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1345A - 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 Google Patents

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1345A
CN102431345A CN201110261142XA CN201110261142A CN102431345A CN 102431345 A CN102431345 A CN 102431345A CN 201110261142X A CN201110261142X A CN 201110261142XA CN 201110261142 A CN201110261142 A CN 201110261142A CN 102431345 A CN102431345 A CN 102431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b
aforementioned
sheet
nib sheet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11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1345B (zh
Inventor
山中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1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1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1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1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1/00Nibs; Writing-points
    • B43K1/06Tubular writing-point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防止在笔尖与墨水笔蕊之间的空间里积墨,且提升笔尖的成形精度;因此将冲孔板弯曲成形加工成圆柱形以制作笔尖片时,则在弯曲的冲孔板底部形成透气孔,并将冲孔板底部弯曲成形为圆柱构造,以便将整合收容成上述管柱体的管材构件,设置于弯曲成圆柱构造的冲孔板的底部内侧部分,且在冲孔板缠绕此管材构件外周的构造上,弯曲成形高正圆度;此外,冲孔板上设有凸部及凹部等咬合接合部,将冲孔板弯曲成圆柱形时,则嵌合凸部及凹部等以形成钩形缘部;藉此以钩形缘部为边界,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不发生笔尖片朝纵向错位的情况,而得以提升笔端部的制作精度。

Description

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尤指一种高精度组装笔尖各部位的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背景技术
下揭专利文献1上有记载具备这种笔尖的书写用具;在此文献1的书写用具中,笔尖备有一笔尖基本体、一聚合构件;笔尖基本体由圆柱型底部、及在其一端连续突出成截面圆弧形,且在轴心圆周上形成以等间隔设置的狭缝状笔缝,前端是由半圆分割部所形成的5条乃至8条鳍片所构成;聚合构件由可嵌合于笔尖基本体外周的金属管所构成,透过将此嵌入笔尖基本体,让各鳍片朝前端方向聚合成逐渐缩径的圆锥形,其前端则形成半圆形笔端部的同时,在各鳍片间则形成输墨通道;接下来,将直到前端为止皆具毛细作用的墨水笔蕊,插入笔尖(笔尖基本体)的中空内,以一体固定于笔杆前端,墨水笔蕊则被连接于笔杆内的储墨区;以此构成的笔尖,可在纸面上进行多方向的书写,且即便以笔杆为中心进行转动,不仅在任何位置、任何角度皆可书写,还可依书写压力的强弱,改变粗线、细线等线条宽度,而得以书写出各种型态的文字。
本技术相关的先前技术则有,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H09-156279所揭露之技术。
然而,在采用这种锥形笔尖的书写用具中,笔尖的笔端部无法高精度对准前端;此外,也未能充分确保笔尖片的正圆度,因此书写时会发生笔触干涩、出水不畅、或从笔尖漏出墨水的问题。
此外,以其他问题而言,笔尖的内部(也就是笔尖与墨水笔蕊之间)有空间,因此在储墨区内有墨水的状态下,将笔尖朝下放置后,会因墨水的重力与笔尖(输墨通道)及墨水笔蕊的毛细作用,而使墨水聚积于笔尖内部(笔尖与墨水笔蕊之间的空间),当墨水在储墨区内已进入接近最大容量的状态时,储墨区会因温度变化或压力变化而消弭空气膨胀(或缩小)、不让墨水渗漏,但墨水低于储墨区的一半以下时,会因温度变化或压力变化而使得空气在储墨区里逐渐膨胀,接下来则因压力而造成墨水渗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其第1个目的在于,提供提升笔端部制作精度的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能提升成形正圆度高的笔尖片、或在制作笔尖片之际,弯曲成形冲孔板时的加工性。
再者,本发明的第3个目的在于,用更强力的力道,支承笔尖片的各部分,以制作高刚性的笔尖片结构体。
本发明的第4个目的在于,防止在这种书写用具的笔尖与墨水笔蕊间的空间积墨,以防墨水渗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于是便将平板状的冲孔板弯曲成形为圆柱形,以制作本发明的笔尖;笔尖是包括,具备圆柱形底部,而得以从纵向中间部分朝前端逐渐缩径,让前端部变成半圆形笔端部,内部则形成中空圆锥形,该圆锥形部分则藉由,在同于笔端部朝后方延伸的轴心方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沿着锥体母线延伸的数条狭缝,而将圆锥形分割成前述数个鳍片,让各鳍片的基端部分,连接到圆柱形的底部而构成的笔尖片、及配设于笔尖片的内部,以延伸到笔尖片之圆锥形前端内部的墨水笔蕊;在弯曲成形前述笔尖片底部的接合缘上,则形成从一端缘朝另一端缘突出后所形成的凸部、另一端缘则有用于承接前述凸部而形成的凹部,以便将前述凸部嵌合于前述凹部,以形成钩形缘部;此外,在用于取代前述凸部及凹部的形成上,也可设置成从一端缘朝另一端缘突出的第1锯齿成形部,另一端缘则设置与前述第1锯齿成形部互补的第2锯齿成形部;能藉此抑制笔尖片的前端朝后端错位,而提升符合鳍片前端部位的笔端部制作精度。
此外,本发明的书写用具备有,贮存墨水之储墨区的一笔杆、及固定于前述笔杆前端,以连接前述储墨区的一笔尖;前述笔尖是将平板状冲孔板弯曲成形为圆柱形所做成,且具备圆柱形底部,而得以从纵向中间部分朝前端逐渐缩径,让前端部变成半圆形笔端部,内部则形成中空圆锥形,该圆锥形部分则藉由,在同于笔端部朝后方延伸的轴心方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沿着锥体母线延伸的数条狭缝,而将圆锥形分割成前述数个鳍片,让各鳍片的基端部分,连接到圆柱形的底部而构成的笔尖片、及配设于笔尖片的内部,以延伸到笔尖片之圆锥形前端内部的墨水笔蕊;在弯曲成形前述笔尖片底部的接合缘上,则形成从一端缘朝另一端缘突出后所形成的凸部、另一端缘则有用于承接前述凸部而形成的凹部、或形成这些凸部与凹部变形态样的第1锯齿成形部及第2锯齿成形部,而将前述凸部嵌合于前述凹部、或扣合(咬合)前述第1锯齿成形部及第2锯齿成形部以形成钩形缘部,从笔尖片的前端朝后端错位;此外,前述笔尖片内备有覆盖前述墨水笔蕊而设置的蕊盖,前述蕊盖在前述笔尖片与前述墨水笔蕊之间,被装配于前述墨水笔蕊的外周,且在前述笔尖片的前端,至少备有密合于前述笔尖片内侧周长的外形,而被填充于前述笔尖片与前述墨水笔蕊之间的空间;此外,前述蕊盖是由弹性材料所形成,且在笔尖片的内侧周长压缩变形,而至少在前端备有被压固于各鳍片内部的密合部、及被推出于前述各鳍片间的膨隆部;在此书写用具中,还具有同于上述笔尖的效用,再者还可防止从墨水笔蕊渗出的墨水,从笔尖片笔端部以外的底部部位渗出于外。
此外,根据本发明,将冲孔板弯曲成形加工成圆柱形以制作笔尖片时,则在弯曲的冲孔板底部形成透气孔,再用卷边加工等实施弯曲成形,将整合收容成上述管柱体的管材构件,设置(或插入)于弯曲的冲孔板底部内,由于冲孔板是以缠绕于管材构件外周为成形构造,因此可成形正圆度高的管柱体(也就是,笔尖片);由于此管材构件设置于成形后的笔尖片内部,因此还具有作为笔尖片补强构件的功能。
此外,冲孔板上有形成透气孔,因此能缓和冲孔板的底部刚性,轻松对冲孔板实施成形加工,还可提升弯曲成形时的加工性。
此外,冲孔板上设有凸部及凹部、或变形态样的第1锯齿成形部及第2锯齿成形部,将冲孔板弯曲成圆柱形时,则嵌合凸部及凹部、或第1锯齿成形部及第2锯齿成形部以形成钩形缘部,若已形成笔尖片时,则以钩形缘部为边界,而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不发生朝笔尖片纵向错位的情况,而可获得符合鳍片前端部位,也就是得以提升笔端部制作精度的各种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书写用具是藉由上述构成,在笔尖与墨水笔蕊之间,将蕊盖装配于墨水笔蕊的外周,且至少让笔尖前端密合于笔尖内侧周长,以填充笔尖与墨水笔蕊之间的空间,防止在笔尖与墨水笔蕊间的空间里积墨,而可确实防止墨水渗漏;此外,在笔尖与墨水笔蕊之间,是以蕊盖包围墨水笔蕊的外周,因此盖回笔帽时,还具有确实防止笔尖(墨水笔蕊)干涸的效果。
以下将参阅图面及从以下实施态样中,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优点及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第1实施态样为,书写用具之笔尖主要部件的部分省略放大剖视图。
图2前述实施态样相关书写用具所采用之笔尖放大斜视图。
图3填装于前述实施态样之书写用具中的笔尖片外观斜视图。
图4前述实施态样相关书写用具采用之墨水笔蕊部分省略放大平面图。
图5前述实施态样相关书写用具采用之蕊盖放大平面图。
图6在前述实施态样相关锥形笔尖制法例中,藉由冲压加工从金属制平板中透气孔的笔尖片原形平面图。
图7为图6所示笔尖的原形侧视图。
圖8在本發明相關錐形筆尖製法中,藉由沖壓加工將圖6筆尖原形鰭片修整成圓弧狀,並彎曲成く字形,再將前端作成渾圓後的狀態剖視圖。
图9为图8中的A-A线剖视图。
图10在本发明相关锥形笔尖的制法中,藉由卷边加工及冲压加工,将图8笔尖的原形鳍片聚集成圆锥形的方式,将一端部弯曲成圆柱形状态的侧视图。
图11从图10中B-B线所见构成图10笔尖片圆锥形之端部剖视图。
图12从图10中C-C线所见之图10笔尖片圆锥形部分的构造剖视图。
图13从图10中D-D线所见之图10笔尖片底部构造剖视图。
图14在本发明相关锥形笔尖制法中,将透过图10乃至图13所示工程,而形成的笔尖片前端顶点部,更确实形成半圆体的成型加工图。
图15藉由图14所示成型加工,而形成的笔尖片笔端部放大斜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笔尖片笔端部部分剖视图。
图17本发明第2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外观斜视图。
图18制造前述第2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时,透过冲压加工从金属制平板中进行透气孔的笔尖片原形平面图。
图19制造前述第2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时,藉由卷边加工及冲压加工,成形冲孔板的状态侧视图。
图20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态样,藉由冲压加工从金属制平板中进行透气孔的笔尖片原形平面图。
图21依前述实施态样之笔尖片原形等构造例平面图。
图22依前述实施态样之笔尖片原形等构造例平面图。
图23依前述实施态样之笔尖片原形等构造例平面图。
图24本发明第4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构造图、(a)为管材构件前端所见之左侧视图、(b)为管材构件之正面剖视图、(c)为管材构件前端所见之右侧视图。
图25将前述第4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设置于内部的笔尖片构造的部分截面正面图。
图26在使用前述第4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的笔尖片中,未对笔端部施加外力时的状态;(a)为笔尖片笔端部剖视图、(b)为相邻于笔尖片笔端部的鳍片配置关系部分斜视图。
图27是在使用前述第4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的笔尖片上,未对笔端部施加外力时的状态;(a)为笔尖片笔端部剖视图、(b)为相邻于笔尖片笔端部的鳍片错位关系部分斜视图。
图28说明本发明第5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态样1笔尖的构造:
图1为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态样相关书写体剖视图;图1中的符号1为书写用具;如图1所示,书写用具1备有笔杆2与笔尖3,笔尖3则透过具毛细作用的墨水笔蕊4,连接贮存于笔杆2内的储墨区(图示省略,以下亦同)。
笔杆2则以塑料材质等形成出圆柱型等柱形,前端有装配一笔舌(用于固定笔尖3的柱形构造口)20、封闭后端的一轴柱21、一体形成于轴柱21内的一储墨区;以此笔杆2而言,笔尖3被插入于轴柱21的前端笔舌(Mouthpiece)20,轴柱21内的前端则插入配置墨水笔蕊4,因此储墨区被设置于墨水笔蕊4后端所定范围;此储墨区采用的墨水贮存为,直接填充的墨水、或将墨水贮存于合成纤维聚合体等墨水贮存构件的形式;再者,在此轴柱21的前端,则从笔尖3上覆盖笔帽(图示省略);此时,笔帽以塑料材质做成,且后端有开口,并形成封闭前端的圆柱型等柱形,此柱形内部则一体附设气密包围笔尖的柱形支承构件,而形成双重柱的构造。
如图2所示,笔尖3备有数个鳍片31,31,…、及一体成形于底部32的笔尖片3a、支承笔尖片3a的聚合构件33;数个鳍片31则受到聚合构件33所聚合支承;在此将说明笔尖片3a的构成。
图3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3a的构成;图3中的符号3a为笔尖片,且由具备不锈钢等耐蚀性的金属材所构成;此笔尖片3a在基端部备有圆柱形的底部32;另一方面,从纵向中间部分到前端呈逐渐缩径的内部,则形成出中空圆锥形,该前端还具有半圆体型笔端部34;圆锥形部分则形成被分割为数个(例如4乃至8个、图1所示实施例为6个)锥状鳍片31,该周面则从笔端部34朝后方延伸,而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沿着轴心方向与锥体母线延伸的数条狭缝所构成之输墨通道35;此外,各鳍片31的基端部分,则一体连接于圆柱形的底部32;此笔尖片3a则将金属制平板材料弯曲成形加工(亦称为卷边加工)成圆柱形,且前端部分则如上述所示,实施从中间部分朝前端逐渐缩径加工作业;此时,将底部32成形为柱形时的接合部上,则形成如图3中符号15所示的钩形缘部;钩形缘部15则从底部32基端延长到前端,途中则在一端接合缘上设置矩形凸部15a;另一方面,另一接合缘上则设有附加于上述凸部15a的矩形凹部15b,以直达输墨通道35的基端(从底部32来看为前端部分);以凸部15a与凹部15b来说,凸部15a是从钩形缘部15的一端缘突出到另一端缘;凹部15b则在另一端缘上形成承接凸部15a般的凹陷形;藉此完成笔尖片3a时,便以钩形缘部15为边界,让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具有朝纵向相互扣合笔尖片3a的关系,而使上述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并不发生错位;因此可提升笔尖片3a前端部分(也就是鳍片31对准前端部分)的制作精度;再者,图3中的符号37为管材构件,藉由冲压成形等方式制造笔尖片3a时,而属装填于内部的构件;关于笔尖片3a的制法将留于后述作说明。
各鳍片31的前端部则相互汇集成球形笔端部34,相邻的鳍片31之间则相互进行弹性接触;笔尖片3a的笔端部34是以,具有分割各鳍片31前端部的球形构造(后述半圆分割部310)所聚集而成;此外,在鳍片31的两侧对接部(换言之,相邻的鳍片31之间)则形成前述输墨通道35;再者,构成前述笔端部34的鳍片31整个前端部外面角,则以浑圆状为佳。
数个鳍片31,31,…为前端几乎呈半圆形,且整体可朝前端方向逐渐聚合成几乎呈圆锥形,各鳍片31则几乎呈剑形,且将宽幅方向弯曲成截面圆弧形;再者,其前端部则形成所定大小的半圆分割部310;再者,各鳍片31的前端部,则以从该前端部,朝(沿着笔尖3的轴向)基端部方向延伸的切口311为佳;此切口311可以是1个、又或者2个以上(复数),且以各鳍片31的前端部为切口起始点,形成以笔端部34范围内(或范围外)为所定长度的直线状。
聚合构件33是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或这些组合所形成,而具备几乎呈圆柱型的聚合部331、从聚合部331朝前方逐渐缩径延伸成锥体梯型,且成为柱形阻尼部332;聚合部331则形成可嵌合于透过底部32被配列于圆周上的数个鳍片31,31,…外周上的圆柱形,且具有几乎同于底部32的外径、及由外而内加压底部32的可拘束支承内径;阻尼部332则具有由聚合部331的外径及内径逐渐缩径,由外而内加压数个鳍片31,31,…,让这些鳍片31,31,…几乎呈圆锥形,且让各半圆分割部310可聚合成几乎呈半圆形的内径;再者,这些聚合构件33也可与将笔尖3装配于笔杆2之轴柱21的笔舌20互成一体。
藉由笔舌20及聚合构件,将数个鳍片31,31,…及具有底部32的笔尖片3a,支承固定于轴柱21,鳍片31,31,…则透过聚合构件33支承圆锥形,以形成出前端有笔端部34、各鳍片31间有输墨通道35的锥形笔尖形状;再者,鳍片31的前端部则设有1个或数个从该前端部朝基端部方向延伸的切口311,各鳍片31的前端部则再度分割,让前端部形成半圆形、且让整体朝前端部方向逐渐形成圆锥形,即便是只有数个鳍片31之少的条数,也尽可能让数个鳍片31,31,…的前端部呈半圆形、且也可让整个前端部尽可能呈圆锥形。
接下来,笔尖片3a的中空30内有插入墨水笔蕊4,此笔尖3被装配于笔杆2的前端;此时,墨水笔蕊4的外周则装配蕊盖5;在此所使用的墨水笔蕊4为聚酯等具卓越保水性的纤维所构成的蕊材(纤维集合体),而具有可配置于笔尖3及笔杆2内部的适当长度,且如图4所示,前端则形成可嵌合于笔尖3笔端部34及、邻近外围部中空前端30T而几乎呈圆锥形,该后方则形成圆杆状;再者,后方则具有梯型圆杆状,且在连续前端几乎呈圆锥形部40的前部圆杆形部41、及在圆杆形部41上放大外径,以延续出后部圆杆形部42;此外,后部圆杆形部42的后端部,则朝后端面逐渐缩径成圆锥形;蕊盖5则被装配于笔尖3与墨水笔蕊4之间的墨水笔蕊4的外周,且至少在笔尖3前端具有在笔尖3内侧周长密合的外形;此时,则如图5所示,由具有绝佳弹性的树脂材料形成蕊盖5,而具有可支承墨水笔蕊4前端(尤指前部圆杆形部41)的小口径锥体梯型部(或圆柱形部)51、可支承墨水笔蕊4中间(尤指后部圆杆形部42的前部端)的大口径圆柱形部52,在这些形状部51、52之间有段差53,小口径锥体梯型部51的前端外周缘51E、与大口径圆柱形部52的前部外周缘52E,被压缩于笔尖3的内侧周长,以形成被压固于各鳍片31内部的密合部54、与各鳍片31间的笔缝(输墨通道35)而推出的膨隆部55;以这种方式将墨水笔蕊4插通于蕊盖5的轴蕊上,而从蕊盖5突出墨水笔蕊4的圆锥形前端,将蕊盖5装配于墨水笔蕊4的前端外周面;接下来,此墨水笔蕊4则从笔尖3的底部端朝中空30内插入配置于前端为止,墨水笔蕊4的前端则被嵌合于中空30内的前端(换言之,笔端部34及其邻近外围部的中空前端30T内),让蕊盖5的锥体梯型前端缘部与圆柱形前端缘部,密合于笔尖3的内侧周长,而以笔尖3的前端填入笔尖3与墨水笔蕊4之间的空间;此外,在笔尖3与墨水笔蕊4之间,墨水笔蕊4的外周则被蕊盖5所包围;笔尖3就是透过这种方式,透过笔舌20将基端侧固定于笔杆2的前端,墨水笔蕊4则在笔杆2(轴柱21)内连接储墨区。
这种笔尖3则形成尽可能让数个鳍片31的前端部呈半圆形、且尽可能让整个前端部呈圆锥形,前端则形成不发生单侧错位的半圆形笔端部34,同时在各鳍片31之间则形成一定的输墨通道35;藉由这种笔尖3的构造,以半圆形笔端部34为轴心,斜向压往纸面时,各鳍片31前端的半圆分割部310则相互错位以呈弹性变形,并进行扩大前端半圆部外径的动作,除了纸面上的压按动作时之外,前端部会因弹性而恢复成半圆形,因此可对纸面朝任何方向进行书写,即便以笔杆2为中心进行转动,也可从任何一个位置、任何任何角度进行书写,还可藉由调整笔压强弱,以进行线条宽度粗细的变化,而得以如同毛笔一般,写出不同线条宽度的各种型态文字;此时,则依笔压强弱弯曲鳍片31以吸收笔压,因此具有透过这种缓冲性,而对书写者的手指赋予柔和的笔触、长时间书写下来也不易疲倦的优点;当笔压大时,这种缓冲性可减轻笔尖端变形与磨耗,并可提升书写部分的耐久性;此外,即使长时间放置笔、或从笔尖端表面蒸发水分,而使干涸的墨水阻塞笔尖2前端狭缝,只要再度进行书写动作,即可运作笔端部34,让该半圆形变形及触动该狭缝,当破坏干涸的墨水膜或固化物后,便可轻松导出墨水;再者,各鳍片31的前端设有切口311,可藉由此切口311而在笔端部34上发挥弹性变形作用、或在此切口311上,发挥同于输墨通道35的导墨作用,而得以尽可能提高上述的书写性能。
接下来,此书写用具1中,特别是在笔尖3与墨水笔蕊4之间,将蕊盖5装配于墨水笔蕊4的外周,而至少在笔尖3的前端以密合于笔尖3的内侧周长,并填充于笔尖3与墨水笔蕊4之间的空间,因此在墨水进入储墨区的状态下,即便将笔尖3朝下放置,也可防止墨水聚积在笔尖3与墨水笔蕊4之间的空间,以确实防止墨水渗漏;此外,在笔尖3与墨水笔蕊4之间,因墨水笔蕊4的外周被蕊盖5所包围,因此尽管笔尖3的露出部分较多,也可确实盖上笔帽,以防笔尖3(墨水笔蕊4)干涸。
再者,在此实施态样中,笔尖3则形成不同形体的各鳍片31与底部32,各梳齿状31被装配于底部32,虽藉由聚合构件33聚合成圆锥形,但笔尖3设于形成柱形的底部、与该底部的一端,前端几乎呈半圆形,且备有整体朝前端方向逐渐聚合成几乎呈圆锥形的数个鳍片,可在前端形成笔端部、及在各鳍片间具有输墨通道的锥形笔尖形状,亦可例如一体形成各鳍片与底部;此外,亦可将各鳍片加工成聚合(圆锥形)状态,以省略聚合构件;这种笔尖在将墨水笔蕊插入笔尖中空内的形式上,因同样在墨水笔蕊上装配蕊盖,而可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笔尖片的制法)
接下来,将用图6~图16,说明本发明笔尖片3a制法的实施态样;此例用于说明,从不锈钢般的金属制板材中成形出笔尖片的制法;首先,如图6所示,藉由冲床将不锈钢板做成底部32端呈带状,前端部则形成数个(例如4乃至8个、图6所示例为6枚)鳍片31的冲孔板3b;图6左方为前端部、右方为基端部;在冲床时,此冲孔板3b还处于鳍片31前端扩散的构造,而呈图7所示般,侧面形状为平坦的板状;在冲孔板3b的两侧缘上,一侧缘上设有矩形凸部15a,另一侧缘上设有可附加于(或嵌合)上述凸部15a的矩形凹部15b;这些侧缘的凸部15a及凹部15b,则在制作笔尖片3a时,形成上述钩形缘部15;此外,冲孔板3b底部32内,则在冲孔板3b两侧缘之间朝水平方向延伸成矩形细长透气孔16;透气孔16则缓和金属板材所构成的冲孔板3b底部32的刚性,以便容易对冲孔板3b进行成形加工(弯曲等);并依目标的冲孔板3b强度,决定透气孔16的形状及大小。
承如上述所示,冲压冲孔板3b后,接着则如图8所示,藉由冲压成型让鳍片31各对中心线弯曲成圆弧状的同时,从该根部弯曲成「く字」形,再将各鳍片31前端部31c弯曲成前述「く字」形;藉此用图8中的A-A线切断鳍片31后,则如图9所示。
在进入后续工程前,则藉由喷砂(blast)加工,对冲孔板3b鳍片31切断面的周缘部和表面喷涂研磨粒、或用圆筒研磨(barrel)的抛光等适当方式进行轻度研磨,让鳍片31周缘部的角31d呈浑圆或平滑表面;此加工用意在于,让图3所示输墨信道35两侧的各角部,几乎浑圆成一定形状,若以量产此笔尖片3a为前提,此时在结束前制程的鳍片31的「く字」成型后,后续工程最好是在将鳍片31聚合成形圆锥形之前再进行为佳。
接下来,如图10至图13所示,让冲孔板3b朝图6所示左右方向延伸,且在中心轴P-P周围,为了让前端部的鳍片31的弯曲凹部朝向内侧,而用卷边加工弯曲成圆柱形,经过对接两侧缘后即成形笔尖片3a;此时,解除卷边加工的加压力后,会在成形出圆柱形的冲孔板3b上产生些许回弹,而在对接的两侧缘上产生间隙;为了消除间隙,首先在第1阶段,先将管材构件37朝图10中的箭头S方向,插入于圆柱形笔尖片3a底部32的内侧;接下来,第2阶段,则从笔尖部3a前端,沿着该笔尖片3a的外周,嵌合圆柱形固定支座36(参阅图1);并透过冲压操作,将固定支座36插压到笔尖片3a底部32的后端部;插压此固定支座36时,管材构件37则由内支承笔尖片3a的底部32,再整合收容成圆柱形的底部32;其后,则一样从笔尖部3a前端,沿着该笔尖片3a的外周嵌合聚合构件33;聚合构件33则藉由冲压操作,插压到接触笔尖片3a底部32的固定支座36为止;管材构件37具有尺寸同等于或短于笔尖片3a底部32轴向长度(也可以是一半左右)的圆柱型构造,轴向上则有贯通孔;完成冲孔板3b的弯曲及固定支座36与管材构件37的装配后,则对接笔尖片3a的侧缘;此外,嵌合凸部15a及凹部15b以呈钩形缘部15;在完成冲孔板3b弯曲作业后,管材构件37则留在笔尖片3a内;藉此方式,在弯曲加工冲孔板3b后,让管材构件37介于笔尖片3a内侧部分,并将固定支座36插压于外侧部分,即可形成正圆度高于单纯将板材弯曲成圆柱形(一般最常用)的成形方式,且具精密构造的管柱体;此外,此管材构件37设置于成形后的笔尖片3a内,因此还具有笔尖片3a的补强构件功能;接下来,在笔尖片3a的内部,则通过管材构件37贯通孔内侧,延伸出墨水笔蕊4及蕊盖5;再者,冲孔板3b上则形成透气孔16,因此能缓和冲孔板3b底部32的刚性,且有助于对冲孔板3b实施圆柱形成形加工;再者,冲孔板3b上设有凸部15a及凹部15b,将冲孔板3b弯曲成圆柱形时,会嵌合凸部15a及凹部15b以形成钩形缘部15,因此完成笔尖片3a时,会以钩形缘部15为边界,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不发生笔尖片3a朝纵向(上述轴P-P方向)错位的情况,而得以符合鳍片31的前端部31c部位,换言之可提升笔端部34的制作精度。
再者,如前述所示,将冲孔板3b成形为圆柱形后,应让此管柱体更坚固因而用点焊或缝焊等方式,焊接前述对接之处;无论是否实施此焊接工程皆可;因为将前述冲孔板3b成形为圆柱形后,便可透过装配固定支座36与管材构件37,而做出相当坚固的笔尖片3a,因此只要依圆柱形结构物的需要实施焊接作业即可;但从笔尖片3a的制作精度观点来看,亦接受实施焊接工程;可藉此让图13所示的带状底部32,直接形成笔尖片3a的圆柱形底部32,同时如图12所示,将前端部的鳍片31汇集成锥体状,让前端部分相邻的鳍片31之间得以进行弹性接触,而形成以该前端缘为圆锥形顶点的半圆形笔端部34;换言之,是以此半圆形的顶点为笔端部34、或鳍片31的对接部笔缝为输墨通道35所构成(图11)。
为了将此笔端部34形成更确实的半圆体,因而如图14所示,从底部32的开放端,将蕊杆51插入此圆锥形所成形的笔尖片3a后,再将此插入同于笔尖片3a圆锥形的半圆体雌型52内,再藉由打压蕊杆51后方,让蕊杆51压固笔尖片3a的圆锥形内部及半圆体内部后,压接于雌型52的圆锥形内壁面之间,再精整加工前端半圆体及后方圆锥形侧面的外形;图15所示,可藉此让鳍片31前端部呈无凹凸的平滑半圆体;另一方面,相互汇集各鳍片31的前端部,以构成让相邻鳍片31之间呈弹性接触的笔端部34;如图16所示,此笔端部34是将鳍片31汇整为数个圆形,让截面呈花瓣状,其外周部31a则属于书写时,用于压触纸面以书写文字的书写部分,或让鳍片31的对接部,从内侧接触部31b朝外周方向逐渐扩开笔缝,以作为输墨通道35而对笔端部34供墨。
实施态样2笔尖片的构造:
图17为本发明第2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3c的构成;此笔尖片3c具有基本上同于第1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3a的构成;因此,图17上亦标示同于图3构件的符号;接下来,第2实施态样的笔尖片3c,也是藉由卷边加工等方式,将金属平板材料弯曲成形加工为圆柱形,再将前端部分从中间部分朝前端逐渐缩径加工而成;然而,不同于第1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3a之处在于,未形成透气孔16;此外,将底部32成形为圆柱型时的接合部上,则形成图17符号45所示之钩形缘部;此钩形缘部45的构造不同于第1实施态样中的钩形缘部15构造;换言之,钩形缘部45是针对底部32而从基端朝前端延伸,途中在一端接合缘上设置锯齿状成形部(以此为第1锯齿成形部)45a;另一方面,另一接合缘上则设置上述第1锯齿成形部45a上所附加的另一锯齿状成形部(以此为第2锯齿成形部)45b,以达输墨通道35的基端(从底部32来看为前端部分);以第1锯齿成形部45a及第2锯齿成形部45b而言,从钩形缘部45的一端缘朝另一端缘突出,以形成第1锯齿成形部45a;另一方面,在另一端缘上则以附加第1锯齿成形部45a所示的凹锯形,形成第2锯齿成形部45b;藉此完成笔尖片3c时,则以钩形缘部45为边界,让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相互在笔尖片3c纵向上具有扣合关系,因此在上述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不产生错位;而得以提升笔尖片3c的前端部分(换言之,鳍片31对准前端部分)的制作精度;再者,并未特别指定第1锯齿成形部45a及第2锯齿成形部45b的鳍片数。
笔尖片的制法:
虽藉由同于第1实施态样的制法,以制造具备上述构成的笔尖片3c,但以第2实施态样而言,在成形图18所示的冲孔板3b时,则在该两侧缘的一侧缘设置第1锯齿成形部45a,另一侧缘则设置可附加于上述第1锯齿成形部45a的第2锯齿成形部45b;这些侧缘的第1锯齿成形部45a及第2锯齿成形部45b,是在制作笔尖片3c时,形成上述钩形缘部45。
后续阶段的制造程序,则同于第1实施态样;换言之,如图19所示,将冲孔板3b朝向图18所见的左右方向延伸,且在中心轴P-P周围,为了让前端部的鳍片31的弯曲凹部朝向内侧,而用卷边加工弯曲成圆柱形,经过对接两侧缘后即成形笔尖片3c;此时,解除卷边加工的加压力后,会在成形出圆柱形的冲孔板3b上产生些许回弹,而在对接的两侧缘上产生间隙;为了消除间隙,首先在第1阶段,先将管材构件37朝图19中的箭头S方向,插入于圆柱形笔尖片3a底部32的内侧;接下来,第2阶段,则从笔尖部3a前端,沿着该笔尖片3a的外周,嵌合圆柱形固定支座36(参阅图1);并透过冲压操作,将固定支座36插压到笔尖片3c底部32的后端部;插压此固定支座36时,管材构件37则由内支承笔尖片3c的底部32,再整合收容成圆柱形的底部32;其后,则一样从笔尖部3a前端,沿着该笔尖片3c的外周嵌合聚合构件33;聚合构件33则藉由冲压操作,插压到接触笔尖片3c底部32的固定支座36为止;管材构件37具有尺寸同等于或短于冲孔板3b底部32轴向长度(也可以是一半左右)的圆柱型构造,轴向上则有贯通孔;完成冲孔板3b的弯曲及固定支座36与管材构件37的装配后,则对接笔尖片3a的侧缘;此外,嵌合第1锯齿成形部45a及第2锯齿成形部45b以呈钩形缘部15;在完成冲孔板3b弯曲作业后,管材构件37则留在笔尖片3c内;藉此方式,在弯曲加工冲孔板3b后,让管材构件37介于笔尖片3c内侧部分,并将固定支座36插压于外侧部分,即可形成正圆度高于单纯将板材弯曲成圆柱形(一般最常用)的成形方式,且具精密构造的管柱体;此外,此管材构件37设置于成形后的笔尖片3c内,因此还具有笔尖片3c的补强构件功能;接下来,在笔尖片3c的内部,则通过管材构件37贯通孔内侧,延伸出墨水笔蕊4及蕊盖5;再者,冲孔板3b上则设有第1锯齿成形部45a及第2锯齿成形部45,将冲孔板3b弯曲成圆柱形时,因嵌合第1锯齿成形部45a及第2锯齿成形部45b,而形成钩形缘部45,因此完成笔尖片3c时,则以钩形缘部45为边界,使得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笔尖片3c纵向(上述轴P-P的方向)不产生错位,而得以提升鳍片31前端部31c对接部位(换言之,笔端部34)的制作精度;再者,图19中的B-B线、C-C线、D-D线,表示同于图10的B-B线、C-C线、D-D线端面或切断面位置的线;B-B线表示构成图19所示之笔尖片3c圆锥形的端部位置,该端面具有同于图11所示的构造;C-C线表示图19所示之笔尖片3c圆锥形部分的截面位置,此剖视图具有同于图12所示之构造;此外,D-D线表示图19所示之笔尖片3c底部的截面位置,该剖视图则具有同于图13所示的构造。
实施态样3冲孔板变形例:
接下来,将说明制造本发明笔尖片3a或3c所用之冲孔板3b的变形例;图20乃至图23为各种冲孔板3b变形图例;这些实施例在冲孔板3b上选用不锈钢般的金属材质项目、及制作时从不锈钢制开板,透过冲床将底部32端(右方)形成带状,在前端部(左方)则形成数个(例如4乃至8个,本实施态样例为6片)鳍片31,以制作冲孔板3b的项目,皆同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态样;图20所示之冲孔板3b两侧缘上,一侧缘是以所定间隔设置数个(图20为2个)矩形凸部15c;另一方面,另一侧缘则以所定间隔,设置数个(图20为2个)可附加(或嵌合)于上述凸部15c的矩形凹部15b;这些侧缘、凸部15c及凹部15d,在上述第1或第2实施态样中,则在制作笔尖片3a或3c时,形成上述钩形缘部15或45;此外,冲孔板3b底部32内部,则在冲孔板3b两侧缘之间,朝向与该侧缘呈平行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数个呈矩形的细长透气孔56;透气孔56则形成于,对设置在冲孔板3b前端部的数个鳍片31而言,因应1个鳍片31和各自相邻之鳍片31间的界线位置;透气孔56可缓和金属板材所构成之冲孔板3b底部32的刚性,而容易对冲孔板3b实施成形加工(弯曲等);还可依目标冲孔板3b的强度,变更透气孔56的形状及大小。
图21所示的冲孔板3b则同于图20所示一样,一侧缘上则以所定间隔设置数个矩形凸部15c;另一方面,另一侧缘上则以所定间隔,设置可附加于上述凸部15c的数个矩形凹部15d;此外,冲孔板3b底部32内部,则在冲孔板3b的两侧缘之间,朝向与该侧缘呈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数个矩形、细长的透气孔57;透气孔57则形成于,对设置在冲孔板3b前端部的数个鳍片31而言,因应1个鳍片31和各自相邻之鳍片31间的界线位置;此外,以1个透气孔57来看,在纵向中间部分则设有墨心部58;有1个或数个墨心部58,被设置于透气孔57的途中部分。
图22所示的冲孔板3b,则同于图20所示一样,一侧缘上则以所定间隔设置数个矩形凸部15c;另一方面,另一侧缘上则以所定间隔,设置可附加于上述凸部15c的数个矩形凹部15d;此外,冲孔板3b的底部32内,则以分散状态形成数个孔59;孔59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四方形等任何形状。
图23所示的冲孔板3b,则同于图20所示一样,一侧缘上则以所定间隔设置数个矩形凸部15c;另一方面,另一侧缘上则以所定间隔,设置可附加于上述凸部15c的数个矩形凹部15d;此外,冲孔板3b的底部32内,则形成数个网眼孔60。
实施态样4管材构件变形例及其笔尖的组装构造:
图24乃至图27为制造本发明笔尖所用之管材构件的变形例、及其笔尖组装构造说明图;图24为本发明实施态样4相关管材构件61构造图、(a)为管材构件61前端所见之左侧视图、(b)为管材构件61正面剖视图、(c)为管材构件61前端所见之右侧视图。
此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61,不同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态样所用之管材构件37的单纯圆柱构造,整体上具圆柱型梯形加工构造、且以大于管材构件37的长度尺寸所做成;而具有此管材构件61、底部62、笔身部63及前端部64;底部62与笔身部63之间的边界上,则形成段差部65,笔身部63具有小于底部62的外径尺寸;笔身部63与前端部64之间的边界上,则形成段差部66,前端部64则有小于笔身部63的外径尺寸;管材构件61内则形成从基端67朝前端68延伸的空洞69。
再者,在此实施态样中,管材构件61的前端部64外侧则装配缓冲构件70;此缓冲构件70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所构成,且具有导管构造;因此,缓冲构件70可朝纵向或直径方向自由伸缩,而紧密装配于管材构件61的前端部64;此外,也可对管材构件61的前端部64,而将缓冲构件70装配到直达前端68为止,还可让中间部分成为终端;再者,此缓冲构件70也可装配于管材构件61的前端部64、或者也可不予以装配。
关于笔尖片的制作及笔尖的组装,将沿着上述第1实施态样所说明的笔尖片制法,而用图10加以说明;图10是从底部32端,将管材构件61朝图10中的箭头S方向,插入圆柱形笔尖片3a的内侧部分;接下来,在第2阶段,则从笔尖部3a前端,沿着该笔尖片3a的外周,嵌合圆柱形的固定支座36(参阅图1);并透过冲压操作,将固定支座36插压到笔尖片3a底部32的后端部;插压此固定支座36时,管材构件61则由内支承笔尖片3a的底部32,再整合收容成圆柱形的底部32;其后,则一样从笔尖部3a前端,沿着该笔尖片3a的外周嵌合聚合构件33;聚合构件33则藉由冲压操作,插压到接触笔尖片3a底部32的固定支座36为止;在此实施态样中,将聚合构件33插压到笔尖片3a底部32的状态,则如图25所示;由于管材构件61的长度尺寸大于上述管材构件37,因此将管材构件61插入笔尖片3a内侧部分时,该前端68会邻接鳍片31的内侧面,而由内支承鳍片31;此外,管材构件61的笔身部63,则邻接笔尖片3a的底部32内侧面,而由内支承该底部32;再者,管材构件61的底部62,则邻接笔尖片3a的底部32端面,以支承该底部32终端;可藉此让笔尖片3a,从该底部32终端到鳍片31为止,皆可由内侧确实受到管材构件61所支承,让笔尖的数个鳍片31之间可获得极高支承力。
再者,将上述缓冲构件70装配于管材构件61的前端部64外侧时,可如上述所示在数个鳍片31之间获得高度的支承力;另一方面,让缓冲构件70介于笔尖片3a与管材构件61之间,使管材构件61可实质上在笔尖片3a内部进行面接触与支承,因而具有管材构件61的支承作用,可遍及比笔尖片3a内部范围还广的优点;此外,可藉由缓冲构件70的介入,而在支承作用上具有某程度的弹性;此外,当笔尖受到冲撃时,还具有缓冲作用。
完成冲孔板3b的弯曲、及固定支座36、管材构件37、聚合构件33间的装配后,则对接笔尖片3a的侧缘;此外,嵌合凸部15c及凹部15d以形成钩形缘部15;管材构件61也在完成冲孔板3b的弯曲作业后,留在笔尖片3a内;藉此方式,在弯曲加工冲孔板3b后,让管材构件61介于笔尖片3a内侧部分,并将固定支座36插压于外侧部分,即可形成正圆度高于单纯将板材弯曲成圆柱形(一般最常用)的成形方式,且具精密构造的管柱体;此外,将此管材构件61设置于成形后的笔尖片3a内,从该底部32终端到鳍片31为止,确实从内侧支承笔尖片3a,以发挥性能高于笔尖片3a的补强构件功能。
图26及图27为本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片3a的笔端部34结构放大图;图26表示未对笔端部34施加外力时的状态;图27表示对笔端部34施加外力时的状态;图26中的(a)为笔尖片3a的笔端部34剖视图、(b)为相邻于笔尖片3a笔端部34的鳍片31配置关系部分斜视图;如图26所示,未对笔端部34施加外力时,笔尖片3a会在聚合构件33及固定支座36上受到来自外侧的紧固作用、及来自内侧的管材构件61支承作用,因此鳍片31不发生相互错位的情况,而构成出整体上几乎呈球形的笔端部34;另一方面,如图27所示,因书写时的操作,而在数个鳍片31的一部分(例如鳍片31a)上,施加同图中箭头所示外力F后,会随着此外力而使鳍片31a错位,并让相邻的鳍片31b及鳍片31c也随之错位;如图27(b)所示,相互错位的鳍片31a与31b的关系,可在各鳍片31a、31b的前端形成高低差;但如上述所言,由于对笔尖片3a发挥强力的支承力,因此关于上述鳍片31a、31b、31c以外的鳍片(31d,31e),会以强力的力道予以指示,因此不产生错位。
实施态样5管材构件的第2变形例:
图28为说明用于制造本发明第5实施态样相关笔尖的管材构件变形例(第2变形例)正面图;此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71具有底部72、笔身部73、前端部74,且有一部分具有类似上述第4实施态样相关管材构件61的圆柱型梯形加工构造;换言之,在管材构件71的底部72与笔身部73之间的边界上,则形成段差部75,笔身部73具有小于底部72的外径尺寸;但管材构件71的前端部74,虽属从基端侧朝前端逐渐缩径的圆锥形构造,但结构则不同于第4实施态样;由于管材构件71的前端部74呈圆锥形构造,因此如同上述缓冲构件70相关叙述一样,管材构件71可实质上在笔尖片3a的内部(特别是鳍片31部分的内部)进行面接触与支承,因而具有管材构件71的支承作用,可遍及比笔尖片3a内部范围还广的优点。
承如上述说明所示,藉本发明成形笔尖片时,会在弯曲的冲孔板底部形成透气孔,且将冲孔板底部弯曲成形为圆柱构造,并将整合收容成上述管柱体的管材构件,设置于被弯曲成圆柱构造的冲孔板底部的内侧部分,以藉由让冲孔板呈缠绕于此管材构件外周的构造,以形成出正圆度高的笔尖片;将管材构件设置于成形后的笔尖片内部,以发挥作为笔尖片的补强构件功能;此外,冲孔板上有形成透气孔,因此能缓和冲孔板的底部刚性,而得以轻松对冲孔板进行成形加工;再者,冲孔板的边缘部设有凸部及凹部、或第1及第2锯齿成形部,因此将冲孔板弯曲成圆柱形时,则形成凸部及凹部;或第1及第2锯齿成形部经嵌合后则形成钩形缘部,因此一旦完成笔尖片时,便以钩形缘部为边界,在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不发生笔尖片纵向错位的问题,而可获得提升笔端部制作精度等各种效果。

Claims (7)

1.一种锥形笔尖,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平板状冲孔板弯曲成形为圆柱形;
而具有圆柱形底部,从纵向中间部分到前端逐渐缩径的前端部,形成出半圆形笔端部的内部则呈中空圆锥形,在该圆锥形部分上则从笔端部朝后方延伸,而在同于轴心的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沿着锥体母线延伸的数条狭缝,将圆锥形分割成前述数个鳍片,让各鳍片基端部分连接圆柱形底部而构成的一笔尖片;
配设于笔尖片内部,而朝笔尖片圆锥形前端内部延伸的一墨水笔蕊;
已弯曲成形的前述笔尖片底部接合缘上则形成,从一端缘朝另一端缘突出的凸部、及在另一端缘用于承接前述凸部而形成的凹部,将前述凸部嵌合于前述凹部即形成钩形缘部,以抑制从笔尖片前端朝后端方向错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笔尖,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笔尖片底部,形成朝圆周方向延伸的透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笔尖,其特征在于:在弯曲成形之前述笔尖片的底部接合缘上,且在用于取代前述凸部及凹部的形成上,则形成从一端缘朝另一端缘突出的第1锯齿成形部、及在另一端缘形成前述第1锯齿成形部与附加形成的第2锯齿成形部,将前述第1锯齿成形部及第2锯齿成形部相互嵌合成钩形缘部,以抑制从笔尖片前端朝后端方向错位。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锥形笔尖,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管材构件,其设置于笔尖片的圆柱形底部内,以邻接支承底部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锥形笔尖,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管材构件的前端部上,装配由弹性材料所构成的缓冲构件,使管材构件与笔尖片的内部之间得以进行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锥形笔尖,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笔尖片的内部,从基端延伸到鳍片内侧位置以设置管材构件,且在笔尖片基端到鳍片范围内,邻接支承笔尖片内部。
7.一种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贮存墨水之储墨区的一笔杆、及固定于前述笔杆前端,而连接前述储墨区的一笔尖;前述笔尖是由:
将平板状冲孔板弯曲成形为圆柱形,而具有圆柱形底部,且从纵向中间部分到前端逐渐缩径的前端部,形成出半圆形笔端部的内部则呈中空圆锥形,在该圆锥形部分上则从笔端部朝后方延伸,而在同于轴心的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沿着锥体母线延伸的数条狭缝,将圆锥形分割成前述数个鳍片,让各鳍片基端部分连接圆柱形底部而构成的一笔尖片,及配设于笔尖片内部,而朝笔尖片圆锥形前端内部延伸的一墨水笔蕊;
已弯曲成形的前述笔尖片底部接合缘上则形成,从一端缘朝另一端缘突出的凸部、及在另一端缘用于承接前述凸部而形成的凹部,将前述凸部嵌合于前述凹部即形成钩形缘部,以抑制从笔尖片前端朝后端方向错位;及
前述笔尖片内备有覆盖前述墨水笔蕊而设置的蕊盖;
在前述笔尖片与前述墨水笔蕊之间,将前述蕊盖装配于前述墨水笔蕊的外周,且至少在前述笔尖片的前端,具有密合于前述笔尖片内侧周长的外形,并填充于前述笔尖片与前述墨水笔蕊之间的空间;以及
前述蕊盖是由弹性材料所形成,而在笔尖片内侧周长里压缩变形,且至少在前端上具有,受各鳍片内部所压固的密合部、和被推出于前述各鳍片间的膨隆部。
CN201110261142.XA 2010-09-01 2011-08-30 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Active CN102431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5316 2010-09-01
JP2010195316 2010-09-01
JP2010-272258 2010-12-07
JP2010272258 2010-12-07
JP2011-154156 2011-07-12
JP2011154156A JP5735366B2 (ja) 2010-09-01 2011-07-12 円錐形ペン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筆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1345A true CN102431345A (zh) 2012-05-02
CN102431345B CN102431345B (zh) 2014-11-12

Family

ID=44509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1142.XA Active CN102431345B (zh) 2010-09-01 2011-08-30 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01314B2 (zh)
EP (1) EP2425986B1 (zh)
JP (1) JP5735366B2 (zh)
CN (1) CN1024313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5071B2 (en) * 2010-05-07 2013-07-02 Shizuo Yamanaka Conical nib and writing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6048866B2 (ja) * 2011-12-15 2016-12-21 山中 和江 円錐形ペン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筆記具
KR200470027Y1 (ko) 2013-04-12 2013-11-21 염선영 3색 형광펜
JP6415076B2 (ja) * 2014-03-31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ーラ部材、ローラ支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03502B2 (ja) * 2015-07-16 2019-11-0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筆記具
JP7034115B2 (ja) * 2019-04-02 2022-03-11 山中 和江 ペン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45044A (en) * 1919-04-12 1920-06-29 Halford B Wardin Pen
US5902064A (en) * 1994-02-26 1999-05-11 Yamanaka; Shizuo Conical penpoint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478785Y (zh) * 2000-12-12 2002-02-27 顾国铭 开缝万向书写水笔尖
TW200300011A (en) * 2001-11-30 2003-05-01 Yamanaka Kazue Conical Nib,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the same, and ceramic composite conical nib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2207B2 (ja) * 1995-12-05 1999-06-28 山中 鎮雄 ペン先
JP4855281B2 (ja) * 2007-01-26 2012-01-18 山中 和江 筆記具
US8475071B2 (en) * 2010-05-07 2013-07-02 Shizuo Yamanaka Conical nib and writing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45044A (en) * 1919-04-12 1920-06-29 Halford B Wardin Pen
US5902064A (en) * 1994-02-26 1999-05-11 Yamanaka; Shizuo Conical penpoint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478785Y (zh) * 2000-12-12 2002-02-27 顾国铭 开缝万向书写水笔尖
TW200300011A (en) * 2001-11-30 2003-05-01 Yamanaka Kazue Conical Nib,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the same, and ceramic composite conical nib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36009A (ja) 2012-07-19
US20120057924A1 (en) 2012-03-08
US8801314B2 (en) 2014-08-12
JP5735366B2 (ja) 2015-06-17
EP2425986B1 (en) 2014-12-17
CN102431345B (zh) 2014-11-12
EP2425986A1 (en) 201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1345B (zh) 锥形笔尖及书写用具
JP4913483B2 (ja) 筆記部の接続構造
TWI687325B (zh) 直液式筆具
JP5556624B2 (ja) 配管継手
US4408921A (en) Detachable head member having slit structure
CN1053618C (zh) 圆珠笔及其笔帽
CN102202909B (zh) 含有滑动装配的端部件的书写工具
CN205089921U (zh) 用于滚珠螺杆的回流定位结构
JP2008267549A (ja) インコアの製造方法
US20150273932A1 (en) Retractable Writing Instrument
JP4577611B2 (ja) ライフルチューブ引抜加工用工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ライフル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2007127062A (ja) フューエルデリバリパイプ
JP2008254311A (ja) リフィールホルダ
JP6340797B2 (ja) バンプストッパ
JPS6039268Y2 (ja) パイプ式ボ−ルペン体
JP6789045B2 (ja) 多芯式筆記具
JP3230156U (ja) 推進管用ゴム輪
JP4855281B2 (ja) 筆記具
JP6808472B2 (ja) 筆記具
KR200496772Y1 (ko) 도포체 및 이 도포체를 구비하는 도포구
JP3167278U (ja) ボールペン用接合レフィール及び当該接合レフィールを採用しているボールペン
JP4636561B2 (ja) 板金製クリ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759915U (zh) 矫正铅笔
JP2007296699A (ja) 複式筆記具
JP4972835B2 (ja) ク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