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0181A -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0181A
CN102390181A CN2011102858600A CN201110285860A CN102390181A CN 102390181 A CN102390181 A CN 102390181A CN 2011102858600 A CN2011102858600 A CN 2011102858600A CN 201110285860 A CN201110285860 A CN 201110285860A CN 102390181 A CN102390181 A CN 102390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eaeration chamber
chamber
bubble
inter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58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0181B (zh
Inventor
井藤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248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34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249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5832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90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0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0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01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液体喷射装置内除去液体中的气泡的技术。脱泡机构为用于在液体喷射装置内流通的液体中去除气泡的脱泡机构,具备:脱泡室,其具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侧壁,且用于捕捉液体中的气泡;连通部,其在侧壁使脱泡室和液体供给路连通。

Description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9月2日、申请号为200910168672.2、发明名称为“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是基于日本国申请中的特愿2008-224895号(申请日2008.9.2)、特愿2008-224900号(申请日2008.9.2)主张巴黎优先权的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在液体喷射装置内流通的液体中除去气泡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打印机中,若在墨盒等墨液供给部到记录头为止的墨液供给路中,在墨液中产生气泡,则有时导致漏点等印刷不良。因此,寻求从墨液中去除气泡(脱泡)。作为进行该脱泡的机构,提出了使临时贮存墨液,捕捉气泡的小室(脱泡室)和减压室经由具有气体透过性的隔壁邻接,使减压室的压力比脱泡室的压力低,在脱泡室中去除捕捉的气泡的机构(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5878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脱泡机构中,存在不能充分地除去墨液中的气泡的问题。还有,所述问题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喷射润滑油或树脂液等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可能引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液体喷射装置内除去液体中的气泡的技术。
本发明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成的,可以实现为以下的方式或适用例。
[适用例1]一种脱泡机构,其用于从在液体喷射装置所具有的液体供给路内流通的液体去除气泡,其中,具备:脱泡室,其具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侧壁,且用于捕捉所述液体中的气泡;连通部,其在所述侧壁使所述脱泡室与所述液体供给路连通。
在适用例1的脱泡机构中,液体供给路经由连通部与脱泡室的侧壁连通,因此,能够使流入脱泡室内的液体朝向下方,另一方面,使气泡利用浮力朝向上方,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液体和气泡的分离,能够在短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
[适用例2]在适用例1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中与所述侧壁连接的位置比所述连通部中与所述液体供给路连接的位置高。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在脱泡室贮存的墨液中的气泡经由连通部向液体供给路逆流的情况。即,即使气泡向连通部逆流,也能够利用气泡的浮力,使其返回脱泡室,能够抑制气泡向液体供给路逆流的情况。
[适用例3]在适用例2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具有:所述连通部中与所述液体供给路连接的位置朝向所述连通部中与所述侧壁连接的位置的朝向上方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在脱泡室贮存的墨液中的气泡经由连通部向液体供给路逆流的情况。
[适用例4]在适用例1~适用例3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具有截面积比所述液体供给路的截面积小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在脱泡室贮存的墨液中的气泡进入连通部的情况。
[适用例5]在适用例1~适用例4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具备截面形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作为连通部,能够使截面中的短边方向的长度比气泡的截面(圆或椭圆)的直径(或长轴)小,同时,能够增大所述连通部中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液体的流通性。
[适用例6]在适用例1~适用例5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脱泡室侧面具有曲线形状。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气泡滞留在脱泡室的侧面的情况,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液体和气泡的分离。
[适用例7]在适用例1~适用例6的任一例中记载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脱泡室在内部不具有吸收所述液体的部件。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在脱泡室内直接贮存墨液,因此,能够抑制墨液残留在脱泡室内(吸收液体的部件内)的情况。另外,不使用所述部件,因此,能够抑制脱泡机构的制造成本。另外,能够利用流入脱泡室内的液体的流动,分离液体和气泡。
[适用例8]一种脱泡机构,其用于从在液体喷射装置内流通的液体去除气泡,其中,具备:脱泡室,其具有上表面、底面和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侧壁,且用于捕捉所述液体中的气泡;逆流抑制部,其使所述脱泡室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内的液体供给路连通,抑制所述气泡从所述脱泡室向所述液体供给路的逆流。
适用例8的脱泡机构具有抑制从脱泡室向液体供给路的气泡的逆流的逆流抑制部,因此,能够抑制从脱泡室向液体供给路的气泡的逆流,能够在脱泡室中捕捉大量的气泡而除去。
[适用例9]在适用例8中所述的脱泡机构中,所述逆流抑制部具有截面积比所述液体供给路的截面积小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减小逆流抑制部中的流路的截面积,能够抑制气泡从脱泡室向逆流抑制部进入。
[适用例10]在适用例8或适用例9中所述的脱泡机构中,所述逆流抑制部具备截面形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流路。
通过这样设置,作为逆流抑制部具有的流路的形状,能够使短边方向的长度比气泡的截面(圆或椭圆)的直径(或长轴)小,抑制向逆流抑制部的气泡的进入,同时,能够增大所述逆流抑制部(流路)中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液体的流通性。
[适用例11]在适用例8~适用例10中任一例所述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在所述上表面、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中的任一面与所述脱泡室连接。
通过这样设置,与在脱泡室的角落与连通部连接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连接部分。
[适用例12]在适用例11中所述的脱泡机构中,所述连通部在所述侧面中比所述侧面的高度的一半靠上方处与所述脱泡室连接。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流入脱泡室的液体朝向下方,另一方面,利用浮力使液体中的气泡朝向上方,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液体和气泡的分离。
[适用例13]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在适用例8~适用例12中任一例所述的脱泡机构。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在喷射装置内流通的液体中除去大量的气泡,能够抑制漏点等液体的喷射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作为本发明的脱泡机构的滑架100的打印机500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墨液喷射时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说明图及表示从开放的墨液流入口76流入第一压力室77后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滑架100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A-A截面的详细情况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二脱泡室板13中的凹部23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构成第二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构成第三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构成第四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构成第五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构成第六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
图中:IC1-IC4-墨盒;10、10a、10b-隔壁板;11、11a-减压室板;12、12a、12b-第一脱泡室板;13、13a-第二脱泡室板;14-管;20、21、23-凹部;22、49、51、53-贯通孔;52、54、66-流路形成部;60-过滤器室;61-过滤器;62、64-内部流路;65-贯通孔;70-阀室;71-第一调压阀;72-阀体;73-压力调整弹簧;74-支承杆;75-密封部件;76-墨液流入口;77-第一压力室;79-内部流路;79a、79m-流路;79b、79j-主流路部;79c、79d、79f、79g、79k-连通部;80-减压室;81-第二调压阀;82-阀体;83-压力调整弹簧;84-支承杆;85-密封部件;86-连通孔;87-大气室;88a、88b-隔壁部;89-第二压力室;90、90a-隔壁部;92-脱泡室;93-过滤器;95-墨液喷出流路;99-大气连通孔;100-滑架;150-记录头;152-喷嘴板;154-墨液喷出流路;220a~220d-墨液供给用泵;260-导向杆;270-压板;300-减压用泵;358-负压供给路;500-打印机;P-记录纸张;t1~t5、t11~t14-管;BL-气泡;BS-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装置结构:
图1是表示具备作为本发明的脱泡机构的滑架100的打印机500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该打印机500是能够喷出四色(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墨液的喷墨式打印机。打印机500具备:黑色墨液的墨盒IC1;青色墨液的墨盒IC2;品红色墨液的墨盒IC3;黄色墨液的墨盒IC4;滑架100;记录头150;导向杆260;压板270;四个墨液供给用泵220a、220b、220c、220d;减压用泵300。
打印机500是四个墨盒IC1~IC4安装在打印机主体侧的所谓的离架滑架型的打印机。墨盒IC1经由管t1、墨液供给用泵220a和管t11与滑架100连接。同样,墨盒IC2经由管t2、墨液供给用泵220b和管t12与滑架100连接,墨盒IC3经由管t3、墨液供给用泵220c和管t13与滑架100连接,墨盒IC4经由管t4、墨液供给用泵220d和管14与滑架100连接。减压用泵300经由管t5与滑架100连接。还有,各墨盒IC1~IC4利用未图示的墨盒固定器安装在打印机500的主体框架(省略图示)。
墨液供给用泵220a将墨盒IC1内的黑色墨液向滑架100供给。同样,墨液供给用泵220b将墨盒IC2内的青色墨液向滑架100供给,墨液供给用泵220c将墨盒IC3内的品红色墨液向滑架100供给,墨液供给用泵220d将墨盒IC4内的黄色墨液向滑架100供给。减压用泵300在各色(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中共用使用。
导向杆260在压板270的上方(+Y方向)上沿压板270的长边方向(与Z轴平行的方向)配置。滑架100被支承为能够沿导向杆260,在压板270的长边方向上移动,通过滑架马达(未图示)经由同步带(省略图示)被驱动。记录头150配置于滑架100的底面,伴随滑架100的长边方向的往返运动,从多个喷嘴(省略图示)向下方(-Y方向)喷出墨液滴。此时,利用未图示的送纸机构将记录纸张P在压板270上向+X方向输送,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等。
图2(A)是表示墨液喷射时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2(A)中,以示意性示出滑架100具有的功能。还有,在图2(A)中,示出与黑色墨液的供给有关的功能,但关于其他颜色的墨液的供给有关的功能也相同。
滑架100具备:过滤器室60;大气室87;第一压力室77;第一调压阀71;脱泡室92;减压室80;第二压力室89;第二调压阀81;墨液流通的三个内部流路62、64、79;负压供给路358。
过滤器室60在内部具备过滤器61,为了过滤流入的墨液去除杂质而使用。该过滤器室60经由内部流路62与管t11连通。另外,过滤器室60经由内部流路64与后述的阀室70连通。大气室87经由大气连通孔99与大气连通。
第一压力室77为了临时贮存黑色墨液,调节滑架100内的墨液供给路中的压力而使用。该第一压力室77隔着作为顶板部分的隔壁部88b与大气室87邻接。隔壁部88b具有挠性,能够向上下方向位移。作为隔壁部88b,例如,可以由包括合成树脂或橡胶等的薄膜和能够与该薄膜一同位移的悬臂(省略图示)的薄板部件形成。第一压力室77具备墨液流入口76,经由该墨液流入口76与后述的阀室70连通。另外,第一压力室77经由内部流路79与脱泡室92连通。
第一调压阀71为了控制黑色墨液的流通而使用。该第一调压阀71具备:阀室70;阀体72;压力调整弹簧73;密封部件75;支承杆74。阀室70与内部流路64连通。阀体72配置于阀室70内,通过压力调整弹簧73向密封位置侧施力。该阀体72能够在使第一压力室77和阀室70形成为连通状态的开放位置和形成为非连通状态的密封位置之间位移。具体来说,通过从第一压力室77排出墨液,按下阀体72的力(隔壁部88b(大气压)引起的支承杆74的按压力及第一压力室77内的压力)比推起阀体72的力(阀室70内的压力及压力调整弹簧73的施压力)大的情况下,向开放位置位移。另外,通过墨液流入第一压力室77,按下阀体72的力小于推起阀体72的力的情况下,向密封位置位移。还有,在图2(A)的例子中,阀体72位于开放位置。密封部件75配置于阀体72的上表面,阀体72配置于密封位置时,使墨液不从阀室70向第一压力室77流通地密封。支承杆74贯穿阀室70和第一压力室77而配置,一端与阀体72接合,另一端与第一压力室77的隔壁部88b接合。
脱泡室92为了临时贮存从内部流路79流入的墨液,捕捉气泡而使用。该脱泡室92在内部具备过滤器93。脱泡室92在比过滤器93靠上部侧与内部流路79连通。另外,脱泡室92还与墨液喷出流路95连通。过滤器93具有:使混入墨液供给路内的气泡难以通过,在脱泡室92的顶板部捕捉(捕集)气泡的功能。
减压室80为了利用与脱泡室92之间的压差,才能够在脱泡室92捕捉的墨液去除气泡而使用。该减压室80配置于脱泡室92的上方,经由具有气体透过性的隔壁部90与脱泡室92邻接。还有,作为隔壁部90,例如,可以使用包含聚缩醛或聚丙烯或联苯醚等的部件来构成。
第二压力室89用于将从减压用泵300供给的负压向减压室80供给。该第二压力室89配置于减压室80的上方,经由负压供给路358与管t5连通。另外,第二压力室89经由连通孔86与减压室80连通。第二压力室89隔着作为顶板部分的隔壁部88a与大气室87邻接。还有,隔壁部88a具有与所述隔壁部88b相同的结构。但是,隔壁部88a和隔壁部88b可以不相互接触,分别独立进行位移。
第二调压阀81贯穿第二压力室89和减压室80而配置,为了控制从第二压力室89向减压室80的负压的供给而使用。该第二调压阀81具有与所述第一调压阀71相同的结构。即,第二调压阀81具备:阀体82;压力调整弹簧83;密封部件85;支承杆84。阀体82能够在使第二压力室89和减压室80形成为连通状态的开放位置和形成为非连通状态的密封位置之间位移,通过压力调整弹簧83向密封位置侧施力。在图2(A)的例子中,阀体82配置于开放位置。密封部件85在阀体82配置于密封位置时,密封连通孔86,维持减压室80内的负压。支承杆84中一端与阀体82接合,另一端与隔壁部88a接合。
记录头150配置于滑架100的底面,朝向记录纸张P(图1)喷射墨液。该记录头150具备:喷嘴板152;墨液喷出流路154。墨液喷出流路154与滑架100的墨液喷出流路95连通,将从脱泡室92供给的墨液导向喷嘴板152。喷嘴板152具备多个喷嘴(省略图示)。
还有,所述打印机50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喷射装置。
A2.滑架100中的墨液供给动作:
若从在图2(A)所示的喷嘴板152设置的多个喷嘴(省略图示)喷射墨液而消耗墨液,则第一压力室77的压力通过墨液的减量而降低。这样,第一压力室77的压力变得比大气室87的压力(大气压)低,由于该压差,隔壁部88b向第一压力室77的内侧挠曲而向下方位移。此时,阀体72通过支承杆74被按下。还有,阀体72大于压力调整弹簧73的施压力而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墨液流入口76开放,墨液流入第一压力室77。
图2(B)是表示墨液从开放的墨液流入口76流入第一压力室77后的滑架100及记录头150的状态的说明图。若墨液流入第一压力室77,所述室压力变高,则隔壁部88b向上方位移。伴随于此,阀体72再次向密封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向第一压力室77的墨液的流入停止,向记录头150的墨液的供给停止。这样,在打印机500中,根据墨液的消耗,开闭运行第一调压阀71,由此使消耗的分量的墨液适当地流入记录头150中。
A3.脱泡动作
由减压用泵300(图1)产生的负压经由管t5及负压供给路358(图2(A))向第二压力室89供给。此时,由于第二压力室89的压力(负压)和大气室87的压力(大气压)的压差,隔壁部88a向第二压力室89的内侧挠曲而向下方位移。阀体82通过支承杆84被按下。还有,若阀体82位于开放位置,则开放连通孔86,负压供给于减压室80。这样,脱泡室92的压力变得比脱泡室92的压力低,在脱泡室92的顶板部分被捕集的气泡(气体)BL通过减压室80和脱泡室92之间的压差,透过隔壁部90流入减压室80。
A4.滑架100的详细结构:
图3是表示滑架100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还有,在图3中,为了便于图示,仅示出与黑色墨液的供给有关的结构。具有上述结构(功能)的滑架100具有多个薄板部件(以下,称为“板”)沿铅垂方向(Y轴)层叠的结构。在这些多个板中,与层叠方向垂直的面(层叠面:X-Z平面)的形状均为相同大小的矩形。还有,在图3中,例示层叠的多个板中隔壁板10的详细情况,省略其他板。
隔壁板10具备:隔壁部90;流路形成部52;流路形成部66。流路形成部52是在隔壁板10的背面形成的槽,层叠隔壁板10和在背面抵接的板(省略图示)时,形成构成内部流路79的一部分的流路79a。流路形成部52(槽)的一端与脱泡室92连接,另一端与贯通隔壁板10的贯通孔51连接。流路形成部66是在隔壁板10的表面形成的槽,层叠隔壁板10和在表面(层叠面中上方的面)抵接的板(省略图示)时,形成内部流路62。还有,流路形成部66的一端与在隔壁板10的背面设置的贯通孔65连接。
A5.内部流路79和脱泡室92的连通状态: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A-A截面的详细情况的剖面图。在图4的例子中,除了图3所示的隔壁板10之外,示出其他三个板。
与隔壁板10的上方邻接,配置减压室板11。另外,与隔壁板10的下方邻接,配置第一脱泡室板12。与该第一脱泡室板12的下方邻接,配置第二脱泡室板13。
减压室板11具备:下方为开口部的凹部21和在厚度方向(沿Y轴的方向)贯穿的贯通孔53。隔壁板10具备:在隔壁部90的下部形成的凹部20;所述贯通孔51;所述流路形成部52。凹部20是截面(X-Z截面)的形状为矩形的四角柱状的凹陷部。第一脱泡室板12具备: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22;流路形成部54。流路形成部54是在第一脱泡室板12的上部表面形成的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槽。第二脱泡室板13具备凹部23。凹部23具有在第二脱泡室板13的上部表面设置的开口和比所述开口小的底面的研钵形状。在凹部23的底面BS设置有用作墨液喷出流路154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
若层叠上述四个隔壁板10~13,则形成减压室80、脱泡室92、内部流路79和流路79a。具体来说,利用凹部21和隔壁部90形成减压室80。另外,利用凹部20、贯通孔22和凹部23形成脱泡室92。另外,两个贯通孔53、51相互连通,形成内部流路79的一部分。另外,流路形成部52和流路形成部54对置而配置,在这些两个流路形成部52、54之间形成流路79a。
流路79a具备主流路部79b和连通部79c。主流路部79b是在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流路,一端与贯通孔51连接。连通部79c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的朝向上方的流路,使脱泡室92和主流路部79b连通。在此,连通部79c的一端与脱泡室92的侧壁连接。还有,在图4的例子中,连通孔86在连通部79c和脱泡室92的侧壁连接的部位的上方被捕捉。作为连通部79c和脱泡室92的侧壁连接的部位,优选在脱泡室92中设在比脱泡室92的高度的一半靠上方。因为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流入脱泡室92的墨液朝向下方,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浮力使墨液中的气泡上升,在短时间内实现墨液和气泡的分离。
主流路部79b及连通部79c的截面(Y-Z截面)的形状是将纵向(沿Y轴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参照图3)。在此,连通部79c(图4)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逐渐变细,与脱泡室92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2比与主流路部79b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1小。从而,连通部79c的平均截面积比主流路部79b的截面积S1小。还有,作为所述截面积S2,优选比从上游流过来的气泡集中而生长的气泡的截面积小,例如,能够设为0.5平方毫米。
在图4的例子中,在脱泡室92中隔壁板10具有的凹部20(脱泡室92的顶板部分)捕捉大的气泡BL。该气泡BL是例如在脱泡室92内填充的墨液中多个微细的气泡从上游流过来后上升,到达顶板部分的这些气泡集中而生长的。在此,连通部79c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的朝向上方的流路是为了使在脱泡室92内上升的微细的气泡或如气泡BL一样被顶板部分捕捉的气泡不向内部流路79逆流。即,即使存在进入连通部79c内的气泡,进入的气泡也利用浮力在连通部79c上升,返回脱泡室92,从而能够抑制气泡向主流路部79b及其上游侧逆流的情况。另外,将连通部79c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以纵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理由如下。通常,气泡BL是截面形状为圆或横向上压扁的椭圆。从而,通过将连通部79c的截面形状设为纵长的长方形,能够使横向(短边方向)的长度小于气泡BL的直径(长轴),抑制向连通部79c内的气泡BL的进入,同时,能够增大连通部79c的截面积,提高墨液的流通性。另外,连通部79c的平均截面积小于主流路部79b的截面积S1是为了通过减小脱泡室92壁面中的与连通部79c的连接部分的面积,抑制气泡BL进入连通部79c内的情况。还有,内部流路79及主流路部79b相当于发明中的液体供给路。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二脱泡室板13中的凹部23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在图5中,示出从上方观察凹部23的图。凹部23的底面BS的俯视形状不使矩形,是四角带有圆弧的圆弧形状(曲线形状)。另外,流路79a配置于与凹部23的右上端对应的位置。从而,在墨液的初始填充时等中,若墨液从流路79a向脱泡室92内高速流入,则流入的墨液向-X方向流入后,沿凹部23的壁面改变方向的同时,朝向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墨液成为涡流,流入墨液喷出流路154中,因此,能够减少在脱泡室92残留的气泡。另外,凹部23的水平方向的截面(X-Z截面)的轮廓中的四角的曲率半径从开口部分(配置过滤器的部分)越朝向底面BS变得越大。从而,抑制在凹部23中气泡越朝向下方越滞留在侧面的情况,能够将气泡集中在顶板部分(隔壁部90)。
如以上的说明,在滑架100中,内部流路79经由流路79a与脱泡室92的侧壁连接。从而,能够使流入脱泡室92内的墨液从侧面向下方流动,另外,能够使墨液中的气泡利用浮力朝向上方,能够容易地分离墨液和气泡。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墨液中的气泡集中在脱泡室92的顶板部分(隔壁部90),能够在短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另外,连通部79c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的朝向上方的流路,因此,能够抑制脱泡室92内的气泡向主流路部79b或其上游侧(内部流路79)逆流的情况。另外,通过这样将连通部79c构成为朝向上方的流路,能够增大主流路部79b的顶板部分的厚度(Y轴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够抑制自主流路部79b的水分的蒸发,能够抑制墨液的增粘化。另外,连通部79c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另外,连通部79c的平均截面积小于主流路部79b的截面积S1,因此,能够抑制脱泡室92内的气泡BL进入连通部79c内的情况。另外,脱泡室92的侧面具有圆弧形状,因此,能够抑制气泡滞留在脱泡室92的侧面的情况。另一方面,脱泡室92的顶板部分(隔壁部90)的截面(X-Z截面)的轮廓的形状为矩形,因此,能够增大隔壁部90和气泡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使气泡在顶板部分的四角滞留。另外,脱泡室92没有形成为在内部填充墨液吸收材料的结构,能够直接贮存墨液,因此,能够抑制贮存的墨液残留在脱泡室内的情况。另外,不使用墨液吸收材料,因此,能够抑制滑架100的制造成本。另外,不使用墨液吸收材料,因此,如图5所示,能够提高利用了流入脱泡室92内的墨液的流动的气泡的排出性。
B.第二实施例:
图6是表示构成第二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还有,图6表示与图4相同的A-A截面。作为第二实施例中的脱泡机构的滑架在连通部的结构上与滑架100(图1~5)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体来说,第一实施例中的连通部79c(图4)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逐渐变细,与脱泡室92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2比与主流路部79b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1(主流路部79b的截面积S1)小。相对于此,第二实施例中的连通部79d的截面积恒定。还有,该连通部79d的截面积与主流路部79b的截面积S1相同。另外,连通部79d与第一实施例的连通部79c相同地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的朝向上方的流路。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滑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滑架100相同的效果。
C.第三实施例:
图7是表示构成第三实施例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还有,图7表示与图4相同的A-A截面。作为第三实施例中的脱泡机构的滑架在连通部的结构上与滑架100(图1~5)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体来说,第一实施例中的连通部79c(图4)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的朝向上方的流路,但第二实施例中的连通部79f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b向脱泡室92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流路。还有,连通部79f与第一实施例的连通部79c相同地,从主流路部79b朝向脱泡室92逐渐变细。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滑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滑架100相同的效果。
D.第四实施例:
图8是表示构成第四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还有,图8表示与图4相同的A-A截面。作为第四实施例中的脱泡机构的滑架在连通部的结构上与滑架100(图1~5)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体来说,第二实施例的连通部79g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分隔部D1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流路。分隔部D1将流路在上下方向分为两个部分。这些两个流路均具有相同的截面积S3,其总计截面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连通部79c和脱泡室92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2相同。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滑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滑架100相同的效果。另外,连通部79g设置分隔部D1,分割流路,因此,能够减小各流路的与脱泡室92的抵接面的截面积,抑制气泡的进入,同时,能够增大作为内部流路79的与脱泡室92的抵接面的总计面积,提高墨液的流通性。
E.第五实施例:
图9是表示构成第五实施例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还有,图9表示与图4相同的A-A截面。作为第五实施例的脱泡机构的滑架在不具备主流路部79b这一点、脱泡室92中的与连通部的连接位置不是侧壁而是顶板部分这一点上与滑架100(图1~5)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体来说,第五实施例的隔壁板10a不具备流路形成部52。另外,该隔壁板10a具有的隔壁部90a中水平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实施例的隔壁部90短,与隔壁部90a邻接而具备连通部79h。该连通部79h是在厚度方向上贯穿隔壁板10a的贯通孔。
在第五实施例中的减压室板11a中,贯通孔53在各板层叠时,与连通部79h的上方邻接配置。从而,所述连通部79h在铅垂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上使该贯通孔53(内部流路79)和脱泡室92连通。第五实施例中的第一脱泡室板12a不具备流路形成部54。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内部流路7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供给路。
在此,连通部79h的截面(X-Z截面)为长方形,其面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连通部79c和脱泡室92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2相同(例如,0.5平方毫米)。另外,该连通部79h的面积比贯通孔53(内部流路79)的截面积S3小。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滑架中,连通部79h的截面积小,生长的大的气泡BL难以通过。从而,能够抑制墨液内的气泡进入内部流路79而逆流的情况,能够在短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另外,连通部79h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长方形,因此,能够使连通部79h的截面的至少短边方向比气泡BL的直径短,能够抑制向连通部79c内的气泡BL的进入。
F.第六实施例:
图10是表示构成第六实施例中的滑架的板的层叠状态的说明图。还有,图10表示与图4相同的A-A截面。作为第六实施例的脱泡机构的滑架在脱泡室92中的与连通部的连接位置不是侧壁而是底面BS这一点上与滑架100(图1~5)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体来说,第六实施例中的隔壁板10b不具备流路形成部52。第六实施例中的第一脱泡室板12b不具备流路形成部54。另外,第一脱泡室板12b具备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49。还有,在各板层叠时,贯通孔53、51、49相互连通,构成内部流路79的一部分。
第六实施例中的第二脱泡室板13a具备流路79m。该流路79m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流路79a相同地构成内部流路79的一部分。流路79m具备:主流路部79j;连通部79k。主流路部79j为弯曲为L字型的流路,一端到达第二脱泡室板13a的上部表面。还有,在各板层叠时,主流路部79j与内部流路79(贯通孔49)连通。
连通部79k使脱泡室92和主流路部79j连通。该连通部79k的一部分与主流路部79j连接,另一端与脱泡室92的底面BS连接。连通部79k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连通部79c相同地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j向脱泡室92(底面BS)的朝向上方的流路。另外,连通部79k从主流路部79j朝向脱泡室92而逐渐变细,与脱泡室92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2比与主流路部79j的抵接部分中的截面积S1小。从而,连通部79k的平均截面积比主流路部79j的截面积S1小。还有,作为所述截面积S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例如可以设为0.5平方毫米。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六实施例中的滑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滑架100相同的效果。
G.变形例:
还有,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结构要件中的在独立发明中权利化的要件以外的要件为附加要件,可以适当地省略。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还可以进行以下的变形。
G1.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连通部79c、79d、79f、79g中的剖面形状为以纵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但代替其,也可以为以横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另外,对其截面形状,可以代替长方形,形成为三角形或五边形等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任意的形状。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抑制从脱泡室92向连通部内的气泡BL的进入。还有,也可以将所述截面形状形成为正方形或圆等不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任意的形状。
G2.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脱泡室92的底部具有圆弧形状,但代替其,也可以形成为具有锐角部分的形状(例如四角柱形状)。另外,也可以在脱泡室内填充吸收墨液的部件,使墨液吸附在所述墨液吸收部件而将其贮存。
G3.变形例3: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减压室80和脱泡室92之间的具有气体透过性的部分一体地形成为隔壁部90、90a,但代替其,也可以将减压室80的底面和脱泡室92的顶板面分别形成为具有气体透过性的独立的壁,使这些壁在层叠多个板时相互接触。另外,各板的边界位置不限于在各实施例中示出的位置,还可以设在任意的位置。另外,构成滑架的板的个数也可以是任意的个数。例如,在各实施例中,形成脱泡室92的板的总计数为三张,但代替其,也可以设为四张板。
G4.变形例4: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脱泡室92的侧壁(侧面)中的与连通部的连接位置为比脱泡室92的侧面的高度的一半靠上方,但代替其,也可以设为脱泡室92的侧面的高度的一半以下的位置。另外,在各实施例中,脱泡室92中与连通部的连接位置(连接面)为侧壁(侧面)、上表面、底面的任一个,但代替其,也可以设为脱泡室92的角落。另外,也可以在侧面和上表面分别设置连通部等,在脱泡室92的多个面与连通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合使用上述各实施例的连通部79c、79d、79f、79g、79h、79k。
G5.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500喷出的墨液的种类为四色,但代替其,可以形成为喷出任意的种类的墨液的结构。另外,各实施例的打印机为离架滑架型的打印机,但代替其,也可以采用在滑架搭载墨盒的所谓的在架滑架型的打印机。
G6.变形例6: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连通部79c为从主流路部79b向脱泡室92单调上升的朝向上方的流路,但代替其,也可以形成为以台阶状上升的朝向上方的流路。另外,也可以将连通部79c形成为从主流路部79b向脱泡室92以凹状弯曲或以凸状弯曲的形状的流路。即,通常在本发明的脱泡机构中采用作为连通部79c,在连通部79c中与脱泡室92(的侧壁)连接的位置比连通部79c中与主流路部79b连接的位置高的位置的任意的形状的流路。
G7.变形例7:
在上述各变形例中,示出了作为打印机500中的脱泡机构,适用于滑架的例子,但代替其,也可以独立于滑架构成脱泡机构。例如,在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管t11~t14的中途设置脱泡室及减压室,构成脱泡机构。在这样的结构中,也通过如上述各实施例一样构成使管t11~t14和脱泡室连通的连通部,能够在短时间内除去大量的气泡。
G8.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喷墨式打印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适用于喷出墨液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还可以适用于传真机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或液晶显示器等滤色片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材喷射头、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或生化元件制造中使用的喷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或作为精密吸移管的试料喷射装置、或润滑油的喷射装置、或树脂液的喷射装置等中。进而,采用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以针点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还有,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这些具备喷射微小量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等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任一种喷射装置中。
还有,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还包括粒状、泪状、丝状被拉长的形状。另外,在此所述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的或低的液体状态、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融液)之类的流体状态、以及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而且还包括包含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化物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中的材料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举出在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中说明的墨液或液晶等。在此,墨液包括通常的水性墨液及油性墨液及喷射墨液、热熔墨液等各种液体组合物。

Claims (5)

1.一种脱泡机构,其用于从在液体喷射装置内流通的液体中去除气泡,其中,具备:
脱泡室,其具有上表面、底面、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侧面和凹部,且用于捕捉所述液体中的气泡,所述凹部具有设于上部的开口和比所述开口小的底面的研钵形状;
逆流抑制部,其使所述脱泡室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内的液体供给路连通,抑制所述气泡从所述脱泡室向所述液体供给路的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泡机构,其中,
所述逆流抑制部具有截面积比所述液体供给路的截面积小的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泡机构,其中,
所述逆流抑制部具备截面形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泡机构,其中,
所述连通部在所述上表面、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中的任一面与所述脱泡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泡机构,其中,
所述连通部在所述侧面中比所述侧面的高度的一半靠上方处与所述脱泡室连接。
CN201110285860.0A 2008-09-02 2009-09-02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0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4895 2008-09-02
JP2008224895A JP5343459B2 (ja) 2008-09-02 2008-09-02 脱泡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224900 2008-09-02
JP2008224900A JP2010058326A (ja) 2008-09-02 2008-09-02 脱泡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86722A Division CN101665031B (zh) 2008-09-02 2009-09-02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0181A true CN102390181A (zh) 2012-03-28
CN102390181B CN102390181B (zh) 2015-06-24

Family

ID=41724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58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0181B (zh) 2008-09-02 2009-09-02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03471B2 (zh)
CN (1) CN102390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2339B2 (ja) * 2010-03-17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121693A1 (en) * 2011-03-04 2012-09-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lve systems for managing air in a fluid ejection system
US8678576B2 (en) * 2012-06-14 2014-03-25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 container with bubble eliminator
JP2017132098A (ja) * 2016-01-27 2017-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1086327B (zh) * 2019-12-12 2021-04-16 泰州鸿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供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3078B1 (en) 1996-02-28 2001-02-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high speed printing
US5946015A (en) * 1997-06-02 1999-08-3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 removal from ink jet printheads
JP3286210B2 (ja) * 1997-06-19 2002-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ES2250061T3 (es) * 1999-10-06 2006-04-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presora de chorro de tinta con bloque de conexion que elimina automaticamente las burbujas aprisionadas en un filtro.
JP2004195719A (ja) 2002-12-17 2004-07-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05074827A (ja) 2003-09-01 2005-03-2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5074836A (ja) 2003-09-01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ユニット
US7625080B2 (en) * 2004-06-18 2009-1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ir management in a fluid ejection device
JP2006095876A (ja) 2004-09-29 2006-04-13 Seiko Epson Corp 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88500B2 (ja) 2004-09-29 2009-07-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WO2006120048A2 (en) * 2005-05-13 2006-11-16 David Gethings Air bubble removal from ink jet cartridges
JP4761036B2 (ja) 2005-10-14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87999B2 (ja) 2006-11-24 2010-06-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033659B2 (en) * 2006-12-19 2011-10-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8173827A (ja) 2007-01-17 2008-07-31 Olympus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0181B (zh) 2015-06-24
US8403471B2 (en) 2013-03-26
US20100053285A1 (en)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9407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tank
US9649847B2 (en) Cartridge
CN202283816U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1628506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59156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33270B (zh) 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供给方法
US836056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compression unit
CN101537734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246879A1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01734016A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390181A (zh)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54016A (zh) 液体喷射装置、脱泡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65031B (zh)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33267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15974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44449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US20100053286A1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529375A (zh) 压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8820903B2 (en) Cartridge
EP270316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201324889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058323A (ja) 脱泡機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58326A (ja) 脱泡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223373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