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2410A - 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2410A
CN102452410A CN2011103303784A CN201110330378A CN102452410A CN 102452410 A CN102452410 A CN 102452410A CN 2011103303784 A CN2011103303784 A CN 2011103303784A CN 201110330378 A CN201110330378 A CN 201110330378A CN 102452410 A CN102452410 A CN 102452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chhole
fastener
insertion section
taper
operation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03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2410B (zh
Inventor
广冈幸治
杉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da KK
Original Assignee
Yamad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da KK filed Critical Yamada KK
Publication of CN10245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2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2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2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G05G1/06Details of their grip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582Levers
    • Y10T74/20612Hand
    • Y10T74/20618Joi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由杆本体(A)和操作旋钮(B)构成,杆本体(A)具有锥形插入部(1),该锥形插入部(1)具有锯齿状的卡止部(11)且其上下方向尺寸渐渐缩小,操作旋钮(B)具有锥形插入孔(3),该锥形插入孔(3)的上下方向尺寸随着从开口(3a)向深处端壁面(3b)延伸而渐渐缩小。插入孔(3)由在上下方向相向的锥形基准面(31)构成。在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中的两个锥形基准面(31)和内侧面(32)的角落部位形成从各锥形基准面(31)向外突出并且从开口(3a)延伸到深处端壁面(3b)的沟槽(33)。插入部(1)插入插入孔(3),并且卡止部(11)越过各锥形基准面(31)而向外咬入。本发明能够简便迅速并且牢固地将旋钮安装到杆上。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这种操作杆构成具有倾斜(tilt)和伸缩(telescope)功能的转向装置,在对这种操作杆进行组装时,能够简单迅速地在杆上安装旋钮,并且能够实现极其牢固的安装。
背景技术
在具有倾斜和伸缩功能的转向装置上,为了调节倾斜和伸缩,设有用于锁定和解除锁定的操作杆。这种操作杆一般由金属制的杆和合成树脂制的操作旋钮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开2000-66750)公开了一种用于倾斜转向(tilt steering)的倾斜操作的操作杆装置的构造。概括说明其内容,就是操作杆装置1由杆本体10和操作旋钮20构成,杆本体10通过用冲床将平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在杆本体10的前端部,在利用冲床对杆本体10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一体地形成旋钮安装部12。
该旋钮安装部12形成为锥形,即其前端部的板宽尺寸小于基部的板宽尺寸。而且在旋钮安装部12的两侧部,分别在操作旋钮20的压入方向形成多个大致三角形的卡止部15而形成锯齿状。另外,当在旋钮安装部12的两侧部冲压加工多个卡止部15时,旋钮安装部12被冲压成锥形截面,即破断侧的板宽尺寸小于剪断侧的板宽尺寸。
操作旋钮20通过合成树脂的喷射成形而一体成形,在其中央部形成凸起部22,该凸起部22上具有被压入旋钮安装部12进行安装的插入孔23。插入孔23对应旋钮安装部12,形成为开口侧宽而深处窄的锥孔状。插入孔23形成为四边形截面,该截面具有与旋钮安装部12的剪断侧的板宽尺寸对应的孔宽尺寸。从而,插入孔23的内壁面为四边形截面。
在插入孔23中,上下方向两侧的内壁面上分别形成突部24。并且,两个突部24、24成为与所述旋钮安装部12的各个卡止部15、15…对应的结构。所述突部24从插入孔23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内壁面向内侧伸出,并且突部24从插入孔23的开口端一直延伸到深处。两个突部24、24间的间隔尺寸设定为比旋钮安装部12的板宽尺寸小。
在对杆本体10和旋钮安装部12进行装配时,操作旋钮20利用其插入孔23的压入而被插入安装。此时,利用旋钮安装部12的多个卡止部15,使从操作旋钮20的插入孔23的四边形截面的内壁面向内侧伸出的两个突部24、24边受到推压边被压入。一旦操作旋钮20对旋钮安装部12的压入达到预定的压入深度,旋钮安装部12的多个卡止部15便分别咬入突部24而实现卡合。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开2000-66750
专利文献1的结构是,在所述旋钮安装部12形成的卡止部15只是咬入突部24。即,突部24是从四边形截面的内壁面向内侧呈圆弧状伸出,通过形成突部24,不让卡止部15咬入插入孔23的内壁面,以此减轻压入负荷。由于卡止部15只是咬入所述突出部24而卡止,因此卡止的范围极小,在旋钮安装部12与操作旋钮20之间,应对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很小。
即,卡止部15和突部24之间成为类似点接触的压入,因此压入负荷很小。然而,压入负荷小,应对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相应地就小。另外,由于突出24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尺寸难以控制,容易导致卡止部15的咬入量不均匀。而一旦卡止部15的咬入量不均匀,压入负荷及拔出负荷就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技术课题)在于,在组装构成转向装置的操作杆装置时,容易使压入负荷及拔出负荷稳定,同时减轻将旋钮压入到杆上时的压入负荷,并且使其安装极其牢固,且便于进行尺寸控制。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是一种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由杆本体和操作旋钮构成,所述杆本体具有锥形插入部,该锥形插入部的截面为四边形,且在上下方向两侧具有锯齿状的卡止部,同时其上下方向尺寸随着向前端延伸而渐渐缩小,所述操作旋钮具有锥形插入孔,该锥形插入孔的截面呈四边形,其上下方向尺寸随着从开口向深处端壁面延伸而渐渐缩小,所述插入孔由在上下方向相向的锥形基准面和在左右方向相向的内侧面构成,所述杆本体的锥形插入部与所述操作旋钮的锥形插入孔对应地形成,在所述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两个锥形基准面和所述内侧面的角落部位,形成从各锥形基准面向外突出并且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深处端壁面的沟槽,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卡止部越过各锥形基准面而向外咬入。
第2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沟槽相对于所述锥形基准面而在上下方向向外突出。第3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止部越过各锥形基准面及所述沟槽而向外咬入。
第4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止部的前端侧的面为膨出弧状,后端侧的面与拔出方向垂直。第5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位形成锥形端面,该锥形端面的板厚向着前端渐渐减薄。
第6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插入部以设置在构成锥形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基准线为基准,从位于前方侧的卡止部向着位于后方侧的卡止部渐渐增大高度尺寸。
第7方案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是在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杆本体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所述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发明的效果
采用第1方案,在操作旋钮上,在插入孔的锥形基准面和内侧面间的角落形成沟槽,在将杆本体的插入部插入插入孔且用压入装置使卡止部与锥形基准面卡止时,沟槽发挥避让部的作用,使插入部插入插入孔时边缘不会被卡住,能够顺畅地插入。而且杆本体的插入部的卡止部容易咬入插入孔的锥形基准面。这样,插入部的卡止部就能够撑开插入孔的内部而咬入锥形基准面,并且能够将杆本体与操作旋钮牢固地接合。
另外,由于在插入孔的角落部位形成了沟槽,就降低了杆本体的插入部插入时的压入负荷,能够防止压入负荷过高。而且沟槽的存在使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内壁面的尺寸能够准确且容易地与杆本体的插入部的板宽尺寸及板厚尺寸对应,能够使压入负荷稳定。另外,由于能够使被压入的插入孔的内壁面全部形成平面,因此能够扩大在插入部上形成的卡止部所咬入的面,使卡合强度得以提高。
采用第2方案,所述沟槽相对于锥形基准面而沿上下方向向外突出,使锥形基准面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容易压碎,卡止部容易咬入。采用第3方案,卡止部越过各锥形基准面以及所述沟槽而向外咬入,从而能够实现极牢固的接合。采用第4方案,所述卡止部的前端侧的面为膨出弧状,后端侧的面与拔出方向垂直,从而能够顺畅地将插入部插入插入孔,提高了对拔出方向负荷的强度,并且能够稳定地实现极牢固的安装。
采用第5方案,是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位形成锥形端面,该锥形端面的板厚向着前端而渐渐减薄,因此插入部的前端的板厚尺寸比插入孔的左右方向尺寸更小,便于插入,提高了组装时的作业效率。
采用第6方案,所述插入部以设置在构成锥形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基准线为基准,从位于前方侧的卡止部向着位于后方侧的卡止部渐渐增大高度尺寸,因此全部卡止部都能可靠地咬入插入孔的锥形基准面,能够牢固地将杆本体和操作旋钮接合。
尤其是,由于插入部相对于构成锥形的基准线而随着向后方的卡止部延伸而渐渐增大高度尺寸,因此即使在实施向插入孔插入的工序时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卡止部撑开上下方向两个锥形基准面而使锥形基准面在上下方向扩展而稍有变形,位于前端侧卡止部的后方的卡止部也能深深地咬入锥形基准面,能够实现杆本体和操作旋钮间的牢固接合。
采用第7方案,所述杆本体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所述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因此能够增大卡止部对于锥形基准面的咬入量,能够提高卡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杆本体与操作钮组装后的局部剖切侧视图,(B)是操作旋钮的局部剖切侧视图,(C)是(B)的Y1-Y1向视图,(D)是(C)的(I)部放大图,(E)是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纵断侧视图,(F)是杆本体的插入部的侧视放大图。
图2(A)是杆本体和操作旋钮的立体图,(B)是操作旋钮的要部放大立体图,(C)是采用本发明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3(A)是插入部插入插入孔且卡止固定的状态的纵断侧视图,(B)是(A)的Y2-Y2向视图,(C)是(B)的(II)部放大图,(D)是(C)的(III)部放大图,(E)是表示插入部对插入孔的卡止状态的要部立体图。
图4(A)是插入部插入插入孔的初始状态的纵断侧视图,(B)是(A)的Y3-Y3向视图,(C)是将插入部插入插入孔的工序的中间状态的纵断侧视图,(D)是(C)的Y4-Y4向视图,(E)是插入部与插入孔卡止固定的状态的纵断侧视图,(F)是(E)的Y5-Y5向视图。
图5(A)是沟槽的截面为正方形的实施例的插入孔的开口的主视图,(B)是沟槽的截面为梯形的实施例的插入孔的开口的主视图。
图6(A)是在杆本体的插入部形成锥形端面的实施例的立体图,(B)是(A)的X1-X1向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杆本体的插入部插入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B)是(A)的(IV)部放大图。
图8(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杆本体的插入部的侧视图,(B)是(A)的Y6-Y6向视放大剖视图,(C)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操作旋钮的主视图,(D)是(C)的(V)部放大图,(E)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杆本体的插入部插入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F)是(E)的Y7-Y7向视放大剖视图,(G)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插入部和插入孔的状态的纵断主视图,(H)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另外变形例中的插入部和插入孔的状态的纵断主视图。
图9(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卡止部咬入锥形基准面的状态的要部放大图,(B)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插入孔中插入的插入部所导致的负荷的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A杆本体,B操作旋钮,1插入部,1f卡合面,11卡止部,3插入孔,3b深处端壁面,31锥形基准面,32内侧面,33沟槽,4杆承接部,5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本发明是涉及转向装置的倾斜和伸缩调节机构的操作杆部分。在本发明中,转向装置的结构如图2(C)所示,主要由杆本体A、操作旋钮B、固定托架6、可动托架7、以及转向支柱100构成。固定托架6的倾斜用长孔61、61沿大致上下方向形成为圆弧状,成为供后述的倾斜螺栓9贯通的部位。
在可动托架7的上端部位固定着转向支柱100。该转向支柱100与所述可动托架7之间通过焊接等方法进行固定。在该转向支柱100上安装能够自由转动的转向轴200,在该转向轴200的前端安装方向盘300。
并且通过倾斜螺栓9将所述固定托架6及可动托架7接合,且用倾斜螺栓9来加以紧固及解除紧固。在该倾斜螺栓9上安装后述的杆本体A,并通过杆本体A及操作旋钮B,在进行倾斜和伸缩调节时进行锁定及解除锁定。
杆本体A如图1(A)、(F)、图2(A)所示,由插入部1和杆部2构成,是在杆部2的前端一体地形成插入部1。杆本体A由平板状的金属板材形成,通过冲床的冲压而加工成所需的杆状(见图2(A))。插入部1是插入后述的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的部位。
杆本体A的插入部1和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对应地形成,从而能够进行卡止固定。在杆部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通过冲压形成作为摆动中心的安装孔21。插入部1形成锥形,其上下方向两端的间隔尺寸随着向其前端延伸而渐渐缩小(见图1(F))。
此处,杆本体A的插入部1及杆部2的与拔出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都是四边形。而所谓四边形,是具有4个角部的形状,具体是指大致长方形等的方形以及梯形。本发明有多种实施例,以下说明第1实施例,即杆本体A的与拔出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将纵长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在插入部1上,在上下方向两侧形成了锯齿状的卡止部11、11、…(见图1(F))。
另外,在插入部1与杆部2间的边界附近,在上下方向的两侧形成了没有卡止部11存在的区域、即卡合面1f、1f(见图1(F)、图2(A))。卡止部11、11、…在上下两侧形成多个,具体是分别形成3个。各卡止部1的前端侧的面是膨出弧状面11a,后端侧的面成为与杆本体A的拔出方向(长度方向)垂直的垂直面11b(见图1(E))。
从而如后所述,当杆本体A的插入部1被插入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时,在其插入方向的前端侧是膨出弧状面11a,因此能够顺畅地实现插入部1向插入孔3的插入,并且由于后端侧成为垂直面11b,因此一旦插入部1插入插入孔3,就能极其牢固地应对拔出方向的负荷,具有耐久性。在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侧存在基准线La、La。两根基准线La、La是表示插入部1的锥形斜度的基准线。
具体是,该基准线La是沿着所述卡合面1f延长的假想线。针对所述基准线La而形成卡止部11的山形部11c和谷形部11d。在插入部1的前端部位形成锥形端面12,该锥形端面12的板厚随着向前端的延伸而渐渐变薄(见图6(B))。
另外,所述卡合面1f是平坦的面,如前所述,是成为基准线La的斜度基准的面。在插入部1被插入插入孔3的状态下,卡合面1f与锥形基准面31抵接或接近,且具有一定长度。另外,有时卡合面1f形成于极小的范围内。
然后是操作旋钮B,如图1(B)至(E)、图2(A)、(B)所示,由杆承接部4和握持部5构成。杆承接部4和握持部5都形成为板状,且一体形成为正交的状态(见图1(C)、图2(A))。杆承接部4和握持部5通过树脂的喷射成形而一体成形,是从握持部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位向外侧突出形成杆承接部4。在杆承接部4上形成了插入孔3。
插入孔3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并且从插入孔3的开口3a向着深处端壁面3b而形成上下尺寸渐渐缩小的锥形(见图1(B)、(E)、图2(B))。所述插入孔3形成了锥形的空隙部,在上下方向相向的内壁面分别称为锥形基准面31、31。而在左右方向相向的内壁面则称为内侧面32、32。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与所述杆本体A的插入部1上的两根基准线La、La为相同斜度的锥形(包括大致相同)(见图1(E)、(F)、图3(A))。
在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和两个内侧面32、32的角落部位形成在上下方向从各锥形基准面31向外突出的沟槽33、33、…(见图1(C)、(D))。即,在插入孔3的上下方向,在上方侧的锥形基准面31的左右方向两端形成的两个沟槽33、33是向上方突出形成,而在下方侧的锥形基准面31上形成的两个沟槽33、33是向下方突出形成。两个内侧面32、32的间隔尺寸与杆本体A的插入部1的板厚尺寸相对应,能够严密地与之嵌合。
操作旋钮B是树脂成形品,因此在将插入孔3成形为标准的四边形截面时,四个角落部会形成R形(圆弧状),将旋钮安装部插入时,四角的R形部就会妨碍插入部1而导致压入时的阻力增大。然而,通过在插入孔3中形成所述沟槽33、33、…,当插入部1插入杆承接部4时,沟槽33、33、…就发挥避让部的作用,防止插入孔3的角落部妨碍插入部1,能够降低插入时的阻力。
以下说明杆本体A与操作旋钮B的组装结构。将杆本体A的插入部1的上下两端对准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的上下两端。并且将杆本体A的插入部1插入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由于在插入部1的前端部位形成了锥形端面12,因此插入部1的前端的板厚尺寸要比插入孔3的两个内侧面32、32的间隔尺寸小,便于插入。杆本体A的卡止部11、11、…的2根基准线La、La分别与插入孔3的两个基准面31、31平行。并且卡止部11、11、…的前端与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抵接(见图4(A)、(B))。
一旦将杆本体A推压到操作旋钮B上,上下两个卡止部11、11、…便开始咬入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在锥形基准面31的左右方向两端存在沟槽33、33,该沟槽33、33使锥形基准面31的宽度方向两端容易破碎,便于卡止部11的山形部11c咬入。
然后,将杆本体A继续向操作旋钮B中推压,插入部1的两根基准线La、La及卡合面1f便与插入孔3的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一致,卡止部11的山形部11c越过上方侧的所述沟槽33、33的上端或越过下方侧的沟槽33、33的下端而一直咬入形成了插入孔3的杆承接部4的壁部(见图3(E)、图4(C)、(D))。
即,杆本体A的插入部1的卡止部11、11、…将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撑开到比初始的开口3a的尺寸更大,在此状态下实现咬入卡止(见图3(A)至(D))。卡止部11的山形部11c的咬入量用ΔH来表示(见图3(D)、(E)、图4(E)等)。所述咬入量ΔH是从锥形基准面31到卡止部11的山形部11c的顶部为止的距离。
这样,杆本体A的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端的卡止部11、11、…的山形部11c、11c、…一直咬入到越过由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的上下方向两端的锥形基准面31、31及沟槽33、33、…所形成的区域的位置,由此实现极其牢固的接合。特别是在图3(E)中,显示了相对于插入孔3,插入部1的卡止部11的山形部11c越过沟槽33、33的形成区域而咬入杆承接部4的壁部的状态。
而且在将插入部1插入插入孔3时,由于在该插入孔3的上下两端形成了沟槽33、33、…,因此无须在锥形基准面31、31上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突起物来作为被卡止部,能够将插入部1的卡止部11、11、…直接与插入孔3的锥形基准面31、31卡止。而且,由于插入孔3的供插入部1压入的被插入区域全都是平坦面,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尺寸,能够稳定杆本体A对于插入孔3的压入负荷。
由于在插入孔3的锥形基准面31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了沟槽33、33,锥形基准面31与内侧面32间的角落部不直接连续,因此锥形基准面31能够在左右方向整个地形成平面。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插入部1的卡止部11、11、…对于锥形基准面31的咬入面并提高卡止强度。
所述插入孔3的沟槽33、33、…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弯曲状,而作为其它的形状,还有多边形,具体是正方形截面(见图5(A))、梯形截面(见图5(B))。
以下基于图7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在第2实施例中,在杆本体A的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侧分别形成的多个锯齿状的所述卡止部11、11、…从位于前方侧的卡止部11向着位于后方侧的卡止部11而渐渐增大高度尺寸(见图7(A)、(B))。
具体说明上述实施例,就是在所述插入部1上,如前所述那样在上下方向两侧设置了构成锥形的基准线La、La。并且,形成于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多个卡止部11、11、…以所述基准线La为基准来设定高度尺寸。
在该第2实施例中,关于在插入部1上形成的卡止部11、11、…的数量,具体是在上下方向两侧分别设置3个,为了方便起见,将位于插入方向的前端的卡止部11称为前端卡止部11A,将位于中间的卡止部11称为中间卡止部11B,将位于后端的卡止部11称为后端卡止部11C。在图7中,插入部1的卡止部11的数量是上下方向分别为3个,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个数,也可以是3个以外的数。
而且,以所述基准线La为基准,前端卡止部11A、中间卡止部11B、后端卡止部11C是从前方向着后方分别渐渐增大高度尺寸。即,如果以基准线La为基准,将前端卡止部11A的高度尺寸作为Ha、中间卡止部11B的高度尺寸作为Hb、后端卡止部11C的高度尺寸作为Hc,则Ha<Hb<Hc。
通过将上述结构的杆本体A的插入部1插入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使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多个卡止部11、11、…更深地咬入插入孔3的上下方向两侧的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见图7(A)、(B))。特别是当在上下方向两侧分别设置3个卡止部11、11、…时,所述中间卡止部11B比所述前端卡止部11A更深地咬入锥形基准面31,而所述后端卡止部11C又比所述中间卡止部11B更深地咬入锥形基准面31(见图7(B)))。
另外,在插入部1插入插入孔3时,是从前端卡止部11A进入插入孔,在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各前端卡止部11A、11A撑开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的同时,插入部1进入深处端壁面3b。从而,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被前端卡止部11A、11A撑开,因此会稍稍变形而局部地扩大间隔。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间卡止部11B及后端卡止部11C距离基准线La的高度尺寸比前端卡止部11A更大,因此能够确保对锥形基准面31有足够的咬入量,能够增大对于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
以下基于图8、图9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在该第3实施例中,杆本体A的插入部1及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是作为四边形的梯形(包括大致梯形)(见图8(A)至(D))。具体是,杆本体A的插入部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部1s、1s相互平行(包括大致平行),上下方向两端对称,且沿宽度方向倾斜。
此处,所谓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端,是指两个卡止部11、11各自的两个山形部11c、11c的顶部。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端的两个山形部11c、11c各自的顶部作为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端,且将该位置分别称为顶部1t。另外,将插入部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称为侧面部1s。
上下方向两端的两个顶部1t、1t沿着插入部1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而上下对称地倾斜(见图8(B))。即,插入部1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即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部1s、1s相互平行,上下方向两端的两个顶部1t、1t上下对称地倾斜。顶部1t相对于(假想)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θa(见图8(B)、图9(A))。
在用冲床冲压金属材料来形成杆本体A时,是用冲头来冲压置于冲床模具中的金属材料,因此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必然为梯形。
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也形成为梯形。插入孔3的梯形截面与杆本体A的梯形截面对应地形成(见图8(C)、(D))。即,插入孔3的内侧面32、32相互平行,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则沿宽度方向上下对称地倾斜。即,插入部3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即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部32、32相互平行,上下方向两端的两个锥形基准面31、31上下对称地倾斜。
另外,锥形基准面31相对于(假想)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θb(见图8(D)、图9(A))。上述的顶部1t、1t的倾斜角度θa与锥形基准面31的倾斜角度θb略有不同或相同。
通过将杆本体A的插入部1及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各自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做成梯形,能够使卡止部11越过沟槽33而在整个锥形基准面31上咬入,增大对于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具体是,在插入部1,由于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梯形,因此在插入部1形成的各卡止部11、11、…会沿宽度方向倾斜,从而使宽度方向的尺寸比水平宽度方向的情况更大。
即,在将插入部1的上下方向两端相对于水平状态而做成梯形截面时,当倾斜角度为θa时,在顶部1t的宽度方向倾斜的长度尺寸Wa为[Wo/(cosθa)](见图9(A))。Wo是插入孔3的水平宽度方向尺寸。由于倾斜角度θa小于90度,因此Wa>Wo。即,插入部1的顶部1t的倾斜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Wa比插入孔3的水平宽度方向尺寸Wo长,因此卡止部11咬入锥形基准面31的长度更大(见图9(A))。
另外,通过与杆本体A的截面形状对应地将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的截面形状做成梯形,增加了锥形基准面31的面积,且增加了与卡止部11间的接触面积。即,插入孔3的锥形基准面31的倾斜角度为θb,在锥形基准面31的宽度方向倾斜的长度尺寸Wb为[Wo/(cosθb)]。由于倾斜角度θb小于90度,因此Wb>Wo。即,锥形基准面31的倾斜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Wb比插入孔3的水平宽度方向尺寸Wo长,因此卡止部11咬入锥形基准面31的长度更大(见图9(A))。
从而,通过将插入部1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和插入孔3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都做成梯形,增大了插入部1的顶部1t及插入孔3的锥形基准面31各自在宽度方向的长度,也增加了卡止部11的咬入量。而且能够使卡止部11越过沟槽33而在整个锥形基准面31上咬入,能够使杆本体A与插入孔3更加牢固地接合。
从而,即使卡止部11、11…的高度尺寸小、对锥形基准面33的咬入量少,也能够维持对于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从而能够缩小杆本体A的上下方向尺寸,实现轻量化。另外,即使不严格设定卡止部11的尺寸公差也能维持对于拔出方向负荷的阻力,因此便于尺寸控制,便于批量生产。
另外,当将杆本体A的插入部1和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都做成梯形时,通过将插入部1插入插入孔3,就从顶部1t对插入孔3在与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从插入孔3一侧作用反作用力Fr。该反作用力Fr分为水平分力Fh和垂直分力Fv。
而且由于将插入部1一边插入插入孔3一边进行推压,上下方向的两个水平分力Fh、Fh的合力2Fhv就使插入部1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受到推压。另外,上下方向两个垂直分力Fv、Fv能够使卡止部11、11、…对锥形基准面31的咬入更加牢固。
另外,作为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是将杆本体A的插入部1做成梯形截面,且将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做成长方形截面(见图8(G))。作为第3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是将操作旋钮B的插入孔3做成梯形截面,且将杆本体A的插入部1做成长方形截面(见图8(H))。

Claims (7)

1.一种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由杆本体和操作旋钮构成,所述杆本体具有锥形插入部,该锥形插入部的截面为四边形,且在上下方向两侧具有锯齿状的卡止部,同时其上下方向尺寸随着向前端延伸而渐渐缩小,所述操作旋钮具有锥形插入孔,该锥形插入孔的截面为四边形,其上下方向尺寸随着从开口向深处端壁面延伸而渐渐缩小,所述插入孔由在上下方向相向的锥形基准面和在左右方向相向的内侧面构成,所述杆本体的锥形插入部与所述操作旋钮的锥形插入处孔对应地形成,在所述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两个锥形基准面和所述内侧面的角落部位形成从各锥形基准面向外突出并且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深端壁面的沟槽,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卡止部越过各锥形基准面而向外咬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相对于所述锥形基准面而在上下方向向外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越过各锥形基准面及所述沟槽而向外咬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的前端侧的面为膨出弧状,后端侧的面与拔出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位形成锥形端面,该锥形端面的板厚向着前端而渐渐减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以设置在构成锥形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基准线为基准,从位于前方侧的卡止部向着位于后方侧的卡止部渐渐增大高度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上的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本体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所述操作旋钮的插入孔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CN201110330378.4A 2010-10-20 2011-10-17 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 Active CN1024524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5082 2010-10-20
JP2010235082 2010-10-20
JP2011-168792 2011-08-01
JP2011168792A JP5829857B2 (ja) 2010-10-20 2011-08-01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における操作レバ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2410A true CN102452410A (zh) 2012-05-16
CN102452410B CN102452410B (zh) 2016-01-13

Family

ID=45971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0378.4A Active CN102452410B (zh) 2010-10-20 2011-10-17 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96977A1 (zh)
JP (1) JP5829857B2 (zh)
CN (1) CN1024524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4871A (zh) * 2020-09-27 2021-03-12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高性能短流程带筋镁合金无缝管材的推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604738D0 (en) 2016-03-04 2016-05-04 Trw Steering Systems Poland Sp Z O O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6701519B2 (ja) * 2016-04-27 2020-05-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80072340A1 (en) * 2016-09-15 2018-03-15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Lever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lock of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R3056945B1 (fr) * 2016-10-04 2018-11-09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Ensemble de poignee de command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FR3124133A1 (fr) * 2021-06-22 2022-12-23 Eurostyle Systems Dispositif de réglage d’un sièg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5407A (en) * 1991-11-25 1992-09-08 Amp Incorporated Mounting device for components
US5779417A (en) * 1997-05-12 1998-07-1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ha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threads
CN1208270A (zh) * 1997-08-12 1999-02-17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基板卡扣装置
JP2000066750A (ja) * 1998-08-26 2000-03-03 Kojima Press Co Ltd 操作レバー装置
EP1081795A1 (en) * 1999-09-01 2001-03-07 Molex Incorporated Arrowhead-shaped boardlock fastener for mounting a connector
CN2432700Y (zh) * 2000-07-28 2001-05-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354708A (zh) * 2000-04-10 2002-06-19 帕斯卡株式会社 工具夹
US6829964B1 (en) * 2001-10-18 2004-12-1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ctuation lever
US20060186070A1 (en) * 2003-09-30 2006-08-24 Watertite Products, Inc. Fastener for cover member and cover assembly comprised thereof
CN201546586U (zh) * 2009-11-26 2010-08-11 杭州久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封边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1212A (en) * 1913-02-11 1914-03-24 Charley W Gregory Locomotive grate-lever and handle.
US2786359A (en) * 1955-01-14 1957-03-26 Panseal Inc Waterproof panel seal nut
DE7002581U (de) * 1970-01-27 1970-07-16 Opel Adam Ag Schalthebel fuer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US3750492A (en) * 1971-09-20 1973-08-07 Holmes H Sr Energy absorbing shift lever
JPS5853420U (ja) * 1981-10-02 1983-04-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操作軸のツマミ取付機構
JPS6248721U (zh) * 1985-09-06 1987-03-26
US4871289A (en) * 1988-11-25 1989-10-03 Olympic Manufacturing Group, Inc. Expansion fastener
DE4404746C2 (de) * 1994-02-15 1999-08-05 Itw Ateco Gmbh Niet aus Kunststoff zur Befestigung eines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s an einer Halterung mit annähernd ebener Fläche
US5704746A (en) * 1997-01-30 1998-01-0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lastic fastener for threaded blind aperture
US6273656B1 (en) * 2000-05-10 2001-08-14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Push pin fastener
DE20310390U1 (de) * 2003-07-04 2004-11-11 Pt-Poly-Tec Gmbh Vertrieb Und Herstellung Von Dichtungssystemen Anschlussdichtung mit Ratschenzähnen
USD542644S1 (en) * 2005-04-13 2007-05-15 Rige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otection screw for a vehicle license plate
JP4500793B2 (ja) * 2006-09-22 2010-07-14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レバーのグ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5407A (en) * 1991-11-25 1992-09-08 Amp Incorporated Mounting device for components
US5779417A (en) * 1997-05-12 1998-07-1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 ha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threads
CN1208270A (zh) * 1997-08-12 1999-02-17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基板卡扣装置
JP2000066750A (ja) * 1998-08-26 2000-03-03 Kojima Press Co Ltd 操作レバー装置
EP1081795A1 (en) * 1999-09-01 2001-03-07 Molex Incorporated Arrowhead-shaped boardlock fastener for mounting a connector
CN1354708A (zh) * 2000-04-10 2002-06-19 帕斯卡株式会社 工具夹
CN2432700Y (zh) * 2000-07-28 2001-05-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6829964B1 (en) * 2001-10-18 2004-12-1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ctuation lever
US20060186070A1 (en) * 2003-09-30 2006-08-24 Watertite Products, Inc. Fastener for cover member and cover assembly comprised thereof
CN201546586U (zh) * 2009-11-26 2010-08-11 杭州久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封边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4871A (zh) * 2020-09-27 2021-03-12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高性能短流程带筋镁合金无缝管材的推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29857B2 (ja) 2015-12-09
CN102452410B (zh) 2016-01-13
JP2012108873A (ja) 2012-06-07
US20120096977A1 (en) 201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2410A (zh) 转向装置中的操作杆
DE60216352T2 (de) Anordnung zur Zusammenstellung zweier Karrosserieteile, Kant gegen Kant , und Karrosserie , in dieser Weise zusammengesetzt
DE3014745A1 (de) Einstueckiges befestigungselement aus kunststoff (selbstzentrierender tannenbaumclip)
DE112005000880T5 (de) Halterungsanordnung für ein EA-Material
DE112015001233T5 (de) Fahrzeugrad
EP1589136A1 (de) Systemteil mit Bremsfeder
DE102013004226A1 (de) Anschlusspassstück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DE102007032563B4 (de) Verbinder
CN105556139A (zh) 卡夹
EP3019756B1 (en)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EP1961889A2 (de) Befestigungs-Haken sowie plattenartiges Wand-Element dafür
EP2000058A1 (de) Kleiderbügel
DE602006000353T2 (de) Anschlusssteckverbinder, Materialzuschnit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P2305868B1 (de) Schiebernadel mit eingebautem Mittelsteg
DE102004051377B4 (de) Verbinder und Harzformverfahren
KR101281540B1 (ko) 조립 및 분리가 용이한 배수판
DE102017000468B4 (de) Stabilisatorbuchse
DE60111415T2 (de) Nagelschneider
KR101606479B1 (ko) 슬라브 전단 보강용 강판
EP2350468B1 (de) U-förmiger befestigungsclip
US4137609A (en) Locking slider for a slide fastener
CN104619597B (zh) 罐盖和饮料罐
RU2627209C2 (ru) Охватываемый и охватывающи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защелкиванием двух деталей из полимер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соединение
DE102007051832B4 (de) Verbinder, Formwerkzeug hierfür und Formverfahren hierfür
WO2007090613A2 (de) Superflacher simb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