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6028A -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6028A
CN102396028A CN2009801586934A CN200980158693A CN102396028A CN 102396028 A CN102396028 A CN 102396028A CN 2009801586934 A CN2009801586934 A CN 2009801586934A CN 200980158693 A CN200980158693 A CN 200980158693A CN 102396028 A CN102396028 A CN 102396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unit
light
foreign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86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6028B (zh
Inventor
铃木康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96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6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6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60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pivot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检测从插入口插入的异物时能够抑制成本上升、且减少机构部分的设计限制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在插入口(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外侧壳(8)的内侧相对置地设置发光部16a和受光部(16b),由μCOM(4)来判断插入了CD(2)时从受光部(16b)的输出波形从H电平向L电平的变化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在是偶数的情况下设为正常的盘,在钳住后进行再生处理,在是奇数的情况下设为插入了异物而进行排出处理。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该记录介质形成为圆盘状且在中心设置有中心孔。
背景技术
从CD(Compact Disc: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盘)、BD(Blu-ray Disc:蓝光盘)等的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备有:机器主体;通过插入口对该机器主体取放记录介质的输送单元;设置在机器主体内且钳住(clamping)记录介质而从该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钳位再生单元;以及连动单元。
输送单元具备盘导轨以及输送辊,该盘导轨和输送辊设置为相互自由地接触分离、且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或者分离的方向施力。输送单元在相互接近的盘导轨与输送辊之间夹住记录介质,该输送辊由马达进行旋转驱动,对机器主体取放记录介质。
钳位再生单元具备有:滑架底座,设置为通过橡胶、阻尼器(damper)等弹性构件而相对机器主体移动自由;以及钳位臂,设置为在该滑架底座上以一端部为中心而旋转自由。
滑架底座设置有:转台,设置为旋转自由;主轴马达,使转台与上述的记录介质一起旋转;以及光拾取器,读取记录于上述的记录介质的信息。
钳位臂在其另一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设置于滑架底座的转台之间夹住记录介质的钳位器,并且以一端部为中心旋转自由地设置于滑架底座上,以使得该另一端部与滑架底座自由地接触分离。
钳位再生单元在相互地接近的滑架底座的转台与钳位臂的钳位器之间夹住记录介质,光拾取器从该记录介质读出信息。
连动单元使输送单元和钳位再生单元进行连动,以使得当输送单元的盘导轨和输送辊相互分离时,钳位再生单元的滑架底座的转台和钳位器相互地接近,当输送单元的盘导轨和输送辊相互地接近时,钳位再生单元的滑架底座的转台和钳位器相互分离。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在机器主体内收容记录介质时,如果记录介质位于钳位再生单元的滑架底座的转台与钳位器之间,则连动单元使钳位再生单元的滑架底座的转台与钳位器相互地接近而在它们之间钳住记录介质,并且使输送单元的盘导轨和输送辊相互远离。并且,信息处理装置在转台与钳位器之间钳住记录介质,转台旋转记录介质,光拾取器从记录介质读出信息。另外,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在向机器主体外排出记录介质时,连动单元使钳位再生单元的滑架底座的转台和钳位器相互地分离,之后使输送单元的盘导轨和输送辊相互地接近而在它们之间夹住记录介质,通过输送单元将该记录介质排出到机器主体外。
作为收容上述的记录介质的壳,有时使用具备如下部分的壳:壳主体;盖体,与该壳主体之间夹住并收容上述记录介质;以及卡止构件,从壳主体的内表面凸出并侵入到上述记录介质的中央孔(还称作中心孔或者钳位孔)内,卡止该记录介质。这种壳的卡止构件由海绵等弹性变形自由的材料构成,并且,有时通过具有粘接性的粘接剂而安装到上述壳主体的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壳取下记录介质时,在卡止在从壳主体取下的记录介质的中央孔的状态下,有时卡止构件从壳主体的内表面脱落。
由此,在将记录介质插入到机器主体内时,卡止构件夹在转台与钳位器之间,通过上述的粘接剂而密接在转台上。由此,对于正常地通过转台和钳位器夹住的记录介质来说,该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不同,不仅不能从该记录介质读出信息,而且即使要通过输送单元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机器主体外,有时也会因为上述的卡止构件密接在转台上而变得不能排出。
假设,即使在卡止构件密接在转台上的状态下也向机器主体外排出记录介质,在再次向机器主体内插入记录介质时,该记录介质按压卡止构件,该卡止构件被压入到滑架底座与钳位臂之间,妨碍钳位再生单元的动作,在最坏的情况下,记录介质再生装置肯可能变得不正常地进行动作。
为了检测像这样的卡止构件等异物的插入,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输送装置那样,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来检测有无上述卡止构件:在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中央设置光学式的插入检测传感器6,通过外形检测传感器7、8来检测中心孔靠近插入检测传感器6的检测位置的情况,根据此时的插入检测传感器6的信号来检测标准的记录介质的中心孔,该外形检测传感器7、8由在输送辊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隔开规定间隔而分开配置的机械式的微动开关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9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38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中,需要2种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导致成本相应地上升。另外,需要正确地识别输送中的盘的位置,因此各个传感器需要设置在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检测的位置,有时会制约其它机构部分的设计。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检测从插入口插入的异物时抑制成本上升、且减少机构部分的设计制约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具备:机器主体;插入口,用于向上述机器主体内部插入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形成为圆盘状且在中心设置有中心孔;输送单元,通过上述插入口对该机器主体取放上述记录介质;以及钳位再生单元,设置在上述机器主体内且钳住上述记录介质并从该记录介质读出信息,该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光单元,设置在上述输送单元将上述记录介质从上述插入口输送到上述钳位再生单元时的上述中心孔的移动轨迹上;受光单元,在与上述发光单元相对置的位置夹住上述移动轨迹进行设置,并接受从上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输出表示是正在接受来自上述发光单元的光的受光状态、还是未接受来自上述发光单元的光的非受光状态的信号;异物判断单元,在检测出到上述受光单元所输出的信号从上述受光状态向上述非受光状态变化了之后,对从上述非受光状态向上述受光状态变化次数进行计数,根据该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来判断是否从上述插入口插入了异物;以及控制单元,在上述异物判断单元判断为从上述插入口插入了异物时使上述输送单元进行排出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有关的CD播放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CD播放器的底座主体以及钳位再生单元等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CD播放器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作为记录介质的CD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对CD的中心孔进行异物检测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插入了通常的CD时的CD的各区域与从受光部输出的波形的对应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插入了卡止构件卡止在中心孔的CD时的CD的各区域与从受光部输出的波形的对应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有关的异物检测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能够由本发明进行检测的CD的其它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能够由本发明进行检测的CD的其它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有关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有关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分别在输送单元将记录介质从插入口输送到钳位再生单元时的中心孔的移动轨迹上设置发光单元,在与发光单元夹住移动轨迹的位置设置受光单元,在检测出发光单元输出的表示受光状态还是非受光状态的信号从受光状态变化为非受光状态之后,异物判断单元根据从非受光状态向受光状态的变化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来判断是否从插入口插入了异物,在判断为从前插入口插入了异物时通过控制单元使输送单元进行排出动作,因此传感器只要由发光单元和受光单元构成的光学式的传感器1种即可,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并且设置位置只要记录介质的中心孔的移动轨迹上即可,因此能够减少机构部分的设计制约。另外,通过从受光单元输出的信号的变化次数来判断是否为异物,因此不需要如使用了多种传感器时那样考虑信号间的定时等,能够简化处理内容。
另外,也可以具备检测从插入口插入了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后端的后端检测单元,在后端检测单元检测出记录介质的后端的时刻的从非受光状态向受光状态的变化次数是奇数的情况下,异物判断单元判断为从插入口插入了异物。由此,在检测原来中心孔时从非受光状态向受光状态的变化次数应该是偶数却成为奇数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中心孔存在异物。而且,后端检测单元只检测记录介质的后端,因此设置位置具有自由度,能够减少机构部分的设计的制约。
另外,异物判断单元也可以在检测出受光单元输出的信号从受光状态变化为非受光状态之后的预定的规定时间内从非受光状态向受光状态的变化次数是偶数的情况下判断为从插入口插入了异物。由此,设定开始检测记录介质之后至少应该检测中心孔的时间,该时间内的从非受光状态向受光状态的变化次数在检测出原来中心孔时应该为奇数却成为偶数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中心孔存在异物。而且,不需要检测存储介质的后端,因此不需要检测存储介质的后端的部件等,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成本降低。
另外,发光单元以及受光单元也可以设置在插入口内侧的长度方向中央。由此,如果插入口形成为与记录介质大致相同的大小,则中心孔通过设置有发光单元以及受光单元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异物的判断。
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1~图7来说明作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有关的信息处理装置的CD播放器1。图1等所示的CD播放器1是如下装置:安装在作为移动体的汽车的仪表面板(下面,称作仪表板)等,收容一张作为记录介质的CD2(图2所示),读出(再生)记录在该CD2上的信息,并输出为声音。
CD2是如下记录介质:当然形成为圆板状即盘状,记录了能够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读取的信息。另外,如图2、图4所示,在CD2的中央设置有中心孔2a。另外,在CD2的一方的盘面形成有能够打印文字、图形、图案等的图像的标签面2b,在另一方的盘面形成有通过激读取数据的未图示的记录面。另外,在标签面2b的内周设置有没有形成记录面、标签面2b的由透明树脂形成的钳位区域2c。
另外,CD2有时收容在壳中,该壳由壳主体、与该壳主体之间收容该CD2的盖体、以及安装于上述壳主体的内表面并卡止在上述中心孔2a内的卡止构件100(图4所示)构成。上述卡止构件100形成为外径比上述中心孔2a大一些的圆板状且由海绵等的弹性变形自由的材料构成,并且通过具有粘接性的粘接剂而安装在壳主体的内表面。卡止构件100以安装于该壳主体的内表面的状态卡止在CD2的中心孔2a内,从而将该CD2固定在壳主体即壳上。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卡止构件100卡止在中心孔2a的状态的CD2作为异物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异物除了在能够由本CD播放器1进行再生的盘的中心孔2a中卡止或者附着某些物体而堵塞中心孔2a的状态之外,还包含能够从插入口10插入但不具有中心孔2a的物体。
如图1以及图2所示,CD播放器1具备有:机器主体3(图1所示)、作为输送单元的输送单元5、作为钳位再生单元的钳位再生单元6、连动机构、未图示的信号处理部、异物判断单元以及作为控制单元的μCOM4(图3所示)等。此外,下面将与CD2的表面和输送单元5的CD2的输送方向这两者平行的图1中的箭头Y记为CD播放器1的深度方向,将与CD2的表面平行且与上述深度方向Y正交的箭头X记为CD播放器1的宽度方向,与CD2的表面深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的全部正交的箭头Z记为CD播放器1的厚度方向。
机器主体3具备由合成树脂、金属等构成的图1所示的外侧壳8、以及图2所示的底座主体9。
外侧壳8形成为扁平的箱状。在将外侧壳8安装到上述的仪表板时与乘客相对的前面8a(图1所示)设置有一个能够取放CD2的插入口10。此外,前面8a是将外侧壳8即CD播放器1安装在仪表板时暴露在该仪表板的外侧的外侧壳8的一个面。
插入口10贯通外侧壳8的外壁。插入口10开口为长度方向的长度比CD2的直径大一些,能够在内侧通过CD2。通过插入口10,上述CD2收容在外侧壳8即机器主体3内、或从该机器主体3内排出。即、插入口10设为对机器主体3自由地取放CD2。
而且,在上述的前面8a上设置有显示面板11、各种开关12。
显示面板11暴露于前面8a,具备作为对使用者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显示面板11在显示面中显示再生中的程序名等信息。
各种开关12构成用于使用者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使用者等通过操作开关12,例如进行钳位再生单元6所再生的CD2的程序的选择、CD2的取放等。
如图2等所示,底座主体9由多个折弯的钣金等相互地安装而构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底座主体9具备:大致平坦的底壁13;与该底壁13隔着间隔而相对的大致平坦的顶壁15;以及将这些底壁13和顶壁15连接起来的多个周壁14。在这些壁13、14、15中,为了确保上述底座主体9的轻量化和刚性,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口部。
另外,在底座主体9的插入口10的附近设置有作为发光单元的发光部16a和作为受光单元的受光部16b(图3所示)。发光部16a由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构成,受光部16b由光电二极管等的受光元件构成。该发光部16a和受光部16b配置成在插入口10长度方向中央附近相互地对置。即、发光部16a和受光部16b设置在输送单元5将CD2从插入口10输送到钳位再生单元6时的中心孔2a的移动轨迹上。
另外,发光部16a和受光部16b是通过是否能够由受光部16b受光来自发光部16a的光来检测是否在插入口10内插入了CD2、向插入口10外的CD2的排出是否完成。即、受光部16b在插入CD2之前成为对来自发光部16a的光进行受光的受光状态,当插入CD2且遮挡来自发光部16a的光时受光部成为非受光状态,因此能够进行CD2的检测。受光部16b向μCOM4输出表示受光状态或者非受光状态的信号。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受光时输出Low(L)电平、非受光时输出High(H)电平的信号。
如图3等所示,输送单元5具备有辊臂18以及盘导轨17。辊臂18配置在插入口10的附近。辊臂18具备由钣金等构成的臂主体19、以及输送辊20。
臂主体19形成为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X平行的带状。臂主体19以该臂主体19自身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缘部为中心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底壁13。臂主体19的旋转中心与宽度方向X平行。臂主体19通过未图示的盘簧向该臂主体19自身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缘部从底壁13离开的方向进行施力。
输送辊20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臂主体19的上述另一方的缘部。输送辊20的旋转中心与宽度方向X平行。在输送辊20的一端部安装有未图示的齿轮。在臂主体19的上述另一方的缘部从底壁13离开的状态下,输送辊20的齿轮与通过作为驱动源的输送用马达30(图3所示)等进行旋转驱动的齿轮31(图3所示)咬合。输送辊20经由上述齿轮31等通过输送用马达30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旋转。此外,在臂主体19的上述另一方的缘部接近底壁13的状态下,输送辊20的齿轮不与上述的齿轮31咬合。
盘导轨17具备有由钣金等构成的引导主体21、以及安装在该引导主体21的平板状的滑动构件22。引导主体21形成为引导主体21自身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X平行的带状。引导主体21通过未图示的突出销、以及该突出销侵入的引导孔而沿着铅直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撑在底座主体9。滑动构件22由摩擦系数小的合成树脂构成。滑动构件22形成为薄的板状。滑动构件22安装在位于引导主体21的底座主体9的内侧的表面。
上述的结构的辊臂18和盘导轨17相互接触分离自由地设置、且相互地接近而相互之间夹住CD2,输送辊20通过输送用马达30进行旋转驱动,对机器主体3取放CD2。
如图3等所示,钳位再生单元6具备有滑架底座23以及钳位臂24。滑架底座23具备有:由钣金等构成的底座主体25、安装在该底座主体25的转台26、作为驱动源的主轴马达32、安装在底座主体25的未图示的拾取器、以及盘检测开关40。
底座主体25形成为大致平板状。转台26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底座主体25。转台26一体地具备:形成为厚的圆盘状的台主体28、以及从该台主体28的表面28a形成为凸起的侵入凸部29。
台主体28在其表面28a上载置CD2。侵入凸部29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圆形、且与台主体28同轴地配置。
侵入凸部29从台主体28的表面28a形成为凸的接头圆锥状。侵入凸部29侵入到载置于台主体28的表面28a的CD2的中心孔2a内,卡止在该CD2。
在上述的结构的转台26中,侵入凸部29侵入到中心孔2a内且台主体28在表面28a上载置CD2。并且转台26通过安装在底座主体25的主轴马达32的驱动力围绕其轴心进行旋转,从而旋转CD2。主轴马达32安装在滑架底座23。
拾取器具备:产生向CD2的表面照射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向CD2的表面照射来自激光二极管的激光的物镜、为了根据来自信号处理部的支持而配合聚焦、捕捉而驱动物镜的驱动致动器以及接受从CD2反射的反射光的受光器,根据来自信号处理部的指示而配合聚焦、捕捉,并且读取记录在CD2的信息。
作为后端检测单元的盘检测开关40在滑架底座23的底座主体25上设置在从插入口10离开的端部,通过该开关成为ON来检测CD2位于通过后述的滑架底座23和钳位臂24进行钳位的位置,向μCOM4进行输出。此外,盘检测开关40也可以由检测钳位臂24的臂主体33成为与底座主体25大致平行的状态的未图示的开关(钳位完成开关)来兼用。
钳位臂24具备由钣金等构成的臂主体33、以及钳位器34。臂主体33形成为大致平板状。以从插入口10离开的端部为中心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滑架底座23的底座主体25。臂主体33的旋转中心与宽度方向X平行。在臂主体33接近底座主体25的状态下,底座主体25与臂主体33成为大致平行。
钳位器34配置在与转台26相对的位置。钳位器34形成为圆板状,并且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臂主体33。当臂主体33成为与底座主体25大致平行的状态时,钳位器34能够与转台26之间夹住CD2。而且,钳位再生单元6的滑架底座23和钳位臂24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的施力单元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
另外,上述的结构的钳位再生单元6通过未图示的橡胶等的弹性体构成的阻尼器、以及盘簧等而相对上述机器主体3移动自由地支撑在底座主体9内。钳位再生单元6通过将钳位臂24的臂主体33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滑架底座23,从而这些滑架底座23和钳位臂24设置为相互接触分离自由。钳位再生单元6使钳位臂24和滑架底座23相互接近,在转台26与钳位器34之间夹住CD2(即相互之间夹住CD2而进行钳位),通过主轴马达32以及转台26来旋转CD2,由拾取器读取记录在该CD2的信息。
并且,即使由于上述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导致机器主体3振动,钳位再生单元6通过上述阻尼器和盘簧也相对底座主体9进行移动。这样,上述阻尼器和盘簧等防止上述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等对读出上述CD2信息的作业带来坏影响。
另外,滑架底座23设置有自由旋转地支撑转台26且旋转该转台26的主轴马达32。另外,钳位臂24自由旋转地支撑钳位器34。
信号处理部由公知的放大器、伺服信号处理部、声音信号处理部、存储器、转换器等构成。信号处理部将从拾取器输出的信号放大为规定的值之后,根据该放大的信号来进行拾取器的聚焦以及捕捉的控制,正确地读出记录在CD2的信息。而且,信号处理部按照来自μCOM4的命令来进行输送用马达30以及主轴马达32等的控制。
另外,信号处理部将包含记录在CD2的信息的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将包含记录在CD2的信息的信号解调为声音信号,在进行了纠错等之后,再次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向扬声器等的外部的机器输出。
另外,图3所示的驱动器35与信号处理部连接。该驱动器35与输送用马达30、主轴马达32以及拾取器连接。驱动器35放大表示从信号处理部输入的命令的信号,并输出到输送用马达30、主轴马达32以及拾取器。
μCOM4内置有:按照程序进行各种处理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作为保存CPU所进行的处理的程序等的读取专用的存储器的ROM、以及作为具有在CPU中的各种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区域、保存各种数据的数据保存区域等的自由读取写入的存储器的RAM等,其中它们是通过总线而相互地连接的。
μCOM 4与输送单元5、钳位再生单元6、连动机构、以及信号处理部等连接,根据从开关12输入的命令、从开关16输入的表示插入了CD2等的信息来控制输送单元5、钳位再生单元6、连动机构、以及信号处理部的动作,进行CD播放器1整体的控制。
接着,参照图5的流程图来说明在上述的结构的CD播放器1中,对例如以CD2的中心孔2a中卡止了作为异物的卡止构件100的状态插入了的情况等进行检测的动作。图5所示的流程图是由μCOM4来执行的。
首先,在步骤S101中,复位对后述的受光部16b所输出的信号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并进入步骤S102。
接着,在步骤S102中,判断是否检测出CD2(盘),在检测出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103,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否的情况下)在本步骤进行待机。是否检测出CD2是通过受光部16b是否输出有L电平的信号(非受光状态)而进行判断的。
接着,在步骤S103中,判断是否检测出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在检测出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104,在没有检测出的情况下(否的情况)在本步骤进行待机。
接着,在步骤S104中,上述的计数器进行递增(+1)并进入步骤S105。即、对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进行计数。
接着,在步骤S105中,判断是否检测出CD2的后端,在检测出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106,在没有检测出的情况下(否的情况)返回到步骤S103。后端的检测是例如通过盘检测开关40成为ON而进行检测的。
接着,在步骤S106中,判断检测出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即计数器的数值是否为偶数,在是偶数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107,在不是偶数的情况下(否的情况)进入步骤S108。
这里,参照图6以及图7来说明从插入口10插入了CD2时的从受光部16b输出的波形。图6是表示插入了通常的CD2插时的CD2的各区域与从受光部16b输出的波形的对应的图。当将输送单元5的输送方向设为图中的左右方向时,受光部16b如上述那样设置在插入口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因此CD2的中心孔2a以沿着图中的受光部的设置位置X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受光部16b的输出波形变成如图中下部所示。首先,在时刻t1,由于来自发光部16a的光被CD2的标签面2b遮挡,受光部16b的输出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然后,在时刻t2,来到CD2的钳位区域2c,因此来自发光部16a的光透过钳位区域2c到达受光部16,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进行变化。然后,在时刻t3,由于再次来到CD2的标签面2b,受光部16b的输出从L电平向H电平进行变化。然后,在时刻t4,CD2的后端通过,因此来自发光部16a的光到达受光部16b,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进行变化。
即、在图6的情况下,时刻t2和t4的2次(偶数)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进行变化。
接着,在图7中表示卡止构件100卡止在中心孔2a的状态下插入到CD2时CD2的各区域与从受光部16b输出的波形的对应。此时的受光部16b的输出波形变成如图中下部所示。首先,在时刻t1,由于来自发光部16a的光被CD2的标签面2b遮挡,受光部16b的输出从L电平向H电平进行变化。然后,在时刻t2,来到CD2的钳位区域2c,因此来自发光部16a的光透过钳位区域2c到达受光部16,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进行变化。然后,在时刻t21,来到卡止在中心孔2a的卡止构件100,因此由于来自发光部16a的光被遮挡,受光部16b的输出从L电平向H电平进行变化。然后,在时刻t22,再次来到钳位区域2c,因此来自发光部16a的光透过钳位区域2c到达受光部16,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进行变化。然后,在时刻t3,由于再次来到CD2的标签面2b,受光部16b的输出从L电平向H电平进行变化。然后,在时刻t4,CD2的后端通过,因此来自发光部16a的光到达受光部16b,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进行变化。
即、在图7的情况下,时刻t2、t22以及t4的3次(奇数)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进行变化。因而,根据在中心孔2a是否存在卡止构件100(异物),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变化为奇数或者偶数,因此能够对该次数进行计数并通过判定奇数或者偶数来判定有无异物。即、在检测出CD2的后端的时刻的从H电平向L电平的变化次数是奇数的情况下判断为从插入口10插入了异物。
返回到图5的流程图,在步骤S107中,设为插入的是正常的CD2并钳住CD2(盘),由主轴马达32以及转台26来旋转CD2并由拾取器来读取并再生记录在该CD2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8中,判断为插入了在中心孔卡止了卡止构件100等的盘或者其它异物而非正常的CD2,驱动输送用马达30使输送辊20反向旋转而进行异物的排出处理。
根据本实施例,在插入口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外侧壳8的内侧相对置地设置发光部16a和受光部16b,由μCOM4判断插入了CD2时的从受光部16b的输出波形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在偶数的情况下作为正常的盘而钳位后进行再生处理,在奇数的情况下设为插入了异物而进行排出处理,因此能够通过1种光学式的传感器来进行异物检测,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并且传感器设置在插入口10的内侧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因此能够减少输送单元5、钳位再生单元6等其它机构部分的设计制约。另外,通过从受光部16b输出的信号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次数来判断是否为异物,因此不需要如使用了多种传感器时那样考虑信号间的定时等,能够简化处理内容。
另外,盘检测开关40通过检测出CD2输送到钳位位置而判断为检测出CD2的后端,因此在检测出原来中心孔2a的情况下从H电平向L电平的变化次数应该是偶数却成为奇数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中心孔2a存在异物。而且,盘检测开关40只检测CD2的后端,因此设置位置具有自由度,能够减少机构部分的设计制约。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有关的CD播放器1。此外,对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同部分附加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图1至图3所示的CD播放器1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但是检测在CD2的中心孔2a中卡止了作为异物的卡止构件100的状态下插入的情况等的动作有些不同。图8中表示检测在CD2的中心孔2a中卡止了作为异物的卡止构件100的状态下插入的情况等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201中,复位对后述的受光部16b所输出的信号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以及设定了该计数器进行计数的期间的定时器并进入步骤S202。
接着,在步骤S202中,判断是否检测到CD2(盘),在检测到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203,在没有检测到的情况下(否的情况)在本步骤进行待机。是否检测到CD2是通过受光部16b是否输出L电平的信号(非受光状态)来进行判断的。
接着,在步骤S203中,使在步骤S201进行复位了的定时器开始计时并进入步骤S204。
接着,在步骤S204中,判断是否检测到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在检测到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205,在没有检测到的情况下(否的情况)在本步骤进行待机。
接着,在步骤S205中,递增(+1)上述的计数器并进入步骤S206。
接着,在步骤S206中,判断定时器是否超时,在超时了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207,在没有超时的情况下(否的情况)返回到步骤S204。该定时器到超时之前的时间,例如设为从检测到CD2的前端(外周部)开始到通过中心孔2a和钳位区域2c为止(超过了图6、图7的时刻t3的程度)的时间。该时间能够基于CD播放器1能够再生的盘的大小和输送用马达30的转速等的输送速度来算出。
接着,在步骤S207中,判断检测出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即计数器的数值是否为奇数,在是奇数的情况下(是的情况)进入步骤S208,在不是奇数的情况下(否的情况)进入步骤S209。在预定的规定时间内的从H电平向L电平的变化次数是偶数的情况下判断为从插入口10插入了异物。
接着,在步骤S208中,设为插入的是正常的CD2而钳位CD2(盘),由主轴马达32以及转台26来旋转CD2并由拾取器来读取并再生记录在该CD2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9中,判断为插入了在中心孔中卡止了卡止构件100等的盘或者其它异物而非正常的CD2,驱动输送用马达30使输送辊20进行反向旋转而进行异物的排出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1实施例相反,在检测出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是奇数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常的CD2,在偶数的情况下判断为异物,但这是因为:通过定时器将检测出受光部16b从H电平变化为L电平的次数进行计数的时间限制在时刻t3与t4之间为止,不检测CD2的后端。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定时器设定了的规定时间内的受光部16b的输出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次数是偶数的情况下判断为从插入口10插入了异物,因此不需要检测CD2的后端,规定时间内从H电平向L电平的变化次数在检测原来中心孔2a的情况下应该是奇数却为偶数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中心孔2a中存在异物。
另外,使该定时器开始计时的定时也可以不是检测到CD2的前端的时刻(时刻t1),而是从检测到最初的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时(时刻t2)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使定时器开始计时的时刻的计数器的值设为1,则与图8的流程图相同地因为从H电平向L电平的变化次数是偶数,所以能够判断为异物。
此外,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图9所示的在中心孔2a的外缘附近为止形成标签面2b的盘、在图10所示的钳位区域2c设置有独立的标签面2c1的情况。例如图9的情况下从H电平向L电平的变化也包含盘的后端为2次,在图10的情况下为4次,都是偶数。因而,能够进行基于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的异物检测。当然,如果图9图10都除去盘后端的检测,则检测次数为奇数,所以还能够进行基于第2实施例的流程图的异物检测。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能够获得下面的CD播放器1。
(附记)一种CD播放器1,具备:机器主体3;插入口10,用于向机器主体3内部插入CD2,该CD2形成为圆盘状且在中心设置有中心孔2a;输送单元5,通过插入口10对该机器主体3取放CD2;以及钳位再生单元6,设置在机器主体3内且钳住CD2来并从该CD2读出信息,
该CD播放器1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部16a,设置在输送单元5将CD2从插入口10输送到钳位再生单元6时的中心孔2a的移动轨迹上;
受光部16b,在与发光部16a对置的位置夹住移动轨迹进行设置,并接受从发光部16a发出的光,输出表示正在接受来自发光部16a的光的L电平、还是没有接受来自发光部16a的光的H电平;
μCOM4,在检测出16b所输出的信号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之后,对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次数进行计数,根据该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来判断是否从插入口10插入了异物;以及
μCOM4,在μCOM判断为从插入口10插入了异物时使输送单元5进行排出动作。
根据该CD播放器1,传感器可以是1种由发光部16a和受光部16b构成的光学式的传感器,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并且设置位置只要在CD2的中心孔2a的移动轨迹上即可,因此能够减少机构部分的设计制约。另外,通过从受光部16b输出的信号的变化次数来判断是否为异物,因此能够简化处理内容。
此外,上述的实施例只不过是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即,能够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CD播放器(记录介质再生装置);2:CD(记录介质);2a:中心孔;3:机器主体;4:μCOM(异物判断单元、控制单元);5:输送单元(输送手段);6:钳位再生单元(钳位再生手段);10:插入口;16a:发光部(发光单元);16b:受光部(受光单元);40:盘检测开关(后端检测单元)

Claims (4)

1.一种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具备:机器主体;插入口,用于向上述机器主体内部插入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形成为圆盘状且在中心设置有中心孔;输送单元,通过上述插入口对该机器主体取放上述记录介质;以及钳位再生单元,设置在上述机器主体内且钳住上述记录介质并从该记录介质读出信息,
该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单元,设置在上述输送单元将上述记录介质从上述插入口输送到上述钳位再生单元时的上述中心孔的移动轨迹上;
受光单元,在与上述发光单元相对置的位置夹住上述移动轨迹进行设置,并接受从上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输出表示是正在接受来自上述发光单元的光的受光状态、还是未接受来自上述发光单元的光的非受光状态的信号;
异物判断单元,在检测出上述受光单元所输出的信号从上述受光状态向上述非受光状态变化了之后,对从上述非受光状态向上述受光状态进行变化次数进行计数,根据该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来判断是否从上述插入口插入了异物;以及
控制单元,在上述异物判断单元判断为从上述插入口插入了异物时使上述输送单元进行排出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后端检测单元,该后端检测单元检测从上述插入口插入了上述记录介质时的上述记录介质的后端,
在上述后端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记录介质的后端的时刻的从上述非受光状态向上述受光状态的变化次数是奇数的情况下,上述异物判断单元判断为从上述插入口插入了异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出上述受光单元所输出的信号从上述受光状态变化为上述非受光状态之后的预定的规定时间内的从上述非受光状态向上述受光状态的变化次数是偶数的情况下,上述异物判断单元判断为从上述插入口插入了异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单元以及受光单元设置在上述插入口内侧的长度方向中央。
CN200980158693.4A 2009-04-24 2009-04-24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6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8144 WO2010122660A1 (ja) 2009-04-24 2009-04-24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6028A true CN102396028A (zh) 2012-03-28
CN102396028B CN102396028B (zh) 2015-01-14

Family

ID=43010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6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6028B (zh) 2009-04-24 2009-04-24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59026B2 (zh)
CN (1) CN102396028B (zh)
WO (1) WO20101226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990A (zh) * 2013-03-15 2014-09-17 东芝阿尔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WO2023207151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9914B2 (ja) * 2014-09-17 2017-12-20 東芝アルパイン・オートモティブ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3503A (ja) * 1998-01-28 1999-08-0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268482A (ja) * 1999-03-15 2000-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270313C (zh) * 2001-11-13 2006-08-16 索尼株式会社 盘状记录媒体的运送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JP3956677B2 (ja) * 2001-11-15 2007-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8226360A (ja) * 2007-03-13 2008-09-25 Sony Nec Optiarc Inc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990A (zh) * 2013-03-15 2014-09-17 东芝阿尔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CN104050990B (zh) * 2013-03-15 2016-06-22 东芝阿尔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WO2023207151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122660A1 (ja) 2012-10-22
CN102396028B (zh) 2015-01-14
WO2010122660A1 (ja) 2010-10-28
JP4959026B2 (ja)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3920A (zh) 盘加载机构
CN102396028A (zh) 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CN100385544C (zh) 光驱装置
US7840974B2 (en) Disc identification device, disc insertion-ejection device, and disc device
US6507542B1 (en) Changer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discs
CN102246234A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00595841C (zh) 盘设备
JP4193695B2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CN100464372C (zh) 盘片驱动装置
JP427507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2227772A (zh) 信息处理装置
US7178154B2 (en) Disc drive with carrier completely in the drive in a loading position and protruding out of the drive in an eject position
JP2015008023A (ja) ライブラリ装置
JP4553205B2 (ja) ディスクの搬送異常検出方法
JP4246681B2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6277788A (ja) 搬送ローラ清掃部材
JP3405365B2 (ja) 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KR100754159B1 (ko) 디스크 수납용 어댑터 및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JP2008004202A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10152944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12195034A (ja) ディスク判別手段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355745A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のモード検出装置及びモード検出方法
JP2010225256A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WO200903777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1123933A (ja)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