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3181A -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3181A
CN102453181A CN2010105302828A CN201010530282A CN102453181A CN 102453181 A CN102453181 A CN 102453181A CN 2010105302828 A CN2010105302828 A CN 2010105302828A CN 201010530282 A CN201010530282 A CN 201010530282A CN 102453181 A CN102453181 A CN 102453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s
ethylene random
multipolymer
a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02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智
蔡晓霞
笪文忠
刘海涛
郭梅芳
李季禹
张晓帆
马晶
马吉星
李昌秀
王军
李现忠
陈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0105302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531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53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3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2.7~3.7wt%,共聚物的熔点≤145℃,且采用流变仪测定的共聚物的流变多分散指数PI≥3.5,在230℃、2.16kg压力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1~0.5g/10min。本发明的共聚物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并且其制品的表面光滑,特别适合用于制备冷热水管等。

Description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这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这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制成的组合物和热成型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用于制备热水管的丙烯聚合物都是采用常规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生产的,制得的丙烯均聚物的抗冲性能不好,为改善其抗冲性能,人们通过将丙烯与少量的共聚单体如乙烯等共聚合来得到无规共聚物。但常规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共聚性能不好,其所得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在聚合物分子中的分布不够均匀,当其共聚单体含量较低时,所得共聚物的熔点不够低,抗冲性能不够高;当进一步提高其共聚单体含量时,聚合物的二甲苯可溶物提高,又会容易造成聚合物粉料的发粘,不利于工业生产。此外,常规Ziegler-Natta催化剂生产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不够宽,其流变所测的PI值比较低,特别是生产低熔融指数的聚合物时,其PI值更低,使聚合物加工性能不好,降低了生产负荷,而且用该聚合物得到的管材制品表面也不够光滑。针对以上问题,工业上通过采用多釜或多环管串联的聚合工艺,使各釜或环管内的氢气浓度不同,从而使得各釜或环管生产出的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这样使最终的聚合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但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生产低熔融指数聚合物时,很难较大差距地拉开多个反应器内的氢气浓度,因而难以得到所希望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而且也可能使聚合装置的负荷降低。工业上也有通过在聚合物中加入增塑剂如氟树脂等提高聚合物的加工性能,但此类增塑剂提高的加工性能有限,且价格昂贵。
另外,众所周知,丙烯均聚物的抗冲性能不好,为改善其抗冲性能,人们通过将丙烯与少量的共聚单体如乙烯等聚合来得到无规共聚物提高其抗冲性能,这样做的好处是同时降低了聚合物的熔点,使得其制品更容易加工,如管材更容易焊接。但常规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共聚性能不好,其所得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在聚合物分子中的分布不够均匀,当其共聚单体含量较低时,所得共聚物的熔点不够低,抗冲性能不够高,当进一步提高其共聚单体含量时,聚合物的二甲苯可溶物提高,又会容易造成聚合物粉料的发粘,不利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PI)且在共聚单体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其熔点也较低的丙烯无规共聚物,且二甲苯可溶物也较低,从而使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又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且所得制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2.7~3.7wt%,共聚物的熔点≤145℃,且采用流变仪测定的共聚物的流变多分散指数PI≥3.5。
在本发明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中,其乙烯重量含量优选为2.9~3.5%;其熔点优选≤143℃,进一步优选≤141℃;其PI值优选PI≥3.7,进一步优选为PI≥4.5。
其中最优选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乙烯含量为2.9~3.5wt%,熔点≤143℃,其PI≥3.7。
对于上述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熔融指数为0.1~0.5g/10min,优选0.15~0.35g/10min。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3.3~3.8wt%,共聚物的熔点为138~143℃,且采用流变仪测定的共聚物的流变多分散指数PI≥3.7,在230℃、2.16kg压力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15~0.35g/1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制备方法,具体地,该方法是在下述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丙烯和乙烯的共聚合反应,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85℃,压力为2MPa~5MPa,其中所述的催化剂包含主催化剂、助催化剂,任选地和外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其中主催化剂是一种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固体催化剂组分包含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所述的给电子体选自下述通式(I)中的至少一种二元醇酯化合物:
Figure BSA00000330659300031
其中R1-R6为相同或不相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2-C20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稠环芳基、酯基,另外,R3和R4,R5和R6中有一个为氢。R1-R2为相同或不相同的氢、卤素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R3-R6及R1-R2基团上任意包含一个或几个杂原子作为碳或氢原子或两者的取代物,所述的杂原子选自氮、氧、硫、硅、磷或卤原子。
优选地,R1、R2中至少有一个选自含有苯环的基团如苯基、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所述的苯基可任选的被杂原子取代,杂原子为氧原子,氮原子,烯烃基或苯基取代的烯烃基如乙烯基、丙烯基、苯乙烯基,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等;更优选的是R1、R2均为含有苯环的基团。
通式(I)所示的多元酯化合物中,较适宜的具体化合物实例有: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甲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甲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氯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氯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对甲氧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邻甲氧基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间甲氧基苯甲酸酯、2-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5-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丁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4-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6-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4-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6-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6-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4-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6-二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4-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4-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4-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4-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甲基-2,4-庚二醇二(对氯苯甲酸)酯、6-甲基-2,4-庚二醇二(对甲基苯甲酸)酯、6-甲基-2,4-庚二醇二(间甲基苯甲酸)酯、2,2,6,6-四甲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丁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4-二甲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4-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4-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6-乙基-3,5-辛二醇二苯甲酸酯、5-甲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乙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丙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丁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5-二甲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甲基-4-乙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5-苯基-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4,6-壬二醇二苯甲酸酯、4-丁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
本发明中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也可以含有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a和b,a为通式(I)多元醇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b为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如苯甲酸酯或邻苯二甲酸酯或通式(II)所示的二醚类化合物,a和b的摩尔比为1∶0.01~1∶100;进一步优选的a和b的摩尔比为1∶0.02~1∶5;
Figure BSA00000330659300051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的环烷基;R3-R8相同或不同,选自氢、卤原子、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芳基或C7-C20芳烷基,R3-R8的基团间任选地键接成环。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催化剂组分,优选是通过钛化合物、镁化合物、和通式(I)所定义的多元醇酯化合物的反应获得,钛化合物通式为TiXn(OR)4-n,式中R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为卤素,n=0~4,例如: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二氯二乙氧基钛、三氯一乙氧基钛。
镁化合物选自二卤化镁、烷氧基镁、烷基镁、二卤化镁的水合物或醇合物,以及二卤化镁分子式中其中一个卤原子被烷氧基或卤代烷氧基所置换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的镁化合物为二卤化镁及其醇合物和烷氧基镁。
特别指出的是镁化合物,优选地溶解在含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其中有机环氧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数在2~8的脂肪族烯烃、二烯烃或卤代脂肪组烯烃或二烯烃的氧化物、缩水甘油醚和内醚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化合物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丁二烯氧化物,丁二烯双氧化物、环氧氯丙烷、甲基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四氢呋喃;其中有机磷化合物包括正磷酸或亚磷酸的烃基酯或卤代烃基酯,具体如:正磷酸三甲酯、正磷酸三乙酯、正磷酸三丁酯、正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苯甲酯。
也可以将镁化合物溶解在含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有机醇化合物为碳原子数在2~8的一元醇。
可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本发明的固体催化剂组分,下面只是列举了几个制备催化剂的方法,而不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催化剂的制备限定于此。
方法一:如按照专利CN1506384所公开的方法制备催化剂。首先,将镁化合物与有机醇化合物按2~5摩尔比和惰性溶剂混合,升温至120~150℃,按镁/酐摩尔比5~10、镁/硅摩尔比20~50反应1~5小时。
然后按照钛/镁摩尔比20~50将冷至室温的醇合物加入到预冷至-15~-40℃的钛化合物溶液中,升温至90~110℃,按照镁/酯摩尔比2~10加入一种选自式(I)的酯,在100~130℃反应1~3小时,过滤分离出固体颗粒。
再按照钛/镁摩尔比20~50将固体颗粒加入到钛化合物溶液中,搅拌并在100~130℃反应1.5~3小时,过滤分离出固体颗粒。
最后用50~80℃的惰性溶剂洗涤固体颗粒,干燥后得到催化剂。
方法二:按照专利CN85100997所公开的方法制备,首先,将镁化合物溶解于由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组成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后与钛化合物混合,在助析出剂存在下,析出固体物;此固体物采用选自通式(I)的二醇酯类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其载附于固体物上,必要时,再用四卤化钛和惰性稀释剂对固体物进行处理,其中助析出剂为有机酸酐、有机酸、醚、酮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具体如:乙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醋酸、丙酸、丁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酮、甲乙酮、二苯酮、甲醚、乙醚、丙醚、丁醚、戊醚。
所述各组分以每摩尔卤化镁计,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2~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为0.1~3摩尔,助析出剂为0~1.0摩尔,钛化合物为0.5~150摩尔,通式(I)的二醇酯化合物为0.02~0.5摩尔。
方法三:按照专利CN1091748所公开的方法制备催化剂组分。氯化镁醇合物熔体在白油与硅油的分散剂体系中经高速搅拌分散,形成乳化液,卸入冷却液中迅速冷却定型,形成氯化镁醇合物微球。冷却液为沸点较低的惰性烃类溶剂,如石油醚、戊烷、己烷、庚烷等。所得氯化镁醇合物微球经洗涤、干燥为球形载体,其醇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2~3,以2~2.5为好。载体粒径为10~300微米,以30~150微米最好。
用过量的四氯化钛在低温处理上述球形载体,逐步升温,在处理过程中加入给电子体,处理后用惰性溶剂多次隙地,干燥后得到固体粉末状的球形催化剂。四氯化钛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20~200,以30~60为好;起始处理温度为-30~0℃,以-25~-20℃为佳;最终处理温度为80~136℃,以100~130℃为佳。
所得球形催化剂具有如下特征:钛含量(重量)1.5%~3.0%,酯含量6.0%~20.0%,氯含量52%~60%,镁含量10%~20%,惰性溶剂含量1%~6%,催化剂比表面积大于250m2/g。
方法四:也可用二烷氧基镁加入芳香烃化合物中搅拌,形成悬浮液;悬浮液用四价氯化钛在-20~100℃处理,并在0~130℃反应,在此过程中,在-20~130℃加入给电子体进行反应,得到的固体用芳香烃化合物洗涤;然后在0~130℃在芳香烃溶剂中,再用四价氯化钛处理,最后用惰性溶剂洗涤,抽干,得到固体催化剂。其中每摩尔二烷基镁用四价氯化钛0.5~100mol,给电子体用0.01~10mol。
方法五:用TiCl4或其芳烃溶液在80~130℃下对诸如二烷氧基镁或二芳氧基镁之类的二烃氧基镁化合物进行卤化,用TiCl4或其芳烃溶液进行处理可以重复一次或多次,且在一次或多次这样的处理中加入所述的二醇酯。
方法六:按照专利US4540679所公开的方法制备催化剂。过渡金属化合物(优选为四价钛化合物)和烷氧基镁化合物与给电子体以一定的比例在惰性溶剂中进行反应,其中过渡金属元素与镁元素的摩尔比至少为0.5∶1,给电子体的用量最多为1.0摩尔每克钛原子,惰性溶剂须方便去除,并须脱水、脱氧及脱除易使催化剂中毒的气体,反应在-10~170℃进行,反应时间为几分钟到几小时。
制备催化剂的方法还有如将镁化合物,给电子体等在稀释剂中形成乳液,加入钛化合物使其固定得到球形固体,再经处理得到固体催化剂。
其中烷基铝化合物为通式为AlRnX3-n的化合物,式中R为氢,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为卤素,n为1≤n≤3的数;具体可选自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辛基铝、三异丁基铝、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二氯乙基铝,优选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
对于需要立构规整性很高的烯烃聚合物应用时,需加入外给电子体化合物,例如通式为RnSi(OR′)4-n的有机硅化合物,式中0≤n≤3,R和R′为同种或不同的烷基、环烷基、芳基、卤代烷基,R也可以为卤素或氢原子。例如: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优选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其中组分(1)、组分(2)和组分(3)之间的比例,以钛∶铝∶硅之间的摩尔比计为1∶5~1000∶0~500;优选为1∶25~100∶25~100。
上述外给电子体组分还可选自一元或多元的有机酸酯类,例如一元或多元的苯甲酸酯类。优选一元苯甲酸酯类。
上述外给电子体组分还可选自通式(III)的1,3-二醚类:
Figure BSA00000330659300091
其中RI、RII、RIII、RIV、RV和RVI相同或互不相同,为氢或具有1~18个碳原子的烃基基团,而RVII和RVIII可以相同或互不相同,为具有1~18个碳原子的烃基基团;RI~RVIII的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连起来成环。优选地,RVII和RVIII选自C1~C4的烷基基团,RIII和RIV形成不饱和的稠环,并且R1、RII、RV、和RVI为氢。例如:9,9-双(甲氧基甲基)芴。
在本发明上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制备方法中,优选地:
主催化剂的加入量与丙烯的加入量的质量比为:0.00001~0.0001;
氢气加入量与丙烯加入量的质量比为0~0.0005;
乙烯加入量与丙烯加入量的质量比为0.01~0.04。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催化剂组分,其在应用于烯烃聚合特别是丙烯共聚合时,可以生产出含有低共聚单体含量、共聚物熔点较低,但其分子量分布较宽的丙烯无规共聚物,并且容易生产,本发明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并且其制品的表面光滑,特别适合用于制备冷热水管等,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丙烯聚合物制成的聚丙烯材料,特别是在制备管材中的应用,其特点为:易加工,表面光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一、测试方法:
1、聚合物中乙烯含量是由核磁共振方法的测定:使用Bruke dmx400核磁共振仪仪器测定13C-NMR(溶剂为邻二氯四氘代苯,聚合物浓度为1g/ml,扫描次数约20000,测定温度383K)。
2、聚合物二甲苯可溶物XS的测量方法:2.5克干燥的聚合物样品溶解在沸腾的100ml二甲苯中(加2mg抗氧剂1010),恒温下过滤,去掉不溶物。再将滤液冷却至25℃,过滤出沉淀物,并用二甲苯和己烷洗两次,真空干燥,其与2.5克的比值即得二甲苯不可溶物XS。
3、熔融指数MI:使用熔融指数仪在230℃、2.16kg压力下,根据ASTMD1238-99《用挤压塑性计测定热塑性熔化流率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
4、流变多分散指数PI:采用Rheomitric Scientific公司的ARES流变仪,温度190℃,动态频率扫描,扫描频率范围100~0.01弧度/秒,5%的应变;其为交点模量(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相交点的模量)的倒数乘以相应于单位的系数。
5、聚合物熔点,结晶温度及熔融热焓的测定:Perkin-Elmer DSC-7差热扫描仪。先将约5mg样品以10℃/min的速度升到210℃,保持5分钟,然后以10℃/min的速度降到50℃(测结晶温度).再以10℃/min的速度升温到200℃,测聚合物熔点及熔融热焓。
6、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按照SH/T 1750-2005“冷热水管道系统用无规聚丙烯(PP-R)专用料标准测定。
二、主催化剂的制备:
实施例1: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Kg,甲苯95L,环氧氯丙烷4L,磷酸三丁酯(TBP)12.5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小时,固体完全溶解。加入邻苯二甲酸酐1.4kg,继续维持1小时。将溶液冷却至-25℃以下,1小时内滴加TiCl456L。缓慢升温至80℃,在升温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物。加入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mol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0.4mol,维持温度1小时。过滤后,加入甲苯70L,洗涤两次,得到固体沉淀物。然后加入甲苯60L,TiCl440L,升温到110℃,处理两小时,排去滤液后,再加入甲苯60L,TiCl4401,升温到100℃,处理两小时,排去滤液。加入甲苯60L,沸腾态洗涤一次,再用己烷60L,沸腾态洗涤两次,常温洗涤两次后,得到实施例的固体催化剂组分。
实施例2:在装有回流冷凝器、机械搅拌器和温度计,经氮气充分置换后的250ml玻璃反应器中,加入无水乙醇36.5L,无水氯化镁21.3kg,搅拌下升温,待氯化镁全部溶解后加入白油75L,硅油75L,维持120℃一定时间,在另一个容积为500L的带高速搅拌的反应器中,预先加入112.5L白油和相同体积的硅油,预热到120℃,将前述制备的混合物迅速压到第二反应器中,维持120℃下,以3500rmp搅拌五分钟,搅拌下将物料转移至预先加入的1600L并冷却至-25℃的第三反应器中,直至物料转移完毕,最终温度不超过0℃,抽滤,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得球形氯化镁醇合物。取7kg前述氯化镁醇合物缓慢加入装有150L TiCl4并预冷至-20℃的反应瓶中,逐渐升温至40℃,加入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mol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0.6mol,继续升温至130℃,维持2小时,抽滤,再加入120LTiCl4逐步升温至130℃,维持2小时,己烷洗涤,得固体催化剂。
实施例3:在氮气保护下,将6kg无水氯化镁,24kg异辛醇,22kg癸烷加到有搅拌器的500L反应器中,加热到130℃,反应2小时,使氯化镁完全溶解,加入1.4kg苯酐,2.5mol四乙氧基硅烷,继续反应至苯酐完全溶解,得到醇和物,将醇和物冷却到室温备用。在氮气保护下将前述醇合物加入到预冷至-21℃的150LTiCl4中,搅拌下缓慢升温至100℃,加入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7mol,升温至120℃,反应2小时,抽滤,加入100LTiCl4升温至120℃,反应1小时,抽滤,己烷洗涤,得固体催化剂。
对比例1: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只是加入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mol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0.4mol改为加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6mol。
三、丙烯聚合
实施例4:聚合反应器为单环形反应器,容积为75L,环管反应器前有预聚合釜,预聚合温度为17±1℃,将油膏状的由实施例1所制备出的催化剂组分(100g/L)、浓度为4.5%重量的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使三乙基铝与丙烯的重量比为0.00017)、外给电子体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Al/Si原子比为10,并始终保持恒定、以及丙烯连续加入预聚合釜,通过控制丙烯的流量,使催化剂组分在预聚合釜中平均停留时间为8分钟,催化剂通过预聚后,与一定量的丙烯、乙烯,以及氢气进入环管反应器中,其中催化剂流量为0.5g/hr,丙烯进料量为30kg/hr,调节乙烯进料量使聚合物的乙烯含量达到要求,调节氢气加入量,使聚合物的熔融指数达到要求(数据见表1),通过调整催化剂流速,使反应器中的聚合物密度恒定在530g/L,调整丙烯、乙烯的流速,使平均停留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70℃。
实施例5:所用催化剂为实施例2制备的催化剂,乙烯和氢气加入量不同,其它条件同实施例4。
实施例6:所用催化剂为实施例3制备的催化剂,乙烯和氢气加入量不同,其它条件同实施例4。
实施例7:乙烯和氢气加入量不同,,其它条件同实施例4。
对比例2:所用催化剂为对比例1制备的催化剂,乙烯和氢气加入量不同,其它条件同实施例3。
表1聚合物的性能
Figure BSA0000033065930014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共聚物与对比例相比,在乙烯含量比较低的情况下熔点也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宽,抗冲性能和强度都非常优异。

Claims (13)

1.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2.7~3.7wt%,共聚物的熔点≤145℃,且采用流变仪测定的共聚物的流变多分散指数PI≥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为2.9~3.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的熔点≤1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的熔点≤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的PI≥3.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的PI≥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2.9~3.5wt%,共聚物的熔点≤142℃,且采用流变仪测定的共聚物的流变多分散指数PI≥3.7。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在230℃、2.16kg压力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1~0.5g/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在230℃、2.16kg压力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15~0.35g/10min。
10.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 为2.9~3.5wt%,共聚物的熔点≤142℃,且采用流变仪测定的共聚物的流变多分散指数PI≥3.7,在230℃、2.16kg压力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0.15~0.35g/10min。
11.一种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催化剂、氢气的存在下,连续地进行丙烯和乙烯的共聚合反应,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85℃,压力为2MPa~5MPa,其中所述的催化剂包含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其中主催化剂的加入量与丙烯的加入量的质量比为:0.00001~0.0001;
氢气加入量与丙烯加入量的质量比为0~0.0005;
乙烯加入量与丙烯加入量的质量比为0.01~0.04;
所述的主催化剂为一种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固体催化剂组分包括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所述的给电子体选自下述通式(I)中的至少一种二元醇酯化合物:
Figure FSA00000330659200021
其中R1和R2为相同或不相同的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稠环芳基或其基团上任意包含一个或几个杂原子作为碳或氢原子或两者的取代物,所述的杂原子选自氮、氧、硫、硅、磷或卤原子,R3-R6,R1-R2为相同或不相同的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芳烷基、烯烃基、稠环芳基、酯基、或其基团上任意包含一个或几个杂原子作为碳或氢原子或两 者的取代物,所述的杂原子选自氮、氧、硫、硅、磷或卤原子,且R1-R2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连起来成环;
所述的助催化剂为烷基铝化合物;
所述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选自通式(II)RI mSi(ORII)4-m的有机硅化合物,式中0≤m≤3,RI为卤素、氢原子、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卤代烷基,RII为烷基、环烷基、芳基或卤代烷基;
所述的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化合物之间的比例以铝∶钛∶硅之间的摩尔比计,为1∶0.05~0.005∶0.5~0.00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的主催化剂组分含有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a和b,a为通式(I)所示二元醇酯化合物至少一种,其中通式(I)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1;b为芳香酸酯类化合物或通式(III)所示的二醚类化合物,a和b的摩尔比为1∶0.02~1∶5;
Figure FSA00000330659200031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的环烷基;R3-R8相同或不同,选自氢、卤原子、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芳基或C7-C20芳烷基,R3-R8的基团间任选地键接成环。
13.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在制备管材中的应用。
CN2010105302828A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Pending CN1024531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02828A CN102453181A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02828A CN102453181A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3181A true CN102453181A (zh) 2012-05-16

Family

ID=46036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02828A Pending CN102453181A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531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0500A (zh) * 2014-03-14 2016-11-30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CN106232643A (zh) * 2014-05-06 2016-12-14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118506A (ko) * 2017-04-21 2018-10-31 후타무라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드로잉 성형용 폴리프로필렌계 실란트 필름
CN110746703A (zh) * 2019-10-30 2020-0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刚高韧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6608A (zh) * 2020-10-15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407A (zh) * 2001-06-27 2004-09-29 �����ɷ� 丙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97714A (zh) * 2003-09-18 2005-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及其聚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407A (zh) * 2001-06-27 2004-09-29 �����ɷ� 丙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97714A (zh) * 2003-09-18 2005-03-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及其聚合物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0500A (zh) * 2014-03-14 2016-11-30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US10113012B2 (en) 2014-03-14 2018-10-30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Catalyst components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CN106170500B (zh) * 2014-03-14 2020-06-12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CN106232643A (zh) * 2014-05-06 2016-12-14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2643B (zh) * 2014-05-06 2019-02-26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无规丙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118506A (ko) * 2017-04-21 2018-10-31 후타무라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드로잉 성형용 폴리프로필렌계 실란트 필름
CN108724878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二村化学株式会社 冲压成型用聚丙烯系密封剂膜
CN108724878B (zh) * 2017-04-21 2021-11-05 二村化学株式会社 冲压成型用聚丙烯系密封剂膜
KR102532043B1 (ko) * 2017-04-21 2023-05-12 후타무라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드로잉 성형용 폴리프로필렌계 실란트 필름
CN110746703A (zh) * 2019-10-30 2020-02-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刚高韧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6608A (zh) * 2020-10-15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4426608B (zh) * 2020-10-15 2023-1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475A (zh) 用于改进的大球形聚丙烯催化剂的乳液法
CN102453181A (zh)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CN101125898A (zh) 一种用于合成宽分子量分布聚丙烯的催化剂
CN103509218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0824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内给电子体、制备和使用它们的方法
CN102453186A (zh)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7207661A (zh) 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和表面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CN102040693A (zh) 一种聚丁烯-1的气相聚合方法及其聚合物
CN104053682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高活性催化剂组分及其使用方法
CN102040692A (zh) 高等规聚丁烯-1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319638B (zh) 一种丙烯共聚催化剂及其由该催化剂制备聚丙烯合金的方法
CN104513330A (zh) 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01824112A (zh) 一种用于土工格栅的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聚合物
CN102453182A (zh) 一种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453179A (zh) 一种丙烯无规共聚物
CN103772553A (zh)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3327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970507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
CN102453184B (zh) 一种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1050248B (zh) 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和由此获得的组分
CN101838351B (zh)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2740A (zh)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及其制备
CN107840906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
CN102453185A (zh) 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40684A (zh)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催化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