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6825A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96825A CN102496825A CN2011104168440A CN201110416844A CN102496825A CN 102496825 A CN102496825 A CN 102496825A CN 2011104168440 A CN2011104168440 A CN 2011104168440A CN 201110416844 A CN201110416844 A CN 201110416844A CN 102496825 A CN102496825 A CN 1024968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trips
- insulating body
- connecting band
- contact 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冲压一金属板材,使得金属板材上成型出二料带、至少一连接带以及至少二端子,二端子分别连接于二料带,连接带桥接二料带;b.冲压连接带,以修正二端子之间的距离;c.成型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覆二端子;d.裁切端子,使得二端子与二料带分离。本发明电连接器制造方法有利于节省模具成本、冲压成本、电镀成本,且有利于在开放空间内检测二端子之间是否接触到位,可有效提高二端子的定位精度,方便安装,有利于简化工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在同一套模具上同时制作开关端子的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便于携带的通讯工具中,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被广泛使用。这种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具有一空腔供一对接插头自上而下插入,绝缘壳体内固设有一固定端子和一可动端子分别进入空腔内,未插入对接插头时,固定端子的自由端位于可动端子的自由端上方且对其具有弹性压制力使得二者紧密接触,当对接插头向下插入空腔内并抵触到可动端子时,可动端子的自由端与固定端子的自由端分离,以实现开关功能。
为了使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之间能够保持恒定的接触状态,目前这种同轴连接器制程一般如下:先通过两套不同的模具分别成型出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分别连接于各自的料带上;再利用各料带将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按顺序分别插装进入绝缘本体(包括由下而上组装和侧向插装两种方式),使得固定端子的自由端弹性压制于可动端子的自由端上方;最后切除各料带。
这种制作方式容易产生以下缺点:
1. 由于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成型于不同模具上、连在不同的料带上,因而整个制程中需要使用两套模具,需要对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分别进行成型和切断工序、必要时还需要分别对两个端子进行电镀工序,不利于节省材料与工时,使得生产成本增加。
2. 由于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连在不同的料带上,在将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依序由下而上分别插装至绝缘本体内时,二端子的定位精度不容易控制,只要可动端子或者固定端子的位置产生一丁点误差,就有可能导致可动端子或者固定端子的自由端之间无法形成接触,因而容易使得端子间接触不良,无法有效保证开关端子间处于常闭状态。
3. 由于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是按照先后顺序插装进入绝缘本体的,在将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侧向插入绝缘本体内时,为了使二端子处于常闭的接触状态,因此在插入可动端子时,需要使用顶针或者对接插头插入绝缘本体的插孔内来预压可动端子,以使得可动端子的自由端可顺利移动至固定端子的自由端下方,安装完毕后,再移除顶针或者对接插头,由于绝缘本体本身体积非常小,往插孔内插入顶针的安装方式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且不利于安装者目视检测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之间是否接触到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用于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同一套模具上同时制作开关端子的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冲压一金属板材,使得所述金属板材上成型出二料带、至少一连接带以及至少二端子,所述二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二料带,所述连接带桥接所述二料带;
b.冲压所述连接带,以修正所述二端子之间的距离 ;
c.成型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覆所述二端子;
d.裁切所述端子,使得所述二端子与所述二料带分离。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中,包括:冲压所述金属板材,使得所述二
料带相互平行,所述二端子相向设置;接着,弯折所述二端子,于所述二端子上分别弯折形成一接触部、一固定部以及一焊接部,所述二接触部不接触;然后,对所述二端子进行电镀。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b中,包括:冲压所述连接带,带使所述二端子相互靠拢,与此同时对其中一所述接触部施加一向下的力,使得所述接触部弹性抵接于另一所述接触部下方,所述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正向的预压。
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c中,包括:将所述二端子与所述二料带以及所述连接带置于成型模具中,再成型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覆所述二固定部,所述二焊接部与所述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c中,包括射出成型一上绝缘体和一下绝缘体,再将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相互扣合以包覆并夹持所述二固定部。
进一步,步骤d中,包括分别切断所述二焊接部与所述二料带的连接部分,以及分别弯折所述二焊接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侧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制造方法由于在一块金属板材上同时成型出了二端子,所述二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二料带,而所述二料带又通过所述连接带桥接,因此可使用同一套模具冲压所述金属板材得到所述二端子、所述二料带以及所述连接带的整体,因此整个制程只需一套模具,后续制程中也只需要经历一次电镀,可节省材料和工时,有利于节省模具成本、冲压成本、电镀成本;且由于所述二端子通过所述二料带和所述连接带连为一个整体,因而只需要通过冲压所述连接带以修正二端子间距离便可以使得所述二端子处于常闭状态,这种方式有利于在开放空间内检测二端子之间是否接触到位,并在后续成型绝缘本体以包覆所述二端子的过程中,可一次性将所述整体置于成型模具中采用insert-molding方式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不需要采用按序插装的组装方式,可避免二端子间接触不良的情况产生,可有效提高二端子的定位精度,方便安装,有利于简化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a具体细化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d具体细化的的流程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经步骤a成型出的所述二端子、所述二料带以及所述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经步骤b成型出的所述二端子、所述二料带以及所述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经步骤c成型出的绝缘本体包覆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经步骤d成型出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第一料带 | 1 | 第二料带 | 2 | 可动端子 | 3 |
固定端子 | 4 | 连接带 | 5 | 绝缘本体 | 6 |
第一接触部 | 30 | 第一固定部 | 31 | 第一焊接部 | 32 |
第二接触部 | 40 | 第二固定部 | 41 | 第二焊接部 | 42 |
定位带 | 50 | 凹槽 | 60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提供一金属板材,使用冲压治具对整块金属板材进行冲压。
该冲压过程包括对所述金属板材进行裁切,以得到二料带、二端子以及至少一连接带的雏形,其中,如图4中所示,所述二料带为相互平行的第一料带1和第二料带2;所述二端子为可动端子3和固定端子4,所述固定端子4连接于所述第一料带1,所述可动端子3连接于所述第二料带2,二者共线相向设置;每一对可动端子3和固定端子4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所述连接带5位于所述二料带1、2之间用以桥接所述二料带1、2;此外,为方便后续成型一绝缘本体6时方便定位,每一所述连接带5上还设有二定位带50以垂直于所述二端子3、4的方向朝所述二端子3、4延伸,且与所述二端子3、4不接触。当然,所述连接带5的数量也可以为一,只要其能将所述第一料带1和所述第二料带2连接即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该冲压过程进一步包括将所述二端子3、4往同一个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向上弯折)进行弯折,以使得所述可动端子3上分别形成一第一接触部30、一第一固定部31以及一第一焊接部32,所述第一接触部30略高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1和所述第一焊接部32,所述固定端子4上分别形成一第二接触部40、一第二固定部41以及一第二焊接部42,所述第二接触部40略高于所述第二固定部41和所述第二焊接部42,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30与所述第二接触部40共面但彼此不接触,所述第一焊接部32连接于所述第二料带2,所述第二焊接部42连接于所述第一料带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30与所述第二接触部40也可以不共面,为方便后续所述第一接触部30可弹性抵接至所述第二接触部40以形成良好的正向预压,可以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30高于所述第二接触部40。
为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30和所述第二接触部40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本实施例中还对所述二端子3、4进行电镀,具体而言,是将所述二料带1、2、所述二端子3、4以及所述连接带5的整体置于电镀槽中,对所述二端子3、4整体依次进行电镀镍层和电镀锡层的步骤,再对所述二接触部30、40进行镀金的步骤。
其次,如图5所示,冲压所述连接带5,以修正所述二端子3、4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该步骤包括向下弯折所述连接带5,以缩短所述连接带5于水平向的长度,从而带使所述可动端子3与所述固定端子4相互靠拢,于此同时对所述可动端子3的所述第一接触部30施加一向下的力量,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30最终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40的下方,当所述向下的力量撤销后,所述第一接触部30向上回弹,最终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40,所述第一接触部30与所述第二接触部40之间形成正向的预压。
然后,如图6所示,采用insert-molding方式成型一绝缘本体6以包覆所述二端子3、4。该步骤包括,将所述二端子3、4、所述二料带1、2以及所述连接带5整体置入成型模具中,再往成型模具内注入塑胶以成型出所述绝缘本体6,其中,四所述定位带50用以固定和支撑所述绝缘本体6,所述绝缘本体6包覆所述第一固定部3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1,所述第一焊接部32和所述第二焊接部42均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6外,而所述第一接触部30与所述第二接触部40则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6的凹槽60。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单独成型绝缘体的方式:先射出成型一上绝缘体和一下绝缘体,再将所述上绝缘体与所述下绝缘体相互扣合以包覆并夹持所述二固定部31、41,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之间可以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以相互固定,或者在所述上绝缘体外设置一壳体以包覆并夹紧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此处不详述。
最后,如图7所示,切断所述二焊接部32、42与所述二料带1、2的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焊接部32与所述第一料带1切断,并向下弯折所述第一焊接部32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6的侧边和底部,同样地,将所述第二焊接部42与所述第二料带2切断,并向下弯折所述第二焊接部42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6的侧边和底部。至此,电连接器基本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一块金属板材上同时成型出了所述二端子3、4,所述二端子3、4分别连接于所述二料带1、2,而所述二料带1、2又通过所述连接带5桥接,因此可使用同一套模具冲压所述金属板材得到所述二端子3、4、所述二料带1、2以及所述连接带5的整体,因此整个制程只需一套模具,只需冲压一次,后续制程中也只需要经历一次电镀,可节省材料和工时,有利于节省模具成本、冲压成本、电镀成本。
2.由于在成型所述绝缘本体6之前就已通过冲压所述连接带5以修正所述二端子3、4间距离便可以使得所述二端子3、4处于常闭状态,这种方式有利于在开放空间内检测所述二端子3、4之间是否接触到位,从而提高了所述二端子3、4的定位精度,且该方式无需考虑操作所需空间大小的问题,降低了工艺的复杂度。
3.由于在成型所述绝缘本体6之前就已通过冲压所述连接带5以修正所述二端子3、4间距离便可以使得所述二端子3、4处于常闭状态,因而在后续成型所述绝缘本体6以包覆所述二端子3、4的过程中,可一次性将所述整体置于成型模具中采用insert-molding方式形成所述绝缘本体6,不需要采用按序插装的组装方式,可避免所述二端子3、4间接触不良的情况产生,且方便安装,有利于简化工艺。
总之,本发明通过在同一套模具中成型出所述可动端子3和所述固定端子4,并通过冲压所述连接带5的方式来确保所述可动端子3和所述固定端子4在组合至所述绝缘本体6之前便已处于恒定的接触状态,节省了模具和制作工时,提高了端子的定位精度,简化了操作步骤和安装难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冲压一金属板材,使得所述金属板材上成型出二料带、至少一连接带以及至少二端子,所述二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二料带,所述连接带桥接所述二料带;
b.冲压所述连接带,以修正所述二端子之间的距离 ;
c.成型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覆所述二端子;
d.裁切所述端子,使得所述二端子与所述二料带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包括:冲压所述金属板材,使得所述二料带相互平行,所述二端子相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弯折所述二端子,于所述二端子上分别弯折形成一接触部、一固定部以及一焊接部,所述二接触部不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接触部共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对所述二端子进行电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包括:冲压所述连接带,带使所述二端子相互靠拢,与此同时对其中一所述接触部施加一向下的力,使得所述接触部弹性抵接于另一所述接触部下方,所述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正向的预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包括:将所述二端子与所述二料带以及所述连接带置于成型模具中,再成型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覆所述二固定部,所述二焊接部与所述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包括射出成型一上绝缘体和一下绝缘体,再将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相互扣合以包覆并夹持所述二固定部。
9.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包括分别切断所述二焊接部与所述二料带的连接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还包括分别弯折所述二焊接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侧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16844 CN102496825B (zh) | 2011-12-14 | 2011-12-14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16844 CN102496825B (zh) | 2011-12-14 | 2011-12-14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96825A true CN102496825A (zh) | 2012-06-13 |
CN102496825B CN102496825B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618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416844 Active CN102496825B (zh) | 2011-12-14 | 2011-12-14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96825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3978A (zh) * | 2013-12-18 | 2015-06-24 | 江苏景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752937A (zh) * | 2015-03-25 | 2015-07-01 | 东莞市广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hdmi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
CN106558827A (zh) * | 2016-10-19 | 2017-04-05 | 东莞市睿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rj‑45连接器加工工艺 |
CN107302168A (zh) * | 2016-04-15 | 2017-10-27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埋射嵌件成形方法、前置结构及定位边料 |
CN107465032A (zh) * | 2017-08-04 | 2017-12-12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件与usb插座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
CN107611676A (zh) * | 2017-08-04 | 2018-01-19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件与电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
CN110350355A (zh) * | 2019-07-12 | 2019-10-18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47864A (en) * | 1978-03-06 | 1981-01-27 | Amp Incorporated | Light emitting diode assembly |
JPH05135845A (ja) * | 1991-11-14 | 1993-06-01 | Taiyo Yuden Co Ltd | クリツプリード端子の製造方法 |
CN1307386A (zh) * | 2000-01-28 | 2001-08-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端子制造方法及其制造模具 |
CN1543022A (zh) * | 2003-04-30 | 2004-11-03 | 林瑞祥 | 一种ic插座的端子插脚连贯插置成形制造方法 |
CN201041897Y (zh) * | 2006-11-14 | 2008-03-26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同轴连接器端子结构 |
CN101499593A (zh) * | 2008-01-29 | 2009-08-05 | 深圳竑冈贸易有限公司 |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369488Y (zh) * | 2008-11-10 | 2009-12-23 | 蔡周贤 | 至少二排端子与料带构造 |
CN201478547U (zh) * | 2009-07-28 | 2010-05-19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微型射频连接器 |
CN102044772A (zh) * | 2009-10-23 | 2011-05-04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端子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927762U (zh) * | 2010-12-14 | 2011-08-10 | 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端子连料带布局结构 |
-
2011
- 2011-12-14 CN CN 201110416844 patent/CN1024968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47864A (en) * | 1978-03-06 | 1981-01-27 | Amp Incorporated | Light emitting diode assembly |
JPH05135845A (ja) * | 1991-11-14 | 1993-06-01 | Taiyo Yuden Co Ltd | クリツプリード端子の製造方法 |
CN1307386A (zh) * | 2000-01-28 | 2001-08-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端子制造方法及其制造模具 |
CN1543022A (zh) * | 2003-04-30 | 2004-11-03 | 林瑞祥 | 一种ic插座的端子插脚连贯插置成形制造方法 |
CN201041897Y (zh) * | 2006-11-14 | 2008-03-26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同轴连接器端子结构 |
CN101499593A (zh) * | 2008-01-29 | 2009-08-05 | 深圳竑冈贸易有限公司 |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369488Y (zh) * | 2008-11-10 | 2009-12-23 | 蔡周贤 | 至少二排端子与料带构造 |
CN201478547U (zh) * | 2009-07-28 | 2010-05-19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微型射频连接器 |
CN102044772A (zh) * | 2009-10-23 | 2011-05-04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端子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
CN201927762U (zh) * | 2010-12-14 | 2011-08-10 | 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端子连料带布局结构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3978A (zh) * | 2013-12-18 | 2015-06-24 | 江苏景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733978B (zh) * | 2013-12-18 | 2019-05-17 | 铜陵铜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752937A (zh) * | 2015-03-25 | 2015-07-01 | 东莞市广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hdmi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
CN107302168A (zh) * | 2016-04-15 | 2017-10-27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埋射嵌件成形方法、前置结构及定位边料 |
CN107302168B (zh) * | 2016-04-15 | 2019-05-03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埋射嵌件成形方法和前置结构 |
CN106558827A (zh) * | 2016-10-19 | 2017-04-05 | 东莞市睿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rj‑45连接器加工工艺 |
CN106558827B (zh) * | 2016-10-19 | 2019-04-16 | 东莞市睿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rj-45连接器加工工艺 |
CN107465032A (zh) * | 2017-08-04 | 2017-12-12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件与usb插座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
CN107611676A (zh) * | 2017-08-04 | 2018-01-19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件与电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
CN107611676B (zh) * | 2017-08-04 | 2023-03-14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件与电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
CN107465032B (zh) * | 2017-08-04 | 2023-03-14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件与usb插座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
CN110350355A (zh) * | 2019-07-12 | 2019-10-18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96825B (zh) | 2013-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96825B (zh)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4112968A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308403U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05178102U (zh) | 二次成型式正反插usb连接器 | |
CN104112931A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305132A (zh) | 二次成型式正反插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733978A (zh)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4158012A (zh) | 贴片式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9083132B2 (en) |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fabrication method | |
CN104733977A (zh) |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203883185U (zh) | 汽车用射频母型连接端子 | |
CN102044772A (zh) | 端子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678558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料带 | |
CN110706956B (zh) | 一种轻触开关底座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2025890U (zh) | 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 |
CN211351230U (zh) | 一种多触点连接器 | |
CN202523860U (zh) | 迷你型同轴连接器 | |
CN10533710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779471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4779466B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04267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071280U (zh) | 音频连接器 | |
CN206370543U (zh) | 加高型 Type‑C 插座连接器 | |
CN212968191U (zh) | 一种连接器结构及usb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1435476Y (zh) | 一种桥型sim卡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