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3754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3754A
CN102523754A CN201180001938XA CN201180001938A CN102523754A CN 102523754 A CN102523754 A CN 102523754A CN 201180001938X A CN201180001938X A CN 201180001938XA CN 201180001938 A CN201180001938 A CN 201180001938A CN 102523754 A CN102523754 A CN 102523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ing material
compressor
converter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9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3754B (zh
Inventor
杉尾孝
栗须谷广治
十仓聪
加守田广和
山本宪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23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3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3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3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34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iqu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压缩机(6)、室内热交换器(16)、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和蓄热装置(50),该蓄热装置(50)具有蓄积由压缩机(6)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36),和在蓄积在蓄热材料(36)中的热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34),其中蓄热装置(50)具有对蓄热材料(36)进行辅助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52),由此能够确实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装置,其具有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和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蓄积由所述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和在蓄积在所述蓄热材料中的热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热泵式空调机进行的供热设备运转时,在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的情况下,通过将四通阀从供热循环切换为供冷循环来进行除霜。这种除霜方式存在虽然室内风扇停止,但从室内机慢慢放出冷气,因而失去供热感的缺点。
于是,提出有在设置有室外机的压缩机中设置蓄热槽,利用供热运转中蓄积于蓄热槽的压缩机的废热进行除霜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6表示采用了这样的除霜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其通过制冷剂配管将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100、四通阀102、室外热交换器104和毛细管(capillary tube)106以及设置于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108连接,并且设置有对毛细管106加分路(bypass)的第一旁通回路110,和将一端连接于从压缩机100的排出侧经由四通阀102至室内热交换器108的配管且将另一端连接于从毛细管106至室外热交换器104的配管的第二旁通回路112。另外,在第一旁通回路110设置有二通阀114、单向阀116和蓄热热交换器118,在第二旁通回路112设置有二通阀120和单向阀122。
而且,在压缩机100的周围设置有蓄热槽124,在蓄热槽124的内部充填有用于与蓄热热交换器118进行热交换的潜热蓄热材料126。在压缩机100的吸入口设置有用于分离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的蓄能器(accumulator)128。
在该供冷循环中,在进行除霜运转时,两个二通阀114、120进行开控制(打开),使从压缩机100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向第二旁通回路112,使其余的制冷剂流向四通阀102和室内热交换器108。另外,在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8的制冷剂被用作供热之后,使极少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06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04,另一方面,使其余的大部分制冷剂流入第一旁通回路110,通过二通阀114流入蓄热热交换器118并由蓄热材料126吸收热,通过单向阀116之后,与通过毛细管106的制冷剂合流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04。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04的入口与流经第二旁通回路112的制冷剂合流,利用制冷剂保持的热进行除霜,进而在通过四通阀102之后,通过蓄能器128吸入到压缩机100。
在该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二旁通回路112,而在除霜时将从压缩机100排出的热气导向室外热交换器104,并且能够确保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04的制冷剂的高压力,所以能够提高除霜能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完成除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3-31666号专利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将从压缩机100排出的制冷剂和通过蓄热热交换器118时吸收蓄积于蓄热材料126的热量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104,来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4的除霜运转。因此,当蓄热材料126没有蓄积充分的热量时,室外热交换器104会出现无法确实地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和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和在蓄积在蓄热材料中的热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蓄热装置还具有对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与压缩机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膨胀阀和与膨胀阀连接的室外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配置成围绕压缩机且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和与蓄积在蓄热材料中的热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时,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被导向室外热交换器,并且经由室内热交换器被导向蓄热热交换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后的制冷剂,和在蓄热热交换器与蓄热材料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合流,被导向压缩机的吸入侧,蓄热装置还具有对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由于蓄热装置具有辅助地对蓄热材料进行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所以在像仅用从压缩机获取的废热用来实施除霜运转所需的蓄热量不足那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辅助加热装置将不足部分的热提供给蓄热材料。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中,能够确实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的正常供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向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的除霜·供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向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空调机开始除霜·供热运转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和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和在蓄积在蓄热材料中的热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蓄热装置还具有对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
根据该结构,在像仅用从压缩机获取的废热用来实施除霜运转所需的蓄热量不足那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辅助加热装置将不足部分的热提供给蓄热材料,在制冷循环装置中,能够确实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
第二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与压缩机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膨胀阀和与膨胀阀连接的室外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配置成围绕压缩机且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和与蓄积在蓄热材料中的热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时,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被导向室外热交换器,并且经由室内热交换器被导向蓄热热交换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后的制冷剂,和在蓄热热交换器与蓄热材料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合流,被导向压缩机的吸入侧,蓄热装置还具有对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
根据该结构,在像仅用从压缩机获取的废热用来实施除霜运转所需的蓄热量不足那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辅助加热装置将不足部分的热提供给蓄热材料,在制冷循环装置中,能够确实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
第三发明,在第一或者第二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基础上,蓄热装置还具有将液体作为蓄热材料容纳的蓄热槽,所以使用相对于金属等具有较大比热的液体蓄积除霜运转所需的热量,能够确实地进行除霜运转。
第四发明,在第一或者第二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蓄热装置的基础上,在蓄热装置中使用金属材料作为蓄热材料,所以避免了使用液体作为蓄热材料时因加热液体产生的沸腾等现象的发生,另外,能够利用金属具有的耐温性能,进行利用大温度差的热量蓄积,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五发明,在第一至第四中任一项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蓄热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控制器,其使通过蓄热热交换器与蓄积在蓄热材料中的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循环,由此开始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和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其对蓄热材料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器基于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在除霜运转开始之前使利用辅助加热装置进行的对蓄热材料的加热开始。
根据该结构,在需要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控制器根据由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对用于除霜运转的蓄热量是否不足进行判断,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辅助加热装置的加热运转,能够有效地进行用于除霜运转的对蓄热材料的加热。
在继续本发明的记述之前,在附图中对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结构,空调机由通过制冷剂配管彼此连接的室外机2和室内机4构成。
如图1所示,在室外机2的内部设置有压缩机6、四通阀8、过滤器(strainer)10、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在室内机4的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将它们经由制冷剂配管彼此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
进一步详细说明,压缩机6和室内热交换器16经由设置有四通阀8的第一配管18连接,室内热交换器16和膨胀阀12经由设置有过滤器10的第二配管20连接。另外,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经由第三配管22连接,室外热交换器14和压缩机6经由第四配管24连接。
在第四配管24的中间部配置有四通阀8,在压缩机6的制冷剂吸入侧的第四配管24设置有用于分离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的蓄能器26。另外,压缩机6和第三配管22经由第五配管28连接,在第五配管28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
在压缩机6的周围设置有蓄热槽32,在蓄热槽32的内部设置有蓄热热交换器34,并且填充有用于与蓄热热交换器34进行热交换的蓄热材料(例如,使用液体,作为一例可以使用乙二醇水溶液。)36,由蓄热槽32、蓄热热交换器34和蓄热材料36构成蓄热装置50。
并且,蓄热装置50具有电加热器52作为用于加热蓄热材料36的辅助加热装置。电加热器52配置于蓄热槽32的内部,使得浸渍在容纳于蓄热槽32的蓄热材料36中。如后所述,该电加热器52是辅助加热装置,对蓄热材料36所蓄积的热量用于除霜运转所需的蓄热量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充,可以考虑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运转环境(例如寒冷地区的设置等)等设定电加热器52的容量,以对蓄热量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充。另外,在蓄热槽32设置有检测蓄热材料36的温度的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46。
另外,第二配管20和蓄热热交换器34经由第六配管38连接,蓄热热交换器34和第四配管24经由第七配管40连接,在第六配管38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2。
在室内机4的内部除室内热交换器16之外,还设置有送风风扇(未图示)、上下叶片(未图示)和左右叶片(未图示),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送风风扇使吸入到室内机4内部的室内空气和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6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供热时通过热交换将变暖后的空气吹入室内,另一方面,在供冷时通过热交换将冷却后的空气吹入室内。上下叶片根据需要上下变更从室内机4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左右叶片根据需要左右变更从室内机4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压缩机6、送风风扇、上下叶片、左右叶片、四通阀8、膨胀阀12、电磁阀30、42等与控制器48(例如微型计算机)电连接,压缩机6、送风风扇、上下叶片、左右叶片、四通阀8、膨胀阀12的运转或者动作,基于来自控制器48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并且基于来自控制器48的控制信号对两个电磁阀30、42进行开关。并且,由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46检测出的蓄热材料36的温度能够输入到控制器48,并且电加热器52与控制器48电连接,电加热器52的运转或者动作基于来自控制器48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
在上述结构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对各部件相互的连接关系和功能以供热运转时为例与制冷剂的流向一起进行说明。
从压缩机6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配管18从四通阀8达到室内热交换器16。利用室内热交换器16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缩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6流出并通过第二配管20,通过防止杂物进入膨胀阀12的过滤器10而到达膨胀阀12。由膨胀阀12进行了减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三配管22达到室外热交换器14,利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的制冷剂通过第四配管24、四通阀8、和蓄能器26返回到压缩机6的吸入口。
另外,在第一配管18的压缩机6排出口和四通阀8之间分岔的第五配管28,经由第一电磁阀30在第三配管22的膨胀阀12和室外热交换器14之间合流。
而且,内部容纳有蓄热材料36和蓄热热交换器34的蓄热槽32配置成与压缩机6相接并环绕其周围,将压缩机6产生的热蓄积于蓄热材料36,从第二配管20在室内热交换器16和过滤器10之间分岔的第六配管38经由第二电磁阀42到达蓄热热交换器34的入口,从蓄热热交换器34的出口出来的第七配管40在第四配管24中的四通阀8和蓄能器26之间合流。
此外,图1中,将过滤器10配置在第二配管20的与第六配管38分流的部分和膨胀阀12之间,但即使配置在第二配管20的室内热交换器16与第六配管38的分流部分之间,也能够起到防止异物进入膨胀阀12的功能。
但是,由于在过滤器10存在压力损失,采用前者的配置的方式,在第二配管20的与第六配管38分流的部分,制冷剂容易流向第六配管38一侧,从第六配管38通过蓄热热交换器34至第七配管40的旁通配管系统的循环量增加。其结果是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在蓄热材料36的温度较高,蓄热热交换器34的热交换能力非常大的情况下,由于蓄热热交换器34的循环量大,所以在蓄热热交换器34的后半部过热度变高而无法进行热交换的现象难以发生,蓄热热交换器34的热交换量得到充分发挥,除霜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
接着,参照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机的正常供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向的图2,说明正常供热时的动作。
在正常供热运转时,第一电磁阀30和第二电磁阀42关闭,如上述,从压缩机6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一配管18从四通阀8达到室内热交换器16。利用室内热交换器16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缩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6流出并通过第二配管20达到膨胀阀12,由膨胀阀12进行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三配管22达到室外热交换器14。利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的制冷剂通过第四配管24从四通阀8返回到压缩机6的吸入口。
另外,由压缩机6产生的热从压缩机6的外壁经由蓄热槽32的外壁蓄积于容纳在蓄热槽32的内部的蓄热材料36。
接着,参照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机的除霜·供热时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向的图3说明除霜·供热时的动作。图中,实线箭头表示供给供热的制冷剂的流向,虚线箭头表示供给除霜的制冷剂的流向。
在上述正常供热运转中,当室外热交换器14结霜,且结成的霜成长时,室外热交换器14的通风阻力增加而风量减少,致使室外热交换器14内的蒸发温度下降。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空调机,设置有检测室外热交换器14的配管温度的配管温度传感器44,如果由配管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蒸发温度比不结霜时低,则由控制器48输出从正常供热运转切换到除霜·供热运转的指示。
当从正常供热运转转换到除霜·供热运转时,对第一电磁阀30和第二电磁阀42进行开控制,除上述正常供热时制冷剂的流向外,还使从压缩机6的排出口排出的气相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第五配管28和第一电磁阀30,与通过第三配管22的制冷剂合流,对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加热,使其凝缩并液相化之后,使其通过第四配管24并经由四通阀8和蓄能器26返回到压缩机6的吸入口。
另外,在第二配管20的室内热交换器16和过滤器10之间分流后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第六配管38和第二电磁阀42,且利用蓄热热交换器34从蓄热材料36吸热而蒸发、气相化,与通过第七配管40且通过第四配管24的制冷剂合流,从蓄能器26返回到压缩机6的吸入口。
在返回到蓄能器26的制冷剂中含有从室外热交换器14返回的液相制冷剂,但是,通过将其与从蓄热热交换器34返回的高温的气相制冷剂混合,促使液相制冷剂蒸发,使液相制冷剂不能通过蓄能器26返回到压缩机6,能够实现压缩机6可靠性的提高。
除霜·供热开始时因附着有霜而达到冰点以下的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利用从压缩机6的排出口排出的气相制冷剂而被加热,在零度附近霜融化,当完成霜的融化时,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再次开始上升。如果配管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该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上升,则判断为完成除霜,由控制器48输出从除霜·供热运转切换到正常供热运转的指示。
然后,利用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开始除霜·供热运转时的由电加热器52对蓄热材料36进行的辅助加热运转进行说明。另外,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通过制冷循环装置的各构成部由控制器48控制进行动作来实施。
首先,在图4的流程图的步骤S1中,通过控制器48对是否需要实施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除霜运转(除霜·供热运转)进行判断。具体地说,通过温度传感器44对室外热交换器14的配管温度(蒸发温度)进行检测,当该检测温度低于预先设定的规定温度时,控制器48判断为需要实施除霜·供热运转。
在步骤S1中当判断需要实施除霜·供热运转时,在步骤S2中,通过控制器48对蓄热装置50的蓄热材料36的蓄热量对于进行除霜运转所需的热量是否不足进行判断。具体地说,通过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46对蓄热材料36的温度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温度,通过控制器48计算出蓄热材料36中蓄积的热量(蓄热量)。而且,在控制器48中存储有实施除霜运转所需的热量的信息,将蓄热量与实施除霜运转所需的热量进行比较,计算出不足的热量,并且设定用于补充不足的热量的蓄热材料36的加热温度。
另外,在控制器48中,也可以替代像这样计算热量的情况,而通过将检测出的蓄热材料36的温度与能够确保用于进行除霜运转所需的热量而预先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来确定蓄热材料36的加热温度。
在步骤S2中当判断蓄热材料36的蓄热量不足时,在步骤S3中由电加热器52对蓄热材料36进行加热运转。在该加热运转的实施中,通过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46对蓄热材料36的温度进行检测,持续进行利用电加热器52的加热运转,直到达到用控制器48设定的加热温度(设定温度)(步骤S4)。
之后,在步骤S4中,当确认蓄热材料3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在步骤S5中开始除霜·供热运转,利用蓄热材料36中蓄积的热量,并通过从压缩机6的排出口排出的气相制冷剂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除霜。另外,也可以在开始除霜·供热运转时停止加热器52,但进一步需要蓄热材料36的加热时也可以运转加热器52。
另外,在步骤S2中,当判断蓄热材料36中蓄积有用于进行除霜运转所需的热量时,可以不进行电加热器52的加热运转,而进行步骤S5的除霜·供热运转。
像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由于蓄热装置50具有对蓄热材料36进行辅助加热的电加热器52,所以在像仅靠从压缩机6获得的废热用于实施除霜运转所需的蓄热量不足那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电加热器52的运转将不足部分的热量传递给蓄热材料36。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
另外,在即将开始除霜运转之前,由控制器48对蓄热材料36的蓄热量是否不足进行判断,仅在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利用电加热器52进行的蓄热材料136的加热运转。因此,能够实现对能量的有效利用。
(实施方式2)
图5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结构。下面仅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图5中省略了控制器48的图示。
如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铝)作为蓄热装置150的蓄热材料136,并具有加热该金属材料的蓄热材料136的电加热器52。
在例如实施方式1所示使用液体作为蓄热材料36的情况下,存在电加热器52附近的液体因加热而沸腾的情况,可能会因沸腾使得蓄热材料36蒸发而造成容纳量减少。与之相对地,如实施方式2所示通过使用金属材料作为蓄热材料136,不会产生液体沸腾的问题。
另外,铝等金属材料,其比热比水等液体小,但利用金属材料所具有的耐温特性,能够将电加热器52的加热温度设定得较高。因此,能够将蓄热材料36的温度差设定得较大,由此能够确保所需的蓄热量。另外,通过像这样将温度差设定得较大,能够实现蓄热材料136尺寸的小型化。而且,在使用金属材料作为蓄热材料136的情况下,因为不需要蓄热槽,也可以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下所述也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容纳液体作为蓄热材料36的蓄热槽32,为了抑制因电加热器52的加热引起液体的蒸发而造成液体容纳量的降低,优选使用密闭性好的蓄热槽。蓄热槽32的形成材料可以考虑树脂材料和金属材料,但从确保密闭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金属材料。
并且,电加热器52可以配置成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对蓄热材料36、136进行加热,例如也可以用电加热器52对蓄热槽32进行加热,间接地对蓄热材料36进行加热。
辅助加热装置也可以采用使用电加热器以外的用电的加热装置,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电磁感应的加热装置。
辅助地加热蓄热材料来补充不足的蓄热量的这种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也能够应用使用蓄热装置进行除霜运转的其他各种使用制冷循环的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对于图6所示的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对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这种本发明的结构。
另外,也能够设置直接加热制冷剂配管的加热器,对制冷剂进行加热,由此对蓄热材料蓄热量的不足进行补充。另外,这种对制冷剂的辅助加热,也能够与对蓄热材料的加热并用。
另外,通过对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任意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组合,能够发挥各自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记载,熟悉该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各种变形和修改。应该理解:只要这种变形和修正并未偏离所附的权利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包含在其中。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对蓄热材料中蓄积的热量的不足进行辅助的补充,所以能够确实地进行除霜运转,因此对空调机、冰箱、热水器、热泵式洗衣机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2 室外机
4 室内机
6 压缩机
8 四通阀
10 过滤器
12 膨胀阀
14 室外热交换器
16 室内热交换器
18 第一配管
20 第二配管
22 第三配管
24 第四配管
26 蓄能器
28 第五配管
30 第一电磁阀
32 蓄热槽
34 蓄热热交换器
36、136 蓄热材料
38 第六配管
40 第七配管
42 第二电磁阀
44 温度传感器
46 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
48 控制器
50、150 蓄热装置
52 电加热器

Claims (5)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有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和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蓄积由所述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和在蓄积在所述蓄热材料中的热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装置还具有对所述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
2.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有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膨胀阀和与所述膨胀阀连接的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具有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配置成围绕所述压缩机且蓄积由所述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材料,和与蓄积在所述蓄热材料中的热进行热交换的蓄热热交换器,
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时,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被导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并且经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被导向所述蓄热热交换器,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后的制冷剂,和在所述蓄热热交换器与所述蓄热材料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合流,被导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
所述蓄热装置还具有对所述蓄热材料进行辅助加热的、用电的辅助加热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装置还具有将液体作为所述蓄热材料容纳的蓄热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热装置中,使用金属材料作为所述蓄热材料。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其使通过所述蓄热热交换器与蓄积在所述蓄热材料中的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循环,由此开始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运转;和
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其对所述蓄热材料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蓄热材料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在所述除霜运转开始之前使利用所述辅助加热装置进行的对所述蓄热材料的加热开始。
CN201180001938.XA 2010-09-09 2011-03-03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2523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2488A JP5238001B2 (ja) 2010-09-09 2010-09-09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0-202488 2010-09-09
PCT/JP2011/001238 WO2012032680A1 (ja) 2010-09-09 2011-03-03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3754A true CN102523754A (zh) 2012-06-27
CN102523754B CN102523754B (zh) 2015-08-26

Family

ID=45810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938.XA Active CN102523754B (zh) 2010-09-09 2011-03-03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238001B2 (zh)
KR (1) KR101726008B1 (zh)
CN (1) CN102523754B (zh)
WO (1) WO2012032680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7997A (zh) * 2012-11-14 2014-05-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10354A (zh) * 2015-02-20 2016-08-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6440458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器及空气调节方法
CN106500213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器及空气调节方法
CN106594937A (zh) * 2017-01-10 2017-04-2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和化霜控制系统
CN106642595A (zh) * 2017-01-10 2017-05-1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05304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05303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705305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用蓄热组件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6705379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765778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65983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839286A (zh) * 2017-01-10 2017-06-1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885406A (zh) * 2017-04-17 2017-06-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701821A (zh) * 2019-10-25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03823A (zh) * 2020-04-29 2020-08-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3927B (zh) * 2012-05-15 2016-05-11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
JP6031673B2 (ja) * 2012-06-19 2016-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6338822B2 (ja) * 2013-04-19 2018-06-0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5968A (ja) * 1984-05-18 1985-12-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1306785A (ja) * 1988-06-03 1989-12-1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331666A (ja) * 1989-06-28 1991-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0391655A (ja) * 1989-08-31 1991-04-1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蓄熱空調システム
JP2000291985A (ja) * 1999-04-07 2000-10-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1666Y2 (zh) 1985-12-05 1991-07-04
JPH04270876A (ja) * 1991-02-27 1992-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除霜制御装置
JP2002061967A (ja) 2000-08-17 2002-02-2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5968A (ja) * 1984-05-18 1985-12-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1306785A (ja) * 1988-06-03 1989-12-1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331666A (ja) * 1989-06-28 1991-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0391655A (ja) * 1989-08-31 1991-04-1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蓄熱空調システム
JP2000291985A (ja) * 1999-04-07 2000-10-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7997B (zh) * 2012-11-14 2016-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07997A (zh) * 2012-11-14 2014-05-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10354B (zh) * 2015-02-20 2019-11-1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5910354A (zh) * 2015-02-20 2016-08-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6440458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器及空气调节方法
CN106500213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器及空气调节方法
CN106500213B (zh) * 2016-10-31 2022-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器及空气调节方法
CN106440458B (zh) * 2016-10-31 2022-05-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器及空气调节方法
CN106642595A (zh) * 2017-01-10 2017-05-1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05303B (zh) * 2017-01-10 2019-05-1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705379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765778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65983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839286A (zh) * 2017-01-10 2017-06-1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594937A (zh) * 2017-01-10 2017-04-2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和化霜控制系统
CN106705305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用蓄热组件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6839286B (zh) * 2017-01-10 2019-08-2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765778B (zh) * 2017-01-10 2019-09-2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05303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6705304A (zh) * 2017-01-10 2017-05-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885406A (zh) * 2017-04-17 2017-06-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885406B (zh) * 2017-04-17 2023-09-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701821A (zh) * 2019-10-25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03823A (zh) * 2020-04-29 2020-08-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57879A (ja) 2012-03-22
KR20130066477A (ko) 2013-06-20
CN102523754B (zh) 2015-08-26
WO2012032680A1 (ja) 2012-03-15
KR101726008B1 (ko) 2017-04-11
JP5238001B2 (ja) 2013-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3754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3822355B (zh) 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CN102378881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114964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其的热水生成装置
CN103765133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CN102378883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5723168A (zh) 空调装置
JP2014119161A (ja) 冷凍サイク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3348197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3765111A (zh) 空气调节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2549354B (zh) 蓄热装置和具备该蓄热装置的空调
CN107178924A (zh) 一种蓄热不停机除霜系统及空调
CN103998877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3154644A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3104623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6131559U (zh)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
CN103097824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403423A (zh) 空调除霜系统和方法及空调
CN203454492U (zh) 用于空调的储液器和具有其的空调
CN101749804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4693881U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486932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給湯機
JP2013190906A (ja) 自動販売機
CN102782423B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5287820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