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6780B - 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6780B
CN102416780B CN201110240427.5A CN201110240427A CN102416780B CN 102416780 B CN102416780 B CN 102416780B CN 201110240427 A CN201110240427 A CN 201110240427A CN 102416780 B CN102416780 B CN 102416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work stage
work
posting field
maintain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04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6780A (zh
Inventor
小岛健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16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6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7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该记录装置具有:对沿一个输送方向输送来的长条状的工件的记录区域进行吸附保持的工件台;对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喷墨头;配置于工件台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构成为能够将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以及能够解除保持的工件保持机构;使工件台和工件保持机构在工件的延伸方向上以相对离开的方式移动的X轴工作台;和对各构成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实施:记录工作;将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的保持工作;和从工件台对已完成记录的记录区域进行卸料并且将未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供料的供料卸料工作。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输出(繰り出す)并吸附保持于工作台上的长条状的工件的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记录装置,其具有:将长条状的工件(卷筒纸)从带供给机构向带卷绕机构沿一个方向输出、并对输出的工件的记录区域进行吸附保持的吸附台;对记录区域进行描绘的描绘装置;和带输送机构,该带输送机构具有:设置于带卷绕机构侧并将工件向一个方向输送的送纸辊;以及设置于带供给机构侧对吸附台上的工件赋予预定的张力的张力辊(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记录装置中,在预定的记录结束后,驱动送纸辊而使解除了向吸附台的保持状态的工件向下游移动,由此,已完成记录的记录区域被卸料,并且未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被供料至吸附台上(供料卸料工作)。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2525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由于供料卸料工作是通过送纸辊的驱动进行的,因此,在其结构上由于与工件之间的打滑和/或送纸辊的变形,很难进行高精度的工件的输送(供料卸料工作)。尤其是,因送纸辊以及张力辊的时效劣化(老化)所引起的供料卸料工作的性能降低已成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对长条状的工件的记录区域进行供料卸料的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沿一个输送方向输送来的长条状的工件的记录区域进行吸附保持的工件台;对所吸附保持的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配置于工件台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构成为能够将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以及能够解除保持的工件保持机构;使工件台和工件保持机构在工件的延伸方向上以相对离开的方式移动的供料卸料机构;和对记录机构、工件保持机构以及供料卸料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实施以下的工作:对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记录工作;在记录工作之后,将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的保持工作;和在保持工作之后,使工件台和工件保持机构在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从工件台对已完成记录的记录区域进行卸料,并且将未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供料至工件台的供料卸料工作。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将长条状的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的工件保持机构来进行,包括:将沿一个输送方向输送来的工件的记录区域设置(set)于工件台以进行记录的记录步骤;在记录步骤之后,通过工件保持机构在工件台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将工件的一部分保持为不动的保持步骤;和在保持步骤之后,使工件台和工件保持机构在工件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从工件台对已完成记录的记录区域进行卸料,并且将未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供料至工件台的供料卸料步骤。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通过工件保持机构保持工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通过使工件保持机构和工件台相对移动,同时进行向工件台的工件(记录区域)的供料卸料。即,通过在保持着工件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相对移动,由此在工件和工件保持机构之间不会发生任何打滑。也就是说,能够使工件可靠地移动用于进行供料卸料所需要的移动距离的量。由此,能够相对于工件台,可靠且高精度地进行已完成记录的记录区域的卸料和未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的供料。
该情况下,优选,控制机构,在保持工作和供料卸料工作之间实施解除记录区域的吸附保持的吸附解除工作。
根据该构成,不会对工件施加不合理的张力,能够进行相对于工件台的供料卸料。
另外,该情况下,优选,还具有:在工件台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在延伸方向上分别排列设置的、对面对工件台上的工件赋予预定的张力的咬送部;和使各咬送部的上部在与工件台的上表面成为一个面的位置即下降位置和与下降位置相比上升了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的升降机构,控制机构,在吸附解除工作后,实施使咬送部移动到上升位置而使记录区域从工件台离开的离开工作。
根据该构成,由于工件(记录区域)从工件台离开(上浮),所以能够以不在工件上留下擦痕等的伤痕的方式进行供料卸料。
另外,位于下降位置的各咬送部构成为,在延伸方向上排列且与工件台的上表面大致成为一个面。因此,不仅在吸附保持于工件台上的区域,而且在从夹入于一个咬送部的位置到夹入于其它咬送部的位置之间,也能够确保工件的平面度。即,能够确保记录区域较宽。
该情况下,优选,控制机构,在供料卸料工作中,使工件台不动而使工件保持机构移动。
另外,该情况下,优选,控制机构,在供料卸料工作中,使工件保持机构不动而使工件台移动。
根据这些构成,通过工件固定机构的移动精度或工件台的移动精度,能够确保工件的供料卸料工作(输送)的精度。由此,尤其是,与由辊以及编码器等所获得的工件的输送精度相比,能够容易地确保高输送精度,并且也能够容易地使精度提高。
该情况下,优选,还具有相对于工件台以卷轴至卷轴(reel-to-reel)形式输送工件的供给回收机构,供给回收机构具有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具有:卷绕工件的卷绕卷轴;和卷绕侧缓冲机构,该卷绕侧缓冲机构使要被卷绕于卷绕卷轴的工件相对于工件台缓冲。
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通过卷绕侧缓冲机构吸收被输送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工件,所以能够以不将被输送的工件卷绕于卷绕卷轴的方式进行供料卸料工作。另外,能够以不对工件台上的工件施加多余的张力的方式将工件卷绕于卷绕卷轴。
另外,该情况下,优选,供给回收机构还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具有输出工件的输出卷轴;和输出侧缓冲机构,该输出侧缓冲机构使从输出卷轴被输出的工件相对于工件台缓冲。
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通过输出侧缓冲机构吸收被输送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工件,所以无需将输出的工件再次卷绕于输出卷轴。
这样的构成,在为了进行记录工作而将工件台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后,再次回到上游侧对一个记录区域再次进行记录工作时尤其有效。
附图说明
图1(a)是喷墨记录装置的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2是喷墨头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说明图(1)。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说明图(2)。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说明图(3)。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说明图(1)。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的说明图(2)。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记录装置;3:输出装置;4:卷绕装置;5:工件台;9:滑架单元;13:控制机构;21:输出卷轴;23:输出侧缓冲机构;25:卷绕卷轴;26:卷绕侧缓冲机构;28:送入辊;29:送出辊;51:喷墨头;60:工件保持机构;W: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该记录装置,通过由喷墨头对以所谓卷轴至卷轴(reel-to-reel)形式供料卸料的薄膜状的工件排出例如紫外线固化墨液(UV墨液),由此,打印所希望的图像等。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工件的输送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Z轴方向,并将与工件平行的平面内的旋转方向规定为θ方向。
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具有:底盘2;将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状的工件W输出的输出装置3;对已完成打印的工件W进行卷绕的卷绕装置4;配置在底盘2上的对被供料的工件W进行吸附设置的工件台5;使工件台5沿θ方向旋转的台旋转机构(图示省略);沿X轴方向延伸并经由工件台5将工件W在X轴方向上间歇输送的X轴工作台7;以跨过X轴工作台7的方式架设于Y轴方向的Y轴工作台8;滑架单元9,其具有排出墨液以对工件W进行打印的多个喷墨头51,并自由移动地搭载于Y轴工作台8;和设置于工件台5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对工件W进行夹持固定的工件保持机构60。
另外,记录装置1具有:包括使墨液强制性地从各喷墨头51排出的吸引单元以及擦拭喷嘴面57的擦拭单元的维护装置11;和统一控制记录装置1的控制装置13。维护装置11被配置于在Y轴方向上从X轴工作台7以及Y轴工作台8交叉的打印区域离开的维护区域,进行面对维护区域的喷墨头51的维护。
在该记录装置1中,在工件台5吸附由输出装置3所输出的工件W后,通过X轴工作台7经由工件台5在X轴方向上间歇输送(副扫描)工件W,并且对于被吸附保持的工件W的打印区域,边使滑架单元9往复移动(主扫描)边从喷墨头51排出墨液而进行打印。
输出装置3与底盘2相比配置于工件W的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游侧。输出装置3具有:将工件W卷绕成卷筒状的输出卷轴21;使输出卷轴21输出旋转的输出马达22;和使被输出的工件W在Z轴方向上弯曲成“V”状,并且对工件W赋予小的反张力的输出侧缓冲机构23。
如图1(b)所示,输出侧缓冲机构23具有:能够以总是对工件W赋予反张力的方式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输出侧张力调节辊23a;分别设置于输出侧张力调节辊23a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输出侧导向辊23b;和检测输出侧张力调节辊23a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的上下一对的输出侧传感器23c。此外,上游侧的输出侧导向辊23b成为咬送辊。
输出侧缓冲机构23保持的工件W的长度被设定为工件台5的移动距离以上的长度(参照图4(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维持该工件W的长度,根据上限侧的输出侧传感器23c的检测来驱动输出马达22,根据下限侧的输出侧传感器23c的检测使输出马达22停止。由此,能够输出必要量的工件W。另外,详细情况将后述,但通过输出侧缓冲机构23来吸收工件W,由此在对一个记录区域进行多次记录工作时,能够省略再次将工件W卷绕于输出卷轴21的工作。
卷绕装置4与底盘2相比配置于工件W的输送方向(X轴方向)下游侧。卷绕装置4具有:将工件W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绕卷轴24;使卷绕卷轴24卷绕旋转的卷绕马达25;和使被卷绕的工件W在Z轴方向上弯曲成“V”状,并且对工件W赋予小的正张力的卷绕侧缓冲机构26。
如图1(b)所示,卷绕侧缓冲机构26具有:能够以总是对工件W赋予正张力的方式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卷绕侧张力调节辊26a;分别设置于卷绕侧张力调节辊26a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卷绕侧导向辊26b;和检测卷绕侧张力调节辊26a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的上下一对卷绕侧传感器26c。此外,下游侧的输出侧导向辊23b成为咬送辊。
卷绕侧缓冲机构26与输出侧缓冲机构23同样地,为了能够维持预定的长度的工件W,根据下限侧的卷绕侧传感器26c的检测来驱动卷绕马达25,根据上限侧的卷绕侧传感器26c的检测使卷绕马达25停止。由此,不受卷绕卷轴24的卷径(ロ一ル径)影响,能够卷绕必要量的工件W。由此,由于能够通过卷绕侧缓冲机构26对被输送到下游侧的工件W进行吸收,所以能够以不将被输送的工件W卷绕于卷绕卷轴24的方式进行供料卸料。另外,能够以不对工件台5上的工件W赋予多余的张力的方式将工件W卷绕于卷绕卷轴24。
工件台5具有:在表面形成有多个孔(图示省略)的、对从输出装置3输送来的工件W进行吸附的台主体27;添设于台主体27的工件W的输送(X轴)方向上游端部的送入辊28;和添设于台主体27的工件W的输送(X轴)方向下游端部的送出辊29。此外,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形成于台主体27的多个孔,分别与图外的真空吸引设备以及压缩空气供给设备连通。
工件台5,在台主体27吸附着工件W的状态下,通过X轴工作台7在X轴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间歇地被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对一个记录区域多次重复进行描绘,当到达一个记录区域的量的描绘结束的下游端位置(打印结束位置)时,通过X轴工作台7向上游端位置(打印开始位置)返回移动。
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分别由自由旋转的咬送辊构成,在X轴方向上排列配置。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设置成,能够在使其各上部与台主体27的上表面大致成为一个面的位置即下降位置和与下降位置相比稍稍(几mm左右)上升了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此外,作为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的升降机构,优选,由压力缸(气压、液压皆可)、和/或马达以及齿轮齿条等构成。
工件W在被夹入于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的状态下,在台主体27的上表面被传送。通过将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下降位置,能够向台主体27的上表面进行工件W(记录区域)的吸附保持,另一方面,解除该吸附保持(中止真空吸引)并将压缩空气向工件W和台主体27之间供给,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上升位置,使工件W稍微上浮。由此,能够以不对工件W施加不合理的张力的方式从台主体27的上表面进行卸料或供料。另外,记录区域,由于从工件台5离开(上浮),能够以不会在工件W上产生擦痕等的伤痕的方式进行供料卸料。
处于下降位置的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在X轴方向上排列且与台主体27的上表面构成大致一个面。因此,不仅在吸附保持于台主体27上的区域,而且在从夹入于送入辊28的位置到夹入于送出辊29的位置之间,也能够保持工件W的平面度。即,能够确保记录区域较宽。另外,在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升降时,优选,在送入辊28或送出辊29中的任一方开始升降后,延迟而后开始另一方的升降。由此,在移动到下降位置时,能够挤出工件W与台主体27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工件W紧密附着于台主体27上,能够确保良好的吸附保持。
X轴工作台7具有:配置于底盘2上的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X轴导轨31;和将工件台5支承得沿X轴导轨31自由滑动的马达驱动的X轴滑块32。X轴工作台7在滑架单元9(各喷墨头51)的去往移动(或返回移动)时停止,直到下次的返回移动(或去往移动)为止将工件W向X轴方向的下游侧输送打印宽度的量。即,X轴工作台7,在进行了滑架单元9的打印扫描后,将工件台5(工件W)间歇输送(换行输送)与其打印了的宽度相当的距离的量。此外,该驱动系统,优选,由线性马达、和/或马达以及滚珠丝杠机构等构成。
Y轴工作台8具有:以在Y轴方向上跨过底盘2的方式架设的一对Y轴导轨34;悬挂设置有滑架单元9的桥状板35;和将桥状板35支承得在Y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马达驱动的Y轴滑块36。Y轴工作台8,经由滑架单元9在打印时使喷墨头51在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除此以外,使喷墨头51面对维护装置11。此外,该驱动系统优选由线性马达、马达以及滚珠丝杠机构、和/或由带和带轮构成的机构等构成。
滑架单元9具有:垂直设置于桥状板35的滑架主体43;和垂直设置于滑架主体43并具有多个喷墨头51的头单元44。在滑架主体43中组装有使头单元44θ旋转的机构。多个喷墨头51搭载于头板(图示省略)而构成头单元44,在头板的Y轴方向两端部搭载有一对紫外线灯45。
如图2所示,喷墨头51为所谓双联的喷墨头,其具有:具有双联的连接针55的墨液导入部52;与墨液导入部52相连的双联的头基板53;与墨液导入部52的下方相连的、在内部形成有由墨液填满的头内流路的头主体54;和喷嘴板58,该喷嘴板58具有多个排出喷嘴56开口的喷嘴面57。在头主体54中,构成有与各排出喷嘴56的每个相对应的压电元件,对压电元件施加电压则从排出喷嘴56排出墨液。
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墨液为所谓的紫外线固化墨液,搭载于头单元44的一对紫外线灯45点亮,使附着于工件W的紫外线固化墨液固化并固定附着。
如图1所示,工件保持机构60具有:分别面对工件W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一对夹紧构件(clamper)61;使一对夹紧构件61接近移动的夹持驱动机构62;和马达驱动的夹紧构件滑块63,其将各夹紧构件61以及夹持驱动机构62支承得沿上述的一对X轴导轨31自由滑动。工件保持机构60将卷绕装置4的附近位置(X轴方向的下游端)作为起始位置,在工件台5的X轴方向下游侧能够移动地设置。此外,技术方案中所提及的“供料卸料机构”是指上述的X轴工作台7以及夹紧构件滑块63。
各夹紧构件61形成为比工件W的Y轴方向的宽度宽,配置为面对工件W的表里两面,使得其沿Y轴方向横截工件W。一对夹紧构件61,其面对工件W的面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因而在驱动夹持驱动机构62而从上下方向夹入工件W时,不会发生相对打滑且不会损伤工件W。
夹持驱动机构62,使一对夹紧构件61在其两端部分连结,使一对夹紧构件61以将工件W作为中心从上下方向夹入工件W的方式移动(接近移动)。这样,通过使一对夹紧构件61接近移动,在从输出装置3到卷绕装置4的输送路径中,工件W不会沿上下方向移动,能够防止对工件W施加不必要的张力。由此,能够防止工件W的破损(包含拉伸),并且能够防止在使通过工件保持机构60所夹持的工件W移动时的移动量产生误差。此外,该夹持驱动机构62,优选,由压力缸(气压、液压皆可)、和/或马达以及齿轮齿条等构成。
夹紧构件滑块63使用由马达以及带机构构成的驱动系统,使所支承的各夹紧构件61以及夹持驱动机构62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详细情况将后述,但工件保持机构60,通过一对夹紧构件61夹持工件W,通过夹紧构件滑块63使工件W向X轴方向下游侧移动,由此,能够将工件W向卷绕装置4输送。此外,也可以由线性马达、和/或马达以及滚珠丝杠机构、其他压力缸(气压、液压皆可)等构成夹紧构件滑块63的驱动系统。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6,对由控制装置13进行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1中,如图4(a)所示,卷筒状的工件W被导入于输出卷轴21,被输出的前端部分通过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与卷绕卷轴24连接。接着,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下降位置,使工件W的记录区域吸附保持于工件台5(台主体27)上(表面),将工件台5移动到打印开始位置。
在步骤S2中,如图4(b)所示,驱动输出马达22,输出与工件台5的移动距离大致相同长度的工件W,使输出的工件W保持于输出侧缓冲机构23。
在步骤S3中,相对于被吸附保持于工件台5的记录区域,边使滑架单元9沿Y轴方向扫描,边从各喷墨头51排出墨滴而进行预定的打印(打印扫描)。然后,按打印扫描中的打印宽度的量,将工件台5(工件W)向X轴方向的下游侧输送(换行输送)。反复多次进行打印扫描和换行输送以进行一个记录区域的量的打印(指技术方案中所提及的“记录工作”)。当一个记录区域的量的记录工作结束时,工件台5到达打印结束位置(参照图4(c))。在步骤S2中,被输出侧缓冲机构23保持的工件W伴随着工件台5的移动而向X轴方向下游侧被拉出,与此同时,工件台5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工件W被输送到卷绕侧缓冲机构26并由其保持。此外,在步骤S3的执行中,输出马达22以及卷绕马达25不驱动。
在步骤S4中,为了在一个记录区域中进行第二次记录工作,使面对打印结束位置的工件台5向打印开始位置返回移动(参照图5(d))。当进行返回移动时,在步骤S3中,被卷绕侧缓冲机构26保持的工件W伴随着工件台5的移动而向X轴方向上游侧被拉出,与此同时,工件台5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工件W被输送到输出侧缓冲机构23并再次由其保持。这样,被输送到上游侧的工件W能够由输出侧缓冲机构23吸收,所以不需要再次将工件W卷绕于输出卷轴21。这样的构成,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进行多次记录工作的情况下尤其有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一个记录区域的量实施两次记录工作,但记录工作的次数可以为一次,也可以为两次以上。
在步骤S5中,对结束了第一次记录工作的记录区域进行第二次记录工作(参照图5(e))。另外,步骤S5与上述的步骤S3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S6中,第二次记录工作结束,并将面对打印结束位置的记录区域再次返回移动到打印开始位置。该返回移动时,也使工件保持机构60向打印开始位置方向移动(参照图5(f))。即,工件保持机构60位于移动到打印开始位置的工件台5的送出辊29的下游侧附近。
在步骤S7中,如图6(g)所示,驱动工件保持机构60而夹入工件W并进行夹持(是指技术方案中提及的“保持工作”)。
在步骤S8中,如图6(h)所示,解除工件台5上的工件W(记录区域)的吸附(中止真空吸引),供给压缩空气(是指技术方案中提及的“吸附解除工作”)而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上升位置(是指技术方案中提及的“分离工作”)。然后,使工件台5不动,使工件保持机构60向下游移动(是指技术方案中提及的“供料卸料工作”)。此时,工件台5上的已完成打印的工件W(记录区域)被向X轴方向下游侧拉出,与此相伴,卷绕侧缓冲机构26吸收(保持)被拉出的量的工件W。另一方面,被输出侧缓冲机构23保持的工件W被拉出而面对工件台5上(表面)。
在步骤S9中,如图6(i)所示,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下降位置,在对面对工件台5上(表面)的未记录的记录区域进行吸附保持后,解除基于工件保持机构60所产生的工件W的夹持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即将将工件W吸附于工件台5之前或者将其吸附于工件台5之后随即,沿卷绕方向驱动输出马达22,对作用于工件台5上的工件W的张力进行调整。
而且,控制装置13,驱动卷绕马达25以对被卷绕侧缓冲机构26保持的工件W进行卷绕,并且如上述的步骤S2所示,驱动输出马达22以相对于输出侧缓冲机构23输出与工件台5的移动距离大致相等的工件W(参照图4(b))。由此,能够对新的记录区域进行打印。
此外,技术方案中提及的“记录步骤”是指步骤S3以及步骤S5,技术方案中提及的“保持步骤”是指步骤S7。另外,技术方案中提及的“供料卸料步骤”是指在步骤S8中进行的工件保持机构60的移动。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通过工件保持机构60保持工件W的一部分的状态下,通过使工件保持机构60和工件台5相对移动,从而同时进行工件W(记录区域)向工件台5的供料卸料。即,在保持工件W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进行相对移动,因而在工件W与工件保持机构60之间不会发生任何打滑。也就是说,能够使工件W可靠地移动用于进行供料卸料所需要的移动距离的量。由此,相对于工件台5,能够可靠且高精度地进行已完成记录的记录区域的卸料和未记录的记录区域的供料。
另外,通过工件保持机构60的移动精度能够确保工件W的供料卸料(输送)的精度,所以与由辊以及编码器等取得的精度相比,能够容易地确保输送精度较高,并且也容易提高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7以及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以及工件供料卸料方法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中,工件保持机构60固定配置。即,省略了工件保持机构60的夹紧构件滑块63,工件保持机构60相对于X轴导轨31或卷绕装置4固定设置。记录装置1的其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从步骤S1到步骤S4(图4(a)~(c)、图5(d))是同样的,步骤S5(设为步骤S15)以后不同。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容同样的说明,仅表示不同点。
在步骤S15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5同样,对结束了第一次记录工作的记录区域进行第二次记录工作。此时,与记录工作中的换行输送同步地,卷绕马达25被驱动,工件W被向卷绕卷轴24卷绕(参照图8(a))。由此,由于未在卷绕侧缓冲机构26吸收工件W,所以在记录工作结束后,能够省略对由卷绕侧缓冲机构26保持的工件W进行卷绕的步骤。此外,基于卷绕侧传感器26c的检测结果,控制卷绕马达25的驱动。即,以使得工件W被保持于卷绕侧传感器26c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方式进行卷绕马达25的驱动控制即可。
在步骤S16中,如图8(b)所示,在工件台5到达了打印结束位置的状态下,驱动工件保持机构60从而夹入工件W并进行夹持(保持工作)。
在步骤S17中,如图8(c)所示,解除工件台5上的记录区域的吸附,供给压缩空气(吸附解除工作)以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上升位置(分离工作)。然后,使工件台5朝向上游移动(供料卸料工作)。于是,使被保持固定于固定设置的工件保持机构60的工件W不动,工件台5移动,所以工件台5上(表面)面对未记录的记录区域(参照图8(d))。
在步骤S18中,如图8(d)所示,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下降位置,对面对工件台5上的新的记录区域进行吸附保持。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9同样,通过输出马达22对作用于工件台5上的工件W的张力进行调整。在对工件W进行吸附保持后,解除基于工件保持机构60所产生的工件W的夹持状态。然后,再回到步骤S2(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对新的记录区域进行打印。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中,由于工件保持机构60不移动,所以省略了工件保持机构60的夹紧构件滑块63,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工件保持机构60沿X轴方向自由滑动)也能够用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通过以上的构成,通过工件台5的移动精度,能够确保工件W的供料卸料工作(输送)的精度,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9至11,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以及工件供料卸料方法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样,省略了夹紧构件滑块63的工件保持机构60固定地配置于卷绕装置4。另外,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省略了输出装置3中的输出侧缓冲机构23。记录装置1的其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说明。此外,也可以将工件保持机构60配置于X轴导轨31上。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省略了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步骤S2。在以后的说明中,仅示出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首先,在步骤S2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同样,使工件W的记录区域吸附保持于工件台5(台主体27)上,使工件台5移动到打印开始位置(参照图10(a))。
在步骤S22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3同样,对被吸附保持于工件台5的记录区域进行记录工作。此时,与记录工作中的换行输送同步地,输出马达22被驱动,开始进行工件W的输出(参照图10(b))。当一个记录区域的量的打印结束时,工件台5到达打印结束位置。按工件台5的移动距离的量被输出的工件W,被输送到卷绕侧缓冲机构26并被其保持。此外,在步骤S3的执行中,卷绕马达25不驱动且下游侧的卷绕侧导向辊26b禁止旋转。
在步骤S23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4同样,使面对打印结束位置的工件台5返回移动到打印开始位置。此时,与工件台5的返回移动的开始同时,驱动输出马达22,开始向输出卷轴21卷绕输出了的工件W(参照图10(c))。由此,在步骤S22中,被卷绕侧缓冲机构26保持的工件W伴随着工件台5的移动而向X轴方向上游侧被拉出,同时工件台5的上游侧的工件W被卷绕于输出卷轴21。
在步骤S24中,以与步骤S22同样的顺序,进行第二次记录工作,但此时与记录工作中的换行输送同步地,输出马达22被驱动,开始输出工件W,同时(或延迟)卷绕马达25被驱动,开始向卷绕卷轴24卷绕工件W(参照图10(d))。由此,由于未在卷绕侧缓冲机构26吸收工件W,所以,在记录工作结束后能够省略对工件W进行卷绕的步骤。此外,基于卷绕侧传感器26c的检测结果控制卷绕马达25的驱动。
以后的顺序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6、S17、S18大致相同,在步骤S25中,驱动工件保持机构60以夹入工件W并进行夹持(保持工作(参照图11(e))),在步骤S26中,解除工件台5上的记录区域的吸附(吸附解除工作),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上升位置(分离工作(参照图11(f)))。接着,使工件台5移动到打印开始位置(供料卸料工作(参照图11(g)))。接下来,在步骤S27中,如图11(h)所示,使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移动到下降位置,边对工件W赋予适当的张力,边将新的记录区域吸附保持于工件台5。然后,解除基于工件保持机构60所产生的工件W的夹持状态。接着,再回到步骤S21,能够对新的记录区域进行打印。此外,在步骤S24中,与记录工作中的换行输送同步地,开始向卷绕卷轴24卷绕工件W,但也可以在步骤25至步骤27中,开始向卷绕卷轴24卷绕工件W。即,只要在至少对新的记录区域开始打印前,结束向卷绕卷轴24卷绕工件W即可。
根据以上的构成,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使用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中省略了输出侧缓冲机构23后的记录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同样,使工件台5不动,使工件保持机构60向下游侧移动。该情况下,与工件保持机构60的移动同步地驱动输出马达2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送入辊28以及送出辊29分别由自由旋转的咬送辊构成,但也可以由一对夹紧构件构成。该情况下,工件W在被夹入于一对夹紧构件的状态下移动到下降位置,由此能够向台主体27的上表面对工件W(记录区域)进行吸附保持,另一方面,解除该吸附保持并将压缩空气向工件W与台主体27之间供给,从而使工件W移动到上升位置,由此,不会对稍稍上浮了的工件W施加不合理的张力,能够从台主体27的上表面进行卸料或供料。在除此以外的工作中,也可以解除一对夹紧构件对工件W的夹紧。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工件台,其对沿一个输送方向输送来的长条状的工件的记录区域进行吸附保持,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比所述第一位置靠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对所吸附保持的所述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
工件保持机构,其能够在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工件台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端部靠下游侧的第三位置、和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工件台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端部靠上游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构成为能够将所述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以及能够解除保持;
使所述工件台和所述工件保持机构在所述工件的延伸方向上以相对离开的方式移动的供料卸料机构;和
对所述记录机构、所述工件保持机构以及所述供料卸料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实施以下的工作:
对所述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记录工作;
在所述记录工作之后,在所述工件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工件保持机构将所述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的保持工作;和
在所述保持工作之后,在所述工件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工件保持机构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移动,从而从所述工件台对已完成记录的所述记录区域进行卸料并且将未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区域供料至所述工件台的供料卸料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保持工作和所述供料卸料工作之间,实施解除所述记录区域的吸附保持的吸附解除工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所述工件台的所述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分别排列设置的、对面对所述工件台上的所述工件赋予预定的张力的咬送部;和使所述咬送部的各个的上部在与所述工件台的上表面成为一个面的位置即下降位置和与所述下降位置相比上升了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吸附解除工作之后,实施使所述咬送部移动到所述上升位置而使所述记录区域从所述工件台离开的离开工作。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供料卸料工作中,使所述工件台不动,使所述工件保持机构移动。
5.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相对于所述工件台以卷轴至卷轴形式输送所述工件的供给回收机构,所述供给回收机构具有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具有:卷绕所述工件的卷绕卷轴;和将要被卷绕于所述卷绕卷轴的所述工件相对于所述工件台进行缓冲的卷绕侧缓冲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回收机构还具有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具有:输出所述工件的输出卷轴;和将从所述输出卷轴被输出的所述工件相对于所述工件台进行缓冲的输出侧缓冲机构。
7.一种记录装置的工件供料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将长条状的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的工件保持机构来进行,
该方法包括:将沿一个输送方向输送来的所述工件的记录区域设置于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比所述第一位置靠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工件台以进行记录的记录步骤;
在所述记录步骤之后,通过能够在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工件台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端部靠下游侧的第三位置、和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工件台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端部靠上游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且位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工件保持机构,在所述工件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工件的一部分保持得不动的保持步骤;和
在所述保持步骤之后,在所述工件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工件保持机构从所述第四位置向所述第三位置移动,从而从所述工件台对已完成记录的所述记录区域进行卸料,并且将未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区域供料至所述工件台的供料卸料步骤。
CN201110240427.5A 2010-08-20 2011-08-19 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6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5426/2010 2010-08-20
JP2010185426A JP5747463B2 (ja) 2010-08-20 2010-08-20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ワーク除給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6780A CN102416780A (zh) 2012-04-18
CN102416780B true CN102416780B (zh) 2016-08-24

Family

ID=4559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042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6780B (zh) 2010-08-20 2011-08-19 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54679B2 (zh)
JP (1) JP5747463B2 (zh)
CN (1) CN102416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2136B2 (en) * 2010-01-13 2015-08-11 Mimaki Engineering Company, Ltd. Ink-jet printer and medium transfer method
JP5954317B2 (ja) * 2011-04-27 2016-07-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607343B2 (ja) * 2015-03-30 2019-1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薄膜印刷体の製造方法
JP6223631B1 (ja) * 2016-10-27 2017-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ワーク搬送装置
CN107649871B (zh) * 2017-10-16 2019-06-11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簧片循环供料机构
CN108423466B (zh) * 2018-03-31 2024-06-18 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膜带输送机构
DE102018132001A1 (de) * 2018-12-12 2020-06-18 Laser Imaging Systems Gmbh Vorrichtung zum Belichten von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en mit hohem Durchsatz
DE102019103156A1 (de) * 2019-02-08 2020-08-13 Bundesdruckerei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s Drucksubstrats
US11738573B2 (en) * 2021-10-08 2023-08-29 Roland Dg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7863B2 (ja) * 2005-08-05 2010-01-13 キヤノン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0868B2 (ja) 2000-07-12 2005-04-20 Tdk株式会社 シート部材の搬送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シート部材の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4604363B2 (ja) * 2001-02-05 2011-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連続紙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4307122A (ja) * 2003-04-04 2004-11-04 Canon Sales Co Inc テープ搬送装置、テープ処理装置、テープ搬送方法及びテープ処理方法
JP4849673B2 (ja) * 2006-07-06 2012-01-1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搬送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362259B2 (ja) 2008-05-14 2013-12-11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7863B2 (ja) * 2005-08-05 2010-01-13 キヤノン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42799A1 (en) 2012-02-23
US9254679B2 (en) 2016-02-09
CN102416780A (zh) 2012-04-18
JP5747463B2 (ja) 2015-07-15
JP2012040813A (ja)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6780B (zh) 记录装置及其工件供料卸料方法
JP55484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及び方法
TW200904541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kjet print head cleaning using an inflatable bladder
JP6064446B2 (ja) 記録装置
CN109291614B (zh) 一种涂布复合设备
TWI439377B (zh) Ink jet co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11165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CN210655432U (zh) 一种十色全轮转印刷机的自动收卷装置
US20140063167A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955562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13022119A (zh) 一种热压烫金流水线
JP2017128130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5966961A (zh) 印刷机
CN211195469U (zh) 一种喷墨烫金装置
JP5786415B2 (ja) 描画方法、描画装置
KR20090064958A (ko) 씨오에프 세정기의 와이퍼 세정장치
JPH05337422A (ja) 基板塗装方法及び基板塗装用搬送装置
JP2015077811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ワーク除給材方法
CN111497447A (zh) 一种立式双面喷印设备
JPH08301428A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CN108906766B (zh) Cigs玻璃基板镀膜清洗系统
JP2700085B2 (ja) フィルム圧着方法及びラミネータ
CN217076416U (zh) 一种适用于保护膜加工的传输装置
JPH1071709A (ja) 板材加工機用パーツ印字装置
CN210614190U (zh) 一种蓝牙耳机pcba板的涂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