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1131A - 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1131A
CN102461131A CN2010800244716A CN201080024471A CN102461131A CN 102461131 A CN102461131 A CN 102461131A CN 2010800244716 A CN2010800244716 A CN 2010800244716A CN 201080024471 A CN201080024471 A CN 201080024471A CN 102461131 A CN102461131 A CN 102461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plate
respect
lift part
substrate
inclin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44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1131B (zh
Inventor
光井泰弘
胜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Mitsubishi Steel KK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Stee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Steel KK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Steel KK
Publication of CN102461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1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1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1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Abstract

一种倾斜结构,包括:基底台;摇动框,相对于基底台可摇动地安装;升降部件,安装在摇动框上,通过转动而相对于摇动框进行升降动作;凸轮结构,具有在形成于基底台上的开口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部、及在升降部件上向外侧突出形成并与凸轮部卡合的突起部,随着升降部件的转动而施力以使升降部件相对于基底台倾斜。

Description

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特别是关于适合用于可携带终端装置的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可携带终端装置,例如提供了一种结构为可使配设有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第2框体相对于配设有数字键等的第1框体滑动的可携带电话。在这种可携带电话中,为了使框体能够进行滑动动作内设有滑动结构。作为这种滑动机构,已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为了实现可携带电话的多功能化,提供了一种利用可携带电话上带有的液晶显示装置而接受电视播放并显示的装置。当长时间观看在液晶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时,在相对于第1框体第2框体仅能水平滑动的滑动结构中,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性很低。
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所示,通过设置使配设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倾斜的倾斜结构,从而提供了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性提高的可携带电话。
现有技术文献如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0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715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027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如下:
然而,由于过去的倾斜结构具有通过由操作者手动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转动而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倾斜(tilt)的结构,因此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
另外,由于过去的倾斜结构需要将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滑动的滑动结构与使第2框体相对于第1框体倾斜(tilt)的倾斜结构另行设置,因此存在零件个数增加并且设置各结构的可携带电话大型化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操作性提高及结构简单化成为可能的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如下: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倾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台;摇动框,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可摇动地安装;升降部件,安装在所述摇动框上,通过转动而相对于所述摇动框进行升降动作;凸轮结构,具有在形成于所述基底台上的开口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部、及在所述升降部件上向外侧突出形成并与所述凸轮部卡合的突起部,随着所述升降部件的转动而施力以使所述升降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倾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滑动装置为具有基板、相对于所述基板进行滑动的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对所述滑板施力的弹簧部件、及倾斜结构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结构包括:基底台;摇动框,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可摇动地安装;升降部件,安装在所述摇动框上,通过转动而相对于所述摇动框进行升降动作;凸轮结构,具有在形成于所述基底台上的开口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部、及在所述升降部件上向外侧突出形成并与所述凸轮部卡合的突起部,随着所述升降部件的转动而施力以使所述升降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倾斜,并且所述基板安装在所述倾斜结构上,在所述滑板与所述倾斜结构的所述升降部件之间设置连接部件,通过将所述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使得所述升降部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而转动,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倾斜结构而倾斜。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能够随着升降部件的转动,升降部件同时提供升降动作和倾斜动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的可携带终端装置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的可携带终端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弹簧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将图3A所示的弹簧部件分解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倾斜结构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图4所示倾斜结构的倾斜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B是表示图4所示倾斜结构的倾斜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基底台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基底台拆下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图8B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中间状态的俯视图。
图9B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从中间状态进一步滑动状态的俯视图。
图10B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从中间状态进一步滑动状态的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1B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图12B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关闭状态的正视图。
图12C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13A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中间状态的俯视图。
图13B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中间状态的正视图。
图13C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14A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4B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14C是表示图1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图15B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关闭状态的正视图。
图15C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16A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中间状态的俯视图。
图16B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中间状态的正视图。
图16C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17A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7B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17C是表示图15A所示的滑动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及图1B表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A。
滑动装置10A具有基板(base plate)11、滑板(slide plate)12、弹簧部件13A、13B、及倾斜(tilt)结构40A、40B等。滑动装置10A提供使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沿图1A、图1B所示的箭头X1、X2的方向滑动的功能、及通过使滑板12沿X1方向滑动使得滑板12相对于水平方向(X1、X2方向)向上方倾斜(tilt)角度θ程度的功能。
图2A及图2B表示出适用滑动装置10A的可携带终端装置1。可携带终端装置1具有主体部2及盖体部3,在盖体部3上配设液晶显示装置4。滑动装置10A的基板11固定在主体部2上,滑板12固定在盖体部3上。
图2A表示出携带时的可携带终端装置1。在携带时,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沿箭头X2方向移动。在此状态下,盖体部3重叠在主体部2的上部实现了便携性的提高。
相对于此在可携带终端装置1使用时,使盖体部3相对于主体部2沿箭头X1方向滑动。由此,固定在盖体部3上的滑板12相对于固定在主体部2上的基板11沿箭头X1方向滑动。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A通过将滑板12沿X1方向滑动,从而提供使滑板12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方倾斜角度θ程度的功能。
由此通过使盖体部3沿X1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如图2B所示盖体部3相对于主体部2向上方倾斜角度θ程度。这样,通过使设有液晶显示装置4得盖体部3倾斜从而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4的可视性。
在以下说明中,将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沿X2方向移动的状态(未倾斜的状态)称为关闭状态,将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沿X1方向移动的状态(倾斜的状态)称为打开状态,并进一步将滑板12位于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中间的状态称为中间状态。
在图1A及图1B所示的滑动装置10A中,基板11为金属制的板形状部件,其两端部弯曲形成有滑动引导部16A、16B。基板11的滑动引导部16A、16B与滑板12的导轨部18A、18B分别卡合。由此滑板12以通过由滑动引导部16A、16B所引导而相对于基板11沿图1A及图1B的箭头X1、X2方向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撑。
基板11安装在下述倾斜结构40的转动轴部70(参见图4)的尖端部。由此,基板11与转动轴部70一体化,随着相对于垂直方向的转动轴部70的轴方向的倾斜,基板11具有倾斜(tilt)的结构(下面详述)。
滑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矩形的金属平板。在滑板12的两侧边缘上,形成有与基板11的滑动引导部16A、16B分别卡合的导轨部18A、18B。
导轨部18A、18B是将滑板12的两侧边缘弯曲形成为大致Z字形状的部件(参见图12B)。导轨部18A、18B以沿滑动方向(箭头X1、X2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滑板12的导轨部18A、18B的内侧位置上形成沿滑动方向(X1、X2方向)延伸的长孔19A、19B。
具有转动轴部70A、70B的倾斜结构40A、40B配置在基板11的下表面侧,滑板12配置在倾斜结构40A、40B的上表面侧。然而,转动轴部70A、70B贯穿在滑板12上形成的长孔19A、19B而到达滑板12的上表面上,在转动轴部70A、70B的各个尖端部上安装有基板11。长孔19A、19B的X1、X2方向的长度对应相对于基板11的滑板12的滑动距离而设定。
由此,在将基板11、滑板12及倾斜结构40A、40B如上所述配设的滑动装置10A中,转动轴部70A、70B不会妨碍滑板12的滑动动作。换言之,当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滑动时,转动轴部70A、70B相对地在长孔19A、19B内移动。
另外,滑板12具有在其上边侧及下边侧上分别设置的一对阻止部(stopper)20A及一对阻止部20B(stopper)。一对阻止部20A设置在滑板12的X1方向侧的上边附近位置。另外,一对阻止部20B设置在滑板12的X2方向侧的下边附近位置。在图1A所示的关闭状态下,由弹簧部件13A、13B的弹力,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向X2方向被施力。但是,通过阻止部20A与基板11的抵接,滑板12越过该抵接位置而向X2方向的移动被防止。
同样,在图1B所示的打开状态下,由弹簧部件13A、13B的弹力,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向X1方向被施力。但是,通过阻止部20B与基板11的抵接,滑板12越过该抵接位置而向X1方向的移动被防止。
下面,对弹簧部件13A、13B进行说明。弹簧部件13A、13B提供作为相对于基板11对滑板12沿滑动方向弹性施力的弹簧的功能、及作为将滑板12与倾斜结构40A、40B连接的连接部件的功能。弹簧部件13A的一端安装在设在滑板12上的支撑轴21A上,另一端安装在倾斜结构40A的升降部件43(参见图4)上。另外,弹簧部件13B的一端安装在设在滑板12上的支撑轴21B上,另一端安装在倾斜结构40B的升降部件43上。
图3A及图3A扩大表示出弹簧部件13的结构。图3A是表示弹簧部件13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弹簧部件13的分解立体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弹簧部件13A、13B为相同结构,因此作为弹簧部件13A、13B共同的说明,以下使用图3A及图3B对弹簧部件13的结构进行说明。
弹簧部件13具有主连接部(link)23、副连接部(link)24、螺旋弹簧25及弹簧引导盒26。主连接部23及副连接部24为树脂成型制品。主连接部23是安装在倾斜结构40A、40B上的部件,在主连接部23上形成有滑片23a、弹簧安装部23b及孔30。另外,副连接部24是安装在支撑轴21A、21B上的部件,在副连接部24上形成有滑片24a、弹簧安装部24b及孔31。
主连接部23与副连接部24、滑片23a与滑片24a相对配置。在主连接部23上形成一条滑片23a,在副连接部24上形成两条滑片24a。滑片23a构成为在一对弹簧安装部24b之间可滑动地卡合。由此,通过滑片23a与弹簧安装部24b相对地沿图3A及图3B的箭头B1、B2方向滑动,使得弹簧部件13其全长能够伸缩。
螺旋弹簧25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有四根。各螺旋弹簧25的箭头B1方向侧的端部安装在主连接部23的弹簧安装部23b上,B2方向侧的端部安装在副连接部24的弹簧安装部24b上。各螺旋弹簧25提供向使主连接部23与副连接部24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功能。
弹簧引导盒26构成为将矩形的金属板的两侧部向内侧弯曲而形成弹簧引导部32。在弹簧部件13被组装的状态下,螺旋弹簧25被容纳在弹簧引导盒26的弹簧引导部32内。由此,即便是使用在B1、B2方向上比较长的螺旋弹簧25,也能够防止螺旋弹簧25在与滑动方向(B1、B2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压曲(buckling)。
另外,弹簧引导盒26防止主连接部23及副连接部24在与滑动方向(B1、B2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图3A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的位移。由此,能够使主连接部23与副连接部24正确且顺利地进行滑动动作。弹簧引导盒26通过将其端部33与副连接部24捻缝(caulk)从而固定在副连接部24上。
另外,如上所述,在形成在主连接部23上的孔30中安装倾斜结构40A、40B的转动轴部70A、70B。另外,在形成在副连接部24上的孔31中穿插支撑轴21A、21B。弹簧部件13(13A、13B)由支撑轴21A、21B可转动地轴承支承。
接着,使用图4至图11B对倾斜结构40A、40B进行说明。由于倾斜结构40A、40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作为倾斜结构40A、40B的共同的说明,使用图4至图11B对倾斜结构4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及图5A、图5B是表示倾斜结构40的立体图及侧视图。图6及图7是表示将基底台41拆下的状态的倾斜结构40的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另外,图8A至图11B是用于对倾斜结构4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倾斜结构40具有基底台41、摇动框42、升降部件43及凸轮结构44等。
基底台41固定在安装有倾斜结构40的可携带终端装置1的主体部2上。基底台41通过将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具有固定部46、台部47及侧面部48。
固定部46是直接固定在主体部2上的部件,形成有螺丝固定用的孔。侧面部48相对于固定部46垂直竖立,下述轴承支承支撑轴54、55的轴孔51A、51B(参见图8A)在侧面部48上形成。台部47设在侧面部48的上部。台部47配置在比固定部46高的位置上。另外,在台部47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构成下述凸轮突起部65、66及凸轮结构44的一部分的凸轮孔50。
使用图8A对凸轮孔50的形状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图4所示的倾斜结构40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凸轮孔50具有大体为圆形的形状。在X1、X2方向上的内径dx与在Y1、Y2方向上的内径dy为相同大小(dx=dy)。但是,在Y1、Y2方向上的内径dy的中心位置(图中O1所示)与在X1、X2方向上的内径dx的中心位置(图中O2所示)设定为相互错开。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轮孔50的X2方向的内边缘部形成凹部50a,在凸轮孔50的X1方向的内边缘部形成凸部50b。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50a的洼进量与凸部50b的突出量设定为相等。当对凹部50a的洼进量与凸部50b的突出量用ΔX表示时,在X1、X2方向上的内径dx的中心位置O2被设定为相对于Y1、Y2方向上的内径dy的中心位置O1向X2方向错开ΔX程度。
摇动框42为树脂成型制品。如图6及图7所示,摇动框42具有将框主体52、内螺纹部53、支撑轴54、55及臂部56、57一体形成的结构。内螺纹部53形成在框主体52的中央。下述升降部件43螺栓安装在摇动框42的框主体52的内螺纹部53上。
在框主体52的一端上形成有臂部56,在臂部56上形成有支撑轴54。另外,在框主体52的另一端上形成有一对臂部57,在一对臂部57的中央形成有支撑轴55。
升降部件43具有本体部60及转动轴部70。主体部60为树脂成型制品,具有同轴地一体成形大径部61及小径部62的结构。大径部61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外螺纹部64。升降部件43的外螺纹部64被构成为与在摇动框42上形成的内螺纹部53螺纹结合。
小径部62形成在大径部61的上部。在小径部62的中央形成有转动轴安装孔63(参见图7)。另外,在小径部62的外周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凸轮突起部65、66、及摇晃防止杆67。
凸轮突起部65、66与上述凸轮孔60一起构成凸轮结构44。凸轮突起部65、66形成为从小径部62向外侧突出。凸轮突起部65、66围绕着转动轴安装孔63相互间隔180°设置。另外,从凸轮突起部65、66的其中一个的尖端部到另一个的尖端部的间隔距离d(图7中箭头所示)设定为比上述凸轮孔50的X1、X2方向上的内径dx、Y1、Y2方向上的内径dy一些(d>dx、d>dy)。凸轮突起部65、66构成为随着升降部件43的转动凸轮突起部65、66在凸轮孔50内转动。
摇晃防止杆67形成为从小径部62向相对于凸轮突起部65、66的突出方向(图7的箭头E1、E2的方向)大体正交的方向(图7的箭头F1的方向)突出。摇晃防止杆67被构成为在关闭的状态下与设在基底台41上的摇晃防止部件68(参见图4及图6)卡合。由此,在关闭状态下,能够防止在摇动框42与升降部件43之间发生摇晃(对此下面将详述)。
转动轴部70为金属制的管状部件。转动轴部70固定在形成在小径部62上的转动轴安装孔63中。转动轴部70的向转动轴安装孔63的固定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通过压装或粘着固定、或可通过嵌入形成到主体部60中而固定。需要使转动轴部70与主体部60一体进行转动。例如,通过以在转动轴部70的外周进行滚花加工(knurling),使转动轴部70嵌入转动轴安装孔63的内壁的方式构成,从而能够使转动轴部70与主体部60一体转动。
接着,对倾斜结构4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组装倾斜结构40时,首先在基底台41上安装摇晃防止部件68。摇晃防止部件68为树脂成型制品,通过粘着或螺丝固定而固定在基底台41上。这时,在摇晃防止部件68上形成的转动防止突起69与设在基底台41上的孔49卡合。由此,当摇晃防止杆67与摇晃防止部件68卡合时,能够防止摇晃防止部件68相对于基底台41移动。
升降部件43通过在主体部60(小径部62)的转动轴安装孔63中固定转动轴70而形成。升降部件43安装在摇动框42上。具体而言,通过将在升降部件43上形成的外螺纹部64螺栓安装在在摇动框42上形成的内螺纹部53上,使得升降部件43被安装在摇动框42上。由此,当升降部件43相对于摇动框42转动时,升降部件43相对于摇动框42升降。
在升降部件43安装在摇动框42上的状态下,摇动框42安装在基底台41上。如上所述,在摇动框42上设有支撑轴54、55,支撑轴54插入在基底台41上形成的轴孔51A中,支撑轴55插入轴孔51B中。由此摇动框52由基底台41轴承支承,摇动框42具有相对于基底台41可摇动的结构。
另外,在摇动框安装在基底台41上的状态下,在升降部件43上形成的凸轮突起部65、66为被插入凸轮孔50内的状态(参见图4)。通过在凸轮孔50内凸轮突起部65、66转动从而凸轮突起部65、66被向凸轮孔50的内壁施力。由此,摇动框42与升降部件43在相对于图5A所示的基底台41垂直竖立的状态与图5B所示的倾斜的状态(表示出倾斜角度θ程度的状态)之间移动。通过以上操作,倾斜结构40被组装。
接着,使用图1A及图12A对滑动装置10A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组装滑动装置10A时,预先将弹簧部件13A、13B安装在设有导轨部18A、18B、长孔19A、19B、及阻止部20A、20B的滑板12上。具体而言,将支撑轴21A、21B插入在弹簧部件13A、13B的各个副连接部24上形成的孔31(参见图3A)中,将支撑轴21A、21B固定在设在滑板12上的预定的安装位置上。这时,弹簧部件13A、13B的各个副连接部24为相对于支撑轴21A、21B可以转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图5A及图5B的P所示的位置是支撑轴21A、21B的转动中心(即摇动框42与升降部件43的转动中心)。
接着,准备如上所述的组装好的倾斜结构40A、40B,将倾斜结构40A、40B的转动轴部70A、70B插入长孔19A、19B中。进而,在滑板12的向表面侧突出状态的转动轴部70A、70B上安装弹簧部件13A、13B。
具体而言,在弹簧部件13A、13B的各主连接部23上形成的各个孔30(参见图3A)中穿插转动轴部70A、70B,将各主连接部23固定在转动轴部70A、70B上。这时,将各主连接部23相对于转动轴部70A、70B牢固地固定,以使弹簧部件13A、13B相对于转动轴部70A、70B不转动。由此,倾斜结构40A、40B(转动轴部70A、70B)与滑板12具有由弹簧部件13A、13B连接的结构。
接着,在滑板12上安装基板11。具体而言,在使滑动引导部16A、16B与导轨部18A、18B卡合的状态下,将基板11滑动安装在滑板12上。在设在11上的预定的转动轴固定位置与转动轴部70A、70B位置确定后,在转动轴部70A、70B的各尖端部上安装基板11。
这样,通过在转动轴部70A、70B上固定基板11,使得当升降部件43相对于基底台41倾斜时,基板11也随之倾斜。再有,滑板12由在基板11上形成的滑动引导部16A、16B引导而滑动。因此,当基板11倾斜时,滑板12也随之倾斜。通过以上操作,滑动装置10A被组装。
接着,使用图8A至图11B及图12A至图14C,对倾斜结构40(40A、40B)及滑动装置10A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A至图11B示出倾斜结构40的动作,图12A至图14C示出滑动装置10A的动作。以下对滑动装置10A的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动作进行说明。由于滑动装置10A的从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动作仅仅是与以下说明的动作相反的动作,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8A及图12A表示出关闭状态的倾斜结构40(40A、40B)及关闭状态的滑动装置10A。
在关闭状态下,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向X2方向滑动。弹簧部件13A、13B施加弹力而伸长。因此,滑板12由弹簧部件13A、13B而被向箭头X2方向移动施力。
然而,由于设在滑板12上的阻止部20A与基板11抵接使得该以上滑动动作被限制。由此,为滑板12与基板11卡固的状态。另外在关闭状态下,当假设通过转动轴部70A、70B的各中心的线段为与Y1、Y2方向平行的线段时,弹簧部件13A、13B为相对于各线段向下倾斜45°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8A所示,在关闭状态下凸轮突起部66、65为在凸轮孔50内朝向箭头Y1、Y2方向的状态。由此,转动轴部70的中心位置配置在凸轮孔50的在Y1、Y2方向上的内径dy的中心位置O1上。在此关闭状态下,如图8B所示摇动框42及升降部件43为垂直竖立的状态(即朝向相对于X-Y坐标面直角的方向的状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B、图9B、图10B及图11B中,朝向右侧的方向为垂直竖立方向。因此,基板11与滑板12未倾斜。
另外在关闭状态下,设在小径部62的外周的摇晃防止杆67被构成为与设在基底台41上的摇晃防止部件68卡合。如上所述,一对凸轮突起部65、66的各自尖端部之间的间隔距离d设定为比上述Y1、Y2方向上的内径dy大一些(d>dy)。
由此,在凸轮孔50的内周面与凸轮突起部65、66之间存在空隙(clearance),因此在凸轮孔50与凸轮突起部65、66之间有可能发生摇晃。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关闭状态下摇晃防止杆67与摇晃防止部件68卡合,因此即便存在上述空隙,在凸轮孔50与凸轮突起部65、66之间有不会发生摇晃。
在上述关闭状态下,使滑板12向箭头方向X1滑动。通过滑板12向X1方向滑动,使得支撑轴21A、21B也向X1方向移动。由此,弹簧部件13A、13B以转动轴部70A、转动轴部70B的各个轴为中心转动。具体而言,弹簧部件13A以转动轴部70A的轴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弹簧部件13B以转动轴部70B的轴为中心逆时针转动。
图9A及图13A表示出弹簧部件13A、13B在到达变成Y1、Y2方向的直线状的位置为止滑板12滑动的状态(中间状态)。
在此中间状态下,弹簧部件13A、13B从图12A所示的关闭状态转动45°。如上所述,由于弹簧部件13A、13B与转动轴部70A、70B连接,因此由于弹簧部件13A、13B转动升降部件43也转动。
升降部件43螺栓安装在摇动框42上。由此,升降部件43通过相对于摇动框42转动而拧进,升降部件43相对于摇动框42向图9B的箭头D方向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弹簧部件13A、13B转动45°,使得升降部件43相比(图9B中虚线所示的)关闭状态上升ΔD程度(参见图9B)。
另外当凸轮突起部65、66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动时,凸轮孔50的形状形成为其转动中心变成中心位置O1。因此,随着滑板12的滑动即便弹簧部件13A、13B转动也仍然维持垂直竖立状态,基板11与滑板12未倾斜。在中间状态中,由于弹簧部件13A、13B变成Y1、Y2方向的直线状,因此弹簧部件13A、13B的弹力不会瞬间对滑板12起作用。
图10A及图10B表示出比中间状态再进一步使滑板12向X1方向滑动的状态。通过较于中间状态将滑板12向X1方向移动,使得相对滑板12的由弹簧部件13A、13B弹力的施力方向反转。由此,即使操作者不按推滑板12,滑板12也会由弹簧部件13A、13B的弹力而自动向X1方向滑动。
另外,在凸轮孔50的内壁上,凸轮突起部66在从中间位置1到打开位置转动的区域内为逐渐向内侧突出的形状。另外,在凸轮孔50的内壁上,凸轮突起部65在从中间位置1到打开位置转动的区域内为逐渐向外侧洼进的形状。
由此,当滑板12比起中间状态还向X1方向滑动,随之由于弹簧部件13A、13B升降部件43转动时,凸轮突起部66与凸轮孔50的向内侧突出的位置擦接,凸轮突起部65与凸轮孔50的向外侧洼进的位置擦接。由此,通过由凸轮孔50与凸轮突起部65、66构成的凸轮结构44,升降部件43被向图10A的箭头X2方向施力。
如上所述,升降部件43被安装在可摇动地安装在基底台41上的摇动框42上。因此,通过升降部件43被向X2方向施力,使得摇动框42摇动。因此,安装在转动轴部70上的基板11,随着升降部件43的摇动而开始倾斜。这时,由于弹簧部件13A、13B继续转动,因此升降部件43的相对于摇动框42的上升动作(箭头D方向的移动)继续进行。
图11A及图14A表示出打开状态的倾斜结构40(40A、40B)及打开状态的滑动装置10A。
在打开状态下,为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向X1方向滑动的状态。另外,当超出中间状态时,弹簧部件13A、13B的弹力的作用方向反转,在打开状态下弹簧部件13A、13B对滑板12向箭头X1方向施力。然而,由于阻止部20B与基板11抵接,使得成为滑板12在抵接位置被基板11卡固的状态。
另外,当假设通过转动轴部70A、70B的各中心的线段为与Y1、Y2方向平行的线段时,在打开状态下弹簧部件13A、13B为相对于各线段向上倾斜45°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滑板12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移动期间,弹簧部件13A、13B分别转动90°。
另一方面,如图11A所示,在打开状态下凸轮突起部66、65处于在凸轮孔50内朝向箭头X1、X2方向的位置。这时,转动轴部70的中心位置位于凸轮孔50的在X1、X2方向上的内径dx的中心位置O2。如上所述,在凸轮孔50的X2方向的内边缘侧形成凹部50a,在凸轮孔50的X1方向的内边缘侧形成凸部50b。在打开状态下,为凸轮突起部65与凹部50a卡合,凸轮突起部66与凸部50b卡合的状态。
由此,在打开状态中的转动轴部70的中心位置位于在X1、X2方向上的内径dx的中心位置O2。在该打开状态中的转动轴部70的中心位置O2相比图8A所示的关闭状态中的转动轴部70的中心位置01,向图11A的箭头X2方向错开了ΔX程度。
这样,通过使转动轴部70的中心向X2方向错开了ΔX程度,使得安装有转动轴部70的升降部件43也被向X2方向移动施力。由此,如图11B所示,升降部件43(转动轴部70)处于以摇动框42的转动中心P为中心转动并倾斜的状态。
另外,在转动轴部70上安装基板11。由此,由于转动轴部70倾斜,基板11及可滑动安装的滑板12也倾斜。由此,如图14C所示,处于滑板12相对于水平方向(X1、X2方向)倾斜角度θ程度的状态。由此,在将滑动装置10A适用于可携带终端装置1时,由于盖体部3倾斜,从而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4的可视性(参见图2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θ程度的例子(以下,将该角度θ称为倾斜角)。该倾斜角θ可通过适当选定弹簧部件13A、13B的转动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90°)、在凸轮孔50中的凹部50a的洼进量及凸部50b的突出量、从摇动框42的转动中心P到凸轮突起部65、66与凸轮孔50擦接位置的距离等而调整。
另外在打开状态下,摇晃防止杆67处于从摇晃防止部件68离开的状态。由于在关闭状态下升降部件43处于垂直竖立的状态,因此在凸轮孔50与凸轮突起部65、66之间产生空隙(clearance)。为了防止因其引起的摇晃,采用使摇晃防止杆67与摇晃防止部件68卡合的结构。
然而,由于在打开状态下升降部件43为倾斜的状态,因此如图11B所示,比起一对凸轮突起部65、66的间隔距离d,倾斜的升降部件43与凸轮孔50的内壁擦接的擦接位置之间的距离dL变大(dL>d)。因此,即使不设置摇晃防止杆67及摇晃防止部件68,也由于凸轮突起部65、66与凸轮孔50的内壁强有力地擦接,因此不会发生类似摇晃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倾斜结构40(40A、40B)及滑动装置10A,随着滑板12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移动,由于倾斜结构40滑板12自动地进行倾斜动作。因此,与通过人手而进行倾斜动作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由于倾斜结构40A、40B是通过与滑板12连接的弹簧部件13A、13B的转动而使升降部件43转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滑板12的滑动动作与滑板12的倾斜动作精确地同步进行。
再有,由于升降部件43一边相对与基底台41上升一边进行倾斜动作,因此即使升降部件43的转动角度很小(本实施方式中为90°),本实施方式的倾斜结构40A、40B也能够使滑板12确确实实地倾斜。
图15A至图17C表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B。
图15A至图15C表示出关闭状态的滑动装置10B。图16A至图16C表示出中间状态的滑动装置10B。图17A至图17C表示出打开状态的滑动装置10B。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A至图17C中,对于与图1A至图14C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对应的结构,付与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A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A,作为相对于基板11对滑板12弹性施力的部件使用弹簧部件13A、13B。弹簧部件13A、13B提供作为相对于基板11对滑板12沿滑动方向弹性施力的弹簧的功能、及作为将滑板12与倾斜结构40A、40B连接的连接部件的功能。
然而,作为弹簧的功能与作为连接部件的功能也不一定必须由一个部件所具备,也可分别由不同的部件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B的特征为通过扭力螺旋弹簧80A、80B来实现作为弹簧的功能,通过连接臂81A、81B来实现作为连接部件的功能。
扭力螺旋弹簧80A、80B的一端固定在滑板12的支撑轴21A、21B上,另一端固定在基板11的预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动轴部70A、70B安装在基板11的位置)上。各个扭力螺旋弹簧80A、80B在关闭状态下向滑板12弹性施力以使其向箭头X2方向移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扭力螺旋弹簧80A、80B的端部的固定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是一端固定在滑板12上,另一端固定在基板11上的结构,则也可为固定在其他位置上。但是,作为与中间状态的界线,需要扭力螺旋弹簧80A、80B在关闭状态下对滑板12向X2方向施力、在打开状态下对滑板12向X1方向施力。
另一方面,在连接臂81A、81B上形成沿纵向延伸的长孔82A、82B。支撑轴21A、21B穿插过长孔81A、81B嵌入设置在滑板12上。由此,连接臂81A、81B具有其一端由支撑轴21A、21B所支撑,并且支撑轴21A、21B可在长孔82A、82B内相对地移动的结构。
另外,连接臂81A、81B的另一端固定在设置在倾斜结构40A、40B上的转动轴部70A、70B上。因此,通过连接臂81A、81B进行转动,使得通过转动轴部70A、70B升降部件43被转动。由此,通过使连接臂81A、81B转动,从而能够使倾斜结构40A、40B进行倾斜动作。
接着,对滑动装置10B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5A至图15C所示的关闭状态下,当使滑板12向箭头X1方向滑动时,支撑轴21A、21B也向X1方向移动。由此,支撑轴21A、21B在长孔82A、82B内相对地移动,并使连接臂81A、81B转动。具体而言,连接臂81A以转动轴部70A的轴为中心顺时针转动,连接臂81B以转动轴部70B的轴为中心逆时针转动。
图16A至图16C表示出连接臂81A、81B在到达变成Y1、Y2方向的直线状的位置为止滑板12滑动的中间状态。当较于中间状态进一步使滑板12向X1方向滑动时,相对滑板12的由扭力螺旋弹簧80A、80B弹力的弹力的施加方向反转。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即使操作者不按推滑板12,滑板12也会由扭力螺旋弹簧80A、80B的弹力而自动向X1方向滑动。
图17A至图17C表示出打开状态的滑动装置10B。在打开状态下,滑板12相对于基板11向X1方向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构成为,在滑板12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移动期间,连接臂81A、81B分别转动90°。由此,升降部件43(转动轴部70)处于以摇动框42的转动中心P为中心转动并倾斜的状态,如图17C所示,滑板12处于相对于水平方向(X1、X2方向)倾斜的状态。
由此,当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0B适用于可携带终端装置1时,由于盖体部3倾斜,从而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4的可视性(参见图2B)。另外,随着滑板12的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移动,由于倾斜结构40滑板12自动地进行倾斜动作。因此,与通过人手而进行倾斜动作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由于倾斜结构40A、40B是通过与滑板12连接的连接臂81A、81B的转动而使升降部件43转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滑板12的滑动动作与滑板12的倾斜动作精确地同步进行。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亦可采用其他变化形式代替,但那些变化形式仍属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范围。
本国际申请以2009年6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34996号作为主张优先权的基础,本国际申请援引该日本专利申请2009-134996号的全部内容。

Claims (4)

1.一种倾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台;
摇动框,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可摇动地安装;
升降部件,安装在所述摇动框上,通过转动而相对于所述摇动框进行升降动作;
凸轮结构,具有在形成于所述基底台上的开口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部、及在所述升降部件上向外侧突出形成并与所述凸轮部卡合的突起部,随着所述升降部件的转动而施力以使所述升降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构成为,螺栓安装在所述摇动框上,从而随着所述升降部件的转动所述升降部件相对于所述摇动框升降。
3.一种具有基板、相对于所述基板进行滑动的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对所述滑板施力的弹簧部件、及倾斜结构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结构包括:
基底台;
摇动框,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可摇动地安装;
升降部件,安装在所述摇动框上,通过转动而相对于所述摇动框进行升降动作;
凸轮结构,具有在形成于所述基底台上的开口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部、及在所述升降部件上向外侧突出形成并与所述凸轮部卡合的突起部,随着所述升降部件的转动而施力以使所述升降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底台倾斜,并且
所述基板安装在所述倾斜结构上,在所述滑板与所述倾斜结构的所述升降部件之间设置连接部件,通过将所述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滑动,使得所述升降部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而转动,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倾斜结构而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件为一端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板上的扭力螺旋弹簧。
CN201080024471.6A 2009-06-04 2010-05-21 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Active CN1024611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4996A JP4948568B2 (ja) 2009-06-04 2009-06-04 チルト機構及びスライド装置
JP2009-134996 2009-06-04
PCT/JP2010/058645 WO2010140494A1 (ja) 2009-06-04 2010-05-21 チルト機構及びスラ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1131A true CN102461131A (zh) 2012-05-16
CN102461131B CN102461131B (zh) 2015-04-29

Family

ID=43297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4471.6A Active CN102461131B (zh) 2009-06-04 2010-05-21 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39912B1 (zh)
JP (1) JP4948568B2 (zh)
KR (1) KR101303133B1 (zh)
CN (1) CN102461131B (zh)
WO (1) WO2010140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1060B1 (en) 2015-10-15 2016-09-20 Civiq Smartscapes, Llc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components of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PCS)
US10270918B2 (en) 2015-10-15 2019-04-23 Civiq Smartscap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of compartments within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PCS)
US10127781B2 (en) 2015-11-16 2018-11-13 Civiq Smartscapes, Llc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vandalism detection in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PCS)
WO2017087499A1 (en) * 2015-11-16 2017-05-26 Civiq Smartscapes, Llc Easily removable field replacement unit in 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CN109892959B (zh) * 2019-04-19 2024-01-26 广州陈扬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炒菜机及平台升降机构
CN115529776A (zh) 2021-06-25 2022-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滑轨机构、伸缩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108A (zh) * 2003-03-10 2004-10-06 京瓷株式会社 连结装置
JP2007148817A (ja) * 2005-11-28 2007-06-14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
JP2007267238A (ja) * 2006-03-29 2007-10-11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
EP1916826A1 (en) * 2006-10-25 2008-04-30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liding and tilting mechanis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0649A (ja) 2004-01-26 2005-08-04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端末のスライド機構
EP1722538A1 (en) * 2005-05-13 2006-11-15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Sliding-typ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operation mode and two keyboards
JP2007049650A (ja) * 2005-08-12 2007-02-22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378333B2 (ja) * 2005-09-07 2009-12-02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555203B2 (ja) * 2005-09-27 2010-09-29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ワンプッシュヒンジ装置
JP4898584B2 (ja) 2007-07-20 2012-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JP2009071511A (ja) 2007-09-12 2009-04-02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JP4733678B2 (ja) * 2007-09-27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JP2009134996A (ja) 2007-11-30 2009-06-18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
JP5015226B2 (ja) * 2008-12-18 2012-08-29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108A (zh) * 2003-03-10 2004-10-06 京瓷株式会社 连结装置
JP2007148817A (ja) * 2005-11-28 2007-06-14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
JP2007267238A (ja) * 2006-03-29 2007-10-11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
EP1916826A1 (en) * 2006-10-25 2008-04-30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liding and tilting mechanis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9912A1 (en) 2012-04-11
JP4948568B2 (ja) 2012-06-06
WO2010140494A1 (ja) 2010-12-09
JP2010283578A (ja) 2010-12-16
EP2439912A4 (en) 2012-11-07
KR101303133B1 (ko) 2013-09-09
KR20120028318A (ko) 2012-03-22
CN102461131B (zh) 2015-04-29
EP2439912B1 (en)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1131A (zh) 倾斜结构及滑动装置
EP1626223B1 (en) Mount for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EP1536398A1 (en) Thin-type display device
KR101378456B1 (ko) 슬라이드 틸트기구
US20160353594A1 (en) Display device
EP2574014A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JP5944095B2 (ja) 開閉装置
JP2006195217A (ja) 薄型表示装置用スタンド
JP2009206965A (ja) 構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07982A (zh) 卡合装置
CN102118466A (zh) 滑动旋转设备,滑动旋转方法和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04345800A (zh) 安装装置及电子设备
JP5420486B2 (ja) 開閉装置
CN100496198C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213930244U (zh) 一种高速公路etc户外全彩显示屏
KR101055682B1 (ko) 레이저가공용 경사장치
JP2018151574A (ja) 電子機器及び表示パネルの移動方法
CN103454791A (zh) 平板显示装置自动应装配方法及系统
JP2007316262A (ja) 表示装置
CN209692817U (zh) 一种折叠装置、柔性显示器及移动终端
KR101144608B1 (ko) 슬라이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KR200420558Y1 (ko)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폰의 바디 구동장치
CN102255989A (zh) 手机用滑动倾斜单元
KR101024929B1 (ko) 반자동 스윙 힌지모듈
KR200402929Y1 (ko) 핸드폰용 힌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