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2099A - 可换透镜及相机主体 - Google Patents

可换透镜及相机主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2099A
CN102402099A CN2011100422866A CN201110042286A CN102402099A CN 102402099 A CN102402099 A CN 102402099A CN 2011100422866 A CN2011100422866 A CN 2011100422866A CN 201110042286 A CN201110042286 A CN 201110042286A CN 102402099 A CN102402099 A CN 102402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ta
lens
main body
interchangeabl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22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2099B (zh
Inventor
及川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02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2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2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2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的可换透镜和相机主体。可换透镜(200)包括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其接收从相机主体(100)输出的时钟信号,并且从相机主体(100)接收与时钟信号同步的书提出命令包和数据包,该主体侧命令包和数据包是表示对可换透镜(200)的控制指示的信号,包含表示控制指示的种类的CMD数据。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与接收到的时钟信号同步,将包含由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上次接收到的CMD数据即RCMD数据的透镜侧命令包和数据包发送到相机主体(100)。

Description

可换透镜及相机主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换透镜及相机主体。
背景技术
公知在可换透镜和相机主体之间通过三线式的同步通信实现了双向通信的技术。其是使用三个信号线实现的通信方式,一个信号线分配给时钟信号,剩余的两个信号线分配给从透镜向主体的通信、从主体向透镜的通信。从透镜或主体输出时钟信号时,透镜和主体与该时钟信号同步地同时进行数据的输出。即,从透镜向主体的数据发送和从主体向透镜的数据发送同时进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6组接点进行上述双向通信的摄像装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105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因通信中的传送错误等导致无法正确进行收发的情况没有任何记载,通信的可靠性存在问题。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其特征在于,具有:时钟接收单元,接收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出的时钟信号;控制指示接收单元,从上述相机主体接收与上述时钟信号同步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该控制指示数据信号表示对上述可换透镜的控制指示,包含表示上述控制指示的种类的种类数据;生成单元,根据上述接收到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的上述种类数据,生成包含该种类数据的响应数据信号;和响应发送单元,在从上述相机主体接收下一个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时,与由上述时钟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时钟信号同步,向上述相机主体发送上述响应数据信号。
技术方案7的发明为一种相机主体,安装上述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时钟发送单元,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时钟信号;控制指示发送单元,与上述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响应接收单元,从上述可换透镜接收与上述时钟信号同步的上述响应数据信号;和判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响应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响应数据信号,判定由上述控制指示发送单元上次发送的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是否被上述可换透镜正常接收到。
根据本发明,通信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之间的传送路径的详情的框图。
图4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在命令数据通信中收发的各包的数据构造的图。
图6是命令数据通信中的相机主体100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命令数据通信中的可换透镜200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热线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
符号说明
1…相机系统;100…相机主体;103…主体CPU;112…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3…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200…可换透镜;203…透镜CPU;212…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3…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的图。相机系统1由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构成。可换透镜200可拆装地安装到相机主体100。可换透镜200的安装如下进行:在相机主体100的主体侧透镜框架101中嵌入可换透镜的透镜侧透镜框架201。
在主体侧透镜框架101的附近,存在包括用于数据通信及电源供给的多个接点的接点组102。在透镜侧透镜框架201的附近,存在包括与相机主体侧的接点组102分别对应的多个接点的接点组202。可换透镜200安装到相机主体100时,接点组102和接点组202连接,从相机主体100向可换透镜200提供使可换透镜200动作的电力,并且在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之间,可进行下述数据通信。
相机主体100具有主体CPU103。主体CPU103通过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进行相机主体100内的各部的控制。可换透镜200具有透镜CPU203。透镜CPU203通过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执行可换透镜200内的各部的控制。
摄像元件104拍摄被拍摄体像,并输出摄像信号。相机主体100上设置的释放开关107被按下后,主体CPU103对该摄像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做成图像数据。做成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存储介质插入口105内的移动存储介质106中。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的构成的截面图。可换透镜200内置由多个透镜210a~210e构成的摄影光学系统210和可变光圈211。上述多个透镜中包含进行摄影光学系统210的焦点调节的聚焦透镜210c和校正被拍摄体像的像抖动的抖动校正透镜210d。透镜CPU203按照来自主体CPU103的指示,通过未图示的促动器(马达等)驱动作为被驱动部件的聚焦透镜210c、抖动校正透镜210d、可变光圈211等。聚焦透镜210c沿光轴R驱动。抖动校正透镜210d沿与光轴R垂直的横轴42和纵轴43(向具有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移动方向)驱动。另外,抖动校正透镜210d并非必须向与光轴R垂直的方向移动,通过向包括沿上述横轴42、纵轴43的方向的成分的方向移动,就可以实现抖动校正的目的。可变光圈211以可改变被拍摄体光束通过的开口(以光轴R为中心的开口)的大小的方式被驱动。
也可以使可换透镜200为所谓的电动变焦透镜,其能够电动地驱动变倍用透镜而任意变更焦距。此时,在可换透镜200中设置变焦透镜(变倍用透镜),并且设置有能够电驱动该变焦透镜的变焦机构。此时,变焦透镜成为被驱动部件,沿光轴R驱动变焦透镜。
在摄像元件104的前面设置有组合了光学低通滤波器和红外线截止滤波器的滤波器111。通过了可换透镜200内的摄影光学系统210的被拍摄体光,以光轴R为中心,经由滤波器111入射到摄像元件104。主体CPU103根据摄像元件104输出的摄像信号做成显示用图像,并在设于相机主体100背面的LCD模块110显示。
在主体CPU103和透镜CPU203之间、即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之间,设有经由了图1所示的接点组102和接点组202的双系统的传送部。该双系统传送部彼此独立,因此在一个传送部中传送数据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另一个传送部传送数据。在以下说明中,将双系统的传送部分别称为第1传送部301、第2传送部302。并且,将主体CPU103和透镜CPU203在分别控制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的同时使用第1传送部301进行的通信称为“命令数据通信”,将在分别控制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和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的同时使用第2传送部302进行的通信称为“热线(hotline)通信”。稍后详述构成第1传送部301及第2传送部302的信号线、及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的具体通信内容。
在相机主体100内设有: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和进行热线通信的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这些电路分别连接到主体CPU103。同样在可换透镜200内设有: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和进行热线通信的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这些电路分别连接到透镜CPU203。
换言之,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和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分别是主体侧的通信接口。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和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分别是可换透镜侧的通信接口。主体CPU103及透镜CPU203分别控制上述各通信接口,进行各通信(命令数据通信、热线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两种通信(热线通信、命令数据通信)分别单独地设置通信接口,但也可以替代使用将其一体形成的装置。此外,也可以代替主体CPU103、透镜CPU203,而使用具有两种通信接口的功能的CPU。
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通过第1传送部301而彼此连接。同样,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和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通过第2传送部302彼此连接。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主体CPU103使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进行热线通信记载为“主体CPU103进行热线通信”,将主体CPU103使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进行命令数据通信记载为“主体CPU103进行命令数据通信”。对于透镜CPU203、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也同样。
(各传送路径的说明)
图3是表示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之间的传送路径的详情的框图。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具有4个通信端子ORDY、ICLK、IDATAB及ODATAL。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具有与这些端子对应的4个通信端子IRDY、OCLK、ODATAB及IDATAL。第1传送部301由分别连接这4对通信端子的4条信号线RDY、CLK、DATAB及DATAL构成。即,命令数据通信使用这4条信号线进行。
在信号线RDY中,从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输出表示可否开始通信的信号电平。在信号线CLK中,从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输出用于数据通信的时钟信号。在信号线DATAB中,从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输出数据信号。在信号线DATAL中,从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输出数据信号。
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具有4个通信端子IHREQ、OHANS、IHCLK及OHDATAL。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具有与这些端子对应的4个通信端子OHREQ、IHANS、OHCLK及IHDATAL。第2传送部302由分别连接这4对通信端子的4条信号线HREQ、HANS、HCLK及HDATAL构成。即,热线通信使用这4条信号线进行。
在信号线HREQ中,从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输出要求开始通信的信号(高/低(High/Low)电平)。在信号线HANS中,从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输出表示通信准备完成的信号(高/低电平)。在信号线HCLK中,从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输出用于数据通信的时钟信号。在信号线HDATAL中,从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输出数据信号。
(命令数据通信的说明)
命令数据通信是利用第1传送部301进行的双向的通信。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双向通信的构成为,使用专用的一方向传送路径进行从相机主体100向可换透镜200的信息通信,也使用区别于该传送路径设置的一方向传送路径进行从可换透镜200向相机主体100的信息通信。即,第2传送部302具有合计两个一方向传送路径:从相机主体向透镜的一方向传送路径;和从透镜向相机主体的一方向传送路径。
在命令数据通信中,从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02发送的数据和从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发送的数据,与同一时钟信号同步。即,从相机主体100发送的数据和从可换透镜200发送的数据由第1传送部301同时传送。相机主体100内的主体CPU103构成为每隔第1预定周期进行命令数据通信。因此,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以第1预定周期产生在该命令数据通信中使用的第1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从而在命令数据通信中,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之间的信息通信以第1预定周期进行。
图4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以下参照图4说明命令数据通信的顺序。
主体CPU103首先将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发送到透镜CPU203的数据(后述CMD数据、LEN数据和DATA1~DATAN数据),写入到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的内部的缓冲存储器中。数据的写入结束后,主体CPU103向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输出发送指示信号。该发送指示信号为表示上述数据的发送指示的信号。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根据该发送指示信号,开始命令数据通信。
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时(T1),首先确认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表示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可否通信,在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为无法通信的状态时,信号线RDY为H(高)电平。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在信号线RDY为H电平时,在变成L电平之前不执行下一个处理。
若信号线RDY是L(低)电平,则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将基于内部的缓冲存储器中写入的数据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之后详述),经由信号线DATAB发送到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即,将表示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信号输出到信号线DATAB。以下,在经由了信号线的数据收发中,向信号线传送表示该数据的信号。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在发送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同时,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0a。时钟信号400a的脉冲数为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发送所需要的脉冲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尺寸为4字节(32比特(bit,位)),因此时钟信号400a为32脉冲的长度。
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经由信号线DATAB接收主体侧命令包410a,并且经由信号线DATAL向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发送透镜侧命令包420a(之后详述)。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与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输出的时钟信号400a同步,进行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接收和透镜侧命令包420a的发送。透镜侧命令包420a的尺寸与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尺寸相同。因此,在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发送完成(T2)的同时,透镜侧命令包420a的发送完成。
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对应于透镜侧命令包420a的发送完成,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2)。并且,使透镜CPU203产生通信完成的中断信号(割り込み)。接收到该中断信号的透镜CPU203,开始与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内容对应的处理、即第1控制处理430a。例如,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为指示透镜CPU 203发送特定的数据的内容时,透镜CPU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30a执行生成该数据的处理。
透镜CPU203完成第1控制处理430a后,向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输出表示第1控制处理完成的信号。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根据该信号而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T3)。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对应于该信号电平的变化,经由信号线DATAB向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发送主体侧数据包410b(之后详述),并且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0b。时钟信号400b的脉冲数为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发送所需要的脉冲数。
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经由信号线DATAB接收主体侧数据包410b,并且经由信号线DATAL向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发送透镜侧数据包420b(之后详述)。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与主体侧第11通信电路112输出的时钟信号400b同步,进行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接收和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发送。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尺寸与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尺寸相同。因此,在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发送完成(T4)的同时,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发送完成。
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在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发送完成后,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4)。并且,使透镜CPU203产生通信完成的中断信号。透镜CPU203接收该中断信号,开始与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及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内容对应的处理、即第2控制处理430b。例如,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为指示透镜CPU203驱动聚焦透镜210c的内容、接收到的主体侧数据包410b为表示聚焦透镜210c的驱动量的内容时,透镜CPU203作为第2控制处理430b执行将聚焦透镜210c驱动该驱动量的处理。透镜CPU203在第2控制处理430b完成后,向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输出表示第2控制处理完成的信号。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根据该信号而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T5)。
在上述时刻T1~时刻T5进行的通信为1次命令数据通信。如上所述,在1次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分别发送一个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主体侧数据包410b。即,在处理上尽管被分割为2个进行发送,但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主体侧数据包410b为二者合并表示对可换透镜200(透镜CPU203)的一控制指示的控制指示数据。
同样,在1次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分别发送一个透镜侧命令包420a和透镜侧数据包420b。即,透镜侧命令包420a和透镜侧数据包420b为二者合并表示对相机主体100(主体CPU103)的一响应的响应数据。
(命令包和数据包的说明)
图5是表示在命令数据通信中收发的各包的数据构造的图。另外,图5所示的各数据构造中,图的左方对应于低位比特、右方对应于高位比特。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数据的收发从低位比特开始依次进行。
在图5(a)中示出了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数据构造。该主体侧命令包410a由主体CPU103生成。主体侧命令包410a由SYNC、CMD、LEN、SUM四个数据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这四个数据分别为1字节的尺寸。
SYNC数据是表示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开始的固定值,例如为128(16进制下为80H)的值。CMD数据是表示由主体侧命令包410a所表示的控制指示的种类的种类数据。例如,若CMD数据为1则主体侧命令包410a为聚焦透镜210c的驱动指示,若CMD数据为2则为可变光圈211的驱动指示。
LEN数据是表示与上述主体侧命令包410a成为一对的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尺寸的数值。例如,若LEN数据为20,则主体CPU103接着主体侧命令包410a发送的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尺寸为20字节。
SUM是表示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校验和(check sum)的数值。SUM的值以使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各字节的合计为256的倍数的方式进行确定。例如,若SYNC为128、CMD为2、LEN为5,则SUM的值为121。
图5(b)表示透镜侧命令包420a的数据构造。该透镜侧命令包420a由透镜CPU203生成。透镜侧命令包420a由SYNC、RCMD、SUM这三个数据和一个伪数据(dummy data)(图中记载为N/A的数据)构成。SYNC数据和SUM数据,与图5(a)中说明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同名数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RCMD数据是由透镜CPU203上次接收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CMD数据。即,为上次接收的种类数据。透镜CPU203在能够正常接收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主体侧数据包410b时,将主体侧命令包410a中包含的CMD数据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并且,在下一次命令数据通信中,将该CMD数据用作透镜侧命令包420a的RCMD数据。即,透镜CPU203使用上次接收到的种类数据(CMD数据),生成透镜侧命令包420a(响应数据)。
另外,相当于图5(a)所示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中的LEN数据的数据,在图5(b)所示的透镜侧命令包420a中成为伪数据(可以是任何值,收发后完全不利用的数据)。这是由于,透镜CPU203不需要指定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尺寸。因为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尺寸与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尺寸相同。
图5(c)表示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数据构造。该主体侧数据包410b由主体CPU103生成。主体侧数据包410b由SYNC和SUM这两个数据和一个以上(N个)的DATA1、DATA2、…、DATAN数据构成。即,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数据尺寸可变,其尺寸由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LEN数据规定。
SYNC数据和SUM数据与图5(a)中说明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同名数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DATA1~DATAN数据表示附随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参数。例如,主体侧命令包410a表示聚焦透镜210c的驱动指示时,DATA1~DATAN是表示聚焦透镜210c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的参数。另外,不需要参数时,将DATA1~DATAN作为伪数据处理。
透镜侧数据包420b由透镜CPU203生成,具有与图5(c)所示的主体侧数据包410b相同的数据构造。但是,在以下方面区别于主体侧数据包410b:DATA1~DATAN数据不是控制指示的参数,而是表示与透镜CPU203相关的信息。例如,当主体侧命令包410a为指示透镜CPU203发送可变光圈211当前的光圈值的内容时,对应的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DATA1~DATAN数据是表示可变光圈211当前的光圈值的数据。
(相机主体100侧的命令数据通信处理的说明)
图6是命令数据通信中的相机主体100侧(主体CPU103)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的处理通过主体CPU103向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的内部的缓冲存储器写入上述数据、向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输出发送指示信号而开始。
首先在步骤S600中,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判定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是否为H电平。若信号电平为H电平,则在成为L电平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600的处理。而当信号电平为L电平时,处理进入步骤S610。在步骤S610中,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进行: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0a;经由信号线DATAB发送主体侧命令包410a;以及经由信号线DATAL接收透镜侧命令包420a。
在步骤S620中,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与步骤S600同样地判定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是否为H电平。若信号电平为H电平,则在成为L电平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620的处理。而当信号电平成为L电平时,处理进入步骤S630。在步骤S630中,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进行: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0b;经由信号线DATAB发送主体侧数据包410b;以及经由信号线DATAL接收透镜侧数据包420b。
在步骤S640中,主体CPU103进行由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接收到的透镜侧命令包420a和透镜侧数据包420b的SUM数据的校验。SUM数据的校验是指,校验各包的总和是否为256的倍数。各包的总和不是256的倍数就意味着接收到的数据中存在例如数据变化等某种异常。另外,通过SUM数据的校验而检测到以上情况时,主体CPU103例如在下下次的命令数据通信中重新发送数据。
在步骤S660中,主体CPU103对由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接收到的透镜侧命令包420a的RCMD数据和在上次的命令数据通信中发送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CMD数据进行比较。在步骤S670中,主体CPU103判定步骤S660中的比较的结果是否检测出异常。主体CPU103在上述RCMD数据和CMD数据不一致时,判定为检测到异常,处理进入步骤S680。在步骤S680中主体CPU103重新发送在上次的命令数据通信中发送的控制指示数据、即成为一对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主体侧数据包410b。即,作为异常检测时的处理,主体侧进行如下的纠错处理:重新发送尽管上次已经发送过、但有可能未被可换透镜侧准确识别的命令包(及与其对应的数据包)。
作为主体CPU103的纠错处理,也可以不仅进行上述重新发送处理,还对使用者进行在主体侧的显示部(例如背面LCD)显示警告消息(例如“有可能产生通信错误”等)的警告动作。
另外,在步骤S670中没有检测到异常时,结束本流程。
然而,在某期间的命令数据通信(一系列的命令数据通信)中,通常连续输出多组“命令包-数据包”的组合。例如,主体侧向可换透镜侧进行5种类的要求时,作为一系列的命令数据通信,在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之间进行5组的“命令包-数据包”的组的收发动作。此时,关于从相机主体侧向可换透镜侧最后输出的最终命令包(例如5组时为第5个/以后称为“最终命令包410a-end”),在透镜CPU203中也根据该最终命令包410a-end生成RCMD数据(包括该RCMD数据的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最终的响应数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相机CPU103不输出用于将该生成的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发送到相机侧所需的时钟信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法从透镜侧向主体侧发送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从而,主体CPU103对于最终命令包,无法进行出错检验处理。即,对于最终命令包,透镜CPU203进行图7的处理,但主体CPU103不进行图6的处理。
(可换透镜200侧的命令数据通信处理的说明)
图7是命令数据通信中的可换透镜200侧(透镜CPU203)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700中,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判定在信号线CLK中是否检测到时钟信号400a。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直到检测到时钟信号400a为止反复执行步骤S700。
在步骤S710中,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与输出到信号线CLK的时钟信号400a同步地进行:经由信号线DATAB接收主体侧命令包410a;以及经由信息化DATAL发送透镜侧命令包420a。在此发送的侧命令包420a中包含在后述步骤S810中上次存储的RCMD数据。换言之,透镜CPU203在上述一系列的命令数据通信(多个“命令包-数据包”的组合)中,进行下一组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接收,并且还进行透镜侧命令包420a(响应数据=包含根据上次的命令包的CMD数据生成的RCMD数据的响应数据)的发送。
在步骤S720中,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在步骤S730中,透镜CPU203判定是否在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中检测到异常。该异常检测例如通过上述SUM数据的校验等进行。主体侧命令包410a中没有异常时进入步骤S740。
在步骤S740中,透镜CPU203执行基于步骤S710中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第1控制处理430a。在步骤S750中,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在步骤S760中,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与步骤S700同样地判定是否在信号线CLK中检测到时钟信号400b。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直到检测到时钟信号400b为止反复执行步骤S760。
在步骤S770中,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与步骤S710同样,与输出到信号线CLK的时钟信号400b同步地进行:经由信号线DATAB接收主体侧数据包410b;以及经由信号线DATAL发送透镜侧数据包420b。在步骤S780中,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
在步骤S790中,透镜CPU203与步骤S730同样地判定在接收到的主体侧数据包410b中是否检测到异常。主体侧数据包410b没有异常时进入步骤S800。在步骤S800中,透镜CPU203执行第2控制处理430b,其基于在步骤S710中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在步骤S770中接收到的主体侧数据包410b。在步骤S810中,透镜CPU203将步骤S710中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中包含的RCMD数据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在步骤S820中,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结束通信处理。
在步骤S730中在主体侧命令包410a检测到异常时,处理进入步骤S830。步骤S830~步骤S860为与步骤S740~步骤S810同样的处理,但不执行第1控制处理430a等基于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主体侧数据包410b的处理。这是由于,接收到的数据存在异常时,无法进行正常的处理。在步骤S730中检测到异常时,不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存储RCMD数据。因此,图7所示的1次的命令数据通信中的可换透镜侧的处理完成时,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继续存储之前的命令数据通信中的RCMD数据、即上上次接收到的RCMD数据。在下一个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将该RCMD数据发送到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主体CPU103在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接收到该“上上次的RCMD数据”时,判定为无法正常接收上次发送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或主体侧数据包410b,而重新发送这些数据。此外,在步骤S790中在主体侧数据包410b检测到异常时也同样,不执行第2控制处理430b,不存储RCMD数据。
(热线通信的说明)
热线通信是利用第2传送部302进行的单向的通信。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单向通信构成为,使用专用的一方向传送路径进行从可换透镜200向相机主体100的信息通信。即,第1传送部301具有一个从透镜向相机主体的一方向传送路径。热线通信与命令数据通信同样地由主体CPU103开始。主体CPU103使构成第2传送部302的信号线中通信开始用的信号线的信号电平变化时,透镜CPU203检测到该情况。透镜CPU203对应于该检测,而检测聚焦透镜210c的当前位置,并将表示该位置的位置数据发送到主体CPU103。
在此,相机主体100内的主体CPU103构成为,以第2预定周期产生在该热线通信中使用的第1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在命令数据通信中已述)。在此,第2预定周期被设定成比在命令数据通信中已述的第1预定周期短的周期(例如第2预定周期设定成第1预定周期的1/10以下的极短周期)。从而,在热线通信中,与上述命令数据通信相比以非常快的周期(第2预定周期)反复进行从可换透镜200向相机主体100的信息通信。
主体CPU103每隔预定周期(上述第2预定周期)执行热线通信。热线通信与命令数据通信不同,主体CPU103能够以很少的处理从透镜CPU203接收与可换透镜200相关的数据。这是由于,在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接收数据时,首先需要发送表示对透镜CPU203的指示的数据,与之相对,热线通信仅通过使特定的信号线的信号电平变化,就立即开始自透镜CPU203的数据的发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双方使用相同频率的时钟信号(上述第1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上述两个通信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频率为彼此不同的频率。例如,进行热线通信时,只要可换透镜200和相机主体100之间的信息通信(数据传送)足够应付,则可以使热线通信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频率为低于上述第1频率的频率。
图8是表示热线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另外,图8(b)是放大了图8(a)的一个期间Tx的图。以下,参照图8说明热线通信的顺序。
热线通信与命令数据通信同样由主体CPU103开始。主体CPU103在热线通信开始时(T6),使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对应于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从H电平变为L电平,而使透镜CPU203产生通信要求的中断信号。接收到该中断信号的透镜CPU203,开始执行用于生成透镜数据的生成处理610。在生成处理610中,透镜CPU203检测聚焦透镜210c的当前位置,并写入到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内部的缓冲存储器中,从而生成表示该位置的位置数据。
透镜CPU203在生成处理610的最后,向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输出发送指示信号。该发送指示信号是表示生成的位置数据的发送指示的信号。被输入了发送指示信号的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使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从H电平变为L电平(T7)。
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对应于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从H电平变为L电平,向信号线HCLK输出时钟信号620。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数据成为用0~65535的范围的整数表示了聚焦透镜210c的当前位置的2字节的数据。因此,时钟信号620为相当于2字节的脉冲数的信号。
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与由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发送的时钟信号620同步,经由信号线HDATAL向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发送表示位置数据的位置数据信号630。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接收位置数据信号630,并将该信号所表示的位置数据写入到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的内部的缓冲存储器中。位置数据的收发由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和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进行。即,主体CPU103和透镜CPU203可以在位置数据的收发过程中执行其他处理。
位置数据的发送完成后,透镜侧第2通信电路213使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8)。另一方面,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对应于位置数据的接收完成,使主体CPU103产生通信完成的中断信号。主体CPU103对应于该中断信号,从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内部的缓冲存储器读出接收到的位置数据。之后,主体CPU103向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送出通信完成信号。被输入了通信完成信号的主体侧第2通信电路113,使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9)。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1)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接收从相机主体100输出的时钟信号400a、400b。进而,从相机主体100与时钟信号400a、400b同步地接收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主体侧数据包410b,其是表示对可换透镜200的控制指示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包含表示控制指示的种类的CMD数据。此时,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与时钟信号400a、400b同步地将包含作为上次接收到的CMD数据的RCMD数据的响应数据即透镜侧命令包420a(该透镜侧命令包420a是在上次(前一次)自相机主体100的通信中由透镜侧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本身)和透镜侧数据包420b(该透镜侧数据包420b是与根据在上次(前一次)自相机主体100的通信中由透镜侧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而由透镜侧进行的处理相关的数据(例如相对于光圈驱动命令,透镜侧实际驱动的光圈驱动量))发送到相机主体100。因此,相机主体100能够确认是否正常地进行了上次的通信,通信的可靠性提高。
(2)透镜CPU203检测由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和主体侧数据包410b是否异常。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在上次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或主体侧数据包410b检测到异常时,代替上次接收到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使上上次接收到的CMD数据作为表示异常的数据包含在透镜侧命令包420a中并进行发送。因此,相机主体100仅通过与上次发送的CMD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容易地确认上次通信是否正常进行。
以下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将变形例的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1次的命令数据通信中收发的数据被分割为命令包和数据包。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实施方式。即,在命令数据通信中,对上述命令包和数据包成为一体的一个数据进行收发的情况、对分割为三个以上的包的数据进行收发的情况,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变形例2)
在图6和图7所示的通信处理中,使用命令包和数据包的校验和数据即SUM数据来校验各包,检测各包的异常。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检测各包的异常。在此所说的“异常”不限于通信的异常。例如在控制处理中检测到异常时,也可以返回表示异常的异常数据、即上上次接收到的CMD数据。
(变形例3)
作为表示异常的异常数据,也可以使用上上次接收到的CMD数据以外的数据。例如用1~100的数值表示控制指示的种类时,也可以将101以上的数值规定为表示异常的数值,并返回这样的数据。
(变形例4)
在图5(b)所示的透镜侧命令包420a中,也可以代替“N/A”所示的伪数据,而包含其他有用的数据。例如也可以包含表示上次执行的第1控制处理430a和第2控制处理430b的控制的结果的控制结果数据。作为控制结果数据的例子,考虑了以下数据等:表示聚焦透镜210c、可变光圈211被正常驱动的数据;按照其原因表示聚焦透镜210c、可变光圈211未被正常驱动的数据。
(变形例5)
作为表示异常的RCMD数据使用上上次接收到的CMD数据时,在从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反复发送了包含同一CMD数据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的情况下,难以检测异常。因此,主体CPU103也可以不反复发送包含同一CMD数据的主体侧命令包410a、即表示同一控制指示的控制指示数据。此外,也可以按照控制指示的种类,准备两种对应的种类数据。例如也可以将“1”和“10”的任意CMD数据均规定为表示聚焦透镜210c的驱动指示,主体CPU103交替使用这两个CMD数据。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CPU203在一系列的命令数据通信中,对于最终命令数据通信,也从透镜侧做成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不发送到相机主体100。因此,透镜CPU203也可以构成为不制作该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通过不进行这样无特别需要的数据的生成,可以减轻透镜CPU203的负荷。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相机主体100和可换透镜200之间进行的一系列的命令数据通信(连续输出多组“命令包-数据包”的组合的命令数据通信)中,对于从相机主体侧向可换透镜侧最后输出的命令包410a-end(最终命令包),无法进行出错检验处理。即,在可换透镜侧根据该最终命令包410a-end生成的RCMD数据(包含该RCMD数据的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没有从可换透镜200输出。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相机主体100侧进行与该最终命令包相关的通信出错检验。
此时,为了接收透镜侧最终命令包420a-end,可以从主体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特别输出上述时钟信号400a(最终时钟信号400a-end)。透镜CPU203和透镜侧第1通信电路212根据该最终时钟信号400a-end,将上述透镜侧最终命令包数据420a-end输出到主体侧。此时,相机CPU103和主体侧第1通信电路112也可以将时钟信号如图4所示(与通常的命令包通信同样)以命令包收发用的时钟信号400a和数据包收发用的时钟信号400b的组而发送到可换透镜,也可以不发送数据包收发用的时钟信号400b而仅发送命令包收发用的时钟信号400a。
这样构成后,相机主体侧对于最终命令包也可以进行出错检验,以确认在透镜侧是否被切实地接收到。
(变形例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RCMD数据和CMD数据不一致时,作为相机主体100进行的纠错处理,进行重新发送可能没传送到可换透镜200的命令数据的处理、警告显示处理等。但是,作为纠错处理,除了上述处理之外,还可以进行如下的纠错处理:在“下一次”发送的“命令包-数据包”的组中,对该数据包进行校正(添加在上次命令数据通信时对可换透镜指示的内容)后,进行下一次命令数据通信。具体地说,通信失败的命令包和数据包的组例如假定为“使聚焦透镜向被拍摄体侧移动5mm”的内容,而且下一次要发送的命令包和数据包的组例如假定为“使聚焦透镜向被拍摄体侧移动3mm”的内容。此时,根据该通信失败的内容(“使聚焦透镜向被拍摄体侧移动5mm”),将下一次预定发送的命令包和数据包的内容(“使聚焦透镜向被拍摄体侧移动3mm”)修改为“使聚焦透镜向被拍摄体侧移动8mm”的内容后,进行命令数据通信。
(变形例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抖动校正机构,对于包括能够以具有与光轴R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方式移动的抖动校正透镜,并通过驱动该抖动校正透镜进行手抖动校正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抖动校正机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抖动校正光学系统向包含光学系统210的光轴的面内方向旋转(摆动)而进行抖动校正的方式。
只要不破坏本发明的特征,则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考虑的其他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换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拆装,其特征在于,具有:
时钟接收单元,接收从上述相机主体输出的时钟信号;
控制指示接收单元,从上述相机主体接收与上述时钟信号同步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该控制指示数据信号表示对上述可换透镜的控制指示,包含表示上述控制指示的种类的种类数据;
生成单元,根据上述接收到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的上述种类数据,生成包含该种类数据的响应数据信号;和
响应发送单元,在从上述相机主体接收下一个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时,与由上述时钟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时钟信号同步,向上述相机主体发送上述响应数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异常检测单元,对由上述控制指示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控制指示数据异常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在对于由上述控制指示接收单元上次接收的上述控制指示数据,由上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异常时,上述生成单元生成代替上次接收到的上述种类数据而包含表示上述异常的异常数据的上述响应数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控制指示接收单元连续接收的两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构成为,一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中包含的上述种类数据和另一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中包含的上述种类数据不一致,
上述异常数据是由上述控制指示接收单元上上次接收到的上述种类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单元,根据上述接收到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来进行预定的控制,
上述响应数据信号还包括控制结果数据,该控制结果数据表示上述控制单元根据由上述控制指示接收单元上次接收到的上述控制指示数据进行的控制的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指示接收单元依次接收了多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时,上述生成单元生成最后的响应数据信号,该最后的响应数据信号包含表示该多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中的最后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中的种类的种类数据,
上述响应发送单元根据在上述生成单元生成了上述最后的响应数据后由上述时钟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时钟信号,将上述最后的响应数据信号发送到相机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指示接收单元依次接收了多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时,上述生成单元不进行基于如下种类数据的响应数据信号的生成:该种类数据表示该多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中的最后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中的种类。
7.一种相机主体,安装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换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
时钟发送单元,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时钟信号;
控制指示发送单元,与上述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
响应接收单元,从上述可换透镜接收与上述时钟信号同步的上述响应数据信号;和
判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响应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述响应数据信号,判定由上述控制指示发送单元上次发送的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是否被上述可换透镜正常接收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指示发送单元在由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上次发送的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未被上述可换透镜正常接收到时,再次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该控制指示数据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指示发送单元将多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依次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时,在发送了该多个上述控制指示数据信号中的最后的控制指示数据信号后,上述时钟发送单元向上述可换透镜发送用于接收上述响应数据的时钟信号。
CN201110042286.6A 2010-09-09 2011-02-18 可换透镜及相机主体 Active CN102402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2102 2010-09-09
JP2010-202102 2010-09-09
JP2010294516A JP5182357B2 (ja) 2010-09-09 2010-12-29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JP2010-294516 2010-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2099A true CN102402099A (zh) 2012-04-04
CN102402099B CN102402099B (zh) 2016-06-01

Family

ID=4580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2286.6A Active CN102402099B (zh) 2010-09-09 2011-02-18 可换透镜及相机主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88869B2 (zh)
JP (1) JP5182357B2 (zh)
CN (1) CN10240209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5995A (zh) * 2013-11-08 2016-06-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更换镜头及通信方法
CN109709749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CN109709752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4051B (zh) * 2010-06-29 2016-08-31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相机系统
JP5995536B2 (ja) * 2012-06-05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レンズ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AT513009B1 (de) * 2012-06-11 2021-02-15 Swarovski Optik Kg Objektiv für ein Bildaufzeichnungsgerät
JP6407538B2 (ja) * 2014-03-10 2018-10-17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カメラ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
JP6716206B2 (ja) * 2015-07-02 2020-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1202011B2 (en) * 2016-07-25 2021-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lens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MY184418A (en) 2017-10-26 2021-04-01 Nikon Corp Accessory
JP7024322B2 (ja) 2017-10-26 2022-02-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455578B1 (ja) 2017-10-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2019078933A (ja) 2017-10-26 2019-05-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972918B2 (ja) 2017-10-26 2021-11-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JP6521153B2 (ja) * 2018-06-29 2019-05-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
JP6455622B1 (ja) 2018-07-18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4B1 (ja) 2018-08-1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508402B1 (ja) 2018-08-21 2019-05-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
WO2020144756A1 (ja) * 2019-01-09 2020-07-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0113A (en) * 1985-10-08 1989-08-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with enhanced communication with detachable lens
US5003399A (en) * 1988-11-17 1991-03-26 Sony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exchangeable lens device
US6336754B1 (en) * 1997-12-05 2002-01-08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t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ype of lens attached to body
CN101285986A (zh) * 2007-04-11 2008-10-1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的照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4249A (en) * 1986-12-27 1990-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amera
JPH02123879A (ja) * 1988-11-01 1990-05-11 Canon Inc 交換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US5089843A (en) * 1989-01-09 1992-0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 focus device with predictive focussing
JPH07325339A (ja) * 1994-05-31 1995-12-12 Canon Inc ファインダ表示装置
JP2000105402A (ja) * 1999-09-13 2000-04-11 Sony Corp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79553B2 (ja) * 2009-03-04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0113A (en) * 1985-10-08 1989-08-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with enhanced communication with detachable lens
US5003399A (en) * 1988-11-17 1991-03-26 Sony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exchangeable lens device
US6336754B1 (en) * 1997-12-05 2002-01-08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t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ype of lens attached to body
CN101285986A (zh) * 2007-04-11 2008-10-1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的照相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5995A (zh) * 2013-11-08 2016-06-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更换镜头及通信方法
CN105705995B (zh) * 2013-11-08 2018-07-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更换镜头及通信方法
CN109709749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CN109709752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CN109709752B (zh) * 2017-10-26 2024-03-15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80513A (ja) 2012-04-19
US8788869B2 (en) 2014-07-22
JP5182357B2 (ja) 2013-04-17
US20120066539A1 (en) 2012-03-15
CN102402099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2099A (zh) 可换透镜及相机主体
CN102193270B (zh) 可换透镜
US10026377B2 (en) IRDA converter tag
CN102314042A (zh)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相机系统
CN103827743A (zh) 可换镜头
US9606422B2 (en) Camera apparatus, camera body,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camera body
JP2007535242A5 (zh)
US20090170660A1 (en) Bicyc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199796B (zh) Iic通信方法以及实现iic通信的嵌入式系统
CN106537476A (zh) 可训练收发器和移动通信设备诊断系统及方法
JP6448308B2 (ja) 撮像用アクセサリ、撮像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809463A (zh) 气压传感器批量标定方法和装置
US8781332B2 (e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7975075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20133104A1 (zh) 控制方法、装置、无人飞行器及存储介质
US20120166857A1 (en) Interface circuit, inverter device, inverter system, an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05306882A (zh) 找出处理单元连接的传感器单元使用的设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030336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CN203069950U (zh) 一种数码相机的镜头转接环适配系统
JPWO2006090473A1 (ja) データ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制御装置
CN104678809A (zh) 可通用传感器控制设备及系统
KR20200081323A (ko) 무인기용 조종기신호 변환장치
EP2093906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it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68389B (zh) 光模块光有源耦合系统和方法
JP2014064452A (ja) 多軸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多軸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