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利胆片的制备方法,使其安全有效,方便服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下述技术方案。
取大黄58g,粉碎,加入0.6L的65%乙醇,投入微波萃取装置中进行微波萃取,萃取功率300-600W,萃取2次,每次3-10分钟,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加到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上,30%乙醇洗脱,收集4倍量柱体积洗脱液,然后用60%乙醇洗脱,收集4倍量柱体积洗脱液,与前述洗脱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并干燥,得大黄提取物,备用;取金钱草58g、金银花58g,粉碎,加入1.2L的水, 投入微波萃取装置中进行微波萃取,萃取功率500W,萃取2次,每次5分钟,合并萃取液,浓缩,加到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上,70%乙醇洗脱,收集5倍量柱体积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通过强碱性苯乙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以0.5mol/L的NaOH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滤过,通过强酸性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收集流出液,滤过,浓缩并干燥,得二金提取物,备用;取木香96.5g、知母58g、大青叶58g、柴胡58g、白芍58g、黄芩29g、茵陈58g共7味药材,粉碎,加入到CO2超临界萃取器中,乙醇作为夹带剂,夹带剂占总萃取溶剂的体积百分比为2-6%,萃取压力25-35MPa,温度40-60℃, CO2流量1-3ml/g生药·min,萃取时间150-180min,得超临界萃取物,干燥,备用;取芒硝19g,加入40mL水,加热溶解,滤过,取滤液,加入上述大黄提取物、二金提取物、超临界萃取物混合,加入糊精,70%乙醇制颗粒,干燥,加入硬酯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制成250片,每片重0.23g。
大黄微波萃取功率400W,每次萃取6分钟。
强碱性苯乙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选自201×7型,201×4型,D201型强碱性苯乙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
强酸性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选自001×7型、001×4型、D001型强酸性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
CO2超临界萃取夹带剂占总萃取溶剂的体积百分比为4%。
CO2超临界萃取的萃取压力30MPa,温度50℃, CO2流量2ml/g生药·min,萃取时间160min。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利胆片,其作为制备治疗痛经药物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利胆片每次需服用8片(相当于5g药材),而采用本发明制备而成的利胆片每次仅需服用2片(相当于5g药材),在具有相似药理活性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服用量。此结论可以通过下述试验证明。
试验一 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比较。
1、仪器及试药
利胆片(超临界法,以下简称L-LJ,下同):按实施例3方法制备。
利胆片(传统法L-CT,下同),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方法制备,包薄膜衣。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METTLER AE240电子分析天平。
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方法
色谱条件 Kromasi 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0μL。
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无水乙醇-乙酸乙酯(2: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大黄素10μg、大黄酚2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分别取供品20片,除去包衣,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5片的重量),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水浴蒸干,加30%乙醇-盐酸(10:1)的混合溶液15mL,加热回流1小时,立即冷却,用三氯甲烷强力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乙酸乙酯(2:1)混合溶液使溶解,移置25 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利胆片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1.72mg/片 )是采用传统法(0.41mg/片)的4.2倍。
表1 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样品 |
含量(mg/片) |
L-LJ |
1.72 |
L-CT |
0.41 |
试验二 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药效学比较。
1、 试验材料。
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SD大鼠;新西兰家兔。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1.2 药品
利胆片(超临界法,以下简称L-LJ):按实施例3方法制备。
利胆片(传统法,简称L-CT),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方法制备,包薄膜衣。
己烯雌酚注射液,广州明兴制药厂生产;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1.3 数据及统计
数据以mean±s表示,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记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方法及结果。
2.1 对大鼠胆汁分泌及胆红素的影响
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克, 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CT组(给药剂量0.44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L-LJ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是0.06g/kg、0.11g/kg 、0.22g/kg。其中中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后,腹腔注射乌坦(1g/kg)麻醉,背位固定,于剑突下3cm开腹,分离胆总管,结扎近十二指肠端,在胆总管上作V形剪口,插入胆汁引流管见淡黄色胆汁流出后,固定引流管,关闭腹腔,稳定0.5小时后先收集0.5小时胆汁为药前对照。尔后各组分别经十二指肠给予不同药物,分别收集药后30、60、120、180分钟内胆汁流量。收集的各动物各时段胆汁合并,测定胆红素含量。
结果(见表2)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CT组,L-LJ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量(p<0.05、0.01),增加胆红素含量(p<0.05、0.01)。表明利胆素片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F-CT组与F-LJ中剂量相比,胆汁分泌量、胆红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相应剂量下(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两者活性相当。
表2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对大鼠胆汁分泌及胆红素的影响(n=6)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2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CT组(0.88g/Kg,相当于人临床剂量,即每日15g生药);L-LJ低、中、高剂量组(0.11g/Kg、0.22g/Kg、0.44g/Kg,其中中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剂量,即每日15g生药)。灌胃给药。药后1h,将小鼠左耳涂2%巴豆油液50μl,4h后拉颈处死,剪下两耳,以直径8mm不锈钢铳子冲下耳片,称重,两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计算肿胀抑制率。
结果(见表3)表明,L-CT组、L-LJ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程度(p<0.05、0.01),L-CT组、L-LJ中、高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均大于50%。L-CT组、L-LJ中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相应剂量下(相当于人临床剂量,即每日15g生药),两者抗炎的药理活性相当。
表3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n=12)
组别 |
剂量(g/Kg) |
耳廓肿胀度(mg) |
抑制率(%) |
空白对照 |
- |
21.2±8.6 |
|
L-CT组 |
0.88 |
8.5±4.3** |
59.9 |
L-LJ低剂量 |
0.11 |
13.2±5.1* |
37.7 |
L-LJ中剂量 |
0.22 |
8.4±5.0** |
60.4 |
L-LJ高剂量 |
0.44 |
7.9±4.1** |
62.7 |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3 对腹腔注射醋酸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分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同2.2。药后1小时小鼠均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液(0.2mg/0.1ml·10g),随即腹腔注射1%醋酸0.2ml/10g,半小时后将小鼠脱颈处死,用定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用721型分光光度计(590nm)测吸光度,制作伊文思蓝标准曲线,由此得出动物腹腔渗出染料量。
结果(见表4)表明,L-CT组、L-LJ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腹腔注射醋酸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0.01)。L-CT组、L-LJ中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相应剂量下(相当于人临床剂量,即每日15g生药),两者抗炎的药理活性相当。
表4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对腹腔注射醋酸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n=12)
组别 |
剂量(g/Kg) |
腹腔渗液染料量(μg/只) |
空白对照 |
- |
6.35±1.27 |
L-CT组 |
0.88 |
3.17±1.03** |
L-LJ低剂量 |
0.11 |
4.02±1.16* |
L-LJ中剂量 |
0.22 |
3.14±1.04** |
L-LJ高剂量 |
0.44 |
3.03±0.97** |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3 对醋酸诱导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取雌性昆明小鼠,体重18-22g,分组、给药方法同2.2,于末次给药后30min,每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观察15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及计算扭体反应抑制率,抑制率大于50%认为有镇痛作用。
结果(见表5)表明,各给药组均可显著减少醋酸诱导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0.01。其中,L-CT组、L-LJ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均大于50%,镇痛作用明显。L-LJ中剂量组与L-CT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相应的剂量下(均相当于人临床剂量),两者生物活性相似。
表5 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对醋酸诱导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2)
组别 |
剂量g/Kg |
扭体次数(次/15min) |
抑制率(%) |
空白对照 |
- |
43.4±18.2 |
—— |
L-CT |
0.88 |
19.3±12.4** |
55.5 |
L-LJ低剂量 |
0.11 |
27.1±14.6* |
37.6 |
L-LJ中剂量 |
0.22 |
19.0±12.7** |
56.2 |
L-LJ高剂量 |
0.44 |
16.8±11.5** |
61.3 |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p<0.05,** p<0.01。
2.4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SD大鼠,体重180-220g,置于实验环境中适应3-4天,实验前2天在固定时间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大鼠肛温1次,取体温平均值在37.5-38.5℃的健康大鼠供实验使用。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CT组(给药剂量0.44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L-LJ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是0.06g/kg、0.11g/kg 、0.22g/kg。其中中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灌胃给药,连续4天,于第4天实验前禁食12h,实验当日测体温3次,每隔1h1次,灌胃相应药物30min后,每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5%干酵母悬液10mL/kg,分别于给药后的3、4、5、10h测体温1次,记录并求出各测定时刻相对于正常体温的体温变化值。
试验结果(见表6)表明,L-CT组、L-LJ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的肛温(p<0.05、0.01),效果能持续10h以上。L-CT组、L-LJ中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者解热的药理活性相当。
表6 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对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肛温的影响(n=8)
注:*p<0.05,**p<0.01。
2.5 抗痛经作用
2.5.1 抗缩宫素致小鼠痛经
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CT组(0.88g/Kg,相当于人临床剂量,即每日15g生药);L-LJ低、中、高剂量组(0.11g/Kg、0.22g/Kg、0.44g/Kg,其中中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剂量,即每日15g生药)。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每只小鼠从第2天开始sc己烯雌酚,连续4d,剂量依次为0.2,0.1,0.1,0.2 mg/d,同时正常对照组ip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或蒸馏水90min后,正常对照组sc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sc缩宫素20 u/kg,观察记录30 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和扭体抑制百分率。
结果(见表7)表明, L-LJ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缩宫素致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0.01),表明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利胆片具有抗痛经作用。L-CT组与L-LJ中剂量相比,扭体次数及扭体抑制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相应剂量下(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利胆片在抗痛经方面的药理活性优于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利胆片。
表7 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n=12)
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L-LJ中剂量相比,△p<0.05。
2.5.2 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痛经模型的血栓干重的影响
取雌性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CT组;L-LJ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从第1天开始ip己烯雌酚,连续10d,第1天和第10天剂量为每只0.4mg,其余天数为每只0.2mg。正常对照组sc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10天开始L-LJ组分别按低、中、高剂量0.06g/kg、0.11g/kg 、0.22g/kg。其中中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ig给药,L-CT组ig0.44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ip缩宫素10u/kg,正常对照组大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1h后用25%乌来糖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快速将1mL血注入血栓仪的塑胶管,开启血栓仪,10min后将塑胶管取下,取出血栓,滤纸吸干表面血液,置80℃烘箱1h,恒重后称血栓干重。
结果(见表8)表明,L-LJ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模型大鼠的血栓干重(p<0.05、0.01),表明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利胆片具有活血作用。L-CT组与L-LJ中剂量相比,血栓干重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表明在相应剂量下(相当于人临床用量,即15g生药/日)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利胆片抗痛经模型大鼠血栓的药理活性优于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利胆片。
表8不同方法制备的利胆片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栓的影响(n=10)
组别 |
剂量(g/Kg) |
血栓干重(mg) |
正常对照 |
— |
14.2±10.4** |
模型对照 |
— |
36.7±14.9 |
L-CT |
0.44 |
26.3±14.7△ |
L-LJ低 |
0.06 |
22.1±12.5* |
L-LJ中 |
0.11 |
18.4±12.3** |
L-LJ高 |
0.22 |
17.5±13.2** |
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L-LJ中剂量相比,△p<0.05。
上述研究表明,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利胆片,有效成分含量是传统法制备的利胆片的4倍。在服用量减少3/4的情况下,两者在利胆、抗炎、镇痛、解热方面的药理活性相当。而前者在抗痛经方面的活性明显优于后者。前者可以在制备治疗痛经药物中应用。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文将对其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表述,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