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7480B - 终端单元 - Google Patents

终端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7480B
CN102437480B CN201110276759.9A CN201110276759A CN102437480B CN 102437480 B CN102437480 B CN 102437480B CN 201110276759 A CN201110276759 A CN 201110276759A CN 102437480 B CN102437480 B CN 102437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key
fulcrum
electric wire
termi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67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7480A (zh
Inventor
奥野裕寿
柴田究
藤原洋子
氏原秀哲
野村秀和
坂地高周
西垣俊司
辰巳隆登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与具有插入孔的设备外壳一起使用的终端单元,包括:锁簧,所述锁簧由片簧形成、并配置成锁定穿过所述设备外壳的插入孔插入的电线;以及解锁柄,所述解锁柄用于在操纵时导致所述锁簧解除所述电线的锁定,所述解锁柄包括支轴和致动部分,所述支轴在所述锁簧的相反侧在所述设备外壳上被支承在位,所述致动部分被布置成在所述解锁柄被操作时绕所述支轴转动、并推动所述锁簧的横向端部部分以解除所述电线的锁定。

Description

终端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从设备外壳的插入孔插入的电线同时进行电气连接和机械夹持的终端单元,以及一种包括所述终端单元的接线设备。
背景技术
为简化在例如插座和开关等接线设备中的导线连接工作,常规可利用快速连接终端单元,所述终端单元通过对穿过所述设备外壳的插入孔插入的电线同时进行电气连接和机械夹持,能够将导线连接而不使用螺钉。
作为本类型终端单元一个实例,已知一种包括锁簧和解锁按钮的终端单元,所述锁簧用于锁定穿过所述设备外壳的插入孔插入的电线并防止其脱离,当由插入穿过设备外壳中所限定的操纵孔的例如螺丝刀等工具操纵时,所述解锁按钮用于将锁簧所锁定的电线解锁。
作为另一实例,提出一种包括解锁柄替代解锁按钮的终端单元,所述解锁柄具有暴露于设备外壳外侧的操纵部分,并由手动操纵(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49629)。通过该终端单元,锁簧所锁定的电线可无需使用如螺丝刀等工具解锁。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149629所公开的终端单元中,解锁柄包括致动部分(推动部分),当操纵部分通过手动操纵旋转时,所述致动部分推动锁簧移动远离电线。
但是,以上所述终端单元不包括用于固定设备外壳内的解锁柄的一部分的结构。于是,当操纵时解锁柄整体移动。这造成解锁柄移动轨迹难以变稳定的问题。为此,解锁柄可相对于其旋转轴线倾斜,并可仅与锁簧一个横向端部部分接触。因此,通常情况下锁簧与终端板之间间隙并非足够大以取出电线。
发明内容
综上考虑,本发明提供能够稳定解锁柄的操纵并当解锁柄被操纵时可靠解除电线锁定的终端单元,以及包括终端单元的接线设备。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与具有插入孔的设备外壳一起使用的终端单元,包括:锁簧,所述锁簧由片簧形成、并配置成锁定穿过所述设备外壳的插入孔插入的电线;以及解锁柄,所述解锁柄用于在操纵时导致所述锁簧解除所述电线的锁定,所述解锁柄包括支轴和致动部分,所述支轴在所述锁簧的相反侧在所述设备外壳上被支承在位,所述致动部分被布置成在所述解锁柄被操作时绕所述支轴转动、并推动所述锁簧的横向端部部分以解除所述电线的锁定。
所述锁簧可以包括锁定片和固定片,所述锁定片用于在一个端部部分锁定电线,所述锁定片被布置成沿电线穿过所述插入孔插入的导线插入方向延伸,并随所述锁定片在导线插入方向延伸而是倾斜的以更靠近所述电线;所述固定片与所述锁定片的另一端部部分结合并固定到所述设备外壳,所述解锁柄被布置成使得连接所述解锁柄的所述支轴的旋转轴线的直线通过由所述锁簧的固定片与锁定片围绕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解锁柄还包括操纵部分和一对连接板,所述操纵部分设置在所述支轴之间并被操纵以绕所述支轴转动,所述一对连接板被布置成将所述支轴连接到所述操纵部分,所述锁簧被容纳在所述连接板之间。
终端单元还可包括终端板,所述终端板被布置在所述设备外壳内,以便当电线穿过所述插入孔插入时将电线置于所述锁簧与所述终端板之间,所述锁簧包括与所述终端板组合并由所述终端板支承的支承部分。
优选地,所述终端板可以包括约束部分,所述约束部分被布置成当所述锁簧由所述终端板支承时在所述锁簧的与所述插入孔相反侧与所述锁簧接触。
所述设备外壳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承座部分,所述承座部分具有凹入部分,当所述支轴被配装到所述承座部分中时,所述解锁柄在所述设备外壳内保持在位。
优选地,所述终端板可以包括布置成支承所述支承部分的夹持片,所述夹持片具有在其一个厚度方向侧的夹持表面,所述终端板包括能够与所述夹持片的夹持表面机械结合并与所述夹持片的夹持表面电气连接的导体部件,所述锁簧与所述终端板组合,使得所述锁簧的一部分与所述夹持片的夹持表面接触,所述夹持片包括形成在所述夹持表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距所述夹持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锁簧的厚度。。
此外,提供包括本发明一方面所公开的终端单元的接线设备。
通过本发明,解锁柄的支轴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的平面内沿着与锁簧弯曲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在所述锁簧的相反侧在所述设备外壳上被支承在位。这提供的优点是,当解锁柄被操作时稳定解锁柄的操纵并可靠地解除电线的锁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由以下实施例详述并结合附图将是明显的,所述附图中: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为显示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显示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所采用的终端板和锁簧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为显示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所采用的解锁柄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5A和图5B为显示除去设备外壳的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的后视图和侧视图;
图6A和图6B为显示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所采用的本体和解锁柄的构造的正视图和剖视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的剖视图,其中解锁柄与本体分离;
图8为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终端单元所采用的终端板和锁簧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9为显示与销接收弹簧组合的第二实施例终端单元的终端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显示第二实施例终端单元所采用的敛缝铆钉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1为显示使用第二实施例终端单元并且作为接线设备的开关的透视图。
图12为显示使用第二实施例终端单元并且作为接线设备的插座的透视图。
优选实施例详述
现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单元装配有例如如图2所示的嵌入接线设备10。以下描述中,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根据接线设备10附连到墙壁的状态而定义(在图2中,上下方向为竖直的,左下侧为前方且左上侧为左方)。但是,这些定义并非旨在限制终端单元使用时的方向。
如图2所示的接线设备10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设备外壳11。设备外壳11包括具有前开口的矩形盒形本体110、以及与本体110组合以覆盖本体110的开口的罩盖120。
在本体110的每一纵向(竖直)相反端部部分中形成在横向方向(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一对存放室111。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单元1被存放在每一存放室111中。在本体110的后壁上形成与各个存放室111连通的插入孔112(见图1)。插入孔112以与本体110中所形成的四个存放室111成对应关系地形成。换言之,本体110具有在本体110的横向方向(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两组插入孔112。一组插入孔112形成在本体110的纵向(竖直)上端部分,另一组插入孔112形成在本体110的纵向(竖直)下端部分。
各个插入孔112是将与终端单元1连接的电线(未示出)在设备外壳11的后侧插入设备外壳11(存放室111)的孔。每一插入孔112的内径设置为使得每一电线可穿过对应插入孔112。在如图2所示接线设备10中,四个终端单元1存放在设备外壳11内,使得包括输出导线的至多四个电线可与各个终端单元1连接。
现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终端单元1。
参见图1,终端单元1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终端板2、用于通过将电线的导线芯夹在终端板2与锁簧3之间而锁定穿过每一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防止脱离)的锁簧3、以及用于解除电线的锁定的解锁柄4。终端板2、锁簧3和解锁柄4被布置在设备外壳11内。
终端板2包括接触片20和夹持片21,所述接触片20在穿过每一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夹持片21与接触片20的与对应插入孔112相反的端部部分(前端部分)结合。接触片20被布置成沿对应存放室111的一个内表面即第一表面113伸,所述第一表面(图1中上表面)紧邻每一插入孔112在其上开口的表面。夹持片21沿对应存放室111的另一内表面(即第二表面114)布置,所述第二表面(罩盖120后表面)面向对应插入孔112,使得夹持片21被布置成与电线插入方向成大体垂直关系。
终端板2还包括第一围绕片22和第二围绕片23,两者均围绕穿过对应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末端部分。第一围绕片22成对设置,并从接触片20的接近接触片20纵向中间部分的左右边缘向对应存放室111的内部突出。第二围绕片23以与接触片20成相对关系从夹持片21向对应存放室111内部突出。因此,穿过对应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末端部分放置在由第一围绕片22横向围绕并由第二围绕片23和接触片20垂直围绕的空间内。
通过将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单块金属板冲压并弯曲,终端板2形成为单一体,其中接触片20、夹持片21、第一围绕片22和第二围绕片23结合在一起。终端板2与接线设备10的内部电路(例如接触器件)连接。当电线与终端单元1连接时,终端板2用于将电线与接线设备10的内部电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实例描述用于设有输出接线终端单元的接线设备10的终端单元1。通过终端板2的夹持片21(见图2)互相连接,在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一对终端单元1保持电气连接。贯穿终端板2厚度形成并沿接触片20的延伸方向伸展的狭槽24(见图2)形成在接触片20与夹持片21的接合处。
接触片20接近每一插入孔112的端部部分(后端部分)倾斜,以在其远离对应插入孔112延伸时远离第一表面113。接触片20包括远离第一表面113(向对应存放室111内部)突出的第一突起201。接触片20还包括在接近夹持片21的端部部分中形成以远离第一表面113(向对应存放室111内部)突出的第二突起202。
接触片20还包括在其横向(左右)相反两端部分中形成并布置在第一突起201与第二突起202之间的一对导向突起203。所述导向突起203远离第一表面113(向对应存放室111内部)突出。
通过将具有弹性和导电性的带形片簧弯曲,锁簧3制成为单一体,以便具有共同结合的中间片30、锁定片31、邻接片32和连接片33。中间片30、邻接片32和连接片33组成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锁定片31结合并固连到设备外壳11。锁簧3的横向(左右)尺寸在中间片30、锁定片31、邻接片32和连接片33上保持恒定,并设定为大于接触片20的横向(左右)尺寸。
中间片30被布置成沿对应存放室111的一个内表面,即面向第一表面113的第三表面115(图1中下表面)延伸,使得中间片30可横贯导线插入空间而面向接触片20。锁定片31与中间片30的接近对应插入孔112的端部(后端)联结,并被布置成沿穿过对应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的插入方向延伸。锁定片31是倾斜的以便它在导线插入方向延伸时靠近电线。换言之,锁定片31是倾斜的以便它在导线插入方向延伸远离对应插入孔112时靠近接触片20。于是,中间片30和锁定片31在垂直于锁簧3的横向方向(左右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体V形形状。
邻接片32被布置在第一表面113和终端板2的接触片20之间以沿第一表面113延伸,并与接触片20的与导线接触表面相反的表面接触。连接片33构造为将中间片30的与对应插入孔112的相反端部与邻接片32互连,并布置成沿第二表面114(罩盖120的后表面)延伸。
连接片33包括大体上在其纵向(竖直)中间部分中形成的阶台部分331,以使连接片33与第二表面114之间的距离在接近中间片30的连接片33的部分中比在接近邻接片32的连接片33的部分中更大。就此而论,在终端板2的夹持片21中形成在锁簧3横向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插入槽211。每一插入槽211的一个纵向端部是敞开的。连接片33的阶台部分331从插入槽211的敞开端部插入所述插入槽中,由此锁簧3由夹持片21支承。
更具体地,当如图3所示阶台部分331插入所述插入槽211时,从阶台部分331向邻接片32延伸的连接片33的部分与终端板2的夹持片21的前表面接触,从阶台部分331向中间片30延伸的连接片33的部分与夹持片21的后表面接触。此时,邻接片32与接触片20上表面接触,锁定片31的末端部分与接触片20的下表面接触。因此使锁簧3在所有侧面与终端板2接触,于是由终端板2支承。即,锁簧3设有用作支承部分的阶台部分331,所述阶台部分与终端板2组合并由其支承。
因此,当制造终端单元1(接线设备10)时,在将终端板2和锁簧3配装到设备外壳11之前,工人可预先将终端板2和锁簧3组合为单一体(使得锁簧3可支承在终端板2上)。这使得工人能够将终端板2和锁簧3作为单个集成部件处理,使其易于进行装配工作。锁簧3不限于前述阶台部分331插入所述插入槽211的构造。仅需使锁簧3具有能够与终端板2组合并由其支承的结构的支承部分。
中间片30和锁定片31接合点在垂直于锁簧3横向方向的横截面被弯成半圆形弧形形状。如果作用以使锁定片31的末端部分移动远离接触片20的力被施加在锁定片31上,锁定片31弯曲(偏移)方式使得可减小中间片30与锁定片31的半圆形弧形接合点的直径。
通过所提出的上述构造,电线未插入对应存放室111且下述解锁柄4仍未操纵时,锁定片31的末端部分保持与接触片20接触。如果电线从外侧通过对应插入孔112插入对应存放室111,锁定片31由电线末端推动并沿一方向弯曲以使锁定片31的末端部分移动远离接触片20。就此而论,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的平面内与锁簧3弯曲方向垂直的一方向(左右方向)与锁簧3的横向方向一致。
当电线插入规定位置时,通过将电线的导线芯夹在锁定片31的末端部分与接触片20之间,锁定片31锁定电线以防其在导线脱离方向从对应插入孔112脱离。此时,导线芯由锁簧3的弹性压住紧贴接触片20,从而保持将电线与终端单元1电气连接所需的接触压力。
如果操纵解锁柄4以克服锁簧3的弹性而将锁定片31的末端部分移动远离接触片20、并扩大接触片20与锁定片31之间的间隙,则可能解除电线锁定。解锁柄4的构造和功能将在后面描述。
尽管终端板2支承锁簧3,夹持片21的一部分用作约束部分212,所述约束部分在锁簧3的与对应插入孔112(锁簧3前侧)相反侧与锁簧3接触。换言之,夹持片21与从阶台部分331向中间片30延伸的连接片33的部分前表面接触。夹持片21的该接触部分组成约束部分212。因此,即使锁簧3由穿过对应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推动,终端板2的约束部分212可能防止锁簧3移动远离对应插入孔112。
在本实施例终端单元1中,当电线插入规定位置时,接触片20的第一突起201和第二突起202与电线导线芯接触。于是,接触片20与电线之间的接触压力与当接触片20面向电线的整个表面将与电线接触时相比变大。当电线被布置在接触片20与锁定片31之间时,相对于面向锁定片31的末端部分横贯电线的接触片20部分,第一突起201和第二突起202设置在导线插入方向的相反两侧。因此,电线由第一突起201、第二突起202和锁定片31的末端在三个点支承,从而稳定电线连接状态。
穿过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末端部分由第一围绕片22在其左侧与右侧围绕,并由第二围绕片23和接触片20在其上侧与下侧围绕。因此,如果电线为单股线,其移动程度可由围绕片22和23限制。在电线为绞合线的情况下,围绕片22和23可限制绞合线的各个单独绞股的退扭和分散程度。
电线由接触片20的导向突起203导引而处于导向突起203之间,这可进一步稳定电线的连接状态。与导线插入方向相交叉的多个槽可以形成在与电线接触的接触片20的表面上。此时,其提供优点是以更可靠方式防止被锁定电线的解锁。
接着,对本实施例终端单元1所采用的解锁柄4的构造和功能进行描述。
解锁柄4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4所示,解锁柄4包括操纵部分40、支轴41以及致动部分42,在操纵所述操纵部分40时解锁柄4绕所述支轴旋转,所述致动部分用于与锁定片31接触。解锁柄4以与终端单元1(即锁簧3)一一对应方式设置,并配装入设备外壳11的每一存放室111。
操纵部分40形成为矩形板形状,并且当解锁柄4配装到设备外壳11时放置在设备外壳11外侧。为了将锁簧3所锁定的电线解锁,使用者通过以手指抓住并移动操纵部分40并且再移动操纵部分40而操纵解锁柄4。当未操纵时,解锁柄4布置成使得操纵部分40可沿本体110的对应纵向(竖直)端部表面延伸。
支轴41成对设置并沿锁簧3的横向方向(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每一支轴41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体半圆板形形状。支轴41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前后方向)的平面内沿着垂直于锁簧3的弯曲方向的一个方向(上下方向)在锁簧3的相反两侧在设备外壳11(下述承座部分132)上被支承在位。在本实施例中,解锁柄4还包括用于分别与支轴41和操纵部分40的横向端部部分互连的一对连接板43。
每一连接板43具有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大体三角形板表面,并包括三个顶点部分,即第一、第二和第三顶点部分431、432和433。每一支轴41与对应第一顶点部分431整体形成。每一第二顶点部分432与操纵部分40的对应横向端部部分连接。从每一第二顶点部分432突出的约束部分44形成在连接板43的第三顶点部分433中。支轴41厚度设定为稍大于连接板43厚度。
换言之,通过操纵部分40将第二顶点部分432互连,在左右方向彼此相对且其间留有规定间隙的连接板43结合在一起。操纵部分40的板表面与将连接板43的第一顶点部分431与第二顶点部分432连接的直线垂直,该直线在沿对应连接板43的板表面延伸的平面内。在本实施例终端单元1中,连接板43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稍大于锁簧3的横向尺寸。如图4所示用于容纳锁簧3的容纳空间45被限定在解锁柄4的连接板43之间。
正如支轴41,致动部分42成对设置并在锁簧3横向方向(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每一致动部分42具有柱形形状并从面向容纳空间45的每一连接板43的表面突出。就此而论,在将对应连接板43的第一顶点部分431与第二顶点部分432连接的一侧并接近其中点处形成每一致动部分42。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致动部分42制成为三棱柱形状,使得平行于连接板43的板表面延伸的横截面可具有大体与连接板43横截面相似的三角形形状。平行于连接板43的连接第一顶点部分431与第三顶点部分433的侧面延伸的每一致动部分42的侧面与锁定片31接触。如图5A可见,致动部分42从连接板43突出的尺寸(致动部分42的高度)设定为使得在致动部分42之间产生间隙,所述间隙小于锁定片31横向(左右)尺寸,但是大于终端板2的接触片20横向尺寸。因此,致动部分42与锁定片31横向(左右)端部部分接触,并在操纵所述操纵部分40时推动锁定片31横向端部部分。
在每一致动部分42与每一连接板43的连接第一顶点部分431与第二顶点部分432的侧面平行的侧表面上形成倾斜表面。倾斜表面倾斜成使得当其远离第三顶点部分433时,其从每一连接板43突出的量变小。当未操纵解锁柄4时,倾斜表面被布置成面向对应插入孔112的位置,从而确保穿过对应插入孔112插入的电线末端部分不会由每一致动部分42所卡住(见图6)。
朝向容纳空间45略凸出的凸出部分434形成在每一致动部分42与对应第二顶点部分432之间区域的每一连接板43面向容纳空间45的表面上。凸出部分434从每一连接板43突出的尺寸(凸出部分434的高度)充分地小于每一致动部分42的高度。
如图6A所示,对应存放室111通过其与外部空间连通的一对狭缝130以与存放室111成对应关系地形成在本体110的对应纵向(竖直)端面上。每一狭缝130沿对应存放室111横向侧表面在前后方向延伸。通过将连接板43插入狭缝130,将解锁柄4配装入本体110,使得操纵部分40可暴露于对应存放室111外部,支轴41和致动部分42位于对应存放室111内。
在狭缝130内表面上制成多个凸块134,所述凸块均具有垂直于狭缝130纵向方向(前后方向)的大体圆形横截面,所述狭缝均面向连接板43的具有致动部分42的表面。狭缝130的前端部分经由通孔131相互连通,每一存放室111通过所述通孔与外部空间连通。因此,操纵解锁柄4时,操纵部分40可向通孔131内移动(见图1)。
在具有插入孔112的第四表面116横向端部部分中形成为凹入部分的承座部分132,第四表面为本体110的每一存放室111内表面中的一个。每一存放室111的横向尺寸设定为稍大于解锁柄4的横向尺寸。解锁柄4容纳在本体110内,且支轴41插入承座部分132。
每一承座部分132形成为半圆形形状,以便与支轴41具有相同直径。当将支轴41插入承座部分132时,通过限制支轴41向上、向下及向后移动,承座部分132使解锁柄4处于适当位置。解锁柄4的横向移动由每一存放室111的左右侧表面限制。响应操纵部分40的操纵,容纳在本体110内的解锁柄4绕支轴41旋转,同时允许支轴41在承座部分132内旋转。换言之,解锁柄4的支轴41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前后方向)的平面内沿垂直于锁簧3弯曲方向(上下方向)的一个方向(左右方向)在锁簧3的相反两侧在设备外壳11(承座部分132)上被支承在位。
在操纵部分40的末端部分(后端部分)中形成朝向支轴41突出的卡爪46。当解锁柄4容纳在本体110中时,卡爪46卡在卡孔117内,卡孔117限定在本体110的每一纵向(竖直)端部表面的后部区域中。这可约束解锁柄4直接向前移动。换言之,当配装到本体110时,解锁柄4由支轴41和卡爪46约束其前后方向移动,并且相对于本体110处于适当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承座部分132形成在从每一存放室111的左右端部部分的第四表面116突出的筋肋133中。筋肋133在前后方向沿第三表面115延伸到第三表面115中间部分。因此,当解锁柄4绕支轴41旋转时,在第一顶点部分431与第三顶点部分433之间延伸的连接板43侧表面与筋肋133接触,从而限制解锁柄4旋转程度。在连接板43侧表面与筋肋133接触的情况下,连接板43的约束部分44容纳在筋肋133与第二表面114之间(见图1)。
在承座部分132之间的第四表面116的区域中形成比承座部分132更深的凹槽,使得锁簧3的中间片30与锁定片31的接合点可容纳在凹槽内。
由上述构造,在操纵与锁簧3的横向中间部分对齐设置的所述操纵部分40时,解锁柄4绕在锁簧3的横向相反侧保持固定位置(承座部分132)的支轴41旋转。因此,当操纵所述操纵部分40时,解锁柄4不可能依靠仅仅一个支轴41移动。这有助于稳定解锁柄4的移动轨迹。当解锁柄4绕支轴41旋转时,致动部分42推动锁定片31的横向相反端部部分。则可能对锁簧3的横向相反端部部分均衡地施加推力。
因此,可能防止解锁柄4相对于其旋转轴线倾斜。因为解锁柄4与锁簧3的横向相反端部部分均匀接触,可能在锁簧3与终端板2之间产生足够大的间隙。因此可提供优点在于,操纵解锁柄4时,可能可靠地将锁簧3所锁定的电线解锁,这增强了当从终端单元1取出电线时工作的简便性。此外,用于在锁定片31上施加推力的致动部分42设置在使用者操纵的操纵部分40与支轴41之间。这使得依据杠杆原理使用者可以相对较小的力弯曲锁簧3,从而解除电线锁定。
作为凹入部分的承座部分132形成在设备外壳11的内表面上。当支轴41插入承座部分132时,解锁柄4位于设备外壳11内的位置。这提供便于接线设备10装配工作的优点。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使用者将解锁柄4配装到本体110,使得支轴41可插入承座部分132。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旋转解锁柄4并导致卡爪46卡在卡孔117中而使解锁柄4处于适当位置,如图6所示。
在该配装过程中,连接板43的凸出部分434叠置在狭缝130内表面上形成的凸块134上。于是,凸块134位于凸出部分434与致动部分42之间,由此解锁柄4位于竖直方向位置。其后,使用者只需通过将终端板2和锁簧3的组件配装到本体110,可以较为简单的方式装配终端单元1(接线设备10)。当装配终端单元1(接线设备10)时,可取地,在保持本体110的开口朝向上方同时,使用者将解锁柄4以及终端板2与锁簧3的组件依次配装到本体110,并再将罩盖120附连到到本体110。
因为解锁柄4在连接板43之间限定用于容纳锁簧3的容纳空间45,可能减小解锁柄4和锁簧3的组件的尺寸,这导致终端单元1的尺寸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柄4布置成使得连接解锁柄4的支轴41的旋转轴线的直线411(见图5A)可通过锁簧3的中间片30和锁定片31在垂直于锁簧3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上所围绕的区域。这使得与解锁柄4和锁簧3相互独立容纳的情况相比可减小锁簧3从容纳空间45突出的量,并使每一存放室111体积更小。
锁簧3变形使得锁定片31可绕锁定片31与中间片30的接合点转动。因此,优选地解锁柄4(支轴41)的旋转轴线和锁定片31的旋转轴线大体布置在左右方向的单条直线上。在此情况下,在解锁柄4旋转过程中,从致动部分42传递到锁定片31的力在锁簧3的弯曲方向高效地起作用,因此使得易于弯曲锁簧3。
仅通过在连接板43的相对表面之间布置锁簧3即可使锁簧3在左右方向定位。于是,锁簧3由连接板43的相对表面支承并难以倾斜。这使得可能可靠地在左右方向将锁簧3定位。因此,可能防止锁簧3相对于解锁柄4倾斜,并且当操纵解锁柄4时可靠地解除电线锁定。这增强了从终端单元1取出电线的工作简便性。换言之,通过使用位于设备外壳11中的解锁柄4可确定锁簧3的位置。因此,设备外壳11无需具有在左右方向使锁簧3定位的结构。这使其可减小终端单元1的总体尺寸,同时增大锁簧3的定位结构的尺寸。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锁柄4包括设置在锁簧3的横向相反两侧的支轴41,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仅需使支轴41在锁簧3的横向相反两侧在设备外壳11上支承在位。例如,支轴41可由在锁簧3的横向方向延伸的单一杆形轴替代。作为其它替代实例,可在解锁柄4上形成包括凹槽的轴部分,将配装到该轴部分的承座部分可形成在设备外壳11中。
在锁簧3本身与电线电气连接的情况下,终端板2可省略。在此情况下,接线设备10的内部电路(例如接触器件)直接与锁簧3连接。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终端单元1配装到作为接线设备的插座。本实施例终端单元1与第一实施例终端单元1不同之处在于在如图8所示的终端板2的夹持片21中形成凸起213。
凸起213形成在夹持表面214上,所述表面为夹持片21的一个厚度方向表面(前表面)。凸起213被布置在夹持片21的插入槽211之间,并如俯视图所见具有圆形形状。凸起213从夹持表面214向前突出。凸起213的突出尺寸设定为大于锁簧3的连接片33厚度。换言之,凸起213距夹持表面214的高度设定为大于锁簧3的连接片33距夹持表面214的高度。
利用本实施例终端单元1的接线设备具有在设备外壳前壁上形成的插头销插入孔122(见图12),并包括用于接收穿过对应插头销插入孔122插入的插头(未图示)的每一插头销的销接收弹簧14(见图9)。销接收弹簧14由导电材料制成。销接收弹簧14将插头销机械夹持并与插头销电气连接。销接收弹簧14组成导体部件,所述导体部件与终端板2的夹持片21机械结合并与其电气连接。销接收弹簧14附连到夹持片21的夹持表面214(前表面)。
尽管具有插入孔122的插座为如上所述接线设备的实例,具有按钮121的开关(见图11)也是利用本发明终端单元1的接线设备的另一实例。此外,利用本发明终端单元1的接线设备的各实例不限于插座和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通过使用敛缝铆钉15进行敛缝,作为导体部件的销接收弹簧14与夹持片21组合。更具体地,当制造接线设备时,使用者将敛缝铆钉15插入销接收弹簧14中形成的通孔(未示出)以及夹持片21中形成的敛缝孔215中。在此状态下,敛缝铆钉15的相反端部分经敛缝从而将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组合在一起。
在如图8所示终端板2中,在夹持片21在上下方向与接触片20相反端部分上形成通孔216,所述通孔用于通过敛缝将销接收弹簧14之外的附加导体部件固定。在夹持片21的通孔216与敛缝孔215之间形成加强筋217。终端板2还包括支承片25,所述支承片从夹持片21与接触片20相反端部部分向后延伸,使得锁簧3的中间片30与锁定片31可置于支承片25与接触片20之间。
就此而论,在凸起213的中心区域形成用于插入敛缝铆钉15的敛缝孔215。因此,当通过敛缝固定到终端板2时,销接收弹簧14与凸起213的末端表面(前表面)接触,并保持与夹持表面214间隔距离大于连接片33的厚度。
通过上述构造,当将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组合时,可使销接收弹簧14与凸起213的末端表面接触。于是,在锁簧3位于销接收弹簧14与夹持表面214之间的状态下,在销接收弹簧14与锁簧3之间产生间隙。因此,销接收弹簧14可附连到终端板2,而不会妨碍夹持片21夹持锁簧3。
因为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直接接触,与锁簧3并无干涉,可提供优点在于,即使锁簧3由与终端板2相比具有更低导电率的材料制成(例如,即使终端板2由铜制成而锁簧3由不锈钢制成)以确保增加弹性,电气连接可变得稳定。在通过具有低导电率的锁簧3将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连接的构造的情况下,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之间的电气连接可能变为不稳定。但是,在本实施例构造中,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之间的电气连接保持稳定。
在通过敛缝将销接收弹簧14固定到终端板2的构造中,如图10所示具有隔片的敛缝铆钉16可用作敛缝铆钉。在此情况下,即使没有凸起213,可能获得与提供凸起213所达到的大体相同的效果。如图10所示敛缝铆钉16包括圆柱铆钉体160以及盘形隔片161,所述盘形隔片与铆钉体160整体形成并布置在铆钉体160的纵向(轴向)中间部分,隔片161的外径大于铆钉体160的外径。此处,隔片161的厚度设定为大于锁簧3的连接片33的厚度。
在隔片161置于销接收弹簧14与夹持表面214之间的状态下,敛缝铆钉16与销接收弹簧14和终端板2组合。通过将铆钉体160的相反端部部分敛缝,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结合在一起。由于存在隔片161,在销接收弹簧14与夹持表面214间形成大于锁簧3的厚度的间隙,从而保持销接收弹簧14与锁簧3彼此间隔。因此,销接收弹簧14可附连到终端板2,不会妨碍夹持片21夹持锁簧3。
在利用如图10所示敛缝铆钉16的构造中,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通过敛缝铆钉16电气连接。因此,与利用敛缝铆钉16的构造相比,在夹持片21中形成凸起213的构造中,销接收弹簧14与终端板2之间电气连接更稳定。
尽管已作为本实施例中导体部件的一个实例对销接收弹簧14加以描述,本发明不限于此。除销接收弹簧14之外的导体部件可附连到终端板2。
本实施例的其它构造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尽管已参照各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显示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多种更改和变更。

Claims (8)

1.一种与具有插入孔的设备外壳一起使用的终端单元,包括:
锁簧,所述锁簧由片簧形成、并配置成锁定穿过形成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后壁上的插入孔插入的电线;
解锁柄,所述解锁柄用于在操纵时导致所述锁簧解除所述电线的锁定,所述解锁柄包括支轴和致动部分,所述支轴在所述锁簧的相反侧在所述设备外壳上被支承在位,所述致动部分被布置成在所述解锁柄被操作时绕所述支轴转动、并推动所述锁簧的横向端部部分以解除所述电线的锁定;以及
形成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表面上并且具有凹入部分的承座部分,所述承座部分具有直径与所述支轴的直径相同的半圆形形状,所述支轴被构造成插入所述承座部分,所述承座部分限制所述支轴在所述锁簧的弯曲方向移动及向后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簧包括锁定片和固定片,所述锁定片用于在一个端部部分锁定电线,所述锁定片被布置成沿电线穿过所述插入孔插入的导线插入方向延伸,并随所述锁定片在导线插入方向延伸而是倾斜的以更靠近所述电线;所述固定片与所述锁定片的另一端部部分结合并固定到所述设备外壳,所述解锁柄被布置成使得连接所述解锁柄的所述支轴的旋转轴线的直线通过由所述锁簧的固定片与锁定片围绕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柄还包括操纵部分和一对连接板,所述操纵部分设置在所述支轴之间并被操纵以绕所述支轴转动,所述一对连接板被布置成将所述支轴连接到所述操纵部分,所述锁簧被容纳在所述连接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终端板,所述终端板被布置在所述设备外壳内,以便当电线穿过所述插入孔插入时将电线置于所述锁簧与所述终端板之间,所述锁簧包括与所述终端板组合并由所述终端板支承的支承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板包括约束部分,所述约束部分被布置成当所述锁簧由所述终端板支承时在所述锁簧的与所述插入孔相反侧与所述锁簧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轴被配装到所述承座部分中时,所述解锁柄在所述设备外壳内保持在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板包括布置成支承所述支承部分的夹持片,所述夹持片具有在其一个厚度方向侧的夹持表面,所述终端板包括能够与所述夹持片的夹持表面机械结合并与所述夹持片的夹持表面电气连接的导体部件,所述锁簧与所述终端板组合,使得所述锁簧的一部分与所述夹持片的夹持表面接触,所述夹持片包括形成在所述夹持表面上的凸起,所述凸起距所述夹持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锁簧的厚度。
8.一种接线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单元。
CN201110276759.9A 2010-09-14 2011-09-13 终端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7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5868/2010 2010-09-14
JP2010205868A JP5958680B2 (ja) 2010-09-14 2010-09-14 端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7480A CN102437480A (zh) 2012-05-02
CN102437480B true CN102437480B (zh) 2015-03-11

Family

ID=45985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675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7480B (zh) 2010-09-14 2011-09-13 终端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58680B2 (zh)
KR (1) KR101247841B1 (zh)
CN (1) CN102437480B (zh)
SA (1) SA111320756B1 (zh)
TW (1) TWI418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1411B4 (de) * 2013-02-13 2018-03-22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Federkraftklemmanschluss und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102013101406B4 (de) 2013-02-13 2018-07-12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102013101409B4 (de) * 2013-02-13 2022-01-2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202013101582U1 (de) 2013-04-15 2014-07-16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lement mit Schwenkhebel
DE102014200271A1 (de) 2014-01-10 2015-07-16 MCQ TECH GmbH Leiterplattenanschlussklemme
JP2016091970A (ja) * 2014-11-11 2016-05-23 Smk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端子構造
DE102014117062B4 (de) * 2014-11-21 2021-06-10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
DE102015210410B3 (de) * 2015-06-08 2016-05-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erührgeschützte Steckverbindung
CN105375121B (zh) * 2015-12-02 2019-11-19 宁波速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电线夹
DE102016111627A1 (de) * 2016-06-24 2017-12-28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TWI634712B (zh) * 2016-08-25 2018-09-01 德商鳳凰康特公司 Terminal clamp
CN114336130B (zh) * 2020-09-29 2024-06-04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装置的接线组件改良结构
DE202020105715U1 (de) 2020-10-06 2022-01-10 Electro Terminal GmbH & Co. KG Klemme mit Lösehebel
CN112436330A (zh) * 2020-11-02 2021-03-02 周中良 一种电连接盒
WO2024005776A1 (en) 2022-06-27 2024-01-04 Ideal Industries, Inc. Lever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453A (zh) * 2004-06-25 2005-12-2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端子设备
DE102005048972A1 (de) * 2005-10-13 2007-04-19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 mit Klemmfeder und Strombalken
CN10103898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8650B2 (ja) * 1992-03-26 2000-02-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JP3159973B1 (ja) * 2000-01-21 2001-04-23 株式会社八光電機製作所 端子・ばね一体型のクランプ端子
JP2002313451A (ja) * 2001-04-18 2002-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端子装置
JP3991917B2 (ja) * 2002-07-26 2007-10-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4259333B2 (ja) * 2004-01-27 2009-04-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4289258B2 (ja) * 2004-08-26 2009-07-0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速結端子装置
JP4830556B2 (ja) * 2005-10-26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速結端子装置並びに配線器具
JP2008159481A (ja) 2006-12-25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端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453A (zh) * 2004-06-25 2005-12-2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端子设备
DE102005048972A1 (de) * 2005-10-13 2007-04-19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 mit Klemmfeder und Strombalken
CN10103898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A111320756B1 (ar) 2014-11-09
CN102437480A (zh) 2012-05-02
JP5958680B2 (ja) 2016-08-02
TW201212407A (en) 2012-03-16
JP2012064351A (ja) 2012-03-29
TWI418101B (zh) 2013-12-01
KR101247841B1 (ko) 2013-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7480B (zh) 终端单元
US85508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22707B2 (ja) 垂直嵌合雌端子及びこれが装着されるハウジング
JP5766848B1 (ja) コネクタ
EP1883132A1 (en) Terminal block with U-shaped conducting part of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s
KR101733532B1 (ko) 전기 커넥터, 접속 대상물 유닛, 접속 대상물 유닛 집합체
AU200734910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 dust cover
US1029795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shell with laterally extending spring tangs
US10211552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pace-saving connection between cable wire conductors and contact terminating portions
JP3147848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495066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71348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JP5537371B2 (ja) コンセント
US7156687B1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able positioning recesses
US77269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metal shell equipped with a pair of outwardly protruding resilent arms offset from each other
JP3118719U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装置
JPS6313867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353922B2 (ja) 接続構造体、ハウジング付接続構造体、及び、端子
JP202114089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3115049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3141905U (ja) コネクタ
CN214153252U (zh) 插座
JP7482933B2 (ja) 導体アダプタを受けるための貫通開口部を有するプラガブルコネクタを備えた電気アセンブリ
JP20190038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436315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