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2385B -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2385B
CN102412385B CN201110285310.9A CN201110285310A CN102412385B CN 102412385 B CN102412385 B CN 102412385B CN 201110285310 A CN201110285310 A CN 201110285310A CN 102412385 B CN102412385 B CN 102412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aline
polar body
coupling agent
positive electricity
electricity p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53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2385A (zh
Inventor
雷声
王胜兵
郭龙
袁胜平
倪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nghong flying lion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853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2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2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2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2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2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E60/12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显著提高碱锰电池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的碱锰电池正电极体及其制造方法。该正电极体是通过将主要由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有机聚合物、碱性电解质溶液以及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混合物进行模压后制得。通过试验对比发现,当使用在混合物中掺入钛酸酯偶联剂模压制成的正电极体比未掺入偶联剂以及掺入硅烷偶联剂、铬络合物偶联剂模压制成的正电极体具有明显提高的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的碱锰电池以及该碱锰电池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锰电池正电极体及其的制造方法,还涉及使用该正电极体的碱锰电池以及该碱锰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碱锰电池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正极壳2、正电极体3、隔膜元件4和负极材料5以及绝缘封装于正极壳2的端口上并与其中的负极材料5连接的负极集电体1。其中的正电极体3通常是通过将由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有机聚合物、碱性电解质溶液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混合物模压而成。而负极集电体1通常是由负极端1a、金属垫片1b、密封圈1c和铜针1d组成。在碱锰电池的装配过程中,先是将正电极体3装入正极壳2内,再在正电极体3的内部装入隔膜元件4,然后在隔膜元件4中加入电解液,待电解液通过隔膜元件4渗入正电极体3后,再在隔膜元件4内部装入负极材料5,最后将负极集电体1的铜针1d插入负极材料5中,并对正极壳2上部进行卷边以固定密封圈1c。上述的整个装配过程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在成型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的原料中加入有机聚合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正极料颗粒的粘结力,以便于正电极体的加工、成型。然而,由于这些有机聚合物基本以颗粒形式填充在二氧化锰和导电材料的间隙之间,且分布不均,在正极料颗粒的表面并没有形成包覆层,正极粉粒度分布不均匀,流动性不好,难于压缩成型,因而正极成型中模具会过度磨损,正极体压实密度有限,正极体电阻增大,同时正极体内部会形成不同的疏水区和亲水区,电化学反应界面不够均匀和稳定,电池正极的活性降低,影响了电池的放电尤其是高负荷放电及长久贮存性能。专利文献CN1254194A即提到了上述的问题。对此,该文献中所采取的办法是将二氧化锰颗粒与含有有机聚合物的石墨分散液混合并压制成电极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碱锰电池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的碱锰电池正电极体。
为此,本发明的碱锰电池正电极体是通过将主要由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有机聚合物、碱性电解质溶液以及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混合物进行模压后制得。
通过试验对比令人惊奇的发现,当使用在混合物中掺有钛酸酯偶联剂模压制成的正电极体比未掺入偶联剂以及掺入硅烷偶联剂、铬络合物偶联剂模压制成的正电极体具有明显提高的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
优选的,所述有机聚合物包括聚乙烯粉末以及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盐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聚乙烯粉末在正极料中主要起着粘结、造粒作用,适量加入,可以在正极粉末中产生凝聚基团,使正极粉料形成球状颗粒,有利于粉料模压成高强度、高密度的正电极体,降低正极内阻,从而提高正极放电活性。
聚丙烯酸或/和聚丙烯酸钠盐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稳定的高分子吸水剂,在正极粉料中起着吸收、平衡和保持水分(电解液)的作用,它的加入可以保证正极料中电解液的充足吸收和均匀分布,保证正电极体的离子导电能力,从而提高正极放电活性。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粉末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2%~2%;所述聚丙烯酸或/和聚丙烯酸钠盐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05%~1%;所述钛酸酯偶联剂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2%~1%。
优选的,所述聚乙烯粉末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5%~1%;所述所述聚丙烯酸或/和聚丙烯酸钠盐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1%~0.5%;所述钛酸酯偶联剂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5%~0.8%。
优选的,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螯合型钛酸酯系列偶联剂。
上述碱锰电池正电极体优选的制造方法为:先将钛酸酯偶联剂掺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然后将分散有钛酸酯偶联剂的碱性电解质溶液掺入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有机聚合物的混合物中再混合制成颗粒状混合物,最后将颗粒状混合物进行模压后制得正电极体。
本发明的碱锰电池正电极体并非一定由上述方法制造,比如也可以先将钛酸酯偶联剂掺入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有机聚合物的混合物中,然后再加入碱性电解质溶液,最后再混合制成颗粒状混合物。但是,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能够保证将钛酸酯偶联剂均匀混入正极料中,从而确保钛酸酯偶联剂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所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的碱锰电池。
为此,该碱锰电池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正极壳、碱锰电池正电极体、隔膜元件和负极材料以及绝缘封装于正极壳的端口上并与其中的负极材料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其中,该碱锰电池正电极体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碱锰电池正电极体。
此外,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可制造出具有优异的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的碱锰电池的制造方法。
该方法先将本发明所提供的碱锰电池正电极体装入正极壳内,再在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的内部装入隔膜元件,然后在隔膜元件内部加入电解液,待电解液透过隔膜元件渗入碱锰电池正电极体后,再在隔膜元件内部装入负极材料,最后安装负极集电体。
进一步的,电解液通过隔膜元件渗入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的过程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的。
进一步的,电解液通过隔膜元件渗入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的过程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加热温度为60℃~90℃。
选择上述真空、加热手段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相结合可使电解液快速、足量渗入碱锰电池正电极体内部,进一步提高碱锰电池的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
本申请及其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碱锰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负极集电体1、负极端1a、金属垫片1b、密封圈1c、铜针1d、正极壳2、碱锰电池正电极体3、隔膜元件4、负极材料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1)正极料制作
正极料具有如下组成:
90.4%(重量)二氧化锰(EMD)
4.8%(重量)石墨
3.5%(重量)KOH溶液(浓度40%)
0.7%(重量)聚乙烯(PE)粉
0.3%(重量)聚丙烯酸(PA)粉
0.5%(重量)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KR-201)乳液
按以上比例称量物料,将偶联剂KR-201均匀溶解在KOH溶液内,然后依照正极料的常规制作方法进行干粉混合、加碱性电解质溶液后湿粉搅拌、压片、粉碎、造成等工序,制成颗粒状混合物。
(2)正极体制作
使用以上正极料在电池生产线上使用LR6电池正极成型设备压制LR6电池正极环。每个电池三个环总重10.7-10.8g。
(3)电池装配
在LR6电池生产线上依照常规工艺完成电池装配。其中隔膜元件内电解液加入和吸收量1.45-1.47g,锌膏(负极材料)加入量6.0-6.1g。
实施例2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在电池装配中,采用真空方式进行电解液吸收。电解液加入和吸收量1.55-1.57g。
实施例3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在电池装配中,采用加热方式(注液后的电池通过铜质基座加热,加热温度60℃-90℃同时进行电解液吸收)。电解液加入和吸收量1.55-1.57g。
实施例4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在电池装配中,采用真空方式和加热方式(注液后的电池通过铜质基座加热,加热温度60℃-90℃同时进行电解液吸收)。隔膜电解液加入和吸收量1.65-1.67g。
对比例1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电池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在正极料中不加入偶联剂KR-201。电池装配中采用常压、常温方式吸收电解液,电解液加入和吸收量1.45-1.47g。
对比例2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电池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在正极料中不加入偶联剂KR-201,也不加入聚乙烯(PE)粉和聚丙烯酸(PA)粉。电池装配中采用常压、常温方式吸收电解液,电解液加入和吸收量1.45-1.47g。
性能测试
该测试例用于测定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得的电池的性能。
按照IEC60086-2-2006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4制得的电池S1-S4,以及对比例1~2制得的电池D1、D2的大电流高负荷典型项目放电容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结果表明:1)在相同条件下,掺入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相比于不加入偶联剂的情况将显著提高碱锰电池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2)采用在加热或/和真空条件下进行电解液的渗入将提高电解液的渗入量,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电池性能。
表1
实施例5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加入的钛酸酯偶联剂为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KR-TTS)乳液。
实施例6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加入的钛酸酯偶联剂为配位体型钛酸酯偶联剂(KR-418)乳液。
对比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加入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A-1100)乳液。
对比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加入的偶联剂为铬络合物偶联剂(Volan)乳液。
性能测试
该测试例用于测定实施例1、实施例5~6和对比例3~4制得的电池的性能。
按照IEC60086-2-2006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制得的电池S1、实施例5~6制得的电池S5~S6以及对比例3~4制得的电池D3~D4的大电流高负荷典型项目放电容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093763960000061
表2的结果表明:掺入钛酸酯偶联剂,尤其是掺入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相比于掺入硅烷偶联剂以及铬络合物偶联剂的情况将显著提高碱锰电池高负荷大电流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
实施例7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正极料具有如下组成:
90.4%(重量)二氧化锰(EMD)
4.85%(重量)石墨
3.5%(重量)KOH溶液(浓度40%)
0.2%(重量)聚乙烯(PE)粉
0.05%(重量)聚丙烯酸(PA)粉
1.0%(重量)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KR-201)乳液。
实施例8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正极料具有如下组成:
88.5%(重量)二氧化锰(EMD)
4.80%(重量)石墨
3.5%(重量)KOH溶液(浓度40%)
2.0%(重量)聚乙烯(PE)粉
1.0%(重量)聚丙烯酸(PA)粉
0.2%(重量)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KR-201)乳液。
实施例9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正极料具有如下组成:
90.3%(重量)二氧化锰(EMD)
4.80%(重量)石墨
3.5%(重量)KOH溶液(浓度40%)
0.5%(重量)聚乙烯(PE)粉
0.1%(重量)聚丙烯酸(PA)粉
0.8%(重量)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KR-201)乳液。
实施例10
该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极和碱锰电池。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正极和LR6电池。不同的是,正极料具有如下组成:
89.7%(重量)二氧化锰(EMD)
4.80%(重量)石墨
3.5%(重量)KOH溶液(浓度40%)
1.0%(重量)聚乙烯(PE)粉
0.5%(重量)聚丙烯酸(PA)粉
0.5%(重量)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KR-201)乳液。
性能测试
该测试例用于测定实施例1和实施例7~10制得的电池的性能。
按照IEC60086-2-2006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制得的电池S1,以及实施例7~10制得的电池S7~S10的大电流高负荷典型项目放电容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0093763960000081

Claims (5)

1.碱锰电池正电极体,该正电极体是通过将主要由二氧化锰、导电碳材料、有机聚合物、碱性电解质溶液、钛酸酯偶联剂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混合物进行模压后制得;所述有机聚合物包括聚乙烯粉末以及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盐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聚乙烯粉末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5%~1%;所述聚丙烯酸或/和聚丙烯酸钠盐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1%~0.5%;所述钛酸酯偶联剂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5%~0.8%;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
2.碱锰电池,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正极壳(2)、正电极体(3)、隔膜元件(4)和负极材料(5)以及绝缘封装于正极壳(2)的端口上并与其中的负极材料(5)连接的负极集电体(1),其特征在于:该正电极体(3)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电极体。
3.碱锰电池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先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电极体(3)装入正极壳(2)内,再在正电极体(3)的内部装入隔膜元件(4),然后在隔膜元件(4)中加入电解液,待电解液通过隔膜元件(4)渗入正电极体(3)后,再在隔膜元件(4)内部装入负极材料(5),最后安装负极集电体(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碱锰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解液通过隔膜元件(4)渗入正电极体(3)的过程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碱锰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解液通过隔膜元件(4)渗入正电极体(3)的过程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加热温度为60℃~90℃。
CN201110285310.9A 2011-09-23 2011-09-23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412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5310.9A CN102412385B (zh) 2011-09-23 2011-09-23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5310.9A CN102412385B (zh) 2011-09-23 2011-09-23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2385A CN102412385A (zh) 2012-04-11
CN102412385B true CN102412385B (zh) 2014-01-29

Family

ID=4591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5310.9A Active CN102412385B (zh) 2011-09-23 2011-09-23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238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194A (zh) * 1998-11-02 2000-05-24 瓦尔达设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原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697213A (zh) * 2005-05-31 2005-11-1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干电池正极材料和高功率碱性干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0752A (ja) * 2004-03-24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ルカリ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194A (zh) * 1998-11-02 2000-05-24 瓦尔达设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原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697213A (zh) * 2005-05-31 2005-11-1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干电池正极材料和高功率碱性干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10752A 2005.11.04
偶联剂的种类和特点及应用;郭云亮等;《橡胶工业》;20031130;第50卷(第11期);第692-696页 *
郭云亮等.偶联剂的种类和特点及应用.《橡胶工业》.2003,第50卷(第11期),第692-696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2385A (zh)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2229B (zh)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JP6983942B2 (ja) 混合粒径を有する電極材料
CN104067437B (zh) 锌二次电池
JP5934340B2 (ja) 電気化学セル、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電池パック及び車
CN108963327A (zh) 一种无机填料复合peo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CN110235284B (zh) 全固态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以及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方法
JP6100420B2 (ja) バイポーラ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車
CN105406033A (zh) 正极合剂、正极、固体电池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WO2007141905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負極
JPWO2018193994A1 (ja) 全固体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9494349A (zh) 负极极片及二次电池
JP2012227107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電極体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KR101936827B1 (ko) 전고체 전지용 양극-전해질 층 복합체의 제조방법
JP7482436B2 (ja) 電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JP2017224427A (ja) 固体電解質、および、電池
JP7189044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合剤と正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と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
CN102237513A (zh) 负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使用其的负极与锂电池
JP5686101B2 (ja) 全固体二次電池用電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全固体二次電池
CN110048083A (zh) 一种全固态锂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JP560561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2412385B (zh) 碱锰电池正电极体、碱锰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14275A (zh) 全固体电池
US20140212767A1 (en) Solid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103824A (zh) 一种高能动力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08006A (zh) 负极极片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CHUAN CHANGHONG NEW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4

Address after: 621000 Mianya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East Hing Road, No. 35 cotto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Changhong New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Mianya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East Hing Road, No. 35 cotto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21000 Mianya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East Hing Road, No. 35 cotto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CHANG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Mianya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East Hing Road, No. 35 cotto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Changhong New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12

Address after: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0 Zhaohui road Nanhu economic Park No. 268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Mianyang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East Hing Road, No. 35 cotto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CHANG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000 Zhaohui Road, Nanhu economic Park, Jiaxing, Zhejiang 268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hanghong flying lion Electrical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4000 Zhaohui Road, Nanhu economic Park, Jiaxing, Zhejiang 268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F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