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8941A -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8941A
CN102498941A CN2011103432107A CN201110343210A CN102498941A CN 102498941 A CN102498941 A CN 102498941A CN 2011103432107 A CN2011103432107 A CN 2011103432107A CN 201110343210 A CN201110343210 A CN 201110343210A CN 102498941 A CN102498941 A CN 102498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ng
turning
wild rice
rice stem
stock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32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辉
蔡志英
卢政辉
廖剑华
王泽生
陈俊雄
翁伯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1103432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98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98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8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将双孢蘑菇传统培养料中的稻草用茭白鞘叶替代,栽培双孢蘑菇。所述的栽培步骤:培养料制备→预湿→建堆→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冷却至室温→播种→培养走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本发明的方法采用茭白鞘叶替代稻草进行双孢蘑菇栽培,解决了双孢蘑菇生产原辅材料来源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有利于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实现茭白鞘叶的资源化利用,减轻了茭白种植业下脚料排放造成的污染,提高茭白鞘叶的利用价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健康食品,也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多年稳居国际市场的贸易量首位。福建省是我国双孢蘑菇重要的生产省份,近年年产量在30万吨左右,栽培面积3000万㎡,2010年出口26.5万吨,创汇3.55亿美金,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15.61%和44.6%,产量、产值、出口创汇自1986年以来连续20多年一直名列全国第一。目前福建省蘑菇栽培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栽培所需牛粪、稻草因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面积锐减,蘑菇栽培主原料稻草极其短缺,基本依靠外地调运,成本压力较大;栽培面积3000万㎡需要稻草60万t,由于我省产粮大区多处丘陵山地地带,从秸秆收集到物流运输成本很高,还未形成完善的秸秆收集体系,沿海主产区每年从江西等产粮大省进口的秸秆量约16万t。
茭白( Zizania latifolia  Turcz.)为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本植物,具根状茎。目前在福建省蘑菇主产区栽培有大量茭白,面积在3330-4660万m2(每m2可产干茭白鞘叶1.2kg),每年约有4.0~5.6万t干茭白鞘叶,大量鞘叶没有很好利用,采收季节常被笋农丢进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和河道堵塞。据检测分析,茭白笋叶的蛋白质含量高,纤维丰富,本发明将其用于栽培蘑菇,以弥补稻草不足的缺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该方法在培养料中添加茭白鞘叶进行双孢蘑菇栽培,解决了双孢蘑菇生产原辅材料来源紧缺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茭白鞘叶的利用价值,减少了茭白种植业的下脚料排放。
本发明的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培养料制备→预湿建堆→1次发酵→2次发酵→冷却至室温→播种→培养走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所述培养料是在双孢蘑菇传统培养料中添加茭白鞘叶,以替代部分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所述培养料配方为,以每100m2投料量计:稻草1300-1400kg,茭白鞘叶850-950kg,牛粪1350kg,过磷酸钙50kg,石灰25kg,合计投料3675kg,无需添加常规的石膏,所述茭白鞘叶和稻草一并晒干备用,将牛粪晒干破碎成直径5-6cm备用。
所述预湿建堆的包括以下步骤: 
1)预湿:分别将850-950kg茭白鞘叶和1350kg牛粪用水彻底淋透,5天后将1300-1400kg稻草用水彻底淋透,直到茭白鞘叶、牛粪和稻草不再吸水为止;
2)建堆:在地面上铺一层茭白鞘叶,铺料厚度为28-32cm,然后撒上一层辅料,由牛粪和过磷酸钙50kg混合均匀而成,分7-8次撒在茭白鞘叶层上,如此一层茭白鞘叶,一层辅料进行建堆,料堆四周要求垂直整齐,料堆宽2m,高1.5~1.6m,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发酵,堆积2天后,将料堆顶部的塑料薄膜揭开,通风换气,雨天盖稻草,防雨水淋。
所述一次发酵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翻堆:建堆5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75℃,并且开始下降时,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首次翻堆时要加入预湿好的稻草,翻堆方法为:将已加入的培养料混合均匀后,重新建堆,培养料中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此次翻堆后重新建的料堆宽度为1.7m,高度不变;建好堆后,料堆顶部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经过2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将料堆顶部塑料薄膜揭开,增加料堆内通气性;
2)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方法同第一次翻堆,此次建料堆时,将料堆宽度降低为1.5m,高度不变;
3)第三次翻堆:此次为最后一次翻堆,并逐层加入石灰粉,调节pH值到7.5~8.0,此次建堆的宽度为1.2m,高度为0.8~1.0m,温度控制在50-60℃;
4)第四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方法同第三次翻堆。
其余栽培步骤均采用常规方法。
所述的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用于褐色蘑菇、姬松茸的栽培。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
1)本发明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解决了双孢蘑菇生产原辅材料来源紧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而且实现茭白鞘叶的资源化利用(茭白鞘叶的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均超过稻草,如表1所示),减少了茭白种植业的下脚料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和河道堵塞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本发明通过先对茭白鞘叶预堆5天,以改善其与稻草不同的理化性质,后4次对培养料的翻堆,改变堆料各部位的发酵堆制条件,调节水分,转化养分,散发废气,增加新鲜空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升高堆温,加深发酵,使培养料碳氮等养分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降低堆料中的碳氮比例,以适合双孢蘑菇菌丝吸收。再通过2次发酵可以杀死杂菌、螨虫、线虫等病虫害,培养有益放线菌,使培养料腐熟,以利双孢蘑菇菌丝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培养料配方为,以每100m2投料量计,所有配方每100m2分别添加过稻草1300-1400kg,茭白鞘叶850-950kg,牛粪1350kg,磷酸钙50kg、石灰25kg,合计投料3675kg。
本发明也适合替代稻草栽培褐色蘑菇、巴西蘑菇、大球盖菇等草生食用菌。
表1 茭白鞘叶与稻草的成分和成本对比
Figure 2011103432107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生产工艺流程:茭白鞘叶、稻草的收集、晒干→预湿→牛粪、过磷酸钙+茭白鞘叶建堆→1次发酵+稻草(预湿) (翻堆4次)→二次发酵(床架式或隧道式)→冷却至室温→播种→培养走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1)预湿
分别将850-950kg茭白鞘叶和1350kg牛粪用水彻底淋透,5天后将1300-1400kg稻草用水彻底淋透,直到茭白鞘叶、牛粪和稻草不再吸水为止。
(2)建堆
在地面上铺一层预湿的茭白鞘叶,铺料厚度为30cm左右。然后撒上一层辅料(牛粪和过磷酸钙50kg混合均匀而成),分7-8次撒在茭白鞘叶层上。如此一层茭白鞘叶,一层辅料地建堆,料堆四周要求垂直整齐,料堆宽2m,高1.5~1.6m,长度因所需培养料数量和场地而定。料堆顶部呈龟背形。整个料堆呈长方体形,切勿建成圆形堆,否则发酵不良。雨天盖塑料薄膜,防雨水淋。
(3)一次发酵(翻堆4次)
翻堆的目的是改善料堆的通透性,排除废气,补充新鲜空气,拌匀培养料,调节水分,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培养料得以充分发酵腐熟一致。
第一次翻堆:建堆5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75℃,并且开始下降时,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首次翻堆时加入预湿好的稻草(因茭白鞘叶较稻草不易腐熟,宜保证建堆5天,否则效果不佳),重新建的料堆要稍窄,宽度为1.7m,高度不变。可在建料堆部位中心线上,间隔40-50cm直立直径10cm的管状物,建好堆后拔出管状物,即在料堆中部形成通气孔,有利于提高发酵质量。翻堆方法是:将已加入的培养料混合均匀后,重新建堆,培养料中水分含量低时,须补足水分(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建好堆后,料堆顶部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经过2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将料堆顶部塑料薄膜揭开,其目的是增加料堆内通气性,以利于内外气体交换。
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方法同第一次翻堆。此次建料堆时,需将料堆宽度降低为1.5m,高度不变。 
第三次翻堆:此次为最后一次翻堆,须继续调节好水分 并逐层加入石灰粉,调节pH值到7.5~8.0为宜。此次建堆的宽度为1.2m,高度为0.8~1.0m,其目的是增加通气性,降低发酵温度,培养大量的放线菌。温度控制在50-60℃。具体管理方法是:建堆后,在晴天揭去塑料薄膜,让料堆内氨气等废气排出,但在雨天须盖上塑料薄膜,防雨水淋湿培养料;或者在料堆顶部盖草帘防雨水淋湿培养料。
 第四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方法同第三次翻堆。
利用一次发酵料栽培的发酵料质量标准:草秆呈咖啡色,一拉即断、并有弹性;含水量65-70%,即用手稍用力握料,指间有1-2滴水;pH7.5~8.0;培养料疏松,不粘结成团,无臭味。
(4)二次发酵(床架式或隧道式)
二次发酵可在菇房内床架上发酵,或在专用二次发酵设施即隧道式发酵设施内进行发酵。
1.菇房内床架上二次发酵
一次发酵培养料的质量标准为:草秆呈暗褐色,有弹性,紧握料有几滴水,稍黏,有氨味。将一次发酵的培养料铺放在床架上,并且只铺放在中部3-4层床架上,厚度自上而下递增,分别为30cm、33cm、36cm。铺放培养料时,须将培养料抖松散,厚度均匀一致。须在培养料内和空间安装温度计探头,以便观测温度情况。培养料较厚的在上料时就应该分层码好料。
具体发酵方法:  
培养料铺放在床架上后,关闭门窗一个晚上,让其自然升温,使培养料内温度上升到45-50℃,然后通入蒸汽升高温度,使培养料内温度达到60℃,在此温度下维持10-12(实际菇农20小时)小时后,打开顶层和下层对角窗将温度降低至48-52℃,继续关闭门窗维持3-5天,每天通风1-2次,每次几分钟,使培养料进一步腐熟。
2.隧道式二次发酵方法
隧道式二次发酵是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方式,可进行专业制作培养料。发酵室宽3.5m,高3.5~4.0m,长20m。载料地板是用混凝土预制板制作,并开有透气孔,并与地面的距离为0.5m,呈20°的斜度,在发酵室内铺垫塑料网格,其它用砖墙制作,在一侧开门;一端安装风机,风机为高压风机,静压约13332Pa。具体发酵方法:
将一次发酵的培养料抖松散后,用铲车把料运输到隧道示式发酵室内,堆料厚度为1.8m~2.0m,在料堆内和空间安放温度探头,以便观测和调节温度。然后,适当通风供氧气,让料堆内微生物繁殖产生热量升高温度,当温度上升到57-60℃,保持10小时,进行巴氏消毒;随后将温度逐渐降到50-45℃,维持5-6天,进行控温发酵,调节温度是通过内循环风门和外供入空气的多少来实现的。第7天后,关闭内循环风,只供新鲜空气,进行降温排氨,经过10小时后,料堆内温度下降到30℃以下时,即可进行播种。
二次发酵培养料的标准:培养料为棕褐色,腐熟均匀,秸秆富有弹性,无臭味异味、氨味,具有浓郁的培养料香味,不粘手,可见白色放线菌菌落,紧握料有水汁,但不混浊;含水量为65-68%,pH7.2~7.5,含氮大于2%。
(5)冷却至室温、播种
   二次发酵结束后,通风降温。当培养料内温度下降到30℃左右时,将培养料均匀分摊在各层床架上,翻料时要翻透并上下抖松培养料,平整料面,使培养料厚度达到20-25cm。若培养料偏干,应喷洒 pH8.0~8.5石灰水来补足水分(一般手握紧料有 5-7滴水滴由指缝渗出即可);相反,培养料偏湿时,应加大通风量,降低水分。待培养料内温度下降到26℃时,即可接种。选择没有菌被、没有吐黄水,菌丝生长旺盛的优质麦粒菌种。将麦粒菌种松散后均匀地撒在料面上,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粒菌种与料面充分接触好,或者将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混合均匀。播种后关闭门窗,保温保湿培养发菌。
(6)培养走菌
播种后2-3天内,关闭门窗保湿,促使菌种萌发生长。3天后,菌种已开始萌发并吃料生长时,适当加大通风量,增加新鲜空气;经过7-10天,当菌丝已生长布满料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料面水分,并将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左右,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一般播种23-25天,菌丝可长到料底部。
(7)覆土
选择没有生产过蘑菇的田地,取耕作层20cm以下的土壤或者是山坡土,土壤要求保水和通透性好的壤土,将土壤打碎成细颗粒,直径1.0~1.5cm,并在土壤中加入1.0~1.5%的石灰粉拌匀,调节pH至7.5左右。或者覆盖草炭土,草炭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和通透性,是最理想的覆土材料。当菌丝长满料层,并从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土:将2/3粗土粒盖在料面上,厚度为2.5~3.0cm,再覆盖细土粒,厚度为0.8~1.0cm,使覆盖土壤的总厚度达到3.5~4.0cm,每m2覆土约40kg。覆盖土壤后的3天内,保持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即使土壤呈湿润状态。当菌丝冒出土表之后,适当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在土壤中横向生长。若土壤含水量较高,湿度大时,应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防止菌丝徒长,大量出现在土表。
(8)出菇管理
  覆土12-14天后,在土粒间可见菌丝扭结时,及时诱导出菇。通过喷水来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喷水量以土层湿透而不漏入培养料内为宜,同时加大通风量。当形成黄豆粒大小的菇蕾后,及时喷出菇水,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分和湿度。
当子实体形成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之间。温度低于10℃时,须做好保温管理;温度高于20℃时,打开门窗,加强通风管理,降低温度。将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通过喷水来调节湿度,始终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喷水量应根据出菇量和气候来定,喷水要做到轻喷勤喷,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忌喷关门水,忌在高温期间和采菇时喷水。正确处理好喷水、通风和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9)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2-5cm,菌膜未破裂时采收。温度高于20℃时,采收要及时,每天采收2-3次,才能保证产品质量。采收时,准备装菇和菇脚的筐,边采收边截去菇脚,不同大小的菇,分别装筐。采收后,整理床面,去除病死菇和残根,修补土层,喷水补足水分,通风降温,诱导下一潮菇生长。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每m2产量平均18.2kg,粒菇平均重33.25g,产品质量从感官指标到菇品,菇体白色、菇形圆整、饱满、不易开伞,大小均匀,无菌斑、褐斑。具有双孢蘑菇特有的组织形态、色泽和清香,没有杂质、异味、霉斑、异物污染,没有虫蛀,含水量在90±1%。双孢蘑菇产品符合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双孢蘑菇】(NY/T 224-2006)质量指标和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NY5095-2006)的感官要求和安全要求。
表2 添加茭白鞘叶配方与传统配方栽培蘑菇的成本和毛利对比
Figure 2011103432107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备注: 
*添加茭白鞘叶配方(每100m2计):稻草1350kg,茭白鞘叶900kg,牛粪1350kg过磷酸钙50kg、石灰25kg,合计投料3675kg。
**传统配方:(每100m2计):稻草2250kg,牛粪1350kg,过磷酸钙50kg、石灰25kg,合计投料3675kg。
另外:2009-2010年蘑菇均价以每公斤5.6元计,稻草均价以33元/50kg计,牛粪均价以40元/50kg计,石灰25元/50kg,过磷酸钙30元/50kg,茭白鞘叶1人1天约捡300kg,1人1天劳力成本60元,折算茭白鞘叶10元/50kg。
从表2可以看到虽然该发明方法中添加茭白鞘叶配方比传统配方单位面积产量仅增产4%,但是由于节约了原料成本,毛利却增加了11%,而且由于培养料的营养成分提高,菇体明显加厚加重,粒重增加了3.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Claims (5)

1.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培养料制备→预湿建堆→1次发酵→2次发酵→冷却至室温→播种→培养走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是在双孢蘑菇传统培养料中添加茭白鞘叶,以替代部分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配方为,以每100m2投料量计:稻草1300-1400kg,茭白鞘叶850-950kg,牛粪1350kg,过磷酸钙50kg,石灰25kg,合计投料3675kg,无需添加常规的石膏,所述茭白鞘叶和稻草一并晒干备用,将牛粪晒干破碎成直径5-6cm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湿建堆的包括以下步骤: 
1)预湿:分别将850-950kg茭白鞘叶和1350kg牛粪用水彻底淋透,5天后将1300-1400kg稻草用水彻底淋透,直到茭白鞘叶、牛粪和稻草不再吸水为止; 
2)建堆:在地面上铺一层茭白鞘叶,铺料厚度为28-32cm,然后撒上一层辅料,由牛粪和过磷酸钙50kg混合均匀而成,分7-8次撒在茭白鞘叶层上,如此一层茭白鞘叶,一层辅料进行建堆,料堆四周要求垂直整齐,料堆宽2m,高1.5~1.6m,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发酵,堆积2天后,将料堆顶部的塑料薄膜揭开,通风换气,雨天盖稻草,防雨水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发酵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翻堆:建堆5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75℃,并且开始下降时,开始进行第一次翻堆,首次翻堆时要加入预湿好的稻草,翻堆方法为:将已加入的培养料混合均匀后,重新建堆,培养料中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此次翻堆后重新建的料堆宽度为1.7m,高度不变;建好堆后,料堆顶部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经过2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将料堆顶部塑料薄膜揭开,增加料堆内通气性;
2)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方法同第一次翻堆,此次建料堆时,将料堆宽度降低为1.5m,高度不变;
3)第三次翻堆:此次为最后一次翻堆,并逐层加入石灰粉,调节pH值到7.5~8.0,此次建堆的宽度为1.2m,高度为0.8~1.0m,温度控制在50-60℃;
4)第四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方法同第三次翻堆。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褐色蘑菇、姬松茸的栽培。
CN2011103432107A 2011-11-03 2011-11-03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Pending CN102498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32107A CN102498941A (zh) 2011-11-03 2011-11-03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32107A CN102498941A (zh) 2011-11-03 2011-11-03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8941A true CN102498941A (zh) 2012-06-20

Family

ID=4621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32107A Pending CN102498941A (zh) 2011-11-03 2011-11-03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98941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0579A (zh) * 2013-03-25 2013-06-05 盐城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菇的生产方法
CN103319219A (zh) * 2013-06-21 2013-09-25 四川懋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孢蘑菇集中二次发酵方法
CN103444436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废弃芒果枝栽培灵芝和凤尾菇的方法
CN103524248A (zh) * 2013-10-28 2014-01-22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539572A (zh) * 2013-11-02 2014-01-29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鸡腿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553804A (zh) * 2013-11-02 2014-02-05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平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613451A (zh) * 2013-11-17 2014-03-05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叶鞘和叶片制作姬松茸栽培料的方法
CN104016753A (zh) * 2014-06-12 2014-09-03 曹荣福 一种菌菇培养基
CN104067849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蘑菇大棚二次发酵栽培技术
CN105284426A (zh) * 2015-11-13 2016-02-03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利用牛场废弃物生产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
CN105461460A (zh) * 2016-01-04 2016-04-06 山东恒发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7578A (zh) * 2007-09-25 2008-04-09 黄建春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后贮藏与还原利用方法
CN101284750A (zh) * 2008-05-23 2008-10-15 贾恩茂 一种栽培双孢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1486602A (zh) * 2009-02-23 2009-07-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
CN102047812A (zh) * 2009-10-30 2011-05-11 李守民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CN102138441A (zh) * 2011-04-15 2011-08-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用于高品质姬松茸生产的栽培料组合物及无粪化稻草生料栽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7578A (zh) * 2007-09-25 2008-04-09 黄建春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后贮藏与还原利用方法
CN101284750A (zh) * 2008-05-23 2008-10-15 贾恩茂 一种栽培双孢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1486602A (zh) * 2009-02-23 2009-07-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
CN102047812A (zh) * 2009-10-30 2011-05-11 李守民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CN102138441A (zh) * 2011-04-15 2011-08-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用于高品质姬松茸生产的栽培料组合物及无粪化稻草生料栽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宪朝: "褐蘑菇栽培料的发酵方法", 《食用菌》, no. 1, 28 February 2002 (2002-02-28) *
张志民: "《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 31 October 2008, article "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 pages: 59-77 *
徐祖全: "赣西北双孢蘑菇种植技术", 《现代园艺》, no. 3, 28 February 2006 (2006-02-28), pages 23 - 24 *
林仰河、陈德松: "茭白鞘叶替代稻草反季节栽培蘑菇试验", 《广西热带农业》, no. 2, 30 April 2001 (2001-04-30) *
蔡为明: "利用茭白鞘叶栽培食用菌", 《浙江农业学报》, vol. 15, no. 3, 30 June 2003 (2003-06-30) *
郑巧平: "茭白草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初报", 《浙江食用菌》, vol. 16, no. 2, 30 April 2008 (2008-04-30)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0579A (zh) * 2013-03-25 2013-06-05 盐城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菇的生产方法
CN104067849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蘑菇大棚二次发酵栽培技术
CN103319219A (zh) * 2013-06-21 2013-09-25 四川懋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孢蘑菇集中二次发酵方法
CN103319219B (zh) * 2013-06-21 2014-12-10 四川懋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孢蘑菇集中二次发酵方法
CN103444436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废弃芒果枝栽培灵芝和凤尾菇的方法
CN103524248A (zh) * 2013-10-28 2014-01-22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539572A (zh) * 2013-11-02 2014-01-29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鸡腿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553804A (zh) * 2013-11-02 2014-02-05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平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613451A (zh) * 2013-11-17 2014-03-05 邬方成 一种利用茭白叶鞘和叶片制作姬松茸栽培料的方法
CN104016753A (zh) * 2014-06-12 2014-09-03 曹荣福 一种菌菇培养基
CN105284426A (zh) * 2015-11-13 2016-02-03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利用牛场废弃物生产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
CN105461460A (zh) * 2016-01-04 2016-04-06 山东恒发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的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8941A (zh)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N103026899B (zh) 草菇废料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N103444439B (zh) 金鞭口蘑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6045633A (zh) 一种栽培竹荪的培养料及栽培方法
CN1826859A (zh) 草菇层架式高效栽培方法
CN104094771A (zh) 利用甘蔗渣、桑杆和玉米渣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4541963A (zh)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为原料栽培草菇的方法
CN104126413A (zh) 利用木薯渣、桑杆和甘蔗叶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4541969A (zh) 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及利用该菌剂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CN103493686A (zh) 桑枝杆木薯杆栽培金福菇的方法
CN109197381A (zh) 一种固体菌种液化种植海鲜菇的方法
CN104641943A (zh) 一种桑枝栽培袖珍菇的方法
CN103539540A (zh) 桑枝杆栽培金福菇的方法
CN110679389B (zh) 一种紫丁香蘑种植方法
CN112369276A (zh) 一种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23708A (zh) 一种双孢菇反季节栽培工艺
CN105613043A (zh)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CN108029453A (zh) 一种姬松茸培养料及利用其栽培姬松茸方法
CN104429610B (zh) 一种“巨菌草-草菇-菌肥”相互促生和转化的方法
CN107926481B (zh) 一种草菇的纯稻草栽培方法
CN103918482B (zh) 一种巨大口蘑的栽培方法
CN106220295A (zh) 双孢蘑菇青稞秸秆种植基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79206A (zh)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CN108689743A (zh) 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工艺
CN112075275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结合地下灌溉的食用玫瑰高产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