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5289B - 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5289B
CN102415289B CN 201110244192 CN201110244192A CN102415289B CN 102415289 B CN102415289 B CN 102415289B CN 201110244192 CN201110244192 CN 201110244192 CN 201110244192 A CN201110244192 A CN 201110244192A CN 102415289 B CN102415289 B CN 102415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over operation
handle part
operation portion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441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5289A (zh
Inventor
佐藤友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15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5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5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5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00Cutting imp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rticultural purposes; Delimbing standing trees
    • A01G3/04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 A01G3/047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portable
    • A01G3/053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portable motor-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17/00Chain saw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B17/0008Means for carrying the chain saw, e.g. hand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用换手握住把持部就能够进行把持部的旋转操作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手提式动力作业机(1)包括:主体部(100),其具有驱动部;作业部(120),其设置于主体部(100),由驱动部驱动;把持部(201),其能相对于主体部(100)旋转地设置于主体部(100),把持部(201)包括:限制部(250),其能够在限制状态和解除状态间切换,该限制状态至少限制把持部(201)的相对于主体部(100)的旋转,该解除状态解除该限制状态,使把持部(201)能够旋转;切换操作部(240),其进行限制部(250)的限制状态和解除状态的切换操作,切换操作部(240)至少分别配置在把持部(201)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

Description

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使用者对把持部进行把持而进行作业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把持部相对于主体能够旋转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有如下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在内置有发动机等驱动部的主体部的前侧设有由该驱动部驱动的例如刀具等作业部。在该种手提式动力作业机中有如下手提式动力作业机:设有主把手和副把手,该主把手由使用者把持,用于进行作业部的操作,该副把手用于作为主把手的辅助作用而支承主体部,主把手能够相对于主体部旋转。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动力作业机:把手能旋转地安装在自主体延伸的轴部,将用于限制旋转的卡定机构和用于解除该卡定机构的卡定的卡定解除杆设置在把手上,将限动构件设置在把手上且设置在自节气门操纵杆分开的位置上,该限动构件在限制了节气门操纵杆的摆动(swing)时,容许卡定机构进行工作,并且在容许了节气门操纵杆的摆动时,限制卡定机构的工作。
采用具有该种卡定机构的动力作业机,确实不能在把手的旋转操作过程中进行节气门操纵杆的操作,不能在节气门操纵杆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把手的旋转操作,因此能够将误操作防患于未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6822号公报(权利要求1和图4)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动力作业机将进行卡定机构的操作的卡定解除杆仅设置在把手的下端侧的一处位置上,因此例如在中断作业而使把手旋转时,必须暂时使手离开把手而后操作解除杆,操作性未必良好。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以上述那样的问题作为一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换手握住把持部就能够进行把持部的旋转操作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包括:主体部,其具有驱动部;作业部,其设置在该主体部上,由上述驱动部驱动;把持部,其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旋转地设置在该主体部上,该手提式动力作业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包括:限制部,其能够在限制状态和解除状态间切换,在该限制状态下,把持部的至少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的旋转被限制,该解除状态下,该限制状态被解除,使把持部能够旋转;切换操作部,其用于进行该限制部的在上述限制状态和上述解除状态间的切换操作,该切换操作部至少分别配置在上述把持部的旋转方向一侧和另一侧。
通过在把持部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配置切换操作部,即使把持部在各种各样的旋转位置上处于限制状态,都能操作任意一侧的切换操作部,因此能够不用换握把持部地进行操作。另外,无论是用右手对把持部进行把持,还是用左手对把持部进行把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不用换手就进行切换操作部的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的特征在于,利用施力构件对上述切换操作部施力,该施力构件配置在距分别配置在上述把持部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上述切换操作部中的任意一个操作部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
按压把持部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任意一个切换操作部,都能用同等的力进行切换操作,因此在使用者用右手对把持部进行把持时和用左手对把持部进行把持时的任意情况下,都能够不别扭地以相同的感觉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本发明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操作部具有动力作用点部,利用把持上述把持部的手按压该动力作用点部,该切换操作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把持部滑动,该切换操作部的滑动方向与对上述动力作用点部作用的力的作用方向平行。
设置于切换操作部的动力作用点部构成为易于向与切换操作部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施力,因此能够将施加于动力作用点部的力高效地利用于切换操作部的滑动。由此,能够用更小的力使切换操作部滑动。
另外,本发明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持部由壳体构成,该壳体由具有面对的开口部的一对壳体构成部组合而成,在该壳体中收容有多个零件,将上述多个零件收纳在一侧的壳体构成部中后组合另一侧的壳体构成部。
当在一对壳体构成部中都装配了零件后将该一对壳体构成部组合成壳体的情况下,根据零件的不同,成为装配的对象的壳体构成部不同,作业繁杂化,但通过预先将壳体的零件收容或装配到一侧的壳体构成部中,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
另外,上述把持部具有用于操作上述驱动部的输出的节气门操纵杆,上述切换操作部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中的能够一边把持能够操作上述节气门操纵杆的位置一边操作该切换操作部的位置。
例如,在操作节气门操纵杆而进行了作业后,暂时中断作业,操作切换操作部,使把持部旋转,然后再次操作节气门操纵杆而进行作业的那样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持把持部的把持状态不变地进行上述一连串的动作。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不用换手握住把持部就能够进行把持部的旋转操作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绿篱机(HedgeTrimmer)的立体图。
图2的(a)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绿篱机中的主把手的俯视图。(b)是该主把手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a)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作业时的主把手的剖视图。
图6是解除状态下的主把手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C-C剖视图。
图8是在主把手中拆下了右壳体的状态的右视图(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对于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另外,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在具有把持部能相对于主体旋转的机构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中,但这里说明将本发明应用在绿篱机中的情况的一例。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的一实施方式的绿篱机的立体图。如该图1所示,绿篱机1包括:主体部100,其由收容有驱动部等的外壳110等构成;作业部120,其向该主体部100的前方(与使用者相反一侧)延伸;主把手200,其设置在主体部100的后部,相当于第一把持部;副把手160,其设置在主体部100的前侧,相当于第二把持部。
图示的例子所示的主体部100的驱动部是发动机,在外观上,起动器把手103、燃料箱105、空气滤清器盖107、覆盖消声器的消声器盖109等自外壳110暴露出。在外壳110的底面上固定有齿轮箱(省略图示),在该齿轮箱内收容有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动到作业部120(刀具)的传动机构(省略图示)。传动机构采用的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传动机构是在接受发动机的动力而旋转的齿轮上设置偏心凸轮,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刀具的往返运动的机构。另外,例示了发动机作为驱动部,但驱动部是广泛地包含发动机、电动机等的概念,用于驱动作业部。
作业部120例如由2片形成为梳形的刀具121、122上下重叠而构成,各刀具121、122与齿轮箱内的传动机构相连接,由此能够分别向前后进行往返运动。刀具121、122以刀刃大致平行地向左右突出的状态配置,因此在使用者水平地保持主体部100的情况下,作业的前进方向为水平方向。
副把手160是通常由使用者的不常用的手把持的把手,是用于作为主把手200的辅助而进行绿篱机1的支承等的把手。该副把手160的把持部为大致C字形(大致倒U字形)的形状,其上部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握柄161构成,在该横向握柄16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边向下侧弯曲一边向下方延伸的纵向握柄165、165。该纵向握柄165、165的下端分别向内侧弯曲而固定设置在主体部100的前端侧的下部。
主把手200是通常由使用者的常用的手把持的把手,其配置在主体部100的后端侧(使用者侧),整体形状呈具有能供使用者的手掌插入的内周的环形。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主把手200配置为从侧面观察呈环形。另外,主把手200能以前后方向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地设置于主体部100,但主把手200设有限制部250,以在作业时限制主把手200的旋转。以下,只要没有特别预先说明,则为了方便说明,将作业部120侧视作前侧,将主把手200侧视作后侧,朝向前侧地定义左右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是主把手200的局部放大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在侧视为环形的主把手200中,设定为使用者把持上部侧的把持部201,在该把持部201上粘贴有兼具防滑和防振功能的橡胶202。在把持部201中,在下部侧(主把手200的内周侧)配置有用于在发动机启动后调整发动机的输出的节气门操纵杆(throttle lever)220,在上部侧的前部配置有用于使发动机停止的停止开关230,在上部侧且在停止开关230的后方配置有作为节气门操纵杆220的安全装置的锁定杆210。并且,在把持部201上设有切换操作部240(凸型构件240L和凹型构件240R),即使把持部201在各种各样的旋转位置上处于限制状态,该切换操作部240也能以不用换握把持部201也能够进行操作的方式解除主把手200的向前端部侧的左右两侧的旋转限制。由此,例如在作业者用左右任意一侧的手对把持部201进行把持时,也能在保持把持的状态下利用拇指不用换手地进行简便的操作。
主把手200由以铅垂面为开口而面对的右壳体205R和左壳体205L(总称时叫做“壳体205”)构成,通过将上述右壳体205R和左壳体205L的开口彼此合并,从而主把手200形成为空心状。
如图3所示,节气门操纵杆220在前端侧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均为凸状的第一限制部221和第二限制部223,节气门操纵杆220的后部侧形成为用于供使用者钩挂手指而进行按压操作的杆部224。该种节气门操纵杆220被轴支撑为能以设置于前端侧的下端部的旋转轴225为中心在规定范围内旋转,该节气门操纵杆220能够形成为自主把手200向下方突出的状态、收容在主把手200内的状态和处于上述两种状态之间的任意的中间状态。节气门操纵杆220和发动机由节气门拉线229连接,能够根据节气门操纵杆220的状态而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另外,节气门拉线229在收容在左壳205L中的状态下通过后部而与主体部相连接。
锁定杆210在前端侧的下部形成有与节气门操纵杆220的第一限制部221相对应的凹状的限制凹部211,锁定杆210的后部侧形成为按压部215。该种锁定杆210被轴支承为能以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限制凹部211和按压部215之间的旋转轴213为中心在规定范围内旋转,该锁定杆210能够形成为自主把手200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和收容在主把手200内的状态。在锁定杆210未被按压而处于自主把手200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时,形成在节气门操纵杆220的前部的第一限制部221与形成在锁定杆210的前部的限制凹部211卡合,因此即使想要操作节气门操纵杆220,节气门操纵杆220也不会被收容在主把手200内。
另外,作为施力构件的扭簧227嵌装在节气门操纵杆220的旋转轴225上,该扭簧227的一端与节气门操纵杆220的内侧下表面抵接,另一端与锁定杆210的内侧上表面抵接。由此,节气门操纵杆220向下方侧被施力,锁定杆210向上方侧被施力。
如图4所示,在图中,切换操作部240包括:凸型构件240L,其形成有向把持部201的左侧突出的按压片241L;凹型构件240R,其形成有向右侧突出的按压片241R。凹型构件240R的一部分插入在卡定孔206R中,该卡定孔206R设置于右壳205R,凸型构件240L的一部分插入在卡定孔206L中,该卡定孔206L设置于左壳205L。并且,在壳体205内,设置于凹型构件240R的凹部245R和设置于凸型构件240L的凸部245L嵌合,通过利用螺钉等紧固构件243紧固该凹部245R和凸部245L,该凹部245R和凸部245L以夹持壳体205的方式被支承。这里,沿上下方向比凸部245L和凹部245R的外径大地形成卡定孔206L、206R,因此切换操作部240能够在卡定孔206R、206L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与凹部245R、凸部245L的外径之差部分的范围内,相对于壳体滑动自如。另外,在操作切换操作部240时,按压片241L、241R作为供作业者施力的动力作用点部而发挥功能,按压片241L、241R形成为与和切换操作部240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面状。由此,施加于按压片241L、241R的力的作用方向(按压方向)和切换操作部240的滑动方向是平行的,因此所施加的力容易作用向一侧方向(在图2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滑动方向),能够以更小的力使切换操作部滑动。另外,按压片241L、241R效仿向前方朝上方倾斜的把持部201的倾斜地以其前方侧稍高的方式倾斜。由此,把持部201的倾斜与按压片241L、241R的倾斜基本一致,在使用者把持时,易于操作按压片241L、241R。
该种切换操作部240的凸部245L和凹部245R与设置于限制部250的上端侧的嵌合孔251嵌合,该限制部250与切换操作连动地沿切换操作部240的滑动方向移动自如。限制部250在上端侧具有嵌合孔251,限制部250由沿切换操作部240的滑动方向延伸的中间部253和在该中间部253的下端向主体部100侧弯折突出的卡定片255构成。嵌合孔251设置在侧视呈大致圆形的圆筒体252的中心。该圆筒体252在节气门操纵杆220未被按压的状态下不会与第二限制部223接触(参照图6),但在节气门操纵杆220被按压的状态下,第二限制部移动到圆筒体252的下侧,因此当圆筒体252想要向下方移动时会与第二限制构件抵接(参照图5)。由此,圆筒体252(限制部250)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
另外,中间部253形成为在内部收容有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254的筒状体,该螺旋弹簧254向切换操作部240的滑动方向的上侧施力。该筒状体配置在左壳205L和右壳205R的中心处,因此,该筒状体配置在距支承于左壳205L的凸型构件240L的按压片241L和支承于右壳205R的凹型构件240R的按压片241R的任意一按压片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按压左右任一侧的按压片241,都能用同等的力进行切换操作。由此,在使用者用右手对把持部201进行把持时和用左手对把持部201进行把持时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不用使手离开把持部,能够以相同的感觉不会别扭地操作切换操作部240。
主把手200的前侧下端部形成为向前方突出的大致圆筒状的凸状部208。另一侧面,主体部100的外壳110的后侧下端部形成为与凸状部相对应的凹状部108。并且,凸状部208留有稍许间隙地与凹状部108嵌合,从而主把手20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外壳110旋转。
另外,如图7所示,在凸状部208的上部形成有缺口208a,限制部250的卡定片255能够自如地自该缺口208a出来或进入到该缺口208a中。另外,在凹状部108的内周面上,每隔规定角度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状的限制槽106,能够与卡定片255嵌合。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凹状部108的上半部分每隔45度地形成有5条限制槽106a、106b、106c、106d、106e。
如图3所示,在未按压切换操作部240的按压片241的状态下,利用螺旋弹簧254的作用力向上部侧对切换操作部240施力。在该情况下,限制部250也与该切换操作部240的动作连动,位于滑动方向的上部侧。此时,卡定片255与限制槽106卡合,因此主把手200处于不能相对于主体部100旋转的限制状态。另一侧面,如图6所示,在克服螺旋弹簧254的作用力向下部侧按压切换操作部240时,限制部250也与该切换操作部240的动作连动地向下部侧移动。此时,卡定片255位于限制槽106的下侧,卡合解除,因此主把手200处于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0旋转的解除状态。在解除状态下,在使主把手200相对于主体部100旋转至期望的限制槽106a~106e的位置后,若停止对按压片241的按压,则限制部向上方移动,并且卡定片255与任一个限制槽106卡合,因此重新成为限制状态,主把手200相对于主体部被固定。
在未操作节气门操纵杆220的状态(杆部224自壳体205突出的状态:非作业时)下,限制部250的圆筒体252不会与节气门操纵杆220的第二限制部223接触,限制部250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进行由该种切换操作部240进行的在限制状态和解除状态间的切换。
另一侧面,在像图5那样地操作节气门操纵杆220的状态(杆部224收容在壳体205内的状态:作业时)下,限制部250的圆筒体252的下部与节气门操纵杆220的第二限制部223抵接,因此限制部250的向下方的移动受到限制,不能操作该限制部250。这样,在作业部进行动作的状态(作业时)下,不能进行切换操作部240的切换操作,主把手的相对于主体部的旋转受到限制,但在作业部未动作的状态(非作业时)下,能够进行切换操作部240的切换操作,容许主把手的相对于主体部的旋转。
另外,如图8所示,当组装主把手200时,在组合右壳体205R和左壳体205L时,将锁定杆210、节气门操纵杆220、节流操作线229、停止开关230和限制部250等各零件收容或装配到左壳体205L中后,使右壳体205R与该左壳体205L嵌合。此时,停止开关230的软线230a在限制部250的附近通过而与主体部相连接,为了防止该软线230a干涉限制部的动作,在限制部与软线230a之间设有隔断板209。另外,切换操作部240(凸型构件240L和凹型构件240R)是在组合了右壳体205R和左壳体205L后自外侧安装的,并不是预先装配在左壳体205L上。这样,通过预先将壳体205内的零件收容或装配到一侧的壳体(左壳205L)中,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详细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上的变更等也是包含在本发明中的。例如,说明了驱动部是发动机的例子,但驱动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电动机等驱动部件。
说明了主把手侧视呈环形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主把手只要是形成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的结构、且能够相对于主体部旋转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圆筒的杆状。
另外,说明了每隔45度地设有5条相对于限制部(卡定片)的限制槽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每隔30度地设有7条,还可以每隔90度地设有3条,能够根据所应用的动力作业机的特征,适当地改变该限制槽的设置方式。

Claims (7)

1.一种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包括:主体部,其具有驱动部;作业部,其设置在该主体部上,由上述驱动部驱动;把持部,其能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旋转地设置在该主体部上,该手提式动力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部至少包括:
限制部,其能够在限制状态和解除状态间切换,在该限制状态,把持部的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的旋转被限制,在该解除状态下,该限制状态被解除,使把持部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旋转;
多个切换操作部,其用于进行该限制部的在上述限制状态和上述解除状态间的切换操作,
该多个切换操作部至少分别配置在上述把持部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利用施力构件对上述切换操作部施力,该施力构件配置在距分别配置在上述把持部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上述切换操作部中的任意一个切换操作部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操作部具有供把持上述把持部的手按压的动力作用点部;
该切换操作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把持部滑动;
该切换操作部的滑动方向与力对上述动力作用点部的作用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操作部具有供把持上述把持部的手按压的动力作用点部;
该切换操作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把持部滑动;
该切换操作部的滑动方向与力对上述动力作用点部的作用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部由壳体构成,该壳体由具有相对的开口部的一对壳体构成部组合而成,在该壳体中收容有多个零件,在将上述多个零件收纳在一侧的壳构成部中后组合另一侧的壳构成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部具有用于操作上述驱动部的输出的节气门操纵杆;
上述切换操作部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中的能够一边把持能够操作上述节气门操纵杆的位置一边操作该切换操作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提式动力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部具有用于操作上述驱动部的输出的节气门操纵杆;
上述切换操作部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中的能够一边把持能够操作上述节气门操纵杆的位置一边操作该切换操作部的位置。
CN 201110244192 2010-08-24 2011-08-24 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Active CN1024152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7594A JP5767791B2 (ja) 2010-08-24 2010-08-24 手持ち式動力作業機
JP2010-187594 2010-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5289A CN102415289A (zh) 2012-04-18
CN102415289B true CN102415289B (zh) 2013-08-07

Family

ID=4451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44192 Active CN102415289B (zh) 2010-08-24 2011-08-24 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84396B2 (zh)
EP (1) EP2422611B1 (zh)
JP (1) JP5767791B2 (zh)
CN (1) CN1024152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9350A1 (en) * 2014-05-07 2015-11-12 Husqvarna Ab Throttle lockout with dissimilar action
JP6499013B2 (ja) * 2015-05-25 2019-04-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機
CN105230365B (zh) * 2015-11-18 2017-10-1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绿篱修剪机
JP6976187B2 (ja) * 2018-02-05 2021-12-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110313327A (zh) * 2019-08-16 2019-10-11 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修枝机
EP3815509B1 (de) * 2019-10-29 2024-04-17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garten-, forst- und/oder baubearbeitungsgerät und verfahren für ein handgeführtes garten-, forst- und/oder baubearbeitungsgerät
EP3944938A1 (en) * 2020-07-29 2022-02-02 Pedro Luis Velázquez Montiel Safety mechanism for manual cutting machines
CN112655511A (zh) * 2020-12-23 2021-04-16 苏州甘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链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5340A1 (en) * 2003-11-28 2005-06-02 Hideshi Sasaki Power working machine
CN2826963Y (zh) * 2003-11-28 2006-10-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作业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018178U1 (de) 1989-09-08 1998-04-09 Stihl Maschf Andreas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JPH0624163Y2 (ja) 1990-07-16 1994-06-29 タナカ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ジトリマー
JPH08229853A (ja) * 1995-02-23 1996-09-10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の接続構造
SE510335C2 (sv) 1995-09-20 1999-05-10 Electrolux Ab Motordriven häcksax
JP3822333B2 (ja) * 1997-05-14 2006-09-20 株式会社共立 動力作業機用ハンドル装置
SE0203159D0 (sv) * 2002-10-25 2002-10-25 Electrolux Ab Handtag till ett motordrivet handhållet verktyg
JP4421923B2 (ja) 2004-03-22 2010-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作業機
JP4455112B2 (ja) 2004-03-22 2010-04-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作業機
JP4523377B2 (ja) * 2004-10-19 2010-08-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のスイッチ機構
DE202005004316U1 (de) 2005-03-17 2006-07-27 Dolmar Gmbh Arbeitsgerät
CA2610033C (en) 2005-06-13 2010-11-09 Shindaiwa Kogyo Co., Ltd. Power hand tool
JP5068219B2 (ja) 2008-05-16 2012-11-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作業機
JP2009284802A (ja) * 2008-05-28 2009-12-10 Makita Corp 動力作業機
JP5056740B2 (ja) * 2008-12-11 2012-10-2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手持ちエンジン作業機
EP2196084A3 (en) 2008-12-11 2010-11-10 Hitachi Koki CO., LTD. Hand-held engine-powered too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5340A1 (en) * 2003-11-28 2005-06-02 Hideshi Sasaki Power working machine
CN2826963Y (zh) * 2003-11-28 2006-10-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作业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9-273434A 2009.11.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44882A (ja) 2012-03-08
US9084396B2 (en) 2015-07-21
CN102415289A (zh) 2012-04-18
EP2422611A3 (en) 2012-11-21
JP5767791B2 (ja) 2015-08-19
EP2422611B1 (en) 2016-10-12
US20120048584A1 (en) 2012-03-01
EP2422611A2 (en) 2012-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5289B (zh) 手提式动力作业机
CN203622381U (zh) 动力工具
CN102909681B (zh) 电动工具
CN101203129B (zh) 电动手持式工具
CN102848358B (zh) 手持式工具机,特别是钻孔机或者起子机
EP2433767B1 (en) Chainsaw arrangement
CN101189931A (zh) 工作机
CN201295796Y (zh) 一种往复锯
JPH08205676A (ja) ハンドル用操作レバー機構
CN101098621A (zh) 用于树篱修剪器的制动器
CN101297614B (zh) 修整机
CN102047815B (zh) 修枝剪
JP5535828B2 (ja) 手持ち工具
CN101712149A (zh) 用于动力工具的可调整圆头手柄
JP2002171833A (ja) ヘッジトリマ
CN110506716A (zh)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返回位置调整机构
JP5825950B2 (ja) 手持ち式作業機
EP2422945B1 (en) Chainsaw arrangement
JP2009166146A (ja) 結束工具
CN102658398A (zh) 电动工具
CN216885992U (zh) 一种削笔器的离合结构
CN111688483B (zh) 操作装置和作业车
JP7110152B2 (ja) 操作装置及び作業車
JP4426385B2 (ja) 刈り込み機
JP2019000951A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式ベルトサンダ、このアタッチメント式ベルトサンダに用いられるベルトサンダユニット、ベルトサン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