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4843A - 车辆用侧面气囊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侧面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4843A
CN114454843A CN202111078118.2A CN202111078118A CN114454843A CN 114454843 A CN114454843 A CN 114454843A CN 202111078118 A CN202111078118 A CN 202111078118A CN 114454843 A CN114454843 A CN 114454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ewn
airbag
duct member
airba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81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4843B (zh
Inventor
太田悠登
深渡濑修
河村和浩
荒井佑太
中岛敦
清水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54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4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4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4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6Soft 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侧面气囊具有:气囊主体,其收纳于车辆用座椅的内部,从充气装置接受气体的供给而在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并且具备在膨胀展开状态下覆盖乘员头部的侧方的头部腔室以及覆盖乘员腰部的侧方的腰部腔室;以及管道构件,其设置于气囊主体的内部,包括连接充气装置的连接部以及在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将头部腔室与腰部腔室上下连接的管道部而构成为筒状,并且后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缝制于气囊主体。

Description

车辆用侧面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侧面气囊。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1-105107中公开了在侧面碰撞时在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的侧面气囊。该日本特开2011-105107所公开的侧面气囊构成为包括:约束乘员的头部的头部保护膨胀部(头部腔室);约束乘员的腰部的腰部保护膨胀部(腰部腔室);以及将头部保护膨胀部与腰部保护膨胀部相连的中间膨胀部。另外,在日本特开2011-105107中,在中间膨胀部的内部配置有内管(管道构件),通过该内管,由充气装置产生的气体被分配到头部保护膨胀部以及腰部保护膨胀部。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1-105107所记载的侧面气囊中,由于内管(管道构件)的长度短,因此存在头部腔室以及腰部腔室无法提前膨胀展开的情况。作为其对策,考虑将内管的上端部延伸至头部腔室,将内管的下端部延伸至腰部腔室的结构。然而,如果使内管的长度变长,则内管由于从充气装置流入的高压气体而摆动,难以使头部腔室以及腰部腔室膨胀展开到目标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头部腔室和腰部腔室在目标位置提前膨胀展开的车辆用侧面气囊。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气囊具有:气囊主体,收纳于车辆用座椅的内部,并构成为,在预测或检测到侧面碰撞时从充气装置接受气体的供给而在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并且具备在膨胀展开状态下覆盖乘员头部的侧方的头部腔室以及覆盖乘员腰部的侧方的腰部腔室;管道构件,设置于所述气囊主体的内部,包括连接部和管道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所述管道部在所述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将所述头部腔室与所述腰部腔室上下连接,所述管道构件构成为筒状,并且后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缝制于所述气囊主体。
根据上述方式,在车辆用座椅的内部收纳有气囊主体。另外,气囊主体在预测或者检测到侧面碰撞时从充气装置接受气体的供给,在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在此,气囊主体具备在膨胀展开状态下覆盖乘员头部的侧方的头部腔室和覆盖乘员腰部的侧方的腰部腔室。由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能够通过气囊主体在大范围内保护乘员的侧部。
另外,在气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形成为筒状的管道构件,该管道构件具备连接充气装置的连接部。另外,管道构件具备管道部,该管道部在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将头部腔室和腰部腔室上下连接。由此,由充气装置产生的气体经由管道构件的连接部及管道部向头部腔室及腰部腔室流入,与未设置管道构件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气体迅速地向头部腔室及腰部腔室流动。并且,由于管道构件的后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缝制于气囊主体,因此即使在高压气体向管道构件流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管道构件的摆动,能够抑制头部腔室以及腰部腔室的膨胀展开位置偏移的情况。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气囊主体与所述管道构件共同缝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气囊主体上共同缝制管道构件,与分别缝制管道构件和气囊主体的结构相比,能够削减制造工时。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管道构件在至少包含所述连接部的区域缝制于所述气囊主体。
根据上述结构,管道构件的连接部缝制于气囊主体。在此,在管道构件中连接充气装置的连接部是充气装置产生的气体最初流入的部位,因此若连接部摆动,则位于气体的下游侧的管道部整体摆动,气体的流路不稳定。与此相对,若将连接部缝制于气囊主体,则能够抑制连接部的摆动,并且能够抑制由连接部的摆动引起的管道部的摆动。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管道构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头部腔室以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折叠的状态收纳于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并且朝向肩带的上部后表面与头枕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该肩带构成为将乘员的上身约束于座椅靠背。
根据上述结构,头部腔室朝向肩带的上部后表面与头枕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由此,能够在侧面碰撞时提前约束乘员的头部。另外,头部腔室通过被夹在乘员的头部与肩带之间而能够从肩带得到反作用力,能够以少的容量约束乘员的头部。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管道构件也可以分离地缝制于在所述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区域以及位于比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的区域。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管道构件在座椅靠背上端部的上下分离地缝制于气囊主体,因此位于管道构件的座椅靠背上端部的部分未缝制于气囊主体。由此,在气体通过管道构件向头部腔室流动时,无论气囊主体的位置如何,都能够以通过最短距离的方式配置管道构件。
根据上述方式,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气囊能够使头部腔室以及腰部腔室在目标位置提前膨胀展开。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其中:
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面气囊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视图,并表示侧面气囊膨胀展开的状态。
图2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面气囊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并表示侧面气囊膨胀展开的状态。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气囊主体的缝制前的扁平式样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管道构件的缝制前的扁平式样的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的侧面气囊折叠前的状态的图。
图6表示实施方式的侧面气囊的变形例,是与图5对应的图。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座椅前方侧观察实施方式的侧面气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座椅前方侧观察变形例的侧面气囊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面气囊10进行说明。此外,各图的箭头FR、箭头UP以及箭头RH分别表示搭载有车辆用侧面气囊10的车辆用座椅14的座椅前侧、座椅上侧以及座椅右侧。在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座椅前后方向的前后、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下。
车辆用座椅14
如图1所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面气囊10(以下,简称为“侧面气囊10”)的车辆用座椅14构成为,包括座垫16、座椅靠背18以及头枕20。另外,如图2所示,侧面气囊装置12构成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侧面气囊10和充气装置42。此外,作为一例,图1以及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4配置于车辆左侧的驾驶席,座椅前方与车辆前方处于一致的状态。另外,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与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处于一致的状态。
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4上,代替实际的乘员而落座有碰撞试验用的假人P。该假人P例如是WorldSID(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Worldwide Harmonized SideImpact Dummy)的AM50(美国人成年男性的50百分位)。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假人P称为“乘员P”。
座垫16在座椅前后方向以及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构成为能够支承乘员P的臀部以及大腿部。座椅靠背18能够转动地连结于座垫16的后端部并且沿座椅上下方向延伸,构成为能够支承乘员P的背部。头枕20设置于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构成为能够支承乘员P的头部H。
座椅安全带装置24
如图1所示,乘员P通过座椅安全带装置24而被约束在车辆用座椅14上。座椅安全带装置24构成为包括织带26、舌板30、扣环32以及未图示的卷收器。
织带26形成为长条带状,具备在被佩戴的状态下将乘员P的上身约束于座椅靠背18的肩带26A和约束乘员的腰部L的腰带26B。肩带26A从乘员P的左侧的肩部S向右侧的腰部L倾斜地延伸。而且,肩带26A的下端部穿过舌板30。
舌板30被织带26穿过,构成为相对于设置在座椅右侧的扣环32可拆卸。而且,通过将舌板30安装于扣环32,乘员P处于被织带26约束的状态。
织带26从舌板30向座椅左侧延伸,通过在该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而构成腰带26B。因此,腰带26B的右侧端部与肩带26A的下端部相连。此外,腰带26B的左侧端部被固定在设置于地板面板40上的安全带固定器34。
肩带26A的上端部卷挂于设置于车身的未图示的肩固定器。另外,织带26的端部卷绕于未图示的卷收器。在此,构成为在织带26突然拉出时,卷收器的紧急时锁止机构工作而使织带26的拉出锁止。另外,在卷收器中设置有在碰撞检测时工作而强制性地卷绕织带26的预紧机构。
侧面气囊装置12
如图2所示,侧面气囊装置12构成为包括充气装置42和侧面气囊10。另外,侧面气囊10构成为包括气囊主体46和管道构件48。管道构件48也称为短袜(sock)、内管、整流布、扩散器。
充气装置42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筒型的气体产生装置,轴向为沿着构成座椅靠背18的骨架的未图示的侧框架的方向。此外,充气装置42的下端部42A与侧面气囊10的连接部46A连接。并且,在该充气装置42的下端部42A设置有气体喷出部,在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从气体喷出部产生气体并向侧面气囊10供给气体。
侧面气囊10收纳在座椅靠背18的内部,并通过被供给由充气装置42所产生的气体而膨胀,通过侧面气囊10的膨胀压力而使座椅靠背18的表皮破裂,从而相对于乘员P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侧方膨胀展开。
在此,侧面气囊10构成为包括从乘员P的肩部S起在腰部L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膨胀展开的腰部腔室(下部腔室)46B、和在乘员P的头部H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膨胀展开的头部腔室(上部腔室)46C。而且,侧面气囊10构成为腰部腔室46B与头部腔室46C连通的一体的袋体。
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膨胀展开状态的腰部腔室46B从座椅靠背18的上部配置至下端部,形成为上下方向中央部向座椅前方侧鼓出的大致椭圆状。另外,膨胀展开状态的头部腔室46C从头枕20配置到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以覆盖乘员P的头部H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此外,腰部腔室46B与头部腔室46C之间的部分位于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得短。
如图1所示,头部腔室46C构成为朝向肩带26A的上部后表面与头枕20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头部腔室46C与后述的管道构件48一起以沿座椅宽度方向折叠的状态收纳于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并且,通过向头部腔室46C供给气体,利用头部腔室46C的膨胀压使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的表皮破裂,头部腔室46C朝向肩带26A与头枕20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不特别限定头部腔室46C以及管道构件48的折叠方法,只要是朝向肩带26A与头枕20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的结构,则能够采用各种折叠方法。
侧面气囊10
如图3所示,构成侧面气囊10的气囊主体46通过缝制两张基布52、54而形成为大致袋状。在此,图3中的基布52所示的双点划线S1表示缝制基布52和基布54时的缝制预定部。另外,在图3至图5的说明中使用上下前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侧面气囊10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的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下、以及座椅前后方向的前后。
基布52构成为包括连接部构成部52A、腰部腔室构成部52B以及头部腔室构成部52C。腰部腔室构成部52B是成为腰部腔室46B的部位,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
连接部构成部52A是构成连接充气装置42的连接部46A(参照图2)的部位,形成为从腰部腔室构成部52B的下部的后端部朝向后方而向斜上方突出的形状。另外,头部腔室构成部52C设置于腰部腔室构成部52B的上方,形成为大致矩形。
基布54形成为相对于基布52左右对称的形状,与基布52同样地构成为包括连接部构成部54A、腰部腔室构成部54B以及头部腔室构成部54C。并且,在使基布54与基布52重叠的状态下,沿着缝制预定部S1缝制两张基布52、54,从而形成气囊主体46。
如图5所示,在气囊主体46的内部设置有管道构件48。管道构件48形成为上下端部开放的大致筒状,构成为包括连接部48A以及管道部48B。
连接部48A形成为与气囊主体46的连接部46A大致相同的形状,并构成为与充气装置42连接。因此,充气装置42与气囊主体46的连接部46A以及管道构件48的连接部48A这两者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使从充气装置42的外周部突出的未图示的双头螺栓贯穿连接部46A以及连接部48A,并通过螺母等紧固在座椅靠背18的侧框架上。
管道构件48的管道部48B以将气囊主体46的头部腔室46C与腰部腔室46B上下连接的方式沿座椅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管道部48B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头部腔室46C内开放的上侧开口部48C。另外,在管道部48B的下端部形成有向腰部腔室46B内开放的下侧开口部48D。
如图4所示,构成侧面气囊10的管道构件48通过缝制两张基布56、58而形成为大致筒状。在此,图4中的基布56上所示的双点划线S2、S3、S4表示缝制基布56和基布58时的缝制预定部。
基布56构成为包括连接部构成部56A和管道部构成部56B。连接部构成部56A是构成连接充气装置42的连接部48A(参照图5)的部位,形成为从管道部48B的下端部且后端部朝向后方而向斜上方突出的形状。另外,管道部构成部56B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
基布58形成为相对于基布56左右对称的形状,与基布56同样地构成为包括连接部构成部58A和管道部构成部58B。然后,在使基布58与基布56重叠的状态下,沿着缝制预定部S2、S3、S4缝制两张基布56、58,由此形成管道构件48。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构件48的后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缝制于气囊主体46。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气囊主体46的一部分与管道构件48的一部分在缝制部60以及缝制部62处被共同缝制。在图5中,用粗线表示的部分是被共同缝制的部分。
缝制部60是气囊主体46中的缝制预定部S1的一部分与管道构件48中的缝制预定部S2被共同缝制的部分。具体而言,缝制部60成为沿着连接部46A以及连接部48A的下缘缝制的部分。另外,缝制部62成为从连接部46A以及连接部48A的上缘沿着气囊主体46的后缘缝制到管道构件48的上端部的部分。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主体46与管道构件48被共同缝制的缝制部60、62设置在包括连接部46A的区域。另一方面,在气囊主体46中,除了缝制部60、62以外的缝制部64成为仅气囊主体46的基布52以及基布54这两张基布被缝制的部分。
在管道构件48中,除了缝制部60、62以外的缝制部66成为在图4所示的缝制预定部S4仅缝制了管道构件48的基布56以及基布58这两张基布的部分。因此,缝制部66在侧面气囊10的制造后处于无法从外侧目视确认的状态。
在将气囊主体46及管道构件48共同缝制时,在管道构件48的缝制预定部S4缝制有基布56及基布58的状态下,将管道构件48定位并配置在气囊主体46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囊主体46的连接部46A和管道构件48的连接部48A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也可以在该部分对气囊主体46和管道构件48进行定位。
在气囊主体46和管道构件48的定位完成后,沿着气囊主体46的外周以规定的间隔打入针而进行临时固定。而且,在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通过在缝制部60、62、64进行缝制,从而制造出侧面气囊10。
另外,在气囊主体46的头部腔室46C的后端部缝合有系绳T的一端部。系绳T由长条状的布料形成,系绳T的另一端部固定于未图示的头枕支柱等,从而成为使头部腔室46C向目标位置展开的结构。
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侧面气囊10在预知或检测到侧面碰撞时从充气装置42接受气体的供给而在乘员P的侧方膨胀展开。在此,气囊主体46具备在膨胀展开状态下覆盖乘员P的头部H的侧方的头部腔室46C和覆盖乘员P的腰部L的侧方的腰部腔室46B。由此,在侧面碰撞时能够通过气囊主体46在大范围内保护乘员P的侧部。
特别是,由于头部腔室46C在肩带26A与头枕20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因此能够在侧面碰撞时提前约束乘员P的头部H。另外,头部腔室46C通过被夹在乘员P的头部H与肩带26A之间而能够从肩带26A得到反作用力,能够以少的容量约束乘员P的头部H。
在此,如图5所示,在气囊主体46的内部设置有形成为筒状的管道构件48,该管道构件48具备与充气装置42连接的连接部48A。另外,管道构件48具备在气囊主体46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将头部腔室46C与腰部腔室46B上下连接的管道部48B。由此,从充气装置42(参照图2)产生的气体经由管道构件48的连接部48A及管道部48B向头部腔室46C及腰部腔室46B流入,与未设置管道构件48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气体迅速地向头部腔室46C及腰部腔室46B流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缝制部60、62将管道构件48的后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缝制于气囊主体46,因此即使在高压气体向管道构件48流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管道构件48的摆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头部腔室46C及腰部腔室46B的膨胀展开位置偏移的情况,能够使头部腔室46C及腰部腔室46B在目标位置提前膨胀展开。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抑制头部腔室46C的展开位置偏移而在肩带26A的外侧展开的情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囊主体46共同缝制有管道构件48。由此,与分别缝制管道构件48和气囊主体46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制造工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管道构件48的连接部48A缝制于气囊主体46,因此能够抑制连接部48A的摆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下游侧的管道部48B因连接部48A的摆动而摆动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缝制部60、62将管道构件48的后缘的整体共同缝制于气囊主体46,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变形例的构造。
变形例
如图6所示,本变形例的车辆用侧面气囊70(以下,简称为“侧面气囊70”)与实施方式同样地被构成为包括气囊主体46和管道构件48。在此,在本变形例中,气囊主体46与管道构件48被共同缝制的部分不同。
与实施方式同样地,缝制部60成为沿着连接部46A以及连接部48A的下缘缝制的部分。
另一方面,设置有从连接部46A及连接部48A的上缘沿着气囊主体46的后缘被共同缝制的缝制部72。缝制部72与比气囊主体46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的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靠下方的区域对应。即,在从连接部46A到腰部腔室46B的上部的区域,气囊主体46和管道构件48被共同缝制。
另外,在管道构件48的上端部设置有沿着气囊主体46的后缘被共同缝制的缝制部74。缝制部74位于比气囊主体46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的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靠上方的区域、即头部腔室46C的区域。
缝制部72与缝制部74之间的区域、即与气囊主体46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的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对应的区域成为未被共同缝制的缝制部76。即,共同缝制的区域上下分离,管道构件48未缝制于气囊主体46的缝制部76成为能够相对于气囊主体46自由地移动的区域。
在上述变型例的侧面气囊70中,由于管道构件48能够在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的区域自由地移动,所以能够更快速地将气体供应至头部腔室46C。
参照图7A和图7B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图7A是从座椅前方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面气囊10的示意图,图7B是从座椅前方侧观察变形例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面气囊70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在实施方式的侧面气囊10中,通过缝制部62在从腰部腔室46B到头部腔室46C的区域将管道构件48共同缝制于气囊主体46。因此,管道构件48的位置追随气囊主体46的位置。
与此相对,如图7B所示,在变形例的侧面气囊70中,被共同缝制的缝制部72与缝制部74上下分离,在该缝制部72与缝制部74之间的缝制部76的区域,管道构件48未被共同缝制于气囊主体46。由此,当高压气体被供应至侧面气囊70时,管道构件48能够配置在以最短距离连接腰部腔室46B和头部腔室46C的位置。
以上,对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侧面气囊10、70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缝制部60以及缝制部62将管道构件48与气囊主体46共同缝制,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在将缝制完成的筒状的管道构件48配置于气囊主体46的内部之后,在缝制部60以及缝制部62将管道构件48缝制于气囊主体46。但是,将管道构件48和气囊主体46共同缝制能够削减制造工时。另外,在缝制中使用的缝制材料的量也减少,因此从削减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对使头部腔室46C在肩带26A与头枕20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头部腔室46C比肩带26A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膨胀展开的构造。即使在该情况下,如果通过管道构件48将腰部腔室46B和头部腔室46C上下连接,并将管道构件48的后缘部缝制于气囊主体46,则也能够得到能够使头部腔室46C以及腰部腔室46B在目标位置提前膨胀展开的效果。
而且,腰部腔室只要能够从侧方覆盖乘员P的腰部L,则并不限定于图2中图示的形状。同样地,头部腔室46C只要能够从侧方覆盖乘员P的头部H即可,并不限定于图2中图示的形状。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侧面气囊,其特征在于,具有:
气囊主体,所述气囊主体构成为,收纳于车辆用座椅的内部,在预测或检测到侧面碰撞时从充气装置接受气体的供给而在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并且具备在膨胀展开状态下覆盖乘员头部的侧方的头部腔室以及覆盖乘员腰部的侧方的腰部腔室;以及
管道构件,所述管道构件设置于所述气囊主体的内部,包括:连接部,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以及管道部,在所述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将所述头部腔室与所述腰部腔室上下连接,所述管道构件构成为筒状,并且后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缝制于所述气囊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面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主体与所述管道构件被缝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侧面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构件在至少包含所述连接部的区域缝制于所述气囊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面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构件的一部分及所述头部腔室构成为,以沿座椅宽度方向折叠的状态收纳于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并且朝向肩带的上部后表面与头枕之间的空间膨胀展开,该肩带构成为将乘员的上身约束于座椅靠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侧面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构件被分开地缝制在相比于所述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位于上方的区域以及相比于所述气囊主体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位于下方的区域。
CN202111078118.2A 2020-10-22 2021-09-15 车辆用侧面气囊 Active CN114454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7577A JP7384776B2 (ja) 2020-10-22 2020-10-22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2020-177577 2020-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4843A true CN114454843A (zh) 2022-05-10
CN114454843B CN114454843B (zh) 2024-04-30

Family

ID=81077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8118.2A Active CN114454843B (zh) 2020-10-22 2021-09-15 车辆用侧面气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84776B2 (zh)
CN (1) CN114454843B (zh)
DE (1) DE10202112399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051A (zh) * 2009-04-30 2012-04-11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CN102470818A (zh) * 2009-08-03 2012-05-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2834303A (zh) * 2010-11-17 2012-1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093606A (zh) * 2012-02-01 2014-10-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470764A (zh) * 2012-07-19 2015-03-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20150115583A1 (en) * 2012-05-09 2015-04-30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Airbag device
CN109153362A (zh) * 2016-06-01 2019-01-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3016B2 (ja) 2009-11-16 2013-08-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ガス分配構造
JP2011246095A (ja) * 2010-05-31 2011-12-08 Takata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JP5748552B2 (ja) * 2011-05-11 2015-07-1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EP3536563B1 (en) * 2018-03-06 2021-04-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vehicle seat
KR102064844B1 (ko) * 2018-06-07 2020-01-10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의 에어백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051A (zh) * 2009-04-30 2012-04-11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和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
CN102470818A (zh) * 2009-08-03 2012-05-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2834303A (zh) * 2010-11-17 2012-1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093606A (zh) * 2012-02-01 2014-10-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20150115583A1 (en) * 2012-05-09 2015-04-30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Airbag device
CN104470764A (zh) * 2012-07-19 2015-03-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9153362A (zh) * 2016-06-01 2019-01-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4843B (zh) 2024-04-30
DE102021123995A1 (de) 2022-04-28
JP2022068735A (ja) 2022-05-10
JP7384776B2 (ja)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8889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6504296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0189431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107284393B (zh) 乘员保护装置
KR101738555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5999061B2 (ja) 座席搭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538219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3230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426553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1691588B2 (en) Vehicle side airbag device and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112533798B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4802084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4454843B (zh) 车辆用侧面气囊
JP2018176884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111674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4454845B (zh) 车辆用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CN114379501B (zh) 车辆用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乘员保护装置
EP4353545A1 (en) Airbag device and passenger protecting device
JP2022110957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CN115703423A (zh) 搭载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CN114379500A (zh)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
JP202211095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3068526A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023059670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CN114379499A (zh) 乘员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