而形成共鸣室,从而将共鸣器配设于壳体,所以在配设共鸣器时,能够在形成壳体的同时形成共鸣器。另外,该共鸣器具有降低由送风机构产生的声音的功能,因此能够消除在排气口安装用于隔音的通气海绵的需要。因此,根据该第一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能够不损害吸尘功能、且对应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而附加降低刺耳声音的音量的功能。并且,上述的共鸣室以内部空洞化的构造来形成。此处,使半割成形品合体的壳体构造对于使内部空洞化的筐体构造、共鸣室构造而言是有利的形成方法。因此,在使用使该半割成形品合体的壳体构造来同时地形成壳体和共鸣室二者的情况下,能够简化内部空洞化的壳体与共鸣器的制造,能够削减安装共鸣器的部件且实现共鸣室的扩张。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是手持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以及送风机构,该送风机构安装于该壳体内并产生用于吸尘的风,上述送风机构具备: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以及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被上述基座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且接受来自驱动电机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通过在上述基座部件形成共鸣室,从而在上述基座部件配设降低由于上述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声音的共鸣器。另外,该共鸣器可以是“亥姆霍兹型共鸣器”,也可以是“侧分支型共鸣器”。
根据该第二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通过在基座部件形成共鸣室,从而降低由于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声音的共鸣器被配设于基座部件,因此能够将欲组入壳体内的共鸣器高效地配设于作为音源的离心式风扇的附近,并且能够实现配设尺寸的小型化。由此,能够降低由于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刺耳声音,并且能够消除在排气口安装用于隔音的通气海绵的需要。因此,根据该第二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能够不损害吸尘功能、且对应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而附加降低刺耳声音的音量的功能,能够高效地形成共鸣室,对重视携带性的便携式吸尘器而言是有利的。
根据上述第二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第三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座部件形成有提高该基座部件自身的刚性的增强肋,上述共鸣室是将上述增强肋作为隔板利用而形成的。
根据该第三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在基座部件形成有提高基座部件自身的刚性的增强肋,共鸣室是将增强肋作为隔板利用而形成的,因此能够利用现有配设的部分来形成组入壳体内的共鸣器的共鸣室。另外,由于该增强肋是为了提高基座部件自身的刚性以及实现基座部件的轻量化而设置的,因此该增强肋的周围成所谓的减轻重量(将多余的树脂部分去除)构造。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成为对共鸣室的形成有利的减轻重量的死角。由此,若将增强肋作为隔板来利用而形成共鸣室,则能够有效地活用该死角,从而能够以省空间的方式形成共鸣器。由此,对于重视携带性的便携式吸尘器而言,能够以维持该便携式吸尘器的小型化的状态而形成共鸣器。
根据第一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能够不损害吸尘功能、且对应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而附加共鸣器,能够简化内部空洞化的共鸣器的制造,能够削减安装共鸣器的部件而实现共鸣室的扩张。
根据第二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能够不损害吸尘功能、且对应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而附加共鸣器,能够高效地形成共鸣室,对于重视携带性的便携式吸尘器而言是有利的。
根据第三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对于重视携带性的便携式吸尘器而言,能够以维持该便携式吸尘器的小型化的状态而形成共鸣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便携式吸尘器的前侧立体视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以半割面来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的内部图。
图3是利用半割交叉面表示图2的便携式吸尘器的内部图。
图4是以半割面来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的内部图。
图5是利用半割交叉面表示图4的便携式吸尘器的内部图。
图6是以后侧立体视来表示基座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6的基座部件的后侧壁局部切除来表示共鸣室的立体图。
图8是以后侧立体视来表示基座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8的基座部件的后侧壁局部切除来表示共鸣室的立体图。
图10是以后侧立体视来表示基座部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10A...便携式吸尘器;11...吸尘器主体;13...喷嘴箱;131...吸尘口;15...蓄电池组;19...带;20...壳体;21...左侧半割壳体;22...右侧半割壳体;25...把手部;26...操作开关;27...控制装置;28...排气口;30...送风机构;31...驱动电机;32...旋转驱动轴;33...风扇单元;35、60、70、80...基座部件;36...风扇罩;37...离心式风扇;40、50(55、56、57、58)、65、75、85...共鸣器;400、550、560、570、580、650、750、850...共鸣室;41、51...共鸣器左侧体;42、52...共鸣器右侧体;45...圆形孔;61...排气路口;63(631、632、633)...增强肋;66...前侧壁;67...后侧壁;68、78、88...连通孔;691...保持肋;692...轴突出孔;831、832...管路肋;f...消音频率。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对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便携式吸尘器10的前面立体视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利用半割面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的内部的内部图。图3是利用半割交叉面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的内部的内部图。另外,如图示规定,在该便携式吸尘器10中,将把手部25配设侧规定为便携式吸尘器10的上侧,将吸尘口131配设侧规定为便携式吸尘器10的前侧。如图1所示,便携式吸尘器10也称作手持式小型除尘器,是握在使用者的手中来使用的。该便携式吸尘器10主要具备吸尘器主体11、喷嘴箱13和蓄电池组15。吸尘器主体11构成为具备将在后面进行详述的壳体20和送风机构30(参照图2)。喷嘴箱13安装于吸尘器主体11的前侧。喷嘴箱13在前端设置吸尘口131并形成为大致杯状。吸尘口131构成为利用由送风机构30产生的用于吸尘的风(负压的吸引风)来吸入灰尘的口。喷嘴箱13的内部形成有位于吸尘器主体11前面的集尘室(未图示)。该集尘室作为收集从吸尘口131吸入的灰尘的集尘箱而发挥功能。蓄电池组15是构成为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1可拆装的充电式锂离子蓄电池。另外,图1所示的符号19是带。
如图1~图3所示,吸尘器主体11主要具备壳体20、安装于该壳体20内的送风机构30。如图1所示,壳体20构成为内置送风机构30的筐体,并且形成吸尘器主体11的外装。该壳体20为塑料树脂的成形品,通过使以分割成大致对称构造的半割成形品合体而形成。详细来说,通过使以从作为吸尘口131配设侧的前端侧朝向作为蓄电池组15安装侧的后端侧左右对称地分割的方式来分割成左右各一半的构造的成形品合体而形成壳体20。具体来说,壳体20通过使成为如图1所示那样左右对称的分割成形品的、左侧半割壳体21与右侧半割壳体22合体而形成。并且,该壳体20的前侧形成为能够安装喷嘴箱13,壳体20的下侧形成为能够装配蓄电池组15。并且,在该壳体20的上部形成有供使用者手握的把手部25。该把手部25形成为能够通过手握而把持的把手形状。如图2所示,在该把手部25设置有用于操作便携式吸尘器10的触发器形式的操作开关26。该操作开关26是对以下说明的送风机构30进行操作的开关。该操作开关26设定于在通过手握而把持把手部25时的使用者的食指的位置。因此,操作开关26形成为能够如手枪的触发器一样地进行操作。在该操作开关26的前侧设有控制装置27。该控制装置27根据由操作开关26发出的操作输入,控制以下说明的送风机构30的驱动电机31的驱动。另外,送风机构30的驱动电机31位于该控制装置27的下侧。
并且,在位于该驱动电机31(送风机构30)的后侧的壳体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排气口28。该排气口28用于将由送风机构30产生的吸引风的风从壳体20内向壳体20外排气。因此,作为设置该排气口28的位置,设定为离从驱动电机31稍微靠后侧的位置。并且,在从该驱动电机31到排气口28的区间,为了使该区间的通气性良好,未配设成为障碍物的电气部件。即,为了使通气性良好,从驱动电机31到排气口28的区间保持有适当的通气空间。另外,排气口28通过设置多个并列的通气狭缝而形成,以维持作为壳体20的刚性并且使壳体20的内外连通。另外,在该排气口28的后侧装配有蓄电池组15。
另外,左侧半割壳体21与右侧半割壳体22,除具备上述的把手部25的形状之外,还具备以下说明的共鸣器40的形状,并以将上述把手部25以及共鸣器40一体化地方式成形。即,具备上述把手部25以及共鸣器40而成形的壳体20,由包含上述把手部25以及共鸣器40的半割构造来形成。
在像这样形成的壳体20的内部安装有以下说明的送风机构30。另外,该送风机构30配置于吸尘器主体11的前端侧,向设置于后侧的排气口28送风。另外,由于驱动电机31位于送风机构30的后端,所以驱动电机31位于该排气口28的前侧。
如图2所示,送风机构30主要具备驱动电机31与风扇单元33,并产生用于吸尘的风。驱动电机31是有刷电机。该驱动电机31接受来自操作开关26的操作输入并被供给来自上述蓄电池组15的电力,从而使旋转驱动轴32旋转驱动。该旋转驱动轴32构成为风扇单元33的离心式风扇37的旋转轴。另外,图2中,省略了关于涉及驱动电机31的配线的图示。风扇单元33主要具备基座部件35、风扇罩36以及离心式风扇37。基座部件35是固定于上述的壳体20的部件,将旋转驱动轴32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风扇罩36是安装于基座部件35的前面侧的部件,并且是形成收纳离心式风扇37的收纳室的部件。因此,风扇罩36形成为,在前面部分具有以能够利用所收纳的离心式风扇37来吸气的方式开口的吸气侧开口形状。并且,基座部件35在外周附近形成排气路口(参照图6中的符号61)。该排气路口用于将通过离心式风扇37的旋转驱动而从风扇单元33前侧吸进的风向风扇单元33的后侧排气。
离心式风扇37安装于作为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轴32,并接受来自该旋转驱动轴32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并且,该旋转驱动轴32被基座部件35支承为能够旋转,且接受来自驱动电机31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该离心式风扇37是所谓的涡轮风扇。该离心式风扇37利用来自旋转驱动轴32的旋转驱动,从上述的风扇罩36的吸气侧开口形状吸进空气,并向离心方向的排气侧通气路形状排出所吸进的空气。这样,使配置于壳体20内的送风机构30产生用于吸尘的吸引风。并且,通过离心式风扇37旋转,该送风机构30产生2000Hz以上的高频率的声音。该2000Hz以上的高频率的声音是上述的刺耳声音,是欲由本发明涉及的共鸣器来降低的声音。
另外,在上述的壳体20设有上述的降低消音频率f的共鸣器40。该共鸣器40在上述的排气口28的后端位置作为壳体20的一部分而与壳体20一体化地设置。因此,该共鸣器40设置为良好地保持从驱动电机31(送风机构30)到排气口28的区间中的通气空间,且接近该排气口28的后侧。另外,配设该共鸣器40的排气口28的后端位置可以为上述的把手部25的下侧位置,也可以为蓄电池组15的前侧位置。即,配设该共鸣器40的位置是壳体20的形状之中的由于蓄电池组15的体积大而成为死角(dead space)的部分。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鸣器40是所谓的“亥姆霍兹型”共鸣器。该共鸣器40如图2及图3所示,其内部空间作为共鸣室400发挥功能,并且该共鸣器4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处,在成为该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侧壁之中与送风机构30对置的侧壁,设有将该壳体20内与共鸣室400连通的圆形孔45。像这样形成的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40发挥功能以使通过以下的“式1”求得的频率f的声音降低。
即,消音频率f以如下方式设定。
[数1]亥姆霍兹型
f = c 2 π S V ( l + δ ) - - - ( Hz ) [式1]
另外,δ=εa
δ:修正值;ε:修正系数;c:声速;a:圆形孔开口半径;S:圆形孔开口面积;I:板厚;V:共鸣室容积。
该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40作为上述的壳体20的内部侧的一部分构造形成。如图3所示,该共鸣器40构成为通过形成壳体20的半割成形品的合体来形成共鸣室400。即,在作为壳体20的半割成形品的左侧半割壳体21,作为左侧半割壳体21内部的一部分构造而成形作为左侧半割构造的共鸣器左侧体41。并且,在作为壳体20的半割成形品的右侧半割壳体22,作为右侧半割壳体22内部的一部分构造而成形作为右侧半割构造的共鸣器右侧体42。因此,若使上述左侧半割壳体21与右侧半割壳体22合体,则会形成作为壳体20的筐体构造,并且会使共鸣器左侧体41与共鸣器右侧体42合体而形成共鸣器40。即,形成壳体20的同时也形成共鸣室400,进而形成共鸣器40。
另外,在共鸣器左侧体41以及共鸣器右侧体42的各自的内部分别设置成形有适当的空间,以便在使上述共鸣器左侧体41与共鸣器右侧体42合体时自动形成作为共鸣室400的内部空间。并且,和左侧半割壳体21与右侧半割壳体22相同,上述共鸣器左侧体41与共鸣器右侧体42由以分割成彼此大致对称构造的构造来形成。
这样,设有作为共鸣室400的内部空间而形成的共鸣器40,在朝向上述的驱动电机31(送风机构30)的侧壁设置有与共鸣室400连通的圆形孔45。如图3所示,该圆形孔45设置为贯穿共鸣器40的朝向送风机构30的侧壁。该圆形孔45使从送风机构30到排气口28的区间中的通气空间与作为共鸣器40的内部空间的共鸣室400连通。此处,该圆形孔45设定为开口方向朝向送风机构30。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的便携式吸尘器10,通过使壳体20的半割成形品(左侧半割壳体21、右侧半割壳体22)合体而形成共鸣室400,从而在壳体20配设共鸣器40。由此,在配设共鸣器40时,能够在形成壳体20的同时形成共鸣器40。另外,由于该共鸣器40具有将由送风机构30产生的声音降低的功能,因此能够消除在排气口28安装用于隔音的通气海绵的需要。因此,根据该便携式吸尘器10,能够不损害吸尘功能、且对应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而附加将刺耳声音的音量降低的功能。并且,上述的共鸣室400以内部成为空洞的构造而形成。此处,使半割成形品合体的壳体构造,对于使内部成为空洞的筐体构造、共鸣室构造而言是有利的形成方法。因此,在使用使该半割成形品合体的壳体构造来同时形成壳体20和共鸣室400二者的情况下,能够简化将内部空洞化了的壳体20与共鸣器40的制造,并且也能够削减安装共鸣器40的部件且实现共鸣室的扩张。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4及图5对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利用半割面来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A的内部的内部图。图5是利用半割交叉面来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A的内部的内部图。此处,图4及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A是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的共鸣器40的构成替换成以下说明的共鸣器50的变形例。因此,便携式吸尘器10A的共鸣器50以外的构成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相同地构成,以下通过标记相同的符号来省略相同构成的说明。
即,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的共鸣器40由所谓的“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构成,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A的共鸣器50由所谓的“侧分支(side-branch)型”的共鸣器构成。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鸣器40相同,该共鸣器50是将由送风机构30产生的刺耳声音降低的共鸣器,该共鸣器50的内部空间以作为共鸣室550、560、570、580发挥功能的有底筒形状来形成。该共鸣器50沿上下方向并列设有四个。
具体来说,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共鸣器55、第二共鸣器56、第三共鸣器57以及第四共鸣器58沿上下方向四个并列一体化地形成。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0(55、56、57、58)如图4所示,前端侧开口且后端侧闭塞而形成为有底状,并且以在该前后方向延伸出筒形状的方式形成。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5、56、57、58设定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鸣器40相同的位置。即,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5、56、57、58在上述的排气口28的后端位置作为壳体20的一部分而与壳体20一体化设置。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5、56、57、58的开口形状如图5所示地设定为长方形的形状、开口方向如图4所示地设定为朝向送风机构30。像这样形成有底筒状的侧分支型的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5、56、57、58发挥功能,以降低通过以下的“式2”求得的频率f的声音。
即,消音频率f以如下方式设定。
[数2]侧分支型
f = c 4 L - - - ( Hz ) [式2]
另外,
c:音速;L:内部的深度
上述侧分支型的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5、56、57、58作为上述的壳体20的内部侧的一部分构造而形成。这些第一至第四55、56、57、58构成为通过如图5所示地形成壳体20的半割成形品的合体来形成共鸣室550、560、570、580。即,在作为壳体20的半割成形品的左侧半割壳体21,作为左侧半割壳体21内部的一部分构造而成形有作为左侧半割构造的共鸣器左侧体51。并且,在作为壳体20的半割成形品的右侧半割壳体22,作为右侧半割壳体22内部的一部分构造而成形有作为右侧半割构造的共鸣器右侧体52。因此,若使上述左侧半割壳体21与右侧半割壳体22合体,则会形成作为壳体20的筐体构造,并且会使共鸣器左侧体51与共鸣器右侧体52合体而形成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5、56、57、58。即,在形成壳体20的同时也形成共鸣室550、560、570、580,从而形成第一至第四共鸣器55、56、57、58。
另外,在共鸣器左侧体51以及共鸣器右侧体52的各自的内部分别设置成形有适当的空间,以便在使上述共鸣器左侧体51与共鸣器右侧体52合体时自动地形成作为共鸣室550、560、570、580的内部空间。并且,与左侧半割壳体21和右侧半割壳体22相同,上述共鸣器左侧体51和共鸣器右侧体52由分割成彼此大致对称构造的构造来形成。
并且,如图4所示,最上层的第一共鸣器55的内部的深度设定为比最下层的第四共鸣器58的内部的深度稍短。另外,根据像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A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A,由于能够并列地设置四个,从而能够在多个范围内对欲消音的频率的声音(刺耳声音)进行设定消音。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将共鸣器40、50配设于壳体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以下说明的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中,是将共鸣器65、75、85配设于送风机构30的基座部件60、70、80的例子。因此,以下,以上述的便携式吸尘器10中的构成送风机构30的各种基座部件60、70、80为要点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的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60、70、80以外的结构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基座部件60、70、80标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10不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而对与上述的便携式吸尘器10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即,关于以下说明的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70、80,以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送风机构30的基座部件35相当的部分为要点进行例示。在上述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70、80配设共鸣器65、75、85。上述共鸣器65、75、85是以降低因上述离心式风扇37旋转而产生的声音的方式发挥功能的共鸣器,并通过在基座部件60、70、80形成共鸣室650、750、850而配设于基座部件60、70、80。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送风机构30的基座部件60进行说明。
图6是以后侧立体视来表示用于构成送风机构3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的图。图7通过将形成图6的共鸣器65的后侧壁67局部切除来表示共鸣器65的内部(共鸣室650)。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构成上述的送风机构30的基座部件60配设有内置于便携式吸尘器的共鸣器65。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该基座部件60是固定于上述的壳体20的部件,其对使离心式风扇37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轴32(参照图2)进行轴支承。该基座部件60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在外周附近形成有排气路口61。该排气路口61如上述那样用于将从风扇单元33前侧吸进的风向风扇单元33的后侧排出。
此处,如图6及图7所示,在基座部件60形成有现有的增强肋63。该增强肋63用于提高基座部件60自身的刚性,其设置成沿着在配设于壳体20的状态下的基座部件60的前后方向延伸。即,该增强肋63形成为具备:从中心向径向外侧描绘螺旋并呈带状延伸的第一增强肋631、在径向外侧位置沿周向带状延伸的第二增强肋632、以及在径向内侧位置沿周向带状延伸的第三增强肋633。该增强肋63以下述方式延伸,即:将与配设于壳体20的状态下的基座部件60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作为带宽。并且,这些增强肋63彼此交叉的部分形成为,以相互结合的方式成形。
在这样的基座部件60上,通过形成共鸣室650而配设有降低因离心式风扇37旋转而产生的声音的共鸣器65。即,在基座部件60上,通过将设置于基座部件60的增强肋63(第一增强肋631、第二增强肋632、第三增强肋633)作为隔板利用来形成共鸣室650,从而在基座部件60配设共鸣器65。具体来说,用于构成共鸣室650的六面的侧壁如下述那样形成,从而形成共鸣器65。即,如图7所示,在配设于壳体20的状态下的基座部件60的前侧部分作为共鸣室650的前侧壁66发挥功能。并且,基座部件60的第一增强肋631、第二增强肋632、以及第三增强肋633作为共鸣室650的四个侧壁发挥功能。并且,在该基座部件60上,以将基座部件60的第一增强肋631、第二增强肋632以及第三增强肋633的后端部分彼此相互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与前侧壁66平行的后侧壁67。
这样,由前侧壁66、由增强肋63(第一增强肋631、第二增强肋632、第三增强肋633)构成的四个侧壁、以及后侧壁67形成共鸣室650,从而形成共鸣器65。此处,由于该共鸣器65是由增强肋63隔开而形成的,所以在该基座部件60形成有十个共鸣室650,从而变成配设十个共鸣器65。并且,在像这样形成的共鸣器65的每一个上设置有与各自的内部的共鸣室650连通的连通孔68。该连通孔68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形孔45相当的部分,其设置在与十个共鸣室650对应的十个共鸣器65的每一个上。具体来说,连通孔68分别设置于每个共鸣器65的后侧壁67。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连通孔68设置于每个共鸣器65的后侧壁67。该连通孔68与上述的圆形孔45同样地形成为圆形。另外,由于该共鸣器65为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所以连通孔68的孔的大小由基于欲降低的声音的频率f从上述的“式1”导出的大小来设定。另外,图6及图7所示的符号691是用于对驱动电机31进行保持的保持肋。并且,图6及图7所示的符号692是用于使驱动电机31的旋转驱动轴32突出的轴突出孔。
根据具备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的便携式吸尘器,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根据具备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的便携式吸尘器,能够通过在基座部件60形成共鸣室650,来将降低因离心式风扇37旋转而产生的声音的共鸣器65配设于基座部件60。由此,能够将欲组入壳体20的共鸣器65高效地配设于作为音源的离心式风扇37的附近,能够实现配设尺寸的小型化。因此,能够降低由于离心式风扇37的旋转而产生的刺耳声音,并且能够消除在排气口28安装用于隔音的通气海绵的需要。从而,根据具备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的便携式吸尘器,能够不损害吸尘功能、且对应手持式的小型除尘器的尺寸而附加降低刺耳声音的音量的功能,并且能够高效地形成共鸣室650,从而对重视携带性的便携式吸尘器而言是有利的。
并且,根据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的便携式吸尘器,在基座部件60形成有提高基座部件60自身的刚性的增强肋63(第一增强肋631、第二增强肋632、第三增强肋633),共鸣室650将增强肋63作为隔板而利用而形成。由此,能够利用以往配设的增强肋63来形成组入壳体20内的共鸣器65的共鸣室650。另外,该增强肋63是为了提高基座部件60自身的刚性且实现基座部件60的轻量化而设置的,因而该增强肋63的周围成为所谓的减轻重量(将多余的树脂部分切掉)构造。因此,在以往,成为对共鸣室650的形成有利的减轻重量的死角。由此,若将该增强肋63作为隔板利用而形成共鸣室650,则会有效地活用该死角,从而能够以省空间的方式形成共鸣器。由此,对于重视携带性的便携式吸尘器而言,能够在维持该便携式吸尘器的小型化的状态下形成共鸣器65。并且,由于上述的第一增强肋631不是形成一个而是形成多个,从而能够简单地形成多个共鸣室650。另外,共鸣室650可以以同一种类形成多个,也可以以多个种类形成多个。由此,通过增加共鸣室650的数量,无论是从音量方面还是从音域方面都能够进一步提高降低刺耳声音的音量的功能。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构成送风机构30的基座部件70进行说明。
图8是以后侧立体视来表示用于构成送风机构3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70的图。图9是通过将形成图8的共鸣器75的后侧壁67局部切除来表示共鸣器75的内部(共鸣室750)的图。另外,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60比较,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70是仅仅连通孔78的配设位置不同的变形例。因此,对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构成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即,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通孔68设置于每个共鸣器65的后侧壁67,第四实施方式的连通孔78设置于每个共鸣器75的第二增强肋632。该连通孔78与上述的连通孔68同样地形成为圆形。另外,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共鸣器65相同,该共鸣器75也为亥姆霍兹型的共鸣器,因而连通孔78的孔的大小由基于欲降低的声音的频率f而从上述的“式1”导出的大小来设定。
根据具备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70的便携式吸尘器,由于使共鸣器75的连通孔78接近排气路口61,从而能够在送出风的通气路上配置连通孔78。由此,能够将共鸣器75的连通孔78作为声音的通路而配置于最有效的位置,能够最有效地降低因离心式风扇37的旋转而产生的声音。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送风机构30的基座部件80进行说明。
图10是以后侧立体视来表示用于构成送风机构30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80的图。该图10中,通过将形成共鸣器85的后侧壁67局部切除来表示共鸣器85的内部(共鸣室850)。另外,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70相比,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70仅仅是共鸣室850的内部形状以及连通孔88的配设形状不同。另外,该共鸣器85是与上述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共鸣器65、75不同的侧分支型的共鸣器。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80中,对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地构成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即,第五实施方式的共鸣器85的共鸣室850如图10所示地形成为迷宫状。具体来说,共鸣器85内部的共鸣室850形成有,从第一增强肋631沿周向以交错状交互地局部延伸的管路肋831、832。利用这些管路肋831、832,共鸣器85内部的共鸣室850成为管路形状并构成侧分支型的共鸣器。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连通孔88配设为,位于共鸣器85内部的共鸣室850的管路形状的外部端,作为开口形状形成为四边形。另外,关于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共鸣器85内部的共鸣室850的管路形状,以基于欲降低的声音的频率f而从上述的“式2”导出的长度来设定。
根据具备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80的便携式吸尘器,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70相同,由于使共鸣器85的连通孔88接近排气路口61,从而能够使连通孔88配置于送出风的通气路上。由此,能够将共鸣器75的连通孔78作为声音的通路而配置于最高效的位置,从而能够最高效地降低由于离心式风扇37的旋转而产生的声音。另外,由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80由侧分支型构成,从而与亥姆霍兹型不同而能够享有侧分支型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吸尘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述那样变更适当部分而构成。
例如,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共鸣器65、75、85通过与构成风扇单元33的基座部件60、70、80一体成形来形成。然而,作为形成共鸣室650、750、850的共鸣器65、75、85,也可以以与上述基座部件分开的单体构件形成。即,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共鸣器,只需配设于在将送风机构固定于壳体时的基座部件即可,可以是与基座部件不可分离的一体成形品,也可以是粘结于基座部件的单体构件。

Claims (3)

1.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其是握在手中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壳体,该壳体通过将分割成对称结构的半割成形品合体而形成;以及
送风机构,该送风机构安装于上述壳体内并产生用于吸尘的风,
通过以上述壳体的上述半割成形品的合体来形成共鸣室,从而在上述壳体配设降低由上述送风机构产生的声音的共鸣器。
2.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其是握在手中使用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壳体;以及
送风机构,该送风机构安装于该壳体内并产生用于吸尘的风,
上述送风机构具备:
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固定于上述壳体;以及
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被上述基座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且接受来自驱动电机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通过在上述基座部件形成共鸣室,从而在上述基座部件配设降低由于上述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声音的共鸣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座部件形成有提高该基座部件自身的刚性的增强肋,
上述共鸣室是将上述增强肋作为隔板利用而形成的。
CN2011103992081A 2010-12-07 2011-12-05 便携式吸尘器 Pending CN1025253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2656 2010-12-07
JP2010272656A JP2012120634A (ja) 2010-12-07 2010-12-07 ハンディクリー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5336A true CN102525336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3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92081A Pending CN102525336A (zh) 2010-12-07 2011-12-05 便携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20634A (zh)
CN (1) CN10252533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4590A (zh) * 2013-08-23 2015-03-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机器人吸尘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434929B2 (en) 2019-08-02 2022-09-06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lowers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US11778960B2 (en) 2020-01-21 2023-10-10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lowers
US11817073B2 (en) 2020-01-21 2023-11-14 Techtronic Cordless Gp Power tool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64849A (ja) * 2016-10-21 2018-04-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掃除機
JP6582023B2 (ja) * 2017-09-05 2019-09-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クリーナ
JP2019044724A (ja) 2017-09-05 2019-03-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掃除機
JP2019047669A (ja) * 2017-09-05 2019-03-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掃除機
JP7154866B2 (ja) 2018-08-01 2022-10-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スイッチ部材及びクリーナ
US20220125267A1 (en) * 2018-12-13 2022-04-28 Koki Holdings Co., Ltd. Clean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6299A (en) * 1986-05-30 1988-11-22 Demarco Thomas E Vacuum loader with silencer base
JPH02243123A (ja) * 1989-02-04 1990-09-27 Midori:Kk 清掃装置
JPH08164096A (ja) * 1994-12-14 1996-06-25 Hitachi Ltd 電気掃除機
JP3071977B2 (ja) * 1993-05-10 2000-07-3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掃除機の消音装置
WO2001011206A2 (en) * 1999-08-11 2001-02-15 Türk Elektrik Endüstrisi A.Ş. Perforated acoustic silencer for electrical motors
CN1785106A (zh) * 2004-12-09 2006-06-14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吸尘器推动器和电机组件
JP2008104794A (ja) * 2006-10-27 2008-05-0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EP1980189A2 (en) * 2007-04-11 2008-10-15 Samsung Gwangju Electronics Co., Ltd. Dust sensing unit for use in vacuum clea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4054U (ja) * 1982-05-19 1983-11-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式電気掃除機
JPS61132951U (zh) * 1985-02-06 1986-08-19
JP3058764B2 (ja) * 1992-06-26 2000-07-0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00041910A (ja) * 1998-07-30 2000-02-15 Hitachi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0060060A (ja) * 1998-08-10 2000-02-25 Toshiba Corp 制御ユニット付きモータ
JP2001353110A (ja) * 2000-06-14 2001-1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6299A (en) * 1986-05-30 1988-11-22 Demarco Thomas E Vacuum loader with silencer base
JPH02243123A (ja) * 1989-02-04 1990-09-27 Midori:Kk 清掃装置
JP3071977B2 (ja) * 1993-05-10 2000-07-3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掃除機の消音装置
JPH08164096A (ja) * 1994-12-14 1996-06-25 Hitachi Ltd 電気掃除機
WO2001011206A2 (en) * 1999-08-11 2001-02-15 Türk Elektrik Endüstrisi A.Ş. Perforated acoustic silencer for electrical motors
CN1785106A (zh) * 2004-12-09 2006-06-14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吸尘器推动器和电机组件
JP2008104794A (ja) * 2006-10-27 2008-05-0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気掃除機
EP1980189A2 (en) * 2007-04-11 2008-10-15 Samsung Gwangju Electronics Co., Ltd. Dust sensing unit for use in vacuum clean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4590A (zh) * 2013-08-23 2015-03-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机器人吸尘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434929B2 (en) 2019-08-02 2022-09-06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lowers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US11841023B2 (en) 2019-08-02 2023-12-12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lowers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US11778960B2 (en) 2020-01-21 2023-10-10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lowers
US11817073B2 (en) 2020-01-21 2023-11-14 Techtronic Cordless Gp Power tool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0634A (ja)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5336A (zh) 便携式吸尘器
EP2360378B1 (en) Blower with noise reduction device
EP2403390B1 (en) Cleaning appliance
ES2697801T3 (es) Conjunto de ventilador centrífugo para máquinas barredoras de calles
US10774841B2 (en) Fan motor assembly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TW201735850A (zh) 集塵器及具有該集塵器的真空吸塵器
MX2010007292A (es) Ventilador con mecanismo oscilante oculto.
CN107969988B (zh) 马达模块以及吸尘器
EP2589704B1 (en) Air-blow working machine
CN108221250B (zh) 一种通过离心风扇传动的风动毛绒修剪器
JP2003139094A (ja)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05987022A (zh) 离心风扇及具有该离心风扇的空调机
JP2014030484A (ja) 電気機器
JP4937984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02082480A (zh) 电机罩
KR101123201B1 (ko) 다이아프램을 이용한 흡입식 귀이개
JP2003204903A (ja) 電気掃除機
CN102457131A (zh) 电机壳的减振降噪结构
JPS591635Y2 (ja) 真空掃除機
JP2020202892A (ja) 集塵装置、掃除機、及び自走式掃除機
JP2000060777A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CN112294176A (zh) 吸尘器
CN219557133U (zh) 消音件及吸尘器
CN215993805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机头
CN218303808U (zh) 一种吸尘磨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