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4051A -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4051A
CN102414051A CN2010800188788A CN201080018878A CN102414051A CN 102414051 A CN102414051 A CN 102414051A CN 2010800188788 A CN2010800188788 A CN 2010800188788A CN 201080018878 A CN201080018878 A CN 201080018878A CN 102414051 A CN102414051 A CN 102414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filling channel
gas
chamber
s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88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托马斯·施特克
彼得·鲍姆加特纳
延斯·费勒
迪米特里·温德霍尔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Petri AG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Petri AG filed Critical Takata Petri AG
Publication of CN102414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0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坐在车辆座椅内并通过安全带固定的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包括气囊(5),所述气囊(5)具有第一外气囊层(5a)和第二外气囊层(5b)且包括设计用于保护所述车辆乘员的胸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51)(胸部室)和设计用于保护所述车辆乘员的头部的第二可充气室(52)(头部室);和气体发生器(7),所述气体发生器(7)用于对所述气囊(5)充气,其中,所述气囊(5)在触发时以下述方式打开,即所述气囊(5)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在所述安全带(3)前面以一定角度朝向前方和顶部打开并且随后在所述安全带(3)上方打开。提供了在所述气囊(5)内形成的填充通道(53),离开所述气体发生器(7)的气体在触发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填充通道(53),其中,所述填充通道(53)由两个气囊层(5c,5d;5c,5b)形成,其中至少一个为另外的第三内气囊层(5c),并且所述填充通道(53)大致以一定角度朝向顶部和前方延伸,使得所述气囊(3)在所述填充通道(53)充气时在所述安全带(3)前面以一定角度朝向前方和顶部打开。

Description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该乘员坐在车辆座椅中并通过安全带被固定。
背景技术
从文献US 5,803,485 A中已知一种普通的气囊模块。这以下述方式提供了对侧气囊的打开,即所述侧气囊在充气之后起初主要对角地向上和向前打开,并且随后主要对角地向上和向后打开,而不与安全带相互影响。公开文献WO 97/01461 A1、US 6,155,598 A、WO 97/06985、DE 101 42 819 A1和DE 102 04 486 A1还详细说明了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装置,该装置试图避免正在打开的气囊与车辆乘员的安全带之间的相互影响。
从文献WO 2008/141889 A1中已知使用用于填充具有两个气囊室的气囊的填充通道,在展开的情况下离开气囊的气体部分地进入填充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护坐在车辆内并通过安全带固定的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允许在不与安全带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对气囊模块的气囊进行充气。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气囊模块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及。
据此,根据本发明,在气囊中设计有填充通道,在展开的情况下离开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至少部分地进入填充通道中。填充通道大致对角地向前和向上延伸,以使得气囊在填充通道充气之后、在安全带前面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随后气体吹入头部室才会进行。由此,确保气囊首先在安全带前面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随后才在安全带上方打开。此处,填充通道由两个气囊层形成,其中至少一个为布置在两个外气囊层之间的内气囊层。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思想:通过填充通道提供一种具体而限定的填充,在展开的情况下离开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至少部分地进入填充通道,从而特别地确保了在安全带前面对角地向上和向前的初始打开方向。随后才会在安全带上方对头部室填充,而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正在打开的头部室与安全带之间不期望的相互影响。
所用术语“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是指这样的情况:其中车辆座椅的靠背在车辆中竖直地调节,并且在靠背中,气囊模块通常布置在例如侧边靠垫内。
填充通道经由第一开口连接到头部室。在展开的情况下,气体经由该开口吹入头部室。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填充通道经由第二开口连接到头部室。在展开的情况下,气体经由该第二开口吹入头部室。在该实施例中,在展开的情况下离开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例如经由气流分配器完全吹入填充通道,并且经由该开口从填充通道引入头部室和胸部室。然而,同样可以假设的是,容许所提供的气体中的一部分直接从气体发生器或气流分配器进入胸部室,而非该气体首先被引入填充通道中。
填充通道至头部室或胸部室的所提及的开口可设计为止回阀,当相应的气囊室内的压力大于填充通道内的压力时,每个止回阀分别关闭。这例如可能是在约束的情况下当与气囊相互作用的车辆乘员尤其在胸部室上施加额外的压力时的情况。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填充通道由第三内气囊层和其中一个外气囊层形成。为此,例如假设的是,第三气囊层经由第一接缝连接到一个外气囊层,并且经由与第一接缝间隔开的第二接缝连接到另一个外气囊层。填充室由第一接缝与气囊的周边接缝一起限定。第二接缝涉及与胸部室的连接。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填充通道由第三内气囊层和另一个第四内气囊层,从而由两个内气囊层形成。此处,第三气囊层经由第一接缝连接到第四气囊层,第三气囊层经由第二接缝连接到一个外气囊层,第四气囊层经由第三接缝连接到另一个外织物,其中第一接缝与第二接缝和第三接缝间隔开。此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缝和第三接缝被设计成下述方式,即当气囊平坦展开时,二者一个位于另一个上面。因此,通过形成头部室和胸部室的两个外气囊层内的两个内气囊层提供填充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假设的是,填充通道被设计成下述方式,即在气囊充气之后,气体在大致对角地向上和向前的方向上从填充通道进入头部室。这样的效果是,头部室也首先对角地向上和向前打开,并且仅在最后的打开阶段向后或对角地向后和向上打开。
替代地,然而可以同样地假设,填充通道被设计成下述方式,即在气囊充气之后,气体在大致对角地向后和向上的方向上从填充通道进入头部室。当气囊已经在安全带前面向上和向前打开,并且在打开头部室之前已经到达安全带上方的位置时,接下来,关注的问题不是头部室的填充(仍然必须进行)以什么顺序进行。例如,填充通道在邻近头部室处向后弯曲,以便用向后指向的部件将气体吹入头部室。在这种情况下,头部室的后方区域首先充满气体。这样的优点是,向后导向的气体流将头部室的后部驱动到安全带上方并指向头部和侵入的B柱之间。随后才对头部室的前方区域充气。当可用空间有限或侵入快速进行时,该变型是例如有利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假设的是,气囊被设计成下述方式,即其在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之前,最初大致竖直向上地打开。因此,气囊的打开最初大致竖直向上地进行,然后由于填充通道对角地向前和向上的对准,最终在安全带上方打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置,当胸部室内的压力大于填充室内的压力时,该装置为气体提供了从胸部室到头部室的溢流。这使得甚至在气囊打开之后,也可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头部室内的压力,从而为头部提供了安全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装置由连接胸部室和头部室的至少一个流出开口形成,其中,该流出开口在填充通道和其中一个外气囊层之间延伸。当胸部室内的压力增加时,特别是在由于与将被约束的车辆乘员之间相互影响而约束的情况下,填充通道被压缩,导致流出开口不堵塞,从而使胸部室和头部室之间的连接处不堵塞。当胸部室内的压力小于填充通道内的压力时,特别是在气囊打开之后,流出开口被压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囊在头部室下方具有最小的向后延伸。尤其可以假设的是,充气的气囊在头部室下方具有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在其后侧上的凹陷部。在该区域内延伸着与充气的气囊相邻的安全带。气囊在该区域的较小宽度确保安全带不会妨碍气囊的打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假设的是,充气的气囊头部室在侧视图中具有椭圆形形状。因此,在安全带上方的头部室区域内,气囊具有向后延伸且向后变长的几何形状。向后变长的几何形状在充气之后将其本身定位在例如安全带偏转器或车辆侧面结构的任何其它实心结构的前面。
气囊层由例如织物层形成,然而它们也可以基本上由另一种材料例如箔制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车辆座椅,其中,气囊被以下述方式设计和布置在车辆座椅的靠背内,即填充通道在座椅靠背竖直定位的情况下、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大致对角地向前和向上延伸,从而使气囊在填充通道充气之后、在安全带前面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
附图说明
随后将参照附图在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帮助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车辆乘员的侧视图,该乘员坐在车辆座椅内并通过安全带以及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侧气囊固定;
图2示出平坦展开的图1的气囊的轮廓,其中气囊与图1相比图示成关于竖直轴线镜像对称;
图3A-图3C示出图1和图2的气囊在展开情况下可能的打开顺序;
图4A示出气囊设计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其具有用于填充气囊的头部室的填充通道;
图4B示出打开后的图4A的气囊设计;
图4C以沿A-A线的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处于平坦展开的未充气状态的图4A的气囊;
图4D以沿A-A线的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处于充气状态的图4A的气囊;
图5A示出气囊设计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其具有用于填充气囊的头部室的填充通道;
图5B示出打开后的图5A的气囊设计;
图5C以沿B-B线的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处于平坦展开的未充气状态的图5A的气囊;
图5D以沿B-B线的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处于充气状态的图5A的气囊;
图6A示出图5A的气囊,其中,气囊被示出为处于打开时的一刻,并且此时用于填充气囊的上气囊室和下气囊室的两个开口打开;
图6B示出约束时的图5A的气囊,其中图6A所示用于填充上气囊室和下气囊室的开口关闭,并且用于使空气从下气囊室溢流到上气囊室中的流出区域打开;以及
图7示出图5A的气囊模块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设置了用于将气流分配到气体发生器以外的织物扩散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从车辆外部向车辆内部观察的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作为坐在机动车辆座椅2上的车辆乘员的车辆驾驶员1。车辆乘员1由安全带3固定。安全带3为通常的三点式安全带,并且以熟悉的方式从机动车辆的B柱4上的安全带偏转器41沿着驾驶员1的前侧对角地从左上向右下延伸。
此外,示出了充气状态的气囊5。气囊5在边缘区域55内被紧固到车辆座椅2上,在边缘区域55处还布置有图1中未示出的气体发生器。例如,气囊模块位于车辆座椅2的侧边靠垫内。在打开状态下,气囊5在车辆座椅2和车辆的侧面结构之间延伸。下文所用术语“向前”或“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是指气囊模块布置在竖向调节的靠背中的情形。
气囊5形成第一室51,其被设计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11,并且在下文中也被称为胸部室。此外,气囊5形成第二室52,其被设计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头部12,并且在下文中也被称为头部室。头部室52具有向后拉长的几何形状,并且因此而具有向后即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地延伸的区域521。头部室52相应地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向后对准。
图2示出平坦展开的气囊5的轮廓线。气囊5具有面向观察者的第一织物层5a和远离观察者的第二织物层5b,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在其边缘区域通过周边接缝6彼此相连。织物层5a、5b为气囊5的外织物层,其形成头部室52和胸部室51。此外,同样可以提供内织物层并在图4A-图4D和图5A-图5D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实例示出。
此外,在气囊5内,在气囊5的下部横向边缘55的区域内布置有气体发生器7。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将对称的气囊切片沿其中心线折叠而提供气囊5。因此,平坦展开的气囊的边缘55由气囊的折叠线形成。然而,同样可能的是,上织物层5a和下织物层5b由单独的气囊切片形成,然后通过附接沿整个周边引导的周边接缝6而彼此相连。如本发明所限定的,当两织物层通过折叠而由一个切片制造,并且还当两织物层由两个单独的切片制造时,存在上织物层5a和下织物层5b。
应当指出的是,在图2的图示中以及在与图1的图示相比后续的附图的图示中的气囊5是从另一侧示出的,即,在从车辆内部指向车辆外部的视图中示出。在图2的图示中,气囊5的头部室52的后方区域521相应地布置在左侧。
此外,在图2的图示中可很好地看到,气囊5在头部室52下方具有最小宽度和最小的向后延伸。通过这种方式,气囊5在其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的后方区域具有凹陷部54。在该凹陷部中延伸有安全带3(参见图1),使得气囊5在打开之后不被紧固的安全带3阻挡。为了在气囊5的该区域内提供小通道,气囊5在其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的前方区域还具有凹陷部59。前凹陷部59提供了胸部室51的上收缩部。因此将头部室52和胸部室51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并且在此处通过在彼此之间形成通道的两个凹陷部54、59彼此隔开。
图3A、图3B和图3C示出气囊5在展开情况下的打开顺序的示例性实施例。关于气囊结构应该指出的是,在图3A至图3C的图示中,还示出提供进入头部室52和胸部室51的气囊分界线的接缝81。接缝81终止于圆形连接区域82。此处应该指出的是,可以设置结合未示出的内织物层可应用的另外的接缝,如下文在图4A-图4D和图5A-图5D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帮助下作为实例说明的。
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彼此相对的接缝81和周边接缝6之间形成通道53,该通道形成气囊5的填充通道53。填充通道53对角地向上和向前延伸。在下文中,气囊5的该区域被称为头部室52,该头部室52被设计成邻近填充通道53且位于凹陷部54上方,并且考虑到其外部轮廓,提供了对乘员头部的实际保护。
设计成管状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器7连接到具有柱形套管形状的气流分配器9或扩散器,其中气流分配器9也可设计成另一种方式,例如设计为织物扩散器。离开管状气体发生器7的气体出口71的气体通过套管9转向并分成两个气体流X和Y。一个气体流Y导入胸部室51内并用来将胸部室51充满气体。另一个气体流X导入填充通道53内并用来将头部室52充满气体。
在这种情况下,仅在图3A至图3C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气囊的折叠使得头部室的折叠包装件根据图3A和图3B首先沿填充室53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此处,打开在安全带路线的前方进行(参见图1)。在头部室52的前方区域522根据图3B通过气体流X(气体流X对角地向上和向前指向,即同样地在对角地向上和向前指向的方向上)充气之后,向后变长的头部室52的突出部521接着大致在向后的方向上打开,如图3C中所示。此处,气体流被偏转到头部室52的前方区域522内。向后变长的突出部521将其本身定位在安全带偏转器41前面的安全带路线上方(参见图1)或在乘员头部的覆盖区域内在例如B柱4的另一个固定结构上。
为了提供所需的打开顺序,实现了例如对气囊5的下列折叠。头部室52在前方被折回,或者后部即后方区域521被折回到前方区域522上,反之亦然。往回折叠可以沿着一个折叠线或沿着多个折叠线例如Z字形进行。此处,一个或多个折叠线大致平行于打开方向X延伸。替代地,后方区域521由里向外地转向进入前方区域522,反之亦然。通过该第一折叠过程,头部室52的宽度减小,即,大致减小至气囊在凹陷部54的区域内的宽度。
气囊5此时向外或向内卷起至大约至肩膀的高度,从而大约进入图3A中所示位置。随后进行胸部室5的折叠,例如作为气体发生器7方向上的Z字形折叠。在这种情况下,此前卷起的区域或者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然后同样地Z字形折叠;或者其在座椅的方向上,或替代地在相邻座椅侧面结构的门板方向上)往回折叠,从而使此前卷起的区域平行于气体发生器并在该位置埋入Z字形折叠内。
应当指出的是,图3A至图3C所示的打开顺序仅被理解为一个实例,因为前方区域521和后方区域522的打开也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例如,同样可以假设的是,首先后方区域521充满气体,然后前方区域522充满气体。这不是关键的,因为对头部室52的填充发生在位于安全带上方的头部室52的位置内。重要的是,气囊首先在填充室53的区域内在抵靠乘员身体的安全带的前面和上方对角地向前和向上延伸(参见局部气体流X)。
图4A至图4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气囊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根据图4A,气囊包括胸部室51、头部室52以及填充通道53,其中填充通道形成通向胸部室51的开口531和通向头部室52的开口532。
填充通道53由两个内气囊层5c、5d形成,这两个内气囊层在图4C的剖视图中示出。如已经参考图2所描述的,两外织物层5a、5b经由接缝6彼此周向地相连。一个内织物层5c此时经由接缝83连接到一个外织物层5a。另一内织物层5d经由另外的接缝84连接到另一外织物层5b,当气囊平坦展开时,接缝84与接缝83一致。此外,两内气囊层5c、5d经由接缝85彼此相连,接缝85被设计成距其它接缝83、84一定距离。
气体发生器7以及分派给气体发生器7的气流分配器9布置在图4C的剖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的两个内气囊层5c和5d之间,使得在展开的情况下,气体发生器7的气体首先完全吹入填充通道53内。
此外,在图4A中,示出了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内气囊层5c、5d的边缘56,该边缘从外部不可见。这些边缘56表示与接缝85相比的凸起。
图4B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气囊5的各个气囊层5a、5b、5c和5d。它为所谓的蝴蝶式设计,其中切片被设计成关于中心线57对称。示出了外织物层5a、5b以及内织物层5c、5d,每个织物层分别由一个切片形成。还示出了气囊部分58,其用来将气体发生器7附接和紧固到气囊5内。如结合图4C所指出的,在将气囊切片沿着中心线57折叠并将各个气囊层缝合之后,制成指定的气囊。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如图2中所示,蝴蝶设计的实施例只能理解为实例。同样可以用单独的切片形成各个气囊层5a、5b、5c和5d,并用与图4A和图4C相对应的接缝将这些切片相连,其中外接缝6于是也将在下边缘55上(除了气体发生器7的进入开口之外)延伸。
图4D示出了充气的气囊5沿A-A线的剖视图。可以看到,在两个内气囊层5c和5d之间形成的空间通过已经离开气体发生器7的气体充气。该空间形成填充通道53,气体可经由该填充通道通过开口532流入头部室52并通过开口531流入胸部室51。胸部室51相邻地延伸。图4D中所示的接头部表示内气囊层5c、5d的边缘56。
应当指出的是,在伸入头部室52的区域531内,填充通道53具有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向后的弯曲,使得气体利用向后指向的部件吹入头部室52。因此,头部室51的后方区域521首先充满气体。然而,如上所述,在区域531下方,填充通道53向上和向前延伸,使得在对填充通道充气之后,气囊在安全带前面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只有这时才会发生头部室52的填充。
图5A示出一个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仅仅设置了用于提供填充通道53的另外的内织物层5c。如从图5C的剖视图明显看出的,附加织物层5c经由第一接缝86与一个外织物层5a相连,并经由相对于第一接缝偏移的接缝87与第二外气囊层5b相连。气体发生器位于内气囊层5c和外气囊层5b之间的区域内。在接缝86和周边接缝6之间延伸的一个气囊层5a的区域5a’在此处为可选的。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并且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材料,区域51a被省去。然而,其也可以延续到接缝6。
当仅设置了一个内气囊层5c时,接缝86、87彼此间隔距离2a,即,间隔图4C的实施例中一方面的接缝83、84与另一方面的接缝85之间的距离a的二倍。
从图5B可以看出,对于如上所述仅仅作为实例的蝴蝶式设计,一个附加层5c仅仅布置在形成外层5a、5b的对称切片的其中一个半块上。
图5D又示出了充气的气囊。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填充通道53由一个外气囊层5b和内气囊层5c形成。由于接缝86、87之间的偏移,也可称为限制带的连接区域88对角地延伸。还示意性地示出了表示与接缝87相比是凸起的内织物层89的边缘56。此外,图5D的剖视图示出了充满气体的胸部室51。
图6A示出了处于打开阶段的图5A至图5D的气囊。气体经由流动通道53和开口531、532充入胸部室51并充入头部室52内。在这种情况下,填充室53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胸部室51和头部室52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地,气体通道开口531、532打开。
图6B示出了在约束情况下的气囊和开口531、532的状态。此处,假设的是,车辆乘员用其胸部向胸部室51施加力。作为结果,胸部室51内的压力增加。因此,胸部室51内的压力大于填充通道53内的压力。这导致开口531的关闭。在图5A的帮助下该机构很清楚:胸部室延伸至接缝86。当胸部室51内的压力大于填充通道53内的压力时,两接缝86和87之间的区域被压缩。开口231关闭。
由于与填充通道53内的压力相比头部室52内的压力也较高,所以在约束的情况下,开口532也由于相应原因而关闭。
此外,由于胸部室51内的压力增加,所以气体从胸部室51直接流入头部室52,其中气体在图5C的气囊层5a和5c之间流入头部室52。在图4A至图4D的实施例中,气体将在内气囊层5c、5d和对应的相邻外气囊层5a、5d之间从胸部室51流入头部室52。
当胸部室51内的内部压力较高时溢流到头部室51内的原因在于以下事实:由于胸部室51内的压力增加,填充通道53至少部分地被压缩。因此,在接缝86和87之间区域90内,在气囊层5a和5c之间示意性地示出的开口91不被堵塞以连接室51、52。与箭头10相对应,气体可从胸部室51直接流入头部室52。因此,设置了一种装置,当胸部室51内的压力大于填充通道53内的压力时,该装置提供了气体从胸部室51到头部室52内的溢流。这些装置由开口91实现,根据胸部室51内的内部压力,该开口被压缩或不被压缩,其中流出横截面相应地变化。
图7示出了其中织物扩散器9a设置为气流分配器的示例性实施例,该织物扩散器由柱形织物部件制成。织物扩散器9a围绕气体发生器7。流出的气体首先从织物扩散器9a向上导入填充通道53,然后经填充开口532进入头部室52。如上文已参考图4A至图4D说明的,由于气体从填充室53对角地向后导入头部室52,所以头部室52的后方区域521首先打开,随后,在气体转向进入头部室52之后,前方区域522打开。然而,也可以提供相反的顺序,其中填充通道53的开口532在这种情况下将指向气囊的前方区域522。
此外,气体经由扩散器10引导并经开口521进入胸部室51。
涉及气囊设计的图6A至图6B以及图7的实施例如在图5A至图5D的帮助下详细说明的。然而,这些实施例同样可以用与图4A至图4D相对应的气囊设计来实现,其中设置了两个内气囊层来形成填充通道53。
本发明在其实施例中不限于上文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仅被理解为实例。例如,本发明能够以在乘客侧的对应的方式或在布置在后面中的车辆座椅中实现。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保护车辆乘员(1)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所述车辆乘员(1)坐在车辆座椅中并且借助于安全带固定,所述气囊模块具有:
气囊(5),所述气囊(5)具有第一外气囊层(5a)和第二外气囊层(5b),并包括设计成用于保护所述车辆乘员的胸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可充气室(51)(胸部室)、以及设计成用于保护所述车辆乘员的头部的第二可充气室(52)(头部室);和
气体发生器(7),所述气体发生器(7)用于对所述气囊(5)充气,
其中,所述气囊(5)在展开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打开,即:所述气囊(5)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在所述安全带(3)的前面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并且随后在所述安全带(3)的上方打开,
其特征在于:
填充通道(53),所述填充通道(53)形成在所述气囊(5)中,在展开的情况下离开所述气体发生器(7)的气体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填充通道(53),其中
所述填充通道(53)由两个气囊层(5c,5d;5c,5b)形成,所述两个气囊层中的至少一个为另外的第三内气囊层(5c),并且
所述填充通道(53)大致对角地向前和向上延伸,使得所述气囊(3)在所述填充通道(53)充气后、在所述安全带(3)的前面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通道(53)经由第一开口(531)连接到所述胸部室(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通道(53)经由第二开口(532)连接到所述头部室(5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531,532)被设计为止回阀,当在相应的气囊室(51,52)中的压力大于在所述填充通道(53)中的压力时,所述止回阀关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通道(53)由所述第三内气囊层(5c)和所述外气囊层中的一个外气囊层(5b)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囊层(5c)经由第一接缝(86)连接到一个外气囊层(5a),并经由与所述第一接缝(86)间隔开的第二接缝(87)连接到另一个外气囊层(5b)。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通道(53)由所述第三内气囊层(5c)和另外的第四内气囊层(5d)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囊层(5c)经由第一接缝(85)连接到所述第四气囊层(5d),所述第三气囊层(5c)经由第二接缝(83)连接到所述一个外气囊层(5a),并且所述第四气囊层(5d)经由第三接缝(84)连接到另一个外织物(5b),其中,所述第一接缝(85)与所述第二接缝(83)和第三接缝(84)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缝(83)和所述第三接缝(84)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当所述气囊平坦展开时,所述第二接缝(83)和所述第三接缝(84)一个位于另一个的上面。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通道(53)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在所述气囊充气后,来自所述填充通道(53)的气体在大致对角地向后和向上的方向上进入所述头部室(52),其中,在充气的气囊中的所述填充通道(53)与所述头部室(52)相邻地、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弯曲,从而用向后指向的部件将气体吹入所述头部室(52)。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装置(91),该装置(91)在所述胸部室(51)中的压力大于所述填充通道(53)中的压力时、提供气体从所述胸部室(51)到所述头部室(52)中的溢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连接所述胸部室(51)和所述头部室(52)的至少一个流出开口(91)形成,其中,所述流出开口(91)在所述填充通道(53)与所述外气囊层(5a,5b)中的一个外气囊层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胸部室(51)中的压力小于所述填充通道(53)中的压力时被压缩。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在所述头部室(52)下方并由此在所述填充通道(53)大致对角地向上和向前延伸的那个区域中具有其最小的向后延伸。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的充气的头部室(52)在侧视图中具有椭圆形状。
15.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气囊被以如下方式设计和布置在所述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中,即:所述填充通道(53)在所述座椅靠背竖直定位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大致对角地向前和向上延伸,从而使所述气囊(3)在所述填充通道(53)充气后在所述安全带(3)的前面对角地向前和向上打开。
CN2010800188788A 2009-04-30 2010-04-29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Pending CN1024140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19930.6 2009-04-30
DE200910019930 DE102009019930A1 (de) 2009-04-30 2009-04-30 Gassackmodul zum Schutz des Thorax- und Kopfbereichs eines Fahrzeuginsassen
PCT/EP2010/055781 WO2010125133A2 (de) 2009-04-30 2010-04-29 Gassackmodul zum schutz des thorax- und kopfbereichs eines fahrzeuginsass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4051A true CN102414051A (zh) 2012-04-11

Family

ID=4150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88788A Pending CN102414051A (zh) 2009-04-30 2010-04-29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24750B1 (zh)
CN (1) CN102414051A (zh)
DE (1) DE102009019930A1 (zh)
RU (1) RU2011147532A (zh)
WO (1) WO2010125133A2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6898A (zh) * 2015-08-28 2015-12-30 中山市亚美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110562184A (zh) * 2018-06-06 2019-12-13 均胜安全系统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
CN11061497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Isi汽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移动和/或向前移动的约束装置
CN111971206A (zh) * 2018-03-06 2020-11-2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座椅
CN112339698A (zh) * 2019-08-09 2021-02-0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
CN113511164A (zh) * 2020-03-26 2021-10-19 全球安全纺织有限公司 Opw气囊
CN114174128A (zh) * 2019-08-21 2022-03-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
JP2022068735A (ja) * 2020-10-22 2022-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CN114454845A (zh) * 2020-10-22 2022-05-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CN114454844A (zh) * 2020-10-22 2022-05-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1615A1 (de) * 2009-07-03 2011-0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Luftsack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der Luftsackanordnung
DE102011113922A1 (de) 2011-09-21 2013-03-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Airbag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Verfahren zum Überführen eines Airbags der Airbagvorrichtung in einen kompakten Zustand und Fahrzeug mit der Airbagvorrichtung
FR2983154B1 (fr) * 2011-11-25 2014-05-02 Renault Sa Dispositif de coussin gonflable de securite a deflecteur et bride de maintien de sac
DE102012211654A1 (de) * 2012-07-04 2012-10-31 Takata AG Gassack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GB2494968A (en) * 2012-09-06 2013-03-27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An airbag having head, thorax and pelvis regions
JP5949737B2 (ja) 2013-12-06 2016-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26349B2 (ja) 2021-02-02 2024-02-0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6782A (en) * 1995-06-26 1996-12-24 Alliedsignal Inc. Dual pressure side impact air bag
EP1044854A2 (en) * 1999-04-13 2000-10-18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CN1715106A (zh) * 2004-06-28 2006-01-04 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气囊装置
US20080100045A1 (en) * 2006-10-30 2008-05-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airba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9829C1 (de) 1995-08-14 1996-10-31 Pars Passive Rueckhaltesysteme Kopf- und Thorax-Seitenairbag
DE19538657A1 (de) 1995-10-17 1997-04-24 Trw Repa Gmbh Gassack-Seitenaufprall-Schutzeinrichtung
DE29606709U1 (de) * 1996-04-12 1996-08-08 Trw Repa Gmbh Gassack
US6279944B1 (en) * 1998-10-06 2001-08-28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Air bag with diverter and expanded volume chamber
US6155598A (en) 1999-09-01 2000-12-0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ide impact air bag
DE10142819B4 (de) 2001-08-22 2009-04-30 Takata-Petri Ag Airbaganordnung
DE10204486A1 (de) 2002-01-30 2003-08-07 Takata Petri Gmbh Ulm Schutzeinrichtung für Insasssen von Kraftfahrzeugen
DE202007007356U1 (de) 2007-05-22 2007-10-04 Takata-Petri Ag Gassack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6782A (en) * 1995-06-26 1996-12-24 Alliedsignal Inc. Dual pressure side impact air bag
EP1044854A2 (en) * 1999-04-13 2000-10-18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CN1715106A (zh) * 2004-06-28 2006-01-04 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气囊装置
US20080100045A1 (en) * 2006-10-30 2008-05-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airbag apparatus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6898A (zh) * 2015-08-28 2015-12-30 中山市亚美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111971206B (zh) * 2018-03-06 2022-10-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座椅
CN111971206A (zh) * 2018-03-06 2020-11-2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座椅
CN110562184A (zh) * 2018-06-06 2019-12-13 均胜安全系统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
CN11061497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Isi汽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移动和/或向前移动的约束装置
CN110614972B (zh) * 2018-06-20 2023-10-17 Isi汽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移动和/或向前移动的约束装置
CN112339698A (zh) * 2019-08-09 2021-02-0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
CN114174128A (zh) * 2019-08-21 2022-03-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
CN114174128B (zh) * 2019-08-21 2024-01-1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
CN113511164A (zh) * 2020-03-26 2021-10-19 全球安全纺织有限公司 Opw气囊
JP2022068735A (ja) * 2020-10-22 2022-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CN114454843A (zh) * 2020-10-22 2022-05-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气囊
CN114454845A (zh) * 2020-10-22 2022-05-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CN114454844A (zh) * 2020-10-22 2022-05-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JP7384776B2 (ja) 2020-10-22 2023-1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CN114454845B (zh) * 2020-10-22 2023-12-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CN114454843B (zh) * 2020-10-22 2024-04-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24750B1 (de) 2013-04-24
RU2011147532A (ru) 2013-06-10
DE102009019930A1 (de) 2010-02-11
WO2010125133A3 (de) 2010-12-29
EP2424750A2 (de) 2012-03-07
WO2010125133A2 (de)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4051A (zh)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KR102416585B1 (ko)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
EP1832475B1 (en) Side air ba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1489838B (zh) 具有延伸肩部分的侧帘式气囊
US8398113B2 (en) Knee air bag for vehicle
JP4221018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5383433B (zh) 帘式气囊装置
US20140203541A1 (en) Vehicle side roof rail air bag
US9745065B2 (en) Device for protecting an individual sitting on a seat, a seat, and a vehicle
US10974681B2 (en)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JP2002503581A (ja) サイ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US8186708B2 (en) Asymmetric side airbag for improved head and neck protection
KR20160014634A (ko) 성형 에어백
JP579990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390239B2 (en) Airbag, in particular for a side curtain airbag system, and vehicle safety system having such an airbag
CN105365742A (zh) 气囊装置
US20160362081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5230861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941408A (zh) 气囊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8424906B2 (en)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US9415742B1 (en) Three-way gas guide
JP2012106551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CN104627112B (zh) 用于车辆的具有可膨胀扩展部分的侧帘式安全气囊
CN103057509A (zh) 安全气囊装置、使安全气囊进入紧凑状态的方法和汽车
US20210122324A1 (en)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