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7945A -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7945A
CN102427945A CN2009801593302A CN200980159330A CN102427945A CN 102427945 A CN102427945 A CN 102427945A CN 2009801593302 A CN2009801593302 A CN 2009801593302A CN 200980159330 A CN200980159330 A CN 200980159330A CN 102427945 A CN102427945 A CN 102427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et
solvent
printing
printing ink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3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越智淳
近藤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7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7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0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5/00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5/06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offset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效率良好地除去因重复印刷处理而渗透、蓄积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且能够抑制连续印刷时的油墨的转移不良、图案的尺寸精度的下降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通过包裹处理机构(7、8、9、10、11、12、30),使溶剂吸收片材(6)以紧绷状态与橡皮布(2)的外表面接触。另外,通过溶剂吸收片材(6),使橡皮布(2)的至少一半的外表面保持被覆盖的包裹状态。由此,蓄积在橡皮布(2)的油墨溶剂效率良好地被溶剂吸收片材(6)所吸收。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具体而言,涉及对基于胶版印刷、反转印刷(反転印刷)等的高精度印刷适合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顺应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低成本化的要求,提出了通过印刷来形成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等的图案或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电极基板中的银电极等的图案。并且,由于这些图案是微细图案,且要求优异的印刷精度,所以在研究对其应用使用硅酮橡皮布(blanket)的凹版胶印等。
但是,由于液晶滤色片、PDP的电极基板是玻璃等不吸收油墨溶剂的基板,所以反复进行印刷处理则油墨溶剂渗透、蓄积于橡皮布,橡皮布发生膨胀。因此,发生油墨的转移不良和图案的尺寸精度的下降,出现不合格品增加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一方面,作为将渗透、蓄积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从橡皮布上除去的技术有如下所述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使橡皮布和溶剂吸收体旋转接触的溶剂吸收机构。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向橡皮布压附吸湿片材,调整由橡皮布的油墨溶剂导致的湿润状态的机构。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装置:溶剂吸收体形成为卷绕在辊上的带状,通过依次拉出该溶剂吸收体,与橡皮布周面的一部分接触而使油墨溶剂从橡皮布(转印体辊)的硅酮橡胶层移动到溶剂吸收体(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3)。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印刷装置:使形成为无接头带状或卷筒状的溶剂吸收体与橡皮布表面抵接,从橡皮布表面的橡胶层吸收油墨溶剂(参照专利文献4的图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8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8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563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035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机构中,存在橡皮布和溶剂吸收体(吸湿片材)的接触面积小,从橡皮布吸取溶剂的效率低这样的课题。因此,从橡皮布除去溶剂需要时间,印刷的生产率会下降。
对于专利文献3的图3中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4的图1中记载的印刷装置而言,尽管橡皮布和溶剂吸收体的接触面积大,但由于橡皮布(专利文献3中是转印体辊4)和与其接触的溶剂吸收体发生所谓的牵连转动,所以存在从橡皮布上吸取溶剂的效率低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效率良好地除去因重复印刷处理而渗透、蓄积于橡皮布(blanket)的油墨溶剂且抑制连续印刷时的油墨的转移不良、图案的尺寸精度下降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橡皮布上效率良好地吸取溶剂的机构和方法。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担载向被印刷体转印的油墨的橡皮布,用于在周面固定所述橡皮布的橡皮布躯体,用于通过与所述橡皮布接触而吸取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吸收体,和用于保持所述溶剂吸收体的一对保持部件,并且,
具有包裹处理机构,其在吸取、除去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处理时,通过所述一对保持部件,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以紧绷状态与所述橡皮布的至少一半的外表面接触而进行包裹处理。
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在吸取、除去渗入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处理时,溶剂吸收体与橡皮布的外表面接触。另外,一对保持部件在橡皮布的圆周方向相互拉开间隔地与橡皮布的外周面对置配置,使上述溶剂吸收体保持紧绷状态。这样,从圆周方向观察橡皮布时溶剂吸收体与至少一半的外表面这样的大范围区域接触,而且为紧绷状态,因而向橡皮布的内侧方向加压,与橡皮布的外表面密合。
因此,依照上述印刷装置,在溶剂除去处理时,通过包裹处理能有效率地吸取、除去渗透、蓄积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另外,由此,既能维持印刷的生产率,又能抑制连续印刷时的油墨的转移不良、图案的尺寸精度的下降。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一对保持部件,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与所述橡皮布的外表面的几乎整个面接触。此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渗透、蓄积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除去效率。
另外,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是使用如下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该印刷装置具备:用于担载向被印刷体转印的油墨的橡皮布,用于固定所述橡皮布的橡皮布躯体,用于通过与所述橡皮布接触而吸取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吸收体,和用于保持所述溶剂吸收体的一对保持部件,
该方法具备:在橡皮布表面担载油墨的油墨担载工序,将担载于所述橡皮布表面的油墨印刷到被印刷体的印刷工序,和吸取、除去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
在所述溶剂除去工序中,进行如下的包裹处理: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以紧绷状态接触并包覆所述橡皮布的至少一半的外表面。
在上述印刷方法中,在吸取、除去渗入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中,使一对保持部件移动,使溶剂吸收体与橡皮布的外表面接触。另外,进行如下的包裹处理:将上述溶剂吸收体成为紧绷状态,与橡皮布外表面的至少一半的区域以加压状态密合。
因而,依照上述印刷方法,在溶剂除去工序中,能够有效率地吸取、除去渗透、蓄积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另外,由此,既能维持印刷的生产率,又能抑制连续印刷时的油墨的转移不良、图案的尺寸精度的下降。
在本发明的印刷方法中,在所述溶剂除去工序中的所述包裹处理中,优选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与所述橡皮布外表面的几乎整个面接触。此时,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渗透、蓄积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除去效率。
依照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能效率良好地除去渗透、蓄积于橡皮布的油墨溶剂且抑制与橡皮布的膨胀相伴的印刷生产率的下降、油墨转移不良的发生以及印刷图案的尺寸精度的下降等的不良情况。这样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例如适合基于胶版印刷或反转印刷等的高精度印刷,尤其是适合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或PDP的银电极等的印刷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要装置结构图。
[图2](a)~(c)是表示溶剂吸收片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a)~(c)是表示溶剂吸收片材的包裹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溶剂除去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1中的溶剂除去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比较实施例与比较例中的溶剂吸收处理效果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要说明图,图2(a)~图2(c)是表示溶剂吸收体的一例的截面图,图3(a)~图3(c)是表示溶剂吸收体的包裹动作的说明图。以下,参照这些图,对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参照图1,印刷装置1包含:橡皮布2,将橡皮布2固定在周面的橡皮布躯体3,作为印刷版的凹版4,作为被印刷体的基板5。
另外,使用该印刷装置1的印刷方法中进行以下工序:在橡皮布2的表面担载油墨的油墨担载工序,将担载于橡皮布2表面的油墨印刷到基板5的印刷工序。
橡皮布2具备支持膜层和覆盖该支持膜层表面(外表面)的表面印刷层。
在表面印刷层中,例如可使用硅酮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乙烯-丙烯-二烯共聚橡胶(EPDM)等。其中,例如对于高精度印刷用途,优选使用硅酮橡胶,进一步优选使用肖氏A硬度为20~70的硅酮橡胶。表面印刷层的厚度例如是50~5000μm,优选是100~2000μm,表面粗糙度以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计例如是0.001~1μm,优选是0.01~0.5μm。
在支持膜层中,例如可使用聚酯膜等的树脂膜。支持膜层的厚度例如是20~1000μm,优选是50~500μm。
应予说明,橡皮布2的表面印刷层和支持膜层的总厚度例如是100~6000μm,优选是200~2500μm。
该橡皮布2被卷附在圆筒形状的橡皮布躯体3的周面,可以与橡皮布躯体3一起旋转。
在橡皮布躯体3中,例如可使用金属躯体等。该橡皮布躯体3被保持成可自由旋转移动,且沿着与橡皮布躯体3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可自由平行移动。具体而言,保持成一边使固定在周面的橡皮布2的外表面与后述的凹版4和基板5接触,一边在凹版4和基板5上可转动。另外,橡皮布躯体3在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可自由平行移动,以使通过与后述一对张力辊7、8间的相对移动而能使橡皮布2的外表面与溶剂吸收片材6相互接触。
卷附有橡皮布2的橡皮布躯体3的外径可根据印刷区域的面积适当选择。应予说明,橡皮布2可以将除插入橡皮布躯体3的沟部部分和上述沟部附近以外的区域的外表面作为印刷区域。
另外,橡皮布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圆筒状的套筒和形成在圆筒状套筒的外周面的表面印刷层的、呈圆筒形状的物。此时,仍通过将圆筒状橡皮布嵌入圆筒状橡皮布躯体的外周面并固定而使用。另外,此时,可以将橡皮布的圆周方向整个面作为印刷区域使用。由此,可选择橡皮布的外周面中的与被印刷体的大小相应的任意区域。
在上述印刷方法的油墨担载工序中,通过一边使橡皮布2与凹版4接触,一边在凹版4上转动,从而将填充在凹版4凹部的未图示的油墨转印至橡皮布2的外周面。由此,在橡皮布2的外周面形成与印刷在基板5上的印刷图案对应的油墨图案。
凹版4具有与印刷在基板5上的印刷图案相应的凹部。作为该凹版4,例如可使用钠钙玻璃等的玻璃版,例如可使用金属(Umber材料)版等。另外,印刷版不限定于图示的凹版4,例如可使用凸版、平版等各种印刷版。
基板5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印刷的目的和用途适当选择。
作为油墨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印刷的目的和用途使用各种油墨。例如对于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黑色矩阵的形成而言,优选使用如下油墨:含有树脂、溶剂、颜料,进一步根据需要含有颜料分散剂、体质颜料、固化催化剂、流平剂(表面张力调节剂)等的,溶剂的沸点是70~200℃,在23℃使橡皮布2的表面印刷层浸渍在油墨中24小时后的表面印刷层的膨胀率为5~100%的油墨。
对于这种油墨,作为树脂,例如可使用聚酯-三聚氰胺树脂、环氧-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另外,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按照油墨的粘度、触变性等物性适当选择,但优选以利用GPC法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计为1000~20000,进一步优选为5000~15000。
优选溶剂的沸点是70~200℃。具体而言,作为沸点为70~200℃的溶剂例如可使用醇类(进一步优选高级醇)、二元醇类、二元醇酯类、烷基醚类、脂肪烃类、脂环烃类、芳香烃类、羧酸酯类等。
在形成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时,作为颜料例如可使用蒽醌系红色颜料、卤化酞菁系绿色颜料、酞菁系蓝色颜料等,另外,黄色颜料或紫色颜料等可作为辅助颜料使用。另外,在形成液晶滤色片的黑色矩阵时,例如可使用炭黑、氧化铁(铁黑)、钛黑、硫酸铁、Fe-Co-Mo等的合金等。优选颜料的平均一次粒径是1~100nm。
上述膨胀率是与橡皮布2表面印刷层的油墨溶剂的吸收速度、油墨的凹陷程度相关的指标。在上述范围内,膨胀率优选是10~50%,进一步优选是10~30%。
另外,上述油墨例如是通过配合上述树脂、溶剂、颜料等,用各种混合机、捏合机、研磨机等混合、搅拌而制备的。
另外,在油墨担载工序中,也可采用所谓反转印刷方法。此时,例如,向橡皮布2的外周面中的印刷区域的整个面涂布油墨,接着,使橡皮布2在作为印刷版的凹凸版上转动,从而将与凹凸版的凸部接触的部分的油墨转印至凸部,从橡皮布2的外周面除去。另外,此时,凹凸版的凸部形成为与印刷到基板5的印刷图案相反的反转图案。另一方面,在橡皮布2的外周面上形成与印刷到基板5的印刷图案对应的油墨图案。
在上述印刷方法的印刷工序中,通过一边使从凹版4转印了油墨图案的橡皮布2与基板5接触,一边在基板5上转动,从而将上述油墨图案转印至基板5的表面。由此,在基板5上印刷出与印刷图案对应的油墨图案。
印刷装置1进一步具备:溶剂吸收片材6,其为通过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接触而吸取渗入于橡皮布2的油墨溶剂的溶剂吸收体;一对张力辊7、8,是在后述溶剂除去处理时(溶剂除去工序),使溶剂吸收片材6保持紧绷状态的保持部件;用来使各张力辊7、8移动到规定位置的一对曲轴9、10和一对臂11、12;控制曲轴9、10和臂11、12的移动的控制部30。由这些辊、曲轴、臂和控制部来实现包裹机构。应予说明,控制部30包含伺服机构等,除了控制曲轴9、10和臂11、12的移动以外,还控制卷轴20、21的旋转,间歇地运送溶剂吸收片材6。
另外,在使用该印刷装置1的印刷方法中,进一步进行溶剂除去工序:用溶剂吸收片材6吸取渗入于橡皮布2的油墨溶剂,从橡皮布2上除去的工序。
溶剂吸收片材6是在与橡皮布的外周面(外表面)接触一侧的表面具备溶剂吸收层的长尺寸部件。溶剂吸收片材6的层结构例如如下所述。
.由溶剂吸收层13和用于固定溶剂吸收层13的基材14构成的层叠体(参照图2(a))
.溶剂吸收层13、基材14、弹性层15以该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参照图2(b))
.溶剂吸收层13、弹性层15、基材14以该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参照图2(c))
溶剂吸收片材6的层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图2(a)表示的双层结构的层叠体结构简单,因而优选。另外,例如、图2(b)、图2(c)表示的具备弹性层15的3层结构的层叠体可根据油墨溶剂的种类、橡皮布2的表面印刷层的形成材料等来适当采用。
溶剂吸收层13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接触,从橡皮布2的表面印刷层吸取油墨溶剂。作为该溶剂吸收层13,例如可使用硅酮橡胶、聚氨酯树脂、聚氨酯弹性体、天然橡胶、NBR、丁二烯橡胶(BR)、EPDM等。它们可以从与油墨溶剂的亲和性等的观点出发适当选择,其中优选使用聚氨酯树脂。
溶剂吸收层13的表面粗糙度,不限定于此,但出于防止污垢附着到橡皮布2的外周面等的观点,以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计,例如是1μm以下,优选是0.1~0.8μm。另外,溶剂吸收层1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从防止在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接触并因一对张力辊(保持部件)7、8而保持紧绷状态时发生变形,且确保利用溶剂吸收层13的油墨溶剂的吸收容量的观点出发,例如是100~2000μm,优选是300~1500μm。
作为基材14,例如可使用由聚酯(特别是PET等)、酰亚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形成的树脂膜。基材14的厚度,从溶剂吸收片材6的处理性、机械强度、柔软性等观点出发,例如是50~500μm,优选是60~250μm。基材14的表面粗糙度不限定于此,但从确保溶剂吸收层13的平滑性等的观点出发,以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计,例如是30~2000nm,优选是50~1000nm。另外,基材14的机械强度,以其伸长0.2%时的拉伸弹性模量计,例如是70~500MPa,优选是100~500MPa。
作为弹性层15,例如可使用固态橡胶、发泡橡胶、软质树脂等,优选使用软质聚氨酯树脂等。弹性层15的厚度例如是0.1~5mm,优选是0.2~2mm。另外,弹性层15的机械强度以其压缩1%时的压缩弹性模量计,例如是0.5~20MPa,优选是1.0~10MPa。
应予说明,溶剂吸收片材6的总厚度不限定于此,但优选是200~1000μm。
一对张力辊7、8通过曲轴9、10的旋转移动和与其相伴的臂11、12的移动以及以曲轴9、10的支点16、17为轴的曲轴9、10和臂11、12的旋转移动,移动到包裹需要的规定位置。即,实施溶剂吸收片材6包覆橡皮布2的外周面的包裹动作(参照图3(a)~图3(c))。
在上述的油墨担载工序、印刷工序中,一对张力辊7、8相对于溶剂吸收片材6,是从溶剂吸收片材6的与橡皮布2外周面的接触面的相反侧的表面抵接(参照图3(a))。在该状态下,一对张力辊7、8将溶剂吸收片材6以不与橡皮布2外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保持。
另一方面,在溶剂除去工序、即利用溶剂吸收片材6进行溶剂除去处理时,通过控制部30(参照图1),以支点16、17为中心将曲轴9、10相互逆向地(曲轴9为逆时针,曲轴10为顺时针)旋转,将臂11、12与其反向地旋转。结果,曲轴9、10和臂11、12移动到几乎向铅直方向下侧延伸的位置。通过该曲轴9、10和臂11、12的移动,一对张力辊7、8移动到铅直方向下侧,由张力辊7、8保持的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上方外周面接触(参照图3(b))。
接着,通过控制部30,曲轴9、10和臂11、12的连结状态维持在原样的状态,以支点16、17为中心,相互逆向地朝接近方向旋转。由此,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印刷区域的几乎整个面接触。此时,因为一对张力辊7、8将溶剂吸收片材6保持在紧绷状态,所以溶剂吸收片材6以加压状态与橡皮布2接触。
溶剂吸收片材6的包裹动作不限于图3(a)~图3(c)表示的一连串动作。例如也可以在使一对张力辊7、8邻接,介由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接触后,使各张力辊7、8按照沿橡皮布2的外周面的方式在其圆周方向上相互反方向移动。此时,能更进一步提高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外周面的密合性。
溶剂除去工序的包裹处理例如可以每经过1次由油墨担载工序和印刷工序组成的一连串印刷处理后进行,也可以每经过多次上述一连串印刷处理后进行。溶剂除去工序的频率可以根据油墨溶剂渗入于橡皮布2的程度来适当设定。油墨溶剂渗入于橡皮布2的程度例如可以利用未图示的摄像装置(例如,CCD照相机等)、图像解析装置来测量印刷到基板5油墨图案的形状(例如,尺寸、厚度、截面形状等平面或立体形状),以油墨图案形状的经时变化为基础进行判断。
另外,对在一对张力辊7、8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接触且将橡皮布2以紧绷状态保持的状态(参照图3(c))下,橡皮布2所受的张力、橡皮布2与溶剂吸收片材6的接触时间,可以根据油墨溶剂渗入于橡皮布2的程度、从橡皮布2上吸取油墨溶剂的难易程度来适当设定。
应予说明,例如当使用硅酮橡皮布和以较高沸点(200~280℃左右)的二元醇酯类为溶剂的油墨,印刷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时,鉴于所要印刷的油墨图案微细且要求极高的印刷精度,例如每经过1~10次上述一连串印刷处理后,优选每经过1次后执行溶剂除去工序。另外,当每经过1次上述印刷处理就执行溶剂除去工序时,橡皮布2所受的张力例如是1~50kN,优选是10~30kN。另外,橡皮布2与溶剂吸收片材6的接触时间例如是10~50秒,优选是15~30秒。
在溶剂除去工序中,当使一对张力辊7、8向铅直方向下侧移动并使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接触时,预先将溶剂吸收片材6的两端卷附在一对卷轴20、21上,用各卷轴20、21适当地送出溶剂吸收片材6或卷取即可。特别地,在用一对张力辊7、8将溶剂吸收片材6保持在紧绷状态时,也可以用各卷轴20、21来调整溶剂吸收片材6所受的张力。
在使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印刷区域的整个面接触且以紧绷状态保持的状态(参照图3(c))下,优选固定橡皮布躯体3的旋转,使橡皮布2在圆周方向不移动。由此,可以提高从橡皮布2除去油墨溶剂的效率,而且可以减轻橡皮布外周面的摩擦以及伴随其的劣化。
应予说明,以上的说明中,虽然利用包裹处理使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印刷区域的几乎整个面接触,但只要溶剂吸收片材6相对于橡皮布2保持在紧绷状态,则即使不使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印刷区域的整个面接触,也可以从橡皮布2效率良好地除去油墨溶剂。但是,此时,需要在使溶剂吸收片材6和橡皮布2接触规定时间后,旋转橡皮布躯体3,按照橡皮布2的印刷区域中未与溶剂吸收片材6接触的部分和溶剂吸收片材6重新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使溶剂吸收片材6和橡皮布2再度接触。
当反复执行溶剂除去工序时,溶剂吸收片材6中染入大量的油墨溶剂而达到饱和,因而溶剂吸收片材6不再吸收油墨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在使用溶剂吸收层13是由聚氨酯树脂形成的溶剂吸收片材6和以较高沸点(200~280℃左右)的二元醇酯类为溶剂的油墨来执行上述一连串印刷处理时,通过反复进行30~100次左右,大概50次左右溶剂除去工序,则溶剂吸收片材6达到饱和。此时,例如通过将溶剂吸收片材6更换为新品而可以防止溶剂的吸取效果的下降。另外,在使用长尺寸的溶剂吸收片材6、将其预先卷附在一对辊20、21上时,通过适当地卷取溶剂吸收片材6中的被油墨溶剂饱和的部分并送出未使用部分,可以防止溶剂的吸取效果的下降。特别地,此时,可以省去更换溶剂吸收片材6等操作,可以防止印刷的生产率下降。
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将溶剂吸收片材保持在紧绷状态的部件,举出一对张力辊7、8进行了说明,但上述保持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固定溶剂吸收片材的两端的部件。
另外,将溶剂吸收片材6作为卷附在一对卷轴20、21上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溶剂吸收片材6也可以是连接其两端的无接头状的带。
依照上述的印刷装置和使用其的印刷方法,可以效率良好地除去渗透、蓄积于橡皮布2的油墨溶剂。因此,例如可以抑制连续印刷时的油墨的转移不良、图案的尺寸精度的下降。
上述的印刷装置和使用其的印刷方法例如适合于液晶滤色片中的滤色层或黑色矩阵的印刷形成、PDP显示器的电极基板中的电极图案的印刷形成等的高精度印刷。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印刷试验
印刷试验所使用的材料、部件和装置如下所述。
作为油墨,使用以下的油墨:将聚酯树脂(商品名“Vylonal(注册商标)”、东洋纺织(株))100重量份、三聚氰胺树脂(商品名“SUMIMAL(注册商标)”、住友化学(株))20重量份、二乙二醇丁醚乙酸酯(溶剂,KISHIDA CHEMICAL Co.,Ltd.、沸点248℃)20重量份、颜料红177(蒽醌系红色颜料,长濑产业(株))20重量份配合,用脱气分散机(Thinky制)混合、分散而得的油墨。
作为凹版(印刷版)4,使用以下的凹版:在钠钙玻璃制的基板(宽400mm、长500mm、厚4.8mm,日本板硝子(株))的表面,以利用氟化氢的蚀刻形成规定图案(凹部)的凹版。在上述基板的表面形成有以270μm间距并列配置1280根宽100μm、深10μm、长300mm的图案的条形图案。
作为基板(被印刷体)5,使用钠钙玻璃制的基板(宽400mm、长300mm、厚0.7mm,日本板硝子(株))。
作为橡皮布2,使用在由厚0.35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制成的支持膜层上形成有由厚0.55mm的硅酮橡胶制成的表面印刷层的、层厚0.9mm的硅酮橡皮布。
作为溶剂吸收片材6,使用以下层叠体,该层叠体具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基材14(宽450mm、长10m、厚100μm)和在其表面按照厚度成为500μm的方式均匀涂布聚氨酯树脂(商品名“KU-7002”、日立化成(株))并固化而成的溶剂吸收层13。溶剂吸收层13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25℃)是0.07MPa。
作为印刷机,使用NAKAN(株)制的平板型精密印刷机。
印刷试验时的印刷条件如下所述。
将印刷速度无论在油墨担载工序(从凹版4向橡皮布2转印油墨的工序)和印刷工序(从橡皮布2向基板5转印油墨的工序)中的哪一个工序,均设定成以橡皮布2的圆周速度计为200mm/s。
印刷压力设定成使橡皮布2的压入量成为100μm。
印刷试验是通过使用了上述的材料、部件和装置的凹版胶印,对共200枚的基板5印刷条形图案。另外,每完成10枚对基板5的印刷,测定印刷的条形图案的线宽(μm)。将其结果示于图6。
在下述实施例1、2和比较例1中,每经过1次由油墨担载工序和印刷工序组成的一连串印刷处理后就进行溶剂除去工序。另外,根据印刷的条形图案的线宽的测定结果,在20~30kN的范围调整橡皮布2所受的张力。
实施例1
在上述印刷试验的溶剂除去工序中,如图3(c)所示,使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内的橡皮布2印刷区域的整个面接触。
实施例2
在上述印刷试验的溶剂除去工序中,如图4所示,使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中的大概一半的区域接触,橡皮布2和溶剂吸收片材6的接触时间是15秒。另外,在使橡皮布2和溶剂吸收片材6接触15秒后,旋转橡皮布躯体3,以使橡皮布2外周面内的剩余一半的区域(与溶剂吸收片材6未接触的区域)与溶剂吸收片材6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样,使溶剂吸收片材6与橡皮布2的外周面的大概一半再度接触。
比较例1
在上述印刷试验的溶剂除去工序中,如图5所示,一边使橡皮布躯体3以圆周速度20mm/s旋转,一边使橡皮布2的外周面与溶剂吸收片材6接触。另外,对于溶剂吸收片材6,不施加特殊张力,以随着橡皮布2的旋转使溶剂吸收片材6进行移动的方式将溶剂吸收片材6从一边的卷轴20上逐渐送出,并且在下游侧用另一边的卷轴21逐渐卷取。
比较例2
除了不进行溶剂除去工序以外,与上述印刷试验同样地重复条形图案的印刷。
其结果,如图6所示,实施例1中,可以将条形图案的线宽变化抑制在±3μm以内,而且可以将基板5内的条形图案的线宽波动抑制在±3μm以内。另外,橡皮布2和溶剂吸收片材6的接触时间平均为15秒。
另外,实施例2中,可以将条形图案的线宽变化抑制在±4μm以内,而且可以将基板5内的条形图案的线宽波动抑制在±5μm以内。另外,橡皮布2和溶剂吸收片材6的接触时间平均为15秒。
这些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果充分满足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等的精密印刷所要求的印刷精度,极其良好。
应予说明,印刷线宽的测定值是每印刷10枚在基板5(被印刷体)的面内的5点测定的值的平均值。对于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的印刷,要求印刷线宽的推移在±5μm以内。另外,用在基板5(被印刷体)的面内的5点测定的值判断图案线宽的波动,如果这些值的波动在5μm以内则为合格。另外,从溶剂吸收体6除去油墨溶剂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是作为使图案线宽的经时变化变为恒定所需要的处理时间而算出的。
另一方面,比较例1中,条形图案的线宽变化是±11μm,而且基板5内的条形图案的线宽波动是±8μm。该结果不满足液晶滤色片的滤色层等的精密印刷所要求的印刷精度。另外,比较例1中,橡皮布2和溶剂吸收片材6的接触平均进行45秒。
比较例2中,印刷线宽只要达到低于70μm,就立刻发生从橡皮布2向基板5的油墨的转印不良。应予说明,比较例2中,在发生转印不良的时间点上中止了印刷处理。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记载,在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的设计变更。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2:橡皮布、3:橡皮布躯体、6:溶剂吸收片材(溶剂吸收体)、7:张力辊(保持部件)、8:张力辊(保持部件)、30:控制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担载向被印刷体转印的油墨的橡皮布,用于在周面固定所述橡皮布的橡皮布躯体,用于通过与所述橡皮布接触而吸取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吸收体,和用于保持所述溶剂吸收体的一对保持部件,并且,
具有包裹处理机构,其在吸取、除去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处理时,使所述一对保持部件变位至包裹位置,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以紧绷状态与所述橡皮布的至少一半的外表面接触而进行包裹处理。
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一对保持部件,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与所述橡皮布外表面的整个面接触。
3.(修改后)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使用如下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该印刷装置具备:用于担载向被印刷体转印的油墨的橡皮布,用于固定所述橡皮布的橡皮布躯体,用于通过与所述橡皮布接触而吸取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吸收体,和用于保持所述溶剂吸收体的一对保持部件,
该方法具备:在橡皮布表面担载油墨的油墨担载工序,将担载于所述橡皮布表面的油墨印刷到被印刷体的印刷工序,和吸取、除去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并且,
在所述溶剂除去工序中,进行如下的包裹处理:使所述一对保持部件变位至包裹位置,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以紧绷状态接触并包覆所述橡皮布的至少一半的外表面。
4.(修改后)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溶剂除去工序中的所述包裹处理中,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与所述橡皮布外表面的整个面接触。

Claims (4)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担载向被印刷体转印的油墨的橡皮布,用于在周面固定所述橡皮布的橡皮布躯体,用于通过与所述橡皮布接触而吸取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吸收体,和用于保持所述溶剂吸收体的一对保持部件,并且,
具有包裹处理机构,其在吸取、除去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处理时,通过所述一对保持部件,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以紧绷状态与所述橡皮布的至少一半的外表面接触而进行包裹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一对保持部件,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与所述橡皮布外表面的几乎整个面接触。
3.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使用如下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该印刷装置具备:用于担载向被印刷体转印的油墨的橡皮布,用于固定所述橡皮布的橡皮布躯体,用于通过与所述橡皮布接触而吸取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吸收体,和用于保持所述溶剂吸收体的一对保持部件,
该方法具备:在橡皮布表面担载油墨的油墨担载工序,将担载于所述橡皮布表面的油墨印刷到被印刷体的印刷工序,和吸取、除去渗入于所述橡皮布的油墨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并且,
在所述溶剂除去工序中,进行如下的包裹处理: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以紧绷状态接触并包覆所述橡皮布的至少一半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溶剂除去工序中的所述包裹处理中,使所述溶剂吸收体与所述橡皮布外表面的几乎整个面接触。
CN2009801593302A 2009-05-18 2009-05-18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Pending CN1024279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02181 WO2010134120A1 (ja) 2009-05-18 2009-05-18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7945A true CN102427945A (zh) 2012-04-25

Family

ID=4312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3302A Pending CN102427945A (zh) 2009-05-18 2009-05-18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64130B1 (zh)
CN (1) CN102427945A (zh)
WO (1) WO20101341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781A (zh) * 2016-11-05 2017-04-19 苏州市宏业灯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用橡皮布表面缺陷观测装置
CN110539547A (zh) * 2019-10-12 2019-12-06 北京嘉鸿汇众技术有限公司 胶印机橡皮布清洗结构、装置和胶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3912B2 (ja) * 1990-04-06 1995-08-09 板坂 征夫 ブランケツト胴等の回転体の洗浄装置
JP3380588B2 (ja) * 1993-04-30 2003-02-24 日本ボールドウィン株式会社 ロ−ラ−クリ−ニング装置における洗浄布加圧機構
JP2006035769A (ja) * 2004-07-29 2006-02-0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印刷装置
JP2006224493A (ja) 2005-02-18 2006-08-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印刷用ブランケット膨潤制御装置および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JP4945908B2 (ja) * 2005-03-09 2012-06-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ブランケットの洗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781A (zh) * 2016-11-05 2017-04-19 苏州市宏业灯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用橡皮布表面缺陷观测装置
CN110539547A (zh) * 2019-10-12 2019-12-06 北京嘉鸿汇众技术有限公司 胶印机橡皮布清洗结构、装置和胶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22710A (ko) 2012-03-12
KR101564130B1 (ko) 2015-10-28
WO2010134120A1 (ja) 201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Development of a gravure offset printing system for the printing electrodes of flat panel display
US8783852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for transfer inkjet printing and transfe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378917A (zh) 薄膜形成用树脂凸版
CN101434144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US11872802B2 (en) Patter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pattern transfer method
CN102427945A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01602282A (zh) 一种多功能辊式移印机
JP5622947B1 (ja) フレキソ印刷用版材
JP5622948B1 (ja) フレキソ印刷用版材
CN101554812A (zh) 印刷用橡皮布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125214A1 (en) Offset printer
JP4909242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KR101430998B1 (ko) 연질의 다공성 시트를 포함하는 롤 프린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전 옵셋 인쇄 방법
JP4548750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CN104097387B (zh) 印刷色组和用于印刷色组的橡胶布板
JP2006240115A (ja) 印刷用ブランケット
JP3731937B2 (ja) 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176979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およびロータリー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KR100793664B1 (ko) 인쇄장치
JPH09318805A (ja) 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CN215792728U (zh) 一种标牌快速印刷设备
CN208052786U (zh) 一种铝塑复合膜涂色机构
JP5261131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キ用印刷機ブランケット
CN207291260U (zh) 一种用于丝印机的气顶装置
JP6111036B2 (ja) グラビアオフセット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