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0240B -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0240B
CN102460240B CN201080028212.0A CN201080028212A CN102460240B CN 102460240 B CN102460240 B CN 102460240B CN 201080028212 A CN201080028212 A CN 201080028212A CN 102460240 B CN102460240 B CN 102460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filter
pigment
resin
methyl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82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0240A (zh
Inventor
山本裕一
山田侑纪
岩崎真理
吉田佳代
釜田敦子
宗内研二
萩原英聪
小林由佳
石丸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color Co Ltd
Toppan Inc
Art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Toyocol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511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498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75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01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Toyocol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0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0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47/00Porphines; Azaporphines
    • C09B47/04Phthalocyanines abbreviation: P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07Filters, e.g. additive colour filters; Components for display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6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6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 C09B67/0063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of organic pigments with only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9B67/0064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of organic pigments with only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of phthalocynanines with only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6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g. printing, electro-deposition or photolithograph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1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providing an etching agent upon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with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light-sensitive compou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issolution inhibi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31Organic compounds not covered by group G03F7/029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03F7/033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the binders being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rendered insoluble or differentially wettable
    • G03F7/038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rendered insoluble or differentially wettabl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 phenolic resin and a polyoxyethylene res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一种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含有:至少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光聚合性单体、树脂、光聚合引发剂以及溶剂。所述光聚合性单体含有通过使多官能异氰酸酯与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所述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基数为0.7×10-3mol/g以上、双键基数为4.5×10-3mol/g以上,并且以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光聚合性单体含有15重量%~45重量%的范围的所述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者所述光聚合性单体以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基准含有10重量%~25重量%的范围的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而且,具备使用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而得到的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电压保持率为90%以上。

Description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液晶显示装置或彩色摄像元件等中使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由夹在2片偏振片之间的液晶层控制通过第1片偏振片的光的偏振程度、并控制通过第2片偏振片的光量从而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通过在2片偏振片之间设置滤色器,就能够实现彩色显示。 
滤色器是在玻璃等透明基板的表面平行或交叉地配置二种以上的不同色相的微细的带(条纹)状滤波器节而得到的元件,或者是按照纵横一定的排列配置微细的滤波器节而得到的元件。滤波器节微细到数微米至数百微米,而且每个色相按照规定的排列整齐地配置。 
一般,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蒸镀或溅射在滤色器上形成用于驱动液晶的透明电极,再在该透明电极的上面形成用于使液晶朝一定方向取向的取向膜。为了充分获得这些透明电极以及取向膜的性能,它们的形成一般需要在200℃以上、优选为23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因此,目前,作为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以耐光性、耐热性优良的颜料作为着色剂的称作颜料分散法的方法成为了主流。 
作为滤色器所要求的品质项目,可以列举出对比度比和亮度。如果使用对比度比较低的滤色器,则会扰乱液晶所控制的偏振程度,在必须遮断光时(OFF状态)会漏光,而在必须透射光时(ON状态)透射光会衰减,所以会形成模糊的画面。因此,为了实现高品质的液晶显示装置,高对比度化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如果使用亮度较低的滤色器,则光的透射率低,所以会形成暗画面,为了使其成为明亮的画面,就必须增加作为光源的背光灯的数量。因此从对消耗电力的增大进行抑制的观点出发,滤色器的高亮度化成为了趋势。 
通常,为了实现滤色器的高亮度和高对比度化,必须进行颜料的微细化 处理以制作最大限度地接近一次粒子的颜料分散体。由此,可以抑制颜料引起的光的散射,通过提高分散体的透明度可以使分散体的分光光谱具有高透射率,因而可以制作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滤色器。 
作为滤色器基板的三原色(红、绿、蓝:RGB)之一的绿色,一般使用卤代铜酞菁颜料(例如C.I.颜料绿36或C.I.颜料绿7)作为主颜料。但是,只要能够使用卤代铜酞菁,就难以兼顾高对比度比和高亮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可发挥鲜明的色调和宽的色显示区域、并具有高的着色力的绿色颜料,使用了从现在使用的卤代铜酞菁颜料中将中心金属置换为锌的卤代锌酞菁颜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卤代锌酞菁颜料的酸度比卤代铜酞菁颜料高。由于这种高的酸度的影响而显示出比其它种类的颜料更高的溶解性,因此容易溶解或抽提到层叠在滤色器层上的液晶相中。由此会导致电压保持率的下降,发生显示不均,产生取向不良等,成为导致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的性能下降的原因。 
在现状中,使用其它颜料时,电压保持率为95%以上,而使用卤代锌酞菁颜料时,电压保持率只有90%以下,因此期待其的改善。组装有电压保持率下降的滤色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会发生画面显示不均,或者发生图像被固定、图像总是不变化的所谓图像保留(烧き付き)现象,因此不是优选的。 
因此,提高电压保持率成为了使用卤代锌酞菁颜料作为绿色颜料的滤色器制作的大课题。 
另外,由于其高的酸度,卤代锌酞菁颜料与其它种类的颜料相比,难以确保分散稳定性,在随时间变化的保存状态方面,可以看到产生晶体异物的现象。如果产生该晶体异物,则不能形成良好的涂膜,不适合作为着色组合物。作为在使用以往一直使用的卤代锌酞菁颜料以外的颜料的方面的电压保持率的改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添加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含有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等各种化合物的方法。 
但是,对于酸度比卤代铜酞菁颜料高的卤代锌酞菁颜料,非常难以获得电压保持率良好、不发生显示不均、不产生取向不良等、进而随时间变化的分散稳定性良好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0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92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使用含有卤代锌酞菁的绿色颜料时的问题即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压保持率的下降、同时显示优良的亮度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具备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具备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提供一种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含有:至少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光聚合性单体、树脂、光聚合引发剂以及溶剂,其中,所述光聚合性单体含有通过使多官能异氰酸酯与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所述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基数为0.7×10-3mol/g以上、双键基数为4.5×10-3mol/g以上,并且以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光聚合性单体含有15重量%~45重量%的范围的所述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者所述光聚合性单体以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基准含有10重量%~25重量%的范围的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而且,具备使用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而得到的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电压保持率为9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提供一种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含有:至少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光聚合性单体、树脂、环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以及溶剂,当将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的卤代锌酞菁颜料的重量设定为100重量份时,含有10~300重量份的所述环氧化合物,并且所述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当量(g/eq:每1个环氧基的分子量=分子量/环氧基数)是100~500,而且,具备使用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而得到的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电压保持率为90%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作比使用铜酞菁作为绿色颜料时亮度更高的滤色器。 而且产生下述效果:由于能够减少从绿色着色层溶出到液晶中的绿色颜料成分,所以能够获得使用卤代锌酞菁颜料时的问题即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压保持率的下降得以改善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含有: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光聚合性单体、非感光性树脂和/或感光性树脂、聚合引发剂以及溶剂。 
下面,对该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各种构成成分进行说明。 
<绿色着色剂>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特征之一是,使用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 
如果用染料索引(C.I.)号码表示代表性的卤代锌酞菁颜料,则可以列举出C.I.颜料绿58等。通过使用卤代锌酞菁颜料,可以获得其它的绿色颜料无法获得的高亮度。 
作为卤代锌酞菁颜料,可以使用由公知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卤代锌酞菁颜料。特别是可以使用由“色材、67[9]、p547-554(1994)”中记载的方法制造的、使用正己基胺作为碱性物质测定时的颜料表面的酸性官能团量优选为100μmol/g以上、更优选为200μmol/g以上的卤代锌酞菁颜料。 
另外,卤代锌酞菁颜料由于显示高的酸度,溶解性比其它种类的颜料高,所以电压保持率容易下降,难以确保颜料分散稳定性。因此,在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即使混合其它物质,颜料分散体系也容易变得不稳定,卤代锌酞菁颜料变得容易析出晶体,尤其是含有碱性物质时,由于与显示高的酸度的卤代锌酞菁颜料形成的盐作为异物析出等而成为问题。 
如上所述,抑制晶体异物的发生的同时,实现电压保持率的提高就成为制作使用了卤代锌酞菁颜料的滤色器方面的课题。 
绿色着色剂不仅是卤代锌酞菁颜料,出于色调整或补色目的,还可以并用其它的绿色颜料和黄色颜料。 
作为可以并用的其它的绿色颜料,可以列举出C.I.颜料绿7、10、36、37 等。此外,作为可以并用的黄色颜料,可以列举出C.I.颜料黄1、2、3、4、5、6、10、12、13、14、15、16、17、18、24、31、32、34、35、35:1、36、36:1、37、37:1、40、42、43、53、55、60、61、62、63、65、73、74、77、81、83、93、94、95、97、98、100、101、104、106、108、109、110、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3、126、127、128、129、138、139、147、150、151、152、153、154、155、156、161、162、164、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9、180、181、182、185、187、188、193、194、198、199、213、214等。其中,可以优选使用C.I.颜料黄138、139、150、185。 
从获得充分的色再现性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全部不挥发成分中的优选的颜料成分的含量为10~90重量%,更优选为15~85重量%,最优选为20~80重量%。颜料成分的含量如果低于10重量%,则难以获得充分的色再现性,如果超过90重量%,则颜料载体的含量变低,着色组合物的稳定性具有变差的倾向。 
优选的颜料的比例是,以颜料成分的总重量为基准,卤代锌酞菁颜料为20~100重量%,卤代铜酞菁颜料为0~80重量%,黄色颜料为0~50重量%。 
更优选的颜料的比例是,以颜料成分的总重量为基准,卤代锌酞菁颜料为50~90重量%,卤代铜酞菁颜料为5~45重量%,黄色颜料为5~45重量%。通过上述的颜料的构成比例,可以使色度区域变宽。 
将使用了卤代锌酞菁颜料的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涂布于玻璃基板等上,使其达到与使用了卤代铜酞菁颜料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同样的色度,然后测定涂膜的透射率时,自450nm附近至530nm附近显示出比使用了铜酞菁颜料的着色组合物的涂膜更高的透射率。特别是在透射率的峰值处,显示出高5%左右的透射率即大约90%的值。因此,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与一般使用的背光灯组合,可以获得由使用了C.I.颜料绿36或C.I.颜料绿7等卤代铜酞菁颜料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无法获得的高亮度。 
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使用的颜料优选进行盐磨处理,并使用微细化后的颜料。盐磨处理是指下述处理:使用捏合机、二辊磨、三辊磨、球磨机、超微磨碎机、砂磨机等混炼机,一边将颜料、水溶性无机盐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加热,一边进行机械混炼,然后通过水洗而除去水溶性 无机盐和水溶性有机溶剂。据认为,水溶性无机盐起到破碎助剂的作用,盐磨时利用无机盐的高硬度使颜料破碎,由此产生活性面,引起晶体生长。因此,混炼时,颜料的破碎和晶体生长同时发生,根据混炼条件的不同,得到的颜料的一次粒径也不同。 
利用加热来促进晶体生长时,加热温度优选为40~150℃。加热温度低于40℃时,晶体生长不能充分进行,颜料粒子的形状变为接近无定形,因而不优选。另一方面,加热温度超过150℃时,晶体生长进行过度,颜料的一次粒径变大,因而作为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着色料并不优选。从盐磨处理颜料的一次粒子的粒度分布与盐磨处理所需的费用的平衡的观点出发,盐磨处理的混炼时间优选为2~24小时。 
通过将盐磨处理颜料时的条件最优化,可以得到一次粒径非常微细、而且分布的宽度窄、具有尖锐的粒度分布的颜料。 
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所含的绿色颜料的由TEM(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求出的一次粒径优选为20~100nm的范围。一次粒径如果小于20nm,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变得困难,另外,一次粒径如果大于100nm,则难以获得充分的对比度比。特别优选的范围是25~85nm。 
作为盐磨处理中使用的水溶性无机盐,可以使用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硫酸钠等,但从价格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氯化钠(食盐)。从处理效率和生产效率这两方面出发,以颜料成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水溶性无机盐优选使用50~2000重量%,最优选使用300~1000重量%。 
盐磨处理中使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起到将颜料和水溶性无机盐润湿的作用,只要是溶解(混合)于水中、并且实质上不溶解所使用的水溶性无机盐,就没有特别限定。但是,盐磨处理时由于温度上升,溶剂处于容易蒸发的状态,所以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沸点为120℃以上的高沸点溶剂。 
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使用例如2-甲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2-异戊氧基乙醇、2-己氧基乙醇、二甘醇、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三甘醇、三甘醇单甲基醚、液状的聚乙二醇、1-甲氧基-2-丙醇、1-乙氧基-2-丙醇、二丙二醇、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单乙基醚或液状的聚丙二醇等。以颜料成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水溶性有机溶剂优选使用5~1000重量%的范围,最优选使用50~500重量%的范围。 
进行盐磨处理时,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树脂。所使用的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天然树脂、改性天然树脂、合成树脂或用天然树脂改性后的合成树脂等。所使用的树脂优选在室温下是固体、并且是水不溶性的,而且,特别优选在上述水溶性有机溶剂中部分可溶。以颜料成分的总重量为基准,树脂的使用量优选为5~200重量%的范围。 
<色素衍生物> 
在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中,为了改善颜料的分散性,还可以使用色素衍生物。作为色素衍生物,可以列举出在有机颜料、蒽醌、吖啶酮或三嗪中导入了碱性取代基、酸性取代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而得到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为用通式P-Lm表示的有机颜料衍生物。 
在通式P-Lm中,P为有机颜料残基,L为碱性取代基、酸性取代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m为1~4的整数。 
有机颜料衍生物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昭63-305173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7-15620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9-40172号公报、日本特公昭63-17102号公报或日本特公平5-946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相对于颜料100重量份,有机颜料衍生物的配合量优选为1~50重量份,更优选为3~30重量份,最优选为5~25重量份。相对于颜料100重量份,颜料衍生物如果低于1重量份,则分散性有可能变差,如果超过50重量份,则耐热性、耐光性有可能变差。 
在通式P-Lm中,作为构成P的有机颜料残基的有机颜料,可以列举出下述的有机颜料。例如,二氧代吡咯并吡咯系颜料、偶氮、二重氮以及多偶氮等偶氮系颜料;铜酞菁、卤代铜酞菁以及无金属酞菁等酞菁系颜料;氨基蒽醌、二氨基二蒽醌、蒽嘧啶、黄士酮、蒽嵌蒽醌、靛蒽醌、皮蒽酮、蒽酮紫等蒽醌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二噁嗪系颜料;紫环酮系颜料;二萘嵌苯系颜料;硫靛系颜料;异吲哚啉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喹酞酮系颜料;还原系颜料;以及金属络合物系颜料等。 
在本发明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为了改善颜料的分散性,还优选使用色素衍生物。 
<光聚合性单体> 
光聚合性单体是指通过自由基来诱发聚合的单体。特别是指通过对着色组合物进行紫外线照射而使其固化而生成透明树脂的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光聚合性单体中还包括一般被称作低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左右并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双键的低聚物。 
以绿色着色剂的总量为基准,使用光聚合性单体时的配合量优选为10~300重量%,从光固化性和显影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10~200重量%。 
作为光聚合物性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β-羧基乙酯以及(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等单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二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以及线性酚醛树脂等环氧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反应物即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聚氨酯、异氰脲酸酯、羟甲基化三聚氰胺等经改性后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以及(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羟基乙基乙烯基醚、乙二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三乙烯基醚、(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丙烯腈等除(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单体,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但并不限于上述化合物。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组合物中可以使用的其它的光聚合性单体,可以列举出使多官能异氰酸酯与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者含有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丙烯酸酯。此外,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组合是任意的,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者含有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丙烯酸酯,也可以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这里,作为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环氧乙烷改性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环氧丙烷改性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己内酯改性五(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丙烯酰基丙酯、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羧基酯的反应物、含有羟基的多元醇聚丙烯酸酯等。 
另外,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异氰酸酯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组合物中可以使用的光聚合性单体中,除了上述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者含有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丙烯酸酯以外,在使多官能异氰酸酯与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时,未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获得的具有双键基的成分也可以作为其它单体来含有。 
此外,上述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优选氨基甲酸酯基数为0.7×10-3mol/g以上,双键基数为4.5×10-3mol/g以上。当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基数低于0.7×10-3mol/g时,固化后的感光性组合物容易因试剂或溶剂而溶胀,从而使形成在感光性组合物层上的透明电极(ITO)发生裂纹,或者容易抽提到层叠在感光性组合物层上的液晶相中。由此会导致电压保持率的下降,发生显示不均,产生取向不良等,会使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的性能下降,大大降低显示品质。另外,当双键基数低于4.5×10-3mol/g时,曝光灵敏度下降,清晰度变差,所以上述情况都不优选。 
<聚合引发剂> 
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中,为了通过照射紫外线而使该组合物固化或者通过光刻法而形成滤波器节,要添加光聚合引发剂。以颜料的总量为基准,光聚合引发剂的配合量优选为5~200重量%,从光固化性和显影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10~150重量%。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1-羟基 环己基苯基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以及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等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以及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苯甲酰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丙烯酰化二苯甲酮、以及4-苯甲酰-4’-甲基二苯硫醚等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以及2,4-二异丙基噻吨酮等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2,4,6-三氯-s-三嗪、2-苯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对甲氧基苯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对甲苯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胡椒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4-双(三氯甲基)-6-苯乙烯基-s-三嗪、2-(萘-1-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4-甲氧基-萘-1-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4-三氯甲基-(胡椒基)-6-三嗪以及2,4-三氯甲基(4’-甲氧基苯乙烯基)-6-三嗪等三嗪系光聚合引发剂;硼酸酯系光聚合引发剂;咔唑系光聚合引发剂;咪唑系光聚合引发剂;以及肟酯系光聚合引发剂等。 
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增感剂,还可以并用α-酰氧基酯、酰基膦化氧、甲基苯基乙醛酸酯、苯偶酰、9,10-菲醌、樟脑醌、乙基蒽醌、4,4’-二乙基间二苯甲酰苯(diethylisophthalophenone)、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以及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等化合物。 
使用增感剂时,以光聚合引发剂为基准,增感剂的配合量优选为3~60重量%,从光固化性和显影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5~50重量%。 
<溶剂> 
为了使颜料充分分散于颜料载体中,并且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上容易以干燥膜厚为0.2~5μm的厚度来涂布而形成滤波器节,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中还含有溶剂。 
作为溶剂,可以列举出例如1,2,3-三氯丙烷、1,3-丁二醇、1,3-亚丁基二醇、1,3-亚丁基二醇二乙酸酯、1,4-二噁烷、2-庚酮、2-甲基-1,3-丙二醇、3,5,5-三甲基-2-环己烯-1-1-酮、3,3,5-三甲基环己酮、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基-1,3-丁二醇、3-甲氧基-3-甲基-1-丁醇、3-甲氧基-3-甲基丁基乙酸酯、3-甲氧基丁醇、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4-庚酮、间二甲苯、间二乙基苯、间二氯苯、N,N- 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正丁基醇、正丁基苯、正丙基乙酸酯、N-甲基吡咯烷酮、邻二甲苯、邻氯甲苯、邻二乙基苯、邻二氯苯、对氯甲苯、对二乙基苯、仲丁基苯、叔丁基苯、γ-丁内酯、异丁基醇、异佛尔酮、乙二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丁基醚、乙二醇单异丙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叔丁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丙基醚、乙二醇单己基醚、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二异丁基酮、二甘醇二乙基醚、二甘醇二甲基醚、二甘醇单异丙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甲基醚、环己醇、环己醇乙酸酯、环己酮、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乙基醚、二丙二醇单丁基醚、二丙二醇单丙基醚、二丙二醇单甲基醚、双丙酮醇、甘油三乙酸酯、三丙二醇单丁基醚、三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苯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单丙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丙酸酯、苄基醇、甲基异丁基酮、甲基环己醇、乙酸正戊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丙酯、二元酸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环氧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中,还可以配合环氧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是指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在作为滤色器的制作工序的烧成时,环氧基发生热固化反应,涂膜表面和内部被交联,具有抑制卤代锌酞菁颜料或来自卤代锌酞菁颜料的杂质溶出到液晶相中的作用。环氧化合物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代表例子,可以列举出双酚A系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系环氧树脂、双酚F系环氧树脂、氢化双酚F系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环状脂肪族系环氧树脂、杂环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系树脂、缩水甘油胺系树脂、环氧化油等环氧树脂;上述环氧树脂的溴代衍生物、三(缩水甘油苯基)甲烷、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等。其中,双酚A系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系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环状脂肪族系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系树脂、缩水甘油胺系树脂、三(缩水甘油苯基)甲烷,它们在膜的固化密度高、并且对着色组合物的显影性的不良影响少的方面是优选的。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的优选的市售的环氧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Nagase ChemteX公司制的EX111、EX201、EX411、EX901、日本化药公司制的EPPN501H、ジヤパンエポキシレジン公司制的JER152等。 
将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的卤代锌酞菁颜料设定为100重量份时,环氧化合物添加10~300重量份。添加量低于10重量份时,膜的固化密度低,电压保持率改善效果变小。添加量超过300重量份时,光聚合性单体和光聚合引发剂等的添加量受到限制,不能确保充分的显影性,而且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会有问题。 
另外,环氧当量是指用由环氧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求出的“分子量/环氧基数:单位为g/eq”来定义的值,即是指每1个环氧基的分子量。本发明中优选的环氧当量为100~500的范围,更优选为100~250的范围。环氧当量如果低于100,则固化性高而使膜的交联密度变得过高,因而固化时的收缩变大,无法获得膜的平坦性。环氧当量如果超过500,则固化性不足,电压保持率的改善效果变小。 
另外,为了促进环氧化合物的固化,还可以并用环氧固化剂。作为代表性的环氧固化剂,可以列举出酸酐系固化剂和胺系固化剂这两种固化剂,胺系固化剂具有反应速度快、在单组分型中难以使其稳定的缺点,并且如果抽提到液晶相中,就有可能使电压保持率恶化,而且与锌酞菁颜料的相容性差,难以确保分散稳定性,从上述观点出发,本发明优选酸酐系环氧固化剂。作为酸酐系环氧固化剂,可以列举出马来酸、邻苯二甲酸、四氢邻苯二甲酸、六氢邻苯二甲酸、均苯四甲酸、二苯甲酮四羧酸、联苯四羧酸、二苯基醚四羧酸、二苯基砜四羧酸的酸酐等。其中,从能够构筑致密的交联结构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酸酐基的酸酐,从短波长的透射良好等光学特性以及能够高度保持液晶的电压保持率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环己烷四羧酸二酐等饱和烃系的多官能酸酐。 
<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组合物含有树脂。通过含有树脂,本发明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分散稳定性变得更良好,使用该着色组合物形成滤色器的色材层时,可以得到颜料凝聚物少、显影性和图案形状也良好的色材层。 
作为树脂,优选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将含有酸性基的烯键式不饱 和单体共聚而得到的碱可溶性乙烯基系树脂、以及具有烯键式不饱和活性双键的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是在可见光区域的400~700nm的整个波长区域光谱透过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的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出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系树脂、聚酯树脂、乙烯基系树脂、醇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橡胶系树脂、环化橡胶系树脂、纤维素类、聚乙烯(HDPE、LDPE)、聚丁二烯以及聚酰亚胺树脂等。 
另外,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列举出例如苯并胍胺树脂、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松香改性富马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以及酚树脂等。 
将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以碱显影型着色抗蚀剂的形态使用时,优选使用将(甲基)丙烯酸等含有酸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共聚而得到的碱可溶性乙烯基系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 
另外,作为粘合剂树脂,还可以使用具有烯键式不饱和活性双键的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该树脂的制造方法,有下述方法:准备具有例如羟基、羧基、氨基等反应性取代基的线状高分子作为树脂的前体,使具有异氰酸酯基、醛基、环氧基等反应性取代基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或肉桂酸与其反应,从而得到在该线状高分子中导入了(甲基)丙烯酰基、苯乙烯基等光交联性基团的树脂的方法;或者利用(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或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含有酸酐的线状高分子进行半酯化的方法等。 
粘合剂树脂中同时具有碱可溶性能和能量射线固化性能的树脂可以作为具有碱可溶性乙烯基系树脂和含有烯键式不饱和活性双键的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这两种树脂的性能的树脂来使用。 
为了使颜料良好地分散,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100000的范围,更优选为5000~800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000~30000的范围。此外,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0~50000的范围,Mw/Mn的值优选为10以下。 
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0以上时,树脂间的相互作用变强,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粘度变高,容易变得难以处理。另外,树脂的重均分子 量(Mw)为5000以下时,显影性以及与玻璃等基板的粘附性有可能发生问题。 
以绿色着色剂的总重量为基准,可以按照0~500重量份的量来使用树脂。优选为30~500重量份,低于30重量份时,显影性、成膜性以及各种耐性容易变得不充分,如果多于500重量份,则颜料浓度低,无法显现出色特性。 
另外,从颜料分散性、显影性以及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作为颜料吸附基和显影时的碱可溶基起作用的羧基、作为颜料载体和对溶剂的亲和性基团起作用的脂肪族基团以及芳香族基团的平衡对于颜料分散性、显影性以及耐久性来说是重要的,因此树脂的酸值优选为20~300mgKOH/g的范围内。酸值更优选为50~150mgKOH/g的范围内。酸值低于20mgKOH/g时,在显影液中的溶解性差,难以形成微细图案。酸值超过300mgKOH/g时,微细图案有可能不残留。 
进而,当酸值为50~150mgKOH/g的范围时,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分散稳定性变得良好,晶体异物的抑制变得更良好。 
<流平剂> 
在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组合物中,为了使透明基板上的组合物的流平性变得良好,优选添加流平剂。作为流平剂,优选主链上具有聚醚结构或聚酯结构的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主链上具有聚醚结构的二甲基硅氧烷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的FZ-2122、ビツクケミ一公司制的BYK-333等。 
作为主链上具有聚酯结构的二甲基硅氧烷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ビツクケミ一公司制的BYK-310、BYK-370等。还可以并用主链上具有聚醚结构的二甲基硅氧烷和主链上具有聚酯结构的二甲基硅氧烷。以着色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100重量%),流平剂的含量通常为0.003~0.5重量%。 
作为流平剂,特别优选的流平剂可以列举出分子内具有疏水基和亲水基的所谓表面活性剂的一种。该流平剂尽管具有亲水基,但在水中的溶解性也小,所以添加到着色组合物中时,具有其表面张力下降能力低的特征。在上述流平剂中,进一步地,尽管表面张力下降能力低但对玻璃板的浸润性良好的流平剂是有用的,并且优选使用在不会出现因起泡而引起的涂膜缺陷的添 加量下能够充分抑制静电性的流平剂。 
作为流平剂,可以优选使用具有聚环氧烷烃单元的二甲基聚硅氧烷。作为聚环氧烷烃单元,有聚环氧乙烷单元、聚环氧丙烷单元,二甲基聚硅氧烷也可以同时具有聚环氧乙烷单元和聚环氧丙烷单元。 
另外,聚环氧烷烃单元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结合形态可以是聚环氧烷烃单元结合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重复单元中的侧基(pendant)型、结合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末端的末端改性型、与二甲基聚硅氧烷交替地反复结合的直链状的嵌段共聚物型之中的任一种。 
具有聚环氧烷烃单元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由Dow Corning Toray株式会社出售,例如可以列举出FZ-2110、FZ-2122、FZ-2130、FZ-2166、FZ-2191、FZ-2203、FZ-2207,但并不限于这些。 
在流平剂中还可以辅助地加入阴离子性、阳离子性、非离子性或两性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在流平剂中辅助地加入的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碱金属盐、烷基萘磺酸钠、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月桂基硫酸单乙醇胺、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铵、硬脂酸单乙醇胺、硬脂酸钠、月桂基硫酸钠、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单乙醇胺、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等。 
作为在流平剂中辅助地加入的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烷基季铵盐以及它们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作为在流平剂中辅助地加入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聚氧乙烯油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聚乙二醇单月桂酸酯等;烷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等烷基甜菜碱、烷基咪唑啉等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及氟系或硅酮系的表面活性剂。 
<其它的成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组合物中,为了使组合物的随时间变化的粘度稳定化,可以含有储藏稳定剂。另外,为了提高与透明基板的粘附性,还可以含有硅烷偶联剂等粘附提高剂。 
作为储藏稳定剂,可以列举出例如苄基三甲基氯化物、二乙基羟基胺等 季铵氯化物、乳酸、草酸等有机酸以及其甲基醚、叔丁基焦儿茶酚、四乙基膦、四苯基膦等有机膦、亚磷酸盐等。相对于着色组合物中的色素100重量份,储藏稳定剂可以使用0.1~10重量份的量。 
作为粘附提高剂,可以列举出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乙烯基硅烷类;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甲基)丙烯酸硅烷类;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环氧硅烷类;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氨基硅烷类;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硫代硅烷类等。相对于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100重量份,硅烷偶联剂可以优选使用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5~5重量份的量。 
<分散> 
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可以如下制造:使用三辊磨、二辊磨、砂磨机、捏合机、超微磨碎机等各种分散手段,将至少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优选与色素衍生物和/或分散助剂一起微细地分散于树脂和有机溶剂等着色剂载体中。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也可以通过将数种着色剂分别分散于着色剂载体中,再将所得到的分散物进行混合来制造。 
<分散助剂> 
将着色剂分散于着色剂载体中时,可以适当使用树脂型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等分散助剂。分散助剂在着色剂的分散方面优异,防止分散后的着色剂的再凝聚的效果大,因此,在使用通过利用分散助剂将着色剂分散于着色剂载体中而形成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时,可以得到光谱透过率高的滤色器。 
树脂型分散剂含有具有与着色剂吸附的性质的着色剂亲和性部位和与着色剂载体有相容性的部位,与着色剂吸附而起到使着色剂在着色剂载体中的 分散稳定化的作用。作为树脂型分散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使用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等聚羧酸酯、不饱和聚酰胺、聚羧酸、聚羧酸(部分)胺盐、聚羧酸铵盐、聚羧酸烷基胺盐、聚硅氧烷、长链聚氨基酰胺磷酸盐、含有羟基的聚羧酸酯以及它们的改性物、通过聚(低级亚烷基亚胺)与具有游离羧基的聚酯的反应而形成的酰胺及其盐等油性分散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水溶性树脂或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系、改性聚丙烯酸酯系、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加成化合物、磷酸酯系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月桂基硫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碱金属盐、硬脂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月桂基硫酸单乙醇胺、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铵、硬脂酸单乙醇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单乙醇胺、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聚乙二醇单月桂酸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烷基季铵盐以及它们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烷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等烷基甜菜碱、烷基咪唑啉等两性表面活性剂,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粗大粒子的除去] 
含有以上所说明的各成分的着色组合物可以以凹版胶印用印刷油墨、无水胶版印刷油墨、丝网印刷用油墨、溶剂显影型或碱显影型着色抗蚀剂的形态来调制。此外,着色抗蚀剂是在含有透明树脂和单体、光聚合引发剂、有机溶剂的组合物中使着色剂分散而得到的物质。 
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组合物优选使用离心分离、烧结过滤器和膜滤器等手段除去优选为5μm以上的粗大粒子,更优选除去1μm以上的粗大粒子,进一步优选除去0.5μm以上的粗大粒子以及混入的污物。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组合物优选实质上不含0.5μm以上的粒子。更优选的是粒径为0.3μm以下(由SEM测得的粒径)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滤色器进行说明。 
使用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着色组合物,通过印刷法或光刻法,可以制造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滤色器。 
利用印刷法来形成滤波器节时,仅仅通过反复进行作为印刷油墨调制的着色组合物的印刷和干燥就能够形成图案,因此,作为滤色器的制造方法,成本低且批量生产率优良。而且,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平滑度的微细图案的印刷。为了进行印刷,着色组合物的组成优选设定成油墨不会在印刷版或橡皮布上发生干燥和固化的组成。此外,印刷机上的油墨的流动性的控制也是重要的,因此还可以利用分散剂或体质颜料来进行油墨粘度的调节。 
在利用光刻法形成滤波器节时,使用喷涂法、旋涂法、狭缝涂布法、辊涂法等涂布方法将作为上述溶剂显影型或碱显影型着色抗蚀剂调制的着色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板上,使得干燥膜厚达到0.2~5μm。根据需要对干燥后的膜,经由以与该膜接触或非接触的状态设定的具有规定图案的掩模进行紫外线曝光。然后,浸渍于溶剂或碱显影液中或者用喷雾器等喷雾显影液,从而除去未固化部而形成所期望的图案,然后对其它的颜色也重复同样的操作,由此可以制造滤色器。另外,为了促进着色抗蚀剂的聚合,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施加热。根据光刻法,可以制造精度高于上述印刷法的滤色器。 
在显影时,作为碱显影液,可以使用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的水溶液,还可以使用二甲基苄基胺、三乙醇胺等有机碱。另外,显影液中还可以添加消泡剂或表面活性剂。 
此外,为了提高紫外线曝光灵敏度,还可以在涂布上述着色抗蚀剂并干燥后,涂布水溶性或碱水溶性树脂例如聚乙烯醇或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等,然后干燥,形成可防止由氧导致的阻聚的膜,然后进行紫外线曝光。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还可以通过电沉积法、转印法等来制造,上述的着色组合物可以用于任何一种方法中。电沉积法是在利用形成在基板上的透明导电膜,通过胶体粒子的电泳而使各种颜色的滤波器节电沉积形成于透明导电膜上,由此来制造滤色器的方法。另外,转印法是在剥离性的转印基片的表面预先形成滤波器节,再使该滤波器节转印至所期望的基板上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具备至少一个红色滤波器节、至少一个蓝色滤波器 节以及至少一个绿色滤波器节,上述的至少一个绿色滤波器节是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形成的。 
红色滤波器节可以使用通常的红色着色组合物来形成。红色着色组合物可以使用例如C.I.颜料红7、14、41、48∶1、48:2、48:3、48:4、57∶1、81、81∶1、81:2、81:3、81:4、122、146、168、177、178、184、185、187、200、202、208、210、246、254、255、264、270、272、279等红色颜料。 
红色着色组合物还可以并用C.I.颜料橙43、71、73等橙色颜料和/或C.I.颜料黄1、2、3、4、5、6、10、12、13、14、15、16、17、18、24、31、32、34、35、35:1、36、36:1、37、37:1、40、42、43、53、55、60、61、62、63、65、73、74、77、81、83、93、94、95、97、98、100、101、104、106、108、109、110、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3、126、127、128、129、138、139、147、150、151、152、153、154、155、156、161、162、164、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9、180、181、182、185、187、188、193、194、198、199、213、214等黄色颜料。 
另外,蓝色滤波器节可以使用通常的蓝色着色组合物来形成。蓝色着色组合物可以使用例如C.I.颜料蓝15、15∶1、15:2、15:3、15:4、15:6、16、22、60、64等蓝色颜料。此外,蓝色着色组合物还可以并用C.I.颜料紫1、19、23、27、29、30、32、37、40、42、50等紫色颜料。 
在透明基板或反射基板上形成滤波器节之前,如果预先形成黑矩阵,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作为黑矩阵,可以使用铬或铬/氧化铬的多层膜、氮化钛等无机膜或分散有遮光剂的树脂膜,但并不限于这些。 
另外,还可以在上述透明基板或反射基板上预先形成薄膜晶体管(TFT),然后形成滤波器节。通过在TFT基板上形成滤波器节,可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提高亮度。 
在滤色器上,根据需要形成外层涂膜或柱状间隔物、透明导电膜、液晶取向膜等。 
使用密封剂将滤色器与相对基板粘合在一起,从设置在密封部上的注入口注入液晶,然后将注入口密封,根据需要在基板的外侧粘合偏振膜或相位差膜,从而可以制造液晶显示面板。 
该液晶显示面板可以用于扭曲向列型(TN)、超扭曲向列型(STN)、面 内切换型(IPS)、垂直排列型(VA)、光学补偿弯曲型(OCB)等使用滤色器来进行彩色化的液晶显示模式。 
实施例 
下面,对作为光聚合性单体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合成例、制备含有各种光聚合性单体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此外,实施例中的“份”表示“重量份”。另外,Mn和Mw分别指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 
(合成例1) 
在内容量为1升的5口反应容器中加入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623g、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g,在60℃反应8小时,得到含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基数为1.64×10-3mol/g、双键基数为8.22×10-3mol/g的多官能丙烯酸酯(1)的产物。产物中,多官能丙烯酸酯(1)所占的比例为45重量%,剩余部分为其它的光聚合性单体。此外,根据IR分析确认了反应产物中不存在异氰酸酯基。 
(合成例2) 
在内容量为1升的5口反应容器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42g、丙烯酸77g、甲氧基苯酚0.2g、三苯基膦3g,在80℃反应12小时,得到甲基丙烯酸2-羟基-3-丙烯酰基丙酯。进而,向其中加入三羟甲基丙烷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コロネ一トHL(日本聚氨酯株式会社制)]490g,在60℃反应8小时,得到含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基数为4.82×10-3mol/g、双键基数为4.52×10-3mol/g的多官能丙烯酸酯(2)的产物。产物中,多官能丙烯酸酯(2)所占的比例为100重量%。此外,根据IR分析确认了反应产物中不存在异氰酸酯基。 
(丙烯酸树脂A的合成及其溶液的调制)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环己酮800份,一边向容器中注入氮气,一边加热至100℃,在该温度下,用1小时滴加苯乙烯80.0份、甲基丙烯酸40.0份、甲基丙烯酸N,N-甲酯85.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95.0份以及偶氮二异丁腈10.0份的混合物,然后进行聚合反应。 
滴加后,再在100℃反应3小时后,添加将偶氮二异丁腈2.0份溶解于环己酮50份中得到的溶液,再在100℃继续反应1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约30000、酸值为87mgKOH/g的丙烯酸树脂A的环己酮溶液。 
冷却至室温后,取样树脂溶液约2g,在180℃加热干燥20分钟后测定不挥发成分,在之前合成的树脂溶液中添加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使得不挥发成分为20重量%,从而调制丙烯酸树脂A溶液。 
(丙烯酸树脂B~E的合成及其溶液的调制) 
按照下述表1中所示的单体组成、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及其量(重量份),与上述丙烯酸树脂A的合成方法同样地进行丙烯酸树脂B~E的合成,并调制它们的溶液。此外,合成的树脂的酸值、重均分子量示于下述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0124163990000211
其中,上述表1中的简写符号等分别如下所述。 
MA:甲基丙烯酸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nBM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AIBN:偶氮二异丁腈 
(树脂型分散剂溶液1的调制) 
使用市售的树脂型分散剂即日本ル一ブリゾ一ル公司制造的SOLSPERSE56000和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来调制不挥发成分为40重量%的溶液,作为树脂型分散剂溶液1来使用。 
(树脂型分散剂溶液2的调制) 
使用市售的树脂型分散剂即チバ·ジヤパン公司制“EFKA4300”和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来调制不挥发成分为40重量%的溶液,作为树脂型分散剂溶液2来使用。 
[实施例1] 
将卤代锌酞菁系绿色颜料(C.I.颜料绿58)11.0份、上述树脂型分散剂溶液2.5份、上述丙烯酸树脂A溶液40.0份以及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46.5份的混合物均匀搅拌混合后,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珠在Eiger-mill(アイガージャパン公司制“ミニモデルM-250MKII”)分散5小时后,用5.0μm的过滤器过滤,从而制作绿色颜料分散体。 
接着,将上述绿色颜料分散体40.0份、丙烯酸树脂A溶液22.4重量份、作为光聚合性单体的合成例1中合成的多官能丙烯酸酯(1)2.9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チバ·ジャパン公司制“Irgacure OXE-02”)0.2份、环己酮和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和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的混合溶液34.5份的混合物均匀地搅拌混合,然后用1.0μm的过滤器过滤,得到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 
[实施例2、3] 
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1)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并将添加量变更为下述表2中所示的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2、3。 
[实施例4] 
除了将绿色颜料分散体减量至20.0份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4。 
[实施例5] 
除了将绿色颜料分散体增量至50.0份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5。 
[实施例6] 
除了将光聚合性单体变更为合成例2中合成的多官能丙烯酸酯(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6。 
[实施例7~8] 
除了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2)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并且将添加量变更为下述表2中记载的量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作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7~8。 
[实施例9] 
除了将上述绿色颜料分散体减量为20.0份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 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9。 
[实施例10] 
除了将上述绿色颜料分散体增量为50.0份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0。 
[实施例11] 
除了将光聚合性单体变更为含有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单体(东亚合成公司制“アロニックスM-40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1。 
[实施例12、13] 
除了使用含有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单体(东亚合成公司制“アロニックスM-402”)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并且将添加量变更为下述表2中记载的量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2、13。 
[实施例14] 
除了将上述绿色颜料分散体减量至20.0份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4。详细的组成示于下述表2中。 
[实施例15] 
除了将上述绿色颜料分散体增量至50.0份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下述表2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5。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364426590000031
[比较例1] 
除了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1)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并且将添加量变更为下述表3中记载的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6。 
[比较例2] 
除了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2)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并且将添加量变更为下述表3中记载的量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作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7。 
[比较例3] 
除了使用含有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单体(东亚合成公司制“アロニックスM-402”)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并且将添加量变更为下述表3中记载的量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8。 
[比较例4] 
除了将光聚合性单体变更为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公司制“DPCA-3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19。 
[比较例5、6] 
除了使用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公司制“DPCA-30”)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并且将添加量变更为下述表3中记载的量以外,与比较例4同样地制作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20、21。 
[比较例7] 
除了使用卤代铜酞菁绿色颜料(C.I.颜料绿36)代替卤代锌酞菁绿色颜料(C.I.颜料绿58)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抗蚀剂材22。 
[比较例8] 
除了使用卤代铜酞菁绿色颜料(C.I.颜料绿36)代替卤代锌酞菁绿色颜料(C.I.颜料绿58)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抗蚀剂材23。 
[比较例9] 
除了使用卤代铜酞菁绿色颜料(C.I.颜料绿36)代替卤代锌酞菁绿色颜料(C.I.颜料绿58)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下述表3表示的组成的碱显影型抗蚀剂材24。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364426590000051
(评价方法) 
使用以上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碱显影型抗蚀剂材1~24,进行电压保持率、亮度、异物的发生状况的确认的各个试验。这些试验的步骤如下所述。 
(电压保持率测定法) 
使用旋涂器将碱显影型抗蚀剂材1~24涂布于玻璃基板(10cm×10cm)上,使得干燥覆盖膜的膜厚为1.8μm,并以50mJ/cm2的曝光量曝光。然后,用23℃的0.2重量%的碳酸钠水溶液喷雾显影30秒钟,在烘箱中于230℃进行烧成,由此得到抗蚀剂材1~24的涂布基板。 
从得到的涂布基板上削下0.05g抗蚀剂涂膜后,浸渍于液晶1.5g(メルク株式会社制、MLC-2041)中,在120℃烘箱中老化60分钟,以4000rpm的转速离心分离15分钟,然后采集上部澄清液,由此制作抗蚀剂抽提液晶样品液。 
另一方面,将具有有效电极尺寸为10mm×10mm的ITO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2片按照使ITO透明电极面彼此面对面的方式相对配置,使用密封剂按照使液晶层间隙(cell gap)为9μm的方式制作小型液晶盒(cell)。 
向该小型液晶盒的液晶层间隙间注入抗蚀剂抽提液晶样品液,在60℃、以5V的电压施加60μ秒电压,使用TOYO Corporation制VHR-1S测定电压释放后经过16.67m秒后的液晶盒电压[V1]。 
反复进行5次测定,求出测定的液晶盒电压的平均值。然后,使用得到的液晶盒电压根据下式求出电压保持率(%)。 
电压保持率(%)=([V1]/5)×100 
电压保持率(%)的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电压保持率为95%以上 
○:电压保持率为90%以上但低于95% 
△:电压保持率为85%以上但低于90% 
×:电压保持率低于85% 
(亮度的测定法) 
使用旋涂器涂布得到的碱显影型抗蚀剂材1~24,改变转速以使在CIE色度图中的色度y为0.62、0.6、0.58的方式形成干燥膜厚,由此制作3个涂 布基板。 
涂布后在230℃用热风烘箱干燥40分钟,然后测定各个膜厚以及对比度比,由三个数据用一次相关法求出色度y为0.6时的亮度和对比度比。色度是使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奥林巴斯光学公司制“OSP-SP100”)来测定。 
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中。 
表4 
从上述表4可知,使用了卤代锌酞菁绿色颜料的抗蚀剂材1-21与使用了卤代铜酞菁绿色颜料的抗蚀剂材22-24相比,亮度更优良。另一方面,还知 道:如果使用卤代锌酞菁绿色颜料,则电压保持率会下降,但通过使用规定量的多官能丙烯酸酯作为光聚合性单体(实施例1-15),电压保持率得到了改善。另外,通过增加多官能丙烯酸酯的添加量,电压保持率的改善度增加,可以实现高的电压保持率。 
与之对照,使用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光聚合性单体来调制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的比较例4~6中,未见到电压保持率的改善。另外,即使使用了与实施例相同的光聚合性单体,在其添加量少的情况下(比较例1-3),也未见到电压保持率的改善。 
如上所述,作为感光性组合物的含有成分的光聚合性单体,通过使用规定量的规定的光聚合性单体,可以制作电压保持率优良的含有卤代锌酞菁绿色颜料的碱显影型抗蚀剂材。 
[实施例16-27、比较例10-21] 
(绿色颜料分散体1的制作) 
将卤代锌酞菁颜料(C.I.颜料绿58)11.0份、2.5份上述树脂型分散剂溶液2、上述丙烯酸树脂A溶液40.0份以及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46.5份的混合物均匀搅拌混合后,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珠在Eiger-mill(アイガ一ジヤパン公司制“ミニモデルM-250MKII”)分散5小时后,用5.0μm的过滤器过滤,从而制作绿色颜料分散体1。 
(绿色颜料分散体2的制作) 
除了使用卤代铜酞菁颜料(C.I.颜料绿36)代替卤代锌酞菁颜料(C.I.颜料绿58)以外,与绿色颜料分散体1同样地制作绿色颜料分散体2。 
将下述表5中所示的各组合物及其量(重量份)以达到均匀的方式分别进行搅拌混合,然后用1.0μm的过滤器过滤,从而得到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25~48。 
Figure BDA0000124163990000311
其中,上述表5中的简写符号分别如下所述。 
光聚合性单体: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光聚合引发剂: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チバ·ジヤパン公司制“Irgacure 907”) 
增感剂: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保土ケ谷化学公司制“EAB-F”) 
有机溶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环氧化合物A~G:分别示于下述表6中。 
丙烯酸化合物A~C:分别示于下述表6中。 
表6 
Figure BDA0000124163990000331
(评价方法) 
使用以上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碱显影型抗蚀剂材25~48,进行电压保持率、亮度、异物的发生状况的确认以及显影性的各个试验。此外,电压保持率的评价步骤如上所述,亮度的评价步骤、晶体异物的观察法以及显影性的评价如下所述。 
(亮度的测定法) 
使用旋涂器涂布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改变转速以干燥涂膜的CIE色度图中的C光源下的色度y为0.62、0.60、0.58的方式改变膜厚,由此分别制作3个涂布基板。涂布后在80℃用热风烘箱干燥,由三个数据用一次相关法求出色度y为0.6时的亮度。色度是使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奥林巴斯光学公司制“OSP-SP100”)来测定。 
(晶体异物的观察法) 
在40℃的环境下将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30ml静置7天,使用安装在注射器上的5μm孔径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用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20ml洗涤过滤器,取下一部分过滤器,用显微镜观察并评价过滤器上残留的异物。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未观察到异物 
△:观察到的异物为5个以下 
×:观察到的异物为超过5个的多个 
(显影性评价) 
将各碱显影型绿色抗蚀剂材旋涂于10×10cm的透明玻璃基板上,在70℃进行20分钟的预烘烤,形成干燥膜厚为约2.0μm的涂膜,然后以50mJ/cm2的曝光量进行紫外线曝光,算出未曝光部的整个图案在碳酸钠0.15重量%、碳酸氢钠0.05重量%、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花王株式会社制“ペリレツクスNBL”)0.1重量%以及99.7重量%的碱显影液中溶解的时间(T1),将显影延迟至T1的1.5倍的时间并将其设定为显影终点。将在显影终点,无曝光部的图案缺损者记为○,将图案缺损者记为×。 
其结果示于上述表5中。 
实施例16~27由于含有包含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并使用了环氧当量为100至500的环氧化合物,而且相对于卤代锌酞菁颜料100重量份, 环氧化合物的添加量为10~300重量份这样的最佳添加量,所以显示出高的亮度,并且,在电压保持率(%)评价、异物评价、显影性评价中,都显示出优良的结果。特别是实施例16~18、19、20,由于充分添加了环氧当量为100~250的范围内的环氧化合物,所以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电压保持率(%)。 
另外,实施例21~27不仅电压保持率(%)优良,显影性也显示出优良的结果,进而通过使用树脂酸值为50~150mgKOH/g、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的树脂,可以制作不仅显影性优良而且晶体异物也优良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与之对照,未添加环氧化合物的比较例10~14、环氧化合物的添加量较少的比较例16、使用了环氧当量较高的环氧化合物的比较例17均未看到电压保持率(%)的改善。另外,比较例15由于环氧化合物的添加量过剩,所以显影性发生了问题。 
比较例18~20使用了与环氧化合物同样具有热固性的丙烯酸化合物,但未看到与环氧化合物同等程度的电压保持率改善效果,而且晶体异物和显影性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比较例21由于未使用卤代锌酞菁颜料,所以尽管在电压保持率(%)和晶体异物发生方面没有问题,但结果是亮度低。 
如上所述,通过满足使用环氧当量为100~500的范围内的环氧化合物以及相对于卤代锌酞菁颜料100重量份,环氧化合物的添加量为10~300重量份这些条件,可以制作显影性良好、并且可抑制晶体异物发生、电压保持率优良的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Claims (5)

1.一种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含有:至少含有卤代锌酞菁颜料的绿色着色剂、光聚合性单体、树脂、光聚合引发剂以及溶剂,
其中,所述光聚合性单体含有通过使多官能异氰酸酯与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所述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基数为0.7×10-3mol/g以上、双键基数为4.5×10-3mol/g以上,并且以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基准,所述光聚合性单体含有19重量%~45重量%的范围的所述多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而且,具备使用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而得到的滤色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电压保持率为9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绿色着色剂100重量份,所述卤代锌酞菁颜料的含量为20~10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的酸值为20~300mgKOH/g的范围,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的范围。
4.一种滤色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器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而形成的绿色像素。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色器。
CN201080028212.0A 2009-06-25 2010-06-24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460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1120A JP5449883B2 (ja) 2009-06-25 2009-06-25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51120 2009-06-25
JP2009167517A JP5410183B2 (ja) 2009-07-16 2009-07-16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9-167517 2009-07-16
PCT/JP2010/060730 WO2010150843A1 (ja) 2009-06-25 2010-06-24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0240A CN102460240A (zh) 2012-05-16
CN102460240B true CN102460240B (zh) 2014-06-25

Family

ID=4338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8212.0A Active CN102460240B (zh) 2009-06-25 2010-06-24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2) KR101384363B1 (zh)
CN (1) CN102460240B (zh)
TW (2) TW201415162A (zh)
WO (1) WO20101508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8435A1 (ja) * 2011-02-10 2012-08-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02650755B (zh) * 2011-05-24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JP5743148B2 (ja) * 2011-07-20 2015-07-01 Dic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917982B2 (ja) * 2012-03-30 2016-05-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JP6157193B2 (ja) * 2013-04-22 2017-07-05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メタ)アクリレート系ポリマー、該ポリマーを含む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TWI630238B (zh) * 2013-11-28 2018-07-21 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Pigment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lor filter
TWI763186B (zh) * 2015-03-30 2022-05-0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著色感光性組成物、硬化膜、圖案形成方法、帶遮光膜的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固體攝像元件、圖像顯示裝置及紅外感測器
WO2016159043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転写フィルム、積層体、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533088B (zh) * 2015-06-04 2016-05-1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形成綠色光阻的組成物及使用其之彩色濾光片
JP6852971B2 (ja) * 2016-02-24 2021-03-31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210018309A (ko) * 2018-05-31 2021-02-17 토요잉크Sc홀딩스주식회사 착색 조성물, 및 고체 촬상 소자용 칼라 필터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2568A (zh) * 2002-01-17 2003-07-30 佳能株式会社 颜料分散剂、颜料分散组合物、调色剂及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JP2004070343A (ja) * 2002-07-24 2004-03-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2004070342A (ja) * 2002-07-24 2004-03-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緑色顔料、緑色顔料分散体、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2006259351A (ja) * 2005-03-17 2006-09-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感光性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7219302A (ja) * 2006-02-17 2007-08-30 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熱硬化性インク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05546A (zh) * 2006-07-11 2008-01-16 富士胶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着色树脂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用滤色器
JP2008146095A (ja) * 2008-01-22 2008-06-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樹脂部材の選定方法
JP2008201881A (ja) * 2007-02-20 2008-09-04 Jsr Corp アルカリ可溶性重合体、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JP2008268970A (ja) * 2008-06-05 2008-11-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9053652A (ja) * 2007-07-27 2009-03-12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08135A (ja) * 2007-10-26 2009-05-21 The Inctec Inc 緑色分散液、アルカリ可溶型緑色感光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0477A (ja) * 2006-07-11 2008-02-21 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着色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用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109903B2 (ja) 2007-10-19 2012-12-26 Jsr株式会社 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2568A (zh) * 2002-01-17 2003-07-30 佳能株式会社 颜料分散剂、颜料分散组合物、调色剂及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JP2004070343A (ja) * 2002-07-24 2004-03-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2004070342A (ja) * 2002-07-24 2004-03-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緑色顔料、緑色顔料分散体、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2006259351A (ja) * 2005-03-17 2006-09-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感光性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7219302A (ja) * 2006-02-17 2007-08-30 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熱硬化性インク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05546A (zh) * 2006-07-11 2008-01-16 富士胶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着色树脂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用滤色器
JP2008201881A (ja) * 2007-02-20 2008-09-04 Jsr Corp アルカリ可溶性重合体、着色層形成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JP2009053652A (ja) * 2007-07-27 2009-03-12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08135A (ja) * 2007-10-26 2009-05-21 The Inctec Inc 緑色分散液、アルカリ可溶型緑色感光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8146095A (ja) * 2008-01-22 2008-06-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樹脂部材の選定方法
JP2008268970A (ja) * 2008-06-05 2008-11-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23117A (ko) 2012-03-12
KR20130055682A (ko) 2013-05-28
TW201111910A (en) 2011-04-01
WO2010150843A1 (ja) 2010-12-29
KR101498191B1 (ko) 2015-03-03
KR101384363B1 (ko) 2014-04-14
TW201415162A (zh) 2014-04-16
CN102460240A (zh) 2012-05-16
TWI431421B (zh) 201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0240B (zh)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14956B (zh) 红色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25662B (zh)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器基板、其制造方法、及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53599B (zh) 滤色器用红色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CN103201655B (zh) 滤色器基板及使用该基板的边缘场开关方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52750B (zh) 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器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65671C (zh) 着色组合物、使用该着色组合物的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36413A (zh) 滤色器用红色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
CN103135351A (zh) 用于彩色滤光片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它的彩色滤光片
CN102116888B (zh) 滤色器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02660A (zh) 滤色器用颜料分散组合物
CN101887216B (zh)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滤色器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44988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17241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478214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着色レジスト、着色層、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40171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3097355A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12188475A (ja) 顔料分散剤、それを用いた顔料組成物、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2083460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赤色感光性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CN102081256B (zh) 液晶显示装置用滤色器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446170B2 (ja) 赤色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63911A (ja) 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41018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961981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測定装置
JP2013130790A (ja) 緑色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YOCOLOR CO., LTD.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YOCHEM CO., LTD.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Effective date: 201308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oyocolor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oyochem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