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7150B -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7150B
CN102407150B CN 201110305335 CN201110305335A CN102407150B CN 102407150 B CN102407150 B CN 102407150B CN 201110305335 CN201110305335 CN 201110305335 CN 201110305335 A CN201110305335 A CN 201110305335A CN 102407150 B CN102407150 B CN 102407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ver
titanium dioxide
shell
silver chlorid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053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7150A (zh
Inventor
田宝柱
董荣芳
包沈源
曾翠云
张金龙
刘海生
李套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11030533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7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07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7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7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71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核由均一的立方体氯化银及其表面原位形成的纳米银构成,壳由二氧化钛包覆层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采用双注沉淀法,制备立方体氯化银;(2)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通过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3)使用紫外灯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进行光还原处理,即可得到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催化剂形貌可控、可有效避免氯化银团聚和光腐蚀等优点。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可通过纳米银等离子共振效应吸收可见光,高效降解染料等有机污染物。

Description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水中污染物降解以及光解水制氢的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全球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已成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自20世纪70年代Fujishima和Honda发现在n型半导体二氧化钛电极上光解水制氢以来,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并有望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可以利用太阳光将水体和大气中的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可以利用太阳光光解水制备氢气,作为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此外,半导体材料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光化学性能稳定、无二次污染和价廉易得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然而,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3.2eV)决定了其只能吸收400nm以下的紫外光,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谱中紫外光仅占3~5%,这就造成了二氧化钛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极低,并且其光量子效率低,存在严重复合,这都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一方面研究者应用金属掺杂、非金属掺杂、染料敏化、复合半导体等改性措施来拓展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工作围绕非二氧化钛的窄带隙光催化材料展开;近几年,利用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效应来拓展光催化材料对可见光的光响应,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据J.Am.Chem.Soc.2008,130:1676报道,Awazu等将二氧化钛沉积在包裹银纳米粒子的氧化硅涂层上,制备了基于银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的新型光催化薄膜,该催化薄膜在近紫外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速度比单独二氧化钛提高了5倍。又据中国专利CN 101279275报道,黄柏标等用氯化氢置换钼酸银再染料敏化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基于银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氯化银光催化材料,可以高效利用可见光降解有机物。但上述制备方法存在的缺陷是制备过程复杂,反应时间长,所制备的银/氯化银光催化材料没有规则的形貌。最近,Adv.Mater.2010,22:2570报道,将含有乙二醇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二醇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立方体和其它形貌共存的氯化银微晶,再通过160℃高温处理,得到了银/氯化银光催化材料。此方法也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反应过程需要高温的缺陷。同时,此方法也难以制备出均一的银/氯化银光催化材料。另一方面,制备出的银/氯化银光催化材料存在易团聚、分散性差等问题,因而也有研究者将稳定性能高廉价易得的二氧化钛与具有高可见光吸收的等离子银/氯化银光催化材料结合起来,制备复合半导体。据Chinese Journal ofCatalysis,2011,32:36-45报道,丁旵明等通过沉积反应将氯化银沉积到二氧化钛纳米管上再经光还原得到银/氯化银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提高了氯化银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但通过沉积沉淀法得到的银/氯化银与二氧化钛的复合半导体,氯化银仍暴露在外,不可避免地存在光腐蚀、晶粒粗化和二次水解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银/氯化银和银/氯化银/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存在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反应过程需要高温、得到的催化剂无规则形貌且均一性差、易团聚的缺陷,提出一种低温、快速制备均一核壳结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光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光催化剂不易团聚、光稳定性好、不易水解。该催化剂可以利用光还原过程中原位形成的银纳米粒子响应可见光,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本发明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核由立方体氯化银和其表面原位形成的银纳米粒子构成,壳由二氧化钛包覆层构成,纳米银粒子重量占催化剂总重量的5~10%,壳厚度为0.05~0.2μm;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双注沉淀法制备立方体氯化银微晶。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并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反应过程的pCl值。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进行一定时间的物理成熟。通过以上方法,可得到均一的立方体氯化银微晶。
(2)采用采用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在高分子保护剂存在下,将硫酸钛加入到氯化银微晶相中,控制硫酸钛的加入量、水解温度和水热温度,即可得到核壳结构二氧化钛/氯化银颗粒。
(3)将核壳结构二氧化钛/氯化银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或乙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紫外光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最终得到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
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保护剂可选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烯醇,优选为明胶。反应过程的pCl值为1~2.5,优选为1.6;反应温度为40~95℃,优选为85℃;物理成熟时间为0.2~1小时,优选为0.5小时。
步骤(2)中,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中,硫酸钛的加入量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计算,一般为0.05~0.2μm,优选为0.1μm。硫酸钛的水解温度为大于30℃,优选为从30℃逐渐升温到80℃的方法;水热温度为100~150℃,优选为120℃。
步骤(3)中可采用高压汞灯、黑光灯或其它可产生紫外线的光源,优选为高压汞灯(100~1000W)。
本发明将双注沉淀制备技术、水热制备技术和光还原的方法相结合,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制备立方体氯化银微晶,然后水热法包覆二氧化钛,再经光还原得到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反应温度低、制备的催化剂不易团聚等优点。本发明特别适合于制备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
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反应:
在20℃下,以500W的卤钨灯为可见光光源(用滤光片滤去420nm以下的紫外线),在120mL玻璃反应管中加入100mL甲基橙溶液(20mg/L)和0.10g催化剂,光源与玻璃反应管的距离为10cm,暗反应吸附30分钟,使染料在催化剂表面达到吸附-脱附平衡后,开始进行光催化反应,每10分钟取样一次,离心分离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并计算残留甲基橙的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得到产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2是实施例1得到产品的X-射线衍射图。
图3是实施例1得到产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1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
实施例1所得氯化银微晶和二氧化钛/银/氯化银的扫描电镜照片分别如图1(a)和图1(b)所示。从图1(a)中可以看出,所得氯化银微晶为均一的立方体形貌,从图1(b)中可以看出,氯化银微晶表面均匀地包覆了一层二氧化钛。实施例1所得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的X-射线晶体衍射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得产品的较强的衍射峰与立方相氯化银的标准衍射图谱(JCPDS:31-1238)完全一致。图2的插图中有两个衍射峰,25.3°处的衍射峰归属为锐钛矿的衍射峰,38.3°处的衍射峰归属为银的衍射峰,这两点分别说明氯化银表面成功包覆了二氧化钛和经紫外光还原处理后,在氯化银与二氧化钛界面处确实形成0价的银。
图3为实施例1所得二氧化钛/银/氯化银、银/氯化银和氮掺杂二氧化钛对甲基橙的可见光降解曲线。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制备的核壳结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明显高于银/氯化银,且两者活性都远高于氮掺杂二氧化钛。
实施例2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3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60℃,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4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90℃,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5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6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6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2.0。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7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05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8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2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9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0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10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4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11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在40℃下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12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在70℃下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300W高压汞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实施例13
在剧烈搅拌下,用蠕动泵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含有明胶和氯化钠水溶液的反应锅中,控制反应锅温度为85℃,通过控制硝酸银和氯化钠溶液的注入速度,使整个反应过程的pCl值恒定在1.6。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再在此温度下进行30分钟物理成熟,即得到包含氯化银微晶的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银胶液,加入硫酸钛(按二氧化钛包覆层厚度为0.1μm计算),从30℃逐渐升温至80℃先对硫酸钛进行水解,再在120℃进行水热,提高二氧化钛结晶度。然后,用45℃的温水对制备的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进行离心洗涤6次,以除去明胶保护剂、过量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硫酸。将二氧化钛/氯化银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黑光灯对其进行光还原处理2小时,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即可得到均一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

Claims (6)

1.一种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核由立方体氯化银和其表面原位形成的银纳米粒子构成,银纳米粒子重量占催化剂总重量的5~10%,壳由二氧化钛包覆层构成,包覆层厚度为0.05~0.2μm;所述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双注沉淀法制备立方体氯化银微晶,在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烯醇存在下,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入反应锅中,控制反应温度,反应过程的pCl值、物理成熟时间,即可制得均一的立方体氯化银微晶;
(2)采用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氯化银核壳结构复合半导体,即在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烯醇存在下,将硫酸钛加入到氯化银微晶胶液中,控制硫酸钛的加入量、水解温度和水热温度,即可得到二氧化钛/氯化银核壳结构复合半导体;
(3)将二氧化钛/氯化银核壳结构复合半导体分散于水溶液中,加入甲醇或乙醇作为空穴捕获剂,用紫外光对二氧化钛/氯化银核壳结构复合半导体进行光还原处理,使其界面原位形成银纳米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制备立方体氯化银微晶反应过程的pCl值为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制备立方体氯化银微晶反应温度为45~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制备立方体氯化银微晶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注入结束后,物理成熟时间为0.2~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氯化银核壳结构复合半导体中,硫酸钛的水解温度大于30℃,水热温度为10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压汞灯或黑光灯作为紫外光的光源。
CN 201110305335 2011-10-11 2011-10-11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7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5335 CN102407150B (zh) 2011-10-11 2011-10-11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5335 CN102407150B (zh) 2011-10-11 2011-10-11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7150A CN102407150A (zh) 2012-04-11
CN102407150B true CN102407150B (zh) 2013-06-26

Family

ID=45909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0533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7150B (zh) 2011-10-11 2011-10-11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7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8178A (zh) * 2012-05-14 2012-09-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磁性纳米胶囊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66954B (zh) * 2012-07-31 2016-08-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可见光响应的磁性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2909039A (zh) * 2012-09-25 2013-02-06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5148888B (zh) * 2015-07-16 2016-05-25 郑州轻工业学院 银/氯化银与二氧化钛复合异质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694950B (zh) * 2016-01-29 2020-03-06 孙雪妮 光催化实时液相吸附脱硫方法
CN105845904B (zh) * 2016-04-01 2019-06-18 中南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金属氧化物/聚吡咯空心纳米管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4118B (zh) * 2016-09-14 2019-02-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NaCl@Al2O3高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56983B (zh) * 2017-07-17 2020-03-17 山东大学 一种Ag/AgCl/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272985B (zh) * 2023-03-09 2023-11-14 上海腾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钼酸银@钛@网络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7350B (zh) * 2009-04-27 2010-11-03 武汉理工大学 可见光活性的Ag/AgCl/TiO2纳米管阵列等离子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7150A (zh)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7150B (zh) 二氧化钛/银/氯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0405B (zh) 一种纳米银/立方体氯化银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Xiao et al. One‐dimensional hybrid nanostructures for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and photoelectrocatalysis
Wang et al. Colloidal carbon quantum dots as light absorber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ecofriendly photo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generation
Saraswat et al. Recent advancements in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visible light
Cao et al.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of Bi/Bi2MoO6 co-sensitized TiO2 nanotube arrays
CN103599800B (zh) 玻璃纤维负载银-溴化银-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09039A (zh) 一种二氧化钛/银/溴化银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Shen Toward efficient solar water splitting over hematite photoelectrodes
CN102416335A (zh) 一种纳米银/立方体溴化银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0485B (zh) 氮化碳纳米粒子修饰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4116A (zh) 氮化碳/二氧化钛纳米片阵列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4475133B (zh) 一种Bi/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167912A (zh) 铂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电极、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和复合材料
Zalas Gadolinium-modified titanium oxide materials for photoenergy applications: a review
CN102002746B (zh) 氧化铁纳米颗粒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1956223A (zh) 一种氧化亚铜复合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5621349A (zh) 利用光还原法合成Au与Ag共修饰的TiO2纳米棒阵列的方法
CN102509625A (zh) 一种原位制备硅钨共掺杂TiO2纳米管薄膜光阳极的方法
CN108206094A (zh) 一种钴元素掺杂TiO2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ang et al. In situ decomposition-therm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u nanoparticle–decorated gC 3 N 4 nanosheets with enhanced sun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Zhang et al. 1 D CeO2/g-C3N4 type II heterojunction for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CN102671674A (zh) 一种磁载溴化银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ao et al.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based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N108579768B (zh) 少层MoS2修饰Ag-TiO2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