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3920A - 盘加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盘加载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63920A CN102063920A CN2010105384584A CN201010538458A CN102063920A CN 102063920 A CN102063920 A CN 102063920A CN 2010105384584 A CN2010105384584 A CN 2010105384584A CN 201010538458 A CN201010538458 A CN 201010538458A CN 102063920 A CN102063920 A CN 1020639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er
- dish
- main body
- pin
-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11B17/223—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在盘盒与记录和再生装置之间传送盘的盘加载机构,其包括:加载臂,在前端部具有与盘的外圆周接触并且执行将盘拉入记录和再生装置以及将盘插入盘盒的爪机构;臂驱动机构,使加载臂沿盘传送方向滑动;盘推出杆,当卸下盘时,将盘推出直到与爪机构接触的位置;以及杆驱动机构,驱动推出杆,其中,每个爪构件包括:拉入表面部和设置在拉入表面部的相对侧的插入表面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包含涉及于2009年11月1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261405中所公开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不使用盘托而保存盘的盘盒弹出盘的盘加载机构,并且具体地,涉及可以通过分离盒主体执行盘插入和弹出的盘盒的盘加载机构。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提供了用于存储盘的盘盒的各种驱动装置。这种盘驱动装置设置有快门打开和关闭机构,该快门打开和关闭机构将盒主体拉进装置主体并且还打开闭塞形成在盒主体中的用于记录和再生的开口部的快门。然后,在盘驱动装置中,通过打开用于记录和再生的开口部,光学拾取机构面对盘的径向,从而,执行信息信号的写入和/或读取。
然而,近年来,已经显著增加了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从而,具有存储以个人级别处理信息量所需的容量。另一方面,即使在将今后预期实际应用的超多层盘或者体积记录盘应用于需要大容量数据的记录和存储的云计算机数据中心或者系统的情况下,在像蓝光盘(BD)和专业盘一样将盘逐一地保存在盒中的情况下,今后一个盒的记录容量将不足。
此外,如果设法通过使用处理每个都保存大容量盘的多个盘盒的盘装载机或者载运机来配置数据中心,则空间使用效率的提高不足。
作为其解决方法,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134019号(专利文献1)、第2007-115328号(专利文献2)、以及2007-172726号(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多张片状盘保存在一个盒中的构造。然而,在这种构造中,与可以保存盘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专用盘托是必需的,从而导致盒主体和将盒主体插入其中的驱动装置的尺寸和重量增加。此外,在驱动盘的盘驱动装置侧上,传送盘托并且还从盘托仅弹出盘等的机构是必要的,从而使得盘加载机构复杂并且尺寸增大。此外,用于稳定片状盘的旋转的机构等是必要的,从而使得也出现了诸如装置主体的尺寸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在用于不使用盘托而保存盘的盘盒的加载机构中,期望提供一种盘加载机构,其通过简单的构造,将保存在盒主体中的盘传送至装置主体并且将盘从装置主体传送至盒主体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盘加载机构,在盘盒与记录和再生装置之间传送盘,该盘盒保存盘以使其能沿盘表面方向滑动并且在该盘盒中沿表面方向将盘插入或者弹出,该加载机构包括:加载臂,在前端处设置有与盘的外圆周接触的爪构件,该爪构件执行将盘拉进记录和再生装置和将盘插入盘盒;臂驱动机构,使加载臂沿盘的传送方向滑动;盘推出杆,在光盘弹出时,将盘推出直到爪机构可以与盘接触的位置;以及杆驱动机构,驱动盘推出杆,其中,每个爪构件包括:拉入表面部,在将盘拉进记录和再生装置时,与通过盘推出杆所推出的盘的外圆周的推出方向上的后侧相接触;以及插入表面部,被设置在拉入表面部相对侧处并且在将盘插入盘盒时与盘的外圆周的插入方向上的后侧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加载机构包括:推出杆,从通过使盘沿盘表面方向滑动来插入和弹出盘的盘盒推出盘;以及加载臂,具有拉入所推出的盘并且将该盘插入盒的爪构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使用盘托并且通过简单构造可以实现可以执行盘插入和弹出的盘加载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盘盒和盘转换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盘转换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盘转换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盘盒的外部透视图,其中,图4A示出了上表面侧,并且图4B示出了下表面侧。
图5是示出了将盘盒分成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状态的外部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上壳体的外部透视图。
图7是上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下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下壳体的外部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上壳体和下壳体彼此对接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将盘保存在盒主体的保存位置处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了自锁弹簧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选择加载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前面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示出了选择加载器的外部透视图。
图16是示出了选择加载器的外部透视图。
图17是示出了盒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了解锁件的透视图。
图19A是示出了与错误擦除防止开关分离的接触开关件的透视图,图19B是示出了与错误擦除防止开关接触的接触开关件的透视图。
图20是选择加载器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了下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了在上保持器和下保持器彼此面对的状态下壳体定位销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了驱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24是示出了驱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25是示出了推出机构的透视图。
图26A和图26B是示出了光盘从下壳体弹出的状态的透视图,其中,图26A示出了将推出杆引导至引导部的状态,图26B示出了了推出杆从引导部偏离,从而将光盘弹出直到通过运送加载器拉入光盘的位置。
图27是示出了解除杆滑动件与转向操作件的接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8是示出了侧窗口和上壳体分离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图29是运送加载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0是示出了拉入光盘的运送加载器的透视图。
图31是示出了将光盘插入下壳体的运送加载器的外部透视图。
图32是示出了加载臂的分解透视图。
图33A和图33B是示出了接合爪的透视图。
图34是示出了滑动臂的外部透视图。
图35是示出了滑动平台的分解透视图。
图36A和图36B是示出了滑动板的外部透视图。
图37A和图37B是示出了凸轮齿轮的外部透视图。
图38A至图38C是示出了将来自盘盒的光盘拉进运送加载器的处理的透视图。
图39A至图39C是示出了将光盘从运送加载器推回盘盒的内部的处理的透视图。
图40是用于示出了加载臂的操作状态的示图。
图41A和图41B是示出了在普通推回处理中的滑动限制器机构的示图,其中,图41A是透视图,而图41B是截面图。
图42A和图42B是示出了在推回处理中限制加载臂的移动的状态下滑动限制器机构的示图,其中,图42A是透视图,而图42B是截面图。
图43是示出了将光盘推回下壳体的处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盘盒和盘转换装置。此外,以下列顺序进行描述。
1.盘盒
1-1.上壳体
1-2.下壳体
2.盘转换装置
2-1.装置主体
2-2.选择加载器
2-3.运送加载器
2-4.盘转换装置的操作
如图1所示,应用本发明的盘盒和盘转换装置包括:盘盒1,其保存每个均为盘状记录介质的多张光盘2;以及盘转换装置3,将盘盒1安装在其中并且其选择性地传送光盘2。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在移除顶盖61的状态下的盘转换装置3。如图2和图3所示,盘转换装置3包括:选择加载器5,其从保存在盘盒1中的多张光盘2中弹出光盘2,在该光盘中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生;以及运送加载器6,其拉入从选择加载器5所弹出的光盘2并且将光盘传送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
当将盘盒1插入盘转换装置3时,盘转换装置通过选择加载器5分离盘盒1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从而卸下光盘2,并且通过运送加载器6将光盘2传送至直到可以将光盘夹持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位置。此外,如果完成对于光盘2的信息信号的写入或者读取,则盘转换装置3通过运送加载器6将光盘2插入安装在选择加载器5上的盘盒1,并且结合盘盒1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并且通过选择加载器5将盘盒弹出装置主体之外。
1.盘盒
如图4A、图4B和图5所示,盘盒1具有矩形盒主体10,其包括彼此面对地结合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盘盒1中,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离以后,将多张光盘2保存在下壳体12中,并且从下壳体12的纵长方向上的一端12a侧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即,在盘盒1中,没有在盒主体10设置用于光盘2的插入/弹出开口,而是通过分离构成盒主体10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来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在盒主体10中,从下壳体12弹出光盘2和将光盘2插入下壳体12并且变成进入盘转换装置3的插入端的在纵长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侧表面被设置为前表面10a,作为前表面10a相对侧并且形成用于标签粘贴的凹表面部23的另一端侧的侧表面被设置为背表面10b,并且与前表面10a和背表面10b垂直的并且设置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分离槽47的侧表面设置为左侧表面10c和右侧表面10d。
1-1.上壳体
如图6所示,使用工程塑料模制上壳体11并且该上壳体包括:矩形顶板13,其构成盒主体10的上表面;后块14,其附接至顶板13并且构成盒主体10的背表面;前壁15,附接至顶板13并且构成盒主体10的前表面;以及支撑轴16,以直立的方式被设置在顶板13的近似中心处。
如图7所示,在顶板13处,在纵长方向上的一端侧部处形成通过螺钉固定前壁15的螺钉孔18和在纵长方向上在另一端侧部处形成通过螺钉固定后块14的螺钉孔19。此外,在顶板13处,将枢轴支撑稍后将描述的锁定机构30的前侧锁定件31的转动支撑轴20以直立的方式设置在纵长方向上的一端侧处的光盘2的避开投影面的两侧上。此外,在顶板13处,形成当将盘盒1插入盘转换装置3的选择加载器5中时,与稍后将描述的盒保持器80接合的凹部21。
通过螺钉将前壁15固定在顶板13的纵长方向上的一端侧,从而构成盒主体10的前表面。在前壁15处,在纵长方向上的两侧处形成解锁孔22,其中,当将盘盒1插入盘转换装置3时,转动锁定机构30的前侧锁定件31的解锁件99进入该解锁孔。此外,在前壁15处,将支撑前侧锁定件31的支撑件24以及转动支撑轴20设置在盒主体10的内表面侧处。
通过螺钉将后块14固定至在顶板13的纵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从而构成盒主体10的背表面。在后块14处,在构成盒主体10的背表面的外表面14a中形成用于标签粘贴的凹表面部23。此外,在后块14的外表面14a处,与凹表面部23相邻地形成操作孔26,该操作孔使在错误擦除防止开关25处形成的并且由用户操作的旋钮部25a面向外部。此外,在后块14处,在下表面部14b(该下表面部14b与下壳体12构成盒主体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接触孔27,该接触孔使在错误擦除防止开关25处形成的并且与选择加载器5的识别开关110接触的接触件25b面向外部。
此外,在后块14的两侧表面部14c和14d处,形成用于夹持盒主体10的夹持孔28。在通过使用机械臂等自动操作从库中取出盘盒1并且然后将该盘盒插入盘转换装置3的处理的情况下,将夹持孔28用作通过机械臂夹持的孔。
此外,在顶板13、后块14的下表面部14b、以及均构成盒主体10的侧表面的每个侧表面的一部分的两侧表面部14c和14d中形成防滑浮雕29。此外,形成浮雕29,从而通过使在顶板13和下表面部14b处的图案彼此不同,当用户握着盒主体时,可以根据图案差异来识别上下方向。此外,制作盘盒1,从而通过仅在盒主体10的背表面10b侧中形成浮雕29,当用户握着盘盒时,可以识别插入方向。
以直立方式设置在顶板13的大致中心部处的支撑轴16是为了确保盒主体10的刚度并且也为了获得在盒主体10中保存的光盘2的定位。支撑轴16具有由稍小于光盘2的中心孔2a的直径的直径的圆柱形状。此外,支撑轴16具有与盘盒1的厚度相等的高度,以使通过使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对接,支撑轴的前端表面与形成在下壳体12处的轴承部46接触并且由该轴承部支撑。
如果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对接,则将支撑轴16插入保存在下壳体12中的光盘2的中心孔2a中,从而与轴承部46接触。因此,支撑轴16可以防止在盒主体10中的光盘2的摆动并且还增加了盒主体10的刚度。
即,如稍后所述,盘盒1是用于不使用盘托来保存光盘2并且通过使光盘2在与稍后将描述的盒主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滑动来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这里,在将盘插入/弹出开口设置在盒主体处的情况下,在这种盘盒中,由于不允许将支撑轴直立在光盘的传送区域上,所以难以确保盒主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部的刚度。
在这点上,由于盘盒1通过分离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来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而没有在盒主体10处设置用于光盘2的插入/弹出开口,所以支撑轴16不会妨碍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此外,由于盘盒1设置有支撑轴16,所以如果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对接,则通过支撑轴支撑盒主体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部,使得可以增加刚度,并且此外,将支撑轴插入光盘2的中心孔2a,使得可以防止光盘2在盒主体10中的摆动。
此外,在盘盒1中,在从盒主体10弹出光盘2并且将该盘传送至盘转换装置3的内部的情况下,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离并且通过设置在选择加载器5处的推出杆167推出预先选择的给定光盘2。这时,将支撑轴16插入保存在预先选择的给定光盘2以上的另一光盘2的中心孔2a中,以使限制另一光盘2的摆动并且可以防止另一光盘随着给定光盘2一起弹出的伴随弹出(参见图43)。
在顶板13中,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结合时,在避开保存在下壳体12中的光盘2的投影面的角部处设置结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锁定机构30。锁定机构30包括:前侧锁定件31,其由设置在纵长方向的一端侧处的转动支撑轴20支撑;以及后侧锁定件33,其被支撑为以能够在以直立方式设置在顶板13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上的分离壁32的延长线上滑动。
每个前侧锁定件31具有:轴孔31a,将以直立方式设置在顶板13处的转动支撑轴20和设置在前壁15处所设置的支撑件24处的支撑轴插入该轴孔;按压表面部31b,其从前壁15的解锁孔22面向外部,从而被解锁件99按压;以及接合部31c,与下壳体12的接合凹部56接合。此外,通过在一端处锁定至前侧锁定件31的螺旋弹簧35,接合部31c与下壳体12接合,并且向按压表面部31b施力(bias,偏动)以在面向解锁孔22的图6中的箭头R的方向上转动。
螺旋弹簧35一端锁定至前侧锁定件31并且另一端锁定至设置在顶板13的弹簧接合部36。
在顶板13的纵长方向的另一端侧上支撑后侧锁定件33。在设置在顶板13的分离壁32的延长线上的滑动分段部32a上可滑动地支撑每个后侧锁定件33,从而如图4A和图4B所示,使它们位于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的分离槽47的延长线上。
每个后侧锁定件33具有:支撑件部33a,其被支撑为能够在分离壁32和后块14之间滑动;按压件部33b,其位于分离槽47的延长线上;以及接合部33c,其被设置在支撑件部33a的一端处并且与下壳体12的接合凹部57接合。将螺旋弹簧38锁定至每个后侧锁定件33的支撑件部33a的一端,以使接合部33c与下壳体12接合并且还向按压件部33b施力以在图6中的箭头S的方向上滑动,其中,按压件部滑动至盒主体10的前表面侧,从而位于分离槽47的延长线上。
在这种锁定机构30中,前侧锁定件31和后侧锁定件33分别在图6中的箭头R的方向和箭头S的方向上被施力,以使接合部31c和33c中的每个与下壳体12接合,从而结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然后,在锁定机构30中,如果将盘盒1安装在选择加载器5的盒保持器80上,则通过从解锁孔22所进入的解锁件99来按压按压表面部31b,以使前侧锁定件31抵着螺旋弹簧35的施加力在箭头R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并且通过插入分离槽47的上壳体分离件103来按压按压件部33b,以使后侧锁定件33抵着螺旋弹簧38的施加力在箭头S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
以这种方法,在锁定机构30中,解除前侧锁定件31的接合部31c和后侧锁定件33的接合部33c的每一个与下壳体12的接合,从而允许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离。此外,当盘盒1从盘转换装置3中弹出时,由于解除了通过解锁件99和上壳体分离件103对锁定机构30的按压,所以前侧锁定件31和后侧锁定件33在螺旋弹簧35和38的施加力的作用下分别在箭头R的方向和箭头S的方向上被施力,以使接合部31c和33c中的每一个与下壳体12接合,从而结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1-2.下壳体
接下来,将描述保存光盘2的下壳体12。如图5和图9所示,下壳体12包括:矩形底板40,构成盒主体10的下表面;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各自构成盒主体10的各个侧表面的一部分并且还保存光盘2;以及保持器板49,支撑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
底板40由金属或者诸如工程塑料的树脂形成,并且如图8所示,在与纵长方向垂直的短边方向上在相对侧边缘40a和40b中形成螺钉孔44并且通过螺钉将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固定至此。此外,在底板40中,大致与附接有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侧边缘40a和40b垂直的相对侧边缘40c和40d开口,从而形成稍后将描述的用于光盘2的盘插入/弹出开口50和盘推出开口51。
此外,在底板40的近似中心部处,与以突出状态设置在上壳体11处的支撑轴16的前端接触而形成轴承部46。轴承部46由圆形凹表面部制成,并且如图10所示,当彼此面对地结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时,支撑轴16的前端与轴承部接触。因此,在盒主体10中,将支撑轴16插入保存在下壳体12的保存位置处的光盘2的中心孔2a中,从而可以防止光盘2的摆动。此外,在盒主体10中,由于通过支撑轴16来支撑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近似中心,所以可以增加盒主体的刚度并且可以防止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变形或者由于变形所导致的光盘2的损坏。
此外,在底板40中,形成定位孔45,该定位孔当将盘盒1插入盘转换装置3的选择加载器5中时,获得了下壳体12在稍后将描述的盒保持器80的下保持器91中的定位。
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是为了支撑多张光盘2并且通过螺钉而固定至在底板40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边缘40a和40b。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对接时,这些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均构成盒主体10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的每一个的一部分,并且在其外表面中,形成进入槽43,设置在稍后将描述的盒保持器80处的分离件103和115进入这些进入槽。
然后,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中,在进入槽43以上的上侧退避至内侧,以使通过使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对接,上壳体11的分离壁32可以从外部覆盖进入槽43以上的上侧。因此,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进入槽43以下的下侧连同上壳体11的分离壁32构成盒主体10的左和右侧表面10c和10d。这时,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中,通过分离壁32的下端表面和进入槽43的上端表面来形成分离槽47。
此外,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每一个的内表面侧上,形成多个支撑槽48。每个支撑槽48均具有稍微大于光盘2的厚度的槽高度。此外,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中形成相同数量的支撑槽48,以使一对左支撑槽和右支撑槽支撑作为光盘2的非信号记录区的外缘并且光盘2还可以沿其表面方向滑动。此外,与底板40平行地形成支撑槽48,从而使光盘2沿下壳体12的纵长方向滑动。
支撑槽48形成为从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每个的一端表面延伸直到另一端表面。此外,每个支撑槽48形成为具有:平直部48a,在下壳体12的一端12a侧处形成并且与底板40的侧边缘平行;以及圆弧部48b,从平直部48a连续并且与下壳体12的另一端12b侧相邻。此外,右盘保持器42的每个支撑槽48形成为进一步具有引导部48c,其进一步从下壳体12的圆弧部48b延伸至另一端部12b侧并且引导稍后将描述的选择加载器5的推出杆167。
如图11所示,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中,在形成在下壳体12的一端12a侧形成的平直部48a之间的宽度W1稍微宽于光盘2的最大直径D。此外,支撑槽48的平直部48a面对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每个的一端表面,因此,在下壳体12的一端12a侧上,形成用于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的盘插入/弹出开口50,并且平直部48a可以可滑动地支撑光盘2。
此外,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中,在从平直部48a朝向下壳体12的另一端12b侧连续的圆弧部48b之间的宽度W2窄于光盘2的最大直径D。此外,圆弧部48b形成为具有与光盘2的曲率大致相等的曲率。因此,在下壳体12中,可以在圆弧部48b处停止光盘2在平直部48a上的滑动,从而将光盘2调整在盒主体10中的保存位置处。此外,由于形成圆弧部48b以具有与光盘2的曲率大致相等的曲率,所以可以以圆弧图案支撑光盘2的外圆周部,从而将盘可靠地保持在盒主体10中的保存位置处。
另外,设置在圆弧部48b上支撑光盘2的光盘2的保存位置,而稍微施力至在以矩形所形成的盒主体10的纵长方向上的一端侧面,即,形成盘插入/弹出开口50的前表面10a侧。
此外,在右盘保持器42中,形成引导部48c以从下壳体12的圆弧部48b延伸至另一端12b侧。该引导部48c面对右盘保持器42的另一端表面,以使推出杆167可以从另一端表面前进或者退避。此外,根据推出杆167的转动轨迹将引导部48c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在下壳体12的另一端12b侧形成盘推出开口51,其中,将光盘2推出至盘插入/弹出开口50侧的推出杆167前进或者退避,并且在引导槽48c中,推出杆167的前端被支撑并且可以被稳定地转动。此外,引导部48c将推出杆167引导至支撑槽48,其中,保存弹出至如稍后所述的选择加载器5侧的给定光盘2,从而可以将给定光盘2可靠地推出盘插入/弹出开口50侧(图25)。
此外,在与底板40垂直的盒主体10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在该实例中12个)支撑槽48,从而可以堆叠并且保存多达12张光盘2。
此外,右盘保持器42设置有将光盘2限制在盒主体10的保存位置处的自锁弹簧53。自锁弹簧53具有突出进入支撑槽48以能够前进或者退避的弹性件53a,并且通过使用该弹性件53a用于通过使光盘2施力至圆弧部48b来将盘调整在保存位置处。
如图12所示,自锁弹簧53具有与支撑槽48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弹性件53a和设置弹性件53a的支撑体53b。自锁弹簧53整体上由诸如金属弹簧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多个弹性件53a在近似矩形板状支撑体53b的纵长方向上横向延伸。此外,如果将自锁弹簧53设置在右盘保持器42的纵长方向上的近似中部所设置的设置开口54中,则弹性件53a从开口于支持槽48的侧表面的开口部突出进入支撑槽48。由于自锁弹簧53的弹性件53a具有挠性,所以弹性件突出以能够从开口部前进或者退避。此外,突出进入支撑槽48的每个弹性件53a的前端部弯曲,使得即使在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与其滑动接触的情况下,该弹性件也不会损害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
如果将光盘2从下壳体12的盘插入/弹出开口50插入,则通过在支撑槽48中滑动的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按压自锁弹簧53,以使弹性件53a退避进入右盘保持器42的设置开口54。然后,如图11所示,如果将光盘2插入直到盘与圆弧部48b接触的保存位置,则弹性件53a与在下壳体12的一端12a侧上比光盘2的中心孔2a更远的光盘的一部分接触。因此,自锁弹簧53将光盘2按压至圆弧部48b侧,从而将光盘2调整在盒主体10中的保存位置处。因此,自锁弹簧53可以防止由于其自身重力所导致的光盘2的摆动或者盒主体10的振动,从而使得可以在盘转换装置3中稳定地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
如果光盘2通过推出杆167滑动至盘插入/弹出开口50侧,则通过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来按压自锁弹簧53的弹性件53a,从而退避进入右盘保持器42。因此,自锁弹簧53没有阻止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
保持器板49跨越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保持器板49是用于防止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摆动,具体地,为了防止由于盘保持器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彼此分离的方向上摆动所导致的光盘2掉出支撑槽48外。
使用形成为矩形板形状的金属板制造保持器板49,并且通过螺钉将其固定至设置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上表面上的接合孔55和55。由于将保持器板49锁定至作为光盘2的保存位置的下壳体12的另一端12b侧,所以即使在增加由于盒主体10的移动、下降等所导致的冲击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摆动,从而可以防止在支撑槽48之间所支撑的光盘2的跌落。具体地,如图9所示,将保持器板49设置为在以圆弧图案支撑光盘2的圆弧部48b之上延伸,从而可以通过圆弧部48b可靠地支撑光盘2的外圆周。
此外,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每个中,形成有:接合凹部56,锁定机构30的前侧锁定件31的接合部31c与其接合;以及接合凹部57,后侧锁定件33的接合部33c与其接合。在设置盘插入/弹出开口50的情况下,通过切割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每个的一端表面将接合凹部56形成为凹形。此外,在设置盘推出开口51的情况下,通过切割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每个的另一端表面将接合凹部57形成为凹形。
通过在螺旋弹簧35的施加力作用下沿箭头R的方向转动前侧锁定件31,接合凹部56与接合部31c接合。此外,通过在螺旋弹簧38的施加力作用下沿箭头S的方向滑动后侧锁定件33,接合凹部57与接合部33c接合。
此外,通过解锁件99在箭头R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前侧锁定件31,解除接合凹部56与接合部31c的接合。此外,接合凹部57从盒主体10的分离槽47连续,并且通过进入分离槽47的上壳体分离件103按压后侧锁定件33的按压件部33b,从而解除接合凹部与接合部33c的接合。
根据这种盘盒1,如果通过锁定机构30结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则以突出状态设置在上壳体11的顶板13处的支撑轴16与形成在下壳体12的底板40处的轴承部46接触。因此,在盘盒1中,可以不使用盘托而确保盒主体10的强度,并且可以防止盒主体10的变形并且还防止由于盒主体10变形所导致的光盘2损坏。
此外,在盘盒1中,通过上壳体11的顶板13、前壁15、后块14以及一对左和右分离壁32、以及下壳体12的底板40和左盘保持器41和右盘保持器42来构成盒主体10的整个表面。即,盒主体10没有设置用于插入和退出光盘2的开口部和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部的门。因此,在盘盒1中,可以稳定形成盒主体10。此外,在盘盒1中,由于上壳体11的支撑轴16与下壳体12的轴承部46接触,所以还改善了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近似中心的强度。因此,可以提高盘盒1的抗跌落、抗振动等的性能。
此外,在盘盒1中,将支撑轴16插入光盘2的中心孔2a,从而获得光盘2在盒主体10中的定位并且防止光盘2由于盒主体10的跌落、振动等所导致的摆动。因此,在盘盒1中,即使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分离时,由于将光盘2保存在给定保存位置处,所以可以平稳地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
此外,在盘盒1中,由于通过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封闭其整个表面并且没有设置用于盘插入和弹出的开口部和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部的门,所以可能增强盒主体10的密封,从而防止灰尘等进入。此外,由于盘盒1没有设置用于盘插入和弹出的开口部和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部的门,所以可能防止通过用户和手指无意地打开门或者异物接触光盘2的情况。
此外,在盘盒1中,通过由稍后所述的选择加载器5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成上部和下部,并且使盘沿盘的表面方向滑动来执行在下壳体12中保存的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因此,在盘盒1中,可通过简单构造不使用盘托而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
此外,这时,在盘盒1中,由于将支撑轴16插入在堆叠和保存的多张盘之中保存在插入或者弹出的给定光盘2以上的光盘2中,所以可以防止除给定光盘2以外的光盘2一起弹出的伴随弹出。
另外,如果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形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彼此接触和彼此分离,则通过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结合来封闭盒主体10的整个表面,并且可以通过彼此分离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沿表面方向插入和弹出光盘2,盘盒1不仅限于矩形盒。此外,在盘盒1中,还可以一体化模制下壳体12的底板40以及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此外,在盘盒1中,通过下壳体12的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保持光盘2并且还构成盒主体10的侧壁。然而,也可以分开设置用于保存和保持光盘2的左和右盘保持器以及构成盒主体10的侧壁的侧壁构件。
2.盘转换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选择并且取出保存在盘盒1中的光盘2并且执行信息信号的写入和/或读取的盘转换装置3。盘转换装置3包括:选择加载器5,分离盘盒1的盒主体10并且弹出光盘2;以及运送加载器6,拉入从选择加载器5所弹出的光盘2并且将盘传送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
选择加载器5具有:盒插入/移除位置,在该位置处将盘盒1插入盘转换装置3并且从盘转换装置3移除盘盒1;以及盘插入/弹出位置,在该位置处执行从下壳体12弹出光盘2和将光盘2插入下壳体12。如果将盘盒1安装在盒插入/移除位置处,则选择加载器5解除锁定机构30的锁定并且仅将下壳体12传送至盘插入/弹出位置。这时,选择加载器5根据弹出的光盘2控制下壳体12的升降高度。然后,选择加载器5将位于给定高度的光盘2推出至运送加载器6侧。
运送加载器6拉入从下壳体12所推出的光盘2直到可以将光盘夹持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位置,并且在完成对于光盘2的记录和/或再生以后,运送加载器将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保存位置。
2-1.装置主体
如图1和图2所示,盘转换装置3具有整体制造成为矩形盒状的装置主体60。装置主体60包括:矩形顶盖61、由顶盖61覆盖的底盖62、以及作为用于盘盒1的插入/移除表面的前面板63。在盘转换装置3中,将选择加载器5和运送加载器6安装在装置主体60的内部中。另外,在装置主体60中,在图1中,将设置前面板63的表面设置为前表面60a,将与前表面60a相对的表面设置为背表面60b,将由顶盖61构成的主表面设置为上表面60c,并且将由顶盖61构成的两侧表面设置为左侧表面60d和右侧表面60e。
如图13所示,顶盖61构成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上表面60c、左侧表面60d以及右侧表面60e。在左侧表面60d和右侧表面60e处,与前面板63接合的面板接合开口65打开,并且在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的内表面侧处,以突出状态设置了连接至底盖62的盖连接件66。
将底盖62制造为与装置主体60的上表面60c大致相等的尺寸的矩形板状,并且在与纵长方向垂直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处,形成通过螺钉固定有顶盖61的盖连接件66的多个盖连接部67。在盖连接件66和盖连接部67中形成螺钉孔,并且共同固定该盖连接件和该盖连接部以及稍后将描述的保持器盖81。
如图14所示,将前面板63制作成为矩形板形状并且具有:插入和移除盘盒1的盒插入/移除开口70、闭塞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窗口71,以及与顶盖61的面板接合开口65接合的盖接合件72。盒插入/移除开口70为稍微大于盒主体10的前表面10a的矩形开口部,其于装置主体60的上侧开口,并且位于与传送至稍后将描述的盒插入/移除位置的盒保持器80大致相等的高度处。
窗口71包括:中央窗口74,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打开和关闭除两侧以外的几乎整个表面;一对侧窗口75和75,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打开并且关闭两侧;以及支撑框76,被安装在前面板63的背表面上并且支持中央窗口74以及侧窗口75和75以使它们能够转动。
支撑框76包括:中央臂部76a,具有与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长度;以及一对侧臂部76b和76b,从中央臂部76a的两端延伸并且支持中央窗口74以及侧窗口75和75以使它们能够转动。在每个侧臂部76b的前端处,设置了连接至前面板63的连接部77。通过将连接部77螺钉固定至前面板63的背表面来安装支撑框76。
此外,在侧臂部76b和76b中的每个的上端处,设置了支撑中央窗口74以使其能够转动的第一支撑部78和在纵长方向上支撑侧窗口75以使其能够转动的第二支撑部79。
通过被支撑在侧臂部76b和76b中的每个的第一支撑部78上使中央窗口74能够从在与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垂直的短边方向上的上边缘向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转动。此外,通过被支撑在侧臂部76b和76b的第二支撑部79上使侧窗口75和75能够从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向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转动。
此外,通过螺旋弹簧(未示出)向中央窗口74以及侧窗口75和75施力以使它们转向通常闭塞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前表面60a。这时,侧窗口75和75在从背表面60b侧与在中央窗口74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重叠。
在这种窗口71中,在等待将盘盒1安装在装置主体60的内部的状态下,中央窗口74和侧窗口75和75被施力以转向前表面60a侧,从而闭塞盒插入/移除开口70。然后,在窗口71中,如果将盘盒1插入盒插入/移除开口70,则通过装置主体10的前表面10a按压中央窗口74,从而转向背表面60b侧,并且侧窗口75和75通过被中央窗口74按压也转向背表面60b侧。然后,在将盒主体10安装在装置主体60的内部中的同时,窗口71的中央窗口74与盒主体10接触,以使限制其转向前表面60a侧,并且还在侧窗口75和75处,通过中央窗口74来限制其转向前表面60a侧。
此外,由于窗口71包括侧窗口75,所以可以避免设置在稍后将描述的盒保持器80处的上壳体分离件103或者下壳体分离件115的妨碍,并且还将盒主体10的盒插入/移除位置设置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处,从而允许减小要获得的装置主体60的尺寸。
另外,在每个盖接合件72处,以突出状态设置与顶盖61的面板接合开口65接合的接合突出部72a。
2-2.选择加载器
接下来,将描述分离盘盒1的盒主体10并且弹出光盘2的选择加载器5。如图13、图15以及图16所示,选择加载器5包括:盒保持器80,其中安装有盘盒1;保持器升降机构84,其将盒保持器80分成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并且将下壳体12传送至盘插入/弹出位置;盘推出机构85,从传送至盘插入/弹出位置的下壳体12将光盘2推出至运送加载器6侧。保持器升降机构84包括:可滑动地支撑盒保持器80的保持器盖81、传输盒保持器80的凸轮板82、以及滑动凸轮板的驱动机构83。
盒保持器80包括:保持上壳体11的上保持器90和保持下壳体12的下保持器91,并且以能够彼此分离的方式结合上保持器和下保持器。在盒保持器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的盒插入/移除位置、盒保持器从盒插入/移除位置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a侧的插入位置、以及盒保持器从插入位置向下移动并且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的盘插入/弹出位置之间,通过稍后将描述的保持器升降机构84来移动盒保持器80。然后,在盒插入/移除位置和插入位置处,盒保持器80的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并且插入或者移除盒主体10。此外,通过盒保持器80的下保持器91下降至盘插入/弹出位置,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分离,从而可以进行盘的插入和弹出。
通过保持器盖81支撑上保持器90以使其能够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从而被保持在将盒主体10插入装置主体60并且从装置主体60移除盒主体10的盒插入/移除位置以及盒主体10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的插入位置处。上保持器90包括:近似矩形的支撑表面部93,支撑上壳体11的顶板13;一对左和右上侧表面部94和94,设置为从支撑表面部93的两侧边缘直立,并且在支撑表面部93和上侧表面部94和94处,设置了解除锁定机构30的锁定的解锁机构92。
在支撑表面部93的背表面60b侧的近似中心处,形成弹簧接合部96,并且将张力螺旋弹簧95设置为在弹簧接合部和保持器盖81之间延伸。通过张力螺旋弹簧95将上保持器90施力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另外,代替使用张力螺旋弹簧95,通过使用电机的驱动机构还可以使上保持器90向后和向前滑动。
此外,如图17所示,在面对上壳体11的顶板13的支撑表面部93的内表面处,形成与形成在顶板13中的凹部21接合的上壳体保持凸部98。上壳体保持凸部98均由具有挠性的矩形弹性件制成,其从支撑表面部93延伸至内表面侧。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和后表面60b侧处形成了上壳体保持凸部98。此外,诸如POM的树脂部件装入前表面60a侧形成的上壳体保持凸部98的前端部,并且通过浮雕片状金属来形成在背表面60b侧处形成并且与凹部21接合的上壳体保持凸部98。
一对左和右上侧表面部94和94设置有:保持器接合件100,与下保持器91啮合;凸轮销101,与保持器盖81可滑动地啮合;保持器保持件102,抵着张力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将盒保持器80保持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以及上壳体分离件103,进入盒主体10的分离槽47的上壳体分离件103将上壳体11保持在上保持器90处。
保持器接合件100从上面与以突出状态设置在下保持器91中的接合凸轮销113接合,从而结合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以使它们可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整体滑动。保持器结合件100在与下保持器91的接合凸轮销113相对应的上侧表面部94的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地设置。在每个保持器结合件100中,形成具有下端开口的槽100a。在与盒主体10的插入和取出方向大致垂直的上下方向上形成槽100a,从而根据下保持器91的升降,以突出状态设置在下保持器91处的接合凸轮销113从作为开口端的下端进入槽,并从槽退出。在盒保持器80中,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通过保持器接合件100与接合凸轮销113的接合而彼此接合,并且可以沿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整体滑动。
将凸轮销101插入形成在保持器盖81中的上凸轮槽140中,从而支撑上保持器90以使其能够沿着上凸轮槽140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以突出状态将凸轮销101设置在上侧表面部94和94的外表面处,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
保持器保持件102设置为在上部侧表面部94和94的背表面60b侧处向外突出。保持器保持件102要与在保持器盖81上转动支撑的保持器闩142接合,从而通过张力螺旋弹簧95将施力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的盒保持器80保持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保持器保持件102从在保持器盖81的前后方向上所形成插入槽144突出至保持器盖81的外表面侧,并且如果安装盒主体10并且盒保持器80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则将保持器保持件102锁定至设置在保持器该81的外表面处的保持器闩142。
此外,在上侧表面部94处,形成按压上壳体11的分离壁32的按压件104。按压件104均由具有挠性的板状体制成,并且从上侧表面部94突出至上保持器90的内部。诸如POM的树脂部件装入设置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的按压件104,并且通过浮雕片状金属来形成设置在背表面60b侧处的按压件104。按压件104按压上壳体11,从而防止上保持器90的咯咯声,从而允许上壳体和下壳体12稳定接合和分离。
在支撑表面部93和上侧表面部94处,形成了解除锁定机构30的锁定的解锁机构92。解锁机构92包括:设置在支撑表面部93的解锁件99,以及设置在上侧表面部94的上壳体分离件103。
解锁件99用于进入形成在上壳体11的前壁15中的解锁孔22并且转动前侧锁定件31。如图18所示,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上的支撑表面部93的侧边缘处,向下弯曲而形成后侧表面97。然后,通过将后侧表面97的下端弯曲至前表面60a侧来形成解锁件99,并且该解锁件形成为根据盒主体10在盒保持器80上的安装和盒主体10从盒保持器80的分离而进入或者退出解锁孔22。
以这种方法,如果将盒主体10安装在盒保持器80上,解锁件99进入解锁孔22,从而按压按压表面部31b,从而抵着螺旋弹簧35的施加力在箭头R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前侧锁定件31。通过在箭头R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前侧锁定件31,接合部31c退出接合凹部56,从而解除前侧锁定件与下壳体12的接合。此外,如果将盒主体10拉出盒保持器80,则解锁件99从解锁孔22退出,从而允许前侧锁定件31抵着螺旋弹簧35的施加力在箭头R方向上转动。通过前侧锁定件31在箭头R的方向上转动,接合部31c与接合凹部56接合。
上壳体分离件103进入形成在盒主体10的左侧表面10c和右侧表面10d中的分离槽47,从而解除后侧锁定件33的锁定,并且还支撑上壳体11的分离壁32的下端表面,从而将上壳体11保持在位于盒插入/移除位置处的上保持器90。上壳体分离件103均形成为能够支撑分离壁32的下端表面的平板形式并且以突出状态在上侧表面部94和94的内表面上形成。此外,当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时,将上壳体分离件103配置为与形成在下保持器91处的下壳体分离件115平行。
然后,如果将盒主体10插入盒保持器80,则上壳体分离件103进入分离槽47,从而按压后侧锁定件33的按压件部33b,从而使按压件部在箭头S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并且还从下面支撑上壳体11的分离壁32。以这种方法,上壳体分离件103解除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锁定,从而允许上壳体和下壳体分离,并且还在盒插入/移除位置处支撑上壳体22,并且然后通过下壳体12的下降,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离。
下保持器91用于由保持器盖81通过升降操作在盒插入/移除位置、插入位置以及盘插入/弹出位置之间传送下壳体12。下保持器91包括:放置表面部106,将下壳体12的底板40放置在其上;以及一对左和右下侧表面部107和107,从放置表面部106的两侧边缘直立。
在放置表面部106处,与设置在盒主体10中的错误擦除防止开关25的接触件25b接触的识别开关110的开关件111突出。将开关件111设置在识别开关110处以具有挠性,从而允许接触和分离。此外,在以下位置处形成开关件111,其中,如果将盒主体10安装在盒保持器80上,则开关件可以进入设置在盒主体10的下表面中并且面对错误擦除防止开关25的接触件25b的接触孔27。
如上所述,通过旋钮部25a的在禁止写入到光盘2的方向上的操作,接触件25b通过形成在后块14的下表面部14b中的接触孔27移动至面对开关件111的一侧,该后块14的下表面部14b与下壳体12一起构成盒主体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此外,通过旋钮部25a的在允许写入至光盘2的方向上的操作,接触件25b通过接触孔27移动至不面对开关件111的一侧。
然后,如图19A所示,当开关件111进入接触孔27并且没有与错误擦除防止开关25的接触件25b接触时,由于接触件没有与识别开关110接触,所以识别开关110保持断开(可以写入)。另一方面,如图19B所示,如果开关件111进入接触孔27,从而与错误操作防止开关25的接触件25b接触,则接触件在放置表面部106以下偏转并且与识别开关111接触,从而接通识别开关110(不允许写入)。
如图17、图20以及图21所示,一对左和右下侧表面部107和107包括:接合凸轮销113,与上保持器90接合并且还与保持器盖81可滑动地接合;下壳体分离件115,进入盒主体10的分离槽47并且将下壳体12保持在下保持器91处;高度调整件116,精确限制位于盘插入/弹出位置处的下壳体12的高度;以及壳体定位销117,获得置于放置表面部106上的下壳体112的定位。
接合凸轮销113与上保持器90的保持器接合件100接合,从而结合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以使它们能够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接合凸轮销113形成为向外突出并且在下侧表面部107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然后,当在盒插入/移除位置彼此结合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时,接合凸轮销113进入上保持器90的保持器接合件100的槽100a。结果,下保持器91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与上保持器90结合为一体,并且与上保持器90在前后方向上整体滑动。
此外,将接合凸轮销113插入形成在保持器盖81中的下凸轮槽141中,从而支撑下保持器91以能够沿着下凸轮槽141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滑动。
下壳体分离件115是用于进入形成在盒主体10的左侧表面10c和右侧表面10d中的分离槽47,从而支撑形成在下壳体12的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中的进入槽43的上端表面,从而将下壳体12保持在下保持器91中。下壳体分离件115均形成为能够支撑进入槽43的上端表面的平板形式,并且以突出状态在下侧表面部107和107的内表面处形成。此外,通过彼此结合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将下壳体分离件115设置为与形成在上保持器90处的上壳体分离件103相邻。
然后,如果将盒主体10插入盒保持器80中,则下壳体分离件115进入分离槽47,从而从上面支撑下壳体12的进入槽43的上端表面。以这种方法,下壳体分离件115将下壳体12保持在下保持器91中,并且然后,如果通过稍后将描述的凸轮板82将下壳体从盒插入/移除位置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则下壳体分离件将下壳体12与上壳体11分离。
高度调整件116用于获得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的下保持器91的定位,从而将在盒主体10中所堆叠和保存的多张光盘2中的给定光盘2定位在推出杆167的转动轨迹上。如图20所示,高度调整件116形成为向外突出并且在下侧表面部107和107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与高度调节板120接合。
如图20所示,高度调节板120支撑在设置在保持器盖81的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每个的内表面处的支撑突出部122上,以能够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并且该高度调节板通过稍后将描述的驱动机构83滑动。在高度调节板120中,形成以与保存在盒主体10中的光盘2的支撑间隔相同的间隔形成的多个调节槽121。每个调节槽121与高度调整件116接合,从而获得在由支撑槽48所支撑的多张光盘2中的相应光盘2位于推出杆167的转动轨迹上的盘插入/弹出位置处的下保持器91的定位。调节槽121朝向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的下保持器91的高度调整件116开口,并且通过高度调整板120的滑动使得与高度调整件116接合或者与高度调整件116分离。另外,调节槽121使得加宽其每个开口部的前端,从而容易拉入高度调整件116。
如果通过凸轮板82向下移动下保持器91直到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给定光盘2位于推出杆167的转动轨迹上的盘插入/弹出位置,则高度调节板120滑动,从而与高度调整件116接合。结果,将下保持器91限制在给定光盘2的盘插入/弹出位置处,并且可以防止上下堆叠的其他光盘2位于盘插入/弹出位置处的错误插入和弹出。
壳体定位销117插入在下壳体12的底板40中穿孔的定位孔45,从而获得在下保持器91中的下壳体12的定位。如图21所示,将壳体定位销117设置在变成盒主体10的插入端的前边缘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每个壳体定位销117包括:插入销124,通过设置在下保持器91中的销孔123插入定位孔45;升降块125,在此处以突出状态设置插入销124;以及推动件126,通过上保持器90向下推动该推动块。此外,在每个壳体定位销117中,安装在下保持器上的升降轴128穿过升降块125以能够上下移动,并且通过升降块在升降轴128上滑动,插入销124可以前进至远于销孔123的放置表面部106以上或者退避至远于销孔123的放置表面部106以下。
升降轴128设置在放置表面部106以下,并且将向上按压升降块125的螺旋弹簧129设置在升降轴的前端部周围。将螺旋弹簧129锁定至设置在升降轴128的前端处的诸如E环的接合构件并且在图21中的箭头U的方向上向升降块125施力,其中,插入销124在放置表面部106上突出。
推动块126在下侧表面部107的外部上延伸得比升降块125更远,并且通过上保持器90向下推动,从而抵着螺旋弹簧129的施加力在箭头U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向下推动升降块125,从而使插入销124退出放置表面部106的上侧。
如图22所示,当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面对时,通过上保持器90向下推动推动块126。因此,壳体定位销117允许盒主体10安装至盒保持器80中或者与盒保持器80分离。此外,如果安装盒主体10并且将下保持器91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则由于解除上保持器90对推动块126的按压,所以通过螺旋弹簧129向上移动壳体定位销117的升降块125。以这种方法,插入销124通过销孔123插入下壳体12的定位孔45,以使壳体定位销117可以获得下壳体12在下保持器91中的定位。
另外,在下侧表面部107处,形成按压下壳体12的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按压件131。每个按压件131由具有挠性的板状体制成,其从下侧表面部107向下保持器91的内部突出。诸如POM的树脂部件装入设置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的按压件131,并且通过浮雕片状金属来形成设置在背表面60b侧处的按压件131。通过由按压件131按压下壳体12,防止下保持器91的咯咯声,从而允许稳定地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或者下保持器与上保持器90接合和分离。
接下来,将描述上下移动盒保持器80的保持器升降机构84。如上所述,保持器升降机构84包括:可滑动地支撑盒保持器80的保持器盖80、传送盒保持器80的凸轮板82、以及使凸轮板82滑动的驱动机构83。
如图13和图16所示,保持器盖81用于可滑动地支撑盒保持器80,并且通过连同装置主体60的顶盖61共同固定至底盖62的盖连接部67来整体固定至装置主体60。此外,保持器盖81包括:与装置主体60的上表面60c平行的顶表面部133,以及从定表面部133的两侧边缘弯曲形成并且支撑盒保持器80的一对左和右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
在顶表面部133处,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上,形成弹簧接合部137,设置为在上表面部和上保持器90之间延伸的张力螺旋弹簧95的每个的一端与该弹簧接合部接合。将张力螺旋弹簧95锁定至弹簧接合部137,从而通常向盒保持器80施力以使盒保持器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
上侧表面部134和135包括:上凸轮槽140,引导盒保持器80的上保持器90;下凸轮槽141,引导下保持器91;保持器闩142,将上保持器90保持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滑动引导销143,引导稍后将描述的凸轮板82的滑动;以及插入槽144,将形成在上保持器90处的保持器保持件102插入其中。
上凸轮槽140和下凸轮槽141用于引导盒保持器80的移动。当盘转换装置3等待盘盒1的插入或者弹出盘盒1时,盒保持器80保持滑动至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的盒插入/移除位置。此外,在盘转换装置3中,如果从盒插入/移除开口70插入盘盒1,则通过盒主体10按压盒保持器80,从而滑动至在背表面60b侧的插入位置。此外,当盘转换装置3弹出盘盒1时,盒保持器80通过张力螺旋弹簧95滑动至在前表面60a侧的盒插入和弹出位置。这时,通过上凸轮槽140和下凸轮槽142引导盒保持器8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此外,当下保持器91通过凸轮板82在插入位置和盘插入/弹出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时,通过下凸轮槽141引导下保持器。
上凸轮槽140用于通过以突出状态设置在上保持器90的上侧表面部94处并且插入上凸轮槽的凸轮销101而引导盒保持器80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在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上部中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上凸轮槽140。每个上凸轮槽14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引导盒保持器80的上水平部140a,以及在上水平部140a的背表面60b侧上从端部向外延伸的上垂直部140b。
上凸轮槽140通过插入上保持器90的凸轮销101的上水平部140a而引导上保持器90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这时,由于通过保持器接合件100与接合凸轮销113的接合,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所以在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为一体的状态下,引导盒保持器8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这时,盒保持器10处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结合的状态。此外,上凸轮槽140通过使用上水平部140a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盒主体10,并且在平常使用中,不执行在上垂直部140b中的引导。
下凸轮槽141用于通过以突出状态设置在下保持器91的下侧表面部107处并且插入下凸轮槽的接合凸轮销113而引导盒保持器80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以及下保持器91在上下方向上的滑动。在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每个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部处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下凸轮槽141。每个下凸轮槽14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引导盒保持器80的下水平部141a,以及与下水平部141a大致垂直并且从下水平部141a的背表面60b侧上的端部向下延伸的下垂直部141b。另外,在下水平部141a处,在背表面60b侧上比下垂直部141b更远处形成预备水平部141c。
下凸轮槽141通过插入下保持器91的接合凸轮销113的下水平部141a而引导下保持器91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这时,由于通过接合凸轮销113与保持器接合件100的接合,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所以盒保持器80以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为一体的状态滑动。
此外,如果下保持器91滑动至直到下水平部141a的背表面60b侧上的插入位置,则下凸轮槽141通过下垂直部141b在上下方向上引导通过凸轮板82上下移动的接合凸轮销113。以这种方法,下凸轮槽141在盒插入/移除位置和盘插入/弹出位置之间引导下保持器90的升降。
保持器闩142用于抵着张力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将滑动至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上的插入位置的盒保持器80保持在插入位置处,并且保持器闩142设置在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背表面60b侧。将保持器闩142从前表面60a侧锁定至形成在上保持器90的上侧表面部94处的保持器保持件102,从而限制下保持器91至前表面60a侧的滑动,该滑动会一体化结合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
每个保持器闩142具有:锁定至保持器保持件102的钩部142a、通过支撑侧表面134和135的每个支撑从而使得能够转动的转动支撑部142b、以及锁定了闩弹簧145的弹簧接合件部142c。将每个保持器闩142锁定至在另一端锁定至支撑侧表面134和135的每一个的闩弹簧145,从而施力于钩部142a以在图15中的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其中,将钩部锁定至保持器保持件102。因此,如果盒保持器80滑动至背表面60b侧,则将钩部142a锁定至保持器保持件102,以使保持器闩142可以限制盒保持器80滑动至前表面60a侧。
另外,推入盒保持器80直到保持器保持件102和保持器闩142的钩部142a彼此锁定,以使在下凸轮槽141中,接合凸轮销113经由下垂直部141b的顶部从下水平部141a滑动直到预备水平部141c。然后,如果将保持器保持件102锁定至保持器闩142,则在下凸轮槽141中,接合凸轮销113位于下垂直部141b的顶部。结果,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保持在插入位置。
此外,当每个弹簧接合件部142c位于稍后将描述的每个凸轮板82的滑动轨迹上并且盘盒1弹出时,通过每个凸轮板82将每个弹簧接合件部142c按压至背表面82侧,以使每个保持器闩142在图15中的箭头L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结果,保持器闩142的钩部142a从保持器保持件102偏离,从而允许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滑动至前表面60a侧,并且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通过张力螺旋弹簧95滑动至前表面60a侧。
此外,将引导凸轮板82的滑动的滑动引导销143以突出状态设置在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下部处。将滑动引导销143插入形成在凸轮板82中的引导槽151,从而引导凸轮板82的滑动。
在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背表面60b侧形成插入保持器保持件102的插入槽144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保持器保持件102向外突出并且在插入槽144中滑动,从而与保持器闩142的钩部142a接合。
另外,在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高度方向上在下边缘处形成连接至底盖62的盖连接件67的多个盖连接件146。盖连接件146连同顶盖61共同固定至底盖62的盖连接件67。此外,在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处,形成延伸支撑件154和154,其延伸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并且将稍后将描述的运送加载器6的壳体200安装在该延伸支撑件上。
接下来,将描述上下移动下保持器91的凸轮板82。凸轮板82与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外部相邻并且通过保持器盖81和稍后将描述的驱动机构83支撑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如图15所示,每个凸轮板82包括:升降引导槽150,将以突出状态设置在下保持器91处的接合凸轮销113插入;引导槽151,将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底盖81处的滑动引导销143插入;以及闩按压部152,按压保持器闩142的弹簧接合件部142c。
将升降引导槽150设置为在每个凸轮板82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每个均具有:水平引导部150a,形成为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从而引导下保持器91朝向相同方向滑动;以及升降引导部150b,从在水平引导部150a的背表面60b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延伸并且上下移动下保持器91。通过由驱动机构83使凸轮板82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升降引导槽150使接合凸轮销113沿着水平引导部150和升降引导部150b滑动,从而上下移动下保持器91。
此外,将凸轮板82通过连接部连接至驱动机构83并且通过驱动机构83的驱动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这时,将设置在保持器盖81的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处的滑动引导销143插入引导槽151并且通过滑动引导销143引导凸轮板82。引导槽151形成为在每个凸轮板82的下部中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每个凸轮板82的背表面60b侧的侧边缘上形成闩按压部152。通过凸轮板82滑动至背表面60b侧,闩按压部152按压保持器闩142的弹簧接合件部142c并且使钩部142a在箭头L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从而使钩部142a从保持器保持件102偏离。
如图13和图23所示,将驱动凸轮板82的驱动机构83设置在共同固定至底盖62的基底板155上,并且包括:作为驱动源的第一驱动电机156、以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56旋转驱动并且还分别连接至凸轮板82的第一和第二背面齿轮157和158。
将基底板155形成为具有与底盖62的尺寸大致相等的尺寸的矩形,并且通过连同顶盖61和保持器盖81共同固定至底盖62的盖连接件67来固定该基底板。在基底板155的表面155a的前表面侧60a上,设置了稍后将描述的盘推出机构85。此外,在基底板155的表面155a的背表面60b侧上,设置了稍后将描述的运送加载器6以及记录和再生装置7。
在基底板155的背表面155b上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背面齿轮157和第二背面齿轮158并且该第一背面齿轮和第二背面齿轮还彼此啮合。此外,将第一背面齿轮157通过减速齿轮连接至安装在基底板155的表面155a上的第一驱动电机156。此外,第一背面齿轮157与设置为从一侧凸轮板82的下边缘延伸至基底板155的背表面155b侧的齿轮连接部82a的齿轮部159b啮合。第二背面齿轮158与第一背面齿轮157啮合并且还与设置为从另一侧的凸轮板82的下边缘延伸至基底板155的背表面155b侧的齿轮连接部件82a的齿轮部159b啮合。
在凸轮板82的齿轮连接部件82a的每个中,形成:引导长孔159a,该引导长孔形成为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齿轮部159b,与第一背面齿轮157或第二背面齿轮158啮合。将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基底板155的背表面155b的引导轴插入引导长孔159a。此外,每个齿轮部159b均形成为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这种驱动机构83中,如果驱动第一驱动电机156,则第一背面齿轮157和第二背面齿轮158旋转,从而沿着引导长孔159a移动齿轮连接部件82a。以这种方法,一对左和右凸轮板82彼此同步地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
在等待插入盘盒1的状态下,凸轮板82保持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此外,在盒保持器80中,在凸轮板82的水平引导部150a以及保持器盖81的上水平部140a和下水平部141a中引导凸轮销101和接合凸轮销113,从而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并且保持在盒插入/移除位置。
然后,在装置主体60中,如果将盘盒1插入盒保持器80,以使盒保持器80抵着张力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移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则保持器闩142的钩部142a锁定至保持器保持件102,从而调整装置主体60向前表面60a侧的滑动。如果检测到盒保持器80滑动直到该位置,则凸轮板82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56的驱动滑动至前表面60a侧。此外,接合凸轮销从水平引导部150a滑动至升降引导部150b,从而从保持器盖81的下水平部141a沿着下垂直部141b向下移动,从而将下保持器91传送至盘插入/弹出位置。
此外,如图24所示,在驱动机构83中,在基底板155的表面155a上可旋转地支撑表面凸轮齿轮160。通过减速齿轮将表面凸轮齿轮160连接至设置在基底板155处的第二驱动电机163。此外,在表面凸轮齿轮160中,形成使上述高度调节板120滑动的第二凸轮槽160a。调节滑动板161的凸轮销161a与第二凸轮槽160a接合。在调节滑动板161处,将直行引导槽161b和161c设置为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将以直立方式设置在基底板155处的引导轴和表面凸轮齿轮160的旋转轴插入这些直行引导槽161b和161c,从而支撑调节滑动板以使其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此外,将调节弹簧162锁定至调节滑动板161。每个调节弹簧162被支撑为能够在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基底板155处的支撑轴上转动,并且一端锁定至调节滑动板161而另一端锁定至在每个高度调节板120处开口的弹簧接合孔120a(图20)。
在每个高度调节板120处,设置了在装置主体16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164。此外,如上所述,在保持器盖81的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的内表面处,以突出状态设置了插入长孔164从而引导高度调节板120的滑动的支撑突出部122。将支撑突出部122插入长孔164,从而在支撑突出部122上支撑高度调节板120以使其能够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此外,弹簧166被设置为在保持器盖81的支撑侧表面部134和135之间延伸,从而通常向高度调节板120施力以使其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
然后,在高度调节板120中,如果旋转表面凸轮齿轮160,则凸轮销161a与第二凸轮槽160a接触地移动,从而调节滑动板161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结果,调节弹簧162的另一端转动至前表面60a,从而可以使高度调节板120沿着长孔164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
接下来,将描述将光盘2推出至运送加载器6的盘推出机构85。盘推出机构85设置在基底板155的表面155a的前表面60a侧,并且用于将光盘2从传送的下壳体12的盘推出开口51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从而从盘插入/弹出开口50退出光盘。如图24和图25所示,盘推出机构85包括:推出光盘2的推出杆167、支撑推出杆167的杆支撑壁168、使推出杆167转动的杆滑动器169、以及提供用于转动推出杆167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电机163。
如图25所示,推出杆167形成为长平板状并且具有可以进入支撑槽48的厚度,该支撑槽在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的每个的内表面侧中形成并且支撑光盘2。此外,将由比光盘2更软的树脂构件所制成的盘接触构件173装入推出杆167的前端部,该前端部进入支撑槽48。
盘接触构件173是用于按压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从而从盘插入/弹出开口50退出光盘,并且其前端形成为圆弧状并且使其能够与光盘2接触而不损坏光盘。
推出杆167的基底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基底板155的前表面60a侧的杆支撑轴172的上端上。以这种方法,如果稍后将描述的杆滑动器169滑动,则利用杆支撑轴172作为支点,推出杆167描绘:在图25的箭头P方向上的转动轨迹,沿该方向推出杆将光盘2推出盘插入/弹出开口50;以及箭头P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转动轨迹,沿该方向推出杆返回盘插入/弹出开口50侧。将转动轨迹设置为等于在支撑槽48处形成为圆弧状的引导部48c的轨迹。因此,如果推出杆167进入支撑槽48,则由于推出杆沿着引导部48c转动,所以在引导部48c上支撑盘接触构件173。
这里,推出杆167通过杆支撑轴172支撑,从而在盘插入/弹出位置的高度处转动。然后,向下移动下壳体12,以使弹出至运送加载器6侧的给定光盘2位于盘插入/弹出位置的高度处,从而使给定光盘2能够被盘推出机构85的推出杆167按压。以这种方式,在盘推出机构85中,确定执行光盘2的插入和弹出的高度。因此,通过上下移动下保持器91,保持器升降机构84将给定光盘2的保存位置配合至执行通过盘推出机构85插入和弹出光盘2的高度,即,盘插入/弹出位置,从而在堆叠和保存多张光盘2中选择执行记录或再生的给定光盘2,并且还能够插入和弹出给定光盘2。以这种方法,选择加载器5可以简单并且容易地实现这样的构造,其中,分离盒主体10以能够插入和弹出光盘2,并且同时,执行在多张光盘2中给定光盘2的选择。
推出杆167可以通过转动至远于引导部48c的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从盘插入/弹出开口50弹出保存在保存位置处的光盘2。这时,如图26A所示,由于推出杆167预先进入支撑给定光盘2的支撑槽48的引导部48c,所以可以推出在支撑槽48中所支撑的给定光盘2。
推出杆167通过推出光盘2将光盘传送至直到至少从盘插入/弹出开口50弹出光盘2的中心孔2a的位置。以这种方法,盘推出机构85可以将光盘2弹出至稍后将描述的运送加载器的加载臂201可以夹持在弹出方向上远于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后端侧的位置(图30)。
通过杆支撑壁168在整个转动区域上方支撑推出杆167。如图26B所示,当推出杆167远于支撑槽48的引导部48c向前转动时,其前端部从支撑槽48偏离。为此,杆支撑臂168防止伸长的推出杆167摆动从而从与弹出的给定光盘2的接触偏离,或者防止与另一光盘2碰撞。
杆支撑臂168设置在支撑推出杆167的杆支撑轴172的附近,并且根据推出杆167的基底端侧的转动轨迹而设置有圆弧状支撑表面168a。此外,在通过杆支撑轴172支撑推出杆167的高度处形成杆支撑臂168的支撑表面168a。此外,杆支撑臂168设置在推出杆167的基底端侧,从而能够在推出杆167的整个转动区域上方支撑推出杆。
如图24所示,杆滑动器169为了通过由驱动机构83滑动而转动推出杆167并且形成为近似矩形板状。杆滑动器169在纵长方向上的一端处设置有与设置在推出机构167处的转动操作件175接合的操作凹部176,并且在纵长方向上的另一端处,以突出状态设置了与形成在表面凸轮齿轮160中的第三凸轮槽160b接合的凸轮销177。
在操作凹部176处,形成在杆滑动器169的纵长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接触表面178和178,并且推出杆167的转动操作件175在这些接触表面178和178之间接合。然后,如果杆滑动器169在作为纵长方向的图24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或者箭头B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则操作凹部176通过使用在一侧或者另一侧上的接触表面178按压转动操作件175,从而在推出光盘2的方向或者返回初始位置的方向上转动推出杆167。
此外,在杆滑动器169中,沿着纵长方向形成稍微更宽的长孔180,并且将以直立方式设置在基底板155处的引导轴181插入长孔180,从而引导杆滑动器在纵长方向上移动。此外,将张力弹簧182的一端锁定至杆滑动器169,以使通常在图27和图24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施力于杆滑动器,沿该方向,将操作凹部176锁定至转动操作件175。张力弹簧182一端锁定至杆滑动器169并且另一端锁定至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基底板155处的弹簧接合件183。
通过凸轮销177在表面凸轮齿轮160的第三凸轮槽160b中滑动,这种杆滑动器169在作为纵长方向的图24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滑动。通过杆滑动器169在箭头B的方向上滑动,操作凹部176的接触表面178沿相同方向按压推出杆167的转动操作件175,从而使推出杆167在箭头P的方向上转动。这时,由于通过张力弹簧182在箭头A的方向上拉动杆滑动器169,所以转动操作件175在操作凹部176的接触表面178和178之间接合,以使推出杆167可以可靠地转动。
此外,如果将光盘2弹出至运送加载器6侧,则杆滑动器169通过表面凸轮齿轮160的反向旋转在箭头B的相反方向上滑动。结果,杆滑动器169在相同方向上按压转动操作件175,从而使推出杆167在箭头P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
这里,在盘推出机构85中,如在图27中所示,在光盘2已经插入运送加载器6的情况、在推出杆167摆动从而其前端与在支撑槽48之间的端表面接触的情况等情况下,如果限制推出杆167在箭头P方向上的转动,则解除杆滑动器169与转动操作件175的接合。
即,在杆滑动器169处,设置了在与滑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稍微更宽的长孔180。为此,如果限制推出杆167在箭头P方向上转动并且固定转动操作件175,则杆滑动器169抵着张力弹簧182的施加力在箭头A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移动并且操作凹部176与转动操作件175脱离。结果,杆滑动器169可以根据表面凸轮齿轮160执行在箭头B方向上滑动,并且可以防止将过载施加给驱动机构83、推出杆167或者光盘2。
另外,在盘推出机构85中,在给定的时间期间过去以后,表面凸轮齿轮160反向旋转,以使杆滑动器169在箭头B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这时,通过张力弹簧182在箭头A方向上施力于杆滑动器169,以使操作凹部176和转动操作件175彼此接合。
这里,将描述避免设置在前面板63处的窗口71妨碍设置在盒保持器80处的上壳体分离件103和下壳体分离件115的构造。如上所述,闭塞盒插入/移除开口的窗口71包括:中央窗口74,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打开和关闭除两侧以外的几乎整个表面;以及一对侧窗口75和75,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打开和关闭两侧。此外,盒保持器80滑动至盒插入/移除位置,并且上壳体分离件103以突出状态在上保持器90的上侧表面部94和94的内表面侧处形成。
在通过仅使用中央窗口74构成闭塞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窗口71的情况下,由于中央窗口74沿着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上边缘描绘面对背表面60b侧的转动轨迹,所以需要使诸如上壳体分离件103的另一障碍物也在纵长方向上的两侧从中央窗口74的转动区域退回。
在试图通过将上壳体分离件103移动至背表面60b侧来避免妨碍中央窗口74的情况下,需要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处形成上壳体分离件103。然而,上壳体分离件103用于当将盒主体10安装在盒夹持器80上时,在作为与插入方向相对的箭头S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按压设置在盒主体10的背表面10b的后侧锁定件33。
因此,当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形成上壳体分离件103的时候,如果没有将盒主体10深插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则不允许后侧锁定件33的锁定。为此,在通过用户的手插入盒主体10的情况下,需要将用户的手深插入装置主体60,从而导致不仅可用性的损坏,而且增加了手会接触装置主体60中的机构的危险。此外,在结合了自动拉入盒主体10的机构的情况下,由于增加了盒主体10的传送距离,所以在装置主体60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将变得更大,以对装置主体60的空间节约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盘转换装置3中,窗口71包括:中央窗口74,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打开和关闭除两侧以外的几乎整个表面;以及一对侧窗口75和75,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打开和关闭两侧。以这种方法,在窗口71中,通过将在中央窗口74的纵长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直到中央窗口不妨碍上壳体分离件103的区域,可以避免妨碍上壳体分离件103。
然后,通过侧窗口75和75来覆盖没有通过中央窗口74覆盖的在盒插入/移除开口70的纵长方向上的两侧。如图28所示,由于与中央窗口74相比较,侧窗口75和75在盒主体10的插入方向上的转动区域短,所以可以将上壳体分离件103设置在尽可能远的前表面60a侧上。
因此,在盘转换装置3中,可以在避免窗口71妨碍上壳体分离件103的同时,为了解除锁定机构30的锁定的需要而缩短盒主体10的插入深度,并且获得对于用户的可用性的改善和装置主体60的尺寸的减小。
2-3.运送加载器
接下来,将描述运送加载器6。运送加载器6用于拉入从选择加载器5所弹出的光盘2,将盘传送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并且还将从记录和再生装置7所弹出的光盘2推回至在选择加载器5中的下壳体2的内部。如图2和图3所示,与选择加载器5相邻地将运送加载器6设置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
将运送加载器6连同记录和再生装置7一起设置在作为为外壳的壳体200的内部中。通过螺钉将壳体200固定至形成在选择加载器5的保持器盖81处的延长支撑件154和154。
如图29所示,运送加载器6包括:加载臂201,与光盘2的外圆周接触,从而执行将光盘拉进运送加载器6并且将光盘推回下壳体的内部;以及臂驱动机构202,在光盘2的传送方向上驱动加载臂201。
臂驱动机构202包括:一对滑动臂203和204,使加载臂201滑动;滑动平台,支撑滑动壁203和204以使它们能够转动;滑动板206,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滑动平台205上,并且还通过滑动平台与滑动臂203和203接合;滑动施力弹簧207,被设置为在滑动平台205和滑动板206之间延伸,从而使滑动板206施力至滑动平台205;凸轮齿轮208,其中,形成与从滑动板206突出地设置的滑动凸轮销250接合的滑动凸轮槽252,并且该凸轮齿轮抵着滑动施力弹簧207的施加力使滑动板206滑动至滑动平台205;以及基底平台210,旋转地支撑凸轮齿轮208并且设置有驱动凸轮齿轮208的驱动电机209。
此外,臂驱动机构202进一步包括:升降平台211,连接至加载臂201,从而上下移动加载臂201;升降板212,与设置在升降平台211处的升降凸轮孔261可滑动地啮合,并且还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基底平台210上;以及升降施力弹簧213,被设置为在升降板212和基底平台210之间延伸,从而使升降板212施力至凸轮齿轮208。
然后,如图30所示,运送加载器6通过臂驱动机构202驱动加载臂201,从而通过选择加载器5拉入从下壳体12所推出的给定光盘2。此外,如图31所示,运送加载器6将已经通过记录和再生装置7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内部。
如图32所示,通过与滑动臂203和203接合并且彼此连接的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来形成加载臂201。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设置有通过螺钉彼此固定的螺钉孔222,以及与滑动壁203或204接合的接合槽223。接合槽223在与作为加载臂201的滑动方向的图32的箭头C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
此外,在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处,形成设置有与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的接合爪226的臂部224。臂部224在加载臂201的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前端上安装接合爪226。
接合爪226均由能够与光盘接触而不会损坏光盘的树脂材料制成并且被安装在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的臂部224上,从而被支撑为能够彼此平行地滑动。如图33A和图33B所示,在面对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的每个接合爪226的内表面侧处,形成:插入表面部227,按压光盘2,从而将盘插入下壳体12;以及拉入表面部228,将光盘2拉进运送加载器6。
插入表面部227设置在接合爪226的前端侧并且形成为具有大致等于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的曲率的圆弧形状,从而使其能够与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接触。此外,形成比光盘2的厚度更厚的插入表面部227的前端部,其中,其下区域变成按压插入下壳体12或者从下壳体12弹出的给定光盘2的按压部227a,并且其上区域变成按压与给定光盘2相邻的另一光盘2的调整部227b,从而将光盘调整在保存位置处。
拉入表面部228设置在接合爪226的基底端侧上比插入表面部227更远处并且形成在接合爪226的下表面226a侧,其中,该下表面侧面对作为非信号记录表面的光盘2的上表面。拉入表面部228形成为具有大致等于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的曲率的圆弧形状,从而使其能够与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接触。
在加载臂201中,将接合爪226安装在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上,以使插入表面部227彼此面对并且拉入表面部228彼此面对。然后,加载臂201通过使用一对插入表面部227在光盘2插入方向上在左边和右边相等地按压后端侧并且将光盘2插入下壳体12(图31)。此外,加载臂201通过使用一对拉入表面部228在光盘2的拉入方向上在左边和右边相等地按压后端侧并且将光盘2拉进运送加载器6(图30)。
此外,在加载臂201中,将螺钉232插入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的侧壁229和230中,并且将螺钉232进一步插入稍后将描述的形成在升降平台211中的滑动引导孔260并且由该滑动引导孔支撑,以使加载臂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升降平台211在图29中的箭头C的方向和箭头C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然后,通过升降平台211的上升和下降,加载臂201可以在作为与光盘2的面内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的图29中的箭头D方向上上下移动。
接下来,将描述驱动加载臂201的臂驱动机构202。臂驱动机构202用于使加载臂201在光盘2的传送方向上滑动,即,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滑动,并且还使该加载臂在装置主体60的上下方向上上下移动。
如图34所示,与加载臂201的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接合的滑动臂203和204均由延长的平板状的金属板制成,并且在每个滑动臂的纵长方向上的一端处,以突出状态设置通过滑动平台205引导的引导销235。此外,在滑动臂203和204中,在每个滑动壁的纵长方向上的另一端处,以突出状态设置了插入形成在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的每个中的接合槽223中的引导销236。此外,在滑动臂203和204中,在每个滑动臂的纵长方向上的近似中心处,形成插入并且支撑以突出状态设置在滑动平台205处的转动轴238的插入孔237。
在滑动臂203和204的每个中,引导销235通过滑动平台205与滑动板206接合并且根据滑动板206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利用转动轴238作为支点转动滑动销236。以这种方法,滑动臂203和204的滑动销236在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的接合槽223中滑动,从而使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在箭头C的方向上和箭头C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整体滑动。
滑动平台205用于支撑滑动臂203和204和滑动板206并且被固定至稍后将描述的基底平台210。如图35所示,滑动平台205具有:转动轴238,插入滑动臂203和204的插入孔237;引导孔239,将以突出状态设置在滑动臂203和204处的引导销235插入;以及直行引导槽240,引导滑动板206的直行。
将转动轴238从背表面侧安装在开口于平台的主表面的轴孔,从而从平台的主表面突出,并且插入滑动臂203和204的插入孔237,从而被转动地支撑。此外,根据滑动臂203和204的每个的引导销235的转动轨迹将引导孔239均形成为圆弧形状。然后,滑动臂203和204的引导销235通过引导孔239向下突出,从而与滑动板206的接合孔247接合。
直行引导槽240用于引导滑动板206的移动并且形成为在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36A所示,将插入直行引导槽240的螺钉242安装在滑动板206上,以使该滑动板被支撑在滑动平台205上并且还可以沿着直行引导槽240滑动。
此外,在滑动平台205中,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上的滑动平台的侧边缘的附近形成弹簧接合件244,其中,将设置为在滑动平台和滑动板206之间延伸的滑动施力弹簧207的一端锁定至该弹簧接合件。此外,在滑动平台205处,形成安装有检测凸轮齿轮208的旋转位置的齿轮开关243的开关安装件245。
滑动板206根据凸轮齿轮208的旋转滑动,从而转动滑动臂203和204。如图36A所示,在滑动板206的滑动平台205侧上的主表面处,形成插入直行引导槽240中的螺钉242和锁定滑动施力弹簧207的另一端的弹簧接合件246。将螺钉242插入直行引导槽240,以使滑动板206被支撑在滑动平台205上以能够在作为前后方向的图36A的箭头E的方向和在箭头E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并且滑动板206还通过设置为在其间延伸的滑动施力弹簧207在作为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的箭头E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施力至滑动平台205。
此外,在滑动板206处,开口:与以突出状态设置在滑动臂203和204中并且通过滑动平台205的引导孔239突出的引导销235接合的接合孔247;以及插入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基底平台210处、从而可旋转地支撑凸轮齿轮208的齿轮支撑轴270的轴插入孔248。
根据滑动臂203和204形成两个接合孔247,并且将这两个孔形成为长孔形。如果将引导销235插入接合孔247,以使滑动板206沿着直行引导孔240平直移动,则滑动板转动滑动臂203和204,从而加载臂201的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在箭头C方向和箭头C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
此外,如图36B所示,在面对凸轮齿轮208的滑动板206的主表面上,设置了与形成在凸轮齿轮208中的滑动凸轮槽252接合的滑动凸轮销250。通过滑动施力弹簧207在作为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的箭头E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施力于滑动板206,以使滑动凸轮销250与凸轮齿轮208的滑动凸轮槽252接触地移动并且根据凸轮齿轮208的旋转沿着直行引导槽240滑动。
凸轮齿轮208用于使稍后将描述的滑动板206和升降板212滑动,并且如图37A和图37B所示,在一侧上的主表面上,形成用于使滑动板206滑动的滑动凸轮槽252,并且在另一侧上的主表面中,形成用于使升降板212滑动的升降凸轮槽253。
在凸轮齿轮208的中心处,形成插入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基底平台210处的齿轮支撑轴270的支撑轴插入孔254,并且通过齿轮支撑轴270可旋转地支撑凸轮齿轮。此外,通过减速齿轮将凸轮齿轮208连接至安装在基底平台210上的驱动电机209。
在形成在凸轮齿轮208的一侧的主表面中的滑动凸轮槽252中,滑动板206通过滑动施力弹簧207施力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以使滑动凸轮销250通常沿着外圆周侧的侧表面滑动。以这种方法,滑动凸轮槽252根据凸轮齿轮208的转动通过滑动凸轮销250使滑动板206沿着直行引导孔240滑动。
此外,在滑动凸轮槽252处,形成滑动限制器机构255,并且当在将光盘2插入下壳体12的箭头C的方向上滑动的加载臂201的滑动受到妨碍,从而向滑动臂203和204以及滑动板206施加了在滑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负载时,滑动限制器机构允许避开负载。
滑动限制器机构255由退避空间256构成,其中,该退避空间通过滑动凸轮槽252设置在从滑动凸轮销250与其接触地移动的外圆周表面侧的侧表面至支撑轴插入孔254侧的范围内。关于滑动限制器机构255,稍后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此外,在形成在凸轮齿轮208的另一侧的主表面中的升降凸轮槽253中,升降板212通过升降施力弹簧213施力至装置主体60的左侧表面60d侧,以使升降凸轮销266通常沿着外圆周侧的侧表面滑动。以这种方法,升降凸轮槽253根据凸轮齿轮208的转动通过升降凸轮销266使升降板212滑动。另外,在升降凸轮槽253处,形成升降限制器机构257,并且当限制加载臂201的下降操作、以使将在下降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负载施加给升降平台211和升降板212时,升降限制器机构允许避开负载。
升降限制器机构257由退避空间258构成,其中,该退避空间通过升降凸轮槽253设置在从升降凸轮销266与其接触地移动的外圆周表面侧的侧表面至支撑轴插入孔254侧的范围内。关于升降限制器机构257,稍后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升降平台211。升降平台211用于上下移动加载臂201,被支撑在基底平台210上以能够上下移动,并且还与升降板212接合,从而根据升降板212的滑动而上下移动。
升降平台211形成具有4个侧壁的近似矩形的框体,并且在与装置主体60的前后方向平行的一对相对侧壁211a中,形成插入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加载臂201的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处的螺钉232的滑动引导孔260。与侧壁211a的纵长方向平行地形成滑动引导孔260,并且将螺钉232插入该滑动引导孔,从而引导加载臂201在箭头C方向上滑动。此外,将螺钉232插入滑动引导孔260,以使升降平台211上下整体移动加载臂201。
此外,在与升降平台211的侧壁211a垂直的一对侧壁211b中,形成与升降板212接合的升降凸轮孔261和与基底平台210接合的升降引导孔262。
升降凸轮孔261相对于侧壁211b的纵长方向倾斜延伸,并且将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升降板212处的升降凸轮突出部267从内表面侧插入升降凸轮孔。以这种方法,如果升降板212滑动,则升降凸轮突出部267在升降凸轮孔261中滑动,以使升降平台211在装置主体60的上下方向上上下移动。
升降引导孔262形成为在与侧壁211b的纵长方向垂直的装置主体60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将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基底平台210处的升降引导突出部272从内表面侧插入升降引导孔。以这种方法,如果根据升降板212的滑动上下移动升降平台211,则升降引导突出部272在升降引导孔262中滑动,以使在装置主体60的上下方向上上下移动升降平台。
上下移动升降平台211的升降板212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基底平台210上,并且还通过凸轮齿轮208而滑动,从而上下移动升降平台211。升降板212具有: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基底平台210上的滑动引导槽265、与凸轮齿轮208的升降凸轮槽253接合的升降凸轮销266、以及插入升降平台211的升降凸轮孔261的升降凸轮突出部267。
滑动引导槽265均形成为与升降平台211的侧壁211b平行的长孔形状,并且分别形成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和背表面60b侧上的侧边缘的附近。螺钉穿过滑动引导槽265并且被安装在基底平台210上,以使升降板212被支撑在基底平台210上以能够沿着滑动引导槽265滑动。
升降凸轮销266与凸轮齿轮208的升降凸轮槽253接合,从而沿着升降凸轮槽253的外圆周侧的侧壁滑动,从而使升降板212滑动。通过设置为在升降板212和基底平台210之间延伸的升降施力弹簧213,升降板212通常被施力,从而在作为装置主体60的左侧表面60d侧的图29的箭头F方向上滑动,以使升降凸轮销266与升降凸轮槽253的侧壁接触。
升降凸轮突出部267在从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和背表面60b侧上的升降板212的侧边缘向上弯曲所形成凸轮壁268的外表面处形成。将升降凸轮突出部267插入形成在升降平台211的侧壁211b中的升降凸轮孔261,从而根据升降板212的滑动而上下移动升降平台211。
在可滑动地支撑升降板212的基底平台210的主表面上,形成:齿轮支撑轴270,可旋转地支撑凸轮齿轮208;多个螺钉(未示出),被插入滑动引导槽265,从而可滑动地支撑升降板212;以及弹簧接合件(未示出),锁定施力于升降板213的升降施力弹簧213的一端。此外,在基底平台210的主表面的一角部处,设置了驱动电机209。
此外,在基底平台210处,在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和背表面60b侧处以直立状态形成侧壁271。在侧壁271处,形成插入形成在升降平台211的侧壁211b中的升降引导孔262的升降引导突出部272。此外,在侧壁271处,形成连接至壳体200的壳体连接件273。
在这种臂驱动机构202中,滑动板206和升降板212通过凸轮齿轮208的滑动凸轮槽252和升降凸轮槽253滑动,从而使滑动壁201在箭头C的方向上滑动并且还在箭头D的方向上上下移动加载臂。以这种方法,如图38A至38C所示,加载臂201将光盘2从下壳体12拉进运送加载器6,从而将光盘传输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并且如图39A至图39C所示,将从记录和再生装置7所弹出的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内部。
具体地,如图40所示,加载臂201在加载臂201从选择加载器5退出的拉入和等待位置、加载臂201通过盘推出机构85夹持从下壳体12所推出的光盘2的盘夹持位置、以及加载臂201将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内部的盘推回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还在每个位置处,加载臂201在加载臂201可以与传送的光盘2接触的下侧和加载臂201与传送的光盘2分离的上侧之间上下移动。
拉入和等待位置是加载臂201从选择加载器5退出并且还在选择加载器5与记录和再生装置7之间执行光盘2的传输和接收的位置。盘夹持位置式加载臂201进入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的下壳体12并且通过使用接合爪226的拉入表面部228夹持通过盘推出机构85所推出的光盘2的位置,并且还是加载臂201与在保存位置所支撑的另一光盘2分离的位置。盘推回位置是通过使用接合爪226的插入表面部227再次按压从记录和再生装置7弹出的光盘2并且将盘推回下壳体12的保存位置的位置。在盘推回位置处,还按压与通过加载臂201所插入或者弹出的光盘2邻近地堆叠的光盘2。
然后,在臂驱动机构202中,滑动板206和升降板212与凸轮齿轮208的旋转联动地滑动。以这种方法,如图40所示,唯一确定拉入和等待位置、盘夹持位置、以及盘推回位置的每个位置与每个位置的上侧和下侧的结合,并且加载臂201描绘了给定传送轨迹。
在等待盘盒1插入的状态下,加载臂201保持停止在夹持位置的上侧。在盘转换装置3接通电源的初始状态下,将加载臂201驱动至该位置并且处于等待盘盒1插入的中立状态。如果检测到盘盒1的插入,则加载臂201下降至夹持位置的下侧,并且然后经由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下侧上升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上侧。以这种方法,加载臂201从下壳体12的上升和下降区域退出并且等待直到下壳体12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
如果下壳体12下降至盘插入/弹出位置,则经由推回位置将加载臂201再次驱动至夹持位置的上侧。然后,如果从下壳体12推出给定光盘2,则加载臂201向下移动至夹持位置的下侧,从而通过使用接合爪226的拉入表面部228夹持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
加载臂201滑动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下侧,从而将光盘2拉进运送加载器6并且将光盘传输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传输机构。此后,加载臂201向上移动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上侧并且与光盘2分离。
如果完成通过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光盘2的记录或再生并且通过传送机构弹出光盘2,则加载臂201下降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下侧,从而通过使用插入表面部227夹持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接下来,加载臂201滑动直到推回位置的下侧,从而将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保存位置。
此后,加载臂201滑动至夹持位置的下侧,然后向上移动至夹持位置的上侧,并且此后,滑动至推回位置的上侧。以这种方法,加载臂201可以按压与传送光盘2相邻保存的另一光盘2,从而使在光盘2的插入/弹出处理中摆动的另一光盘2返回保存位置。因此,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再次彼此对接时,可以防止由于另一光盘2的位移所导致的另一光盘2的中心孔2a妨碍支撑轴16。另外,还可以将这种加载臂201的二次推动处理配置为通过控制凸轮齿轮208的滑动凸轮槽252和升降凸轮槽253的形状或者凸轮齿轮208的反转和正转被执行两次以上。
在光盘2的二次推动以后,加载臂201滑动至夹持位置的上侧,从而保持在中立状态下,并且为随后的传送操作做准备。
这里,将描述记录和再生装置7。作为设置在基底平台201以下的记录和再生装置7,还可以使用在现有技术中的所谓的吸入型的记录和再生装置,并且将记录和再生装置设置在壳体200的定位突出件280上。记录和再生装置7用于对于光盘2执行信息信号的写入和/或读取并且包括:传送机构,将通过加载臂201所拉入的光盘2传送至接收装置主体的内部并且将光盘2传输至加载臂201;夹持机构,用可旋转地夹持传送至装置主体的内部的光盘2;以及光学拾取机构,对于光盘2执行信息信号的写入和/或读取。
传送机构设置有传送光盘2的多个传送臂并且在记录和再生装置7与运送加载器6彼此对准位置的高度处转动,以使可以在传送机构和加载臂201之间执行光盘2的接收和传输。另外,除使用传送臂的构造以外,还可以使传送机构具有使用传送辊的构造。
夹持机构包括:支撑通过传送机构所拉入的光盘2的盘台,以及旋转驱动盘台的主轴电机。在盘台处,形成插入光盘2的中心孔2a的接合突出部。此外,盘台被支撑为能够上下移动,并且如果将光盘2传送至此,则将接合突出部插入中心孔2a,从而保持光盘2。另外,还可以使夹持机构具有使用可旋转地夹置并且支撑夹持板和盘台之间的光盘2的夹持板的构造。
光学拾取机构包括:拾取基底,其具有光学块,该光学块通过从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并且由物镜聚光的光束照射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并且通过由光敏元件等所构成的光检测器检测由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所反射的返回光束,并且使该光学拾取机构对于光盘2执行信号的写入或者读取。
此外,将光学拾取机构配置为以使通过拾取移动机构来支撑拾取基底,从而能够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动。拾取移动机构包括:一对引导轴,支撑拾取基底以能够在光盘2的径向上滑动;以及使用步进电机的拾取移动机构,设置有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动由这一对这些引导轴所支撑的拾取基底的引导螺杆。
另外,作为记录和再生装置7,除具有上述构造的记录和再生装置以外,还可以使用对于光盘2执行记录和再生的所有记录和再生装置。
2-4.盘转换装置3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盘转换装置3的操作。首先,描述在等待盘盒1插入的状态下的盘转换装置3的每个部件的状态,接下来,描述插入盘盒1并且光盘2从盒主体10弹出并且被传送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内部的处理,以及接下来,描述光盘2从记录和再生装置7弹出并被传送至盒主体10的内部并且弹出盘盒1的处理。
在等待盘盒1插入的状态下,保持通过窗口71闭塞前面板63的盒插入/移除开口70。此外,在选择加载器5中,设置在基底板155处的初始位置检测开关(未示出)插入设置在第一背面齿轮157和第二背面齿轮158处的初始位置检测孔(未示出),从而检测等待盘盒1插入的初始位置,从而保持选择加载器停止在初始位置处。这时,保持凸轮板82通过与第一背面齿轮157和第二背面齿轮158啮合的齿轮连接件82a而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
以这种方法,在盒保持器80中,向上移动下保持器80并且将接合凸轮销113插入上保持器90的保持器接合件100,以使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彼此接合。此外,在盒保持器80中,通过设置为在盒保持器和保持器盖81之间延伸的张力螺旋弹簧95施力于上保持器90,以使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整体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并且保持在盒插入/移除位置处。
另外,在盒保持器80中,下保持器91上升并且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接合,以使通过下保持器91向下推动设置在下保持器91处的壳体定位销117的推动件126。以这种方法,抵着螺旋弹簧129的施加力向下推动壳体定向销117的升降块125,以使插入销124从下保持器91的销孔123退出。
此外,在保持器盖81中,通过闩弹簧145在箭头L的方向上转动保持器闩142,以使钩部142a位于上保持器90的保持器保持件142a的滑动区域之上。此外,高度调节板120通过锁定至以直立方式设置在基底板155处的直立壁165的弹簧166而施力至背表面60b侧,调节滑动板161的凸轮销161a通过表面凸轮齿轮160的第二凸轮槽160a来引导,从而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并且调节弹簧162转向背表面60b侧,从而高度调节板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
此外,在盘推出机构85中,通过表面凸轮齿轮160的第三凸轮槽160b来引导凸轮销177,从而杆滑动器169在箭头B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以这种方法,将转动操作件175按压至操作凹部176的接触表面178,以使推出杆167转向箭头P方向的相反方向,其中,推出杆从下壳体12的升降区域退出。
此外,在运送加载器6中,在等待盘盒1插入的状态下,将设置在基底平台210处的初始位置检测开关(未示出)插入设置在凸轮齿轮208处的初始位置检测孔(未示出),从而检测等待盘盒1插入的初始位置,并且保持运送加载器停止在初始位置处。这时,通过设置为在滑动板和滑动平台205之间延伸的滑动施力弹簧207施力于滑动板206并且还通过凸轮齿轮208的滑动凸轮槽252来引导滑动凸轮销250,从而在箭头E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以这种方法,在加载臂201中,通过滑动板206转动滑动壁203和204,从而加载臂201滑动至作为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的图32的箭头C的方向。
此外,在升降板212中,通过凸轮齿轮208的升降凸轮槽253引导升降凸轮销266,从而升降板抵着设置为在升降板和基底平台210之间延伸的升降施力弹簧213的施加力而在图29的箭头F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然后,升降板212的升降凸轮突出部267在箭头F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在升降凸轮孔261中滑动,从而通过基底平台210的升降引导突出部272来引导升降引导孔262,由此向上移动升降平台211。通过升降平台211的上升,在图29的箭头D的方向上向上移动加载臂201。
以这种方法,将加载臂201驱动至在图40中示出的夹持位置的上侧,并且等待盘盒1的插入。加载臂201处于中立状态。
接下来,将描述盘盒1插入盘转换装置3并且将光盘2传送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处理。通过用户的手或者机械臂将盘盒1从盒主体10的前表面10a插入盒插入/移除开口70。盘盒1按压中央窗口74,从而使中央窗口转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并且通过中央窗口74使侧窗口75也转动至背表面60b侧。
这时,在盘转换装置3中,由于侧窗口75转动至背表面60b侧的转动长度短,所以可以将盒插入/移除位置在前表面60a侧上尽可能远地设置,而不妨碍保持在盒插入/移除位置的盒保持器80的上保持器90处形成的上壳体分离件103。
通过将盘盒1插入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在盒保持器80中,上壳体分离件103和与上壳体分离件103平行并且相邻的下壳体分离件115进入盒主体10的分离槽47。此外,如果盒主体10的前表面10a与上保持器90的后侧表面97接触,则盒保持器80的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抵着张力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在装置主体60背表面60b侧上整体滑动至插入位置。这时,在盒保持器80中,将上保持器90的凸轮销101引导至保持器盖81的上凸轮槽140,并且还将下保持器91的接合凸轮销113引导至保持器盖81的下凸轮槽141和在凸轮板82中形成的升降引导槽150的水平引导部150a。
在盒保持器80中,如果盒主体10的前表面10a与上保持器90的后侧表面97接触,则在后侧表面97处弯曲并且形成的解锁件99进入解锁孔22,从而按压前侧锁定件31的按压表面部31b。结果,抵着螺旋弹簧35的施加力在图6的箭头R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转动前侧锁定件31,以使接合部31c从下壳体12的接合凹部56偏离。
此外,在盒保持器80中,如果将盒主体10插入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则上壳体分离件103按压滑动至分离槽47的延长线的后侧锁定件33的按压件部33b。结果,后侧锁定件33抵着螺旋弹簧38的施加力在图6的箭头S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以使接合部33c从下壳体12的接合凹部57偏离。因此,可以将盒主体10分成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此外,将上保持器90的保持器保持件102锁定至保持器闩142的钩部142a,从而抵着张力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将盒保持器80保持在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上的插入位置。另外,这时,在盒保持器80中,下保持器91的接合凸轮销113从下水平部141a穿过预备水平部141c并且位于下垂直部141b处。此外,这时,盒保持器80推动设置在保持器盖81的一侧的支撑侧表面部134处的盒插入检测开关SW1(图18),从而检测盘盒1的插入。
另外,在盒保持器80中,设置在上保持器90的支撑表面部93处的上壳体保持凸部98与上壳体11的凹部21接合并且设置在上侧表面部94和94处的按压件104还按压上壳体11的分离壁32。此外,盒保持器80通过使用设置在下保持器91的下侧表面部107处的按压件131按压下壳体12的左和右盘保持器41和42。结果,盒保持器80防止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发出咯咯声。
如果通过盒插入检测开关SW1来检测盘盒1的插入,则驱动第一驱动电机156,以使第一背面齿轮157和第二背面齿轮158旋转。如果第一背面齿轮157和第二背面齿轮158旋转,则齿轮连接部82a沿着引导长孔159a滑动。因此,一对左和右凸轮板82彼此同步地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
如果凸轮板82滑动至前表面60a,则接合凸轮销113从升降引导槽150的水平引导部150a沿着升降引导部150b滑动,从而向下移动下保持器91。这时,通过形成在保持器盖81的下凸轮槽141处的下垂直部141b来引导下保持器91的接合凸轮销113。结果,接合凸轮销113从上保持器90的保持器接合件100的槽100a偏离,以使下保持器91与上保持器90分离。此外,将上保持器90保持在插入位置处。
在上壳体11处,通过进入盒主体10的分离槽47的上保持器90的上壳体分离件103来支撑分离壁32的下端表面。此外,在下壳体12中,通过进入分离槽47的下保持器91的下壳体分离件115来支撑形成在左盘保持器41和右盘保持器42中的进入槽43的上端表面。结果,上壳体11被支撑在上保持器90上,从而被保持在插入位置,然而,下壳体12被支撑在下保持器91上。因此,如果向下移动下保持器91,则下壳体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以使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离。
在下保持器91中,向下移动预先通过用户所指定的给定光盘2直到位于推出杆167的转动轨迹上的盘插入/弹出位置。由此,在壳体12中,可以进行给定光盘2的选择和插入/弹出。然后,如果将下保持器91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则驱动第二驱动电机163,以使表面凸轮齿轮160旋转。结果,调节滑动板161通过凸轮销161a在表面凸轮齿轮160的第二凸轮槽160a中的滑动而滑动至背表面60b侧,从而使高度调节板120通过调节弹簧162滑动至前表面60a。高度调节板120使与盘插入/弹出位置相对应地形成的调节槽121与下保持器91的高度调整件116结合,从而精确调整下保持器91的高度以使给定光盘2位于盘插入/弹出位置(图20)。
另外,如果通过凸轮板82将下保持器91向下移动至盘插入/弹出位置,从而与上保持器90分离,则由于上保持器90与壳体定位销117的推动件126分离,所以升降块125通过螺旋弹簧129在箭头U的方向上滑动(图21)。由此,在下保持器91中,插入销124从销孔123突出,从而被插入下壳体12的定位孔45。因此,下保持器91可以获得下壳体12的定位。
此外,如果通过盒插入检测开关SW1来检测盘盒1的插入,则在运送加载器6中,通驱动电机209旋转凸轮齿轮208,以使滑动板206和升降板212滑动,从而将加载臂201从夹持位置的上侧向下移动,并且然后,将加载臂移动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上侧。由此,在运送加载器6中,加载臂201从下保持器91的升降区域退出,从而可以将下保持器91传送至盘插入/弹出位置。
在下保持器91通过高度调整板120调整位置以后,加载臂201从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上侧向下移动并且然后,经由推回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的上侧。
在加载臂201移动至夹持位置的上侧后,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63进一步旋转表面凸轮齿轮160,以使与第三凸轮槽160b啮合的凸轮销177滑动,从而杆滑动器169在图24的箭头B的方向上滑动。结果,通过在杆滑动器169的操作凹部176处形成的一侧的接触表面178按压转动操作件175,以使推出杆167在图24和图25中的箭头P的方向上转动。
推出杆167从在下保持器91上所支撑的下壳体12的盘推出开口51进入支撑位于盘插入/弹出位置处的给定光盘2的支撑槽48的引导部48c,从而推出给定光盘2。这时,如图26A所示,由于将引导部48c形成为具有与推出杆167的转动轨迹相等的轨迹的圆弧形状,所以推出杆167在被支撑在引导部48c上的同时而转动。因此,推出杆167在转动期间没有从支撑槽48偏离。
如图26B所示,推出杆167滑动直到杆滑动器169推动安装在基底板155上的杆位置检测开关SW2,从而推出光盘2直到中心孔2a从下壳体12的盘插入/弹出开口50弹出。以这种方法,光盘2弹出直到可以通过加载臂201夹持盘的位置。
这里,在盘盒1中,保持向下移动下壳体2直到给定光盘2到达盘插入/弹出位置。因此,例如,在卸下保存在最高支撑槽48中的光盘2的情况下,向下移动下壳体12直到上壳体11的支撑轴16从保存在顶部处的光盘2的中心孔2a退出的位置。另一方面,例如,在卸下保存在中段或者下段的支撑槽48中的光盘2的情况下,向下移动下壳体12直到支撑轴16从中段或者下段的光盘2的中心孔2a退出的位置。
因此,保持支撑轴16插入保存在给定光盘2以上的另一光盘2的中心孔2a中。结果,支撑轴16可以防止通过推出杆167另一光盘2连同给定光盘2的弹出而弹出的伴随弹出,还在另一光盘2保存在选择加载器5中的期间限制该光盘的摆动,并且当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再次彼此对接时,防止支撑轴16与另一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外围部碰撞。
另外,在该实例中,为了使支撑轴16可靠地从给定光盘2的中心孔退出并且还防止支撑轴16妨碍推出杆167,支撑轴16还从与插入或者弹出的给定光盘2相邻的另一上部光盘2的中心孔2a退出,并且插入在其上的三片之上而堆叠并且保存的其他光盘2的中心孔2a。此外,支撑轴16还从在给定光盘2以下堆叠的其他光盘2的中心孔2a退出。然而,通过自锁弹簧53将其他光盘2限制在给定保存位置处。
在通过推出杆167从盘弹出开口50推出光盘2以后,从夹持位置的上侧向下移动加载臂201,并且通过使用形成在结合爪226的下表面226a上的拉入表面部228在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的推出方向上夹持后侧。这时,由于拉入表面部228具有与光盘2的外圆周的曲率大致相等的曲率,所以接合爪226沿着圆弧状与光盘2的外圆周接触。接下来,将加载臂201移动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下侧,从而将光盘2拉进运送加载器6并且将盘传输至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传送机构。此后,将加载臂201向上移动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上侧并且停止在该处。以这种方法,加载臂201与光盘2分离并且没有通过记录和再生装置7而阻止光盘2的旋转驱动。
如果通过加载臂201将光盘2插入直到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内部,则传送机构自动将光盘2拉进记录和再生装置7。在拉入光盘2以后,记录和再生装置7通过使用夹持机构可旋转地支撑光盘2并且通过使用光学拾取机构执行对于光盘2的信息信号的写入和/或读取。
这里,通过升降板212在箭头F的方向上滑动,向下移动升降平台211,从而将加载臂210从夹持位置的上侧移动至加载臂通过使用接合爪226夹持光盘2的外圆周的夹持位置的下侧。这时,在加载臂201的臂驱动机构202中,如果升降板212在接合爪226的下表面与光盘2的主表面接触以后进一步滑动,则通过设置在凸轮齿轮208的升降槽253处的升降限制器机构257来防止加载臂201过度按压光盘2。
即,在臂驱动机构202中,如果接合爪226与光盘2接触,则由于限制升降平台211的下降和升降板212的滑动,所以不允许根据凸轮齿轮208的转动而升降板212的升降凸轮销266在升降凸轮槽253的侧表面上滑动。因此,在升降限制器机构257中,将退避空间258设置在从升降凸轮销266与其接触而移动的外圆周表面侧的侧表面至支撑轴插入孔254侧的范围内,从而允许升降凸轮销266退避。
升降凸轮销266退避至退避空间258,以使通过设置为在升降板212和基底平台210之间延伸的升降施力弹簧213的伸长来吸收旋转凸轮齿轮208的驱动电机209的驱动力并且驱动力难以通过升降板212和升降平台211传递至加载臂201和光盘2。因此,升降限制器机构257可以防止由于施加给加载臂201或者光盘2的过载所导致的加载臂201破坏或者光盘2的损坏或变形。
接下来,将描述将停止通过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信息信号的写入或者读取的光盘2推回下壳体12并且盘盒1从盘转换装置3弹出的处理。
在解除通过夹持机构的夹持以后,停止通过光学拾取机构的信息信号的写入或者读取的光盘2通过传送机构从记录和再生装置弹出。这时,光盘2弹出直到比记录和再生装置7的更外部露出中心孔2a的位置,以使接合爪226的插入表面部227可以在进入盘的下壳体12的插入方向上与后侧接触。
到这时,在选择加载器5中,第二驱动电机163和表面凸轮齿轮160仅以给定量反向转动,以使推出杆167转动并且在箭头P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返回,从而从下壳体12退出。
如果光盘2从记录和再生装置7弹出,则在运送加载器6中,驱动凸轮齿轮208,从而将加载臂201从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上侧向下移动至拉入和等待位置的下侧。以这种方法,加载臂201通过使用接合爪266的插入表面部227在进入光盘2的下壳体12的插入方向上夹持后侧。接下来,加载臂201滑动直到推回位置的下侧并且将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保存位置。
这时,如图43所示,加载臂201通过使用插入表面部227的下区域的按压部227a来按压光盘2,并且通过使用插入表面部227的上区域的调整部227b将保存在一张光盘2上的另一光盘2按压至保存位置。如上所述,没有将支撑轴16插入其中,而仅通过自锁弹簧53将相邻地保存在从下壳体12弹出或者插入下壳体12的给定光盘2上的另一光盘2限制在保存位置处。因此,在通过任何可能性出现附加弹出(其中,当从下壳体12推出给定光盘2时,另一光盘2一起弹出)的情况下,或者另一盘在给定光盘2传送期间从保存位置摆动的情况下等,通过调整部227b将另一光盘限制在给定保存位置处。
此外,在加载臂201滑动至推回位置的下侧以后,加载臂201经由夹持位置的下侧和夹持位置的上侧而滑动至推回位置的上侧。以这种方法,加载臂201通过使用按压部227a按压与给定光盘2相邻的另一上部光盘2,从而将其调整在保存位置处,并且还通过使用调制部227b按压与上述另一光盘2相邻的另一上部光盘2,从而将其调整在保存位置处。通过经历这种二次推动处理,在插入或者弹出的给定光盘2上保存为多至两张的其他光盘2被限制在保存位置处,并且执行在给定光盘2以上保存的并且支撑轴16已经退出的其他光盘2的位置调整。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凸轮齿轮208的滑动凸轮槽252和升降凸轮槽253的形状或者凸轮齿轮208的反向旋转或者正向旋转使这种加载臂201的两次推回处理被执行两次以上。此外,还可以进行配置,以使通过由控制选择加载器5的第一驱动电机156来控制第一和第二背面齿轮157和158以及凸轮板82的驱动,交替执行下保持器91的上升和通过加载臂201的推回,并且执行位于在给定光盘2以下的另一光盘2的位置调整。
在将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内部以后,加载臂201退避至夹持位置的上侧并且保持并且停止在中立状态。如果加载臂201退回夹持位置的上侧并且然后从选择加载器5退出,则在选择加载器5中,第二驱动电机163和表面凸轮齿轮160进一步反向旋转,并且调节滑动板161滑动至前表面60b,从而使高度调节板120滑动至背表面60b侧。结果,高度调节板120的调节槽121与下保持器91的高度调整件116的接合解除,以使下壳体91可以上升。
接下来,在选择加载器5中,驱动第一驱动电机156与第一和第二背面齿轮157和158,以使凸轮板82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背表面60b侧。
如果凸轮板82滑动至背表面60b侧,则接合凸轮销113从升降引导槽150的升降引导部150b沿着水平引导部150a滑动,以使下保持器91向上移动。此外,这时,将下保持器91的接合凸轮销113引导至形成在保持器盖81的下凸轮槽141处的下垂直部141b。结果,接合凸轮销113进入上保持器90的保持器接合件100的槽110a,以使下保持器91与上保持器90结合。
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从而通过上保持器90向下推动壳体定位销117的推动件126,由此升降块125抵着螺旋弹簧129的施加力在升降轴128上下降。结果,壳体定位销117的插入销124从下壳体12的定位孔45和下保持器91的销孔123退出。
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彼此结合,以使支撑在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上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也彼此结合。在上保持器90和下保持器91结合以后,凸轮板82进一步滑动至背表面60b侧,使得保持器闩142的弹簧接合件142c被凸轮板82的闩按压件152所按压,从而转向箭头L方向的相反方向。结果,盒保持器80通过张力螺旋弹簧95滑动至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从而移动至盒插入/移除位置。
通过将盒保持器80移动至盒插入/移除位置,背表面10b侧比盒插入/移除开口70更向外突出,以使可以拉出盒主体10。然后,通过将盒主体10拉出盒保持器80以外,设置在上保持器90处的解锁件99从解锁孔22退出。因此,前侧锁定件31在螺旋弹簧35的施加力作用下在箭头R的方向上转动,从而使接合件31c与下壳体12的接合凹部56接合。此外,通过将盒主体10拉出盒保持器80,上保持器90的上壳体分离件103与后侧锁定件33的按压件部33b分离。因此,后侧锁定件33在螺旋弹簧38的施加力作用下在箭头S的方向上滑动,从而使接合部33c与下壳体12的接合凹部57接合。结果,在盒主体10中,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彼此锁定。
另外,在运送加载器6中,形成滑动限制器机构255,并且在当将光盘2推回下壳体2时,光盘2进入相邻支撑槽48而不是进入作为保存源的支撑槽48等的情况下,当限制加载臂201滑动至推回位置,以使将在滑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负载施加给滑动臂203和204和滑动板206时,滑动限制器机构允许避开负载。
如上所述,滑动限制器机构255由退避空间256而构成,该退避空间通过滑动凸轮槽252而设置在从滑动凸轮销250与其接触地移动的圆周表面侧的侧表面至支撑轴插入孔254侧的范围上。
如图41A和图41B所示,在滑动限制器机构255中,在没有限制加载臂201的滑动的状态下,滑动板206的滑动凸轮销250在图41A和图41B中的箭头E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同时与凸轮齿轮208的滑动凸轮槽252的外圆周侧的侧表面接触地移动。在滑动壁203和204中,通过滑动板206在箭头E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滑动销236转向装置主体60的前表面60a侧。以这种方法,加载臂201在图41A和图41B的箭头C的方向上滑动,其中,加载臂将光盘2推回下壳体12的内部。
另一方面,如图42A和图42B所示,如果限制加载臂201在箭头C方向上滑动,则由于限制滑动臂203和204的转动和滑动板206在箭头E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滑动,所以不允许凸轮销250与滑动凸轮槽252的外圆周侧的侧表面接触地移动。这时,在滑动限制器机构255中,由于将退避空间256设置在从滑动凸轮槽252的外圆周表面侧的侧表面至支撑轴插入孔254侧的范围内,所以滑动凸轮销250在退避空间256中移动。结果,仅将由于调节加载臂201的滑动和在滑动平台和滑动板206之间的滑动施力弹簧207的伸长的障碍物所导致的负载施加给加载臂201和光盘2,并且没有通过调整加载臂201的滑动的障碍物和通过凸轮齿轮208从驱动电机209所传输的驱动力而夹住加载臂201,以使可以防止由于施加过载所导致的变形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有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盘加载机构,在盘盒与记录和再生装置之间传送盘,所述盘盒保存所述盘以使其能够沿盘表面方向滑动并且所述盘沿所述表面方向插入或者弹出,
所述盘加载机构包括:
加载臂,在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盘的外圆周接触的爪构件,所述爪构件执行将所述盘拉入所述记录和再生装置以及将所述盘插入所述盘盒;
臂驱动机构,使所述加载臂在所述盘的传送方向上滑动;
盘推出杆,在所述盘弹出时,将所述盘推出直到所述爪构件能与所述盘接触的位置;以及
杆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盘推出杆,
其中,每个所述爪构件包括:拉入表面部,在将所述盘拉入所述记录和再生装置时,与所述盘推出杆所推出的所述盘的外圆周的推出方向上的后侧相接触;以及插入表面部,被设置在所述拉入表面部的相对侧并且在将所述盘插入所述盘盒时与所述盘的外圆周的插入方向上的后侧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加载机构,其中,
所述臂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臂,使所述加载臂滑动;滑动平台构件,支撑所述滑动臂;滑动板,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滑动平台构件上并且通过介于中间的所述滑动平台构件与所述滑动臂接合;滑动施力弹簧,被设置为在所述滑动平台构件和所述滑动板之间延伸,从而使所述滑动板施力至所述滑动平台构件;凸轮齿轮,其中形成有与从所述滑动板突出设置的滑动凸轮销接合的滑动凸轮部,所述凸轮齿轮抵着所述滑动施力弹簧的施加力使所述滑动板相对于所述滑动平台构件滑动;以及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凸轮齿轮,以及
所述滑动凸轮部具有滑动限制器机构,其中,当所述滑动壁在滑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经受负载时,所述滑动限制器机构允许避开所述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加载机构,其中,所述滑动限制器机构通过给所述滑动凸轮部提供退避空间而构成,其中,所述滑动凸轮销通过所述滑动施力弹簧的伸长而退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盘加载机构,其中,当将所述盘插入所述盘盒时,所述滑动凸轮部驱动所述滑动板和所述滑动臂以通过所述爪构件的所述插入表面部多次按压所述盘的外圆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盘加载机构,其中,
所述盘盒以堆叠状态保存与所述盒主体的主表面平行的多张盘,以及
在所述爪构件中,所述拉入表面部与通过所述推出杆所推出的所述盘的上表面侧接触并且所述插入表面部也与插入所述盘盒的所述盘的相邻盘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盘加载机构,其中,
所述臂驱动机构包括:升降平台构件,连接至所述加载臂并且上下移动所述加载臂;升降板,其与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构件处的升降凸轮槽可滑动地接合并且通过介于中间的所述升降平台构件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基底平台上;以及升降施力弹簧,被设置为在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基底平台之间延伸,从而使所述升降板施力至所述凸轮齿轮,
所述升降板包括与设置在所述凸轮齿轮处的升降凸轮部接合的升降凸轮销,并且通过所述升降凸轮销在所述升降凸轮部上的滑动来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平台构件,以及
所述升降凸轮部具有升降限制器机构,其中,当所述升降平台构件在所述升降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经受负载时,所述升降限制器机构允许避开所述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加载机构,其中,所述升降限制器机构通过给所述升降凸轮部提供退避空间而构成,其中,所述升降凸轮销通过所述升降施力弹簧的伸长而退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加载机构,其中,通过所述凸轮齿轮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所述滑动凸轮销与所述滑动凸轮部相接触地移动并且所述升降凸轮销与所述升降凸轮部相接触地移动,从而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升降板彼此连动地操作所述加载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61405 | 2009-11-16 | ||
JP2009261405A JP2011108315A (ja) | 2009-11-16 | 2009-11-16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63920A true CN102063920A (zh) | 2011-05-18 |
Family
ID=4399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384584A Pending CN102063920A (zh) | 2009-11-16 | 2010-11-09 | 盘加载机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81327B2 (zh) |
JP (1) | JP2011108315A (zh) |
CN (1) | CN10206392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77678B2 (ja) * | 2009-11-16 | 2014-08-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ドライブ装置 |
TWI412027B (zh) * | 2009-11-16 | 2013-10-11 | Sony Corp | 碟片匣 |
JP2011108315A (ja) * | 2009-11-16 | 2011-06-02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
JP2011248947A (ja) | 2010-05-25 | 2011-12-08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5589557B2 (ja) | 2010-05-25 | 2014-09-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5707736B2 (ja) | 2010-05-25 | 2015-04-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3058280A (ja) * | 2011-09-07 | 2013-03-28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JP2013058282A (ja) * | 2011-09-07 | 2013-03-28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US9355652B2 (en) | 2012-09-07 | 2016-05-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duced friction retention of a data storage cartridge within a storage cell |
US9039486B2 (en) | 2012-09-07 | 2015-05-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exturing of a storage cell for reduced friction retention of a data storage cartridge |
JP2014071909A (ja) | 2012-09-27 | 2014-04-21 | Sony Corp | カートリッジドライブ装置 |
JP6152687B2 (ja) * | 2013-04-17 | 2017-06-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US9672863B1 (en) | 2016-02-17 | 2017-06-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c gripper for storage discs |
US9633686B1 (en) | 2016-02-17 | 2017-04-2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c storage cassettes |
US9741389B1 (en) | 2016-02-17 | 2017-08-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igh performance robotic optical storage system |
US9741390B1 (en) | 2016-03-23 | 2017-08-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Optical disc drive |
US10497392B2 (en) * | 2016-03-23 | 2019-12-03 | Sony Corporation | Disk holder for disk cartridge |
US10891983B2 (en) * | 2017-12-07 | 2021-01-1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Disc device |
US10529371B1 (en) | 2018-10-29 | 2020-01-0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ctuator tip calibration for robotic optical storage system |
US10600441B1 (en) | 2018-12-07 | 2020-03-2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c gripper for storage discs |
CN112150714B (zh) * | 2020-08-31 | 2022-07-22 | 山西小彬车业有限公司 | 适用于户外的自充式共享移动电源租赁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35320A (ja) * | 2004-02-20 | 2005-09-02 | Fujitsu Ltd | 記録媒体ライブラリ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マガジン |
CN1700344A (zh) * | 2004-05-21 | 2005-11-23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光盘驱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645204C2 (zh) * | 1985-03-08 | 1992-07-0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Tokio/Tokyo, Jp | |
EP0358780B1 (en) * | 1988-03-07 | 1993-11-24 | Sony Corporation | Disk magazine and disk loading device |
JPH04221456A (ja) * | 1990-12-22 | 1992-08-11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JP3315034B2 (ja) * | 1996-06-07 | 2002-08-19 |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
KR100243244B1 (ko) * | 1996-10-31 | 2000-02-01 | 윤종용 | 광디스크플레이어의 장치 및 방법 |
JP3890660B2 (ja) * | 1997-04-08 | 2007-03-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JP3890661B2 (ja) * | 1997-04-08 | 2007-03-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JP3822989B2 (ja) * | 1998-12-28 | 2006-09-20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EP1258875A1 (en) * | 2001-05-18 | 2002-11-20 |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 Disk magazine system |
US7073184B2 (en) * | 2002-01-17 | 2006-07-04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Disk apparatus |
JP2004134019A (ja) | 2002-10-11 | 2004-04-30 | Ricoh Co Ltd | 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20070201320A1 (en) * | 2004-03-25 | 2007-08-30 | Toru Suzuki | 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Device |
US7331056B2 (en) * | 2004-07-02 | 2008-02-12 |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Data storage cartridge having baffles |
TW200623037A (en) * | 2004-12-24 | 2006-07-01 | Lite On It Corp |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tray lock mechanism thereof |
JP4271192B2 (ja) * | 2005-01-24 | 2009-06-03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
JP4684831B2 (ja) * | 2005-09-30 | 2011-05-18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収納型ディスク装置 |
SG131806A1 (en) * | 2005-10-18 | 2007-05-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Disc changer |
JP2007115328A (ja) | 2005-10-20 | 2007-05-10 | Hitachi Maxell Ltd |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光カートリッジ |
JP4927397B2 (ja) | 2005-12-21 | 2012-05-09 |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 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
JP2011108315A (ja) * | 2009-11-16 | 2011-06-02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
JP2011248947A (ja) * | 2010-05-25 | 2011-12-08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2009120A (ja) * | 2010-05-28 | 2012-01-12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 |
-
2009
- 2009-11-16 JP JP2009261405A patent/JP201110831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
- 2010-11-09 CN CN2010105384584A patent/CN102063920A/zh active Pending
- 2010-11-09 US US12/942,074 patent/US828132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35320A (ja) * | 2004-02-20 | 2005-09-02 | Fujitsu Ltd | 記録媒体ライブラリ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マガジン |
CN1700344A (zh) * | 2004-05-21 | 2005-11-23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光盘驱动装置 |
US20050262523A1 (en) * | 2004-05-21 | 2005-11-24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Disk driv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108315A (ja) | 2011-06-02 |
US20110119691A1 (en) | 2011-05-19 |
US8281327B2 (en) | 2012-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63920A (zh) | 盘加载机构 | |
CN102063915B (zh) | 盒驱动装置 | |
CN102063921B (zh) | 盘盒 | |
JPS6142333B2 (zh) | ||
US8589961B2 (en) | Disc changer for diverse recording media | |
JPH10283706A (ja) |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
US7632057B2 (en) | Handling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storage disks and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
JP2005259230A (ja) | ディスク処理装置 | |
JPH08212672A (ja)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
JP6152687B2 (ja)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
JP3553425B2 (ja) |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 |
JP5051207B2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5445055B2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CN1811963B (zh) | 数据盒箱及其操作方法 | |
JP5029791B1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US7430749B2 (en) | Disk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support means for supporting conveyance apparatus | |
JP5573116B2 (ja)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
JP3959311B2 (ja)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
JP3612234B2 (ja) | 担体自動再生装置 | |
JP4482906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CN101243511A (zh) | 光盘装置 | |
JPH08212670A (ja)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
JPH08212671A (ja)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
JPH08212668A (ja)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
JP2001250307A (ja) | 記録再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