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159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159A
CN102474159A CN2010800338592A CN201080033859A CN102474159A CN 102474159 A CN102474159 A CN 102474159A CN 2010800338592 A CN2010800338592 A CN 2010800338592A CN 201080033859 A CN201080033859 A CN 201080033859A CN 102474159 A CN102474159 A CN 102474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electric rotating
end winding
rotating machine
coo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38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159B (zh
Inventor
泽田逸郎
中山健一
贝森友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4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1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其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引导构件,其沿着线圈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并用于使由制冷剂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介质沿着线圈端部流动。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搭载于混合动力电动机动车或电动机动车等中的旋转电机具有:转子;配置在该转子的外径侧且卷绕有定子线圈的定子。
在由旋转电机对车辆赋予驱动力时,在定子线圈中流过电流而对转子赋予旋转力。另外,在由旋转电机进行发电时,取出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产生在定子线圈上的电流。
此时,在定子线圈或定子铁芯上产生因旋转电机的损失引起的发热。旋转电机所使用的绝缘件料具有能够确保绝缘性能的上限温度,为了不超过该温度,需要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
旋转电机的冷却已知有使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空冷方式、使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液冷方式。其中液冷方式分为:在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外径侧等处的液冷套管中流过冷却液,经由液冷套管来进行冷却的间接冷却方式;将油等具有绝缘性的液体直接向定子线圈等旋转电机的发热部位供给来进行冷却的直接冷却方式。
在直接冷却方式中,由于不需要液冷套管,因此能够减小旋转电机整体的尺寸,且由于能够向发热部位直接供给冷却介质,因此冷却性能优越,在多数的旋转电机中采用直接冷却方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其中,在定子的外周侧设置冷却介质通路,从开设在冷却介质通路中的喷出口向定子线圈端部喷射冷却介质,通过在喷出压力及重力的作用下流过定子线圈端部的表面的冷却介质来将线圈冷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日本特开2005-25326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冷却装置中,冷却介质的一部分因振动或重力而在途中从线圈表面脱离,这样无助于冷却。即,因线圈端部的周向位置的不同而导致冷却性能产生差异,存在线圈温度局部性地上升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其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引导构件,其沿着线圈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用于使由制冷剂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介质沿着线圈端部流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以第一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可以构成为,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上侧,引导构件设置在线圈端部的内周侧的至少一部分,且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下侧,引导构件设置在线圈端部的外周侧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以第一或第二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可以构成为,引导构件由将定子铁芯与定子线圈绝缘的绝缘纸形成。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以第一至第三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可以构成为,在引导构件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沿周向引导冷却介质的流动的引导槽。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以第一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可以构成为,定子线圈经由绕线管卷绕在定子铁芯的齿上,在绕线管的轴向端部形成沿转子的旋转轴向延伸的凸缘,将凸缘的端部向转子的径向折弯来形成引导构件。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以第五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可以构成为,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上侧,将配置在线圈端部的径向内侧的凸缘向径向外侧折弯来形成引导构件,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下侧,将配置在线圈端部的径向外侧的凸缘向径向内侧折弯来形成引导构件。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其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在线圈端部的外周面及/或内周面形成有引导冷却介质的引导槽。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以第七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可以构成为,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上侧,在线圈端部的外周表面形成引导槽,且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下侧,在线圈端部的内周表面形成引导槽。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以第七或第八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优选引导槽在线圈端部的表面凹陷设置而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以第七或第八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优选引导槽通过在线圈端部的表面突出设置绝缘性的肋来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其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定子线圈通过将多个扇形线圈连接而构成,在线圈端部,在将扇形线圈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端部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绝缘性树脂膜,通过连接端部及绝缘性树脂膜来形成用于使由制冷剂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介质沿着线圈端部流动的引导构件。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以第十一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为基础,可以构成为,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上侧,在扇形线圈的连接端部的内周形成绝缘性树脂膜,且在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下侧,在扇形线圈的连接端部的外周形成绝缘性树脂膜,由此形成引导构件。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其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制冷剂供给口,其向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盖状构件,其覆盖线圈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且能够使冷却介质流入及排出。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转子,其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油系的冷却介质,线圈端部的内周面及/或外周面与前端面相比由亲油性高的材料的涂料涂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均匀地冷却,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旋转电机的冷却系统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绝缘纸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由图6的绝缘纸形成了引导板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却介质引导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表示适用了图8的引导板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引导板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具备图11的定子线圈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的立体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图和分解图。
图15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一实施方式由图1~图3表示。图1、图2、图3是表示旋转电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立体剖视图及冷却系统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具备壳体8、收容在壳体8内的定子铁芯21、定子线圈22、转子3、设置在转子3的中心的旋转轴20。由定子铁芯21和定子线圈22构成定子。定子线圈22卷绕在形成于定子铁芯21的未图示的多个齿之间的多个槽中。将从槽的轴向端部突出的线圈部分称作线圈端部22E。定子线圈22卷绕于线圈导体,但为了方便,省略一根一根的线圈的图示。
在定子线圈22的线圈端部22E的轴向两端部设有由薄板状的原材料形成的引导构件、即引导板41、42。具体而言,在包括旋转轴20的水平面的上侧,沿着线圈端部22E的上半部设有以旋转轴20为中心且朝向下方开口的大致半圆状的引导板41。在包括旋转轴20的水平面的下侧,沿着线圈端部22E的下半部设有以旋转轴20为中心且朝向上方开口的大致半圆状的引导板42。
引导板41、42由薄板构成,与旋转电机1的旋转轴20平行且大致水平地从定子线圈21的两端面突出。引导板41、42的突出长度比线圈端部22E从定子铁芯21的端面突出的长度长。上侧的引导板41沿着定子线圈22的内周,具有与定子线圈22的内周直径大致相等的宽度W1。下侧的引导板42沿着定子线圈22的外周,具有与定子线圈22的外周直径大致相等的宽度W2。宽度W1比宽度W2小。
图3表示旋转电机1的冷却系统。冷却介质RF由泵9向冷却介质供给管11输送。冷却介质供给管11回绕至线圈端部22E的上方。冷却介质RF被从冷却介质供给管11的制冷剂喷出口即制冷剂供给口11A朝向线圈端部22E的上部而从上方喷射。喷出的冷却介质RF在喷射压力及重力的作用下在定子线圈22的线圈端部22E传递,落向旋转电机1的下部的油盘10。落到油盘10中的冷却介质RF被泵9再次向冷却介质供给管11送出。
从冷却介质供给管11喷射的冷却介质RF从线圈端部22E的上部在线圈端部22E的外周侧传递而流动,对线圈端部22E进行冷却。另外,冷却介质RF沿着上侧的引导板41的外周面流动,之后向下侧的引导板42的内周面流入,然后沿着引导板42的内周面流动至线圈端部22E的下端部。由于冷却介质RF在与线圈端部22E接触的同时在引导板41、42上流动,因此还能够进一步冷却线圈端部22E。
根据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冷却介质RF在引导板41、42的作用下沿着线圈端部22E流动。即,冷却介质RF在不从引导板41、42脱离的情况下流落至线圈端部22E的下端部。其结果是,定子线圈22的温度不会局部性地变高,能够提高旋转电机的冷却性能。
(2)冷却介质RF的沿着引导板41、42的流动与现有技术中的沿着线圈端部22E的铅垂方向的流动相比,非常地缓慢,冷却介质RF比较长时间地与定子线圈22接触。即,引导板41、42对冷却介质RF进行引导并保持,从而能够提高定子线圈22的冷却效率,能够减小旋转电机的最大温度的上升。
(3)由于上侧的引导板41的宽度W1比下侧的引导板42的宽度W2小,因此能够使由引导板41收集来的冷却介质RF的大部分向引导板42流入,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定子线圈22。
(4)若通过增大冷却介质喷射量等方式增大冷却所需动力,则冷却性能得以提高,但与能量节省成为重要课题的现状相违背。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不会乱消耗能量,能够有效地冷却旋转电机。
(5)将线圈端部的周围用箱体来密封,从而能够通过将线圈端部浸在冷却介质中来提高冷却效果,但旋转电机的尺寸、重量会增大。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无需用箱体将线圈端部的周围密闭,不会阻碍旋转电机的小型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可以如下那样变形来实施。
(1)在图1~图3中,设置有冷却介质的引导板41及42这两方,但可以设置任一方。
(2)引导板41及42设置在线圈端部22E的轴向两端,但可以仅设置在任一端部。
(3)在图3中,利用泵9将冷却介质压力输送,但也可以采用在重力作用下使冷却介质从旋转电机1的上部滴下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二实施方式由图4及图5表示。图4、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及立体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引导板41及42的形状进行变更而成。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引导板41、42为向旋转轴20的轴向突出的一片薄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引导板41、42对应的L字状引导板141、142。
L字状引导板141通过薄板41A和薄板41R的组合而形成为截面L字型,其中所述薄板41A在旋转轴向上具有长度,所述薄板41R从该薄板41A的前端朝向定子线圈22的径向外侧而具有长度。L字状引导板142通过薄板42A和薄板42R的组合而形成为截面L字型,其中所述薄板42A在旋转轴向上具有长度,所述薄板42R从该薄板42A的前端朝向定子线圈22的径向内侧而具有长度。
从旋转电机的上方喷射出的冷却介质RF沿着线圈端部22E流动,且沿着L字状流引导板141及L字状引导板142流动。即,冷却介质RF在由L字状引导板141和线圈端部22E形成的空间41S内流动。空间41S是向旋转电机的外周方向开口的截面大致长方形状的流路。而且,冷却介质RF在由L字状引导板142和线圈端部22E形成的空间42S内流动。空间42S是向内周方向开口的截面大致长方形状的流路。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还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由于空间41S、42S的轴向两侧被闭塞,因此冷却介质RF不会在中途向侧方脱离,在浸润线圈端部22E的同时沿周向流动。其结果是,能够比第一实施方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不会局部性地产生定子线圈22的冷却性能差的部位,因此能够减小旋转电机的最大温度上升。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可以设置L字状引导板141、142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将引导板141,142仅设置在线圈端部22E的轴向的一端部。可以构成为由泵9压力输送冷却介质RF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使冷却介质RF在重力的作用下滴下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6、图7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用于确保定子铁芯21与定子线圈22之间的电绝缘性的绝缘纸5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由绝缘纸5形成引导板241、242的旋转电机1的立体图。在图6中,a方向相当于定子的周向,b方向相当于旋转轴向。而且,尺寸c相当于定子铁芯21的厚度s。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绝缘纸5安装在定子线圈22的内外周来形成引导板241、242。即,如图7所示,在旋转电机1的线圈端部22E设置的引导板241、242分别由图6所示的绝缘纸5形成。
如图6所示,在矩形形状的绝缘纸5的中央部,多个横长长方形状的孔部51在纵向上等间隔地并排。相邻的孔部51之间的部分为槽嵌入部52。在各孔部51的两外侧设有构成引导板241、242的伸出部53。孔部51、槽嵌入部52的宽度c相当于未图示的齿及槽的轴向长度,伸出部53的宽度d相当于引导板241、242从定子线圈端部22E突出的长度。
将定子铁芯21的齿部穿过孔部51,将槽嵌入部52嵌入到定子铁芯21的槽内。更具体而言,在旋转电机1的下半部,在定子铁芯21的槽的最外径(槽底部)处安装绝缘纸5来形成引导板241,在上半部,在定子铁芯21的槽的最内径(槽开放侧)处安装绝缘纸5来形成引导板242。
根据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还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绝缘纸5作为将定子铁芯21与定子线圈22绝缘的绝缘件而发挥作用,并兼作为引导板241、242。其结果是,由于不需要另行准备构件作为引导板241、242的构件,因此具有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的情况下形成冷却介质RF的引导板241、242这样的效果。
可以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如下这样变形来实施。
(1)绝缘纸5只要能够确保所期望的电绝缘性能即可,不一定非要是绝缘纸,例如可以为树脂板等。
(2)将绝缘纸5设置在定子铁芯21的槽中,在卷绕定子线圈22后,将伸出部53中的规定长度的侧端部向定子铁芯21的内径侧或外径侧折弯,由此能够将引导板241、242形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形状。从而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3)如图17所示,通过在形成引导板241的绝缘纸5上设置孔53a,使冷却介质RF的流动顺畅,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4)如图18所示,也可以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形成引导板241、242的绝缘纸5的伸出部53设置沿周向延伸的肋54。在导板241、242上保持并引导冷却介质RF,使流动顺畅,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肋54形成为相对于周向具有一定角度。
第四实施方式
利用图8、图9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引导板341(342)的表面的详情,图9是表示适用了引导板341、342的旋转电机1的立体图。在图8中,a方向与定子的周向相当,b方向与旋转轴20的轴向相当。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引导板341(342)的表面,沿周向延伸的多个肋43在周向上并排地形成。也可以在引导板341的外周面上设置肋43,而在引导板342的内周面上设置肋43,但在将引导板341、342作为共用部件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在引导板341、342的两面上设置肋43。
根据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还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冷却介质RF由肋43引导,从而沿周向顺畅地流动。由此,无需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具有防止制冷剂向轴向脱离的功能的薄板41R、42R,能够将制冷剂引导至引导板341的周向两端部、进而引导至引导板342的最下端部。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2)在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将引导板341、342的轴向前端部折弯而形成L字状流路的情况下,比平滑的表面的L字状流路更容易控制冷却介质RF的流动,获得提高冷却性能的效果。
(3)即,第四实施方式除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外,通过使冷却介质RF的流动的控制变得容易,还获得提高冷却性能的效果。
可以将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如下变形来实施。
(1)在图8中,可以将肋43与定子线圈22的周向(a方向)平行设置,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将肋43沿与a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方向设置。
第五实施方式
利用图11、图12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剖面的一部分,图12表示该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第五实施方式中,未设置上述的引导板,对定子线圈22的线圈端部22E自身赋予保持并引导冷却介质RF的功能。
如图11、图12所示,在线圈端部22E的内周表面形成有(凹陷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引导槽23。如上所述,定子线圈22通过将线圈导体卷绕在槽中而构成,因此引导槽23设置在线圈导体的表面上。例如,可以通过在线圈导体的表面上压接工具而形成压痕等方法来形成。
根据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1)朝向定子线圈22喷射而到达了线圈端部22E的内周的冷却介质RF在被引导槽23引导的同时沿着线圈端部22E的内周流动。由此,冷却介质RF不会从线圈端部22E脱离,与线圈端部22E的内周长时间地接触,因此获得提高冷却性能的效果。
(2)通过使定子线圈22自身具有冷却介质RF的保持、引导功能,由此不需要引导板41、42,部件件数減少,且制造成本降低。
可以将第五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如下这样变形来实施。
(1)在图11、图12中,在定子线圈端部22的内周表面形成有引导槽23,但也可以在定子线圈端部22的外周形成引导槽23,还可以在内外周这两方形成引导槽23。
(2)在图11、图12中,将引导槽23沿圆周方向形成,但也可以与圆周方向具有一定角度地形成。
第六实施方式
利用图13及图14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图和分解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中,使用通过将多个铁芯块沿圆周方向连结而构成的分割式定子铁芯,且以定子的绕组方式为集中绕组的旋转电机为对象,将卷绕定子线圈的绕线管的一部分作为引导板而利用。
如图13所示,旋转电机1的定子铁芯21通过将图14所示的多个定子铁芯块21B沿圆周方向连结而构成。定子铁芯块21B由铁芯部CB和齿部TB构成,定子线圈22经由绕线管6卷绕在齿部TB。绕线管6被分割成两部分,一对绕线管6分别从齿部24的旋转轴向两端插入。在插入到齿部24的绕线管6上将线圈导体卷绕规定圈数而构成定子线圈22。需要说明的是,在铁芯部CB的圆周方向两端面上设有突部21a和凹部21b。
在绕线管6的两端(图14的上下方向)形成有沿定子线圈22的轴向延伸的上下一对的凸缘61。在一方的凸缘61、即比包括旋转轴20的水平面靠上侧的绕线管6中,通过将齿前端侧的凸缘61向旋转电机外径方向折弯,由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截面L字型的引导板441。在比包括旋转轴20的水平面靠下侧的绕线管6中,通过将齿基部侧的凸缘61的前端部向旋转电机内径方向折弯,由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截面L字型的引导板442。
在绕线管6上卷绕线圈导体,但在将凸缘61折弯的状态下,难以将定子线圈22卷绕在绕线管6上,因此在卷绕定子线圈22后,将绕线管6的凸缘61的前端部折弯。需要说明的是,从各铁芯块21B引出线圈导体的两端部,相邻的同相的线圈导线的两端部彼此由连接线圈连接。
如图13所示,在包括旋转轴20的水平面的上侧,前端向旋转电机外径方向折弯的凸缘61配置在定子线圈22的内周侧。另一方面,在包括旋转轴20的水平面的下侧,前端向旋转电机内径方向折弯的凸缘61配置在定子线圈22的外周侧,且向径向内侧折弯。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通过对现有的部件即绕线管6的改良,由此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和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形成引导板441、442。
第六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如下这样变形来实施。
(1)可以仅将内周侧的凸缘61朝向外径侧折弯,也可以仅将外周侧的凸缘61向内径侧折弯。
(2)不一定非要将一定区域的凸缘61全部折弯,可以采取间歇性折弯、局部省略折弯等多样的组合。
第七实施方式
利用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5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以定子的绕组方式为分布绕组的旋转电机为对象,在周向上相邻的扇形线圈端部的间隙中填充绝缘性树脂来形成树脂膜,通过扇形线圈端部与树脂膜的连续来形成引导板441、442。
在定子铁芯21上沿轴向设置槽21S,在各槽21S内插入扇形线圈22U。分别插入到同相的相邻的槽21S中的扇形线圈22U各自的端部22UE从定子铁芯21的轴向端面21F突出,在线圈端部彼此连接。
在周向上相邻的扇形线圈22U的端部22UE的间隙22G中形成有由清漆等绝缘性树脂构成的树脂膜PM。树脂膜PM与端部22UE连续而一体化,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板41、42同样的冷却介质的引导构件。
在形成树脂膜PM时,采用如下等方法:在利用工具闭塞间隙22G的下侧的状态下,填充清漆等,在清漆等固化后,除去工具。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虽然增加了形成由清漆构成的树脂膜PM的工序,但不需要其它构件。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和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形成具有与引导板41、42同等的功能的冷却介质引导构件。
在图15中,在相邻的扇形线圈22UE的最外径侧形成有树脂膜PM,但也可以在最内径侧形成树脂膜PM。另外,还可以根据周向的位置,例如在旋转电机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变更树脂膜PM的形成位置。
第八实施方式
利用图16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6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中,取代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引导槽23,而在线圈端部22E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绝缘性的肋25。在形成肋25时,使用如下等方法:在线圈端部22E的内周面密接设置树脂模具,使绝缘性树脂流入而固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能够起到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利用图19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覆盖线圈端部22E的至少一部分的盖状构件。
如图19所示,线圈端部22E的下半部由半圆环状的盖状构件70覆盖,从线圈端部22E的上半部沿着线圈端部22E流下的冷却介质RF向盖状构件70内流入,由盖状构件70保持。在盖状构件70的下部穿设有排出孔71,保持在盖状构件70内的冷却介质RF在对线圈端部22E充分冷却后被排出。由此,提高冷却性能。
第十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20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第十实施方式中,通过向线圈端部22E的表面的涂料涂敷来改良冷却介质RF的流动。这里,对使用油系的冷却介质RF及亲油性的涂料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在线圈端部22E的侧面22ES涂敷亲油性的涂料,油系的冷却介质RF沿着侧面22ES被引导。即,线圈端部22E的侧面ES与前端面相比用亲油性高的材料的涂料涂敷。由此,通过极其简单的对策能够改善冷却介质RF的流动,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如下这样变形。
(1)可以在线圈端部22E的内周面及外周面涂敷亲油性高的涂料,还可以仅在一面涂敷亲油性高的涂料。
(2)可以通过在线圈端部22E的前端面22ET涂敷亲水性的涂料,由此进一步改善制冷剂的流动。
(3)还可以在线圈端部22E的前端面22ET涂敷亲水性的涂料,省略向侧面22ES涂敷亲油性的涂料。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内转子的旋转电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外转子的旋转电机。
在上述中,对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考虑到的其它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09-178119号(2009年7月30日提出申请)为基础,并将其内容在此引用。

Claims (14)

1.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
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旋转;
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所述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
引导构件,其沿着所述线圈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并用于使由所述制冷剂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介质沿着所述线圈端部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
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上侧,所述引导构件设置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内周侧的至少一部分,且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下侧,所述引导构件设置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外周侧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由将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定子线圈绝缘的绝缘纸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在所述引导构件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沿周向引导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的引导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定子线圈经由绕线管而卷绕在所述定子铁芯的齿上,
在所述绕线管的轴向端部形成有沿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向延伸的凸缘,
将所述凸缘的端部向所述转子的径向折弯来形成所述引导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
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上侧,将配置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径向内侧的所述凸缘向径向外侧折弯来形成所述引导构件,
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下侧,将配置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凸缘向径向内侧折弯来形成所述引导构件。
7.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
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旋转;
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所述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
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外周面及/或内周面形成有引导所述冷却介质的引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
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上侧,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外周表面形成所述引导槽,且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下侧,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内周表面形成所述引导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引导槽通过在所述线圈端部的表面凹陷设置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引导槽通过在所述线圈端部的表面突出设置绝缘性的肋而形成。
11.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
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旋转;
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所述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
所述定子线圈通过将多个扇形线圈连接而构成,
在所述线圈端部,在将扇形线圈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端部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绝缘性树脂膜,
通过所述连接端部及所述绝缘性树脂膜形成用于使由所述制冷剂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介质沿着所述线圈端部流动的引导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水平配置,
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上侧,在所述扇形线圈的连接端部的内周形成所述绝缘性树脂膜,且在包含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水平面内的下侧,在所述扇形线圈的连接端部的外周形成所述绝缘性树脂膜,由此形成所述引导构件。
13.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
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旋转;
制冷剂供给口,其向所述线圈端部供给冷却介质;
盖状构件,其覆盖所述线圈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且能够使冷却介质流入及排出。
14.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
定子,其具有定子铁芯和定子线圈;
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进行旋转;
制冷剂供给口,其向从所述定子铁芯突出的线圈端部供给油系的冷却介质,
所述线圈端部的内周面及/或外周面与前端面相比由亲油性高的材料的涂料涂敷。
CN201080033859.2A 2009-07-30 2010-07-30 旋转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8119 2009-07-30
JP2009178119A JP5386263B2 (ja) 2009-07-30 2009-07-30 回転電機
PCT/JP2010/062923 WO2011013809A1 (ja) 2009-07-30 2010-07-30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159A true CN102474159A (zh) 2012-05-23
CN102474159B CN102474159B (zh) 2014-10-15

Family

ID=4352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385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159B (zh) 2009-07-30 2010-07-30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03273B2 (zh)
EP (1) EP2461463B1 (zh)
JP (1) JP5386263B2 (zh)
CN (1) CN102474159B (zh)
WO (1) WO201101380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667A (zh) * 2014-07-22 2016-02-03 菲艾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
CN107800211A (zh) * 2016-09-01 2018-03-1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利用涂层材料的冷却剂流动分布
CN110800193A (zh) * 2017-06-27 2020-02-1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1835104A (zh) * 2019-04-23 2020-10-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14640196A (zh) * 2020-12-16 2022-06-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定子的冷却构造
CN114788147A (zh) * 2019-12-24 2022-07-22 株式会社明电舍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8086B2 (en) 2004-02-25 2011-11-01 Femasy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duit occlusion
JP2013013228A (ja) * 2011-06-29 2013-01-1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2013013229A (ja) * 2011-06-29 2013-01-1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2013013227A (ja) * 2011-06-29 2013-01-1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5706793B2 (ja) 2011-09-20 2015-04-2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発電電動機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動車両
JP5942714B2 (ja) 2012-09-07 2016-06-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2014117034A (ja) * 2012-12-07 2014-06-26 Toshiba Corp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6105387B2 (ja) * 2013-05-22 2017-03-29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回転電機
JP5847258B1 (ja) 2014-08-28 2016-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US10326336B2 (en) * 2016-06-30 2019-06-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olant flow distribution using coating materials
US10560002B2 (en) 2017-03-29 2020-02-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olant flow distribution using coating materials
US10622868B2 (en) * 2017-03-29 2020-04-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olant flow distribution using coating materials
KR102452689B1 (ko) * 2017-09-26 2022-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오일 코일순환방식 모터 및 친환경차량
DE102019113091A1 (de) * 2019-05-17 2020-11-19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Wicklungsköpfe einer elektrische Maschine umfließendes Kühlfluid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KR20210026357A (ko) * 2019-08-30 2021-03-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각 시스템을 가지는 모터
DE102019217540A1 (de) * 2019-09-06 2021-03-11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Stator eines Kältemittelantriebs
DE102020112048A1 (de) 2020-05-05 2021-11-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ator und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US11955852B2 (en) * 2021-07-06 2024-04-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leophilic surface treatments for enhanced heat-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machines
US11817765B2 (en) * 2021-08-13 2023-11-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leophobic surface treatments for windage loss reduction and improved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of electric machines
EP4160877A1 (en) 2021-10-04 2023-04-05 Scania CV AB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ethod and vehicle comprising electric machin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0415A1 (en) * 1999-10-15 2001-11-15 Yoshihito Asao A.C. generator for vehicle
JP2004040924A (ja) * 2002-07-04 2004-02-05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05130588A (ja) * 2003-10-23 2005-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エンド冷却構造と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05253263A (ja) * 2004-03-08 2005-09-15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JP2006033915A (ja) * 2004-07-12 2006-02-02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CN1853770A (zh) * 2005-04-27 2006-11-01 李兆辉 可吸附水中油份的改性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吸附装置
JP2006311750A (ja) * 2005-04-28 2006-11-09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CN101107767A (zh) * 2005-01-17 2008-01-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US20090184592A1 (en) * 2008-01-17 2009-07-23 Shinya Sano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9947A (en) * 1959-06-26 1963-11-05 Gen Electric Cooling system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JPS62293952A (ja) * 1986-06-10 1987-12-21 Fuji Electric Co Ltd 直接液体冷却式回転電機のコイルエンド絶縁
US4797588A (en) * 1987-12-14 1989-01-10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tator cooling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2004215358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oyota Motor Corp 多相モータ装置
JP2004336883A (ja) * 2003-05-07 2004-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5012961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における固定子のコイルエンド構造
JP4586408B2 (ja) * 2004-05-06 2010-11-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の冷却構造
JP4476707B2 (ja) * 2004-06-15 2010-06-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7336677A (ja) * 2006-06-14 2007-12-27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および車両
JP2009118615A (ja) * 2007-11-05 2009-05-28 Mitsuba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134991B2 (ja) 2008-01-31 2013-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電動リール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US8378550B2 (en) * 2010-09-10 2013-02-19 Remy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including a stator having a stator sleeve and method of cooling a stato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0415A1 (en) * 1999-10-15 2001-11-15 Yoshihito Asao A.C. generator for vehicle
JP2004040924A (ja) * 2002-07-04 2004-02-05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05130588A (ja) * 2003-10-23 2005-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エンド冷却構造と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05253263A (ja) * 2004-03-08 2005-09-15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JP2006033915A (ja) * 2004-07-12 2006-02-02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CN101107767A (zh) * 2005-01-17 2008-01-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853770A (zh) * 2005-04-27 2006-11-01 李兆辉 可吸附水中油份的改性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吸附装置
JP2006311750A (ja) * 2005-04-28 2006-11-09 Nissan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US20090184592A1 (en) * 2008-01-17 2009-07-23 Shinya Sano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667A (zh) * 2014-07-22 2016-02-03 菲艾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
CN107800211A (zh) * 2016-09-01 2018-03-1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利用涂层材料的冷却剂流动分布
CN107800211B (zh) * 2016-09-01 2021-06-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利用涂层材料的冷却剂流动分布
CN110800193A (zh) * 2017-06-27 2020-02-1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1835104A (zh) * 2019-04-23 2020-10-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11835104B (zh) * 2019-04-23 2023-05-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14788147A (zh) * 2019-12-24 2022-07-22 株式会社明电舍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14788147B (zh) * 2019-12-24 2022-11-15 株式会社明电舍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14640196A (zh) * 2020-12-16 2022-06-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定子的冷却构造
CN114640196B (zh) * 2020-12-16 2023-12-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定子的冷却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1463A4 (en) 2017-05-10
US9203273B2 (en) 2015-12-01
JP2011035992A (ja) 2011-02-17
EP2461463B1 (en) 2019-04-10
EP2461463A1 (en) 2012-06-06
CN102474159B (zh) 2014-10-15
WO2011013809A1 (ja) 2011-02-03
JP5386263B2 (ja) 2014-01-15
US20120161555A1 (en)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159A (zh) 旋转电机
EP2667486B1 (en) Electric machine rotor cooling method
EP3016248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rotor machine
CN103620918B (zh)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JP5374902B2 (ja) モータの油冷構造
CN106464086B (zh) 旋转电机
JP4857327B2 (ja) 車両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0259145A (ja) 回転電機
CN101953052A (zh) 旋转电机
CN106487161A (zh) 旋转电机
CN106100186A (zh) 旋转电机
JP2010057261A (ja) モータの油冷構造
WO2010072499A3 (d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mehreren kühlströmen und kühlverfahren
CN106787452A (zh) 一种油冷电机
WO2017082023A1 (ja) 回転電機
JP2014030284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6452164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955437B1 (ja) 回転電機
CN106208468A (zh) 旋转电机
CN107979234A (zh)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216751437U (zh) 一种油冷电机冷却系统
US9257881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5330860B2 (ja) 回転電機
JP5997598B2 (ja) 回転電機
EP4024679B1 (en) Motor cooling structure, drive assembly,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itachinak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Hitachinak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