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3823A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3823A
CN111503823A CN202010353780.3A CN202010353780A CN111503823A CN 111503823 A CN111503823 A CN 111503823A CN 202010353780 A CN202010353780 A CN 202010353780A CN 111503823 A CN111503823 A CN 111503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37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辉玲
杜顺开
谭周衡
曾小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37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3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室内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第一旁通管路、加热器和控制组件,第一旁通管路与室内节流装置并联,加热器适于加热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控制方法包括运行化霜模式,化霜模式包括:空调系统制热运行,第一旁通管路接通,加热器加热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获取室内温度T1并比较室内温度T1与第一设定温度T0,如果T1≥T0,则空调系统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如果T1<T0,则空调系统进入第二运行模式;在第一运行模式,室内风机的转速调整至预定值;在第二运行模式,室内风机关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缩短空调系统的化霜时间。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空调系统在冬季制热时,室外换热器大部分会出现结霜的现象。随着结霜量的增加,空调系统的制热量会大幅下降,室内的舒适性亦随之下降,所以空调系统需要化霜。然而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的化霜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空调系统的化霜时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室内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第一旁通管路、加热器和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并联,所述加热器适于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运行化霜模式,所述化霜模式包括:
所述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所述第一旁通管路接通,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获取室内温度T1并比较室内温度T1与第一设定温度T0,如果T1≥T0,则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如果T1<T0,则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第二运行模式;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调整至预定值;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所述室内风机关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空调系统的化霜时间,使空调系统能够快速地从化霜模式回到制热模式。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室内温度相对较低而从空调系统中吹出凉风。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每间隔第一预定时间获取室内温度T1并调整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在1s-120s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辅热,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所述电辅热打开,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所述电辅热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根据室内温度T1调整所述电辅热的加热功率,所述电辅热的加热功率与室内温度T1反相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定值为所述室内风机的最低转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T0为5℃-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器为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包括加热元件,所述蓄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的管路并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蓄热器的温度T6,并比较T6与第二设定温度T61和第三设定温度T62,其中,T61<T62,如果T6≤T61,则打开所述加热元件;如果T6≥T62,则关闭所述加热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打开所述加热元件还需要同时满足: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温度T3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3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T61为20℃-80℃,T62为50℃-15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间隔第二预定时间获取所述蓄热器的温度T6和/或获取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温度T3并调整所述加热元件是否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需要化霜时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状态,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有故障,则所述空调系统制冷运行以化霜;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无故障,则运行所述化霜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化霜模式的条件为:所述空调系统连续制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且满足T30-T5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或T3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T5为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的温度,T30为所述室外换热器当前运行状态前设定时间内的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最低温度值,T3为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系统满足下列进入条件之一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
A1: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值,且T3连续低于第一温度值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值;
A2: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三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
A3: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四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值;
A4: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五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值;
A5:所述压缩机的累计运行时间大于等于第六时间值,且T3小于等于第五温度值;
所述第一时间值、所述第三时间值、所述第四时间值、所述第五时间值和所述第六时间值分别为在A1-A5中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五温度值分别为在A1和A5中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值至所述第四温度值分别为在A2-A4中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时间值为90min,所述第一温度值为-3℃,所述第二时间值为3min;
所述第三时间值为29min,所述第二温度值为2.5℃;
所述第四时间值为40min,所述第三温度值2.0℃;
所述第五时间值为50min,所述第四温度值2.0℃;
所述第六时间值为120min,所述第五温度值-1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A1至A5中,每个条件还需要同时满足:所述加热器的温度T6大于等于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系统满足下列结束条件之一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化霜模式,
B1:T5大于等于第六温度值;
B2:T5大于等于第七温度值,且本次化霜持续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七温度值小于所述第六温度值;
B3:本次化霜时间持续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T5为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温度值为6℃,第七温度值为4℃,第二预设时间为40s,第三预设时间为4min。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化霜,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换向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电辅热、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室内节流装置、第一旁通管路、第二旁通管路、加热器和控制组件,所述换向装置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换向装置切换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接通,且使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接通,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所在的第一管路并联,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与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回气口之间的第二管路并联,所述加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二旁通管路,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旁通管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旁通管路的通断,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化霜模式,在所述化霜模式,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分别放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接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接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可以运行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还可以运行不换向的化霜模式和换向化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还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和/或调节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的电动二通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并联分支位置或并联汇合位置的电动三通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为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包括蓄热盒体、加热元件和换热器组件,所述蓄热盒体内填充有蓄热介质,所述蓄热盒体内限定出放置空间,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换热器组件均设在所述放置空间内,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中的冷媒流经所述换热器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器还包括限位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双排设置的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所述限位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之间,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限位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以限定出限位空间,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限位空间内以与所述换热器组件间隔排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PTC。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导磁材料件,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电磁元件,所述电磁元件设在所述蓄热盒体上以与所述加热元件电磁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中下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用于缓冲所述蓄热盒体内的气体压力的缓冲结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制热时的系统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制冷时的系统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时的系统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加热器的分解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系统;
1、压缩机;11、排气口;12、回气口;
2、室内换热器;
3、室内节流装置;
4、室外换热器;
5、加热器;51、加热元件;52、蓄热盒体;53、放置空间;
54、换热器组件;541、第一换热部分;542、第二换热部分;
55、限位架;551、第一支架;552、第二支架;553、限位空间;
6、控制组件;61、第一控制阀;62、第二控制阀;
7、换向装置;71、第一阀口;72、第二阀口;73、第三阀口;74、第四阀口;
10、第一旁通管路;20、第二旁通管路;30、第一管路;40、第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其中,如图1-图3所示,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室内风机、室内节流装置3、室外换热器4、室外风机、第一旁通管路10、加热器5和控制组件6,第一旁通管路10与室内节流装置3并联,加热器5适于加热室外换热器4与压缩机1之间的冷媒。其中图1-图3中的单向箭头指的是冷媒的流动方向。
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100运行正常的制热模式时,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依次可经过室内换热器2、室内节流装置3和室外换热器4,最后流回压缩机1。而第一旁通管路10和加热器5的设置,可以使得空调系统100能够不换向化霜,即当空调系统100制热一段时候后需要化霜,则可以接通第一旁通管路10,使经流室内换热器2的冷媒不经过室内节流装置3、而是直接经与室内节流装置3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10流至室外换热器4,由此使室内换热器2和室外换热器4均形成为冷凝器,从而冷媒可以在室外换热器4内进行冷凝放热,由此可以实现空调系统100的不换向化霜功能。冷凝放热后的冷媒形成为液态,然后液态的冷媒在流向压缩机1的回气口12的过程中可被加热器5加热,进而蒸发成气态、流回压缩机1,由此实现了空调系统100的不换向化霜的功能。同时有利于保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提高用户使用空调系统100的舒适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包括运行化霜模式,化霜模式包括:
空调系统100制热运行,第一旁通管路10接通,加热器5加热室外换热器4与压缩机1之间的冷媒;获取室内温度T1并比较室内温度T1与第一设定温度T0,如果T1≥T0,则空调系统100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如果T1<T0,则空调系统100进入第二运行模式;在第一运行模式,室内风机的转速调整至预定值;在第二运行模式,室内风机关闭。
从而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中,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时,可以使用两种模式,同时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化霜模式为不换向化霜。并且可知,第一运行模式和第二运行模式是根据比较室内温度与第一设定温度的大小来选择的,即如果T1≥T0,则空调系统100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室内风机的转速调整至预定值;如果T1<T0,则空调系统100进入第二运行模式,室内风机关闭。
由此可知,当室内温度相对较高、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时,室内风机仍然按照预定值来转动,进而仍然可以利用空调系统100对室内空间进行换热。当室内空间温度相对较低时,则室内风机停止转动,空调系统100停止与室内空间进行换热。已知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的热量是有限的,从而室内风机关闭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与室内空间进行换热,进而可使冷媒中的热量都可以在室外换热器4处放出,由此可以有效地缩短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时间,使空调系统100能够快速地从化霜模式回到制热模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若在室内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仍然使室内风机工作,而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的热量的一部分又要用于室外换热器4处的化霜,则用于给室内空间加热的冷媒的热量也并不多,从而即使室内风机转动,但换热后吹出的风仍然为让用户觉得不舒适的冷风(例如室内温度原本为3℃,换热后的温度为8℃,仍然为凉风,仍然使用户觉得不舒适),由此可知,室内风机关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室内温度相对较低而从空调系统100中吹出凉风。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不换向化霜)时,应始终保持所述室外风机关闭,所述压缩机1工作,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11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接通,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1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接通。进而保证了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且无需换向的可靠性。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运行模式,室内风机的转速调整至预定值,这个预定值一定较空调系统100正常制热时,室内风机的转速值要小,由此才有利于减小冷媒在室内换热器2中放出的热量,增大冷媒在室外换热器4处释放的热量,进而缩短化霜时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时间,使空调系统100能够快速地从化霜模式回到制热模式。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室内温度相对较低而从空调系统100中吹出凉风。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化霜模式还包括:每间隔第一预定时间获取室内温度T1并调整空调系统100进入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使用的灵敏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定时间在1s-120s的范围内。可选地,第一预定时间在1s-113s。可选地,第一预定时间在1s-85s。可选地,第一预定时间在1s-40s。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电辅热,在第一运行模式,电辅热打开,在第二运行模式,电辅热关闭。已知,在第一运行模式,室内风机转动,从而电辅热打开,有利于辅助加热室内空气的温度,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制热效果。在第二运行模式,室内风机关闭,若电辅热打开也无法有效地加热室内气体,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调系统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化霜模式还包括:根据室内温度T1调整电辅热的加热功率,电辅热的加热功率与室内温度T1反相关。从而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运行模式中,若T1越高,则可控制电辅热的加热功率越低。若T1逐渐变小,则可逐渐调高电辅热的加热功率。由此,使得电辅热的使用更加灵活。同时有利于保证空调系统100化霜时的制热效果,同时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能耗。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预定值为室内风机的最低转速。需要说明的是,室内风机的最低转速指的是,在空调系统100中,室内风机能够转动的最小速度。同时可以理解的是,预定值为室内风机的最低转速的设置,不但保证空调系统100仍然可以制热,而且有利于减小冷媒在室内换热器2中放出的热量,增大冷媒在室外换热器4出释放出的热量,进而有利于缩短化霜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T0为5℃-25℃。可选地,T0为10℃-25℃。可选地,T0为14.3℃-24.3℃。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加热器5为蓄热器,蓄热器包括加热元件51,蓄热器与室外换热器4和压缩机1的回气口12之间的管路并联。从而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时,室外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可以由蓄热器进行加热以形成气态冷媒,最终流回压缩机1,进而有利于保证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的可靠性。同时可以理解的是,蓄热器可以利用加热元件51对冷媒进行加热。进而有利于提高蓄热器加热冷媒的可靠性,进而保证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蓄热器的温度T6,并比较T6与第二设定温度T61和第三设定温度T62,其中,T61<T62,如果T6≤T61,则打开加热元件51;如果T6≥T62,则关闭加热元件51。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当T6≤T61时,则说明蓄热器的热量不足以气化室外换热器4和压缩机1的回气口12之间的冷媒,从而需要打开加热元件51以提高蓄热器内的热量,保证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的可靠性。当加热元件51开启一段时间后使得T6≥T62,或者第一次获取的蓄热器的温度T6直接大于等于T62,则说明蓄热器内的热量足够加热室外换热器4和压缩机1的回气口12之间的冷媒以使冷媒气化,则关闭加热元件51,进而可以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打开加热元件51还需要同时满足:室外换热器4出口的温度T3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31。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外换热器4的温度大于第四设定温度T31时,说明室外换热器4的温度相对较高,此时无需运行化霜模式。从而“室外换热器4出口的温度T3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31”的条件设置,可以避免不需要化霜时加热元件51工作,浪费能耗,有利于空调系统100的节能。可选地,T31为-5℃-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T61为20℃-80℃。可选地,T61为23℃-67℃。可选地,T61为25℃-50℃。可选地,T61为28℃-4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T62为50℃-150℃。可选地,T62为50℃-130℃。可选地,T62为55℃-120℃。可选地,T62为60℃-11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间隔第二预定时间获取蓄热器的温度T6和/或获取室外换热器4出口的温度T3并调整加热元件51是否开启。从而使得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更加灵活、精确、及时。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效率,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预定时间为1s-150s。可选地,第二预定时间为1s-120s。可选地,第二预定时间为1s-100s。可选地,第二预定时间为1s-80s。可选地,第二预定时间为8s-60s。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室外换热器4的进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器5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需要化霜时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状态,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有故障,则空调系统100制冷运行以化霜;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无故障,则运行化霜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若空调系统100需要化霜,则说明室外温度较低,空调系统100通常对室内空气进行制热,即运行制热模式。已知空调系统100可以通过制冷运行以化霜,实现换向化霜。空调系统100还可以通过本发明中的化霜模式,实现不换向化霜,进而有利于保证室内温度,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已知,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器5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4的进口温度,若两者中的至少一个出现故障,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空调系统100出现无霜情况下的化霜,做无用功,增大能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效果。从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空调系统100需要化霜模式时,首先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状态以得出二者中是否出现故障,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效率,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能耗。具体为,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有故障,则空调系统100制冷运行以化霜(换向化霜);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无故障,则运行化霜模式(不换向化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系统100进入化霜模式(不换向化霜)的条件为:空调系统100连续制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且满足T30-T5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或T3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T5为室外换热器4进口的温度,T30为室外换热器4当前运行状态前设定时间内的室外换热器4出口的最低温度值,T3为室外换热器4出口的温度。其中,室外换热器4当前运行状态为制热状态,设定时间为7min-12min。
需要说明的是,连续制热时间为空调系统100不间断的制热运行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当连续制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空调系统100有可能出现结霜,并且T30-T5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可以进一步加大空调系统100出现结霜的可能。同理,T3低于第二预设温度也可以加大空调系统100出现结霜的可能。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通过比较T30-T5与第一预设温度的大小,或者通过比较T3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来判断空调系统100是否运行化霜模式。从而有利于减小空调系统100在无需化霜时运行化霜模式,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耗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系统100满足下列进入条件之一时,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
A1:空调系统100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值,且T3连续低于第一温度值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值;
A2:空调系统100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三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
A3:空调系统100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四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值;
A4:空调系统100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五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值;
A5:压缩机1的累计运行时间大于等于第六时间值,且T3小于等于第五温度值;
第一时间值、第三时间值、第四时间值、第五时间值和第六时间值分别为在A1-A5中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温度值和第五温度值分别为在A1和A5中对应的第二预设温度,第二温度值至第四温度值分别为在A2-A4中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
由此可知,当空调系统100满足A1至A5中的任一个条件时,空调系统100可以运行化霜模式。从而使得空调系统100判断是否进入化霜模式的方式较多,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控制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值为90min,第一温度值为-3℃,第二时间值为3min;第三时间值为29min,第二温度值为2.5℃;第四时间值为40min,第三温度值2.0℃;第五时间值为50min,第四温度值2.0℃;第六时间值为120min,第五温度值-15℃。由此可以加大对空调系统100是否结霜判断的准确性,可以减小无霜化霜的概率,进而可以减少无霜化霜对电能的浪费和对空调系统100的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A1至A5中,每个条件还需要同时满足:加热器5的温度T6大于等于60℃。已知,在运行化霜模式时,加热器5用于加热室外换热器4与压缩机1之间的冷媒以将冷媒气化。当T6满足大于等于60℃时,加热器5可以稳定地工作,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化霜的效率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空调系统100满足下列结束条件之一时,空调系统100退出化霜模式(不换向化霜),
B1:T5大于等于第六温度值;
B2:T5大于等于第七温度值,且本次化霜持续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第七温度值小于第六温度值;
B3:本次化霜时间持续第三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T5为室外换热器4进口的温度。
由此可知,当空调系统100满足B1-B3中的任一个条件时,空调系统100退出化霜模式。从而使得空调系统100判断是否退出化霜模式的方式较多,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控制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无霜化霜的概率,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100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六温度值可以为4℃-15℃,第七温度值可以为2℃-6℃,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40s,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2min-10min。具体地,第六温度值为6℃,第七温度值为4℃,第二预设时间为40s,第三预设时间为4min。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控制化霜。
具体而言,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换向装置7、室内换热器2、室内风机、电辅热、室外换热器4、室外风机、室内节流装置3、第一旁通管路10、第二旁通管路20、加热器5和控制组件6,换向装置7具有第一阀口71、第二阀口72、第三阀口73和第四阀口74,第一阀口71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11相连,第二阀口72与压缩机1的回气口12相连,第三阀口73与室内换热器2的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2的另一端与室内节流装置3的一端相连,第四阀口74与室外换热器4的一端相连,室外换热器4的另一端与室内节流装置3的另一端相连,换向装置7切换第一阀口71与第三阀口73和第四阀口74中的其中一个接通,且使第二阀口72与第三阀口73和第四阀口74中的另一个接通,第一旁通管路10与室内节流装置3所在的第一管路30并联,第二旁通管路20与连接在室外换热器4与回气口12之间的第二管路40并联,加热器5串接于第二旁通管路20,控制组件6控制第一旁通管路10的通断和第二旁通管路20的通断,空调系统100具有化霜模式(不换向化霜),在化霜模式,第一旁通管路10和第二旁通管路20分别放通,第一阀口71与第三阀口73接通,第二阀口72与第四阀口74接通。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运行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还可以运行不换向的化霜模式和换向化霜。
当空调系统100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旁通管路10和第二旁通管路20分别断开,加热器5无需工作,第一阀口71与第三阀口73接通,第二阀口72与第四阀口74接通。
当空调系统100运行制冷模式或换向化霜时,第一旁通管路10和第二旁通管路20分别断开,加热器5无需工作,第一阀口71与第四阀口74接通,第二阀口72与第三阀口73接通。
当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不换向化霜)时,第一旁通管路10和第二旁通管路20分别放通,加热器5工作,第一阀口71与第三阀口73接通,第二阀口72与第四阀口74接通。此时,空调系统100从制热模式换到化霜模式再换回制热模式,压缩机1无需停机,冷媒流动方向不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运行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还可以运行不换向的化霜模式和换向化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控制组件6还能够调节第一旁通管路10和第一管路30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和/或调节第二旁通管路20和第二管路40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由此,使得控制组件6的控制效果更好,使空调系统100的控制和使用更加灵活。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6包括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第一控制阀61设于第一旁通管路10上的电动二通阀,第二控制阀62设于第二旁通管路20和第二管路40并联分支位置或并联汇合位置的电动三通阀。由此可以保证控制组件6的控制冷媒的效果,保证空调系统100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使得控制组件6的结构简单、可靠。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5为蓄热器,蓄热器包括蓄热盒体52、加热元件51和换热器组件54,蓄热盒体52内填充有蓄热介质,蓄热盒体52内限定出放置空间53,加热元件51和换热器组件54均设在放置空间53内,第二旁通管路20中的冷媒流经换热器组件54。由此可知,蓄热器可以打开加热元件51以通过蓄热介质吸收热量,进而对第二旁通管路20中的冷媒进行加热,蓄热器还可以在压缩机1工作时,蓄热介质吸收压缩机1释放的热量。提高了蓄热器加热第二旁通管路20中的冷媒的效果,有利于使第二旁通管路20中的冷媒气化更加完全,进而保证空调系统100运行化霜模式的可靠性,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同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旁通管路20中的冷媒流经蓄热盒体52内的换热器组件54,进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蓄热器中的热量,有利于冷媒气化。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蓄热器还包括限位架55,换热器组件54包括双排设置的第一换热部分541和第二换热部分542,限位架55位于第一换热部分541和第二换热部分542之间,加热元件51设在限位架55上。由此可知,蓄热器的结构简单,限位架55和加热元件51的相对位置设置,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51对流经第一换热部分541和第二换热部分542的冷媒加热的均匀性,同时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架5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加热元件51进行限位,使加热元件51在放置空间53内的位置的相对稳定。进而有利于保证蓄热器加热第二旁通管路20中的冷媒的效果,提高蓄热器的可靠性。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架55包括第一支架551和第二支架552,第一支架551和第二支架552相连以限定出限位空间553,加热元件51设在限位空间553内以与换热器组件54间隔排布。由此可以将加热元件51与换热器组件54间隔开,从而提高蓄热器工作时的安全可靠性。可选地,加热元件51与第一换热部分541之间的间隔不小于4mm,加热元件51与第二换热部分542之间的间隔不小于4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51为PTC。从而使得加热元件51的结构可靠、来源广泛,有利于保证蓄热器加热第二旁通管路20中的冷媒的可靠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元件51也可以为发热管等直接通电供热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当加热元件51为需要供电的结构时,则在装配空调系统100时,可以向蓄热盒体52内引入线束,此时则需要设置走线密封结构以提高蓄热盒体52的密封性,从而可以提高蓄热盒体52的保温效果,同时还有利于防止蓄热介质吸收热量发生相变后从蓄热盒体52上的间隙流出(例如蓄热介质为石蜡,加热元件51供电后为蓄热介质提供热量,石蜡吸收热量后发生相变以形成为液态,走线密封结构有利于防止液态的石蜡流出,进而可以提高蓄热器工作的可靠性)。具体例如,蓄热盒体52上设置有出线口用于引入或引出线束,则线束与蓄热盒体52之间的间隙由密封圈密封以提高蓄热盒体52的密封性。当加热元件51为需要供电的结构时,也可以在蓄热盒体52上固设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连接加热元件51并外接控制、电源线束。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蓄热盒体52优选地形成密封结构以提高蓄热盒体52的密封性。例如蓄热盒体52包括盖体和一端敞开的壳体,盖体封盖壳体,则壳体与盖体的结合位置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封闭壳体与盖体之间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51为导磁材料件,蓄热器还包括电磁元件,电磁元件设在蓄热盒体52上以与加热元件51电磁配合。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电磁配合指的是,当电磁元件通电时,可以与加热元件51配合以使加热元件51产生热量。由此使得蓄热器产生热量的方式可靠。其中,电磁元件可以设在蓄热盒体52的外周壁上,也可以设在蓄热盒体52内部。若蓄热盒体52为双层结构,则电磁元件也可以位于双层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蓄热盒体52为保温盒体。从而可以对蓄热器进行保温,提高蓄热器加热冷媒的效率,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效率,降低空调系统100化霜时的能耗。可选地,蓄热盒体52为双层结构,双层盒体之间为真空、填充保温介质。可选地,蓄热盒体52的外周壁贴附保温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蓄热器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熔断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熔断器可设在蓄热盒体52的内部,也可以设在蓄热盒体52的外部。当蓄热盒体52为双层结构时,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熔断器可设在双层盒体之间。从而可以检测蓄热器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51位于放置空间53的中下部。需要说明的是,蓄热盒体52内填充的蓄热介质在热量高的时候会上浮,从而加热元件51的位置设置,有利于保证能够有效且更加全面的加热蓄热介质,使蓄热介质具有高热量,提高蓄热器加热冷媒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蓄热器还包括用于缓冲蓄热盒体52内的气体压力的缓冲结构。已知蓄热介质(例如,石蜡)在吸收热量后会发生相变(固态变液态)以导致体积变化(体积变大),此时,蓄热盒体52内的空间有限,从而使得气体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体积变小、压力变大),另外蓄热盒体52内的气体受热后本身的压力也会变大,由此蓄热器上设置缓冲结可以有效缓冲蓄热介质的体积变化和气体的压力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蓄热器蓄热时的安全可靠性,进而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蓄热介质未完全填充蓄热盒体52的内部空间,蓄热盒体52内部未被填充的预留空间构造成用于缓冲蓄热介质体积变化的结构。可选地,蓄热盒体52上设置排气孔,通过排气孔的吸气、出气形成缓冲结构以缓冲气体压力;可选地,蓄热盒体52包括壳体和上盖,上盖与壳体活动连接,形成缓冲结构以缓冲蓄热盒体52内的气体压力。可选地,蓄热盒体52上设置稳压器,形成缓冲结构,通过稳压器稳定蓄热盒体52内部的气体压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9)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室内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第一旁通管路、加热器和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并联,所述加热器适于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运行化霜模式,所述化霜模式包括:
所述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所述第一旁通管路接通,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
获取室内温度T1并比较室内温度T1与第一设定温度T0,如果T1≥T0,则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如果T1<T0,则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第二运行模式;
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调整至预定值;
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所述室内风机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
每间隔第一预定时间获取室内温度T1并调整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在1s-120s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辅热,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所述电辅热打开,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所述电辅热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根据室内温度T1调整所述电辅热的加热功率,所述电辅热的加热功率与室内温度T1反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值为所述室内风机的最低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0为5℃-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包括加热元件,所述蓄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的管路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蓄热器的温度T6,并比较T6与第二设定温度T61和第三设定温度T62,其中,T61<T62,如果T6≤T61,则打开所述加热元件;如果T6≥T62,则关闭所述加热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开所述加热元件还需要同时满足: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温度T3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3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61为20℃-80℃,T62为50℃-15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间隔第二预定时间获取所述蓄热器的温度T6和/或获取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温度T3并调整所述加热元件是否开启。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需要化霜时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状态,
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有故障,则所述空调系统制冷运行以化霜;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无故障,则运行所述化霜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化霜模式的条件为:
所述空调系统连续制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且满足T30-T5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或T3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T5为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的温度,T30为所述室外换热器当前运行状态前设定时间内的所述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最低温度值,T3为室外换热器出口的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满足下列进入条件之一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
A1: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值,且T3连续低于第一温度值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值;
A2: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三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
A3: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四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值;
A4: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等于第五时间值,且T30-T5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值;
A5:所述压缩机的累计运行时间大于等于第六时间值,且T3小于等于第五温度值;
所述第一时间值、所述第三时间值、所述第四时间值、所述第五时间值和所述第六时间值分别为在A1-A5中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五温度值分别为在A1和A5中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值至所述第四温度值分别为在A2-A4中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值为90min,所述第一温度值为-3℃,所述第二时间值为3min;
所述第三时间值为29min,所述第二温度值为2.5℃;
所述第四时间值为40min,所述第三温度值2.0℃;
所述第五时间值为50min,所述第四温度值2.0℃;
所述第六时间值为120min,所述第五温度值-15℃。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1至A5中,每个条件还需要同时满足:所述加热器的温度T6大于等于60℃。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满足下列结束条件之一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化霜模式,
B1:T5大于等于第六温度值;
B2:T5大于等于第七温度值,且本次化霜持续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七温度值小于所述第六温度值;
B3:本次化霜时间持续第三预设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T5为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的温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温度值为6℃,第七温度值为4℃,第二预设时间为40s,第三预设时间为4min。
2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化霜,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换向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电辅热、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室内节流装置、第一旁通管路、第二旁通管路、加热器和控制组件,所述换向装置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换向装置切换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接通,且使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接通,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与所述室内节流装置所在的第一管路并联,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与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回气口之间的第二管路并联,所述加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二旁通管路,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旁通管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旁通管路的通断,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化霜模式,在所述化霜模式,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分别放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接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接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和/或调节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的电动二通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并联分支位置或并联汇合位置的电动三通阀。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包括蓄热盒体、加热元件和换热器组件,所述蓄热盒体内填充有蓄热介质,所述蓄热盒体内限定出放置空间,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换热器组件均设在所述放置空间内,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中的冷媒流经所述换热器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还包括限位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双排设置的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所述限位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分之间,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限位架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以限定出限位空间,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限位空间内以与所述换热器组件间隔排布。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PTC。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导磁材料件,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电磁元件,所述电磁元件设在所述蓄热盒体上以与所述加热元件电磁配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中下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用于缓冲所述蓄热盒体内的气体压力的缓冲结构。
CN202010353780.3A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15038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3780.3A CN111503823A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3780.3A CN111503823A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823A true CN111503823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8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3780.3A Pending CN111503823A (zh) 2020-04-29 2020-04-29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38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514A (zh) * 2021-09-15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7237B2 (ja) * 2004-05-31 2009-11-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937244B2 (ja) * 2008-12-19 2012-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並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2523754A (zh) * 2010-09-09 2012-06-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3363601A (zh) * 2012-04-09 2013-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
CN103383157A (zh) * 2013-06-28 2013-11-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03569A (zh) * 2012-09-28 2015-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蓄热热交换装置
CN104764263A (zh) * 2014-01-02 2015-07-0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94937A (zh) * 2017-01-10 2017-04-2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和化霜控制系统
CN106642595A (zh) * 2017-01-10 2017-05-1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6577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7237B2 (ja) * 2004-05-31 2009-11-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937244B2 (ja) * 2008-12-19 2012-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並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2523754A (zh) * 2010-09-09 2012-06-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3363601A (zh) * 2012-04-09 2013-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
CN104603569A (zh) * 2012-09-28 2015-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蓄热热交换装置
CN103383157A (zh) * 2013-06-28 2013-11-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64263A (zh) * 2014-01-02 2015-07-0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94937A (zh) * 2017-01-10 2017-04-2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和化霜控制系统
CN106642595A (zh) * 2017-01-10 2017-05-1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676577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514A (zh) * 2021-09-15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19514B (zh) * 2021-09-15 2023-06-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3824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CN111351248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JP5892774B2 (ja)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EP2570282B1 (en) Air-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20200353795A1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287724B1 (en) Refrigerator
CN108790672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6909890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530411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equipment
JPH05319077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212538209U (zh) 热泵系统及包含该热泵系统的热泵空调器、热泵热水器
KR20140105431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CN104807258A (zh) 空调系统及其的蓄热除霜装置、方法
KR20120042104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17469835A (zh) 制冷除霜系统
CN111503823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CN111503815A (zh) 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JP741533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617596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0329035B (zh)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N111595087B (zh) 冷藏库
JP200313694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237145A (zh) 一种热泵空调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5366936A (zh) 轨道车辆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CN112556242B (zh) 蓄热结构、换热器组件、热泵系统及除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