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0078A -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0078A
CN102430078A CN2011104136238A CN201110413623A CN102430078A CN 102430078 A CN102430078 A CN 102430078A CN 2011104136238 A CN2011104136238 A CN 2011104136238A CN 201110413623 A CN201110413623 A CN 201110413623A CN 102430078 A CN102430078 A CN 102430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group
gouty arthritis
rhizoma
acute gou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36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颜刚
苗志敏
李恩泽
徐婧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4136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0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0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0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由穿山龙15g,虎杖15g,忍冬藤30g,防风15g,威灵仙15g,土茯苓15g,川牛膝15g,川芎15g,甘草6g组成。本发明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其通过抑制局部滑膜组织炎症浸润和增生、白细胞的生成和IL-1β的分泌达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本发明同时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和降低血尿酸。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本发明还涉及制备上述药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GOUT)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长期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持续增高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痛风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痛风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痛风不仅能引起关节肿胀,而且可诱发和加重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及肾脏疾病病人的病死率。因此,痛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秋水仙碱是临床常用治疗痛风的药物,但其严重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水样腹泻、肝细胞损伤、骨髓抑制、脱发和肾衰竭等)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别嘌呤醇等的副反应也较为明显,如可引起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肾功能损害等。而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我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先进医疗技术互为补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中药治疗痛风主要分为内服和外敷,内服药物大多以虎杖、牛膝、防风、土茯苓、苍术、羌活等为主要通过祛风除湿治疗痛风;外敷药物大多以黄柏、生大黄、生半夏、乳香、没药等为主组方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但大多研究集中在抗炎、镇痛、对急性痛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等方面,深入的分子学和机制研究较少。故急需疗效确切、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性高的药物应用于临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制备上述药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穿山龙13-17,虎杖13-17,忍冬藤27-33,防风13-17,威灵仙13-17,土茯苓13-17,川牛膝13-17,川芎13-17,甘草4-7。
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其中优选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穿山龙15,虎杖15,忍冬藤30,防风15,威灵仙15,土茯苓15,川牛膝15,川芎15,甘草6。
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其中,所述的药剂为液体。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上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穿山龙、虎杖、忍冬藤、防风、威灵仙、土茯苓、川牛膝、川芎和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取滤液得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次煎煮1.5-2.5小时,第二次煎煮0.5-1.5小时。
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过滤后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本发明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和降低血尿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药物对尿酸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IL-1β的影响。
图2是本发明的药物对尿酸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TNF-α影响。
图3是倒置显微镜下3T3-L1前体脂肪细胞。
图4是倒置星显徽镜下3T3-L1前体脂肪细胞完全汇合。
图5是3T3-L1前体脂肪细胞未分化。
图6是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第6天。
图7是成熟脂肪细胞。
图8是TFC油红O染色后成熟脂肪细胞。
图9是穿山龙、罗格列酮及胰岛素对成熟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
图10是穿山龙对成熟脂肪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
图11是MSG造模后12w龄大鼠图片:右为MSG组大鼠;左为正常组大鼠。
图12是MSG造模后12w龄大鼠图片:前为MSG组大鼠;后为正常组大鼠。
图13是肉眼观察灌胃治疗后各实验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a)为正常对照组:(b)为穿山龙总皂苷组;(c)为文迪雅组,(d)为模型对照组。
图14是肝脏组织IIE染色:(a)为模型对照组:(b)为穿山龙总皂苷组;(c)为文迪雅组,(d)为正常组。
图15是Wista大鼠痛风性关节炎造模前同一天上下午踝关节周径。
图16是本发明的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灌胃第3天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图17是本发明的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图18是本发明的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图19是各组灌胃72h后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浆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图20是各组灌胃72h后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水平。
图21是对照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2是模型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3是本发明的药物高浓度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4是本发明的药物中浓度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5是本发明的药物低浓度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6是本发明的药物低浓度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7是本发明的药物中浓度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8是本发明的药物高浓度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29是西药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30是本发明的药物指纹图谱3D扫描图。
图31是本发明的药物色谱图。
图32是本发明的药物原始积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我国中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筛选出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食用植物药,使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和降低血尿酸。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是重量份):
穿山龙13-17,虎杖13-17,忍冬藤27-33,防风13-17,威灵仙13-17,土茯苓13-17,川牛膝13-17,川芎13-17,甘草4-7。
本发明优选的重量配比是:
穿山龙15,虎杖15,忍冬藤30,防风15,威灵仙15,土茯苓15,川牛膝15,川芎15,甘草6。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方法是:
将穿山龙、虎杖、忍冬藤、防风、威灵仙、土茯苓、川牛膝、川芎和甘草按以上重量比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取滤液得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过滤后的滤液可以再浓缩。按正常用量计,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5-2.5小时,第二次煎煮时间为0.5-1.5小时。
为了更好的阐述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将用本发明的药物的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观察、急性毒理试验及质量标准来说明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一、本发明的临床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选择
1.1.1纳入标准
符合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风湿郁热症辨证标准。主症为关节发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次症为口渴喜饮、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发作病程在48h以内。
1.1.2排除标准
(1)继发性痛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2)痛风发作间歇期、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
(3)服用以下药物:利尿剂、吡嗪酰胺、阿司匹林等;
(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5)急性心、脑血管病病人、有严重外伤或接受手术者;
(6)严重感染者;
(7)有明显肝胆疾病症状和体征或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的2倍者;
(8)血清肌酐大于正常上限者;
(9)严重慢性胃肠道疾病病人;
(10)有明显血液系统疾病者;
(11)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
(12)有精神疾患药物或其他物品滥用者;
(13)正在接受恶性肿瘤治疗者;
(14)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者;
(15)已知对本药组成成分过敏者。
1.1.3分组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在门诊随机选取痛风急性期病人75例。按统计学随机数字表出现的随机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秋水仙碱组35例,其中34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53.74±14.74;本发明药物组40例,其中39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50.28±12.21。两组性别、年龄、BMI、病情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
(1)卧床休息,提高患肢,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
(2)低嘌呤饮食,禁止吸烟、饮酒及进食动物内脏、蛤、蟹、鱼虾、肉类食物,避免大量进食黄豆类、面粉类食物;
(3)饮足够水,每日1500ml-2000ml;
(4)碱化尿液:碳酸氢钠1.0g,日3次口服;
(5)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双氯芬酸钠75mg或安康信60mg,日一次口服。
1.2.2药物治疗
本发明药物组给予中药水煎剂250ml(同一产地,统一熬制),日二次,疗程为14天。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每片0.5mg),0.5mg日二次,连服3天,后改为0.5mg日一次,疗程为14天。
1.2.3观察指标
(1)关节疼痛评分:无压痛0分;轻度压痛3分;中度压痛,尚能忍受6分;重度压痛,痛不可触9分。
(2)关节肿胀积分:皮肤纹理、骨突无改变,关节无积液0分;皮肤纹理变浅、附近骨突清晰可见,关节积液少量1分;皮肤纹理基本消失、肿胀与骨突相平,骨突标志不明显,关节积液中等2分;皮肤纹理完全消失、肿胀高出骨突,骨突标志消失,关节积液多,影响功能活动3分。
(3)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自由0分;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1分;活动明显受限,不能从事一般活动,但能生活自理2分;活动时疼痛难忍,卧床,生活不能自理3分。
(4)实验室检查:晨空腹检查血糖、血脂(TG、TC)、肝功(ALT、AST)、肾功(BUN、Cr)、血尿酸、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结果
2.1描述性结果
本发明药物组服药后2-6h疼痛症状缓解;3-7天红肿及活动受限减轻,并逐渐消失;睡眠较前明显好转。
2.2客观指标评定
2.2.1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评分变化
两组关节疼痛及肿胀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2生化指标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血UA和AST下降较秋水仙碱组明显(P<0.05),余指标变化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3炎症指标变化
本发明药物组IL-1β下降较秋水仙碱组明显(P<0.05),WBC、ESR、CRP、TNF-α下降差值比较均无差异(P>0.05)(见表3)。
2.3不良反应
本发明药物组服药后无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大便次数2-3次/日,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结论:本发明药物通过减少IL-1β的分泌缓解炎症来达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此作用机制不同于秋水仙碱但疗效与秋水仙碱相当,且其降低尿酸和谷草转氨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二、本发明的细胞实验:
1.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1)研究对象
①实验细胞: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购买于ATCC,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病实验室培养。
②实验动物:健康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10周龄,体质量(200±20)g,由青岛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质量合格证号:SCXK(鲁)20090007),饲养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使用前适应性喂养1周,饮食、饮水、活动正常,无不良反应即开始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自由摄食和饮水。
(2)实验方法
①含药血清的制备
采用公知的痛风合剂(忍冬藤30g、虎杖15g、土茯苓15g、威灵仙15g、川芎15g、防风15g,川牛膝15g、甘草6g);本发明药物(穿山龙15g、忍冬藤30g、虎杖15g、土茯苓15g、威灵仙15g、川芎15g、防风15g、川牛膝15g、甘草6g)均由同仁堂药店熬制,实验过程中所用中药均一次性采购,各生药混匀加水煎煮2遍,取两次溶液混匀制成含生药0.567g/ml、0.635g/ml的药液后浓缩成高浓度。(人鼠体表换算后10倍浓度),大鼠用高浓度痛风合剂及优化方灌胃,早晚各1次,共7天,末次灌胃后1小时处死大鼠,3000r/min离心10min,共2次,分离血清,直径0.22μm过滤器过滤,56℃,30min灭活,-20℃保存。用培养基分别将含药血清稀释成高、中、低(80%、40%、10%倍)浓度待用。
②尿酸盐溶液的制备
194mL蒸馏水中加6mLNaOH(1mmol/L),煮沸后加1g尿酸,使尿酸钠完全溶解,搅拌,自然降温,用1mmol/LHCI调PH至7.2,搅拌冷却,贮存于4℃冰箱中24h,弃上清液,用滤纸将沉淀物水份吸干,放入干燥箱,70℃烘2h,取出刮下粉末,研钵内研成细末,用孔径250μm的金属筛过筛,装瓶备用。取出少许尿酸钠结晶于干燥箱180℃高温3h,然后用95%酒精洗涤离心3000r/min,3次,室温自然干燥。将制好的尿酸盐4mg,加不含血清RPMI-1640 40ml,pH值7.2~7.4mol/L,配制100μg/ml的尿酸溶液。
③细胞的培养
液氮中取出HUEVC,放入37℃水浴箱,待融开后移入15ml离心管,加入4ml RPMI-1640培养液,1000r/min、5min,弃上清液,加入10%的完全培养基2ml吹打均匀,移入预先加入3ml完全培养基的培养瓶中,放入37℃,5%CO2培养箱。每24小时换液1次,待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经胰酶消化,含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3ml中和,轻轻吹打几十下,吸入15ml离心管离心,去上清液,加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6ml,打匀成悬液,移入50ml细胞培养瓶中传代培养。
④实验的分组和干预
细胞接板厚分为1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公知的痛风合剂组、本发明药物组,每组根据加入干预的血清。
浓度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待细胞融合达80%以上,加入3ml胰酶,将细胞消化下后,加入4ml完全培养基,1000r/min,10min,弃上清液,用10%的培养基将细胞稀释成1×105/ml,接种于48孔板(400μl),待细胞融合后,吸取上清液,然后:
对照组加入1640培养液和高、中、低浓度的80%、40%、10%正常大鼠血清,共培养48h;
模型组加入100μg/ml尿酸盐溶液和高、中、低浓度的80%、40%、10%正常大鼠血清,共培养48h;
痛风合剂组加入100μg/ml尿酸盐溶液和高、中、低浓度的80%、40%、10%含药血清,共培养48h;
本发明药物组加入100μg/ml尿酸盐溶液和高、中、低浓度的80%、40%、10%含药血清,共培养48h。
⑤MTT(四唑盐比色法)
培养48h后,吸出上清液,在每孔中加入0.5mg/mlMTT 200μl,孵育4h后弃上清液,加入200μlDMSO,在摇床上低速震荡10min后取出,在多功能分析仪485nm处测OD值。
⑥TNF-α和IL-1β的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
吸出的上清液,3000r/min,15min后,提取上清液待测,在TNF-α和IL-1β酶标包被板上均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弃去液体,甩干,洗板。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后洗板。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分钟。取出酶标板,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在45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每个孔中TNF-α、IL-1β吸光度分别除以相应的孔中MTT结果的OD值,即为最终的TNF-α、IL-1β水平。
(3)实验结果:
1.MTT结果
高、中、低浓度模型组中细胞的吸光度显著低于相应浓度的正常对照组(P<0.05),各浓度组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各组中,痛风合剂低浓度组细胞的吸光度高于模型组,存在差异(P<0.05),见表4。
2.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尿酸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TNF-α和IL-1β的影响
高、中、低浓度模型组中的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对照组(P<0.05),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各组中TNF-α水平和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发明药物高、中浓度组中IL-1β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见表5、图1、图2。
(4)结论:本发明药物含药血清抑制IL-1β的作用是减轻尿酸盐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机制之一。
2.减轻胰岛素抵抗:
(1)研究对象
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购得ATCC建系的3T3-L1小鼠脂肪前体细胞株,L1是通过克隆分离得到的3T3(SwiSS小白鼠)的连续亚株。当细胞从快速分裂到长满且接触抑制时,该细胞经过前脂肪向脂肪样逆转。是国际上公认的研究脂肪细胞分化的细胞模型。
(2)实验方法
①3T3-L1前体脂肪细胞传代培养:
待3T3-L1前体脂肪细胞铺满培养瓶底壁,吸出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加入含0.25%胰蛋白酶的消化液(用无Ca2+、M92+的D-Hanks液配制,调pH值至7.2-7.4),消化液的用量以能覆盖细胞为度。置37℃恒温箱中作用2-3分钟。消化过程中,在光镜下监视细胞状态,一见细胞质回缩,胞体趋于变圆,即立即终止消化。吸出消化液,用PBS液洗1-2次,用吸管轻缓吹打,使细胞脱落。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以1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再重复洗涤离心1次,给细胞沉淀加入一定量的培养液,轻轻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根据细胞的密度按1∶2或1∶3比例接种于培养瓶中,置5%cO2、37℃细胞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②3T3-L1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
将3T3-L1脂肪前体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37℃5%C02培养箱孵育,每2d换液。待细胞完全融合48h后开始诱导,加含0.5mmol/L 3一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μmol/L地塞米松,10mg/L胰岛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48h,换以含10mg/L胰岛素的培养液再培养48h,后换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2天换液1次。诱导分化8-12天的3T3一L1细胞,90%多呈脂肪细胞表型用于实验。
③油红0染色鉴定:
移去诱导分化结束的细胞培养基,用PBS洗3次。用10%甲醛室温下固定细胞1h,弃去固定液。PBS洗3次,然后将细胞晾干20rain。加入油红O溶液,室温下染色2h。弃去染色剂,用异丙醇洗去未着色的染剂,然后用苏木精复染细胞核,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熟的脂肪细胞出现脂滴,染色后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④实验分组
所有实验均在体外培养的经3T3-L1细胞诱导的脂肪细胞上进行。将造模成功的细胞加入含0.2%BSA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12h后,细胞计数,分组进行处理,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穿山龙水提物处理组(高、中、低浓度),上述各组分别不加胰岛素处理和加胰岛素(10μmol/L)处理。因国内外尚无穿山龙及罗格列酮作用于3T3-L1细胞的相关文献,穿山龙及罗格列酮浓度的设定参考国内外其在其他细胞培养中的相关浓度。
空白对照组Normal
模型组Model
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Ros
穿山龙水提物处理组(高浓度)DNM.H
穿山龙水提物处理组(中浓度)DNM.M
穿山龙水提物处理组(低浓度)DNM.L
⑤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分析
(1)将3T3-L1细胞培养于24孔板,诱导成功后,将培养液更换为含0.2%BSA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12h。
(2)按分组将药物加入各组细胞,孵育48h。
(3)将细胞置于含0.2%BSA的KRB缓冲液中37。C平衡2h。
(4)非特异摄取孔加入细胞松弛素B(25mmol/L)0.5μl孵育5分钟后每孔加入含5μCi2-脱氧3[H]葡萄糖的2-脱氧葡萄糖混和液25μl准确计时孵育5分钟。
(5)迅速吸去全部孵育液中止反应,冰PBS洗涤细胞3次,吸去洗涤液。
(6)室温下干燥后每孔加入500μlTriton-10030分钟裂解细胞,取400μl细胞裂解液,液闪计数器读数。
⑥细胞核蛋白的提取
按照细胞核蛋白提取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取干预结束的细胞,4℃离心,500g,3分钟收集细胞,弃去培养液,用预冷的PBS洗涤两遍。
(2)用移液枪取去上清,估计细胞压积。
(3)每20μL细胞压积中,加入200μl预冷的Buffer A,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15秒,放置冰上10-15分钟。
(4)加入11μl冷Buffer B,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5秒,放置冰上1分钟。
(5)再次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5秒后,4℃离心,16000g,5分钟。
(6)弃去上清,将离心沉淀物中加入100μL预冷的Buffer C,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15秒,放置冰上4分钟,每间隔10分钟涡旋剧烈振荡15秒。
(7)4℃离心,16000g,10分钟,将上清转入预冷的洁净微量离心管,即得核蛋白。
⑦细胞核蛋白浓度的测定
按照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配制工作液:根据标准品和样品数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50∶1)配制适量BCh工作液,充分混匀。
(2)稀释标准品:取10微升标准品用PBS稀释至100μl(标准品一般可用PBS稀释),使终浓度为0.5mg/ml。将标准品按0、1、2、4、8、12、16、20μl加到96孔板的蛋白标准品孔中,加PBS补足到20μl。
(3)加4μl体积样品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补加PBS到20μl。
(4)各孔加入200μlBCA工作液,37℃放置30分钟。
(5)冷却到室温,用酶标仪测定A56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浓度。
⑧EMSA步骤:
按照EMSA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NF-κB1出DNA探针序列:5’-AGT TGA GGG GAC TTT CCC AGGC-3’;3’-TCAACT CCC CTC AAA GGG TCC G-5’
(1)准备结合反应体系:解冻反应试剂并将其与核蛋白分别置于冰上,同时预冷DNA探针。根据说明书配置结合反应体系,室温下平衡20分钟。每20μl反应体系加入5μl 5X Loading Buffer,吹打均匀。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制备6%聚丙烯酰胺凝胶,用预冷的0.25XTBE在冰上100V预电泳1小时,上样前用电泳缓冲液冲洗加样孔3-5次/孔。将样品加于样品孔中,低温下180V,电泳
(3)电转移:将尼龙膜浸于0.5XTBE中10分钟,将凝胶与尼龙膜装配进电转移夹,并置于电转移槽,在0.5X TBE中,380mA电转移30分钟。
(4)交联固定DNA:电转移完后,移走滤纸。将结合膜取出。结合面朝上、置紫外灯下约10cm处交联10分钟。
(5)化学发光反应:从4℃取出封闭液与5x洗涤液,置于37℃温浴使其溶解。将结合膜浸于20ml 1X封闭液中,室温孵育15分钟。弃封闭液,将结合膜与新配制的20ml Streptavidin-HRP反应液在室温孵育20分钟。弃反应液,用1X洗涤液室温洗膜4次,每次20ml,每次5分钟。后将结合膜置于30ml平衡液在室温平衡5分钟。将结合膜从平衡液中移出,放于不吸水的平面上,结合面为上面。将底物液均匀覆盖于膜的表面,平衡5分钟后,曝光,成像。
(2)实验结果:
1.普通光镜下3T3-L1脂肪前体细胞形态倒置显微镜下,3T3-L1前体脂肪细胞呈典型的梭形,胞浆中无脂滴.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图3),当细胞完全汇合后,处于生长停滞,但未见处于明显分裂相的细胞(图4)。
2.细胞的诱导
3T3-L1前体脂肪细胞发生融合和接触抑制的时候加以促分化液可以完成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3T3-L1前脂肪细胞在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至第2天细胞体积开始变丈,局部出现小膨出,随着时间的延长,膨出越来越大,膨出数目也逐渐增多,诱导分化第4天时,细胞变大、变固.胞质内可以观察到脂质小滴,并随着分化的进展.胞质内的脂漓迅速增多,大小不等且多数在,脂滴分弁于核周围,形成“戒环样”结构。分化的12-14天大部分分化的脂肪细胞出现了小脂滴大量融合成大脂滴的情况,细胞核被推向细胞的边缘,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图5、图6)
3.细胞的鉴定
诱导分化后细胞,倒置显微镜下所见大量变圆并有脂滴样物质形成的细胞,使用油红0染色的方法可以使分化的脂肪细胞内的脂质特异性的着色,可见被染成亮红色的脂肪滴,而未分化的细胞和细胞内非脂质聚集的部分不能着色。(图7、图8)
4.糖摄取
用药干预后,穿山龙水提物处理组(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糖摄取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同时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各组的糖摄取率明显增加。(见图9)
5.NF-κB的影响
用药干预后,EMSA实验提示未加胰岛素处理时,穿山龙水提物处理组(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活化的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见图10)
(3)结论:
1.穿山龙水提物可抑制成熟脂肪细胞细胞核内活化的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
2.穿山龙水提物可促进成熟脂肪细胞的糖摄取。
3.穿山龙可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三、本发明的动物实验:
1.改善脂代谢:
(1)实验药物:
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又名野山药具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疟之功效,本实验用其水提物,主要成分穿山龙总皂苷,含量90%,其余成分为糖类及黄酮等,水煮醇沉法提取。
(2)实验动物:
雌性SPF级Wistar孕鼠8只,体重430士20g,购自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质量合格证号SCXK(鲁)20030010。饲养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清洁级饲养,整个饲养过程中保持温度18-22℃,湿度40%-60%,人工光照,明暗各12h/d,自由摄食、摄水。基础饲料热卡配比:碳水化合物占60%,蛋白质占25%,脂肪占100,6(植物脂肪为主),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占5%。
(3)实验方法
①造模及治疗方法
将8只Wistar孕鼠分笼饲养,每笼一只,等待产仔。孕28-40天时,8只大鼠产仔共96只,新生鼠于出生第2天起,分为两组,一组皮下注射L-谷氨酸钠4g.kg-1.d-1,即MSG模型组;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7d。21d后断乳,定期记录体重,观察体型变化。两组一直饲以普通饲料。4w龄时将雌性、雄性大鼠分笼饲养。12W龄时测量体重,体长,计算Lee’s指数。20w龄时挑选体重增长较大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穿山龙总皂苷组(n=10)、文迪雅组(n=10)、模型对照组(n=10),将正常对照组7只大鼠一起纳入本研究。称体重,量体长,过夜空腹,在乙醚麻醉下经内眦静脉丛取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强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以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为造模成功。各指标测定质控值TG为1.49±0.06mmol/l,TC为5.51±0.20mmol/l,Ins批内差异<5%,批间差异<10%。穿山龙总皂苷组给予穿山龙总皂苷+二甲基亚砜、将其配制成总皂苷浓度为4mg/ml溶液,文迪雅组文迪雅+二甲基亚砜,将文迪雅配制为3.3%混合溶液,每日灌胃一次。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按1ml/100g分别予以蒸馏水+二甲基亚砜灌胃。至总灌胃8w时再次测体重、量体长,过夜空腹,在乙醚麻醉下经内眦静脉丛取血测HDL-C、TC、TG、Ins,血糖仪FBG,1%的戊巴比妥钠以20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剥离肾周及腹膜后脂肪,称取其重量。留取肝脏、肾脏、胰腺、脂肪组织以液氮保存。并留取肝脏、胰腺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采用HE染色对肝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除自然死亡的大鼠外,数据保留完整的大鼠分别为正常组7只、穿山龙总皂苷组7只、文迪雅组7只、模型对照组8只。
②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实验方法:
(1)Ins标准品的配制:向各标准瓶中分别准确地加入1ml缓冲液溶解。溶解15分钟后摇匀方可使用。溶解后各标准浓度分别为5、10、20、40、80、160Uiu/ml。
(2)125I-Ins以5ml缓冲液溶解。豚抗-Ins.抗体以10ml缓冲液溶解。
(3)在NSB管中加入缓冲液200μl,零管中加入缓冲液100μl。
(4)在各标准管(S1-S6)中分别加入标准品100μl。
(5)在各样品管中分别加入待测血清100pl。
(6)各管(包括总T管)加入125I-Ins 100μl。
(7)除总T管、NSB管外,各管加入豚抗-Ins抗体100μl。
(8)混匀,37℃孵育120分钟。
(9)除总T管外,各管加入驴抗豚免疫分离剂500μl。
(10)充分摇匀后,室温放置15分钟,35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吸弃上清,测各管沉淀的放射性计数(cpm)。
③切片
(1)挂胶:用丙酮将AEPC 1∶50稀释,将玻片浸入其中片刻,取出后在丙酮中浸泡2-3分钟,取出晾干,标号,以备制片。
(2)切片:将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切片厚度为3-5μm,切好后在温水槽中展片,用已挂胶的玻片捞出(普通HE染色的病理切片则用未挂胶的玻片直接捞出)。置烤片机上烤干。
④HE染色
(1)脱蜡:将玻片置于二甲苯I中5分钟→二甲苯II5分钟。
(2)水化:100%乙醇1分钟→95%乙醇I 1分钟→95%乙醇II1分钟→85%乙醇1分钟→水冲洗4-5分钟。
(3)HE染色:明矾苏木素4-5分钟→1%盐酸酒精蘸洗,时间以片子颜色而定→1%氨水片刻→水冲洗4-5分钟→85%乙醇1-2分钟→伊红2.3分钟。
(4)脱水:95%乙醇I 20-30秒→95%乙醇II 20-30秒→100%乙醇20-30秒。
(5)透明:石碳酸二甲苯20-30秒→二甲苯I 20-30秒→二甲苯II20-30秒。
(6)中性树胶封片。
(4)实验结果:
1.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
(1)12w龄时MSG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尾短,体型也表现出明显的向心性肥胖(见图11-12)。16w龄时MSG组大鼠除了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明显的腹型肥胖外,Lee’s指数也明显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见表6)。肉眼观察MSG组皮下脂肪也相当肥厚。
(2)20w时各组大鼠血生化、Lee’S指数和IRI的比较:各实验组大鼠TG、TC、Ins、HDL.C、BG及Lee’S指数与对照组差别有明显意义(P<0.01),反映胰岛素抵抗性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在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之间各指标差别无显著性(P>0.05)。(见表7、表8)。
2.各组大鼠用药后的疗效
肉眼观察灌胃治疗后各实验组大鼠体型无明显改变,仍为明显的向心性肥胖,体重、皮下脂肪含量(见图13)均较治疗前增加。实验室测得指标如下:
(1)胰岛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正常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对照组胰岛素进一步升高,为18.06±6.73μU/ml(约33.58%)(P<0.01),文迪雅组和穿山龙总皂苷组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有所恢复,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穿山龙总皂苷组药物治疗两月后胰岛素较治疗前减少14.22士7.08μU/ml(约25.58%)(P<0.01),文迪雅组胰岛素减少16.78士10.65μU/ml(约27.31%)(P<0.01),但两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TG、TC、HDL-C变化:治疗后穿山龙总皂苷组和文迪雅组TG分别下降1.24士0.69mmol/L(约51%)和1.22士0.63mmol/L(约5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比较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进一步升高,升高了1.07士0.5mmol/L(P<O.01);正常组稍有升高,但升高不明显,升高了0.03士0.01mmol/L(P>0.05)。
药物治疗两月后穿山龙总皂苷组TC较治疗前下降0.35士0.18mmol/L(约14.89%),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文迪雅组下降0.25士0.34mmol/L(约10.55%)(P>0.05),但两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升高了0.15士0.37mmol/L(P>0.05)。
HDL-C变化:治疗后穿山龙总皂苷组和文迪雅组HDL-C分别升高0.44±0.42mmol/L(约40.74%)和0.40±0.23mmol/L(约35.4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进一步下降,下降了0.35士0.38mmol/L(P<0.05);正常组稍有下降,下降了0.01士0.20mmol/L(P>0.05)。
(3)BG变化:治疗后穿山龙总皂苷组血糖下降最为明显,文迪雅组次之,两组分别下降1.24士0.66mmol/L(约20.77%)和1.11士0.68mmol/L(约18.1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和对照组分别下降0.77士1.49mmol/L和0.57士0.96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O.05)。
(4)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较:治疗后穿山龙总皂苷组Irl8.70士2.47,下降了约40.61%,文迪雅组IRI 9.42士2.09下降了约42.10%,两者相比无差异(P>0.05)。(以上指标见表9、10)。
3.肝脏腼染色结果(见图14)。
(5)结论:穿山龙与文迪雅有相似的胰岛素增敏效果,并能调脂降糖。穿山龙水提物其有效成分为穿山龙总皂苷,能够降低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的INS、TC、TG、FBG,并升高HDL-C,降低IRI。且试验发现穿山龙总皂苷降低TC的作用似乎优于文迪雅,肝脏HE染色显示穿山龙总皂苷能显著改善脂肪肝,其作用也优于文迪雅。
2.有效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1)研究对象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10周龄,雄性,体质量(180±20)g,由青岛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质量合格证号:SCXK(鲁)20100010),饲养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使用前适应性喂养1周,饮食、饮水、活动正常,无不良反应即开始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自由摄食和饮水。
(2)实验方法
①药物的配置与浓度确定
痛风合剂(忍冬藤30g、虎杖15g、土茯苓15g、威灵仙15g、川芎15g、防风15g,川牛膝15g、甘草6g),本发明药物(穿山龙15g、忍冬藤30g、虎杖15g、土茯苓15g、威灵仙15g、川芎15g、防风15g、川牛膝15g、甘草6g)均由同仁堂药店熬制,实验过程中所用中药均一次性采购,生药混匀加水煎煮2遍,取两次溶液混匀制成含生药0.567g/ml、0.635g/ml的药液后浓缩成低、中、高浓度。(以人鼠体表面积用药量直接换算后剂量的2倍、5倍、10倍为低、中、高剂量)高温消毒后封瓶,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②实验分组与给药
54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西药组;
痛风合剂高、中、低浓度组;
本发明药物高、中、低浓度组。
每组6只。常规饲养1周,灌胃前秤取重量,按照0.01mL/g的剂量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取生理盐水、西药组灌取吲哚美辛混悬剂(2.25g/ml);
痛风合剂组灌低、中、高浓度的痛风合剂汤剂(1.14g/ml、2.84g/ml、5.67g/ml);
本发明药物组灌低、中、高浓度的汤剂(1.27g/ml、3.18g/ml、6.35g/ml);
各组分别灌胃1周,早晚各1次。
③尿酸钠溶液的制备
取194mL蒸馏水加6mL NaOH(1mmol/L),煮沸后加1g尿酸,用1mmol/L HCI调PH至7.2,搅拌冷却,贮存于4oC冰箱中24h,去上清液,用滤纸将沉淀物水份吸干,干燥即可得尿酸钠结晶。实验前尿酸钠结晶180℃3h,然后用体积分数95%乙醇洗涤,3000r/min离心15min,共3次,室温自然干燥,取250mg尿酸钠结晶加9ml生理盐水,1ml吐温80,加热搅拌,配制成10ml 25mg/ml尿酸钠溶液。
④造模方法
灌胃第4天(造模前)再次称取体质量,灌胃后1h用缚线法测取右侧距小腿关节周径(取均值),然后制备痛风模型。模型组、西药组组、痛风合剂的低、中、高剂量组和本发明药物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均酒精消毒右侧距小腿关节,用6号注射针在受试大鼠右侧距小腿关节背侧从45℃方向插入胫骨肌腱内侧,将质量浓度为25mg/ml(0.05mL)的尿酸钠溶液注入距小腿关节腔,伸曲、旋转运动10min。对照组大鼠关节腔注射0.05mL生理盐水。
⑤指标测定
造模前一天大鼠上下午关节周径:用缚线法测取右侧距小腿关节同一部位周径(取均值)。
痛风大鼠体质量增加量:灌药前、造模前、造模后24、48、72小时称重,并以本次和前一次的差值作为体质量增加量。
关节肿胀度:造模后2、4、6、8、10、12、24、48、72h用缚线法测取右侧距小腿关节同一部位周径(取均值),关节肿胀度以各检测点的周径减去造模前关节周径后除以造模前周径计算。
血浆白细胞计数:造模后72小时后,取EDTA抗凝血,6小时内在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计数。
IL-1β水平:造模后72小时处死大鼠,静脉取血,静止4h后,3000r/min离心15min离心,取上清液双夹心酶免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关节病理改变的观察:造模72h后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其踝关节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5%的硝酸脱钙,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局部病理组织学变化。
(3)实验结果:
1.描述性结果
纳入大鼠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Wista大鼠造模后,随着尿酸盐的浸润,大鼠关节肿胀逐渐增加,有明显红、肿、热的表现,并将肿胀的关节抬起;将大鼠放在地面活动,出现明显的跛行、甚至将患肢脱离地面;有的大鼠烦躁不安,撕咬其他大鼠。对照组大鼠无明显躁乱表现,关节与造模前相比略有增粗,无明显红热表现,无跛行。
2.推断结果
2.1造模前同一天上下午踝关节周径的比较,结果显示上下午踝关节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1,图15)
2.2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灌药前大鼠常规饲养,体重后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前(灌胃第四天),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高浓度组、西药组、痛风合剂低浓度组大鼠体重的增加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造模后第1、2天西药组、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3天,与模型组相比体重的增加并无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图16-17)
2.3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关节肿胀度各组均有所增高(P<0.05),其中以模型组最为明显,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肿胀度均下降低,存在差异(P<0.05),高浓度组和吲哚美辛效果相当(P>0.05)。(见图18)
2.4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浆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对照组血浆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P<0.05),且以模型组最为显著,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见图19)
2.5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的影响
模型组和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低、中剂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高浓度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见表13,图20)
2.6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HE染色×200)
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可减轻痛风性关节大鼠踝关节的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改善滑膜增生,且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见图21-29)
(4)结论: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且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四、本发明的急性毒理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本发明药物浓缩液125ml/瓶,为棕褐色液体,密闭,置4℃冰箱保存,本品临床成人(按60kg体重)每日2次,每次125ml,即临床人用剂量为4.17ml/kgBW。
1.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SPF级,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鲁)20090007。
1.3实验方法:
1.3.1预实验
样品制备: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备的五倍浓缩液,共125ml。
称取18-22g健康小鼠4只,雌雄各半,于实验前一天观察一天,禁食不禁水16小时。于一日内按0.8ml/20gBW用浓缩液给小鼠灌胃两次。按体重计算,剂量为80ml/kgBW。一日内小鼠全部成活,未见异常。
1.3.2最大耐受量实验
称取18-22g健康小鼠40只,雌雄各半,20只为给药组,另20只为阴性对照组,于实验前一天观察一天,禁食不禁水16小时。于一日内按0.8ml/20gBW用浓缩液给给药组小鼠灌胃两次,用蒸馏水给对照组小鼠灌胃2次。按体重计算,剂量为80ml/kgBW。
2.结果
灌胃后观察每只小鼠均未见异常。继续观察14天,动物均健康生存。其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饮食、大、小便及其颜色、被毛、呼吸等均正常,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体重增长正常。经解剖观察动物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均未见异常。
3.小结
给小鼠灌胃本发明药物,测得小鼠一日最大耐受量为80ml/kgBW(相当于原液400ml/kgBW),为临床人用剂量的96倍。
五、本发明的质量标准:
按处方:穿山龙15g  虎杖15g  忍冬藤30g  防风15g  威灵仙15g土茯苓15g  川牛膝15g  川芎15g  甘草6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灌封,灭菌,即得。
3.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液体;味苦。
4.鉴别:
(1)取样品10ml,加2.5mol/L硫酸溶液5ml,水浴加热30分钟,放冷,用二氯甲烷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去虎杖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甲醛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样本15ml,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5分钟,弃取乙酸乙酯液,残渣自“加乙酸乙酯20ml”起同法重复处理1次。残渣加入稀盐酸溶液10滴,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5分钟,取乙酸乙酯液,残渣自“加乙酸乙酯20ml”起同法重复处理2次,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1ml甲醛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醛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板上,以乙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晒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5.检查: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2(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I A)。
pH值应为3.5-5.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I G)。
其它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J)。
6.含量测定:大黄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醛-0.1%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样品10ml,精密加入二氯甲烷25ml和稀盐酸溶液15ml,称取定重量,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冷却至室温,再称定重量,用二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分取二氯甲烷液,精密量取10ml,蒸干,残渣加甲醛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醛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量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法仪,测定,即得。
本发明药物每1ml含虎杖以大黄素(C15H10O5)计,不得少于0.04mg。
7.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8.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5ml,一日2次。
9.贮存:密封保存。
六、本发明的指纹图谱
1.仪器与试药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虎杖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575-200502;马钱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640-200503;绿原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3-200413;乙腈,HPLC/Spectro,TEDIA Company;三氟乙酸,HPLC/Spectro,TEDIACompany;本发明药物(125mL/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本发明药物原液适量,离心(10000r/min),取上清液过0.45μm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3.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公司,Symmetry C18(4.6×250mm,5μm);
流速:1mL/min
柱温:30℃
进样体积:10μL
检测波长:263nm
流动相:0.02%三氟乙酸(A相)∶乙腈(B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4.
3.3D扫描图
根据扫描结果,在263nm下峰数较多,峰形较好。(见图30)
4.结果
色谱图见图31,共确定三个已知峰:虎杖苷、绿原酸和马钱苷.
注:1为绿原酸;2为马钱苷;3为虎杖苷
本发明药物中,绿原酸浓度为205.6μg/mL(25.7mg/瓶),马钱苷浓度为36.2μg/mL(4.5mg/瓶),虎杖苷浓度为149.2μg/mL(18.6mg/瓶)。
原始积分图(见图32及表15)
临床病例1:魏XX,男,28岁,山东省青岛市人,2010.9.14就诊。右足关节反复发作痛风3年余,加重3天。3天前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足背部疼痛,皮肤发红,压痛明显,夜间明显。查尿酸499μmol/L。建议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避免劳累。给予本发明药物125ml日二次,友来特3g日二次口服。于5天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治疗同前,7天后痊愈,无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病例2:孙XX,男,42岁,山东省青岛市人,2011.1.29就诊。右足背部反复疼痛1年余,加重1天。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背部红肿热痛,有明显压痛,严重影响行走及睡眠。有痛风病家族史。给予本发明药物125ml日二次,友来特3g日二次,戴芬75mg日一次口服,于7日后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好转,皮肤不红,仍有轻压痛,继续给予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于4日后痊愈,无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病例3:张XX,男,67岁,山东省青岛市人,2010.9.14就诊。双足关节反复发作痛风3月余,加重8天。3月前因进食海鲜、啤酒出现双足背部疼痛,皮肤发红,压痛明显,夜间明显,严重影响行走和睡眠。查尿酸457μmol/L。建议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避免劳累。给予本发明药物125ml日二次,乐松60mg日二次,友来特3g日二次口服。于7天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查尿酸397μmol/L,无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病例4:张XX,男,84岁,山东省青岛市人,2011.5.23就诊。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反复肿胀、疼痛7年,加重7天。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无发热,查尿酸468μmol/L,给予本发明药物125ml日二次,友来特3g日二次,戴芬75mg日一次口服治疗,6日后症状明显好转,据需给予本发明药物125ml日二次,友来特3g日二次治疗,7日后痊愈。
表1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评分差值比较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7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差值比较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73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74
注:GLU血糖;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BUN尿素氮;Cr肌酐;UA尿酸。与秋水仙碱组比*P<0.05    **P<0.01
表3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差值比较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75
注:WBC白细胞数;ESR血沉;CRPC-反应蛋白;IL-1β白介素-1β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与秋水仙碱组比*P<0.05
表4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尿酸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MTT的影响(x±s,n)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81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82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5痛风合剂及本发明药物对尿酸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TNF-α和IL-1β的影响
(转化成lnX,用X±S,ng/L)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83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表6MSG组大鼠和正常组(NOR)大鼠在各实验阶段的体重、体长及Lee’s指数
注:BG代表体重(g),BL代表体长(cm)。
表720w龄(干预前)各组大鼠生化指标值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292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
表820w龄(干预前)各组大鼠体重、体长及Lee’s指数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H代表Lee’s指数方差不齐,后做秩和检验结果。
表928w龄(干预两月后)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值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02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与文迪雅组相比,P<0.05;与穿山龙总皂苷组相比,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03
<0.05。H代表IRI方差不齐,后做秩和检验结果。
表1028w龄(干预两月后)各组大鼠的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脂肪含量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11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与文迪雅组相比,P<0.05;与穿山龙总皂苷组相比,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12
<0.05。
表11大鼠造模前同一天上下午踝关节周径(x±s,n=6,cm)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13
表12痛风合剂及优化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体质量增加的影响(x±s,n=6,g)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21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表13 72h大鼠血清中IL-1β水平(x±s,ng/L)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22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
表14溶剂梯度洗脱程序I
Figure BDA0000119324520000331
表15本发明药物原始积分图参考数据

Claims (6)

1.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穿山龙13-17,虎杖13-17,忍冬藤27-33,防风13-17,威灵仙13-17,土茯苓13-17,川牛膝13-17,川芎13-17,甘草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穿山龙15,虎杖15,忍冬藤30,防风15,威灵仙15,土茯苓15,川牛膝15,川芎15,甘草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其中,所述的药剂为液体。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穿山龙、虎杖、忍冬藤、防风、威灵仙、土茯苓、川牛膝、川芎和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取滤液得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次煎煮1.5-2.5小时,第二次煎煮0.5-1.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过滤后的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CN2011104136238A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430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36238A CN102430078A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36238A CN102430078A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0078A true CN102430078A (zh) 2012-05-02

Family

ID=4597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36238A Pending CN102430078A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007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0003A (zh) * 2013-02-21 2013-05-15 杨志彩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84825A (zh) * 2014-02-27 2014-05-14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穿虎痛风合剂
CN104689173A (zh) * 2015-03-13 2015-06-1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8404009A (zh) * 2018-06-19 2018-08-17 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消痛宁注射液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35399A (zh) * 2018-04-09 2018-09-14 吉林省中研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妇炎康丸的检测方法
CN110575533A (zh) * 2019-09-12 2019-12-17 广东雪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调节基因表达降尿酸治疗痛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3708A (zh) * 2009-11-10 2010-05-12 卢速江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3708A (zh) * 2009-11-10 2010-05-12 卢速江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1031 武玮等 痛风合剂优化方含药血清对尿酸盐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NF-alpha和IL-1beta的影响 第47卷, 第05期 *
武玮等: "痛风合剂优化方含药血清对尿酸盐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NF-α和IL-1β的影响",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武玮等: "痛风合剂及其优化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华中医药学刊》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0003A (zh) * 2013-02-21 2013-05-15 杨志彩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00003B (zh) * 2013-02-21 2014-07-23 徐鹏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84825A (zh) * 2014-02-27 2014-05-14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穿虎痛风合剂
CN104689173A (zh) * 2015-03-13 2015-06-1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4689173B (zh) * 2015-03-13 2018-01-3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8535399A (zh) * 2018-04-09 2018-09-14 吉林省中研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妇炎康丸的检测方法
CN108535399B (zh) * 2018-04-09 2020-05-08 吉林省中研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妇炎康丸的检测方法
CN108404009A (zh) * 2018-06-19 2018-08-17 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消痛宁注射液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75533A (zh) * 2019-09-12 2019-12-17 广东雪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调节基因表达降尿酸治疗痛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0078A (zh)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744107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22988A (zh) 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20002B (zh) 一种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中药
CN103919854B (zh) 密蒙花及其提取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CN102233009B (zh) 一种促进神经再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23046A (zh) 一种对化学性和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CN102283910B (zh) 抗抑郁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CN104523933B (zh) 一种治疗湿热黄疸症的中药及其制法与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107998314B (zh) 一种补肾健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0374B (zh) 三叶糖脂清在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
CN1931233B (zh)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丹参和淫羊藿的药用组合物
CN102233071B (zh) 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3150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48016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的用途
CN103272146B (zh) 一种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463244A (zh) 一种从月季花中提取降糖物质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16272A (zh) 一种延缓衰老和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其软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1874830B (zh) 萸炙黄连炮制品的新用途
CN101143203A (zh) 一种具有护肝养胃功能的复方口服液
CN104623068A (zh) 治疗小儿发热惊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4825A (zh) 一种穿虎痛风合剂
CN110123827A (zh) 一种治疗由代谢异常所致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44388B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633712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基于其的口服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